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问题

时间:2019-05-15 05:4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新生心理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新生心理问题》。

第一篇:大学新生心理问题

平稳度过“脆弱期”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经历了12年的寒窗苦读,总算迎来了自己所希望的大学生活。在色彩斑斓的大学里,如何生活得多姿多彩?一些在校大学生和大学辅导员,为准大学生们绘制出“大学生活全攻略”。有研究发现,每年大学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和大学毕业前两个月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这时候大学生最容易发生意外。一些“过来人”介绍,刚进大学时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心理相当脆弱,大一新生最好提前打上“预防针”,防止入学后心理问题的出现。

尽快走出高考光环

2004年进入大学的小冯在中学里成绩一向优异,高考成绩在他所在的大学班级里排名第五,小冯把这一排名看得很重,因为他除了学习成绩优秀以外,就没有别的特长了。入学不到一个月,小冯就感觉到自己的“强势”地位岌岌可危了,竞选班干部小冯落选、上课回答问题小冯也没有抢到“风头”,而热热闹闹的社会活动,小冯也不擅长。

河北大学新闻学院杜友君老师介绍,在中学里面,判断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比较单一,只用学习一把尺子衡量学生,长期以来,很多同学也逐渐适应了这一标准,很多同学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应试教育中考出好成绩。而在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更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后者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比如一个大学生知识面很宽,或者社会交往能力很强,或者能歌善舞,或者有体育专长,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找到自己在角色转变后的位置。

了解变化调节心理

杜友君老师认为,与中学相比,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了解其中变化,才能实现心理上的平稳过渡。

首先、学习方式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几年一直学习的仅仅是有数的几门科目,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而大学学习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学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的学习生活,感觉大学老师不如中学老师负责,其实是学习方式改变的原因。

第二、生活环境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也给大学新生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第三、人际关系复杂

大部分新生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其实,只要认识到:任何熟悉都是从陌生开始的,就可以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了。

第四、社会活动增多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异地求学教人坚强

云南籍大二学生吴昆在河北经贸大学已经读了两年大学,想起刚从家乡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吴昆觉得开学前两个月是她的“脆弱期”,过得格外艰苦:水土不服、远离亲人、饮食不习惯、环境陌生……那段时间吴昆几乎每天都给家里打电话,光电话卡就用了厚厚一叠。很多大学新生初入大学时,总喜欢和中学做比较,发现自己远离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中学深有感情的老师和同学,陷入孤独失落的境地。

吴昆经历了大半个学期总算适应了新的生活,他感觉与其消极被动地面对新的环境,不如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主动开放自己、关心别人,于是他参加了一些社团,并且积极组织集体活动,时间长了,陌生和孤独感也随之而去了。因此,学会坚强和自立是迈入大学的首要一步。

及时贴:消除恐慌走进大学

暑假已过去大半,距离开学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就要迈进大学校门的准大学生们,除了在心里憧憬着新鲜的大学生活外,也不免会产生一些恐慌。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雪松老师为准大学生们的一些恐慌开具了“良方”。

恐慌一:我所上的大学与理想中的有差距怎么办?

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当然再好不过了,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如愿以偿。即使要迈入一所与期望值相距甚远的学校,也完全没有必要沮丧。因为实力再雄厚的学校也会有差劲的学生,同样,条件再差的学校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学校的条件并不是学生成材的决定因素。只要不放弃努力,对自己充满信心,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学校不理想也可以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既然高考时没有发挥好,那就争取在大学期间的辉煌。

恐慌二:我能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吗?

以前有父母的百般呵护,很多事都不用自己操心。绝大多数的家长为了让孩子

全力以赴迎接高考,把孩子学习之外的一切都承包起来。考生在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坦日子之后,进入大学发现什么都要靠自己,一开始都会觉得无法适应。如果不想让自己一上大学就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最好在暑假里多向父母请教,亲自动手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提前感受一下独立生活的甘苦。

恐慌三:我会和舍友相处得融洽吗?

集体生活对很多准大学生来说还很新鲜。与自己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人由父母换成了几个同龄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脾气秉性、生活习惯都不相同,能否与他们相处好,是每个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学子都会担心的问题。其实只要想想,这是多么大的机缘,才能让几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相聚在一起,共处一室,就像一家人,你就会好好地珍惜这种缘分,用心地呵护与舍友的感情。终日朝夕相处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就像你不可能欣赏每一个人一样。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你会收获更多快乐。毕竟,一个温馨融洽的宿舍会给每个成员带来家的感觉。

恐慌四:我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好自己的专业吗?

大学里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有很大不同,大学课堂更多的是告诉学生“为什么”、“怎么样”,是一种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刚刚从中学进入大学的学生要做好自学的准备,向着探索研究的方向努力。在暑假期间最好能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通过学校网站了解专业所学课程,也可以向这个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询问情况,从而学习他们的经验。同时还要了解所在学校的优势学科及优秀教师,以便在入学后除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外,还可选修一些其他课程,涉猎更多的知识。

来源:《燕赵都市报

走进象牙塔,你准备好了吗?|----如何让新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摘要:大学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来说,如何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则是首先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大一新生 大学生活 象牙塔

先看一个笑话,美国军用卫星显示,每年九月左右中国境内有上百万神秘部队在各大城市出现,半个月后神秘消失.....后来美国投入上亿美元军费进行战略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新生入学军训!”

人们常说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而大学则是为人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莘莘学子经

过黑色的六月,挑灯夜战,挤过了高考这根独木桥,来到了大学校园。而现在正是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现在也正是大一新生在大学的一堂课,第一次磨练与学习-----军训的时节,那么,一开始,对于从“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那样的唯以成绩为中心的高中时代一路“杀”过来的大一新生来说如何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呢?

那么,什么是大学?“大学”即大人之学,亦为未来之君主、栋梁领导天下的必修之学(引自《聚宝楼*古书概要》)。大学如此重要,笔者作为在校的大三学生,认为学弟学妹们要想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需要从客观能力和主观心态两个方面去着手适应,只有具有“大人之学”的能力和心态(心里素质),才能够适应多元化的大学生活。

首先,是客观能力方面,主要是指“无老师”、“图书馆式”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父母”的自立、自理的生存能力,“广泛、多元化”的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做到“法变”,即转变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往的方式方法。

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同济大学原校长----万钢,他曾在德国留学15年,在企业工作11年。他说,中国学生创新能力比较弱的根源在于,整天应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疲于应付各种考试,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进行社会实践。“到了大学,应试学习的方法和观念一定要有根本的转变”。所以要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就得做的“法变”,转变学习方法。大学里的学习和中学里的学习方法有很多不同,需要我们去适应。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有。与中学相比,很多时候我们和大学老师的交往仅限于课堂之上。所以,学习上的问题要靠自己来决定,不可过分依赖于老师。如果对大学里的学习方法和方向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课下主动求教老师或去图书馆自己解决。我们学校的老师绝大多数不像别的高校老师重心不在教学,他们亲自讲课,从事一线教学事业,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除过课堂时间外,还要抓紧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学生会、社团活动,在学生会、社团中结识新朋友,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互相学习发展能力。在大学,一定要改变那种一元化的学习观念,要多元、全面发展。

从中学进入大学,在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对于一部分新生来说,上大学是他们第一次离家,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因此,学会自我管理,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是大学生活的重要一课。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尤其是在城市,生活上的事情绝大多数由父母包办打理,从做饭、洗衣服到理发,有的家长甚至每天给孩子收拾床被、打洗脸水等,等到上大学后,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没有了父母、长辈的悉心照料,许多事情要开始学会独自处理了,自己应对。独立生活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对钱财的管理。由于家长一般每月或每几个月给一次生活费,我们大学生就要自己独立计划如何

进行消费。计划不当甚至没有计划的学生常常在最初的时间里大手大脚,把后面的伙食费提前花掉。因此,新生要学会一种“理财”的观念,要注意考虑:在生活中,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哪些开支是完全不必要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钱要花在刀刃上,要避免完全不必要的消费,可花可不花的尽量少花。此外,还要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和自己“勤工俭学”的能力来进行日常消费。有了这些基本情况的分析,再确定自己每个月的“消费计划”,使之切实可行。并且要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多余的钱可以存入银行,以备急需时使用。大学,是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要想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走向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社会时,生活上的自立、自理首当其冲,应该尽快适应。

除了学习,大学里还有什么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呢?良好的人际关系。按照卡耐基对成功的定义:成功=70%的人脉+30%的知识。所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非常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离不开良好的人际沟通,良好的人际的沟通则是开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的钥匙,是化解人们之间误解和冲突的利器,是增进人和人之间感情的润滑剂。要做到对人宽,对己严,切忌以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过于计较别人能不能、会不会报答你。此外,要主动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以增加同学们对你的认识,同学间的关系也就会融洽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夜的唯一光亮。”可见友谊在人生中的分量,尤其是在大学,这个走向社会的前期练兵场,学会与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会有利于今后走入社会。记住,你现在的同学、朋友就说不定是你今后事业上的重要伙伴。

其次,是主观心态方面,主要是要转变以往高中时陈旧的观念,重新确定人生的目标,不断调整自己的做人做事的心态,这就要求“脸变”,即担任多种角色,学会角色转变,少点娃娃脸,多点成人颜色;“向变”,即调整或改变高中时期的奋斗目标;“心变”,即改变以往在高中陈旧的心态。

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良好情绪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中学时,不少人是在校内或班内担任一定职务、受人尊敬的学习尖子,而在人才荟萃、高手如云的大学校园里,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成为不担任任何职务的普通学生。大学新生须学会“脸变”,学会角色转变,适应这种由出人头地到默默无闻,由高才生到一般学生的转变。此外,大学生与中学生所担当的社会角色也不同,中学生的的心理和思想正在发展中,职业方向和社会角色不够确定;而大学生的职业方向基本确定,社会地位有了较大提高,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标准要比中学生高得多。因此,大学新生要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这种社会角色的变化,处处用大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即学做人又学做事。正确认识到角

色的改变,转变思想观念,尽早做好思想准备,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减少心理压力,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出名的演员有句共同的箴言:进入角色才能演好戏。因此,学会“脸变”,学会转变角色是新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的必要步骤。

志存高远,树立目标!进入大学并不是大学生们的最终目的,大学只不过是步入职业生涯,走向社会前的充电加油场所而已,每个人最终都要走出校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事实上许多在校大学生从刚一开始并不在意自己以后会做什么,也不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更没有筹划过自己的未来。“空虚啊,郁闷啊!”“神马都是浮云”这是很多大学生的口头禅。他们总觉得大学没事做,大学好无聊。他们除了上课以外,就是睡觉、上网,甚至有些人连课也不去上。分析其中原因是他们没有了目标,失去了方向,犹如一条在汪洋中飘荡的破船,或像一只正在高空飞翔突然断了线的风筝。大学不像高中,一切都是为了高考,进入大学没有了高考就似乎失去了不停努力,不断学习的动力,就会不觉中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就会感到空虚郁闷,无事可做。所以,要想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就应该“向变”,重新确立目标。理想是人生的灯塔和方向,她会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如果你想使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忙碌、充实的话就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吧!

大学,不像以往任何阶段的学习,它不以单纯的书本学习做为唯一目的,尤其是我们安徽科技学院这类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大学这个特殊的学习阶段,是大部分同学走向社会的过渡,因此,要想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就得“心变”,改变以往那种在学校只为学习死知识的心态。在大学,要在学好习的基础上,不断培养自己的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注重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开始慢慢培养自己在社会上生存所必要的诸多能力。

最后,对于寒窗苦读的学弟学妹们,升入高等学府是你们过去辛苦的报偿,但这不并不是拼搏的终点站,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在这新的到起点上,重新地审视自己,合理地调整自己,做好心理建设,积极地面对新的生活,使大学真正成为汲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殿堂,为今后更美好的生活铺设道路。

第二篇:大学新生心理问题

随着高校陆续开学,又有一批新生步入大学校园。进入大学后,不少新生对大学的新鲜与好奇很快过去,接踵而至的是种种不安与反差。大学新生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活应从“心”开始。

做好心理准备

大一新生往往沉浸在高考成功的喜悦之中,对大学生活、学习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必须做好迎接各种问题和挫折的思想和心理准备。首先是完成由中学生变成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要提前了解大学学习、管理、生活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学会自学和自我管理。然后确立自己的专业思想,明确新的学习目标,大学新生从进校第一天起就应结合学校规章制度为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进行规划。重在调整心态

大学新生在刚入学兴奋过后的一段时期里,成就感降温,兴奋期消退,心理会出现失衡。从考大学的紧张到进入大学后的放松,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大学生活的平凡枯燥形成反差,学习没有了目标,与亲人的远离,环境的不适应,都可能成为新生的心理问题。所以,心态的调整是新生需要重视的首要问题。很多新生中学时都是佼佼者,到了大学,这种优势只有少数人可能保持,大部分人会在大学的金字塔中重新定位。于是,如何重新树立自信心就成为一个新课题。对于所有学生来说,“归零”的心态都是可取的。这样可以不因过去的荣耀固步自封,也不因暂时的劣势而退缩。对那些在大学时期仍然能够保持优势的学生来说,一切“归零”可以保持平和谦虚的心态,继续向前。对于暂时失去优势的学生来说,一切“归零”意味着可以以起步的心态为自己做长远规划。

树立专业思想

常言道“既来之则安之”。许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到底是什么,所以大学新生必须认真参加入学教育,培养对学校、对本专业的认同感,树立专业思想。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入学教育时,这些都将详尽介绍。如果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努力,自己还不能对学校和本专业产生认同感和喜欢,那么就要真正了解自己喜爱的专业到底是什么,有没有能力在保证自己本专业正常学习之外,对自己喜爱的专业进行学习,也可以考虑将来报考研究生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积极面对挫折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挫折,作为新生,经历挫折是必要的,关键是要想好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该如何应对。可以向高年级学生或者心理咨询老师请教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也可以把自己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一一列举出来,有备无患,积极面对。

制定可行目标

大学生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多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首先要认识到,现实自我是指个人当前发展所达到的实际的自我状态,即自我的能力、品德、业绩等方面的实际表现;理想自我是美化了的自我,是自我的向往和追求,是关于自我的未来设计。理想自我目标太高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贬低现实自我。可以分析一下自己是不是把理想定得太高,如果太高,就要学会降低一下。如果理想定位符合实际,通过努力可以实现,那么就要制定可行的目标,不畏艰难,朝着理想前进。

第三篇: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范文]

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失落心理

失落心理是一种对自己某种行为后果或境遇与预期相差甚远而感到失望的一种消极心态。其产生与两种因素有关:(1)感到学校或专业不理想。这是一种较普遍存在的、影响新生情绪的消极心理。自认为未考好或志愿未填好,产生对高考结果的不满意,上此学校是一种无奈,是抱着权宜之计上学。带着沮丧、遗憾、无奈等复杂情绪入学,也在考虑退学或转系的意念,更谈不上学习的目标与动力了。由于对录取学校所学专业不接纳、不认同,导致对前途的茫然、失望,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和失落感比较严重。

(2)所上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太大。由于入学前将大学生活过分理想化,把大学生活想象的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另外对所上学校优势的不了解,入学后却发现或感到并非完全如此,现实的生活与想象中的差距也使得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他们往往是从校园环境等表现现象得出结论。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导致部分新生入学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

1.2 放松心理:过份放松与放任

高中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体验是学子们终生难忘的“黑色的六月”。经过三年超负荷的拼搏,使身心能量过度透支,入学后也难恢复。再加上老师、家长和朋友为了激励他们考上大学,运用“大学就是天堂”手段,使很多新生产生“进大学等于享受”。整天沉湎于交朋友,认老乡,玩游戏,看小说,谈恋爱等活动中。

1.3 茫然心理

由目标缺乏所致,故也可称之为“目标缺乏症”。因为目标具有动力、导向和激励作用,中学阶段奋斗目标非常明确与强烈,即一切围绕高考而拼搏。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高效、专注、充实的,个体的潜能被最大限度挖掘。考入大学后实现了目标,如不及时建构新的目标,就会导致目标丧失。有的新生入学初期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目标的丢失和理想真空,动机缺乏,意志减退,导致行为懒散。

1.4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由于比较自己与别人某一(些)方面进而产生己不如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自我评价偏低。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种类,如学校、成绩、能力、出生、外貌、气质、经济、社会地位、所在环境等。大多数新生,在中学时代或多或少都有过一段对未来的向往,进入高校学习也许并不是自己的“理想”,加上一种新的竞争压力使不少学生产生心理失衡,转向自卑。另外,还有部分同学会因为学习的优势的丧失、家庭经济的贫困、缺乏文体特长、人际交往障碍或身材相貌缺陷等方面原因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影响心理健康。

1.5 人际交往障碍

最主要的是与同学交往方面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渐趋成熟,独立意识增强。如果同学们对这种变化缺乏了解,处理不当,往往会使自己的性格趋于偏激,难以控制。与同学无法交朋友,生活习惯的格格不入,人际矛盾。个人原因常常与自我中心、个性不良、人际交流技巧缺陷等有关。

1.6 学习方法不适应

大学的教学方法与中学有显著的差别,在高中,老师多实行课堂教学,大家也早已经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大学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除课堂教学外还有课外实习、社会调查、学术演讲、社会实践、以及公益服务更多方面。但是很多同学认识不到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脱离课堂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

2宿舍常见问题

宿舍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着其特殊地位,宿舍是大学生的“家”,是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在大学生“教室———餐厅———宿舍”三点一线的主要生活模式中,宿舍是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单位。根据调查,大学生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集体宿舍里度过。由于宿舍的每个成员是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生活习惯的矛盾、物质的差距、人际关系问题等。我们应该建设和谐向上的宿舍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积极情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人际交往知识与技巧等,营造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2.1个体差异的矛盾

与高中相比,大学里宿舍同学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家庭经济背景、不同的语言和饮食习惯,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混合宿舍中不同年级、专业的同学也可能具有不同的作息时间和作息规律而互相造成交叉干扰。由于个体差异的原因,很容易导致宿舍同学之间交流沟通的方式在时间、空间受到限制,并引起人际间的矛盾和冲突,造成宿舍内部的人际“分裂”。

2.2生活习惯的矛盾

生活习惯矛盾,是同寝室同学之间无法回避的问题,生活习惯对人的心态、心情、精神状态,从而对学习状态和身体健康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生活习惯不仅在于饮食习惯,还有作息时间,说话声音大小,说话的语气态度,干净卫生程度,穿着打扮等等,寝室内矛盾经常是一些非常不起眼的生活习惯的差异积累造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宿舍生活中最不能容忍的生活细节依次是:不讲个人卫生、脚臭、不打扫寝室卫生、打鼾、休息时间接电话、开关灯和风扇意见不一致、晚归、留宿外人、不经允许使用他人物品。宿舍生活中,如果不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顾己而不照顾他人感受,往往得不到宿舍同学认同而造成人际交往困难,并影响宿舍团结。

2.3物质差距的矛盾

在宿舍中,家庭条件较好的,在溺爱中长大,五谷不分,穿名牌、吃饭馆、出入消遣场所,手机、电脑已成必需用品。他们心里都知道这是花着父母的血汗钱,但是处在攀比的环境中,他们的行为总是背叛自己的良心。而经济较困难、来自农村的学生,则在贫富共存的集体环境中产生自卑和无奈。大多数贫困生除了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后,还会为了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去做一些别的工作,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成绩,如果因为这样导致成绩不好,那么他们的压力就会更大,甚至会出现迷茫、无助。由于生活和学习上的双重压力,使得贫困生很少有时间去和别人交往,偏激和孤僻的心理比较明显,导致在人际交往中,不够柔和;胸怀不开阔,容易为了一点小事情就发生冲突;逆反心理严重,常与别人发生争执,无法适应集体生活。

2.4人际关系的矛盾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表现为亲近、疏远或者友好、敌对等的心理距离关系,反映着满足人们的交往需要、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需要的心理特性。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与同宿舍同学交流和沟通的心理关系。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宿舍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宿舍是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一方面为学生创造了彼此交往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容易引发同学间的矛盾纠纷。由于组成一个寝室的成员此,在有些问题上难免会出现分歧,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矛盾,就会导致同学间关系不融洽,久而久之甚至形成孤僻、自私的性格,成为同学眼中的“独行侠”。而更多的情况则是很多学生以寝室“画地为牢”,把自己的交往限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无论是参加班、系、学校活动,还是上自习、娱乐,甚至吃饭,都只和本寝室成员聚在一起,而对寝室外的一切持一种防备和排斥心理,从而导致大学生交往面过窄,缺乏与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老师与同学沟通时需要注意的

3.1 尊重主体平等相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企盼社会对自己的尊重,是一个人天性的需要。亲情、热情加诚意,可以形成无法比拟的教育优势,这样大学生的自尊需要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这样学生才愿意和我们交流、说真话。因此,我们辅导员应该时刻以尊重人的态度,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尊重每个人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尊重每个大学生的人格。承认各自的独特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爱好和合理要求,以平等的态度同学生相处,改变那种以“教育者”自居,“我说你听”的简单做法。在实施教育中,唯有尊重,才能信服于学生,当辅导员以平等的身份,真实的感情,同大学生平等相处,学生就会向辅导员敞开自己的心扉,用全身心来接受。

3.2 倾听观察 捕捉信息 倾听是辅导员的责任,是管理的方式,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此外,倾听还是获得学生心理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们往往通过倾诉来排解自己的郁闷和苦恼,这些倾诉反映出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情绪变化等,同时也是对辅导员的极大信任。辅导员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倾泻情绪,放松神经,还能促进他们自我认识。同时,通过倾听学生的倾诉,可以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掌握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可以通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适,防事故于未然。辅导员如果抱着不耐烦或不理不采的态度,极度易与学生产生隔阂,轻则双方产生冲突,造成心理距离,不利于辅导员管理工作;重则还会使学生出现心理疾病,导致严重后果。辅导员与学生交谈中,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倾听大学生的心声、想法,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尽最大努力消除可能产生心理障碍的不利因素。

观察是辅导员捕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辅导员对学生心理特征的认知与判断,对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高超的观察能力,敏锐、深刻的洞察力,是辅导员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先决条件,是获得真知灼见、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基础。观察是辅导员通过日常学习、活动、交往,有目的地注意和分析学生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学生的过程。观察是辅导员获取学生心理及健康信息的一种方式,善于利用观察所获得的关于学生的信息比较真实,有较高的可信度。

3.3 情理相融 重再说服 情是人们认识的前提,是人思考的窗口,只有用感情的春风启拂人的心灵,才能用思考的雨露去滋润人的心田,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之谈。可见真挚的感情是沟通人们思想的“桥梁”,是促使人们思想转化的“催化剂”,是激励人们积极上进的精神力量,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思想基础。“情”是“理”的感情基础,直接影响着“理”的效果,如果感情相悖,讲得道理再好,别人也难听进去;“理”又是“情”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基本道理的灌输,使以情感人更加具体形象。说服是辅导员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说服不是压服,而是晓之以理,以理服人说理是核心。要善于把理讲透、讲实在,使道理不失真不伤其理、不迷其途、不绝其源、不离其实,要抓住学生内在心理的症结,有针对性地说理,说理中要敢于讲大道理,要把大道理化为小道理,把小道理升化为大道理,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让学生从内心真正认可;说服要真诚,避免空洞的说教,要结合学生心理实际,不回避现实心理问题,找准问题症结,用心掌握时机和火候,生动实际地讲道理。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营造学生班级良好的心理氛围,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3.4 理解关心 宽容待人 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一种倾注深厚情感的相互信任,是相互加强感情的桥梁。关心是主体对客体一定程度上的关注、爱护和帮助。理解、关心学生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有你的开解引导和温暖的相助,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有你的热情鼓励和快乐相伴。理解学生就要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做作为,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学生除了人格自尊需要外,还有生活、学习、成才、感情等各方面的需要。满足合理的需要,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辅导员在调解学生间的分歧和争执以及处理具体问题和人际关系中可以采用“心理位置互换”的方法,以对学生的体谅,赢得学生的依赖,既可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有效性和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又可减少或避免各种矛盾的发生。其次,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不管学生有什么样的想法,都让他们充分表达出来。此外,应允许学生情感上的发泄,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允许他们以各种形式适当地表现自己,等等。

第四篇: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解决方法

考进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阳光的生活只能靠自己来创造。对于刚刚跨入校门的大学新生来说,学会放松捆绑自己精神的绳索,科学地树立自己的目标,做好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各种准备,是使其人生更加美好的必要措施。大学阶段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比较烈的时期。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心理挑战

有人将大学与中学的差异总结为大学生活的四个“自由”,即时间安排的自由,学习方法的自由,信息获得的自由和金钱使用的自由。这些方面的自由对大学新生来说:一方面是机遇,因为他们在中学时深感自己在诸多方面受到约束和限制,非常渴望得到主动和自由;另一方面又是挑战,因为缺乏经验,突然没有了具体的约束和指导,许多同学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自由。他们向往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生活,不愿意受到任何限制,对必要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也持反感态度。认为这些规定堵塞了言路,局限了范围,捆住了手脚,限制了自由,但一旦没有了这些又有些不知何去何从。

1.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造成这种巨大反差的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客观上我们许多大学正在发展中,无论软、硬件都存在一定不足。更主要的是主观原因,社会对大学的美化,进入大学之前,许多同学对现实社会以及大学生活不了解,只是凭着想象,把大学生活描绘的过于完美,对上大学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过高期望。而一旦进入大学,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完善、不尽人意的地方,与期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便产生失望感,情绪极低落。

2.只想得到,付出甚少

大学生处于竞争的角逐中,在步入大学的征途中虽然是如愿以偿的胜利者,但是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有的人却隐患了一种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不良习气。在高中苦心攻读的日子里,他们的父母亲人全力以赴,照顾得细致入微,享受得心安理得。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虽然在保证他们集中精力学习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却在培养他们的勤劳品质、奉献精神方面种下了劣种,使他们在安逸的生活中滋生一种不顾他人,不顾父母劳累,只知个人享受、索取,不思奉献的坏毛病。他们尽管进入了文明的殿堂,踏进了高等学府,理应养成更高尚的人格风貌,然而那种红榜及第的优越感却使得他们踌躇满志,趾高气扬。更加强化了他们的索取意识,放大了他们的索取范围,吊高了他们的索取胃口。

3.人际交往障碍

入校几个月后,同学之间也基本了解,各自的性格完全暴露出来,特别是同寝室之间的矛盾冲突开始明显。如有的同学只知接受别人的服务,而从不为他人服务,如寝室的公共卫生,有人只知享受却从来不知清扫;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借钱不还;用他人的电脑玩起网络游戏或聊天就不下线,这些看似都是微小问题,但处理不妥就会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新生以往与人交往和相处的机会较少,相对缺乏经验,而进入大学后,面临重新结识新人,确定人际关系的过程。事实上,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得多。特别是与周围同学的交往中,因缺乏经验、技巧而不善交往;因担心别人轻视自己而不愿交往;因性格内向孤僻而不会交往;因自负而不屑交往;因恐惧而不敢交往者,大有人在。由此造成与他人沟通困难,感到非常沉闷、抑郁,被孤独所困扰。

4.学习方面的不适应

多数大学生在高中时是学习尖子,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夸奖、同学羡慕,因而自我感觉良好,习惯了优势地位。进入大学后,新环境中人才荟萃,群星灿烂,不少人学习上的优势会削弱或消失,从“鹤立鸡群”变成“平庸”之辈,这种地位的变化越强烈,心理落差越大,因而产生了自我评价失

调。一些学生心灰意冷,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二、大学新生的自我心理调整

1.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高中时代的衣食住行都得自于父母周到的安排。进入大学后,一切要靠自己从头开始。如打扫卫生,盥洗衣物,上街购物是必备的基本技能,男生有时还必须学会缝衣钉扣;还要学会理财。不要月初当富翁,月底做乞丐。

2.掌握沟通技巧,学会主动

新生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来自于交往双方的真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此外还要把握交往的时机,学会沟通技巧,主动交往。首先,要处理好与室友之间的关系。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尤其是选择一些个性开朗、乐观的人做朋友。面对来自各地性格习惯各异的同学,应本着 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多理解别人。其次,要主动与教师交往。大学的教师被形容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些不善于与老师交往的同学,由于不主动与教师联系,感到大学教师缺乏亲切感,在学习上有问题也不敢向老师请教。由于大学教育的特殊性,任课教师除了上课外,很少有机会和同学一起交流,同学们应主动与教师交往,一方面请教学习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最后,要学会与学校内各部门工作人员交往。大学是浓缩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有各种机构,有各种不同身份的工作人员,对大学生而言他们都是应被尊重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尊重,只有做到对人的尊重,自然也会被他人尊重和信任。

3.确立新的价值目标

价值观是人们生活的追求目标,如果一个人没有价值目标,他就会感到无所作为,感到人生淡而无味。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就会具有活力和动

力,内心充实而有信念,就会自觉地为价值目标去追求和奋斗,价值目标的实现无不伴随着艰苦和某种牺牲。但只有朝人生价值目标不断地艰难跋涉,去创造、为别人、为社会、为自己,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体味到自己的创造所带来的幸福。目标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就难以做到持之以恒。因此,尽快确立新的价值目标也是大学生走向新生活,适应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

4.摸索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一是向有经验的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接受任课教师的指导与辅导员的帮助;二是自己要根据大学的学习特点,从个人实际出发逐步摸索与自己水平基本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四是学会科学管理支配时间。

5.重新确立正确的自我形象

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重新估价自己,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主动接纳使自己逐步提高。提倡“同自己比,同自己竞争”。有意识的自我心理调整培养良好的个性,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坚持不懈的心理品格,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压力,学会心理自助。

第五篇: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系列问题一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系列问题一:培养良好的大学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顺利、成功度过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有意义,从一进大学起,就该切实重视这个问题,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给自己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忙碌起来,如此一来,就可以轻松地克服懒散的坏习惯。比如,高中时已经养成了很好的作息习惯,你仍可以继续坚持下去。早睡早起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千万不能彻底放弃,要记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当你彻底放弃它后,将来会后悔莫及,而继续坚持下去,却是毫不费力的事情。俗话说得好,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在绿荫遍地、空气清新的校园中,去跑跑步、跳跳高、打打球、活动活动筋骨,之后,再找一个僻静处,伴着老教授打的二十四式太极拳,去高声朗读几段美文,此时此刻,你不仅仅学到了知识,更多的是是会感叹青春的美好和大学生活的美妙!

师哥师姐帮你培养大学生活好习惯:

1.不要盲目听信老生对各种问题的看法,要记住自己到大学学习的目的和父母的期望。

2.早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准备。进入大学就意味自己是一个成年人,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在人生的征途上没有人再会给你打响起跑令,你需要为自己进行人生的规划,是等到毕业的时候再考虑,还是现在就开始做准备,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3.注意经济上的规划和节约。未来用钱的地方还很多,现在不比以前,大学毕业就直接进单位。有可能还需要报别的班,学其它的技能,更有可能毕业后,在没有找到工作的那段时间解决生活问题。

4.多跟老师沟通,不要仅限于自己喜欢的。重要的不是拍马屁也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当然别人以为你是拍马屁的时候也不用在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5.多参加讲座,在大学里各类讲座比较多,特别是一些知名人士对于某些问题的探讨。这类讲座对个人成长很有好处,它们可以让你的知识面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6.多锻炼身体,每个星期一定要抽时间锻炼身体,好处多多。

7.学习就是一种反反复复的锤炼,坚持不懈的学习,不一定就是要永远不中断,而是在发现自己逐步停顿后,又重新开始恢复原来的热情再接再厉地学下去。

下载大学新生心理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新生心理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新生心理调查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主旋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是指个......

    大学新生不适应问题的心理援助历程

    三十年电大情未了 蒋 麟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电大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心系电大情未了。回首往事,那令人难忘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庞......

    大学新生心理调适感悟

    大学新生心理调适感悟 虽然我们步入大学已两个多月,但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在寒假之前我们仍然是一名新生。的确我们虽然已经完成了入学的各种注册考核,但在很多方面我们仍然没有......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摘要:大学新生在开始大学生活时产生了一系列的适应问题,表现在客观环境、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产生适应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与中学在培......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新生适应常见问题(大学新生专题)案例1:当“喂食式”变为“放养式”…… 对于小周来说,初进大学后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高中时,老师都“盯”得很紧,还不时地有这个测验......

    大学新生心理十多十少

    大学新生心理十多十少 由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大学新生会面临诸多问题。怎么处理好问题、尽快理顺各种关系、愉快地开始新的征程呢?我们提供如下建议供参考: 1.多一点自信,......

    大学新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

    大学新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地方求学,有的大学新生总会有些许的不适应,可能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鞍山师范学院应用心......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探析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探析 [摘要] 很多大学新生会在入学后遇到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适应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得以解决,将严重影响大学新生的健康发展。本文根据大学新生适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