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当怀旧变成一种资源(汇编)

时间:2019-05-15 04:3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同学聚会:当怀旧变成一种资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同学聚会:当怀旧变成一种资源》。

第一篇:同学聚会:当怀旧变成一种资源

“以后你们这种破聚会少叫我啊!”在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女主人公林小枫怒气冲冲地向老公宋建平嚷嚷,“就那个女的,她丈夫要收购人家美国什么岛那女的,没劲透了!一个劲儿地问我为什么没工作,问了一遍还不过瘾,又问一遍……”

林小枫说的“破聚会”,是宋建平的大学同学聚会。时隔多年,曾经的同窗好友再重逢时,除了一遍遍地怀旧之外,谈论更多的都是些“收购人家美国什么岛”、“问我为什么没工作”、“居然还问我有没有上过大学”之类琐碎世俗的东西。

“没劲透了!”林小枫这句貌似赌气的话,其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说是老同学相聚,但现实的关系网络是那么明显地渗透在饭桌上、牌局中,以及卡拉OK包房里。”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玮看来,同学聚会是个不折不扣的“鸡肋”,“事实上,有些聚会挺世俗的,是在同学关系中重新编织社会关系网络。”

据说,哈佛商学院一位教授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上这样忠告他的学生:“如果几年之后你接到母校的邀请,要求你回校参加5年一次的同学聚会——那是件危险的事,你不要去。”这个教授认为,聚会会逼着你审视自己在刚毕业的短短几年中取得的成就,而且是以你同学的标准——而不是以你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成功标准——来评判你的成就与收入。“你开车驶进校园停车场,会不自觉地斜眼打量周围汽车的品牌与款式,努力猜测着你的同学毕业后混得如何,以及你与他们的差距。在鸡尾酒会上,当听说有些同学已经做了高级副总裁或者成为百万富翁时,你还是会不自觉地默默计算着自己与他们的差距。”

“整个同学会将引发你关于职业成功与个人价值的巨大焦虑和徒然担忧。”这是哈佛教授最担心的。而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同学聚会的“破坏力”也许不会这么大,但其负面影响的广度却往往不仅限于此。

毕业后的相聚,大家都显得“用力过度”

小C毕业才4年,可她却早已厌倦了每年一次的同学聚会。“每次都是先吃饭,再K歌,有时候甚至玩个通宵。可是热闹过后,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有种莫名的空虚感。”小C说,刚毕业那年,她对同学聚会充满了期待。也许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就是那次,让她开始对同学聚会这种模式产生反感。

“和吃散伙饭时的依依惜别、泪眼蒙目龙相比,毕业后的相聚,大家都显得„用力过度‟:大声喧哗、使劲喝酒,根本就没有说说话、谈谈心的机会,还不如私底下的三五人小聚呢。”小C说,每次聚会都是同样的人,内容也大同小异。一晚上下来,她除了空虚就是烦躁。

和小C不同,B君是中国最早的大学生之一。毕业20余载,班里同学,有的成了略有成绩的小领导,有的下海经商,腰缠万贯;有的远赴他乡,谋求更好的发展,有的则回到家乡,过着幸福安逸的小日子。1995年,在几个同学的召集下,他们班开了第一次同学会。

第一次聚会,大家都很激动,回忆起以前的大学生活、老师和同学,还有那曾经留下足迹的宿舍、食堂、操场:“一毛五就可以买一碗红烧排骨,可惜那时根本舍不得买”,“食堂一楼的那个胖师傅一看到漂亮女生,就给打很多菜”……

离别之前,大家意犹未尽,于是约定,每两年聚一次。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可是,“年年岁岁„话‟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参加聚会的人却越来越少,可说的话题也越来越少。翻来覆去地说着当初学校里的那些“破事”,就连比较怀旧的B君,也往往因无话可说而觉得颇为尴尬。

同学聚会就是一堆有相同境遇的人聚到一起发牢骚

一堆有着相同境遇的人聚到一起发牢骚,这是王楠对同学聚会的解读。

王楠去年大学毕业,在“大学生就业难”这一言论满世界飞的情况下,他居然还能在一家事业单位觅得安身立命之所,实属万幸。然而,这个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工作,却让他常常有“哑巴吃黄连”的感觉。

首先是工资低,2000元不到。刨去每个月800元的房租,剩下的钱仅够维持温饱。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轮流请客,但却永远轮不上他——同学们谁都不忍心让他“饱一顿饥一周”的。其次是工作时间长,加班是家常便饭,即便是同学聚会,也不一定总能参加。

于是,只要逮到机会,王楠就会对曾经的同窗好友抱怨一通:抱怨老板、抱怨工作、抱怨生活、抱怨社会。他的世界里充满了黑白灰,没有彩色。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怨言很快就会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老板太刻薄”、“工作太无趣”、“房租太贵”、“房价太高”……

这群走出校园的年轻人刚刚开始独立面对生活,他们在工作上的诸多不顺,在生活中的手足无措,只有靠相互抱怨,才能求得些许慰藉。

可是渐渐的,王楠发现,抱怨根本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生活并不会因此而改变。更何况,负面情绪互相传染,只会徒增对社会、对生活的更多不满,还会让人丧失改变现状的动力。

喜的是同学重逢,悲的是自身境况

燕子2002年毕业于北京某名牌大学,班里38个同学有30个留在北京工作,这为他们不定期举行同学聚会创造了条件。可是,喜欢热闹的燕子近来却不太想去参加,为什么呢?

燕子说,毕业快5年了,同学们谈论最多的就是结婚、买房和生小孩,这对至今单身的她来说,是个不小的刺激。1982年出生的她,说大也不大,可班里的女生基本上都名花有主了,有的甚至已经有小孩了。老同学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老公和准老公,每当这个时候,她只能一言不发,一个人在角落里默默地坐着。

“每次聚完会,我都会郁闷好一段时间。”燕子说,除了婚嫁问题,工作也着实让她心烦。“像我这种一个月只有不到2000元的人,比起那些月薪好几千甚至上万的同学,心里会有很大落差。越来越多的女生穿名牌、谈时尚,而我呢,显得太寒碜了。”

本来是想放松心情,没想到反而徒增压力,这是燕子不想再参加同学聚会的原因。她本是个乐观的人,工资虽然不高,却自得其乐。可是每次听说有同学跳槽了、加薪了,她还是会有些心里痒痒,想着是不是也该跳个槽,换个待遇好点儿的工作。

事实上,很多人在参加同学聚会时,都和燕子一样悲喜交加:喜的是同学重逢,悲的是自身境况。因为几乎所有的同学聚会,都是有的人吆三喝

四、意气风发;有的人相形见绌,只是坐在角落里静静地抽烟或者喝着饮料。

当曾经的同窗好友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时,失望、无奈、不满和恐慌等情绪就会在不经意间散布到同学会的各个角落。“也许10年、20年后,等大家都老了、退休了,聚会才更有感觉。毕竟,那才是怀旧的年龄。”燕子说。

“那些极端的言行,比如对有权有势同学的刻意疏远甚至嘲讽,以及对于„混得比较惨‟的同学热情洋溢的呵护,都是在实践世俗的规则,只不过用的是跟社会上完全相反的方式罢了。”孙玮教授认为,“那些在社会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人们,绝对可以在聚会中收获老同学毫无保留的怜悯,只要他们自己愿意。”

“不过是打着同学聚会的名义接近领导夫人罢了”

“让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她投入了如此多精力、时间、财力,甚至情感的这次聚会,目的完全不是为了聚会;她林小枫能被邀请,也完全不是因为她林小枫。”在《中国式离婚》中,当林小枫打扮得雍容典雅地去参加同学聚会时,忽然发现,“高飞召集这次聚会的确是为了这个胖女生,其余所有人,包括林小枫,都是她的陪衬。”

不高兴也罢,无法接受也罢,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很多打着同学聚会名号的聚会往往只是为了某个人。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陈子轩毕业快10年了,前不久,他忽然接到大学同学张翔的电话,说要组织一次聚会——这消息让陈子轩兴奋了好些天。可是,去了以后他才发现,所谓同学聚会,不过是十来个应邀而来的同学一起吃饭唱歌。很明显,几乎所有的活动安排都是围绕着一个女同学——她的老公,是某部委的一个处级干部。

“什么同学聚会,张翔这么精明的人会做这种无聊的事?不过是打着同学聚会的名义接近这位领导夫人罢了!”同学林峰一脸不屑。

“那他为什么还要叫上我们?”陈子轩几乎被这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气晕过去。

一模一样的话,电视里的林小枫也问过。当时,她的同学彭雪一针见血地说:“为了使同学聚会更像真的。要不领导夫人她能来吗?林小枫,你我不过是高飞的道具背景,是领导夫人的电灯泡陪衬。这种事,我太清楚了。”

当年的“坏学生”这回成了聚会的主角

“回来吧,往返机票我都包了。”在北京某机关单位工作的晓芳,不久前接到高中同学王某的邀请,回老家泉州参加同学聚会。思忖再三,她还是答应了。

当然,心高气傲的她,是断然不会接受同学施舍的。高中毕业至今十几年了,同学们基本都已失去联系,晓芳实在想不出他们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当年,晓芳连续当了三年的班长,成绩每次都名列前茅。高考时,她也不负众望,考上了北京的名牌大学,大学毕业时又直接保送研究生。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她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从小到大,晓芳绝对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女”。

然而这位“骄女”却发现,同学聚会上,除了客套的寒暄之外,大家对她都敬而远之。更意想不到的是,当年的“坏学生”这回反而成了主角。这次聚会,“坏学生”包吃包住包路费,一条龙——当然,现在人家可再不是什么“坏学生”了,而应该叫“王总”。

“王总”当年没考上大学,在家人的帮助下开了个鞋厂。在泉州那种私企林立的地方,凭借良好的人缘和一呼百应的霸气,“王总”的公司很快脱颖而出。据说,现在他的资产已有上千万元了。“王总说,以后每年搞一次聚会,费用他全包了。”同学不经意的口气和表情让晓芳知道,她再也不是同学眼中高傲的公主了。

所有这些,都让她感到意外和难以接受。

曲散人终,大家在豪华饭店门口互道珍重。而在晓芳看来,这却都是客套的祝福和媚俗的友好。

“有时候,相见不如怀念。在心里保留一方净土,一份美好的情愫,比庸俗的聚会要好很多。”在回京的火车上,晓芳无奈地叹息着。

第二篇:当想念变成一种习惯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题记

曾经看过一句话“爱情是一种甜蜜的折磨”,如此贴切的形容,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寂寞。于是在每一个想念的日夜,那些思念的泪水总是潸然落下,不是悲伤,不是怅惘,而是思念入了骨子里,无处安放。于是在默然想你的时光里,习惯把思念写入满腹柔情的诗句,寄成笺,折成船,放入岁月的长河,任意东西,我相信总有一只会漂到你的面前,只待君回首,将我挚热的爱收藏。

想你,是一种甜蜜的忧伤。习惯了想你,习惯了念你,习惯执笔封心,不为倾国,不为倾城,但愿倾尽天下只为你一人。喜欢在午后清浅的时光里,将自己放空在感伤的音乐里,一丝一缕的音符触动着我的每一根心弦,一字一句的音词似乎都是为我而谱,那一刻多么希望你就在我身边,听我诉说地老天荒的故事。张爱玲说:“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会在心里拐好几个弯想到你”。我想,这就是爱吧。因为爱,才会想念,因为想念,所以爱得刻骨。

情到深处是孤独,爱到深处是寂寞,不能说,不可说,一说就破。爱你,我已不是高傲的自己,怕淡了,怕薄了,想着远方的你是否一切安好?想你,无法抑制地想你,想着你的好,想着你在我身边可以肆无忌惮的依靠,想你的同时你是否也在想我?雪小禅说:“原来,入骨相思,不过是想和一个人慢慢地到老,白了头发。”我多么想一不小心就和你白头到老。想你,却不能拥抱到你,于是,寻寻之间,声声叹了,声声慢了,独上高楼了,这是寂寞到了深处吧……

此生,你是我最美的相遇。遇见你,我宁愿相信来世今生,来世我们必定前缘未了,今生才会彼此惺惺相惜,一见倾心,步步倾心。爱上你,我宁愿相信三生三世,三生石上,刻下你我的约定,要一起天荒地老。三生时光,我们一次次遇见擦肩,生生世世饱受思念的煎熬,我想这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我在佛前求了一千年,不为擦肩,不为怀念,只愿与你相守,哪怕一世,不管哪一世,我都会等,哪怕再等一千年。

站在时光的此岸,望着天涯彼岸你的方向,目光久久不能离去。如果今生我们注定只能这样两两相望,亦无怨无悔。那么就让我为你伫立成一朵彼岸花的姿态,生生相望,相看两不厌,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静默成兰,于深谷沁出阵阵芳香,待君来采撷。

你说,来世做你最美的新娘。我想,这大概是我听过最美却又最痛的诺言。真的会有来世吗?真的有三生三世吗?也许这只是爱情里的一种慰藉,奈何无法拥有。我却愿意相信这美得惊心的情话,我愿意相信彼此的情意终会感动上苍赐予我们一世长相守,也许是那一世,那么我愿意等你,在下一个轮回里。时光无涯的荒野里,我闭目祈祷,祈求上苍将我最美的微笑存放在你的心里,不被岁月消磨殆尽。直到上了奈何桥,莫饮那孟婆汤,来世如果我还记得你,我们会在一起,风风雨雨一起走,相伴看潮起潮落,细水长流……

爱,不一定拥有,有情人,终难成眷属。这俗尘总有太多的无奈,曾经的我以为,只要有心,只要有情,一切都能如人所愿。慢慢地才知道,相爱容易相守难,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此吧。那些光阴里的记忆,慢慢风化,直至烟消云散,我相信爱过,就是我最好的回忆。若你不在,谁也不能替代我生命中的一处留白,若你不来,我亦不敢独自孤独地老去。

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想你,我会微笑,那样的甜,那样的美。也许想念的背面是眼泪,想着想着眼睛就湿润了,听一首音乐,听着听着就心痛了,于是不敢想你,寻一些事来充实自己的记忆,却又于无声处悄然想起了你,想起那一年初见,我历尽轮回寻你在人群里,你回眸一笑,从此心里有个你;想起那一年相知,你挥墨弄字,我为你红袖添香,相视一笑,深情的眸子里,流淌着一种叫做幸福的目光。如果这一刻已是永远,我会铭记,守着这份情在来世等你,等你踏马而来,为我着红装,轻描眉,做你最美的新娘……

亲爱的,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只要有一棵树和另一颗树站在一起,只要有一朵浪花追寻另一朵浪花,只要有一朵白云依偎另一朵白云,只要有一片天空向往另一片天空,那一定是我们。

想像总是比现实更美,相逢如是,离别亦如是,当现实不按照理想发展,事实出现与心愿不同的结局时,遗憾便产生了。遗憾可以彰显出悲壮之情。而悲壮又给人留下一种永恒的力量,生活带走了太多的东西,却留下了片片真情。有过遗憾,必定感受到深切的痛苦,这样的人必定真实的生活过,付出过最真的心,用自己的行动演绎过至真至纯的情感,令人心动与感慨。

错过的一切如同错过时光一样,无法找回,错过一点点,也许就会错过很多,或许会错过一辈子,留下终身的遗憾。命运的捉弄使真心相爱的人各奔东西,多年以后再次相见,痛苦万分,后悔不及,留下的只是深深的遗憾。世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相爱的人不能牵手一生一世,正是因为有了遗憾,那份情义才越发显得弥足珍贵,既浸入骨髓又超越永恒。如若真的走到一起朝朝暮暮,相伴一生,白头偕老,那又何来千古绝唱的凄婉?

不必再去说割舍不下什么,因为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美好的东西总是不多,不可能全部得到,很多都是事与愿违,对于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必再奢望什么,无缘的人总是会留下遗憾。在那一个个熟悉的画面里,凋零着各种情绪的味道,在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里,多想为它画上一个洗却铅华的暗伤,永远与对方形同陌路。

其实许多感情从开始到结束,只要让自己曾有过心灵震动的感觉,就是一种富有,一个温暖的感情矿藏,一种生命中最厚重的拥有。毕竟曾经交换过彼此的快乐和寂寞,不必再难过,人总得去面对醒来的一切。人生本无常,曾经的梦想和誓言如落叶般随风飘荡到不知名的地方,始终相信当初说它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明明知道胸膛依旧温暖,可现在那份温暖已属于另外一个人,不管怎样还是会为对方送上最好的祝福。

有时幻想时光可以倒流,那样就可以重新选择一切,不会再重蹈覆辙,不会再走这样的心路,才不会那么痛苦。可是,没有经过遗憾,又怎会懂得珍惜?如果没有遗憾,又怎么会那么刻骨铭心的去记住一个人?有许多事必须要亲身经历过才会懂,有了遗憾才有了可以回忆的片段,才有了令人一生都无法忘却的东西。

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没有人喜欢它,但它确实又是生命中的收获,入心且无声,像长了翅膀,在偌大的心灵世界里自由飞翔,它可以是美好的回忆,也可以是痛苦的煎熬,带给人的是对生命更多更深刻的感悟。没有经历过的遗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遗憾是一种感人的、破碎的美,因为有它,世间一切真善美值得称颂;因为有了它,生命更值得去回味;因为有了它,就有了远走天涯的念想。

生命只是沧海一粟,然而却承载了太多的情非得已,生活就是任人想象的一个谜,因为不知道谜底,只能一步步向前走。人生中也会有很多感人的缘份,不经意间的萍水相逢,却发现也可以给予很多。简单的邂逅和错过,一切渐渐的远去,渐渐的心凉,找寻曾经走过的凌乱足迹,想起曾经的一点一滴,影子依然在脑海里徘徊,怎能忘记曾经有过的美丽。

经历以后,学到了许多、明白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人生之路,不会总是枝繁叶茂的树木,鲜艳夺目的花朵,蝶飞蜂舞的美好景色,一定会有巍峨的高山和荒凉的沙漠;不会总是阳光照耀下的缤纷色彩,也有阴雨时的迷雾重重;生活里不仅有灿烂的笑颜,还会有无言的泪水,任谁也无法轻松跨越。

遗憾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还是希望能少点遗憾,尤其希望真心相爱的人能幸福长久的生活在一起。人生没有完美,遗憾和残缺始终都会存在,穿越岁月的风雨,才发觉失去的东西很珍贵,没有得到的东西也很珍贵,但世间最珍贵的还是把握现在,珍惜这似水的流年,即使将来容颜不在,依然不后悔。

以前提到结婚,想到「天长地久」;

现在提到结婚,想到「能撑多久」。

当初会结婚,说是「看上眼」;

后来会离婚,说是「看走眼」。

婚前,爱情是神话;

婚后,爱情是笑话。

男人花钱,是为了让女人高兴;

女人花钱,是因为男人让她不高兴。

嫁入「豪门」,要懂得理财;

嫁入「寒门」,要懂得生财。

以前的人,视婚姻生活为「一辈子」;

现代的人,视婚姻生活为「一阵子」。

婚前,男人在餐厅等女人;

婚后,女人在客厅等男人。

婚前,男人经常找女人「讨论」;

婚后,男人只告诉女人「结论」。

婚前,男人对她悄悄讲话;

婚后,男人对她大声讲话。

恋爱时,情话绵绵;

结婚后,谎话连连。

恋爱时的男人,喜欢「毛手毛脚」;

结婚后的男人,变成「没手没脚」。

婚前,情侣做什么都是「浪漫」;

婚后,夫妻做什么都是「浪费」。

想结婚,是自己已能独立;

想离婚,是子女已独立。

婚前的男人,大都很幽默;

婚后的男人,大都很沉默。

女人的记性,吵架时最好;

男人的耐性,结婚后最差。

恋爱时,一见面就「亲嘴」;

结婚后,一见面就「斗嘴」。

婚前,男人常给女人「空白支票」;

婚后,男人常给女人「空头支票」。

恋爱时,生活「妙不可言」;

结婚后,日子「苦不堪言」。

婚前,男人天天盯着女人;

婚后,女人天天盯着男人。

热恋时,总相许下辈子再结良缘;

结婚后,怀疑上辈子造作孽缘。

大男人,会「作威作福」;

好男人,会「作牛作马」。

婚前,「谎话」都是「情话」;

婚后,「情话」都是「废话」。

婚前,靠近一点;

婚后,闪开一点。

婚前,没话找话说;

婚后,有话也不说。

「成功」?对男人的定义是指能赚很多的钱,对女人的定义是指能花很多的钱。

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男人没有女人,耳根清净;

女人没有男人,居家干净。

男人「入错行」,上班会很痛苦;

女人「嫁错郎」,下班会很痛苦。

好女人,养坏男人的胃口;

坏女人,吊足男人的胃口。

婚前,男人像传令兵;

婚后,男人像指挥官。

失恋不见得是世界末日:

你的心也许会「泣血」,你的荷包却可以不再「失血」。

出生一张纸,开始一辈子;

毕业一张纸,奋斗一辈子;

婚姻一张纸,折磨一辈子;

做官一张纸, 斗争一辈子;

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

荣誉一张纸,虚名一辈子;

看病一张纸,痛苦一辈子;

悼词一张纸,了结一辈子;

淡化这些纸,明白一辈子;

忘了这些纸,快乐一辈子!

第三篇:《当医生变成病人》(书评)

《当医生变成病人》(书评)

扪心自问,你是一位好医师吗?也许大部份医师都会说,是的,我是个好医师,至少,我努力去扮演一位好医师的角色,我尽力善待病人,付出很多时间心力去照顾他们。

但是当你读了Dr.Rosenbaum这本书,一位自认为是位好医师的他,患了癌症,当起病人之后,以病人的角度及期盼回来看医师,看他所服务的一家现代化医院,他猛然发觉医师及医院须改善的空间实在太大了。

我利用春节假期,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书里每一个情节都如此熟悉,因为几乎都是我们医护人员每日会碰到的。我特别整理出一些重点,跟同仁们分享,或许可以弥补一些盲点,期望我们能去除这些盲点,当个更好的医师。本书英文名《The Doctor,─when the doctor is the patient》,据中译本序文作者庄裕安医师说,本书作者自取的原书名是《A Taste of My Own Medicine》(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似乎比较传神。作者Dr.Edward Rosenbaun是美国奥瑞岗州,波特兰市立医院的内科主任,本书故事情节也就在这家医院。

作者是位免疫风湿科医师,在本医院行医已超过四十年,也是医学院的教授,德高望重,是位相当受病患敬重的名医。在七十岁那年,罹患喉癌(subglottic carcinoma)。在他本人心理逃避,及ENT同仁的延误下,拖了七个月才诊断出来,所幸经过放射线治疗之后,暂时痊愈。本书生动地描述七个月间延误诊断的过程,以及他以病人身份在医院里接受看诊、会诊、检查、切片、放射线治疗等等过程,以一位癌症患者,焦虑的心情,冷静地观察医生、护士、技术员乃至医管人员如何对待病人(有时近乎是折磨病人)的种种情节。作者擅长在讲到一个现象时,就穿插回忆一件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函盖他四十多年前读医学院,毕业后受训练,以及行医过程,因此全书写得很生动,犹如看一部小说。这本由天下文化出版的中译本,翻译者易之新医师是阳明医学院毕业的精神科医师,翻译得相当顺畅。医师作家庄裕安写的序是一篇很好的导读。因此整本书可读性很高,非常值得一读。以下是我摘录作者Rosenbaum在书里的一些词句,只要你是医师,必能了解这些情境。当医师自己生病时

当医师自己生病时,为了不想看门诊排队等候,会在医院碰到专科医师时,顺便和对方讨论自己的症状,称之为「路边会诊」,这种会诊既免费、又省时间,可是也最容易遗漏诊断。当病人自作聪明,乱吃药,医师会臭骂病人一顿,可是当自己有症状时,反而也找借口拖延,乱服药。医师自己有问题,不应该违反一项基本原则「如果病情没有在合理时间得到改善,就要微询其它医师的看法」。

医生之间有个迷信,认为医生会死于自己专精的疾病。

早年我开始行医时,曾为一位六十岁的老医师做体检,因为他是个医师,我认为不需要问他一些尴尬的问题,如果有什么问题,他会主动告诉我。两天后他因为心脏病发作死于办公室,我很自责,如果当时我详细检查的话,应该可提早发现他心脏的问题,从此当有同行医师或家属找我看病时,我都以一般病人对待。误 诊

外科医师绝不能凭目测就断定有没有癌症,必须经病理切片检查才能确定。回忆自已当intern时,帮一位非常知名的外科医师站刀,这位外科医师为一位四十五岁救火员手术,剥开肚子后说:“癌症已蔓延开了,无法手术”。一年后,遇到病人的太太,问她“你先生后来怎样了呢?”,意思其实是问她先生死多久了,她了解作者之意,回答:“我老公很好,已回去工作了”,她说,后来他们找别的医师开刀,结果根本不是癌症,只是胰脏炎。

我的喉癌先后被两位ENT医师误诊,因为他们只用一般喉镜检查,癌症是长在声带下,根本看不到,而这两位ENT医师虽是名医,却没学过新的纤维喉镜。因此看病是要找有很多经验,却没学过新技术的老医师?或找经验不多,却学了新技术的年轻医师呢? 我的ENT主治医师的罪不在误诊,而在他没有跟上时代脚步,不会使用先进的技术来检查。但我不会告他医疗过失,我了解医生在面对医疗过失的感受,那是一种侮辱,医疗过失的诉讼会造成医生心里终生的伤痕。

没有医师不犯错的。我认识一位坚称不曾误诊的医师,我认为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他永远无法从经验中记取教训。了解病人的心理

有时病人只喜欢听自已想听的话,我发现有一位病人看了六位医师,其实第一位医师的诊断是正确的,我问:“你为什么不继续给第一位医师看呢?”她答:“因为我不喜欢他的诊断”。医师所能做的最残忍的事,就是让病人等待。这种等待包括本来约好九点看诊,却一直往后延,也不知是何原因?检查做好了,不知等待何时才告知结果? 病人为什么会相信另类疗法及江湖郎中呢?我的主治医师相当无情,什么也没问,不给我保证,可是现在却有个人宣称他能提供廉价而没有痛苦的痊愈方式,虽然他必然是个骗人的江湖郎中,可是我了解为什么有许多人趋之若骛。

在与病人结束谈话时,要再问病人一句“你还有什么问题?”或“你有什么特别的事想要和我讨论?”。愈来愈多医师学会这项技巧,但显然的我碰到的医师没有学会。

我想着卢医师这个人,他在课堂的表现平平,可是执业的表现却很好。病人喜欢他,因为他风趣、好相处、生性乐观。同业也喜欢把病人转诊给他,原因相同。他对那些转诊病人给他的医生,从不吝于表达感谢之意。他更不会和别人抢病人。

即使医生犯错或是告诉病人坏消息,病人还是对医生满心感谢。反过来说,我也帮助过一些从来没有表达过谢意的病人,也许是太快做出诊断,治疗一下子就成功了,病人感受不到医生的技术和努力。那些延误诊断,接受许多检验,忍受无尽痛苦和焦虑的病人,反而能够体会医生的努力,而表达感谢之意。医学伦理

所谓医学伦理,是指怎么做对病人最好,而不是对医师(本人及同事)最好。

当遇到重大诊断,或须重大处理时,要主动问病人,是否要再征询别人的意见。有些医师基于同业竞争,不想让病人微询第二意见,有时因为竞争心态,或为了提高自已的声望,反而故意对其他医师的意见提出相反的看法。医生能主动建议病人微询别人的意见,本身必须有充份的安全感,也能减轻自已的责任。病人实在是很脆弱的,他们需要的是清楚而口语化的言词来解释病情,而且他们还会注意医师的一言一行,看有没有弦外之音。因此在向病人解释病情时,更须加入“同理心”。有没有同情心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如果专业知识不足,光是能同情病人有什么用呢?医生喜欢谈同理心,我认为同理心是学不来的。如果病人看来很难相处,我宁可假设是我做得不够好,因为病人会焦虑担心是理所当然的,而我则是健康的人,须调整的人是我,不是病人。医院的问题

为什么周末不做放射线治疗?只因为医护人员要休息?那癌细胞也会休息吗?病人必须忍受最大的屈辱,把病人的衣服脱光,换上一件尺码不合的检查衣服。门诊手术安排在中午,早上七点就须到医院报到,那安排八点开刀的病人,就得清晨五点以来到医院。医院的传统是要病人在手术前一天晚上住进来,但现在因为保险公司给付问题,住院时问愈短,成本愈低,病人就不能住院了。

我知道很多检查是不必要的浪费,医师喜欢帮病人做检查,因为这会使医疗看起来很科学的样子,也称之为“保护医生的医疗”。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没有安排可以确定诊断的检查而误诊,在法庭上一定站不住脚。

在医疗体系里,我们通常对病人直呼其名。我们自已保有“医生”或“护士”的头衔,而病人却既无头衔也得不到尊重。我是不是也常常这样子对病人呢?没错,太常如此了。医学已经变质。过去我们这一行提供的是大众的福利,我们第一考虑的是病人。可是,现在医学已经商业化了,有些诊所和医院就像公司行号一样主要考虑的是利润,而不是病人的健康。

医院开设老人痴呆症门诊,却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医生接受在职训练,却不是研究医学的最新进展,而是学习人事管理、会计作作业和公关。技术员的问题

我在做CT检查时,两位技术员有说有笑的,完全未体会癌症病人的心情。当然了,她们这么年轻,人生才刚起步,死亡对她们来说还远得很。在做放射线治疗计划时,技术员要在我的脖子上做照射记号,两位女技术员竟然边做边说“他的脖子很短”,“可恶,肩膀太宽了,会卡住”,这样批评病人的身材,好像病人不在场似的,真是伤人心啊。

看到一位接待员在嚼口香糖,我告诫她,这样对病人没有礼貌,她说“没办法,我正在戒烟”。医学教育

我怀疑这些学生是否像我们以前那么优秀,在我那个时代,申请念医学院的人数是名额的三倍,现在却不到两倍了。那时进了医学系的学生,大约有四分之一毕不了业,这是常态。我刚入学时班上有一百零四人,毕业时只剩七十二个人。今天进入医学系的学生有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五十是女性,毕不了业的只占百分之一,我父亲那个时代的人能接受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一周七天,都不休息。到我工作的时候,一天工作十四个小时,外加晚上有状况时找我,新一代医生则要求一天工作不超过十二个小时,周末休息外加每年的休假。令人担忧的是,优秀的人才愈来愈不愿意念医学院了。优秀的学生逐渐被计算机科学、商学和法律系吸引去,因为这些学科将来的待遇更好。

他们像大多数医生一样,把焦点放在诊断,而不注意病人有什么感受。还在当医学生,刚开始接触病人时候,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以同理心对待病人。等他们完成训练,已经看了数以千计的病人,每个步骤就都成了例行公事。等他们开始执业,一天要看二、三十个病人时,已经学会了不要把自已的感情放在病人身上,否则当病人过世时会觉得很痛苦。最后的体会

原来病人并不期望我能为他们创造奇迹,这是牧师的责任,他们只希望我尽最大的努力,并在失败的时候,还能同情他们。第一,不能让病人久等。我们一定要解决病人等太久的问题,对我们来说,看诊是例行公事,可是对病人来说,等待却是一种酷刑,会使病人觉得受折磨,或是在他们还没看到医生前,就已产生敌意。要把坏消息说出来。尽可能温和地说,可是不要拖延或是试图掩饰,这样反而适得其反。

自已在生病时其实还学到了另一课:爱德华医师不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这真是一大发现。在我生病的时候,办公室、诊所、医学院和医院,虽然少了我,却都运作得好好的。

第四篇:让安全变成一种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养成安全的习惯将使你更安全。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一变,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安全,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为什么有些人很少发生事故或不发生事故,甚至能避免事故。工作十几年、几十年从没伤击皮毛。而有些人却常常发生事故,甚至成了事故大王,干什么事都不利索。除个人的性格、知识和经验之外,与他们的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有着良好习惯的人,一般是很少出现事故,而形不成安全习惯的人,则事故几率就高的多。就是现在没发生事故,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有较大的事故隐患。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培养个人的安全习惯,为确保在工作中少出事故,或不出事故打下良好的基础。

安全习惯,说到底就是在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各种规定和操作规程,是认真地,而不是轻率地;是长久地,而不是临时地;是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把遵章守纪作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就是个人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的体现。安全与习惯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是确保落实安全责任的一个重要内容方式。离开了安全的习惯,所谓的安全也就成了空中的阁楼,无源之水。有的人,没有一个良好的安全习惯,不论做什么工作,不是认真地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解决,而是目标不明确,一知半解,甚至于一无所知就盲目下手。最终只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要想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必须培养安全的习惯。安全的习惯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要切实注重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一个人的安全习惯,既可在生活中慢慢养成,也可在工作实践中刻意培养。在生活中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安全习惯,多数人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养成。而有职业特点的安全习惯,则多为人们去刻意培养。我们常说落实规章贵在自觉,自觉也就是一种习惯。是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的有效方法。所以,一旦一种良好的习惯形成,远比任何外力所致更富有成效。我们应当把安全习惯当成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抓好抓实,形成氛围,养成好的习惯,改变不良习惯,把安全工作做到实处。

第五篇:当忧伤变成习惯情感美文

对于这份多年的感情,直到最后,我选择了习惯。

习惯不找你,不问你,不粘着你。

而你也和过去一样

不找我,不问我,不给我只言片语的关怀。

对于这样突然转变的生活方式,我曾在每每泪水滴落掌心时

这样告诉自己,每每过后,却又抛诸脑后,懒洋洋地趴在你的肩上,以忘记过往的不快、这样的转变,我没有想到终有天,我还是做到了、兴许是我终是学会了释怀,兴许是我真的累了。

爱情对于女人来说,是一只不顾一切所追求的梦,有时候醒着,希望能睡着编一段美丽的幸福

但当梦中,才发现,原来追求幸福的道路不曾平坦

挣扎与享受之间,梦呓或清醒

到最后,竟然不知道,自己是希望摆脱着活在现实,还是其实自己一直都停留在梦中不愿清醒、爱情是一把女人的修眉剪,任凭你如何把握,都感觉疼。

疼得撒手放在一旁不敢碰触 看着它逐渐生锈 却又忍不住拾起

起初都是在忍耐中感觉修饰的满意的,时间久了,习惯自我折磨寻找满足,到最后。寻得了适合自己的使用角度,竟连弄伤也不知是疼与不疼,不痛不痒

难就难在,爱与不爱都将带来遗憾。。

爱情也是女人的一双高跟鞋

固执地选择了喜欢穿的那双鞋,走在路上,却才感觉到脚的不适

仍旧固执地继续往前走着,偶尔停下歇歇

直到走不下去,才脱去鞋子

却发现折磨的脚趾面目全非、此时我在脑海里回顾了一遍你我过往

蜷缩在廊角听着歌

伤感的歌曲,总能撩拨女人最脆弱的防线

另一颗心盛满泪水 不知这是种享受还是痛苦

歌词里有这样一段话

爱从不逗留

来去都不给理由

它只给结果

它来时对谁都是予取予求

爱从不逗留

只由人坠落或是成熟若是它真的要走

不会理你是不是一无所有。。

空荡的屋子里反复播放着这首忧伤的歌曲,我喜欢这首歌,喜欢它写得一针见血

下载同学聚会:当怀旧变成一种资源(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同学聚会:当怀旧变成一种资源(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志愿服务变成一种习惯

    把志愿服务变成一种习惯 我们不可否认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人与人因为科技的力量而变得疏离,人的内心也因社会的变幻莫测变得冷漠,因此,我们必须认识......

    让工作简化变成一种习惯

    讓工作簡化變成一種習慣石滋宜/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忙碌似乎變成大部分工作者的常態,在過去工業時代,企業最大的投資是蓋廠房買設備,然後僱用人花勞力做工,形成投資金額......

    让帮助人变成一种快乐

    让帮助人变成一种快乐 ——男生贾里读后感 暑假,我看了一本《男生贾里》。翻开目录,我就看到了一篇《老鹰服务队》。贾里是小学生,怎么说他都应该是雏鹰,怎么会是老鹰呢?“老鹰”......

    管理要把节约变成一种习惯

    管理要把节约变成一种习惯 每个企业脚踏实地地在每个生产、财务、成本、供应、工艺、设备、销售和管理环节上花功夫,努力降低成本消耗,是每个管理者要思考的问题。节约要从细......

    当爱成为一种习惯

    当爱成为一种习惯 爱情其实是一种习惯,你习惯生活中有他,他习惯生活中有你。两个人相处久了,自然会彼此依赖。--题记 有人常说其实我真的不喜欢某人,只是生活中早已习惯了他,好......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记高级教师、优秀共产党员莫维平也许是儿时的英雄电影已深入骨髓,一提起共产党员,尤其是还要在前面加上优秀二字的,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想到董存瑞、黄继......

    当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当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文明是什么? 如果非要咬文嚼字的来解释一番,那么,百度是这样释义的: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

    当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当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初探 湖南师大附中 刘爱国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最不愿看到的情况就是一提到上作文课,就听到很多叹气的声音。作文交上来,也大多只为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