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工作研究2

时间:2019-05-15 04:1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法工作研究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法工作研究2》。

第一篇:普法工作研究2

用法治手段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今年来,我镇不断创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载体、形式,先后各个新农村建设点建立了法制教育课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依法治理活动,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提升农村法治水平的普法依法治理之路,为建设法治新农村、和谐平安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强化工作网络

为使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更加深入,更贴近农村实际。我镇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注重抓好新农村建设点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用法律手段开展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促进农村法治建设。一是在每个新农村建设点建立一个“法律服务点”,接受村民的咨询和建议。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制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建立了普法对象花名册、法制宣讲员花名册、学习记录本,同时,要求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坚持每周排查一次矛盾纠纷,使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小矛盾不出村(居)、大矛盾不出乡镇、疑难问题不上交”的目标。三是建立了学法阵地。每个法律服务点都设立了图书室、活动室、法制宣传栏,由专人保管法律学习教材。通过在新农村建设点建立法律服务点,使法制宣传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相结合,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产增收营造了浓厚的法治环境。

二、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创新宣传形式

我镇法宣办紧紧依靠法律服务点,围绕农村土地和农业生态,围绕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围绕农村市场经济,围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结合农村特点、热点、难点等实际,组织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依法治理活动。一是开展了“建设新农村,送法进农家”活动。组织各单位新农村建设驻村挂点工作队,深入到各建设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宣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培植了一批懂法律的新型农民。充分运用农民知识化工程的各种培训基地,把法制教育与农民知识化工程相结合,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法制教育。三是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我镇的司法干部、律师深入到各个“法律服务点”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在农户家中举办法制讲座、上法制课、播放法制影片,使农民在家中就能听到法律专家的讲课,就能咨询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涉法问题,真正感受到“法在身边”。

三、以建设法治新村为目标,提高农民法律素质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就是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在新农村建设点建立“法律服务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群众的法治理念,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一是拓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面,延伸农村法制教育机构,形成了“县、乡、村、法律服务点”四级普法工作网络,彻底改变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力量薄弱的现状,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了一个更加坚实的基层工作机构和法制宣传队伍。而是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各村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以镇府法宣领导小组为主导,各村密切配合,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为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水平。在广大农村学法、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已蔚然成风,学法已成为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民群众纷纷表示,通过面对面的法制教育,学到了许多法律知识,懂得了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准则,依法维权逐步成为人们的习惯,运用办理公证、“打官司”等正当法律途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人越来越多。全镇农村呈现出和谐平安的可喜景象,民间纠纷、刑事犯罪案件逐年减少,违法犯罪率得到较好控制。

第二篇:普法问题研究

普法问题初探

作者:王清亮

内容提要(要求300字左右)

我国已经实施了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经过26年的普法教育。公民法律知识极大普及,公民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变,法制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普法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难题。特别是部分农村普法教育的滞后,阻碍了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同时,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我国已进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更趋紧迫的关键时刻,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引导、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正文(要求不少于5000字)

普法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的普法教育已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在农村和青少年法制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当前农村普法问题思考与建议

(一)当前农村普法工作主要存在着“四难”:

1、认识难统一 一些农村干部把普法教育当成是“听话教育”,要求农民学法主要是为了让农民听话。当看到农民学法后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时,反而觉得农民学了法后不好管,认为农民还是不学法才好管;还有的基层干部善于断章取义,把普法当成“实用教育”,只普及与农民履行义务有关的法律条文,而对于群众参与村务管理,行使民主权利方面的法律知识却视而不见;有的农民则认为学法是司法部门的事,只要不犯法,学不学无所谓。

2、人员难集中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在大部分时间里忙于耕种,农闲时外出务工,因而人员难于集中,普法的时间难以安排。

3、内容难理

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抽象的法律条文学不懂,记不住,影响了学法的积极性,使普法效果难以保证。

4、经费难保障

农村普法经费严重不足,缺乏起码的宣传器材和阵地,有的连基本的法律教材都无经费印制和购买,致使普法工作难以开展。

(二)造成农村普法工作“四难”现象的主要原因

1、权大于法的特权思想影响

由于个别村干部中存在着权大于法,以言代法、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这种不良倾向和现实的负面影响,使许多农村干部群众仍然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2、执法不公现象的影响 执法不公现象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普法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人员的公正执法。目前在部分乡村中司法、执法环境仍然较差,严重存在着执法混乱,效率不高等问题。使一些农民群众对法律的权威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进而失去了学法的信心,已取得学法成果也难以巩固。

3、普法方式单调乏味

枯燥单调的方式方法阻碍了农村普法的深入。一些地方没有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延包、税费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等新情况采取新的普法形式,而依然沿用传统的上大课、放广播、搞宣传栏、照本宣科等普法模式,这显然难以适应新形式下农村普法工作的客观要求。

4、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当前农民的文化素质仍然较低,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相当比例,增加了学法和接受法律知识教育的难度,客观上制约了农村普法效率的提高。

(三)、建议和对策:

1、坚持“两个结合”,一是学用结合,在普法过程中,要强调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为农民营造良好的学法环境。二是普法与服务相结合,从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把普法工作与解决群众普遍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寓学法于用法之中,逐步使群众树立起“遇到问题想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

2、农村普法工作应该有侧重,以更贴近农村实际生活为重点。要加大与土地承包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市场经济法规的宣传,解决农民群众与市场经济大潮搏击中出现的有关新情况;加大与劳动保障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与消费者权益法规的宣传;使广大农民朋友了解鉴别产品质量、投诉、打击制假售假的相关法律法规,真正掌握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式和方法。

3、增强普法的灵活性。针对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特点,普法工作要尽量避开农忙季度,努力做到生产、普法两不误。在形式上要把电影普法、文艺普法、法律咨询、法律集市、普法一条街,送政务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方式综合在一起,通过以案说法、图片解法、旁听审判、现身说法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把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墙头诗”“快板书”“顺口溜”从而真正使农民学法时坐得住、听的懂、学的进、记得牢。

4、健全农村普法工作机制。各级普法组织要把农村普法工作摆上重要位臵,要舍得投入人力物力,使农村普法工作由“软”变“硬”;要努力提高普法人员的自身素质,使他们成为精通法律、热爱业务的普法骨干;要健全监督机制。坚持和实行“党委决策、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实施”的普法工作机制。要认真抓好和阶段性的普法检查,充分发挥县镇人大的监督作用,每年要组织人大代表对普法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听取普法工作汇报,以推进农村普法和法制建设的深入发展。

5、要保障好必要的普法经费,不断改善现有装备。拥有先进精良的普法装备和必须的经费保障,是加大普法力度的重要条件。因此乡镇级财政要把普法依法治理经费纳入正常的保障范围,严格按照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从根本上解决镇村两级普法经费紧张的困难,以保障普法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近年来,我县县、乡、村三级学校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所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这是主流。但从总体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制教育有偏重法律知识普及而轻法制意识培养的倾向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内涵,是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同时,更应侧重于培养他们对法律正义性的忠诚与信仰,对法律强制性的尊重和敬畏,即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和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而由于最初开展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背景,在于当时一些青少年法制意识的淡薄并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多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青少年法制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指导思想,这就难免造成教育内容以传授法律知识为主,强调法律的威慑力和惩罚性,而对人一生最为有用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树立,则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这就难以避免使法制教育落入急功近利式的俗套。

2、教学工作的习惯性思维导致法制教育的功利化倾向突出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的习惯性模式已不同程度地延伸到对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领域中,其直接体现就是法制宣传教育也出现了功利化倾向。即只要教育的内容一搞考核,学校、老师和学生就普遍予以重视,教育的时间也有了切实保证;否则,法制教育甚至包括德育教育就难以真正进入课堂。但客观上,法制教育乃至德育教育中大量的教育内容,我们不可能都来开展考核考查,所以很多教育内容就难以得到保证。这是长期来“重智力教育轻素质教育”倾向的影响,把考试成绩依然作为学校、家长乃至社会评价学生素质的主要标准,升学率也还是家长、社会评判学校教育成果的主要依据的结果。这种倾向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之中。

3、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难以很好形成

青少年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的形成,主要受父母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的影响。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学习父母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父母也以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丑恶观去影响和规范孩子的操守,而形成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和丑恶观。孩子从父母处理事情和他人的关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模仿着父母的言行,父母对人对事的优劣习性,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并决定着孩子今后的人生“信条”。而这种无形的“信条”,将影响孩子的终身。不少有识之士普遍认为,当今社会在对待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上,普遍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对下一代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重点落在学校和老师这一头;而对孩子能否健康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家庭和家长,却无意中成了“旁观者”。

4、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的断层和割裂已严重影响到教育成效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一些领域所存在的离德失道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诲淫诲盗的文化产品、丑恶网络文化的屡禁不止,这些都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自觉养成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的10+1=0(即学校十年教育,走上社会一年,就被社会丑恶现象拉下了水)的现象,说明这种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的断层和割裂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我们民族的繁荣,影响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复兴,更是实实在在影响了我们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乃至道德修养的提高。

5、政策引导激励机制缺失导致教育“后劲”不足

长期来,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加上近年来各学校普遍实行了绩效工资制,教育系统乃至各学校的自主权尤其是运用资金的权力,被严重削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开展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导致了各校及广大教师的全员育人观念不强,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的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特别是从事德育工作的同志,一方面感觉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日显黔驴技穷;另一方面引导激励政策的缺失,导致不少从事德育工作的同志干劲不足。

(二)、不断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相应对策探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1、确立培养青少年法制意识的教育主导思想

法制意识,是指尊崇和敬畏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增强意识、勇气和毅力。由于受我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的影响,民众意识一向缺乏民主法制的元素,这种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消失殆尽。因此,在新时期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教育对象了解和懂得利用法律知识即“本本上的法”,并试图通过考核、考查来检验学习的效果,而要从根本上着重培养教育对象的法制意识,通过培养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公民,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制环境,为最终实现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不认识到这一点,法制教育工作就难以真正符合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只有树立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才能准确把握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方向,为法制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方法的调整提供动力和依据。

2、把法制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范畴

法制教育,关系到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转折点,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强化性地培养孩子建立正识、正念、正知、正觉、正悟。在思想上进一步规范,培养孩子的法制意识,增智开慧,使人生保持正确的方向。因此,法制教育,务必切实纳入正常的教学范畴,用刚性手段,安排进教学计划之中,并确保课时、师资、教材的足额、优质。同时,要根据不同年龄(年级)段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必要的教学长远规划和计划,力求使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经常化,可以针对青少年的年龄结构、性格特征、接受能力等存在的一定差别,分别制定教育计划,编写教育材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以保证法制教育的效果。

3、建立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引导机制

要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职责,既避免重复交叉、浪费人力、物力、时间,又避免互相推诿扯皮、产生真空地带。要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协调下,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行使职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净化影视文化市场,依法打击违法行为,帮教失足青少年,强化假日期间的学生教育管理,实行家庭教育指导督促机制等等。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协调。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学校不可能包揽青少年的一切事务。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学生离校期间的教育管理,要发动镇、村、社区来重点负责,做到“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发挥村、社区熟悉情况,近便安全的优势,使学校管理与社会管理合理衔接,不留空档。对社会青少年,要责成各相关单位,切实履行“谁的孩子谁管”的原则,使每一位青少年都有对应所属的切实负责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不剩死角,不留空白。

4、不断强化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量的事实证明,孩提时同处一个教室学习,其人生的起跑点相对平等的青少年,为什么长大后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会大相径庭?关键因素在于家庭教育的迥异。因此,不断强化和优化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决定作用,是我们应当予以高度重视的。学校、工、青、妇,关工委、社区等与青少年教育密切相关的部门,可以联手成立家庭教育群众性组织,将每一个有未成年人教育重任的家庭,都纳入到这一组织中来,给予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予以规范化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具有一定刚性意义的家庭教育监督机制。

5、强化对社会不良行为的监督、管束和处罚力度 不良社会现象对青少年所产生的耳濡目染的影响力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当今社会为什么各种不法行为得不到根本遏制,关键原因是我们的执法力度不足以对违法乱纪行为产生实实在在的震慑力,以致一而再,再而三地“隔靴搔痒”导致违法者的抗药性日益增强,这样的直接后果,不仅使各种违法现象不断升级,还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消除这些负面因素,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铁的手腕,对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予以重拳打击,大幅度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这样,不仅能有效遏制违法乱纪行为,更有利于青少年一代从中得到深刻的教育和警示,从而实现自觉遵纪守法,做合格守法公民。

6.强化政策引导激励机制,营造全社会育人立德的教育工作氛围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涉及范围广,牵涉单位多,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牵头,出面组织协调,赋予各部门相应的职责权限,并给予必要的人、财、物支持。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从事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确保政治上、经济上与其他教师享有同等待遇的基础上,在职称评聘、岗位津贴及其他相关待遇上,予以适当倾斜。各级各类学校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务必有必需的人员、经费、教材、制度作保证。同时,对于日益增多的外来人员辍学子女的就学问题,建议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必要的鼓励政策,进一步降低门槛,力求让每一个外来人员的适龄孩子都能够纳入到接受正规教育的轨道之中。对于社会上无偿加入到关爱、教育青少年行列中来的组织和人员,我们也应当满腔热情地鼓励,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不少于3个)

1.刘建发,《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法制教育》.2马建新,《论农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培养路径》.3李丹,《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第三篇:“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工作情况

“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工作情况

1、认真组织实施“六五”普法工作(2011.12)

制定《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第六个五年规划》,并就组织实施做了具体安排。

2、重新梳理行政执法依据(2012.9)

要求各科室、二级单位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照工作职责,详细梳理本部门行政执法依据和行政执法职权。明确各科室负责人为具体行政执法工作责任人,要求大家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律素养,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3、2013-2017年立法规划(2012.10)

要求各科室要从工作实际出发,从教学一线出发,详细调研,了解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切实需求。认真分析总结近五年及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与现代化教育需求不相适应的因素,以及未来五年需立法解决和规范的教育教学行为。梳理出具体依据,报市法人大及市法治办。并对具体工作提出五项要求,切实保证立法规划的顺利实施。

1、科学安排,突出重点

2、发扬民主,开门立法

3、树立全局观念,做好协调工作

4、维护法制统一,突出地方特色

5、加强对规划实施的领导。

第四篇:普法工作

普法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教进程,推动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规范管理,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法制建设工作的意见》、特制定我校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主要工作:

一、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师生法律素质

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精神,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及文件,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自觉性。

认真组织广大师生学习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如:《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 等、教育师生增强法律意识,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利益,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引导教师自觉做法律知识的宣传员,向家长、社会宣传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同时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坚决抵制违法行为和现象,扫除“法盲”,争取家长、社会力量,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力度

严格按照《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的要求,认真学习、宣传执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学

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学生依法保护自己的意识。学校健全法制教育网络,有专人负责,聘请公安、司法、消防等部门热心于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同志担任法制教育辅导员,做到台账资料齐全,教研活动讲究实效,并且通过多种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活动力求新颖活泼,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会学生自护、自救,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二、建立教育网络健全保障机制

根据教育局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部署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并落实到日常各项工作中去,法制教育要制度化、经常化,强调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学校依法治理工作小组要自觉接受民主监督,根据群众意见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并注意总结经验。同时,将普法工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使我校普法工作和依法治理工作健康发展。

三、具体计划:一月份

1、讨论制定法制教育工作计划。2、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和《教育法》。三月份

1、组织师生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2、学习并落实省市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四月份

1、学习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2、组织教师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

3、开展师生法律法律知识竞赛──《守则》、《规范纲要》。五月份

1、组织师生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学习《交通管理处罚条例》3、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六月份

1、总结工作,表彰先进。

九月份

1、组织学生学习《宪法》。

2、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十月份

1、组织师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十一月份

1、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邀请有关家长现身说法。3、开展师生法律知识竞赛。十二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开展教育活动。2、师生普法教育考试。

边杖子小学 2008年1月1日

“五五”普法工作计划

边杖子小学

第五篇:“六五”普法的对象研究

“六五”普法的对象研究

从1985年开始的“一五”普法到今年的“五五”普法,历时二十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活动已取得很明显的社会效果。虽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但是依法治国的实现还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实现。其中,普通民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信任程度,对于依法治国的实现至关重要。为此,我们仍需大力推进普法制度建设,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抓重点、促全面,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它同样适用于普法教育中。“五五”普法对重点普法对象和重点普法内容作了要求,针对重点对象、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六五”普法仍然要突出重点普法对象,明确重点普法内容,狠抓重点工作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六五”普法取得积极的和突出的成效。以下是笔者对三个普法重点对象的一些研究:

一、将大学生作为普法重点对象的意义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的目标,而社会主义法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公民法律意识,它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决定法律本身的命运。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后备军。这个群体的法律意识强弱,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续上升。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曾主持过一项调查,1965年,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大学生犯罪约为17%,而且犯罪类型向智能化、多样化 发展,同社会犯罪比,其涉罪范围、性质及危害没有质的区别。数据显示:“象牙塔”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意识状况令人忧虑。

二、对青少年开展普法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理应成长在一个健康、法制的社会环境中,但一些侵权行为却给青少年尚未成熟的心灵蒙上了阴影。有些孩子无法忍受这些带来的痛苦,出走,甚至轻生,有的为转嫁痛苦去伤害别人,所有触目惊心的事实,说明了我国青少年法律观念的淡薄,不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约束自己,因此,对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尽管我们的学校、社会、媒体进行了一些普法的宣传,但是效果却不甚明显,有些学校的法律教育形同虚设,这就为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留下了隐患。有些青少年犯了罪却都不知道,可见,进行法制教育十分必要,进行普法教育就是使未成年人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什么行为是受法律保护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违法行为会有什么法律后果,受什么处罚。通过法制教育,使未成年人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实际生活中,屡见“无知而无畏,无畏而犯罪”的实例,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有效地避免违法犯罪。如果我们不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放任违法行为的蔓延,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无安定可言,人们无法安居,如何乐业,无法乐业,又如何创造社会财富呢?无法创造财富,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如何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又怎能实现?我们的民族又如何实现伟大复兴呢?

三、把农民作为普法重点对象的必要性

自开展全民普法教育以来,农民的法律、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知道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总体来看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村法制宣传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对法律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农村普法宣传仍是法制教育的薄弱环节。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社会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样需要这样的土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家普法20多年的发展进程,在明确提出“法律进乡村”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法律的了解还是有了一定的提高,更多的农民百姓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他们需要更多的法律化解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纠纷,促使其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民接受法制学习教育的机会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少,农村法制宣传存在“死角”,农民日益增长的法制需求与落后的法制宣传教育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

2、农民对法律的认识不到位,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意识浅薄。

大多数的农村村民不懂得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更多的人认为法律不是保障人民权利的实现,而在更多的限制人的行为的发生。在很多的村民自治选举中我们看到很多村民出售自己的选票,候选人用金钱“买选票”的事情屡屡发生。他们不知道这样滥用自己权利的后果是导致选举结果并不能达到真正实现村民自治的目的,而以损坏自己的利益告终,而这种权利、义务意识的浅薄最终不能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3、农民法律维权意识存在误区。觉得上法院 “打官司”不是维权的手段,特别是涉及到“民告官”如土地征用赔偿等问题上更是望而却步。由此造成许多本可以通过法律诉讼、司法调解等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演变成了信访问题。法律意识维权上的这一误区直接造成对政府的信赖往往胜过对法律的信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访的工作量以及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因此,所以在广大农民百姓中,加强法制宣传培养农民依法做事的观念、法律权利观念和义务观念,以及把法律作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武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载普法工作研究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法工作研究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税局六五普法指导思想研究

    2010年是“五.五”普法的收尾之年,明年将是“六.五”普法开局之年,现在研究“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规划,从而使“五.五”普法和“六.五”普法顺利衔接,继往开来的继续搞......

    普法工作小结

    营前镇2011年上半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小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和“六五”普法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半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县法宣办的具体指导下......

    普法工作先进事迹

    主要事迹: 该同志在“五五”普法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将普法工作引向深入,使全市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该同志牢固树立法治先行的观......

    干部普法工作

    干部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在干部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法制宣传教育学习、增强领导干部法制意识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为重点内容之一,不断引导教育广大干部努力提高学法用法的自觉......

    党校普法工作

    党校普法工作要点 ***年是我校“*五”普法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也是“*五”普法教育工作的总结、验收之年。做好***年普法教育工作,对于全面完成我市“*五”普法规划任务,不断深......

    普法工作 总结

    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今年,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按照《关于印发2009年城西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结合自身职能,从西区......

    普法工作自查报告

    普法工作自查报告(汇编15篇) 普法工作自查报告1 一、组织领导(10分)1、学校高度重视教职工,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于20xx年11月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组长:杨学孝,副组长:高金波、刘......

    “七五普法”工作

    护理部“七五普法”工作汇总 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护理部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方面开展了多次的培训活动,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1. 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