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渝档发[2008]64号)

时间:2019-05-13 17:5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渝档发[2008]64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渝档发[2008]64号)》。

第一篇:重庆市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渝档发[2008]64号)

重 庆 市 档 案 局 文 件

渝档发„2008‟64号

关于印发•重庆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

工作目标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档案局,市级有关主管部门、各控股(集团)公司: 现将•重庆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重庆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

目标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重庆市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第三条 重庆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工作由重庆市档案局统一领导。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加强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推动企业、事业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

第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按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标准‣(见附件一)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自愿申报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

第五条 重庆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等级。“一级”为我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最高等级。

第六条 重庆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三个等级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准,标准分均为100分,达到90分即为合格。

第七条 重庆市档案局负责市属和中央在渝的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的评审及区县属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级的评审。

区县(自治县)档案局负责区县属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二级、三级的评审。

主管部门负责下属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的审查。第八条 重庆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的申报原则上从低到高,逐级进行。需越级申报的,须经重庆市档案局同意。凡没有获得最高等级的,经过一年的完善和提高后,可申报更高等级。

第九条 申报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对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标准‣相应等级进行自查,自查合格的,经主管部门审核,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向重庆市档案局或所在区县(自治县)档 案局报送评审申请、自查报告和•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申报表‣(见附件二)等材料。

第十条 评审工作程序包括申报单位汇报、评审组现场评审、宣布评审结果。

第十一条 评审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一般3至7人。

第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证书由重庆市档案局统一印制。

第十三条 区县(自治县)档案局应在评审工作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申报表‣报重庆市档案局备案。

第十四条 重庆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后由企业、事业单位自愿申请复查,复查工作由原评审单位组织,程序可适当简化。

第十五条 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是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水平的标志,是评选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

重庆市档案局将定期对评审合格和复查合格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

评审合格的单位应根据档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档案部门及有关人员给予奖励。

第十六条 对于不按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标准‣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而造成档案损失的单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重庆市企业档案工作目标 管理办法‣和•重庆市科学技术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渝档发„2001‟36号)同时废止。

附件一: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标准 附件二: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申报表

主题词:档案 企事业 目标 办法 重庆市档案局办公室 2008年12月29日发(共印150份)

第二篇:重庆市企业档案目标管理办法

重庆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重庆市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

第三条 重庆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工作由重庆市档案局统一领导。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加强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推动企业、事业单位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

第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按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标准‣(见附件一)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自愿申报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

第五条 重庆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个等级。“一级”为我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最高等级。

第六条 重庆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三个等级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准,标准分均为100分,达到90分即为合格。

第七条 重庆市档案局负责市属和中央在渝的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的评审及区县属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级的评审。区县(自治县)档案局负责区县属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二级、三级的评审。

主管部门负责下属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的审查。

第八条 重庆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的申报原则上从低到高,逐级进行。需越级申报的,须经重庆市档案局同意。凡没有获得最高等级的,经过一年的完善和提高后,可申报更高等级。

第九条 申报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对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标准‣相应等级进行自查,自查合格的,经主管部门审核,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向重庆市档案局或所在区县(自治县)档案局报送评审申请、自查报告和•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申报表‣(见附件二)等材料。

第十条 评审工作程序包括申报单位汇报、评审组现场评审、宣布评审结果。

第十一条 评审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一般3至7人。

第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证书由重庆市档案局统一印制。

第十三条 区县(自治县)档案局应在评审工作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申报表‣报重庆市档案局备案。第十四条 重庆市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后由企业、事业单位自愿申请复查,复查工作由原评审单位组织,程序可适当简化。

第十五条 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是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水平的标志,是评选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

重庆市档案局将定期对评审合格和复查合格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

评审合格的单位应根据档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档案部门及有关人员给予奖励。

第十六条 对于不按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标准‣开展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而造成档案损失的单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重庆市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和•重庆市科学技术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渝档发„2001‟36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

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

为健全企业档案工作,提高企业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国家的有关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是根据国家有关企业档案工作的法规、标准及企业

档案工作现状和近期发展计划,制定出企业档案工作等级标准,并按规定的办法、程序进行考证、认定等级的一种档案工作管理方式。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企业。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坚持全面开展,自愿申报,公证考评,实事求是的原则。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分为“省(部)级”、“国家二级”、“国家一级”

三个等级。“省(部)级”是国家对企业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国家一级”

第五条 为最高等级。申报评审等级原则上从低到高,逐级进行。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采用计分评审方法,按积分多少认定等级。满

分为100分,每个大项内都有必须达到的标准。

等级积分标准为:

国家一级95分以上(含95分);

国家二级85分以上(含85分);

省(部)级70分以上(含70分);

第六条 《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见附件一)是考评的依据和内容,亦

是计分的标准。分为组织管理、设施设备、基础业务、开发利用四大项及若干个子项。

第七条 评审工作程序分为申报、考评、审批。(见附件二)

第八条 证书的种类与作用。

1、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证书分为等级证书和荣誉证书两种。证书由国家档案局统一印制。

2、等级证书是企业档案工作已达到相应水平的标志。具有信誉凭证作用,是企业及其档案工作评先的依据之一。

3、荣誉证书是对在档案管量获得国家级的企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领导和档案人员的奖励证书,可作为评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依据之一。获国家二级的企业推荐享受荣誉证书的人数占该企业档案人员的30%;获国家一级的企业推荐享受荣誉证书的人数占该企业档案人员的40%。推荐表见附件三。

第九条 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1、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在国家档案局的统一组织协调下,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专业(行业)主管部门分级分别负责组织进行。国家计划单列企业和国家企业集团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归口管理部门组织进行。

2、按企业隶属关系,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部)级的考评工作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国家专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级的考评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副省级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国务院专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3、考评工作可以委托代评。被委托单位收到委托函后组织考评工作,并向委托单位报告考评结果。

4、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国家二级和省(部)级的审批工作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副省级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务院专业(行业)主管部门

负责。批准省(部)级后,审批单位向国家档案局报送省(部)级的企业名单备案;批准国家二级后,审批单位向国家档案局报企业等级申报登记表备案。凡委托代评的,要同时向委托单位备案。国家档案局负责国家一级的审批工作。

5、审批同意后,由审批机关统一发证。

6、审批机关负责评审材料的归档工作和达到等级企业名单的公告工作。

7、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证书不搞终身制,一般三至五年复查一次,由审批机关负责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限期改正,到期仍无改善的,或降级或收回证书。

8、没有获得最高等级的企业,经过一年的完善和提高后可继续申请晋级。

第十条

员。

1、国家级评审员条件:

(1)能够正确理解并执行国家关于企业及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熟悉企业档案工作。

(3)能够熟练掌握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工作认真负责,办事公道。符合以上条件者可推荐为国家级评审员。

2、聘任方法。

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国家级评审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及副省级市档案局和国务院专业(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推荐,国家档案局审核聘任,任期五年,到期可续聘。退休、辞职或调离的被聘人员视为自动解聘。(国家级评审员推荐表见附件四)。

3、国家级评审员的职责。

(1)对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咨询;

(2)参加目标管理考评和复查工作;

(3)及时向审批机关反映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一: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

附件二: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评审工作程序

附件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中有突出贡献人员推荐表

附件四: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国家级评审员推荐表

国家级评审员的聘任。为了严肃、准确地掌握标准,保证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考评质量,设立国家级评审

附件二:

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评审工作程序

一、申报工作

1、企业根据《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逐项对照自检,自检合格后,再提出相应的申报等级。自检时,企业可请专家或国家级评审员进行业务指导或咨询。

2、企业按其隶属关系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国家计划单列企业和国家企业集团可直接向国家档案局申请。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二级单位具备法人资格的可以单独提出申请。但大型企业在其二级单位和企业集团在其紧密层企业80%以上达到相应水平时方可申报相同等级。

3、企业在提出申请时,准备如下申报材料:

(1)自检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概况和企业档案工作概况;企业对照《标准》自检

合格后的自我评价及一些情况的说明,特别要说明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查全率、查准率的检查情况;现代化管理程度;提供利用并取得效果的情况;检索工具、编研成果目录;并说明扣分原因。

(2)自检评分表。

(3)档案及档案工作基本情况数据统计表。

(4)《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申报登记表》(格式附后)。

4、根据企业的申请,按企业隶属关系由主管部门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审查同意后,签署意见。

二、考评工作

1、根据企业申报材料及审查意见,各有关考评部门组织考评组对企业进行考评。

2、考评组由5~7人组成。对申报国家级的企业进行考评时,考评组至少要有三名国家级评审员参加。

3、考评前,考评组必须仔细研究申报材料,再对照标准逐项检查。考评形式昼简化。

4、写出考评结论后向企业通报。考评结论必须要有全体考评组成员的签名,是国家级评审员的要注明。

5、根据考评组的考评结论,考评部门签署考核意见。再向审批机关报送。

三、审批工作

1、审批机关根据考核意见,按照《标准》仔细审查企业的申报材料。

2、审查时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必要时可再组织考评。

3、签署审批意见。

4、审批同意后,向企业发证。

广东省执行《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员共和国档案法》、《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及国家有

关规定,为了更好地组织实施《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实

施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广东省各级各类以科技档案为主体的企业。

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自愿申报、逐级晋升、公

正认定。

申报等级的必备条件是:企业必须实现了档案综合管理。企业档案工作目

标管理认定分为“国家一级”、“国家二级”、“省级”三个等级。国家一级

标准为95分以上;国家二级标准为85~94分;省级标准为70~84分。考评

标准中规定的必达项(即“*” 号标注项)企业必须达到所报等级的合格

分以上。企业自检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后,可提出申报;企业档案工作按标

准检查未达到60分以上的,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按隶属关系责成整

改。

第五条 企业档案工作中的实体分类按国家档案局《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定》

(国档发[1991]20号文)执行。部属企业可按主管部门制定的分类方法进行

分类。

企业自检达到一定标准时,按企业隶属关系,向当地的档案行政和宣部门

申报并提交申报材料。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六条

申报材料包括:

1、升级申请(1份)

2、升级准备及自检情况汇报(1份)

3、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申报登记表(2份)

4、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自检及考核评分表(1份)

第七条 为了加强对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的领导,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

分别成立“企业档案目标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局领导及有关业务部

门的负责同志3~5人组成。其职责是:研究开展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重大问题,对各企业报来的达标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批准。

第八条 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级的认定工作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国

家专业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级的考评工作由省档案局(广州、深圳2副省

级市由市档案局)负责,驻粤部属企业由省档案局与国务院主管部门联合认定。

认定工作可以委托代理。被委托单位收到委托函后组织认定工作,并向委托单位报告认定结果。

第九条 国家一级的认定,认定小组至少要有三名国家级评审员参加;国家二级的认定,认定小组至少要有二名国家级评审员参加;省级的认定,认定小组

至少要有一名国家级评审员或二名省级评审员参加。

第十条 认定程序。

1、听取企业档案工作情况介绍;

2、对照标准逐项检查;

3、认定小组评议并形成认定意见;

4、向企业通报认定意见;

5、将认定意见上报审批部门。

第十一条 在本《细则》实施之前,档案管理已晋升了等级的企业,要按本标准内容

重新认定等级。经过检查档案工作未滑坡的,省特级相当于国家二级,省

一级椒于省级,原国家一级、二级、省级先进等相当于现国家一级、二级、省级等,其认定程序可以简化,即:将第十条“对照标准逐项检查”简化

为抽查。

第十二条 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国家二级的审批工作按辖区由省档案局及副省级市

(广州、深圳)档案局负责;省级的审批工作由市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按隶属关系进行。审批工作完成后,各市档案局向省档案局报《企业档案

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申报登记表》备案。

第十三条 审批机关负责以国家档案局名义向已获得国家级达标认证的企业有关人员

颁发荣誉证书。荣誉证书是对在档案管理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关领导和档

案人员的奖励证书,可作为评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之一。获国家

二级的企业推荐享受荣誉证书的人数占该企业档案人员的30%;获国家一

级的企业推荐享受荣誉证书的人数占该企业档案人员的40%。推荐表见附

件。

第十四条 审批机关负责向企业颁发批文、等级证书,并负责等级企业名单的公布。

等级证书注明五年有效及到期时限。等级证书由省档案局统一编号。

第十五条 省级评审员由各市档案局及省直有关主管机关推荐,由省档案局批准聘任。

评审员任期五年,到期可以续聘。离开档案工作岗位后自动解聘。

评审员条件:

1、能够掌握并执行国家关于企业及企业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

2、熟悉企业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3、具有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有企业档案工作业务指导或实际工作经验,工作认真,秉公办事。

评审员职责:

1、对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咨询;

2、参加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和复查、认定工作;

3、及时向省档案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反映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第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由广东省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一: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及自检、考评记录。

附件二: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申报登记表。

附件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中有突出贡献人员推荐表。

附件四: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级评审员推荐登记表

第四篇:重庆市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办法(渝人发[2002]46号)

重庆市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管理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我市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保证人才流动及人事代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人才是指:(一)根据国家人才流动政策到各类三资企业、乡镇企业、集体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各类毕业生;(二)根据国家人才流动政策到实行聘用制管理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股份制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各类毕业生;(三)辞职或被辞退、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以及以其他方式与原单

渝人发[2002]46号

位脱离了工作关系的国家公务员,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四)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各类毕业生;

(五)自费出国、出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六)外国商社、外国企业驻渝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七)其他社会人才。

第三条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业务指导。

第二章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条

县以上(含县)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人才交流机构),在申办《重庆市人才流动中介服务许可证》后,经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书面授权,负责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一)市级人才交流机构受用人单位和社会人才委托,可以管理全市范围内社会人才的人事档案;

(二)各区、县(自治县、市)的人才交流机构受本辖区的用人单位和社会人才委托,可以管理本辖区内社会人才的人事档案;(三)各级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只负责对本单位纳入编制范围内的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其本单位和所属单位招聘的其他人才统一纳入社会人才管理范畴;

(四)严禁其他未经授权的任何单位(包括其他行业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内设的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场中介组织)管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和本人人事档案;

(五)凡不具备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权限,擅自管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在本办法施行后一个月之内向各级人才交流机构移交社会人才人事档案。

第五条

建立重庆市社会人才登记管理制度,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对管理其人事档案的社会人才,按统一要求填写《重庆市社会人才登记表》(格式附后),并装入社会人才人事档案,作为社会人才履历材料的内容之一。

第六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管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需由社会人才或其聘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立户手续,并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委托代理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第七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之规定,认真做好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各项人事代理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一)按国家规定核定存档人员的连续工龄,调整记载档案工资;(二)负责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认定,办理职称考评的有关手续;

(三)办理因公或因私出国、出境政审及相关手续;

(四)负责社会人才的计划生育工作,负责出具有关婚育证明和代办有关人员生育指标事宜;

(五)按党章、团章有关规定接转社会人才党、团组织关系;(六)负责社会人才引进工作,办理社会人才集体户口挂靠手续;(七)办理实行人事代理的各类应往届毕业生的聘用合同备案管理手续;

(八)为参加工作满一年的各类大中专毕业生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九)办理社会人才与聘用单位的聘用合同鉴证手续;

(十)办理确因人才流动等原因失去原有身份的社会人才身份认定手续;

(十一)代办社会人才的社会养老保险及其他保险;

(十二)协助办理与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的其它社会化人才服务事宜。

第三章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转递

第八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与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具的转递手续具有同等效力。国家机关在社会人才中录用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社会人才中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凭人才交流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方可办理录(聘)用手续并接收社会人才人事档案。

第九条

人才交流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人才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开具调档函和接转人事关系、工资关系转移函,社会人才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应予以配合。

(一)社会人才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应在接到调档函和转移函后15天内办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转出手续;(二)转出的人事档案材料必须完整齐全,并按规定经过认真的整理装订,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三)人才交流机构在收到档案后应进行严格的检查,若发现转来的档案材料不整齐或不完整、不清楚,应要求原管理单位补齐或查清楚。人才交流机构收到档案后应在回执单上签名盖章并立即退回。逾期一个月未退回者转出单位应去函催问,以防丢失;

(四)为使社会人才人事档案能够随着人才流动而及时转递,社会人才原管理单位及主管部门应将社会人才现就业单位及时告知相应的人才交流机构,并建立必要的联系制度。

第十条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社会人才本人自带。转递档案必须按统一规定的“档案转递通知单”的项目详细登记,严密包封。

第十一条

人才交流机构按国家人才流动政策办理社会人才流动时,如该社会人才原系国有单位全民所有制身份的干部职工,保留其原有身份不变,聘用合同期间工龄连续计算。

第四章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

第十二条 人才交流机构管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材料包括如下内容:

(一)履历材料;(二)自传材料;

(三)鉴定、考核、考察材料;

(四)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称材料(包括学历、学位、学绩、培训成绩表和评审表、考绩、审批材料);

(五)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和依据材料、党籍、参加工作时间等问题的审查材料);(六)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七)奖励材料(包括科技和业务奖励,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八)处分材料(包括复查材料,免于处分的处理意见);(九)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材料及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等材料;(十)其他可供参考的材料。第十三条

人才交流机构应当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加强与社会人才及其聘用单位的联系,认真做好社会人才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和归档工作。

(一)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要经常收集社会人才职务晋升、流动、考察考核、培训、奖惩等工作中新形成的反映社会人才德、能、勤、绩的材料,充实档案内容;

(二)人才交流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及档案中缺少材料的情况,有计划地布置填写干部职工履历表,作鉴定、写自传等,并及时将这些材料补充进人事档案;

(三)有关用人单位和部门要建立主动向人才交流机构送交社会人才人事档案归档的工作制度,及时将新形成的社会人才档案材料送交人才交流机构;

(四)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属于归档的材料应真实、完整,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盖章签字后方能归入人事档案;(五)复印件不能作为归档材料。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不得擅自归档,经过鉴别,可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凡销毁材料,必须详细登记,并报请主管负责人审查批准;

(六)属于应归入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材料,均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进行整理立卷;

(七)社会人才人事档案材料,须统一使用十六开规格的办公用纸,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红色及纯蓝色墨水和复写纸书写;(八)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在整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社会人才人事档案材料。

第十四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应当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社会人才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

(一)查阅社会人才人事档案应由查阅单位申明查阅理由,管档单位根据规定和需要确定需提供的档案材料;(二)查阅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到人才交流机构查阅社会人才人事档案。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交流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查阅单位介绍被查阅人的有关情况;

(三)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对涉及国家秘密的社会人才人事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四)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直系亲属的档案;(五)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六)档案一般不外借。如必须借出使用时,要说明理由,经过主管单位负责人批准,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限期归还,不得擅自转借他人;(七)借用、查阅档案的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必须经社会人才档案主管单位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才能(拍摄)复制。

第五章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保管

第十五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应确保管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一)人才交流机构要建立坚固、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铁质的档案柜。每千卷档案需20至25平方米库房,库房内应设置空调、去湿、灭火等设备;

(二)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应经常检查,要保持库房的清洁和库内适宜的温、湿度(要求:温度14C—24℃,相对湿度45—65%);

(三)人才交流机构要设置专门的档案查阅室和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四)保管社会人才人事档案,应建立登记和统计制度。每年全面检查核对一次档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十六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要建立健全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社会人才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七条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中共党员。

第六章 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监督与处罚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一)不具备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权限,擅自管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单位和个人;

(二)不具备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在规定时间内又未及时移交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

(三)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单位及个人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以及擅自向外公布、泄露档案内容的;(四)在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过程中,出现失职行为,并造成档案遗失或档案损坏等严重后果的。对以上情形负有责任的单位,视其情节轻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分别给予限期整改、警告、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对以上情形负有责任的直接责任者和单位负责人,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接受委托保管社会人才人事档案,并提供相应的人事代理服务,可以按照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人事代理服务费。

第二十条

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入世后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方法和新内容,提高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单一性向人事代理服务的综合性转变。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人事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从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起施行。

第五篇: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渝建发[2008]177号)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渝建发[2008]177号

各区县(自治县)建委,有关单位:

为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行为的监督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市建委制定了《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登记(渝文审[2008]24号),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2001年2月5日印发的《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渝建发[2001]26号)自本通知发文之日起废止。

各区县、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问题,请与市建委建管处联系(联系人:田路,联系电话:63857726)。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四日

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大型维修等施工活动,以及为上述施工活动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等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包括各类房屋建筑及附属设施的建造、装饰装修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以及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第三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 建设、施工、监理及其他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标准,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自觉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权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 鼓励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

第二章 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九条 建设单位不得对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第十条 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及安全生产措施所需费用。建设单位在签定施工合同后,应将安全生产措施费用中的专项费用的50%拨付给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措施费用中余下的专项费用和按实计算费用按施工进度支付给施工单位,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会同施工单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安全报监手续,并提供下列文件资料:

(一)施工单位法人代表与该工程项目负责人签定的安全生产责任书;

(二)经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审定的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

(三)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地下管线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地下工程的有关资料的交接证明材料;

(四)该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总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及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合格证;

(五)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报告;

(六)经施工单位签署自查合格意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署审查合格意见的建设工程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审核表;

(七)施工单位为现场从事危险作业人员依法办理保险的凭证;

(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专项费用支付凭证;

(九)其他有关资料。

第三章 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三条 监理单位应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和相关行业监理规范要求,编制含有安全监理内容的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 监理单位应审查核验施工单位提交的有关技术文件及资料,并由项目总监在有关技术文件报审表上签署意见。有关技术文件及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二)施工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

(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四)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五)施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和安全防护措施费用使用计划;

(六)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起重机械、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和安全设施等验收记录。

第十五条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对发现的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应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督促其立即整改;情况严重的,监理单位应及时下达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同时报告建设单位。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后,监理单位应检查整改结果,签署复查或复工意见。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不停工整改的,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负责该工程监管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以电话形式报告的,应当有通话记录,并及时补充书面报告。

检查、整改、复查、报告等情况应记载在监理日志、监理月报中。

第十六条 监理单位应将有关安全生产的技术文件、验收记录、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月报、监理会议纪要及相关书面通知等按相关规定立卷归档。

第四章 勘察、设计及其他有关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七条 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提供的勘察文件应当真实、准确,满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

勘察单位在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第十八条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设计单位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第十九条 为建设工程提供机械设备和配件的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施工的要求配备齐全有效的保险、限位等安全设施和装置。

第二十条 出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

出租单位应当对出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在签订租赁协议时,应当出具检测合格证明。

禁止出租检测不合格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

第二十一条 在施工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应当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并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

第二十二条 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完毕后,安装单位应当自检,出具自检合格证明,并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办理验收手续并签字。

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的使用达到国家规定的检验检测期限的,必须经具有专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第二十三条 检验检测机构对检测合格的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应当出具安全合格证明文件,并对检测结果、鉴定结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章 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二十四条 施工单位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大型维修等施工活动,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等条件,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第二十五条 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生产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是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当由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章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生产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二十六条 施工单位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应当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七条 施工单位应按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

第二十八条 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总承包单位应当自行完成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

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合同中应当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义务。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

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第二十九条 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爆破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登高架设作业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三十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一)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二)土方开挖工程;

(三)模板工程;

(四)起重吊装工程;

(五)脚手架工程;

(六)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对前款所列工程中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标准,按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第三十二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做好现场防护,所需费用由责任方承担,或者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区、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性要求。职工的膳食、饮水、休息场所等应当符合卫生标准。施工单位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

第三十四条 施工单位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应当采取专项防护措施。

施工单位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施工现场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

第三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

第三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作业人员有权对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作业方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在施工中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

第三十七条 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生产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

第三十八条 施工单位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

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必须由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废。

第三十九条 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完毕后,施工单位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组织验收),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使用承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的,由施工单位(包括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监理单位、出租单位和安装单位共同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使用。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规定的施工起重机械,在验收前应当经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

第四十条 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并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后,方可任职。

施工单位应当对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的三类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继续教育培训,并将其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

第四十一条 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施工单位应组织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逐步实施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持平安卡准入制度。

施工单位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施工单位在具备相应条件的施工现场可设立农民工业余学校(建筑安全培训学校)。

第四十二条 施工单位应当依法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保险费用由施工单位支付。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全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全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并指导区县(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总站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具体从事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全市建筑业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三类人员考核合格证书的发放及动态监管工作,并对市管建设工程履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责。

区县(自治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实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应当配备齐全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且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监督人员须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十五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核发放施工许可证时,应当对建设工程是否有安全施工措施进行审查,开工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是否有安全施工措施进行审查时,不得收取费用。

第四十六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针对工程项目建立施工安全监督档案,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相关建设手续完善情况、工程监督记录、安全生产阶段评价、安全生产竣工综合评价资料、生产安全事故处理情况等。同时,制定监督方案,在监督方案中明确监督程序、监督方式、监督时间安排及监督要求,并按照监督方案实施监督工作。

第四十七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我市有关标准和规定,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好项目安全生产阶段评价和竣工综合评价相关工作。

第四十八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实施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建设工程开工前,对安全生产条件的审核及监督方案交底;

(二)检查核对施工、监理单位相关人员的岗位资格条件及到位情况,并作好记录;

(三)检查建设工程项目建立、运行安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落实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制的情况;

(四)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监督检查情况录入监督档案;

(五)督促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落实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的相关规定;

(六)通报建设、施工、监理及相关单位的不良行为,并抄报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机关;

(七)组织或参加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并按照规定进行事故的统计和上报工作;

(八)纠正和查处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行为。

第四十九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安全监督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三)对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

(四)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责令立即排除。重大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或者暂停施工;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五十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入施工现场监督检查须2人以上,并出示有效证件。检查人员应将检查及处理情况做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项目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签字。被检查项目的相关单位负责人拒绝签字的,检查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妨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七章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第五十二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五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五十四条 建设工程项目应当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程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五十五条 施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地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如实上报。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事故上报工作。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十六条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物证。

第五十七条 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罚与处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 建设、监理、施工和其他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法定职责权限范围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和《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人员,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关的细则和意见。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六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重庆市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渝档发[2008]64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渝档发[2008]64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