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高二政治学案:第九课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新人教版必修2012高考)
第九课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导学案
主备人: 李振博 审核人:
【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矛盾的含义和属性;
(2)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结合实例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学习重难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矛盾的含义和属性
【教法、学法】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的含义及普遍性,理解一分为二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完成基础训练第九课知识填充(课前完成)
二、课堂学习: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属性和趋势 一是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一方的存在已另一方的存在为________,双方_____________。二是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②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___________的倾向和趋势。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___________,没有斗争性,就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②斗争性__________同一性之中,并为____________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___________,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论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矛盾的特殊性 ——三种情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论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相互联结: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相互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易错易混分析
(1)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因此“统一”是矛盾的一方,“对立”是矛盾的另一方()(2)矛盾是事物内部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斗争的关系,矛盾即斗争。()(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矛盾是永远不能解决的。()
(4)矛盾越少越好;人们能有意识的制造矛盾;解决矛盾就是取消矛盾。()(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就是多属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四)知识运用与巩固:
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
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 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
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
3.“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互相吸引、相互联结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4.“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句话表明()
A.真理和谬误是不可分割的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真理和谬误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D.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5.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2010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认识符合的辩证法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C.实践决定认识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6.人的尊严,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侧重。今天,我们所向往的人的尊严,是更好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公民的各种权益,更加关心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
A.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7.根据2010年4月15日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其哲学依据在于矛盾具有()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同一性
D.斗争性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来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却被描写得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这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
B.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 C.人的主观世界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改造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9.“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责任。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西南地区人民的“渴”望
成为希望;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矿井下生命存活的渺茫变成生还的奇迹。这表明()
①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是巨大的 ③矛盾双方的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④矛盾就是对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2010安徽安庆一中模拟)下图漫画《领导还是被领导,有时候确实要看实力》画了一个本来应该牵着狗走的小朋友却被狗牵着走。其寓意主要启示我们()
A.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事物必须把握其发展的趋势
11.(2010湖北检测)09年7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引用中国先哲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意义是()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矛盾双方有相互贯通的属性和趋势
12.猫和老鼠有着必然的关系:老鼠会“装死”,猫则会“假眠”。由此可见,矛盾双方()A.对立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统一是相对的、不变的
C.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D.相统一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13.虽然不断升级的电脑病毒和无孔不入的不良手机短信使人们防不胜防,但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以及手机的技术升级和普及,还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可以说明()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②矛盾双方的统一是主要的,对立是次要的 ③矛盾双方的的统一是绝对的,对立是相对的 ④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2011·抚顺六校联考)奥巴马在首轮中美战略对话开幕式上引用了《孟子·尽心下》中的一句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 C.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互联结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5.(2011·南通)中国驻美国大使周文重于2010年在华盛顿表示,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一个道理,“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合作比遏制好,对话比对抗好,伙伴比对手好。中美双方应当共同合作,共创中美关系的美好未来。这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规律具有客观性
D.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16.(2011·南京调研)下列诗句与下边漫画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D.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7.纵观历史,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曾重创世界经济,同时又催生新的发展机遇。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国家,通常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这体现了()A.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18.山寨产品一方面以其低廉的价位、完备的功能、新颖的外观,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仿冒、造假、侵权等问题而引起种种非议。这表明()
①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2010河南实验中学期中)2010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总理与网民面对面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他既是大国总理,也是普通网民。作为大国总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作为普通网民,他“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网络把“庙堂之高”“江
湖之远”,把“君”与“民”,拉得很近,联得很紧。这表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②网络成为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新形式和重要媒介 ③联系是客观的,基于主观目的的联系可以代替事物固有的联系 ④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和某一特定事件相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20.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许多展馆的设计都体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情,例如有“海贝壳”美称的以色列馆由两座流线型建筑构成,宛如一双环抱的手。设计师解释说,场馆设计借鉴了东方哲学的阴阳太极理论,暗喻着对立统一、和谐共生之意。以色列馆的设计体现了()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 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相辅相成 ③事物的形态是设计师创意的结果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推出的楼市“新国八条”的内容中有这样两句话:“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建制镇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范围”和“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这两句话共同包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
A.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2.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23.材料一:在这个世界上,就连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纬35°到42°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距离加利福尼亚沿海1 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第八大陆”,应该叫做“太平洋垃圾涡旋”,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在这个垃圾“联合国”里,有来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加拿大的集装箱外壳„„
材料二: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一、二中的人类活动。
答案:
1.C 2.C 3.B 4.B 5.D 6.D
7.B 8.B
9.D 题意主旨在于说明在“不抛弃,不放弃”的条件下,实现了从“渴”到“不渴”及从“死”到“生”的转化,②③的说法正确体现了题意,选D项;①的说法与题意无关;④的说法错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0.B 结合漫画中的图文信息可知,是否居于领导地位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即有实力则是领导,否则就会转化为被领导,B项应选;A项说法错误,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取决于一系列的主客观条件;C、D两项不符合题意。
11.D 孟子的话的意思是指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这体现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选D项;A、B、C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12.D 猫和老鼠是一对生死冤家,双方在斗争中为战胜对手,各自进化出了应付对手的“绝招”——老鼠“装死”与猫“假眠”,从哲学的角度,这体现了D项;对立和统一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A、B两项的说法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13解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②③没有正确理解矛盾的含义。题中对互联网的看法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故选D。
14解析:材料旨在说明山径之蹊在不同条件下或成为路,或被荒草埋没,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答案为D。
15解析:“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C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D表述错误。故选A。
16解析:漫画体现了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要全面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D符合题意。A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B体现了运动的观点。C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
17解析:抓住机遇,率先走出危机,实现复苏并占据制高点,体现了C项。
18.C 对山寨产品的认识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并存的观点,这说明在山寨产品身上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②③说法与题意无关,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项。
19.A ③的说法错误,基于主观目的的联系是唯心主义;④的说法错误,“任何事物都可以和某一特定事件相联系”的说法是对联系的条件性的否定;在“民”与“网民”的关系中,网民是特殊性,但在“网民”与“总理网民”的关系中,“网民”则是普遍性,①应选;“网络把‘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把‘君’与‘民’,拉得很近,联得很紧”体现了②。故本题选A项。
20、解析:中西合璧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即东方和西方各有其独特的风情,但又可以相互融合于整个世界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一种设计中;“对立统一、和谐共生”体现了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③的观点是错误的,④并未在材料中体现,故选A。
21解析:不同年龄在人生的旅途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故选D。
22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知识要求——唯物辩证法的知识。A、B属于辩证唯物论知识,应排除。D虽属于辩证法知识,但不合题意。
23.答案:(1)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类活动。人类活动能认识和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但如果无视规律也可能带来挑战和威胁,垃圾“新大陆”就是对无视规律的惩罚。
(2)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人类能够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为全球应对环境、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3)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应对气候变化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各国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和演绎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准确掌握矛盾的观点及其内容,进而结合材料,获取其中蕴涵的相关信息;其次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实现理论观点和对材料具体分析的有机结合,分层次回答。
第二篇: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学目标:
了解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明确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及要求;知道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和三种情形;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初步懂得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进程 复习:看目录回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实质——事物的前进或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状态——量变与质变
原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导入课:将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实质与核心)
矛盾
根本内容源泉动力
构成发展
(总特征)(总特征)
P67引言:矛盾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导入:比较: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安石“一鸟不鸣山更幽”谁更好?为什么??包含什么哲理:爱因斯坦“光既是波,又是微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板书: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含义: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①平常讲矛盾更指对立,但哲学中讲的矛盾既有对立又有统一,如波与粒统一于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统一于资本主义社会
②对立统一是指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而不是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
③哲学中讲的矛盾是辩证矛盾≠逻辑矛盾(如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无处不在)(可以避免)
④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存在于事物之间,或者说是更大范围的事物内部
如:
⑤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是“事物内部”所具有的——表明矛盾是事物所固有的,不是外加,是客观的⑥矛盾是客观的,但并非任何事物之间都成构成矛盾
由含义可以看出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
板书: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双方相互对立
探究理解:不见高山,不显平川——同一性;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斗争性
相互依存:P67漫画《你敢吗》他真的敢吗?如果他点了会怎样?这说明什么哲理?
P67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相互转化:P67老子:“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失败乃成功之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苦尽甘来;居安思危为之、学之,则难者亦易;不为、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巴尔扎克: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相互排斥: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同化贮存能量,异化释放能量,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是剥削者、统治者,无产阶级是被剥削者、被统治者,两者地位和利益是相互对立、斗争的例:喜——悲;攻——守;强——弱;深——浅;
吸引——排斥;遗传——变异;民主——法制;战争——和平注意: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日常生活、政治生活所说的斗争
(共性、一般)(个性、个别)
(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板书:
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区别:见
2(2)联系: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如:磁铁异性才相吸,同性相斥
P67赫拉克利特名言“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P67探究2史伯名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意: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不能存在和发展
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
P67探究2孔子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
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寓于”即存在于。
如:教与学的矛盾存在于学校教育中
又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两者之间是剥削与
被剥削的关系,其利益需求是相互排斥的;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与斗争。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如:正是由于同化与异化这对矛盾不断作用促使生物体不断成长
正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推动社会由低到高,由原始社会、奴隶
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不断发展。
(4)方法论: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从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
1、为什么“他们的理想只能是一种空想” ?
2、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实生活存在的矛盾?
板书:
(二)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空间、横向
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时间、纵向
(也可称“共性”或“一般”)
举例: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人,作为生命体,一生始终存在着同化与异化的矛盾运动,这种矛
盾运动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幼年时期——生长发育——同化>异化(合成大于分解)
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
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注意:矛盾的普遍性有两种含义
(1)第一种含义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第二种是指同类事物共同的状态本质和属性。简单理解就是同类事物的共性(共同点)
2.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反例:蔡桓公讳疾忌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日:“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反例:“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板书:
(三)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也可称“个性”或“个别”。
含义包含两层意思:(1)矛盾着的事物各有其特点;(2)矛盾事物的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表现(三种情形)
①不同的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横向)
——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区分不同事物
例:各有解释
一学生提出:“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
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
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
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
教导主任:各记大过一次。
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不同的学科研究的矛盾不同。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纵向)
——区分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的依据
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不同时代存在不同的矛盾
毛泽东:带领我们站起来;邓小平:带领我们富起来;江胡:带领我们强起来
例:植物:发芽——幼苗——发育——开花——结果——死亡
例:人类社会:(低——高)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例:同为人类为何肤色有区别?
例:猜猜他(她)们是谁?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
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常咬着烟嘴。
3.方法论: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篇: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导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框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学习目标:
(1)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识记并理解矛盾的含义。(3)理解并运用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4)记忆并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5)理解并掌握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方法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矛盾含义,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一、预习案
(一)教材助读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 和 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2)矛盾的 和 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双方共处于一个 ;二是矛盾双方,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 的倾向和趋势。(5)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以 为前提,没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 同一性之中,并为 所制约,没有,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由此推动事物的、和。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即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即。
(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 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我们都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特殊性是指。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 ;二是 ; 三是。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 和、和 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一方面,寓于 之中,并通过 表现出来,没有 就没有 ;另一方面,离不开。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二)预习自测
判断题: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2.矛盾双方无条件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5.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单项选择题:1.矛盾着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多数情况下是有条件的 D.的多数情况下是无条件的 2.“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矛盾具有同一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 3.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D.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二、探究案
(一)质疑探究
探究一:看课本67页课堂探究资料
问题探究:
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探究二: 问题探究:他为什么不敢?
探究三: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了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问题探究:猫和老鼠是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我的知识网络图
(三)当堂检测
1、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桔子、香蕉,并且喊:“我要吃水果。”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C.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B.忽视了共性和个性的转化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2、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为清洁、方便的能源。这表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B.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能动作用
3、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王安石的错误在于()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4、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A.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三、训练案
1、“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A.对立统一的关系 B.质量互变的关系
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2、下列选项蕴涵了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④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4、右图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
A.自相矛盾的关系
B.辩证法的矛盾关系
C.诡辩的关系
D.辩证否定的关系
5、“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这体现的哲理是
()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2008年12月5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酝酿14年的燃油税方案征求意见稿终于出台。海南是燃油税改革的试点省份,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每年燃油附加费的收入有十亿多,而刚开始时只有两亿多。由于资金充裕,银行也愿意贷款修路,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专家指出,实行燃油税改革,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费,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推行燃油税改革先试点再在全国施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第四篇:高二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案分析
高二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
力》学案分析
【学习目标】
.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难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5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____________。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
内涵:是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矛盾双方_________,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______
中。
其二是矛盾双方____________,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
矛盾的斗争性
①内涵:指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属性。
②意义:体现着对立双方____________ 的倾向和趋势。
温馨提示:分析矛盾常见思路:抓住不同的两个方面的对立关系——相反相成,如:利与弊、机遇与挑战、受益与风险、成就与问题、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效率与公平、利用与保护等。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含义:。
方法论要求: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勇于__________,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温馨提示: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都能构成矛盾的双方。
2.矛盾的特殊性
含义: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有其特点。
表现:
①不同________
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上有________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____________、同一矛盾的____________也各有其________。
温馨提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等体现矛盾的特殊性,一般和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同时使用,前者属于辩证法,后者属于唯物论。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二者相互联结: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
温馨提示:“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成功的经验用到哪里哪里行”、“先搞试点、再推广”、“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都可以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在当前来讲,“落实‘十二五’规划,结合地方实际”是这一原理最生动的体现。
【课堂探究案】
【自主探究】(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
.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4.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写出要点;合作讨论,完善要点;点评点拨,总结规律方法)
活动一:一直以来,城管与小贩的关系频频牵动着民众的心。小贩为了谋得生计,奔波于城市街道;而城管则为了城市更加有序、清洁而艰难出击。然而,在民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一味地“堵”已不合时宜。济南市城管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化堵为疏,改进管理的方法,实现了城市与市民和谐共处以及环境的不断好转。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城市管理“要好看”与摊贩“要吃饭”的关系?
第九课
物
发
展的源
泉
和
动
力
材料二 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XX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努力。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中的人类活动。
【当堂检测】(相信自己,力争全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限时5分钟完成。)
第九课
物
发
展的源
泉
和
动
力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D.部分不能取代整体
2.聪明的人在生活中既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其实放弃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这句话表明
A.放弃和选择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
B.回避矛盾有时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
c.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D.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3.假如会见10名顾客,只在第10名处获得200元的订单,那么如何看待前面9次的被拒绝呢?美国国际投资顾问公司总裁廖荣典有个很有名的百分比定律。他认为,你之所以赚200元,是因为你会见了10名顾客的结果,应看成每个顾客都让你做了200÷10=20元的生意。廖荣典的百分比定律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条件性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失败是成功之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一首名为《存在》的流行歌曲唱到: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对此你的理解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矛盾双方相互融合,趋向一致
D.矛盾具有普遍性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
①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 ③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④是我们解决任何问题的前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知识体系构建】(具体要求:5分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第九课
物
发
展的源
泉
和
动
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
【课后拓展案】
第九课
物
发
展的源
泉
和
动
力
A.量体裁衣
学案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
2.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中双方改变处境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有
①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
②只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忽视其前进性
③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
④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中国、印度、日本三国都实施探月工程,但印度的最大特色在于将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日本是探测月球的重力场;中国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这体现了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B.在矛盾特殊性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4.“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表明: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五篇:第九课第二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案
新课导入
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1、狼与鹿之间有关系吗?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狼存在的时候,鹿的数量始终无法增加?
3、为什么狼被捕杀了,鹿的数量还会减少? 讲授新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什么是矛盾(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 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矛盾的对立属性是,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区分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
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和,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 的属性和趋势。(如P67漫画“他敢剪吗?”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矛盾的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双方共处于一个 中。(如: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
在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时,要注意: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 “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依存。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2)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如:“失败是成功之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 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如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与异化;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都是对立的具体表现。)
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否等同于哲学上所讲的“斗争”?
提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注意:“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 “斗争性”。请根据矛盾的“对立性”含义填空: 喜— 攻— 强—— 深——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矛盾的统一属性是 同一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联系:①同一性 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②斗争性 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 有矛盾,有矛盾。(2)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3)方法论(即我们怎样来对待这些矛盾)
提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两分法。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如对于打人与被打的不同解释)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如植物,人类社会)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如人类肤色不同)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漫画“吃水果”。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水果 苹果、橘子、雪梨„„(共性)(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场合又是可以 的。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有重要意义。
A、是事物矛盾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