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母教我学礼仪
父母教我学礼仪——电话礼仪
闻其声,如见其人。
今天,电话对于人们来说就像空气和水,很难想象没有电话的生活该是个什么样子。电话是大多数人的主要通讯手段,因此你有很多机会感受他人不同的通话表现:粗鲁的,和气的,强硬的等等。当然电话另一端的人也同样会感受到你的表现。其实打电话时要想给人留下个好印象并不难。
1.接通电话
当你打电话时,一接通对方,就要马上有礼貌地说明你是谁。如果你说:“猜猜我是谁?”或”(“)喂,是我!(”)“对方不一定能记得你的声音,因此这样的开场白可能会使对方尴尬。当你给朋友打电话,碰巧是她父母接的,这时如果你能说:“你好,我是小明,小红在吗?”这样她父母肯定会对你有好感。打电话时对方看不到你的表情或是手势,因此清楚地说明你的意思就显得更(尤)为重要。
2.看看时间
打电话之前,先看看时间。确定一下这时打电话给朋友是不是合适,也许这时他们正在吃饭或者已经上床睡觉了。除非是紧急情况,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在吃饭时被打扰。夜深了,即使你肯定你的朋友还没睡,也不要打电话给他,因为这时他的家人可能已经睡了。
如果有人在你不方便的时候打电话来,比如说你正在吃饭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对方现在说话不方便,你过一会儿再打回给他,也可以让他过一会儿再打来。当然不要对打电话来的朋友无礼,但也不能干扰家人用餐。除非是非常重要的电话,否则要避免在家人进餐时,你与别人在电话上聊个没完没了!
3.拨错号码
无论何时,拨错电话号码总会打扰对方。当你拨错了号码,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挂断电话。因为第一,你让不相干的人听电话,一声不吭就挂断了是很无礼的表现。第二,你应该弄清楚为什么拨错了电话,是按错键了呢,还是记错电话号码了?这时那个陌生的声音也许最能帮助你找到答案。你可以说:“对不起,我一定是拨错号了,你的号码是55581234吗?”记住挂断电话之前再次表示一下歉意,而且以后要注意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如果有人打电话来叫出租车去中山路接客人,不要说声“打错了”然后就挂断电话。如果你这样回答,过一两分钟那人可能又打电话过来。遇到这种情况,你最好问一句:“你拨的是什么号?”如果对方要打的号码是你的,你就可以告诉对方,他所拨打的号码是正确的,但这里并不提供出租车服务。这样对方就会重新核对电话号码,而不会再打电话给你了。
经常有人打错了电话,反倒问你是谁,你的号码是什么。这实在是很过分的,(可能也是很危险的讯号)这时你根本不用去理会他们。要记住,把你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给一个打电话来的陌生人绝对不是什么聪明之举!
4.电话习惯
每个家庭在接听电话时的习惯都有所不同。一些家庭习惯说:“这里是某府。”还有些家庭就简单地说声”你好!”在自己家里,就按照父母教你的做;在亲戚朋友家里,就按照他们的习惯做。另外,如果你在亲戚朋友家里想借用一下电话,你要尽可能地缩短谈话时间,然后最好(挂断电话后)再主动道谢。
打电话时,你这里的背景声音会传到对方的耳中,即使你不是在音响或电视机旁边,对方还是有可能听不清你在讲什么。甚至比音乐更轻的声响也能造成干扰,比如:有人在房间里交谈,碗碟发出的噼啪声,水龙头流水声等等。如果对方一边与你通话一边嘎咂嘎咂地嚼芹菜或是吃苹果,我想你肯定能听得出来,因为这时你很难听清楚对方在说什么。介绍餐桌礼仪时,我们曾讲过,嘴里咀嚼食物时说话是不礼貌的表现。如果接电话时刚好你嘴里有食物,那就快点嚼完咽下,说声抱歉后再与对方讲话。记住在你挂断电话之前嘴里不要再吃东西。
5.电话找人
如果你接到的电话是找你家人的,有礼貌的做法是先说声:“请等一下”(“麻烦你稍等一下)”,然后去把人找来听电话。如果你把听筒扔到桌上,然后还大喊大叫”(“)小鹏,是找你的”,这些刺耳的声音对方都能听到。你还要记住,即使你用正常的声调讲话,对方也能听到。因此不要随便就对来电话的人进行人身评论,比如,“姐姐,又是志平那个大傻瓜。”你这样不但使你的姐姐没面子,而且更容易伤害志平的感情。另外,你口无遮拦的行为只能让你自己显出几分愚蠢。
如果电话里要找的人不在家,一定要记得问问对方是否要留言,如果有留言,你就要马上拿笔记下来。比如说水电工打电话说明天不能来了,虽然你觉得自己能记得转告爸爸妈妈,可是说不定转眼你就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大多数的家庭,电话机旁都备有纸和笔。如果你真的找不到纸和笔,就要请来电话的人稍等一下,然后赶紧去找纸笔。在这种情形下,人们通常都愿意等待,因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留言能够被准确地传达到。如果你写不准对方的姓名,这时你可用不着客气,一定要问问清楚。
6.电话留言
有时听留言机里的留言,留言是收到了,可你却被弄得糊里糊涂。你是不是有过这种经历?你被弄糊涂可能是因为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还可能是因为对方这时只说了一句:“你好!是我,给我回话。”这时你可就开始猜谜了。这是谁呢?什么时候打的?为什么他打电话给我?如果是你在别人的留言机上留言,你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别人这样猜想呢?切记!一定要留下你的姓名和电话。当然你的好朋友肯定记得你的电话号码,可当他有急事外出了,他的家人有可能代为回复你。留言时还有个技巧,就是记得提一下时间和日期。有些人不是马上就把留言洗掉,如果留言中有时间和日期,他们就不会重复回你的电话了。
绝大多数的家庭只设一个留言机给家人使用。留言可能不小心被谁洗掉了;听过的留言可能仍留在留言机里,好几天也没人管。这些情况可能在你家里时有发生。因此家人最好能一起面对这个问题.共同商议出一个办法。比如,每天早晨出门时洗掉旧的留言;如果有谁不小心洗掉了别人的留言,记得要马上拿纸笔记录所洗掉的内容。
与家人共用一部电话,也同样要求你照顾到他人利益。我知道你有时很难做到这一点,特别是与人全神贯注地讨论事情,或是与好朋友说悄悄话时就更是什么都不顾了。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总是占着电话不放,他们怎么会没有怨言呢?
7.电话共享
如果父母要用电话,或是在等一个重要电话,你就(应该)离电话机远点儿,别在这个时候添乱。你也许会问如果家里没人用电话,我为什么不能与朋友在线上长谈呢?关于这个问题,你可能永远都得不到令你满意的回答。虽然有的家庭申请了电话“插拨服务”,这项服务功能在你与人通话时提醒你又有电话打进来。即便如此,做父母的还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整天在电话上浪费大好的时光。
如果你真的经常需要与朋友在电话上长谈,不妨向父母说明并征得同意,他们也许会告诉你每天哪个时段可以让你使用电话。尽管你已被”授权”在某个时段可以在电话上与朋友长谈,但你最好还要保证每次通电话都尽可能地长话短说,看到你是这样在意他们的感受,你的父母这时肯定会很开心。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每个人都满意。
每个家庭可能都有使用电话的规则。如果你打电话给朋友.而且觉得这次通电话时间可能会较长,最好先问问对方此时是否方便。这将会避免在别人家中因使用电话而可能产生的摩擦。
大多数人都认为电话内容属于个人隐私。如果你家的电话装有分机,你就要等到另外一个分机挂好后,再与朋友交谈。记住:要尊重他人隐私,不能故意去偷听别人的谈话。
8.紧急电话
如今,电话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如果有紧急事情发生,它就显得更为重要。打紧急救助电话,如110、119等,我们能获得最快捷的救助。无论是警察还是消防队或是急救中心,一接到电话,很快就会赶到出事现场。一旦需要拨打紧急救助电话,要尽量保持镇静。要说清楚你的姓名、地址以及发生了什么事。如果紧急救助电话的接线员没有让你挂断电话,你就不要挂断电话。如果是误拨了紧急救助电话,你也不能以为挂断电话就没事了。你一定要向紧急救助电话的接线员说明这是打错了,否则他们一定会追查到底。千万别以打紧急电话取乐。
9.热线电话
电话还有其他用途。翻开电话簿,你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服务热线。这些接听热线的服务人员不会问你的尊姓大名,他们只是耐心地听你讲,然后尽量给你提出一些有帮助的建议。
10.骚扰电话
有些人也会利用电话进行骚扰,甚至恐吓。如果你接到猥亵的电话,你可别让它口下坏了。打这类电话的人通常都是变态的,他们就是想听到你惊惶失措的声音。如果你接到这类电话,根本用不着惊慌,把它挂断就是了。但要记得将这事告诉爸爸妈妈,以便他们能够及时与有关部门共同解决这个麻烦。
11.电话托词
如果只有你自己在家,陌生人打来电话时,你不可以实话实说。请教一下爸爸妈妈,看看能不能找出最好的方法来应付这种情况。有时把托词编得太具体反倒不好,比如告诉对方妈妈正在洗澡。假如那人过一会再打来,你妈妈还是不能听电话,这时那人就可能会猜出来你没有说实话,因此最好把话说得含糊一些。通常可以这样说:“她正在忙着,现在不能接电话。”这种回答既真实又不确定你妈妈何时才能听电话。如果打电话来的人坚持要问你妈妈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忙完,你可以这样说:“我也不知道,但我会告诉她你来过电话了。”当然你也可以问问对方是否要留言。
12.搞笑电话
利用电话搞恶作剧或是开玩笑是不可取的行为。有时不但会惹恼对方,也会自讨没趣。请记住,打电话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和礼貌,否则使用电话不但不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愉快,还可能给我们带来一大堆的麻烦。
13.移动电话
近年来手机越来越普及,在大、中城市的街上,差不多是人手一部。在公共场所你常常会听到:“喂,你能听到吗?”或大聊特聊自己私事的声音。这种做法会影响到周围的人,是不礼貌的行为。
当你身处公共场所时,如果要使用手机,你要尽量压低音量,尽量长话短说。看电影.听音乐会或是上课时,可将电话改为振动式来电提示。最好是暂时关机或者关闭音调,这样大家就都不会受到影响了。
青少年时代也许是人生中最能尽情享用电话的阶段。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为什么不学学正确的打电话方法呢?学习有礼貌地使用电话可以提高你的社交技能,而这种技能将会给你今后的事业和个人生活提供极大的帮助。
第二篇:父母教我学做人作文
父母教我学做人作文
父母教我学做人
做人,怎样做人?在成长这条匆匆的流水中,我接受了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积累的成果,也受到了社会.同学老师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受家庭的熏陶、父母的影响。我一直觉得父母给予我的财富,是我一生都享用不尽的。
??有人说,良心之剑,其刃自锋,拥有了它,才会拥有快乐的金钥匙。我觉得这一点也没错,做人,要有自尊、自信,要有人格。在我们哇哇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思索着怎样教育我们,在一点一滴的熏陶下,我们每天夜晚都能够安然入睡,无所顾虑,无所烦恼。父母常教育我做个枕着良心的枕头坦然入睡的人。
从父母那里,我明白了坚强与自信。“人穷志不穷”,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关键看你怎么去做了。努力努力再努力,这就是原则。父母告诉我,得有一个目标去奋斗。有了一个梦想,你就会去追随;有了一个起点,你就会去冲刺。在成长的跑道上,会有石块,会有阻碍,小时候,爸爸妈妈会帮助你,会协助你;长大后,爸爸妈妈会鼓励你,会看着你。我们就学会了坚强,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学会相信自己。
从父母那里,我懂得了努力的意义。“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天上不会掉馅饼。”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努力,我们必须得努力。在我认真完成作业得了一个小红花时,在我认真复习考了个100分时,在我细心完成任务得了表扬时,我更为深刻的了解了父母的话语。那一言一语都是告诫,那一词一句都满溢着爱意。在奋斗后,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懂得了知识的宝贵。
从父母那里,我学会了宽容与理
解。“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每当我受委屈时,我会向父母倾诉,他们总能给我温暖。而那不仅仅是安慰,还有体贴和告诫。父母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我们,而这些关切却总在那些并不起眼的细节上。他们在我们伤心时给我们泡上一杯蜂蜜热茶,为我们分析,我便学会了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于是,许许多多的问题便被我迎刃而解了。
从父母那里,我知道了勤劳与节俭。父母说:“钱不是靠攒的,会花才会赚,会劳才有财。”我的家庭并不富裕,小时候,我们就是过着普通的平民百姓的生活。父亲奋斗了多年,从乡村一步一步艰辛地迈到了省城中心长沙。父母告诉我们,钱不能乱花,虽看见别人如此也不能随意效仿。所以在小时候,爸妈给我该用的零花钱时,我总会把剩余的钱还给父母,即使只有5角钱。父母还说,女孩子家就是要勤劳。所以我常做些家务活,分担父母的担子,增强自己的自主能力。我感到自己充足了不少。
在这个离开金钱不能生存的社会里,我不否认金钱对于一个人来说的重要性,但我更加感激父母给予我的精神上的东西,可以说父母给予我的,是我一生的财富,会让我享用终身,一生受用不尽!
第三篇:父母教我这样做
父母教我这样做
(原创)晋中二幼 程茜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自有源头活水来。”我就健康地生活在这“源头活水”中,并逐渐延续了这“源头活水”。
我的童年多数与妈妈在一起,因为爸爸在几十里外的王公中学教书,我和妈妈就吃住在妈妈的学校。听妈妈说,为了不耽误工作,从五个月的时候就雇人看着我。从我有记忆起,妈妈不是备教案,就是判作业,要么是辅导学生。那时的我很乖,妈妈判作业,我就拿笔在书上划对勾,要么画画,直到现在我划得对勾妈妈还保存着。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和妈妈住在村委会大院(那时叫大队),村委会大院距学校有三百米。有一次早晨醒来,妈妈不在,我就坐在村委大院的台阶上放声大哭,直到妈妈回来,我才停止了哭声。有人劝妈妈,“怎么把孩子一个人扔下不管?”妈妈叹口气说:“有那么多孩子等着我上课。”正是妈妈不懈地努力与执着,才赢得了群众的好评,领导的认可。
妈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思想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并将这种思想烙在了我的工作中。幼儿教师的职业是琐碎的、细小的。记得踏入幼儿园之前,我脑海里的幼儿园,就是老师带领着一群快乐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学习简单知识。可当我真正踏入这个工作岗位实践时,却不是我想像的那样。孩子们年幼,琐事连连,真所谓“幼儿园里无小事,处处都是最大事”。而且每件事都需要老师亲力亲为。由于我实习期间是在中班度过的,加之自己工作经验有限,不太熟悉小班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等琐事,所以刚开始我并不怎么适应这个工作,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扮演什么角色。就在这彷徨之时迎来了入园的第一次“考验”——公开活动。虽然只是一公开活动,但对于一个“新手”来说难免会感到紧张。从选课一直到上完课,我都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正是妈妈对待工作的热情、勤奋、努力,这种工作态度使我原本盲目的道路找到了工作的方向。我开始改变自己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每天平静地面对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遇到繁琐的事情我不再皱眉头,我尽量微笑着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件小事。我开始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为孩子们选择了撕贴画《圣诞老人》和《下雪了》等。虽然制作的过程很漫长也很艰辛,但是在我和家长、孩子的努力下,最终还是完成了。看着一个个稚嫩的作品,我的心里既充满了工作的艰辛,又装满了成功的快乐„„我们的美展也要大功告成了。通过一番精心的布置,我们的教室焕然一新。房顶上挂起了孩子们做的圣诞帽,红彤彤的一片。时值圣诞之际,可真有节日的气氛啊!在美工区把孩子们画的小鸡(棉签画)也展示了出来,他们指着自己的作品说:“看!这是我画的,多好看呀!”,孩子们心里面肯定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吧。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画的画和做的手工,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了,赶紧拿出手机把这些拍下来,留作纪念。看到这一切,我深深地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和快乐,我也发现了其他年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不凡的工作能力,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学习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这份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都能从容面对种种问题,克服种种困难,我坚信: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走出来的美丽。工作四年来,我从迷茫中走出,在前进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体验快乐。同时,我也深深得懂得了妈妈的不易与坚持,上进与成功。
一个人的性格来源于父母,取决于家风。家风的成败,决定一个人品行的好坏,素质的高低。家庭教育是我们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我们成长的基石。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妈妈生长在农村,兄妹五个。姥姥在妈妈十二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大姨、大舅在外学习,家里妈妈最大。二舅当时才五周岁,小姨十岁。姥姥死后,小姨、二舅就跟着妈妈长大。妈妈为弟妹洗头洗脸洗手洗衣服,哄二舅睡觉,带妹妹看电影、赶集、陪弟妹学习。直到现在小姨、二舅家只要有事就找妈妈商量。妈妈呢,有什么好吃的,总要让爸爸送些给他们,二舅孩子多,妈妈更是关怀倍加。穿的、用的,只要能顾到的决不少了一个。老爷自姥姥去世后也没续弦,到老了的时候很是孤单。每到周六、周日,爸爸妈妈总是做了老爷爱吃的送去,并为老爷洗衣、洗脸、刮胡子,剪指甲。05年4月的一天,老爷骑车摔倒,大腿骨折。在医院期间,爸爸在老爷病床前跑前跑后,以至于医生护士误以为爸爸是老爷的亲儿子。待老爷出院后,爸妈就把老爷接到家里忙前忙后,尽心的伺候老人。记得06、07年老爷病重,不能自理,常常尿床,妈妈从不嫌脏,为老爷擦洗身体,清洗被褥。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大舅得了胰腺癌,爸爸在山西三大医院一直陪护了很多天。那些事那些天就如同昨天才发生的,令我记忆犹新。
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言谈举止营造了我家特定的家风,我在这种家风的熏陶下,经过耳闻目睹接受影响。这其中,“模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父母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会对我产生某种性质的影响,我都在模仿。我现在的行为习惯折射着父母亲的人格和行为习惯,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家训是一曲启迪奋发向上的音符,家风是一首无词动听的旋律,它们是我工作的航标,它们是我进步的力量。如今,我也是成了家的人了,我要把父母对工作始终如
一、认真负责,孝敬老人、关爱家人的家风传承下去,同时分享给大家。因为良好的家风是我们终身的财富,也是文明社会必备的因素。
第四篇:父母如何教孩子学礼仪.
父母如何教孩子学礼仪.在公交车上,两个小孩跑来跑去,一下子撞到人,一下子抱着柱子跳“钢管舞”,妈妈怎么喊都没用。被撞到几次的乘客说:“怎么会有这么讨人厌的小孩?”
喜宴桌上,新郎新娘过来敬酒,5岁的小强竟脱口而出:“妈妈,新娘好丑。”当下,新娘的脸沉下来了,所有的人都很尴尬。
这种情形往往会造成家长的困扰,令家长感到难堪。那么,如何杜绝这类情况的发生,家长又能做些什么呢?
小孩见人不知问候
首先,在见面前,一定要先告诉小孩“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见了面,要给小孩留时间,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突然间,发现小孩还没和对方打招呼,就急着催小孩,结果愈催愈糟。家长应该做的是鼓励他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小孩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后,则要极力赞赏小孩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爷爷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实小孩都很精明,当他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小孩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
要处理这个问题,事先预防是关键。外出前先告诉小孩,外出的目的是什么,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出门前,也要先跟小孩说好规则,确定他已经听明白,并问他是否能遵守。
到了外边,这些规则一定会被打破,但家长要耐心地提醒与纠正,直到小孩遵守。同时,家长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例如,小孩在超市奔跑吵闹,屡劝无效时,可问他:“你是要安静下来,还是要离开?”如果小孩不听劝说,就冷静地带他回家,千万不要舍不得选好的物品。让小孩清楚明白,除非在公共场所表现得宜,否则不能再出门。下次出门前,可再和小孩谈一次,是否了解这些规则,能不能遵守;如果不能,就把小孩托给其他朋友,大家按需要轮流外出购物,这样也能让小孩学会自我控制。
还有一些小技巧。例如,别在吃饭前或午睡时间带小孩出门,因为那会让他们更兴奋,难以控制,小孩吃饱睡足了,大人也比较轻松。
如何带小孩去餐厅
带小孩出去吃饭或聚餐,也得做“预防”工作。出去前,先跟小孩说明状况,像是到餐厅不能大声喧哗等。
就餐前,可先为小孩准备小点心,或带他们四处走走,缩短呆坐在高椅子上的时间,看看餐厅周围的摆设或环境,让小孩有点乐趣。用餐时,别一口气就把小孩喂饱,而是和大人进食的速度差不多,否则小孩一饱就精力充沛,很难再得住。
在这过程中,还可从小孩的“百宝袋”里掏出好玩的东西吸引他。像是拿出绘本童书,让小孩一页一页地翻。绘本比其他玩具更适合带到餐厅,因为它不容易掉落一地。也可拿出家里的相本,小孩喜欢看自己的照片,还可以问他:“这是在哪里拍的?”“那天做了什么事?”让小孩沉浸在愉快的回忆情绪中。
大人讲话,小孩插嘴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要先心平气和地告诉小孩:“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但也要谨守原则,千万别在小孩插嘴时回应他的要求,否则他会不断重覆这可得逞的行为,尽管你已说了上百遍:“这是不礼貌的。”但在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问小孩:“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让小孩明白,这时候才能听他说话,满足他的需要。教小孩说礼貌用语
所有的幼儿教育专家都认为,要小孩养成这个好习惯,爸爸妈妈得以身做则。如果小孩常听到爸爸妈妈用“请”字与人沟通,自然而然会明白它该怎么使用。日本少儿生活研究所所长石井哲夫在《如何培育第一个小孩》一书中提醒爸爸妈妈,如果希望小孩有个良好的交流习惯,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说“请”、“谢谢”、“对不起”,因为这都是保持人际关系的良好基础。
如果小孩口出恶言
“你是猪,你白痴”,“叔叔,你的嘴巴好臭”,“妈妈,这个新娘好丑”。当这些话冷不防从小孩的嘴巴出现时,爸爸妈妈窘得想钻进地洞里。
其实,小孩所说的话通常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伤害别人。但要避免出丑,家长要做的是持续教导适当的行为。因为,当小孩再大一点时,需要学的不再只是“请”和“谢谢”,而是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和成人的关系。
比如说,小孩在婚宴上当着新娘面说她很丑,妈妈可在事后告诉小孩,不一定要当场、马上把所有的感觉讲出来,如果只想说给妈妈听,附在耳边说就好。
也要教小孩将心比心,体会别人的感受与反应,可问小孩:“如果别人也这么说你,你会不会很难过?如果会,就不要这么说。”也要提醒小孩,常常说这种话会得罪人,没有人喜欢跟他做朋友。和小孩讨论他的情绪感觉,建议他使用其他文雅有礼的语句,会比纯粹的斥责更有效。
学会赞美
网络上曾有个笑话,一个每天要骑脚踏车送小孩上课的妈妈,有一次为了小孩的一句话兴奋不已。原来,是小孩在上学途中,附在她耳边说:“妈妈,你内向贤淑。”过了好多天,她才搞清楚,原来是小孩发音不清楚,把“逆向行驶”说成“内向贤淑”,但已经让妈妈高兴好几天。的确,小孩的赞美,常常会在最恰当的时刻发挥最好的效果。幼教专家建议,教小孩从小学会赞美,不只是赞美别人,更重要的是,培养他关怀、安慰人的能力。当然,家长的身教还是最重要的,如果爸爸妈妈常常赞美他人,小孩的嘴巴也比较甜;如果家长严苛批评,小孩也难说出好话。
除了身教,家长也应善用童书绘本。因为绘本里有许多故事比喻,还有许多人物角色,足以启发他们的同理心、同情、怜悯与爱心,比讲道理更容易培养小孩温柔关怀的能力。
第五篇:道德教我学做人
道德教我学做人
——读《学雷锋 做有道德的人》有感
这学期一开学,我就拿到一本崭新的书。红色的封面上写着几个黑体大字——《学雷锋 做有道德的人》。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让我感触颇深。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望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旧社会过着缺衣少食的日子。在他不满七岁时,就成了一个孤儿。读着雷锋苦难的童年生活,我的鼻子渐渐发酸。解放后,雷锋参了军,在那里找到了可爱的亲人。历经磨难的雷锋处处不忘节约,用自己最无私的心灵、最实际的行动,一点一滴地为集体、为国家积累着财富,帮助别人似乎就是他这一生中最美好的事。雷锋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我心中熠熠闪光。
现实社会中,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也涌现出一批批道德高尚的人。如,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助人为乐的“当代雷锋”郭明义;半山“活雷锋”钱志坤;在烈火中唤醒15条生命的夏娟......他们跟随着雷锋的脚步,教会我在道德中学做人。
做为一名小学生,道德是什么呢?道德就是孝顺父母、尊敬长辈;道德就是关心亲人、培育亲情;道德就是分担家务、生活自理;道德就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道德就是努力学习、立志报国......我的心中时常想起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因为我们自己有时候也常常要别人的帮助。有时候,看似微不足道的给予却能给人最大的快乐。
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将会为我自己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