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实施细则

时间:2019-05-15 05:0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中科技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实施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中科技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实施细则》。

第一篇:华中科技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实施细则

华中科技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实施细

添加时间:2009-05-21 阅读次数:15701

校研【2009】1

5号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学位[1998]54号)的精神,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工作的学科专业应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生导师可作为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人员的导师。

第二条 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工作的院(系、所)应配备专职人员处理日常工作。

第二章

申请人资格审查

第三条 申请人资格

1.申请人已获硕士学位,并在获硕士学位后工作满5年及以上; 2.申请人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已达到我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申请相应专业博士学位应发表的学术论文规定(论文不必署名华中科技大学)。

3.申请人科研成果已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第四条 奖励名称、等级及排名要求

1.省部级以上奖仅指由国务院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奖(即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选颁发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限论文、著作类)两类。2.国家级一等奖排名前7名、二等奖排名前5名、三等奖排名前2名;省部级一等奖排名前5名、二等奖排名前3名、三等奖排名第1名。

第五条 院(系、所)具体负责申请人报名及资格初审工作,并收齐下列材料,于每年4月或10月报送研究生院审批。

1.申请人资格审查表2份;

2.申请人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3.申请人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原件及复印件1份; 4.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第三章 课程考试

第六条 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必须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以资格审查表中审批日期为准)起1年内完成学校组织的专业科目考试(一年举行两次考试:6月和12月)。

第七条 专业科目考试一般采取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为合格。

第八条 申请人如不能按期通过专业科目考试,本次申请无效。

第四章 学位论文撰写、答辩与学位授予

第九条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申请人通过专业科目考试后的1年内完成。申请学科专业所在院(系、所)应指定博士生指导教师对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进行指导。

第十条 申请人在指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为期不少于3个月与论文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第十一条 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打印和装订,必须符合华中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制规格规定的要求。

第十二条 申请人持经过审批的资格审查表和专业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单办理学位论文答辩手续。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及要求与全日制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的答辩程序及要求相同。

第十三条 申请人通过论文答辩,经申请学科专业所在院(系、所)学位审议委员会评审通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做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

第十四条 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博士学位。第十五条 如本次申请无效,申请人再次提出申请,必须在2年以后。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细则发布之日前已在学校登记注册的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可延迟申请学位,但最长不得超过8年。其他要求仍按原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本细则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第十八条 本细则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二OO九年五月十五日

第二篇:北京师范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北京师范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暂行办法

1999年6月29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

总则

第一条 为多渠道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做好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我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满足以下条件的学科、专业,均有权开展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工作:

(一)该专业已有两届博士研究生毕业;

(二)制定出该专业接受申请博士学位时的考试科目;

(三)配备负责此项工作的管理人员。

第三条 凡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作出成绩,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已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均可按此暂行办法向我校申请博士学位。

第四条 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博士学位,必须严格坚持标准,控制人数,保证质量。

博士学位的申请与授予

第五条 资格审查

(一)申请人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五年以上。

(二)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作出突出的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在国内外一流杂志上独立发表过四篇以上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奖励。

(三)申请人应向校学位办公室提交以下材料:

1.最后学历、硕士学位证书及硕士阶段学习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

2.工作证及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和论文摘要各15份;

4.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专著,以及科研成果获奖的证明材料;

5.申请人所在单位向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介绍申请人的简历、学历、学位、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推荐信(加印密封);

6.两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推荐书(加印密封),其中至少有一名是我校的博士生指导教师。推荐人需充分了解申请人所提交论文的实际工作过程;

校学位办公室应及时地将经过初审的材料交有关院、系、所,请他们会同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员会组织专家审查小组(由不少于三位教授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位博士生指导教师,不包括推荐人。)对申请人科学研究水平及递交的学位论文进行认真的评议,写出是否建议受理的书面意见。如建议受理还应确定一位本专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申请人的指导教师。经研究生院院务会审议通过后,确定该申请人为具有申请博士学位资格的申请人。然后按本细则第六条的要求进行同等学力水平的认定。

第六条 同等学力水平认定

校研究生院从以下三个方面审核申请人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

(一)申请人完成本职工作,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的成绩。

(二)申请人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及水平。

研究生院对已经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组织考试,考试科目为外语、政治和2-3门学位专业课程。跨一级学科的申请人还要通过硕士生的主要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的考试。课程考试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百分制计分,70分为合格。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一年内完成全部课程考试,且成绩合格。未通过课程考试者不得补考,本次申请无效。

(三)申请人的学位论文水平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应在申请人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的一年内完成。指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对申请人的论文进行必要的指导。

1、论文要求及科研工作

(1)申请人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应是在工作实践中由本人独立完成的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具有创造性的成果,表明作者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

(2)论文用中文撰写,并有中文和外文摘要。

(3)申请人提交学位论文时,可附上对论文成果的学术评价、鉴定材料或成果应用部门的意见复印件,供评审论文时参考。

(4)为考察其科研能力,申请人必须到我校,在指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指导下,参加三个月以上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在相应学位授权点报告其论文工作情况接受质疑。

2.论文评阅

(1)论文评阅人: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聘请五至七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论文评阅人,其中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至少三名。论文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在相应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近年来在科研中有突出成绩的专家。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不能聘为论文评阅人。

学位论文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三个月以前,由有关院、系、所送交论文评阅人。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意见须密封传递。

(2)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人应根据学位论文要求对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水平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提出评阅意见及论文的不足之处与修改意见,并明确说明是否同意进行论文答辩。

3、论文答辩

(1)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七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四人是博士生导师、二人是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不能聘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选应先得到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办公室认可。

有关院、系、所须在论文答辩日期一个月以前,将学位论文送交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2)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论文答辩会应公开举行,提前公布论文答辩时间,注意吸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答辩会须作详细纪录。

(3)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二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答辩者,本次申请无效。

第七条 学位授予

申请人通过同等学力水平认定,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真审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进行表决。表决通过者,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作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授予学位人员的姓名及其博士论文题目等应及时向社会或申请人所在单位公布,并经三个月的争议期后颁发学位证书。同等学力人员获得博士学位,表明其学术水平已达到博士学位水平,但不涉及学历。申请人不得用同一篇论文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组织和管理

第八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在批准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时,应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认真履行职责。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核、课程考试、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

工作。应配备专职人员,处理日常工作。

第九条 接受同等学历人员申请学位所需开支的经费,由研究生院参照研究生有关经费标准,做出合理的规定,申请人应照章交纳。申请学位所需的食宿费和旅差费由申请人自理。

第十条 向同等学力人员颁发学位证书和向有关单位送交学位论文,均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执行。学位证书需单独编号。

第十一条 学校建立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的挡案管理制度。同等学力人员学位申请表,学位课程成绩单,学位论文及答辩材料等都要存档。

质量监督

第十二条 学校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对授予同等学历人员学位工作进行自我检查评估。坚决抵制不正之风,自觉接受国家和社会监督。对于培养质量问题较多的院、系、所,将责令限期改进甚至暂停接受。

(编辑:北师大在职博士网)

第三篇:复旦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细则

复旦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

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细则

总 则

第一条

为多渠道促进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结合我校学位授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凡是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其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我校硕士或博士毕业研究生同等水平者,可根据本工作细则,向我校申请硕士、博士学位。

第三条

各级学位授予的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实行。凡我校已授予过毕业研究生学位的学科、专业,均可开展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

第四条

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必须遵循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依照学位授予标准、条件和程序依次认真做好资格审查、同等学力水平认定和学位授予等工作。

硕士学位的申请与授予

第五条

资格审查

(一)申请人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近三年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成绩,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杂志上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或已取得可资证明其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其他成果。

(二)具备上述条件的申请人,可在每年3月向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硕士学位资格审查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身份证(原件与复印件);

2.学士学位证书(原件与复印件);

3.最后学历证明(原件与复印件);

4.本科成绩单(原件);

5.已发表或出版的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或其他成果证明。

同时缴纳资格审查费,填写《复旦大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

(三)申请人所在单位须在申请人提出资格审查申请后一个月内向我校返回《复旦大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加印密封传递),对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做出如实鉴定。

(四)研究生院在收齐申请人的所有材料后,在三个月之内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除前述提交材料外,审查还包括外国语水平和专业知识综合能力测试。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研究生院将以书面形式予以通知。然后按本细则第六条的要求对其进行同等学力水平的认定。

(五)申请人通过资格审查的起始时间以通知签发时间为准。

第六条

同等学力水平认定

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需对其是否具备硕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进行认定,认定包括申请人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的成绩、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和学位论文水平三个方面。每年3月和9月申请人可向相关院系提出答辩申请,经由院系初审通过者,再由校学位办公室进行复审。在学位申请截止之日起60日内,完成对学位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表格以及相应材料的审查,做出是否受理其申请的决定。对决定不受理其学位申请的申请人,应当书面通知本人并告知理由。

(一)对申请人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的认定,由院系在申请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审查申请人及其所在单位提供的材料后做出结论。

(二)对申请人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进行认定

1.我校同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

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可通过在我校旁听研究生课程的方式进行学习。其课程考试必须按我校相同专业硕士研究生同样考试要求和评卷标准进行。凡未按照上述要求操作的人员,其课程成绩不予认可。

2.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

(1)申请人必须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并出具合格证书;

(2)申请人必须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并出具合格证书;

(3)申请人参加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必须严格遵照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的规定,对于未经许可擅自在上海市以外地区参加的所有考试,其考试成绩不予认可。

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必须在4年内通过所申请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取得申请学位必须的学分数,并通过国家组织的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4年内未通过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者,本次申请无效。

(三)学位论文水平的认定

申请人在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后,可向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提出指导学位论文的申请,由院系指定研究生导师对申请人的论文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不能少于1年。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必须在二年以后、五年半以内完成论文答辩工作,否则本次申请无效。

1.论文要求

申请人提交的学位论文必须符合我校同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管理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或共同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信,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

学位论文其他方面要求参见我校学位工作细则。

2.论文评阅

(1)由院系聘请至少三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对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进行评阅,所聘请的论文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在相应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中有成绩的专家,其中至少有一名是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且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不少于一名。申请人的指导教师不得作为其论文评阅人。

学位论文应在论文答辩日期2个月以前,由院系指定的答辩秘书送交论文评阅人。

学位论文在送交评阅时,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

(2)论文评阅人应根据学位论文要求对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水平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并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有关评阅的异议处理参见学位工作细则。

3.论文答辩

(1)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五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三人是研究生导师、一人是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且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不少于二名。申请人的导师不能聘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选应经过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批准。

论文答辩前半个月,由院系指定的答辩秘书将答辩者的学位论文送交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2)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应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并有详细记录。

(3)论文答辩未通过者,本次申请无效。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重新答辩时,论文答辩委员会应当有半数以上成员为原有成员(异议查实情况除外)。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本次申请无效。

申请人不得在向我校申请学位的同时,向其他学位授予单位提出学位申请。

第七条

学位授予

申请人通过同等学力水平认定,并符合我校关于授予硕士学位发表论文的有关规定,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备案,授予硕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博士学位的申请与授予

第八条

资格审查

(一)申请人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上;

(二)申请人以同等学力方式申请并获得硕士学位后,不能再以同等学力方式申请博士学位;

(三)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独立发表或出版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专著,其科研成果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奖励。奖项排名为,理工医科类:一等奖前七名、二等奖前五名、三等奖前三名,文科类:一等奖前二名、二等奖及三等奖均为第一名。

(四)具备上述条件的申请人可在每年3月向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博士学位资格审查申请,同时须提交以下材料:

1.身份证(原件与复印件);

2.硕士学位证书(原件与复印件); 3.最后学历证明(原件与复印件); 4.硕士研究生成绩单(原件);

5.已发表或出版的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或其他成果及其获奖证明(原件与复印件);

6.两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推荐书(加印密封),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博士生指导教师。

同时缴纳资格审查费,填写《复旦大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资格审查表》。

(五)申请人所在单位须在申请人提出资格审查申请后一个月内向我校返回《复旦大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资格审查表》(加印密封传递),对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做出如实鉴定。

(六)研究生院在收齐申请人的所有材料后,在三个月内组织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内容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由学位办组织专家组成资格审查小组(小组由5到7名正高职称专家组成)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形式,对申请人的学术水平、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等是否具有申请博士学位的资格进行判定,以无记名表决方式确定是否通过资格审查。原则上不同意申请人免修学位课程,对特殊情况提出需要免修课程者,实行免修不免考;

2.申请人必须同时通过资格审查,方能取得申请博士学位的资格。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研究生院将以书面形式予以通知,然后按本细则第九条的要求对其进行同等学力水平的认定。

(七)申请人通过资格审查的起始时间以通知签发时间为准。

第九条

同等学力水平认定

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需对其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进行认定,认定包括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的成绩、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和学位论文水平三个方面。每年3月和9月申请人可向相关院系提出答辩申请,经由院系初审通过者,再由校学位办公室进行复审。在学位申请截止之日起60日内,完成对学位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表格以及相应材料的审查,做出是否受理其申请的决定。对决定不受理其学位申请的申请人,应当书面通知本人并告知理由。

(一)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的认定

对申请人完成本职工作,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的认定,由资格审查小组在审核申请人提出申请学位的资格审查时,综合审核申请人提供的有关材料后做出结论。

(二)对申请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及水平的认定

对申请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及水平的认定,由研究生院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组织考试。已经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可在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向我校研究生院培养处申请办理应修课程的听课或考试手续。听课或考试均应严格按照我校相同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同一要求进行(同堂上课,同一考试时间、试卷和评卷标准)。对于未办理过听课、考试手续,或未按照我校相同专业在校博士研究生同一标准进行的考试,将不承认其成绩。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应在一年内完成全部课程考试,且成绩合格。未通过全部课程考试者,本次申请无效。

(三)学位论文水平的认定

院系应指定博士生指导教师对申请人的论文进行必要的指导。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必须在二年以后、五年半以内完成论文答辩工作,否则本次申请无效。

1.学位论文要求及科研工作

对申请人博士学位论文及科研能力的认定除了应坚持与我校同一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同一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申请人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由本人独立完成的成果,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某一学科或专门技术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2)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提出申请,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或共同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信,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

(4)申请人在修改学位论文期间必须在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我校参加为期不少于三个月的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申请人应在我校相应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及时报告其论文工作情况并接受质疑和指导,且需要完成学校和院系对同专业博士生要求的规定和考核程序。

2.论文评阅

(1)由研究生院聘请八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对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进行评阅,其中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专家不少于三人,博士生导师应占多数,并且应有一定的地域分布。所聘请的论文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在相应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中成绩突出的专家。申请人的推荐人、导师不作为论文评阅人。

学位论文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三个月以前,由院系指定的答辩秘书送交论文评阅人。

学位论文在送交评阅时,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2)论文评阅人应根据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对申请人的学位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水平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并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有关评阅的异议处理参见学位工作细则。

3.学位论文的答辩

(1)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七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四人是博士生导师,至少有二人是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申请人的推荐人、导师不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选须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

论文答辩前一个月,由院系指定的答辩秘书将答辩者的学位论文送交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2)论文答辩委员会应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论文答辩应有详细记录。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

(3)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二年内重新答辩一次。重新答辩时,论文答辩委员会应当有半数以上成员为原有成员(异议查实情况除外)。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本次申请无效。

第十条

学位授予

申请人通过同等学力水平认定,符合我校关于授予博士学位发表论文的有关规定,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做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应向社会或申请人所在单位公布,自公布之日起60日后无异议者颁发学位证书。

申请人不得在向我校申请学位的同时,向其他学位授予单位提出学位申请。

其他

第十一条

在资格审查中,若申请学位人员所持有文凭为外国教育文凭,需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01]27号文件精神,结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位(学历)评估认证意见,对其文凭或学位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及相关情况进行审核,再决定是否按照我国的学士或硕士学位对待。

第十二条

同等学力人员需按照我校有关规定支付申请学位的费用,费用由申请人所在单位支付或本人自理。申请人为申请学位所开支的食宿费及往返旅费均由本人自理。

第十三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申请人在通过资格认定后,为准备参加课程考试或论文答辩,可享有不超过两个月的假期。

第十四条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并获得学位,不涉及学历。

第十五条

向在职人员颁发学位证书,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学位证书需单独编号。

第十六条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各类专业学位可依据国家和学校关于专业学位的文件规定。

第十七条 出现下列行为的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1.学位申请人在参加学校和国家组织的各项考试时,发生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严重作弊行为;

2.在从事课题研究和撰写学术文章、学位论文时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等严重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的行为。

已经获得学位者,若发现存在上述行为,要撤销其学位,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备案。

第十八条

本细则规定之外的其他相关事项参照《复旦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

第十九条

本细则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校长会议批准,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条 本细则由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北京师范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实施办法

北京师范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实施办法

(1999年6月29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2012年1月4日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为多渠道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满足以下条件的学科、专业,均有权开展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工作:

(一)该专业已有两届博士研究生毕业;

(二)制定出该专业接受申请博士学位的考试科目;

(三)配备负责此项工作的管理人员。

第三条 凡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博士学位授予标准的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均可按此办法向我校申请博士学位。

第四条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博士学位,必须严格坚持标准,控制人数,保证质量。

第二章博士学位的申请与授予

第五条 申请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申请人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五年以上。

(二)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中做出突出成绩,须同时满足如下要求:

1.申请人获硕士学位后应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其中,社会科学类学科申请人须在我校规定的A类或B类期刊至少发表4篇论文,自然科学类学科申请人须至少发表4篇SCI论文。1

2.申请人的科研成果须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或社会科技奖励(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审批备案),个人排序前3名。

第六条 申请人应提交的材料

申请人应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每年4月、10月两次接受申请)向学位办公室提交以下材料:

(一)最后学历证明、硕士学位证书及硕士阶段学习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

(二)工作证及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拟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和论文摘要各5份,论文需用中文撰写,并附中文和英文摘要(尚未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可暂缓提交申请学位的论文,但须提交个人科研计划)。

申请人所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本人在工作实践中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如属于同他人合作完成,则必须对其中属于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进行整理,形成独立的博士学位论文,并附其他合作人签署的书面说明材料及其他辅证材料。此外申请人还应提供同行专家对其学位论文的学术评价、鉴定材料或成果应用部门的意见,供评审论文时参考。

(四)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获奖的证明材料。其中,公开发表的A类期刊论文或SCI论文须提交检索证明。

(五)申请人所在单位向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供的有关申请人的简历、学历、学位、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等方面情况的推荐信(加印密封)。

(六)我校两位具有正高级专业职务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推荐书(加印密封),推荐人须充分了解申请人的学术成就、科研表现及所提交论文的实际工作过程。

第七条 同等学力水平认定

由学位办公室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相关培养单位及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不少于三位教授,其中至少有一位博士生指导教师,不包括推荐人),对申请人的同等学力水平进行认定。

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审查确认申请人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

(一)申请人完成本职工作,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的成绩。

(二)申请人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及水平。

(三)申请人的学位论文水平。

对第(二)项专业基础、知识结构水平的认定,须采取闭卷考试形式。通过资格初审的申请人,自审查通过之日起两年内,按我校相应学科专业制定的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的考试科目,通过相应科目的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进入完善或撰写学位论文阶段。考试不合格者,本次申请无效,我校在三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申请人也可在此期间申请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相关专业博士生招生考试,以此替代相关的博士学位课程考试。

对于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者,经有关专家推荐,研究生院同意,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

对学位论文水平的认定可与上述

(一)、(二)项分开进行。

对已经完成撰写并提交了学位论文初稿的,应由专家小组就所提交学位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标准,做出明确认定。特别要注意审查其学位论文是否属于个人独立完成,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达到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如认为达到基本标准,需由培养单位指定本学科的一位博士生指导教师,指导其进一步完善学位论文。

对尚未完成论文撰写的申请人,可先对其进行上述

(一)、(二)项内容的认定。如认定申请人符合基本要求,可批准其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由培养单位指定本学科的一位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指导工作,指导其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和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申请人的推荐人不能担任指导教师。

申请人须自通过专业科目考试一年内,提交博士学位论文初稿,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专家组按上述要求对其进行博士学位论文水平认定。

申请人须同时通过上述三项水平认定,方能取得正式申请博士学位资格。

第八条 论文评阅

(一)由学位办公室聘请5名专家作为学位论文评阅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论文评阅人须具有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学术造诣较深。申请人的推荐人不能聘为论文评阅人。

(二)学位论文应在论文答辩日前三个月,由学位办公室按匿名评审方式直接送达论文评阅人。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意见须密封传递。

(二)评阅人应根据相关要求对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水平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与修改意见,并明确说明是否同意进行论文答辩。

(三)5名评阅人中五分之四(含)以上同意答辩的,可进入答辩程序,否则,不予组织答辩,本次申请无效。

第九条 论文答辩

(一)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七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四人是博士生导师,二人是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两位论文评阅人。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不能聘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培养单位须在论文答辩日期一个月前,将学位论文送达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二)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论文答辩会应公开举行,提前公布论文答辩时间,注意吸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答辩会须作详细纪录。

(三)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二年内重新申请答辩,重新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答辩者,本次申请无效。

第十条学位授予

申请人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其学术水平进行审议,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进行表决。表决通过者,报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学位评定委员会依据《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对是否授予该申请人博士学位进行表决。若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则授予该申请人博士学位,否则,不授学位,本次申请无效。

授予博士学位人员的姓名及其博士论文题目等应及时向社会及申请人所在单位公布。同等学力人员获得博士学位,表明其学术能力已达到博士学位水平,但不涉及学历。

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篇论文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学位申请。如申请人以同一篇(含内容相同或相近)论文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申请资格,已经授予学位的,可予以撤销。

第三章组织和管理

第十一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分委员会应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审批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学位办公室及相关培养单位负责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核、课程考试、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项工作,应配备相关管理人员处理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 向同等学力人员颁发博士学位证书以及向有关单位送交博士学位论文,均执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博士学位证书须按规定单独编号。

第十三条 建立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挡案管理制度。同等学力人员资格审核表、博士学位申请表,学位课程成绩单,学位论文及答辩材料等均按相关要求存档。

第十四条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对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工作进行自我检查评估,自觉接受国家和社会监督,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凡与本办法不符的相关规定,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学位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篇: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

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

(1998年6月1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

审议通过 1998年7月3日发布)

学位[1998]54号

总则

第一条 为多渠道促进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成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做好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是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均可按照本规定,向有关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硕士、博士学位。

第三条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有权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单位,可以在已授予毕业研究生学位的学科、专业,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

第四条 各级学位授予的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授予同等学力人员专业学位的办法,参照本规定另行制订。

硕士学位的申请与授予

第六条 资格审查

(一)申请人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成绩。

(二)申请人应在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期限内,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以下材料:

1.学士学位证书;

2.最后学历证明;

3.已发表或出版的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或其他成果;

4.申请人所在单位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供的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加印密封)。

(三)学位授予单位应收齐上述材料,在规定的期限内,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对确定具有申请资格的中请人,按本规定第七条的要求进行同等学力水平的认足。

第七条 同等学力水平认定

学位授予单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定申请人是否具备硕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

(一)对申请人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的认定。

(二)对申请人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的认定。

1、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课程考试。

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组织对已经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按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进行考试。考试应在学位授予单位严格按相同专业在校研究生的考试要求和评卷标准进行。

2、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

(1)申请人应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单由考试部门直接提供);

(2)申请人应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单由考试部门直接提供)。

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必须在四年内完成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全部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且成绩合格。四年内未通过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者,本次

申请无效。

(三)学位论文水平的认定。

申请人应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一年内提出学位论文。学位授予单位应指定指导教师对申请人的论文进行必要的指导。论文答辩应在申请人提交论文后的半年内完成。

1、论文要求。

申请人提交的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管理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或共同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信,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

论文用中文撰写,论文要有中文和外文摘要。

2、论文评阅。

(1)论文评阅人:学位授予单位聘请至少三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论文评阅人。论文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在相应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中有成绩的专家。聘请的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学位授予单位不得聘请申请人的导师作为论文评阅人。

学位论文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二个月以前,由学位授予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送交论文评阅人。

论文在送交评阅时,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

(2)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人应根据学位论文要求对论文是否达到硕士学位水平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提出评阅意见及对论文的修改要求。

3、论文答辩。

(1)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五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三人是研究生导师、一人是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申请人的导师不能聘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选应先得到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认可。

学位授予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应在论文答辩日期半个月以前,将学位论文送交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2)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论文答辩应有详细的记录。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

(3)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本次申请无效。

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第八条 学位授予

申请人通过同等学力水平认定,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报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博士学位的申请与授予

第九条 资格审查

(一)申请人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上。

(二)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独立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奖励。

(三)具备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应当在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期限内,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以下材料:

1.硕士学位证书;

2.最后学历证明;

3.准备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

4.公开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出版的专著,以及科研成果获奖的证明材料;

5.申请人所在单位向学位授予单位介绍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加印密封);

6.两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推荐书(加印密封),其中至少有一名博士生指导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组织专家小组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对已确定具有申请资格的申请人,按本规定第十条的要求进行同等学力水平的认定。

第十条 同等学力水平认定

学位授予单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定申请人是否具备博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水平。

(一)对申请人完成本职工作,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成绩的认定。

(二)对申请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及水平的认定。

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应对已经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组织考试。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曰起,一年内完成全部课程考试,且成绩合格。未通过课程考试者,本次申请无效。

对于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者,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直接申请参加博士论文答辩。

(三)学位论文水平的认定。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应在申请人通过全部课程考试后的一年内完成。学位授予单位应指定博士生指导教师对申请人的论文进行必要的指导。

1、论文要求及科研工作。

(1)申请人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应是在工作实践中由本人独立完成的成果,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2)申请人同他人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或发明、发现等,对其中确属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可以由本人整理为学位论文提出申请,并附送该项工作主持人签署的书面意见和共同发表论文、著作的其他作者的证明材料,以及合作完成的论文、著作等。

(3)论文用中文撰写,论文要有中文和外文摘要。

(4)申请人必须到学位授予单位,在该单位指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为期不少于三个月的与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申请人应在学位授予单位的相应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报告其论文工作情况并接受质疑。

2、论文评阅。

(1)论文评阅人:学位授予单位聘请不少于五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为论文评阅人,其中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至少三名。论文评阅人应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在相应学科领域学术造诣较深,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中有突出成绩的专家。申请人的导师、推荐人不能聘为论文评阅人。

学位论文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三个月以前,由学位授予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送交论文评阅人。

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

(2)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人应根据学位论文要求对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水平进行认真、细致的评阅,提出评阅意见及对论文的修改意见。

3、论文答辩。

(1)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不少于七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四人是博士生导师、二人是学位授予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申请人的推荐人、导师不能聘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人选应先得到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认可。

学位授予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应在论文答辩日期一个月以前,将学位论文送交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2)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论文答辩应有详细记录。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

(3)论文答辩未通过,本次申请无效。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至二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本次申请无效。

第十一条 学位授予

申请人通过同等学力水平认定,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报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作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授予学位人员的姓名及其博士论文题目等应及时向社会或申请人所在单位公布,并经三个月的争议期后颁发学位证书。

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及以上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组织和管理

第十二条 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在批准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时,应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相应机构负责组织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核、课程考试、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工作。应配备专职人员,处理日常工作。第十三条 学位授予单位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所需开支的经费,由学位授予单位参照研究生有关经费标准,做出合理的规定。

第十四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申请人在通过资格认定后,为准备参加学位课程考试或论文答辩,可享有不超过两个月的假期。博士学位申请人的所在单位应允许申请人到学位授予单位参加为期不少于三个月的与论文有关的科学研究

第十五条 学位授予单位向同等学力人员颁发学位证书和向有关单位送交学位论文,均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学位证书需单独编号。

第十六条 学位授予单位应建立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的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 学位授予单位应根据本规定,制定本单位开展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的实施细则。

质量监督

第十八条 学位授予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对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学位工作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估。

省级学位委员会和学位授予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检查、监督学位授予单位授予同等学力人员学位的质量。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对同等学力人员学位授予质量的检查评估。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不能保证学位授予质量的学位授予单位,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作出限期改正、暂停或停止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的决定。附则

第二十条 本规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后发布施行。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负责解释。

下载华中科技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实施细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中科技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博士学位实施细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