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届强国论坛策划书
东南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
东南大学2013第四届
强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国 论 坛 策划书
主办方:东南大学党委武装部
东南大学共青团委 东南大学学生团体联合会 承办方:东南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
东南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
【活动名称】
南京高校第四届强国论坛——强我国防,神采飞扬!【活动背景】
纵观2012的中国国防环境,这是不平静的一年。从年初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隐形战机歼-20惊艳亮相,到10月的“瓦格良”号正式下水,无不印证着我国国防实力取得的长足发展,在数十年的韬光养晦之后,今年可以说是一次国防实力的高水平集中亮相。然而,在这些发展背后,我们应该看到,2012,中国国防形势更加严峻。在东亚,美日、美韩联手打造军事基地在中国东北的陆地疆域和东部海域形成一道实力强大的军事包围圈。中亚和南亚,美国在中东地区居心叵测地长期盘踞,在我国广大西部边疆形成了一个关乎命脉的弧形链。南海问题亟待解决,嫉妒已久的小国如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在这一年一次次狮子大张口,毫无顾忌地侵吞、蚕食中国南部海域和部分岛屿,严重影响了我国从中东地区的石油运输,更掠夺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威胁国防安全。总体而言,中国的国防事业在未来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利益交织,以及来自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严峻挑战。然而,当今时代,爱国已不仅表现为救国,救民,还需要心怀报国强国之志,作为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唯有努力思索,不懈创新,刻苦钻研,肩负起振兴我国科技国防事业的重任,才能真正做到强国,爱国,才能切实的履行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南京地区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见证了国家的无尽屈辱,辛酸,动荡,骄傲和自豪。虎踞龙盘,金陵王气更是南京诸多高校学子的独有气质。恰逢此刻,东南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继承高校国防联盟的优秀传统,发扬往届强国论坛的精神,发起并筹办旨在关注在新形势下,中国如何把握现有条件,在危机中实现强国强军的复兴之梦的2012第四届“强国论坛”。
【活动目的】
“强国论坛”是由东南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于2010年发起举办,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开展了三届,在南京地区高校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形成了特有的影响力。我们每届旨在提供对国际国内大背景的分析,提供总体研讨方向,活动各方针对若干主题,结合自在的思考,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在论坛中以各种方式宣讲,各抒己见,由专家教授点评,与会人员也可以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此次活动一来是为了强化我们高校学子的国防意识,在东南大学这个以工科见长的学校里显示出其应有的对国事的关注;二来是为了加强我们高校国防类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国防类协会在这一方面的专长;三来也为协会的发展创造契机。当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打造出强国论坛的魅力与品牌效应,成为高校国防联盟的特色项目,并日久弥新,得以传承。
【活动主题】
一.关注在新形势下,中国如何把握现有条件,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国际环境下开启强国强军的复兴之门。
二.浅谈高校现今国防教育现状,结合专家说法和内部的分析,提出各自的认识与建议。
【活动对象】
东南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会员
东南大学各学生组织代表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东南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 东南大学广大学子 东南大学学团联代表
南京各高校国防类协会负责人及相关代表
【活动地点】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
【活动时间】
2013年4月6日下午13:00~16:00(暂定)
【活动准备】
一.预备事宜:
1.协会会服:由于时间比较仓促,会服设计以简明,积极,体现军事热爱者的特色为原则,要能够展示协会徽标以及社团代号。“强国论坛”活动当天要求本协会成员着会服,并且在活动收尾时请与会嘉宾在准备好的会服上留下签名纪念。作为协会纪念保存。会服由宣传部成员组织设计,2.宣传册:其中需囊括学校简介;人武部的相关资料,如人武部教师介绍,军事教研室的部分研究成果等;当然,军事爱好者协会的发展历程也可在其中逐一展现,通过图片,简评,报告等方式显示。宣传册的制作可能比较复杂,耗费的尽力也会比较多,因此,我们本着尝试的心态来完成,如若条件所限制,则将改为活动宣传单,分发至与会人员。
3.活动当天需备的纯净水,零食,以及相关礼品等均在活动一天前准备好。如果因活动时间缘由,可能需要向与会人员提供餐饮,比如食堂的餐券或者订购的盒饭,在活动中工作人员着手安排。
二.活动前期:
1.负责人安排人员分工,统计工作人员数目,每个人确定自己的职责。
2.制作横幅,宣传海报,宣传单,于梅园,桃园,进行展示和分发。制作并印发400份宣传桌牌,活动前一天贴在食堂餐桌上,注意提前与食堂经理沟通,保证活动之前,桌牌不被撕掉。
3.与食堂经理联系,在电子屏上及时放映,宣传。注意通知时间,地点。
4.活动宣传注重网络平台,在校团委网站,以及人武部等网站上播报我们的消息,以多种渠道进行活动方面的宣传。
5.在学生宿舍区宣传板上贴出告示海报,时限在三天以上。
6.在活动的两个星期之前,正式向南京高校国防联盟的高校发出邀请,并且尽快确定参加高校,以及与会人员的名单,由外联部组织完成。与会的相关领导人员及时了解,并做好迎接准备,告知校人武部。
7.印制相应的邀请函,演说稿,名签,以及会议所需的文具用品,在会场布置是安置完毕,由组织部全权负责。在会场布置的过程中,保证原有报告厅的物品不受损坏。
8.活动中准备的礼品,以及相关纪念品等要求简单,充分体现出论坛的意义所在,有负责采购的人员完成。
9.本协会成员通知到位,进行签到记录参加活动,并且做一定的宣传工作,邀请其他校园社团代表,以及广大军事爱好者,包括协会的往届成员前来。
10.负责联络的工作人员,在活动前各就位,告知与会各代表的稳定电话的联系方式,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东南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 确定与会人员的路线,做好迎接工作。在活动举办的一个小时之前,确定到达校园的人员,引领至活动现场。如若有未能到达的,及时取得联系,了解情况,以保证活动正常的开始。
11.在活动前一个星期,设计调查问卷,结合当代高校学子国防教育现状设计问题,一共印发200份,在梅园,桃园宿舍随机发放,及时得到回馈。调查完毕后,整理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关于高校国防教育的报告,在活动中予以展示。
【活动进程】 一.现场活动流程:
第一部分
1.首先确认与会人员到达情况,到会领导老师全部入座,各代表队业已入场,一切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完成之后,主持人即可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1)主持人宣读讲稿,介绍与会领导以及社团代表成员。2‘
(2)全体起立,奏国歌。3‘
2.由东南大学党委武装部姜部长宣布第三届南京高校“强国论坛”正式开幕。并且做关于东南大学以及南京相关高校国防教育建设的讲话。5‘
3.主持人介绍强国论坛发展近况,并且阐述本次会议的活动主体与精神。3‘
4.邀请东南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往届会长就强国论坛做主体发言,介绍社团如今的历史,建设情况。5‘
第二部分
1.论坛主体——宣讲环节:
邀请各个参加会议的高校协会代表队针对主体进行展示宣讲,就不同的话题,但是
力争把握方向。可以就进来的国际国内事态进行分析,也可以从专业化角度分析。形势多样,包括地缘政治,战略文化,以及具体的武器装备,国防科技,军事建制的发展等。每个代表队宣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注:宣讲时间可能比较长,在宣讲间隙可以进行竞猜活动以及互动环节,以活跃现场气氛。活动进行到11点时,工作人员着手安排就餐,提供点心等)
2.专家点评,答问:20‘
邀请东南大学武装部老师对刚刚的宣讲内容进行点评,其他人也可以就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由老师回答座下人员的问题,其他人也可以互相交换意见。
3.自由切磋交流时间:20‘(可以在所有人就餐完毕之后,进行短暂的休息)
在此时刻,播放轻音乐,提供茶水。与会人员可以自由交流,就刚刚宣讲的内容开展讨论,互相切磋。
第三部分
1.第二主题宣讲:
20‘
由东南大学代表成员或者社团结合之前的问卷调查,对现今的国防现状进行分析,演示
要求:(1)以学生的目光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历史。
(2)简明介绍现今社会的国防教育普及水平和现状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东南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
(3)说明现今国防教育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对比分析;
(4)提出见解,就未来国防教育研究的方向,对策得出相关结论。
注:形式自由,以上皆为方向性指导,建议宣讲人或团队能够在军事教研室的专家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2.各抒己见:10‘
(1)有兴趣的社团或个人可以在之前着手准备这一话题,进行展示,尽量结合本校的国防教育建设以及社团的发展规划等;
(2)各个与会成员或者群体就刚刚的宣讲内容提出疑问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说法: 10‘
邀请东南大学或者与会高校专家老师现身说法,进行总结,并且回答在座人员的问题。
4.休息时间:工作人员开始准备收尾的相关功能工作。比如签名,发奖品等。
第四部分
1.由东南大学党委武装部姜部长做会议总结,并宣布本届“强国论坛”闭幕。并且和与会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2.主持人宣布欢送与会领导老师离开会场。现场留下以负责人进行收尾工作。
3.参加活动代表或群体留下联系方式,建立联系簿,方便今后活动交流。
4.高校国防联盟的各社团社长讨论,商定第四届“强国论坛”的主办方,时间以及大致活动精神
5.会场清理工作,检查是否有遗失物品,由专人负责。
6.负责接待的人员,可以带领与会人员游览校园,或者送各社团人员准确到达上车地点,互相交流,聊天。
二.论坛后期工作:
1.会场负责人将会场布置物品分类整理,如有横幅,海报等,进行收纳;安排人员清理会场垃圾,保证活动后会场的整洁。
2.活动中安排的记录员将书面材料整理完毕后,将会议内容以电子档和书面报告形式保留。
3.活动结束后第一时间,发布到网站上,进行新闻发布。
4.结合活动内容,撰写活动总结,发到学团联邮箱中,并且内部保留,作为协会精神财富保留
5.清算活动账目,尽快结算,保证财务上的准确无误。
6.协会内部开会交流,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学习,参加活动的人员每人上交一份报告。
7.给所有在此次活动中给予支持的个人或者群体寄去感谢信,以多种方式表达。
8.如若条件允许,可以着手安排庆祝事宜,或者总结表彰会议。
【活动人员安排】
总负责人:赵突
组织活动负责人:刘智伟
李和丰
联络负责人:许志康 王旭
宣传负责人:王珊
活动具体负责:由活动展开后再行安排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东南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
【活动预算】
宣传费用:
传单
0.1*(400+200+100)=70(单价*数目)写字笔
2*50=100
宣传册
5*13=75
横幅
40*6=240
喷绘
240
宣传海报
15*10=150
活动费用:
纯净水
1.5*40=60(单价*数目)食品点心
名签及工作证
5*20=100
纸张及笔
奖品证书
130
东大纪念品 40*13=520
共计:1755元
【其余事项】
一.(1)活动从筹划到举办,保证人员的调配,确定好每个人的活动时间,进行登载记录;
(2)负责人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通力完成。每一位负责人均安排有一定的人员,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3)会场布置中确保安全,物品无损坏,所有活动物件来由源,去有踪。
(4)在活动开展中保证军事爱好者协会的精神传统,体现出自身的良好素质。
(5)对时间的安排要调控恰当,及早通知参与方时间地点以及路径。
二.(1)如若参加活动的相关人员因种种缘由无法到场,尽量留下一些资料。人员上也要及时调整,原则上坚持按照策划安排,如果有误,在不违背大体方向条件下进行适当改动。
(2)外校的领导老师前来则需及时通知武装部,做好迎接工作。
(3)其他不确定因素等。
三.(1)活动筹办以节俭为原则,要做到安排周到,程序完整,简洁扼要。
(2)活动账目及时清理,交由专人管理,控制出入。
四.(1)因技术原因而在宣传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及时告知,由负责人作出相关调整,形成可行的应对方案。
(2)会服的设计上注重体现社团核心精神,理念,活动当日,工作人员需以会服展现社团魅力。
五.如若有其他事由,以东南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全体成员集体决定为准,特殊事项的由管理层讨论决定。
东南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
2013/2/20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第二篇:第四届数模论坛闭幕式活动策划书
第四届数模论坛闭幕式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数学建模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数学建模协会主办了民大的数学建模,带领大家领略数学风采。
二、活动时间:2011年05月14日18:30—20:30
三、活动地点:暂定二报
四、活动目的:我们将打造此次闭幕论坛旨在让广大同学了解数学建模,发现数学建模的现实价值,从而更加关注相关的数学活动,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展现民大数学魅力.五、活动的开展:
1.活动宣传(1)横幅宣传
A.宣传时间:2011年05月08日至2011年05月14日 B.宣传个数:3条 C.横幅内容: a、b、c、D.悬挂地点:一二食堂之间(1条)、南湖路(1条)、清音潭和南湖中间(1条)(2)展板宣传
A.宣传时间:2011年05月08日至2011年05月14日 B.宣传个数:1个 C.宣传内容:
能突出此次活动的主题,展板设计新颖,清晰,吸引眼球。以《恋爱中的数学模型》为宣传亮点。
D.展示地点:一二食堂之间(1个)(3)海报宣传
A.宣传时间:2011年05月11日 B.宣传个数:25张 C.海报内容:
设计吸引眼球,色彩鲜艳(具体内容暂定)D.张贴地点: 大
一、大二宿舍楼,一二食堂的宣传板、学校的公告栏上。(4)展台宣传
A.宣传时间:2011年05月12日中午 B.地点:
一、二食堂之间
C.宣传形式:搭出一个展台,向过路的同学宣传数模闭幕式。(5)黑板宣传
A.宣传时间:2011年05月13日早上 B.宣传内容:
数学建模是什么?2011年05月14日晚6:30,第二学术报告厅,给你一个最真实的数学建模
C.宣传地点:11号,10号,15号教学楼每个教室及宿舍楼下的黑板
2.宣传对象
2009级和2010级全体同学
活动阶段
1.活动准备
(1)拉外联:由外联部负责。
(2)物品准备(财务部,组织部,宣传部)
此次活动准备的东西包括:活动LOGO,信纸,路标,PPT,视频,礼仪队衣服(尽量借,礼仪需要4名女生),杯子,水壶,备用椅子,会场装饰,签到本(寄语),嘉宾礼物(2份),观众礼物(6份),气球,彩带,协会请柬(55份),工作证(20个)(3)人员准备
提前通知各位嘉宾(老师,安树庭学长)。2.组织阶段
(1)布置会场(组织部,学术部)A.悬挂好会场的横幅; B.用气球布置好楼梯。(2)物品安排
在某些座位(6个)下贴纸,用于之后的互动活动;每个座位,商家广告(1张)。3.人员安排
(1)横幅,展板,海报,黑板宣传:整个协会的人
(2)展台宣传:组织部(黄施),赵晨,宣传部(刘杨),李直(3)海报&请帖设计:宣传部【5月11日前】(4)展板:宣传部【5月7日前】
(5)视频&PPT制作:宣传部(刘杨,舒毕文)【5月13前】
(6)邀请柬:组织部(陈宁川)等【5月13日】(老师和学长需提前1周通知)(7)财务预算:财务部(戴少平)
(8)物品领取&采买:李直,戴少平,外联部一人 活动流程1、2、主持人开场白,介绍到场嘉宾【4分钟】 数学建模介绍(视频&PPT)【6分钟】
3、4、老师讲座【40分钟】 互动环节【40分钟】
第一个环节【30分钟】学长访谈
第二个环节【10分钟】互动游戏(用数学建模解密密钥)并送礼品 规则:主持人在台上提出问题,并由座位下贴有纸的同学给出原始码,该同学将得到我们这次论坛的纪念品,接着由学长给出建模过程及答案。
5、6、结束语(会长)【5分钟】 合影【5分钟】
嘉宾及协会内部工作人员。
第三篇:第四届论坛通知
大场中学关于举办第四届
教研组长论坛的预备通知
各教研组、备课组: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经办公会研究,定于2014年3月份举行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总结交流会暨第四届组长论坛。
本次论坛基于近几年我校课堂教学亮点打造工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打造生本愉悦课堂。亮点打造过程中,各学科组长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以集备、听评课等活动为抓手,做了大量工作,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本次论坛目的是,各学科组长对参与以上活动进行深入总结与反思,以相互学习与借鉴,实现共同提高。
本次活动,上交材料纳入本学期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考核,材料优劣由交流效果决定,作为下一组长选聘的条件之一。
大场中学教导处
2013-12-
5附:上报材料要求
1.各组(教研组、备课组)以会议确定的主题组织材料。材料内容要充实,结构要严谨,强调以事例说话,体现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突出实践与事实,体现本学科教学教研特色。不得抄袭,不得低于3000字。
2.上报材料一律用word形式,A4纸设置。封面上有“题目、年级教研组(备课组)、作者姓名、时间”等内容,用宋体二号加粗字,不出现页码。正文保留题目,作者名字,题目用宋体三号加粗字,正文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行距用固定值23磅。
3.各组于2013年 月 日前将上述材料的电子稿报至教导处电子信箱。
第四篇:首届《贸易强国》论坛资料
首届《贸易强国》论坛资料
——首届贸易强国论坛在北京开幕,并发表《北京宣言》
王先庆在“贸易强国论坛”上发表演讲
对于商贸流通业的地位问题,我经常讲的有两个重要观念:一是一个真正的强国必定是贸易强国,世界上没有一个强国是因为制造业发达而成为强国的;二是市场经济的完善必须以商贸流通业的充分发育为前提,没有发达的商贸流通业,就没有发达的市场经济。而一个国家是否成为贸易强国?不仅是贸易额的大小以及范围,而在于流通渠道的自主控制权和商品价格的自主定价权。显然,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极端幼稚期,或者说发育阶段的起步期。
但问题是,中国现在已经到了必须通过“流通革命”或者说“商业革命”来突破自主贸易体系缺失带来的瓶颈的关键时期,必须打破在残缺的商品流通渠道基础上盲目推进制造业的现状,必须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否则,中国经济的质量将始终难以得到提升。一切的所有技术创新、自主品牌、企业变革,都将缺少实质性意义。要知道,欧洲的工业革命是建立在长达三百多年的商业革命基础上的,是先有商业革命才有工业革命。
显然,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指出,我国已经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一阶段将进入完善市场经济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在这一转型时期,也是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时期。如何加快我国贸易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此,10月30日,全国近60名商贸流通业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在在北京举办首届贸易强国论坛,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作为广东流通学术界的一个代表,就此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王先庆出席北京首届贸易强国论坛
我的发言标题为:“轻商”背景下贸易崛起的制度约束与战略调整。基本思想来源于我们正在进行的两个课题,一是“大国背景下的省级贸易与竞争”;二是“转型时期广东流通革命的经验教训与启示”。我发言的基本思路:在具有长期的浓烈“轻商”传统和小农意识泛滥的条件下,一个缺少完整的重商主义和商业革命背景下的大国,尤其是制造业优先发展和制造业畸形突进的条件下,在从贸易大国向强国转换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冲突和约束是制度问题,因此,要真正实现贸易崛起,必须从制度变革上突破。有关发言的一些观念参见相关报道或会议纪要。另外,论文将随后发表。
附1: “首届贸易强国论坛”成功举办
10月31日,北京工商大学与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联合举办、商务部支持、经济学院贸易系承办的“首届贸易强国论坛”在北京举办,参加论坛的有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商贸服务改革司王选庆副司长、国务院综合司司长陈文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所长任兴洲、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晋卿、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王耀、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夏春玉、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黄国雄教授、谷克鉴教授、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张群群教授、广东商学院王先庆教授、重庆商务局冉净菲副局长,以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商务部综合研究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都经贸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广东商学院、河北经贸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与社会保障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等院校、以及贸易经济系、国际经济系主任、院长等,以及《财贸经济》、《中国市场》、《中国流通经济》、《中国商贸》、《中国商报》、《国际商报》、《北京商报》、《浙商》、《证券市场周刊》的记者、G30主任助理、以及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100多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经济学院贸易系主任洪涛教授主持,党委副书记卢思锋同志出席论坛并致辞,经济学院杨德勇院长、李宝仁书记出席了开幕式。
黄国雄教授、陈文玲司长、王耀博士、任兴洲所长、谷克鉴教授、王选庆司长、吴国华处长、王先庆教授等23名专家教授作了主题发言,我校季铸教授、胡俞越教授、秦艳梅教授、徐振宇副教授、龚晓菊副教授、朱振荣副教授也发言,论坛发言踊跃、气氛热烈。会上30多所院校60多名教授签署了《适应贸易强国需要,培养创新型贸易人才倡议书(北京宣言)》,洪涛教授宣读了《北京宣言》,计划每年举办一次贸易强国论坛。论坛探讨了中国如何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的问题,交流了各校的贸易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专业的发展,大家认为,论坛层次高、规模大、范围广,具有独特性、历史性等特点,希望今后继续办下去,会后将编辑《首届贸易强国论坛论文集》,并将如何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
来源:http://hongtao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20***016844643/
附2:首届贸易强国论坛开幕
商贸流通业国际化遇起步尴尬
北京商报 2010年11月3日
10月31日,在北京工商大学主办的首届“贸易强国论坛”上,众多专家纷纷提到我国流通产业在刚起步阶段频遇的尴尬。
我国流通产业的行业结构包括纯商业结构(批发、零售和批零兼营)、餐饮业结构、商业服务业结构、售后服务修理业结构、物流配送业结构。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传统商业在我国流通领域中所占比重较大。经过近10年发展,配送业务的发展只是近十几年的事,仍面临进展缓慢、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状况。配送规模小、物流网点没有统一布局,多镇地区的配送普遍效率低下;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机械化程度低,不能广泛使用发达的交通设施;配送中心功能不健全,信息未得到充分地加工和利用,离信息化还有一定差距。
我国流通产业仍不具备规模优势。以连锁企业为例,我国目前仍没有能与家乐福、沃尔玛等抗衡的大型超市。在流通业较为发达的上海、北京,有着物美、华联等本土超市类企业,但数目多、规模普遍较小。然而流通企业作为服务型企业,单体扩大有一个规模临界点,超过这一点,规模的扩大反而会导致效益的降低,因此流通企业规模效益主要是通过连锁这种组织形式来实现。由于我国流通企业自身实力以及体制性障碍等原因,大多数没有采用连锁经营方式,经营规模受到极大限制。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外资商业模式不可全效仿。外资商业企业在华享受“超国民”待遇,货款、进场费一路“飞行加油”。但是,此“通道费用”模式能否被国内企业所效仿值得探讨。中国商业是“小商业”的王国,需要自我自发地转变,零售业需要走出一条规范化的道路,然后进入规模化轨迹。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指出,国内流通企业信息化投入远远不够。中国流通业国际化刚刚起步,现代化程度不高,物流水平也普遍较弱。目前,中国的零售企业在国际化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偶尔通过并购涉足海外市场的,也是使用当地的团队,缺乏自己培养的海外管理人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还远。并且,从现代化水平来看,国际大企业对信息科技化的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为1%,国内流通企业仅为0.4%。
“很多内贸企业缺乏真正的商业精神。”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王晓东说,流通领域长期靠出租货架资源和收取高额进场费等低劣的流通方式搞无风险经营。内外贸市场的规则、机制、结算方式等诸多差异令内外贸企业难以对接,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商报记者 王晓然
来源:http:///2010-11/03/content_114486.htm
附3: 为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提供创新型人才
——首届贸易强国论坛发出《北京宣言》
适应贸易强国需要 培养创新型贸易人才 倡仪书(北京宣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和发展期,GDP总量超过日本,出口总额超过德国,国内贸易十分活跃。200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5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额达到28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超过2.2万亿美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85亿元。但是,我国仍然是制造业大国,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仅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中国生产产品很多,数量很大,贸易量居世界第一,但是竞争力却较差,离贸易强国差距较大。比如说,我国货物贸易较大,服务贸易量偏小,我国贸易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业态结构、渠道结构等亟需优化。我国贸易人才培养相对滞后,表现为“十个瓶子七个盖,盖子轮流盖,还有三个没有盖”,贸易人才短缺,特别是创新型、复合型贸易人才短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贸易的转型与升级。
为了完成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历史使命,提高我国现有2亿多贸易人才队伍素质,今天我们30多所院校的60多位教授、主任、院长向全国高等院校、职业学院的贸易专业的教师及各类贸易企业的在职培训机构倡仪:
1、结合每年贸易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每年定期组织一次“贸易强国论坛”,探讨贸易活动中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交流各个院校在贸易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专业)中的经验,探讨解决存在问题。
2、力争把我们所在的院校、系、教研室办成创新型贸易人才培养的基地,在现有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实验课程、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
3、形成贸易人才培养的博士、硕士、学士、专科、中专、技校等人才培养的体系,形成为贸易强国所需要的多层次、多规格、有特色的人才队伍结构。
4、建设一批国家级、省部级贸易研究基地,力争使我们的基地为政府、行业协会、各类贸易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5、建立贸易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建设联盟,未来的竞争不是一个人与一个人的竞争,不是一个企业与一个企业的竞争,不是院系对院系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因此,不同的院校、系所、教研室之间建立学科建设联盟,并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6、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建立一个贸易强国论坛的发展基金,促进贸易理论与实践、贸易学科/专业建设、课程群建设、教材建设,为培养创新型贸易人才奠定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贸易强国所需的创新型贸易人才,为尽早实现贸易强国目标做出我们的贡献!论坛代表签字:
二〇一〇年十月三十一日
来源:http://hongtao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20***016133413/ 附4:首届贸易强国论坛大会发言会议纪要 2010年10月31日,北京工商大学与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经济学院贸易系承办的“首届贸易强国论坛”在北京举办,参加论坛的有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商贸服务改革司王选庆副司长、国务院综合司司长陈文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所长任兴洲、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晋卿、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王耀、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夏春玉、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黄国雄教授、谷克鉴教授、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张群群教授、重庆商务局冉净菲副局长,以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商务部政策研究室综合研究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都经贸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广东商学院、河北经贸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与社会保障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等院校、以及贸易经济系、国际经济系主任、院长等,以及《财贸经济》、《中国市场》、《中国流通经济》、《中国商贸》、《中国商报》、《国际商报》、《北京商报》、《浙商》、《证券市场周刊》的记者、G30主任助理、以及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100多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经济学院贸易系主任洪涛教授主持,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王晋清和学校党支部书记卢思锋同志讲话 王晋卿认为,现在正当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之时,由北京工商大学承办的贸易强国论坛可以说开的正是时候,在此表示由衷祝贺。回顾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我国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开放的要求。目前我国贸易总量达到一定程度,可以算上贸易中的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具体差距表现在:仍是粗放型增长方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对科研技术投入开发不够,过分依赖国外技术,没有形成本国的核心技术;出口产品附加值低,部分出口产品处于产业链下游。在五中全会上,再次强调科学发展为主题,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这些都要求我国必须加快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优化市场结构,培育成长好、竞争力强的的企业,即研讨贸易方式转变的新思路是这次会议的初衷。
卢思锋认为,北京工商大学成立60周年来,受到了商业联合会、商贸委等方面的各方面关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次论坛的召开也是在多方支持下筹办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旨在总结经验,谋划十二五。我校也在谋求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高校的转变,食品和商科是我校的特色专业,贸易系又是商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洪涛教授为代表贸易系队伍为我国贸易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在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国富民的大背景下,研讨我国如何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发展是很及时的。在此,我仅代表学校祝贺论坛的召开,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为我国贸易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陈文玲演讲的题目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思考”。她认为,我国提出从大国向强国转变并不是由于出口多了才提出,而是作为一种国家层面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初,我国贸易额只有206亿美元,现在是2.2万亿美元。中国作为贸易第一大国不足为奇,因为中国本身就具有1800年辉煌的制造业历史,由最早的丝绸之路,到明清后开辟的两条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价值观随着出口传播到全世界。改革开放30年,我国制造业达到占全球比重为1/2,出口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第一,进口2010年有可能也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如果这样的话,中国有可能成为进出口第一大国。我国为了实现贸易大国梦用了30年,我认为实现贸易强国梦可能会更快,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贸易企业普遍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五方面: 第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地位体现的是流通能力、品牌能力、价值转换等能力的强大,在国际加工中属于水平分工。而目前我国则是垂直分工,并且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与发达水平具有相当差距。
第二,有效率的表现是用比较少的投入产生比较高的价值。我国目前的资源成本的耗费、环境生态的破坏、劳动力福利的损害等问题比较严重,与高效率相违背。举一个例子,数据显示,虽然与十年前相比,贸易总量已经翻了好几倍,发展速度达到20%-30%,但劳动力福利并未增长,这就没有体现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分次转移到价格的理论。所以,我国仍是以低价竞争获取市场份额,处于价值链低端。
第三,我认为作为贸易强国应该在全球贸易规则中发挥作用。我国直至加入WTO才参与贸易规则的制定,所以仍处于被动地位,另外自身也存在局限和误区。比如我国制定标准一向是国际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企业标准,这与国外的情况恰好相反,国外是企业标准最高。
第四,贸易强国一定是经济强国。外汇、外交等均为一国的一体化战略,美国的一体化战略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占尽便宜,其国内具有专门的智库研究各国战略,比较分析,进而研制出本国的中长短期战略。因此,我国在需要在贸易之外形成完成的国家战略。
第五,在全球配置资源为我所用。目前我国企业虽参与国外投资、收购等行为,但失败案例很多,所以看出投资和贸易其实是一体的。我国需要从全球战略思维的角度考虑,认识到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道路既漫长又艰巨,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在关注国内市场时,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方针不能放松,要将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作为一体化进行研究。
黄国雄认为,这次论坛的召开很符合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此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肯定成绩、面对问题。从世界经济贡献率看,我国是第一位,金融危机前是13%-17%,金融危机后是9%-10%。从外汇储备看我国也是世界第一。贸易总量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应基于8亿农民,农民生活水平是决定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标志,也是中国木桶效应的最短一块,是中国现实问题。人均社会零售品总额为900美元,为美国的1/30,人均GDP世界排名百名左右。流通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80%产品服务未开拓世界市场,软件服务十分落后。
第二个问题是贸易教育落后于世界水平,重外贸轻内贸、有外资无内资的院校较多,据我所知只有15-20个学校有贸经专业,导致没有双向流通主体成为阻碍整体速度的提高。
第三个问题是流通产业的发展趋向。一是市场结构来看,以城市为主导,农村为基础,构建双向、互动的市场结构;二是经济结构来看,以国有控股为主导,民营经济为基础,适当引进外资,构成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三是商品结构来看,以网上小商品为主,坚固温饱型阶层生产资料,开放富裕阶层;四是城市来看,以市中心为主体,社区商业为基础,充分发展特色街、特色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多层次的商业机构;五是以大型百货为重,大量超市为基础,积极发展专业、专门店,有条件地引进现代购物中心。物流体系利用发达的交通条件构建多元化的物流体系结构,重点提升连锁企业的物流体系,规划电子商务物流体系、批发市场物流体系、直销和直运物流体系,以及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物流体系。六是大型批发公司为主导,批发市场为基础,积极推进连锁、网上交易,形成多层次的批发体系。
王耀:贸易可以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我认为货物贸易方面我国不仅能达到出口便宜,还能做到质量好。举一个例子,近些年有些跨国公司纷纷将工厂搬到东南亚其他一些国家,因为他们认为那里比中国的生产成本更低,但没几年又搬回中国,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发现制造出的东西质量不合格。相反,我国的服务贸易比较弱,美国的服务贸易能占到贸易量的80%,而我国只有41%。这次五中全会提出的由“国富”到“民富”意义重大,可以看出,我国GDP的增长中,汽车、石油这些作为垄断行业拉动GDP增长很大幅度,并不是日用消费品行业。目前城镇居民消费占87%,农村消费占12%,城镇居民每人每年平均消费2万元,看似不低,但这其中包括政府消费。我认为问题出在目前贫富差距过大。服务贸易的基础是服务业,而我国服务业发展还很不充分。可以对比一下我国和美国的数据,我国第一产就业占40%,美国占1%,我国第二产业就业占30%多,美国占20%多,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占32%,美国占将近80%。再对比中美的第三产业,可以看出美国的信息业十分发达。所以,今后我国贸易的重点是做强服务贸易。
谷克鉴演讲的题目是“全球平衡增长议题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新挑战”,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背景、挑战、核心理论问题和关键政策问题。背景包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贸易争端面临的非平衡增长责难,金融危机进程中各种双边和多边场合凸现全球平衡增长议题对我国贸易政策的挑战以及我国同G20的各类贸易指标的重要性。根据一般沿用的“全球不平衡增长”概念,G20是当前全球经济非平衡增长的发源地,亦为未来全球经济平衡增长的基本动力。2007年G20的贸易逆差或贸易顺差总额,分别占全球GDP的1.82%和1.61%,占全球总顺差的55.93%和全球总逆差的65.63%。2007年,中国对G20出口总额占其对全球出口总额的65.14%,中国对G20进口总额占其自全球进口的58.01%,中国对G20贸易总额占其对全球贸易总额的61.98%,中国对G20净出口总额占其对全球净出口总额的68.64%,中国对G20贸易顺差占其全球贸易顺差的55.50%,中国对G20贸易逆差占其全球贸易逆差的40.00%。挑战中由理论分析得出政策建议。理论包括探讨全球平衡增长的科学内涵和国民收入决定机制的变化,力求实现新古典形态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同贸易政策多样化实践的新综合;通过政策系统设计,建立宏观经济政策和贸易易政策有机联动的理论和方法;革新贸易政策的研究方法。政策要确保主动自觉、科学系统、适宜可行。确保全球平衡增长议题纳入全球治理框架后,不断增强我国制定贸易政策和措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应对可能激增的贸易争端和多种贸易摩擦威胁。
核心理论问题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的内外失衡,要素敏感度测定的理论和方法,全球化进程中外部失衡测度的理论和方法。关键政策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如何避免全球平衡增长议题演化为新形式和经济体层面的管理贸易,第二个是政策选项的设置和整合,以应对全球平衡议题的挑战。
吴国华演讲的题目“统筹内外贸,打造贸易大强国”。在我看来,我国作为贸易大国也存在质疑,首先我国人均GDP只有3600美元,日本是12000美元,其次我引用世贸组织干事拉米的话“错误的贸易统计造成贸易不平衡”,我国目前仍引用20世纪的统计方法,如价格贸易的三、四角关系。
我国在金融危机中出口信心受到打击,与此同时,美国也成立了“出口内阁”,咱们想做成贸易强国,但发达国家必然会遏制我国成为贸易强国发展。因此,我认为不应盲目追随发达国家提出的口号,导致全球都来制裁中国。还有,我觉得强国最重要的指标是内贸,我国服务贸易相对较弱,能否进一步分析一下服务贸易中具体孰强孰弱。专利与品牌集体缺失可能需要国内企业苦练内功,另外我国滞后的流通体系也不支撑培养民族品牌。
张群群演讲的题目是“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属性与国际定价权”。主要内容有四部分,第一为什么要关注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属性和国际定价权问题?第二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属性研究概况,第三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运行与国际定价权研究概况,第四关注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属性和国际定价权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一部分,关注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属性和国际定价权的理由是:金融危机前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急剧涨跌;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率先复苏,而需求反弹、价格骤升;机构投资者把大宗商品作为择时投资决策中重要的投资对象和避险工具,大宗商品不再只具有单纯的商品属性;作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大国,中国开始努力争取大宗商品进口的国际定价权。“中国因素”负面影响:“高买低卖”。综合国际和国内市场情况来看,在机构投资者大举进入商品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情况下,大宗商品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可能还存在着监管上的漏洞和盲点。第二部分,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属性研究概况分为国外和国内研究。
(一)国外对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属性的基本认识:国外历来重视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商品期货价格所传达的经济信息。把大宗商品作为投资工具是该类商品金融属性最直观的表现。
(二)国内对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属性的研究:从投资功能即大宗商品成为一个投资品种来理解大宗商品交易的金融属性。从市场体系和定价机制的变化来理解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属性,综合考察具体品种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化发展趋势。
具体品种的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属性或金融化趋势包括石油市场的金融化趋势、黄金和黄金市场的金融属性、粮食市场的金融属性和铁矿石定价机制的金融化趋势。铁矿石定价的金融化趋势:铁矿石市场的金融属性是随着现货市场的发展逐步呈现出来的,铁矿石远期合同沦为自由买入期权,铁矿石谈判的长期协议定价机制,已不适应现货市场价格的运行现状,现有的纯商品定价机制,已无法有效解决长期协议价格所没有涵盖的价格风险分担与规避问题。在铁矿石的商品性定价机制之外,还需要有金融性的风险定价机制。
国际铁矿石市场正在经历风险分担机制的再造过程。铁矿石定价走向短期化和金融化的趋势。当前国际铁矿石领域的定价体系将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协议短期化;二是定价指数化;三是交易金融化。在安毅和常清等(2010)的论述中,交易的金融化是指“金融资本会因为协议价格的指数化和指数在市场上的交易,而不断介入铁矿石互换和指数期货等衍生工具领域,使铁矿石价格中不断融入更多的金融资本因素。” 第三部分,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运行与国际定价权研究概况。在中国如何争取获得大宗商品进口的国际定价权方面有三种态度。乐观的判断:中国市场从“影响因素”到“定价力量”;悲观的评价: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缺失;审慎的观察:中国影响的多面性,从商品定价到资本较量。还有研究价格传导机制,特别是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与中国物价变动的关系,以及国际和国内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
第四部分,在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1.从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属性的观察视角:绝大多数现有文献采取的是考察交易主体及其交易行为、交易对象和交易的目的、功能与作用这三个视角,其中少数文献能够兼顾到市场体系的构成与商品市场及其衍生品市场之间的关系这个视角。少量文献能够把交易机制和定价体系结合起来,对二者的变迁进行历史还原和长时段的分析,所做研究敏锐而富有深度。很少有研究者充分重视大宗商品交易关系的治理与规制这个研究视角。即使有的研究者注意到了大宗商品的定价与市场竞争秩序的规制问题,也很少能够有意识地考虑到大宗商品市场本身的金融属性,而更多的是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打破垄断和形成市场定价机制的必要性等层面来研究其他相关问题。
2.与金融属性密切相关的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研究的可能路径:把中国获取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研究,提升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高度。获取定价权应以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市场惯例为起点,积极参与国际定价规则的制定,参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有序竞争。深入研究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属性在商品及其衍生品定价方面的学理机制与政策含义。要获得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必须统筹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统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定价权研究必须综合考虑具有金融属性的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机制、产业组织和市场体系。
3.中国争取获得国际定价权的研究策略和传播策略:在力求使我国在国际能源资源及其他大宗商品的定价上,取得与自身经济总量规模相适应的影响力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把握学术研究策略与传播策略的区别。应当学会把中国对于国际经济体系中的权力和影响力的渴望和追求,翻译和转述成对美好愿景的期许和对责任的承诺。切实地把经济贸易与政治外交统筹起来,使中国在国际社会和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形象,从咄咄逼人的挑战者变成维护秩序的利益攸关者和塑造新秩序的战略合作者。王晓红认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成为当今讨论的一个重点。首先必须肯定我国贸易一路发展过来取得的成就。其次要认识到仍然存在问题,比如贸易大而不强,外贸增速下滑;出口产品重点集中在家电、纺织、玩具、鞋等行业;国内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服务与货物贸易发展不协调,处于产业链高端的产业发展滞后;粗放型发展方式破坏环境;不利于人力资本的培养;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等等。第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路径。首先,经济推动加工贸易发展方式转型,目前全国加工贸易企业大概9万家,就业人数2亿人,多处在增值率低、产业链的低端。我国需要搭建研发、加工贸易转移等平台,推动以外资向本土为主的转变;其次,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巩固运输等行业,重点培育金融、信息等新兴产业;大力培育服务外包企业、品牌、产业集群、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国外联动发展。
赵萍认为,我国为何不能成为贸易强国,最主要的就是流通组织不够强。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流通组织规模不够大,全球大企业排行榜中,我国只有4家入榜;第二,流通组织国际化程度低,现在零售业国际化趋势明显,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调研、摸索阶段。虽然有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并购,但并购后也多是利用国外团队,像苏宁电器,其在国外开店目标还不是盈利,仍处于探索阶段;第三,流通组织现代化不足。信息化的功能发挥不足,虽然硬件设备可以达到标准,但利用不足,造成多处硬件闲置。再者信息化投入不高,世界百强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额1%,我国只占0.4%左右。最后,物流配送中心与网络布局协调发展布局较差。
王先庆的题目是“轻商背景下贸易崛起的制度约束与发展策略”。第一部分是贸易崛起的定义及障碍,主要有五个障碍,分别是理念落后、渠道残缺、主体弱小、制度缺失和战略失误。以广东为例,我就深刻感到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忽视对流通领域的重视。第二部分是现行体制“轻商”,这主要由于我国缺少重商主义商业文化的洗礼。第三部分是核心问题是制度问题,第四部分是如何实现“从生产为中心向以商贸为中心”发展。
冉净菲的题目是流通产业政策方式转变的问题。1978年后,我国流通产业政策逐步变为开放、宽松、服务型的政策。在此基础上也出现以下几个问题:服务与宏观调控弱化,财政金融的支持不够,教育体制不健全,监管不完善;物流体系水平低,龙头企业少,城乡流通不协调。因此现在急需进行改革的是重流通、重服务能力,并且提高扶持流通政策的力度。季铸演讲的题目是“准确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与复苏”。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震撼全球,世界经济危机,损失惨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09年世界经济下降了0.8%,其中美国经济下降2.5%,欧元区经济下降3.9%,日本经济下降5.2%,俄罗斯经济下降9%,中国经济也比上年增长速度放慢0.9个百分点。世界银行估计,这次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约6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由2008-2009年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率来看,中国在经济危急中增长最快。在2006年,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就预测2007年全球贸易投资风险状况总体向好,果不其然;2007年,我校又成功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进入周期谷底,经济危机的爆发也证明了世界经济确实进入了8年周期的谷底;2008年我校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成V型复苏,事实证明也是正确的;除此之外,我校还成功预测了2010年世界经济的梯次复苏,以及冰岛、希腊危机等。张富春演讲的题目是“贸易当自强——贸易的产业组织问题”。目前我国贸易问题较多,假冒伪劣产品通过流通渠道进入到消费者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所以我认为贸易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因为没有贸易指出,所谓的工业化也将无法进行。在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产业组织道路,要两手都要抓,即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同时并重。
王晓东演讲的题目是“由批零关系看零售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首先,回顾零售业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二次低谷”+“一次冲击”,具体就是“市场疲软”和“百货倒闭年”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是批零大国,零售业被称为冬天里的春天行业。其次,零售业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概括为六方面:销售的终端;市场的起点;城市的窗口;生活的基础;价值实现的重要领域和社会再生产的先导力量。
第三,零售模式需要质疑的第一种是“引厂进店”,即出租柜台、招商联营、保底扣点引起的零售业“三失”。“三失”之一是采购功能缺失:“扣点”营销和“千店一面”,“三失”之二是商业资本功能的丧失:简单商品流通与商业货币投资循环,理论悖论和实践背离的风险意识,“食利阶层”的存在,“三失:之三是流通效率的损失:销量大、利润少(规模大、效益低,只做大、不做强),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低成本扩张模式难以为继(过去式渠道制胜、零售为主,如今是从1颗白菜到10颗白菜的平面扩张终结,未来是由红海战略向蓝海战略的转变)。“三失”直接导致“三化”,即自主经营的退化、连锁经营的异化、核心竞争力的弱化。
质疑的第二种零售模式是“通道费用”。“通道费用”现已变异为“无本经营”、“借鸡生蛋”、“飞行加油”三种方式,这种模式的存在虽然防范了供应商的“滥竽充数”,但也滋生出零售商渠道权利的滥用。目前进场费在中国的现状主要体现在名目增加、数额上升、范围扩大,供应商成为零售商的第二个上帝,工商关系的逆转(品牌供货商选择零售商已初见端倪、大品牌商的市场强势已引起社会关注)。进场费在中国的现实问题是国内外市场无法有效对接,虽然国内也颁布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的规定,但未明确界定“通道费用”,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通道费”由外商带入中国并由外商主导、而几乎所有外商又享受超国民待遇、而中国又是中小商业王国。这种情况是否需要警惕?通道费模式能否为内资企业效仿是否值得怀疑?
第四,零售业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1.创新盈利模式、改善工商关系。转变经营方式已成为零售发展绕不过去的话题。2.先规范、后规模。目前的本土零售企业是否称得上是“全国性零售企业”?用世界标准衡量,我国的本土零售企业全部属于中小企业。3.先做强、后做大。我们引进沃尔玛的目的应是培养自己的沃尔玛,下面由一组数字:200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25 ×沃尔玛全球销售额,2009年1170亿元(苏宁)+1068亿元(国美)+980亿元(上海百联)+705亿元(大连大商)≈0.1×沃尔玛销售额。
第五,从批零关系看零售业繁荣与发展。有以下几点思考:跳出零售看零售,零售的文章要从批发做起;批发体制改革:“三多一少”;新时期批发商的地位是给市场经济下订单的人,职能是批发主体多元化——批发职能分散化;目前的工商关系紧张: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批零关系没有处理好;“攘外必先安内”,要重塑批零关系。
关于新型批零关系的重塑有以下几点建议:渠道融合是基本趋势(M+W+R);新型专职批发商的形成与发展(三种途径、二三线城市);零售商的渠道主导、批发依赖与发展定位。方虹演讲的题目是“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当前,全球能源结构多元化,碳燃烧成为工业文明的基础,由于资源有限和环境的破坏,这种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美国式资本主义到了转折点。中国是经济增长也到了十字路口,69%的能源来自煤炭,因而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到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头号二氧化碳排放国。国际社会为解决环境问题,制订了《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全世界,尤其是中国的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在未来25年内,全球能源需求将飙升40%左右,2020年之前,中国能源需求年均增幅高达20%。中国低碳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处于快速经济增长与重化工业阶段;位于国际贸易和加工链的低端;能源以煤为主;区域差异大,气候响应区域差异、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存在额外经济成本;技术水平整体落后,能效不高、技术推广问题;巨大的就业压力、反贫困等多重政策目标;存在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障碍等。因此,中国必须寻找一条符合国情的,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的低碳发展路径。
我国应循序渐进、分阶段、分步骤建设排放权交易市场,借鉴国际排放权市场发展的成熟经验,探索相关交易制度和规则的设计,建设符合中国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简洁实用并且相对独立的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开展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方面的国际合作(股权层外);加强自愿减排市场的标准研究,提升定价能力;推进自愿减排场内交易。
低碳经济改变国际贸易格局,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高碳经济”的传统外贸出口模式提出挑战。我国要调整贸易政策逐步,第一,使外资结构合理化,引导外资企业向中西部和第三产业倾斜;第二,引导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第三,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第四,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核心,实施绿色贸易增长战略;第五,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努力减少污染物排放。
王选庆:我演讲的题目是“当前我国流通领域十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1、流通的地位和作用。流通产业是纽带、桥梁,是先导产业。但目前,流通领域得到的政策较少,没有话语权,轻视流通的后果很严重,导致了农产品买难卖难、流通环节层层加价导致商品价格飙升、应急调控机制的不健全等问题。现在应大力发展服务业,扭转趋势。
2、内外贸关系。金融危机不仅影响我国出口,而且影响经济增长、就业、社会稳定,出口转内销的效果不理想。由于内外贸模式不同,对接很困难,也反映出内贸市场的不规范。
3、内外资关系。各地方政府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甚至是超国民待遇,流通领域,尤其在零售、批发等领域内资企业受到不公平待遇。
4、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发展大企业,往往以牺牲中小企业为代价。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关系不密切,要处理好二者关系。
5、零供关系。零售企业凭借渠道优势,挤压供应商的盈利空间,恶化了零供关系,这样对零售商有害无益,应规范零供关系。
6、零售企业营销模式。目前很多零售企业都采取引店进场、扣点的营销方式,成为“二房东”,导致专业卖手缺失。
7、批发体系重构。专业批发企业发展空间变小,存在粗放的发展方式,批发市场过多过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
8、电子商务是否孕育一场商业革命。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占13%,预计2015年网民将达到7-8亿,网购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产生冲击,影响实体店生意,虽然已出台一些规范,但收效甚微。
9、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目前物流业炙手可热,物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总体水平不高,存在设施简单,功能单一,管理落后等问题,导致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自营物流占主导趋势,大型企业纷纷自建配送中心。物流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座大山”(即制度、物流、数据)之一,因此很多网店都涉足物流业。
10、商业企业涉足金融业。这是个新现象,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利用仓单等融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存在规范和风险问题,对传统商业企业是个挑战。秦艳梅演讲的题目是“基于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建设与创新”。当前,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从而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将信息仿真技术应用到2008年奥运会、60年国庆阅兵和春晚中。
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体制的变革。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实验教学与实践的关系、实验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实验教学与就业/创业的关系。
任兴洲就如何理解五中全会建议,内贸流通发展方式转变谈了看法。
一、如何看“十二五”的主题、主线
“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政府未来把科学发展贯彻始终,贯彻到文化、经济、政治等体制中去。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经济发展不放松。2.抓好用好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未来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流。3.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成果共享。
4.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环境所迫、形势所逼、人民期待、全党共识。
二、流通业和主题主线的关系
流通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首先,商贸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传统商贸业。其次,流通从末端产业向先导产业转变。
三、流通业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目前,流通业主要以粗放的发展方式,跑马圈地,只注重数量扩张。在经营管理、盈利模式、营销方式、竞争水平、供应链管理、零供关系、信息化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要做到: 1.内贸流通业应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2.坚持把流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协调城市与农村、批发与零售、商品市场与服务的关系。
3.把科学进步、创新作为重要手段
4.坚持把优化流通布局作为重点,使内贸流通与“两横三纵八大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相衔接。
5.进一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流通业。6.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胡俞越演讲的题目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中国期货市场——中国期货市场„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一、“十一五”期间中国期货市场的成就 1.期货市场规范发展和快速成长
期货市场成交量迅速成长,期货品种体系不断完善 2.股指期货指数闪亮登场,填补金融期货空白 公司制的中金所成立,股指期货闪亮登场 3.期货公司合规发展,竞争力提升
期货从业人员队伍迅速成长,分类监管综合测评 4.期货市场大幅增长,期货公司业绩全面提升
5.法规框架基本形成,形成由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6.分类分级监管,行业发展更加规范
7.保证金监控中心加强了中国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 8.期货市场经受住金融风暴的洗礼
9.企业家加强风险管理,期货市场避险功能发挥 10.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和实体产业的功能显现
二、“十二五”期间中国期货市场面临的挑战
处于经济转型期,内需替代外需、消费替代投资、服务替代制造、低碳高碳。耿丽萍演讲的题目是“我国外贸结构调整的难点及突破”。
金融危机暴露了我国外贸结构的脆弱,当前我国外贸结构调整的难点在于:首先,就业压力大,人才资源匮乏,制约了外贸结构的调整,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相差大,劳动力缺乏职业技能;其次,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物价不稳定;再次,社会保障水平低;最后,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较困难。
调整我国外贸结构,应该依靠品牌战略,提升竞争力,促进制造业升级,形成产业集群,引领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走向国际市场。同时,高校应为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作出努力。王小平演讲的题目是“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思考”。第一,什么是贸易大国?我国进口位居世界第二,出口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位居世界第三。从这个角度讲,我国是贸易大国。
第二,什么是贸易强国?我国是顺差大国,我认为贸易是一种手段,顺差或逆差并不重要。美国贸易逆差对经济社会做出了贡献,首先,美国社会由供给决定消费向消费引导供给转变;其次,低价的消费品进口弥补了国内生产不足;再次,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结构的提升。
第三,什么是强国?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四,如何成为贸易强国?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贸易经济发展方式。
第五,如何转变贸易经济发展方式?应顺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战略问题进行思考。
徐振宇演讲的题目是“贸易强国的制度基础”。当前很多人认为,商业企业引店入场的营销模式是“自废武功”,但为什么众多商业企业选择这样的方式,我认为应该从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即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一定是有原因的。
另外,对于地方政府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问题,从地方政府角度考虑,处于财政收入等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十二五”规划,我认为和“十一五”规划没有太大的变化,政府应以公共服务为中心,政府目标的多元化不堪完美,还存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目标一致性的问题,应当引起大家思考。
论坛安排了贸易经济专业、国际贸易专业主任对话环节,分别由首都经贸大学教授祝合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相文教授主持,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夏春玉、北京物资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娴、南京财经大学贸易系主任原小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郭守亭、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贸易经济系主任郝爱民、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经济教研室主任龚晓菊、湖北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彭代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贸易与营销系主任张相文、湖北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院副院长冯启文、武汉理工大学营销系主任王海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杨波、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主任朱振荣等。
各高校的专业负责人交流了各校贸易经济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情况和经验,并就专业未来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交流沟通。大家认为,贸易经济专业作为传统专业,历史悠久,基础厚重,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专业目录的调整等问题受到了一定影响,现在,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探讨如何加强贸易经济专业的建设问题,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与会的各高校均以不同方式建设贸易经济专业,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贸易经济是传统特色专业,在洪涛教授的带领下,通过修订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增加实践课教学等方式,加强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毕业生就业率很高。这些年来,贸易经济专业先后是原国内贸易部重点专业、北京市重点专业,2007年以来,流通产业经济学被评为中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精品教材,2008年流通经济学成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9年贸易经济专业成为北京市特色专业。
最后,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主任洪涛教授做总结性发言,他认为,论坛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论坛层次高,受到商务部的重视和支持,与会的专家、学者、高校相关负责人的人数很多;第二,抓住了当前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第三,论坛具有独特性,以“首届”冠名,且研讨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在中国贸易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论坛结束后,我们将编辑出版《首届贸易强国论坛论文集》,选编各位专家的发言稿,修改论坛编辑的《论文集》材料。同时,将进一步研究中国如何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问题。希望论坛每年组织一次,形成长效机制,和兄弟院校共同举办,深入研究,促进我国内外贸加快转型。最后,洪涛教授宣读、各院校相关负责人共同签署了《创新型贸易人才培养北京宣言》: 为了完成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历史使命,提高我国现有1.2亿贸易人才队伍素质,今天我们30多所院校的60多位教授、主任、院长向全国高等院校、职业学院的贸易专业的教师及各类贸易企业的在职培训机构倡议:
1、结合每年贸易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每年定期组织一次“贸易强国论坛”,探讨贸易活动中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交流各个院校在贸易经济、国家经济与贸易学科(专业)中的经验,探讨解决存在问题。
2、力争把我们所在的院校、系、教研室办成创新型贸易人才培养的基地,在现有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实验课程、教学团队、专兼职老师队伍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
3、形成贸易人才培养的博士、硕士、学士、专科、中专、技校等人才培养的体系,形成为贸易强国所需要的多层次、多规格、有特色的人才队伍结构。
4、建设一批国家级、省部级贸易研究基地,力争使我们的基地为政府、行业协会、各类贸易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5、建立贸易经济、国家经济与贸易学科建设联盟,未来的竞争不是一个人与一个人的竞争,不是院系对院系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因此,不同的院校、系所、教研室之间建立科学建设联盟,并将其成为一个长效机制。
6、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建立贸易强国论坛的发展基金,促进贸易理论与实践、贸易学科/专业建设、课程群建设、教材建设,为培养创新型贸易人次奠定基础。让我们共同为培养贸易强国所需的创新型贸易人才,为尽早实现贸易强国目标做出我们的贡献!
(潘岩 付镜懿 整理)
第五篇:第四届学区“校长论坛”反思
借鉴经验 提升自我
——第四届学区“校长论坛”反思
(2011年11月9日)
2011年11月3日、4日,教育局组织了长清区教育局第四届“学区校长论坛”,我有幸参加。通过两天的学习、参观和交流,震撼多、感触深、收获大。现总结如下:
一、校园文化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外在体现。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先进的校园文化对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所参观的学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的学校环境,奠定了校园文化的基础;独到办学理念的确立,构筑起校园文化的支柱;良好校风的树立,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多彩活动的开展,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走进校园,每一处墙壁都会说话,各具特色的走廊文化、墙壁文化、办公室文化、班级文化、功能室文化等,营造出了一个健康文明、高雅和谐、奋发向上的育人环境。如:张夏纸坊小学的楼道文化、班级文化、操场围墙的运动图案;三官小学的走廊文化,墙壁上的弟子规、三字经,名人名言等;归德翟庄小学的墙壁文化;文昌新屯小学的楼道古诗配画等等;各个学校教室内都是学生自己设计的班级文化板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还有宣传栏、展示台、图书角等等,时时刻刻、时时处处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
校本培训是全面打造教师的主要途径。本次校长论坛的学校在教师培养,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上,形式多样,扎实有效。都非常重视青年教师教师的专业引领,关注教师内心需求,激励教师发展自我。如张夏纸坊小学利用中午饭后的时间,组织教师练习书法、教练舞蹈等,这样既强化了教师的基本功,又增强了凝聚力;双泉马西小学师资紧缺,但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潜能,教育教学效果显著,这无疑是好的培养措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另外,各个学校重视校本教研,充分开展了同伴交流互助的“集体备课”、“说课”、“磨课”、“校内优质课”、“专题研究课”、“备、、说、讲、评、测”一体化练兵活动,注重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等,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同时各个学校都采取了多样的“结对子”形式和强化教师反思活动等等,努力为教师搭建着飞翔的舞台,尽快让青年教师成为了学校的中流砥柱。
三、关注细节——养成教育的关键
各个学校处处注意细节。文昌新屯小学的教学楼楼道和活动室里到处都是学生的诗配画作品。这些作品不是学生一次制作的,而是平时积攒下来的,把学生每次好的作品都进行保存,日积月累,不仅能给学生一个创作的灵感,而且能给学校留下一笔财富。崮云湖大刘小学的习字教学扎实有效,学生书法工整、整洁、规范,形成学校靓丽风景。“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品中看出学生的功夫,看出学生 的成长。马西小学改革作文批阅,采取了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评阅作文,并且评语恰当、详实、有针对性,极大提高了学生作文的水平。张夏纸坊小学和谐有序的大课间活动,展现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特色纷呈,注重积累。
一是每个学校不仅档案资料齐全,整齐划一,而且学生作品形式多样。书法、绘画、毛线贴画、十字绣、豆贴花、皱纸贴画、沙贴画、剪纸等等,名目多样,作品精致,彰显了学生的能力,展现了学生养成教育的成果。二是学校课程各具特色。文昌新屯《古诗文诵读》、张夏纸坊的《美丽杏乡》和《习惯养成诗歌》、孝里下巴的《声韵叮咚、伴我成长》等,凸显学校特色。三是校报校刊张扬个性。如马山南里的《硕果》校刊和《南里小学2011正在进行》《南里小学教师教研报》、双泉马西小学的《雏鹰》校刊等,为师生展示才华搭建了舞台。再就是孝里下巴小学和崮云湖大刘小学的《班主任工作手册》、《教师工作手册》、《教师成长足迹》等,方便了教师成长和学校教学常规的过程监控与指导。
本次学习参观活动,虽然时间短暂,急急忙忙,所参观学习的九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各自的亮点,都有可学之处。他们在抓落实上能够坚持,在办学思想上都有自己的东西,并能总结宣传。对比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缺乏很好的提升和总结,通过此次论坛,我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对照先进找差距;反思自我定目标、压担子;借鉴经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总之,论坛学习归来,一方面让我看清了差距与不足,更加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着力点;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我加快我校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多向先进的兄弟学校取经,我们的学校一定会创新发展,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