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的100个文言实词

时间:2019-05-15 05:3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常见的100个文言实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常见的100个文言实词》。

第一篇:高考常见的100个文言实词

常见的100个文言实词

一些实词另有虚词的用法,为方便表述起见,本清单将其一并解释。

1.爱 ①喜爱,宠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②吝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③珍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④爱护: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房宫赋》)

⑤通“”,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2.安 ①安定: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②养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④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怎么: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⑥哪里: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3.按 ①放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②握着,拿着: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③压住,止住:按兵不动(《吕氏春秋》)④按照,依照:按图索骥(《汉书·梅福传》)⑤追究,查办: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4.拔 ①攻下: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高峻,挺拔: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雁荡山》)③超出: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5.报 ①答复: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报告: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③报复: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报答: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崤之战》)6.被 ①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②覆盖: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③遭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④介词,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⑤通“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⑥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⑦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7.备 ①充数: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毛遂自荐》)②准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③事先的准备:事异则备变(《五蠹》)④防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8.本 ①草木的茎或根: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芙蕖》)②底稿: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③根本: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④府本,版本: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⑤推究: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⑥本来: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9.鄙 ①偏远的地方: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②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轻贱:人贱物亦鄙(《孔雀东南飞》)10.兵 ①士兵: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②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③战争: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④作战:故兵法忌之(《三国志》)11.拜 ①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就职,就任: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③古代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拜访,拜谢:三年将拜君赐(《崤之战》)12.病 ①疾病: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②弊病,毛病: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③担心,忧虑:仅凿斗大一池„„又时病其漏(《芙蕖》)④使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⑤诋毁: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训俭示康》)⑥困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13.比 ①等到、及: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赤壁之战》)②挨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比较: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④并列,等同于: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荆轲刺秦王》)⑤追征:宰严限追比(《促织》)14.察 ①观察: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②洁净的样子: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③明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④考察后加以推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15.长

(1)长(cháng)①与“短”相对:长余佩之陆离(《离骚》)②长度: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③经常:茅檐长扫净无苔(《书湖阴先生壁》)④长处: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2)长(zhǎng)①年长: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说》)②生长: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采草药》)③做„„的长官: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16.朝

(1)朝(cháo)①朝见: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②朝廷: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齐桓晋文之事》)③上朝: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对,向:坐北朝南(2)朝(zhāo)

早晨:朝服衣冠,窥镜(《邹忌讽齐王纳谏》)17.乘

(1)乘(chéng)①乘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②乘坐: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③冒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④驾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2)乘(shèng)①量词,一车四马叫乘: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四: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崤之战》)18.除 ①(被)授官: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②治、整理: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③台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④去掉,除去: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19.传

(1)传(chuán)①传递: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流传: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③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传(zhuàn)①解释经书的著作: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②传记: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0.辞 ①言辞: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指南录>后序》)②命令: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③推辞: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托词、借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⑤拒绝:公辞焉。召孟明„„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崤之战》)⑥致辞:使皇武子辞焉(《崤之战》)⑦辞别: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⑧道歉: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⑨不接受: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⑩赋的一种:《归去来兮辞》 21.从

(1)从(cóng)①跟从: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听从:公子从其计,请如姬(《信陵君窃符救赵》)③跟随: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④遵从: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⑤依从、顺从: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⑥依傍、紧挨着:樊哙从良坐(《鸿门宴》)⑦由: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2)从(zòng)①通“纵”,合纵: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②同宗: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活板》)22.存 ①存在、存活: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赤壁之战》)②保存: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③问候:而公子亲数存之(《信陵君窃符救赵》)23.达 ①到: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促织》)②通达、得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③豁达: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汉书·高帝纪》)24.殆 ①危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②疑惑不解:思而不学则殆(《论语》)③大概: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石钟山记》)④几乎、近于: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雁荡山》)25.怠 ①松懈: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游褒禅山记》)②轻慢: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群英会蒋干中计》)26.当(1)当(dāng)①应当: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对等,比得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③将: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④处在: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⑤占据、把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⑥判罪:犯法当死(《柳敬亭传》)⑦主持: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⑧顶替: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⑨面对: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五人墓碑记》)⑩在,正在: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2)当(dàng)①适合、符合:惴惴恐不当意(《促织》)②恰当: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③当作:安步以当车(《战国策》)27.道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路程:道中手自抄录(《<指南录>后序》)③道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④古代行政区域名: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左忠毅公逸事》)⑤学说、主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⑥政策: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⑦方法、原则: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过秦论》)⑧原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⑨天道、自然规律: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⑩方向: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张衡传》)说,讲: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风尚: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28.得 ①获得: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找到: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能够: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④可以,能够: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⑤心得、收获: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⑥融洽: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记王忠肃公翱事》)⑦恰当:此言得之(《六国论》)⑧必须、应当:吾得兄事之(《鸿门宴》)⑨通“德”,感激: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29.度

(1)度(dù)①计量长短的标准:乃曰:“吾忘持度。”(《郑人买履》)②限度、尺度:生之有时,而用之亡(wú)度(《论积贮疏》)③制度、法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④常态、气度: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⑤越过、渡过:关山度若飞(《木兰诗》)⑥量词,表次数:物换星移几度秋(《滕王阁诗》)(2)度(duó)①估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②衡量、计算: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③量长短: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30.短 ①与“长”相对: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②诋毁: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31.多 ①与“少”相对: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②称赞: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32.发

(1)发(fā)①出发: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②点燃: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③打开: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④发动: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⑤抒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⑥派遣: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赤壁之战》)⑦征发: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涉世家》)⑧发出: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⑨开放: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⑩拿出: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五人墓碑记》)送:使人发书至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发射出: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2)发(fà)①头发: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量词,十毫为一发: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33.伐 ①功业: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②砍伐: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雁荡山》)③讨伐、进攻: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屈原列传》)④自夸: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传》)34.方 ①方圆: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才: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雁荡山》)③正,正在:方共瞻玩,一鸡瞥来(《促织》)④方向: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赤壁之战》)⑤方法: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赤壁之战》)⑥方形: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芙蕖》)⑦刚刚: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左忠毅公逸事》)⑧正当: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⑨将要、正要: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35.非 ①认为„„错: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②(如果)不能: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③不是: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问说》)④不对、错: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⑤无、没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⑥除了、除非: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36.复 ①再: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②又:故臣复取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恢复: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④繁复,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⑤夹层的、双层的:红罗复斗帐(《孔雀东南飞》)37.负 ①承受: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②使„„承担: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违背: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④依仗: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背: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⑥辜负: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左忠毅公逸事》)⑦享有:久负盛名 ⑧覆盖: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⑨失败: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兵法》)⑩担子:如释重负 38.封 ①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号赐给臣子:封公子为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②疆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坟: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五人墓碑记》)④古代帝王筑土坛以祭天:元嘉草草,封狼居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⑤查封: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39.盖 ①副词,大概: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②表原因,连词,大概因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③句首语气词,不译: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④伞: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⑤遮盖: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⑥超过: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40.鼓 ①一种乐器:噌吰如钟鼓不绝(《石钟山记》)②击鼓报时,更鼓:三月廿六夜四鼓(《与妻书》)③弹奏: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击鼓进军: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⑤振动,吹起:微风鼓浪,水石相搏(《石钟山记》)41.故 ①缘故: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旧交: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③以前的: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④旧: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⑤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⑥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豫州遁逃至此(《赤壁之战》)⑦故意: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⑧仍旧: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⑨本来:此物故非西产(《促织》)42.顾 ①回头:相如顾召赵御史(《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③顾及: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④反而: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⑤只是、不过: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43.固 ①险要的地势: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②坚决: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③顽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④牢固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⑤固执: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⑥本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⑦确实、实在: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44.观 ①观察: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②看、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③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景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45.归 ①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②回:一屠晚归(《狼》)③返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④归附、归属: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⑤归还: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⑥集中:则津泽皆归其根(《采草药》)46.国 ①京城:去国怀乡(《岳阳楼记》)②诸侯国: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③地区、地域: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经·硕鼠》)④国事: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47.过 ①过错:孤之过也,大夫何罪(《崤之战》)②经过:秦师过周北门(《崤之战》)③超过:娶妇后不过二人(《治平篇》)④责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⑤拜访: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⑥过分、过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48.合 ①集合: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赤壁之战》)②一致:君言当击,甚与孤合(《赤壁之战》)③汇合: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五人墓碑记》)④应该: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⑤合乎:合于《桑林》之舞(《庖丁解牛》)⑥合并: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促织》)49.恨 ①遗憾: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愤恨到极点: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③仇恨: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荀子·尧问》)④怨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50.后 ①在„„之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②后代:诸葛亮字孔明„„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传》)③落在后面:子路从而后(《季氏将伐颛臾》)④与“先”相对:舟与哨相后先(《<指南录>后序》)⑤帝王: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崤之战》)51.患 ①忌讳: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②祸患: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③担心: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患难: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52.会 ①适逢:会使辙交驰(《<指南录>后序》)②一起: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③节奏: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④宴请:酒非内法„„不敢会宾友(《训俭示康》)⑤聚会: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⑥邀请:公子于是乃臵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⑦会见: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53.还 ①返回: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指南录>后序》)②归还: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③还要: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④环绕: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⑤通“旋”,回转: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54.疾 ①小病: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赤壁之战》)②大、强: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③快速: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谭嗣同》)④恨:疾恶如仇 55.及 ①到: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崤之战》)②遭到:卒不去,故及于难(《谭嗣同》)③达到:立土动及百尺(《雁荡山》)④涉及、牵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促织》)⑤等到:及左公下厂狱(《左忠毅公逸事》)⑥来得及: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后序》)⑦比得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⑧和: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⑨以及、并且: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荆轲刺秦王》)56.假 ①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②借助、利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③宽恕、宽容: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④假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⑤非正式的、代理的: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陈涉世家》)⑥如果、假如: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⑦假期: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57.间

(1)间(jiān)①中间: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②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③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④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潼关怀古》)⑤一带: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2)间(jiàn)①缝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②机会: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③离间: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④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⑤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⑥间或,有时: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⑦从小路: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⑧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信陵君窃符救赵》)58.见

(1)见(jiàn)①看见: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会见: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③拜见:亮见权于柴桑(《赤壁之战》)④接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⑤会晤: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⑥见识、见解: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⑦见到的(景象):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⑧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有称代作用,等于前置的“我”: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⑨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2)见(xiàn)①出现: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②现成的:军无见粮(《史记·项羽本纪》)59.解

(1)解(jiě)①解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②分割: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③分开: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促织》)④解释: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与妻书》)⑤理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⑥消散、离散: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信陵君窃符救赵》)(2)解(xiè)

松懈、懈怠:胡虏益解(《史记·李将军列传》)60.进 ①献上:于是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进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③进步:孜孜焉唯进修是急(《问说》)④出仕,做官: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61.尽 ①完全:珍宝尽有之(《鸿门宴》)②结束:转侧床头,惟思自尽(《促织》)③完,没有:担中肉尽(《狼》)④极:尽善尽美 62.就 ①受: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接近,靠近:金就砺则利(《劝学》)③成就:然嬴欲就公子之名(《信陵君窃符救赵》)④就任: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⑤成功: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⑥登上: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⑦趋,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⑧完成,成功:瞬息可就(《活板》)63.举 ①全部,都: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②全: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③尽: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④举出,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⑤举起: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⑥挂起:中江举帆(《赤壁之战》)⑦攻占,攻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⑧列举:聊举数人以训汝(《训俭示康》)⑨(被)举荐: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⑩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64.绝 ①断: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②死: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③断绝: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⑤无路可走的,陡峭的: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⑥与人世隔绝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⑦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⑧全然: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65.决 ①决定: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②决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赤壁之战》)③一定: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④诀别: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信陵君窃符救赵》)66.堪 ①能够:不堪设想 ②经得起,忍受: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67.克 ①战胜: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崤之战》)②克制:克己奉公(《后汉书》)③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

68.类 ①像、似: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②种类: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雁荡山》)③大都,大致: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训俭示康》)69.怜 ①可爱: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②同情: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③可惜: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④爱惜,疼爱: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70.临 ①临近,靠近: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②站在高处看低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③面对: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71.名 ①名义: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②名分、名号: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③名字:此时尚未有名(《雁荡山》)④命名,取名: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⑤说明白: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72.莫

(1)莫(mù)

通“暮”,日落时,傍晚: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2)莫(mò)①没有谁: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②无,没有: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③不要:莫辞更坐弹一曲(《琵琶行》)④不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⑤通“漠”,广大: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逍遥游》)73.内

(1)内(nèi)①里面: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②在内部: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③内心: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④旧指妻妾:齐侯好内(《左传》)(2)内(nà)①接纳:亡走赵,赵不内(《屈原列传》)②交纳: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史记·秦始皇本纪》)74.逆 ①叛乱: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②逆旅、旅店:寓逆旅,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③违背: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④迎战: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75.期

(1)期(qī)①日期:业根,死期至矣(《促织》)②期望:良剑期乎断(《察今》)(2)期(jī)

满一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76.奇

(1)奇(qí)①少有的、罕见的: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②不平常的: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③奇妙: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④好、佳、宜: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⑤惊异:益奇之(《促织》)(2)奇(jī)

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77.迁 ①调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②迁都: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后序》)③升职: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④贬谪,降职: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78.请 ①(为)„„请求:文嬴请三帅(《崤之战》)②请允许我: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申告: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墓碑记》)④问候: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信陵君窃符救赵》)⑤邀请: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⑥请教: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⑦表恭敬,取出: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伶官传序》)79.穷 ①尽: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②困厄、失意: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③走到尽头: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④贫困: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⑤荒僻:穷山恶水 80.求 ①寻找: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要、要求: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探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81.去 ①离开: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②除掉: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③距离:去村四里有森林(《冯婉贞》)④到„„去,表动作趋向: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⑥(走了)以后: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行》)82.却 ①后退: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使„„退,击退:北救赵而西却秦(《信陵君窃符救赵》)③退回(原处):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④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⑤去掉: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⑥但是,可是(表转折):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漫书》)83.如 ①往,到„„去:沛公起如厕(《鸿门宴》)②像: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③及,比得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④按照:公屡促之,必如约(《记王忠肃公翱事》)⑤恐怕: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⑥如果: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⑦奈,有“对付”或“处置”之意: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⑧表选择,或者: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84.善 ①擅长: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交好,友善: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③友好地:不如因而善遇之(《鸿门宴》)④善行、美德: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⑤喜好,羡慕: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85.少

(1)少(shǎo)①减少: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②缺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轻视: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史记·苏秦列传》)④稍微:断头臵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2)少(shào)①年少: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说》)②小: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信陵君窃符救赵》)86.涉 ①渡过: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②走: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87.胜 ①胜利: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②优美的山水或古迹:见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胜(《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③经受得住: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④尽: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⑤战胜,取胜: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国论》)⑥超过:胜似闲庭信步(《水调歌头·游泳》)⑦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⑧盛大的: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88.识

(1)识(shí)①认识: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②见识:非问无以广识(《问说》)(2)识(zhì)①志,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②标记:封识宛然(《记王忠肃公翱事》)89.是 ①正确: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②认为正确: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③这个,这样,这些: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④表示肯定判断: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琵琶行》)90.使 ①命令,让: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出使: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使者:会使辙交驰(《<指南录>后序》)④假使: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房宫赋》)91.属

(1)属(shǔ)①隶属: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②类: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2)属(zhǔ)①写: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张衡传》)②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③委托,交付: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92.数

(1)数(shù)①数目,数量: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②天命,命运: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李将军列传》)

(2)数(shǔ)

计算: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3)数(shuò)

屡次: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4)数(cù)

密: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93.徒 ①同一类的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②白白地: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只,仅仅: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94.亡 ①逃跑,逃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②失去,丢失: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六国论》)③死亡: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④灭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95.望 ①远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②盼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③希望(名词):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名望: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⑤农历每月十五: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96.相

(1)相(xiàng)①容貌、相貌: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②宰相、丞相、相国: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③仔细看,审察:伯乐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马(《韩非子·说林下》)④辅助,帮助: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2)相(xiāng)①互相: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杂然相许(《愚公移山》)97.谢 ①道歉: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触龙说赵太后》)②推辞:使人迎公子重耳于翟,欲立之。重耳谢曰(《晋世家》)③辞别: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④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⑤告诫: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98.信

(1)信(xìn)①诚,诚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②讲信用: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③信物: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④使者,送信的人: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⑤随意,随便: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2)信(shēn)

通“伸”: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99.遗

(1)遗(yí)①遗失,丢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②遗漏,忽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③遗留,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④排泄大小便: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廉颇蔺相如列传》)(2)遗(wèi)

送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100.族 ①家族:宫之奇以其族行(《宫之奇谏假道》)②类:士大夫之族(《师说》)③聚结,聚结之处: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庖丁解牛》)④灭族:以古非今者族(《秦始皇本纪》)⑤灭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⑥众,一般: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

第二篇:高考150个文言实词【51-100】

51、及

1、赶上,追上。(追张仪,不及)

2、到,至。(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达到。(及里城)

4、涉及,牵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此其近者祸及身)

5、趁着。(而不及令今有功于国)

6、比得上,赶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7、和,并。(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52、即

1、靠近,接近。(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立即,马上。(项伯即入见沛公)

3、当,当时。(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4、倘若,如果。(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5、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6、即使。(其伤于缚者,即幸留)

7、就,就是。(闻鸡鸣。即起盥栉)

8、登上帝位。(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53、既

1、尽,完。(言未既)

2、已经,---以后。(既克,公问其故)

3、既然。(将军既帝室之胄)

4、既----又---并列关系。(三军既惑且疑)

5、既而:不久。(既而得其尸于井)

6、全、都。(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7、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壬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

54、假

1、不真,虚伪,假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弄假成真 假仁假义)

2、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凭借,借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

4、犹“贷”,宽容,原谅。(愿大王少假借之)

5、给予。(遂乃开仓廪,假贫民《汉书•龚遂传》)

6、假如,如果。(假有人焉,举我言复我,亦必疑其诳)

55、间

1、两事物的当中。(凡天地之间)

2、中间,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4、指房屋的间数。(安得广厦千万间)

5、间隙,空隙。(彼节者有间)

6、隔离。(遂与外人间隔)

7、间或。(间以诗记所遭)

8、离间。(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9、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0、间月:隔月,一个月以上。(骨微伤,病间月)

11、间关:形容鸟声宛转。(间关莺语花底滑)

12、间谍。(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

13、表时间有时、偶然。(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4、表状态,从小路。(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15、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56、见

1、看见。(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2、召见。(曹刿请见)

3、拜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4、会见。(一日不见,如三秋矣)

5、见识,见解。(真知灼见 一得之见)

6、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7、听见,听说。(从兹耳界应清静,免见啾啾毁誉声——白居易)

8、知道,觉得。(何以见得)

57、解

1、剖开,分解动物的肢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2、把系着的东西解开。(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3、解开,使分开。(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4、解释,解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理解,懂得。(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消散、离散。(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7、分裂、涣散。(天下土崩瓦解)

8、解救、消除。(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军之仇者,何如)

9、通“懈”,松解,懈怠。(胡虏益解)

58、进

1、前进。(余船以次俱进《赤》其进愈难《游》)

2、进献。(群臣进谏《邹》相如前进缶《廉》)

3、出来做官。(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59、尽

1、完了;没有了。

2、死。

3、全部用出。

4、竭尽;使„„完尽。(智者尽其谋)

5、尽头。

6、穷尽。

7、明白。(听其言,曰而尽。)

8、极;全。(尽善尽美)

60、就

1、接近,依靠。(金就砺则利)

2、赴任,就职。(连辟公府不就)

3、完成,达到目的。(轲自知事不就)

4、成就。(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5、即,随即。(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6、走向,走上。(若无罪而就死地)

7、上车、上路。(荆轲遂就车而去)

61、举

1、举起,抬起。(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举案齐眉 举足轻重)

2、举出,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 举一反三)

3、举行,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推举,举荐。(孙叔敖举于海)

5、攻下,占领。(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6、拿。(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7、全,尽。(杀人如不能举 举国上下)

62、绝

1、断绝。(不绝如缕 络绎不绝 韦编三绝)

2、终止,消失。(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3、隔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穷尽。(绝处逢生)

5、极,最,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6、到了极点。(以为妙绝)

7、完全,绝对。(绝无踪响 绝无仅有)

8、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3、堪

1、经得起,忍受。(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能够,可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3、能够,可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64、克

1、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2、战胜,攻破。(然操遂能克绍)

3、克制。(克已复礼为仁)

4、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担当家务。(子克家)

5、克制、约束。(克已奉公)

6、限定、约定。(与克期俱至)

7、通“刻”,刀刻、雕刻。(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65、类

1、种类。(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2、事例。(举类迩而见义远)

3、类似,象。(中会殿阁,类兰若)

4、类推。(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5、条例。(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6、大都、大多。(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66、怜

1、怜悯,同情。(独不怜公子姊耶?)

2、可怜:可爱。(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3、疼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爱戴。(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5、值得同情。(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可惜。(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67、临

1、从高处朝向低处,面对。(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2、面对。(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如临大敌)

3、到。(双喜临门 身临其境)

4、正当,将要。(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阵磨枪 临渴掘井)68、弥 弥

1、满,遍。(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2、越,更加。(奉之弥繁,侵入愈急)

3、弥留:病危将死。(病日至秦。既弥留)

4、经、终。(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69、名

1、名字,名称。(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盖当时未有雁荡山之名《梦》)

2、取名,得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而此独以钟名《石》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梦》)

70、末

1、<名>树梢。《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2、<名>事情、物件的端或尾。《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3、<名>末尾;尽头。《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

4、<名>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论积贮疏》:“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5、<名>时间或顺序在后。贾思勰《树木》:“吴末,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 71、莫

1、通“暮”读mu,日落的时候,傍晚。(至莫夜月明)

2、没有(谁),没有(什么)。(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3、不,不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莫如:不如。(莫如以吾所长攻敌短)

5、通“漠”,广大。(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6、表测度、或许。(其事体莫须有)

72、乃

1、副词,可译为“是”“就是”,表判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你,你的。(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3、如此。(子无乃称。《庄子》)

4、仅。(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于是,就。(良乃入,具告沛公)

6、才。(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7、竟,竟然,居然。(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73、内

1、里面,跟“外”相对。(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2、内部,常指国家内部,朝廷内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3、内心。(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4、内室。(家有一堂二内)

5、通“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6、通“纳”,放进。(内狼于囊)

8、交纳。(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74、判

1、古代官职。

2、判词。

3、分开;分离。(遂判十二国,合为七国)

4、分辨。(强弱胜负已判)

5、裁判狱讼。

75、期

1、限定和约定的时间、时日。(名词)(道不通,度以失期 后会有期)

2、约定。(动词)(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不期而遇)

3、希望。(非相仇也,期有得耳)

4、限度。(征敛无期)

5、必,至。(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6、jī,周,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76、奇

1、奇特的,罕见的,不平常的。(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以----为奇,惊异。(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3、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适宜,适合。(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5、珍贵的。(此奇货可居)

6、使人不测的。(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7、佳、好、宜。(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8、怪物、异物。(奇生怪)

77、迁

1、迁移。(战,守,迁皆不及施)

2、改变。(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3、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

4、贬谪,放逐。(是夕始觉有迁谪意)78、请

1、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2、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3、请教,请示。(诸将请所之)

4、宴请。(乃置酒请之)

5、请命:①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②请示③请求任命官职

6、愿意。(请献十金)

7、谒见、谒问。(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8、邀请、约请。(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79、穷

1、困窘,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2、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贫困。(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4、穷尽。(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5、寻求到尽头。(复前行,欲穷其林)

6、僻、荒。(穷巷陋室穷山恶水)

7、困窘。(公孙衍穷张仪)

8、穷冬,严冬。(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80、求

1、寻求、需求。(求人可使报秦者《廉》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

2、请求。(求而不得者也送)

81、去

1、离开。(欲呼张良与俱去)

2、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3、除去,除掉。(为汉家除残去秽)

4、距,距离。(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5、表示动作的趋势。(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丢弃、厌弃、失掉。(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7、前往、到„„去。(公然抱茅入竹去)

8、去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82、劝

1、勉励,奖励。(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2、劝说。(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3、受到鼓励。(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必劝)83、却

1、退,退回。(相如因持壁却立)

2、使„„退,击退。(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3、拒绝,推却。(却之为不恭)

4、还,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回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6、去掉、消除。(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7、但是、可是。(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84、如

1、依照,遵从,顺。(万事如意 如愿以偿 如法炮制)

2、好像,如同。(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如出一辙 如此而已 如饥似渴 如丧考妣)

3、及,比得上。(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4、到„„去。(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5、若,假如。(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85、若

1、似乎,好像。(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假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及,比得上。(曾不若孀妻弱子)

5、至于,至如。(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86、善

1、好事,好的行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友好,亲善。(素善留侯张良)

3、擅长:善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通“缮”,修治。引申为揩拭。(善刀而藏之)

5、表示同意的答词,可译为“好”“对”。(先主曰“善”)

6、善才:唐时著名琵琶师,后也作以指琵琶师或曲师。(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7、优点、长处。(采儒墨之善,撮明法之要)

8、做好、处理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喜欢、羡慕。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87、稍

1、官府发给的粮食。(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2、逐渐;慢慢地。稍出近之)

3、稍微。

88、少

1、数量小,不多。(少私寡欲)

2、不足,缺少。(少条失敬:缺少教养,没有规矩。)

3、轻视。(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史记•苏秦列传》)

4、表示时间很短,不多时。(少时,一狼径去)

5、稍微,略微。(太后之色少解 少安毋躁)

6、shào,年轻,年轻人。(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89、涉

1、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楚人有涉江者)

2、进入,到。(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3、经历,经过。(今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90、胜

1、能承受,胜任,禁得起。(驴不胜怒,蹄之)

2、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不可胜数 美不胜收 不胜枚举)

3、胜利。(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百战百胜)

4、超过,胜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略胜一筹)

5、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引人入胜)91、识

1、懂得,认识。(相逢何必曾相识)

2、知识,见识。(鄙夫寡识)

3、记住。(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92、使

1、派遣,命令。(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2、使,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3、出使。(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4、使唤。(人皆得以隶使之)

5、使者。(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

6、使命。(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7、主使,指使。(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8、假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93、是

1、正确,不错,与“非”相对。(觉今是而昨非 是非分明)

2、以为是。(各行其是)

3、判断词,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这。(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5、作语助。(唯利是图)

94、适

1、到„„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女子,出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3、顺从,适合。(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4、恰好。(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5、刚才。(适为虞人逐)

6、同“谪”,被流放。(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7、流放,贬职。(又以适去,竟不自得)95、书

1、写,记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文字。(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3、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书籍,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5、国书。(拜送书于庭)

6、书法、字体。(举世唯知其书)

7、特指《尚书》,泛指一切经书。”(《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96、孰

1、通“熟”,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谁,哪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孰与:与„„比,哪一个更„„,哪里比得上。(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成熟。(寒暑和节,而五谷以孰)

5、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

97、属

1、连接,连缀。(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2、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

3、隶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4、掌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5、类。(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等、辈。(若属皆且为所虏)

7、系、是。(查明属实,事属可行)

98、数

1、数目。(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2、若干。(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3、命运。(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shǔ ,计算。(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不可胜数 数九寒天 数典忘祖)

5、shǔ,列举罪状。(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6、shuò ,屡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数见不鲜)

7、cù,密。(数罟不入洿池)

99、遂

1、水道。

2、通达。

3、成功。

4、称心。

5、于是;就。(遂逐齐师(出自《曹刿论战》)

6、终于;竟。(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100、率

1、遵循;遵从。

2、率领。

3、给„„做榜样。

4、大概;大致。

5、一概;全部。

6、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带领,率领)

7、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大致,一般,这个意义又说成“大率”)

8、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

9、将率不能(主将)

10、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顺着、沿着)

11、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规格、标准)

12、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频率、比率)

第三篇:常错文言实词教案

常错100个文言实词(课外例句+成语/课内例句)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 正:吝啬 .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爱财如命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 正:审理、追究、查办 . 译: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 正:授予官职 . 译: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拜为上卿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 正:回复 . 译: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求人可使报秦者/报任安书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 正:边境 .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 正:军营 .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作壁上观/诸将皆从壁上观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 正:担心,忧虑 . 译: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 正:(被)授职 . 译: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 正:临时驻扎 .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 正:通“猝”,突然 . 译: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 正:通“促”,赶快 .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 正:问候 .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 正:宽恕 .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严惩不贷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 正:及,达到 .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 正:感激 .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 正:当即 .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 正:主管 .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 正:删改 .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误:许多 正:称赞 .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误:夺取 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舅夺母志/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误:阿附 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刚正不阿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误:讨伐 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平伐其功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误:富裕 正:众多 .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误:干涉 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哭声直上干云霄 25.致知在格物。误:标准 正:推究 . 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误:改换 正:经过 .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少不更事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误:购买 正:重赏征求 .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吾闻汉购我头千金/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误:规劝 正:谋划 .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误:经过 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愿枉车骑过之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误:遗憾 正:怨恨 .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误:怨恨 正:遗憾 . 译: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误:捆绑 正:停留 .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误:憎恨 正:妒忌 .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误:节省 正:年成不好 .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误:简略 正:选拔 .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误:怜悯 正:夸耀 .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自矜功伐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误:禁止 正:禁令 .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误:捐助 正:撤除 .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误:刊登 正:删除 .译:(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达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不刊之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误:战胜 正:能够 . 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误:讲课 正:督促 . 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误:逐步 正:订正,改正 . 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误:离开 正:通“罹”,遭遇 . 译: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离骚者,犹离忧也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误:命令 正:美好 .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巧言令色 45.民不胜掠,自诬服。误:掠夺 正:拷打 . 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服罪了。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 误:违背 正:迎着 .译: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误:停止 正:通“疲”,疲乏 . 译文: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48.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误:妻子 正:以女嫁人 . 译文: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49.属与贼期,义不可欺。误:期限 正:约定 . 译文: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不期而遇 50.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误:亲人 正:父母 . 译:父母不认为我是好孩子,兄弟不接纳我,宾客抛弃我。+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51.出水处犹未可耕,奏寝前议。误:睡觉 正:息,止 . 译文:已经退水的田地还不能耕种,上奏要求停止先前的奏议。52.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误:贫穷 正:困厄,不得志 . 译文:因为我当时处境困厄,只有贞甫相信我。+人穷则反本/士穷乃见节义/穷且益坚/穷饿无聊 53.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误:权利 正:暂代官职 . 译文:(天会)十年,考中状元,被授官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54.勉顺时政,劝督农桑。误:劝说 正:勉励 .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劝学 55.议者皆然固奏 误:这样 正:认为„„对 . 译文:议事的人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沛公然其言 56.至朝时,惠帝让参曰。误:谦让 正:责备 . 译文: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便责备曹参说。57.彦章武人不知书。误:文书 正:文字 . 译文:王彦章是一个军人,不识字。58.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误:私自 正:偏爱 .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9.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误:迅速 正:招致 . 译: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60.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误:可惜 正:悔恨 . 译文:受到张仪的欺骗,大王一定会悔恨的。61.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尔廷毁我!” 误:期望 正:埋怨、责怪 . 译文:绛侯埋怨袁盎说:“我与你兄长友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 +若望仆不相师 62.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误:危险 正:端正 . 译文:那些人都很随便地蹲坐互相面对,茅容独自端正地坐着更加恭谨。+危言危行/正襟危坐 63.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误:轻微 正:如果没有 .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微斯人,吾谁与归!64.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误:陷害 正:欺骗 . 译文:从没有看见他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才知道古人是不欺骗(我们)的。65.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误:遗留 正:赠送 . 译文: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给大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66.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误:事物 正:别人 . 译文: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7.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误:休息 正:增长 . 译文: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68.大业中,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误:清闲 正:通“娴”,熟习. 译:大业年间,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69.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误:接受 正:怀恨 . 译文:柳彧跨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7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误:新鲜 正:少 . 译: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寡廉鲜耻 71.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误:感谢 正:谢罪 . 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约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72.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误:书信 正:信使 . 译文:王家子弟都很好,但是听到信使到来,都显得拘谨。

73.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误:巡行 正:代理 . 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74.变不形于方言,真台辅之器也。误:形势 正:表现 . 译文:内心变化不表现在言语上,真有做高官的气量。+喜形于色 75.阶疾病,帝自临省。误:察看 正:探视、问候 .

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76.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误:曲从 正:示众 . 译:已经派人前去报告景公,还没来得及回来,穰苴就斩了庄贾来向三军示众。+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77.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误:找寻 正:不久 . 译文:不久赐给他一支鼓吹乐队,并宣召他入宫值班。+寻病终/寻蒙国恩 78.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误:儒雅 正:平素、向来 .

译文:文长既然向来不与时风调和。

79.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误:厌恶 正:满足 . 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还不满足。+学而不厌/贪得无厌/暴秦之欲无厌/夫晋,何厌只有?

80.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误:邀请 正:半路拦截

译文:赵方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领一百骑兵去半路拦截敌军,杀敌一千多人。8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误:改变 正:轻视 . 译: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8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误:担忧 正:父母的丧事 . 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丁忧 83.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误:游览 正:交往 . 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8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误:尤其 正:指责 . 译文: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怨天尤人 85.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误:角落 正:边疆 . 译文:(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事业布满边疆。86.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误:欺骗 正:忧患 . 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87.数决疑狱,庭中称平。误:牢狱 正:案件 . 译文: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88.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误:遇到 正:对待 . 译文: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不如因善遇之 89.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误:给予 正:结交 . 译文:轮扁,是斫车轮的人啊,可是读书人结交他。+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90.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误:察看 正:经历 .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

9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误:赞美 正:辅佐 . 译: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92.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误:准则 正:效法 . 译文:我效法上天做事,有什么不可以!93.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误:盗窃 正:毁害 . 译文:你既然不种田,却轻慢毁害别人的稻谷!+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94.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误:了解 正:主持 . 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95.每读书至治乱得失。误:整治 正:太平.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96.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误:给予 正:招引,引来 . 译文:鲁侯听到这事,大为惊奇,派上卿带上厚礼去招引他。+致食客三千人 97.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误:嘱托 正:写作 . 译文: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屈平属草稿未定 98.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误:文字 正:养育 . 译文: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抚恤(爱护养育)。99.往年春,汉族淮阴。误:家族 正:灭族 . 译文:去年春天,汉王将淮阴侯灭了族。+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100.上闻而谴之,竟坐免。误:因为 正:获罪 .

译文: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梁彦光,最终获罪被免官。

第四篇: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经典试题

100题)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禹汤被之矣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 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 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 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 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③④各不同 D.①②③④都相同

12.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从善如流 ..C.樊哙从良坐 弟走从军阿姨死 ..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14.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 有大石当中流 ..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 犯法当死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 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 16.“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D.吾得兄事之 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 ..C.度义而后动 审时度势 ..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张弛有度,文武之道 ..18.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 D.觉今是而昨非 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王辞而不复 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

21.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无缘无故.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D.暮去朝来颜色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23.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5.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C.等死,死国可乎 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26.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C.今公子故过之 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27.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患无穷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

28.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云霞明灭或可睹 C.或王命急宣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疾恶如仇 30.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B.卒不去,故及于难 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31.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 C.项伯即入见沛公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而得其尸于井 B.既来之,则安之 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狐假虎威 B.不假思索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34.与“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5.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项伯即入见沛公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D.见笑大方 冀君实或见恕也 ..36.与“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百思不得其解 37.与“一蹴而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连辟公府不就 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C.金就利则利 D.轲自知事不就 38.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孙叔敖举于海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C.杀人如不能举 主人不问,客不能举 ..D.戍卒叫,函谷举 兔起凫举 ..39.与“天不绝我”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抢呼欲绝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0.与“不堪回首”的“堪”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B.千载谁堪伯仲间 C.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郞君 D.老者不堪其老而休也 41.与“克勤克俭”的“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B.然操遂能克绍 C.克己奉公 D.与克期俱至

42.与“有教无类”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中绘殿阁,类兰若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C.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D.举类迩而见义远 43.“可怜”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怜身上衣正单 B.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百花高楼更可怜 44.与“弥天大谎”的“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B.弥留之际,留言示我,虽三言两语,不啻暮鼓晨钟,振聋发聩 C.夜雪初霁,荠麦弥望D.仰之弥高

与“大命将泛,莫之或止”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至莫夜月明 B.其事体莫须有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D.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46.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家祭勿忘告乃翁 B.骑乃得过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47.与“距关,勿内诸侯”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外无期工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C.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D.内狼于囊 48.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失期,法当斩 B.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C.期年之后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49.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 D.奇货可居 50.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战、守、迁皆不及施 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C.再迁为太使令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51.与“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B.事急矣,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乃置酒请之 D.乃请宾客,约车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52.与“穷兵黩武”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D.人穷则反本 53.“去”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欲呼张良与俱去 B.西蜀之去南海 C.公然抱茅入竹去 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54.与“劝学”的“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桑 B.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 C.劝秦王显岩穴之士(隐居之士)D.时周瑜受使至鄱番阳,肃劝权召瑜归 55.“却”同今义表转折的一项是()A.相如因持璧却立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D.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56.与“权将如吴”(《三国志》)的“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B.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C.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7.与“若入前为寿”的“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天若有情天亦老

C.失法离令,若死,我死 D.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58.与“汝先行,吾善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善刀而藏之 D.善万物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休

与“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的“少”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B.太后之色少解 C.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 D.少不更事 60.与“跋山涉水”的“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楚人有涉江者 B.驱中国之众远涉江湖之间 C.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东 D.涉猎广泛,学贯中西 61.与“数不胜数”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B.刑人如恐不胜 C.予观乎巴陵胜状 D.喜不自胜 62.与“博闻强识”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相逢何必曾相识 B.鄙夫寡识

C.款识清楚,标价明白 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63.与“实事求是”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觉今是而昨非 B.是又在六国下矣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唯予马首是瞻 64.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适得其反 C.适为虞人逐 D.予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65.与“罄竹难书”的“书”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乃丹书帛曰“陈升王”

C.王右军书,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D.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66.与“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孰能无惑 D.寒暑易节,而五谷以孰 67.与“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8.与“数见不鲜”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B.范增数目项王 C.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69.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说尽心中无限事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秦王大说,犒赏三军 D.范增说项羽曰 70.与“金城汤池”的“汤”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B.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C.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D.臣请就汤镬 71.与“窃窃私语”的“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乃私见张良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丹不忍以己之私 72.与“素不相能”的“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D.素善留侯张良

与“涕泗横流”的“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B.士皆垂泪涕泣 C.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D.目泪下,鼻涕长一尺 74.与“徒劳无功”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75.与“亡命天涯”的“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D.今沛公有急,亡去不义 76.与“大楚兴,陈胜王”的“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沛公欲王关中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八方归附,四夷来王 77.与“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微查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B.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C.微服私访 D.雁荡山具体而微者 78.与“悉心照料”的“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丞相亮其悉朕意 B.古之治天下,至悉也 C.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D.赵王悉召群臣议 79.与“相夫教子”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杂然相许 B.伯乐学相马

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0.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D.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 81.与“信口开河”的“信”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B.言必信,行必果 C.低眉信手续续弹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82.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行将就木

C.赵王畏秦,欲勿行 D.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83.与“潜心进修,卓然有成”的“修”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恐修名之不立 D.邹忌修八尺有余 84.与“许为佳作”的“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高可二黍许 B.先生何许人也

C.时人莫之许也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85.与“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阳”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我送舅氏,日至渭阳 C.则阳收其身,而实疏(疏远)之 D.周秦多玺,多作阳文 86.与“要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张良出,要项伯 B.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C.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D.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D.不遗余力 88.与“贻人口实”的“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B.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 C.贻笑大方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89.与“世易时移,物是人非”的“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B.以其小,易之

C.荣禄固操、莽之才,绝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90.与“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的“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C.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D.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 91.与“登峰造极”的“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B.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C.此人功参造化,乃吾劲敌 D.径造庐访成,视成所畜,掩口葫芦而笑 92.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君何以知燕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93.与“学以致用”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D.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94.与“质疑问难”的“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质明,避哨竹林中 B.形者神之质

C.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D.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95.与“资治通鉴”的“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C.故治国无法则乱 D.不效则治臣之罪 96.与“付诸东流”的“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曰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C.投诸渤海之尾 D.潘崇曰:“能事诸乎?” 97.与“谁得而族灭也”的“族”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士大夫之族 B.族庖月更刀,折也

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D.族秦者秦也,飞天下也 98.与“卒然边境有急”的“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B.初,鲁肃闻刘表卒 C.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D.五万兵难卒合 99.与“走马观花”的“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窃计欲亡赵走燕 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C.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D.预备走舸,系于其尾 100.与“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B.因击沛公于坐 C.坐盗 D.坐以待毙

第五篇:文言实词练习

40.既,jì

(1)动词,完了,尽(2)副词

①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以后。②表时间或行为承接,“不久”“一会儿”“后来”,有时“既而”连用 ③表范围。“全”“都”(3)连词

①既然②既„„且„„,既„„又„„,表两种情况同时存在1、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韩愈《进学解》)

2、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谋攻》)

3、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

4、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5、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苏轼《赤壁赋》)

6、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41.假,读音一:jiǎ(1)动词

①借②凭借,借助③宽容④给予(2)形容词

①虚假,假装②非正式的,代理的(3)连词,相当于“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连用 读音二:jià名词,假期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嗣同》)

3、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6、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

7、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8、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42.间,读音一:jiān

(1)名词①门缝,夹缝②中间③期间(2)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 读音二:jiàn(1)名词

①空隙②机会③(不多)时间(2)动词

①离间②参与③间隔,隔断④夹杂(3)副词

①表时间,有时,偶然 ②表状态,从小路③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4、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6、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7、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8、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9、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10、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11、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1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1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14、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43.见,读音一:jiàn(1)动词

①看见,看到②会见③谒见,拜见④召见,接见(2)名词

①见识,见解②看见的东西

(3)代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有所动作(4)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 读音二:xiàn动词

①引见,使„„见②表现、出现、显露

1、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荷蓧丈人》)

2、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3、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4、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5、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6、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7、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8、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

9、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10、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44.解,读音一:jiě动词

①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②解开,脱去

③分开④解释,解答⑤理解⑥解救,消除 读音二:xiè动词,缓和,消减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2、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4、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5、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病梅馆记》)

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

7、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促织》)

45.就,jiù动词

①趋,赴②靠近,接近③上(车、路)④赴任⑤担任⑥成就⑦完成,成功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3、臣之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4、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信陵君窃符救赵》)

5、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6、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活板》)

7、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下载高考常见的100个文言实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常见的100个文言实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言实词积累

    文言实词积累 1、爱 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

    《史记选读》常考文言实词(最终五篇)

    摘自《史记选读》的常考疑难文言实词 1.司:掌管。例如:命南正重以司天。(《太史公自序》) 2.绍:继承。例如:绍复先王之大业。(《尚书》) 3.典:①掌管。 例如:典掌机要。(《颜氏家训》)......

    2018年高考文言实词120例(五篇范例)

    文言实词120例 1.爱 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吝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 爱惜。使六国各爱其人 《阿房宫赋》 喜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2018高考常见文言实词归类总结

    2018高考常见文言实词归类总结 1 家居生活 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

    高考4-7易错点文言实词

    高考4——7题易错点总结 一、 文言实词 1、课 秋冬课收敛 督促 (魏源)奏减浙东滨海渔课 赋税 2、坐 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 坐:因犯„„罪。 3、便宜从事、便宜行事:酌情处理 4......

    120个文言实词解释

    120个文言实词解释 120个文言实词解释 1.爱①故以其爱不若燕后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亲爱 疼爱②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 心爱的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

    常用文言实词用法

    常用文言实词用法 (仅以此11个实词为例) 1 爱 ①爱,亲爱,友爱。《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故以其爱不若燕后。”《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也。” ②亲爱的,心爱的。李朝......

    文言实词十九5篇

    高二语文编号 59班级姓名小组号编制人 :日期 文言实词复习学案(十九)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造、知、致、质、治、诸”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