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2012中国外语培训市场运行及发展预测
2008-2012年中国外语培训市场运行及发展预测
一、市场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语培训市场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与国际的接轨,外语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这也使得方兴未艾的外语培训市场迅速扩大。不仅很多本土的外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而且很多国外的外语教材、教学理论和外语培训品牌也被吸引进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外语培训市场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外语培训行业所提供的主要产品是无形的服务,因此它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国内的外语培训行业与其他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生了一些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问题。外语培训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
1、外语培训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具有特殊性
外语培训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种无形的服务,它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使消费者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英语水平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2、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的复杂性和主观性
在外语培训过程之中,由于教师、学习者自身的英语基础和学习特点、教材、教学方法等的影响使教学的过程无法按照工业化生产的模式来进行,因此对服务的提供过程无法制定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服务的生产。外语培训的客体就是接受培训的消费者,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教学的效果决定于教师、学习者、学习材料、教学策略、学习时间等因素,在诸多因素中,大部分因素是人为的、能动的因素,受个人的性格、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等的影响非常之大,正是因为在培训产品的提供过程中存在着如此多的不可控因素,使得外语培训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质量非常难以评价和控制;
3、市场进入门槛低
外语培训的主要资源是教师和教学场地,目前外语培训机构的师资主要是兼职外语教师,人力成本相对低廉,而教学场地的获得也主要采取租赁方式,绝大多数的外语培训机构根本就没有现代化的语音室与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
教学设备的成本也非常低廉。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成立外语培训机构的注册资本也在50 万元左右。所以从总体来看,英语培训机构的先期资本投入与后期的运营成本都比较低。
二、市场特点及规模
2008年是外语培训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教育产业细分领域层出不穷,持续受风险投资追捧;奥运的火热带给外语培训一片红火,漂亮的奥运仗已经彰显了中国接待多语种大型活动的能力和外语培训机构的集体发力;金融寒流给人才市场带来了三十年不遇的困境,留学市场逆势上扬促成了出国类语言培训的利好之势。
据不完全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近3亿人的庞大外语消费群体,培训机构总数量超过5万家,2007年中国英语培训行业年产值已达到200亿元人民币。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逐渐升温,英语培训市场还将更加“钱景”诱人。
图表:2000-2010 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图
单位:亿元
图表:2007 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规模按受训主体比例结构图
1、强势海外品牌入驻 国内少儿英语培训格局面临洗牌
教育培训行业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出现了很多细分领域。中国的少儿英语培训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截至到2007年底中国大陆共有大约3.5亿适龄儿童,相当于美国与日本的人口总和,粗略
估计将有上千亿的市场潜在规模,可以说中国的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前景无限广阔。
“不能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催生了幼儿教育市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把这么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自我教育以及下一代的教育上,大家在有了房和车以后最大投资项目就是教育,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是市场。在一项关于城市儿童消费的调查中,中国城市儿童消费在家庭总支出中占比超过33%,全国0~12岁的孩子每月消费总额超过35亿元。面对着这么庞大的消费市场,各地学前教育机构数不胜数,外来少儿英语培训品牌也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并通过直营和连锁等方式,开始全国扩张的步伐。
尽管国内外语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市场业态较为分散,由于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出台,市场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水平低、授课内容陈旧、形式僵化、授课无标准、教材不科学、教育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阻碍发展,巨大的市场潜能难以得到充分释放。大型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并不多,没有一个少儿英语品牌具有绝对的优势。一些培训机构借助特许经营的模式“结盟”,国外培训机构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在经过一个阶段的竞争后,各类培训机构开始寻求品牌特色在市场上的吸引力,探讨划分地盘分类经营的出路。在未来几年内,大型连锁式培训机构将是市场的整合者,培训市场的主要份额将转向经过整合、重组后实现连锁化经营,并具有强势品牌的培训机构。
2、消费者趋于理性 实用英语需求增长迅速
据搜狐教育“2008十佳外语培训机构公众评价调查”显示,求学者目前对外语培训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学习外语的人47.34%为了工作需要,22.58%为了商务交际,20.39%的人为了提高成绩。英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技能,而非以前的升学阶梯。搜狐记者随机采访了解到,消费者更希望英语学习的重点转向英语语言的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无独有偶,中国社会调查所日前通过对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济南、哈尔滨、广州等8个城市1500个样本的调查发现:近8成被访者都接受过或正在接受英语课外教育。其中,42.7%的被访者认为接受英语培训是为了提高英语职业应用能力; 25.7%的被访者是为了增长知识;26.4%的被访者是为了就业和工作而接受英语培训的;28%的被访者是为了开阔社交圈、出国旅游或出于兴趣。随着企业对求职者外语应用能力要求不断提
高,人们对外语培训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用类外语学习大受欢迎,应试类外语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3、金融危机促成留学市场利好 出国类外语培训爆满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121万人,出国留学规模由30年前的860人发展到2007年的14.45万人。2008年,出国人数粗略估计已突破20万人,攀上历史巅峰。
出国外语培训的火爆场面,可从近期连续几场大型国际教育展的爆棚场面中看出。受出国群体迅速增加,出国留学费用降低等原因影响,与之相关的托福、雅思、SAT、ACT等语言课程培训项目也迅速蹿红,成为外语培训机构增幅最大的项目。据官方调查数据显示,自2006年开始,雅思培训每年保持在50%以上增幅。2006年较2005年增幅为52%;2007年较2006年增幅达到60%。从2008年雅思年会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年出国外语培训较之07年增幅高达200%,09年雅思培训仍然保持在50%多。据不完全统计,09年包括朗阁、乐宁、环球、新东方等在内的各大雅思培训机构培训业务量都处于上升态势,雅思培训也因此成为08年培训市场增长率最高项目之一。
雅思的持续走热源于两大因素。首先是雅思的越来越“吃得开”,截至08年10月,除了英国、爱尔兰、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包括美国八所常青藤盟校在内的超过2000所欧美院校的英国授课项目均承认雅思成绩。
其次是受到金融危机等影响,出国留学再次迎来高峰期。美国从2007年开始,签证政策逐步放开,目前签证通过率已经超过80%,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签证通过率也逐年上升;另外,人民币升值,在美、英、澳、加等多国的汇率大降的趋势下,留学成本大大降低,使得一部分工薪阶层学生加入了留学群体。
预计09年,雅思培训将会延续走热的趋势。其中有三类人群的培训需求会增加:一是在读初中及高中的学生,这也和留学低龄化的趋势一致;二是由于考虑到就业形势不佳,希望抓住机会出国留学,延缓就业的在读或应届大学毕业生;三是工作了一段时间,想趁此时汇率低,低成本出国充电以突破职业瓶颈的职场人士。
4、就业遭遇30年最寒冬 白领回炉充电势头强
随着金融风暴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00万,这些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这“两重压力”对于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是相当现实而又棘手的。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受到危机的冲击,利润空间加剧下滑。为了控制成本,裁员、减薪成为了企业方最常用、也是最优先考虑的方法。而失业、生存压力也就成为了近期备受关注的词汇。俗话说“牛市揽财,熊市添智”,面对可能蔓延到来的职场危机,不少白领纷纷报名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希望通过“回炉充电”,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具竞争力。经济的冬天或许将成为教育培训的“春天”。从培训机构了解到,最近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以在职人士居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环境的影响使人产生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因为工作量减少,空余时间增多,有时间“充电”,为将来做更多的准备。
5、高薪诱惑 小语种培训需求还将持续增加
对外语机构意见调查中,建议机构开设小语种培训的人数占到了23%。小语种需求逐渐增大。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频繁,大批日资、韩资企业近年来纷纷进驻中国,企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量正在迅速上升。同时,许多英语水平不错的白领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也纷纷开始学习“第二外语”以作为进入外企的“敲门砖”。加上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小语种培训需求越来越大。业内人士预测,除日语、韩语将持续大热外,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也将升温。
6、行业机构参差不齐 培训机构服务有待提高
当前国内的英语培训市场尚处于地方品牌占主导地位、市场割据的局面,但是因为英语培训市场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的本质上的同质性,为培训主体提供了跨区域经营的可能性,实力强大的培训主体,将因为培训质量优良、师资力量雄厚、管理规范、培训产品丰富而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质量差、规模小、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培训主体所面临的将只是倒闭和或被兼并的命运。
三、外语培训市场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第一,从培训的语种来看,尽管英语仍然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占据优势,但是人们对于其它一些语种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渐提高。长期以来,外语培训市场的重心一直集中在英语这一主要的外语语种上面,但是,最近几年人们也开始关注其它语种的培训。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英语培训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盈利的空间也越来越小,许多培训机构开始开拓新的培训领域,以求得生存或者更大的利益回报,他们也就自然而然把目光转移到诸如日语、法语、德语等小语种的培训方面来;二是学习者外语学习的语种也在不断增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各个国家的企业纷纷来到中国,中外交流的面越来越广,从而带动了人们对于英语之外其它语种学习的需求。另外,由于近几年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英语国家对中国留学生和移民政策的变化,以及中国人视野的不断开阔,许多中国人开始把留学或者移民国家的选择转向德国、法国等其它非英语国家,这也导致了人们对英语之外的其它语种的学习需求。
第二,从学习群体的构成而言,我国的外语学习群体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趋势。从年龄构成来看,从咿呀学语的儿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外语学习者都大有人在。从社会群体来看,各个行业,不同收入群体和社会阶层都有着巨大的外语学习需求。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在职人员,在不同的阶段都有许多人求助于外语培训机构来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更为明显的是,许多在职人员把外语培训学习作为自己“充电”或者大学后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外语学习者的目的也正在从过去单一的满足考试需要逐渐转向外语水平的提高和外语的掌握。我国早期的外语培训主要是帮助人们通过各种外语考试,随着外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增大,人们参加外语培训的目的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自己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人们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也更加主动。如今,接受英语培训的群体在行业和背景等方面差别很大,他们既有掌握英语程度不高的中小学生、社会青年和打工者,也有企业白领、职业经理人、医生和律师等各类专业人士,他们各学所需,英语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更有计划、更有意识的行为。
四、培训方式多样化分析
除了培训市场日趋细分以外,培训的方式也日渐过样化,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
途径一:课堂培训一间教室、一名教师,几十名学生,这是最传统的培训方式。根据学员人数的不同,课堂培训可分为大班、中班和小班等几种形式。课堂培训由教师全程主讲,黑板、粉笔和录音机等是最常用的辅助工具。不过,如今的英语课堂培训也开始借助于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先进科技与传统教学融为一体,为学员学习英语带来方便和乐趣。
途径二:在线培训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英语培训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随时、随地、随你”的英语学习方法。由于方式灵活,目前在线培训已经受到许多年轻人的青睐。而一些培训机构适时地推出各自的在线学习的平台,将传统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结合起来,使学习者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地学习英语”。
途径三:自学/函授自学与函授曾是国内最普及化的英语学习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许多人都是通过广播电台或函授大学来学习英语,被形象地比喻为“没有围墙的学校”。如今,随着英语培训市场的迅猛发展,英语学习途径不断增多,自学、函授虽然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但电视大学、自学高考、成人高校、函授大学等依然是不少英语爱好者的选择。一些培训机构也推陈出新,赋予自学、函授这种传统英语学习方式全新的面貌。
除了以上的三种培训方式外,英语俱乐部、出国培训也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培训方式。
五、培训市场缺乏完整产业链
在外语培训规模日渐扩大之际,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国内外语培训行业作为一项产业还远未形成。迄今为止,国内外语培训机构的总量虽已达5
万家之多,但不具备办学资质的“草台班子”充斥市场,品牌培训机构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有限。
目前,外语培训市场已具备相当规模,但外语培训行业至多处于产业形成前期。一项产业须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与产业要素,如专门的人才培养,从业机构在师资培训、教育技术研发等领域分工明确等,而这些因素在当前外语培训市场上还未出现。此外,目前培训机构大多采取大包大揽的模式,将教材出版、师资培训、网络课堂、出国留学服务等一包到底,产业分工无从谈起。
培训行业产业化需要巨大的市场规模支撑,而英语培训占当前培训市场产值近95%的份额,与培训相关的教材研发、图书出版、师资培训等份额偏小,无法支持专业化的分工。
六、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对于2009年或者未来的外语培训市场,不同立场的专家抱有不同的态度。总而言之,2009年的外语培训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培训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些已经形成自己品牌、个性化特征明显、管理规范、服务优秀、模式创新的培训机构最终成为行业的翘楚。
七、2008-2012年我国外语培训机构发展策略分析
1、加强外语培训的科研工作,探索外语培训的规律。
新的形势为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培训机构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科研工作。参与培训的学习者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在学习目的、环境、方式和自身情况等方面都呈现出与在校生明显不同的特点。
首先要对外语学习群体展开系统科学的调查和研究。他们的年龄层次是什么样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学习外语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外语学习环境如何,怎样才能提出结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等等。没有任何一种外语教材、外语教学方法和理论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学习群体,只有全面了解学习群体的特性,才能有的放矢、科学高效地进行外语教育,从而确立各自的培训特色与品牌。
同时,还要对已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测试标准等做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没有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任何新的、先进的教学理论也都只有在紧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修改之后,才能更加有效地加以利用。
外语培训机构应遵循外语教育的科学规律,既要对传统的、有积极意义的经验有所继承和融合,又要根据新的发展形势有所改革和创新,在实践的过程中不忽视教育理论上的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以充分的实践来完善理论。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培训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以往外语培训机构的教师一般是从正规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这样做的弊端在于教师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的教学之中,有时由于教师的原因连正常的教学都无法保证,更谈不上进行科研工作了。而且,频繁地更换教师也不能保证教学的持续性和教学质量的稳定性。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在于建立一支专职的外语培训师队伍,使他们能够专心从事培训工作。当然,完全靠专职教师队伍在目前也是不现实的,会给培训机构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对一些临时性的、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可以聘请兼职教师来担任。
3、确定市场定位,突出自身特色,形成自己的培训品牌。
社会对于培训需求的多样化一方面对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培训机构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在此情况下,一个培训机构不可能全面开花,培训的范围覆盖所有的领域。各个培训机构应该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结合社会上不同人群的不同外语需求,明确自己的培训对象,紧紧围绕这些对象的需求,狠抓科研和师资建设,形成自己的培训特色与独特的培训品牌。
4、加强培训机构之间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外语培训的水平。随着我国外语培训事业的不断发展,培训机构之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竞争是发展动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培训机构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设法提
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培训质量。但是,竞争之中也包含着合作。应该努力改变以往各培训机构之间互不往来,相互封闭的状态,在竞争的过程中不忘合作与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外语培训的水平。只有这样,整个培训市场才能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5、创新方能立足
借助资本的助推,中国终于诞生了名副其实的“培训航母”。2007年的培训市场无疑将是资本汇集、“航空母舰”集团军作战的战场。环球雅思将加快各地重点城市的办学规模,进一步加速空白城市的建校发展,并将投资开发各类英语项目。新东方也宣称将投资2000万美元,用来开办更多分校。
可以预见,未来的培训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并购、整合不可避免,小型和缺乏特色的培训机构生存空间堪忧。
对此,建议缺乏充足资金支持的中小机构必须积极创新,对新出现的市场项目保持高度敏锐,方能争取立足的空间。中小培训机构应懂得在市场变革中挖掘机会,并利用自身的优势创造机会,这将有利于其开拓自己的市场。近年来国内高中生留学美国渐渐成为趋势,紫铭抓住这一时机,面向高中生开设了SAT考试培训班。如今,紫铭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SAT考试培训服务提供者之一。北京巨人学校的业务涉及培训、出版、家教及远程教育等多个领域,培训项目包括英语、文体、艺术等数十种,其中,英语培训在巨人学校培训项目的份额不到1/3。正是多管齐下的发展战略增强了巨人学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仅如此,巨人学校在青少年英语培训领域的精耕细作也已经形成特色,该校研发部在培训项目上不断推陈出新,如面向喜爱哈利波特的少儿推出的“哈利波特阅读课”与“名师精品故事大王”课程,就颇受中小学生欢迎。
第二篇:2017-2021年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及预测分析
2017-2021年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及预测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利好
2016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布信用卡行业多项变革。《通知》秉持“让市场的回归市场”原则,将信用卡行业的几项重要费率由央行固定,改为发卡机构自助确定,并放在了《通知》最重要的第一二三条中。主要有信用卡透支利率、免息期和最低还款额、违约金等。近年来,无论是在信用卡的申请还是对现有持卡人的服务上,一二梯队的银行政策已默默由“跑马圈地”变为了“精耕细作”,本次《通知》规定,几项与持卡人最密切相关的费率,都改由发卡机构自主确定,对于依赖市场而活的商业银行来说,或是利好消息。
(二)信用卡业务分拆独立经营 2016年9月20日,继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分拆信用卡业务之后,光大银行宣布也拟耗资100亿元设立独立子公司。相比事业部制运营模式,独立的子公司将更具激励机制和风险隔离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时下商业银行对利差的依赖。然而,银行信贷、信用卡、消费金融等业务在市场和客户定位上存在一些重叠,这块“蛋糕”的争夺无疑对信用卡子公司运作将是一次考验。
(三)平台化运营打破行业壁垒
在当前传统金融行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信用卡行业更加需要凭借大数据及智能引擎不断提升关注、感知与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对于不同“社群”的个性化需求,信用卡行业需要积极应对,打造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接入多种手段的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线上面向个人客户、集团客户,提供业务宣传、产品销售、业务办理以及增值服务。未来,平台化必定将成为各家银行信用卡公司领跑行业的突破口。因为平台通过为双边提供全面的功能和服务,从而积累流量,能够在网络规模效应下实现平台自身的快速成长及客户、商户规模的壮大。例如招行信用卡推出的掌上生活App,就建立了一个“生活-消费-金融”的平台,打破了银行间壁垒,在行业内首次实现向所有持卡人全面开放。
(四)虚拟信用卡
随着中国银联推出HCE云支付功能,以及Token技术在移动支付中的应用,虚拟卡业务得以实现,ApplePay、SamsungPay、HCE云闪付加速了虚拟信用卡的发展和普及。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都有了虚拟信用卡业务。
虚拟信用卡是传统信用卡谋求变局的一次突破性尝试,其背后将是银行从产品、服务、营销到管理的全方位经营模式的改变,也是传统信用卡中心变身成为互联网平台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不利因素
(一)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第一,信用卡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由于征信数据使用、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善,政府部门在数据使用上便制定了许多限制性条款,对商业银行及发卡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信用数据的有效使用造成限制。另外,由于中国信用卡的系统化管理水平较为滞后,大量的授信决策和后端管理政策都是通过人工判断的,导致人为驱动执行在风险管理中占的比重过大,这不仅降低了风险管理的效率,而且增加了操作风险的机会。第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相关法规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刑法对信用卡诈骗的界定十分简略,无法全面覆盖信用卡业务的各专业环节中出现的犯罪行为。未将与信用卡风险管理密切相关的借记卡业务中的欺诈行为界定为犯罪,未将单位等团体纳人银行卡诈骗犯罪的主体,对内部人员作案的情况未形成明确的惩罚机制,缺乏对骗领银行卡、诈骗银行资金等行为的相关规定和处罚条款。
(二)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
我国已经于2006年一月正式启动了个人信用征信系统,通过在这一系统可以查询到个人的信用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中国的信用卡市场。然而,中国的个人信用评估依然面临着“数据瓶颈”。目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基本实现全国联网,但这只是各商业银行历史信用数据的汇集,没有包含工商、税务、保险等其他社会公共部门的信息。加上我国个人收入不透明以及个人征税机制不完善,银行难以根据历史的或当前的信用数据判断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真实性、稳定性、还款意愿等关键性内容,对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造成了影响。其次,目前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存放的数据只是客户的历史信用数据,商业银行在授信时,也只是查阅该客户的历史借款、还款记录,看是否存在逾期还款记录以及是否贷款过多,超出客户自身的还款能力。这只能杜绝已有违约记录或贷款过多的恶意贷款,对新发生的贷款和没有逾期记录的贷款不能实施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及管理。
(三)信用卡的睡眠卡数量大
虽然中国的信用卡市场近年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信用卡的总体渗透率依然较低,这主要是因为一人多卡的现象在中国较为普遍,超过40%的信用卡持卡人持有一张以上的信用卡。另外,信用卡中睡眠卡数量十分大。由于国内各家银行发卡目标人群的定位大致相同,且银行更多关注发卡数量,因此造成一人多卡的重叠发卡现象极其严重,活跃卡所占的比重大约仅占总发卡量的30%。
(四)缺少差别化服务
虽然信用卡业务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年费、商户消费回佣和透支利息收入,但是体现一张信用卡价值的并不在于它的年费或者利息的高低,而是由持有信用卡所带来的增值服务。从发达国家信用卡产业的发展经验看,信用卡增值服务的多少和优劣对客户维护、市场拓展以及持卡人用卡频率的促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内来看,由于技术上缺乏一套有效的客户数据库系统,影响了国内商业银行对客户的综合评价,不能科学地确定什么样的持卡人才是优质客户,所以优质客户的差别化服务难以体现。在现阶段,一名优质持卡人,基本上还不可能享受到类似国外发卡银行所提供的各种增值服务。正是因为信用卡服务的无差别、趋同性,才造成了目前国内“像卖大白菜一样卖信用卡的”的营销战略,国内商业银行间的竞争还停留在信用卡年费的比拼上。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信用卡发卡量预测
截至2015年末,全国信用卡累计发卡5.22亿张。截至2016年上半年,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5.94亿张。我们预计,2017年中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将达到6.91亿张,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25%,2021年中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将达到11.36亿张。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预测
11.***E2018E2019E2020E2021E中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亿张)6.918.877.8410.07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信用卡授信总额预测
截至2015年末,全国信用卡授信总额为7.08万亿元,同比增长26.43%。截至2016年末,信用卡授信总额达到9.14万亿元,同比增长29.06%。我们预计,2017年中国信用卡授信总额将达到11.2万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72%,2021年中国信用卡授信总额将达到23.8万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信用卡授信总额预测
23.8252013.51510502017E2018E2019E2020E2021E中国信用卡授信总额(万亿元)11.216.219.8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第三篇:中国衬衫市场运行态势发展报告
2011-2015年中国衬衫行业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衬衫业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而国外衬衫品牌凭借自身的产品优势和品牌实力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国产品牌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市场竞争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验,亟需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变革,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分配也比较稳定。男衬衫未来销售趋势看好。
服饰的领域里,衬衫具有辅助西装外套的功能。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
趋势报告》共八章。
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衬衫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衬衫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衫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
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中国衬衫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衬衫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1年中国衬衫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中国衬衫行业政策环境分析处于明显劣势的中国衬衫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或者说,我们需要一场衬衫行业的“产业革命”。我国男衬衫市场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品牌,市场分额的谈到衬衫就不能不提西装,在男性 2011-2015年中国衬衫行业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首先介绍了中国衬衫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中国衬衫整体运行然后介绍了中国衬衫市场竞最后分析了中国衬您若想对衬衫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衬衫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
第二章 中国衬衫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分析
第一节 中国衬衫市场结构分析
第二节 2006-2010年中国衬衫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中国衬衫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析
一、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二、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三、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五、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六、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四节 2011-2015年中国衬衫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第三章 中国衬衫需求与消费状况及预测分析
第一节 中国衬衫消费者消费偏好调查分析
第二节 中国衬衫消费者对其价格的敏感度分析
第三节 2006-2010年中国衬衫产量统计分析
第四节 2006-2010年中国衬衫消费量统计分析
第五节 2010-2012年中国衬衫产量预测
第六节 2011-2015年中国衬衫消费量预测
第四章 中国衬衫行业市场价格及预测分析
第一节 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第二节 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2006-2010年中国衬衫行业平均价格趋向分析
第四节 2011-2015年中国衬衫行业价格趋向预测分析
第五章 中国衬衫行业产品技术发展分析
第一节 当前中国衬衫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国衬衫产品技术成熟度分析
第三节 中外衬衫技术差距及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四节 2011-2015年中国衬衫行业产品技术趋势
一、产品发展新动态
二、产品技术新动态
三、产品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第五节 提高中国衬衫技术的对策分析
第六章 中国衬衫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衬衫行业历史竞争格局综述
一、衬衫行业集中度分析
二、衬衫行业竞争程度
第二节 衬衫行业企业竞争状况分析
一、领导企业的市场力量
二、其他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节 衬衫行业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1-201
5二、2011-201
5三、2011-201
5第七章 衬衫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重点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
第二节 重点企业
一、企业概况AB 年中国衬衫行业市场竞争趋势年衬衫行业竞争格局展望年衬衫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
第三节 重点企业C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
第四节 重点企业D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
第五节 重点企业E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七、企业未来战略分析
第八章 2011-2015年中国衬衫行业投资价值与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SWOT模型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会分析
四、风险分析
第二节 衬衫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一、衬衫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二、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 衬衫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三、技术风险分析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
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第四节 衬衫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重点投资品种分析
二、重点投资地区分析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05-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
图表:2005-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图表:2005-2011年国家外汇储备
图表:2005-2011年财政收入
图表:2005-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图表:2011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亿元)图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o%)
图表:……
更多图表详见正文……
【出品单位】 中国产业信息网
第四篇:中国火锅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及趋势预测报告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中国火锅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及趋势预测报告
全国共计超过35万家火锅商户,渗透率达7.3%,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美食。
一、中国火锅大市场
冬日来临,热气腾腾的火锅成为最治愈的一道美食。而根据火锅报告数据显示,火锅已成为中国第一大美食,大众点评收录的火锅商户数量占全国餐饮商户比例达7.3%,高于江浙菜、川菜、粤菜、西餐等其他热门菜系占比。截至2015年9月,大众点评收录的全国火锅餐厅数量共计超过35万家。
二、重庆火锅高居榜首
西南省市是火锅的重度爱好者,其中重庆火锅渗透率高居全国榜首,成为当之无愧的火锅之都。川系火锅已成为中国火锅的主旋律,全国火锅商户近六成都是川味火锅。除此之外,粤系火锅和北派火锅也是较受欢迎的火锅流派。在菜品上,食客们吃火锅最爱肥牛,而鹅肠、冻豆腐也成为必点的涮菜之一。
三、西南地区成火锅集中营
大众点评根据时间来看,每年12月为涮锅旺季,而根据火锅烧烤商户数量占当地美食商户总数的比例来看,以及对全国31个省市的火锅商户渗透率进行统计,数据显示,西南腹地是火锅的重度爱好者,每7家餐馆就有1家火锅,其中重庆是当之无愧的火锅之都,重庆的火锅商户数量占当地美食商户比例高达20.1%,平均每5家餐馆就有1家火锅店,大幅高于排名第二的四川,后者火锅商户渗透率为14.6%。贵州以13.4%名列全国第三,山西和云南以10.6%的占比并列第四。
在中西部地区,火锅同样盛行,甘肃、陕西、宁夏以超过10%的火锅商户占比挤进全国前十。东南地区对火锅的热爱程度不高,火锅商户渗透率普遍低于5%,上海和湖南的火锅餐厅占比全国最低,仅为3.8%。
此外,江西、甘肃、贵州等地的火锅市场正处于上升阶段,当地火锅商户净增长率超过3.5%;与之相比,天津、福建、浙江、北京等省市火锅商户净增比例较低而停止收录率高,新老商户更迭快速,竞争激烈。
四、川、粤、北派争霸中国火锅市场
中国火锅花样纷呈,百锅千味。报告对全国地方特色火锅的商户数量进行分析,普及程度最高的主要有三大派系:川系火锅、粤系火锅和北派火锅。
川系火锅,包括典型的四川火锅、鱼头火锅、串串香火锅、重庆火锅,是中国最主流的火锅派系,川系火锅商户数量占全国火锅商户总数比例最高,近64%,其中四川火锅占比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就达三成,重庆火锅市场潜力最大,近两年来,单店平均浏览量远超其他品类,并且保持持续增长。
北派火锅包括涮羊肉火锅、羊蝎子火锅等,也是较受食客欢迎的一大派系,全国火锅商户中超过14%是北派火锅;其次是粤系火锅,以猪肚鸡、小火锅等为代表,占比也超过12%。
五、中国火锅消费地图
此次数据中不难发现,火锅消费水平已经高于整体餐饮价格,一线城市消费高于西南地区。全国火锅人均消费65元,中高端火锅成主流。
六、人均消费65元
全国火锅人均消费价格为64.8元,高于整体餐饮价格水平。40.6%的火锅消费价格集中于50-75元,主打中高端大众市场,100元以上的高端火锅少之又少。在一线城市,吃顿火锅价格最贵,人均消费达到74.1元,而火锅大本营西南地区则较显亲民,人均消费价格仅为55元。
对全国31个省市火锅消费价格进行统计,兰州以人均消费126元高居火锅消费排行榜第一,其次是上海、福州、拉萨、乌鲁木齐、北京、杭州、南京、呼和浩特和昆明,成为全国火锅消费最贵的十大城市,人均花费均超过66元。
七、中国火锅流行趋势
肥牛是全国人民的火锅最爱,川味火锅在大家心中依然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八、各地火锅热门菜多样
各地人们热衷的火锅菜品丰富多样,但总体上以肥牛、羊肉、虾滑为主,例如北京、上海、湖北、广东、广西,最受欢迎的火锅菜品是肥牛;而在北方地区,如吉林、河北、内蒙古,当地人吃火锅最爱涮羊肉;在江苏、安徽、福建等沿海地区,虾滑成为当地最受青睐的火锅菜品。此外,各地吃火锅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菜品,例如在重庆和陕西,当地人吃火锅最爱毛肚,四川人则偏好鹅肠,甘肃人喜好黄辣丁,西藏的松茸、云南的野生菌都是当地人气最高的火锅菜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餐饮行业已经连续十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幅度的发展势头,经营业绩不断跨越新台阶,其中火锅业的发展尤其迅猛和突出。餐饮业的发展,是以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需求条件为基础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转入城市等社会因素,都为餐饮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行业发展将进入一个快速提升的时期,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不断加强。
火锅作为一种适合多种消费层次的餐饮形式,取材多样、吃法灵活、精细相宜、价位适中,可适应各类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有足够的消费群体。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近年来火锅
网址:www.xiexiebang.com
行业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分析,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寻解决的措施和对策,以适应形势需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开创火锅业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部分 火锅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持续稳步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20世纪80年代中期,火锅业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开拓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近几年来,火锅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注目,以东来顺等为代表的老字号企业焕发新春,再塑辉煌;以小肥羊、小尾羊、重庆德庄、秦妈等为代表的新型火锅企业,锐意进取,异军突起。火锅企业的连锁经营步伐逐渐加快,连锁店网点数量不断增加,连锁也日益拓展,企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知名品牌不断涌现,进入餐饮业百强榜的企业家数越来越多,为全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经营分类细化,特点各有所长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火锅的划分更加细化,按照地域和风味流派来划分,传统火锅可分为南派与北派两大体系,南派以川渝麻辣火锅为代表,北派以北京、内蒙古的清汤涮肉火锅为代表,其他还有江浙的菊花火锅、一品锅,广东的打边炉、粥底火锅,云贵的酸汤火锅、菌类火锅,以及新兴的海鲜火锅、豆捞火锅等;按照经营模式划分,又可分为传统火锅、时尚火锅、休闲便捷火锅、高档精品火锅;按照口味划分,有麻辣火锅、清汤火锅、酸汤火锅、鸳鸯(多味)火锅;按涮料的商品学分类,有羊肉、肥牛、鱼、鸡、菌类火锅等等;按照所用热源划分,有炭火锅、电火锅、燃气锅、电磁锅等之分。随着餐饮业交流借鉴的日趋广泛,火锅各流派之间的风味差别也逐渐淡化,适应面越来越广。火锅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往人们对火锅的概念,可以满足顾客不同的消费需求。随着火锅行业的发展,一些企业根据自身特色,不断发展壮大品牌,从千万火锅大军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餐饮品牌。
二、连锁经营盛行,直营成为行业新主导
火锅连锁经营一直是火锅企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内蒙小肥羊、小尾羊、重庆德庄、秦妈等知名企业2005年之前加盟店的比例均为95%以上。不过,加盟经营推广这种方式虽然给企业带来了品牌迅速扩张和资金积累的好处,但由于加盟店的管理水平不一,菜品质量良莠不齐,再加上总部对加盟店的控制管理跟不上,致使品牌形象大打折扣。为了维持辛苦创立的品牌形象,以小肥羊为代表的各个品牌火锅企业开始大幅减少加盟店的数量,增加直营店的数量,完成了由速度到高度的转变。根据小肥羊2009年财报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的自营餐厅数目达161家,而特许经营餐厅的数目为293家。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火锅企业,如呷哺呷哺、海底捞、一尊皇牛、魏老香等知名火锅企业吸取了同行们的经验和教训,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和自身利益,企业专注直营连锁店的发展,严格限制加盟店的要求,谢绝了许多的加盟请求。目前,呷哺呷哺全国116家店全部为直营店、海底捞全国40家店全部为直营店,一尊黄牛全国72家店,40家为直营店。
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三、产业链初具规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效果显著
随着火锅行业的发展,火锅产业链初具规模。
(一)建立供货基地,确保品质,实现统一配送。内蒙古、四川、山东、河北等地农牧业面向全国火锅餐饮市场,组建了羊肉、辣椒、花椒、香油、芝麻酱、固体酒精等火锅常用原料、调料、燃料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为连锁火锅企业提供统一采购配送,缩小经营成本创造更大经济利益。而一些品牌火锅企业更是自己建立原材料基地,如东来顺、小肥羊、福成肥牛不但拥有我国规模较大的牛羊肉屠宰加工基地,而且肉类加工品供应企业,还分销各大商超。德庄、秦妈、海底捞、魏老香、武陵山珍、上鱼舫、黄记煌、田源鸡等火锅企业分别建有自己的辣椒、花椒、蔬菜生长基地,创建了底料、调味料、加工基地以及配送加工物流基地。如此完善的生产链不但保证了企业的品质,更降低了成本,创造了更多的利润。
(二)延伸产业链,打造第二市场,特色核心产品进商超,方便顾客在家涮制,比如东来顺的相关产品进入4000家商超,方便了消费者。
(三)火锅行业已经成为了拉动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力量,如“中国火锅之都”重庆充分利用麻辣火锅发源地的餐饮文化优势,以火锅餐饮为龙头,抓好餐饮产业,拉动相关产业、促进劳动就业和输出烹饪技术人才等,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第二部分 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瓶颈
许多火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治理阶段,未将人力资源治理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层面上来,认为员工只是被一种简单的“给钱干活”关系与企业联系在一起,人事经理关心的只是招聘、安排培训和计算工资等简单的事务管理。在这种落后的人事管理体制下,员工的工作满足感下降,流失率上升,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火锅企业目前还主要是采取家族管理模式,当企业的扩张达到一定规模后,家族管理模式的弊端就会日益尖锐,人才的匮乏和对“空降兵”的排斥,是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是面临滑坡的主要原因之
一、许多火锅企业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缺失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依靠长官意志用人以及企业潜规则影响企业人力资源良性发展等诸多人力资源病症已成为企业的发展瓶颈。
二、连锁总部职责不明确,盲目扩张势头依然存在
不少火锅连锁企业急于扩张,盲目发展连锁店和加盟店,同时在加盟商的选择上也没有严格把关,片面追求品牌扩张的速度。对直营店选址没有做足够的市场调查,潜在顾客群不明确;对人员配备没有充分准备,服务和管理跟不上,就匆忙开店,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给企业增加了很多负担,而惨淡的经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品牌形象。这些都是企业没有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连锁经营总部的原因。三、一味模仿使创新能力不足
网址:www.xiexiebang.com
火锅菜品加工工艺相对简单,非常容易复制。所以市场上只要出现一款畅销的菜品,很快各个店都竞相模仿,导致目前火锅行业菜品单一化现象严重,没有在原料和工艺上对菜品进行创新。菜品是种产品,存在生命周期,菜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导入试销、发展成长、成熟饱和和老化衰退四个阶段。但是由于急功近利、一味模仿、粗制滥造,现今的菜品退化几乎延长到了菜品生命的整个周期。
四、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由于火锅行业进入的门槛较低,对从业人员的学历、专业技能等要求都不高,加上巨大的市场需求,大量的下岗职工或农民工涌入其中。随之而来的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落后,文化程度不高,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系统接收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很少,服务理念、经营管理理念、复合管理能力更是几乎不具备,从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发展。
第三部分 解决行业薄弱环节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与开发
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持续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关心和培养员工,给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每一个员工都有“努力工作改变命运”概念。再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人员招聘培训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让每个员工都有发展的空间,从而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制定规范的员工工作守则,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在规范员工行为的同时,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二、加强连锁总部建设,统一发展规划
一个成功的火锅连锁企业,一定是建立在一个功能全面,职能明确,团结协作的连锁加盟总部的基础上。连锁总部作为战略主体,承担的是战略规划、资本运作、商业模式创新、业务支持系统搭建、管理系统搭建等核心的职能。这样的定位使得连锁总部完全摆脱了对连锁经营日常事务过多、过细的干涉与介入,而是以整个连锁体系的价值管理(经营价值、资本价值、品牌价值)为核心,统筹整个连锁网络的发展方向、模式、节奏等,从而真正为连锁店制造最大价值。每个连锁店都是一个管理主体,连锁总部的作用就是为整个连锁体系制定管理的机制、流程、方法、规范,并支持、培训每个连锁店的应用,对应用的情况进行检查、指导。通过管理模式的提炼与应用,连锁总部一方面可以为整个连锁体系建立统一的、标准的管理模式与手段,从而保证整个连锁体系管理统一性,另一方面可以切实领导连锁店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减少连锁店在管理商的投入,增强连锁店管理能力。一般来说,连锁管理支持系统包括品牌管理、销售管理、信息管理、店面管理等模块。这些模块的有效应用与推广可以大大提高整个连锁体系的管理效率。
三、原料创新、菜品创新、技术创新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火锅企业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原料的创新,原料类似已经成为火锅行业给消费者普遍的印象,火锅行业要寻找符合火锅涮食要求的新的原材料来丰富市场需求,如种类繁多营养丰富的野山菌、牛羊肉半成品、河鲜海鲜半成品等等。另一个创新是菜肴的造型和容器的创新,一盘简单的羊肉片,如果一直保持传统的模式,容易给人一种审美疲劳,如在菜肴的造型和装盘上创新,不但能增加美观,更能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最后一个创新是技术创新,如何去除吃完火锅一身的火锅味,如何合理的保持包厢的通风避免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这些都是需要火锅企业共同研究的问题。
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对员工的关爱
由于目前餐饮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没有达到要求,需要建立培训与培养并重的人才教育体统,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兼具系统性和超前性的人才培养长远规划。对企业而言,企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关爱员工,努力解决好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满意值达到最高,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
五、加强行业标准建设,完善火锅产业科学发展体系
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火锅行业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保证,只有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科学地制定火锅行业在质量、安全、卫生、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火锅的生产、服务、经营,才能促进我国火锅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体系建设,需要行业成员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目前很多企业已制定了原料、加工、调配、服务、经营等标准和规范,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制定和完善,上升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六、响应国家政策,争做大众化餐饮的中坚力量
商务部2007年提出了发展大众化餐饮的指导意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外就餐的人员和就餐频率越来越多,火锅行业以其简单、快捷、经济、营养的消费模式成为大众化餐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火锅产业自身的不完善,火锅行业必将成为大众化餐饮的中坚力量。
七、加强行业自律,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是行业和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更是企业的生命。餐饮行业从原料的采购、加工,到食品物流运输,到从业人员的卫生状况等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把关,积极落实食品安全法,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检查,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做到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于餐饮业而言,这是一个考验从业者道德良知的试金石,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关乎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餐饮消费环节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火锅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加强行业自律,认真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八、倡导绿色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当前形势下,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已成为全社会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为推动火锅餐饮业的持续发展,广大火锅企业要依靠科技创新,加速产业升级,开发节能减排产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做好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以实现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第四部分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连锁加盟依然是主流
火锅生产加工环节少、底料和调料的统一配置,能够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火锅菜品相对较为简单,便于复制,标准化程度较高,总部更容易对门店进行监督和管理,具有开展连锁经营的优势,因此加盟连锁依然是火锅企业品牌的扩张和资金的积累较好的方式。
随着消费需求细化,经营模式针对性更加明显
随着火锅种类越来越丰富,火锅所承载的消费者需求将越来越多。企业虽不可能满足消费者所有的需求,但有针对性的服务好消费者的需求,就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因此,只有更加有针对性的经营模式,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
二、中心厨房和物流配送站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很多连锁火锅企业都建立了中心厨房和物流配送站,但是往往只是进行底料和调配料的加工包装,加工品种不多,许多还是要在门店单独完成。随着房租和人工等成本的提高,只有最大的营业面积才能获得最多的利润。而让中心厨房承担更多的食品加工工作,如净菜的加工、肉类加工、丸类滑类的加工,既便于控制产品质量,又节约了门店场地,使人员解放出来更多的投入经营,这是火锅企业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科学化、现代化的加工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是未来火锅企业不可缺少的心脏部分。
三、风险投资将更多的进入火锅行业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给国内风投公司带来了发展契机,一方面国内的风投机构在企业、政府、居民的支持下发展的如火如荼,同时中国的创投市场也在近几年吸引了世界的瞩目,越来越多的风投公司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了新型传统消费领域。餐饮行业作为一个高增长性的新型传统消费行业,潜在的市场前进非常广阔,再加上餐饮行业现金流回收快,并且具有经营实体,部分餐饮企业还有不少不动产,投资风险势必小很多。而火锅企业由于其规模化,连锁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等特性尤为得到风投的青睐,从最早的小肥羊、小天鹅到现在的呷哺呷哺等。相信随着更多优秀火锅企业的涌现,各类投资将越来越多的进入火锅领域。
第五篇:中国呼叫中心市场发展趋势及预测
中国呼叫中心市场发展趋势及预测
从中国呼叫中心市场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实施方式的多样化。不仅仅是自建呼叫中心能够满足企业的客户服务、电话营销等需求,外包式、托管式呼叫中心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第二,解决方案的多样化。应对不同行业与需求的呼叫中心大致分为基于交换机的解决方案、基于板卡的解决方案、一体化解决方案这3个大类。每种解决方案各占据中国呼叫中心的部分市场,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劣势。
第三,应用软件的多样化。呼叫中心的用途从最初的呼入为主的咨询、投诉等扩大到了呼出的电话营销、催收催缴等业务。新的业务拉动了呼叫中心软件的发展。同时,呼叫中心的IP化使得电话应用的开发更灵活,层出不穷的应用相继产生。
从中国呼叫中心设备市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角度来分析。2011年,基于交换机的呼叫中心将占83.4%;基于板卡的呼叫中心将占13.8%;基于一体化机的呼叫中心将占2.8%。
交换机方案适合于大呼叫量及大规模的呼叫中心。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呼叫量是其他国家呼叫中心所不可比拟的。所以从一开始,交换机方案始终占据着中国主流呼叫中心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随着交换机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提高,基于交换机的呼叫中心方案将一直是市场的主流,并且市场占有率在预测期内有增无减。
呼叫中心在中国的发展初期,板卡方案在中国呼叫中心市场占有相当规模,凭借其价格优势,在预测期内板卡方案还会继续保持缓慢的增长。
一体化呼叫中心方案强调的是,几乎所有呼叫中心中所涉及的功能产品均来自一个厂家,减少项目集成的风险。近几年来,在中国呼叫中心企业级市场的发展有上升的趋势。它的特点与许多企业的需求相吻合。首先产品来自一家或很少的几家,在系统集成与实施及维护上减少了许多环节;其次在性能上可与交换机方案相媲美;再有就是价格上具有优势。正是由于以上几点,此类方案在中国企业级呼叫中心市场上,前景值得期待。按设备类别中国呼叫中心市场趋势及预测
六因素驱动呼叫中心市场成长
受益于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未来中国企业呼叫中心将在以下六大因素的驱动下,实现规模快速扩张。
首先,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地增长了近二十年,创造了中国式的经济奇迹。在此大环境下,世界上众多外企进入中国,在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呼叫中心对于传统渠道不如本地厂商的外商来说是快速占领市场,推出业务的利器;对本地厂商来讲,则是降低营销成本,统一服务质量的关键。中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全社会服务意识的提高是呼叫中心行业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
其次,第三产业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经济大发展的前提下,面向广大消费群体的第三产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型社会逐步形成,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潜在消费市场。呼叫中心正是适合于面向大众群体的服务和营销工具,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消费市场需求的增加,为呼叫中心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第三,呼叫中心从单纯的客户服务到更多地成为企业营销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企业利用呼叫中心降低营销和服务成本,带动营销业绩上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非服务型呼叫中心的比例越来越大。通过欧美的经验可以看出,非服务型呼叫中心所占比例要大于服务类呼叫中心。可以预见,在强大的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中国呼叫中心市场总体规模还会持续扩大。
第四,从技术层面看,IP进程的加快、统一通信的崛起,视频通信、NGN等新技术的出现,将刺激产生高端呼叫中心的新需求。技术和应用向来都是相辅相成的,以此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第五,新型业务的发展也带动功能性呼叫中心需求趋旺。近几年来,随着各行各业新业务的不断涌现,功能性呼叫中心需求旺盛。例如,电信运营商的商业外包呼叫中心、专门用于外拨的呼叫中心和由固话运营商的114查号扩展出来的商业服务型呼叫中心“号码百事通”等。另外,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大型企业中,例如联想就不仅仅拥有“阳光服务”客户服务中心,还拥有大客户以及IT外包服务等多个呼叫中心。第六,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的快速增长。面对越来越平坦的世界滋生出来的巨大服务外包市场,中国不愿意只停留在制造业领域做看客,“十一五”期间,要以五年翻两番的速度追赶印度。目前已有11个城市成为国家指定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呼叫中心外包作为服务外包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此大背景下将获得新的发展机会。近年来出现了由地方政府牵头,民间机构协助的呼叫中心产业园区宣传推广高潮。优惠的政策条件、丰富和低成本的座席资源,将吸引国内外的外包呼叫中心运营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呼叫中心服务外包项目也将会更多地流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