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实施意见(渝人发[2001]85号文)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0:4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实施意见(渝人发[2001]85号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实施意见(渝人发[2001]85号文)》。

第一篇:重庆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实施意见(渝人发[2001]85号文)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

重 庆 市 人 事 局 文件

渝人发[2001]85号

------------------

重庆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实施意见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重庆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渝人发[2000]136 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一)本实施意见适用于本市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中在行政管理岗位上的人员。

(二)事业单位党群工作者和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中在行政管理岗位上的人员,参照本实施意见执行。

(三)经党委组织、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列入公务员实施范围或参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实施意见。

二、职员职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均应确定相应的职员职务。首次确定职员职务等级,可参照其原行政职务确定(附表一)。

(二)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的最高等级,参照编制部门核定的本单位行政级别确定。局级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的最高等级为二级职员(正);副局级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的最高等级为二级职员(副);处级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的最高等级为三级职员(正);副处级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的最高等级为三级职员(副);科级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的最高等级为四级职员(正);副科级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的最高等级为四级职员(副)。

(三)职员职务职数的确定及结构比例。

1.担任各级领导职务职员职数的确定。

担任领导职务的职员,按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设置及领导职务职数对应确定其职员职务,占职员职务职数。

2.非领导职务职员的职数实行结构比例管理。

(1)非领导职务职员的职数按规定的结构比例核定,不得突破。

(2)局级事业单位需要设置非领导二级职员职务(含正、副)的,应专题报告,由重庆市人事局下达职数。局级事业单位三级职员(含正、副)的职数不得超过处级领导职数的50%。其中,三级职员(正)的职数不得超过三级职员(含正、副)总数的30%。

(3)处(县)级事业单位三级职员(含正、副)的职数不得超过同级领导职数的50%。

设科的处(县)级事业单位的四级职员(含正、副)职数,不得超过科级领导职数的50%;不设科的处(县)级事业单位的四级职员(含正、副)总数与本单位五级、六级职员总数之比控制在1∶2以内。处(县)级事业单位四级职员(正)职数不得超过四级职员(含正、副)总数的30%。

(4)科级事业单位四级职员(含正、副)职数不得超过科级领导职数的50%。

(四)职员职务职数的核定程序(附表二)。

1.市属事业单位三级职员(副)及其以上职员职务职数,由其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重庆市人事局核定;四级职员(正)及其以下职员职务职数,由其主管部门核定。无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的职员职数,报重庆市人事局核定。

2.区县(自治县、市)属事业单位三级职员(副)及其以上职员职务职数,由区县(自治县、市)人事局审核后,报重庆市人事局核定;四级职员(正)及其以下职员职务职数,由区县(自治县、市)人事局核定。

(五)职员职务确定、晋升报批程序(附表三、四、五)。

1.市属事业单位三级职员(副)及其以上职员职务的确定、晋升,由其主管部门报重庆市人事局备案审核后,按管理权限审批;四级职员(正)及其以下职员职务的确定、晋升,由其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管理权限审批。无主管部门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的确定、晋升,报重庆市人事局审批。

2.区县(自治县、市)属事业单位三级职员(副)及其以上职员职务的确定、晋升,由区县(自治县、市)人事局报重庆市人事局备案审核后审批;四级职员(正)及其以下职员职务的确定、晋升,由区县(自治县、市)人事局审批。

(六)各级职员按管理权限审批后,按《重庆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办理聘任手续。

三、其他有关事项

(一)按管理权限经批准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职员,其中担任领导职务满3年、无违纪违法行为的,可保留其原职员职务,不占职员职数;担任领导职务不满3年的,任职员职务须占职员职数。

(二)政策性调动、安置的领导干部和接收安置的军队转业营职以上干部,其首次对应确定职员职务等级,可不占职员职数。

(三)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如要竞聘职员岗位,按《重庆市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从工勤人员中聘用职员、专业技术人员暂行办法》(另发)执行。

(四)职员从本单位调到另一个事业单位,其职务等级按调入单位职员岗位情况并参照原职员职务等级相应确定,但一般不得超过调入单位的最高职员职务等级。

(五)新聘(含转岗)职员上岗前的岗位培训,市属事业单位由重庆市人事局组织,区县(自治县、市)属事业单位由区县(自治县、市)人事局组织。

(六)职员的奖惩,按《重庆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办法》(渝人发[2000]139号)有关规定执行。

(七)职员连续2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3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

(八)各级职员在任职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

(九)职员的辞职辞退,按《重庆市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辞退管理办法》(渝府发[1999]68号)有关规定执行。

(十)职员退休,按其退休时的职员职务等级享受退休待遇。

四、组织实施

(一)实施职员制度,要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进程,与其他各项改革相协调,争取用3年时间,在全市事业单位初步建立起职员制度,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二)事业单位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时,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经政府人事部门核定职员职数;通过公开公平竞争产生的职员岗位候选人,按本实施意见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审批后聘任(填写附表六),实行职员制度。

(三)实施职员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较大,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具体实施工作由政府人事部门负责。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本实施意见由重庆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六、本实施意见从发文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重庆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办法渝人发(2000)139号

重庆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办法

渝人发(2000)139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明纪律,教育和监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项奖励,按国家和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应遵循以下原则: ㈠ 公平合理、奖励得当; ㈡ 奖励及时、注重实效; ㈢ 奖励与惩戒相结合;

㈣ 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第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㈠ 坚持惩处与教育相结合; ㈡ 坚持惩处与奖励相结合; ㈢ 坚持惩处公平得当; ㈣ 坚持惩处及时公开。

第五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主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工作。

第六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政府人事部门综合管理行政惩戒工作。

第二章 奖 励 第七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奖励:

㈠ 忠于职守,积极工作,成绩显著的;

㈡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起模范作用的;

㈢ 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㈣ 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 ㈤ 在移民、扶贫、再就业等工作中成绩突出的; ㈥ 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㈦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㈧ 防止或者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㈨ 在抢险、救灾等特定环境中奋不顾身,做出贡献的; ㈩ 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维护社会公德和社会治安,表现突出的;

(十一)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绩的;(十二)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争得荣誉和利益的;(十三)有其他功绩的。

第八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的种类为: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记二等功、记三等功、嘉奖5种。

第九条 奖励的基本标准:

对在工作中取得优良成绩,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或者在其他方面做出成绩的,应当给予嘉奖;

对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在本单位表现突出的,应当给予记三等功; 对在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在本系统具有一定影响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可以给予记二等功;

对在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在全市或者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或者有其他显著事迹的,可以给予记一等功;

对功绩卓著,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授予荣誉称号。第十条 市政府有权给予本办法规定的各种奖励种类。其中授予荣誉称号,记一等功只能由市政府批准。授予荣誉称号的名称统一规范为“先进工作者”,也可在其称号前冠以系统名称。特殊情况下需要授予荣誉称号的,须经市人事局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市人事局有权给予本办法规定的记二等功及其以下奖励。其中记二等功,由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或市政府工作部门审核,报市人事局批准。

第十二条 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或市政府工作部门有权批准本办法规定的记三等功及其以下奖励,并报市人事局备案。

第十三条 区政府工作部门有权批准给予嘉奖,并分别报市、区人事局备案。

第十四条 需要上报国务院或国务院工作部门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的,由市人事局审核或市人事局与有关部门共同审核后按要求上报。

第十五条 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应严格评选条件和报批程序,控制表彰周期和数量。

第十六条 对获得奖励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颁发奖章或奖励证书。奖章、奖励证书按国家和市规定的式样,由市人事局统一监制。对获得奖励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奖金数额由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共同商定。

第三章 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7种。

专业技术人员不适合受降职处分。

事业单位工人不适合给予降职、撤职处分。

第十八条 对于违反法纪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其错误性质,情节轻重,危害大小,区别情况作出处理:

㈠ 违纪情节轻微且未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批评教育,免予行政处分;

㈡ 违纪情节较重,给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造成一定损失或不良后果的,给予记大过以下处分;

㈢ 违纪情节严重,给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给予降职以上处分;

㈣ 对触犯刑律,被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或开除处分;受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九条 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由所在单位或承办机关以文件形式(附《重庆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审批表》,样表见附件1)向主管机关报批。经批准后,按照管理权限由行政任免机关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和《重庆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政处分审批表》存入本人档案。

第四章 奖励的撤销和行政处分的解除

第二十条 获奖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其获得的奖励: ㈠ 伪造事迹,骗取奖励表彰的;

㈡ 申报奖励表彰时隐瞒错误或严重违反规定程序的; ㈢ 获得荣誉称号后,受到开除处分、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的;

㈣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一条 撤销奖励,由原申报机关报请审批机关批准。特殊情况下,原审批机关可以直接撤销其奖励。

撤销奖励,由原申报机关报请审批机关批准。特殊情况下,原审批机关可以直接撤销其奖励。

第二十二条 奖励撤销后,审批机关要收回其奖励证书和奖章,停止其享受的有关待遇并追回已享受的经济待遇。

奖励撤销后,审批机关要收回其奖励证书和奖章,停止其享受的有关待遇并追回已享受的经济待遇。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行政处分改正错误的,按下列期限由原批准处分的机关(原批准处分的机关撤销或合并的,由承继其职能的机关或上级机关)予以解除:

㈠ 警告处分满半年; ㈡ 记过、记大过处分满1年; ㈢ 降职、撤职处分满2年;

㈣ 开除留用察看处分,察看期满后满3年。

改正错误,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没有再犯与受到行政处分的违纪行为同一性质的错误,也没有其他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违纪行为。

第二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处分期间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提前解除处分。提前解除行政处分的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行政处分期限的一半。对于在处分期限内没有改正错误的,可以适当延长解除处分的期限,延长解除处分的期限一般为半年,最多不超过1年。延长解除处分期限后,还未改正错误或重新犯有此类错误的,予以辞退或开除。

特殊贡献,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受行政处分期间,表现突出,有重大贡献,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

第二十五条 解除处分的程序为: 解除处分的程序为: ㈠ 由本人提出申请;

㈡ 所在单位提出解除处分的意见; ㈢ 原批准机关作出解除处分的决定;

㈣ 将解除处分决定(附《重庆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解除行政处分审批表》,样表见附件2)存入本人档案,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有关部门和受处分本人。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奖惩实行备案制度。有关单位应在每年1月将上一的奖惩情况报送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市)人事局应在每年1月将本地区上一的奖惩情况报送重庆市人事局。

第二十七条 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人事局负责解释。本办法由重庆市人事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重庆市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办法(渝人发[2002]46号)

重庆市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管理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我市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保证人才流动及人事代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人才是指:(一)根据国家人才流动政策到各类三资企业、乡镇企业、集体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各类毕业生;(二)根据国家人才流动政策到实行聘用制管理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股份制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各类毕业生;(三)辞职或被辞退、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以及以其他方式与原单

渝人发[2002]46号

位脱离了工作关系的国家公务员,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四)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各类毕业生;

(五)自费出国、出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六)外国商社、外国企业驻渝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七)其他社会人才。

第三条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业务指导。

第二章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条

县以上(含县)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人才交流机构),在申办《重庆市人才流动中介服务许可证》后,经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书面授权,负责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一)市级人才交流机构受用人单位和社会人才委托,可以管理全市范围内社会人才的人事档案;

(二)各区、县(自治县、市)的人才交流机构受本辖区的用人单位和社会人才委托,可以管理本辖区内社会人才的人事档案;(三)各级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只负责对本单位纳入编制范围内的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其本单位和所属单位招聘的其他人才统一纳入社会人才管理范畴;

(四)严禁其他未经授权的任何单位(包括其他行业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内设的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场中介组织)管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和本人人事档案;

(五)凡不具备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权限,擅自管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在本办法施行后一个月之内向各级人才交流机构移交社会人才人事档案。

第五条

建立重庆市社会人才登记管理制度,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对管理其人事档案的社会人才,按统一要求填写《重庆市社会人才登记表》(格式附后),并装入社会人才人事档案,作为社会人才履历材料的内容之一。

第六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管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需由社会人才或其聘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立户手续,并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委托代理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第七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之规定,认真做好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各项人事代理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一)按国家规定核定存档人员的连续工龄,调整记载档案工资;(二)负责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认定,办理职称考评的有关手续;

(三)办理因公或因私出国、出境政审及相关手续;

(四)负责社会人才的计划生育工作,负责出具有关婚育证明和代办有关人员生育指标事宜;

(五)按党章、团章有关规定接转社会人才党、团组织关系;(六)负责社会人才引进工作,办理社会人才集体户口挂靠手续;(七)办理实行人事代理的各类应往届毕业生的聘用合同备案管理手续;

(八)为参加工作满一年的各类大中专毕业生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九)办理社会人才与聘用单位的聘用合同鉴证手续;

(十)办理确因人才流动等原因失去原有身份的社会人才身份认定手续;

(十一)代办社会人才的社会养老保险及其他保险;

(十二)协助办理与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的其它社会化人才服务事宜。

第三章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转递

第八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与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具的转递手续具有同等效力。国家机关在社会人才中录用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社会人才中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凭人才交流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方可办理录(聘)用手续并接收社会人才人事档案。

第九条

人才交流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人才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开具调档函和接转人事关系、工资关系转移函,社会人才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应予以配合。

(一)社会人才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应在接到调档函和转移函后15天内办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转出手续;(二)转出的人事档案材料必须完整齐全,并按规定经过认真的整理装订,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三)人才交流机构在收到档案后应进行严格的检查,若发现转来的档案材料不整齐或不完整、不清楚,应要求原管理单位补齐或查清楚。人才交流机构收到档案后应在回执单上签名盖章并立即退回。逾期一个月未退回者转出单位应去函催问,以防丢失;

(四)为使社会人才人事档案能够随着人才流动而及时转递,社会人才原管理单位及主管部门应将社会人才现就业单位及时告知相应的人才交流机构,并建立必要的联系制度。

第十条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社会人才本人自带。转递档案必须按统一规定的“档案转递通知单”的项目详细登记,严密包封。

第十一条

人才交流机构按国家人才流动政策办理社会人才流动时,如该社会人才原系国有单位全民所有制身份的干部职工,保留其原有身份不变,聘用合同期间工龄连续计算。

第四章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

第十二条 人才交流机构管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材料包括如下内容:

(一)履历材料;(二)自传材料;

(三)鉴定、考核、考察材料;

(四)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称材料(包括学历、学位、学绩、培训成绩表和评审表、考绩、审批材料);

(五)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和依据材料、党籍、参加工作时间等问题的审查材料);(六)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七)奖励材料(包括科技和业务奖励,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八)处分材料(包括复查材料,免于处分的处理意见);(九)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材料及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等材料;(十)其他可供参考的材料。第十三条

人才交流机构应当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加强与社会人才及其聘用单位的联系,认真做好社会人才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和归档工作。

(一)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要经常收集社会人才职务晋升、流动、考察考核、培训、奖惩等工作中新形成的反映社会人才德、能、勤、绩的材料,充实档案内容;

(二)人才交流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及档案中缺少材料的情况,有计划地布置填写干部职工履历表,作鉴定、写自传等,并及时将这些材料补充进人事档案;

(三)有关用人单位和部门要建立主动向人才交流机构送交社会人才人事档案归档的工作制度,及时将新形成的社会人才档案材料送交人才交流机构;

(四)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属于归档的材料应真实、完整,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盖章签字后方能归入人事档案;(五)复印件不能作为归档材料。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不得擅自归档,经过鉴别,可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凡销毁材料,必须详细登记,并报请主管负责人审查批准;

(六)属于应归入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材料,均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进行整理立卷;

(七)社会人才人事档案材料,须统一使用十六开规格的办公用纸,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红色及纯蓝色墨水和复写纸书写;(八)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在整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社会人才人事档案材料。

第十四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应当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社会人才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

(一)查阅社会人才人事档案应由查阅单位申明查阅理由,管档单位根据规定和需要确定需提供的档案材料;(二)查阅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到人才交流机构查阅社会人才人事档案。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交流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查阅单位介绍被查阅人的有关情况;

(三)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对涉及国家秘密的社会人才人事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四)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直系亲属的档案;(五)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六)档案一般不外借。如必须借出使用时,要说明理由,经过主管单位负责人批准,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限期归还,不得擅自转借他人;(七)借用、查阅档案的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必须经社会人才档案主管单位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才能(拍摄)复制。

第五章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保管

第十五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应确保管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一)人才交流机构要建立坚固、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铁质的档案柜。每千卷档案需20至25平方米库房,库房内应设置空调、去湿、灭火等设备;

(二)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应经常检查,要保持库房的清洁和库内适宜的温、湿度(要求:温度14C—24℃,相对湿度45—65%);

(三)人才交流机构要设置专门的档案查阅室和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四)保管社会人才人事档案,应建立登记和统计制度。每年全面检查核对一次档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十六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要建立健全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社会人才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七条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中共党员。

第六章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监督与处罚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一)不具备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权限,擅自管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单位和个人;

(二)不具备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在规定时间内又未及时移交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

(三)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及个人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以及擅自向外公布、泄露档案内容的;(四)在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过程中,出现失职行为,并造成档案遗失或档案损坏等严重后果的。对以上情形负有责任的单位,视其情节轻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分别给予限期整改、警告、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对以上情形负有责任的直接责任者和单位负责人,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接受委托保管社会人才人事档案,并提供相应的人事代理服务,可以按照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人事代理服务费。

第二十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入世后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方法和新内容,提高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单一性向人事代理服务的综合性转变。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人事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从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起施行。

第四篇:事业单位考核若干问题处理意见渝人发[2001]161号

重庆市人事局

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若干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渝人发[2001]161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事局,市级各部门人事(干部)处,市属事业单位,中央在渝有关单位人事(干部)处:

《重庆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渝人发[2000]138号,以下简称《办法》)下发后,部分单位在执行中反映出一些具体问题,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处理意见,请按此执行。

一、考核时,事业单位职员和工勤人员填写《重庆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登记表》,专业技术人员仍结合人事部《关于认真做好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的通知》(人职发[1990]7号)的要求进行考核,填写《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二、严格控制优秀等次比例。各单位拟定的优秀等次数额送其主管部门汇总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未经政府人事部门审批优秀比例限额的单位,不得确定优秀人员和颁发优秀证书,擅自确定的优秀人员不得享受和兑现考核结果的有关待遇。

三、在考核中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人员由本单位对其实行告诫,予以帮助教育,限期改正。告诫期为6个月。告诫期满,根据其改正表现情况,重新确定为称职或不称职等次。告诫期内暂缓晋升工资和兑现奖金。

四、对确定为不称职等次而又无职可降的工作人员,可降低一个职务工资档次。其职务工资档次处于最低的,则不再降。

五、考核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㈠ 当年由军队转业或退伍安置到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依据部队移交地方时的转业(退伍)鉴定和到地方工作后的表现情况,由所在单位考核并确定等次。经批准自谋职业的转业干部或退伍军人,重新招聘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当年参加考核,根据自谋职业期间的表现和到单位后的工作表现考核并确定等次。

㈡ 当年调入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依据原单位提供的有关情况,由现所在单位考核并确定等次。

㈢ 抽调到基层挂职锻炼的工作人员,在挂职锻炼期间由挂职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在挂职单位工作不足半年的,由挂职单位介绍挂职情况,由原单位考核并确定等次;挂职锻炼结束后的当年由挂职单位提供有关情况,原单位考核并确定等次。

㈣ 由单位派出或经单位同意外出学习、培训、进修的工作人员,由原单位考核,主要依据学习、培训、进修单位提供的有关情况确定等次。

㈤ 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试用期内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㈥ 当年办理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在6月30日前离退休(经批准延退的除外)的不参加考核,不确定等次;7月1日以后离退休的可参加考核,确定等次。

㈦ 因病、事假、出国(境)探亲假累计超过6个月(含6个月)的工作人员不参加考核。因工(公)致伤的工作人员,治疗、恢复时间超过6个月的免于考核,依据其受伤前的工作表现确定等次。

㈧ 借用的工作人员,由借用单位向其原单位提供情况,由原单位考核确定等次。

㈨ 停薪留职人员在停薪留职期间不参加考核,当年6月30日前(含6月30日)回单位工作的,参加考核,确定等次;6月30日以后回单位工作的,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后,不再办理停薪留职。

㈩ 经批准提前离岗人员免于考核,在离岗期间无违法违纪行为的确定为称职。

(十一)职员兼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以现职岗位为主进行考核。

(十二)专业技术人员经单位批准在外单位兼职的人员,由兼职单位提供情况,所在单位进行考核。

六、受行政处分人员的考核问题

1.受行政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等次,但不得确定为优秀。

2.受记过、记大过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3.受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在受处分的期限内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4.对记过、记大过处分满1年,降职、撤职处分满2年,开除留用察看处分满3年的,处分解除后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等次。

七、受党纪处分人员的考核问题

1.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等次,但不得确定为优秀。

2.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因与职务行为有关的错误而受严重警告处分的,确定为不称职;因其他错误而受严重警告处分的,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3.受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第二年按其新任职务参加考核,确定等次。

4.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受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的,第二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受留党察看二年处分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5.受开除党藉处分的当年参加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第二年和第三年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6.受党内处分同时又受行政处分的,按受党内处分的情况确定其考核等次。

八、受党内处分同时又受行政处分的人员,其考核不确定等次的时限,应按其中处分时限长的一个执行。

九、涉嫌违纪被立案审查的人员,参加考核,但在其受审查期间不确定等次。结案后,不给予党内或行政处分的,按规定补定等次;给予党内处分或行政处分的,视其所受处分种类,分别按前述规定办理。

十、应参加考核的人员,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经教育后仍拒绝参加的,所在单位可以直接确定其考核等次为不称职。

十一、各类学院(校)可以学年作为考核。

十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是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人事部门的日常业务工作。今后,市人事局原则上不再另行文,各单位应严格按《办法》和本通知规定组织实施。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考核结果是作为单位工作人员晋级、增资、奖惩、职称评定、续聘、解聘等的依据。各级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按照《重庆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规定的内容、标准、程序和要求组织实施,防止“走过场”。对考核“走过场”,不按规定组织实施的,要取消考核结果,并重新进行考核。

十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实行备案制度。考核工作结束后,各级各部门应及时将考核结果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确认。同级政

府人事部门确认后发给考核结果确认通知书,作为单位工作人员能否晋升工资和兑现有关待遇的依据。各区县(自治县、市)人事局、市级各部门必须在每年3月底前将本地区、本部门的考核总结和考核结果统计表报市人事局。逾期未报的视为未完成考核工作单位,下一不能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和职员职务的晋升工作。

十四、过去有关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国家有新的规定,从其规定。

二○○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第五篇:川人发2006-48号-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意见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 施 意 见

川人发„2006‟ 48 号

根据国家人事部、财政部《 关于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 2006 ‟ 60 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离退休(职)费计发办法

2006 年7 月1 日及以后离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暂按下列办法计发离退休费:

(一)离休人员

离休费按本人离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或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全额计发。

(二)退休人员.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 年的,按90 %计发;工作年限满30 年不满35 年的,按85 %计发;工作年限满20 年不满30 年的,按80 %计发;工作年限满10 年不满20 年的,按70 % 计发;工作年限不满10 年的,按50 %计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 年的,按90 %计发;工作年限满30 年不满35 年的,按85 %计发;工作年限满20 年不满30 年的,按80 %计发;工作年限满10 年不满20 年的,按70 %计发。.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分别按本人退休前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 年的,按90 %计发;工作年限满30 年不满35 年的,按85 %计发;工作年限满20 年不满30 年的,按80 %计发;工作年限满10 年不满20 年的,按70 %计发。

(三)退职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病退职后的退职费按本人退职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不满10 年的,按50 %计发;工作年限满10 年不满20 年的,按60 %计发;工作年限满20 年的,按70 %计发。.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因病退职后的退职费按本人退职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不满10 年的,按50 %计发;工作年限满10 年不满20 年的,按60 %计发;工作年限满20 年的,按70 %计发。

二、增加离退休(职)费的办法

2006 年6 月30 日前已办理离退休(职)手续的人员,从2006 年7 月1 日起相应增加离退休(职)费。

(一)增加离休费

离休人员以离休时职务或享受工资待遇的职务层次,按下列标准增加离休费:厅局级正职1220 元,厅局级副职940 元,县处级正职670 元,县处级副职490 元;教授及相当职务990 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540 元,讲师及相当职务350 元。

(二)增加退休费

退休人员以办理退休手续计发退休费的职务序列,按下列标准增加退休费:行政管理人员,厅局级750 元,县处级450 元,乡科级275 元,科员及办事员180 元;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及相当职务700 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400 元,讲师及相当职务275 元,助教(含相当职务)及以下职务180 元;工人,高级技师和技师275 元,高级工以下(含高级工)及普通工180 元。

属以下情况的,分别按以下办法增加退休费:.1993 年工改前退休的只有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机关人员,可按原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增加退休费。.符合国务院国发„ 1986 ‟ 26 号文件规定的高级专家,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厅字„ 1985 ‟ 67 号文件规定的原国民党招商局驾船起义人员,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厅字„ 1985 ‟ 340 号文件规定的“两航”起义

人员,劳动人事部劳人薪„ 1985 ‟ 22 号文件规定的原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凡按照上述文件规定享受了原工资100 %退休费的,按下列标准增加退休费:行政管理人员,厅局级880 元,县处级510 元,科及以下干部犯O 元;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及相当职务820 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470 元,讲师及以下干部320 元;工人320 元。.符合劳动人事部《 关于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待遇的通知》(劳人险„ 1983 ‟ 3 号)规定的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老工人,增加340 元退休费。

(三)增加退职费

依据国务院《 关于颁发<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 1978 ‟ 104 号)办理退职手续的人员,以退职时所任职务或技术等级,按下列标准增加退职生活费:行政管理人员,厅局级525 元,县处级315 元,乡科级195 元,科员及办事员125 元;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及相当职务490 元,副教授及相当职务280 元,讲师及相当职务195 元,助教(含相当职务)及以下职务125 元;工人,高级技师和技师195 元,高级工以下(含高级工)及普通工125 元。

三、离退休费调整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在职人员调整工资标准时,离休人员相应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适当增加退休

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离退休人员离退休待遇调整办法另行研究制定。

四、审批办法

省人事厅、财政厅负责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增加离退休(职)费工作。

省人事厅负责省级机关、省直属事业单位增加离退休(职)费的审批工作。省级机关按规定填写《 四川省机关增加离退休(职)费审批(汇总)表》(附件1)和《 四川省机关增加离退休(职)费明细表》(附件2),省直属事业单位按规定填写《四川省事业单位增加离退休(职)费审批(汇总)表》(附件3)和《 四川省事业单位增加离退休(职)费明细表》(附件4),报省人事厅审批后执行。省级各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增加离退休(职)费的审批工作。

各市(州)贯彻增加离退休(职)费方案的意见,报省人事厅审批后组织实施。审批办法由市(州)确定。

各市沙,l)、省级各部门在审批工作结束后,及时按《 审批(汇总)表》 要求汇总本地、本部门增加离退休(职)费的情况(省级各部门应附所属事业单位《审批(汇总)表))),用纸质和电子文档报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各一份。

五、本通知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下载重庆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实施意见(渝人发[2001]85号文)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实施意见(渝人发[2001]85号文)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