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人规〔2009〕3号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实施细则》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5:1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人规〔2009〕3号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实施细则》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人规〔2009〕3号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实施细则》的通知》。

第一篇:深人规〔2009〕3号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实施细则》的通知

深人规〔2009〕3号

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

招聘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工作,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37号),结合实际,我局制定了《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实施细则》,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六月十一日

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本市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工作,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37号),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事业单位有岗位空缺需招聘职员的,适用本实施细则。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除外。

第三条 事业单位招聘职员应与岗位设臵制度相结合,在核定的岗位总额内进行。

第四条 事业单位招聘职员应当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根据招聘岗位的任职资格条件及要求,采取分类考试考核的办法进行。

第五条 市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全市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以及市属事业单位职员招聘的组织工作。市人事行政部门授权各区人事行政部门负责本区所属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在同级人事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职员招聘的协调、指导和监督。

各事业单位按本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或参与职员招聘工作。

—2 — 第二章 招聘范围、方式、条件和要求

第六条 事业单位招聘职员分公开招聘和直接聘用两种方式,公开招聘包括公开招考和选聘。

第七条 事业单位招聘职员一般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应聘人符合拟招聘岗位任职资格条件和要求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有关规定采取考核的方式直接聘用:

(一)本市认定的任期内国家级、地方级领军人才;

(二)本市认定的任期内国家级领军人才的配偶,且属市外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的;

(三)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及其原属市外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的随调配偶;

(四)指令性安臵的退役运动员;

(五)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机关任命的担任事业单位领导成员或六级以上管理岗位的人员;

(六)本市公务员或符合本市公务员转任规定的市外公务员;

(七)在同一经费性质的事业编制之间、从财政核拨经费事业编制向财政核拨补助经费或经费自给事业编制、或从财政核拨补助经费事业编制向经费自给事业编制流动的人员;

(八)通过市、区人事行政部门组织的公开招考或选聘首次聘用,并已办理聘用备案手续,在不同经费性质的事业编制之间流动的人员。

—3— 第八条 市人事行政部门可根据促进本市户籍人员就业政策的要求和实际需要,确定各类事业单位面向本市户籍人员招聘的岗位比例。

第九条 应聘人员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无犯罪记录;

(二)遵守职业操守,具有良好的品行;

(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四)符合岗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对应聘人资格条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非深圳户籍应聘人员应符合深圳市人才引进的相关规定。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以及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司法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人员,不得应聘。

第十条 招聘工作要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人事行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事业单位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对招聘工作的监督指导,对招考工作中违反干部人事纪律和其他有关规定的行为予以制止和纠正,确保招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招聘职员实行回避制度。

应聘人与招聘单位担任单位领导职务的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应聘该—4 — 单位的文秘、人事、财务、纪检、监察岗位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其他岗位。

招聘工作人员在招聘工作中,与应聘人有前款规定的亲属关系或存在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其他情形的,应当主动回避。

第三章 公开招考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职员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招考计划;

(二)发布招考公告;

(三)接受报名;

(四)笔试;

(五)资格审查;

(六)面试;

(七)体检;

(八)考察;

(九)确定拟聘人员名单并公示;

(十)办理聘用手续。

事业单位人才紧缺岗位和特殊岗位招聘,可对前款规定招考程序进行适当调整。人才紧缺岗位和特殊岗位目录及具体招聘办法由市人事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市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本市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工作的实际需要,发布当年度职员公开招聘的工作指引。

—5— 第十三条 拟招聘职员的事业单位应根据岗位空缺情况,并按市人事行政部门规定的样式制定公开招考计划。公开招考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招考单位名称、经费性质、行政主管部门名称、岗位总数、岗位空缺数、招考人数及招考时间;

(二)拟招考岗位名称、代码、经费性质、专业、人数;

(三)招考资格条件。招考岗位的资格条件应与岗位说明书的要求相符,不得设臵歧视性条件。公开招考的最高年龄不得超过40周岁,但公开招考博士或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可以放宽到45周岁;

(四)由事业单位或其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面试的应同时上报面试方案。

公开招考计划经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审核后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由人事行政部门征求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意见后核准。区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计划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人事行政部门应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批准:

(一)面向特定行业、系统、区域公开招考职员的;

(二)对报考人身份、年龄、资格条件等有特别要求的;

(三)有其他特殊要求的。

第十四条 招考公告应按市人事行政部门提供的范本制定,应包括招考岗位及人数、招考范围和条件、招考各环节的具体要求等内容。

—6 — 市属事业单位的招考公告由市人事行政部门发布,区属事业单位的招考公告由各区人事行政部门发布。

招考公告至少应于笔试之前15日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的网站发布,也可以同时在其他媒体发布。

第十五条 公开招考的报名和笔试工作按管理权限由市、区人事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具体事务委托市人事考务机构承担。

报名一般采取互联网报名的方式,网上打印准考证。网上报名时间不得少于5日。

市人事考务机构应在报名期间定期公布各岗位最新报名人数。

第十六条 市人事行政部门根据岗位的类别和条件确定笔试科目。笔试主要测试岗位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

笔试合格分数线由同级人事行政部门确定。笔试合格者才能进入资格审查。

市人事考务机构应在笔试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公布笔试成绩和进入资格审查人员名单。

第十七条 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考察、公示等工作由各区人事行政部门或市属事业单位组织实施,各区人事行政部门也可授权事业单位或其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对笔试合格的考生,各岗位依笔试总成绩高低排序,将拟聘人数3至5倍范围内的人员确定为资格审查人选,拟聘人数8倍范围内的其他人员确定为资格审查递补人选,具体倍数应在招考公告中确定。

—7— 同一岗位笔试合格考生人数少于拟聘人数3倍且拟聘人数不少于2人的,相应削减该岗位的拟聘名额。

第十九条 资格审查主要审核应聘者是否符合招考公告和岗位规定的招考条件。审查合格的确定为面试人选,出现不合格情形时,从递补人选中按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递补。

审查单位在审查结束后3日内且至少须在面试前1日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网站公布资格审查结果和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第二十条 面试主要测评考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市人事行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分类制定面试指导规则。

面试组织单位根据面试指导规则确定面试的具体方案。市属事业单位的面试方案应事前报其行政主管部门和市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区属事业单位经授权由事业单位或其行政主管部门自行组织的,其面试方案应事前报区人事行政部门批准。

面试应组成面试考官组,考官组成员人数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考官组成员可从考官库中通过抽签产生,也可由用人单位选派考官和从考官库中抽签产生的考官联合组成,但考官组成员中用人单位考官人数不得超过面试考官总人数的一半。市人事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对面试考官组成员的组成比例作相应调整。

考官库由市人事行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区人事行政部门按专业门类组建,按相关规定进行规范管理。

第二十一条 面试组织单位应当在面试结束后,将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总成绩,在面试成绩60分以上人员—8 — 中依总成绩高低排序按拟聘名额等额确定体检人选。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具体比例,在招考公告中确定。

第二十二条 面试组织单位应在面试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总成绩汇总上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将面试结果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网站公布,公布时间不少于7日。

第二十三条 体检应到市(区)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于面试结束后15日内完成。体检项目和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的体检标准执行;国家和省对部分行业的体检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体检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应在体检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体检不合格人员名单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对体检合格的人员,用人单位应在体检结束后30日内对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察。

考察合格的确定为拟聘人员;考察不合格的,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取消其聘用资格。

第二十五条 拟聘人员名单应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

拟聘人员经公示,没有投诉或有投诉经查投诉不实或投诉属实但不影响聘用的,由用人单位为其办理聘用备案手续。

拟聘人员经公示,被投诉查实不能聘用的,由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取消其聘用资格;对投诉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办理聘用手续,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聘用。

—9— 第二十六条 因拟聘人体检、考察不合格,在公示期间因投诉被取消聘用资格,自愿放弃等情形空出的招聘名额,用人单位可另行招考,也可申请从总成绩60分以上人员中按成绩高低排名顺次递补。

用人单位申请递补的,应经其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核准。核准同意的,按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至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进行体检、考察和公示。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为拟聘人员办理聘用手续,并在公示结束后3个月内备齐规定资料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各区人事行政部门应于每年6月和12月将本区招聘职员的名单及其基本信息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汇总。

应届毕业生或非本市户籍社会人员,由用人单位凭聘用备案表及其他所需材料办理毕业生接收手续或在职人才引进手续。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在聘用人员到单位报到1个月内与其签订聘用合同,确定聘用关系。

第二十九条 事业单位可与新聘人员约定试用期,并在聘用合同中明确。被聘人员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的,实行1年试用期,其中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可缩短试用期,但不得少于6个月;其他非应届毕业生的试用期不超过3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试用期满合格的,办理转正手续;试用期考核不合格或试用期内发现隐瞒病史等不符合岗位要求的,解除聘用合同,终止聘用。

— —10

第四章 选 聘

第三十条 招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员的,可采取选聘的方式进行招聘:

(一)本市认定的任期内后备级领军人才;

(二)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且年龄在50周岁以下;

(三)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

(四)通过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取得博士学位,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五)应聘岗位属于市人事行政部门认定的本市事业单位当年度人才紧缺岗位;

(六)推荐就业的退役运动员;

(七)本市认定的任期内国家级领军人才的配偶;

(八)本市认定的任期内地方级领军人才或后备级人才的配偶,属市外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技师资格,或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

(九)符合随军条件的驻深部队军人配偶,属市外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年龄在40周岁以下;

—11—

(十)本市户籍人员的配偶,属市外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结婚满2年,年龄在40周岁以下;

本市事业单位当年度人才紧缺岗位目录和具体聘用条件由市人事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 选聘由事业单位组织实施,区属事业单位选聘的也可由区人事行政部门组织实施。选聘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报选聘计划。选聘计划应包含招聘单位名称、拟招聘岗位名称及经费性质、拟招聘岗位总数、应聘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等内容。市属事业单位的选聘计划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区属事业单位的选聘计划报区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二)发布选聘公告。选聘公告应包含选聘岗位及人数、选聘的范围和条件、选聘各环节的具体要求等内容。选聘公告由招聘组织单位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网站发布,也可以同时在其他媒体发布;

(三)报名和资格审查。由招聘组织单位接受报名并进行资格审查;

(四)考试考察。招聘组织单位应按公平、科学的要求对考生组织考试和考察,具体内容和方式由招聘组织单位自行确定,考试、考察结果应及时公布;

(五)体检、公示、办理聘用手续、签订聘用合同、实行试用期等事项按照本细则第二十三条至第二十九条规定执行。

— —1

2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招聘单位未经核准擅自招聘人员,不按招聘公告规定程序和要求招聘,或有其他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行为,情节较轻微的,由人事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追究招聘单位负责人责任;

(二)对招聘单位进行通报,并限制其一定时限内的招聘权限;

(三)对其招聘结果不予认可,不予办理相关手续。第三十三条 凡参与招聘工作的人员在招聘工作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禁止其再参与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属人事干部的责令其所在单位将其调离人事工作岗位;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指使、纵容他人作弊,或在考试、体检、考察等过程中参与作弊的;

(二)故意泄露考试题目的;

(三)在资格审查中徇私舞弊、失职失责,致使明显不符合资格条件的考生进入面试,或恶意拒绝符合资格条件的考生进入面试的;

(四)有其他违反规定影响招聘工作公平、公正进行的。应聘人与招聘工作人员共同违反前款规定的,其当次考试成绩无效,并按本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进行处理。

—13— 第三十四条 应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事行政部门5年内不受理其应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申请。其中尚未办理聘用手续的,取消其聘用资格;已经聘用的,责令用人单位与其解除聘用合同。

(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

(二)在招聘过程中有作弊等其他严重违反招聘纪律行为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各区人事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实施细则制定本区的招聘实施细则,报市人事行政部门审定后颁布实施。

第三十六条 本细则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聘用聘任实施细则》(深人发〔2005〕4号)同时废止。事业单位职员岗位聘任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主题词: 人事 事业单位 职员△ 招聘 细则

深圳市人事局办公室 2009年6月11日印发

(印400份)

— —14

第二篇: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实施细则

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实施细则

(二)遵守职业操守,具有良好的品行;

(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四)符合岗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对应聘人资格条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非深圳户籍应聘人员应符合深圳市人才引进的相关规定。

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以及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司法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人员,不得应聘。

第十条 招聘工作要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人事行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事业单位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对招聘工作的监督指导,对招考工作中违反干部人事纪律和其他有关规定的行为予以制止和纠正,确保招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招聘职员实行回避制度。

应聘人与招聘单位担任单位领导职务的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应聘该单位的文秘、人事、财务、纪检、监察岗位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其他岗位。

招聘工作人员在招聘工作中,与应聘人有前款规定的亲属关系或存在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其他情形的,应当主动回避。

第三章 公开招考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职员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招考计划;

(二)发布招考公告;

(三)接受报名;

(四)笔试;

(五)资格审查;

(六)面试;

(七)体检;

(八)考察;

(九)确定拟聘人员名单并公示;

(十)办理聘用手续。

事业单位人才紧缺岗位和特殊岗位招聘,可对前款规定招考程序进行适当调整。人才紧缺岗位和特殊岗位目录及具体招聘办法由市人事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市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本市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工作的实际需要,发布当职员公开招聘的工作指引。

第十三条 拟招聘职员的事业单位应根据岗位空缺情况,并按市人事行政部门规定的样式制定公开招考计划。公开招考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招考单位名称、经费性质、行政主管部门名称、岗位总数、岗位空缺数、招考人数及招考时间;

(二)拟招考岗位名称、代码、经费性质、专业、人数;

(三)招考资格条件。招考岗位的资格条件应与岗位说明书的要求相符,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公开招考的最高年龄不得超过40周岁,但公开招考博士或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可以放宽到45周岁;

(四)由事业单位或其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面试的应同时上报面试方案。

公开招考计划经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审核后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由人事行政部门征求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意见后核准。区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计划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人事行政部门应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批准:

(一)面向特定行业、系统、区域公开招考职员的;

(二)对报考人身份、年龄、资格条件等有特别要求的;

(三)有其他特殊要求的。

第十四条 招考公告应按市人事行政部门提供的范本制定,应包括招考岗位及人数、招考范围和条件、招考各环节的具体要求等内容。

市属事业单位的招考公告由市人事行政部门发布,区属事业单位的招考公告由各区人事行政部门发布。

招考公告至少应于笔试之前15日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的网站发布,也可以同时在其他媒体发布。

第十五条 公开招考的报名和笔试工作按管理权限由市、区人事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具体事务委托市人事考务机构承担。

报名一般采取互联网报名的方式,网上打印准考证。网上报名时间不得少于5日。市人事考务机构应在报名期间定期公布各岗位最新报名人数。

第十六条 市人事行政部门根据岗位的类别和条件确定笔试科目。笔试主要测试岗位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

笔试合格分数线由同级人事行政部门确定。笔试合格者才能进入资格审查。

市人事考务机构应在笔试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公布笔试成绩和进入资格审查人员名单。

第十七条 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考察、公示等工作由各区人事行政部门或市属事业单位组织实施,各区人事行政部门也可授权事业单位或其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对笔试合格的考生,各岗位依笔试总成绩高低排序,将拟聘人数3至5倍范围内的人员确定为资格审查人选,拟聘人数8倍范围内的其他人员确定为资格审查递补人选,具体倍数应在招考公告中确定。

同一岗位笔试合格考生人数少于拟聘人数3倍且拟聘人数不少于2人的,相应削减该岗位的拟聘名额。

第十九条 资格审查主要审核应聘者是否符合招考公告和岗位规定的招考条件。审查合格的确定为面试人选,出现不合格情形时,从递补人选中按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递补。

审查单位在审查结束后3日内且至少须在面试前1日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网站公布资格审查结果和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第二十条 面试主要测评考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市人事行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分类制定面试指导规则。

面试组织单位根据面试指导规则确定面试的具体方案。市属事业单位的面试方案应事前报其行政主管部门和市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区属事业单位经授权由事业单位或其行政主管部门自行组织的,其面试方案应事前报区人事行政部门批准。

面试应组成面试考官组,考官组成员人数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考官组成员可从考官库中通过抽签产生,也可由用人单位选派考官和从考官库中抽签产生的考官联合组成,但考官组成员中用人单位考官人数不得超过面试考官总人数的一半。市人事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对面试考官组成员的组成比例作相应调整。

考官库由市人事行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区人事行政部门按专业门类组建,按相关规定进行规范管理。

第二十一条 面试组织单位应当在面试结束后,将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总成绩,在面试成绩60分以上人员中依总成绩高低排序按拟聘名额等额确定体检人选。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具体比例,在招考公告中确定。

第二十二条 面试组织单位应在面试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总成绩汇总上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同时将面试结果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网站公布,公布时间不少于7日。

第二十三条 体检应到市(区)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于面试结束后15日内完成。体检项目和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的体检标准执行;国家和省对部分行业的体检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体检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应在体检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体检不合格人员名单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对体检合格的人员,用人单位应在体检结束后30日内对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察。

考察合格的确定为拟聘人员;考察不合格的,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取消其聘用资格。

第二十五条 拟聘人员名单应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拟聘人员经公示,没有投诉或有投诉经查投诉不实或投诉属实但不影响聘用的,由用人单位为其办理聘用备案手续。

拟聘人员经公示,被投诉查实不能聘用的,由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取消其聘用资格;对投诉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办理聘用手续,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聘用。

第二十六条 因拟聘人体检、考察不合格,在公示期间因投诉被取消聘用资格,自愿放弃等情形空出的招聘名额,用人单位可另行招考,也可申请从总成绩60分以上人员中按成绩高低排名顺次递补。

用人单位申请递补的,应经其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核准。核准同意的,按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至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进行体检、考察和公示。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为拟聘人员办理聘用手续,并在公示结束后3个月内备齐规定资料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各区人事行政部门应于每年6月和12月将本区招聘职员的名单及其基本信息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汇总。

应届毕业生或非本市户籍社会人员,由用人单位凭聘用备案表及其他所需材料办理毕业生接收手续或在职人才引进手续。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在聘用人员到单位报到1个月内与其签订聘用合同,确定聘用关系。第二十九条 事业单位可与新聘人员约定试用期,并在聘用合同中明确。被聘人员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的,实行1年试用期,其中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可缩短试用期,但不得少于6个月;其他非应届毕业生的试用期不超过3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试用期满合格的,办理转正手续;试用期考核不合格或试用期内发现隐瞒病史等不符合岗位要求的,解除聘用合同,终止聘用。

第四章 选 聘

第三十条 招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员的,可采取选聘的方式进行招聘:

(一)本市认定的任期内后备级领军人才;

(二)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且年龄在50周岁以下;

(三)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

(四)通过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取得博士学位,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五)应聘岗位属于市人事行政部门认定的本市事业单位当人才紧缺岗位;

(六)推荐就业的退役运动员;

(七)本市认定的任期内国家级领军人才的配偶;

(八)本市认定的任期内地方级领军人才或后备级人才的配偶,属市外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技师资格,或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

(九)符合随军条件的驻深部队军人配偶,属市外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年龄在40周岁以下;

(十)本市户籍人员的配偶,属市外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结婚满2年,年龄在40周岁以下;

本市事业单位当人才紧缺岗位目录和具体聘用条件由市人事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 选聘由事业单位组织实施,区属事业单位选聘的也可由区人事行政部门组织实施。选聘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报选聘计划。选聘计划应包含招聘单位名称、拟招聘岗位名称及经费性质、拟招聘岗位总数、应聘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等内容。市属事业单位的选聘计划报市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区属事业单位的选聘计划报区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二)发布选聘公告。选聘公告应包含选聘岗位及人数、选聘的范围和条件、选聘各环节的具体要求等内容。选聘公告由招聘组织单位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网站发布,也可以同时在其他媒体发布;

(三)报名和资格审查。由招聘组织单位接受报名并进行资格审查;

(四)考试考察。招聘组织单位应按公平、科学的要求对考生组织考试和考察,具体内容和方式由招聘组织单位自行确定,考试、考察结果应及时公布;

(五)体检、公示、办理聘用手续、签订聘用合同、实行试用期等事项按照本细则第二十三条至第二十九条规定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招聘单位未经核准擅自招聘人员,不按招聘公告规定程序和要求招聘,或有其他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行为,情节较轻微的,由人事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追究招聘单位负责人责任;

(二)对招聘单位进行通报,并限制其一定时限内的招聘权限;

(三)对其招聘结果不予认可,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三条 凡参与招聘工作的人员在招聘工作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禁止其再参与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属人事干部的责令其所在单位将其调离人事工作岗位;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指使、纵容他人作弊,或在考试、体检、考察等过程中参与作弊的;

(二)故意泄露考试题目的;

(三)在资格审查中徇私舞弊、失职失责,致使明显不符合资格条件的考生进入面试,或恶意拒绝符合资格条件的考生进入面试的;

(四)有其他违反规定影响招聘工作公平、公正进行的。

应聘人与招聘工作人员共同违反前款规定的,其当次考试成绩无效,并按本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四条 应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事行政部门5年内不受理其应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申请。其中尚未办理聘用手续的,取消其聘用资格;已经聘用的,责令用人单位与其解除聘用合同。

(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

(二)在招聘过程中有作弊等其他严重违反招聘纪律行为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各区人事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实施细则制定本区的招聘实施细则,报市人事行政部门审定后颁布实施。

第三十六条 本细则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聘用聘任实施细则》(深人发〔2005〕4号)同时废止。事业单位职员岗位聘任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篇:关于印发《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招聘实施细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招聘实施细则》的通知

发布日期:2009-06-22 文号:深人规〔2009〕4号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的公开招聘工作,根据《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雇员管理试行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我局制定了《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招聘实施细则》,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事局

二○○九年六月十一日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招聘

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以下简称普通雇员)的公开招聘工作,根据《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雇员管理试行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机关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雇员员额内出现岗位空缺需招聘普通雇员的, 应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但应聘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所从事专业或所学专业与拟聘雇员岗位对口的,可采取选聘方式招聘:

(一)应聘岗位属于市人事行政部门认定的本市事业单位当人才紧缺岗位的;

(二)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者高级技师资格的;

(三)通过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

(四)市外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且为本市户籍人员配偶或符合随军条件的驻深部队军人配偶的。

本市事业单位当人才紧缺岗位目录和具体应聘条件由市人事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条 招聘普通雇员原则上应当面向本市户籍且持有《深圳市普通雇员基本素质测试合格证》(以下简称《合格证》)的人员公开招聘。已在我市机关事业单位雇用满1年以上且非因违法违纪解除雇用关系的人员,其自解除雇用关系之日起2年内视同持有《合格证》。前款规定人员确无法满足岗位需要的,经市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方可面向未持有《合格证》的本市户籍及市外人员招聘。市外人员应聘普通雇员除应具备岗位要求的条件外,还

应符合我市人才引进的相关规定。

第四条 应聘普通雇员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

(二)愿意履行雇员义务;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五)符合岗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应聘专业技术岗位普通雇员的,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第五条 市人事行政部门负责本市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招聘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

区人事行政部门负责本区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招聘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经区人事行政部门授权,亦可由区属机关事业单位或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普通雇员招聘的组织实施。

市属机关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普通雇员招聘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 普通雇员基本素质测试

第六条 普通雇员基本素质测试(以下简称基本素质测试)是评价应聘普通雇员者是否具备普通雇员所需基本素质的测试。

第七条 本市户籍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基本素质测试。

第八条 基本素质测试由市人事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第九条 市人事行政部门委托市人事考务机构统一命题测试,合格线由市人事行政部门统一划定, 对成绩合格的人员统一印制和发放《合格证》。

第十条 基本素质测试科目为《普通雇员基本素质测试》,分A、B两个类别。A类基本素质测试合格的考生可应聘本市专业技术类及辅助、工勤类普通雇员岗位, B类基本素质测试合格的考生可应聘本市辅助及工勤类普通雇员岗位。

第十一条 基本素质测试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市人事行政部门发布测试公告;

(二)考生通过互联网报名,网上付费并打印准考证;

(三)考生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测试;

(四)成绩合格的考生,凭有效身份证明到市人事行政部门委托的市人事考务机构领取《合格证》。

第十二条 《合格证》自取得之日起2年内有效。

第三章普通雇员公开招聘程序

第十三条 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普通雇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制定公开招聘计划;

(二)发布招聘公告;

(三)报名;

(四)资格初审;

(五)适岗能力测评;

(六)资格复审及考核;

(七)体检;

(八)确定拟雇人员名单并公示;

(九)办理雇用备案手续。

第十四条 雇用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空缺情况拟订公开招聘计划,报同级编制部门审核后,经行政主管部门汇总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公开招聘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招聘单位名称、行政主管部门名称及雇员岗位总数、雇员岗位空缺数、拟招聘总人数;

(二)拟招聘雇员岗位名称、专业、人数及所需资格条件;

(三)招聘对象范围。

第十五条 公开招聘计划经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后,由市属各单位、各区人事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招聘组织单位(以下简称招聘组织单位)负责发布招聘公告。招聘公告应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的网站发布,也可以同时在其他媒体上发布。

招聘公告须明确招聘岗位及人数、招聘范围和条件、招聘各环节的具体要求等内容。招聘公告的内容应当与经核准同意的公开招聘计划的内容一致。

第十六条 招聘组织单位委托市人事考务机构组织公开招聘的报名工作。

第十七条 资格初审由招聘组织单位负责,招聘组织单位在资格初审结束后3日内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网站公布资格初审结果和进入考试人员名单。

第十八条 适岗能力测评由招聘组织单位组织,也可委托市人事考务机构组织。适岗能力测评具体方式和内容由招聘组织单位自行决定,其中测评内容要与招聘岗位要求相符,测评方式可采取笔试加面试、直接面试、实际操作、专家评估等方式,按测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等额确定拟雇用人员。

第十九条 拟雇用人员由招聘组织单位组织到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和项目参照公务员录用标准执行。雇用岗位有特别要求的,应当事先在公告中说明。第二十条 对体检合格的拟雇用人员由招聘组织单位负责对其德、能、勤、绩、廉以及适应所报考职位的相关情况进行考核,并对其资格条件进行复审。

资格复审应安排资格初审人员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主要审查报考人所提供的材料是否真实,是否与公告及报考岗位所列条件要求相符。考核可采取到报考者原单位实地调查、调档审阅等方式进行。雇用单位须对资格复审和考核结果做好登记。

第二十一条 拟雇用人员名单由招聘组织单位在市人事行政部门指定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日。

拟雇人员经公示,没有投诉或有投诉经查投诉不实或投诉属实但不影响雇用的,由用人单位为其办理雇用备案手续。

拟雇人员经公示,被投诉查实不能雇用的,由各区人事行政部门或市属机关事业单位取消其雇用资格;对投诉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办理雇用手续,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雇用。

第二十二条 雇用单位应在公示结束后2个月内备齐规定资料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招聘单位未经核准擅自招聘人员,不按招聘公告规定程序和要求招聘人员,或有其他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行为,情节轻微的,责令纠正并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追究招聘单位负责人责任;

(二)对招聘单位进行通报,并限制其一定时限内的招聘权限;

(三)人事行政部门对其招聘结果不予认可,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凡参与招聘工作人员在招聘工作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禁止其参与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属人事干部的责令其所在单位将其调离人事工作岗位;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指使、纵容他人作弊,或在测试、测评、体检、考核等过程中参与作弊的;

(二)故意泄露测试、测评题目的;

(三)在资格审查中徇私舞弊、失职失责,致使明显不符合条件的考生进入测评,或恶意拒绝符合资格条件的考生应聘的;

(四)有其它违反规定影响招聘工作公平、公正进行的。

第二十五条 应聘人员有下列情形的,5年内不受理其应聘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申请,其中尚未办理雇用手续的,取消其雇用资格;已经雇用的,解除雇用合同。

(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雇用资格的;

(二)在招聘过程中作弊等其它严重违反招聘纪律行为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各区人事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实施细则制定本区的招聘实施细则,报市人事行政部门审定后颁布实施。

第二十七条 本细则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普通雇员管理实施细则》(深人发〔2005〕5号)有关条款与本细则冲突的,以本细则为准

第四篇:深卫规〔2009〕1号关于印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圳市卫生局 深圳市财政局

深卫规„2009‟1号

关于印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卫生局、光明新区社会事务办、市直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重点学科整体水平和学科经费使用效能,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根据有关法规并结合我市实际,现制订《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并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二○○九年三月九日 附件:

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学重点学科整体水平和学科经费使用效能,带动全市医学进一步发展和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有关法规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深圳市卫生局评审认定的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和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市医学重点学科是指符合我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经评估认定或批准,学科整体实力在深圳市处于领先水平或有明显特色,通过重点扶持和建设有望达到省内先进以上水平的医学类学科。

第三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评估、科学整合优势资源、中西医并重的原则,以学科或专业科室为建设主体、所在依托单位为重要支撑,明确责、权、利关系,努力提高建设绩效。

第二章 管理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 市卫生局职责:

(一)统一管理全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工作;

(二)制定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政策和评估体系及考评办法;

(三)对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予以监督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四)负责市医学重点学科经费预算管理;

(五)对市医学重点学科经费使用开展绩效评估。市卫生局应成立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参与医学重点学科相关政策制定、医学重点学科评估、指导、咨询和相关课题研究工作。

第五条 市财政局职责:

(一)将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设立专项部门预算科目,纳入预算;

(二)对市医学重点学科经费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第六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依托单位职责:

(一)统筹管理本单位内的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为医学重点学科的投资与建设绩效负管理责任;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医学重点学科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规范本单位医学重点学科管理;

(三)组织选拔医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和经学术带头人提名的技术骨干;

(四)大力支持学术带头人的工作,为医学重点学科落实建设计划创造条件;

(五)督促和支持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进行医学继续教育;

(六)对医学重点学科的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臵、人员编制、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和政策优惠,对财政拨付的专项经费不足部分予以支持和补充;

(七)确保医学重点学科经费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接受财政、监察、审计、卫生等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职责:

(一)学术带头人是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全面主持本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相关工作;

(二)主持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建设经费预算及管理制度等,确定本学科重点发展方向与工作任务,对本学科的建设绩效负责;

(三)在本学科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工作中发挥带头人和主要责任人作用,并组织技术人员实施;

(四)主持制定并组织落实本学科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

(五)负责本学科建设经费的核算,按财务规定及本学科建设需求编报经费预算,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保证专款专用;

(六)主持制定本学科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七)提名本学科技术骨干。

第三章 学科分类和建设目标

第八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命名以国家标准和卫生部公布的诊疗科目目录为主要依据。学科分类参照省医学重点学科设臵方式并结合我市医疗卫生单位科室设臵和发展现状确定,分为医学重点专科和医学特色专科两大系列。

第九条 市医学重点专科建设目标是发展医学科学技术,解决疑难、复杂、重大疾病防治问题,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解决我市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建设先进医学实验技术平台以满足疑 难、复杂、重大疾病防治和医学前沿科技研究的需要。

第十条 市医学特色专科建设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需要。

第四章 申报和评审认定

第十一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的申报单位必须为深圳市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申报医学重点学科应同时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和专业条件。

第十二条 申报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基本条件:

(一)学科及其依托单位的设臵已依法获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二)学科在其依托单位内独立设臵、运行二年以上并取得良好业绩;

(三)学科应选定一名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属于学科依托单位在编专业技术人员;2.学术水平优秀,学风严谨,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和跟踪、开展国内外先进技术的能力;3.职业道德高尚,爱岗敬业,作风正派,团结同志,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至少有一门外语达到熟练运用程度;

5.具有正高职称,或取得博士学位副高职称;6.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突出的科研业绩,近三年内主持过政 府资助的市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

(四)学科应选定两名技术骨干,技术骨干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属于学科依托单位在编专业技术人员;2.学术水平优良,学风严谨,有开拓创新意识和一定的跟踪、开展国内外先进技术的能力;3.职业道德高尚,爱岗敬业,作风正派,团结同志,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且能熟练运用;

5.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取得硕士以上学位中级职称; 6.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三年内主持过政府资助的市级以上科研项目。

(五)学科依托单位同意申报并具备学科发展所需的配套条件。

第十三条 申报市医学重点专科的专业条件:

(一)专科属于市卫生局发布的医学重点专科申报指南所列专业范围;

(二)专科科技水平、人才队伍、疾病防治能力现状在深圳市处于领先水平。

第十四条 申报市医学特色专科的专业条件:

(一)符合学科合理、科学布局的需要,属于市卫生局发布的医学特色专科申报指南所列范围并具有显著专科特色;

(二)医学专科诊疗技术水平、人才队伍和诊疗业务量在所属行政区内处于领先水平。第十五条 医学重点学科评审认定应坚持“依靠专家、客观公正、科学布局、择优遴选”的原则,遵照《深圳市卫生局非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实施办法》(深卫规„2008‟5号),采取集中申报、资质审查、专家评审、市卫生局认定的方式进行。

医学重点学科评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技术水平(临床类30%、实验室类15%、医技类25%):诊疗技术水平或解决重大疑难问题能力,追踪及开展先进技术的能力。

(二)科技优势(临床类20%、实验室类25%、医技类20%):科研项目,科技成果、专利及转化、应用,学术会议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三)人才队伍建设(临床类、实验室类、医技类均为20%):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的学术地位和业绩、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学科其他技术人员培养,知识结构,重点领域人才配臵。

(四)学科管理与建设(临床类15%、实验室类运行管理与开放交流20%、医技类15%):学科管理与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计划执行情况。

(五)学科条件(临床类10%、实验室类10%、医技类15%):基本条件,学科诊疗及科研条件。

(六)医患和谐与医疗安全(临床类5%、实验室类工作和谐度与实验室安全10%、医技类5%)。

市医学重点学科具体评审、评分和评估体系由市卫生局另行制定和公布,并可根据国家、省的要求及我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 及发展的实际进行修订和完善。

已被评定为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专科、实验室)的学科,在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前提下,学科(专科)可以提出申请,由依托单位报请市卫生局批准后可认定为市医学重点学科。

第五章 建设管理

第十六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依托单位应与市卫生局签订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合同,明确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经市卫生局批准的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周期规划、经费预算和建设计划等作为合同附件予以执行。

第十七条 市卫生局从市医学重点学科中,选择基础较好的学科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大投入,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努力创建知名学科。

第十八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第一的建设计划和经费预算按申报时提交的并经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评审、认定的建设计划和经费预算执行。其余各的建设计划和投资预算在上一11月30日前报市卫生局备案。

第十九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应在每年1月30日前向市卫生局报送上一建设计划和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第二十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依托单位应保持医学重点学科人才队伍稳定,不得随意更换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变更:

(一)学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退休、离职、调离或解除聘任合同;

(二)学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不能继续履行职责持续半年以上;

(三)学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在本学科建设业绩不佳。第二十一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依托单位拟更换学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应先向市卫生局提出申请,明确更换理由。获得批准后再制定选拔方案并报市卫生局备案。

选拔学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择优选拔德、勤、能、绩、廉等方面优秀的人才任职(学术骨干由学术带头人推荐)。选拔结果应报市卫生局批准。

第二十二条 已经担任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的人员,不得再兼任其他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但整合全市学科资源联合申报省级以上重点学科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开发、引进、应用新技术或新方法以及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等建设项目按有关规定应实行申报、评审、审批、验收管理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开展学术交流、选送本学科人员到国内外进修、培训等人才培养活动应符合学科建设需要,明确目的,市医学重点学科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及市卫生局应对结束学习、进修、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以确保学习交流效果。

第二十五条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绩效按市卫生局公布的市医学重点学科具体评审、评分和评估体系以及考核办法进行考核、中期评估、建设期满验收及重新申报认定。

第二十六条 市卫生局应在本市卫生系统内公布各市医学 重点学科中期评估和期满验收评估报告、评价结果、建设和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第六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七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由市财政局依据市医学重点学科数量,按每年每个学科资助50万元定额标准核定补助总额,纳入部门预算安排,实行专项管理;资助定额标准视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报市政府同意后予以调整。

第二十八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实行统筹管理,按下列比例安排使用。

(一)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和学术交流等不超过资助总额的30%;

(二)追踪和开展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诊疗和研究水平、开展科研、技术创新和成果开发及推广、发展新业务等,按不低于资助总额50%安排,并对重点扶持学科予以倾斜。经费核拨应依据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战略及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发展实际,结合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预算安排,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评审后下达,不得平均分配;

(三)对经或中期、周期考核成效突出的市医学重点学科予以奖励,原则上不超过资助总额的20%。

第二十九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及其依托单位应如实编制学科建设计划和经费预算,妥善保管经费核拨和使用资料,不得瞒报、虚报。应为市医学重点学科设立专项辅助帐如实记录资金收 支情况,保证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专款专用、按预算执行;不得截留、挪用、挤占建设经费。

第三十条 市医学重点专科需调整建设计划的,应报市卫生局批准;需调整经费预算的,按部门预算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在建设期满验收后结余部分,按有关规定收回。

第七章 考核验收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以四年为一个周期,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建设期满后由市卫生局组织评估验收和重新申报认定。

考核验收主要内容:

(一)学科建设合同执行情况;

(二)周期规划及建设计划完成情况;

(三)市医学重点学科评估体系中关于技术水平、科技优势、人才队伍建设、学科管理与建设、学科条件、医患和谐与医疗安全等具体指标的完成情况、提升水平等。

第三十三条 建设期满验收评估取得良好建设绩效的市医学重点学科,由市卫生局给予该学科及其相关人员通报表彰和奖励,在市医学重点学科评审认定和向省及国家推荐医学重点学科时享有优先权,其依托单位也应对学科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四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在建设期满验收时,未按合同规定履行相关职责、未完成相关建设任务的,市卫生局将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其市医学重点学科资格、停止经 费资助,并对有关责任人和学科依托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五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在建设过程中业绩不佳、计划执行不力、考核或中期评估不合格的,市卫生局将视情形予以限期整改、警告、取消其市医学重点学科资格、停止经费资助等处理。

第三十六条 市医学重点学科在申报、建设和验收时弄虚作假的,市卫生局可以取消学科申报资格、停止经费资助、对相关责任人和学科依托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十七条 因国家政策、法规变化或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不能继续执行的,市卫生局可以取消市医学重点学科称号,收回市医学重点学科牌匾,停止经费资助。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有关申报指南、评估体系、考核办法、奖励与处罚细则及学习考察效果评价办法由市卫生局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9年3月20日起实行,有效期五年。

主题词:卫生 重点学科建设 办法 通知 抄送: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广东省卫生厅。深圳市卫生局办公室

2009年3月9日印发

第五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深府

【发布单位】深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深府〔2009〕193号 【发布日期】2009-10-15 【生效日期】2009-10-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深圳市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深府〔2009〕19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市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月十五日

深圳市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9年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完善,竞争优势明显,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形成的局部亮点可与世界先进城市媲美。但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城市的整体现代化水平和整体管理的一致性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市政府决定以迎接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和2011年举办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民生工程、推进城市更新相结合,利用两年时间,组织开展以“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为主题的市容环境提升行动,使我市在市容环境管理方面在全国发挥排头兵作用,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贯彻五项指导方针,抓住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和大运会这一历史契机,全面提升市容环境水平

(一)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以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品位开展“城市设计”,学习和借鉴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提升市容环境质量。以新加坡、香港和内地先进城市为标杆,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景观营造工作,在建筑风格、绿化效果、花卉造型、街道家具、户外广告、公园建设、灯光夜景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务求简洁大方、美观实用,从地面到空中,立体提升市容环境景观水平,彰显深圳年轻、开放、现代、充满活力的先锋城市品位。

(二)突出重点,全面提升。

以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为重点,刷新鹏城,扮靓深圳,集中力量提升重要窗口门户地区、大运会场馆周边和城市中心区及主要交通干道沿线的环境质量,打造一批标志性景观节点和视觉中心。特区内要全面提升,特区外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将环境整治与景观营造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通过刷新城市,消除影响市容环境的突出问题,做到点更亮,线更明,面的管理水平更高,促进城市净化、绿化和美化整体水平的提升,加快推进特区内外市容环境建设与管理一体化。

(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市城管局负责总体方案的统筹实施和协调指导,督促落实工作任务。各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根据责任分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排出计划表,将工作责任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确保各项工作按期保质完成。

(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在推进市容环境提升行动中,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大力倡导社会参与,坚持整合资源、勤俭办事,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要建章立制,从法规规章制度层面明确各企事业单位和市民维护城市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政府、社会、市民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局面。积极丰富和拓宽社会参与的方式和渠道,引导市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市容环境提升行动中来。

(五)及早动手,分步推进。

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及早动手,分步推进。第一步:从现在到明年春节前是起动阶段,形成工作声势,完成一批示范项目,初步见到成效,推动面上工作;第二步:从2010年春节到201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各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形成规模效应;第三步:从2010年8月到2011年8月大运会召开之前,大见成效,全面实现总体行动目标。今后,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市容环境管理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开展五项整治行动,实施新一轮“城市装修”计划,打造优美城市空间

(一)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行动。

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行动。研究制定深圳市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技术指引,指导整治工作有效开展。出台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依法要求各业主和物业管理单位定期开展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将此项工作纳入法定化、常态化轨道。

建筑立面刷新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陈旧破损的建筑垂直立面进行粉刷、翻新或改造,规范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广告招牌,合理安置或遮挡空调室外机,配备夜景灯光等。

建筑立面刷新的范围包括:特区内主、次干道两侧的建筑,特区外各区、街道中心城区主、次干道两侧的建筑,全市主要高、快速路及轨道交通(包括清平快速路、水官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机荷高速公路、107和205国道、广深铁路等)沿线的建筑。

建筑屋顶改造的主要方式包括:清除屋顶杂物,修复破损设施,涂料刷新,彩色覆膜,种植绿化,“平改坡”等。

建筑屋顶改造的范围包括:城市核心区、文化中心和商业繁华区、多层建筑住宅区、机场周边10公里范围内、大运场馆及大运签约酒店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建筑。

此项工作由市城管局牵头组织,各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实施,市住房建设局配合。

2009年11月底前,市城管局出台深圳市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技术指引。2009年11月底前,市城管局起草深圳市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管理规定(草案)并送市法制办审查,2010年春节前发布实施。2010年春节前,福田区人民政府要完成不少于3条(段)道路(其中包括皇岗路福新村段、彩田路跨北环路段),罗湖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人民政府要完成不少于2条(段)道路(其中罗湖区包括布心路工业厂房段、罗沙路西岭村段),其他区(含新区)要完成不少于1条(段)道路两侧的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工作,为下一步行动的全面展开进行引导、示范,各区确定的改造道路及改造规模须报深圳市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指挥部办公室审定后方可实施。2010年8月底前,全市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总任务量要完成50%以上,2011年7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各区在开展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工作时,应与建筑物的维修保养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地域特点和建筑物形态组织设计,因地制宜打造欧陆风格、工业技术风格、海滨度假风格、城市田园风格、文化艺术风格等不同特色、不同风貌的城市景观。主要交通干道及轨道交通沿线的建筑立面刷新方案和重点片区的建筑屋顶改造方案须由市城管局会同规划国土委、人居环境委等部门组织专家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

此项工作所需经费由市、区财政和业主共同承担,其中财政投入部分按市、区3∶7分担,市财政配套经费按比例切块下拨给各区,由各区统筹安排使用,相关的审计工作也由各区负责。2010年春节前需完成的任务,涉及工程项目按照简易程序办理。

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业主单位自行开展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要发挥带头作用,2010年春节前完成对自有物业的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工作。

(二)街道家具清洗刷新行动。

采取清洗、粉刷、涂抹抗张贴涂料或修复、更新、拆除等方式,对外观陈旧、涂写张贴严重以及破损、废弃的街道家具,包括环卫工具房、路灯杆、报刊亭(台)、早餐车、停车场收费亭、垃圾箱、电话亭、阅报栏、招贴栏、公交候车亭、出租车招停站、道路名牌、交通指示牌、配电箱、电话交接箱、电信设备箱、交通信号控制箱、有线电视端子箱、邮筒、消火栓、公共座椅等进行全面整理和修缮,确保这些设施外表美观、功能完好。

此项工作由各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组织实施,市城管局、交通运输委配合,各街道家具的设置单位具体落实。2010年春节前基本完成主、次干道两侧街道家具的清洗刷新,2010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整治工作结束后要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长期保持整治效果。

2009年11月底前,市城管局起草深圳市街道家具管理规定(草案)并送市法制办审查,2010年春节前发布实施。

(三)交通设施粉刷翻新行动。

1.对交通护栏、人行天桥、人行隧道、立交桥、交通隧道、车行涵洞、地面标线等进行清洗刷新。今后禁止利用人行天桥、交通护栏和行道树悬挂横幅标语。

此项工作由市交通运输委负责,2011年7月底前完成。

2.继续推进“城市管理年”道路改造计划,将特区内主、次干道中的水泥路面逐步更新为沥青路面,提高路面“黑化率”。

此项工作由市交通运输委负责,2010年春节前完成滨河路的改造任务,2010年8月底前完成深盐路、香梅路、新闻路的改造任务,2011年7月底前完成北环路等有关主、次干道的改造任务。

3.全面修复城市道路、人行天桥上破损的道板、道牙、护栏、花池等设施,选择合适路段,在行人红绿灯处试安装语音提示系统,取得效果后逐步推广。

此项工作由市交通运输委负责,2010年8月底前完成。

4.对各高速公路收费站进行改造或刷新。

此项工作由市交通运输委协调业主单位落实,2010年8月底前完成50%,2011年7月底前全面完成。

5.在各交通干道深圳与周边城市交界处设立简洁醒目、美观大方的构筑物标志。

此项工作由市交通运输委负责,2010年8月底前完成。

(四)窗口门户地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1.在对7个二线关口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罗湖、皇岗、沙头角、文锦渡、福田口岸等一线关口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整治建筑立面和地面临时设施,对建筑物实施“穿衣戴帽”改造,完善灯光夜景设施,提高园林绿化水平等。

罗湖、文锦渡、沙头角、皇岗口岸整治工作已由辖区人民政府完成申请立项工作,后续工作移交市工务署组织实施,市口岸办、城管局配合;福田口岸整治工作由市工务署负责申请立项并组织实施,市口岸办、城管局配合。

一线口岸整治所需费用由市财政全额承担。2010年8月底前完成对罗湖、文锦渡、沙头角口岸的整治,2011年7月底前完成对皇岗、福田口岸的整治。

2.对深圳机场和蛇口客运港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整治的重点是拆除影响市容的户外广告招牌,刷新建筑立面,提高绿化美化水平。

此项工作由市交通运输委牵头实施,市口岸办、城管局配合,2010年8月底前完成。所需经费由业主单位承担。

3.对深圳火车站、深圳西站和广深铁路、平南铁路深圳段沿线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整治的重点是结合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加强日常保洁和巡查管理,全面清除暴露垃圾、乱堆放、乱搭建,提高绿化景观水平。

此项工作由市交通运输委牵头实施,辖区人民政府配合,2010年8月底前完成。今后要理顺管理关系,明确管理责任,确保火车站区域及铁路沿线环境整洁。

(五)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

巩固以拆除楼顶广告为重点的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成果,继续严格查处违法设置楼顶广告的行为,维护城市轮廓线。修改《深圳市户外广告设置指引》,加强对建筑立面大型布幅广告的管理。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对公路和高速公路两侧户外广告进行整治,特别是对广深高速公路深圳段等沿线广告设置密集的路段进行集中整治,对侵占城市空间、影响市容景观,未经法定部门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一律依法予以拆除。按照减量原则,在现有基础上不再新增审批新的立柱广告,对未经许可擅自设置的不得补办手续。

此项工作由市城管局牵头,各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实施,市交通运输委、规划国土委、市场监管局配合,2010年8月底前完成。其中,市城管局负责广深高速公路深圳段、深南路、滨河路、机场路等道路两侧和一线、二线范围内的户外广告整治;各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水官高速公路、107和205国道等高速公路和国道以及辖区范围内其他主要道路两侧的户外广告整治。市城管局和各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要配合大运会执行局做好大运会期间的户外公益广告宣传工作。

三、实施五项景观工程,建设花团锦簇的动感绿都,营造热烈祥和的喜庆氛围

(一)花卉布置工程。

以打造全国最美丽的花园城市为目标,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和大运会期间实施全方位的花卉布置工程,营造出花团锦簇、热烈祥和的城市景观。花卉布置的主题为:“先锋深圳、青春盛会、花海迎宾”。大运会赛时花卉布置总体结构为:“两心花港(大运中心和市民中心)、三线花廊(三条交通干道)、六门花境(机场和5个口岸)、八区花海、处处花园”。按照长期景观和短期景观有机结合的原则,采用灌木花卉和草本花卉相结合的形式,丰富园林景观。其中灌木花卉以大规格的盆苗为主,主要为小叶紫薇、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深人规〔2009〕3号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实施细则》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人规〔2009〕3号关于印发《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招聘实施细则》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