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
分析与见解
(2017年6月)
中国.郑州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的起伏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年年发生着变化,但不管怎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却始终存在。大学生就业观与其就业密切相关,关注大学生就业观已成为社会的焦点,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是我国教育肩负的重任。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现象。有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把“外资公司”、“全球500强企业”当作首选,根本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这导致他们就业的道路越来越窄。事实上,随着国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中型企业。而许多大学生出于“求稳”的心态,看不上小型的私营企业,他们只愿意选择大中型企业,因此失去了许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度的加剧,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求职心态所造成的。
2.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由于高校就业体制改革,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违约、毁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致使很多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求职履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为了能在就业市场抢占先机,多数大学生会在毕业前尽可能地提升自
己的竞争实力,但也有少数大学毕业生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武装自己,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认可度下降。
3.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一定距离。职业道德教育起步不可谓不早,也不可谓不严,但事实上一些大学生上岗后出现工作不负责、怠慢客户、顶撞上司、违反职业道德要求而被“炒鱿鱼”的情况,显示了他们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大学生在学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的这种状态,难免使他们感到困惑,这些现象潜在地影响了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其实现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近几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2017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那么,2017年的毕业生人数94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陈宝生说,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种种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今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并做好2017年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各省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
健全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的政策体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陈宝生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结构,对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整。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制度。高校要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创业。他还强调,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还应给自己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1.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在德、智、体各个方面的表现,并与本班同学作一个比较,了解自己在本班同学中所
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从气质上产生认同感。大学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这样,才有可能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最后,在就业过程中对工作要保持积极主动、乐观奋进的精神。
3.消除依赖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一个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人,一般都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在择业中,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到单位参加面试时,原本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可是一见单位领导,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脑海里顿时一片空白,好端端的一个就业机会就这样错失了。
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首先,大学生应积极、主动求职,不能一味地“等、靠、要”。“一心想走捷径”这种观念必须要剔除,就业求职是自己的事,作为一个要踏
不要仅仅把就业教育的对象锁定为大
三、大四的学生,更要注重对大
一、大二学生的就业价值观的培养,就业观越早形成越好。
其次,改变单方面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现在的大学课堂与初、高中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以老师授课,学生听讲这一传统教育模式运行,既死板又缺乏效益。所以,应该使学生参与教学,带动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授课,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归纳能力。在案例分析时,可采用角色扮演,使他们进入特定的角色中,并即时进行应对;对于有歧义的知识点,开展辩论赛。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能使课堂的内容更便于记忆。
最后,课程安排贴近市场需求,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理论知识一直是学校考察学生的重点,但是市场需要的是会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人才,所以学校的专业设置可以更贴近社会的需求,创立一些实践课,比如模拟公司流程,使同学们处于不同的岗位,应对不同的挑战,熟悉公司的基本流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3.社会参与就业教育,支持大学生就业。社会应该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给予支持。企业最好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使大学生们能够在校期间就能够培养工作能力、抗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投资机构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给有潜力的大学生,让他们进行创业、投资,这样不但能培养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为投资机构自身谋利,从长远来看,社会需要更多的工作岗位,鼓励创业也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持续稳步地发展。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论文-2013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不逼自己一把,怎么知道你有多优秀。
形势与政策论文:2013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
近日
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2013年高校毕业生比今年增19万 教育部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通知指出 当前
国内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 2013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 比2012年增加19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为了实现2013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 实现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要高度重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切实组织好双选活动 落实好有关政策
确保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高校要继续做好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京华时报·)
预测:2013年校园招聘形势并不乐观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 从当前经济形势看
2013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会太好
欧债危机、美债危机致使整个国际大形势不太乐观 欧债危机从表面看只是少数欧洲国家的经济问题 但实际影响已经扩散至全球范围
欧债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欧盟国际经济出现明显动荡 大部分企业都出现问题
而欧共体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在中国的投资占中国接到的海外投资总体的近一半
虽然中国市场仍被认为是全球最为看好的市场 但与往年相比也不能盲目乐观 冯丽娟说
9月份各大企业的校招计划纷纷启动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
往年一直做校招计划的企业今年仍会继续 只是招聘的岗位数可能仅是去年的80% 尤其是校园招聘计划的主力军多为外企 很多外企的全球市场不好 招聘量自然缩水
与此同时
由于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
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 尤其是2009年以来大学生的毕业数不断增加 2013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700多万人的新高 因此
201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所以建议参加2013年校园招聘的学生 请提前做好准备 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现象:企业发布校招计划多为“若干”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将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登陆各大招聘网站不难发现
往年的招聘大户一如既往地发布了2013年的校园招聘计划 但与以往成百上千的岗位发布不同的是
今年很多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上仅仅标注“若干” 并未对总量作明细说明
明年的毁约现象将有所好转
结合2013年校园招聘的形势
预计明年毕业生毁约问题将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90后”群体更关注企业文化
不同于前辈的瞻前顾后
这批毕业生成长于自由充分的信息环境
对于企业在尊重个性、有创新实力、有社会责任感方面更有期待
金融荣登应届生最期望就业的行业
在求职因素的各维度分析中 调查显示
学生求职者在就业地区、就业行业、单位性质和起薪标准四个方面实际就业情况与求职期望有较明显差距
服务类行业凸显机会
据了解
2013年校园招聘需求缩水
其中以金融行业、能源行业、传统制造业最明显 但无论是哪些行业 纵观整个招聘市场
其实为学生提供的多是基础性岗位 如销售、市场、客服等
那些被学生青睐向往的管理培训生等岗位则很稀少 毕竟企业从培养到运用 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建议学生在选择行业和岗位上要更加务实
放眼二线城市 寻找机会
毛凯表示
大学生仍然愿意留在一线城市 但其实从中国大陆雇佣指数来看
一些二线城市如天津、杭州、西安、哈尔滨等城市的人才需求指数较为乐观 他建议学生可以把眼光放向二、三线城市 寻找机会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 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 为此
找出大学生就业难的产生原因 对于大学生自身、高校的建设发展 以及社会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经济现状低迷、高校盲目扩招、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就业指导不到位等客观原因 也有大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各种主观原因
1.经济原因
经济现状低迷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 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 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 企业纷纷减少招聘人数 紧缩银根
这使得我国本来就偏紧的劳动力市场更加拥挤
在今后几年都会给各领域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 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学校原因
1.高校盲目扩招
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
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
2.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不少高校不能以市场为导向 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 忽略市场需求
仅以学校条件为依据设立专业
如今年广东省各基层学校需要大量的地理、历史专业教师
但广东省却只有两所院校开设了地理师范专业;而如其它师范类毕业生都供大于求 就业困难
3.就业指导不到位
各院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投入不到位 指导机构不健全
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及就业招聘服务场 把就业指导的对象仅仅局限为毕业生 到毕业时才开设就业设指导课 偶尔开设讲座或就业咨询
3.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 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
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 但是
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
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 可是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就是供过于求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 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
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 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 在整个大学教育中
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 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 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 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 展示专业能力
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4.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 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 刚刚毕业 刚刚踏入社会
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其实
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 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 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 但通过实践
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 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 很少付诸实践 只是纸上谈兵 真要上战场的时候
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 所以
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 也不能自以为是 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 所以
也不能期望太高
1.不求上进 沉迷网络与游戏
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准备不充足
2.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 新形势下
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
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而已有的实践证明
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就业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3.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 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 然而
对于这一变化
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 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
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
在这样一种追求完善与一步到位的就业理念驱使下 对就业风险缺乏必要的准备
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
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既然知道了原因
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 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 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 行政的 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 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
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
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
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
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
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 在这一点上
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 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 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
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 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
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
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更积极的态度 更有力的措施
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
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 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
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 广泛搜集信息 形成信息传递网络
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3.自身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 按市场规律办事 把个人融入其中 也就是说
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 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 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 要以积极态度 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
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 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 敬岗敬业 吃苦耐劳
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
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 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又要有实践技能
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 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必须着眼长远
把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的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为高学历人才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顺畅就业 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同时也影响到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 大学生的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 又是-个政治问题
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因此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切实加以解决
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 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
软件工程 1205 *** 20124788
第三篇:2010形势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代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文保军
国际经贸学院 07国际商务班 20070464045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今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式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3.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永生, 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研究, 陕西教育 2010 年3月
[2] 吴大平,浅谈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高教论坛2010年第3期 [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10月
第四篇:2010形势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代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今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式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3.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结语: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_浅谈大学生就业
势 与 政
化工01班 郭骅 20076902
策 论形 文 浅 谈 大 学 生 就 业
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此,本人想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50万人,比2007年增加50万人。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是全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未来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将达到9.4亿人。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员2400万人,而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每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300万~1400万人左右,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十一五”时期,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其次,是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的速度,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
根据全国的调查,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仅占新增岗位的22%,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增加22%,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降低22%。“三个22%”将影响到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
另一个就是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现象。每到年底我们随处可见民工为讨工资四处奔波的身影,而今许多大学毕业生为了就业机会索性不要工资,这种“零工资”就业看上去很美,但它折射出社会的就业压力,并且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隐患,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最后,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剧。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压力集中体现在“地域”、“行业”上不均衡;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需求增长有限,中西部虽有增长,但是吸引力依然不足。从学历看,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文科专业就业相对困难。
另外,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
一是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
二是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三是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四是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五是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以及东部一些中心城市限制人口政策的出台。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有着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在我们毕业之后,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很多学生会说,我没有经验,也对社会不熟悉,怎样才能和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竞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我们虽然缺乏社会经历,缺少工作经验,但是我们的可塑性正是你们的优势!
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四个字:“有勇有谋”。“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勇气、信心和信念,“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说明了信念的重要。大学生毕业之后,初入社会,缺乏经验,容易受挫折,这时坚强的勇气和信念是不可缺少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一代伟人毛泽东正是少年立志,自信而为,坚持付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作为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面对压力,积极应对,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在麦当劳公司总部的办公室里,还悬挂着克罗克生前喜爱的座右铭:
世上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恒心。
“才华”不能:才华横溢却一事无成的人并不少见。“天才”不能:是天才却得不到赏识者屡见不鲜。“教育”不能:受过教育而没有饭碗的人并不难找。只有恒心加上决心才是万能的。
也许,这就是克罗克赢得事业巨大成功的诀窍之一。
“谋”,不仅指谋略,还指摸清经济形势,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乘势而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当前的社会形势纷繁复杂,大学生在学校里,很少关注和直面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往往看不透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形势,这样就对自己的择业、创业和就业不利。
当前社会,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这种连锁反应造就全球经济衰退形势。(次贷危机是指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但是“危机”正是危险和机遇并存的。有些企业和个人,丧失信心,在危机面前倒下,最终失去发展。但是那些生存欲望强烈,有着敏锐观察力和极高适应性的企业和个人,却在经济危机中抓住有利机遇,使得企业能够度过难关,个人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