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词类活用

时间:2019-05-15 04:0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词类活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词类活用》。

第一篇: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词类活用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词类活用

文水中学

高华元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词类活用历来是老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难就难在理解费力、识记吃力。笔者在多年的文言教学中总结出巧借成语学习和积累词类活用,可以说化繁为简、事半功倍。下面列举一二以飨读者: 古代汉语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动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示例】

打草惊蛇:惊,使……受惊。

劳师动众:劳,使……劳苦;动,使……惊动。

惊心动魄:惊,使……惊;动,使……动。降妖除魔:降,使……投降。

赏心悦目:赏,使……舒畅;悦,使……愉悦。伤风败俗:伤、败:使……败坏。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示例】

汗马功劳:汗,使……出汗。

祸国殃民:祸,使……遭到祸害;殃,使……遭殃。汗牛充栋:汗,使……出汗。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示例】

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巩固)。良药苦口:苦,使……感到苦。治国安民:安,使……安定。虚怀若谷:虚,使……谦虚。涸泽而渔:涸:使……干涸。

此外,安居乐业、穷兵黩武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示例】

不耻下问:耻,以……为耻。草菅人命:草菅,把……当成野草。鱼肉百姓:鱼肉,把……当成鱼肉。

幕天席地:幕,以……为幕;席,以……为席。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示例】

厚古薄今:厚,把……看得很重;薄,把……看得很轻。甘之如饴:甘,认为……甜。兵贵神速:贵,以……为贵。乐此不疲:乐,把……当成快乐。

三、动词用作名词 【示例】

见多识广:见,见到的;识,知道的。

送旧迎新:旧,旧的(东西、事物);新,新的(东西、事物)。救死扶伤:死,快要死的人;伤,受伤的人。

四、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实际上也都属于名词做动词,除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示例】

衣冠禽兽:衣冠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即穿着衣戴着帽。衣冠禽兽常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的人。

莫名其妙:名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意思为“说出”。此外,“不毛之地”中的“毛”意为“长庄稼”;“不人不鬼”中的“人”“鬼”意为“像人”“像鬼”……

五、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很少。但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㈠表示方位或处所 ㈡表示工具或依据 ㈢表示比喻 ㈣表示对人的态度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

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示例】

口诛笔伐:用言论、文字进行揭发或批判。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山盟海誓: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烟消云散:像烟和云似的消散,常用来比喻事物完全消失。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常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一般指传闻的或没有根据的话。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常形容多而密集。

土崩瓦解:像土崩塌、像瓦分解一样,常比喻彻底垮台或崩溃。类似的成语很多,如日积月累、龙盘虎踞、玉洁冰清、字斟句酌、内忧外患、雷厉风行、神出鬼没、斗折蛇行……

六、形容词做名词 【示例】

扶危救困:危,危难的人;困,困难的人。取长补短:长,长处;短,短处。推陈出新:陈,旧的;新,新的。

苦尽甘来:苦,苦难的日子;甘,美好的日子。

此外,喜新厌旧、拈轻怕重、弃暗投明、无恶不作等也属于此类用

法。

最后应该指出,所谓的词类活用,是说某类词本属于某以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我们应该把它与兼语的情况区分开来。

山西省吕梁工作站推荐:成新奇 电话***

第二篇:文言词类活用教案

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例:狼不敢前(前:上前)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名词+“者”

例:红装而蹇者 ——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蹇”粘附在“者”的前面,作“骑驴”的意思讲。名词+“之”

例:名之者谁——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名”用在代词“之”前,作“命名”讲。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陈胜王(王:称王)

②因屏人曰(命人退避)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①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②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③代词前的名词 ④名词后的名词 ⑤副词后的名词

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⑥“所”+名词(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跟动词或动宾词组)

2、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规律: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常常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3、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4、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名词放在动词之前不作主语就作状语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规律二:一般而言,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动词,且具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可判断动词活用为名词。

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

例: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带宾语“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3、动词的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形容词的活用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1.活用为名词。

2.用作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4.意动用法。

5.为动用法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

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例:“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的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凄神寒骨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丽 → 以为„„美丽

5、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念悲其远也 《触龙说赵太后》

数词的活用

1、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2、数词用作形容词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第三篇: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

一、成语中名词的活用。

第一类: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汗牛充栋(“使„„出汗)等。

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什么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三是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而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如:不胫而走(长腿),不翼而飞(长翅膀),不稂不莠(长狼尾草、长狗尾草),密云不雨(下雨),不毛之地(长草木),不情之请(近人情),莫名其妙(说出),华而不实(结果实),不衫不履(穿上衣、穿鞋子),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等。

(2)两个名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尽力实行),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一诺千金(一个许诺下来就价值千金);洞烛其(照亮),计日程功(计量、考核),韩信将兵(带领),平步青云(行走,这里指走上)等。

第二类: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时间名词作状语。A、日、月、年等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可译为“日日(每日)”、“月月(每月)”、“年年(每年)”。例如:日理万机、日新月异。B、日、月放在表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可译为“一天天地”。如:日积月累、蒸蒸日上。C、“朝”“暮”“晨”“夕”等时间名词用在动词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如:朝不虑夕、朝闻夕改。

2、普通名词作状语。A、表示方位和处所。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外面);筑室道(在路上)谋;虎口余生(虎口里);金榜题名(金榜上);风餐露宿;风雨飘摇;管窥蠡测(从竹管孔里);道不拾遗等。B、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如:车载斗量、马革裹尸、口诛笔伐等。C、表示动作行为的渐进方式。如:人才辈出、条分缕析。D、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有比喻之意。如:抱头鼠窜、川流不息、狼吞虎咽、鬼哭狼嚎、土崩瓦解、蜂拥而来、蜗行牛步、焕然冰释、星罗棋布、狼奔豕突、鼠窃狗偷、雷厉风行、鱼贯而行、鳞次栉比、冰消瓦解、瓜剖豆分、蚕食鲸吞、风驰电掣等。

二、成语中动词的活用。

这种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少,主要有两种情况:

1、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救死扶伤、量入为出、无依无靠、报降纳叛、道不拾遗等。

2、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如:劳民伤财(使„„劳,使„„伤)、沉鱼落雁(使„„沉,使„„落)、闭月羞花(使„„闭,形容词“羞”也具有使动功能)、息事宁人(使„„息,“宁”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众口铄金(使„„熔化)、降龙伏虎、惊天动地等。

三、成语中形容词的活用。

第一类,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就是形容词代替了具有自己特性的名词,如:抱残守缺、避重就轻、补偏救弊、飞短流长、扶强抑弱、扶危济困、改邪归正、好高鹜远、怙恶不悛、激浊扬清、驾轻就熟、见异思迁、欺软怕硬、弄虚作假、取长补短、披坚执锐、删繁就简、去伪存真、推陈出新、挑肥拣瘦、舍近求远、温故知新、推燥居湿、万紫千红、彰善瘅恶、党同伐异、扶老携幼、求同存异、贪小失大、居安思危、拈轻怕重、习非成是、推贤让能、软硬兼施、雅俗共赏、青黄不接、远交近攻、优胜劣败。

第二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可分为三种情况: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正本清源(使„„正、使„„清)、高视阔步(使„„向上;使„„阔大)、光宗耀祖(使„„光耀)、独善其身(使„„善)。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耻下问(以„„为耻)、是古非今(认为„„对的;认为„„不对)、不远千里(以„„为远)。

3、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如:集思广益(增广、扩大)、敬而远之(远离)、穷兵黩武(竭尽)、恃才傲物(傲视)等。

四、成语中数词的活用。

1、数词作名词,如:背城借一(一次战斗)、杀一儆百(一个人,许多人)、闻一知十(一点,很多)、万无一失(很多,一点)。

2、数词作动词,如:身价百倍(抬高百倍)、万众一心(结成一心)、一日千里(奔驰千里路)、版版六十四(铸六十四文钱)。

3、数词作副词,如:一无长物、一无可取、一无是处、一无所有、一无所知,“一”均作“全、都”解。

以上列举了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对复习、巩固文言词类活用知识很有帮助;同时运用文言词类活用知识,也有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成语的意义,避免成语的误解或误用。

关于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古代汉语名词用作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在成语中同样保留,如:

能文能武 门可罗雀 人皆可夫 2. 名词用作状语

这里所讨论的用作状语的名词,是指普通名词来说的,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有的表示比喻,有的表示对人的态度,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下面分别举例说明:(1)表示比喻 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例如:

虎居龙潭 狼吞虎咽 烟消云散 风驰电掣 狼心狗肺 龙争虎斗 花容月貌 土崩瓦解等等

此类成语中的名词可翻译为“像„„一样”。(2)表示处所或工具,如:

东张西望 道听途说 风餐露宿 南征北战 拳打脚踢 3. 名词的使动用法

上面我们已经叙述过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情况,名词偶然也用如使动,如:深根固蒂,“深”和“固”均用作使动。4.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如意动,意思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如: 鱼肉百姓 草菅人命 幕天席地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施行这个动作。在古汉语中,这种情况很多,成语中也较多,如:

飞沙走石 惊天动地 打草惊蛇 破釜沉舟 沉鱼落雁 兴风作浪

(三)形容词的活用 1. 形容词用作使动,即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

富国强兵 厚古薄今 精兵简政 2. 形容词用作意动 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如: 自高自大 重男轻女 不远万里 目空一切 兵贵神速 安贫乐道 重理轻文

成语中的十种活用情况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词类。汉语成语,源远流长。因其结构具有稳固性和定型性,因而现在一部分成语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体现出“词类活用”这种古代语法现象。具体地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十种活用情况。

一、名词作状语

在汉语成语里,有些名词(包括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对动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如“风流云散”中的“风”、“云”就分别作“流”、“散”的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像风一样飘流,像云一样消散”。又如“狼吞虎咽”、“草得露宿”、“左顾右盼”、“大江东去”、“世风日下”等成语中的加点名词,也都属于这种活用情况。

二、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在某些成语中,也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名词或名词短语失去了它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如“不毛之地”中的“毛”,就是“长毛”、“长树木、庄稼”。另外,像“未雨绸缪”、“观望不前”、“大言不渐”、“纨绔子弟”、“轻车熟路”中的“雨”、“前”、“大言”、“纨绔”、“轻车”和“熟路”等词,都是用如动词。

三、动词作状语

在汉语成语中,有些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单独用在另一动词前面作状语,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哀梨蒸食”中的“蒸”,就直接用在动词“食”的前面作状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把有名的哀家梨蒸着吃”。又如“坐以待毙”、“伫候佳音”、“抱头鼠窜”、“侧目而视”、“揭竿而起”等成语中的加点动词,也都用在动词的前面作其状语。

四、动词用如名词

在成语中,有些动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特点,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它不再表示某一动作行为的发生,而是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本身的存在,或者表示与这一动词有关的人或事。如“道不拾遗”中的“遗”,已不再表示“丢失”这个动作行为的发生,而表示与其有关的物品,“丢失的东西”。又如“见多识广”、“围城打援”、“救死扶伤”、“混淆视听”、“网漏吞舟”中的加点动词,也都是用如名词。

五、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

在汉语成语中,有的形容词已不仅仅表示某一性质状态,也表示使人或事物有这一性质状态的动作行为,或者具有一般动词的语法特点。如“羽毛未丰”中的“丰”,已不仅是表示“丰满”,而是表示“长得丰满”。又如“追本穷源”、“明火执仗”、“爱毛反裘”、“循循善诱”、“安贫乐道”等成语中的加点形容词,也都是用如动词。

六、形容词用如名词

在一些成语中,有的形容词用如名词,不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如“从善如流”中的“善”就是表示“好的,正确的意见”。另外,象“投机取巧”、“除恶务尽”、“去伪存真”、“驾轻就熟”、“弃暗投明”等成语中的加点的形容词,也都是用如名词,表示有此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

七、数词用作名词

在汉语成语中,有些数词失去其自身的语法功能,不仅是表示数目,而且表示有此数目的人或事物,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如“三缄其口”中的“三”字,已不只是表示数目,而表示有此数目的事物,“三道封条”。另外,像“从一而终”、“举一反三”、“丢三落四”、“一呼百应”等成语中加点的数词,都是用如名词。

八、数词用如动词

在某些汉语成语中,数词也象名词一样,在其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失去了它们本身的语法特点,而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如“万不耐一”中的“一”字,用在能愿动词“耐”(同“能”)的后面,用作动词,有“找到一个”之意。又像成语“一轨同风”和“人一已百”中的“一”和“百”,也都用作动词。这种数词用如动词的语法现象,在成语里不多见。

九、意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在成语里面,主要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不远千里”中的“远”就是这种用法,“远千里”就是“认为千里远”。另外,像“尊师重教”、“厚此薄彼”、“贵耳贱目”、“轻财重义”、“大公无私”等成语中的加点形容词,也都是这种意动用法。

十、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在成语里面,具体表现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如“积羽沉舟”中的“沉”就是使动用法,“沉舟”即是“使舟沉”。又如“众煦漂山”、“飞沙走石”、“赏心悦目”、“安邦定国”、“汗牛充栋”、“祸国殃民”等成语中的加点的形容词,也都是这种意动用法。

总的说来,汉语成语主要表现为以上十种“活用现象”。熟悉了汉语成语的词类活用,对于我们了解和学习古代汉语的这种特殊语法现象,以及理解和掌握汉语成语的确切意义,都有积极的作用。

钱梦龙:从成语中学古汉语

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感到费力大收效小,特别是文言词语、句式,纷繁复杂,仅凭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其实,我们如果从其他途径中理解掌握一些文言知识,那么对学习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甚至是事半功倍的。比如从成语中学习文言知识,既能巩固掌握文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能勾连、善联想的意识,进而开拓解题思路。

首先指导学生了解一些成语知识。

成语是长期使用流传下来的具有固定形式的词语,是一种表意丰富而又精炼的语言形式。成语大部分是四字,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八字乃至十几字的。结构上大都为并列式、动宾式、动补式等。节奏上为二二形式,如,怨天/尤人、不学/无术等;四一形式,如,风/花/雪/月、之/乎/者/也等;一三形式,如,迫/不及待、乐/不思蜀等;三一形式,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来源有,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古代诗文,民间口语等。

第二,利用成语中古今词义的差异,掌握文言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达到理解文言文之目的。如,百读不厌,“厌”为满足的意思,而常见义为“讨厌、厌恶”;爱莫能助,意思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爱”是“同情、怜惜”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喜爱”有区别;奔走相告,“走”与“奔”为同义,都为“跑”的意思;不假思索,“假”是“凭借、依靠”的意思;不速之客,“速”为“招致”的意思,引申为“邀请”,而今义为“迅速”;因人成事,“因”不是“因为”的意思,而是“依靠”,意为“依靠别人做成事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池”不是“水池、池塘”之意,而为“护城河”,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赴汤蹈火,“汤”为“沸开的水”,不是“带汁的水”;吊民伐罪,“吊”是“慰问”,不是“凭吊”之意;刮目相看,“相”为“他”之意,偏指一方,不是“互相”的意思。

第三,通过对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句式特征的整理积累,更好的理解掌握古汉语,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之目的。比如,名词做状语的,草行露宿,意思为“在草里行走,在露天住宿”;蚕食鲸吞,“蚕”“鲸”解释为“像蚕那样”“像鲸那样”;大海捞针,“大海”意思为“在大海里”。像这一类的成语,狼奔豕突、礼尚往来、鳞次栉比、鹤立鸡群、虎踞龙盘、道不拾遗等。名词用做动词的,春华秋实,“华”“实”为动词,义为“开花”“结实”;道路以目,“目”为动词,“用眼睛看”之意。使动用法的,比如,触目惊心、汗牛充栋,再如,既来之,则安之,“来”“安”就是“使„„来”“使„„安心”;意动用法的,比如草菅人命,“把人命看得跟野草一样”之意;幕天席地,“把天当作帐子,把土地当作席子。形容野外生活不畏艰辛的豪情。”是古非今,“认为古代的对,今天的不对”之意。句式,比如宾语前置句,时不我待、何罪之有等。

第四,通过成语与文言语句对应的方法,掌握文言文知识。比如高考文言材料中有这样一句话,“吾亦望汝副其心”,其中的“副”是什么意思呢?想一想成语“名副其实”的“副”就知道了,都当“符合”“对应”讲,“我也希望你符合他的心”。

此类很多。比如下列加点的词: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家徒四壁(只是)

且相如素贱人——素不相识(向来)

必蹶上将军——一蹶不振(跌倒)

刘豫州英才盖世——盖世无双(超过)

今操芟夷大难,略以平矣——略见一斑(大致)

徐公来,孰视之——深思熟虑(仔细)

君径造袁所寓法华寺——登峰造极(到、去)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一失足成千古恨(遗憾)

思厥先祖父——大放厥词(他的)

进兵北略地——攻城略地(攻占)

衡下车,治威严——下车伊始(官员初到任)

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疾风知劲草(强)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求全责备(寻求)

第四篇:有词类活用的成语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聂廷生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要克服这一难点,教师除了讲清课文中的典型例句之外,为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应的练习材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大多来源于古代典籍中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诗文名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词类活用。今将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作一归纳整理,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一、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而且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直接限制或修饰动词。按其所起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表示处所或方位,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介词“在”或“从”,例如: 草行露宿(在野草里走路,在露天下睡觉。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风餐露宿

穴居野处(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旭日东升(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景象。)

管窥蠡测(guǎn kuī lí cè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2、表示工具或依据,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用”或“按”。例如: 口诛笔伐

管窥蠡测

不可言宣(指不能用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只能意会。)颐指气使(指不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的傲慢神气。)车载斗量

头会箕赋(按人数征税,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指赋税苛刻繁重。)

3、表示状态或方式,可译为“像„„一样”。例如:

蝇营狗苟

蚕食鲸吞

凫起雀跃

狼奔豕突

狼吞虎咽

虎踞龙盘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争虎斗

兔起鹘落

鼠窃狗盗

抱头鼠窜

不甘雌伏

鬼哭狼嚎

风流云散

风驰电掣

雷厉风行

波诡云谲

土崩瓦解

鳞次栉比

声誉鹊起

川流不息

烟消云散

星罗棋布

冰清玉洁

珠圆玉润

4、时间名词“日、月、年、岁”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仍,含有“每”或“渐渐地”等意义。例如:

日积月累

日就月将

日新月异

日消月朘

岁朘月耗

江河日下

蒸蒸日上 日深月久

日理万机

二、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特点和功能,如可以带宾语,前面可以加能愿动词,或者受副词的修饰。翻译时要注意,活用后的意义总是和名词所指事物的动作、功能有密切联系,有时它的原意并不完全消失。例如:

衣锦还乡(穿)

沐猴而冠(戴帽子)

衣绣夜行(穿)袖手旁观(藏在袖里)饭糗茹草(吃)

礼贤下士(以礼相待)胶柱鼓瑟(弹奏)

一鼓作气(击鼓)洞烛其奸(照亮)道路以目(使眼色)明珠弹雀(击打)

华而不实(结果实)秀色可餐(吃)

门可罗雀(用网捕捉)

月晕而风(刮风)

础润而雨(下雨)不翼而飞(长翅膀)

不胫而走(长腿)

户枢不蠹(蛀蚀)

踟蹰不前(向前进)未雨绸缪(下雨)

密云不雨(下雨)

粉墨登场(敷上粉,画好眉)粉白黛黑(敷上粉,画上眉黛)

衣冠禽兽(穿着衣服,戴着帽子)

三、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按其谓语的词类,又可分为三种:

1、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不及物动词用于使动时,后面可以带宾语。例如:

息事宁人(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这个成语能悟出的道理,有的时候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和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会采取容忍的态度,平息事端。)安身立命

降龙伏虎

兴灭继绝(这具国家即使绝后,也要想办法使他继续存在,泛指使衰亡的事物重新兴起。)黯然销魂(àn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闭月羞花(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沉鱼落雁

生杀予夺

不可理喻

抽薪止沸

触目惊心

翻天覆地

翻江倒海

妙手回春

飞针走线

治国安民

生死肉骨

2、名词的使动用法。它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兵不血刃

灾梨祸枣

生死肉骨

汗牛充栋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丰衣足食

深根固柢

谨言慎行

完璧归赵

大快人心

修旧利废

正本清源

强干弱枝

坚壁清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四、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只限于名词和形容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幕天席地

蓬户瓮牖

唇枪舌剑

师心自用

草菅人命

先忧后乐

不耻下问

兵贵神速

羞与为伍

五、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后,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也就是把它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当作具有这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应将它译作与之相关联的名词。例如:

抱残守缺

哀感顽艳

乘坚策肥

披坚执锐

摧枯拉朽

以逸待劳

防微杜渐

班荆道故

后起之秀

第五篇:词类活用

陈情表

(一)名词作状语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像犬马一样。3.则刘病日笃。日:一天天。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在家外。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在家内。6.躬亲抚养。躬:亲自。

(二)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闻:使„„闻,使„„知道。2.无以终余年。终:使„„终。3.保卒余年。保:使„„保全。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闵凶:忧患不幸的事。2.猥以微贱。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凡在故老。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远离。2.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五)名词作动词

1.臣少多疾病。病:生病。2.且臣少仕伪朝。仕:做官。3.历职郎署。职:任职。

(六)动词作名词

1、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指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阿房宫赋

1.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名作状)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5.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6.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精英,动词作名词,皆译为金玉珠宝等物)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名词作状语。铛、石、块、砾,看做铁锅,看做石头,看做土块,看做沙砾。名词作动词。)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10.廊腰缦回(腰、缦,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11.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12.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13.蜀山兀(兀,形容词作动词,山高而秃,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14.日益骄固(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

15.秦人不暇自哀(哀,为动用法,为„„哀叹)16.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动用法,使„„尽)

1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18.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副词作动词,极尽)滕王阁序

1、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以„为衣襟,以„为带)

2、形容词作动词

物华天宝(宝:是珍宝)

人杰地灵(杰、灵:有俊杰,有灵气)

3、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雾:像雾一样)俊采星驰(星:像流星一样)上出重霄(上:向上)

4、形容词作名词

宾主尽东南之美(美:俊美的人,俊杰)

四美具,二难并(美、难: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主宾)

5、名词作动词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雅望、懿范:有崇高声望、有美好风范)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变成紫色)

桂殿兰宫(桂、兰:用桂木、木兰建筑)目吴会于云间(目:看,遥看)梓泽丘墟(丘墟:变成丘墟)

6、数词作名词

千里逢迎(千里:千里而来的客人)

7、使动用法

腾蛟起凤(腾、起:使„腾飞,使„起舞)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窜:使„逃)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委屈/屈居)

8、动词作名词

穷岛屿之萦回(萦回:曲折迂回的景致)兰亭集序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况修短随化:寿命长

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 环绕 ②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 勾践灭吴

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乏,形容词作动词,缺乏,课文中指人材缺乏.句意是,我们的国君勾践缺乏人材,无人可以派遣.)

请勾践女女于王(第二个“女”名词作动词,作婢妾.句意是,请允许把勾践的女儿作吴王的婢妾.)

惟君左右之(左右,方位名词作动词,处置.句意是,任凭您的处置.)

宦士三百人于吴(宦,名词作动词,服役)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衣,名词作动词,穿.句意是,现在夫差穿水犀皮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必庙礼之(庙,名词作状语,在庙堂上.礼,名词作状语,以隆重的礼节.句意是:一定在庙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

5.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

仇雠敌战之国也.(“也”来判断,句意是:是互相仇视、敌对、交战的国家.)

倒装句

勾践说于国人曰(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勾践向越国人民解释说.)

宦士三百人于吴(谓语前置.句意是:派三百多士人到吴国去服役.)

省略句

必庙礼之(缺主语:“必”后省略介词“于”;句意是:一定在庙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游侠列传

1.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使动用法,使„„活命

2.身所杀甚众 名词作状语,亲自

3.不矜其功 形容词作动词,夸耀

4.罪其姊子 名词作动词,归罪

5.皆多解之义 形容词作动词,赞扬

6.至践更是脱之 使动用法,使„„免除

7.怪之,问其故 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8.独箕踞视之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9.洛阳人有相仇者 名词作动词,结仇

10.乃夜去 名词作状语,当夜

下载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词类活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巧借成语学习文言词类活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词类活用

    以下为参考答案高中语文必修(一) 4、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把„„作为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答案) 词类活用就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其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二是语义语法的临......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1.6) 2、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1.69) 3、书生不......

    文言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学案(大全)

    文言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例句:范增数目项王 。 左右欲刃相如。 二月草已芽。 非能水也。 判别:(二)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比喻)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方式)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陈情表》词类活用

    《陈情表》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向上。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像犬马一样。 3. 则刘病日笃。 日:一天天。 4.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在家......

    词类活用练习

    词类活用练习 作业讲解(练习二) 六 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 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洛阳伽蓝记·王子坊》)不是。之,代词,指代梁王兔......

    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 一、动词、......

    《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教案 【教学章节或主题】 词类活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动词的条件与规律,熟悉使动与意动用法的特点;了解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