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5年3月20日春季传染病培训试题
饶阳县人民医院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单位名称: 姓名: 日期: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国家对传染病实行以(A)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A.预防 B.控制 C.治疗
2、流感的易感人群是:(B)
A.老人 B.普遍易感 C.年轻人 D.小孩 3.下列哪个不属于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C)
A.消化道 B.呼吸道 C.血液传播 D.密切接触 4.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途径(A)
A.呼吸道传播 B.肠道传播 C.血液传播 D.虫媒传播
5、风疹的传染源是(B)
A. 健康人 B.病人 C.动物 D.治愈的病人
6、流行性腮腺炎的隔离期为(A)A、直至腮肿完全消退 B、腮肿完全消退后3天 C、1周 D、2周 E、3周
7、手足口病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我们保持室内空气卫生的首选方法应该是:(D)
A.臭氧消毒 B.紫外线照射
C.过氧乙酸喷雾 D.开窗通风换气
8、水痘的好发年龄是(D)A.1-6岁
B.1-3岁 C.3-6岁
D.7-10岁
9、目前引起国内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B)
A.EV72和Cox A16 B.EV 71和Cox A16 C.埃可病毒 D.Cox A4
10、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D)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11、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A)
A、<3岁; B、3-5岁 C、5-7岁; D、7-12岁
12、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C)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3、流行性感冒疫情监测的主要目的不包括:(D)
A、及早发现病原变异 B、及早发现病人 C、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D、确定疫苗接种对象
14、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传染病有(B)种?
A、37 B、39 C、36 D、31
15、流行性感冒属于(C)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患者,直至其腮腺肿涨完全消失,自发病日起算,隔离 10 天。
2、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常见于 4-9 月份,一般 5 月为发病高峰
3、风疹的潜伏期为 14-21 天。
4、水痘隔离至少 21 天。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叫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2居室内定是通风透气,做到三开三晒。如已有现症病人可进行居室定时空气消毒。
3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不到病人家串门,必要时戴口罩。4注意个人卫生以及居室和环境卫生,注意身体保暖防寒,注意休息和睡眠,做到劳逸结合。
5药品和疫苗预防:可用清热解毒中草药喝玉叶解毒冲剂,板蓝根冲剂,鲜草药煎服。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都有相应的疫苗可预防。
6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第二篇:传染病培训试题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______年___月___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自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施行。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____类,共____种。其中甲类传染病____种,乙类____种,丙类____种。
甲类传染病是:________、________。
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乙类传染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各级各类___________、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__________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________________,履行__________________。
5.《山东省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中,性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传染病报告实行________________制,发现传染病时,应当立即填写______________报告。
7.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凡是____________为必填项目,14岁以下儿童患者要求填写__________和__________,现住址要求详细填写到______________。患者职业为“幼托儿童”、“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工人”、“民工”、“干部职员”等时,应当填写患者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有哪些?
2.简述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务人员在传染病防治中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于2004年8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三类,共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甲类传染病是:鼠疫、霍乱。
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5.《山东省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中,性病包括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疮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6.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传染病时,应当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告。
7.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凡是带“*”部分为必填项目,14岁以下儿童患者要求填写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现住址要求详细填写到村或住宅小区。患者职业为“幼托儿童”、“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工人”、“民工”、“干部职员”的,应当填写患者所在单位名称。
二、简答题
1.《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有哪些?
答: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共26种。
2.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摘自GB 17012-1997)
1. 流行病学资料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等)、肠道致泻性大肠杆菌(EPE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则可在婴儿室内引起爆发流行。
2. 临床表现
2.1 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
及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2.2 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3. 实验室检查
3.1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
胞,亦可有少量或无细胞。
3.2 病原学检查: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致病微生物,如肠致泻性
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
4. 诊断标准
4.1 临床诊断:具备2.1,2.2,3.1者,参考1。
4.2 病原确诊:临床诊断加3.2。
3.医疗机构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
(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第三篇:春季传染病培训工作总结
屈原镇传染病防治培训工作总结
近日,我县学校出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死亡病例,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春季传染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县卫生局关于加强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秭卫疾控)〔2011〕9号)文件精神,为了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树立人民群众讲文明、爱卫生的好习惯,提高人民群众疾病预防意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院开展了春季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院领导请示镇分管文教卫生的龚委员,3月8日上午召开了专题办公会,各村防疫医生、卫生机构和各学校负责人参加培训。
二、培训内容:
以秭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春季传染病防治》;并学习《县卫生局关于加强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秭卫疾控)〔2011〕9号)文件精神。
三、培训宣传方式多样化:
1、本院和各卫生室、防疫医生、学校办理一期春季传染病防治宣传栏一期
2、各学校以春季传染病防治为内容开设一节健康教育课。
3、利用广播媒体,各村防疫医生利用各村广播开展一次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广播。
四、工作开展情况:
1、截止2011年3月10日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学校已办宣传栏15个.2、2所学校开展了健康教育讲座,新滩中小学利用3月9日开家长会之机,我院防疫组江鹏对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开展了春季传染病知识讲座,重点宣传了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以及我县流脑疫情,我镇开展流脑疫苗接种的意义;3月10日上午对屈原小学全校师生以电教课形式进行了讲座。
屈原镇卫生院
2011年3月10日
第四篇: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当Hl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之为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2、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 的病毒。A、免疫系统 B、神经系统 C、骨酪系统 D、肌肉系统
3、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 %。A、40 B、60 C、80 D、100
4、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A、静脉吸毒者 B、性乱者 C、同性恋者 D、每个人
5、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6、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7、下例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
A、发热 B、咽痛 C、淋巴结肿大 D、口腔真菌感染
8、艾滋病常见合并症有: A、PCPP B、隐球菌脑膜炎 C、弓形体感染 D、以上都是
9、HIV感染的确证实验是: A、免疫印迹法查HIV抗体 B、酶联免疫法查HTV抗体 C、PDR法检测HIV RNA 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数
10、PCP首选治疗是: A、氟康唑 B、复方新诺明 C、戊烷脒 D、乙胺嘧啶
11、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12、Hl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杀灭: A、37度,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56度,30分钟 C、焚烧 D、温室,3天
13、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14、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A、血常规 B、尿常规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HIV抗体确诊试验
15、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济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
二、是非题(每题1分)
1、初筛检测结果为HIV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可以诊断为HIV感染者,()
2、于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会感染艾滋病。()
3、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4、性交时只要使用安全套就可以预防艾滋病。(×)
5、保护HIV/AIDS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做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内容之--。(∨)
6、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7、我国HIV-l主要流行株是HIV-l的B,E亚型。(×)
8、HIV感染的确诊需病原学检查,如两次初筛试验抗体阳性即可确诊HIV感染。(×)9、如母亲为艾滋病人,其新生儿血中HIV抗体阳性,即可确诊是感染了HIV。(×)10、抗病毒治疗主要是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目前主张联合用药。(∨)
11、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可以感染艾滋病毒(×)
12、HIV急性感染期中,患者不具备传染性,无任何症状(×)
13、没有症状的带病毒者可以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14、因为艾滋病毒只感染少数有危险行为的人,因此我们无须进行大量的健康教育(×)
15、艾滋病目前不能治愈,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是治疗的最终目标。(∨)
三、填空题(每题2分)
1、日前已证实,艾滋病主要通过 性接触、血液 及 血制品、母婴传播 途径传播。
2、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抗体可测出的这段时间称为 窗口期。
3、影响艾滋病流行因素主要有 高危行为人数的增加、知识缺乏、社会歧视 和 以及 经输血和其它医源性感染人口流动等。
4、对HIV传染源的控制应采取 疫情报告、AIDS 和 HI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针对接触者的预防措施。
5、对 HIV传播途径的控制主要手段是控制 HIV经性传播、控制 HIV输(受)血液传播、控制医院性传播、对吸毒的传播以及 控制母婴传播。
6、HIV感染分为三期,是
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 和 艾滋病 期。
7、目前HIV/AIDS的预防主要是采取以 切断传播途径 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8、隐球菌脑膜炎的首选治疗是 两性霉素B。
9、目前认为HIV感染者开始抗HIV治疗最好的时机是。
10、叠氮脱氧胸苷(Azidothymidine AZT)又名(Zidovudine ZDV)其作用机制是抑制 逆转氯酶 减少HIV的复制。
11、艾滋病全称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播速度快,目前无法治愈但能够预防的传染性疾病。
12、艾滋病是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其感染各期的确诊必须根据 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 和 实验室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慎重诊断。
13、典型的艾滋病毒感染,从感染到死亡经历以下阶段: 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艾滋病期。
14、艾滋病的传染源为 病人、HIV感染者。
四、简答题
1.艾滋病的全称
2、艾滋病的感染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3、HIV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的哪些体液中?在外界抵抗力强吗?什么样的消毒药物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4、诊断艾滋病的依据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5、当发生艾滋病流行时,应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6、艾滋病的治疗原则?
7、艾滋病的传染源?
8、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9、HIV初筛试验的试验方法的要求是什么?
10、简述HIV感染到艾滋病期常见的临床表现?
11、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是什么?试述其主要临床表现?
12、什么叫HIV感染的“窗口期”?
13、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包括哪些?
14、试述艾滋病毒不传播的途径。
15、试述对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医学管理的内容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l、B
2、A
3、D
4、D
5、B
6、C
7、D
8、D
9、A
10、B
11、B
12、D
13、C
14、D
15、C
16、D(二)是非题
1、错
2、对
3、对
4、错
5、对
6、对
7、错
8、错
9、错
10、对
11、错
12、错
13、对
14、错
15、对(三)填空题
1、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母婴
2、窗口期
3、高危行为人数的增加、知识缺乏和社会歧视、经输血和其它医源性感染、人口流动
4、疫情报告、AIDS和HI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针对接触者的预防措施
5、控制HIV经性传播、控制HIV输(受)血液传播、控制医源性传播、对吸毒的控制、控制母婴传播
6、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艾滋病
7、切断传染途径
8、两性霉素B
9、CD4<350/mm
10、逆转录酶
1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12、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
13、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艾滋病期
14、病人、HIV感染者(四)简答题
1、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生存于人体的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
2、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种:经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经性传播:全世界的HIV感染约75%通过此途径传播的。性接触包括同性间和异性间的性接触传播,同性恋者、异性恋者和双性恋者均可因接触而相互传染,血液传播:如果输入带有HIV的血液、血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或针头、都有传播的危险。
母婴传播:感染了HIV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时期、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3、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艾滋病病毒在外界抵抗力较弱,它比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抵抗力低。因此,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4、诊断主要从三方面考虑:(l)HIV抗体检测经确认试验阳性。(2)临床表现。
(3)流行病学史。如配偶或性伴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多性伴、静脉注射毒品,接受过HIV污染的血液、血制品或曾被HIV污染的利器刺破等。
在三条中最主要的依据是:HIV抗体阳性。而某些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可提示应考虑做HIV抗体检测。
5、当发生HIV疫情时,应采取传染源控制和传播途径控制的手段 传染源的控制措施:(1)疫情报告:一旦发现HIV感染者应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HI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指密切随访观察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的病情变化。为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提供医学、心理咨询。
(3)对接触者的预防措施:与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密切相关的接触者进行医学检查和HIV的检测,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传播途径的控制:(1)控制HIV经性传播: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向进行安全性行为,避免婚外性行为和多性伴的高危行为。
(2)控制输(受)血液传播:对所有献血员都要进行HIV检测。以保证安全供血。(3)控制医源性传播: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消毒制度、减少医院交叉感染,同时做好职业暴露的安全性防护。
(4)吸毒的控制:为静脉吸毒者提供清洁的一次性注射器,或者采用美沙酮递减疗法。(5)控制母婴传播:做好HIV阳性妇女的咨询工作,劝其最好不要生育,对分娩后HIV阳性母亲应采取人工喂养来替代母乳喂养,并对好新生儿定期随访,密切注意新生儿的感染情况。
6、目前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药物,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抗HIV病毒治疗、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支持疗法等,其中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
7、艾滋病患者,无症状携带者及HIV感染急性期均系传染源,病毒存在于血液、体液和精液内,感染者在抗体阳转阴前即有传染性。
8、不分种族,年龄,男女均可感染,以中青年占多数。
9、敏感性高,不能出现假阴性,但允许有少量的假阳性。
10、临床有不规则低热在1个月以上,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直径〉lcm,慢性腹泻在4一5次日以上,体重下降10%以上,常合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感染、隐球菌脑膜炎或进展迅速的肺结核、皮肤粘膜的卡波济氏(kaposi)肉瘤等,少数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
11、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夜间盗汗、乏力、不适和体重减轻,呼吸短促;血氧分压明显降低,胸部X光片为弥漫性或对称性肺门周围间质性浸润。
12、HlV感染后2一4周,机体HIV抗体出现阳转,这段从感染HlV到血清HIV抗体阳转的时间,称为“窗口期”,其时间长短因病毒的致病性和宿主的免疫应答不同而异,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所采用检验方法的敏感度。
13、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有:
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2、肺结核
3、念珠菌性食管炎
4、神经系统疾病
5、卡波济肉瘤
6、非霍奇金淋巴瘤等,14、HIV不能通过空气、一般的社交接触或公共设施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HIV。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HlV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炊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而传播;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但是要避免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15、对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是指密切随访观察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的病情变化,为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提供医学、心理咨询;为防止HIV传播而采取综合性的措施等
第五篇:2011年传染病培训试题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
传染病培训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5 分)
1.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A.属地管理原则 B.异地管理 C.就近管理 D.户籍管理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类。
A.甲类和乙类 B.甲类和丙类 C.甲类、乙类和丙类 D.乙类和丙类 3.传染病防治法新增传染病达到()种。A.39种 B.35种 C.36种 D.37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A.手足口病 B.甲型H1N1流感 C.艾滋病 D.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 5.传染病防治法从()年实施。A.2002年1月1日 B.2003年10月1日 C.2004年1月1日 D.2004年12月1日
6.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疾病,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24小时
7.发现其他乙类、丙类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人,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进行网络直报。A.12小时 B.10小时 C.24小时 D.6小时
8.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年。
A.10 年 B.15 年 C.5 年 D.3年 9.以下是甲类传染病的有()。A.鼠疫和霍乱 B.炭疽 C.艾滋病 D.梅毒 10.以下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A.流行性腮腺炎 B.淋病 C.麻疹 D.狂犬病
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传染病培训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
1.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A)A.属地管理原则 B.异地管理 C。就近管理 D。户籍管理 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C)类.A.甲类和乙类 B.甲类和丙类 C.甲类、乙类和丙类 D.乙类和丙类 3。传染病防治法新增传染病达到(A)种 A.39种 B.35种 C.36种 D.37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B)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A.手足口病 B.甲型H1N1流感 C.艾滋病 D.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 5.传染病防治法从(D)年实施。
A.2002年1月1日 B.2003年10月1日 C.2004年1月1日 D.2004年12月1日
6.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疾病,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B)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控制机构报告。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24小时 7.发现其他乙类、丙类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人,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C)进行网络直报。
A.12小时 B。10小时 C。24小时 D.6小时
8.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D)年。
A.10 年 B.15 年 C.5 年 D.3年 9.以下是甲类传染病的有(A)
A.鼠疫和霍乱 B.炭疽 C.艾滋病 D.梅毒 10.以下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A)
A.流行性腮腺炎 B.淋病 C.麻疹 D.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