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观后感精选

时间:2019-05-15 05:0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高考观后感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高考观后感精选》。

第一篇:我的高考观后感精选

我的高考观后感精选

在看过了我的高考这部影片以后你都有什么感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观后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我的高考观后感一

全体班主任和校长一块观看了电视散文《我的高考》,随后,我又和168班学生看了一遍。每一遍仅仅30分钟,但我的思想仿佛经历一次狂风暴雨,久久难以平息。那拖着装满酱油和醋的平板车爬行在长长的石板坡上的沉重,无数次遭人讥笑不知道泪往何处流的屈辱,效仿先哲头悬梁锥刺股的惊心动魄的愚昧,沿着铁路徒步几十公里只为高考报名的执着……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回首二十一年前我的高考,也咽过很多辛酸和苦涩,也有过很多坚韧和顽强,但和主任公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羞于启齿。如今为人之师,我发自肺腑地赞佩作者之余,不由得催问自己:那么恶劣的人生境遇,为什们他不放弃高考?那么坎坷的命运历程,为什么他能考上大学?我苦苦思索了许久,终于明白,他的执着源于他对高考的理解——高考在考决心,高考是人生第一个转折点,高考考你有没有信心做个有用的人,做个你所羡慕的那个人;考你有没有决心回报爱着你的人等;他的进步源于他选择了笨拙却合理的方法——订学习计划和时间表,以弱不强,强项让它更强,把题写到纸条上,卷成纸捻子,抽题限时完成等;他的成功源于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没上高中,我也要考大学”、“不考不行”。

现在的学生比作者要幸运几十倍要幸福几十倍,为什么有些人学不进去关闭自己上大学的门?为什么有些人想上大学却考不上大学?不是不懂事,而是不懂得高考的意义;不是脑筋不够用,而是不想用脑筋;不是缺少智商,而是目标不明确意志不坚定,观后感《励志方能成才 ——我的高考观后感。这给我的教学提出了一个简单却又复杂的问题:能不能单纯强调智力因素,一味地抓学习?《我的高考》呈现的伤痛和眼泪肯定地告诉我“不能”。死咬学生成绩,不一定如愿以偿,可能会夺走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不进反退。仔细想想,常常被无情省略的非智力因素恰恰是激活智力细胞开拓大脑潜能的催化剂,恰恰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创造优异成绩的加油站。因此,教学必须改变单腿蹦跶的方式方法,两个轮子一起转,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学生理想、习惯、态度、勇气、恒心、毅力的培养。

借助这短短的纪实片,我召开“励志成才”专题班会,苦口婆心地解读贫穷、磨难、拼搏、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不达目标不罢休等性格品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推心置腹地阐释励志方能成才的因果关系。学生们抹去眼角的泪花转动水汪汪的眼睛聆听我说的每一句话,静静地细细地领会作者成功的轨迹折射出来的实实在在的道理。他们还是十八岁的年龄,但确实看到了比这个年龄多许多的雨、风沙、阳光。

我宣布早晨站着背英语提振精神,学生们齐刷刷地站起来,胜过北方旷野上挺拔的白杨树,声音糅合在一起,富有强烈的节奏感。我坐在监控中心,看了还想看听了还想听。我告诉大家以后每星期跑两次早操,发扬团队精神,锻炼身体也锻炼耐力,学生们笑呵呵地露出期待的眼光。不久,班里的两名成天睡觉的学生主动加入体育训练的行列,大早跑向校外很远很高的七佛山。他们找到了方向,找回了自己。

又是一个星期天,班长庞婕告诉我,以往上自习的铃声响过,教室里嘈嘈切切,半天静不下来,今天,静悄悄的,特别静,都在那学习,好像一下子长大了,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

“我考上了!我考上了!”这是作者拿到山西师范学院录取通知书一路狂奔擎举抡园的拳头呐喊的声音。但我觉得,这更像明年高考二中学生传来的捷报。

我的高考观后感二

安永全在刻苦自学两年后,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他用自己的刻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是他在看到一个中学高三的同学们,或者说是备受磨难的孩子后,想到了自己38年前考自修两次高考。写下了这些。

我深深的被震撼了,这所学校的高三学生引发了他对高考的思考:花季少年,却没有了消闲没有了欢唱,看到的是那些冷冰冰的公式,单词,试题。他充塞着你,折磨着你,而且不是一天一月,一年两年,你可以诅咒他是残酷的 但他却是为你提供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遇,高考就是在考你的决心和意志,即然选择了高考,你就应该面对事实,战胜自己,回报亲人,回报社

想必他而言,我是幸运的,我没有他那样苦难的生活,我有宽趟的教室,最好的老师,也许正应为这样,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那些所谓的努力,根本就什么也不算,我更没有他那样的决心和意志,那种极其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迫切希望。

但这也使我有了一些自信,别人自学都可以考上大学,自己怎么不可以。

是的,我也选择了高考,我和曾经的安永全一样,我在为我自己奋斗,我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我想证明自己,我讨厌学习,讨厌那种压抑的气愤,但我知道,那是成功的一个跳板。我必须努力。

当学习累了的时候,想想安永权,当我想要放弃时,想想安永全,当别人说我不行时,想想安永全,也许我可以做得更好,我会更棒。因为我一直站在新的地平线上。

安永全—— 你是我的榜样人生,应该拥有高考,应该轰轰烈烈的为它奋斗一次,应该让他成为我生命的一次极限。至少,我不后悔。

我想这样的人生,足矣。

第二篇:我的高考 观后感

我的高考 观后感

望着眼前这位慈祥的老人,我原本以为他的人生想必一定是一帆风顺。殊不知他的人生历尽坎坷,充满艰辛,他的高考更成为人生的转折点。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我似乎看到了那段沧桑的岁月,却仍不知那背后的辛苦。由于家境贫穷,他被迫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十几岁就当零工来补贴家用,对于他来说,着说许是理智、懂事的抉择,因此他的心里没有一丝怨恨,唯一的就是他那份奢望,奢求自己还能学到知识,光芒从他的眼睛里散发出来,似乎在诉说着这一切。他那时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便肩负起家中的担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坚持着;风里来,雨里去,他坚持着;严冬酷暑,他更是坚持着,即使被人嘲笑,即使摔坏东西被人斥责,即使在初中同学面前自尊心受打击,他也无怨无悔,只是将满腹惆怅咽回去。他的坚持与懂事,何尝不是我所缺乏的呢?我羞愧。上天还是照顾到这个可怜的孩子,让他发现了“新大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从一位高中同学那里了解到如果自己自学得好,也可以参加高考。这个消息为他点亮了希望的明灯,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他借来课本,听取了那位同学的建议,学文科。自学本来就很费劲,对于他来说更是费劲。他却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为自己定制了学习计划,开始了自学生涯。他时时刻刻都在读书,早上拉车的时候读,吃饭的时候读,烧火的时候读,有时因太专心看书,拉车时撞到了人,有时险些被车撞„„这些都丝毫无法动摇他学习的决心,他更痴迷于其中。他学习俄语更是有一套,写在手臂上,方便记忆,有时还温习背会的内容。为自己定制背诵的目标,强制性地要求自己记忆,他的学习方法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就这样,他学了几年,想要报名参加高考,却未料又遇到了麻烦。他低声下气的请求老师给自己报上名,却得到了严苛的回答:不行。这就像是晴天霹雳一般。他的脑子一片空白。最后,他竟然下跪,求老师,“男儿膝下有黄金”啊。他却舍弃了无谓的矜持,只为实现高考梦。这种气魄又岂是你我所能及的?终于,下跪换来了报名。经过高考准备工作后,他迈上了考试的征程,坐火车到临汾,四处打听找到考场。为避免考试迟到,他就睡在临汾一中的操场上。第一次高考,他抱着激动的心情迈入了考场。但他见到试卷便傻了眼,犯了各种无法预料的错误——不会做的题、没见过的题、因紧张而忘掉的题、没看清的题,一次又一次打击着他的自信心,原本以为有机会能上大学的他,希望近乎毁灭。第一次高考,以失败告终,但留给他的却不止这些.他回家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重新制定了新的计划,再次扬起风帆,重新出发。他为自己定下了更严苛的作息时间表,为了不让自己睡着,想尽了各种办法,受尽了煎熬,最终决定让母亲用钳子使自己保持清醒„„ 辛苦总是值得的,他进步了不少„„ 一年光阴又这样逝去了,第二次高考,由于某些原因,他错失了这次机会,却没有放弃。又等了一年,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第三次高考。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在焦急的等待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尽管只是一张纸,它的分量却无比沉重——这当中凝聚着他多少的努力与付出,又凝聚着多少母亲的爱,感动天地、撼动人心!他,就是安永全。的确,知识改变命运,明天是靠自己

争取来的,我们不能不劳而获。一分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也希望可以借此来勉励自己,希望就在前方。008班

第三篇:我的高考观后感

安永全在刻苦自学两年后,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他用自己的刻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是他在看到一个中学高三的同学们,或者说是备受磨难的孩子后,想到了自己38年前考自修两次高考。写下了这些。

我深深的被震撼了,这所学校的高三学生引发了他对高考的思考:花季少年,却没有了消闲没有了欢唱,看到的是那些冷冰冰的公式,单词,试题。他充塞着你,折磨着你,而且不是一天一月,一年两年,你可以诅咒他是残酷的 但他却是为你提供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遇,高考就是在考你的决心和意志,即然选择了高考,你就应该面对事实,战胜自己,回报亲人,回报社

想必他而言,我是幸运的,我没有他那样苦难的生活,我有宽趟的教室,最好的老师,也许正应为这样,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那些所谓的努力,根本就什么也不算,我更没有他那样的决心和意志,那种极其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迫切希望。

但这也使我有了一些自信,别人自学都可以考上大学,自己怎么不可以。

是的,我也选择了高考,我和曾经的安永全一样,我在为我自己奋斗,我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我想证明自己,我讨厌学习,讨厌那种压抑的气愤,但我知道,那是成功的一个跳板。我必须努力。

当学习累了的时候,想想安永权,当我想要放弃时,想想安永全,当别人说我不行时,想想安永全,也许我可以做得更好,我会更棒。因为我一直站在新的地平线上。

安永全—— 你是我的榜样

人生,应该拥有高考,应该轰轰烈烈的为它奋斗一次,应该让他成为我生命的一次极限。至少,我不后悔。

我想这样的人生,足矣

与你们共勉

第四篇:我的高考观后感

我的高考观后感1

今天上午,景老师带我们观看了安永全的《我的高考》视频,看完之后,我很感动。

这段视频讲的是安永全在家中自学高中内容,最终如愿以偿考上大学的故事。第一次高考失败,让他吸取了教训。在第二次高考前,他争分夺秒,每天坚持学到凌晨三点。为了不让疲劳打败自己,他用了头悬梁锥刺股等各种方法。第二次高考,他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看到这,我想,安永全肯定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的!

视频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当安永全拿起锥子,往腿上扎时,我仿佛也感到了疼痛。他这种为了学习,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顾一切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视频,我想到了自己。当我遇到困难时,就急得发脾气。可是当安永全遇到难题,就会坐下来慢慢思考。当我做事失败了以后,我就会放弃。可是当安永全高考失败了一次后,他就又开始重新学习了。学好之后再考,直到考上为止。当我考试时,只剩一点点时间的时候,我就会想:算了,这道题肯定答不上来了,别写了。可是当安永全高考时,时间只剩一点点了的时候,他便会抓紧时间,尽量不留下遗憾。

安永全的故事真应了居里夫人说的一句话:“我的最高原则: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我的高考观后感2

那天,我看了山西省霍州市副市委书记安永全的人生回忆--《我的高考》,他悲壮而又荣光的求学岁月,几乎让我落泪。

你可以不如别人,可当和你一起的、身边最亲近都人都超过了你并离你远去的时候,你才会觉得命运的强悍,自己的无力。那天,当他拉着板车摔倒在地的时,即使众人打骂,人群讥笑,他都未曾觉得委屈。可当他看到围观人群中有自己曾经的同班同学的身影时,他脆弱的自尊心在顷刻间崩塌了。一个人,顶楼上,他掩面嚎啕大哭起来。

尊严是人最宝贵的东西,但有时他有是那样的廉价。否则,他怎会为了能获得参加高考的.资格,在那么多所谓的领导、老师面前长跪不起?倘若有一点办法,他断然不会表现的如此卑微。当你像鱼渴望水那样想得到某种事物,但那种东西的所有权却掌握在别人手里时,你的尊严,只得沦丧......

你不会想到自己有多大的能量,除非你被迫走到了那一步。27天,这是留给他高考冲刺的时间。就是这仅有的27天,他凭借着让人不可思议的毅力,以及母亲的老虎钳,释放了自己青年的全部能量,最终完成了人生轨迹的转变。

人啊,如果能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就不虚此生。

我的高考观后感3

今天早上上语文课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观看了《我的高考》,这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影片中,有许多令我震撼的画面:他拉着一大车物品艰难地爬坡;他读的如小山一样多的书;他参加高考给人下跪;还有他接到录取通知书时,那汹涌的狂喜……而最让我震撼的。还是他的刻苦努力!为了考上大学,他学习到凌晨,当他的母亲劝他别考的时候,他却说“不考不行”。他的成功,来源于他的自强不息和坚持不懈!

想到自己,我又感到,我像他一样白天干活、晚上苦学了吗?没有。那为什么白天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晚上做作业还抱怨累呢?我像他一样背书背到头昏脑涨、做题做到手抽筋了吗?没有。那为什么还抱怨自己不努力学习呢?那为什么还不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呢?

第五篇:高考1977观后感

看完高考1977这部电影给我的内心带来了很大的感触。它讲述的是30年前一群农场知青经由高考获得自由与解放的故事。电影通过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消息在东北某农场发放前后,众知青、农场场长以及与这些知青相关的亲人们的思想、生活随之而发生的各种改变,以及在那个年代特殊的大环境下他们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展示出1977年“高考恢复”这一历史事件在我国近代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里程碑意义,说明这个改革对于我国近代人才、文化、知识、科技乃至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重生、崛起与迅速发展的伟大作用,让我们再次充分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离开人才、知识、科学与文化的根本思想。一个人,不能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一个民族,更需要文化、需要知识、需要科学。

1977年的高考,是癫狂的。人们以一种摧枯拉朽般的姿态,抱着“考不上这辈子就完了”的信念,费尽心思就为了获得一个报名资格,绞尽脑汁就为了追上开往考场的火车。笑,是为了11年后重回学校的可能;哭,是为了一个不小心就错过了唯一的机会。高考,于那辈人而言,是命运的咽喉,扼住了,便活;是救命的稻草,抓住了,便生。“电影里那段追火车的情节,其实是有隐喻的。火车就像是时代,面前是两种结局,赶上或是被抛弃,这全在于每个人的努力和选择。”

当年,重新开放的高考为无数人生命转折提供了巨大的历史契机,将数以十万计的年轻人从水深火热的知青生涯中拯救了出来。而30年后的今天,高考却变成了遭人诟病和不满最多的一种国家制度形式。在这30年里,高考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说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容易在社会不同代际之间形成文化代沟,并且也由此造成不同年龄层次观众对这部影片观影反应的截然对立。30年前经由高考改变了生活轨迹的人,今天说起高考一定不会忘掉“感恩”二字。对那一代人来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假如不是当年邓小平当机立断决定在三个月后恢复高考,假如不是邓小平力排众议,决定把印刷毛选五卷的纸张调拨来用于印刷高考试卷,假如不是邓小平从报考须知中删去“组织批准”这四个字,那今天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将面临一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但是,因为这个原因就可以把历史演进的动因归结到某个个人身上去吗?因为某个伟人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起过关键作用,就可以用一种夸张的英雄史观来看待历史的发展吗?固然“感恩”二字可以代表一代人对于他们那个时代的一种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但这是一种被道德化了的历史意识,很难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历史哲学得到其他代际人群的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影片旁白中所流露出的对伟人的感激和膜拜,那种抒情的言说方式,似乎很难被作为晚辈的观众所普遍认同。人们面对历史,任何时候,仅有激情都是不够的。历史的发展也很难用善恶、恩威这些简单的道德概念来解释。大多数情况下,看待历史还是更需要哪怕有点冷漠,却相对比较中立和稳妥的客观和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头那一幕农场知青在广场上看露天电影,从银幕上看到邓小平复出的桥段,就远比抒情的旁白更有说服力。它用一种不动声色,又质朴内敛的影像呈现,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特别是中间忽然停电,知青用脚踏车发电继续收看《新闻简报》的段落,应该被看成是本片的一处神来之笔。它把知青内心那种期待变革的饥渴和焦灼,不露痕迹却又淋漓尽致地宣泄了出来。

电影情节并不新颖,甚至可以说是老套,但就是这老套的东西,往往也经常是打动人心的东西,谈到这部电影当中的打动人心的地方就不能不谈谈电影当中的亲情。

父爱同母爱一样无私,他不需要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感受得到。在《高考1977》中,陈甫德对于陈琼的父爱,就让人深悟到父爱的伟大。因为自己是“黑五类”,他不得不跟自己的妻子离婚,不得不有女儿而无法相认。当知道高考制度恢复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千里迢迢感到农场去给女儿送复习资料。可是此时的陈琼早已经为了自己的生存,割断了与父亲的一切关系,一切向组织靠拢。当父亲冒充教育局的人来到农场时,她毫不犹豫的揭发了他,并无意思顾及亲情。那时的陈琼已经被黑暗的生活压迫失去了常人的一切,她只是机械的想摆脱黑五类,想摆脱黑暗的社会给她带的一切灾难。

然而在这些矛盾冲突的背后,基本的人性依然残存且生生不息。连性格扭曲的陈琼在内内心深处也留有一丝轻易不敢触动的软弱,那就是为人子女的亲情。当陈甫德离去,陈琼站在空旷的雪地里脚步踉跄,跌跌撞撞的奔走呼喊,那一声声爸爸更是撕心裂肺,催人泪下。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群知青们拼尽全力地追火车去高考的镜头。他们中一直有人摔倒,并互相搀扶,但还是不断地有人掉队。我在想,他们拼命追的不仅是火车,他们追的是希望,他们想要追回那被浪费在深山雪岭中的11年的青春。因为年代的关系,也许我们不能体会到当时的知青们在面对恢复高考的时的心情。也许,参加高考对于他们的意义再也不用听老迟的“一个章子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从此以后就可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付出的劳动,挥洒出的汗水还有泪水,甚至是鲜血都有了切实的回报。文革结束邓小平复出后,宣布恢复高考,这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新希望。

电影中的细节表现,格外真实,也格外感人。荒原上,烧野草的燎原大火迅速蔓延,农场知青高举一台收音机,所有人都屏息听着,里面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宽阔的房间内,算盘“嗒嗒”作响——当年为了计算考分,请来了各地会计,用算盘“计算”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这是影片中最精华的一句话。这一句话不禁让我思考: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才跨入大学之门,开始大学人生?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能够将长篇的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地道;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能够凭借几百万一台的医疗仪器诊断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生在积累若干年经验以后,照样可以拿手术刀,古代中医更没有掌握现代医学知识,但是照样能够悬丝把脉,仅凭一根丝线就能为病人开药方并保证药到病除。所以我觉得,进入大学,学习书本的知识并不是大学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主动的、高效的、独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不是被动的、机械的、人云亦云的记忆能力。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大学生这种系统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么行业工作,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的,如果没有系统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书本吞进肚子,就算大学期间每次期末考试得第一名,也绝对不可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但是反观现在的我们,客观物质条件比当年好了很多倍,大学也经过多次扩招,可以说,如今考大学的难度已经远不如30年前,竞争激烈程度也小了不少,但是和他们相比,我们似乎少了些什么——我们没有他们当年读书时的学习劲头。可能有人会说,时代不同了,但是,追求知识的精神,我认为永不过时,学会学习的能力,我认为永远都很重要。30年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确丰富了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上大学”三个字的内在含义——为了将来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更为了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人格。所以,我们要向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拼搏。

下载我的高考观后感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高考观后感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1977观后感

    命运,是无数的偶然和必然在特定的时空里的排列组合…… 1968年,那些原本应该在学校继续求学的半大青年,那些原本生活在大城市的男男女女,高喊着“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全城高考观后感

    电影《全城高考》观后感 日前,在“全黄冈元素”电影《全城高考》的黄州试映会上,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老、中、青、少各年龄段的百余名观众。90多分钟的观影过程中,大家随着剧......

    高考1977观后感

    毫无疑问,高考1977是50后,整整一代人的内心身处最澎湃沧澜的心声,30年前,他们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变成了痛苦的“知识青年”,不能再参加高考的“痛”经历了十年时间的磨打,最终降......

    高考1977观后感

    影片描述了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们足足等了十一年,当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看到了希望。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必须要有推荐表才可以......

    《高考1977》观后感

    电影《高考1977》观后感 1977年高考的恢复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1977年高考的恢复,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一大批优秀青年从此成为了民族进步的中流砥柱;1977年,......

    《全城高考》观后感

    《全城高考》观后感2013年高考结束了,闲着没事就看了《全城高考》这部电影,看了之后有反思 ,也有感动。其实这样的场景离我们并不遥远,可以说这样的场景每年都在我们身边回荡着,......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在每个成长在中国的人来说,在他心中一定会有一定的重量。作为河北的高考大省,就像高中老师所说,生在河北,是一种悲哀。但是对中国那一代人来说,生在中国,......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又是一年六月时,一个星期后,又有许多考生,一如当年的我们一样,怀揣着梦想,展望,奔赴高考的“前线”。可能会有紧张,害怕,或者丝丝兴奋,但殊不知,在许多年前的那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