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对策

时间:2019-05-15 04:0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对策》。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等学校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但对社会来说,如果培养的人才不能就业,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对于高校来说,学生没有就业,就不能说我们很好地贯彻了教育要为实现现代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不能说我们对学生尽到了应有的责任。虽然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学校一方面就能全部做好的,但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2005年最不用预测的高校新闻就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由于高校的急速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尽管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大,但就业难的问题依然牵动了所有人的目光。今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是福?是祸?值得高校办学深思!值得大学生深思!

一、目前就业面临的形势

根据国家统计的数字,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2004年将达到280万,比2003年又净增68万,增幅达32%,2005年达 到338万比2004年又净增58万,增幅达20.71%,加上整个社会就业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企业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员近8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规模达到1000万人以上,客观上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外部环境很不宽松。从我们学校来看,2002年的毕业生人数为553人,2003年的毕业生人数为725人,比上年净增31%;2004年的毕业生人数为865人;2005年的毕业生人数为1217人;2006年将达到1700人。对我校来说,今后几年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将更加严峻,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就业工作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抓住机遇,加大力度,提前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有关工作。

二、我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一直较好,2001年就业率为83%(全省平均就业率为82%);2002年就业率为82%(全省平均就业率为77%);2003年就业率为90.66%(全省平均就业率为84%),就业率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上面4个统计表及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①为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我院在招生时已逐步对培养层次进行了调整,从2003年我院已没有专科层次的毕业生,这使得我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状况较以前有所提高,但是我们面对的是在校学生人数增加.竞争的对手变多。

②我院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或是在其他岗位的人数变多,这样我我校就业压力减少,就业的形式将多样化。

③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正在逐步转变,就业单位多元化,选择用人制度灵活,发展环境宽松的多种所有制企业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

④“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是从实施科技兴国,人才强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高度,促进人才成长和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举措,我院根据共青团中央、财政部、人事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2003]26号)精神,制定奖励制度,积极动员鼓励毕业生到条件艰苦的西部地区工作,近三年来我校有近50名毕业生签定了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协议,占毕业生数的2.2%,这在湖北省各高校毕业生中分配的比例是很大的。

⑤从体育类各专项就业情况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院体育系、运动系等系的踺球、艺术体操、划船、拳击、乒乓球等专项的就业率都很好,它们呈现的主要特点是:专项能力突出、选修人数适中、专项不热门。

⑥从毕业生就业地区来看,我校毕业生能响应国家的需要,积极投身祖国西部建设行列;同时也说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西部将是毕业生就业的又一片热土。

⑦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我校学生人数在增加,从学生的质量和学生毕业去向的问题,是值得考虑的,学生毕业人数增加,对各专业就业竞争将扩大,对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将增大。同时从我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同时也考虑到其他体育院校的人数也在增加相应的增加,毕业生的竞争对手也将无形中的增加。

三、学校就业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在全国体育院校中,我院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随着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学校就业也面临着很严峻的考验,对学校今后的办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学校也相应的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1、成立就业指导办公室,把就业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之重。

2、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泛收集需求信息

毕业生需求信息是毕业生择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信息量越大,提供给毕业生的机会就越多。我们过去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主要是通过信函、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渠道来收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时效性差,往往等我们获得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时,其招聘的职位人员已满;它的另一个缺点就是信息面狭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网,通过网络加大我院的对外宣传力度,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就业网址,把我们学校今后几年各专业各专项的毕业生人数和各专业的特色及就业方向在网上向社会发布,并通过网络收集更多的需求信息,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

3、准备力争召开自己的专场招聃会

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刘大为在今天启动的“2005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上说,“2005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观念、择业意识、成长规划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活动计划在全国数百所高校的上百万在校大学生中开展“中国大学生就业校园公益巡讲”、“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和“大学生就业实习计划”活动。

虽然全国各地每年都在举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并且从场面上看都是轰轰烈烈,但真正取得的收效都达不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预想,以前我们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供需见面会,但都收效很小(学生不去担心失去机会,去了真正能提供的机会却很少),因为我们学校不是综合类院校,专业性相对比较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邀请一些长期合作和对我院毕业生需求量大的用人单位来我院召开专场招聘会;我们也可以同其它院校一起联办,例如联合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湖北大学体育系进行联办体育专场招聘,或同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联合举办艺术类专业专场招聘活动,不管形式如何,重要的是做到有的放矢。

4、充分发挥系、校作用,分解落实就业责任

上海交通大学对毕业生就业采取“学校领导统筹,主管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各系层层落实”的做法,效果很好。我院也应在学院统一领导下,把就业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系校,调动系校关心学生就业的积极性,把就业率同各系的工作考核、评选先进等结合起来,让大家都来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

5、抓住机遇,因势利导

虽然近几年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但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使我国经济能够连续几年实现平稳快速的增长,我国经济发展预计能保持在8%的增长水平,如果按通常的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提供80—100万个就业岗位计算,7%的增长速度每年会产生56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虽然这些岗位不全是提供给大学生就业,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高,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些岗位是面向各行各业的,因此在体育这个市场,也会有很多岗位虚席以待,只要我们努力争取,一定会为毕业生赢得更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也是给我们的一次巨大机遇,到时会需要大批懂体育、懂体育管理的专业人才,针对我院的办学特色,我们要对在校生加以引导,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

四、高校毕业生之对策

(一)就业前的尽心准备

在毕业前所付出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最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可以提早到新生入学,对一年级的新生主要侧重在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介绍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对二年级的学生要侧重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努力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三年级学生主要侧重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拓宽知识面,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对四年级的别业办学生主要根据择业期的特点和困惑进行政策、技巧、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另外目前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已成为毕业生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因此针对公务员考试我们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并加以辅导。这样,把早期的素质训练和后期的具体辅导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挑战自我。

1、大学期间对本专业和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认真学习。

2、毕业生要瞄准产业板块,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岗位。

3、除了积极主动寻找岗位外,毕业生还应当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审时度势,牢牢把握机会,切忌好高骛远。对毕业生来说,生存和发展是第一位的。大学生选择职业,出发点应首先是生存而非专业。社会好比一辆车,你有各种途径上车,甚至从窗口爬进去再补票。

4、那些抱怨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其实没什么可以抱怨的,如果工资减半、放下身段、脚踏实地,工作机会就在身边。抛弃自命清高的抱怨,从最低层开始,找到自己生存的基本面。这样做,就证明你是适应这个社会的。

(二)转变观念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深入,我们着重要求毕业生破除五种传统的旧观念:①破除“铁饭碗”的观念,树立危机意识;②破除择业一次定终身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③破除工作岗位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观念;④破除到非公有制单位不算就业的观念,树立有一份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就是就业的观念;⑤破除择业中“等、靠、要”的观念,树立主动出击推销自己的观念。在转变学生择业观的同时,我们也要转变我们自己的一些错误观念:有的老师认为毕业生找工作是学生自己的事,与己无关;有的老师就业期望值比学生还高,条件差的用人单位不向毕业生推荐。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时首先要转变我们自己的观念。

五、针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调整,高校毕业生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高校毕业生要正视面临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精英教育”时代的结束,高校毕业生就业将发生与“大众化”相适应的“质”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从精英走向大众,这是一个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的转化。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买方市场”;在社会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一段时间内,毕业生层次间的挤占岗位的效应将是一个趋强的趋势;同层次、相同专业毕业生的名牌校与普通校之间、培养质量和特色的竞争将格外激烈;毕业生整体求职的成本和时间将扩大和延长;毕业生整体的薪酬水平将有所下降。

面对这种历史性的变化,毕业生们的就业观、就业期望是否与之相适应呢?

在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的时代,高校毕业生短缺,社会精英岗位充足。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在社会精英岗位上的就业。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社会精英岗位与高校毕业生数量相比显得不充足甚至短缺了。就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情况而言,是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一部分高校毕业生通过竞争,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同时,必然要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从事“蓝领工作”,成为高级蓝领。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这也是一种普遍的就业现象。我们必须打造出一批具有高级技能、较高知识水平和较高收入的“蓝领”,以适应进入WTO后,世界工业生产基地向我国转移,我国成为“世界加工厂”的需要。因此大学毕业生必须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高校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需求中有客观的定位,如果毕业生自我定位准确,要求的条件符合客观情况,并且对对方的要求越简单,你的求职将越容易实现。反之,条件越多、越高,实现起来越难。不要幻想和要求第一次选择的就业岗位或从事的工作,必须是十全十美、符合自己理想的。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调整,终身从事一种职业是可能的,终身在一个岗位上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了。特别是在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的时候,应当考虑先解决“吃饭”问题———就业。有些毕业生认为,既然政策允许两年内就业,就慢慢找,一定要找一个完全满意的工作岗位。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现在找工作,是与同期的338万毕业生,或者说338万人中相同层次、专业的毕业生竞争工作岗位。往下拖一年,将与新毕业的400万人竞争,竞争将更加激烈。此时若与已经就业但想“跳槽”的人相比较,又存在着有无实践经验的差异,更是处于劣势地位。何况“金无足赤”,想要找心目中十全十美的岗位,谈何容易? 高校毕业生要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政策营造的更为宽松和广阔的市场就业环境,主动投身到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以进取的态势,积极参与就业竞争,做好参与竞争的各种准备,在就业机会到来时,不要犹豫不决,“该出手时就出手”。

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就业是一条路,出国、考研究生也是路,特别是自主创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国务院19号文件提出,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务部门要积极给予支持。许多省在贯彻中央文件的政策规定时,规定对毕业生自主创业开办的企业给予扶植和一些税收方面的优惠。高校毕业生如果能够自主创业,不仅自己为自己解决了就业,还为他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有这样能力的毕业生不妨试一试。

六、高校和大学生该如何应对就业大众化时期的到来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时,大学生就业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乃至社会特权;而在大众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将成为相对多数人的权利,上大学不再需要从百里挑一,相对多的人可以享受到高等教育,大学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宠儿”,大学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直至“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基本趋于市场化,在社会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一段时间内,毕业生层次间挤占岗位的效应将是一个趋强的趋势,同层次、同专业毕业生的名牌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格外激烈,高校的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将成为竞争的法码,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走向“大众”这种历史性的变化,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积极应对,具体说,高校和大学生应做好:

1、高校要改革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锻炼。随着社会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职业流动性的增加,高校必须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2、增加硬件设施投入。如果我们用精英教育阶段体系来完成大众化的任务,必然会给

高校带来负效应,学校在扩招后可谓手忙脚乱,原本适应精英教育的后勤、图书馆和实验室一下子要承接比以前多出好几倍的学生,硬件设施投入远远跟不上高等教育实际发展的需要,办学条件建设远远落后于扩招速度,难以满足扩招对教育的需求,因此高校要大幅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

3、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首先解决机构人员问题,加强队伍建设,以就业工作专职人员与毕业生不低于1:500的比例,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其次是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保证就业工作经费到位,将就业经费按学生全部学费的1%列入年度预算,再就是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在高校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工作已不再是一项临时性、阶段性、局部性的工作,而是体现和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一定要建立有学校领导统筹,主管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院系层层落实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大学生应学会学习。扩招后,精英式的培养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大众化的知识需求,大学生应改变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主动地创造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和获得一技之长。大学生应学会适应。扩招后的毕业生面临的第一个陌生环境就是市场就业,这需要他们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但什么样素质的人最能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专家指出:知识面宽,善于不断学习的人最能适应未来的社会。

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转变就业观念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直到今天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不仅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有关,也与我们的制度、体制有关。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新的职业甚至新的行业在不断涌现出来,毕业生应及时转变观念,发现并抓住这些机会。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学老的专业还是新兴的专业,第一,一定要有好的学习方法,第二,要有较强的能力,第三机遇也很重要。

第二篇: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探讨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探讨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数据显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长52万;而据预测,201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峰值758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2.1 高校扩招。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09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0年的5倍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

2.2 大学生的就业流向。大学生就业的流向主要有5个方面,从这些流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现: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是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之占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

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需要国家,企业,大学生自身,教育机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3.1 国家方面。

3.1.1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例如对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时,给于资金支持或是优惠政策。帮助其自主创业。同时引导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农村及基层单位就业。3.1.2稳定的就业环境。制定法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例如规定最低薪酬,并且针对金融风暴的影响,更要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而且要平衡中小城市与珠三角的人才竞争政府积极为毕业生到农村等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例如: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要切实关心这些毕业生的发展,使他们真正感觉到在基层大有作为。3.2 教育机构方面。学校应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型的课程,切实培养具备各种综合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大学生要在工作中得到实现自身价值也离不开创新,学校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贾思勰农学院

马青美

10园林

第三篇: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探讨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探讨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数据显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长52万;而据预测,201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峰值758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而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表明,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

一、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二、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假招聘: 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六、缺经验:教授多“教练”少。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七、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八、频跳槽:企业抱怨“学费太高”。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高”

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气质和性格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

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大中专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紧张,但机械类毕业生却普遍因为机械行业发展景气而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但相当多的机械类学生在工作单位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发展潜力,其职业生涯发展甚至不如一些难找工作的文科类学生。本文通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提出机械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之途径。

近年来,随着大中专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紧张,但机械类毕业生却普遍因为机械行业发展景气而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车辆工程等热门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例甚至高达1∶7。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机械类学生却并未将这一优势保持到职业生涯的发展中去。

一、为什么机械类大学生就业后发展优势难再

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以致对学习生活缺乏长远安排,难有质的飞跃,与长于规划的文科类、管理类学生相比,其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呈现劣势。原因不外乎两点:

1.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欠完善

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由于专业教师匮乏和资金配备限制,目前的工作大多停留在用几场讲座来宣传政策、制度的层面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习惯于对“事”而非对“人”的机械类学生很难自发地寻求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信息,这导致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的规划意识。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待加强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而在我国,大多数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即便在少数从学生进校起就施行生涯规划的大学里,学生每年修订一次的规划书也往往因为缺乏及时的指导,而让规划与行动渐行渐远,最终不了了之。

二、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各级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减员增效,国有单位这些传统的就业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加,而且还相对萎缩;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06年是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毕业生的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相当明显;,我们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仍抱着进国家大学读书,要解决户口和干部身份问题,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最有保障的观念。

最后,来自农村的学生、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

三、机械类大学生如何着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该如何改变机械类大学生“求职易,发展难”的状况?我认为让毕业生从专业特点出发,系统地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学会了解自己“是什么”,该“干什么”,想“要什么”,还“缺什么”,要“怎么办”,才能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型。职业生涯指导者可以从以下程序入手,指导机械类学生有条不紊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1.科学评估自我,了解自己“是什么”

评估自我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在学生进校之初,就应当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等,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是否适合在机械行业发展、适合做设计还是适合做管理营销、适合研究技术的那个方向,做出一个判断,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地把精力投放到有可能“出彩”的领域中去。

2.进行职业分析,弄清去目标单位该“干什么”

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机械类行业属于应用范围广泛的种类,机械类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也相当广阔。在就业率多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因过度乐观而盲目,随便签一个单位了事,上岗后却感到并不如意。其实,学校应该在学生学习期间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业内知名企业和单位进行职业分析,深入了解其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职业发展前景等;不同类型的单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将机械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与目标类型单位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结合起来,作为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参照。只有这样,在临近毕业、面对蜂拥而至的就业单位之时,机械类学生才能从容地做出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

3.确定职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确立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关键是要确立好目标。任何人的职业目标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大学生制定职业目标时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目标又分短期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顶点,短期目标则一般是近期素质能力的提高等。大学期间就是培养和实现学生近期目标的好时机,把握好自己在参加工作之前要培养的技能和其他必备的素质能力,才能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奋斗。

4.理性剖析自我,发现自己还“缺什么”

全面提升自我,有的放矢增强职业发展能力。

在明晰了机械类学生共同的不足之后,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就要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1)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机械类学生应当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包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整合文化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

(2)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有:学校加大实验实习课程的比重,让学生认识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紧密关联;举办类型多样的创新大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相关企业联动,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成长等。

(3)增强社会调适能力。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等,更好地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与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学生内向的一个自我完善过程,也是一个外向的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调整过程。“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在高科技信息时代,变化更是永恒的主题,在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其中的很多变数是无法预测的。因此,习惯于埋头苦读的机械类学生尤其要时刻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注意社会对本行业现状的反馈以及社会对自身现状的反馈,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而经常地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如此方能让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兼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学校相关从业人员的及时介入:如辅导员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职业生涯规划导师进行专项讨论、机械行业业内人士举行讲座等。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机械类学生能够明晰努力的方向和途径,让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成为我们苦学专业知识与成功发展事业之间的“高速公路”,让我们不但就业好,而且发展更好,让更多的学生更快地成为我国机械行业的中坚力量。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影响到国家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时,首先要把就业问题置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我国经济社会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及问题分析

1、大学生就业情况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就业情况统计,2010至2011年本科毕业生中工学专业最为热门,其中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地质工程、冶金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飞行技术、航海技术8个专业的就业率均超过了95%。在统计表中列出的68个工学专业中,除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两个专业的就业率在75%~80%之外,其他专业的就业率均超过了80%。

除工学各专业外,就业率同样较高的还有经济学、农学、管理学等专业,其中经济学类所列8个专业就业率均高于80%,农学类和管理学类九成专业就业率超过80%。

尽管2010年各本科专业的就业率均较高,但教学类、法学类、医学类各专业就业率相对较低,其中法学类所列的8个专业中,有6个专业的就业率低于80%,教育类所列的10个专业中有8个专业就业率低于80%。根据统计,就业率低于75%的12个专业分别为审计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音乐学、美术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社会学。

2、就业存在的问题

(1)总量失衡仍然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首要原因

社会大学生总量的扩张与需求的相对不足既是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也是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倍增期与全国就业高峰期重叠,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再加上往年积压未就业毕业生的存在等因素,近年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也就由过去的“卖方市场”日益走向现在的“买方市场”。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正处于全国性的就业高峰期,农民工、城镇下岗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多路劳动大军同时汇入劳动力市场,必然使得劳动力供求总量严重失

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受到挤压也就是势在必然,而巨大的就业岗位缺口将使我国的就业压力长期存在,这对未来几年的大学生就业来说,仍将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2)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不同行业对人才供需的不匹配

除了总量失衡原因外,大学生就业难更重要的方面在于结构失衡,这些结构包括: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等等。

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就业难,并不能简单归结为就业岗位的不充分。除了当前大学毕业生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比较集中外,近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许多产业和行业又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大学生就业难,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关系甚大。

(3)包括区域与城乡在内地空间结构失衡问题严重

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另一个表现是空间结构的失衡,包括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

从区域发展情况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区域层面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那就是,北京、上海、东部发达地区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比较大、生存环境比较好、经济回报也比较高,而广大的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但一方面是能够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岗位不多,另一方面,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经济回报相对低得多。这样,东部发达地区就成为主要的人才输入地,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就出现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景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媒体报道,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的大学毕业生。

二、大学生对就业态度及形势

调查显示:45%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关注就业; 79%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困难的主要是缺乏技术与经验;56%的大学生选择了工作薪资期望在2000元以下。

1、大学生关注就业从高年级蔓延至低年级

45%的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关注就业;大二占31%;大三占20%;到大四才关注就业的只占4%。反映出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焦虑情绪已经从高年级蔓延至低年级。

据了解,目前大学生对工作单位的选择,29%选择了无所谓,占比例最高。说明大学生首先渴望有一份工作。其次是,选择国企人数最多,占26%;外资企业22%;事业单位16%;民营企业7%。回访中也印证了国企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已超过外企。而大学生对国企的普遍印象是待遇好,工作稳定。

2、缺乏实际技巧与经验 10%大学生坚持专业对口

大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依次是,缺乏技术与经验的为79%、就业人数太多是51%、就业期望太高的为46%、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为30%、企业的要求太高的为19%、而金融危机带来的企业倒闭则占3%。

大学生在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是否对口方面,66%认为“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17%表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10%认为“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7%表示可以“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3、就业困难导致薪金期望值下降

在“对第一份工作薪资期望”的问题上,56%的大学生选择了2000元以下。其中,1000元以内的占1%,1000-1500占22%,1500-2000是33%,2000-3000为31%,3000以上仅有9%。

三、大学生创业形势分析

1、大学生创业面临三不足

资金不足。资金短缺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创业的时候没有资金支持。

经验不足。经验的不足开始带来的只是经济损失,后来就出现了客户和供应商的流失。

心理准备不足。很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心里就萌发退意,很难坚持下去。这种做法主要是由于创业之前没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心理准备。

2、政 策

多措并举,助推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面临不少困境,仍需国家大力扶持。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6月24,在吉林大学召开的中国高教创新创业教育学会2011年年会上出具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达到10.9万人,比往年大幅提高。

目前,一方面,大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创业热情,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所以,应大力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这需要政府再支持。

目前,许多鼓励政策已出台,比如德州市已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筹措和扶持激励机制。毕业生自主创业资金不足的,在当地公共服务机构登记失业后,就可申请最高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扩大贷款规模;

今年,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在创业地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不超过10万元贷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扶持。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给予培训补贴。

3、专家建议。

创业忌盲目,要在指导下进行。

有了政策扶持,大学生要在创业之前做好哪些准备。现在大学都会有创业孵化园,有专门的老师进行项目指导,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不要盲目,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业。

大学生在创业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首先是创业计划的准备,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必须有一个思路缜密、完善、合理的创业计划。二是创业心理的准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才能在遇到困难时泰然处之,渡过难关,走向成功。三是要做好创业的市场调查,选择一个合理合适的创业项目,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减少风险。四是要做好资金准备,这方面可以自筹或合伙入股,可以申请银行小额贷款,也可以吸引风险投资。五是要注意诚信,诚信是做好创业的最大资本。

下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又是一年毕业季。每到这个时候,大学生们都会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就业。2014年我国将有727万大学本科毕业生,外加13年未能找到工作的和研究生的竞争,预......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09期任冲; 任凌 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5月一日张艳军 探讨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措施剑南文学2012年04......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2大学就业形势分析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学院 ____ 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 __________ 任课教师 ___ 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 年月 _______________大学......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得各级高校都进入了大势扩招期,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性导致高校所开设专业与社会的供求......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

    2011年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 一、许多大学生毕业前的困惑  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 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  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 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未来的发......

    2012年会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2012年会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摘要:文章主要讲述了当前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针对此问题从几个方面提出了会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类专业;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形势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