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1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渝建发〔2011〕56号

时间:2019-05-12 04:3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2011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渝建发〔2011〕56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2011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渝建发〔2011〕56号》。

第一篇:重庆市2011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渝建发〔2011〕56号

关于印发重庆市2011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要

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1-04-18] 点击数: 82

渝建发〔2011〕56号

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北部新区建设管理局,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市城乡建委制定了《重庆市2011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重庆市2011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doc

重庆市2011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

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平安重庆和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建设为重点,改善体制机制,调整管理模式,强化系统建设,完善规范标准,健全诚信体系,打好基层基础建设攻坚战,遏制和减少事故发生,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重庆城乡建设事

业新局面提供可靠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杜绝重大以上建筑生产安全事故,遏止较大建筑生产安全事故,严控一般建筑生产安全事故。

(二)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80%以上达到安全文明施工标准要求。

(三)健全完善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网络,落实机构、人员、装备、工作经费,实现安全监管规范化、制度化。

(四)提高安全科技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本企业新开工项目100%建立现场安全生产电子监控系统。

三、主要措施

(一)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1、开展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评级工作。在2011年3月底第一轮评级工作结束后,按照“A级抓巩固、B级抓提升、C级抓限期整改、D级抓挂牌督办”的要求,实施分类整改,确保完成2012年的考核验收目标。

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建设。修订完善评价体系、管理办法、操作手册以及软件系统,待市政府批准后,开展试运行工作,适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和排名,适时将诚信综合评价结果纳入招投标评分,推动现场管理水平提升。

3、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评级与诚信综合评价结合起来。将诚信评价的现场安全生产评分计入安全评级的特殊行业要求评分,避免“两张皮”。同时,充分运用安全评级和诚信评价结果,将安全评级和诚信综合评价在相应安全监管工作中予以体现,实施

差别化监管,与建立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库、风险抵押金收取、安全保险费率浮动、文明工地创建、安全生产许可管理等工作和评优评先活动挂钩。

4、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格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三类人员(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的审批发放,做好企业和人员安全生产行为记录,强化动态监管。严格建筑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监督管理。三类人员和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试点实施押证上岗管理。

5﹑加快推行建筑行业农民工“平安卡”管理制度。对进入建筑业的农民工,实行安全知识和职业技能强制培训考核,对达到要求的方能从事建筑施工,严把建筑业农民工入场关。依据“平安卡”记录,建立建筑业农民工个人信息档案,进一步加强建筑业农民工动态管理。

(二)加强政府监管能力建设

1、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建设。通过日常层级监督指导和年度目标考核等工作,督促落实好奇帆市长元月5日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讲话精神,督促区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健全安全监督机构,主城区及六大区域中心城市按一线监督人员的人均年监督量应不大于30万㎡,远郊区县应不大于20万㎡的原则进行配备。

2、明确政府监管责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委还将适时出台《重庆市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监督手册》,进一步明确监督工作内容、程序、标准和要求,督促监管

部门履行监督职责,落实监督责任,规范监督行为。

3、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日常监督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扬尘巡查制度、约谈制定等,深化开工前提条件设置﹑审查,强化安全监督交底。

4、加强对安全监督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是开展安全监督员年度全员培训;二是组织开展单项培训和再教育工作,原则上,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学习,也可根据诚信评价、安全评级等具体工作,增加培训次数、延长培训时间;三是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员评选表彰活动,表彰先进,鞭策落后。

5﹑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生产安全事故。严厉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加大对企业资质﹑项目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处罚力度。适时组织开展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

(三)防范重特大建筑施工安全事故

1﹑深入开展“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按照部署安排,继续开展好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治理现场安全隐患。同时,督促区县加强对在建公共租赁住房工程项目的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参建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强检查巡查,确保公租房项目安全实施。

2、严格落实专项施工方案管理规定。督促参建单位严格执行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起重机械、边坡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专家审查论证以及按方案实施等规定,认真落实现场消防制度。同时,探索试点开展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专门机构编制和第三方

审查制度。

3﹑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的日检、周检、月检制度并落实检查责任,重点是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以实现对重大安全隐患的受控。

4、加强建筑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加强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抓好起重机械备案、安拆、维护保养等重点环节的管理工作,在起重机械设备使用中推行使用安全智能化监控系统;二是继续加强对钢管扣件﹑安全网﹑配电箱等建筑安全生产用品的专项整治,凡进入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用品按规定检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

1、加强安全生产技术保障建设。全面启动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图集编制工作,努力建立“技术保障+ 风险识别 + 隐患排查+ 宣传教育的事故控制模式。完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制定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撑系统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标准“图”(方案)例,督促指导参建单位按“图”(方案)搭设、按标准验收、按规范管理。同时,健全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激励机制,将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与安全评级、诚信评价挂钩。

2、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在淘汰落实工艺技术的同时,积极推广视频监控、特种设备智能化监控﹑现场机械冲洗﹑成套电气产品﹑工具式安全生产措施等先进科技手段。同时,引导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施工单位在项目上要建立远程监控系统、主干道施工采取无支架的方式等要求。

3﹑确保安全生产投入。一是严格执行修订后的《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计取及使用管理规定》(渝建发

【2010】158号),并按合理工期和造价,适时调整措施费;二是严格执行调整后的建筑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赔付规定;三是研究制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低价中标后的跟踪管理及后评估机制。

4﹑继续完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通过下发文件﹑上网发布﹑短信群发等方式,及时发布安全生产预警提示,特别是对不同季节气候﹑节假日前后等有一定规律和周期性的事故高发时段以及有极端天气和重大活动的时段,提前发布安全生产预警提示,及时排查消除隐患。

5﹑继续健全应急抢险救援机制。一是抓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定期开展演练;二是抓好抢险救援应急专业队伍、综合队伍以及专家队伍建设。

第二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扬尘控制工作方案》(渝建发〔2009〕13号)

渝建发〔2009〕13号

关于印发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扬尘

控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建委,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结合我市实际,市建委制定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扬尘控制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2003年3月6日印发的《严格控制主城区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暂行工作方案》(渝建发〔2003〕34号)自本通知发文之日起废止。

各区县、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问题,请与市建委建管处联系(联系人:田路,联系电话:63857726)。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九日

附件: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扬尘控制工作方案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施工扬尘控制工作方案

一、控制范围

主城2737平方公里及渝北、江津的部分区域。其他区县(自治县)的城区区域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适时推进。

二、工作目标

在控制范围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地全部实施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取得明显成效。

三、严格实施建筑施工扬尘控制七项强制性规定

对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实行标本兼治,严格实施全封闭施工、场地坪硬化、预拌商品混凝土使用、烟尘控制、运输车辆管理、专项方案编制、施工湿法作业等七项强制性规定。

(一)现场全封闭施工规定

建筑工地必须实行围挡全封闭施工,围挡高度不低于1.8米(注水式塑料围挡除外),不得超过2.2米。围挡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规范成线,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并要进行彩画美化,做到定期粉刷、保证美观。

结构主体二层(含二层)以上,必须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全封闭,封闭必须高于作业面且同步进行,密目式安全网要保持干净、整齐、牢固,无破损。

施工现场使用的脚手架钢管须漆成黄黑相间或红白相间颜色(同一工地应统一)。

(二)场地坪硬化规定

进出口通道及工地场内道路应用混凝土硬化覆盖,路面平整、坚实,能满足载重车辆通行要求。

施工现场进出口必须设置洗车池、冲洗槽、沉砂井和排水沟等车辆冲洗设施,配置高压水枪。

(三)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规定

控制区范围内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或混凝土使用量500立方米以上的建筑工地,必须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确因条件限制不能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要使用密封的散装水泥,限制使用袋装水泥。加强对预拌商品混凝土合同签定后执行情况的检查。

搅拌站必须按照要求,加大投入,对粉尘、噪音和废水进行有效治理,尽最大可能减少环境污染。

(四)烟尘控制规定

严禁在施工现场排放有毒烟尘和气体,不得在施工现场洗石灰、熬煎沥青、焚烧各类废弃物,工地生活燃料应符合有关要求。

施工现场的土方应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粉尘材料必须入库保管,沙石料必须覆盖,禁止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堆放或转运易扬尘的建筑材料。施工过程中,易产生扬尘的工序必须采取降尘措施,施工现场的浮土必须及时湿水清扫。

(五)运输车辆管理规定

从事运载建筑材料、建筑垃圾、渣土的车辆,必须符合市政环卫部门的有关要求并经市政环卫部门批准。

对进出建筑工地运输车辆实施登记卡和标志牌制度。所有运输车辆每次进出建筑工地,必须由施工单位在登记卡上做好记录,登记卡由施工单位保留。登记卡内容包括进出建筑工地的时间、车辆牌号、车辆所属单位、运输货物以及是否符合文明运输的要求等。驶出建筑工地的运输车辆,施工单位必须提供标志牌,标明驶出的建筑工地名称和联系电话,标志牌应放在挡风玻璃位置。

驶入建筑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车身整洁,装载车箱完好,装载的货物必须堆码整齐,不得污染道路环境。否则,施工单位应不允许其驶入工地。

驶出建筑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严禁带泥上路,严禁超载;运送各种建筑材料、建筑垃圾、渣土的车辆必须有遮盖和防护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和尘土飞扬、洒落和流溢。否则,施工单位应不允许其驶出工地。

(六)编制施工扬尘专项控制方案规定。新开工工程应结合工程项目特点以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单独编制施工扬尘专项控制方案,明确扬尘控制的目标、重点、制度措施以及组织机构和职责等。并将其纳入安全报监资料之中。

(七)施工湿法作业规定。施工单位在场内转运土石方、拆除临时设施等构筑物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转运路线,绘制车辆运行平面图,采用有效的洒水降尘措施,尤其是土石方工程必须在土石方开挖转运沿途采用湿法作业。

四、积极推广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标准化管理

通过在施工现场推行扬尘控制标准化管理,依靠科技手段,实现施工企业扬尘控制行为的规范化、扬尘控制管理流程的程序化、施工现场场容场貌的秩序化。积极推广采用标准化、定型化和工具化的车辆冲洗设施。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施工现场安装远程监控设施,实施24小时监控。

五、明确责任,加强监管

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总站负责督促、指导、检查主城区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控制工作,负责市管工程施工扬尘控制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是落实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规定的责任单位。

主城各区、江津区建委及其所属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依照项目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控制的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是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工作的责任单位,施工企业是主要责任单位。

以上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建筑工地规模大小和所处地段,采取不同措施,制定具体的工作意见,将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定期考核,奖罚过硬。

实行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控制工作一票否决。凡达不到标准的建筑工地,必须责令停工整改并限期整改达标。对拒不整改或拖延整改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严肃处理,在进行经济处罚的同时,必须结合企业资质、个人执业资格、投标资格、评优评奖等进行处理。对污染严重且拒不整改的典型案例,要通过新闻媒体曝光。

主城各区、江津区建委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切实加强对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管理,将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工作作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长期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第三篇:重庆市2010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工作要点

重庆市2010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质量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围绕“五个重庆”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增强各方主体质量意识,以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规范各方主体质量行为,不断提高我市建设工程质量水平。

二、工作目标

1、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确保建设工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可靠。

2、缩小我市与发达地区、远郊区县与主城区的工程质量差距,进一步提升全市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

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竣工验收备案率、质量投诉处理率四项指标均达到100%。

4、杜绝受监工程发生结构垮塌和重大工程质量事故,进一步减少工程质量通病。

5、引导建筑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培育市级工法20项。

三、主要工作

(一)着力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按照《加强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安全管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要求,针对专项治理、排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重点、难点、热点质量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管理层面、一线操作层面,认真

1整理分析问题生产的原因,找准症结,进一步深入调研,拓宽视野,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力求把工作做细,把措施夯实,努力在消除顽疾、解决难题上取得突破。同时,注意总结推广专项治理工作的经验做法,指导日常工作。

(二)切实把握工程质量监管重点

一是住宅工程,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工程,要认真总结我市开展住宅工程分户检验工作,制定出台《重庆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办法》和配套工作用表,全面推行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加大住宅工程监督检查、抽测力度,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重点工程,特别是轨道交通工程、保税区工程和大跨度桥梁工程,要建立工程质量风险防范和质量控制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切实加大监管和服务力度,确保重点工程的质量安全;三是大型公共建筑工程,要切实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四是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要强化重大质量风险源的事前预控,防范其技术风险;五是高边坡、深基坑、挡墙等工程,要严格基本建设程序,重点检查勘察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质量,确保项目自身及周边建筑的安全;六是治理质量通病,制定《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从设计、施工等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整治工程质量通病。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监督效能

1、全面推行质量巡查。建立以质量巡查为主要方式、以行政处罚为主要手段的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凡发现违反强制性标准或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除按规范、标准及设计要求整改外,还必须对责任人进行处罚,提高质量监督的震慑力和权威性。

2、实施差别化监管。突出对质量管理较薄弱项目的监管,强化市场与现场的联动,强化工程参建各方质量行为的监管,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效能。

3、试行工程质量监督手册。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抽查频次及主要内容,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监督工作方案,提出质量监督工作要求,细化配套工作用表,促进监督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4、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建立质量监管、监理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以及相应人员资格管理等信息系统,全面加强对工程项目、监理和检测单位及其人员等基本信息、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记录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实效。

5、建立全市建设工程质量状况报告制度。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应及时全面掌握本辖区建设工程质量动态,认真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撰写本辖区工程质量报告并定期报送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要及时编制全市工程质量报告,指导各区县质量管理工作。

6、继续开展施工现场建材质量抽检。进一步强化施工现场建筑材料质量的监督抽检工作,特别是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建筑材料,要加大抽检力度,坚决打击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7、建立从业企业质量行为评估评价体系。制定《重庆市建设工程参建单位质量行为评价标准》,研究开发工程质量及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行为评估评定信息系统,通过日常监管掌握的信息和定期巡查检查结果,及时对工程业主、监理、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行为进行评估评价、综合评分,评分结果

纳入信用体系管理,并与招标投标活动联动,形成优胜劣汰的建筑市场竞争格局。

(四)建立全市住宅工程统计制度

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及时收集整理当地住宅工程(包括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量、竣工量及质量状况,定期报送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要尽快制定相应的统计表格供区县(自治县)填报,及时汇总全市住宅工程的建设推进情况,定期报送市城乡建委。

(五)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

通过调查研究,制定《重庆市2010-2015年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规划》,科学确定各区县(自治县)搅拌站布局,促进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健康发展。制定《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落实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管责任。各区县城乡建委要切实加强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监督管理,重点检查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出厂检验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产品质量抽检等内容,建立混凝土质量月报制度,定期报送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要每季度通报全市预拌混凝土监督巡查情况,督促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预拌混凝土质量。

(六)积极培育预拌商品砂浆市场

积极培育预拌商品砂浆生产企业,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鼓励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在原址内新建预拌商品砂浆搅拌站,并及时跟进预拌商品砂浆的相关政策。加大执法力度,为预拌商品砂浆的推广使用提供执法保障,严格控制预拌商品砂浆质量,有序推进预拌商品砂浆的生产和推广使

用工作。

(七)切实规范质量检测行为

建立全市检测机构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和上传制度,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进行实时监控。采取不定期的“飞行”检查、现场检测备案管理等措施,加强对质量检测机构检测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弄虚作假,切实规范检测行为。组织开展全市检测机构资质就位和人员换证工作,建立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制定《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利用信用记录管理检测机构及其人员。

(八)强化对工程建设监理的监管

组织开展对《重庆市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48号)和《重庆市外地工程监理企业进渝监理备案管理办法》的修定,制定《重庆市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强化监理管理的制度建设,推行建设工程监理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合同备案制度。采取巡查和专项检查的方式,重点整治工程监理人员不到位、不履行监理责任等行为,促进我市工程监理行业健康发展。

(九)加强对区县的指导,提高我市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区县质量监管工作的业务指导,采取专题指导、分片区指导等有效方式,缩小我市工程质量的地区差距。二是注重精品工程的培育,积极引导建设各方争创鲁班奖、詹天佑奖和巴渝杯、三峡杯,增强各方主体创优意识和品牌意识。三是组织精品工程及外地发达地区的观摩学习,加强建设主体之间、监管部门之间的经验交流,树立质量先进,转变工作思路,促进行业发展。

(十)积极培育国家工法和市级工法

鼓励和支持建筑业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实施科技攻关,形成一批质量稳定、成熟可靠、国内领先的技术和工艺。组织开展市级工法的评审及国家级工法推荐工作。积极培育市场对新技术的有效需求,进一步引导区县应用“四新技术”,提高建筑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十一)积极处理工程质量投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认真对待群众的质量投诉,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投诉的质量缺陷,不断提高投诉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坚持做到热情接待,件件调查核实,件件协调处理,防止矛盾激化,维护社会稳定。对不认真履行工程质量保修责任的单位要依法查处,计入不良记录。

(十二)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建设

一是加强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开展对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的培训考核,各区县城乡建设要按要求配备质量监督人员。二是以财政部《关于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经费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为契机,主动与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促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编制和经费的落实,确保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正常开展。三是加强党风廉政、职业道德和工作业务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监督水平。

第四篇:2018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工作要点

附件

2018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质量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坚持“质量第一”、“质量强市”方针,全面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强化政府质量监管,以保证工程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工程质量为着力点,以重监管、强执法为抓手,切实开展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进质量管理标准化、智慧工地建设,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及BIM技术应用,以智慧建造为引领,全面提升全市工程质量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质量水平全面提升。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监管,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杜绝发生较大及以上工程质量事故,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得到有效防治,提升人民群众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满意度。

(二)七项任务指标全面落实。报建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质量行为评价覆盖率、住宅工程分户验收率、竣工验收合格率、质量投诉处理率、质量执法案件结案率和“两书一牌一档”执行率等七项指标达到100%。

(三)质量执法全面深入。加大对工程质量违法违规行为的

2监理报告系统,规范工程监理报告的填报和处置。四是提升工程监理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五是强化工程监理行业监管,构建市、区(县)两级监管体系,重点检查低价恶性竞争和近年有不良行为的监理企业,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从严从重处理。六是培育全过程咨询服务,引导我市监理企业拓宽业务范围,为建设单位提供全过程项目管理咨询服务。

(四)切实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

一是完善检测管理制度,逐步推行样品信息化管理和现场检测管理,强化检测过程监管。二是继续加强检测信息化建设,优化和改进检测监管系统,丰富数据统计和查询功能,加强大数据分析应用,提升检测信息化监管水平。三是策划提升检测机构检验能力活动,建设技能型检测队伍,弘扬工匠精神。四是推进检测机构信用评价工作,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五是加强联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开展质量检测专项检查,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继续强化建筑材料使用管理

一是促进建材管理信息化应用,建立和完善建材管理子系统,实时共享预拌商品混凝土(含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生产质量控制数据信息,实施动态监管。二是加大预拌商品砂浆应用推广力度,健全相应质量标准体系,强化生产应用质量监管,促进我市预拌砂浆应用有新突破。三是继续提高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技术管理能力,开展行业技术知识能力竞赛,探索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诚信评价体系等管理新模式。四是逐步推进全市建筑材料常态化监督抽检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执法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对区县建设行政质量执法工作的指导,对区县质量监督执法人员开展专项培训。二是适时发布典型、突出违法违规行为警示信息,教育警示企业主动遵守法律法规,营造“遵纪守法、违法必究、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秩序。三是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执法工作,提高执法效率,杜绝执法不公,执法检查全程留痕,放管有效结合,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四是逐步建立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监理企业、检测机构、施工现场违法违规行为举报调查查处程序及办法,利用举报案源途径开展执法工作。五是研究行政执法工作对质量投诉处理工作的积极作用,探索、试点及实践质量投诉处理工作新模式。六是建立督促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落实执法建议的工作机制,督促指导执法工作的开展,做到执法建议事项事事有督办,件件有落实。

(七)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

一是统筹推进“智慧工地”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标准课题研究。二是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完成“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中质量监管、监理行业管理、质量检测管理、建材管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管理等子系统建设工作。三是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构建覆盖“建设主管部门、企业、工程项目”三级联动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有效提高建设主管部门在工程质量方面的监管、服务效能,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与核心竞争力。四是开展“智慧工地”试点打造和逐步推广工作,实现全市“智慧工地”打造目标,带动“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整体推进。

(八)扎实做好装配式建筑质量管控

一是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健全质

第五篇:成都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成都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174号)

《成都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已经2012年5月25日市政府第11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葛红林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日

成都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是指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装饰装修和地铁工程)。

第三条(管理主体)

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委托成都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具体负责实施监督管理。

区(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层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负责辖区内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可委托区(市)县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具体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监理企业责任)

监理企业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生产责任:

(一)为工程项目配备专门的安全监理人员,建立项目安全监理档案,定期向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报告安全监理情况。

(二)对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未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认可,施工企业擅自施工的,立即下达暂停施工指令,并将情况及时书面报告建设单位。

(三)审查进场施工企业的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后,方可签署施工指令。对施工总承包和专业分包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在岗情况进行书面记录。

(四)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列入重点监控,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实施旁站监理。

(五)参与施工机械、安全设施的验收工作,督促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六)在监理巡视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立即下达书面指令,要求施工企业进行整改或停止施工。施工企业拒绝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企业应及时将情况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八条(施工企业责任)

施工企业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生产责任:

(一)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并严格考核。

(二)按要求为工程项目派驻项目经理、安全工程师、专职安全员。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安全工程师具体负责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根据建设工程的规模和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对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脚手架工程、建筑幕墙安装工程,人工挖孔桩工程,地下暗挖、顶管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应对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

(四)建立项目分包企业名册,审查专业分包企业的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相关证件,签订专业分包合同,并按规定履行总分包管理职

(十一)施工现场应按照“数字城建”的管理要求,实行数字化信息系统管理。第十条(起重机械管理)

施工现场使用建筑起重机械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起重机械租赁单位和自购起重机械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履行管理职责,建立完善的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和监控体系,对使用期满八年的起重机械建立重点监控档案,并按规定提供安全性能定期检验报告。

(二)租赁单位在起重机械首次出租前、自购起重机械的使用单位在起重机械首次安装前,应当按有关规定办理备案;起重机械产权单位变更的,应当按规定办理备案注销或重新备案手续。成都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应将经备案的租赁单位名单向社会公示。

(三)安装单位进行起重机械安装、拆除前,应当按规定告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四)使用单位应当自起重机械安装验收合格之日起三十日内,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

(五)起重机械应当按规定配备安装拆卸工、起重信号工、起重司机、司索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实行“定人定机定岗”管理。

(六)起重机械作业范围超出施工现场围挡范围的,施工企业应当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第十一条(风险控制)

建设项目各方责任主体应当加强建设工程风险控制意识,制定建设工程风险防控措施,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并按规定为施工现场的从业人员和易发生伤亡事故的起重机械设备等办理保险。

第十二条(劳动保护)

施工企业应当遵守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职业健康工作。施工企业应当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配发符合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其正确使用。施工企业在采购劳动保护用品时,应当查验该产品是否具有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抽样送检。不得采购未提供检验报告或抽检不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

(四)施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造成重大安全事故、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或者按照管理权限给予撤职处分;自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八条(暂停执业资格)

施工现场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暂停项目经理在本市的建造师执业资格六个月至一年、暂停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在本市的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三个月。

施工现场发生较大及其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暂停项目经理在本市的建造师执业资格一至二年、暂停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在本市的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六个月至一年;情节严重的,报请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吊销项目经理的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

第十九条(暂停投标)

施工现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按下列规定暂停施工、监理企业在本市的投标资格: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暂停投标一至三个月;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暂停投标三至六个月;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暂停投标六个月至一年。第二十条(术语含义)

本规定所称旁站监理,是指监理人员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中,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活动。

本规定所称物业化管理,是指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或组建专业的物业管理队伍的方式,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第二十一条(施行日期)本规定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下载重庆市2011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渝建发〔2011〕56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2011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渝建发〔2011〕56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