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州中考2006-2016古诗词赏析题
温州中考语文2006——2016古诗词赏析
【温州中考2006年】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
【温州中考2007年】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2分)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
【温州中考2008年】 送友人
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
的景象。(2分)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温州中考2009年】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温州中考2010年】)新凉 徐玑①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
①
①
1、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的景象。(2分)
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温州中考2011年】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2、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温州中考2012年】 田家 郑獬(xiè)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温州中考2013年】 柏林寺南望(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寺庙,指柏林寺。②霁:雨止。
1.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 的环境特点。(2分)
2.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3分)
【温州中考2014年】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分)
【温州中考2015年】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3~17题。
李白传(节选)【元】辛文房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①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③
②
【唐】李白
④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①宰:指县令。②辟:召,征召。③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④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下列句中的“望”字,与诗中“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3分)A.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2.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4分)
【温州中考2016年】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选自《给孩子的古诗词》)
12.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4分)
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B.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温州中考语文2006——2016古诗词赏析
【温州中考2006年】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
(1)满 压
(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温州中考2007年】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2分)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1.裂 折
2.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无前的精神。
【温州中考2008年】 送友人
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
的景象。(2分)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1. 苍凉(悲凉凄凉凄清)2.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温州中考2009年】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凄清(孤寂、凄凉、清冷)
2、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温州中考2010年】)新凉 徐玑①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
①
①
1、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的景象。(2分)
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15,欢快鸣叫
16、诗人借黄莺来表达自己对新凉到来的欣喜和惬意的心情。【温州中考2011年】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2、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1.(2分)依恋(不舍、挽留)2.(2分)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16、作者喜爱湖上亭的一草一木,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温州中考2012年】 田家 郑獬(xiè)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2分)明
16.(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温州中考2013年】 柏林寺南望(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寺庙,指柏林寺。②霁:雨止。
1.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 的环境特点。(2分)
2.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3分)
1.幽静或幽深
2、示例: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雾缭绕在四五座山峰间,如同妙手绘出的一幅水墨画。
【温州中考2014年】 如梦令·春思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3分)
《如梦令 春思》(1)繁茂,生机盎然(2)对当年淸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
【温州中考2015年】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3~17题。
李白传(节选)【元】辛文房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③
②
①
【唐】李白
④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①宰:指县令。②辟:召,征召。③本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④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下列句中的“望”字,与诗中“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3分)A.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D.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2.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4分)
1.C 2.才高气傲的诗人受永王李璘起兵谋反连累而获罪,后经郭子仪营救改为流放夜郎。他听到笛声,联想到自己命运坎坷,壮志难酬,因此产生这种心境。
【温州中考2016年】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选自《给孩子的古诗词》)
12.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4分)
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B.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A.“梅从山下过溪来”译文是:盛开的梅花从山脚下一直生长到小溪畔,看那样子像是要急切的生长到小溪一侧似的。“过”字写出了梅花盛开的特点,诗人富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富有情味。
B.溪水声声不断,像是在热情的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的呼唤诗人。两个叠词,既突出了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情感,别有趣味。
第二篇:中考古诗词赏析
参考答案:
1、①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②对故乡无限依恋(或对故乡的思念)
2、①“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②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①“浮云”是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是比喻义。②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①开轩面场圃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②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5、①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 ②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回答中要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7、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到乡翻似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②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8、①《阳关曲》《阳关三叠》②“更尽”给人以一饮而尽的畅快淋漓之感,更能表达老朋友之间痛快豪爽之情,传递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③(1)以此地美景暗示关内外环境的巨大反差(2)作者留客之心,不舍之情寓于美景之中。
9、(1)北方的寒气传递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铁衣(战衣)。
(2)①1)行军时神速2)出征路线长3)条件艰苦4)木兰的义无反顾
②1)木兰的儿女情思2)条件艰苦3)军情急迫
10、①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②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2、(1)主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僻壤的同情和关切。
(2)借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景物表达作者对被贬僻壤的王昌龄的同情和悲痛。
(3)运用丰富而奇妙的想象,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寄托诗人对遭遇不幸的友人的思念之情。
13、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主题: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诗人运用黑、红、金、紫、燕脂等颜色,烘托了素杀而悲壮气氛,表达了将士高昂士气和爱国感情。
14、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主题:写出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1)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15、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主题:这首诗表现了爱国志士文天祥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他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
颔联用 风飘絮 和 雨打萍 之景,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国家局势和个人经历,表达了作者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的悲痛的感情。
16、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主题: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因人事沧桑而产生的生疏。
17、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主题:世途艰险,诗人进退失据,极度苦闷,但仍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反映了诗人倔强的性格和开阔的胸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分别含有吕尚(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18、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主题: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感。
(1)运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用意是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要像孙权一样建功立业;“何日遣冯唐”一典中,作者把自己比作魏尚。
(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比喻、典故;抒发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感。
201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古诗词
参考答案
(一)1、D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回答中要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二)3、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4、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三)5、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6、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四)7、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
9、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五)10、①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②故乡。
11、A.√,B×,C×,D×。
12、“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六)13、破 深
14、忧国忧民,眷恋家人
15、望 山河 草木花鸟
16、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七)17、D
(八)18、卸甲归田的惆怅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19、⑴、略(言之有理即可)⑵、略(言之有理即可)20、离愁;志愿(或“志向”)。
21、略。
(九)22、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3、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十)24、D
25、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6、C
27、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十一)28、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
29、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30、D
31、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十二)32、“秋思之祖” 思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3、C
(十三)34、坟墓 海峡 家国之思
35、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6、“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十四)37、C
38、A
39、①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②(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40、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41、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十五)42、《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十六)
43、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44、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45、倾城
46、C(十七)
47、“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48、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十八)
49、一会儿;通(彻夜、通宵)50、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
51、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52、例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十九)
5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4、“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第三篇:中考古诗词赏析
品味古典诗词
——备考2017中考古诗词赏析
教学目标:
1、明确中考古诗词赏析常见典型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
一、考点解析
要点一:中考古诗词赏析的能力要求、考查要求与命题特点
(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赏析的能力要求
1、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目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2017年潍坊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赏析的考查要求
考查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具体为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品析诗歌语言包括整体语言风格和炼字炼句、品析诗歌意境、品析作者情感主旨、品析诗歌表现技巧及举例。
要点二: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经典考点梳理及解读
中考考查要点主要可梳理为以下四大考点:(1)、领悟情感
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通常会将诗歌景、人与诗歌情感结合在一起考查,如“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体会意境
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意境是诗歌中意和境两个因素的结合,意是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3)、赏析技巧
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表现手法的作用。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4)、锤炼语言
赏析诗词的整体语言风格;或从遣词和修辞的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方法归纳
针对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的解答方法可总结如下:
(一)、领悟情感
【典型例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10题“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查领悟诗词的主旨情感。【题目形式】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或心情。【提问变式】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答题技巧】
1、注意从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
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尤其是名家名篇,更需要“知人论世”。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刻画了)什么的景色(或人物形象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题型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刻画了诗人自己的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参考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刻画了诗人在竹篱笆边上采摘菊花,无意中抬头看见南山的宁静优美的景色。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二)、体会意境
【真题回放】
兰溪棹歌①(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第9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和体会。
【题目形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描绘图景要注意四点:
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要求优美。三是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四是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2点:
一是描摹事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答题格式】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参考答案】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三)、赏析技巧
【真题回放】《旅夜书怀》第9题“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查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等任一种)及表达的情感。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4、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注意:
中考古诗词中,考查表达技巧,大多不会直接提问,而是多借助于对名句进行赏析。【答题格式】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评分:2分,答出一点即可)
(四)、锤炼语言
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典型题型有:⑴分析语言特点、风格;⑵炼字;⑶题眼。
【真题回放】
1、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题目形式】
1、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技巧】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明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析例句(特色语句)+析感情 【参考答案】(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题型示例】
1、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3
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示例】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参考答案】:“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题目形式】
3、欣赏诗眼、词眼
“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提挈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它常常成为解读诗词的钥匙。
【答题技巧】①.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②.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③.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④思考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答题格式】:抓词语、释含义+ 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作用、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题型示例】3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示例
(一)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方法汇总
(一)、评价思想内容、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 联描写了
(景、人、事、物),创设了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二)、体会意境 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诗中人物形象)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赏析技巧 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四)、锤炼语言 抓词语、释含义+ 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作用、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一)、题材内容与主旨情感:
(1)咏物诗: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局部特征着意描摹,运用托物言志、借物抒4
情的手法,表达某种精神或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例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王安石的《梅花》,郑燮的《竹石》。
(2)思乡怀人诗:古人行旅在外,常有思怀之情,或羁旅之思,或故乡之思,或亲友之思,这类诗歌主要借助悲凉萧瑟的意象传达作者内心的感伤。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
(3)送别诗:离别是中国人的特殊情结,古人常设亭送别、摆酒饯别、吟诗话别,因此送别诗成了古典诗歌的永恒主题。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的淋漓精致。此类诗歌有的是谢别之意,例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到唐代发展为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此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隐逸生活为主,表达出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5)边塞诗:盛唐时期积极用世的时代气氛,催生了边关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这类诗歌通过对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的描写,抒发了对建立功业的渴望,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6)怀古诗:这类诗歌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用以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的作用。例如杜牧的《赤壁》、《泊秦淮》,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7)闺怨诗:哀怨之作分为“宫怨”、“闺怨”、“春怨”等几类,主要以女性的的口吻,表现对征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易逝青春的哀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例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春》。
(8)即事感怀诗:就是针对某件事情或某个场景生发感慨,常见的有怀亲、送友、思乡、赠别、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例如杜甫的《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熹的《观书有感》。
(9)哲理诗:顾名思义,表现作者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歌,此类诗歌将抽象的哲理蕴含在鲜明直观的景象当中,深沉而含蓄。例如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朱熹的《观书有感》。
(二)、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有诗云:“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杜鹃 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云:“枯藤,老树,昏鸦。”
猿啼 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郦道元《三峡》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羌笛 由于发音凄切,有凄凉之意。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水
和愁丝连在一起,比喻忧思和愁绪。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鸿雁 与雁书、鱼雁等泛指书信、音讯。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月亮 对月怀人,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李煜《虞美人》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柳树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李白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青鸟 传书的信使。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艺术技巧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虚实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工笔、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忧国忧民等。
(6)语言特点: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等。
(7)语言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平淡、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等。
(8)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
(四)、锤炼语言
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 :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苏轼的豪放旷达,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郊寒岛瘦
2、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第四篇:2016中考古诗词赏析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答: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3分)答:
(一)(5 分)7.(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3分)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5-7题。(7分)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分)6.宋朝胡仔称:“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3分)答: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
(一)(7 分〉5.易安居士 婉约(2分)6.使用拟人化的手法,构成反义对举,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凋谢,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3分。意思对即可)7.表达了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或“以花自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慨叹”)(2分。意 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卖炭翁(节选)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6.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2分)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6.身上衣裳 口中食 7.C(2分)A(1分)
【2016·浙江省丽水卷】
(一)(4分)画堂春·寄子由①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13.《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13.“归去奈何愁”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时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
【2016·浙江省衢州卷】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 之谁短长?
13.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3分)
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示例l:《金陵酒肆留别》更好。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让人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意。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的句子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
示例2:《渡荆门送别》更好。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门到至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貼切。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換,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金陵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則显得有点突兀,与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
【2016·福建省福州卷】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5分)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答: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3分)答:
(一)(5 分)7.(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3分)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16年山东省
【2016·山东省济南卷】
(三)诗歌阅读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1)、树阴满地、(2)、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的(3)心情。(3 分)
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3 分)12.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
13.透:穿透。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2016·山东省青岛卷】
2.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由门前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假使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战的结局恐怕会完全改变。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李清照笔下,主人公深深沉醉于赏心悦目的秋景中,以至于人比黄花还要清瘦。
D.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壮志凌云的豪迈情怀。【2016·山东省菏泽卷】 【2016·山东省淄博卷】
9.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分析】《春 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解答】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A选项正确;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鸟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B选项正确;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C正确;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D错误。故选D。
【点评】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 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2016·浙江省丽水卷】
(一)(4分)画堂春·寄子由①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13.《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13.“归去奈何愁”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时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
【2016·浙江省衢州卷】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 之谁短长?
13.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3分)
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示例l:《金陵酒肆留别》更好。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让人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意。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的句子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
示例2:《渡荆门送别》更好。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门到至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貼切。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換,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金陵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則显得有点突兀,与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
【2016·福建省福州卷】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5分)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答: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3分)答:
(一)(5 分)7.(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3分)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16年山东省
【2016·山东省济南卷】
(三)诗歌阅读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1)、树阴满地、(2)、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的(3)心情。(3 分)
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3 分)12.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
13.透:穿透。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2016·山东省青岛卷】
2.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由门前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假使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战的结局恐怕会完全改变。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李清照笔下,主人公深深沉醉于赏心悦目的秋景中,以至于人比黄花还要清瘦。
D.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壮志凌云的豪迈情怀。【2016·山东省菏泽卷】 【2016·山东省淄博卷】
9.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分析】《春 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解答】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A选项正确;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鸟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B选项正确;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C正确;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D错误。故选D。
【点评】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 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2016·浙江省丽水卷】
(一)(4分)画堂春·寄子由①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13.《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13.“归去奈何愁”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时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
【2016·浙江省衢州卷】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 之谁短长?
13.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3分)
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示例l:《金陵酒肆留别》更好。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让人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意。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的句子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
示例2:《渡荆门送别》更好。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门到至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貼切。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換,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金陵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則显得有点突兀,与前几句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
【2016·福建省福州卷】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5分)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答: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3分)答:
(一)(5 分)7.(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3分)月亮(1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16年山东省
【2016·山东省济南卷】
(三)诗歌阅读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1)、树阴满地、(2)、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的(3)心情。(3 分)
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3 分)12.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
13.透:穿透。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2016·山东省青岛卷】
2.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由门前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假使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战的结局恐怕会完全改变。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李清照笔下,主人公深深沉醉于赏心悦目的秋景中,以至于人比黄花还要清瘦。
D.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壮志凌云的豪迈情怀。【2016·山东省菏泽卷】 【2016·山东省淄博卷】
9.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分析】《春 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解答】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A选项正确;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鸟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B选项正确;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C正确;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D错误。故选D。
【点评】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 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第五篇:中考古诗词赏析50首
中考古诗词赏析50首练习
一、《雁门太守行》
1.这首诗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的英勇气概,也表达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
2.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开”二字。
用“黑云”作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压”形象的写出敌人人马众多来势之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的情态。“开”写出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渲染战争紧张的气氛和危机形势。
3.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4.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运用典故,“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5.这首诗借助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来抒发情感,具体分析。
这首诗几乎句句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他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借此来书写守边将士浴血奋战的英勇气概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二、《望月有感》
1.这首诗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2.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诗人以“千里雁”“九秋蓬”作比,像“千里雁”一样吊影自怜;像“九秋蓬”一样飘转无定,形象生动的写出兄弟手足离散,天各一方,飘转无定,孤苦凄惶,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3.尾联“垂泪”蕴含的丰富情感。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既是因为兄弟离散、家庭不幸,也是因为整个时代的灾难和痛苦。高度概括而有深刻的揭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4.尾联运用“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尾联运用明月这一意象,描绘了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画面,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情感。
三、《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1.本诗表达诗人无罪遭贬的怨愤和前途迷茫的愁思以及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2.首联赏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运用对比,“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3.颔联表达的思想情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惆怅之情。
残年”
3.“过尽千帆皆不是”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境? 表达诗人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满怀希望和憧憬的主人公在等待的过程中极度失望、落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寞之情。
4.颈联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六《渔家傲 秋思》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和高度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自1.上片写景,描写塞下的秋景;下片抒情,抒发边塞征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形,同时委婉人热爱国家,思念家乡,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迷茫的愁思。借景抒情,2.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虚实结合,抒发诗人恋家恋国,不忍离去,同时又深感运用典故“燕然未勒”,表现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但更渴前途迷茫的愁思。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四、《登楼》
3.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互文,表明将军士兵引因功业难成,有家难归而哀伤流忧,以及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泪,含蓄的表达了对朝廷腐弱,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感。
4.词的意境悲凉壮阔。2.首联抒写哪几种情怀?
七《江城子 密州出猎》
A作者客居他乡对自己遭遇的伤感;b看到国家多灾多1.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作者踌躇满怀的英雄气难而对国家的忧虑,概;下阕抒情,表现词人壮心未已、渴望报效国家杀敌3.描绘颔联的画面,并说说所蕴含的感情。
立功的英雄本色。登楼远望,锦江两岸蓬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2.赏析“千骑卷平冈”
山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表达对祖“千骑”指人数众多,“卷”极言走之快,写出猎者情绪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民族历史的追怀。高昂,精神抖擞的状态。
4.赏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3.赏析“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来”来临之意。指锦江两岸蓬勃春色铺天盖地而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烘托锦江春色逐人的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典故,突出词人年纪虽不小,表现是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变化之意,指古今世仍有少年的狂气。
事如浮云飘忽起灭,一字双关,使人浮想联翩。表现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希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思。望朝廷象重用魏尚一样重用自己,表达渴望为国御敌立5.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议登楼所功的壮志。表达含蓄,委婉。
想,说说表达的内涵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运用典故,表达表明对大唐圣朝气运久远的自信和美好祝愿以及对“寇自己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盗”的蔑视。
八《武陵春》
6.赏析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上片写词人所见所闻,借“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咏古讽今,运用典故,运用后主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国家流”抒发思念丈夫的无限哀伤之情。下片采用夸张的比统治者重用宦官而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局面的担忧,喻,抒发内心深重的愁情。
运用诸葛亮的典故,抒写诗人空怀济世之心而苦无献身2.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之路的伤感。运用夸张比喻,化实为虚,化抽象为具体,语言新奇,五、《望江南》
曲折生动而又巧妙自然,把“愁思”夸张到连船都承载1.赏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不动,渲染哀愁之深重。
“独”字传神,准确地表现了女子独自一人等待丈夫归九《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来的孤独寂寞之情。1.本词基调雄壮高昂,上阕描写军旅生活,表达建功立2.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
业,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抒这句描绘了夕阳的余晖淡淡的洒在江面上,连绵不尽的写壮志难酬的悲愤。
水静静地向东流去。既写景又写情。“脉脉”用拟人写出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战场生活。夕阳被感动地深情望着水面。“水悠悠”以水喻情,表现
营造了一种奏乐吃肉的豪迈热烈的生活氛围。
3.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运用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
4.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词人最高理想,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和抱负,表达自己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爱国激情。5。赏析“可怜白发生”,由雄壮到悲壮,抒发无尽的感慨。表达渴望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十《商山早行》
1.全诗紧扣一个“早”字,抒写早行之情,寄托羁旅奔波之苦,黯然思乡之情。
2.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运用“列锦法”,仅用十个字却连缀了六种景物,抓住有特征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了商山凌晨荒寂、萧索的情景;借景抒情,写出无限的旅愁羁苦。意境苍凉,情感寂寞凄苦。3.赏析“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照”,照亮之意。既暗示了在早晨“枳花”颜色的亮白,又富有动感的传达出黑暗的“驿墙”也被照亮了,衬托拂晓前的暗,突出出行之早。
4.“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点明思乡的主旨。十一《卜算子 咏梅》
1.上片写梅花的遭遇,下阕托梅寄志,表达坚贞自守的傲岸节操。
2上片点明梅的怎样的生存环境?体现怎样的品格? 3.从艺术手法上赏析本词。
托物言志,以梅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4.赏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表现词人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荒僻、残破、苍凉、冷清、凄凉的生存环境,渲染其不幸遭遇,烘托其顽强,高洁的品格。十二《醉花阴》
1.上片写秋凉情景,寄情于景,表现词人孤寂无聊,思念无边的愁绪。下片写重九感怀,集中些黄昏后的愁绪。2.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直抒胸臆,“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暗含凄冷之意。以“瘦黄花”自比,写出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恨,相思之苦。十三《己亥杂诗》 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用“浩荡”写离愁,用“白日斜”烘托离愁,用“天涯”对离愁加以映衬将抽象的愁绪形象化,表现了愁绪的悠长绵远。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有情之“落花”化“春泥”抒发报国之志,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然关注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十四《登飞来峰》
1.“浮云”寓意是眼前困难,障碍挫折等,喻指奸邪小人。
2.赏析“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虚实结合,写出自己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情形。借景抒情,表现诗人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为后面一轮抒情做铺垫。
3.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借景抒情,表明自己站得高望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十五《无题》
1.这是一首以相思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全诗以“别”为诗眼,描写别离的伤感和别后的思念,表现诗人对所爱之人执着而缠绵的强烈感情。
2.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从内容,情感上赏析)此诗表达诗人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B(从语言写法上赏析)以“蚕”“蜡烛”为喻,并运用谐音,“丝”和“思”谐音,暗指相思,烛泪比喻相思之泪,比喻诗人的思恋到死才停止,表达对爱情的无比坚贞。
现在用这句诗来比喻默默地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这首诗赞美京城长安的早春景象。2.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运用比喻,抓住初春,写出春雨润滑细腻,春草极淡极少,若有若无的特点。
3.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将“早春景色”与“盛夏景色”作对比,突出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十七《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这首诗表达诗人强烈的怀才不遇精神苦闷和显示诗人雄壮豪放的气概。
2.赏析“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出发”
“蓬莱文章”赞李云的文章有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李白以小谢自比,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3.赏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览”用夸张手法,富有强烈的表现力,抒发是人的远出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群山生命和意志;大抱负。
“怒”既交代黄河的咆哮,有交代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4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险要,两个字用拟人修辞传神的写出潼关凶险的地势。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愁绪形象化,新奇而独特,表现愁3.赏析“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思的绵长和难以排解。都做了土”
十八《杜少府之任蜀州》
写怀古伤今,由眼望而心伤,“都做了土”形象的写出战1.首联即事写景,点明送别之地和上任之地。气势雄浑祸造成的深重灾难”
开阔,为全诗奠定了乐观开朗的基调。
4.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望”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这一句点明主旨,揭示历代王朝无论兴亡,最终受苦遭对友人的惜别中之情,同时也为下文对离别时的乐观积难的都是老百姓的残酷现实。表达作者深深地忧国忧民极态度做铺垫。
之情。
2.颔联言送别之情。二人俱在异乡为官,送别是别中之二十一《水调歌头》
别,意愈悲而情更切,但发语却旷达洒脱。1.词前小序,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
3.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上片问天,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表达词人对美好的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这句诗一扫离生活的追求;下片问月,写无眠是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别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的特点,显得昂扬乐观,给朋抒写积极乐观的情怀,表达美好的祝愿。
友以安慰和鼓励。
3.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尾联以劝勉友人作结,尤显情深意长。抒写自然社会常有之事,表达词人豁达的胸襟。十九《行路难》
4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诗表达诗人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以及坚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空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信自己的人生抱负一定会实现的积极乐观精神。之苦的人们的祝愿,表达词人乐观的矿大胸怀。2.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二十二《过零丁洋》
以 “金樽清酒”“ 玉盘珍羞”描绘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1.这首诗表达诗人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气概,体现诗人为祖国为民族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3.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拔剑四顾心茫然” 2.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连续运用“停”“ 投”“ 拔”“ 顾”四个动词,写出诗以“风飘柳絮”比喻“山河破碎”,以“雨打浮萍”比喻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抑郁之情。
“身世浮沉”生动形象的写出国势和自我的艰难处境,4.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两句运用比兴,以自然气候变幻无常来象征世事难料,3.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以道路的艰险来象征人生无常,仕途艰险,表达诗人苦惶恐滩头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里身陷元虏,闷的心情。
可叹孤苦伶仃。一语双关,概括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4.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历,巧借地名,表现对艰难时局的忧惧和对眼前出境的运用典故,引“吕尚”“伊尹”的事例,表达诗人渴望得慨叹,表达诗人的忧愤之情。
到得到明君的重用,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心情。4.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直抒胸臆,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运用比喻,表现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尽管现实不垂史册。表达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诗人的民如人意,前途渺茫,但是诗人仍然坚信自己的人生抱负族气节。总有一天会实现。二十三《赤壁》
二十《山坡羊 潼关怀古》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有感于晚唐统治者荒淫腐化,1.这首小令吊古伤今,揭示无论如何改朝换代。最终受不思进取,而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苦受难的都是劳苦百姓的深刻道理,表现作者对人民疾2.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当磨洗认前朝” 苦的同情和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愤慨。从叙事开始,借一件古物引起对前朝人的概叹。2.赏析“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怒” 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潼关的雄险的地势。“聚”既写
“东风”既指自然的东风,又指成功的机遇。运用议论,假使东风不助周郎,那么双方胜负就将换位,历史将要重写。以小见大,深刻警醒,表达作者深刻的忧思之情。二十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首诗表现诗人对自己被贬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诗人的坚定和乐观精神 1.赏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巴山楚水”指出被贬地方边远荒凉,“二十三年”指被贬时间长,表达被贬的无限辛酸凄楚和内心的愤懑不平的的情感。
2.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典故,“向秀”“王质”两个典故,借典喻情,表达对旧友的怀念和隐含对旧友受迫害的不满,又表达因人事全非而生惆怅之情。
3.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画面:大江之上,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原意:是以“沉舟”“病树”作喻,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4.本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有所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
二十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赏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卧”前用“僵”道出是人老年迈的境况,“村”前用“孤”,表明诗人与世隔绝的状态。“僵”“卧”二字写出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凄凉出境。前后两句两相照应,对比鲜明,突出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乐观豪迈的精神状态。
2.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采用间接抒情方式,“风吹雨“既是自然环境的描写,也象征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岌岌可危。虚实结合,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付诸梦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二十六《秋词》
1.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开篇采用对比,表明秋色胜春朝,表达诗人乐观积极的情怀。
2.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云鹤的形象,借景抒情,抒发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二十七《送友人》
1.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赏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白”结合,色彩明丽,“横”写山的静,“绕”写水的动,动静结合,形象的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3.赏析“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孤鹏“比喻远行的友人,形象的写出了此地一别后有人就要像蓬草那样万里飘泊的命运,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4.赏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诗人巧妙的运用“浮云”、“落日”作比,表达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5.赏析“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尾联,“班马鸣”用典,抒发与朋友难舍难分的情谊。二十八《黄鹤楼》
1.这首诗抒发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乡愁。
2.前四句主要写诗人登黄鹤楼的凭吊之感。情思与自然结合,从而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空寂寥落感。深寓了古人不可见之感,展现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3.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极写黄鹤楼远处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芳草”比喻愁思,“萋萋”形容愁思浓郁。4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情景交融。“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抒发归思难禁的愁绪。二十九《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这首诗是开谒诗,反映孟浩然不愿终老山林,希冀为世所用的急切心情。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但语言委婉。
4、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采用夸张写法,“蒸、撼”形象的描写了洞庭湖壮观景象,显示洞庭湖的气势和声势浩大。
5、赏析“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语义双关,既无舟渡湖,又说无路仕进。
6、赏析“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巧用“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暗喻自己虽有意出仕,却无人引荐的心情。委婉含蓄的表露诗人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的心情。三十《早寒江上有怀》 1.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2.赏析“木落雁难度,北风江上寒”。
首联写景起兴,落叶飘零,大雁南飞,站在长江岸边,吹来阵阵北风。睹物伤情,引起客居思归之情。3.赏析“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颔联写望乡之情。“隔”透露出思乡之情“ 楚云端”既现地势之高,又现仰望之情。4.赏析“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情景交融,夸张的写出诗人因思乡而泪流干,淋漓尽致地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5.赏析“迷津欲有问,平海路漫漫”
情景交融,烘托作者迷茫茫然苦闷和彷徨的心情。及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三十一《渡荆门送别》
2.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本诗是送别诗,但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却看不到送别国都残破,满目凄凉。“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的是谁。其实作者写的是故乡水送别诗人自己,表达怀实际上是衬托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念故乡热爱家乡的感情。
况。以京城的荒凉破败为全市营造氛围。2.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写出了船过荆门市所见的壮丽景象。“随”化静为动,将运用移情于物,以物拟人,触景伤怀,抒写诗人有感于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的悲愤之情。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尽”表达刚从三峡中出来喜悦4.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开朗的心情。这句诗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直抒胸臆,描写诗人思家忧国的忧愁万虑,憔悴不堪的包含长江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地艺术情状,概括力。
三十五《望岳》
3.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这首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运用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衬托江水的平静,以“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天上的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丽。“割”用字极富神韵,形象的表现出高耸陡峭的特点。4.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两个字,描绘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以拟人手法,写故乡山水来送自己的万里行舟,表达诗2.赏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写细望之景,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为之荡漾;三十二《使至塞上》
因长时间目不转睛的望着,故感到眼眶似决裂一般。“归1.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仍在网,不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言而喻,期中蕴藏对祖国河山的热爱。遣的孤寂之情。
3.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包含生活哲理:站得高,看得远。只有不畏艰险的去攀即景设喻,以飘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透露出诗人难登,才能俯视一切的对未来充满自信的雄心和气概。()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是诗人不怕困难勇于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实写虚,融情于景。“直”“圆”二字准确地描写了沙三十六《逢入京使》
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作者的真切感受。笔力苍劲,意境1.这首诗书写了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强烈感情和开阔雄浑,视野开阔。是“千古壮观的”名句。豪迈的胸襟。
三十三《归园田居》
2.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1.这首诗写出诗人从事劳动的一些切身体会,透露出他写眼前之景,回望归途,长路漫漫。一只鱼泪湿双袖。对躬耕自己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用夸张修辞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做愉悦和归隐的自豪。
铺垫。
2.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写作者在山脚下种豆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盛”与“稀”描写的场面: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多运用对比,突出诗人不善种田的情况。好的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啊。然而预先没有准备好纸笔。3.赏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那就干脆为我捎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从而表达诗人乐运用对偶,塑造了早出晚归,不辞辛苦,努力劳作的诗观豁达的情怀。人形象。
4.赏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三十七《春夜洛城闻笛》
阐发感叹,表明自己喜欢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1.这首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表达无限的思乡之情。淡泊名利的愿望。2.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三十四《春望》
“飞”和“暗”用得好,“飞”写出了出乎听众的意料,1.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以
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暗”写吹笛人是毫不经意的吹。
“散”准确地表现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处,勾起多少旅人的思乡情思。
“满洛城”运用夸张手法,极写春风荡漾,笛声悠扬。3.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既是曲名,也表离别之情,是惜别、怀远的象征。表达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三十八《竹里馆》
1.这首诗借景抒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2.赏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幽篁”写清幽之景。“独坐”“弹琴”“长啸”写其安闲自得之状。“幽”“深”二字,渲染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3.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借景抒情,借皎洁的月光来映衬自己的清幽,宁静的心境。
三十九《观书有感》
1.这是一首哲理诗。全是写的是诗人忽然八难懂的书看懂了的时候产生的联想及感受。
2.赏析“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运用比喻,将“书”比作“方塘”,将“塘”面比作镜,“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写出方塘的清澈。3.赏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头和动力。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写方塘清澈的原因,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妖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四十《浣溪沙》
1.这是一首伤春惆怅,感叹年华飞逝的小词。上片写景思惜,由此触发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下片以“落花”来象征,以“归燕”来隐托词人流连光景,伤春迟暮的情感。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此联对仗工整,浑然天成。在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中,仍有令人欣慰的美好事物的重现。蕴含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四十一《泊秦淮》
1.写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反映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存亡的现状的不满与愤恨。2.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笼”形象的描绘出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以及寒水细沙融为一体的图画,贴切传神的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冷的氛围。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运用典故,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饮酒作乐荒淫无度,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四十二《夜雨寄北》
1.全诗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含蓄深沉,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采用对比,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和“未有期”无限失望对比;“涨”富于动态形象,与“夜雨”“秋池”相照应,既言雨注秋池之象,也现愁思深重之情,突出体现难以解脱的沉重思念和痛苦。
3.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虚实结合,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4.全诗巧用重复构成回环往复使思君之情更加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四十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这首诗在表达对友人同情和关怀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2.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作者选取“杨花落尽”“子规啼叫两个意象进行描述,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啼鸣凄厉的子规,营造一种悲伤的气氛,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3.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直抒胸臆,借助想象,将明月人格化,视“明月”为知己,托付一片真情。抒发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及朋友要去偏远之地的担忧之情。四十四《过故人庄》
1.这首诗描写了山村秀丽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表达朋友间淳朴的情谊和抒发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形象的写出村边绿树环绕,幽静雅致的环境;“斜”生动的写出城外青翠的山峦连绵起伏,显得跌宕淡远。运用对偶的修辞,近景远景的结合写出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四十五《天净沙 秋思》
1.这首小令,寥寥数笔九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通过对秋天黄昏时的景物描写,表现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思。
2.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作者借助“枯藤”等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凄凉清幽寂寞的意境。
3.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浓浓的思想愁绪。
四十六《钱塘湖春行》
1.《苏幕遮》是一首抒写思乡之情的词作。
1.全市通过对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诗人的2.上篇描写登高所见秋景,用多彩的画笔绘出绚丽、高无比喜悦和赞美之情。
远的秋景,意境开阔。下片抒发浓烈的思乡愁绪。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赏析“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几处”表明黄莺的数量还不多,突出早春之景,“争”用拟人手法,写出尚少的早莺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情形,此二句,正是反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何以解忧,唯生动的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有杜康”,只有愁无限,夜不能寐,无计可施时,才借酒3.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浇愁,殊不知“举杯消愁愁更愁”,正是欲遣乡思反更增作者抓住“乱花”“浅草”写出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乡思苦。
出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五十《从军行》
变化,突出春的勃勃生机。这首诗描写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全过程,抒写四十七《次北固山下》
从戎保卫祖国的壮志豪情。
1.这首诗既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
1、颈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怀。画面?分析其表达效果。
2.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抓住早春江湖特有的景象,“平”“阔”“正”“悬”四字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准确生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狂风呼啸,和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这两句分别才变得宽阔,“正”包含风顺和风猛两层意思,“悬”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正高挂之意,是“风正”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的江面似乎与岸相平,船上的人的视野因之开阔,一叶小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舟顺风顺水。读起来气势恢宏,事业阔达,心情舒畅。
2、首联中“照”字用的非常生动传神,富于表现力,请3.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照”字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两个字,运用拟人手法,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张的军情传递给读者,着一种自然的理趣,即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仿佛真的看到战火已在眼前一样。紧张的局势,势必会物中蕴含着新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引起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的引起下文“心中自不平”。四十八《登幽州台歌》
3、赏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直抒胸臆,表明作者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抒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来表现诗人生不逢时、也不愿意做置身书斋的书生。抒发书生从戎保卫祖国的怀才不遇的悲凉压抑和孤独感。壮志豪情。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和“来者”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一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3.这首诗体式古朴,文辞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再者。这首诗直抒胸臆,能深深打动读者,因而千百年来一直不减动人的力量。
3.“念天地之悠,独怆然而涕下”
此句把个人置身于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四十九《苏幕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