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师资培训班讲义

时间:2019-05-15 05:1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师资培训班讲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师资培训班讲义》。

第一篇:〈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师资培训班讲义

〈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师资培训班讲义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村社会保险处

周永水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浙江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一、《社会保险法》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规定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满15年的,可以缴费至满15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第二十一条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领取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第九十六条,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足额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费,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的社会保险制度。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历程

1、老农保实施情况。

1992年初,根据国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要求,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我省部分地区开展“农民养老保险”试点探索,95年在全省所有县市全面实施。

主要做法: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予以扶持;实行完全个人账户;参保人员年满60周岁后,根据个人账户基金积累总额和平均余命确定养老金发放标准。养老金领取保证期为10年,长寿者终生领取至亡故。

评价:我省开展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数年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城乡居保的开展打下了一些基础。

存在的主要问题:限于当时的条件,多数地方政府和村集体没有投入,主要靠农民个人缴费积累,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保障水平太低,制度缺乏生命力。1998年,国家提出了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规范整顿,从此开始我省农保工作也处在停顿半停顿状态。

2、国家启动新农保试点

2002年,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7年,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建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同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农保试点。首批试点面为全国10%左右的农业县(市、区)。

2009年6月,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决定成立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8月18日,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张德江副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9月1日,国务院印发新农保《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标志着我国新农保试点正式启动实施。

新农保主要政策:

一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多渠道筹资模式; 二是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制度架构;

三是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补贴机制(中央财政补出口,即基础养老金;地方财政补贴入口,即缴费补贴,或“入口”与“出口”两头补。)

3、我省探索城乡居保主要文件和启动试点情况 ——主要文件

2007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在《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 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200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意见》(浙政发„2008‟36号),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试点,探索建立以农民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补助,有一定社会统筹性质的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坚持低水平起步,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合理确定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

2009年: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对超过劳动年龄、未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农民给予一定的养老补助。”

2009年9月22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9‟62号,标志者我省城乡居保工作正式启动。

——部分市、县城乡居保探索试点情况

自2007年起,我省杭州、宁波、嘉兴、绍兴及湖州德清等地先后启动城乡居保或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至2009年上半年,根据中央和省里的文件精神,全省有29市、县(市、区)相继出台了政策并组织试点,共有68万人参保。从试点情况 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参保对象上,着眼于覆盖城乡,将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都有纳入保障范围。

二是在筹资方式上,明确了政府的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三是在资金筹集上,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城乡居民的承受能力,确定适度的筹资标准。

四是在待遇水平上,坚持与个人缴费挂钩,建立激励和调整机制。五是在制度衔接上,实现了不同制度的相互贯通。

(二)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 第二,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工程; 第三,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缩小城乡差别的客观要求; 第四,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第五,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大德政:改变了中国农村延续几千年完全依靠家庭、子女养老的模式。

(三)城乡居保政策要点

我省城乡居保《实施意见》共分四个部分,一是确立了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二是提出了建立制度的目标任务;三是确定了制度的主要政策内容;四是加强经办机构队伍建设和业务管理。主要内容如下:

1、四项基本原则

保基本——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并为今后逐步提高留有空间。

广覆盖——政府引导和城乡居民自愿相结合,通过利益导向和宣传动员引导城乡居民普遍参保。

有弹性——中央和省里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政府制订具体办法和实施方案。

可持续——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和义务相适应,既要体现公平普惠,又要体现个人和家庭的责任,不是纯福利性补贴。

2、参保对象和范围

◆ 具有本省户籍的城乡居民;

◆ 年满16周岁(全日制学校在校学生除外)至不满60周岁城乡居民; ◆ 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

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人员可在户籍地参保。

3、三方筹资机制

基金筹集——采取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个人缴费:目前设为一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同时,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增设和调整若干绝对额缴费档次,由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多缴多得。

◆ 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同时鼓励其他经 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 政府补贴:四项加一项复员退伍军人特殊补贴待遇。具体包括: ——缴费补贴。政府对参保人缴费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对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缴费给予部分或全部补贴;

——基础养老金补贴。由政府财政全额支付。省财政按两类一至六档分别给予80%、72%、64%、48%、20%和10%的补助。

——缴费年限养老金,按缴费年限分段计发,超额累进计算。缴费5年(含5年),按1元/年计发;缴费6年—10年(含10年)按2元/年计发;缴费11年(含11年)以上的,按3元/年计发;

——丧葬补助费,为参保人死亡当月享受的基础养老金的20个月金额; ——复员退伍军人优待政策。军龄视同缴费,并按一定的标准账户化;并加发优待养老金,每人每月40元。

4、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有三部分组成:

◆ 基础养老金标准目前不低于每人每月60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与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相同(60周岁领取的,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

◆ 缴费年限养老金按缴费15年计算月标准为30元。

养老金支付终身。参保人死亡,其中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部分余额可以继承。

5、五个激励机制

◆ 即缴即补。对个人参保缴费政府给予补贴。

◆ 多缴多补。对选择缴费档次高的给予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长缴多得。对长期缴费的参保人给予增加发放缴费年限养老金。◆ 特困特补。对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缴费给予全额或部分补贴。◆ 待遇叠加。对被征地农民、水库移民、低保、计生家庭等群体可叠加享受相应待遇。

6、享受待遇的条件

按年龄段分三类,城乡居保制度实施时:

◆ 已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不用缴费,符合条件的可按月享受基础养老金; ◆ 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即45周岁至不满60周岁),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

◆ 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即未满45周岁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

7、待遇调整机制

◆ 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缴费年限养老金标准和复员退伍军人优待养老金标准由省政府发文调整。

◆ 市、县(市、区)政府也可结合当地实际,适时调整当地基础养老金标准和参保人缴费补贴。

8、与相关制度的衔接

◆ 与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原农保)衔接。新制度实施时:

——原农保养老金领取人员,在继续领取原待遇的同时,可享受基础养老金;

——对未满60周岁原农保参保人,应将个人账户储存额按新制度实施当年当地的平均缴费额折算缴费年限(最长不超过15年)并继续缴费。

◆ 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

——已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期间因中断缴费,如累计不满15年的,可转入户籍地参加城乡居保,其个人账户资金按规定折算缴费年限(最长不超过15年),并按规定享受待遇。

——已参加了城乡居保,因就业后可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将其个人账户储存额,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折算缴费年限并继续缴费。

◆ 与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衔接。

——已参加了城乡居保的农村居民,如被征地且符合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条件的,可以同时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已参加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居民,要求转为参加城乡居保的,可将其个人账户资金及享有的社会统筹部分权益合并抵缴(折算)城乡居保的个人缴费(折算缴费年限最长不超过15年)。不要求转的,也可以参加城乡居保并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 与其他养老保障政策的衔接。符合享受城乡居保待遇条件的下列对象,可同时叠加享受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水库移民、计划生育家庭、低保对象、社会优抚、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精减职工和遗属生活补助等待遇条件的。

9、城乡居民参保人跨地区转移

◆ 参保人跨地区转移,可将其保险关系及个人账户储存额资金转入新参保地,按新参保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

◆ 年满60周岁人员户籍跨地区转移

——本省居民户籍在本省范围内迁移,养老保险关系不再转移,养老金由迁出地继续发放和调整。户籍关系迁出本省的,养老金待遇按迁入地规定执行。

——外省居民户籍迁入我省的,已享受迁出地养老金待遇的,迁入不提供养老金待遇。迁出地不享受养老金待遇的,可在迁入地申请养老金待遇。

(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展情况

2010年,是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的第一年,截至12月底,城乡居民参人数达到1170万人(其中:农村1029万人,城镇141万人),参保缴费人数达到592万人(其中:农村532万人,城镇60万人),领取养老金待遇人数578万人(其中:农村497万人,城镇81万人)。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85%。基金收入117亿元,基金支出58亿元,累计结余78亿元。

三、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一)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提出

1、中央、国家的主要政策文件和法规。

2004年—2008年,中央出台了8个有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法规和政策文件。

◆ 2004年提出两个确保,即:“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确保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

◆ 2006年明确提出“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 2008年再次明确提出“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有保障”。这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文件,为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2、省委、省政府主要政策文件和规章

省委省政府从2002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的政策文件,◆ 200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征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2‟27号)

◆ 200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通知》(浙政发„2003‟26号)。

◆ 200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33号)。

◆ 2008年,《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浙委„2008‟105号)。

◆ 2009年,《浙江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省政府今第264号)。

上述政策法规,分别就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所涉及的主要政策包括:保障对象、保障形式、保障标准、筹资渠道、待遇享受等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

(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主要内容

1、基本原则。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确保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

2、保障对象。政府统一征地导致夫去全部或大部分土地,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征地时具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

3、保障方式。实行基本生活保障;也可以实行基本生活保障与社会保险相结合;有条件可纳入城镇社保。

4、资金筹资。采取“三个一点”办法,即:“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个人缴一点”予以筹集。

5、待遇标准。待遇水平与缴费水平挂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6、制度衔接。与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转换衔接。

(三)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面临挑战

1、保障水平相对偏低,缺乏正常的待遇调整机制。全省约有40%左右的 县市尚未达城镇低保标准。

2、保障资金到位率偏低,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3、新老被征地农民待遇差距大,解决历史遗留被征地农民保障问题难。

(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

我省被征地保障工作始于2003年,截至2010年底,全省有422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其中有350万名被征地农参加了基本生活保障。已有179万名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按月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或养老金。

(一)坚持覆盖城乡、惠及全民;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城乡居民自愿参保相结合;

(三)坚持低水平起步、积极稳妥推进;

(四)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

(五)坚持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由中央和省确定,各地制定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2009年全面启动,各市选定1个县(市、区)列入国家或省试点,其他市、县(市、区)制订办法,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2010年1月起,年满60周岁、符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领取条件的,按规定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同时,做好16至不满60周岁人员的缴费参保工作。

(二)2012年全省实现制度全覆盖的同时,基本实现人员全覆盖。

第二篇:创新社会管理培训班讲义

创新社会管理培训班讲义

2011年5月6日

一、社会管理的概念: 社会管理,是指党委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

二、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

1、协调社会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

3、解决社会问题

4、化解社会矛盾。

5、促进社会公正。

6、应对社会风险。

7、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三、创新社会管理的概念:

简言之,创新社会管理,就是对社会管理的创新;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

创新社会管理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1、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2、社会管理如果搞不好,社会发展将受到制约和影响;过去取得的社会发展成果,也将受到侵蚀。

3、没有社会管理,就没有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

1、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2、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才能落实科学发展的统筹兼顾的要求。

4、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六、“加强”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加强”:

1、过去一些好的做法和传统优势,还能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要继续保持和发挥。

2、过去是正确的,还能适应现在的,但是,被忽视和弱化了的,要重视并强化。

(二)“创新”:

1、过去有一些好的做法,有提升和改良需求和空间的,需要进一步创新。

2、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过去没有的社会管理,要创新,要尽快形成新的社会管理方法和机制

(三)“加强”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1、“加强”为“创新”奠定了基础。

2、“创新”是过程,是方法,“加强”是目的。

3、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创新是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加强”。

七、创新社会管理的六大方面:

(一)管理观念的创新: 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决改变那些片面地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单纯“管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借鉴和吸收中国行政法研究所所长莫于川教授讲的八种新观念:

1、树立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尊重人格的观念;

2、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政府权力有限的观念;

3、树立行政民主、公众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

4、树立多元化、多样化、多依据的治理的观念;

5、树立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的观念;

6、树立政府诚信、社会诚信、官民互信的观念;

7、树立接受监督、责任到位、权利救济的观念;

8、树立辩证唯物、历史唯物的法治发展的观念。

(二)管理主体的创新: 要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

(三)管理方式的创新: 要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四)管理环节的创新:

要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

(五)管理手段的创新:

要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更多地运用法制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

(六)管理制度的创新: 要坚持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规范、机制和制度体系

八、创新社会管理的八大内容: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4、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6、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7、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8、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

九、创新社会管理的五种常用方法:

(一)综合法或归纳法:

1、苏州虎丘法院借助交通巡回法庭、驻区交警大队、人民调解工作室,与区交警大队、区司法局共同建立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结合“的阶梯式调解体系。

2、昆山建立以社工专业人才为引领、以社工从业人员为骨干、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者队伍。

3、浙江温岭市从2005年探索并实施的“参与式预算”,综合多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二)嫁接法:

1、昆山法院民一庭、执行局、审监庭等7个业务部门与柏庐街道下辖7个社区结对共建,统一挂牌设立“法官工作室”

2、苏州公安于10月8日在全省率先推出苏州“网上公安机关”。

(三)类比法:

1、苏州市公安局沪宁高速交警大队综合了多位民警的创新建议,在沿途的电子显示屏不断地打出“车号为××的车辆在××路段有××违法行为”的实时车辆违法信息。这种“活色生鲜”的做法,既及时告知了违法车辆驾驶人,又警示其他驾驶人不要再步其后尘。

2、对特殊人群实行特殊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苏州市平江区推出“社救帮扶”品牌工程,让困难群体真正享受发展成果。

(四)延伸法或类推法:

1、苏州工业园区湖西派出所和苏州市车辆管理所联合推出了全省首家派出所车管服务站,打造“家门口的车管所”。

2、把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流动人口身上,使他们进入城镇社会管理工作范畴。

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五)逆向思维法:

1、近些年来,全国启动了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等大接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受到群众称赞。

2、今年以来,北京市西城区部分中央部委礼堂食堂开始向社区居民开放,此举得到了广泛赞扬。经常去国家发改委食堂就餐的月坛街道居民陈月告诉记者:“这件事不大,却很实在。就是这样一件件实事,可以改变政府部门的形象,可以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

十、创新社会管理应体现的主要特征:胡锦涛指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刘先明认为: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效的依据和标准,群众满意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向。因此,创新社会管理,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1、创新的社会管理,要超过和好于过去的社会管理水平。

2、找到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和不满意的社会突出矛盾和共性社会管理难题。

3、解决好社会突出矛盾和社会管理中的共性难题的创新管理,形成规范和示范效应。

4、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分享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果,满意创新社会管理。

第三篇:解读新《社会保险法》中工伤保险的变化-时代光华试题

解读新《社会保险法》中工伤保险的变化

单选题

1.下列行业中,属于中等风险行业的是: 回答:正确

1.A 银行业

2.B 房地产业

3.C 石油加工

4.D 证券业

2.在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中,可以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不包括: 回答:正确1.A 患职业病的

2.B 工作时间内发生的意外伤害

3.C 工作时间前后发生的事故伤害

4.D 鼠标手

3.原则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伤保险的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左右。1.A 0.5% 2.B 1% 3.C 1.5% 4.D 2%

4.新《工伤保险条例》的正式实施时间是: 回答:正确

1.A 2010年7月1日

2.B 2011年1月1日

3.C 2011年7月1日

4.D 2012年1月1日

5.关于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与旧规定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回答:正确

1.A 增加了用人单位支付的项目

2.B 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

回答:正确

3.C 4.D 简化了工伤认定的处理程序

提高了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

6.工伤保险受理的有效时间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事故发生后3个月内

事故发生后6个月内

事故发生后9个月内

事故发生后一年内

7.关于新《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视同工伤情形,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复发的

8.新《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日内做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30 45 60 90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在72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的

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9.设立劳动鉴定委员会的机构是: 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乡镇级以上人民政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10.按照新法的规定,二级伤残可以领取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相当于本人()个月的工资。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23 25 27 29

判断题

11.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应该由企业补足差额。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A 2.B 正确 错误

12.新法规定,职工因工伤发生的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应由用人单位支付。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A 2.B 正确 错误

13.职工伤残等级数字越大的,伤残程度越严重,得到的工伤待遇也就越高。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A 2.B 正确 错误

14.经过工伤认定之后,员工就能够享受工伤待遇。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A 2.B 正确 错误

15.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此种说法: 回答:正确

1.A 2.B 正确 错误

第四篇:社会保险法专题培训班动员讲话(写写帮整理)

同志们: 《社会保险法》已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是我们人社系统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对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按照省厅要求,决定举办这次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学习贯彻《社会保险法》专题培训班,目的就是通过学习、研讨、交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把《社会保险法》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为法律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我代表局党组,向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社会保险法》的重大意义

《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是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党和政府履行“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庄严政治承诺的法律保证。《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和实施,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了更高的期盼。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社会保险法》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宗旨,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将党中央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转化为根本性、稳定性的国家法律制度。

(二)《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社会保险制度在探索中建立、在实践中发展、在规范中完善,特别是近10年来,制度框架逐步明晰,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金规模日益增强,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管理服务逐步规范,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保险法》规范了社会保险关系,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强化了政府责任,明确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责,确定了社会保险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和实施,必将推动社会保险制度更加稳定、运行更加规范,使相关各方特别是广大劳动者有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并带动一系列单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实施,从而使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全面进入法制化的轨道。

(三)《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为推动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制保障。《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广覆盖、可转移、可衔接的社会保险制度,从法律上破除了阻碍各类人才自由流动、劳动者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和实施,与之前出台的《劳动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起,构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整的顶层架构,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依法行政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必将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法制轨道上科学发展。

二、抓紧做好《社会保险法》的贯彻实施工作

《社会保险法》从第一次起草到最后的颁布实施,经历了17年,我们也盼了17年、等了17年。成果来之不易,应当备加珍惜。《社会保险法》的贯彻实施,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务之急是要把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作为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应当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掌握《社会保险法》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发展方向,规定了五项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制度模式、资金来源、享受待遇的条件,明确了用人单位、劳动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社会保险关系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强化了社会保险费征缴、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手段和措施,完善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等。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全体工作人员,无论是从事社会保险工作的同志,还是从事就业、人才、人事、收入分配

、劳动关系工作的同志,都应当主动学习、正确掌握《社会保险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和制度内容。

(二)广泛开展《社会保险法》普法宣传。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把宣传《社会保险法》作为当前新闻宣传和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纳入普法计划和“六五”普法规划,广泛宣传《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权利义务以及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完善等。要根据不同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把法律制度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表述、生动活泼的形式,普及到各类用人单位,普及到乡村、社区、家庭和群众中去。通过宣传,引导群众了解自身的社会保险权益,引导用人单位遵守社会保险法律义务,增强全社会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为《社会保险法》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抓紧完善《社会保险法》配套政策。《社会保险法》确立了社会保险基本法律制度框架,但其所留出的制度空间,在实际工作中不得不面对和处理的,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实施,国家层面还需要制定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省里将启动地方相关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从而逐步形成以《社会保险法》为基础,以相关行政法规、规章相配套的社会保险法律法规体系。同时,社会保险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实践,政策制度不断在调整完善,每个、每个险种都出台了相当数量的法规、规章特别是规范性文件,各地要对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抓紧清理现行的规范性文件,对与《社会保险法》不一致或者相抵触的内容,要在法律生效实施前进行修订或者废止,以维护法制统一。

三、全面推进社会保险各项工作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社会保险法》是一部关系广大劳动者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极为重要的法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确定了“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社会保险工作可以说占半壁江山,无论从法律规定,还是从职能职责、工作部署来讲,都要求我们把《社会保险法》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高举这部法律的旗帜,推进社会

保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法》基于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正处在改革发展过程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为此法律保持了必要的灵活性,作出了一些弹性的或授权的规定,为今后的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留出了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保险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具体实践、基层工作中注意总结分析,把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政策规范。

(二)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法》在制度上的安排是,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各类劳动者和全体居民,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全体职业人群,在法律责任上明确了对用人单位不参保、不缴费、恶意欠费的处罚措施,增强了扩面征缴的强制性。我们要重点推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大中小学生等群体参加城镇社会保险。逐步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疗保障问题。加快解决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职工群体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将符合政策的“老工伤”人员工伤待遇全部纳入统筹管理。

(三)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提高社会保险水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重要的决策参谋和政策执行部门,我们要注意做到“持续、有序、合理”。“持续”就是不断提高。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经过连续7年调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今后我们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不断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建立正常调整机制;医疗保险不只是单纯提高待遇标准,加快推进门诊统筹、增加保障项目、完善药品目录、提高统筹层次,也是提高保障水平的体现;失业保险除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外,提供更多的再就业和其他相关服务,也是提高保障水平的方式。“有序”就是统筹考虑各类利益群体的关系,综合平衡,保持在适当幅度,妥善应对部分特殊群体要求提高待遇的压力,防止引发新的矛盾。“合理”就是要时刻了解省情市情实际,合理控制提高保障水平的幅度、节奏、方式,决不能超越现实发展阶段,决不做不切实际的许诺。

(四)不断提高经办管理服

务水平。随着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基金规模的扩大和管理服务对象的增多,管理和经办服务的任务越来越重,必须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规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运行模式,完善市县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办法。全面实施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市级统筹。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探索研究相关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办法。推进并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做好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全面推行医疗生育费用即时结算和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在经办层面,要把实现精确管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办管理服务工作上档次、上水平的基本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提高管理的精确度,加快建立健全街道、乡镇、社区基层平台,形成有效的管理服务网络,以社会保障“一卡通”为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尽快构建“网络社保”,为各类参保单位和广大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四、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效

举办专题培训班,是提高人社系统干部素质、促进上下沟通、加强相互联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等一会,陈学明副局长就《社会保险法》立法的基本情况作重点解读,经办业务科室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精心准备了授课内容,将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保险法》进行辅导讲座,他们都长期从事社会保险工作。希望大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风上严格要求,行动上高度自觉,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动。

(一)要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大家应该看到,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机会十分难得。参加学习的都是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的业务股室负责人、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人,手头工作或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来这里学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排除干扰、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学习,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认认真真搞好学习,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二)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认真学习《社会保险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学习,带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研究、思考、总结、交流、提高,把丰富的知识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具体思路、办法

和举措,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三)要遵守纪律,从严管理。法规监察科要做好这次《社会保险法》培训班的有关组织服务工作,尽可能为大家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大家在培训期间学习好、生活好、身体好。希望遵守培训班的纪律要求和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服从管理。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点,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请假,有特殊情况也要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着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力争取得良好成效。

(四)要集思广益,总结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干部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认真总结本期办班经验,广泛听取各位学员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形成适合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干部特点的培训模式,使培训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培训班办成培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业务骨干的摇篮。

同志们,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保险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的根本保障,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务实创新的作风,扎实工作,奋发有为,使这部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社会和谐的法律切实落到实处,为推动科学发展、为巢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祝大家在培训期间学习好、身体好、生活好!预祝培训班圆满成功!

第五篇:社会保险法专题培训班动员讲话

同志们:

《社会保险法》已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是我们人社系统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对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按照省厅要求,决定举办这次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学习贯彻《社会保

险法》专题培训班,目的就是通过学习、研讨、交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把《社会保险法》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为法律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我代表局党组,向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社会保险法》的重大意义

《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是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党和政府履行“让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庄严政治承诺的法律保证。《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和实施,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了更高的期盼。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社会保险法》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宗旨,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将党中央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转化为根本性、稳定性的国家法律制度。

(二)《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社会保险制度在探索中建立、在实践中发展、在规范中完善,特别是近10年来,制度框架逐步明晰,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金规模日益增强,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管理服务逐步规范,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社会保险法》规范了社会保险关系,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强化了政府责任,明确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责,确定了社会保险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和实施,必将推动社会保险制度更加稳定、运行更加规范,使相关各方特别是广大劳动者有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并带动一系列单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实施,从而使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全面进入法制化的轨道。

(三)《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为推动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制保障。《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广覆盖、可转移、可衔接的社会保险制度,从法律上破除了阻碍各类人才自由流动、劳动者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和实施,与之前出台的《劳动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起,构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整的顶层架构,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依法行政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必将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法制轨道上科学发展。

二、抓紧做好《社会保险法》的贯彻实施工作

《社会保险法》从第一次起草到最后的颁布实施,经历了17年,我们也盼了17年、等了17年。成果来之不易,应当备加珍惜。《社会保险法》的贯彻实施,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务之急是要把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作为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应当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掌握《社会保险法》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发展方向,规定了五项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制度模式、资金来源、享受待遇的条件,明确了用人单位、劳动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社会保险关系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强化了社会保险费征缴、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手段和措施,完善了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等。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全体工作人员,无论是从事社会保险工作的同志,还是从事就业、人才、人事、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工

作的同志,都应当主动学习、正确掌握《社会保险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和制度内容。

(二)广泛开展《社会保险法》普法宣传。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把宣传《社会保险法》作为当前新闻宣传和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纳入普法计划和“六五”普法规划,广泛

宣传《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权利义务以及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完善等。要根据不同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把法律制度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表述、生动活泼的形式,普及到各类用人单位,普及到乡村、社区、家庭和群众中去。通过宣传,引导群众了解自身的社会保险权益,引导用人单位遵守社会保险法律义务,增强全社会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为《社会保险法》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抓紧完善《社会保险法》配套政策。《社会保险法》确立了社会保险基本法律制度框架,但其所留出的制度空间,在实际工作中不得不面对和处理的,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实施,国家层面还需要制定相关配套法规规章,省里将启动地方相关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从而逐步形成以《社会保险法》为基础,以相关行政法规、规章相配套的社会保险法律法规体系。同时,社会保险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实践,政策制度不断在调整完善,每个、每个险种都出台了相当数量的法规、规章特别是规范性文件,各地要对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抓紧清理现行的规范性文件,对与《社会保险法》不一致或者相抵触的内容,要在法律生效实施前进行修订或者废止,以维护法制统一。

三、全面推进社会保险各项工作

《社会保险法》是一部关系广大劳动者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极为重要的法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确定了“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社会保险工作可以说占半壁江山,无论从法律规定,还是从职能职责、工作部署来讲,都要求我们把《社会保险法》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高举这部法律的旗帜,推进社会保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法》基于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正处在改革发展过程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为此法律保持了必要的灵活性,作出了一些弹性的或授权的规定,为今后的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留出了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保险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具体实践、基层工作中注意总结分析,把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政策规范。

(二)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法》在制度上的安排是,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各类劳动者和全体居民,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全体职业人群,在法律责任上明确了对用人单位不参保、不缴费、恶意欠费的处罚措施,增强了扩面征缴的强制性。我们要重点推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大中小学生等群体参加城镇社会保险。逐步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疗保障问题。加快解决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职工群体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将符合政策的“老工伤”人员工伤待遇全部纳入统筹管理。

(三)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提高社会保险水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重要的决策参谋和政策执行部门,我们要注意做到“持续、有序、合理”。“持续”就是不断提高。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经过连续7年调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今后我们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不断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建立正常调整机制;医疗保险不只是单纯提高待遇标准,加快推进门诊统筹、增加保障项目、完善药品目录、提高统筹层次,也是提高保障水平的体现;失业保险除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外,提供更多的再就业和其他相关服务,也是提高保障水平的方式。“有序”就是统筹考虑各类利益群体的关系,综合平衡,保持在适当幅度,妥善应对部分特殊群体要求提高待遇的压力,防止引发新的矛盾。“合理”就是要时刻了解省情市情实际,合理控制提高保障水平的幅度、节奏、方式,决不能超越现实发展阶段,决不做不切实际的许诺。

(四)不断提高经办管理服务水平。随着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基金规模的扩大和管理服务对象的增多,管理和经办服务的任务越来越重,必须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规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运行模式,完善市县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办法。全面实施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市级统筹。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探索研究相关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办法。推进并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做好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全面推行医疗生育费用即时结算和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在经办层面,要把实现精确管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办管理服务工作上档次、上水平的基本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提高管理的精确度,加快建立健全街道、乡镇、社区基层平台,形成有效的管理服务网络,以社会保障“一卡通”为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尽快构建“网络社保”,为各类参保单位和广大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四、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效

举办专题培训班,是提高人社系统干部素质、促进上下沟通、加强相互联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等一会,陈学明副局长就《社会保险法》立法的基本情况作重点解读,经办业务科室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精心准备了授课内容,将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保险法》进行辅导讲座,他们都长期从事社会保险工作。希望大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风上严格要求,行动上高度自觉,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动。

(一)要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大家应该看到,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机会十分难得。参加学习的都是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的业务股室负责人、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人,手头工作或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来这里学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排除干扰、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学习,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认认真真搞好学习,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二)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认真学习《社会保险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学习,带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研究、思考、总结、交流、提高,把丰富的知识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具体思路、办法和举措,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三)要遵守纪律,从严管理。法规监察科要做好这次《社会保险法》培训班的有关组织服务工作,尽可能为大家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大家在培训期间学习好、生活好、身体好。希望遵守培训班的纪律要求和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服从管理。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点,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请假,有特殊情况也要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着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力争取得良好成效。

(四)要集思广益,总结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干部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认真总结本期办班经验,广泛听取各位学员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形成适合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干部特点的培训模式,使培训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培训班办成培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业务骨干的摇篮。

同志们,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保险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的根本保障,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务实创新的作风,扎实工作,奋发有为,使这部关乎民生福祉、关乎社会和谐的法律切实落到实处,为推动科学发展、为巢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祝大家在培训期间学习好、身体好、生活好!预祝培训班圆满成功!

下载〈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师资培训班讲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师资培训班讲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