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的思想内涵

时间:2019-05-15 05:2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断章》的思想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断章》的思想内涵》。

第一篇:《断章》的思想内涵

《断章》的思想内涵

摘要:《断章》是卞之琳的代表作,历来对该诗的主题解读颇多,本文试从“爱情诗”的角度讨论其思想内涵。

关键词:卞之琳 《断章》 风景 思想内涵

卞之琳写于一九三五年的《断章》是一首仅四句三十四个字的短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1]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歌虽短,但自发表以来,曾引起无数人的关注,特别是在这首诗的意义解读方面,释者如云,解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理解,得出了多种多样的诗歌释意。历来将《断章》作为一首爱情诗来进行的解读也是非常多的。秀实即认为《断章》“无疑是一首极之卓越的[2] 情诗”;陈远征认定“这首诗是一首情诗,或者说是想写的一首情诗中的片段”。“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写的是以第二人称“你”为视角的出发点,视角落点在“风景”。而“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是从第三人称视角出发,从“看风景人”处看,视角落脚点应该也是“风景”,但诗却一转写“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视角落点变成“你”,这样,“风景”和“你”似乎变成了一物,“你”成了风景。你、风景、看风景人到底谁在看谁呢?

《断章》的妙处正在于此,作者营造出了具有“交错视角”的复调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我们无须寻求谁是诗中的主体或客体,“看风景人”既在看风景又在看你,而“你”也是既在看风景也在看看风景人。这里“风景”是“你”和“看风景人”之间视角转化的起点也是中介,“风景”保持你和看风景人之间的张力平衡,并与你和看风景人形成三角关系,造成诗的复式立体结构。后两句也同样,作者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对传统诗的理解,因此在布局上遵循“由景抒情、借景抒情”的中国古诗传统。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由写景过渡到抒情。

《断章》中,诗人设置了几组不定的意象画面,通过视角的转换和组合,整体诗具有了流动的特征,“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里的“风景”意象显然具有独特的意义,“风景”是“你”和“看风景人”之间转化的中介,由于风景特殊的中介作用,“风景”有了情绪或者说增加了情绪的泛动。这样全诗给了我们一种特殊的感觉,我们随着视角的转变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并在“风景”中体会到深深的内在情绪,含着伤感哀怨和惋惜留恋的情感。“你”和“看风景人”都在看“风景”,但对于“你”或者“看风景人”来说,这个“风景”本身可能就是空无的景观,汉语中有“出神”一词,其意思可以说是专注,也可以理解为心不在焉。因为“你”在看风景时注意的根本不是风景而是楼上的佳人,或者佳人已成为你所观风景的一部分。“风景”正处于被过分关注或者说被忽略的地位。这个“风景”有可能被忽略,因为“你”只顾看“看风景人”,也许被过分关注,因为“看风景人”已在你所看的风景之中。“你”关注的是“看风景人”,所以“风景”的存在和“看风景人”的存在紧密关联,反之亦然。这样风景所处的位置就有两种:一,“风景”是实景,“你”和“看风景人”都处于风景的范围中;二,“风景”是虚景,“你”和“看风景人”都处于风景之外。“风景”虽无处不在,但对于你和看风景人已形同虚设。正是“风景”的意象的不定,诗的画面呈现出流动和立体的特色,诗的整体意象也模糊不清。因此,“风景”到底是什么,它体现了怎样的情绪,反而由于视角转换而模糊。其实在诗中,“风景”或许就是你,就是看风景人,就是明月,就是一切,一切想表达之物。卞之琳说过他喜欢用不定的代词,并说在他三十年代的诗作中,大多数我可以和你、他、互换,可见他早已看出了转 1 化互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那么,《断章》到底要写什么呢?按余光中的说法,这首诗的意味在哲理,是写“世间万物皆有关联,真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另有一人却在高处观赏,连你也一起看进去,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而更妙的是它阐明了世间的关系有主有客,但主客

[3]之势变易不居,是相对而非绝对。”余光中为此还写过一首诗《连环》。余光中的解释不无道理,而我们应该从作品的愿意去解读它的永恒意义,去体会它的思想内涵。《断章》是首爱情诗,它体现了一种无望的相思情绪,哲理由诗所表达的无望爱情产生。所以这首诗的全部意义在于“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其实不是看风景,而是在看楼上的人,而楼上的人也只是在佯装看风景,实际她在看“你”。你们二人都以风景作为观察对方的中介,并通过风景表达爱慕之情。但因为某种缘故你们近在咫尺,却如同天涯,只能脉脉守望。“风景”便是你们无法相见的表达。

《古诗十九首》里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经》里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这两首诗里,可以发现“水”既是具象之物,同时也是抽象之物,是男女爱慕而不能接近的距离意象,水是情感表达的场所,也是情感距离的体现。《断章》里的“风景”同样成了情感距离的意象。“你”和“看风景人”之所以成为各自风景,因为“风景”只能欣赏而不能拥有,把“你”视为风景,言下之意是我得不到你。这样风景成了你我距离的象征,成了一种失落相思的寄托物。因此即使楼上没有人,“你”看到往日的风景,也会潸然泪下,因为风景就是楼上的人,因此这首诗是写两个互相爱慕却未能走到一起的痛苦心情。

这样理解诗的上阕,我们就会明白诗人为什么在下阕中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装饰”表面上写月、窗,实际是写人;“月亮”代表思念、怀念之情。正因为你们二人虽相见却不能长相守,所以晚上才会做梦,在梦中相欢。你被别人梦着,同样别人也梦着你,但永远只能在梦中,醒后却是一场空。这样说并非没有依据,卞之琳有首诗里就有这样一句:“人在你梦里,你在人梦里。”其诗和《断章》写于同一年,绝不是偶然,一九三五年正是卞之琳失恋的痛苦阶段。“一九三三年秋,例外也来了。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虽然彼此有相同的‘一点’。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

[4]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霞罢了。”一九三三年,卞之琳爱上了张充和,两人感觉都挺好,一九三六年秋,卞之琳还和张充和还同游了苏州的天平山,但两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这次短暂恋爱的幸福和痛苦留在了卞之琳的内心深处,诗人对已经飘逝的美好爱情深深地怀恋,又从爱情的稍纵即逝中看到了万物变化的哲理,所以写下了大量带有哲理意味的爱情诗。《断章》正是通过构造出一种美丽又无法接近的“风景”,使人对美好的爱情产生了深深的留恋,同时又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世间万物的关联和变化。

人生在世,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可以改变,有的根本无法改变,前者需要我们努力去改变,后者则需要去宽容与适应,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内心的失衡。这样,才会摆脱一些世俗的观念的束缚,才会超脱于一时的得失胜败,高瞻远瞩,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季羡林先生“相信人、人类都是向前进步的,向着真、善、美发展,这是总的规律,懂得规律的话就有了个人和谐了。„„顺着规律走就是和谐,规律就是人的趋向,向真、善、美发展。”人生是一次终极的精神旅行,只要我们心中拥有真、善、美的净土,并为之奋斗,人格、精神将得到净化与提升,就会拥有对现实人生的自由与超越。

卞之琳以其幽绵的笔触、极其独特的构思,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迂徐回旋、含蓄蕴藉的 意境,用一种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老练之至的语言,将各种微妙和谐理念摄于笔端。《断章》是一幅淡雅静谧的风景画,更是一幅径曲洞幽的心灵藏宝图,让人在对爱情的感慨中引发出 2 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使我们遐想无限,收益良多。

注释:

[1]卞之琳著。江弱水,青乔编。《断章》。《卞之琳文集上卷,中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陈远征。《现代中国的诗人与诗派》。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张曼仪编《卞之琳》,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第一版。[4]卞之琳《雕虫经历》(增订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发行,1982年第一版。

第二篇:断章美文

平静下来数数白云,不愿看见悲伤的散文,总是跳过敏感的题目,像是羊遇见狼,落荒远逃。喜欢个别的文字,标题不刻意,平淡的出奇,点开之后却有清绝的味道,甚至有些别致,也不另类,随笔写来。喜欢不刻意,就如此散淡,如一枝画笔白描梅花,精致恬雅,纵然有些潦草,风韵不减。

孤世独立的样子,也不尽然沉郁,些许傲然,些许洒脱,一种文字的风格,不人云亦云,也不自以为是。艺术的世界里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未必文字就不一样,因为喜欢,所以不然而然,因为不爱,所以流连她处,因为不甘,所以画地织锦,不论如何,都有喜爱的红衣,还有一帮知己,从别人的努力中看见自己,成就自己,看见现在和未知的将来,喜悦着珍惜着,领悟着感动着,白茫茫的雪地。

不习惯过于虚实,散文还是古诗,有些偏爱清水出芙蓉,一直认为这是有名大师才能说出来的言语,像我似乎有些亵渎这几个字眼,因为一般人会觉得太难,像宋诗这般无事不可入诗,便不免浮夸,但凡实力的诗人则完全有资格做。至于大波人反对黄庭坚的提倡,也不是不符合情理,因为想要写出好诗实在有些难度,这种方法还会误导别人走捷径。初学者应当从实际出发,炼字为要,循行渐进,至于什么流派不用放在心上,有始有终就可成。

记得有位名家说过,散文的章法不是

特别重要,你可以不懂,但也要多读多写一些,慢慢的就会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就如无心插柳柳成阴,只要你的心始终没有改变,顺水行舟。欣赏精美的散文,那些无可挑剔的段落,使人读之惊叹和拜服,想来他们的价值很难超越,这就是某些文学家诗人被读者喜爱的原因。

人之所以幸福,就是懂得满足,在当下实事求是,也许我是那天地间自由飞翔的沙鸥,有白天有黑夜,乐此不疲的寻找食物,只为了能够飞的更远,栖息在美丽的海滩,沐浴渐渐流失的一抹阳光,积极的选择失败。

黄昏来临,白云还是白云,你还是你,即使岁月溜走也要确信一切都没有被岁月改变,这个世界诗意繁华,这一笔断章还会继续,这一季春秋往复仍有它的意义,这一篇心灵鸡汤也好,出世入世悟世也罢,我们都还在轨道上磨练,依旧在寻找那一片承载生命的小叶片,只愿有一天在你我的眼前绿意洋然,告诉自己这一程行走不负岁月就足够。

第三篇:《断章》读后感

读完《断章》有种奇异的感觉恍恍惚惚地萦绕在我身旁,却难以言传。是淡淡的清幽?还是若离的伤感?或是漫无目地的闲情?不是,都不是。我突然感到内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于是陷入无际的沉思

我突然觉得,我就是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看眼前的风云变幻,看眼前的悲欢离合,置身于眼前的一切,时而兴奋无比,手舞足蹈,时而泪流满面顿足伤神。时时刻刻在为眼皮底下的尘世高兴着,伤心着,追寻着。

我在为什么而高兴?为什么而伤心?我又在追寻什么呢?在童年的时候,这些答案很清楚,很明了:高兴是因为爱老师表扬或有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伤心是因为受批评受欺负;追寻着有好伙伴可以一起分糖吃,多么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啊!可现在呢?我觉得找不到什么可以让我高兴,可身边的朋友却都以为我每天都过得很开心,于是我就对他们笑,可有谁清楚,我早在我的笑容里丢失了自己。

读了这首诗使我不禁对生活充满了好奇,是否我正在装饰别人的风景呢?是否有个人站在高处看着我成为他的风景呢?如果是那样,如果我的悲欢离合也可以点缀别人的生活,即使我不知道点缀了谁的生活,但至少我知道在我背后也有一道可以让我幸福的风景。虽然我不知道这道风景是怎样的,虽然我很好奇,但我不回头,也不探寻,因为我不想破坏那个人眼中的风景。

第四篇:断章教学演讲稿

潘长江说过这么一句有趣的话——别看我矮小精悍,但我浓缩的全是精华。短小精悍这是对潘长江的一个简要概括,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首短小精悍的小诗,之所以说他是小诗,是因为他确实够短!但还是那句话,别看它小,但他浓缩的全是精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们先来看这个题目与作者的相关背景,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而这四句也是诗中写的最好的四句,至于其他的则被人遗忘了。

初读这首诗,我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很有韵味却看不太懂!其实我也是这种感觉,很多诗感开始读起来都会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总感觉很玄妙!像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不妨仔细思考一下,到底怎样才能读懂一首诗?或者说为什么呢我们不能一下子就读懂他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我们无法读懂一首诗的原因有哪些?其实主要是,我们的个人经历和生活体悟,诗歌很多都是表达的一种个人感悟,或对生命,或对人生,或对时间,等等.由于个人经历的不同,再加上个人感悟能力的不同,我们每个人能领悟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爱思考,有些人爱动手!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爱思考的人个人感悟可能比较多点,也比较深刻点。相反不爱思考的人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感悟!也就不太可能领悟到诗的主旨,就算有感悟但未必就与诗人的感悟契合!这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与个人遭遇不同所致!

那么我们如何来找到突破口来领悟一首诗的主旨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在于找到一个视角,视角就是我们理解一首诗时的出发点,比如说爱情诗,那么我们就从爱情这些角度来理解它,或写暗恋,相思这些什么的。这就是所谓理解诗的视角,其实说白了页就是作者所写的对象主题,这里所说的主题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并不一定就是时的主旨,他只是诗所表达的一个大的方向,就好比爱情诗,他有些暗恋,相思什么的,这里面相思,暗恋就是他的主题。具体的则就是他的主体情感了。

理解断章这首诗他的突破口在哪呢?我们先来选择一个视角,很明显这是一首哲理诗,当然我们一可以把它当做爱情诗来读。你在桥上看风景,这里看风景未必是真的看风景,有可能是在寻觅或在苦思意中人,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看风景的人也不是真的就在看风景,而是在看你,在他眼里,你才是他的风景!时间辗转到了夜晚,你倚窗思念心上人,看着明月出了神,你睡不着,却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白天那个把你当风景的人的梦乡。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由此而出,你苦思情人却不知自己早已为他人所恋,可惜彼此之间并不知道,那个苦恋你的人,或许由于害怕你的拒接而不敢告知与你,这是多么大的一份遗憾啊!

其实想想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似这样的,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便是这个道理!但我们想起这句话的时候就很好理解这首诗了。诗人通过简单的几

个对象:人、明月、窗子、梦,表达了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平衡相对、彼此依存的哲理。仔细分析这首诗,你与看风景的人是相互依存的,你以为你一个人孤单而寂寞却不知别人却在时刻关注着你,并因你有了一个甜美的梦。人与人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就这样通过简单而含蓄的几句话表达出来了。

其实讲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东西不多,概括起来主要就是两点:一是,通过本诗,领悟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尤其是那些伤心失恋的人,要相信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总会有那么一个爱你的人在远处或在近处关注着你。我们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二是,学会如何来理解一首诗,但我们无法真正里理解一首诗的时候,不妨以为们的感悟能力在世人所描绘的画面里去领悟一个主题,我们首先要先找到一个视角,然后以我们自己的理解对诗中的画面添枝加叶,定能找到自己所要的美。其实能够领悟一种美就已经很不错,诗歌是一种美的艺术,我们只要有心,只要用心去感悟,就算无法真正理解他的主旨,但只要世界的那份美还萦留在我们的心中就已足以。罗丹说:不是生活中却少了美,而是我们却少了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要说,不是我们却少了发现美的眼睛而是为我们缺少了发现美得心境!

第五篇:《断章》教案

《断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解读“诗无达诂”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2、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3、理解并分析短诗的主旨。【教学重难点】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诗歌主旨,写鉴赏性小短文。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诗论中有所谓“诗无达诂”论,(“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解释或理解)认为不同的读者对于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也有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因此在文学阅读过程中特别强调读者参与。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在文艺鉴赏中存在着理解和审美的差异性,即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作品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特点便突出体现在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现代诗《断章》中。

二、解读《断章》

1、介绍作家作品(PPT)

卞之琳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此外,在这一时期,卞之琳与何其芳、李广田还合出过一本名为《汉园集》的诗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

2、整体把握

卞之琳是30年代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断章》写于1935年,是卞之琳的代表作。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

三、问题探究:

1、《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

2、有人说《断章》是一首情诗,你说呢?

关于《断章》这首诗的旨意,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PPT)

3、学生分组讨论,力求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请组长汇报本组解读《断章》的总体情况(PPT)

小结: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就像一道包含有无穷解的方程一样,具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

四、作业:

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当场背诵。

下载《断章》的思想内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断章》的思想内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雨后断章诗歌

    从路上从街上从田间地头……奔回家里跑向屋檐撑开雨伞……世界浸在风雨之中一切就这么滴灌雨意那些小小蝼蚁缩在何方罅隙怎样躲避这风雨交加的等待/夕阳破云而出霞彩挂满天......

    《断章》教学设计

    一.作者简介【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二......

    断章读后感(五篇范例)

    《断章》读后感《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是卞之琳作于1995年,作者将刹那的感觉升腾为深邃的思想,第一次......

    校园断章诗歌5篇

    黎明 校园里的黎明来得最早,校园里的黎明风光最好。 大地还在酣睡,夜幕还未收尽,校园里已有了绰绰人影。 道旁、楼前、路灯下,多少人在朗读、在背诵。琅琅的读书声在原野里轻轻......

    断章的教学反思

    《断章》教学设计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诗坛,受过“新月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精巧玲珑,联想丰......

    卞之琳《断章》赏析教案

    卞之琳《断章》赏析 一、作者简介: 卞之琳,现代诗人、翻译家。祖籍江苏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 建国前出版了诗集《三秋草》和《鱼目集》,另有与何其芳、李广田合著的......

    卞之琳《断章》赏析教案

    卞之琳《断章》赏析 一、作者简介: 卞之琳,现代诗人、翻译家。祖籍江苏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 建国前出版了诗集《三秋草》和《鱼目集》,另有与何其芳、李广田合著的......

    卞之琳《断章》读后感(共五篇)

    桥上明月楼上梦 ——《断章》读后感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初读卞之琳的《断章》,便禁不住思忖:诗中的“你”是哪家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