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新生心理十多十少
大学新生心理十多十少
由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大学新生会面临诸多问题。怎么处理好问题、尽快理顺各种关系、愉快地开始新的征程呢?我们提供如下建议供参考:
1.多一点自信,少一点自卑
不管中学时期你在班里是什么排名,成绩如何,也不管你的高考是否满意。大学是你新的开始,大家又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社团活动,是生活还是交友,要多一点自信,自信可以让你更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而你的潜能是无穷的。少一点自卑,自卑会让你缩手缩脚,不敢突破。
2.多一点自主,少一点依赖
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好多事情要自己处理。要对自己说:“我能,我行。”不要总有等、靠、要的思想。老生的经验值得借鉴,但不能事事问人家、事事照样子去做。况且每一级学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重要的是靠自己。
3.多一点主动,少一点被动
与老师和同学之间、对待班里的事、参加什么活动,应该主动,不要凡事总让人推着你、总让别人照顾你。要时刻想到我能为别人做什么、我该为这事出什么力。
4.说话多一点和气,少一点脾气
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方言、习惯、思维等多有不同,免不了造成误会。这时,与人说话要和气,心平气和地商量着解决问题,不要动不动发脾气。要多使用普通话呦。
5.多一点好行为,少一点坏习惯
不分场合大叫大嚷、乱吐乱倒、乱扔乱放、不守作息时间、便后不冲干净、不值日等,只图自己方便,不顾不管他人,既不文明又容易引发矛盾,搞得自己和他人都不愉快,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学习。所以,要多讲一点道德,少做不文明的事。
6.多一点自制,少一点放纵
读高中很苦,进了大学适当放松一下可以理解,但要自制。通宵上网玩游戏、没完没了聚餐、逃课去旅游玩耍、觉得迟到早退无所谓等,是不可取的。有空大可以去做许多有意义的事,要严格要求自己。
7.多想一点父母挣钱不易,少一点大手大脚
上大学的开销比上中学要大,这是客观的。该花的花,不该花的尽量不花。不能为了所谓面子而比吃论穿、比玩耍论潇洒,增加父母的负担。
8.多一分清醒,少一点糊涂
外面的世界有很多诱惑,自己要有脑子。要清醒一点,不要糊糊涂涂陷入传销、急于在双休日打工上当受骗、自己的好心被利用而失钱甚至受伤、受害。
9.多一点坚强,少一点软弱
新的矛盾、新的挫折、新的委屈、新的打击等,随时会发生,随时会遇到,不要唉声叹气、不要痛哭流涕、不要心灰意冷,要坚强,要放眼未来,要态度积极。钻牛角尖、往窄处想、寻死觅活就太软弱了,对自己对别人都不好。做人就要坚强。
10.多一点时间意识,少一点浪费生命
有的大一新生不干什么出格的事,这是好的,但就是瞎晃荡,不知道下一个目标,不知道上完那几门该干什么,不知道今天干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不知道双休日该做点什么。那样,就浪费了生命。还是要珍惜时间,心中有目标,不断为美好的未来奋斗。
第二篇:亲子教育十多十少
“十多十少”———祝福孩子有方法
多一些身教,少一些言教; 多一些读书声,少一些麻将声; 多一些精神上的关爱,少给一点零用钱; 多一些激励、欣赏,少一点打击、指责; 多与老师沟通一些,少与赌友交流一些;
多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一点社会应酬的消耗; 多一些让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少一些父母包办替代; 多一些带孩子观光旅游,少一些电脑、电视畅游; 多一些家庭文化氛围的创造,少一点物质环境的建设;多一些心灵美的引导,少一点外表美的诱导。
“十多十少”———祝福孩子有方法
多一些身教,少一些言教; 多一些读书声,少一些麻将声; 多一些精神上的关爱,少给一点零用钱; 多一些激励、欣赏,少一点打击、指责; 多与老师沟通一些,少与赌友交流一些;
多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一点社会应酬的消耗; 多一些让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少一些父母包办替代; 多一些带孩子观光旅游,少一些电脑、电视畅游; 多一些家庭文化氛围的创造,少一点物质环境的建设;多一些心灵美的引导,少一点外表美的诱导。
第三篇:增强“十种意识”,坚持做到“十多十少”
增强“十种意识”,坚持做到“十多十少”
通过学习“基层干部八大精神有所缺失 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强”这篇文章,我觉得这篇文章对当前我们基层干部的思想状态进行了深刻分析,击中了要害。作风一名机关干部首先必须在思想作风建设上下功夫,在自我完善与提高上做文章,真正把上为分忧、下为百姓解难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从------街道来讲,稳定和发展是当前的两大重点,作为一名干部尤其要有能打“硬仗”的作风,切实增强“十种意识”,坚持做到“十多十少”,努力促进和谐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增强职责意识,在工作中多一份担当精神,少一点推诿态度。我们干部无论处在哪个岗位工作,都有一份责任和担子。正所谓有位必有责,有为必尽责。要把的事情做好,作为干部要有职责意识,要有“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的精神,把化解社会矛盾、维持 稳定作为自己的应尽之责,以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结穷亲、三进三同等活动为契机,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进村入户了解群众诉求,体察基层呼声,不回避矛盾,不推脱责任,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只为成事找方法,不为难事找理由。人人出力,个个攒劲,千方百计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为创建和谐平安 作贡献。
二是要增强大局意识,遇事要多考虑集体利益,少计较个人得失。要把 的事情做好,没有大局意识是不行的。要围绕中心工作,要围绕 各项工作大局,敢于作出一些奉献和牺牲,多做一些默默无闻的工作。同样,工作的好坏,形象的好坏,取决于我们 的干部是否有大局意识。如果大家多为集体着想,舍得吃苦吃亏,时时处处想着城关的稳定和发展,时时处处注意维护街道的良好形象,少考虑自己的一己私利,少计较自己的点滴得
失,真正做到以大局为重,以街道为家,以奉献为乐,就一定能够开创街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要增强学习意识,多花一点时间研究工作,少浪费一点时间吃喝玩乐。正如学习材料中提到了有的党员干部认为改革开放后“市民变刁民”,觉得“现在的群众工作难做”。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从主观上来,与我们花在研究工作上的时间不多有很大关系。因为疏于学习,因为花在吃喝玩乐上的时间多了,自然缺乏应对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群众工作的方法与手段,一遇到棘手问题,无法“应招”,就只能败下阵来。作为------街道,工作上的矛盾与问题肯定比其它乡镇要多一些,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更注重学习,切实增强学习意识,努力“充电”,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少在吃喝玩乐上浪费时间,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农业农村工作的本领。
四是要增强实干意识,多深入基层做实事,少浮在面上光说不练。俗话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化解基层矛盾,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搞好街道发展,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基层干部不深入基层,不扑下身子搞工作,什么事也干不成,更谈不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夸夸其谈,光说不练,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耍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群众不会买帐。------街道维稳和发展的任务很重,化解矛盾的压力很大,如果我们不在实干上下功夫,我们就难以突破“重围”,就会辜负县委政府的期望和人民的期盼。
五是要增强节俭意识,多注意勤俭节约,少搞一点铺张浪费。勤俭兴国,奢侈败家。------街道目前正处于爬坡上坎的阶段,需要投入财力的地方很多,群众生活也不十分宽裕,过紧日子的传统不能丢,艰苦奋斗要成为全体干部的自觉行动和制度要求。从控制机关日常开支做起,作为干部要从自己做起,努力做到节
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顿饭,努力防止用公款大吃大喝现象。通过开源节流,实现强街富民的目标。
六是要增强效率意识,在作风上多一点雷厉风行,少一点消极拖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街道的工作比其它乡镇要更为繁杂一些,不讲效率就完不成工作任务。全体干部要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不能老牛拉破车——慢慢来,遇事拖拖拉拉,在空耗时间中贻误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高效率、快节奏,尤其在为群众办事上,能办的事要马上去办,当天能办好的事就绝不能拖到第二天。
七是要增强公仆意识,多为群众办事,少让百姓为难。当干部就要干事。要当公仆,为老百姓办实事。作为基层干部,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更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全体干部对上门办事的群众,要热情接待,努力防止和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真正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暖心,一腔热情服务,一片真情相待,一声再见相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八是要增强团结意识,多讲同志加兄弟情谊,少在背后说长道短。“同船过渡,三百年所修。”能在------街道一起共事是缘分也是情分,同是还是组织的安排和需要。------街道的干部比其它乡镇都要多,要合作共事搞好工作,就要讲团结,讲同志与兄弟情谊,珍惜缘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相互之间谦让一点、大度一点、宽容一点、和气一点,有意见当面提,少在背后说长道短、飞短流长、传播是非。
九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多在创新性开展工作上下功夫,少在陈规陋习因循守旧上转圈子。工作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就不会有新的起色。作为在------街道工作的干部,工作上要有高标准、高要求,对得起------街道工作的评价,对工作不能“只求过得
去,不求过得硬”。无论是对全街道的工作还是份内的工作,任何时候都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并且争取干出新成绩。不能被老规矩、老套路束缚手脚,要以开拓创新、敢闯敢干的勇气,昂扬向上、争创一流的锐气,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十是要增强自律意识,多一些严格要求,少一点自由散漫。------街道干部要做党风廉政建设的表率。按照县委要求,带头抵制“赌博风,吃喝风、玩乐风”,带头做到“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通过严格要求,防止和克服自由散漫、放任自流的行为,树立起严于律己、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做到“对待工作有热心、对待群众有爱心、对待党有忠心”、在工作理念上有前瞻性、工作方法上有创造性、对个人的要求一定要讲党性,弘扬“奉献精神、拚搏精神、团队精神、龙马精神、钉子精神、科学精神” 做好做活基层工作。
第四篇:大学新生心理问题
随着高校陆续开学,又有一批新生步入大学校园。进入大学后,不少新生对大学的新鲜与好奇很快过去,接踵而至的是种种不安与反差。大学新生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活应从“心”开始。
做好心理准备
大一新生往往沉浸在高考成功的喜悦之中,对大学生活、学习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必须做好迎接各种问题和挫折的思想和心理准备。首先是完成由中学生变成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要提前了解大学学习、管理、生活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学会自学和自我管理。然后确立自己的专业思想,明确新的学习目标,大学新生从进校第一天起就应结合学校规章制度为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进行规划。重在调整心态
大学新生在刚入学兴奋过后的一段时期里,成就感降温,兴奋期消退,心理会出现失衡。从考大学的紧张到进入大学后的放松,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大学生活的平凡枯燥形成反差,学习没有了目标,与亲人的远离,环境的不适应,都可能成为新生的心理问题。所以,心态的调整是新生需要重视的首要问题。很多新生中学时都是佼佼者,到了大学,这种优势只有少数人可能保持,大部分人会在大学的金字塔中重新定位。于是,如何重新树立自信心就成为一个新课题。对于所有学生来说,“归零”的心态都是可取的。这样可以不因过去的荣耀固步自封,也不因暂时的劣势而退缩。对那些在大学时期仍然能够保持优势的学生来说,一切“归零”可以保持平和谦虚的心态,继续向前。对于暂时失去优势的学生来说,一切“归零”意味着可以以起步的心态为自己做长远规划。
树立专业思想
常言道“既来之则安之”。许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到底是什么,所以大学新生必须认真参加入学教育,培养对学校、对本专业的认同感,树立专业思想。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入学教育时,这些都将详尽介绍。如果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努力,自己还不能对学校和本专业产生认同感和喜欢,那么就要真正了解自己喜爱的专业到底是什么,有没有能力在保证自己本专业正常学习之外,对自己喜爱的专业进行学习,也可以考虑将来报考研究生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积极面对挫折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遇到挫折,作为新生,经历挫折是必要的,关键是要想好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该如何应对。可以向高年级学生或者心理咨询老师请教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也可以把自己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一一列举出来,有备无患,积极面对。
制定可行目标
大学生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多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首先要认识到,现实自我是指个人当前发展所达到的实际的自我状态,即自我的能力、品德、业绩等方面的实际表现;理想自我是美化了的自我,是自我的向往和追求,是关于自我的未来设计。理想自我目标太高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贬低现实自我。可以分析一下自己是不是把理想定得太高,如果太高,就要学会降低一下。如果理想定位符合实际,通过努力可以实现,那么就要制定可行的目标,不畏艰难,朝着理想前进。
第五篇:大学新生心理调查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主旋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而高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
1.新生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
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比较大。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因子等方面。能否顺利渡过适应期,对大学新生的成长和成才至关重要,若有些问题处理不当或认知错误,就会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新生心理不适应或出现心理问题,究其原因,有原有生活、学习环境和个人心理素质原因,还有进入大学校园后的不适应引起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学新生的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
二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学生心理失衡。如学生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有的学生填报志愿时受到老师、家长的左右,所上大学并非自己所愿;
三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学模式与自己以往的生活环境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
四是人际关系不适应是大学新生比较普遍的问题。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需要建立新的交际圈,由于他们各自的生活习惯、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在人际交住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有的同学为了避免不愉快,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害怕与他人交往的矛盾之中。还有的是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同学中不被了解而被排斥,其中一部分不愿意主动接触别人,使很多大学新生产生了压抑、孤寂和烦闷的抑郁心理;
五是大学新生呈现出失去奋斗目标的迷茫心理。新生在对大学的环境和特点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许多人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确定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很多学生在感到轻松之余,不知该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在心理上往往会感到茫然和空虚;
六是新生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进入大学后,环境、生活、个人地位的变化等引起很多心理矛盾,而新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又没有达到能够真正独立恰当地调节自身行为的程度,这就出现了他们独立支配自己行为的强烈要求与行为结果相悖的情况,从而产生内心痛苦和不安;
七是有的新生因为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在上什么大学、专业上,在能力、家庭、生理条件、智力条件等方面相互攀比,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心理就会失去平衡,怨天尤人,心生烦恼,情绪低沉;
八是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吃苦精神和承受挫折能力差,依赖心理很强等也是造成其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关注的是,个别学生在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或在对生活环境的适应上出现负面情绪之后,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在其他问题上接连碰壁,产生严重的悲观情绪和挫折心理。
四、心理教育对策
1.加强对新生的适应教育
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将来的发展,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要真正把新生适应教育纳入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并加大对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力度,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在校各方面问题。一是教育并引导学生迅速树立新的人生目标。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找到学习生活的动力。
二是开展新生生涯设计和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新生空虚、茫然和失落感等消极心理,本着先入为主、优先占领的原则,开展大学生涯设计与理想信念教育,以尽量缩短“理想间歇期”。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大学新的坐标系中,正确认识自己、估价自己,重新给自己定位,让新生明确社会角色意识,了解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是建构与新生畅通的沟通渠道,如有学生遇到不适应的问题,可以找班主任、院系领导交谈,也可在找任课教师或心理咨询老师。四是对学习方法不得当、不适应大学教学方式的学生,可以通
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指导报告会等方式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注重引导与培养新生学习目标与动力,使他们明确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增强紧迫感,提高学习兴趣,挖掘潜能,激发成就动机,提高综合素质。
2.开展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
针对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普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采取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适应教育工作机制,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新生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心理调适能力,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首先,要组织新生进行心理测验,以了解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全面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做到对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并对测评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要在随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如根据测评中体现出来的人际关系敏感,自信心不足等普遍性问题,安排系列新生讲座和专题团体训练。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教育。
其次,通过构建以个别或团体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和电话咨询为主要形式的心理适应教育网络,及时解答新生的各种困惑,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第三,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有不少心理专家认为,大学生在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交际困难及各种压力等方面没有出现问题,并不代表他们就不会有“心病”,以上这些诱因只不过
是“导火索”而已。学生在心理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环境影响、心理基础的“先天不足”才是其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这里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所以,在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做到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的始终。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引导示范作用,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尊重、友善、宽容、朝气蓬勃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大有帮助的。大学新生在不适应问题上是迫切希望有良师益友,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亲近。学校要在构建和谐校园主题下,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新生从一开始就在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尽情展示自我和发展才能。一方面增进了师生、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提高同学间的亲和力,增进同学间的相互关系,推动群体中互助互爱的精神。新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充满乐趣,一些不适应也自然而然地淡化以至消失。另一方面让新生在新的人际环境中找回失落的“自我”,有效排除因不适应而引起的内心冲突和矛盾。最重要的是可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培养其团队精神。
4.重视差别教育
许多高校的心理测试均表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比男生的低,这个问题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并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知道女大学生在智力上并不弱于男生,但在心理素质上的不足却直接影响女大学生的成才与发展。在学生工作中要加强对女生的关注,要帮助女生克服来自社会和自身的障碍,使她们对自己将要担任的社会角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清楚的认识;要帮助女生充分发掘自身优势,树立自信心、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