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川建发[2011]34号 )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实施办法
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实施办法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实施办法》的通知
川建发[2011]34号
各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自国务院令第293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四川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省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在控制财政性资金建设规模、投资规模(概算和预算)、建设标准以及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效明显。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规定:“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从投资决策角度只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除特殊情况外不再审批开工报告,同时应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审批工作。”《四川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22条规定:“国家及省重点建设项目、政府出资的项目和有特殊规定的建设项目,应按审批权限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进行初步设计审查。其他项目的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应对其涉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进行技术审查。”针对全省超高建筑、巨量单体建筑和群体建筑日益增加的实际,为进一步规范全省依法进行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工作,进一步明确审查范围、审查程序,加强对大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全的监督管理,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经征求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有关意见,我厅制定了《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实施办法》,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日
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政府出资及有特殊规定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规范审查范围和程序,提高工程质量,促进资源和投资节约,保障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四川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政府出资及有特殊规定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以下简称“初步设计审查”)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及监督管理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发展改革、财政、项目主管部门对政府出资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初步设计审查。
政府出资以外有特殊规定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下列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法必须进行初步设计审查:
(一)政府出资的建设项目;
(二)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初步设计审查的国家及省重点建设项目和其他建设项目;
(三)涉及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大型房屋建筑、各类市政公用行业建设项目。
(四)列入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界定的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建设项目。
其中,(二)、(三)、(四)项属于不分投资来源、出资性质、有特殊规定的建设项目。
除上述规定情形外,民间资本、外资、非政府组织出资建设的中小型房屋建筑,不属于初步设计审查的范围。
本办法所称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指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建市[2007]86号)中设计规模划分表规定的大中小型建筑行业(建筑工程)、市政行业建设项目。
第五条 下列大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完成后,在进入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程序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工程监管范围及分级审查原则,分别向省、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初步设计审查:
一、大型房屋建筑建设项目:
(一)单体建筑总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或建筑高度50米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技术要求复杂或具有经济、文化、历史等意义的省级中小型公共建筑以及高标准的古建筑、保护性建筑;技术要求复杂的工业厂房;
(二)建筑层数20层及以上的居住建筑;
(三)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住宅小区、工厂生活区;
(四)总建筑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利用工程及防护等级四级及以上的附建式人防工程;
二、大型市政行业建设项目:
(一)给水工程:10万立方米/日及以上的净水厂、20万立方米/日及以上泵站、管径1600毫米及以上管道的管网工程;
(二)排水工程:8万立方米/日及以上的污水处理厂、10万立方米/日及以上泵站、管径1500毫米及以上管道的管网工程;
(三)燃气工程:10000万立方米/年及以上的城市燃气输配系统(含门站、储备站、调压站、各级压力管网系统的整体项目)、30万立方米/日及以上的人工气源厂、4000瓶/日灌装能力及以上的城市液化石油气储备站、燃气汽车加气站;
(四)道路工程: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全苜蓿叶型、双喇叭型、枢纽型等独立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及交通设施;
(五)桥梁工程:单跨40米及以上、总长100米及以上的桥梁;
(六)城市隧道工程(不分规模);
(七)公共交通工程:快速公交系统(BRT)、电气系统、公共交通专用道、6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公交场站、公交枢纽;
(八)轨道交通工程(不分规模);
(九)环境卫生工程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工程、日处理500吨及以上的卫生填埋场、日处理300吨及以上的堆(制)肥工程、日处理400吨及以上的转运站、危险废弃物处理、日处理5吨及以上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工程。
三、根据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应当进行初步设计审查的中小型公共建筑、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工程设计资质标准》中设计规模划分表的规定,分别向市(州)、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初步设计审查。
第六条 负责受理并组织初步设计审查的建设项目类别、规模以及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级管理职责按以下规定划分执行:
(一)凡列入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年度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批准、核准或备案的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报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国务院各部委批准、核准的房屋建筑建设项目,报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项目建设地市(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审查。法律法规及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建筑高度50米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或建筑高度100米以上的房屋建筑,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超限高层建筑,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报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初步设计安全、技术性审查。
成都市辖行政区域的上述大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审查。除超限高层建筑和部分技术复杂、单体建筑体量巨大的房屋建筑外,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成都市组织审查。
(三)市(州)、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批准、核准或备案的建设项目中,属于第(一)项规定情形外的其他大型房屋建筑、中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其中,使用财政部及省财政厅专项资金的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环境卫生及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建设项目,报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对技术复杂或者使用专有技术特定专利技术,建筑造型有特殊要求、市(州)组织专家审查不便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报请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四)其他依法应当进行初步设计审查的政府出资中小型公共建筑、房屋建筑及小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市、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批准、核准或备案的同级市、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其中,属于本办法第四条
(一)项类别的功能单
一、技术要求简单的小型公共建筑、房屋建筑及除桥梁外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不超概预算的前提下,可不再组织进行初步设计审查。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项目的消防审核的建筑规模及范围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初步设计审查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会同建设项目相关主管部门,以及供水、供电、燃气等相关部门和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道路、桥梁、园林、岩土、造价等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
政府出资的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城乡规划相关项目主管部门及专家进行审查。
属于民间资本、外资出资的房地产开发小区及大型房屋建筑项目,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公安消防、人防主管部门及专家进行审查。
属于民间资本、外资出资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项目类别,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市政道路、城市管理、给排水、燃气主管部门及专家进行审查。
参与审查的部门及专家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相关专业确定。
第八条 建设单位申请初步设计审查,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四川省房屋建筑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申请表(详见附表1)
四川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申请表(详见附表2)。
(二)依法提供相关行政批件:
1、发展改革部门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备案文件(表)(需提供2份,其中1份提供评审会使用,1份存档,下同)。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以出让方式获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除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条件材料、规划建筑红线图,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审查意见;
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或项目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4、建设项目涉及法律法规规定类别、规模和范围内须提供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人防、安全生产、卫生防疫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文件,涉及消防(《消防法》“第十一条规定”)、水务、航空管制、地铁、风景名胜、航道通航等内容的,须提供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查或备案意见。
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突破扩大法律法规规定类别、规模和范围的上述有关批准或备案文件,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要求其提供。
(三)依照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提供技术文件。主要包括:
1、拟建设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份);
2、法律规定属特殊设防类(甲类)的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项目,应当提交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2份);
3、属超限高层建筑工程,需提交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抗震设防审查意见(2份);
4、应当进行抗震专项论证的市政公用设施专项工程,需提交抗震专项论证意见(2份);
5、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节能设计专篇的设计说明书、概算书等)。根据工程规模和性质,选用A3或A2图纸装订成册。(初步设计文件2份或以上,特殊工程项目另定)
第九条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类型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标准和要求,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其中,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执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按照《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执行。
第十条 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报送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和项目主管部门并组织专家召开初步设计审查会议,形成有专家签名的专家组书面审查意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确认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正式的书面审查意见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批复。
第十一条 初步设计按下列程序进行审查:
(一)建设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申请表),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定时限内根据项目类别确定会同审查部门及专家,并与建设单位确定审查日期。
(二)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从省勘察设计行业专家库内抽取专家。若专家库内的专家不能满足初步设计审查专业需要的,经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邀请其他符合条件的专家。
专家组由有关各专业的专家组成,专家人数按初步设计文件审查涉及的专业要求确定(大型建设项目7名及以上)。专家组遵守审查回避制度并兼顾就近原则。
(三)召开审查会7个工作日前,将会议通知、各有关部门批复文件和建设单位的初步设计文件送至参加评审会单位和专家组。专家组按本办法规定依法、依标准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审查意见应明确初步设计审查结论:审查通过、修改后审查通过、重新编制提交审查。
(四)建设单位应及时将参加审查单位、专家组的书面审查意见,以及初步设计审查归档资料汇总送交组织审查的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其内容主要包括:
1、建设单位的初步设计审查申请表以及相关主管部门批文复印件(加盖建设单位用章);
2、本办法第九条“第(三)项”的技术文件;
3、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议通知》、《会议签到表》原件(参加审查的相关部门、专家及勘察设计单位人员的签名);
4、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汇总意见(原件):
(1)参加审查部门、单位书面审查意见;
(2)各专业专家审查意见和专家组审查意见。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归档资料。
第十二条 初步设计审查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初步设计的主要指标是否符合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备案的总建筑面积规模、总投资概算、城乡规划许可、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或划拨决定书中规定的土地用途。法律法规规定类别、规模和范围内的消防、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或备案文件,初步设计是否执行并符合要求。
(二)民间资本、外资、非政府组织出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主要指标是否符合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备案的总建筑面积规模,城乡规划许可、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中规定的土地用途。法律法规规定类别、规模和范围内的消防、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或备案文件,初步设计是否执行并符合要求。
民间资本、外资出资的建设项目,不审查投资概预算、投资建设标准,主要对初步设计是否执行工程勘察设计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进行安全、技术性审查。
(三)设计单位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已审批、许可文件的具体要求。
(四)重点审查初步设计中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结构安全、建筑节能、无障碍建设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示范)的落实情况;各有关专业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的执行情况,重点是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的执行情况;建设领域各专业有关规定、规范和标准执行情况。
属于重点设防类的学校建筑、医疗建筑、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宾馆、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地震后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科学实验建筑等特殊设防类建筑,应重点审查初步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标准是否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提高一度加强其抗震措施的强制性条文规定。
(五)是否满足国家规定的有关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要求,是否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六)设计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是否属于国家鼓励、支持、推广应用的范围,该项目类别、规模是否已应用的范例;根据项目的行业特点,审查初步设计中工艺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先进性。
(七)有关专业重大技术方案是否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分析,是否安全、可靠。
(八)工程概算编制是否按照国家和四川省现行工程造价有关规定进行编制,深度是否满足要求。
第十三条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复函组织初步设计审查的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对审查意见中不符合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及设计规范、相关技术标准的,存在不合理审查意见的,设计单位应当书面提出不予采纳意见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依据和理由。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根据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初步设计审查批复意见,对施工图是否落实初步设计审查批复意见进行审查。
第十四条 省、市(州)、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报送的初步设计审查申请材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要求整改:
(一)设计依据明显错误及设计依据的标准规范失效、不正确或不充分的;
(二)不符合国家现行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有重要漏项、缺项的;
(三)不符合国家现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以及采用落后、淘汰技术、设备或材料等不符合现行技术产业政策和管理规定的;
(四)政府出资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存在严重超概算、预算等不合理问题的;
(五)违反法定基本建设程序的。
第十五条 初步设计文件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依法、依标准需修改的,应由原设计单位修改,或经原设计单位同意,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建设单位将修改后的初步设计文件报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重新审查。其中,涉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规模、投资来源构成、建设规模、城乡规划许可等主要内容的修改,分别经发展改革、财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后,重新办理修改调整后的初步设计审查。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对申请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负责。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对应报请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初步设计审查而未报审查的建设项目,不得委托进入施工图审查程序。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施工许可证时,根据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类别、规模和范围,应当查验依照法律法规及本通知规定的初步设计审批文件。凡未经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初步设计审查的,应当暂停受理施工许可申请,要求并告知其整改、补正。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对依法应当进行初步设计审查的建设项目未申报进行或审查未通过的,建设单位委托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时,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要求并告知建设单位须先依法进行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机构违反规定接受委托的,依法记入不良诚信记录。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初步设计审查完成后,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要求建设单位将下列文件进行归档,列入工程竣工验收档案:
(一)初步设计审查批复文件;
(二)本办法第十一条 “第(四)项”规定的归档资料。
第十九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专家库实行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初步设计审查专家应当从长期从事并精通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和管理的专家中选任,并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承担相应的审查责任。
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审查工作需要及时补充或调整入库专家。
第二十条 涉密工程的初步设计,组织及参加审查的部门、专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法的规定。设计审查中涉及的相关文件、材料应当全部收回依法保存。
第二十一条 单位及个人在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及相关活动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四川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从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1]
附表: 1.四川省房屋建筑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申请表(略)
2.四川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申请表(略)
第二篇: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范我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行为,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重庆市行政区域内主管部门实施对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及以上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可以由县级及以上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委托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实施。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指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实体质量及工程建设(含代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下简称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实施监督的行政执法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是指主管部门对涉及工程 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情况实施监督执法。工程主体结构安全是指工程的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安全。房屋建筑主要使用功能是指屋面、外墙面、有防水要求的房间的防渗漏功能,以及通水、通风和通电功能。市政基础设施主要使用功能是指道路和桥梁(隧道、轨道交通)的行车功能,市政管道的通水功能和水池的蓄水功能。
本办法所称的工程质量行为监督,是指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履行法定质量责任和义务的情况实施监督执法。
本办法所称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主要是指直接涉及施工阶段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第五条
工程质量监督执法采取抽查方式。主管部门应遵循差别化监督原则,根据工程类别、重要性及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质量管理能力等情况实施分类监督,采用抽查、抽测等方式实施工程质量监督执法。
抽查按检查内容分成两类,一是对工程的抽查,是指主管部门通过巡视,随机确定受检工程的质量检查活动;二是对内容的抽查,是指主管部门在检查工程时,根据有关工程技术标准及规定,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资料和工程实体质量等随机进行的抽样检查活动。
抽测是指利用检测仪器、设备等工具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随机抽样的检测或测量活动。
第二章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第六条
对工程项目实施质量监督,应当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受理建设单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
(二)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对工程实体质量、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抽查、抽测;
(四)监督工程竣工验收, 重点对验收的组织形式、程序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进行监督;
(五)形成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六)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
第七条
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是指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开工报告)前按工程建设有关法规的规定向监督机构申请工程质量监督,监督机构对所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申报资料符合要求后签发《工程质量监督通知书》,并建立工程质量监督信息档案的活动。
第八条
受理建设单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时,应重点审核以下资料:
(一)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合格书及备案情况;
(二)施工单位中标通知书;
(三)监理合同;
(四)监理单位资质证书、监理项目管理机构组成及监理人员资格证书(出示原件提供复印件);
(五)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纸。
第九条
监督机构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必须配备监督组。对房屋建筑工程,区级监督机构宜按10~30万平方米或15~30项工程配备一个监督组,县级监督机构宜按5~15万平方米或10~20项工程配备一个监督组;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宜按工程 规模和复杂程序合理配备监督组,并按工程类别配置相应专业的监督人员。每个监督组配置不得少于2个工程质量监督人员。
第十条
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制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监督组成员的组成;
(二)工程实体质量抽查、抽测内容;
(三)工程质量行为抽查内容;
(四)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内容。
第十一条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执行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二)抽查、抽测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
(三)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质量行为;
(四)抽查、抽测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
(五)对工程竣工验收实施监督;
(六)组织或者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七)定期对本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八)抽查、抽测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二条
抽查工程实体质量时,应重点抽查以下涉及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项目, 并形成工程实体质量抽查记录。
(一)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屋面、幕墙、给排水管道、通风系统、电气接地安装等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
(二)检(试)验及结构实体质量检测报告等质量控制资料。第十三条
抽测工程实体质量时,应重点抽测以下涉及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项目,并形成工程实体质量抽测记录。
(一)房屋建筑工程:
1、承重构件用钢材、水泥等主要原材料质量;
2、承重结构混凝土和砂浆强度;
3、钢筋连接接头;
4、主要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
5、现浇楼板结构厚度。
(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1、承重构件用钢材、水泥等主要原材料质量;
2、道路工程的结构层强度;
3、桥梁、隧道、给水排水工程的承重结构混凝土强度;
4、钢筋连接接头;
5、主要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
第十四条
抽查工程质量行为时,重点抽查以下内容,并形成工程质量行为抽查记录。
(一)建设单位: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以及涉及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和建筑节能等重大设计修改文件重新报审情况;委托工程监理,组织竣工验收等情况。
(二)勘察、设计单位:设计文件签字签章,参加验槽、基础、主体结构及有关重要部位工程质量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签署、出具质量合格文件等情况。
(三)施工单位:施工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等项目管理人员到位履职情况;按图施工,施 工检(试)验,质量问题整改(处理),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收集整理,参加重要分部(子分部)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签署、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等情况。
(四)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等项目监理人员到位履职情况;取样和见证送检,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质量问题通知单签发及质量问题整改结果复查,监理资料收集整理,组织重要分部(子分部)验收,出具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评估报告等情况。
(五)质量检测单位:检测数据准确、结论正确,检测报告签字完整,不合格检测结果上报监督机构等情况。
第十五条
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时,主要对验收的组织形式、程序、工程永久性标牌设置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进行监督,并形成监督记录;重点对验收组的验收结果是否有明确的结论,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单位是否分别签署了质量合格文件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监督机构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机关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监督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名称和主要责任人的姓名;
(三)工程主体结构及主要使用功能的实体质量抽查、抽测汇总情况;
(四)质量控制资料及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抽样核查情况;
(五)工程质量整改通知书整改反馈情况;
(六)重要分部(子分部)验收情况;
(七)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情况;
(八)对工程遗留质量缺陷的监督意见;
(九)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监督意见。
第十七条
监督机构应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管理制度,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建立单位工程监督档案。监督档案应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向参建各方收集的资料: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验收记录,施工单位竣工验收质量检查合格文件,监理单位竣工验收质量评估报告,勘察和设计单位竣工验收质量检查合格文件,工程质量问题整改回复单,工程竣工验收意见书;
(二)质量监督登记表,质量监督通知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工程实体质量抽查、抽测记录,工程质量行为抽查记录,工程竣工验收监督记录,工程质量问题责令整改通知书,监督报告,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有关资料。
第十八条
主管部门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发现已造成主体结构安全隐患和主要使用功能缺陷的质量问题时,应进行调查取证,确认违法违规事实,并将该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
主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三)发现有影响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功能的工程质量问题时,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责任单位改正。责令改正可以采用责令整改、责令局部停工整改和责令全面停工整改等方式。
(四)有关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或责任人对监督机构责令改正通知拒绝整改回复的,监督机构上报所在地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由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其采取限制个人执业资格、限制招投标、企业资质重新核查等行政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章 监督机构及监督人员考核
第二十条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对全市监督机构和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以下简称监督人员)进行考核,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受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具体负责对区县监督机构及监督人员的考核工作。
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考核合格后,方可依法对工程实施质量监督。
第二十一条
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以3年为周期进行考核管理,具体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
监督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当地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明确监督工作内容、职责、权限的行政执法委托书;
(二)具有符合本规定第九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监督人员。县级监督机构的监督人员不少于6人,区级监督机构的监督人员不少于12人。监督人员应占监督机构总人数的75%以上。监督人员专业配备应合理,市政、安装等专业监督人员及专业配备,应满足相应监督工作的需要;
(三)县级监督机构负责人必须具备工程类中级以上职称,具有建设工程类工作经验;区级监督机构分管技术的负责人必须具备工程类高级职称;
(四)具备开展监督工作所需的固定办公场所;满足工程质 量监督抽查抽测工作需要的仪器、设备、工具(含交通工具)和所需的网络通讯及电脑等设备;
(五)具备监督检测能力。县级应具备水泥物理力学性能、钢筋及焊接件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及砂浆试块强度、混凝土回弹、防水材料等项目监督检测能力;区级还应具备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等项目的监督检测能力和检测试验比对能力,有条件的还要具备钢结构焊接质量无损检验等监督检测能力。
(六)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和廉政建设等工作制度。
第二十三条
监督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工程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工程类执业注册资格; 2000年1月1日前进入监督机构的人员可以是中专以上学历;
(二)具有三年以上工程质量管理或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经历;
(三)熟悉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四)具有良好品德、职业道德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五)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
第二十四条
监督机构可以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聘请中级职称以上的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实施工程质量监督。
第四章 监督责任
第二十五条
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及时将下列信息向社会公布:
(1)质量监督的工作流程、办事程序和监督动态等;(2)在工程质量监督中发现的涉及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 功能的工程质量问题及整改情况,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不良行为记录。
第二十六条
监督人员不按本办法第二章实施工程质量监督或在质量监督管理中弄虚作假的,由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因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行为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由所在地城乡主管部门视情况予以党纪或政纪处分,发证机关还可对其予以取消监督资格等处理。
第二十七条
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抢险救灾工程、临时性房屋建筑工程和农民自建住宅工程,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53号)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豫建(2012)53 号---------------------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的 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 为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规范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执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中华人民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 5 号)等法律法规规章,我厅制定了《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相关单位和人员积极组织学习有关内容,并认真遵照执行。附件: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 0 一二年三月十五日附件 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 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范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 在河南省行政区域内主管部门对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施质量监督管理的,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委托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施。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指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监督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实体质量及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下简称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质量行为实施监督。本办法所称的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是指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情况实施监督。本办法所称的工程质量行为监督,是指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履行法定质量责任和义务的情况实施监督。本办法所称的抽查是指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监督机构通过巡查随机确定本行政区域内一个或若干个受检工程或对某一个工程中一项或若干项内容的随机检查活动。本办法所称的抽测是指利用检测设备、仪器等工具对建筑原材料或工程实体质量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或测量的监督检查活动。第五条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所属的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负责对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及县(市、区)级监督机构、监督人员进行考核管理和业务指导;省辖市建设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县(市、区)级监督机构进行考核管理和业务指导。第六条 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建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动态体系,对省辖市(省直管县)定期上报的工程报表、或阶段巡查情况、不良行为记录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公布工程质量总体情况。第二章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第七条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包括下列内容: 一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执行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二抽查、抽测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 三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质量行为; 四抽查、抽测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 五抽查重要分部(子分部)的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六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 七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八接受并按规定处理工程质量方面的举报和投诉,组织或参与对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九定期对本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公示; 十对涉及工程质量的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岗位人员履职尽责情况进行抽查。第八条 对工程实施监督应当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受理建设单位办理监督手续 在受理建设单位质量监督手续时重点查验以下资料: 1.工程质量监督申报表; 2.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3.施工、监理单位中标通知书和合同; 4.建设、施工、监理单位项目管理机构人员组成名单; 5.其它文件。二组成监督组 监督组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复杂程度、使用功能等因素配备三名或三名以上的监督人员(至少一名安装专业监督人员),对于市政园林绿化等工程项目需配备相应专业的监督人员。三制定监督计划 1.监督组根据工程类别、技术难度及工程质量责任主体质量管理能力等,遵循差别化监督管理原则,制定质量监督计划,经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人审定后组织实施; 2.监督计划内容应明确监督依据、监督方式。主要包括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质量行为的抽查内容;对工程实体质量的抽查、抽测内容;对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抽查、抽测内容;对工程资料的抽查内容,对重要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的抽查内容;对竣工验收的监督内容以及监督人员的姓名、专业、资格证号、联系方式等内容。3.有关负责人应对监督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监督计划得到有效实施。四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 对工程质量行为的监督遵循差别化管理原则,采取巡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抽查以下内容,并形成工程质量行为监督记录。1.建设单位 1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施工许可手续情况; 2按规定委托情况; 3组织图纸会审、设计交底、设计变更情况; 4原设计有重大修改、变动、施工图设计文件重新报审情况; 5参与重要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情况; 6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情况; 7工程竣工验收后,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工程开竣工日期; 8其它应履行的质量责任和义务情况。2.勘察设计单位 1勘察设计单位及人员的资格; 2参加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签发设计变更、技术洽商文件情况,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勘察、设计等技术问题的情况; 3参加重要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并出具工程质量检查报告情况; 4参加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情况; 5其它应履行的质量责任和义务情况。3.施工单位 1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相关质量责任人的资格、人员配备及到岗履职情况,质保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情况; 2分包单位资质及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情况; 3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及审批执行情况; 4国家、地方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执行情况; 5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情况,包括对工程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情况,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节能等重要分部(子分部)工程出具的质量自评报告情况; 6对进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报验及见证取样的送检情况; 7施工资料的真实、及时、准确、有效及按要求填写、收集、整理情况; 8质量问题的整改及质量事故的处理情况; 9其它质量责任和义务的履行情况。4.监理单位 1监理单位资质、项目机构的人员资格、专业配备及到岗履职情况,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及有效运行情况; 2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的编制审批及执行情况; 3对进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进行审查验收情况; 4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情况; 5见证取样的实施情况; 6质量问题通知单签发及质量问题整改结果的复查情况; 7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节能等重要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出具相应监理评估报告情况; 8监理资料的真实、及时、准确、有效及按要求填写、收集、整理情况; 9其它质量责任和义务的履行情况。5.质量检测单位 1检测单位的资质、计量认证及相关人员的资格,质保体系的建立及有效运行情况; 2按核准的类别、业务范围承接任务情况; 3检测内容和方法的规范情况; 4检测报告形成的程序、数据及结论情况; 5影响检测质量的违法行为情况; 6其它质量责任和义务的履行情况。五对工程实体质量的抽查 对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应以巡查和随机抽查为主要方式,并辅以必要的工程检测手段,重点抽查以下内容并形成监督记录: 1.随机抽查关键工序和部位作业面的施工质量。包括: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质量、建筑节能质量和重要使用功能的质量。实体质量的检查辅以必要的监督检测,由监督人员根据结构部位的重要程度及施工现场质量情况进行随机抽测。2.抽查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出厂合格证、见证取样送检资料、复试报告及实体检测报告。3.突出抽查施工验收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实施情况。六对重要分部工程验收的抽查 重点抽查组织形式、验收程序、验收人员的资格、是否具备验收条件、执行验收规范情况、验收结论等。七对工程竣工验收监督 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重点对验收的组织形式、程序、人员的资格、执行验收规范技术标准情况进行监督。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单位出具的工程竣工报告; 2.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出具的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3.监理单位出具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4.验收组成人员及竣工验收方案; 5.抽查施工资料; 6.抽查实体质量及观感质量; 7.执行验收规范情况; 8.对工程竣工的验收形成记录; 9.发现有以下情况时,监督人员应责令整改,并要求建设单位重新组织验收,同时载入监督报告: 1不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组织验收的; 2验收组织程序不合法、人员资格不符合要求、验收中未执行国家验收规范标准的、抽查的工程实体质量与验收记录及相关文件不相符的; 3住宅工程未按规定实施分户检查验收的; 4质量控制资料不齐全或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的检测报告不全的; 5重要的分部(子分部)工程没有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 6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违法违规行为未处理完毕的。八形成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项目监督员应在工程验收合格后的 5 个工作日内向工程备案机关提交监督报告,报告由项目监督人员编写,机构负责人审查签字并加盖公章,一式两份,一份存档,一份提交备案机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2.各责任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 3.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监督抽查情况; 4.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和主要原材料、建筑构配件的抽查情况; 5.工程资料抽查情况; 6.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及各责任主体违规违章行为的整改处理情况; 7.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意见。九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项目监督人员负责收集工程质量监督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案、图片、声像等文件资料,形成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包括文本档案与电子档案)。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经监督机构负责人审核、符合要求后向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移交,其保管期限均为长期。监督机构应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统一管理本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并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和实施档案管理制度。工程质量监督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质量监督申请表; 2.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3.工程质量监督交底记录; 4.工程质量行为抽查记录; 5.工程实体质量抽查记录; 6.工程质量抽测记录; 7.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抽查记录; 8.工程资料抽查记录; 9.重要的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抽查记录; 10.工程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 11.问题的整改回复单; 12.工程局部停工(暂停)通知书; 13.工程复工通知书; 14.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处理的有关资料; 15.工程质量申请行政处罚报告; 16.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17.工程竣工验收监督记录; 18.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19.需要保存的其它文件、资料、图案、图片、声像资料等。第九条 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出示证件。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同时辅以必要的监督检测; 三发现违规违章行为及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时,责令改正或局部停工; 四依法查处违反有关建设工程质量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对责任主体实施不良行为记录或建议行政处罚。第十条 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化管理。应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对工程质量监督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立网站,配置服务器、计算机工作站、内部局域网、硬件防火墙、国际互联网接入设备等硬件设备,同时配置相应的操作系统及各种实用性软件资源。二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必须满足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监督档案、监督流程等业务工作需要,同时满足监督机构、人员的内部管理需要。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应设立专职的技术管理人员。四监督机构应根据建设主管部门及上级监督机构对信息工作的要求,确定信息传递周期,按规定时限向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报送电子报表。五监督机构应及时将下列信息向社会公布: 1.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办事程序、监督动态、工程质量相关法律法规; 2.对在监督工作中所发现的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不良行为进行记录,按照相关规定、程序,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布。第三章 监督机构及人员管理 第十一条 省级建设主管部门每三年对监督机构进行一次考核换证,对监督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换证、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并适时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和进行相应的业务指导。第十二条 监督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的文件,省级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考核证书; 二具有相应的监督人员: 省辖市级监督机构不少于 20 人,县级监督机构不少于 9 人,监督人员数量占监督机构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 75,监督人员专业结构合理,建筑工程安装与土建工程专业监督人员相配套; 三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满足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工具等; 四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及信息化管理条件。第十三条 监督机构考核工作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制: 一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和专业监督机构由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统一组织考核; 二县级监督机构由所在省辖市建设主管部门依据本实施办法要求对其进行初审后,报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考核。第十四条 监督机构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执行国家建设工程类法律、法规和地方有关规定的情况;建设工程质量监管覆盖率。二参建各方质量行为、建设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管情况。实地考核期间,考核组从各省辖市级监督机构和县(市、区)级监督机构监督的工程中随机抽取两项竣工工程(要求使用半年以上),对工程的实物,两项在建工程(要求形象进度两层以上)质量、参建各方质量行为、工程资料和监督档案等相关情况进行抽查。三社会评议情况: 召开由业主代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企业代表参加的评议会议,对其做出社会评价意见;评议代表省辖市不少于 50 人,县(市)不少于 30 人。四内业管理情况: 1.规章制度的建立,包括各级各类岗位职责,监督工作制度,建设工程质量投诉处理制度,重大事故处理制度,建设工程质量保修制度,监督档案管理制度等; 2.各类文件的整理保存; 3.规范、标准、图集的存放; 4.监督档案的编制、保存; 5.投诉的受理、处理,质量事故的处理及档案保存。五人员管理、经费保障情况: 1.监督人员数量和比例; 2.事业单位经费保障情况。六机构设施情况: 1.办公场所; 2.信息化建设; 3.办公设施、仪器设备。第十五条 考核结果分为、“合格” 和。“基本合格” “不合格” ;得分在 60 考核得分在 70 分以上(含 70 分)者为“合格” ;得分在 60 分分(含 60 分)以上,70 分以下者为“基本合格”。以下者为“不合格” 考核合格的单位,由省建设主管部门颁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考核证书;考核基本合格者限其在 60 天内完成整改并由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再次组织考核;首次考核不合格以及考核基本合格但整改后仍达不到合格要求的单位,省建设主管部门责令当地主管部门对其进行重组。第十六条 监督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考核结果为“不合 :格” 一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文件; 二未按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从事监督或监督中出具虚假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的; 三监督工作中存在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 四因严重失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影响恶劣的; 五监督人员占监督机构总人数的比例达不到 60的。第十七条 省建设主管部门将对全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立考核管理档案,并向社会公布考核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考核档案包括:监督机构考核审批表、监督机构人员情况汇总表、监督机构现场考核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文件(复印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及近三年以来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总结。第十八条 监督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监督执法知识,熟悉掌握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及质量管理意识。监督人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并经省级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一省辖市级监督机构的监督人员: 1.具有工程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具有 5 年以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或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经历; 4.技术负责人应具备工程类高级技术职称,大学本科学历,连续从事建设工程管理工作 10 年以上; 5.年龄不超过 60 周岁。
(二)县级监督机构的监督人员: 1.具有工程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具有 5 年以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或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经历; 4.技术负责人应具备工程类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大学专科或以上学历,连续从事建设工程管理工作 8 年以上; 5.年龄不超过 60 周岁。
(三)取得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工程类国家执业资格证书的,可不受本条
(一)(二)条款中 1、2 条件限制。连续从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满 15 年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可不受本条
(一)(二)条款中 1 条件限制。第十九条 监督人员的任职条件除符合本办法第十八条中
(一)(.
第四篇: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实施办法(53号文)
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
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范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在河南省行政区域内主管部门对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施质量监督管理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委托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实施。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指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监督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实体质量及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下简称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质量行为实施监督。
本办法所称的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是指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情况实施监督。
本办法所称的工程质量行为监督,是指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履行法定质量责任和义务的情况实施监督。
本办法所称的抽查是指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监督机构通过巡查随机确定本行政区域内一个或若干个受检工程或对某一个工程中一项或若干项内容的随机检查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抽测是指利用检测设备、仪器等工具对建筑原材料或工程实体质量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或测量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五条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所属的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负责对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及县(市、区)级监督机构、监督人员进行考核管理和业务指导;省辖市建设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县(市、区)级监督机构进行考核管理和业务指导。
第六条 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建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动态体系,对省辖市(省直管县)定期上报的工程报表、或阶段巡查情况、不良行为记录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公布工程质量总体情况。
第二章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第七条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包括下列内容:
(一)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执行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二)抽查、抽测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三)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质量行为;
(四)抽查、抽测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五)抽查重要分部(子分部)的工程质量验收情况;(六)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
(七)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八)接受并按规定处理工程质量方面的举报和投诉,组织或参与对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九)定期对本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公示;
(十)对涉及工程质量的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岗位人员履职尽责情况进行抽查。第八条 对工程实施监督应当依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受理建设单位办理监督手续
在受理建设单位质量监督手续时重点查验以下资料: 1.工程质量监督申报表;
2.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3.施工、监理单位中标通知书和合同;
4.建设、施工、监理单位项目管理机构人员组成名单; 5.其它文件。(二)组成监督组
监督组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复杂程度、使用功能等因素配备三名或三名以上的监督人员(至少一名安装专业监督人员),对于市政园林绿化等工程项目需配备相应专业的监督人员。
(三)制定监督计划
1.监督组根据工程类别、技术难度及工程质量责任主体质量管理能力等,遵循差别化监督管理原则,制定质量监督计划,经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人审定后组织实施;
2.监督计划内容应明确监督依据、监督方式。主要包括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质量行为的抽查内容;对工程实体质量的抽查、抽测内容;对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抽查、抽测内容;对工程资料的抽查内容,对重要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的抽查内容;对竣工验收的监督内容以及监督人员的姓名、专业、资格证号、联系方式等内容。
3.有关负责人应对监督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监督计划得到有效实施。(四)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
对工程质量行为的监督遵循差别化管理原则,采取巡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抽查以下内容,并形成工程质量行为监督记录。
1.建设单位
(1)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施工许可手续情况;(2)按规定委托情况;
(3)组织图纸会审、设计交底、设计变更情况;
(4)原设计有重大修改、变动、施工图设计文件重新报审情况;(5)参与重要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情况;(6)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情况;
(7)工程竣工验收后,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工程开竣工日期;
(8)其它应履行的质量责任和义务情况。2.勘察设计单位
(1)勘察设计单位及人员的资格;
(2)参加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签发设计变更、技术洽商文件情况,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勘察、设计等技术问题的情况;
(3)参加重要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并出具工程质量检查报告情况;(4)参加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情况;(5)其它应履行的质量责任和义务情况。3.施工单位
(1)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相关质量责任人的资格、人员配备及到岗履职情况,质保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情况;
(2)分包单位资质及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情况;
(3)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及审批执行情况;
(4)国家、地方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执行情况;
(5)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情况,包括对工程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进行检 验评定情况,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节能等重要分部(子分部)工程出具的质量自评报告情况;
(6)对进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报验及见证取样的送检情况;(7)施工资料的真实、及时、准确、有效及按要求填写、收集、整理情况;(8)质量问题的整改及质量事故的处理情况;(9)其它质量责任和义务的履行情况。4.监理单位
(1)监理单位资质、项目机构的人员资格、专业配备及到岗履职情况,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及有效运行情况;
(2)监理规划及实施细则的编制审批及执行情况;
(3)对进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进行审查验收情况;(4)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情况;(5)见证取样的实施情况;
(6)质量问题通知单签发及质量问题整改结果的复查情况;
(7)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节能等重要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出具相应监理评估报告情况;
(8)监理资料的真实、及时、准确、有效及按要求填写、收集、整理情况;(9)其它质量责任和义务的履行情况。5.质量检测单位
(1)检测单位的资质、计量认证及相关人员的资格,质保体系的建立及有效运行情况;(2)按核准的类别、业务范围承接任务情况;(3)检测内容和方法的规范情况;
(4)检测报告形成的程序、数据及结论情况;(5)影响检测质量的违法行为情况;(6)其它质量责任和义务的履行情况。(五)对工程实体质量的抽查
对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应以巡查和随机抽查为主要方式,并辅以必要的工程检测手段,重点抽查以下内容并形成监督记录:
1.随机抽查关键工序和部位作业面的施工质量。包括: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质量、建筑节能质量和重要使用功能的质量。实体质量的检查辅以必要的监督检测,由监督人员根据结构部位的重要程度及施工现场质量情况进行随机抽测。
2.抽查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出厂合格证、见证取样送检资料、复试报告及实体检测报告。
3.突出抽查施工验收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实施情况。(六)对重要分部工程验收的抽查
重点抽查组织形式、验收程序、验收人员的资格、是否具备验收条件、执行验收规范情况、验收结论等。
(七)对工程竣工验收监督
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重点对验收的组织形式、程序、人员的资格、执行验收规范技术标准情况进行监督。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单位出具的工程竣工报告;
2.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出具的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3.监理单位出具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4.验收组成人员及竣工验收方案; 5.抽查施工资料;
6.抽查实体质量及观感质量; 7.执行验收规范情况;
8.对工程竣工的验收形成记录;
9.发现有以下情况时,监督人员应责令整改,并要求建设单位重新组织验收,同时载入监督报告:
(1)不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组织验收的;
(2)验收组织程序不合法、人员资格不符合要求、验收中未执行国家验收规范标准的、抽查的工程实体质量与验收记录及相关文件不相符的;
(3)住宅工程未按规定实施分户检查验收的;
(4)质量控制资料不齐全或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的检测报告不全的;(5)重要的分部(子分部)工程没有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6)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违法违规行为未处理完毕的。(八)形成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项目监督员应在工程验收合格后的5个工作日内向工程备案机关提交监督报告,报告由项目监督人员编写,机构负责人审查签字并加盖公章,一式两份,一份存档,一份提交备案机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2.各责任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 3.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监督抽查情况;
4.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和主要原材料、建筑构配件的抽查情况;
5.工程资料抽查情况;
6.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及各责任主体违规违章行为的整改处理情况; 7.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意见。(九)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项目监督人员负责收集工程质量监督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案、图片、声像等文件资料,形成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包括文本档案与电子档案)。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经监督机构负责人审核、符合要求后向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移交,其保管期限均为长期。
监督机构应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统一管理本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档案,并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和实施档案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监督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质量监督申请表; 2.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3.工程质量监督交底记录; 4.工程质量行为抽查记录; 5.工程实体质量抽查记录; 6.工程质量抽测记录;
7.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抽查记录; 8.工程资料抽查记录;
9.重要的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抽查记录; 10.工程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 11.问题的整改回复单;
12.工程局部停工(暂停)通知书; 13.工程复工通知书;
14.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处理的有关资料; 15.工程质量申请行政处罚报告; 16.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17.工程竣工验收监督记录; 18.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19.需要保存的其它文件、资料、图案、图片、声像资料等。
第九条 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出示证件。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同时辅以必要的监督检测;(三)发现违规违章行为及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时,责令改正或局部停工;
(四)依法查处违反有关建设工程质量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对责任主体实施不良行为记录或建议行政处罚。
第十条 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化管理。
应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对工程质量监督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建立网站,配置服务器、计算机工作站、内部局域网、硬件防火墙、国际互联网接入设备等硬件设备,同时配置相应的操作系统及各种实用性软件资源。
(二)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必须满足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监督档案、监督流程等业务工作需要,同时满足监督机构、人员的内部管理需要。
(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应设立专职的技术管理人员。
(四)监督机构应根据建设主管部门及上级监督机构对信息工作的要求,确定信息传递周期,按规定时限向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报送电子报表。
(五)监督机构应及时将下列信息向社会公布:
1.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办事程序、监督动态、工程质量相关法律法规;
2.对在监督工作中所发现的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不良行为进行记录,按照相关规定、程序,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监督机构及人员管理
第十一条 省级建设主管部门每三年对监督机构进行一次考核换证,对监督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换证、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并适时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和进行相应的业务指导。
第十二条 监督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的文件,省级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考核证书;
(二)具有相应的监督人员:
省辖市级监督机构不少于20人,县级监督机构不少于9人,监督人员数量占监督机构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75%,监督人员专业结构合理,建筑工程安装与土建工程专业监督人员相配套;
(三)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满足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工具等;(四)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及信息化管理条件。
第十三条 监督机构考核工作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制:(一)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和专业监督机构由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统一组织考核;(二)县级监督机构由所在省辖市建设主管部门依据本实施办法要求对其进行初审后,报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考核。
第十四条 监督机构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执行国家建设工程类法律、法规和地方有关规定的情况;建设工程质量监管覆盖率。(二)参建各方质量行为、建设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管情况。
实地考核期间,考核组从各省辖市级监督机构和县(市、区)级监督机构监督的工程中随机抽取两项竣工工程(要求使用半年以上),两项在建工程(要求形象进度两层以上),对工程的实物质量、参建各方质量行为、工程资料和监督档案等相关情况进行抽查。(三)社会评议情况:
召开由业主代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企业代表参加的评议会议,对其做出社会评价意见;评议代表省辖市不少于50人,县(市)不少于30人。
(四)内业管理情况:
1.规章制度的建立,包括各级各类岗位职责,监督工作制度,建设工程质量投诉处理制度,重大事故处理制度,建设工程质量保修制度,监督档案管理制度等;
2.各类文件的整理保存; 3.规范、标准、图集的存放; 4.监督档案的编制、保存;
5.投诉的受理、处理,质量事故的处理及档案保存。(五)人员管理、经费保障情况: 1.监督人员数量和比例; 2.事业单位经费保障情况。(六)机构设施情况: 1.办公场所; 2.信息化建设;
3.办公设施、仪器设备。
第十五条 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考核得分在70分以上(含70分)者为“合格”;得分在60分(含60分)以上,70分以下者为“基本合格”;得分在60分以下者为“不合格”。
考核合格的单位,由省建设主管部门颁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考核证书;考核基本合格者限其在60天内完成整改并由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再次组织考核;首次考核不合格以及考核基本合格但整改后仍达不到合格要求的单位,省建设主管部门责令当地主管部门对其进行重组。
第十六条 监督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一)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文件;
(二)未按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从事监督或监督中出具虚假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的;
(三)监督工作中存在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四)因严重失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影响恶劣的;(五)监督人员占监督机构总人数的比例达不到60%的。
第十七条 省建设主管部门将对全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立考核管理档案,并向社会公布考核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考核档案包括:监督机构考核审批表、监督机构人员情况汇总表、监督机构现场考核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文件(复印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及近三年以来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总结。
第十八条 监督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监督执法知识,熟悉掌握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及质量管理意识。
监督人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并经省级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一)省辖市级监督机构的监督人员: 1.具有工程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具有5年以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或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经历;
4.技术负责人应具备工程类高级技术职称,大学本科学历,连续从事建设工程管理工作10年以上;
5.年龄不超过60周岁。
(二)县级监督机构的监督人员: 1.具有工程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具有5年以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或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经历;
4.技术负责人应具备工程类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大学专科或以上学历,连续从事建设工程管理工作8年以上;
5.年龄不超过60周岁。
(三)取得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工程类国家执业资格证书的,可不受本条
(一)(二)条款中1、2条件限制。连续从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满15年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可不受本条
(一)(二)条款中1条件限制。
第十九条 监督人员的任职条件除符合本办法第十八条中
(一)(二)条款规定外,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参加并通过省级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
(二)未出具过虚假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三)未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四)所监督的工程未出现过较大或重大质量事故。
第二十条 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负责全省监督人员的考核工作。各省辖市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实施办法,做好监督人员考核初审工作。
第二十一条 监督人员考核的程序为:资格初审、上报及复审,考试,岗位考核,公示、公布和发证。
资格初审由各省辖市建设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实施。监督人员的岗位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监督人员参加每年一次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及相关的教育培训情况;
(二)监督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职业道德和规范监督执法情况;
(三)监督人员的岗位履责情况:主要抽查监督人员的监督记录、工作记录及所监管工程的实体质量、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工程质量文件、资料等。
第二十二条 监督机构可以聘用中级职称以上的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并经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进行相应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后,方可协助实施工程质量监督。
第二十三条 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对全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建立考核管理档案,包括:监督人员考核审批表、监督人员情况汇总表、监督人员相关学历证书和职称证书(复印件)。
第四章 监督责任
第二十四条 监督机构不按本办法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或在质量监督管理中弄虚作假的,予以通报批评;直接造成重大及其以上工程质量事故的,取消其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资格,责令重组机构。
第二十五条 监督人员不按本办法实施工程质量监督或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由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直接造成重大及其以上工程质量事故的,由所在地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处分,发证机关取消其监督资格。
第二十六条 监督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其 它
第二十七条 抢险救灾工程、临时性房屋建筑工程和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工程,不适用本办法。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扬尘控制工作方案》(渝建发〔2009〕13号)
渝建发〔2009〕13号
关于印发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扬尘
控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建委,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结合我市实际,市建委制定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扬尘控制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2003年3月6日印发的《严格控制主城区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暂行工作方案》(渝建发〔2003〕34号)自本通知发文之日起废止。
各区县、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问题,请与市建委建管处联系(联系人:田路,联系电话:63857726)。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九日
附件: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扬尘控制工作方案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施工扬尘控制工作方案
一、控制范围
主城2737平方公里及渝北、江津的部分区域。其他区县(自治县)的城区区域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适时推进。
二、工作目标
在控制范围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地全部实施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取得明显成效。
三、严格实施建筑施工扬尘控制七项强制性规定
对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实行标本兼治,严格实施全封闭施工、场地坪硬化、预拌商品混凝土使用、烟尘控制、运输车辆管理、专项方案编制、施工湿法作业等七项强制性规定。
(一)现场全封闭施工规定
建筑工地必须实行围挡全封闭施工,围挡高度不低于1.8米(注水式塑料围挡除外),不得超过2.2米。围挡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规范成线,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并要进行彩画美化,做到定期粉刷、保证美观。
结构主体二层(含二层)以上,必须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全封闭,封闭必须高于作业面且同步进行,密目式安全网要保持干净、整齐、牢固,无破损。
施工现场使用的脚手架钢管须漆成黄黑相间或红白相间颜色(同一工地应统一)。
(二)场地坪硬化规定
进出口通道及工地场内道路应用混凝土硬化覆盖,路面平整、坚实,能满足载重车辆通行要求。
施工现场进出口必须设置洗车池、冲洗槽、沉砂井和排水沟等车辆冲洗设施,配置高压水枪。
(三)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规定
控制区范围内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或混凝土使用量500立方米以上的建筑工地,必须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确因条件限制不能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要使用密封的散装水泥,限制使用袋装水泥。加强对预拌商品混凝土合同签定后执行情况的检查。
搅拌站必须按照要求,加大投入,对粉尘、噪音和废水进行有效治理,尽最大可能减少环境污染。
(四)烟尘控制规定
严禁在施工现场排放有毒烟尘和气体,不得在施工现场洗石灰、熬煎沥青、焚烧各类废弃物,工地生活燃料应符合有关要求。
施工现场的土方应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粉尘材料必须入库保管,沙石料必须覆盖,禁止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堆放或转运易扬尘的建筑材料。施工过程中,易产生扬尘的工序必须采取降尘措施,施工现场的浮土必须及时湿水清扫。
(五)运输车辆管理规定
从事运载建筑材料、建筑垃圾、渣土的车辆,必须符合市政环卫部门的有关要求并经市政环卫部门批准。
对进出建筑工地运输车辆实施登记卡和标志牌制度。所有运输车辆每次进出建筑工地,必须由施工单位在登记卡上做好记录,登记卡由施工单位保留。登记卡内容包括进出建筑工地的时间、车辆牌号、车辆所属单位、运输货物以及是否符合文明运输的要求等。驶出建筑工地的运输车辆,施工单位必须提供标志牌,标明驶出的建筑工地名称和联系电话,标志牌应放在挡风玻璃位置。
驶入建筑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车身整洁,装载车箱完好,装载的货物必须堆码整齐,不得污染道路环境。否则,施工单位应不允许其驶入工地。
驶出建筑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严禁带泥上路,严禁超载;运送各种建筑材料、建筑垃圾、渣土的车辆必须有遮盖和防护措施,防止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和尘土飞扬、洒落和流溢。否则,施工单位应不允许其驶出工地。
(六)编制施工扬尘专项控制方案规定。新开工工程应结合工程项目特点以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单独编制施工扬尘专项控制方案,明确扬尘控制的目标、重点、制度措施以及组织机构和职责等。并将其纳入安全报监资料之中。
(七)施工湿法作业规定。施工单位在场内转运土石方、拆除临时设施等构筑物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转运路线,绘制车辆运行平面图,采用有效的洒水降尘措施,尤其是土石方工程必须在土石方开挖转运沿途采用湿法作业。
四、积极推广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标准化管理
通过在施工现场推行扬尘控制标准化管理,依靠科技手段,实现施工企业扬尘控制行为的规范化、扬尘控制管理流程的程序化、施工现场场容场貌的秩序化。积极推广采用标准化、定型化和工具化的车辆冲洗设施。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施工现场安装远程监控设施,实施24小时监控。
五、明确责任,加强监管
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总站负责督促、指导、检查主城区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控制工作,负责市管工程施工扬尘控制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是落实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规定的责任单位。
主城各区、江津区建委及其所属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依照项目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控制的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是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工作的责任单位,施工企业是主要责任单位。
以上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建筑工地规模大小和所处地段,采取不同措施,制定具体的工作意见,将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定期考核,奖罚过硬。
实行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控制工作一票否决。凡达不到标准的建筑工地,必须责令停工整改并限期整改达标。对拒不整改或拖延整改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严肃处理,在进行经济处罚的同时,必须结合企业资质、个人执业资格、投标资格、评优评奖等进行处理。对污染严重且拒不整改的典型案例,要通过新闻媒体曝光。
主城各区、江津区建委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切实加强对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管理,将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工作作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长期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