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是画出来的,画是写出来的 带你看一场有趣的书画展(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4:0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字是画出来的,画是写出来的 带你看一场有趣的书画展(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字是画出来的,画是写出来的 带你看一场有趣的书画展(共)》。

第一篇:字是画出来的,画是写出来的 带你看一场有趣的书画展(共)

字是画出来的,画是写出来的 带你看一场有趣的书画展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画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傅山自称为老庄之徒,他自己也在很多场合与作品中反复强调、自陈:“老夫学老庄者也”、“我本徒蒙庄”、“吾师庄先生”、“吾漆园家学”。自觉继承道家学派的思想文化。他对老庄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泰初有无”、“隐而不隐”等命题,都作了认真的研究与阐发,对道家传统思想作了发展。

备注:文中所用的所有书法配图,全是此次展览中傅山的书法作品,后文不再赘述。我并不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对中国书法史也仅是略知皮毛,什么碑学,帖学,什么欧体,颜体,柳体,我知道的未必有您多,当然书法中的五大类——篆隶楷草行,我还是能小有分辨。从来跟别人只敢谈谈画,因为羞于自己浅薄的书法知识,不敢轻言怕露怯,但是这次看了北京画院策划的清代画家傅山的书法展《我来添尔一峰青》,感触颇多,对于欣赏书法,我想换一个思路,抛开沉重的学术语论,忘记书写者的真实身份,不去计较它的隶属门类,甚至不去管书写的内容,我们能不能去欣赏书法,就像一个不认识中国字的洋人,单纯从“画面”的形式入手,从它带给我们的心灵共振出发,到底还能留给我们多大的空间去认识“书法”。我刚才提到了一个词“画面”,是的,与中国画一样,书与画都是古人创作在宣纸上的一种艺术形式,用的艺术媒介基本相同,无非就是墨、水、笔之间的交流,那描绘对象呢?画的对象通常一目了然,是山?是水?是人?是花?是鸟....是否有动人的故事情节。那书法的对象与内容呢?是一个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汉字,内容就是字面表达的意思,通常来讲也是一眼洞穿,心知肚明。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不是所有的画,你都能看懂,譬如抽象画,当代艺术,不是所有的字,你都能认识,譬如狂草,行草,各式各样的草。为什么,“形式”使然,但是,“看不懂”就真得影响我们去欣赏吗?显然没有,艺术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你会感受到作品本身流露出的美感,每一个线条,每一抹色彩,每一处构图,虽然你并不知道它们在说什么,但是你却可以和它们“对话”,甚至可以和创作它的人在某一刻达到心灵的共振,这也许就是艺术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惊喜。所以我今天就想借用“看画”的道理去看看“字”,那些对于我们来说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当你在看一幅书法,字是画出来的,当你在看一本书时,字才是写出来的。

我这个想法,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赞同,如果你带有疑惑,那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傅山的“书法”,也许你就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而今天我不想介绍傅山是谁,因为这个一点也不重要,如果你们真想了解他,就自行百度吧。构图有笔墨的地方就有“江湖”

无论看画,还是看字,仅方寸之间却可能蕴有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江湖万千,你是否能参透“江湖”中的玄机奥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画家如何排兵布阵一统“江湖”。有笔墨的地方就笔触,有笔触的地方就有线条,有线条的地方就有结构,有结构的地方就有布局,而布局就是我要谈的构图,书法的构图。先来看一张小篆,每个字都呈长方形,大小相近,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一致,每个字的空间分割均匀对称,不仅仅是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字的局部也保持对称,甚至圆弧笔画左右的倾斜度也高度一致。强迫症的典范这字生的好美,让人想入非非 左右分别飘出去的两撇,如影相随

局部对称的例子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布局也是上下、左右间距分别等齐,感觉是用尺子比着写出来的,我个人写字如果没有横线作为参照,写着写着就“一行白鹭上青天”了,所以我很佩服古人的精确把控。这样的书写,看着十分顺眼,尤其是满足了“强迫症”的极端需求,美是美,但就像一幅秀丽端庄的美人像,这样的工整与拘谨,会不会造成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呢?当然考虑到小篆的衍生背景,秦始皇就是为了统一文字,规范书写,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识别,所以产生这样工整有序的“八股”构图,实在是合情合理。再来看看这幅草书,顿时心情躁动了,不像刚才那般平静刻板,少了规矩,自然奔放洒脱。首先字与字的间距随心所欲,留白的宽窄各不相同,完全没有规律可循,而且标志性的连笔处处可见。因为书法中的题诗没有标点符号,有些人可能会误认为古人会把间距大的地方作为断句的标志,古人那么调皮,才不会那么容易让你洞察到玄机。譬如最上面的那个“斋”字,那一“竖”就快垂落到“九天边际”了,也许你会认为断句在此,其实这句话是“山斋一清供”。所以,字与字之间的构图关系全凭作者的主观感受,是根据整幅字面的松紧关系“有的放矢”,与字面意思并无直接关系。正如米芾说的“时时变,处处变”,指的就是字与字之间的布白要摆脱那种整齐均匀的刻板分配。色彩

仅凭一种shǎi,就能驰骋“江湖”这是此次展览中傅山的一幅画,浓墨如蜻蜓点水,勾勒出了物象的轮廓水润淡墨似有似无地构筑着山石树亭的体量,大面积的留白平添了一股云雾仙气,笔到之处看似无意,实则大有深意。再看看这样一件书法,是不是和那幅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提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说法不一,可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总之都是道出了墨色运用时的丰富变化。触类旁通,回到“字”上,同是水、墨、笔的合成产物,这个“五色”用在书法欣赏上,也很有道理,我们不妨看看。

浓重、稳实,绝对镇得住“场子”

浓淡相间,实中有枯,枯中带焦浓墨与焦墨经常同时出现,太实感觉像秤砣,会死板;太焦感觉像朽木,会毛躁。这般轻盈,犹如“草上飞”,淡墨轻描,快笔疾书,这应该是传说中字里行间的“回旋曲”吧。

谁说浓墨一定要粗壮,看这骨架清奇,精壮瘦劲,笔笔如刀锋般锐利,看着很提气,神清气爽,宋徽宗的“瘦金体”正是如此。回过头再来看一下刚才那幅“字”,淡墨细笔,浓墨粗线,浓重焦黑的小面积堆砌,一定会紧随着几个“柳眉细眼”的清秀雅字,当你在若隐若现的淡墨细笔中穿梭,就如同一场云里来雾里去的畅快逍遥,飘久了会晕,喘息的时间不易过长,一个形似“泽”一样的铿锵大字像及时雨一样镇住了心头,一切皆可落地,心稳了,很踏实。两幅都是此次参展的傅山作品旋律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波澜”

这个音乐中的术语,是我看画时最喜欢借用的一种形式元素,尤其是看抽象绘画,这就变得尤为重要。我一直觉得音乐是艺术形式中最抽象的一种,无法用直观、具体的形式去呈现,没有故事情节,传递的信息极不明确,大家只能凭心去感受。我想世界上没有人会否定音乐存在价值与它带给人类的美好,那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却对抽象绘画如此苛刻,感觉不画出个所以然来就一文不值,为什么不能像聆听音乐一样去享受画面中流动的旋律呢?而书法,作为形如抽象绘画的另一门艺术,要想领略其中的精妙,就不能忽略这点。刚才我说了书法中的“构图”与“色彩”,大到字与字之间的空间结构,墨色变化,小到一个字中的笔划结构,浓淡交错,那什么样的“字群”看起来韵律感强,更有一番滋味,不易厌倦呢?变!这真是一句不得不说的废话。

有变化,才有起伏,才能产生韵律,看起来才不会显得匠气,乏味。要知道我们现在说的是作为艺术门类的“书法”,而不是上表皇帝的严谨奏疏。所以,我们要结合“构图”与“色彩”一起来欣赏书法中的“旋律”,每一个字,甚至每一笔,可静,可动,可快,可慢,稳实、浓重的落笔是徐徐缓缓的,而“蜻蜓点水”般的淡笔飞墨是迅疾敏捷的。字与字之间的旋律构成更是显而易见,第一眼,我们就应该能看出通篇文字的调调,是沉稳抒情的?还是婉转轻快的?当然,书写者不会乏味到一个调调吃通篇,中间会点缀一些不一样的律动,让节奏有变化,情绪有起伏。就像古典音乐中经典的三段式,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多为抒情的慢板,第三乐章常用回族式的快板。当然写字的人不会像音乐家一样去刻意统筹安排他笔下的“旋律”,而是凭借审美的悟性与修为,与书写时本身的情绪体验,你要知道写出来的字毕竟是有内容的,是沉重,是洒脱,是悲伤,是兴奋,每一个字,每一组字(构成的词或句),都是有情绪指向性的,或者看字的人并不能识别出字的内容,但是写字的人可是心知肚明,他或多或少是带着感情色彩去写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篇文字会有不同的旋律,会有起伏的情绪变化。此外,你会在一篇书法中看到很多看似朴拙稚趣的“怪”字,就像人们初学写字时极想掩盖住的那份童真,现在却被艺术家幽默诙谐地拿出来玩味。欹中见趣,锐中有钝,你别看它大胆倾斜失了均衡,放眼整片构图却显得恰到好处,这也许就是高手的“相忘于江湖”吧,不要太刻意去推敲其中的某一个字,忘了它本有的规则束缚,江湖自有江湖大,撒开了欢儿去随性挥洒,也许天然成趣的自然旋律才倍显珍贵。当然高手还是留有后招儿,全盘局势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看看这些“字群”,我超级喜欢“震荡”二字,出落得大大方方,又飘洒萧逸,再看看它周围的“牛鬼蛇神”,你能相信他们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吗?绿框中的“因而载者”与其相比,暗淡地想快快褪去,蓝框中的“沾沾其具”,那几个点的“玩笑”是不是有点冷,再看黄框中的“友”,变成了“大又”套“小又”,也对,“成双成对”才叫“友”嘛。书画同源字是画出来的,画是写出来的 中国书法作为

一种极其特殊的艺术形式,其中奥妙之深远岂是我一个不在行的人能说道清楚的,在这之前,我看古代书画展基本上都是遇到“书法”就快进,看到“古画”就倒带的模式。老是以“不懂”为借口,甚至连自己最熟悉的字都认不出来,看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这样的受挫让我对书法敬而远之。展览现场

这次来北京画院看傅山书法,也算是个阴差阳错的事儿,原本以为是傅山的画展,没想到进了展厅,就没有然后了,但好不容易来一趟,无功而返实在心有不甘,只好硬着头皮瞧一瞧,事实证明,只要走心,你就会走进它的世界。《霜红余韵》册页(八开之一)局部傅山

书画本同源,这是中国艺术的一大特色,也是精妙之处。我用看画的眼光去看字,也是缘于此。反之亦然,也可用看字的方式去看画,中国画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书法趣味,画中的笔触、线条,某种程度上都是书写的笔法,这就是画家追求的精神层面上的一种抽象之美。

《霜红余韵》册页(八开之二)局部傅山

为什么一个看似普通的“山水画”能够画好几个世纪都不厌,对象翻来覆去就那几样,构图即便推陈出新也翻不出多少花儿,而蕴藏在笔墨中最细小的那个构成元素,却无声无息地掀起了千层浪,一代代画家毕生苦练就是希望在笔法上耐人寻味,经得起推敲,甚至有些人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兰芝图傅山

所以说,画中的笔法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很多“画迷们”可以抛开描绘对象,单独地去欣赏每一处微小的笔法,它们可能是山石上被风化的裂痕,或是山阶上的青苔绿藓,或是舒展挥洒的抽枝叶翅,甚至是石头边细茸茸的小嫩草。雨中花鸭图傅山

总之,你可以大胆想象,也可以小心比对,看看是不是每一笔留痕都与所绘之物“形性相通”,细细回味书法中的用笔是不是在画中被表达地恰如其分,篆体的稳实,似树干的挺拔苍劲,行草的洒脱,似兰叶的俊朗飘逸,八法的循规蹈矩,飞白的燥润相宜,也许都蕴藏在大自然的包罗万象之中,而这一切都成了看画时不可忽视的小小乐趣。

秀石疏林图赵孟頫元代大家赵孟頫在《秀石疏林图》的题诗中,一语道破了书与画的互生关系: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所以,我才说“字”是画出来的,而“画”才是写出来的。END【展览信息】

我来添尔一峰青——傅山书画精品展 展期:2016/11/2-12/21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三、四层 费用:免费

第二篇:带你最爱的那个女孩去武大看一场樱花雨杂文随笔

转眼又到了樱花绽放的时节,在电影里,樱花总是象征着浪漫与离别。

记得毕业的时候,穿着制服,唱了首《化作樱花树》当做校园时光结束的纪念,在漫天樱花洒落下,轻轻唱着歌,这是校园生活的最后一天,从此以后,就再不是单纯的孩子。

花干曲曲折折,围绕教学楼一圈,屋子里面有学生打开窗,樱花树便顺势蔓延到了屋内,风一顾,朵朵粉白色的花瓣翩然起舞,清影柔肠百转了几个回合,落在了屋子里,落在了少女的发梢。

在校门口的草地上躺下,草地不硬,柔柔的,微眯着一双眼,仰望着那颗浅棕色的樱花树,如梦似幻,电影里总是这样,女主惬意的躺在草丛里,清凌凌的眸子温温婉婉的望着漫天扬扬洒洒的飞花,轻落在玉石般温润的脸上,格外清纯。然后,男主就喜欢上了女主。

近距离拍摄樱花,一片一片,洁白的小小花瓣紧凑在一起,蔓延在黑压压的枝干上,更显樱花的白嫩,衬托后面的青石瓦愈发的古朴。窗边的黑木雕出古朴精致的花纹,檐下的风铃微微舞动,撷来清脆动听的风铃轻响。

粉红色的樱花,代表着浓浓的爱意与青涩的初恋。樱花太过繁复,遮盖了大半个的教学楼,整座楼都包裹在了层层樱花里,花瓣翻转,暗香盈袖,愈发显得教学楼古色古香,恰似一座巨大的世外桃源,一来,便再不想走了,武大的小哥哥小姐姐真好,每天被浓郁的樱花气息包围,时日渐长,想不撩人都难。

宿舍后面,排起长长的樱花长廊,清晨十分,衬着清静的时候,带上一支笔,一个画板,在里面安静的描绘这段时光,将自己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描绘下来,用一辈子去阅读,到了很远很远的以后,会很怀念那片花海吧。

毕业的时候,就会回想起初来乍到。年少轻狂的我们就是站在这片樱花树林里,带着青涩的梦,沿着曲曲折折的石子路向深处走去,语笑嫣然,谈天说地,潮湿的雨季依然有花开倾城,温润了那段倚栏的岁月。

樱花树下的秋千上,轻轻一荡,便能荡到月宫,能荡很远很远,顺手便可抓到飞舞的花瓣。在半空中,抬眸望向远方,远处的亭台楼阁仿佛近在咫尺,楼上有人影二三,他们是也要毕业了吗?他们在叹光阴?还是在叹知己?读大学,就好像一场遥远的旅行,知音难觅,知己难留,孰能不珍惜?

雅致宿舍楼外,似锦的莹白色樱花顺着空间蔓延到了屋内,室内都不需要熏香,樱花青春的气息就足够了。清晨一睁开眼,映入眼帘的就是可爱的小花瓣,然后带着清新的气息开始一整天的旅程,温柔的学长会等你下课,给你一个浅浅的吻,一见樱花误终身,不见樱花终身误。

这样清澈见底的玉湖,近处水墨般的山山水水尽数倒映其中,谁一袭白衣,坐在樱花疏影的深处,眸子里似藏着一剪秋水,长长的枝条划过水面,漾了几圈涟漪。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在这湖边的樱花旁搭一个小木屋,前半生奋斗,后半生躺在这里,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享半世清福。可惜我还有许多事情没做,偶尔偷得浮生半日闲,也不错。

这就是平日上课的楼,素雅的衣裳,古朴的小楼,洁白的小花瓣,就在这样如画的景致中,平淡又幸福的度过每个一天,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下课的时候,站在阳光下,迎着随风摇曳的樱花,望向蓝天,樱花是你的,蓝天是你的,整个世界都是你的。

那年初春,就是在这里,开着毕业典礼,当年,也是这般的颜色,古楼依然,樱花依旧,回想起来,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事事休,再怀念也不可能回到从前了。

电影里最浪漫的场景就是漫天的樱花下,男主对着女主告白,每次看到这里,就觉得好美,一百集都看不够,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真正爱着的TA,一定,要来武大看一场樱花雨。

第三篇:三高是一场骗局与肾病治疗病理

三高是一场骗局与肾病治疗病理、用药原则作者:台湾_黄成义

这原本是一篇准备在中医师公会的演讲稿,筹备到一半,西医又插一脚,文章减缩大半,到尾声了,卫生局竟挟着权力硬是找碴,不让此文公开,我觉得可惜,只好放在网上,供大家参考,愿中医界的朋友更能找到真正的病理病因,不妨比较老师对肾病的病理解析做参考,分析其他脏腑的病理病因,实在不懂的话,那五月份的进阶班,最好来参加,希望大家都能更上一层楼,不要再被西医骗了。----------------

各位贵宾大家好,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改变一下思维来看待病理病因,不要让错误的思维继续漫延,造成百姓性命金钱两头耗的窘境,报章电视网络上常给我们一个三高的观念,奇怪的是,为什么还是老调重弹,那请问已花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以及强迫甚至于带威胁的手法,让百姓们不敢不吃降三高的药物,但是请问,中风、洗肾(血液透析)、截肢以及三高的患者为什么反而更多?岂不代表三高的概念是错的。身为医者,在学识上应是属于顶尖的,为什么没有发现它的错,是否值得三思?再说三高药物要吃一辈子,那又不是食物可以充饥,为什么要吃一辈子?难不成是为了荷包做考虑?那真该打入十八层地狱去反省自身的罪过。为医者不是在医病而是在经商,把自己的财富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上,真该枪毙十八回,这世界要你何用?

有关于三高的资料,正反两面的看法都有,谁都没讲假话,那问题出在哪里?这就是现代医学的盲点,只见其标,不见其本,就如报告所云:「高血压可无病征,有时会出现后颈部疼痛的症状,严重时或有头晕呕吐现象」。那么在座的各位爷们,请问「太阳中风,头项强痛,鼻鸣,干呕,头晕头痛,桂枝汤主之。」又在讲甚么?这是高血压还是风病?为什么还要跟西医一起起哄,同样这个病,西医用降血压药、止痛药、胃药、抗生素等来治疗,请问病因拔除了没有?病因没有拔除,只是症状缓解,那体功能再起而排邪,问题是否又出现?难怪这些药要吃一辈子!问题就在于治标不治本,病因未除的缘故,用这个角度来思考,三高是何原因造成的?说穿了,外淫六邪—风寒暑湿燥火,就是最大的主因。

人是活的,当有外力侵扰时,必定会防守反抗,那外邪入侵,体功能必起而反抗要排除它。要排出邪气,必须要有压力,此血压上升之因。要有压力,必须有热才能使气血胀而产生压力,此六邪伤人后必然会发热的原因。而不会发热者,表示体功能太差,问题更大,若连血压也不会上升的话,那应该是死人吧!要热胀必须有发热的原料,此血糖及胆固醇升高的主因,若不帮忙排邪已属不该,更拿着药物打击体功能而不排邪,是对的吗?小偷来了,儿子拿棍棒打小偷,没帮忙已经很糟糕,反而还叫别人来打儿子,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吗?不吵了,不打了,天下就太平了吗?那医学的道理为何却反天道而行,不觉得很奇怪吗?而这样的错误理论却深植人心,岂不令人痛心。

最糟的是,反对控制三高者,提不出正确的理论来反击,又得不到利益获得者的支持,常是一阵风吹过人们就忘了,就像曾有篇报告指出:「吃降血压药物者发生中风的机率高出不吃者2.4倍」的这份报告也是一闪而逝,现在连找都找不到原稿了,谁删除了这一份报告,最主要的嫌疑者是药厂药商,因为它会打击到他们庞大的利润。也因为无利可图,也就没有傻子会为了维护百姓的健康而要与利益团体做抗争。我在这里叫,我也要有接受他们打压的心理准备,这是自讨苦吃,但是我要对得起我的良心,我不愿下十八层地狱。废话少说,言归正传,在这种病理的解析下,我们就知道,反对控制三高者,他们并没有掌握到真正的病理病因所在,那么我们就来谈谈三高的成因吧!

高血压主要就是热胀要排邪,才会有高血压,要血压上升必然有热,所以其成因也就是因热而产生。那身体要生热的原因就是邪在身上没有清除,这是最常见的形态,各位不妨把感冒或中热的患者抓来量血压,看哪一个血压不会高的,你尽管来找我算账。也因为人体只会靠生热来排邪,所以生热不足以排邪,邪正相争时,人才会不舒服。就如同日俄大战,东北的百姓们岂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战事平息了,百姓才得以安宁,那人体岂不是一样。邪胜则人病重甚则死,正胜则邪退而安,人体岂有不同之处。

看伤寒论,其表药都是辛温解表,为何要用温剂这道理懂了吧!有人说他肩背疼痛,但没有发热,那请问,寒湿在表,经络拘束所说的又是甚么?为什么用朮附姜苓汤大热之剂?这不正好说明了,体功能不足者,需要用更强大的温补法才能去邪,诸如此类,感冒而汗剂不能愈者,用再造散大温补的道理是否也是如此。那要是热病就要用清热法,这时就不能用温补,否则热上加热岂不要人命,泄邪热只好用苦寒,如黄连解毒汤之类。但要注意,人体因外邪内侵而生大热,虽邪已除,但内热却造成大伤害,此化气更烈于本气之故,但它是体功能之热,就不能用泄法,因为泄法会伤人,而必须用辛凉法,这就是人参白虎汤类。也因此老祖宗就再三交代,幼儿乃纯阳之体,非迫不得已,忌用苦寒。更何况苦燥湿,以苦化热,其化以燥,久服三黄汤令人瞎,这些苦寒的禁忌,必须了然于心,否则人死了,还不知道为什么那才冤。所以千万不要默守成规,用苦寒的药物来降血压,否则害人矣。

再者,人体运作水火必须平衡,水不足则火独亢,此乃阴火,万不可泄火,当养阴以配阳,如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之类,也有邪火伤肾水,造成消渴者,邪火旺者黄连阿胶汤,火退水亏的加减复脉汤之属,也有肾水不足的知柏地黄丸类,岂是降血压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别太天真了。治病有那么简单的话,要医学院干嘛!量个血压就可以下药,那叫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做算了。

邪在身上,血糖决不会自动降,所以低血糖患者常造成邪内侵无所阻而丧命,所以降血糖药有它的危险性,更何况又不能除病,要它何用?一般来说,血糖不足的,会用胆固醇来补其能源的不足,这也就说明了胆固醇越高越长寿的主因,邪不得入,人就健康,岂有不长寿的?现在人们把血糖过高与糖尿病画上等号,这群神经病害惨了一大群的呆子,拼命地降血糖造成营养不良。身躯得到营养的还好,脚因距离远,半路被拦掉了,营养送不到,因此伤口不愈合,终致截肢的命运,这岂是糖尿病的原因?根本就是药物伤害,这就是降血糖越降越危险的主要原因。成大医院用砂糖粉敷伤口,治愈糖尿病患者伤口的临床报告,岂不正好说明了这种现象,身体送不到位的营养,我直接贴上去,送到位不就结了嘛!所以我希望不要再害人了!家母就是双足被截肢而死的,此杀母之仇,终生不忘!也是我全力研究三高的主要原因,发现它根本就是一场骗局,造成多少不幸的家庭。

糖尿病是甚么?它就是三消症,上消者饮不解渴,中消者善消水谷易饥,下消者饮一溲一,尿转K运嫡嬲奶悄虿∈侨炔∫⒌模2⒎⒏哐梗街⑼值拇笥腥嗽凇R⒁獾氖牵遣〉谋辏皇且颍伪昝挥杏茫炊蚧魈骞δ埽遣呕嵋嗣R虼松舷邢寤鹦谷龋孪谇迦戎嘁惨⒁獾窖醪顾谇迦妊踔剩惨思懊畔嗷穑豢缮耍攀巧喜摺

治疗上消用的方剂有人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泻白散、补肺阿胶汤、喻氏清燥救肺汤等等,而中消之剂则有承气汤类、泻黄散、补阴汤、增液汤、益胃汤等等,下消之剂则有萆薢分清饮、治浊固本丹、易老的地黄饮子、消渴散、白茯苓丸等等不胜枚举,随证施治,治疗成果就看各位的辨证能耐了。

至于肾脏方面的疾病,我们就必须用下面的生理循行图来做说明。

 那我们来看肾的位置,它受到哪些影响会造成肾虚:

1.胃纳五谷以养五脏气,脾胃不足则无法供养五脏,一身皆败。所以见饭愁的人,身体状况必定很糟,人们常谈的B肝C肝之类,就是脾胃不足所造成的,看千金养肝茶的内容就知道是养脾胃的药物,你不养胃反而用干扰素,那是自欺欺人。前义大医院的肝胆科医师发现自己有病时,三周毙命,自己救不了自己,反而因取药方便,造成死得更快,这是治病吗?自己的病不会医,却自命是专家,岂不荒唐。为何死得那么快,主要就是病理不合,药不合证,自己用药过重之故,体功能反被药物伤害所致。

2.若胃火过旺,反而耗气,泛化为痰,气不足以下沉,则肾得不到滋养也会出事,所以有大承气汤急泻胃火以救肾阴之法,更有祛痰之剂两百多方。

3.若胃中燥而气不足,又当以滋燥养阴的增液汤、五汁饮、益胃汤辈。

4.足阳明经有大热,有源于胃中热者,人参白虎汤;有源于心火者,黄连解毒汤;也有湿阻经脉者,又当除湿利水,如升阳益胃汤类。

5.诸痿喘呕之因于肺燥者,喻氏清燥救肺汤主之;因于暑湿阻肺气下行者,东垣清燥汤主之。

6.肺火造成肺气不得沉降的麦门冬汤、补肺阿胶汤、泻白散类。7.邪阻太阳经脉,造成气不得以下沉,久则伤肾,故治病宜早。8.中医说的小肠是指泌尿系统,它分泌清浊,若失其性则营养随尿而下漏,造成尿转保侍饩痛髥Q粜檎撸伤Z分清饮;湿热者,治浊固本丹;血热者,易老的地黄饮子;气血两热者,竹叶黄耆汤;其它的尚有猪苓汤、导赤散、五淋散、小蓟饮子、琥珀散之类。9.小肠分泌清浊,有99%以上要回收入肾,只有不到1%的随尿而下,也就是说尿1公升,肾要运化99公升,那多喝水有益健康是对的吗?你就不怕把肾给累坏了?有人喝水喝到水中毒,这错误的理论害惨了多少人?你可知道?

10.邪热入肾,烦躁不得眠者,黄连阿胶汤;暑热入肾,消渴者,连梅汤。

以上是从生理系统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疾病,其它的因药物随胃气下沉而伤到肾的,造成需要洗肾的,也就无法一一确定了。

 若以肾本身的功能而言:

1.肾气有修补细胞与细胞再生的功能。所以肾气入口中为唾液,是消化道的生力军,常口干舌燥者,自己小心健康状况已有问题了。肾气上行走颈椎内入脑再下行,疏布全身,是故颈椎受重伤者,必死。这方面的问题,可用六味地黄丸系列的方剂。

2.肾藏精,主生殖系统。精室不足的黑地黄丸、补精汤之类;精滑不固者,有用桂枝加龙牡汤,也有茯菟丹、金锁固精丸之类,更有气郁滑精的妙香散;精虫不足而不孕育者,五子衍宗汤。3.肾主骨,脑为髓海,骨髓不足或有热,甚至于小脑萎缩的大补阴丸;骨痿的虎潜丸,健步丸,以及前面所谈的承气汤、喻氏清燥救肺汤、东垣清燥汤,有些还要用到大力金刚丸的;也有肾中寒所造成骨节痛的附子汤;牙者,骨之余,牙痛有因肾虚者用还少丸,或桂附地黄丸。拔牙造成肾气泄而死者,有此临床案例,那没事去整牙矫正牙齿的,会不会伤人,自己去考虑吧!

4.骨中胶质不足则疏松,绝非补钙可以解决,钙补越多,骨质越脆,可用番薯、地瓜叶、山药之属,也可以用龟鹿二仙胶、斑龙丸之类。

5.红骨髓能分泌生血素,帮助肝把营养素转化为血,这方面的问题西医称之为地中海型贫血,可用七宝美髯丹,不会医就说是罕见疾病,唉!不说也罢!

6.肾气刺激心脏做规律的跳动。由于肾虚而造成心脏乱跳或心痛者,三甲复脉汤;命门火衰,肾气不入血中,造成血过浓的河间地黄饮子;血浆不足的知柏地黄丸;由于肾水大亏造成肝失所养而引发肝风者,小定风珠、大定风珠。

7.肾开窍于耳。肾虚火上炎引发的耳鸣耳聋,滋肾通耳汤;肾热造成的耳流脓血不闻外声者,肾热汤。

其它还有肾虚腰痛方计有唐郑相国方、青娥丸、巨胜丸等等不下四百方,各有用处,愿意研究的不妨自己再去学学。

谈到这边,我们不妨再回头看看三高问题,常听到高血压日后可能会并发心脏病或其他病变;血糖过高日后可能会并发某些疾病。那也只是可能而已,不代表一定会发生,若从中医病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不是一定会出事?邪在体内未被清除,且体功能一直被打压,哪有不出事的,由生理循环的病理变化而言,它是必然的,绝非偶然的,请问西医能了解这方面的生理病理解析吗?越吃药体功能就越差,毛病就越多,正如3月2日辉瑞药厂请台大蔡忠文先生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发表的:糖尿病患慎防流感,易并发肺炎重症中指出「糖尿病患感染肺炎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3倍多,甚至可能加重原来病情」,这是甚么话嘛!把人的体功能搞坏了,那生病机率岂不偏高,再用药打击体功能,我看不死也剩半条命,这哪是治病,根本就是整人冤枉。难怪医学越发达,病患越多,医院也越多,医师更是供不应求,药厂也跟着多了,医疗惨业也就更发达了,人何其无辜要受这冤枉罪?

最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就是血压过低或血糖过低,会有立刻死亡的危险,为什么就没有人告诉天下人这件事,有人吃了降血糖药后,忽然血糖大降而死亡,此案例相当多,但却不曾听人谈起,难道死了活该是吗?摸摸自己的良心吧!看看在干甚么?我宁可日后可能如何,那还不一定会,又何苦过着现在立刻有性命之忧的危险日子!不知诸位大爷的认知如何?发扬中医医道,好好学习中医病理学,不要再受西医的错误理论所干扰,才是正道。

时间有限,就谈到这儿,各位还有何问题,请提出来吧!若是没有其它问题,在此谢谢各位的捧场,谢谢!

第四篇:中班音乐请你看看我是谁

中班音乐课教案

活动名称:请你看看我是谁(韵律活动)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游戏,感受乐曲温馨舒缓、轻松愉快的情绪。

2、通过听教师口令、观察模仿,学习有节奏地随音乐做“打招呼”、“找新朋友”、“请你看看我是谁”动作。

3、在游戏中体验猜出新朋友时的惊喜,同时借助生活经验,创编较丰富的打招呼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幼儿有站双圈的经验,熟悉里圈、外圈

活动过程:

1、与小朋友打招呼,问好:Hello!

Hi!你好,你好!

2、“今天蓝老师带来一首歌,请小朋友们听一听。”播放音乐磁带。

提问:“你们听完这首歌,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孩子回答。“嗯,这是一首找朋友,猜新朋友是谁的歌,现在蓝老师就来教小朋友玩这个音乐游戏。”

3、分段欣赏音乐,教师示范动作,使幼儿理解游戏玩法。“请听第一段音乐”(师唱)问:“这一段是朋友们互相打招呼,你们有没有其他跟老师不一样的打招呼动作,请小朋友来做一下。” “请听第二段音乐”(师唱)“这段音乐我在干什么?”“请听第三段音乐。找到朋友后,朋友再去找另一个新朋友。”

4、示范练习。“蓝老师来找朋友了,找到朋友的跟着音乐去找朋友,被找到的要接着再去找朋友。”

5、集体跟随音乐玩一次。

6、站双圈玩游戏。

“这个游戏还可以站成双圈玩,请小朋友来试一下。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走。(变圆)数1、2,请1号的小朋友出来站在里面的圈上。”

7、教师讲解示范。“第一段音乐,小朋友们是互相打招呼的,第二段音乐起时,里面的小朋友不动,用手把眼晴蒙上,外圈的小朋友随第二段音乐到里圈找朋友,站在朋友的身后,把手放在朋友的肩上,轻轻地把朋友送到外圈上去。当听到转身面对面时,蒙住眼的小朋友向后转,看看是谁和你成为朋友。音乐重新,游戏继续,要记得每次可以找不一样的朋友,等会我们来看看谁找到的朋友是最多的。”

8、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游戏。

9、集体跟随音乐站双圈玩游戏。

10、小结。“今天小朋友们和谁做了好朋友啊,你找了几个好朋友啊?”

第五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相公庄镇桑园小学 王维国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本文写作特点,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初步领悟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感悟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3.初步领悟以小见大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四、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作者资料。

设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我们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风光秀丽的锦绣山河;有渊源流传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不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德国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

2.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谈谈观后感受。

3.揭题:在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有风景优美的小镇„„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圣地。它不仅风光秀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板书:奇丽的景色)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老师写课题,齐读。

4、读了课题,有何疑问?学生自由交流。指导疑问的语气。

(二)学习新词,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认准生字,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2.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课件出示新词:

指名读、齐读。教师随机正音,指导书写“脊”“ 暇”。

4.请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花美、人美)

(三)自主研读,体会“花美”。

1.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曲线画出写花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体会。

相机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请学生再读这3句话,用横线划出描写花美的词语。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板书: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描绘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说一说。(课件再现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2)“山阴道”

①山阴道指的是什么?(学生谈)

②小结:山阴道是我国的一处山清水秀、令人陶醉的风景名胜区。播放课件。

(3)“花的海洋”

①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小结:作者把大片大片、没有边际的花儿比作浩瀚无边的海洋。

③这段话中还有用得非常贴切的词语吗?说出理由。

(4)“任何”

去掉“任何”,让学生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贴切。

(5)“家家户户”

“家家户户”指的什么?能去掉吗?有更贴切的词语替代吗?

(6)“应接不暇”

①请学生谈什么是“应接不暇”。在哪能用上这个词语?

②“应接不暇”在这里还包含着看花人怎样的情感?(喜爱,生怕错过)

小结:作者用词多么贴切啊。正所谓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改一字不当。真让人折服!

③课件播放画面,师生美读并背诵。

课件:图片配乐连播。

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教师配乐范读)

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3.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画面、揣摩重点词语的方法,融入了文章的意境,全身心的沐浴在了花海中,仿佛闻到了花香,看到了花美,读出了文章所蕴含的真情。

(四)合作探究,感悟“人美”。

1.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用横线划出写“人美”的句子,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相机课件出示:

①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的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生读。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4.刚才我们读到的内容是描述德国什么时候的情景? 说到这,我们不得不简介一下作者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教给我们读书要做到三个“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就是他一生读书学习的真切体会。他精通12国语言。光是德国,1935年至1945年,他在那儿就整整呆过十年,德国人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之后,当作者再次来到德国,看到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四五十年以后,当他故地重游,看到的依旧是每家每户窗口上开满的鲜花,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

5.如果今天我们再去德国,看到的一定还会是怎样的景象?

6.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会由衷地发出怎样的感叹?为什么?

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板书: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五)总结学法,拓展延伸。

1.养花是件平凡的小事,但作者通过写“花美”和德国人民特别的种花习俗来赞美德国人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通过写德国人民一代又一代传承这种爱花、养花的习俗,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德来赞美德国民族精神的伟大,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板书:以小见大)

2.推荐阅读:《德国印象》《留学十年》

六、板书设计

下载字是画出来的,画是写出来的 带你看一场有趣的书画展(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字是画出来的,画是写出来的 带你看一场有趣的书画展(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共5则范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其内容和含义,体会句子的写法特点及表达妙处。 2、尝试自学课文,了解内容梗概,结合自己的感受,体会德国人......

    集字是学习书法的有效之途径(共五篇)

    集字是学习书法的有效之途径谈到集字大家不约而同会想到《圣教序》,唐人善集右军书者怀仁《圣教序》外,推僧大雅之堂《吴文碑》,又称《镇军大将军吴文墓铭》,也称《兴福帖》,其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共5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上课教案(共5篇)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共5则范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宁强县南街小学冯伟 说教材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共5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在一个异常普通的小镇的居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性的美丽,成就美丽的境界,这就是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共5则范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 南泉中心小学 甘萍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背诵文章第三自然段。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结合上下......

    【小川带你学时评】《师者魅力是学子的心灯》(共5篇)

    【小川带你学时评】 师者魅力是学子的心灯 赵尚文 教育的本质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动 女儿上小学后,几年间字体风格大变,老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