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探索中前行,鑫茂民营科技园
集团简介
天津鑫茂科技投资集团始建于2000年12月26日,拥有参控股公司44家,注册总资本2.23亿元,拥有在深圳股票交易所主板上市的鑫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836)。集团主业是开发建设经营科技园,同时投资培育高科技产业、孵化服务中小科技企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市委书记张立昌,原天津市市长戴相龙等领导人先后莅临鑫茂集团考察调研,并对鑫茂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目前,鑫茂民营科技园总占地面积1136亩,总规划建设面积138万平方米,已建成南开、华苑、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基地、国家IT软件出口及培训基地、光纤研发生产基地、绿色能源产业基地、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等9个民营科技园。
鑫茂民营科技园现已聚集了近1000家中小科技企业,行业涉及光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IT软件、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2007年,全园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为推动区域科技经济发展和政府涵养税源发挥积极的作用。
十几年来,鑫茂秉承“与人争路,不如自己开路”的经营理念,坚持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企业投资建设经营科技园的发展之路。开拓了工业厂房建设的全新模式,创新了楼宇化单元式工业厂房、复层式孵化器、SOHO创业空间、个性化庭院式工业厂房、花园式产业庄园;打破了传统的厂房租售模式,创新了科技园的经营理念,实现了厂房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及科技园整体资本化运作;创新融资模式,开通绿色融资渠道,首创了全国科技园信用共同体,切实满足了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创新工业物业管理,企业发展需求既得到满足,又实现了服务产业化。
鑫茂践行“实现自我,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树立了“激情创业,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健全的党工团组织,锻造了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塑造了“人人快乐”的企业文化。
自 2000年以来,鑫茂民营科技园分别被全国工商联和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最大民营科技园、全国十佳民营科技园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并荣获中国民营科技创新奖、中国民营科技促进奖;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中国天津鑫茂民营科技示范园、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都市工业鑫茂示范小区。2006年12 月,鑫茂民营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孵化器),实现了鑫茂科技园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经济的高速列车正在前行,鑫茂将借助天津滨海新区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整合融通各种社会资源,推动科技园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产业同生共长,实现企业品质全面提升,打造鑫茂独具特色品牌优势,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力量!
版权所有:天津鑫茂科技投资集团
地址:天津华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榕苑路16号
邮编:300384 联系电话:022-83713792
网站邮箱:xinmaojituan@126.com
津ICP备06006214号
在探索中前行,鑫茂民营科技园
2007-6-14 15:56:00 1995年,鑫茂走上了民营科技园创新发展之路。至今,鑫茂科技园历经了探索——成长——成熟——腾飞的快速发展历程。2000年,在全国工商联首届民博会上,鑫茂科技园被评为全国最大的民营科技园。
目前,鑫茂民营科技园购置土地面积1136亩,科技园总规划面积138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的南开园、华苑园、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园、国家软件培训基地和光纤研发生产基地六大民营科技园,引进吸纳了涉及光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IT软件、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的近700家中小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目前,累计获国家级、市级技术创新基金等科研基金支持的科技成果近百项,预计2007年鑫茂民营科技园全园总产值将突破100亿,为推动区域经济和政府涵养税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在,鑫茂集团与西青区杨柳青镇政府达成全面合作,将通过科技园开发参与到了新农村建设中。通过科技园的开发建设改善现代化工业布局,以缩短人们就业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就业率,从整体上节省了社会资源,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对于鑫茂民营科技园来说,有四大创新点为其带来了质的飞跃。由综合性科技园向专业化科技园转型 鑫茂民营科技园正在建设和规划不同类型的园区,在科技园开发方向上,由综合性科技园向专业化科技园转型;筹划打造全新概念的庭院式工业厂房、花园式产业庄园;并将科技园开发建设与都市工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相融合。正在建设中的绿色能源产业基地,2008年6月将全面入驻,是鑫茂科技园向专业科技园孵化器的初步探索。与此同时,正在筹划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孵化器和医疗器械专业孵化器,通过专业孵化定位,聚集同行业上下游企业形成一个专业的科技园,从而促进科技企业朝着产业化、集群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以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增加企业收益,为社会经济创造更大的利润产出。筹划花园式“百亿产业庄园” 目前,正在建设总规划面积56万平方米庭院式工业厂房,预计今年年底即将部分入驻。届时,将有一批从鑫茂科技园南开园、华苑园毕业的企业进入该园谋求更大的发展。庭院式工业厂房不仅能满足厂房面积增大的需求,还使中小企业走出“单元”,满足他们独门独院,自成一户的梦想。在此基础上,正在筹划花园式“百亿产业庄园”,以适应年产值亿元以上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对增大发展空间和改善生产环境的需求,鑫茂“百亿产业庄园”的寓意就是聚集百家产值过亿的大型企业。四大创新鑫茂民营科技园将有质的飞跃 创新一:工业厂房建设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天津城市改造、企业大量拆迁,以此为契机,鑫茂抓住了天津城市建设和民营中小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率先开始了工业厂房和民营科技园建设的全新探索。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在工业厂房建设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建立起适应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楼宇化单元式工业厂房”。这样的厂房将商品房开发理念引入工业地产,实现了企业一梯多户,互为邻里,互不干扰的企业聚集发展的理想效果。不仅适应了科技含量高、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需求,还节约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一经上市就受到了中小企业的广泛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鑫茂已经把工业厂房建到了10到24层,真正实现了“向空中要效益”,提高了土地的“亩产效益”。基于单元式工业厂房的开发经验和建设心得,鑫茂继续向科技园建设经营的纵深方向继续探索。已相续创新了适合智力创业和大学生创业的SOHO创业空间和复层式孵化器、庭院式工业厂房和“百亿产业庄园”等等。创新二:工业物业管理打响鑫茂服务品牌 1999年成立了专业的工业物业管理公司,首创了天津工业物业管理,并且是天津唯一一家获得ISO9000和ISO14000国家体系双认证的专业公司,服务项目已达65项。目前,鑫茂民营科技园正在制定民营科技园开发建设、工业物业管理、民营科技园孵化管理的规范和标准,计划通过输出标准、输出管理、输出品牌,将“鑫茂模式”在全国复制,形成立足天津、辐射全国的科技园产业群,打造鑫茂民营科技园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三:首创全国科技园信用共同体,解决驻园企业融资难题 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有着各种严格条款的限制,“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2005年11月,鑫茂民营科技园信用共同体成立。鑫茂集团通过为驻园企业贷款实施整体融资担保的方式,对入园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切实解决了中小科技企业的资金瓶颈。此外,鑫茂民营科技园信用共同体还实现了三个首创:一是银行对中小科技企业首次大规模发放信用贷款,为全国首创;二是在民营科技园建立信用共同体,为全国首创;三是民营企业整体、全额对信用贷款实施担保,为全国首创。到目前,鑫茂民营科技园信用共同体已为50家信用商户发放81笔信用贷款,使这些企业直接受益,平均增长率为30%,有的企业效益翻番。创建一年多来,信用共同体共接待全国各地考察、学习、访问达40多次,并被财政部一位领导定义为“中国特色的融资方式”。创新四:科技园经营理念,树立长期战略发展观,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 单纯的科技园开发本身建园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利润率低,这决定了科技园的投资建设决不是短期的投机盈利行为,而是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长期战略。这对于纯企业化投资、运作的科技园必须探索出全新的科技园经营理念,树立起长期战略发展观。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鑫茂民营科技园首先在招商模式和合作机制上作出了大胆的探索,除传统的租、售招商方式外,推出以租代买、房屋置换、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受到了业主的广泛欢迎。尤其是以厂房作价入股引进、参与高科技项目,吸引了诸多高科技企业。实现了厂房建设与科技项目相融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步升级。由此形成了鑫茂集团的高科技产业,初步落实了长期战略发展观。目前,我们通过房产作价入股形成股本合作,吸引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项目,成立了43家参控股公司。其中有近30家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涉及航空航天、光通信、安防、IT软件、生物制药、纳米、电子仪表、系统集成等行业和领域,通过我们的孵化已经达到了产业化发展,预计今年这些高科技企业总产值将超过20亿元。厂房资本化运作探索的成功,促使鑫茂民营科技园进行了科技园整体的资本化运作的尝试。通过科技园评估、作价,使其资本化、证券化以至变现。2006年,鑫茂成功地通过资产置换重组了原天大天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天津市首家重组本土国有上市公司的民营企业。实现了科技园整体资本化运作,为科技园开发经营增添了新的亮点,寻找到了新的方向。未来3年内,鑫茂民营科技园计划将培育3家中小企业三板上市,打造科技园发展的全新概念。
纪念石见证我市第一家民营科技园发展历程
鑫茂科技园十周年纪念石揭幕庆典成功举行
文 刘畅 摄影 记者 李泉
9月10日上午,天津市第一家民营科技园——鑫茂科技园十周年纪念石揭幕庆典在鑫茂科技园·南开园华创大厦前广场隆重举行。来自鑫茂科技园各连锁园的企业家代表共同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幕。仪式中,鑫茂集团董事长杜克荣,南开区工商联党组书记、会员企业党委书记张利强分别致辞,并与企业家代表一同为鑫茂科技园十周年纪念石揭幕。
以南开工业园的标志——火炬造型为原型的纪念石,高1.9米,直径1.1米,特选用红色灵璧石,喻意鑫茂科技园前景如火如荼。花团锦簇的鑫茂标识图案,与屹立在纪念石旁的紫红色艳丽角梅相互衬托,分外夺目,更显鑫茂科技园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鑫茂集团董事长杜克荣在致辞中说:“十年前第一批拓荒者来到这里,经过十年的发展,企业和科技园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此我非常感谢,所有驻鑫茂科技园的企业为园区的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十年间,企业互助的发展模式得到证实,这一点在经济危机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鑫茂科技园的每个企业在科技园中互助互爱,谁也没有掉队。我们还会团结一致,完成企业发展的目标,完成区委区政府、市委市政府整个经济发展的目标。”
自1999年获得南开区政府正式命名之日起,鑫茂民营科技园从南开工业园起步。时至今日,鑫茂民营科技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经过十年的努力和探索,如今鑫茂科技园已经发展壮大为九大连锁园,覆盖南开、西青、高新区、塘沽四个城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民营科技园。
南开区工商联党组书记、会员企业党委书记张利强激动地说:“鑫茂科技园的发展,一是得益于鑫茂集团杜克荣董事长选择了‘国家倡导的、政府支持的、市场需求的’发展之路,为驻园企业搭建了共同发展的平台;二是得益于一批民营企业家‘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开拓创业;三是得益于荣罡物业公司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各驻园企业共同营造的和谐氛围。相信在企业家和工商联的共同努力下,企业会蒸蒸日上,鑫茂科技园也将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鑫茂,为凤筑巢促高飞
——杨柳青鑫茂工业新城盛世开园
文 伊健 刘畅 摄影 记者 李泉
新城开园 企业兴奋
9月8日上午,天津鑫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杨柳青鑫茂工业新城项目盛大开园。当天10:00,杨柳青鑫茂工业新城招商中心前广场鞭炮、礼花齐鸣,彩带纷飞。在招商中心大厅,笔者见到了众多前来参加本次开园盛世的企业家,他们把第一目标锁定在这里。
来工业新城挑选厂房的天津通用服务工贸有限公司风电配套主管杨女士说:“我们公司已经有12年历史了,厂房从200平方米到800平方米再到2000平方米,有了很大的发展。未来的5年内,公司想再飞跃一次,今天来这里就是要看一下6000平方米的厂房。”在谈到为什么来杨柳青鑫茂工业新城选择厂房时,杨女士说:“从区位优势来说,我们公司就在西青区,客户主要分布在西青、华苑,客户较为集中,有更强的招商能力;从环境来说,我们对西青区的优惠政策很了解,新城的很多优惠政策也很吸引人,其他地方没有这种优势,各行各业聚集在园区里,我们可以就近合作,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种拼搏向上的氛围,能促进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鑫茂新城 亮点频现
笔者离开招商中心走进工业新城,发现这里丝毫感受不到工业二字的沉重感,一座座庭院、别墅被灌木掩映其中,园区内一条人工河上音乐喷泉不停地舞动,俨然是一座大花园。一直忙于接待客户的鑫茂招商中心总经理张艳女士随笔者一同走进工业新城,在鸟语花香之中,张经理为笔者详解这一项目的全新理念。
周报:杨柳青鑫茂工业新城在厂房设计上有哪些特色?
张经理:这次正式对外推出的三大区域分别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区、汽车产业园区、光电产业园区。由于产业的不同,生态结构、生产形态发生了变化,厂房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鑫茂迎合市场的需求,融合国际化先进理念,设计了结构合理的房型,为高科技产业提供环境好、智能化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厂房。周报:此次杨柳青鑫茂工业新城招商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张经理:此次我们推出了全新的理念——“企业联合体”,经过多少年的实践,鑫茂集团认为:区域的竞争力永远不是指单个的企业发展,一定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杨柳青鑫茂工业新城招商的核心就是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同时带动核心产品上下游企业入驻鑫茂工业新城。
以光电产业园为例:鑫茂集团和武汉长飞强强合作,长飞的品牌、长飞的技术、长飞的管理、长飞的市场以及长飞的资金都会提供给鑫茂,“长飞·鑫茂”成为入驻园区的龙头企业。接下来,以定向建设、参股经营为招商模式,重点针对符合入园标准的企业进行定向招商,制订优惠的入驻条件和合作模式,通过参股合作模式,充分利用鑫茂完善的配套服务把企业引进来,留得住,长得大。入驻企业可以是最上层的光棒制造业,光棒拉丝成为光纤,由光纤制成光缆。当众多符合条件的企业进驻并发挥作用时,一座“北方光谷”就将由此诞生。任何一家企业都在产业链条中生存,又有龙头企业作为保障,这样的“企业共同体”就会凝成一股绳,形成良性发展的态势。
周报:工业物业管理方面,鑫茂一直走在前面,这一次是如何为杨柳青工业新城服务的?
张经理:工业物业管理是保障园区发展的根本,包括日常服务、延伸服务、增值服务。鑫茂增设了培训输送劳动力的服务项目,鑫茂在孵化企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在招用工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减轻企业招用工的负担,按照新的《劳动法》规定,鑫茂荣罡物业已经率先推出了这一新的服务内容。鑫茂可为企业做整体全额的贷款担保,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鑫茂引进风险投资、厂房股权投资、对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培养企业中小板和科技板上市,帮助企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都是工业物业管理的一部分。
周报:这种业态的确很吸引人。打造杨柳青鑫茂工业新城的目的是什么呢?
张经理:此次开发的5平方公里的项目,从工业地产起步,而后便是商业街、星级酒店、会展中心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立,最终的目的是拉动整个天津西部板块的发展。当初投资华苑的企业家现在都已经尝到了甜头,错过了当初的华苑,就不要错过现在的杨柳青。
第二篇:在探索中前行
在探索中前行
——第二中学高效课堂进程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现在就我校探索高效课堂中的具体做法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做一下汇报,并与各位教育同仁探讨交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幻灯片1)
二、“六步、四生、三清”教学模式选用与简介 我们的教学模式引用自于哈尔滨市138中学。(幻灯片2“六步四生三清”教学模式简介)
三、模式实施的准备阶段
2011年3月开始,我们为模式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我们向林业局、教育局递交了第二中学开展“六步、四生、三清”教学实验的申请报告。制订了具体详细的工作日程表。
(幻灯片3准备情况,一是领导小组开会的照片、二是开会动员的照片、朱校长培训的照片、老师研究学习讨论的照片、三是实验教师研究导学案的照片、四是家长会的照片、五是班级黑板及学生小组建设时的照片)
(可作为照片说明:一是建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二是广泛动员,大力培训。三是召开学生、家长会,统一思想,做好实验教学的配合准备工作。四是确定实验教师。五是教室布置了三面黑板,学生搭配分组,对面而坐。重点进行了小组建设的指导。)总结:学校从操作层面提出了规定和要求,为高效课堂实施指明了路子,彻底消除教师畏惧盲目的心理。
四、模式的实践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论证,先行试点,边学边改。
2011年3月开始,我们首先在七年级四个教学班,数语英三个学科进行局部实验,边学边改。
(幻灯片4一是听、评课的照片,二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照片或者是问卷;三是小组表彰发奖时的照片或视频;四是展示课的视频或照片;五是经验交流及总结大会时的照片)
第二阶段:强力推进,榜样引领,打造样板课
在2012年3月,我们在初一至初三的数、语、英三大学科上全面推进。一是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强力推进。(幻灯片5领导听课指导照片)二是运用各种活动培养榜样,打造样板课。(幻灯片6学科榜样引领教师吴立波、王铁野、徐岩丽、李学敏、李来芳展示课的照片、视频)
每节公开课,我们都要组织教师进行评议,深化课改模式的不断完善。第三阶段:推广深化,全员达标。
一是2012年9月,课改实验在初一至初三各个学科中推广深化。二是开展验收活动。全员达标。
(幻灯片7验收活动的照片、座谈的照片)现在,过关验收教研活动进行得有条不紊。
五、实施“六步四生三清”教学模式的变化
课改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学生还是那些学生,教师还是那些教师,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得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最明显的变化是课堂“活”了,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自主尝试中探究学习,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学习,在讨论合作中探究学习,在自 我展示中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改变了学习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幻灯片8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讨论、展示等的照片或视频)第二、实现了教师素质的提升
一是教师的个人潜能得到挖掘。一份导学案编写经过讨论修改,集所有成员智慧于一体,整合出最佳方案,再修改成适合学情的个性学案,把集体智慧内化为个人教学行为。
二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课堂上教师由传统模式的讲解变为及时的点拨、追问、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方法规律,形成知识结构。既体现了教师的个人能力更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模式实施以来,我们参加总局级、管局级、林业局级骨干教师所上的参评课均受到好评,同时教师个人的课改体验也在生态学院组织的培训会上进行了交流,这进一步提升了教师进行课改的信心。
(幻灯片9展示骨干教师的参评课照片及实录,荣梅的展示照片)第三,师生关系更融洽,更和谐了。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老师敬而远之,做到了亲其师而信其道,做到了名副其实的教学相长。
第四,实现了办学水平的新提升
“六步四生三清”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推动了学校管理、德育、教学、教研等各项工作的持续发展,切实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之前,教师和家长担心的成绩下滑现象并没有发生。在学校期中期末考试中,成绩是稳中有升。但我们真正的收获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幻灯片10,存在的问题。)
一个课堂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固然是高效课堂工作推进的有效方式,但不等于高效课堂构建工作的终结。离开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敬业精神,离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离开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教 学规律的深刻把握,离开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教学条件的改善,离开学校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良好校风的形成,仅仅靠教学模式的孤立推进,我们的高效课堂就很容易流于形式,无法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而这些条件的具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仍是课改成功的关健,我们必须把好这一关,这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课堂教学改革永远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探索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将把这一模式与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构建学习共同体结合起来进一步研究,探索完善学习小组的评价办法,让模式更加完善,让课堂更加高效,让学生更加乐学,让教育更加精彩,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探索中前行
在探索中前行“两集中、两到位”率先在庆阳市工
商局窗口破冰
为了以最小的人力资源成本,最大化的发挥驻厅窗口的行政审批和服务管理职能,尽快完成由“窗口受理”到“窗口办理”的转变,庆阳市政务大厅从设立之初就坚持将提升服务效率、提高现场办结率和办件人满意做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始终遵循“廉洁、勤政、高效、便民”的服务宗旨,在工作中积极探索,优化审批环节,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推动“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最大化推动和提升驻厅窗口的服务能力。
以点带面,逐步摸索
为尽快完成驻厅窗口职能的转变,提升窗口办结效率,市政务大厅通过对驻厅各窗口进行摸底调查,并经再三研究决定先在驻厅窗口单位中确定一家进行试点,率先推动其完成“两集中、两到位”,为其他进驻市政务大厅的窗口单位的职能转变积累经验。为实现这一计划,市政务中心先后三次上门与市工商局进行沟通协调,并最终取得市工商局的支持。
2010年10月份,市工商局窗口进驻市政务大厅前,计划进驻6大项16个小项的办理事项,而这16个事项在部门又归属于个体科和企业科两个业务科室,这两个业务科室又由不同的局领导分管,在实际办理当中由窗口受理到办理终结,需要经由驻厅窗口——业务科室——分管领导——局委会议四大环节,数人签审,往往一个项目审批的完成需耗时十数日,严重影响了窗口办件效率,影响了企业效益。为了最大化简化程序、缩短时间,庆阳市工商局将两个科室整合,设立驻厅首席代表,授权实施审批。将过去登记注册先由业务人员受理,再由科长审核,最后分管局长审批的繁琐程序直接简化为业务人员受理初审,首席代表审核,实现了业务现场办理,当场发证,进一步完善了“一审一核”制,大幅度提升了行政效能。
效率提升 成果初显
完成“两集中、两到位”的市政务大厅工商局窗口,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在优化审批流程和规范审批方式上更加的游刃有余。以“公司注销登记”为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其法定办结时限是7个工作日,在“两集中、两到位”实施之前,其办理往往是卡着办结时限办理,有时还会出现超期,严重影响了窗口和部门形象,损害了办件人的利益。而实行“两集中、两到位”后的工商窗口,仅此一项的办结时限就由原来的7个工作日缩减到5个工作日。其他的15个事项的办理时限也不同程度的缩减了三分之一以上。这样一来,窗口的现场办结、限时办结和组织协调监督等权力得到了更好的行使,窗口工作人员能够更加专注于窗口业务,窗口的五权(决定权、上报权、协调权、管理权、印章使用权)真正的做到了归一。
今年6月份,庆阳市首家国家级企业集团——德宇浩集团顺利入住庆阳就是这一举措的最大受益者。按照一般程序,国家级企业集团的设立登记由于涉及市、省、国家三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和数个相关职能部门,法定办理时限在一个月以上。德宇浩集团在市政务大厅进行设立登记申请时,市政务大厅本着高效便民的目的,及时启动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充分发挥 “一门受理、联网审批”的优势,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各项服务举措,延伸服务触角。一方面大厅派出专人为德宇浩集团的申报资料进行审定、解释相关法律政策,完善相关报件;另一方面由驻厅窗口积极同省工商局和国家工商总局进行沟通协调,主动服务、跟踪服务、延时服务,并最终在短短七个工作日内完成了该企业的设立登记注册,为企业赢得了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德宇浩集团随后专程向市政务大厅赠送“服务企业共铸诚信,携手共建和谐社会”锦旗一面和感谢信一封,感谢信中写道“一站式服务,搭建了政府和群众、政府和企业、政府和社会对接服务的综合平台,使政府部门的服务更贴心、更亲近、更规范、更快捷,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最佳化,极大的方便了基层群众,方便了我们企业”,对于市政务大厅的工作方法和运行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誉。
再造流程 固化程序
庆阳市在探索试行“两集中两到位”的同时,全面开展审批事项的流程规范。特别是结合“效能风暴”行动,立足再造工作流程、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在稳步推进“五件五制”、首席代表制、行政审批专用章等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努力推行“一审一核”制。工商局、住建局、质监局、人社局、地税局等窗口的26项业务通过“一审一核”制大大提高了现场办结率。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改变办件方式,优化审批程序,压缩办件时间。对项目环评、土地登记变更、税务登记证核发等6个项目进行了流程优化,删减了部分环节;对10多个项目调整了办理方式,目前大厅可受理的即办件达到28件,大多数承诺件实际办结率控制在7个工作日以内,平均缩短时限20%以上。以横向加强衔接协调、纵向明确职权职责为重点,对市级67个部门单位的641个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事项,按照“事项编码、事项分类、事项名称、行使依据、办理主体、办理期限、办理地点、申报资料、监督方式、收费标准和依据” 等17个要素,逐一编制项目信息表和办理流程图。“一表一图”的编制,不仅纵向上理清、强化了部门内设处室之间、处室与大厅窗口之间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而且从横向上为部门之间、大厅窗口之间增强协调配合找到了结合点和突破点,有助于指导行政相对人办事,有助于规范部门及窗口工作人员行为,有助于实现全流程计算机监管工作程序。更重要的是全面摸清了部门权力运行的底子,为下一步开展流程优化,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了参照,奠定了基础,是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一大贡献。
严格科学、公正有力的管理机制保障了庆阳市政务
大厅规范高效运行
庆阳市政务大厅自2010年11月份试运行以来,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实现了飞跃性的提升。以政务大厅的运行为牵引,在促使政府职能转变、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机关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方面产生了聚合、放大和倍增效应。2010年11月18日试运行以来,大厅共受理各类报件1.2万多个,办结1.16万多个,即日办结率、提前办结率、时限内办结率分别保持在85%、96.8%和99.95%以上;集中收费199万元以上;提供信息咨询2.6万多人次。群众评价满意率达到99%,无有效投诉。
一、围绕“廉洁、勤政、高效、便民”的服务宗旨,制定了一套严谨、科学、公平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庆阳市委、市政府把政务大厅的建设定位为效能革命和环境提升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平台,赋予了其历史性的使命。市政府领导提出“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运行”,“不进厅影响的部门形象,进了厅影响的就是政府形象”,要凸现政府为民、务实的新形象。在筹建运行之初就研究制定了两个核心文件,即《庆阳市人民政府政务大厅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和《庆阳市人民政府政务大厅部门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试行)》。这两个《办法》突出体现了“为谁服务和怎么服务”两条基本原则,即“廉洁、勤政、高效、便民”的服务宗旨。以此为统揽,提出了六大项二十条,共六十二个小项的考核管理细则,以及《行政审批违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10多项服务和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含了工作人员管理、许可事项办理、服务礼仪规范、考评考核奖惩、廉洁勤政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制度对政务大厅怎么建设、如何运行进行了翔实规定,也对服务程序、服务行为、服务细节做出了量化规定。制度特别强调和体现了操作性和适用性,都能量化。这些制度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突出日常性和规范性,把原则性的内容具体化、标准化、简单化,通过日常行为控制取终目标。
二、坚持“周通报、月分析、季评比,年终奖惩”,操作过程及时、公正、公开
一套好的制度和办法执行不到位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庆阳市政务大厅的突出特点就是把制度执行的比较好。一是及时。在工作人员的日常考勤上,采用指纹管理制度,一周一通报,及时向所在部门反馈。考评结果一月一分析,报送市委、市政府。综合评比一季度搞一次,及时兑现,并向全市通报。二是公正。坚持考核一个标准、管理一个尺度,明确考核项目、明确计算分值,各项考核资料记录在案,可供查询检验。对驻厅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实行量化管理,分窗口和人员两个层面进行汇总分析,六大项二十条,共六十二个小项的考核措施,内容具体、标准明确。三是公开。考勤一律周通报,考核一律月汇总,考核结果一律公开。市政务中心负责日常考勤考核执行,市监察局驻厅效能监察室负责监督监察。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强化对重点事件和重点部门的专项监察和业务督导,通报了一部分窗口和一些运行不好的项目,切实提高了大厅管理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通过很好地抓这些制度落实,不仅有效防止了“闲、散、慢、推、拖”的问题被带到政务大厅,而且避免了在管理部门窗口时出现随意性、任意化。特别是在制度规范下,窗口服务人员自觉转换工作角色,主动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履行职责,共同营造了“工作上严格要求、管理上以人为本、生活上注重关怀”的氛围,为窗口高效服务提供条件和支撑。
三、突出在“部门综合考核、工作人员分类考核、党风廉政考核、依法行政考核、干部提拔使用”五个方面求突破,结果运用到位、有力、有效
庆阳市把政务大厅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考评结果的运用作为刚性要求、严格落实。市政务服务中心对各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意见,作为市委市政府对部门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奖惩的重要内容和部门对驻厅工作人员考核的唯一指标。有五个方面体现了运用考评结果:一是部门综合考核。根据项目入驻情况、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工作纪律、窗口建设等对窗口单位进行综合评分,考评结果纳入本部门目标考核体系,直接折算为所在部门专项目标分值,在百分制中占10分。实得分低于50分的,所在部门专项目标不得分。二是工作人员分类考核。政务大厅工作人员考核指标单独核定,不占单位名额,并且高于单位比例。工作人员的年终评优平时考评结果占70分,年终总评只占30分。结果人社部门直接使用。三是党风廉政考核。在部门和县区的综合目标考核和党风廉政考核的公共指标中专列政务服务单项,占5分。四是依法行政考核。行政审批程序方面内容占2分。五是干部提拔使用。政务大厅的工作人员一个是优先提拔,二是作为干部锻炼的平台。科学的考核依据,公正的操作过程,有效的结果运用,规范了市政务大厅的运行及工作人员的行为,极大的调动了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部门向窗口靠、窗口向中心靠、人员向制度靠的良好局面。
三、责任分工
(一)规范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阶段(2011年12月8日-2012年1月30日)。
1、由市法制办牵头,市政府办、市监察局、市行政服务中心配合。对照《基本目录》中所列的385项事项,结合邳州实际,摸清我市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的基本情况,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初步确定分解到各镇、各部门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范围;进行第一次业务培训,培训对象为各镇、各部门单位系统管理员、法制监督员、电子监察员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同时下发任务分解单,培训内容为梳理、清理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各镇、各部门单位反馈任务分解单,市法制办根据反馈结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事项进行逐项审核。确保2012年1月10日前梳理出各镇、各部门单位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
2、由市法制办牵头,市政府办、市监察局、市行政服务中心配合。进行第二次业务培训,培训对象为各镇、各部门单位系统管理员、法制监督员、电子监察员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将审核确定的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下发给各镇、各部门单位,对如何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进行培训;各镇、各部门单位按照审核确定的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编制本单位权力运行流程图,对本单位行政权力网上运行权力库进行校对、清理、规范,按照权力类型编制事项目录。确保2012年1月20日前完成政府信息公开事项、行政职权事项、便民服务事项及权力运行流程图编制工作。
3、由市法制办牵头,市政府办、市监察局、市行政服务中心配合。对所有政府信息公开事项、行政职权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进行汇总,并做进一步的审查确认,将梳理、清理和规范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目录》上报江苏省和徐州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确认。确保2012年1月30日前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通过邳州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
网络助推政务公开 “邳州模式”成全国典范
2011年11月16日,邳州市被确定为苏北地区惟一的全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县。
2012年 4月27日上午,邳州市在全国100个试点县(市)中首家启用“国家级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系统”。
短短的5个月时间,邳州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位处苏北大地的全国百强县,“苏北崛起”的速度和信心。
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不但是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对于邳州而言,这同样是创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践行。
邳州“网络问政”赢得民心
近年来邳州市网民人数剧增,网络平台活跃,全市有各类民间论坛40余家,注册会员总数超过60万人,媒体称为“网络最活跃县”。
邳州市委、市政府利用这一特点积极推进网络问政和理政,去年11月全面建起了集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系统、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法制监督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五位一体”的综合性电子政务平台,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网络发言人、部门回复、书记市长网上直通车等互动平台相继建立,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多达3032项,通过与网民互动,使网络问政成为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社会管理创新之举。邳州还被确定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全国100个试点县之一。
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系统上线运营后,邳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各镇、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均进行实名注册,回应网民关切。市委书记冯其谱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上网收集“网情”,更要下网办好“网事”。
邳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刘斌介绍,“书记市长网上直通车”开通以来,网络点击率超过25万次,有效反映问题的帖子有470余条次,跟帖楼层达1546层,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实名回复率达到90%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5.3%。
值得一提的是,从邳州被列为全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到建成开通,仅用了五个月时间,而实际上从定人员定场地起,才历时3个月。江苏省监察厅副厅长刘井石在参观系统开通时由衷感慨,邳州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全国率先开通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系统,为江苏推进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创造了好的经验,也为全国县级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政务公开延伸乡镇切实惠民
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是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邳州市不断深化政府公开,切实强化政务服务,扎实有效开展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着力构建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增强,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40多岁的浙江王老板说:“以前我在外地办企业仅跑审批手续最快也要两三个月,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走,跑 路费时不说,还容易错过抢占商业先机,等手续办齐了,创业的激情也没有了。现在一个行政中心所有事情办妥,方便快捷,再也不用担心政府的门难进话难说事难办了!”
近年来,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市委书记冯其谱、市长王强多次强调,行政服务中心是政府与市民及社会组织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桥梁,是转变政府职能、展示政府形象、接受社会监督的窗口,是依法行政、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载体。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2011年,邳州市高标准、高质量地建成了苏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集中事项最多的县级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建筑面积6000多平米,其中服务大厅约 3000平米,中心进驻单位36家,进驻人员140人,进驻事项572。行政服务中心优质的服务环境和便捷的办事效率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全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要求,按照为民、便民、利民、富民的总体目标,邳州市制定了《邳州市镇级政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各镇严格按照“八个统一”要求建设政务中心,即统一办公场所、统一门牌标识、统一进驻事项、统一服务窗口、统 一内部设施、统一建章立制、统一领导机构、统一考核奖惩。
目前,邳州各镇和街道都严格按照要求,建成了功能齐全的政务中心大厅,市直13 个部门单位、56项权力和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中心,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硬件设施完备、考核机制明确、规章制度完善的高标准、规范化镇级政务中心,实现了行政权力和便民服务事项市级规范办理、镇级授权受理、村级实时查询。
“国家级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系统”在邳州开通以来,网上办事、信息服务、公众参与的内容、实实在在,而且延伸到镇村两级,已建起了25个镇级政务服务中心,网上直接受理农村基本医疗保险、老龄补贴、农机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政务服务和涉农事项56个。目前,网上办事已达13000余件。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制度在探索中前行
公务员考试制度在探索中前行:风口浪尖上的20年自1989年开展试点算起,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的办法选拔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制度至今已走过20年的时间。可以说从试点起,公务员考试制度就一直在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探索前行。走过场问题,作弊问题,社会歧视问题,录取腐败问题„„公务员考试在报考人数屡创新高的同时,始终无法回避社会尖锐的质疑,也始终在通过制度化建设与这些不良现象作斗争。
20年探索终于落实一条 “凡进必考”
1987年,党的十三大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确定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强调“凡进入业务类公务员队伍,应当通过法定考试,公开竞争”。
1988年初,中央组织部和原劳动人事部在干部录用工作中开始试行考试办法。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1988年举办了大规模的招收干部考试。100万人报考,8万人被录取,开创了录用干部工作的新局面。
1989年,人事部与审计署等六部门共同组织了公务员考试录用试点工作,人事部还会同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在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的干部录用工作中推行考试的办法,强调凡进入国家行政机关一律实行考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初步确立。
1990年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试点从中央扩大到地方。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标志着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在各级行政机关范围内推开。1994年中央机关首次公务员录用考试引起轰动,被媒体称为“万人赶考公务员”。
1994年,辽宁省率先开展省直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工作。1995年,吉林省县级机关招考公务员,明确规定农民可以报考,首先打破身份限制。
1997年,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党群机关和人大、政协机关工作人员考试录用有关问题的意见》,指出:“从1997年起,中央和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工青妇等社会团体机关录用科级以下工作人员和地市以下机关录用科员、办事员,以及经批准列入参照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录用相应职级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考与严格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省(区、市)党委组织部要对地(市)级以下机关的考试录用工作统筹安排,逐步推开。”2003年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系统也采用了考试录用制度。
2005年4月颁布的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至此,中央机关及全国各地全面实行“凡进必考”,标志着考试录用制度的正式建立。
公务员考试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就公务员考试本身而言,20年来的探索也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
“博专结合,以博促专”,知识测试转向能力测试,测试内容更加科学。公务员录用考试属于职业资格考试,它不仅要测试与拟任职务相关的各种知识,更重要的是测试应试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公务员录用考试不断加强对能力的测查。如笔试方面,取消公共基础知识,取消考试指定用书,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并且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基本成形,申论考试日益成熟。
考试录用监督机制逐步健全,考试公开性和透明度逐步增强。公开、公正、公平,是考试录用工作的生命力,中央和地方各级录用主管部门广泛实行了考试录用监督巡视员制度和公示制度。面试被普遍认为具有较大“操作”空间,公务员考试主管部门采取很多措施确保其公正性,如采用考官和考生“双抽签”,“体操打分法”,考完当场亮分,现场录像以及允许社会人员旁听,允许媒体采访等。
网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如今,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实现了发布录用公告、考生报名、资格审查、笔试成绩查询、公示等全部通过互联网进行,为报考者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便于接受社会监督。
20年的考试录用,提升了公务员队伍的素质,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结构。新录用人员中,逐步打破了身份限制和地域界限,使公务员队伍的构成多元化,结构日趋合理。据统计,我国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公务员,1993年占公务员队伍总数的35%,2003年达到76%。截至2003年,年龄在40岁以下的公务员占公务员队伍总数的60%左右。2003年以后录用的公务员,均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当前,对于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政策导向,还体现了“两个面向”的特点,在2009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招考中,至少有50%的职位是面向有两年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同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报考艰苦边远地区的公务员。
刚性规则、职位竞争是 长期趋势
就录用规则来看,“刚性”规则或成趋势。现在,很多省区市的录用规则为“刚性”规则,将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直接累加计算,或根据笔试、面试成绩各占一半的原则累加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名次,按照1:1的比例等额进入体检和考察名单。就当前形势来看,采用“刚性”规则,显然可以压缩人情关系“操作”空间,更好地保证公正性和透明度。
就考试形式来看,“职位竞争考试”仍是趋势。当前,公务员录用考试应当采用“职位竞争考试”,还是统一“资格考试”,争议很多。持“资格考试”观点的人认为,“我国没有建立统一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中央和国家机关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考试时间不统一,考试成绩也不能互相承认,许多考生在各地不停奔波,财力、精力等耗费颇大,这些都使得公务员考试的招考成本很高,极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但是从主管部门的规定看,当前仍是坚持考试录用公务员必须有职位空缺,按照空缺职位的具体要求,一律面向社会实行职位竞争考试。从国情看,我国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均衡,诚信机制尚未成熟,“职位竞争考试”有利于体现地区差异,便于公务员录用实际操作,有利于保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用机制的贯彻落实,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仍应当以“职位竞争考试”为录用考试形式。
第五篇:安全校车,在探索中前行
安全校车,在探索中前行 近年来,“接送孩子上下学”成为家长的烦心事。在城市,许多人工作时间是“朝九晚五”,早上起个大早送孩子上学尚可以克服,但是,下午3点多去接却与工作有冲突。在乡村,父母外出打工的少年儿童为数不少,亲人们也为他们的“上下学之路”而烦心。
校车的出现让家长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但是,面对林林总总无统一标准、靠市场化运营的现行校车,不少家长担心其安全性。如何尽快满足家长对校车的需求?怎样让专业校车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安全保证”?安全校车之路,一路探索,一路前行。
市场大,需求高
校车开通迫在眉睫
福州的宋女士在亲子论坛中发了一个3000多字的帖子,急切寻求同拼校车的家长。“要是拼不到校车,我们家宝宝下个月就只能转学了。”她写道:“我们是双职工家庭,家里老人身体又不好,平时实在是没时间接送孩子。现在孩子就读的这所幼儿园虽然离家有些远,但是孩子特别喜欢,跟老师、小朋友们相处得也特别好。而且我们家宝宝又属于性格比较内向的类型,我担心转学对孩子成长不利。”
像宋女士这样的妈妈不在少数。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市70%以上的中小学学生上下学由于路程远,需要家长接送。大量私家车每天接送学生上下学,时间和路段又都比较集中,增大了学校周边的交通压力。
“拼校车”的做法缓解了很多家长的燃眉之急。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对这个做法不认同。北京市朝阳区的孙女士每天开车接送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上下学,她对记者说:“孩子那么小,如果图便宜找个资质差的公司,出了事儿谁负得起这责任?再说,为安全总得家长跟着吧,即使轮班儿也省不了多少事儿!”不过,她又表示,如果学校统一开通校车,她可能会让女儿乘坐校车,“这起码有安全保障。”
家住北京东五环外的公司职员王先生四年前把孩子送到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上学。“一直都是我开车接送,每天6点半多就起床,最大的好处就是上班再也没迟到过。”《朝阳区学生乘坐校车申请表》刚发到手,王先生就早早在上面签了字。“每天这样实在是太花费时间了,遇上堵车一个小时都回不了家。工作上的事儿都得提前安排好,留出时间来接孩子。而且下午老是提前下班,老板也有意见。”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2010年底下发《朝阳区学生乘坐校车申请表》,对全区中小学开通校车需求的情况进行摸底,结果显示,五环内150多所中小学中83所有开通校车的需求,需要乘坐校车的学生有17285人。而朝阳区5月起要新开通50辆专用校车作试点,集中在交通拥堵路段的9所中小学。
在广大乡村,校车也为家长们期盼。自从妹妹上的幼儿园开通校车之后,山东费县的李超觉得轻松了不少。“爸妈都在外面打工,妹妹上学都是我负责接送。”今年上初二的李超每天早晨把妹妹送到幼儿园之后,必须在10分钟之内骑车赶到自己学校早读。“幼儿园8点上课,但是我们的早读7点半开始。所以我把妹妹送过去的时候还特别早,得专门跟老师打个招呼。没有小朋友玩,又困,妹妹老是哭。”两个月前幼儿园开通校车。每天7点半左右,一辆橙黄色的小型巴士就会响着儿歌到村口接孩子。“周围几个村子都有站点,一般是校车沿着这几个点走一圈,家长把孩子交给车上的老师就行了。我现在在学校住宿,奶奶每天把妹妹送到村口。只要有童歌音乐响起,我们村的人就知道,孩子们该上幼儿园了。”
资质差,隐患多
安全问题引人担忧
虽说校车集中接送学生能够显著提高车辆和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减轻家长负担,但是现在已开通的校车,存在不少问题。
其一,运营车辆来源鱼龙混杂。现在校车运营模式有自营和租用两种,而租用的数量远远超过自营。租用的车辆几乎都来自租车公司,可租车公司规模大小不一,报价不同,资质更是参差不齐。规模小、资质差的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差些。
其二,安全措施差,有超载现象。记者以要租用幼儿园校车为由,联系到北京几个汽车租赁公司。对方都表示,没有专用车辆作为校车,小型车辆当数“金杯”最好,因为孩子小,车辆又是以成人标准设计的,多塞进一两个孩子不成问题,交警也不会严格检查。关于安全措施,租赁公司的李先生说:“座位上有安全带,但是孩子太小也系不住,多数情况不使用。我们也有涉外幼儿园业务,外国家长比较注意这点,都让孩子自行携带安全设备。”在农村,接送学生的车辆不仅有农用运输货车、拖拉机,还有个人非法拼装车和报废车,对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校车行业发展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有:校车市场需求大于校车供给,校车目前经营利润低、缺少政策倾斜,驾驶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缺少监管制度。
2007年9月1日起强制实施的校车国家标准中规定,校车要用于运送不少于5名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及照管学生的人员上下学,有统一的颜色和专用标识,每名学生要有一个座位,每个座椅要安装安全带。此外,铰接客车不能作为校车使用,包括座椅椅深、高度以及靠背高度都有明确要求。但是,现实中的校车“达标”者不多。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雷达一直在关注校车问题,他认为,校车安全新标准是个重大成果,应该坚持。
齐探讨,共谋商
专业校车前景光明
“目前中国有9000万名学生需要乘坐校车,专业校车的市场容量将超过100万辆,每年的更新规模也将达到10万至15万辆。”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宇通客车公司董事长汤玉祥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大力推广使用专用校车的建议》。汤玉祥认为,近年来校车安全问题频现,“大力推广使用专用校车是重要的民心工程。”
为逐步解决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问题,缓解交通拥堵,北京市今年要开展校车试点,同时将配套出台《北京市试点区域校车管理暂行办法》,对校车做具体的规范,校车将实行市场化运作。
据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保卫科谢仲能透露,今年5月朝阳区将开通50辆校车作为试点运行。校车运营模式集市场运作、政府补贴、成本核算于一身,要保证安全、守时、不超载。
拟推行的校车运行分为两种管理方式,一为校本运营、一为校际运营。校本运营是指学校符合自主标准运营条件,负责本校一所学校的学生上下学专车定点接送;校际运营指临近学校共用一辆校车跑一条线。校车的来源分为两类,一类为教委出资统一购置的校车,另一类则为租用的校车,在保障得力的公司中进行招标决定。校车车身为醒目黄色,有明显“校车”字样,车内有注名校车编号、行驶路线的黄色牌子。每辆车将承载30到50人,要求有随行监护老师保障学生安全,每个站点将有其所属街道派人监管孩子上下车。车辆的硬件设施包括语音对讲、实时监测、GPS定位线路和学生校车管理平台。教委保卫科将对每辆校车进行实时监控,学生上车下车两次刷卡将会即时以短信形式发送到家长手机里。校车旨在解决两公里外学生的上下学难问题,缓解拥堵现状。目前面临的难题是能否借用公交专用道,这还需要同交管部门沟通解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教授刘建军说,就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校车发展应当由政府来主导,政府制定有关安全管理法规,制定校车制造安全技术标准,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指导和扶持有关专门的运输企业经营校车服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校车营运企业的监管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是校车驾驶员和校车运行的安全管理部门。
校车,两点一线,联系学校和家庭,承载着我们对明天的希冀。不论学校、家长乃至社会都盼望着安全快捷的校车将孩子从家中平安接出、安全送回。我们期待关于校车的长效管理机制尽快出台,不仅缓解交通的拥堵,更托起国家的未来。本文来源 任你博: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