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保险业繁荣保险理论研究
一、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必须繁荣保险理论研究
繁荣保险理论研究既是中国保险业做大做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又在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难以想象,没有理论支撑的行业和企业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壮大。
国内外行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水平较高的行业往往具有强大的理论研究能力和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具体体现在充足的理论研究投入、高素质的理论研究队伍、权威的理论研究成果、先进的理论研究方法和完善的理论研究学科体系等多个方面。美国保险业发展水平全球领先。一方面,其保险企业在全球保险市场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其保险理论研究成果对行业发展发挥导向性作用。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中的风险资本(Risk Based Capital)方法,就是由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首先研究开发,目前已经为许多国家所采用。中国证券业起步较晚但成长迅速,基本上保持了与国际同步。这与其重视理论研究关系密切。证券行业研究人员占比、学历层次、研究投入水平远远超过银行业和保险业的水平,每年都涌现出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成为证券业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繁荣保险理论研究是中国保险业做大做强的题中应有之义。就繁荣保险理论研究对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的作用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繁荣保险理论研究有助子保险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一段时期内,国内保险企业存在重规模、轻效益,重业务、轻管理;不讲诚信、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等消极现象,这是缺乏科学发展观指导的表现。保险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即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只有加强保险理论研究,研究如何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坚持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只有加强保险理论研究,才能全面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做大做强的科学内涵;只有加强保险理论研究,才能创新观念,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处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保险业内部产寿险和再保险之间、承保业务与资金运用之间、保险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的目标。
(二)繁荣保险理论研究有助子培育保险市场
繁荣保险理论研究能够从两个方面促进保险市场的发展。
一方面,理论研究活动本身及其成果的宣传与传播,使现实的保险消费主体和供给主体更好的把握保险市场规律,提高保险业发展的水平;也使潜在的保险消费主体和供给主体保险意识增强,转化为现实的保险市场主体,从而推动保险需求和供给的增加,扩大保险市场规模。
保险产品在金融类产品中具有明显的功能优势,有些保险产品兼具保障和盈利两种功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与发展仅十余年的证券业所受到的关注和几度全民炒股的热潮相对照,保险业发展距离理论上应该达到的水平甚远,保险理论的研究与宣传滞后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保险业要增加市场主体,提高发展水平,必须注重理论研究与宣传。[!--empirenews.page--] 另一方面,保险理论研究活动及其成果可以推动政策、法律、制度朝着有利于保险业发展的方向变化,从而达到培育和完善保险市场,为保险业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的目的。
强大的保险业拥有一批现代化的保险市场竞争主体,它们往往十分注重转换经营机制,完善内控机制,强化产品开发,提高服务意识,降低经营成本,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保险理论研究所提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证。
(三)繁荣保险理论研究有助于保险监管创新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保险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市场竞争呈现新格局,发展面临新问题。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既保持业务的快速发展,又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这就要求加强对国内国际保险市场的理论研究,学习借鉴国际保险监管的经验,联系中国实际创新保险监管模式,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保险监管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繁荣保险理论研究,才能充分发挥保险监管的作用,保障中国保险业做大做强。
(四)繁荣保险理论研究有助于培养保险人才
保险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做大做强保险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保险理论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和保险理论研究成果的学习宣传,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逐步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建设一支高层次的保险人才队伍,为做大做强保险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整个保险业应该形成这样一种共识:没有强大的理论研究做支撑,一个行业不可能做大做强;没有强大的理论研究做支撑,一个企业也不可能做大做强。
二、当前我国保险理论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
我国保险理论研究涉及众多领域,从不同角度形成不同的研究体系。我们不能简单将保险理论研究局限在自身的狭小范围内,而是应当既重视宏观层次的保险业发展环境研究,又重视中观层次的保险业自身发展研究,也重视微观层次保险市场主体的研究;既重视对国内保险市场的研究,又重视对国际保险市场的研究;既重视保险自身理论的研究,又重视与保险有关的其它交叉学科的理论研究。目前,就我国保险实践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笔者认为要着重搞好以下几个问题的研究:
(一)保险企业综合化经营问题研究
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的表现之一就是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在正确的理论和政策指导下,包括中国人保在内的国内主要国有保险公司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工作,正朝着建设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的保险(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向发展。保险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对保险综合化经营问题的研究。研究如何通过综合化经营增强保险业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适应保险业国内竞争国际化的需要,推动国内保险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只有在这个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才能真正做到综合化经营与专业化运作的完美结合,既实现金融业混业经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又有效防范和控制可能产生的风险。[!--empirenews.page--]
(二)保险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研究
中国保险业做大做强既体现在保险企业产品开发、技术进步、提升服务、改善管理等各种能力的增强上,也体现在保险企业资本实力的扩张上。保险企业的资本实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其他方面的能力。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通过资本运营,扩张资本实力,是尽快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的理想选择。包括美国国际集团在内的一些保险巨人正是通过资本运营手段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实现资本规模成百上千倍的扩张,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做大做强。资本实力不足是制约中国保险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资本运营问题的研究,使其落实到操作层面,成为做大做强保险企业进而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的有效手段。
(三)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互动问题研究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资本市场对保险企业的发展进而对整个行业做大做强的影响日益加深。资本市场对保险公司来说,既是募集资金和获取投资收益的场所,更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助推器;保险公司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是参与市场交易的主要机构投资者,是保持资本市场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完全可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机制。中国保险业要塑造合格市[1][2][3]下一页 场供给主体,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需要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中国资本市场要稳定健康发展,需要保险企业的积极参与。因此,必须强化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互动问题的研究,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构建科学的风险防范机制,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实现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互动双赢,促进中国保险业做大做强。
(四)保险公司运营机制研究
目前,保险公司经营粗放,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水平不高,这与保险公司运营机制落后有着直接的联系。能不能够创新保险公司运营机制,使其科学化、合理化,关系到保险公司素质的提高与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关系到整个保险行业的做大做强。中国人保财险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经过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科学论证,人保财险在地市——级分公司设立承保、理赔和财务三个中心,使县一级分支机构成为纯展业单位,再造公司经营的微观基础,初步达到了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经营效率、加强管控能力,改进服务质量的目的,实现了经营模式的创新,运行机制的转换。保险公司运营机制问题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因为理论研究要不断回答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
三、推动保险理论研究的建议
繁荣保险理论研究是——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从环境、机制、主体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筹划。
(一)创造有利于繁荣保险理论研究的环境
在创造有利的保险理论研究环境方面,笔者认为,要实施“三个·—”工程。
首先,树立一种新导向。目前,保险理论研究工作不够主动,研究内容往往受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影响。今后应使资源投入向保险理论研究工作倾斜,使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向研发人员倾斜。保险监管部门在对保险企业进行评价时,考核其理论研究队伍的实力、理论研究能力的强弱、理论研究水平的高低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多寡。保险公司在对员工进行评价时,也要突出考核其研发能力、研发水平和研发成果。[!--empirenews.page--] 第二,开创一种新局面。目前,在保险理论研究领域,高等院校“一枝独秀”,应当引导更多的其它机构和研究力量关注、参与保险理论研究工作,开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第三,创建一个新行业。随着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保险业将逐步告别粗放经营、非理性竞争的时代,更多地打上知识经济时代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烙印,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新行业。将保险业创建成为学习型行业的要旨在于,通过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最终实现做大做强保险业的目的。
(二)加强保险理论研究的总体规划
由保险监管部门牵头,全行业共同参与,制定“繁荣保险理论研究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具体课题研究计划并向社会公布,对今后一定时期内保险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提出总体性指导建议。
(三)构建加强保险理论研究的机制
1.建立强化保险理论研究的利益驱动机制。建立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个人潜力的长效机制,是加强保险理论研究的根本保证。需要建立将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科研劳动同个人价值的实现紧密结合起来的利益驱动机制。对于重大的基础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建议由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协会和学会给予资金支持,科研成果免费提供给社会各界。对于符合经济物品特点、应用性强的研究成果,应当充分尊重科研者创造的价值,按照市场供求规律,由使用者和受益者支付价格,对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劳动提供物质的补偿和精神的肯定。要将机构和个人对于保险理论的研究纳入到整个保险业发展的体系中来,使科研人员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同做大做强保险业有机结合起来。
2.建立保险科研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由于保险科研成果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很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这给保险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其造血功能不足,积极性受到伤害,创新缺乏动力。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维护保险科研造血功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切实保护好保险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尤其是在保险产品开发方面,由于保险产品很容易被模仿,研发投入无法得到补偿。为此要出台保险产品专利的申请、讦估与奖励制度;要积极推动相关法规出台,实现对侵犯保险知识产权行为鉴定的细化、量化、精确化;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藉此有效保护保险知识产权,保护保险产品研发积极性。
(四)构建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组织模式
不同类型理论研究主体研究侧重点不同,占有研究资源不同,比较优势也不同。在课题研究组织过程中,各类主体应当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积极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组织模式,共同繁荣保险理论研究。
构建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组织模式,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树立加强政产学研合作的意识。从思想上重视政产学研合作,从法规、政策人手,为政产学研合作营造有利环境。开辟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科技信息渠道,共享数据库等;2.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推动政产学研相结合,加强理论研究,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方面,发达国家有很多有益的经验可供借鉴。在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就是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繁荣理论研究的一种有效模式。目前,在人保财险、中国人寿等保险公司已经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今后,应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的保险企业当中。3.设立中国保险课题研究基金。建议保监会出资设立保险课题研究基金;保险企业也应设立保险课题研究基金,用于资助保险理论研究项目;4.设立中国保险科研成果奖励基金。由保监会出资设立保险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奖励对行业改革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研成果;保险企业也要出资设立保险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奖励在保险理论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5.设立中国保险论坛。由保监会定期主办中国保险论坛。使其成为保险界学术交流的平台,国际交流的平台,知识产品交易的平台;6.组织多种形式的理论研讨会。除了保监会和保险协会外,各类保险主体也要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形式多样的理论研讨会,提供更多理论研究交流渠道;7.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学会的组织协调作用。由行业协会或学会牵头组织理论课题研究,集中研究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研究成果质量,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8.保监会负责基础课题的组织立项。基础性研究课题,关系到保险业发展的重大课题,由保监会牵头组织立项,筹集资金,吸收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研究。保监会可以加强与政府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积极争取扩大保险领域研究课题立项:9.实施研究课题招标制。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来确立课题研究机构、研究队伍以及研究经费分配方式,创造公平竞争的学术环境,保证研究课题质量,优化资源配置。[!--empirenews.page--]
(五)保险公司要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
纵观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历程,金融企业往往成为金融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其理论研究成果对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最新提出的银行风险监管体系中所采用的风险价值(VaR)方法,就是实务界重视理论研究,推动监管创新的典型事例。该方法作为风险度量的一种较为新兴的技术,首先由J.P.Morgan提出,通过进一步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开发成为较为成熟的信用度量和风险度量软件(Creditmetrics和 Riskmetrics)。巴塞尔委员会认可该项研究成果,并建议银行使用基于VaR方法的内部模型,使其逐渐成为行业普遍采用的风险管理手段。
再以瑞士再保险公司为例,它拥有大型的专门研究部门,研究领域涉及保险、金融和经济等多上一页[1][2][3]下一页 个方面,主办的SIGMA杂志成为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权威刊物。瑞士再的理论研究活动为其在再保险市场上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和保持较强盈利能力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借鉴国际经验,国内保险公司的研究部门要积极开展保险理论研究,将自身建设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此,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第一,坚持战略导向。研发活动服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研发活动本身也要有总体战略安排。
第二,强化研发职能。确保研究资源投入和研究队伍到位,解决行业、企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课题。
第三,充实研发队伍。广泛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
第四,创新运作机制。对于研发实力比较雄厚、拥有比较稳定客户资源的保险研究部门,可以尝试走市场化的道路,逐步转变为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成为专业化的智力成果生产者。
(六)推进保险理论研究的国际化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保险业要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做大做强,保险理论研究就必须面向世界,走国际化之路,注重研究人才和研究主体的国际化。
第一,研究人才的国际化。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从保险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优秀研究人水同时,派遣人员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工作学习。
第二,研究主体的国际化。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国际化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它们的研究优势。引入国际化研究机构,对于中国保险业来说,是学习的需要,更是走向进步、实现做大做强的必然要求。
第二篇:建设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完善中国保险业管理体系
一、行业协会的性质和作用
行业协会或称同业公会,顾名思义是指一个行业内业者的组织,是一种民间性的团体,其作用是同行集中在一起共同分析市场行情,制定行业内的活动规则、俗称游戏规则,协调市场行为,向有关部门反映业界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将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向业内人士转达。当然还包括对业内在职人员的培训,举办专题研讨,业内信息交流,开展国际交流等等。上述这些行为归纳起来可以说行业协会是行业的窗口,是协调人,代言人。通过这个窗口让国内外人士了解你这个行业做些什么,如何做好,做的成果如何?也通过这个窗口去看外界的情况,了解国外同行如何做的,做得如何,并同他们交流经验。
协调人即协调业界内部的经营活动,协调社会公众与业界的关系。
代言人指协会要表达业界的共同心声,向政府各有关部门反映。
二、海内外保险行业协会的概况
海内外保险行业协会包括我国的香港特区和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保险行业协会称谓各不相同,作用虽大同小异,但各有侧重,由于我接触不多,知识面狭窄所以只能大概作一下介绍,情况很不全面,甚至有错误。
(一)成立协会的手续
在美国、加拿大和德意志等国家,基本上不须得到政府任何部门的批准,但在成立之后必须到有关部门注册、登记。
(二)组织情况
一般来讲,保险业界的各行各业都单独设立自己的协会即产寿险分设两个不同的协会,例如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省。但也有合在一起的,例如德国。德国的保险业联合会甚至可以吸收一个协会作为它的成员(例如私营健康保险协会就是联合会的成员。因而私营健康保险协会会员就自动成为德国保险联合会会员)。
在美国是以州为单位,各州都有自己的独立的协会,而且产寿险是分设的,全美也有一个保险联合会叫国际保险协会,它是为会员提供国际保险市场信息,促进美国保险业界向国际市场进军,为此可以向政府提出各种建议,这个机构的成员包括产、寿险、医疗保险、健康保险、再保险公司等。
在香港有保险业联合会,它是以公司为单位的行业组织。此外,还有保险人联合会,会员是个人,经纪人联合会和精算师联合会等等。
(三)入会条件
入会自由,退会也自由。在纽约,()是最主要的寿险协会,有的寿险公司参加了该协会。除了外还有别的协会,寿险公司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之一入会。会员公司可以换协会,今天我是这个协会的会员,明天我可以退出这个协会而加入另一个协会,因此协会要用最好的服务去吸引公司入会。德国的保险业联合会只函盖了的公司。
在台湾入会是自由的,但有些规定却使入会变成强制性的。例如,在台湾,保险的监管部门是“财政部”,它要求各公司每年都要送报表,但它只接受经过协会分析后的报表,而协会只为会员提供此类服务,因此实际上各公司都必须参加协会,从而也加强了协会的权威性。
(四)海内外协会的作用
各国的协会的作用也各有千秋,归纳起来大体上有如下作用:
⒈代表保险业界共同的心声(),代表各会员公司的共同利益向有关部门反映,包括保险监管部门、立法机构、司法部门等等。在监督部门或立法部门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之前,听取会员公司的意见,向有关部门反映。
⒉协助监管部门工作,这主要指当监管部门或立法机构出台新的政策后,向会员公司作宣传,告示之类的工作。
⒊组织培训、研究、收集、编写各公司的统计数据。实现内部的信息共享和交流,组织资格考试。
⒋组织与国外同行的交流。
⒌为会员公司提供有偿服务,例如,台湾在新条款设计方面为会员公司进行初审报监管部门备案以及如前面提到的对会员公司报来的报表做出分析报监管部门。德国制定一些标准条款,如公司使用标准条款,监管部门就不再审查。
德国协会也根据对不同险种的测算,定出一个费率,供参考。各公司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
德国保险业联合会在科隆和慕尼黑都有自己的防灾、防损、防火技术中心,为各会员公司提供这方面的有偿服务。这样各公司不必自己再花过多的资金,可以节省开支。
至于我们通常提到的自律作用,在这些国家或地区似乎并不突出。对于我们提出有关协会自律作用的问题时,美国、加拿大、德国的同行们似乎显得茫然。经过解释后,他们认为解决恶性竞争,例如用低费率、高返还、高手序费等不是协会的工作,他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要靠监管部门对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监控来解决,看公司的总的责任准备金和专项准备金的情况如何。某项业务的偿付能力有问题就勒令其停办该项业务,如总的偿付能力有问题就要求公司停业整顿,直至吊销执照,这样做那家公司也不敢胡来,在这点上和我国协会的作用有很大的差别。
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一)筹备过程
⒈问题的提出
年以来中国的保险业从一家垄断发展到数家办保险,出现了保险市场的雏形,同时出现了竞争,而竞争的手段和方式均有不规范的现象,为防止恶性竞争的出现,为使保险市场在健康的轨道上良性发展,成立保险行业协会的问题就在业界提了出来。经过年、年在原人保、太保、平保三家公司领导人多次磋商后,在人总行保险司的主持下,开始着手成立保险行业协会的工作。
⒉筹备经过
经过三家公司与人总行一起酝酿一段时间后,于年月日正式成立筹备组。当时的发起公司只有家即人保、太保、平保、天安、大众及新疆建设兵团保险公司。由于当时国家政策的原因未能立即成立协会,筹备小组一直处在积极准备的阶段。到年月日又召开了一次发起公司的会议讨论协会的章程草案。此时发起单位已从家增加为家,到年向民政部报送申请书时,发起单位已是家保险公司和家地方保险行业协会。民政部于年月日批准保险行业协会进入正式筹备阶段。从上述筹备经过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及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是较快的,也说明尽快成立保险行业协会也是形势的需要。
(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现状
民政部批准正式筹备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已于年月日召开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会议讨论通过了章程,选举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召开了第一届第一次理事会,讨论了机构设置等具体事项。目前正将上述会议情况呈报保监会及民政部,待正式批准成立后履行注册登记手续,正式挂牌运做。
根据第一次理事会会议的决议,协会下设秘书处,并设四个委员会即财产保险工作委员会、寿险工作委员会、中介工作委员会和精算师工作委员会。从上述机构设置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根据中国的国情,将所有涉及保险业的公司都纳入一个协会中,这有助于统一管理。另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地方行业协会也作为团体会员参加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但他们不是全国性行业协会的分支机构,而是团体会员。
(三)协会的作用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成立是为适应国内保险市场发展的需要,是在深化保险体制改革、整顿保险市场秩序、防范保险风险的进程中产生的。因此,成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是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三者有机结合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的重要步骤。
中国保险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发展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混乱的现象,但是这种混乱现象必须加以遏止,否则不利于保险市场的良性健康的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但在体制改革、整顿市场防范风险方面,政府监管是首位的,这在国内外都是如此。政府监管部门从宏观上整体上看得清,能根据市场的总体情况把好舵,制定出有效的政策,监控各公司的偿付能力,把风险控制在未发生之前。而公司的内控又是防止风险,搞好市场秩序的基础。但是只有上述两方面还不完善,因为有些事情政府不便于出面干预,有的事情不该政府出面;有的事情又不是个别公司自己能解决的,需要有一个中间性的组织来协调、处理一些事务。例如,费率和手续费问题,例如一个公司对另一个公司有些想法等等。行业协会起到自律、协调、服务、助手的作用。这就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有别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保险行业协会的地方,这就是中国的特色,正向我前面介绍的,在欧美、甚至在亚洲一些国家,保险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是很淡薄的,但在我国是保险行业协会的重要任务。
下面具体地来谈一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作用:
⒈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维护保险市场秩序、规范保险经营行为,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行业协会办好的基本职能,也是协会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制定了自律公约,今后还就公约内容制定出一些细则,各公司将就此进行讨论,通过后将共同遵守。协会将在公约基础上协助各公司自查,并将违规的现象向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
但在发挥这一作用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章程规定,入会或退会是自由的,但又不象有些国家或地区的协会得到某种授权,可以起到权威性的作用。因此有的地方的行业协会就遇到这样的问题。例如公司的业务活动中有违规行为,协会根据自律公约提出对其进行某种处罚,而这家公司声称只要对其处罚,他将退出协会,而赞成对其处罚的公司则声明如不对其处罚,他们也将退会,公约也将成为一纸空文。此外,如果有的公司不愿意参加协会,怎么办?它就不参与自律了。而协会对非会员是执行不了公约的,因此协会在制定、修改自律公约时曾涉及到对非会员公司违规的处理办法。因此如何充分、正确发挥自律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提到协会的权威性,有关部门给予某种授权,对树立协会的权威性固然重要,但是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使各会员离不开协会,觉得入会对他开展业务有好处才是最重要的。
⒉发挥协调的作用。
协调作用应包含三个方面:行业内部的协调,要依法公正地协调、处理会员公司之间的业务纠纷和矛盾,确保会员公司之间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行业与公众即保户的协调,使社会公众了解保险,不至于因为对保险,特别对具体险种不了解而导致纠纷,损坏保险形象,同时公众对保险知识增加了,从而遏制一些代理人员的胡作非为。一旦出现纠纷属于保户对条款不了解引起的,则作客观的解释说明,属于公司执行中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加以解决;做好行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要成为行业的好喉舌,将行业的共同心愿、呼声向政府各有关部门反映,在合理的基础上,为业界争取的良好的经营环境。
⒊发挥服务员的作用。
这个作用函盖面很广,搞好自律,做好协调工作都是服务,这里讲的服务作用主要指:提供信息服务,要建立和完善协会的交流制度;提供培训服务,制定符合国际保险惯例,同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险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和考试办法,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开展以提高业务水平为目的的研讨会;提供技术服务,研究防灾防损方面的技术措施,提供一般性条款的设计或审核服务等等;提供对外交流服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中国保险业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参与国际保险行业组织,加强与国际保险业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国际保险业对我国保险界的了解,提高我国保险业的国际信誉,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的保险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⒋发挥好监管的助手作用。
协会可以协助保监会在维护保险市场秩序,监督会员公司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履行行业自律公约,规范业务活动等方面,发挥好监管的助手作用。
(四)展望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是一个新生事物,正如一切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一样有一个从建立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但是由于中国保险业的领导机关,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十分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又由于各会员公司迫切地需要协会组织并给予热情的支持,相信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一定能够用不长的时间建设起来,以完善中国现代保险业管理体系,实现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司内控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迎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竞争和挑战。
第三篇:建设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完善中国保险业管理体系
一、行业协会的性质和作用
行业协会或称同业公会,顾名思义是指一个行业内业者的组织,是一种民间性的团体,其作用是同行集中在一起共同分析市场行情,制定行业内的活动规则、俗称游戏规则,协调市场行为,向有关部门反映业界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将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向业内人士转达。当然还包括对业内在职人员的培训,举办专题研讨,业内信息交流,开展国际交流等等。上述这些行为归纳起来可以说行业协会是行业的窗口,是协调人,代言人。通过这个窗口让国内外人士了解你这个行业做些什么,如何做好,做的成果如何?也通过这个窗口去看外界的情况,了解国外同行如何做的,做得如何,并同他们交流经验。
协调人即协调业界内部的经营活动,协调社会公众与业界的关系。
代言人指协会要表达业界的共同心声,向政府各有关部门反映。
二、海内外保险行业协会的概况
海内外保险行业协会包括我国的香港特区和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保险行业协会称谓各不相同,作用虽大同小异,但各有侧重,由于我接触不多,知识面狭窄所以只能大概作一下介绍,情况很不全面,甚至有错误。
(一)成立协会的手续
在美国、加拿大和德意志等国家,基本上不须得到政府任何部门的批准,但在成立之后必须到有关部门注册、登记。
(二)组织情况
一般来讲,保险业界的各行各业都单独设立自己的协会即产寿险分设两个不同。
协会也根据对不同险种的测算,定出一个费率,供参考。各公司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
德国保险业联合会在科隆和慕尼黑都有自己的防灾、防损、防火技术中心,为各会员公司提供这方面的有偿服务。这样各公司不必自己再花过多的资金,可以节省开支。
至于我们通常提到的自律作用,在这些国家或地区似乎并不突出。对于我们提出有关协会自律作用的问题时,美国、加拿大、德国的同行们似乎显得茫然。经过解释后,他们认为解决恶性竞争,例如用低费率、高返还、高手序费等不是协会的工作,他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要靠监管部门对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监控来解决,看公司的总的责任准备金和专项准备金的情况如何。某项业务的偿付能力有问题就勒令其停办该项业务,如总的偿付能力有问题就要求公司停业整顿,直至吊销执照,这样做那家公司也不敢胡来,在这点上和我国协会的作用有很大的差别。
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一)筹备过程
⒈问题的提出
年以来中国的保险业从一家垄断发展到数家办保险,出现了保险市场的雏形,同时出现了竞争,而竞争的手段和方式均有不规范的现象,为防止恶性竞争的出现,为使保险市场在健康的轨道上良性发展,成立保险行业协会的问题就在业界提了出来。经过年、年在原人保、太保、平保三家公司领导人多次磋商后,在人总行保险司的主持下,开始着手成立保险行业协会的工作。
⒉筹备经过
经过三家公司与人总行一起酝酿一段时间后,于年月日正式成立筹备组。当时的发起公司只有家即人保、太保、平保、天安、大众及新疆建设兵团保险公司。由于当时国家政策的原因未能立即成立协会,筹备小组一直处在积极准备的阶段。到年月日又召开了一次发起公司的会议讨论协会的章程草案。此时发起单位已从家增加为家,到年向民政部报送申请书时,发起单位已是家保险公司和家地方保险行业协会。民政部于年月日批准保险行业协会进入正式筹备阶段。从上述筹备经过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及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是较快的,也说明尽快成立保险行业协会也是形势的需要。
(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现状
民政部批准正式筹备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已于年月日召开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第一次会员大会,会议讨论通过了章程,选举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召开了第一届第一次理事会,讨论了机构设置等具体事项。目前正将上述会议情况呈报保监会及民政部,待正式批准成立后履行注册登记手续,正式挂牌运做。
根据第一次理事会会议的决议,协会下设秘书处,并设四个委员会即财产保险工作委员会、寿险工作委员会、中介工作委员会和精算师工作委员会。从上述机构设置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根据中国的国情,将所有涉及保险业的公司都纳入一个协会中,这有助于统一管理。另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地方行业协会也作为团体会员参加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但他们不是全国性行业协会的分支机构,而是团体会员。
(三)协会的作用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成立是为适应国内保险市场发展的需要,是在深化保险体制改革、整顿保险市场秩序、防范保险风险的进程中产生的。因此,成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是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三者有机结合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的重要步骤。
中国保险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发展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混乱的现象,但是这种混乱现象必须加以遏止,否则不利于保险市场的良性健康的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但在体制改革、整顿市场防范风险方面,政府监管是首位的,这在国内外都是如此。政府监管部门从宏观上整体上看得清,能根据市场的总体情况把好舵,制定出有效的政策,监控各公司的偿付能力,把风险控制在未发生之前。而公司的内控又是防止风险,搞好市场秩序的基础。但是只有上述两方面还不完善,因为有些事情政府不便于出面干预,有的事情不该政府出面;有的事情又不是个别公司自己能解决的,需要有一个中间性的组织来协调、处理一些事务。例如,费率和手续费问题,例如一个公司对另一个公司有些想法等等。行业协会起到自律、协调、服务、助手的作用。这就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有别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保险行业协会的地方,这就是中国的特色,正向我前面介绍的,在欧美、甚至在亚洲一些国家,保险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是很淡薄的,但在我国是保险行业协会的重要任务。
下面具体地来谈一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作用:
⒈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维护保险市场秩序、规范保险经营行为,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行业协会办好的基本职能,也是协会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制定了自律公约,今后还就公约内容制定出一些细则,各公司将就此进行讨论,通过后将共同遵守。协会将在公约基础上协助各公司自查,并将违规的现象向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
但在发挥这一作用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章程规定,入会或退会是自由的,但又不象有些国家或地区的协会得到某种授权,可以起到权威性的作用。因此有的地方的行业协会就遇到这样的问题。
第四篇:中国保险业百年发展史 外商保险曾一度垄断
中国保险业百年发展史 外商保险曾一度垄断(图)2009年08月20日 09:39 来源:重庆晚报 陈筱莹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重庆市保险学会成立大会纪念 钱波/摄
赵老还保留着刘伯承给他签发的委任书
赵老收集的老保单
赵同生,一位将一生献给了保险事业的88岁老人,见证了渝中乃至重庆市保险业发展的每一步。
提及保险业的百年发展史,这位元老级的保险人说:“重庆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开办保险业务的大城市。自1891年开埠以来,保险业的起步和发展都是以渝中区为据点,所有的市级保险公司都设在该区境内。”
开埠以后
外商保险一度垄断
1891年重庆开埠,随着出口贸易的打开,外商接踵而来,英商太古、怡和、隆茂洋行、日商三井洋行和英、法等国的一些洋行在经营工商业和仓储、航运业务的同时,开始经营保险业务。
“从1892年起,英商利川保险公司和永年、永明寿险公司等专业机构,相继在渝中区的小什字到太平门一带成立。”赵同生回忆说,截至上世纪30年代,这些机构凭借政治上的特权和业务上的便利等,基本形成了外商保险垄断的局面。
从1939年起,赵同生开始在重庆、西安等地中保公司从事保险工作。“从上世纪30年代到抗日战争爆发前,重庆民族保险业开始兴起。”
抗战前夕,仅专营保险的公司就有13家,1935年全市保费收入达150万元,赔款20余万元,“除了与银行贷款有关外,其他业务还不多。”
抗战时期
各大机构一派繁荣
1937年7月抗战开始,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工业纷纷西移,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骤然增长,国内各大保险公司领导机构相继来渝,一时间,我市成为了抗战大后方的保险业中心。
“截至1945年,全市设有50多家保险公司和大量代理网点,其中,8家官办公司、7家地方公司和其他全国性及小规模的民营公司都集中设在渝中区。”赵同生告诉记者,那时的险种除了火险和货运险,开始出现人寿保险,为了适应战争形势,还增办了陆地兵险、运输兵险、信用保险等。
赵同生说,这一兴旺局面持续时间不长。抗战后期,社会经济凋敝、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不稳定,渝中乃至重庆的保险业日益衰退,有些工商企业因向银行贷款而不得不参加保险,然而,一旦发生灾害事故,理赔时间迟延,所得赔款所值无几,“到解放前夕,保险企业仅剩十几家,且多名存实亡。”
解放以后
中国人保一枝独秀
1949年12月,重庆解放不久,重庆市军管会金融部派人接管了原中国保险公司、中国农业保险公司等,组建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渝中区打铜街38号营业。不久后,川东地区分公司和重庆市分公司相继在渝中区成立。50年代,赵同生先后担任了人保西南区和重庆市公司防灾理赔科长。
“50年代,我市保险员工最多时有三四百人。1959年初,中央宣布停办国内所有保险业务,机构撤销,人员被调回人民银行。”赵同生略显感伤地说。
改革开放
恢复前期一无所有
1979年,国务院决定逐步恢复国内保险,我市也委派赵同生等开始筹建人民保险重庆市分公司。
“当时,保险已停办20年,社会保险意识淡薄,机构、人员、房屋设备,一无所有,比解放初期首次创业还难得多。”曾担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庆市分公司副经理的赵同生很激动地说,“对于我们这些憋了整整20年的老保险人来说,困难再大,都不愿放弃。”
没有人才,他们办起了保险专修班;没有办公用房,就从银行借,20多人挤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屋子里;没有经费,先向当地中国银行借来一万元作开办费;没有业务设备,因陋就简,连业务单证都是用油印代替;没有业务用车,就凭“一张嘴巴两条腿,三个文件身上揣(中央和地方关于恢复国内保险的文件)”……
1980年1月3日,渝中区新华路74号市人民银行里,新的人民保险公司重庆分公司正式成立了!
1992年起,太平洋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相继在渝中区建立了分公司,标志着我市保险业开始打破一家公司垄断的局面。
直辖以来
渝中保险一马当先
“重庆直辖以来,永安、天安、泰康、华泰、太平、安诚等国内保险公司陆续在渝中设立了保险机构,中美大都会、利保保险等外营和中外合资公司也先后入驻渝中。”赵同生说,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家保险法人机构、1家区域总部、17家产险分公司、13家寿险分公司在渝中区成立,全市还有众多中介和代理机构及大量区县分支公司、营销网点。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我市从事保险业务的人员已增至5万多人。2008年,全市保费收入200多亿元,渝中区保费收入占1/3还多,呈一马当先之势。2000年,我市成立保监局,使保险市场在扩大的同时,市场秩序也得到逐步规范。
退休后仍在进行保险学术研究的赵同生老人,以一首诗表达了积蓄多年的情感:喜迎人保六十春,时逢国庆齐欢腾;神州处处凯歌扬,保险事业正兴盛。回首来时风雨路,几经坎坷犹奋进;两度创业成就显,辛勤耕耘几代人,改革开放结硕果,再创佳绩绣前程。
第五篇:建设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完善中国保险业管理体系
的重要步骤。
中国保险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发展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混乱的现象,但是这种混乱现象必须加以遏止,否则不利于保险市场的良性健康的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但在体制改革、整顿市场防范风险方面,政府监管是首位的,这在国内外都是如此。政府监管部门从宏观上整体上看得清,能根据市场的总体情况把好舵,制定出有效的政策,监控各公司的偿付能力,把风险控制在未发生之前。而公司的内控又是防止风险,搞好市场秩序的基础。但是只有上述两方面还不完善,因为有些事情政府不便于出面干预,有的事情不该政府出面;有的事情又不是个别公司自己能解决的,需要有一个中间性的组织来协调、处理一些事务。例如,费率和手续费问题,例如一个公司对另一个公司有些想法等等。行业协会起到自律、协调、服务、助手的作用。这就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有别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保险行业协会的地方,这就是中国的特色,正向我前面介绍的,在欧美、甚至在亚洲一些国家,保险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是很淡薄的,但在我国是保险行业协会的重要任务。
下面具体地来谈一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作用:
⒈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维护保险市场秩序、规范保险经营行为,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行业协会办好的基本职能,也是协会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制定了自律公约,今后还就公约内容制定出一些细则,各公司将就此进行讨论,通过后将共同遵守。协会将在公约基础上协助各公司自查,并将违规的现象向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告。
但在发挥这一作用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章程规定,入会或退会是自由的,但又不象有些国家或地区的协会得到某种授权,可以起到权威性的作用。因此有的地方的行业协会就遇到这样的问题。例如公司的业务活动中有违规行为,协会根据自律公约提出对其进行某种处罚,而这家公司声称只要对其处罚,他将退出协会,而赞成对其处罚的公司则声明如不对其处罚,他们也将退会,公约也将成为一纸空文。此外,如果有的公司不愿意参加协会,怎么办?它就不参与自律了。而协会对非会员是执行不了公约的,因此协会在制定、修改自律公约时曾涉及到对非会员公司违规的处理办法。因此如何充分、正确发挥自律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提到协会的权威性,有关部门给予某种授权,对树立协会的权威性固然重要,但是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使各会员离不开协会,觉得入会对他开展业务有好处才是最重要的。
⒉发挥协调的作用。
协调作用应包含三个方面:行业内部的协调,要依法公正地协调、处理会员公司之间的业务纠纷和矛盾,确保会员公司之间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行业与公众即保户的协调,使社会公众了解保险,不至于因为对保险,特别对具体险种不了解而导致纠纷,损坏保险形象,同时公众对保险知识增加了,从而遏制一些代理人员的胡作非为。一旦出现纠纷属于保户对条款不了解引起的,则作客观的解释说明,属于公司执行中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加以解决;做好行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要成为行业的好喉舌,将行业的共同心愿、呼声向政府各有关部门反映,在合理的基础上,为业界争取的良好的经营环境。
⒊发挥服务员的作用。
这个作用函盖面很广,搞好自律,做好协调工作都是服务,这里讲的服务作用主要指:提供信息服务,要建立和完善协会的交流制度;提供培训服务,制定符合国际保险惯例,同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险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和考试办法,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开展以提高业务水平为目的的研讨会;提供技术服务,研究防灾防损方面的技术措施,提供一般性条款的设计或审核服务等等;提供对外交流服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中国保险业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参与国际保险行业组织,加强与国际保险业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国际保险业对我国保险界的了解,提高我国保险业的国际信誉,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的保险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⒋发挥好监管的助手作用。
协会可以协助保监会在维护保险市场秩序,监督会员公司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履行行业自律公约,规范业务活动等方面,发挥好监管的助手作用。
(四)展望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是一个新生事物,正如一切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一样有一个从建立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但是由于中国保险业的领导机关,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十分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又由于各会员公司迫切地需要协会组织并给予热情的支持,相信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一定能够用不长的时间建设起来,以完善中国现代保险业管理体系,实现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司内控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迎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竞争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