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教学5篇

时间:2019-05-15 05:3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实词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实词教学》。

第一篇:文言实词教学

关于初中教材中常见文言实词掌握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分类归纳 掌握规律 熟谙方法 举一反三 能力培养

内容提要:文言文实词浩如烟海,且词义丰富,学生学习、掌握起来很吃力,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文言文的教学工作。在此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加以分类归纳总结,熟谙方法,形成知识网络,方便学生掌握,逐步形成理解能力,为阅读浅近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即:能理解其词句的含义和作品思想内容,这个能力体现的关键是理解词义,因为词是语言中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每个词经常表示一个确定的、完整的、和其他词相对立的概念。它可以作为句子的结构要素组成句子,从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再者词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变化而引申、而变化。然而语法作为组词造句的方式,作为语言结构的规则,古今变化不大,因其是理解词的含义,乃至理解句意,理解文意,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前提、关键,所以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工作应该是结合语境解释实词词义。

初中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是根据具体语境释词,这些词对理解句意至关重要,且多为文言文中的常用词,这种主观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而且考察了学生的表述能力,难度更大一些,也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学生对实词的掌握状况却不容乐观,目前中学生的现状是:死记硬背课下实词注释,自主学习能力很差,如果语言环境变化了,便不知所云,无从理解了。所以文言文教学工作举步维艰,现行中学教学以90余个常用词为重点,学生如果一一记诵势必会耗费很大的时间与精力,且收效甚微。如果能够传授给他们一套切实可行、有章可循的方法,这一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只有词义疏通了。文章理解了,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精华,才能培养中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

依据我们多年来的文言文教学经验,我们发现抓住常见实词教学是一种帮助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有效途径。从实词人手,讲解其本义,推求其引申义,勾画出词义发展的动态轨迹,只有这样才能变“薄弱环节”为“教学强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积淀,而且是一种智慧培养。从而达到对思维能力的检测与锻炼。

同时我们认为初中文言文的释词教学更应引导学生给常用词分类,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还能使学生感知汉语言运用的规律,为高中阶段的规律性学习奠定基础。我们在释词教学中就致力于让学生由大量支离破碎的死记硬背提升到认识汉语词语运用规律,并且能活学活用现代常用词,直至最终完全脱离教师讲解独立阅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是这样操作的:

我们让学生将文言词语归纳成四种类型:单义词和多义词,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1、单义词:这里的“单义词”,既包括词典中的“单义词”,也包括字典中是多义项但初中课文中反复出现在不同语境中却只有一种义项的情况,如:“尝”“辄”作为时间副词时,只能分别解释为“曾经”、“就”这一义项;“吾”“余”“予”作为人称代词时都译为第一人称“我” ;“尔”“汝”“若”为人称代词时都译为第二人称“你”。在日常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将课文学过的所有例句归纳后牢记。

2、多义词:词语具有多义性,但是,在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思是唯一的,《考试说明》中也强调翻译“文中”的句子,因此,把握语境,也正是命题者所强调的,实践证明:把握语境,的确是明确词义的好方法。这样的词多是至今仍鲜活的词,是文言文词语教学和考查的重中之重,尤其应在教学中多花工夫梳理并要求学生牢固掌握。

我们在教授多义词释义时,曾经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单字组词法,即把文言中的单音节组成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双音节词或译成现代汉语中的说法,然后放入句中读一读,看此义是否讲的通。如:“过”在现代汉语中有“经/路过”“超过”“过错/失”等含义,在“三过家门而不入”“过犹不及”“人谁无过”中分别组词,均符合句义,但“过失”这个义项放入“人恒过,然后能改”一句中就讲不通了,“过失”是名词,而此句中的“过”是“犯过失”的意思,需要的是动词的意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第二种方法。

方法二:词类活用法。如果通过第一种方法解释词语不通顺,就需要加以变通才能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及表达习惯。如:“生而眇者不识日”的“日”字,解释为“太阳”,全句的意思是“生下来就是盲人的人不知道太阳的是什么样子”然而,“日与其徒上高山”中的“日”应该解释为“每天”,句意为“(我)每天和同僚们一起爬山(游乐)。进而可以猜想柳宗元在被贬之时,为打发无聊的时光,只好每天去爬山涉水以求片刻的解脱,每天如此,更恰切的反映了柳在当时的失意之情。在“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句中,“日”该做何解释呢?再译成“每天”就不通畅了,依据上下文的意思,应该解释为“一天天”才合乎句意,由此来形容靠交纳赋税为生的百姓生活的艰辛才合情合理。这两处语言环境中的“日”的词义就由名词活用做了状语,这就是文言中经常使用的“词类活用”,如果在日常的授课中教给学生这个道理,帮助学生掌握这个规律,那么,学生就可以很轻松地掌握此类语法知识,从而形成一定的规律,答题时就能够得心应手。

方法三:本义人手讲解常用词法,词义是发展变化的,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文背景,会派生出新的意义。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派生”是以本义的特点为依据的。只要我们讲清楚,并教会学生掌握本义及其特点,按照词义引申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就能理清多个意义之间的关系,归纳出词义发展的动态轨迹,从而顺利读懂课外的文言文。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中的“走”使用的是本义,“奔跑”。在古汉语中“步、行、趋、奔”均表示行进的意义,其中的差别是表示的行进速度不同,“步”,慢走;“行”,走:“趋”,快走;“走”,奔跑:“奔”,飞跑。“走”的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作者之所以在诸多表示行进之义的词中选择“走”,是因为作者的赞叹之笔,歌颂之墨,只有用“雌雄兔并跑”这一恰切比喻,才能生动体现古代民歌的爽朗、质朴的特色,才能形象刻画木兰不但有攻城野战,斩将擎旗 之勇,而且有乔装巧妙之智。至此一个智勇双全、活泼朴实、爱国爱家乡的巾帼英雄跃然纸上。归纳常用词的常用义并从本义出发,条分缕析其意义的发展轨迹,以及辨析其同义词的过程,这不是词汇的简单罗列,而是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经验证明,这种学习方法是比较有效的。

方法四:依语言环境辨析多义词法。如“国”在文言文中义项就很丰富,“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一句中的“国”,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应解释为“国都”,因为当时的宋朝属于封建君主制的王朝,大臣以能够侍奉在君主身边为荣耀,所以被贬之时将要离开象征皇权的国都,心中不免生出落魄之情;“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的“国”解释为“国防”因为当时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战争频仍的战国时期,众多的小诸侯国纷纷扩充地盘,巩固城池,所以,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国”应该解释为“国防”;“国险而民附”中的“国”指三国时东吴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所以“国”可以释为“地势”:“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中的“国”结合当时的语言环境,必须解释为“国家”。这几个例句中“国”这个实词的意思都要结合当时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而有的多义词则可以结合词性来理解:如“许”在文言文中也属于常用的多义词,“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中“许”均为“表约数”,即可推知在数量词后“许”表约数;“不知先生何许入也”中“许”表处所,“何许”经常连用,而“几许”连用,因“几”是数词,“几许”之“许”只能表约数;“安陵君其许寡人”“遂许先帝以驱驰”二句中因后面均有名词做“许”的宾语,“许”做动词“答应”解。“杂然相许”的“许”解释为“同意”恰当,因愚公移山的愿望非常得迫切,但他首先要赢得家人的支持,“杂然”表明家人非常踊跃的在发表意见,所以,我认为“赞同”“赞许”更能准确的表达当时的气氛和心情。

方法五:分析成分,推知词性法。任何句子都处在一个语法结构中,每个词语都充当句子的不同成分,句子的不同成分对词语的词性要求也不同。根据这个特点,通过分析句子的成分,也可以推知词语的词义。譬如:“众客和之如响”的“响”,它作“如”的宾语,结合旧知“云集响应”,可知“响”的意思是“回声”。又如,03年贵州试卷中的“在郡多有出息”中的“出息”,它作“有”的宾语,应是名词,结合上下文词义,可以肯定不是“发展前途”之义,而是指产业的“收益”。这里”的出息“与现代汉语的”有前途,有志气“的”出息“不同。再如。”纪纲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累府君”中的“矜”在句子中作“饥馁”的谓语,“饥馁”是饥饿之人,因此“矜”可以翻译为“同情,怜悯”之义。

辨析多义词的语境义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和词语的特殊用法来理解。这就要求学生们对课文要熟读成诵,深入理解,这和简单记忆课下注释的做法不可同日而语,多年来的教学心得告诉我们结合语境来辨析多义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这样既能解决学习问题,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005年天津市中考增加了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其用意恐怕也在于此。

3、辨析通假字:通假字是借音同音近或形似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方式,因古人使用通假字相对固定,所以学生如果掌握了课文中所学的通假字,课外文言中的通假字一般来说均可以迎刃而解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这样做的:首先给通假字分类,中学课本中的通假字大致三种类型,1、通假频率较高的字,如“说”同“悦”;“少”同“稍”后世沿袭使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特殊使用的字,如“急责广之莫府对簿”中的“莫”同“幕”;“南绝莫”中“莫”同“漠”;“入则无法家拂士”中的“拂”同“弼”等用法不常见,引导学生特别记忆则可,不必花费过多工夫。

3、结合语境来理解字义的字,例如:《李广》中“广为圜陈外向”中“陈”同“阵”是名词“阵势”的意思;而05年天津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语段中“匈奴去二里所陈”中的“陈”,依据课内所学已知和“阵势”有关,结合当时情况可知是匈奴去二里地以外布阵,所以此句中“陈”应该解释为动词“布阵”。06年天津市中考,“大丈夫安事笔研间者乎”中,考查通假字,结合原文语境,班超替人做些抄写工作,所以此句中当为班超的感悟之语,大丈夫不应该只做抄抄写写的工作,应该有自己的创新,所以,此句中的“研”应该通“砚”解释为“砚台”。所以结合语境,加以变通理解,通假字问题也就解决了。

4、古今异义词:这类词比较多,如果单个来记的话,那么学生的工作量会很大,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于是我就给学生分类来记忆:

1、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例如,“妻子”古义为“男子的配偶”,今义为“妻子和孩子”;“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今义是“表示可能、能够”。又如:《黄生借书说》中“其它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中“祖父”应该为“爷爷和父亲”,“子孙”应该为“儿子和孙子”两代人。

2、古汉语中的特殊称谓,如“牺牲”专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现在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引申为放弃自己的利益。“白丁”指无功名之人,文章中代指平民。

3、词义转移,如“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4、词义扩大,如“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5、感情色彩变化,“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属中性词,现在指行为恶劣,属贬义词。

课外文言文是立足于课本的知识点,在复习中应该注重积累,以便在考试时能够温故举例,举一反三。

同时掌握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学生们也就找到了学习文言文的“敲门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的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王力先生的《古汉语》

王长汉 先生的《初中文言实词168例详解》

许娟女士的《文汇时报》

第二篇:文言实词练习

40.既,jì

(1)动词,完了,尽(2)副词

①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以后。②表时间或行为承接,“不久”“一会儿”“后来”,有时“既而”连用 ③表范围。“全”“都”(3)连词

①既然②既„„且„„,既„„又„„,表两种情况同时存在1、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韩愈《进学解》)

2、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谋攻》)

3、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

4、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5、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苏轼《赤壁赋》)

6、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41.假,读音一:jiǎ(1)动词

①借②凭借,借助③宽容④给予(2)形容词

①虚假,假装②非正式的,代理的(3)连词,相当于“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连用 读音二:jià名词,假期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嗣同》)

3、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6、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

7、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8、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42.间,读音一:jiān

(1)名词①门缝,夹缝②中间③期间(2)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 读音二:jiàn(1)名词

①空隙②机会③(不多)时间(2)动词

①离间②参与③间隔,隔断④夹杂(3)副词

①表时间,有时,偶然 ②表状态,从小路③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4、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6、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7、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8、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9、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10、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11、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1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1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14、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43.见,读音一:jiàn(1)动词

①看见,看到②会见③谒见,拜见④召见,接见(2)名词

①见识,见解②看见的东西

(3)代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有所动作(4)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 读音二:xiàn动词

①引见,使„„见②表现、出现、显露

1、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荷蓧丈人》)

2、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3、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4、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5、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6、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7、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8、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

9、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10、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44.解,读音一:jiě动词

①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②解开,脱去

③分开④解释,解答⑤理解⑥解救,消除 读音二:xiè动词,缓和,消减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2、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4、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5、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病梅馆记》)

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

7、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促织》)

45.就,jiù动词

①趋,赴②靠近,接近③上(车、路)④赴任⑤担任⑥成就⑦完成,成功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3、臣之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4、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信陵君窃符救赵》)

5、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6、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活板》)

7、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第三篇:文言实词积累

文言实词积累

1、爱

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

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

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

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

2、安

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失街亭》

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

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

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

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

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

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

译文:沛公在哪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

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⑥养生

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

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

读音一:bèi

①被子(名词)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秦王》

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④加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

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⑤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

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倍

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鸿门宴》

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②一倍,加倍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孙子•谋攻》

译文: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③增加

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烛之吴退秦师》

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

④越发、更加、倍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

5、鄙

①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为学》

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②动词,轻视

孔子鄙其小器(轻视)《训俭示康》

译文:孔子轻视他器量狭小。

③庸俗,见识浅,鄙陋

肉食者鄙(庸俗,见识浅,鄙陋)《曹刿论战》

译文: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④复合词:

鄙人

a自称的谦词

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史记•冯唐列传》

译文: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

b鄙俗,不开化的人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译文: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

c乡下人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我见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

鄙贱:粗野而又地位低微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您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

6、兵

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武器)《过秦论》

译文: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都城咸阳

②用兵器杀人

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史记•伯夷列传》

译文:(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

③战争,军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战争,军事)《论积贮疏》

译文: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

④士兵,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赵国也准备了许多军队防备秦国,秦国不敢妄动。

起视四境,而秦并又至矣《六国论》

译文:(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

⑤用兵策略,战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孙子•谋攻》

译文: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⑥复合词:兵符

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我(侯生)听说晋鄙的兵符常在魏王卧室之内

7、病

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扁鹊见蔡桓公》

译文:您的疾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

②生病

而江浙之梅皆病矣(生病)《病梅馆记》

译文: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生病了

③使成病态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病态)《病梅馆记》

译文: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④困苦不堪,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捕蛇者说》

译文: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⑤筋疲力尽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筋疲力尽)《赤壁之战》

译文:用疲惫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军队

⑥毛病,缺点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原毁》

译文: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

⑦担心,忧虑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译文:晋国范宣子执政,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贡品很重,郑国人深为这件事所苦。

⑧损害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一斗米,卖二十钱损害农人,卖九十钱损害从事工商业的人。

⑨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训俭示康》

译文: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好的品德,现代人却用节俭来互相羞辱。

8、察

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石钟山记》

译文:我仔细地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看清楚)《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③考察,审察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察,审察)《赤壁之战》

译文:刚才我(鲁肃)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

④明察,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曹刿论战》

译文: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察臣孝廉(考察后加以推荐)《陈情表》

译文:推举臣下为孝廉

⑥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

译文:水清澈到极点就没有鱼(生活在里面),人精明到极点就没有人跟随。

⑦察察,洁净的样子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察察,洁净的样子)《屈原列传》

译文: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

9、乘

读音一:chéng

①驾,坐,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赤壁之战》

译文:坐牛车,吏卒跟随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驾,坐)《石钟山记》

译文:我单独和迈儿坐小船,到绝壁下面

②升,登

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登上)《涉江》

译文: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

③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凭借)《过秦论》

译文:趁着有利的形势和方便的条件,侵略诸侯各国,分割天下的土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凭借,依仗)《宋书•宗悫传》

译文:希望能驾御长风踏破万里波涛

④冒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冒着)《登泰山记》

译文: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到达泰安。

读音二:shèng

①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陈涉世家》

译文:等到了陈,有战车六七百辆。

超乘者三百乘(辆)《肴之战》

译文: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译文: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

②佛教的教派或教法

大乘佛教

③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称史书为“史乘”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孟子•离娄下》

译文: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都是一样的。

④数词,四

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

(四)《肴之战》

译文:用四张熟牛皮,二十头牛犒劳秦国军队。

10、诚

①名词。真心真意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心真意)《愚公移山》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上两座山

②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六国论》

译文:战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③连词,表示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赤壁之战》

译文:现在将军如果真能派猛将统领几万大军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如果)《隆中对》

译文: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雄霸天下的伟业就能够完成,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12、度

读音一:dù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

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译文:我忘了拿尺码了。

②限度,法度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把“网三面,留一面”作为限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论积贮疏》

译文: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但消费它却没有限度

③制度,法度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后汉书•张衡传》

译文: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译文: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

④度量

常有大度。(度量)《高祖本纪》

译文:常常有很大的度量。

⑤常态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荆轲刺秦王》

译文: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⑥量词,次、回、个

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江南逢李龟年》

译文: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

⑦谱曲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扬州慢》

译文:我的心情悲怆感伤,抚今追昔感慨无限,就自己谱写了这首词曲。⑧通“渡”渡过,越过

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文: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

春风不度玉门关(过)《凉州词》

译文: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⑨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红楼梦》 读音二:duó

①量,计算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量,计算)《过秦论》

译文:试拿肴山以东的各国与陈涉比比长短和大小,比较一下权势和力量,那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②推测,估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鸿门宴》

译文: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③考虑

度义而后动(考虑)《答司马谏议书》

译文:(他)考虑理由正当,然后去做

14、固

①动词,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译文: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②动词,坚守,安守

秦数败赵兵,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秦军多次打败赵军,赵军便坚守营垒

③形容词,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译文: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

④形容词,坚固,牢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赤壁之战》

译文: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

⑤形容词,坚决,坚持

少年固强之。《促织》

译文:少年坚持要斗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

译文: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

②凭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劝学》

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③宽容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北史》

译文:大臣触犯法律,是不能宽容的。

④给与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与)《谭嗣同》

译文:汉人,不能给他们大大的兵权。

⑤假,不真,与“真”相对,虚假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狼》

译文:(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⑥非正式的,代理的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侯以西击荥阳。《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于是就以吴广为代理王,督率各将领向西进攻荥阳。

⑦相当于“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连用。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如果、假如)《报任安书》

译文:假如我伏法被杀,那好象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

⑧复合词,假借:宽容原谅。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译文:希望大王稍稍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11、辞

①诉讼的供词。

狱辞无谋、故者。(诉讼的供词)《狱中杂记》

译文:如果审判的供词中没有预谋、故意杀人罪名的 ②口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口实)《左传》

译文:想要强加给他罪名,哪用担心没有口实。

③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现在我要去死,)侯生却没有一句半句话送我,(难道我还有没有做到的地方吗?)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辞,文学)《屈原列传》

译文:都爱好文辞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

④借口,托辞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借口)《赤壁之战》

译文: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

⑤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命令)《赤壁之战》

译文: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

⑥名词,一种文体。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⑦告别,辞别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琵琶行》

译文: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别,辞别)《鸿门宴》

译文: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

⑧推辞,辞去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鸿门宴》

译文: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如姬愿意为公子出死力,决不会推辞,⑨讲究,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鸿门宴》

译文: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

⑩复合词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屈原列传》

译文:。(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译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

第四篇:初中文言实词复习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掌握古汉语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2、学会通过归纳,牢固掌握课内常用文言实词意义。

3、学会通过知识的迁移,阅读课外文言文。

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②音近形似。如: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意思是“显现” ③音同形异。如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意思是“横放的” ④音近形异。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两章》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3、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

通顺。)

4、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孟子〉两章》 通假字整理

1、反——返(还,返回)

例句:

(1)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说——悦(高兴)例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2)公输盘不说《公输》 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走”古代指跑,现指步行。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如:“痛恨”古指“痛心、遗憾”。

古今异义整理(九下第五单元)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今异义整理(九下第五单元)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虽然(古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与指示代词“然”的连用,意为:虽是这样,但是„„。今常用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指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今义指亲属。)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古义:代词,这种,这样。今义:判断动词。)

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如:

(1)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3)故意——如“广故数言欲亡”

(4)旧——如“两狼之并驱如故”

(5)特意——如“桓侯故使人问之”

一词多义整理(九下第五单元)

子墨子闻之(对有德行的人的尊称,子

先生,老师。名词。)

愿借子杀之

(你,代词。)

上使外将兵(派)

使

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使)

4、词类活用:

根据一定语言习惯,把一般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类的词来用,就是词类活用。

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包括:(1)名词活用作状语(2)活用作名词(3)活用作动词

(4)使动用法,译为“使„„”

(5)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宾语)”

注意被解释词所在的位置和句子本身的特点。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屏障中抚尺一下(下:)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

注意被解释词所在的位置和句子本身的特点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4、猛浪若奔(奔:)

5、所以动心忍性(动:

6、吾妻之美我也(美:

注意被解释词所在的位置和句子本身的特点。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何苦而不平(苦:)

2、北通巫峡(北:)

3、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

4、无案牍之劳形。(劳:

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复习小结

熟悉课文,紧扣注释,有效整理 认真识记,词不离句,联系语境)))))))

第五篇: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推断六方法教学设计

合江中学

吴贵芳

【考点阐释】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有三种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考查: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二、选择题最后一道文意把握题,个别选项文意的正确与否直接与个别实词词义正确与否有关。

三、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阅读文言文无从下手或想当然翻译的情况,确定引导学生掌握联想、组词、字形、对称结构、语法、语境推断法等六种方法,能有的放矢,较为准确地把握文言文阅读中遇到的实词的含义。

【教学重点】组词推断法、语法推断法 【学习难点】语法推断法 【教学过程】

【方法一】

推断法

联想该词在课文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师傅领进门】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牛刀小试】

1、进之布指算,不爽。

..

2、铨简秀士。

3、令甲卒皆伏,使老女子乘城。

4、公败退,引次江北。.【方法二 】

推断法

.组成一个或几个双音节词进行推断。

.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师傅领进门】

1.故议者方晋二陆。2.然疾峭正,弗甚用。

3.除著作郎,不就。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牛刀小试】

1、北邀当国者相见。

2、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3、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方法三】

推断法

汉字本就是形音义结合的文字,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以及形声字的形旁从字形角度去推断实词的含义。

例如:

口——与口及语言等动作有关(吹、吮)

心——关于心理(恨、志)

示——和神祉有关(祖)

衣——与衣服有关(袖、襟)【师傅领进门】

1、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2、籍每适浑,俄顷辄去。.【牛刀小试】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3、王怒曰:“劓之。” .

4、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方法四】

推断法

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师傅领进门】求全责备 【牛刀小试】

1、通五经,贯六艺。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所居成邑。

...

4、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

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6、(阮籍)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唯公荣可不与饮。” .【方法五】

推断法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根据其词性推知它的实词含义。

【师傅领进门】

1、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2、去郑而之许。

3、齐人追亡逐北。【牛刀小试】

1、范增数目项王。

2、自放驴,取樵炊爨。.

3、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4、道芷阳间行。.【梯级训练】

1、庭除甚芜,堂屋甚残。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3、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4、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方法六】

推断法

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

先找出上下文之间可能存在着的照应、解释或暗示等关系,再把所考查的实词代入文中,根据文意和其他一些因素,大体就能推断出该词的意思。【师傅领进门】

1、有牧人与御众之才。

2、轨遂投城遁走。.【牛刀小试】

1、阅读文段,理解 “弄璋”、“弄瓦”的含义。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弄璋:

弄璋: 【课堂小结】

下载文言实词教学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实词教学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20个文言实词解释

    120个文言实词解释 120个文言实词解释 1.爱①故以其爱不若燕后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亲爱 疼爱②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 心爱的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

    常用文言实词用法

    常用文言实词用法 (仅以此11个实词为例) 1 爱 ①爱,亲爱,友爱。《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故以其爱不若燕后。”《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也。” ②亲爱的,心爱的。李朝......

    文言实词十九5篇

    高二语文编号 59班级姓名小组号编制人 :日期 文言实词复习学案(十九)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造、知、致、质、治、诸”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造、......

    文言实词复习教案

    文言实词复习教案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 2、初步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3、正确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300个文言实词整理

    300个文言实词整理1.哀慨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2.按抚,握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 3.案①通“按”,考察,查办,查看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文言实词公开课教案

    文言实词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2010、11、26上午第四节 授课地点:高三文(2)教室 授课人:杨祥海 【知识网络】 文言实词:1、通假字2、古今异义3、偏义复词4、一词多义5、词类活用 积......

    150个文言实词大全

    中考文言文150个文言实词+虚词 1.比:①并列,靠近②比较,相比③及,等到 2.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 3.兵:①兵器,武器②军队③兵士 4.病:①疾病,生病②疲劳,困苦不堪③毛......

    120个文言实词5篇

    120个文言实词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