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5 05:5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

第一篇: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

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 天津市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 19961231

【实施日期】 19961231

【章名】 全文

第一条 为加强对节能工作的宏观管理,促进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 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监督检测(以下简称节能监测)是指政府节 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全市节能监测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以及节能监 测机构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及社会用能产品的能耗指标进行检测、评价活动的总称。

第三条 本市行政辖区内生产、生活用能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 体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天津市经济委员会是本市节能监测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 责本市节能监测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节能监测机构是为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节能监督 提供技术保证的专业技术机构,由市节能监测中心及监测分站组成。

第六条 节能监测机构应当通过市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取得计 量认证合格证书,并经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取得节能监测证 书,方能承担节能监测工作。节能监测机构的认证办法由节能监测行政主 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条 节能监测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实施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编制、下达的节能监测计划;

(二)整理、汇总、分析节能监测数据和资料;

(三)定期向本市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及国家节能监测机构汇报监 测情况及用能现状和倾向性问题,并组织监测技术交流;

(四)参与制定地方监测方法、标准、技术规范及组织有关培训等。

第八条 节能监测人员必须通过节能监测员资格考试,合格者由节能 监测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节能监测员》证书和证章。证书和证章每两年复 检一次。

第九条 节能监测机构开展检测、评价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 法干预。

第十条 节能监测主要内容包括:

(一)检测、评价合理用能状况;

(二)按照国家及本市颁布的能耗标准检测、评价耗能产品的生产能 耗情况,并对影响产品能耗的关键工艺、设备、网络及其主要实际运行参 数等技术性能指标进行检测、评价;

(三)检查生产、销售的用能产品,在名牌或产品说明书上是否具有 公示的能耗指标,并对公示的能耗指标进行检测、评价;

(四)协助市技术监督部门对供能单位的供能质量进行检查与监测;

(五)检测、评价能源转换、输配及利用系统的配置与运行状况;

(六)检测、评价余能资源的回收利用情况;

(七)检查有无在用的国家明令淘汰的耗能产品及违反国家节能强制 性标准的产品;

(八)检查用能单位的生活用能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 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节能监督工作的需要,编制和 下达节能监测计划,并由节能监测机构进行检测、评价。

第十二条 本市各节能监测机构应按照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 监测计划进行监测,持证上岗,严格执行监测技术规程和有关技术标准。

第十三条 节能监测分定期监测和不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由监测机构按照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年度监测计划 进行,监测周期为两年。不定期监测由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节能监 督需要制定计划进行。

实施定期监测时,监测机构应提前10天通知被监测单位。

第十四条 节能监测可分为单项监测与综合监测。单项节能监测是指 对单项耗能设备、耗能系统或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部分内容的检测、评价。综合节能监测是指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全部内容的检测、评 价。

第十五条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列入年度监测计划;

(一)新建、扩建投产一年以上的用能单位的耗能情况;

(二)用能单位因技术改造或其他原因致使主要耗能设备、生产工艺、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的;

(三)对年综合耗能折合标准煤5000吨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上报 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需要检测核实的;

(四)到监测周期的;

(五)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节能要求认为应列入的其他情 况。

第十六条 被监测单位应向节能监测机构提供有关的技术文件和资料,并根据监测机构的具体要求做好准备,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在对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用能产品能耗指标检测时,被监测单位应提供必要的样品 及试验条件。

第十七条 监测工作结束后,监测机构应向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及 被监测单位提出监测报告,同时抄送被监测单位的主管部门。节能监测行 政主管部门根据监测报告进行处理并向被监测单位下达处理意见通知书。

第十八条 节能监测资料和文件,应严格按照保密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节能监测机构从事监测(含复测)时,按照市物价、财政 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监测仪器、设备折旧费、材料费和劳务费。

第二十条 用能设备(或产品)经监测达到标准要求的,由节能监测 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监测结果发给用能单位《设备(或产品)节能监测合格 卡》。主要用能设备(或产品)经监测全部达到监测标准并符合用能评价 标准的,由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用能单位《用能监测合格证书》。

第二十一条 对初次监测不合格者,由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发出《 限期整改复测通知书》,整改期限为1~6个月。被监测单位认为确需延 长限期的,应在期限届满前15日内向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提延期申请,并抄送原监测机构。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申请后5日内作出决 定,并通知申请人及监测机构。

第二十二条 整改期满由原监测机构进行复测,复测仍不合格者,由 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下达《征收能耗超标加价费通知书》,向其征收能 耗超标加价费。

能耗超标加价费从初次监测日前一个月起至再复测合格日止,按被监 测的设备、产品超限额标准消耗的能源价值的1~5倍征收。具体标准为 :

(一)超限额3%以内,加价1倍;

(二)超限额3~5%(不含5%),加价2倍;

(三)超限额5~7%(不含7%),加价3倍;

(四)超限额7~10%(不含10%),加价4倍;

(五)超限额10%以上,加价5倍。

浪费能源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视情况予以减供或停供能源、查封 设备。

第二十三条 年综合耗能折合标准煤5000吨以上(含5000吨)的用能单位为市管重点用能单位。市管重点用能单位应定期(每季度)向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凡不按规定呈报或经监测其报告的能源消耗情况与事实不符的,节能 监测行政主管部门可责令其于30日内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000 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节能监测机构不能依法履行节能监测职能的,节能监测 行政主管部门可停止其监测工作,进行整顿。情节严重的,整顿后重新进 行计量认证和监测职能审定,合格后方可继续承担节能监测工作。

第二十五条 节能监测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严守纪律,秉公执法。对 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 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被监测单位、个人对监测结果有异议时,可在接到《限 期整改复测通知书》15日内向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诉,由 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责成原监测机构重新检测、评价,必要时可以指定 无利害关系的监测单位对有异议部分进行复测,并依据其监测结论和被监 测单位实际情况做出最终处理决定。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有关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据 有关法律、法规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既不申请复议也不向 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 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能耗超标加价费及罚款应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并按规 定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缴纳所得税。

第二十九条 节能监测的各项收费及能耗超标加价费实行财政专户储 存,主要用于全市节能技改、节能宣传、培训及奖励等,不得挪作他用。费用的支出由节能监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湖北省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

湖北省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节能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监督检测管理(以下简称节能监测管理),是指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节能监测机构,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节能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检验测试,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理的活动。

第三条 省、市(州,下同)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节能监测管理工作。

财政、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支持节能监测工作。

第四条 省节能监测中心承担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测管理的具体工作。

各市节能监测机构,承担本地区节能监测管理的具体工作。

节能监测机构的经费由财政部门按照同级政府编制工作机构核定的性质予以安排。

第五条 各级节能监测机构的职责,由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六条 节能监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技术装备条件,并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的计量认证,方能承担节能监测的职责。

节能监测机构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应定期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授权计量检定机构或省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批准的计量校准机构进行周期检定或校准。

第七条 节能监测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业务知识,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八条 节能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检测、评价用能单位合理用能状况;

(二)协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供能质量进行监督、检测;

(三)对节能产品的耗能指标进行抽查、验证;

(四)对用能产品的能耗及与产品能耗有关的工艺、设备、网络等技术性能进行检测、评价;

(五)对国家已公布淘汰的高耗能设备和产品,监督用能单位进行更新改造。

第九条 节能监测机构依据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节能监测规划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测时,应当提前向被监测单位发出《节能监测通知书》,告知实施监测的具体时间、内容和要求。

第十条 被监测单位接到《节能监测通知书》后,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按照通知的内容和要求予以积极配合,不得拒绝检测《节能监测通知书》要求检测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二)主动向节能监测机构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并按照节能监测机构的要求做好准备,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三)在对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用能产品能耗指标检测时,被检测单位应当提供必要的样品及试验条件;

(四)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阻挠监测。

第十一条 节能监测机构应当在节能监测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向被监测单位提出《节能监测报告》,同时将《节能监测报告》抄报同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节能监测报告》,向监测不合格单位出具《限期整改通知书》。

被监测单位收到《限期整改通知书》以后,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时间要求组织实施;整改完成后,应当提请节能监测机构进行复测。

第十三条 被监测单位对节能监测机构作出的监测结果有异议,可以在接到《节能监测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原节能监测机构或上级节能监测机构提出书面复核申请,由受理的节能监测机构进行复核;省节能监测中心的复核结果为最终结果。

第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五条 对在限期内整改不力的被监测单位,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逾期不整改的可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 节能监测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法律、法规对违反节能监测管理另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199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第16号令《湖北省节能监测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8湖北省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

湖北省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

湖北省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

第220号

第一条 为加强节能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监督检测管理(以下简称节能监测管理),是指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节能监测机构,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节能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检验测试,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理的活动。

第三条 省、市(州,下同)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节能监测管理工作。

财政、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支持节能监测工作。

第四条 省节能监测中心承担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测管理的具体工作。

各市节能监测机构,承担本地区节能监测管理的具体工作。

节能监测机构的经费由财政部门按照同级政府编制工作机构核定的性质予以安排。

第五条 各级节能监测机构的职责,由省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六条 节能监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技术装备条件,并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的计量认证,方能承担节能监测的职责。

节能监测机构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应定期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授权计量检定机构或省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批准的计量校准机构进行周期检定或校准。

第七条 节能监测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业务知识,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八条 节能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检测、评价用能单位合理用能状况;

(二)协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供能质量进行监督、检测;

(三)对节能产品的耗能指标进行抽查、验证;

(四)对用能产品的能耗及与产品能耗有关的工艺、设备、网络等技术性能进行检测、评价;

(五)对国家已公布淘汰的高耗能设备和产品,监督用能单位进行更新改造。

第九条 节能监测机构依据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节能监测规划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测时,应当提前向被监测单位发出《节能监测通知书》,告知实施监测的具体时间、内容和要求。

第十条 被监测单位接到《节能监测通知书》后,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按照通知的内容和要求予以积极配合,不得拒绝检测《节能监测通知书》要求检测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二)主动向节能监测机构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并按照节能监测机构的要求做好准备,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三)在对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用能产品能耗指标检测时,被检测单位应当提供必要的样品及试验条件;

(四)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阻挠监测。

第十一条 节能监测机构应当在节能监测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向被监测单位提出《节能监测报告》,同时将《节能监测报告》抄报同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节能监测报告》,向监测不合格单位出具《限期整改通知书》。

被监测单位收到《限期整改通知书》以后,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时间要求组织实施;整改完成后,应当提请节能监测机构进行复测。

第十三条 被监测单位对节能监测机构作出的监测结果有异议,可以在接到《节能监测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原节能监测机构或上级节能监测机构提出书面复核申请,由受理的节能监测机构进行复核;省节能监测中心的复核结果为最终结果。

第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五条 对在限期内整改不力的被监测单位,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逾期不整改的可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 节能监测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法律、法规对违反节能监测管理另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199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第16号令《湖北省节能监测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天津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天津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来源部门: 物业协会

发布人: 网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1年12月29日

天津市人民政府令

津政令第47号

《天津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1年12月19日经市人民政府第8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长黄兴国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第一条为了保证电梯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电梯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含日常维护保养)、使用、检验检测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电梯安全监察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电梯安全监察工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综合指导电梯安全监督工作。

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对在建建筑物中的电梯井道、机房等工程质量实施监督。

国土房管、发展改革、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和支持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电梯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协调、解决电梯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电梯安全运行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电梯使用单位是电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承担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前款所称电梯使用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包括电梯所有权人以及受电梯所有权人委托实施电梯管理的责任人。

第六条学校、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和法律的宣传、普及工作,倡导文明乘梯,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七条电梯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含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取得许可,方可从事相关活动。

从事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含日常维护保养)的作业人员和检验检测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许可证书,并在作业时携带有效许可证件。

第八条电梯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含日常维护保养)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九条电梯制造单位应当保证出厂的电梯符合质量要求,并提供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合格证等证明文件,还应当向使用单位提供下列技术指导和服务:

(一)指导制定电梯排险救援应急预案;

(二)提供应急的电梯备品备件及其技术支持;

(三)提供专业排险救援等技能培训;

(四)提供安全使用的警示说明或者警示标志。

第十条建设单位在电梯选购、安装、交付时,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保证电梯的选择、配置与建筑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

(二)购置有资质的单位制造、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的电梯;

(三)委托经电梯制造单位同意的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并保证安装的电梯经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

(四)向使用单位移交完整的电梯安全技术资料、安全使用的警示说明或者警示标志及有关证书。

第十一条电梯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告知后即可施工。

第十二条从事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活动,施工单位应当安排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活动的全过程实行质量自检,并经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三条电梯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合格后30日内将有关技术资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当将其存入电梯安全技术档案。

第十四条使用单位应当做到:

(一)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中应当至少有1名取得国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二)建立并执行电梯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电梯安全技术档案;

(三)保证电梯应急照明正常有效、紧急报警装置能够有效应答;

(四)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应急救援电话号码和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五)制定电梯事故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六)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电梯安全教育和培训;

(七)发生电梯乘客被困故障时,迅速采取措施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

第十五条使用单位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进行电梯运行的日常巡视,做好电梯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落实电梯的定期检验计划;

(二)检查电梯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应急救援电话号码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确保齐全、清晰、有效;

(三)妥善保管电梯层门、机房、电源钥匙;

(四)监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定期检修、保养电梯;

(五)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有权作出停止使用的决定,并立即报告使用单位负责人;

(六)接到故障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电梯维修作业人员实施救援;

(七)遇有火灾、地震等影响电梯运行和电梯乘客人身安全的突发性事件时,应当迅速采取措施,停止电梯运行。

第十六条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使用单位应当通知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消除电梯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使用。

第十七条发生电梯事故时,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排险和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区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第十八条下列电梯的使用单位应当配备取得国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的人员作为电梯司机:

(一)医院供病人及其陪护人员使用的乘客电梯或者病床电梯;

(二)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速度大于每秒2.5米的乘客电梯。

第十九条在用电梯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

第二十条电梯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登记。

在用电梯拟停用1年以上或者停用期超过定期检验日期的,使用单位应当自停用之日起30日内书面告知原登记部门;重新启用前,应当书面告知原登记部门,并经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使用单位应当自电梯报废之日起30日内到原登记部门办理注销。

第二十一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做好居民住宅电梯日常运行服务。

居民住宅的物业服务企业退出项目管理前应当按照规定向业主委员会移交完整的电梯安全技术档案;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移交。

居民住宅无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的,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居民委托有资质的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负责电梯的安全运行管理。

第二十二条电梯乘客应当按照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正确使用电梯,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使用明示不得使用的电梯;

(二)强行扒撬电梯层门、轿门;

(三)在电梯内蹦跳、打闹;

(四)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或者危险化学品搭乘电梯;

(五)拆除、毁坏电梯的部件或者标志;

(六)运载超过电梯额定载荷的货物;

(七)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鼓励在用电梯配置安全运行监控系统,并与使用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联网。

第二十四条居民住宅电梯的运行、检验、更新、改造和维修费用,由电梯所有权人承担。

物业项目已建立专项维修资金的,居民住宅电梯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按照国家和本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维护保养电梯,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日常维护保养,确保电梯的安全性能,并对日常维护保养情况进行书面记录。

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应当在30分钟内抵达现场实施救援。

第二十六条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发现电梯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应当告知使用单位,并书面报告所在地区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第二十七条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合同提前终止的,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在合同终止后24小时内书面报告所在地区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接到书面报告后,应当及时向使用单位下达监察指令书,要求使用单位在15日内确定新的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

第二十八条检验检测机构应当自受理电梯检验申请之日起10日内安排检验。

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电梯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检验完毕后,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10日内出具电梯检验报告。

第二十九条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检验检测机构发现电梯事故隐患,应当书面告知使用单位;发现严重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区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第三十条区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接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会同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或者检验检测机构予以处理,并视情况作出停止使用或者需要进一步技术鉴定的决定。

第三十一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安全监察时,发现电梯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限期改正,视情况作出停止使用或者进一步技术鉴定的指令。

第三十二条电梯制造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及时提供安全使用的警示说明或者警示标志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00元罚款;未及时提供应急的电梯备品备件及其技术支持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00元罚款:

(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建立并执行电梯安全运行管理制度,或者未在明显位置张贴应急救援电话号码和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的;

(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配备电梯司机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规定保证电梯应急照明正常有效、紧急报警装置能够有效应答的。

第三十四条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定期对电梯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的;

(二)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未及时抵达现场实施救援的;

(三)发现电梯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未告知使用单位和所在地区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

(四)发现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未及时向所在地区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的;

(五)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合同提前终止,未及时向所在地区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的。

第三十五条从事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含日常维护保养)的作业人员和检验检测人员作业时未携带有效许可证件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视情节轻重对其所在的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含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或者检验检测机构处1000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检验检测机构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期限要求安排电梯检验或者出具电梯检验报告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所称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本办法所称日常维护保养,是指对电梯进行的清洁、润滑、调整、更换易损件和检查等日常维护或者保养性工作。其中清洁、润滑不包括部件的解体,以及调整和更换易损件不会改变任何电梯性能参数。

第三十八条居民家庭自用电梯的使用安全管理和检验检测,不适用本办法。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天津市交易所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天津市交易所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市金融办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按照《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有关要求,为继续加强全市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和规范整改工作,严格规范各类交易所的设立、运营及交易活动,建设依法合规管理体系,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防范市场风险,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各类交易所设立和日常经营活动以及外地交易所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及日常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从事权益类和大宗商品类交易的交易市场或交易中心等的设立和管理亦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交易所,是指经批准在本市依法登记设立,从事权益类交易、大宗商品类交易的交易所。

第四条 交易所监管遵循科学审慎、风险可控原则。大宗商品类交易所应坚持现货贸易,建立满足现货贸易需要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实物交割率。权益类交易所应坚持非公众权益类产品交易,构建场外柜台交易市场服务体系。各类交易所都应坚持依法运营、规范发展,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天津市交易所监督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由市金融办、天津证监局、市工商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天津银监局、市法制办、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统筹协调各类交易所的监督管理工作。天津市交易所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金融办,负责日常工作。

市金融办组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各类交易所的设立、运营及业务活动进行统筹监督管理,负责统计监测、违规处理和风险处置工作。

第六条 各类交易所的设立、运营及交易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各类交易所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监管,严格遵守信息披露、公平交易和风险管理等各项规定,建立与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知识和经验相适应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市场风险和交易风险。

第二章 交易所设立、变更、终止

第七条 除需经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交易所以外,申请人申请设立交易所,须向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提出设立申请。区县人民政府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后报市金融办审核,市金融办征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征得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书面反馈意见后批准。

新设交易所的申请获得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金融办向申请人出具相关批复文件。申请人持批复文件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我市交易所在外省市设立分支机构以及外省市交易所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的,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设立交易所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交易所的组织形式必须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二)出资人应具有充足的认缴出资能力,出资来源真实合法,无违法犯罪和不良记录,主要出资人具有与所从事交易所业务相吻合的行业背景经验;

(三)资本金规模应与所从事交易产品、交易规模相适应,注册资本为实收货币资本;

(四)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团队,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团队应具备与履行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并能够满足市场交易需要;

(五)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六)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

(七)建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含会员、交易商)应具有一定的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及相应的投资知识和经验;

(八)有适合经营要求的营业场所和相关设施;

(九)其他相关条件。

第九条 申请人申请设立交易所,应向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拟设立交易所名称、注册地及经营所在地、注册资本和经营范围、股权结构等);

(二)工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出资人协议书;

(五)章程草案;

(六)股东资信证明和有关资料;

(七)拟任法定代表人及高级管理人员基本情况;

(八)拟进行的交易产品、交易方式、会员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登记结算、信息发布等制度安排;

(九)交易及运营风险评估及控制方案;

(十)监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交易所变更下列事项之一的,应报交易所监管部门批准:

(一)变更交易规则或新设交易品种;

(二)交易所分立或合并;

(三)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一条 交易所下列事项发生变更的,应报监管部门备案: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经营范围;

(三)变更注册地;

(四)变更组织形式;

(五)变更注册资本;

(六)变更法定代表人及高级管理人员;

(七)变更股权;

(八)修改章程;

(九)其他应备案的事项。

第十二条 交易所因解散而终止的,应当成立清算工作组,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清算。交易所应当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投资者资金安全和社会稳定,不得损害参与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市金融办在终了后组织对各交易所经营情况进行检查,交易所应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下列材料:

(一)业务经营报告和经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后的财务报表;

(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会议报告及决议材料;

(三)交易产品、交易制度、会员管理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风险评估报告;

(四)第三方机构对交易所交易资信的监测报告;

(五)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章 交易所运营

第十四条 交易所应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科学的交易规则和交易制度。大宗商品类交易应坚持现货交易模式,不得从事期货类业务;权益类交易应坚持非公众、非标准、非连续交易模式,不得从事证券类业务。

第十五条 交易所交易各方的交易资金须存储在监管部门认可的第三方存管机构开立的专用资金账户。交易所不得侵占、挪用账户资金。

第十六条 交易所手续费构成和收费标准应当经专业服务机构进行评估,并报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第十七条 交易所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市场交易风险防范制度,制定防控措施和办法,严格防范和妥善处置交易风险。

第十八条 交易所应建立规范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和先进适用、运行可靠的电子交易系统,妥善保护交易所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备份措施,确保电子交易系统安全稳定。

第十九条 交易所的交易产品入场交易前,应经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产品风险评估。

第二十条 交易所要加强对会员和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有效规范会员和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交易所会员不得违规发展下级交易商,不得违规代理交易。交易所对会员和中介机构的违规行为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十一条 交易所应当建立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设定适宜的入市门槛,对投资者入市资格进行审查,严禁不符合入市资格的投资者入市交易。定期对投资者进行市场风险提示,开展投资者教育,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 交易所经营管理人员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直接或变相操纵市场交易及交易价格;

(二)直接或间接参与本交易所上市产品的交易;

(三)为交易各方提供担保;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

第二十三条 交易所应建立规范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保障参与者平等获取真实、准确和充分的信息。交易所要建立客户信息保密制度,不得泄露客户交易信息。

第二十四条 市金融办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区县人民政府,可以采取适当方式依法对交易所进行检查,交易所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章 交易所第三方服务

第二十五条 各类交易所应根据实际情况,将资金清算结算、产品交割物流、交易数据存储及法律鉴证、贸易融资等后台服务逐步剥离,按照服务类别分别建立统一的交易所后台服务机构,提供规范安全的后台服务。市金融办应加强对后台服务机构的监管。

第二十六条 交易所交易各方的交易资金清算、风险准备金管理等业务,应交由市金融办认可的清算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并在商业银行开立专用资金账户实行专户管理。

第二十七条 大宗商品类交易所须按照交易合约办理商品交收。交易各方的产品交割应交由合资格交割物流服务机构组织合理的交割服务,并确保交割安全。

第二十八条 交易所应按照监管部门规定的数据报送方式,及时向合资格交易数据服务机构报送交易数据。

第二十九条 为交易所提供资金存管和资金汇划业务的商业银行,应为在我市设立并具有服务能力的法人银行或分行。交易所的开户银行须向相关监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交易所的权益产品登记、托管应在监管部门认可的登记托管机构办理。

第五章 交易所风险防范

第三十一条 交易所应制定风险提示和风险教育制度。通过培训和风险提示等方式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

第三十二条 交易所发生诉讼、系统故障、大额投资等影响正常交易和存续经营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三条 市金融办应根据监管需要委托专业机构对交易所进行综合信用评估,对交易所的经营环境、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等进行综合评价。交易所发展会员和特别会员,要委托合资格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第三十四条 交易所应依法履行自律管理责任,对市场管理各环节和交易各方实施监督管理。完善内控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交易违规行为及突发事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第三十五条 交易所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监管部门应对交易所交易进行有效监控,对发现存在交易风险或市场风险的交易所及时进行风险预警。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交易所,市金融办应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相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施行前发布的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下载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

    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第116号 《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经2009年5月2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

    天津市安全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天津市安全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津安监管规〔2010〕57号 第一条为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安全评价行为,严把准入关,建立公平、公开、公正和竞争有序的安全评价服务体系......

    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建质〖2006〗192号)一、建筑单位的节能质量责任和义务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质量责任和义务:1、组织设计方案评选时,应当将建筑......

    节能管理办法

    节能管理办法 一、管理依据 为推进全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保障学校持续发展,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

    节能管理办法

    十二车间节能管理制度 一、成立节能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李明剑 副组长:董江婴 兼职节能管理员:刘勇 管理组成员:成国兰海鸿、丁宝华、王洪、夏锦绣二、节能管理职责与分工 1、车......

    节能管理办法

    受控状态:文件编号:SC-01-2009 发放编号: ****节能管理办法 编制:生产部 审核:**** 批准:**** ********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4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发展循环......

    节能管理办法

    节 能 管 理 办 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国家“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方针,进一步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及成本,根据《中华人民共......

    吉林防雷装置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吉林省防雷装置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防雷装置检测行为,完善防雷装置检测监督管理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