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音乐学院攻读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央音乐学院攻读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我院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艺术、音乐教育以及音乐科技等61个研究方向,为更好地培养水平较高、数量较多的音乐高级专门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攻读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第一条 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所从事的音乐研究、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乐器修造方面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独立从事研究、创作、表演、乐器修造以及专业教学的能力。
第二条 学习年限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申请学位年限最长可延至五年。
第三条 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方式,采取理论学习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既要使硕士生掌握一定深度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以培养和提高硕士生理论研究的能力;又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达到相当水平。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根据专业特点,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具体培养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硕士生的培养工作由硕士生导师负责。导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研究工作经验较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担任。表演专业可聘请一位理论系教师协同指导论文写作。指导教师的名单应经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审批。
第四条 各专业课程安排
各专业方向的课程安排,应由招收硕士生的系部起草拟定。对硕士学位共同课、主科、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的科目、学分、时间安排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各专业方向课程安排应由系委会讨论通过,系主任签署意见后报院审批,研究生部备案。
硕士学位的课程包括以下五类:
一、共同课:政治,外国语;
二、主科;
三、专业必修课;
四、专业选修课;
五、一般选修课。硕士学位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48学分。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基础理论,扩大和加深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科研能力。
研究生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教学方式及主要参考书目。
研究生选修课的教学大纲需经所在部门审批通过,报研究生部备案。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注意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艺术实践、专题讨论、文献阅读、选题报告、学术活动等培养环节的考核主要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主要根据平时完成作业(包括习题、演出、课堂讨论、文献阅读的数量与质量等)的情况进行检查,由导师或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记入学习档案。
各方向课程安排见教学方案。
第五条 硕士学位音乐会、毕业作品、学位论文与答辩
表演专业研究生须在毕业学年完成一至两场学位音乐会,学位音乐会的规格要求见《中央音乐学院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环节要求》。学位音乐会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作曲方向硕士生毕业要求创作至少两首学位作品。一首为室内乐(约10分钟),一首为管弦乐(约15-20
分钟)。
电子音乐作曲方向硕士生毕业要求创作至少四首学位作品(约40分钟),并根据具体情况,2-3人组合,举行电子音乐作品毕业音乐会。
音乐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要求完成1-2学期的教学实习,并在毕业学年进行教学答辩。教学答辩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硕士生应在第二学年举行开题报告(最晚不超过第四学期第10周),通过研讨集思广益(详见《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求与程序》)。
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即可向研究生部提出答辩申请。关于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可参见《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申请答辩的程序可参见《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第六条 学位授予
凡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学位音乐会、毕业作品及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可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2008年3月24日 2010年12月8日修订
第二篇:中央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央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攻读音乐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是我院教学结构中的最高层次。目前我院开设有音乐学、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音乐教育、音乐科技等19个研究方向,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体现出我院音乐理论研究的学术层次以及音乐创作的实力,标志着我院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为更好地进行博士生的培养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
第一条培养目标
博士学位研究生应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及艺术理论修养;在所从事的音乐研究、音乐创作及技术理论方面掌握坚实宽广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对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把握;掌握两门外语;具备创造性研究、创作及担任高层次教学工作的能力。
第二条学习年限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申请学位年限最长可延至五年。
第三条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方式以理论研究工作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创作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据学位条例的精神和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要求,继续学习一些有关课程,包括一些基础理论和跨学科的学位课程。在拓宽和加深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掌握学科前沿动态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治学作风,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研究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由博士生导师负责。导师应由本门学科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研究工作成绩显著的教授担任。博士生入学后,如导师认为工作需要,经导师提名,各系也可选派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担任博士生的副指导教师(简称副导师),在该博士生论文工作期间协助做好指导工作。副导师名单由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审查批准。
第四条各专业课程安排
各专业方向的课程安排,应由招收博士生的系部起草拟定。对博士学位共同课、1
主科、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的科目、学分、时间安排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各专业方向课程安排应由系委会讨论通过,系主任签署意见后报院审批,研究生部备案。博士学位的课程包括以下四类:
一、共同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
二、主科;
三、专业必修课;
四、选修课。博士学位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58学分。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基础理论,扩大和加深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科研能力。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要联系思想,联系实际,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方针政策,并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指导学习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觉悟。要求研究生结合思想实际和科学实践的亲身感受,写出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专题论文,并以此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二)外语课
要求掌握两门外语,第一外国语应能达到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和听说的能力。第二外国语要求达到借助字典阅读一般外文资料的水平。语种的选择由博士生与导师商量决定;但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语种,则必须选英语为第二外国语。
(三)专业课与选修课
专业课与选修课的考试一般采用学科综合考试的方式进行。学科综合考试应按专业组织,并应有统一要求。考试内容必须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两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和足够的深度,以考核博士生是否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作曲专业的音乐创作也为考核内容之一。选修课程的考试,还应包含一门跨学科专业的学位课程。
研究生课程均应有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教学方式及主要参考书目。
研究生选修课的教学大纲需经所在部门审批通过,报研究生部备案。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注意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各方向课程安排见教学方案。
第五条博士毕业作品、学位论文与答辩
作曲方向博士生毕业要求创作至少3首不同类型的学位作品,一首为大型管弦乐
作品(不少于15分钟),一首为室内乐作品(约10-15分钟),一首为包括声乐、民乐、电子音乐等非常规编制的作品(长度不限);电子音乐作曲方向博士生毕业要求创作四首以上作品,并举行一场学位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同时完成学位论文一篇。论文写作要求可参见《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所研究的内容应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系统性、成果性创见;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并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博士生入学,应首先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科研方向,按时上论文指导课,收集资料,阅读文献,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的科研及其论文工作的经费,按有关规定办理。
博士生最晚应在第四学期第10周举行开题报告,通过研讨集思广益,要求详见《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求与程序》。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经审查合格后,组织学位论文答辩,要求详见《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第六条学位授予
凡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毕业作品和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可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2008年3月24日
2010年12月8日修订
第三篇:委托培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
委托培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
山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乙方)接受(以下简称甲方)要求,招收同志(以下简称丙方)为年院(所)
专业研究方向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三方协议如下:
一、委托培养的研究生,是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且符合当年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录取标准的考生,考生可以是甲方人员,也可以是其他在职人员,经乙方对其德、智、体全面考核合格后,准予入学,丙方毕业后回甲方工作。
二、在对丙方的培养过程中,乙方必须认真执行研究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并可根据甲方的要求开设部分选修课程,也可根据甲方的要求作甲方的课题或项目,丙方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并修够学分,通过毕业论文后准予毕业,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后授予硕士学位。
三、丙方保证在校学习期间模范地遵守乙方的校规及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努力学习。遵守甲方的有关规定,毕业后回甲方工作。如培养期间因自身原因无法完成研究生培养计划,不能继续学习者,同意由甲方安排工作。
四、丙方在学习期间的培养费用,每生每年8000元,由甲方支付。第一学年的费用在乙方发给其录取通知书前交付,第二,三学年的学费在每年的8月31日前交付。
五、丙方入学前是甲方在职人员的,在校期间只转党,团组织关系。工资关系、户口、人事档案均在甲方,并在甲方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上学期间的副食补贴、困难补助、书报费、医疗费、上学来往交通费等均由甲方负责解决。其他被录取为委托培养研究生的本人工资关系、户口、人事档案等转往甲方,学习期间的各种待遇由甲方负责解决。如果需乙方发给其奖学金,甲方需按国家教育部的奖学金标准拨款给乙方。
六、丙方入学后一个月内,乙方对其进行政治、健康、业务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原为甲方在职人员的退回甲方,原为非甲方在职人员的,按乙方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办理。
七、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从年月日至年月日)。
八、丙方在校学习期间,培养管理、住宿、成绩考核、学位论文等工作与非定向研究生相同。
九、丙方毕业后由甲方负责分配使用,乙方届时应将其毕业证、学位证、派遣证等直接转交甲方。丙方毕业时,如果甲方单位解散、变更,乙方不负责安排丙方的工作,研究生限期离校。
甲、乙、丙三方自愿遵守本协议,并经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未尽事宜,三方协商解决。
甲方:乙方:山西师范大学
负责人:负责人:
经办人:经办人 :
公章 :公章:
丙方(被委托培养研究生)签字:
注:(1)签定本协议的甲方必须有人事权,否则无权签署,公章处加盖单位公章或人事部门公章。
(2)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年月日1
第四篇:华北电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
华北电力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
《华北电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各专业制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并以此作为进行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根据各学科特点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各院系可对所在学科硕士生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硕士生应满足所在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方能申请学位。硕士生培养方案应包括所在学科的硕士生培养目标、主要研究方向、培养方式、学习年限、知识结构及课程设置、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学位论文及答辩工作等方面。
硕士生培养方案应首先由所在学院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和院(系、所)主管研究生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大学学位办公室、研究生院(筹)审核,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所在学科的培养方案制订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是导师指导学生和硕士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硕士生毕业及授予学位工作进行审查的依据。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善于与人合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所攻读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具有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要求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应用该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3.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或组成指导小组集体培养。充分发挥导师、学术群体指导研究生的作用。
2.可跨学科专业或与有关研究部门、企业联合培养。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硕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有关人员协助指导。
3.采用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使硕士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 1
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4.硕士生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采用弹性制,一般为2~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1年,论文工作时间1~1.5年。依据论文中期检查的结果,对于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由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可以允许其2年毕业。
非全日制硕士生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四、知识结构及课程设置要求
1.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硕士生的课程,要重视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提高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必修课在硕士生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硕士生能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和补修课三类。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必修课以及专业限选课;非学位课包括非学位必修环节和非学位选修课;补修课是指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门类考取的研究生未修过而必须补修的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对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但有科目和成绩要求,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者补修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补修课一般不得少于2门。对跨门类、学科专业考取的研究生,是否需补修相关课程由指导教师确定。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位课程不少于21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学位课(不少于21学分),其中:
公共课(7学分),其中: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考试)
自然辩证法(2学分,考试)
第一外国语(4学分,考试)
基础理论课(不少于二门课程,4学分)
专业必修课(6学分,考试)
专业限选课(不少于4学分, 考试)
(2)非学位必修环节(6学分),其中:
科技文献检索及科技写作(1学分,考查)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2学分,考查)
实践环节(2学分,考查)
学术活动(1学分,考查)
(3)非学位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各门课程的学分应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所需的平均学习时数合理折算。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第一外国语外,其余课程一般以20学时折算成1学分为宜。在一般情况下,一门课程以2学分为宜,最多不超过3学分。
研究生课程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
五、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要建立必要的评审制度,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同时还必须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因此,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达到以下条件之一,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1.以第一作者身份(如果是第二作者,其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撰写一篇及以上本专业学术论文,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或进行学术交流。
2.在全国“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全国范围内举办的大型课外科技作品或学术竞赛中获鼓励奖及以上一项。
3.在省(市)级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一项。
4.获学校科研成果一、二等奖一项,本人排名在前5名。
5.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成果(署名华北电力大学)获得省部级三等及以上奖励一项,或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一项,或作为主研人完成的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及以上鉴定一项。
所有申请学位人员,在学期间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署名单位必须是华北电力大学。在职培养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如有与华北电力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并且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将作为其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对硕士生本人,在获奖、鉴定或发明专利成果的署名单位上不作硬性要求,但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合作方必须在科研成果中有所体现,也应当作为署名单位之一。
凡不符合上述要求体现的成果,在学位申请时将一律不予考虑,仅作为参考。
六、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
1.制定培养计划
导师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和要求,针对所指导研究生的具体情况,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出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提交教研室(研究室)审核,系(所)领导批准后报研究生院(筹)备案。计划执行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院系及研究生院(筹)备案。
2.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1)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完成论文选题。选题应结合专业研究方向,在理论或应用上具有一定意义,内容充实,优先选用应用性较强的课题,力争能解决较为重
要的工程实际问题。
(2)硕士生必须在第三学期的前十周内完成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应不少于3000字(不含图表),其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的基本构思,研究方法,计划进度,预期目标及成果,主要参考文献等,选题报告中引用外文文献应不少于十篇。
选题报告会在二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由以硕士生导师为主体组成的审查小组评审。选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做选题报告。
评审通过后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研究生院(筹)备案。
3.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在第四学期前三周内进行论文阶段中期检查,按二级学科组织考核小组(3~5人组成)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论文完成的可能性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依据论文中期检查的结果,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由个人提出申请、导师及所在院系批准允许其2年毕业。硕士生的论文中期检查可与学术报告会统筹安排。
4.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6次学术活动。每次学术活动后须写出不少于500字小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申请答辩前交研究生培养办公室记载成绩。
5.实践环节
硕士生学习期间必须完成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或专业生产实践。实践环节完成后必须填写实践环节考核成绩报告单,经有关人员签字后自己留存,申请答辩前交研究生培养办公室记载成绩。
七、学位论文及答辩要求
1.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2.硕士研究生应按照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指南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的同行专家评审及论文答辩。
3.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4.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论文工作应采用先进的实验手段、科学的研究方法,使硕士生在科研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
5.硕士生在学期间,需根据学校对硕士生在学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和所在学科的有关规定,达到要求,方可要求审议学位。
本基本要求在2004年6月24日召开的华北电力大学第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讨论通过,自2004级研究生开始执行。
第五篇:武汉理工大学 委托培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
委托培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协议书
委托培养单位:(简称甲方)接受培养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简称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培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委培研究生),特签订如下协议:
一、委培研究生限为参加武汉理工大学当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成绩合格,符合当年硕士研究生录取条件,方能接收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二、委培硕士研究生学制2.5-3年,从年月入学至年月论文答辩为止,委培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甲方单位工作;
三、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甲方需向乙方缴纳委培费元,甲方在录取后将委培费交乙方财务处;
四、委培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不享受国家计划内研究生同等生活待遇和医疗待遇.委培硕士研究生因故休学或延长毕业时间,其学习费用由委培硕士研究生与甲方协商或按甲方有关规定办理;
五、委培硕士研究生完成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由乙方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硕士学位;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七、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
代表签字:
盖章:
年 月乙方:武汉理工大学代表签字:盖章: 日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