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
贺非非1
(武汉轻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23)
摘要: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过渡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了目前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严重,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最终导致了一些校园惨剧的发生。本文就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关键词: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
Abstract:College is a transitional period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but also an significant source of healthy psychology.Due to many factors such as society, school, family and self, leading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problems seriously, even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obvious interpersonal difficulties.Eventually, it led to some campus tragedy happened.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roblems, find out the reason and solu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key words: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1845年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的提纲》中写道:“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8。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单独的个人是不存在的,既然处于这样一个相互联系环境中,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发展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大学是一个介于校园与社会之间的阶段,是提升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阶段,对于大学生而言,过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提升个人魅力,也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附加收益,同时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但 1 作者简介:贺非非(1991.10--),男(汉族),甘肃省庆阳市人,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研究。是目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受制于诸多因素,正在潜移默化的被弱化,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内涵
(一)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法律、角色、文化、心理等方面。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过程中,为了满足其自身的某种需求,通过与周围的个人或者群体进行长期交往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具体而言,就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联系、一种对彼此行为方式的认同感。
谈及人际关系,最简单的认识可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基础的解释并没有错,此外还有其他学科下的定义。社会学就把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而心理学则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两种不同的解释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是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理解的,人际关系这门学科是我们必须学好的一个技能。
在人际关系中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我们掌握主动权,要想形成人际关系,自己得首先去迈出这第一步,只有自己愿意去接近别人、亲近别人,才会发生人际关系。有时候一个人的外表在第一印象中具有很大的比重,这也并不是说我们就一定是外貌协会,以貌取人,只是第一印象在我们认知的过程中往往会先入为主。人际关系的产生也需要一定的感情基础,朋友之间存在友情,恋人之间存在爱情,家人之间存在亲情,因此与陌生人很难产生人际关系。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惯例上有两种划分,即广义和狭义。就狭义而言,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与学校的相关人员,如同学、老师以及领导等发生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一般而言比较简单,对于大多数人基本上可以 2 应付,但也不排除个别情况;广义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较之于前者增加了校外的人际关系,比如找工作时的社会人际关系、家庭生活中的亲情关系等。鉴于实际本文的研究意义,因此以广义定义为主,这样可以全面的对大学生人际关系进行分析。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类型
大致的可以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以学习为中心的人际交往关系
进入大学之后,会有不同的专业划分,原始的分类使得我们有了第一个人际交往的条件,以专业为纽带,形成的专业导师为主的师生关系、班级建制为主同班同学关系、同寝室同学关系、同一个学院或同一个专业的不同班级的同学关系以及同专业的校友关系,当然这种划分是固定的,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2.以兴趣为主的人际交往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是在大学以志向、兴趣为主的交往,常见的有兴趣相投的社团类型人际关系、个人运动爱好为主的文体生活人际关系以及对于学业追求为主的人际交往关系,比如大学期间相约继续深造,考研、出国等。
3.以生源地为纽带的人际交往关系
在大学新生报到的时候,除了热情的学长学姐接待之外,还有我们最亲密的老乡,目前各个高校都会有老乡会,为异地上学的学子提供了以地缘为基础的人际交往的条件,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只有亲切的老乡口音可以缓解我们孤单情绪,在这种气氛中往往能够形成牢固的人际关系。
4.以爱情为基础的人际关系
大学期间是最有可能发生恋爱关系的阶段,作为大学生,我们在年龄上已经成年,可以开启人生中最美妙的恋爱旅途,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得到异性的青睐,据有关统计,在大学生 3 的人际关系交往中,恋爱关系占了重要地位。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问题及其归因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承载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是社会欣欣向荣的表率,其人际关系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种文化思潮的侵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已经变得世俗化,诸多严重的问题不断出现。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生关系形式化
在大学中,我们接触的最多的是同学,其次最主要的老师,师生关系是是除了同学关系之外可以排在第二位的关系。与老师关系的好坏,或者说个人对于老师的主观评价,对老师教学的效果以及自己的学习状况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往往我们对于老师的眼缘评价,即看着顺眼不顺眼,当然也不全是这种悲观的分类,还有老师的教学风格是否符合我们自己的需求。目前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我想一定是那些教学风格新颖且平时和学生在课内课外有较多沟通的老师。
但在大学中,老师都是上完课就走,加上学生多,老师精力有限不能全部顾及,而且一般大学老师都会有自己的科研任务,本身的时间比较紧张,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和学生沟通,师生关系就仅限于教学环节。大多数学生甚至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绕道走,或者假装没看见,大学生的师生人际关系变得形式化,甚至不正常。2.宿舍舍友关系不和谐
大学生在宿舍呆的时间大约占了大学时光的百分之四十,和舍友的接触也最为频繁。但是现在的现状是在宿舍里不声不响,却沉迷网络世界暴力宣泄,来自不同地域的舍友,因其个人性格、习惯爱好的不同,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小摩擦,如若不能处理好小小的宿舍4人之间的关系,又怎么有能力去处理好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是室友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始大学人际关系前提和标杆。
这种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反映着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足,面对宿舍朝夕相处的几个人的关系都处理不好,令人乍舌,又怎么谈得上更大的交际呢?2004年云南大学宿舍连杀四个人的马加爵事件、2013年复旦大学宿舍饮水机投毒案件无不展示着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曾经的网络流行语“感谢舍友不杀之恩”,让人感慨!3.大学生选择性交友,搞小团体主义
在大学中,有这样一种交友观,有用的人才交,无用的人不交;用处大的人“深交”,用处小的人“浅交”;价值观的不同,交友观也不同,关注物质还是情谊是其本质表现。以前,志趣相投为同志,为挚友,现在,权势钱财为挚友。有调查表明,有近三成的大学生择友主要看对方的消费水平,更有甚者会根据对方的来源城市以及家庭背景来决定是否交往,这样形成的人际关系只能说是短暂的点头之交,没有深入到友谊的层次,当然大部分的大学生交友观是正确的,但是错误的交友观正在腐蚀这一部分人。
人际交往中的小团体主义也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问题之一。但是这个团体划分的依据却在变味,以兴趣、学业志向为依据无可厚非,但是以经济条件为门槛则显得畸形,经济条件不同的学生的价值观、消费观以及交友观不尽相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小团体,金钱虽然不能用来判断一个大学生的价值,但是经济基础却为其提供了一固定的交际平台。
选择性交友观的发展,必然导致形成贫富两大人际关系团体,而且因为这种观念会造成一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长期的游离于正常的交际团体,会逐渐疏远其他同学,自我保护意识过分的增强,不利于其正常的发展,大学的教育宗旨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缺位的教育必然是不成功的,值得教育界的反思。4.异性交往的失败,导致走向网络极端
大学生活应该是美好的,在大学生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一直以来 5 都是我们所幻想的,当然也是合情合理的,许多大学生把它作为自己大学生活是否完整的一个目标,但是由于我们刚从高中的管制中逃离出来,并不具备太多的交往机巧,往往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开始一段感情,被对方迷人的外表所迷惑,在经过长期的交往后,双方不能忍受对方存在的缺陷而败兴收尾。
当然,这本应该是正常的事情,可是对于刚入学大学生而言,其心智并不健全,其情商不足以缓解自己受到的一时的打击,会让自己感到自卑,对爱情感到失望。更可怕的是有的大学生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会走向一个极端,加之目前网络科技的发达,网络的诱惑足以让一个愿意堕落的大学生步入万丈深渊,长期的沉迷网络导致人的精神萎靡,现实中与人交流困难,对于其正常的人际交往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归因
海德于1958年在《人际关系心理》提出的“归因理论”是关于人的某种行为与其动机、目的和价值取向等属性之间逻辑结合的理论。他将归因分为两类:一是情境归因;二是个性倾向归因。情境归因是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为外部力量;个人倾向归因,是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个人的自身特点。1.情境归因(1)社会层面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全国之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之初,我们的政策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其出发点上是没有错的,但是的确是导致现在的贫富差距较大的原因,而正是这种经济上的差距给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恶化埋下了隐患;另一个方面,随着国门被打开,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也逐渐传入我国,对于新一代大学生而言生活在一个价值观林立的世界,自己本身还没有形成比较牢固的正确的价值观,极易走向弯路。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推动 6 了我国的巨大进步,但随着不健全的制度造成的腐败问题日益严重,腐败成、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对于当代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市场经济主张的自由竞争本质上是好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实际践行中,给大学形成了一个假象,想要获得成功,没有金钱、没有权利都是不行的,在一个只想着自己的前途命运的大学生眼里,人际交往的选择性就会有目的性。而且交往过程中只想着自己,处处为自己谋取利益,难以形成真正的、和谐的人际交往观。现在校园盛行的请客吃饭风也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越来越经济化,同学过生日要请客吃饭,同学入党、评优、获奖学金以及各种比赛获奖也要请客吃饭,同学间互相提供帮助,本是同学间友谊的体现,有的学生担心欠人情也选择请客吃饭。同学之间请客吃饭很正常,但是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变味。(2)学校方面
大学生所表现的人际关系问题,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校教育的过时,或者说缺位。校园是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场合,本应该得到老师的正确的引导,但是我国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之前,都是以书本知识教授为主,并没有专门的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以及心理素质的课程,学校的不重视导致了学生的不重视。一切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升学,为考试而考试,突然从高中跳到大学,就想让学生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是不现实的,有的大学生拒绝参加一切学校活动,认为频繁的人际交往活动会对自己的学业造成影响。
在一个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更多的脱离校园生活的青年人,认为学校学习的那些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没有用,与社会实践中的情况不相符合,鼓吹知识无用论,在生活中世界观肤浅,情绪浮躁,不能静心投入工作中,只能整天抱怨社会的不公。而且大学中设立的人际交往相关课程不能得到真正的效用,很多大学生上完课还是不知道 7 如何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另外,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还不能立刻就适应大学生活,各种学习、生活的不同导致大家心理状况的不稳定,大学老师本应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大学中师生关系形式化,还只停留在教学阶段,生活中相互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很容易使得大学生走向歧途,也不利于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3)家庭方面
这一层面主要是受家庭结构以及经济背景的影响。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较多,独生子女得到的宠爱较之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要多,大多都会形成自私自利、不愿意与人交往不合群的习惯,而且占有欲强烈,不愿与别人分享,这种孩子大多在校园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难以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
此外,父母的文化水平以及经济背景也有很大的影响。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与关注以及言传身教的影响,对于其自身人际关系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多的孩子一般性格活波开朗,在人际交往中不会处于被动的地位,反之则相反。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容易形成人际交往的缺陷,由于缺乏父母健全的关注,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也不愿意与人过多的交往,很容易产生交往恐惧症。2.个性倾向归因(1)不敢交往
不敢交往,为什不敢?就是因为社交恐惧症。这是一种杀伤力比较大病症,实质就是在社交活动中害怕与人接触,他们在公共场合把注意力过于放在周围的环境上,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总是担心自己的举动在别人的监视之下,也会害怕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会被别人嘲笑,无形中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反而更加不敢去交往。
这种原因是想交朋友,但是对自己不自信,害怕在交友过程中被别人歧视。这就是自卑心理在作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而言不好的大 8 学生,每个月的可支配经济较少,一般都会通过做各类兼职获得额外的补助,其本身的开支拮据,就不得不放弃一些需要经济支出的交际活动,与经济条件相对而言不错的同学之间形成的对比,潜意识里的自卑心理又加剧了这一状况。(2)不想交往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大学生收到的教育使得其对于现实生活中自己的交往期望值较高,希望可以获得一个完美的朋友或者恋人,但是现实的种种落差使得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不满,反之又会影响其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就比如大学生对于爱情的完美期待,但是在经过一定的事情之后就会认为没有真正的爱情,从而刻意疏远一切异性的交往。
人际交往中的自闭心理也是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一个原因,自闭心理的学生,有自闭心理的大学生,与其他人的沟通存在问题,性格内向,往往会待在自己的圈子,不出去也不接受外人进来,不愿意发生任何的人际关系。
个人的嫉妒心理也会对人际关系造成影响,有的学生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而且自己也不努力,只是不断地抱怨,对别人取得的成绩进行诋毁,在别人受到挫折时则变本加厉进行挖苦,幸灾乐祸,对于生活中发生的小事情耿耿于怀,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报复,这样很难形成真正的人际关系。(3)不善交往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大学生本身缺乏好的交往技巧,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处于劣势,与人容易发生摩擦。在教学工厂学校所产生的大多数人才都是智商高于情商,只有少数人具有过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当代大学生大多都缺乏一定的社交知识和经验,更谈不上社交技巧了。再加上个人的知识储备的差异,话题储备的不同以及说话技巧的差异,导 9 致一些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久而久之就会放弃主动的人际交往,对于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形成阻碍。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掌握合理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原则 1.平等原则
平等是我们谈的最多的原则,人际关系上的平等既包括立场的平等也包括人格的平等,实质就是心态上的平等,作为大学生并没有谁高人一等,都在一个起跑线,认识到这个事实有助于我们心态上的平等。交往双方以平等的心态接受对方的交际。2.信用原则
信用原则无疑当今社会最主要的个人品质,人无信,不以立,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首先自己就要以诚待人,杜绝知与行的不统一,心口不一;言必行,行必果,历来是我们所追求的行为准则。信用原则作为一个标杆,一次失信的不良记录,就会影响你在别人眼中的地位和形象,不轻易许诺,但是一旦做出了承诺就必须兑现。3.宽容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得理不饶人,非得为了一时的利益,争的面红耳赤,分出对错。人人都说人无完人,但当到了事实的当中的时候则很难想到这一点,高要求的标准也许是有好处,但是往往这种眼中进不了沙子的行为,到最后都成为了孤家寡人。4.尊重原则
尊重他人不贬低他人,不轻视、不侮辱别人,真诚相待;自尊,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自大也不自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提出了平等的原则,其实质上也适用于人际关系领域。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说,平等的人际关系离不开双方的配合和彼此的尊重。
(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着诸多问题,个人培养良好的的人际关系对于进入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左右逢源也需要一定的能力,首先自己得去积极的认识到自己,然后及技改变。1.从自身做起,增强个人的思想品德建设
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群体自身必须注重个人思想道德,从自己本身去改变,比如从表面的言谈举止,知识素养,仪表仪态等方面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从自己内心真正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且主动地、刻意的向一些待人处事比较好的人学习,去改变自身,见贤思齐,增强个人魅力。
作为大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不能人云亦云,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人,会表现在外表,当然不是说卖弄知识,而是其的气质会感染周围的人。人际关系建立之前,确保不要盛气凌人,恃才傲物,要学会宽容他人,在个人个性和社会价值观之间把握好度,这也是尊重他人和自尊的表现。
积极的参加到大学生活中的活动,首先增加接触面,才能有机会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也会在人际关系的形成中不断取长补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合理的改进。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不斤斤计较,放开自己的眼界,即使有时做的不尽如意,也要学会及时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及时的排解压力,不至于到最后形成心理问题。
同时也要注重交往技巧的学习,大多数人并不是天生的就能搞好人际关系,这就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一些技巧,比如说话技巧等,恰当对别人进行称赞,但不是阿谀奉承、拍马屁,天生的不足就需要在后天的实践中去改进。
2.加强外在环境的优化,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1)家庭的教育对于个人品质的培养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有着关键性作用。家庭氛围比较和谐,且有较多的家庭交流,会给大学 11 生带来一种安全感,至少让他们相信人际关系是可以搞好的,这种心理上的暗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人自信心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也会及时的化解自己的人际交往中发生的小问题,还会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家长还应该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道德素养。
(2)社会方面也应该作出行动,为大学生有校园像社会平稳的过渡提供保障。我认为社会最主要的是要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实习机会,大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及时的反馈到实践,对于其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知识的再升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社会的另一个责任在于良好的网络环境的管控,现代网络社交工具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网络化,社交的乐趣完全不能发挥出来,各种设计平台使得大学生沉迷其中,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社交。
(3)学校教育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预防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心理素质的高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大主因,由于社会和学校的压力,使得大学生心理问题变得突出,各种校园事件的出现暴露了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的缺位。有些从事咨询的教师缺乏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咨询技巧,不能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走出心灵的阴影,使学生对咨询失去了信心。其次有些心理咨询工作还停留在被动咨询的水平,只对一些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同学来提供了服务,而没有关注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大学生宿舍舍友之间矛盾的合理解决。
大学生生活本是一个提升个人素质,发展人际关系的最佳场合,但是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美好幻想。其实我们是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只要我们愿意去改变,针对自己的人际交往中存在缺点进行改变,以积极的态度去接受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樊熙梦,浦甲东.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7(2).【3】刘强.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对策[J].社科研究,2015(2).【4】高海东.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0.【5】杨锡宏.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幸福感关系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2.【6】谭晓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价值、困境与路径[J].延边党校学报,2016.12.【7】赵玲玲.构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第二篇:简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构建问题研究
简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构建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了互联网生活,作为新时代的佼佼者,当代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更长也更加频繁。互联网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有着诸多的影响,从学习到生活,大学生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文章就对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够更加和谐,大学生活更加美好。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 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没有人际交往的人很难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大学生是学习人际交往能力的黄金阶段,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要更好的建立人际关系,就应该善于利用互联网交际的一些优点,扩充自己的人际交流圈,建立一种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构建的影响
(一)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构建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交际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载体,我们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和各种应用程序实现我们的人际交流,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与远方亲人的互动交流,也可以实现我们与陌生人之间的人际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大学生的交流圈,让大学生可以认识更多的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一项数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深;据当时的调查数据来看有84%的大学生使用互联网,76%的大学生利用互联网的各种聊天软件或聊天工具进行交友,上述数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互联网交友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交友的一种重要形式。互联网中有更多的新鲜资讯可以工大学生进行学习,还有很多有着相同爱好,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为我们提供各种消息,这种交友平台和信息获取方式更加直观的为大学生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过程,这对大学生将来走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知识构造有着很多积极的影响。在互联网的交友平台中,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加大学生的平等意识和尊重他人等习惯的养成。
(二)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构建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在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在互联网各种交友聊天软件的影响下,大学生走出校门进行交友和互动的欲望降低,逐渐沉迷于网络交友,忽略了现实交友和网络交友的区别,甚至忽略了与家人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对话减少,更多的时间被用于互联网的线上交流,这也是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不仅有许多我们需要了解的正面的消息,当然也存在很多负面的消极的东西,这些信息一旦被大学生了解,就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互联网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在互联网中进行交流和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有着很多的区别,人们的各种劣性很容易被放大,在互联网这种隐性外衣的影响下,这些劣性被无限传播和放大,大学生如果与这些人进行解除就很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互联网的各种信息和软件的发展,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依赖性,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网瘾,这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网络游戏中各种暴力成分和血腥画面也会影响大学生的观念,造成模仿等恶劣行径的发生。
二、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构建的建议
(一)建立网络交际规范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构建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扩展,我们就必须建立起一个网络人际交流的规范,以此来促进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交流的正面影响。在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约束力较强,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人际关系交往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少,所以只有在互联网交友中建立一定的交际规范才能保证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人际关系构建的和谐。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要建立起适合他们的互联交际规范,就必须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法制教育,让大学生了解一定的道德规范,建立起正确价值观念,这样在互联网交流的过程中,大学生不会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者,减少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几率,为大学生建立一定的和谐的互联网环境,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平台。
(二)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加学生交流机会
互联网虽然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交际,但是要真正实现大学生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必须从现实生活中入手,组织各种有趣的大学校园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中建立一种平等交流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交友观念正确,才能保证大学生在互联网上交友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还能帮助那些上网成瘾的大学生,拜托这种困境,让大学生体验人际交流的好处,更加适应在现实生活中交际的能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还能让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大幅度提高,认识更多的学生,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增加与朋友和家人的交流,帮助大学生将互联网的线上交流逐步转变为线下实际生活中的交流。
(三)教育大学生分清网络交际和现实交往的区别
很多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处理网络交友和现实交友的区别,在网络交际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虚拟的,没有任何保障的,这与现实的朋友交际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不能很好的分辨两者的区别,就容易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我们要帮助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更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就必须让大学生了解线上交流和现实交友的区别,任何人际交往如果没有进行实际的见面交流就不可能会长久,而且任何一段交际没有很好的维持也不可能长久,所以我们再利用互联网进行交际时,应该了解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它不可以取代,也不可能取代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互联网交际可以作为一种休闲和交友的方式,但不能完全依赖互联网进行交流和交友,这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大学生必须了解这一点才能更好的实现人际关系的构建。
(四)从促进自身发展出发,建立正确的交际圈
人际交往本来是人类的一项本能,我们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目的是愉悦我们的生活,为我们今后的发展铺垫一定的基石,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进行人交往时,也应该注意从自身的发展出发,建立正确的交际圈子,在互联网交友中,注意双方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契合,这样才能在今后现实生活中真正接触到更加适合的朋友,这也才能真正实现人际交往的意义。从自身情况出发,对于跟自己有着相同追求和梦想的人,我们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共同的兴趣爱好,在以后的交流中也不容易产生矛盾,而且有着相同追求的人也能帮助我们在正确道路上前行,为我们的生活体更多的建议,方便我们的生活,扩大我们的交际圈。
(五)合理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
互联网中资源良莠不齐,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利用这些资源,大学生所处的网络一般是学校的校园网络,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检测,过滤一些不良信息,让学生接触更多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信息,这样学生才有更加正面的态度去面对互联网和人际关系的构建。大学生应该合理利用网络进行交际和人际关系的扩展,戒除网瘾,减少互联网对自己产生的不良影响,合理控制上网时间,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交流和参加学校的各种校园活动,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建立正确的交友观念。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面临的人际关系构建更加复杂,只有
更加注意信息资源的利用,才能保证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结语
互联网的告诉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方便了人们的交际,互联网可以让两个相隔万里的人实现交流和视频对话,这种互联网交际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的交际圈,但是在互联网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困扰,互联网让大学生走出家门进行聚会的机会变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变少。只有合理的利用互联网才能实现更好的交流。
参考文献:“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51 program design” Tang Ying, 2012, publishing house ofelectronics industry;“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a case of driver and Proteus simulation” Li Lin power, based on hlgljmw.com/xinshijiyulecheng the 2011, science press;“design” MCS-51 Series MCU application system He Limin, 1995,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based” Li Guangdi: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 1992;“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Ding Yuanjie, 1994, mechanical industry press
第三篇:大学生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教学班
教师
专业08
调查人
学号200810504013上课时间调查报告 现代人际关系 赵艳 测控技术与仪器 李红兵 星期二 九、十节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一号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一、概述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即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也就是情感上的关系。表现为双方发生好感或恶感,对别人的行为容易接受或无动于衷、积极的交往或闭关自守、心理上与他人相容或不相容等。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拒的心理状态。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都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谐、紧张、消极、敌对的人际关系则是不良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害的。
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和技能、认识社会、探索人生的发展时期,大学生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社会化的必经之路。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缓解内心的冲突与苦闷,宣泄愤怒与压抑,减少孤独与空虚。不懂得人际交往的人,在心理上不能成为健全的人。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气氛中,应该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如何加强人际交往,大概是每个大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本人对本班和宿舍楼部分同学的人际关系现状调查的整理结果。此次调查以问卷形式,分为三大类情状,每类又分若干小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人际关系总体状况
1.1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满意吗?
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的满意程度依次是:满意的约占49.5%、一般的占40.6%、很满意的占8.3%、不满意的占1.6%。调查结果显示,57.8%的同学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很满意和满意。另有40.6%的同学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感觉一般。可见,大部分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较为顺利,只有少数同学存在人际交往困惑问题。
1.2 你认为下列哪种关系对你的个人发展影响最大?
认为下列关系对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依次为:和朋友的关系占45%、和父母的关系占25%、和同学的关系占15.2%、和老师的关系占7.3%、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占4.5%,2%的同学认为没有对自己个人发展最重要的关系,1%的同学认为对自己发展最重要的关系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内。45%的人认为和朋友的关系对个人的发展最重要,这个也是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可见人对友谊的渴求和重视。和朋友的交往和友谊质量不仅影响人的自信心、自尊心,更从多角度多方面的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第二大影响个人发展的是和父母的关系,有25%的人选择了该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是人最为关注的关系之一。其次是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这两大关系在校园人际中接触最为频繁。
1.3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种人际关系对你建立自信有巨大的作用?
认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建立信心有巨大作用的人际关系依次是:朋友53.9%、父母16.5%、同学11%、小学老师1.6%、初中老师7%、高中老师3.4%、大学老师1.6%、祖父母或外祖父母2.4%,其中2.6%的同学认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建立信心有巨大作用的人际关系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和上题的调查结果一致的是,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仍然是朋友对人建立自信有巨大的作用,可见,人对友情的高度重视,在人成长的过程中,玩伴和好友对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彼此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调查结果显示人对朋友和友谊的重视甚至超过了与父母亲的关系。另外老师对学生建立自信的作用方面,选择初中老师的同学要多于小学、高中和大学老师。初中阶段是人学业成绩比较满意的阶段,而高中阶段是成绩出现下滑比较严重的阶段,这应该就是初中老师对人自信的建立的作用要大于高中老师的原因。
1.4下列哪种人际关系曾给你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认为曾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的人际关系依次是:和同学的关系占30%、和朋友的关系占15.6%、和父母的关系占15.2%、和老师的关系占12%、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占0.5%、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关系占0.5%,其中28.8%的同学认为没有哪种人际关系曾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6.4%的同学认为曾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负面影响的人际关系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在对人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中,和同学的关系占的比重最大。同学是多数人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对象。多数人与同学间的交往最普遍,也最复杂。一方面,同学之间年龄相近,经历相同,兴趣、爱好相似,又在一个集体中学习和生活,因此比较容易相处;另一方面,同学之间在生活习惯、个性等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之交往频率过高,空间距离过小,因而在交往过程中又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前面已经讲到朋友对人的个人发展影响最大,同时朋友也是曾给人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的人。可见,人虽然对友谊的渴求十分强烈,但是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又容易对人际交往采取消极的态度,这也反映了人情绪的不稳定性。
2、学生当前的人际关系的处理状况
2.1在人际关系方面,你最渴望处理好以下哪种人际关系?
最渴望处理好的人际关系依次是:朋友37%、同学21.5%、恋人14%、父母12.6%、老师7.3%、兄弟姐妹3.7%、祖父母或外祖父母0.8%,其中有2.6%的同学没有最渴望处理好的人际关系,0.5%的同学认为自己最渴望处理好的人际关系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和前面的调查结果一致的是,对朋友和同学关系的重视仍是人人际关系中的主旋律。37%的人最渴望处理的人际关系是与朋友的关系,21.5%的人最渴望处理的人际关系是与同学的关系。另外,排在第三位人最渴望处理的人际关系为与恋人的关系,同学们已经比较成熟,对两性问题的反映很敏感。同时,与父母老师等的关系也是同学们渴望处理好的人际关系之一。
2.2 你认为自己当前最难处理的是哪种人际关系?
认为自己当前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依次是:和同学的关系占22%、和朋友的关系占20%、和老师的关系占15.7%、和父母的关系占14.7%、和兄弟姐妹的关系占2%、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关系占2.1%,其中有23.5%的同学认为自己当前没有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同学们对人际交往的期望值比较高,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又容易对人际交往采取消极的态度。同学关系既是曾给人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的关系,又是人认为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另外,和朋友、老师、父母的关系也是人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
2.3 同学关系方面,你觉得最难处理的是什么关系?
认为在同学关系方面,最难处理的关系依次是:同班同学37.1%、同寝室同学21.5%、同乡同学3.1%,其中33.5%的同学认为在同学方面没有最难处理的关系,4.8%的同学认为同学关系方面最难处理的关系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同学们认为最难处理的同学关系是同班同学和同寝同学的关系。同班和同寝是学生最常见的人际交往关系,持续时间最长、最牢靠。但由于交往频率过高,空间距离过小,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班级同学间的情感建立,多开展班级和寝室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沟通,促进健康友谊的发展。
2.4 在性别上,你觉得最难处理的同学关系是什么关系?
认为在性别上最难处理的同学关系依次是:两方面都有36.5%、同性同学31.8%、异性同学15.6%,其中16.1%的同学认为在性别上没有最难处理的同学关系。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人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上,选择同性的同学要远多于选择异性的同学。同性同学间的交往和接触比较多,而且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这里提示我们应该多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指导。
3、遇到困难时的求助对象
3.1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找谁给予你帮助?
认为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会找的人依次是:朋友54%、父母31.2%、同学9.8%、老师4.5%、兄弟姐妹0.5%。调查结果显示,当人遇到困难时,找朋友给予帮助的人最多,占到总体的54%。这里同样可以看到朋友在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3.2如果你找的是同学,倾向于找哪类性别的同学?
认为自己找的同学倾向的同学依次是:同性同学72%,异性同学28%。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人会找同性的同学,他们认为与同性之间更方便交流述说,而对异性同学感觉不好意思开口。在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倾向于找的同学是同性多于异性的现象与同性朋友间有更多的同感有关。
3.3 如果你找的是朋友,倾向于找哪类朋友?
认为自己找的同学倾向的同学依次是:好朋友63.8%、一般朋友16.2%、老乡13%、网友1.6%、其中5.4%的同学找的同学倾向类型不在问卷所设计的内容范围。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人倾向于找好朋友,其次是一般朋友和老乡。朋友在人心目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友谊是人非常珍惜的财富。另外,虽然现在网络普及,网络交友的方式也比较普遍,但是当人出现困难的时候,找网友的同学占的比例仅为1.6%。
三、总结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性和品质形成和发展极为重要的阶段,在校园里与老师、同学、朋友、家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每位大学生正确认识人际关系问题,掌握人际交往技巧,遵守人际交往原则,懂得人际交往艺术,及时进行心理调适。当然,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在心理层面上的一个体现,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大学生要根据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在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朋友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同学。可见人对友谊的渴求和重视,有质量的友谊是增强人心理健康的良药。同学关系是人面临的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之一,我们应该注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技能和方法,促进自身良好的社交能力的发展,以此提升我们的自信和心理健康。
第四篇: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国外研究
1.3.2国外有关研究的分析
由于具体国情的差异,与我国相比,西方国家的大学生生源往往来自世界各 地,大学生之间存在着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差异。西方国家的大学生宿舍人 员构成与我国有着较大差异。同时,西方国家的大学往往安排不同类型的学生如 本科生、研究生、神学生、医学生、法学生等同住一楼或同住一个宿舍以增进接 触交流。而且西方国家大学生宿舍管理也与我国存在较大差异。从这个意义上来 讲,西方国家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我们国家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与差异,借鉴 性不强。
但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西方国家则比我们进行得要早,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人际关系理论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人际交往理论(PAC)、人际特质理论、人际激励理论。比如人际交往理论(PAC)是美国精神科医生艾 里克.伯恩(E.Berne,1910-1970)博士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①一书中从心 理上分析人际交往这一复杂现象,提出了PAC理论和方法。这种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 童“状态。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父母一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 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儿童"状态象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 摆布,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根据PAC分析,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 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如果遇到相互交叉作用,人际交往就会受到影响,信息 沟通就会出现中断。最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人刺激一成人反应。
西方人际关系相关理论为本研究提供借鉴和支持作用。
第五篇: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报告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谢日飞
学号:20120420127
摘要: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而今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拒绝与别人交往、交往面狭窄、以金钱酒肉交友等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们改变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这才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
正文: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社会生活中,在家庭生活中,在学校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里,我们每个人都像鱼儿般在人际关系的海洋中生存发展。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
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在最近的满分为30分的大学生人家关系调查中,0-10分占69.56%,11-20分占25.11%,20分以上占5.3%.而分值越高越表示大学生关系僵化,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从调查结果反映出,有一部分的同学(20分以上)的人际关系存在不少问题,沟通不畅,与人疏远,沉浸在个人的狭小空间内,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学生多少有些不适。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一些学生会说:“在大学,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心里感到好孤独。”有的学生从未离开过家庭,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对于如何关心别人,得到朋友的关心想得较少;从而造成他们人际关系不适。
还有1/4的同学(11-20分)人际关系处理得一般,存在的问题也相对少一些。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际交往经验,而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自信又不利于增加自身的人际魅力,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一些新生认为没有朋友,有些学生感到孤独、寂寞,对与人主动交往,有些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而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的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妒忌等,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部分同学可能只是与周围亲近的同学或自己成为交流对象才会释放自己的热情,有主动性但仍不够主动,还需要主动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增强主动性。
令我们欣慰的是,大部分同学(0-10分)的人际关系问题不大。能够从高中沉闷的学习转变到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极主动与人交流,在扩大自己的关系圈的同时,又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努力提升了自己,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在被统计的男生中,0-10分占了70%,11-20占了24.29%,20分以上占5.71%。而女生的比例为:0-10分占66.47%,10-20占25.29%,20分以上占8.24%。由此看出,从总体上来说,男生比女生更为主动,所存在的问题也相对少些。男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拥有更强的主动性。女生也并不示弱,也更多的能投入与人交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大学的生活,从数据看,与男生相差不大,只是高分(存在问题严重)的相对较多,部分宅男宅女们蜗居生活在增加,而部分女生缺乏与人沟通的积极性,独立于自己的生活圈或是专心与学习,男生也存在这一现象,只是相对少些。
青年期的大学生尤其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为迫切。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许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
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实际上在大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气氛中。而男生的处理能力或许更强更放得开,可能这也是存在较广的现象。
我们在从低年级和高年级来看,低年级的:0-10分占61.37%,10-20占27.00%,20分以上占22.63%;高年级:0-10占68.33%,10-20占24.80%,20分以上占6.87%。从数据的对比看出,低年级的同学的人际关系面临的问题更多一些。大学就像一个远离父母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中学阶段,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甚至学习计划等都是由老师安排的,学习效果也主要由老师来检查。在大学里面,班主任或辅导员一周与学生最多只见一次面,因而师生关系也变得相对离散。在学习和生活上,大学老师只能把握大的方向,具体的工作则大多由学生自己或班干部组织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学习让自己成为自己的老师。对于新生来说,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或许进大学还是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在理清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就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