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政治基础梳理复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案

时间:2019-05-13 21:3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届高考政治基础梳理复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届高考政治基础梳理复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案》。

第一篇:2013届高考政治基础梳理复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案

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学案(2011-10-20)

“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老子《道德经》

“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 ——马克思 光的赞歌(节选)作者:艾青 每个人的一生

不论聪明还是愚蠢

不论幸福还是不幸

只要他一离开母体

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

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 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 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 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 甚至光中也有暗 甚至暗中也有光 【学习目标】 班级

姓名

▲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学习重难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学习过程】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哦。相信你一定行的!问题探究一:

1、他为什么不敢剪?

2、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问题探究二:

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B.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失败乃成功之母

C.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D.“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为学》 选取其中的一个例子,试用矛盾的观点进行分析。

问题探究三:

从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为什么“他们的理想只能是一种空想” ?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实生活存在的矛盾?

问题探究四:

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 思考: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度看它错在什么地方?

【知识清单】

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这就是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3、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同一性(统一性)斗争性(对立性)

别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表现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渗透、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哲学上讲的“斗争”与生活中讲的“斗争”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条件 相对的,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

系 ①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4、矛盾的普遍性

(1)表现: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②矛盾的普遍性也可以理解为:同类事物具有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共性)

【提示】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都构成矛盾的双方。(2)方法论要求——正确对待矛盾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5、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个性)(2)具体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二者相互区别: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各种矛盾普遍具有的共同点、共同性,或叫“共同本质”。特殊性即个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特性,或叫“特殊本质”。

(2)二者相互联系

①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b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②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方法论要求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巩固练习】

1、(2009广东深圳模拟)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 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 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 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

2、(2009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模拟)世界上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发展模式,这是因为()

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

3、(2009江苏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市金陵中学模拟)“山寨”是2008年最火的网络词语。山寨产品一方面以其低廉的价位、完备的功能、新 颖的外观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仿冒、造假、侵权等问题。如何使“山寨”接受“招安”变成正规军,成为网友们热议的最“雷”话题。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事物总会向其对立面转化 B.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C.事物总包含着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D.要在矛盾的斗争性中把握其同一性

4、右边漫画告诉我们()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5、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C.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灯不拔不亮,理不辩不明

6、下列表述中,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②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④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老子•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丑就产生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的,恶就产生了。这说明()A.善和恶不是客观的,是人们头脑里主观自生的东西 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在美丑、善恶的矛盾中,美与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多次引用古语、诗文和典籍。其中有两句分别出自唐诗《泾溪》和《新唐书•魏徵传》,即“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根据材料回答8—9题:

8、以下语句与上述两句诗文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9、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 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11、“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B.否认了事物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C.否认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D.夸大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12、在现实工作和学习中,不敢正视矛盾和揭露矛盾,而是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这些表现实际上是()A.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B.否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否认意识具有能动性 D.否认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13、毛泽东指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现象。”毛泽东上述论断的含义是()①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中,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②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点,即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③复杂的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有一个矛盾处于支配地位④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走近高考】 1、2011浙江卷•30.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作者:周中华)中 双方改变处境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有()①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

②只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忽视其前进性 ③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

④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2011安徽卷•9.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因生长 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 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① 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1江苏卷•30.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人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4、2011天津卷•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2011全国卷新课标•23.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6、(2009•浙江)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①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②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③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④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7、(2011•江苏•35)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讲。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迎机遇和挑战等。

“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案答案

课后作业:CDDAA DBACD AAB 高考例题:AABBC C 材料题:①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②世界各国的发展既是不平衡的,有自身特色和历史传统,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世界各国在差异和包容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

第二篇: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第一框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识记:

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及其两方面含义、矛盾动斗争性及其属性、矛盾普遍性的含义、矛盾特殊性及其三层含义。

(2)理解: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

列举生活的事例,分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矛盾原理及方法论

2、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自主学习】

(一)知识网络

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

(二)预习导读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 和 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2)矛盾的 和 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矛盾特殊性原理及表现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双方共处于一个 ;二是

矛盾双方,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 的倾向和趋势。

(5)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性以 为前提,没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

同一性之中,并为

所制约,没有

,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由此推动事物的、和。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即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即。(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 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我们都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特殊性是指。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

;是 ;

三是。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 和、和 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一方面,寓于 之中,并通过 表现出来,没有 就没有 ;另一方面,离不开。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3、预习思考:

(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什么?如何理解两者的关系?(2)简述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3)简述矛盾特殊性原理。

(4)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论述: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建设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二〖合作探究〗

一、1、看课本67页课堂探究,区分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问题探究: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2、漫画“他敢剪吗?”问题探究:他为什么不敢剪?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3、问题探究: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下面的话。

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B.福是祸之所倚,祸是福之所伏

C.失败乃成功之母

D.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E.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4、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了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问题探究:(1)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2)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

二、下面的漫画你能认出他们是谁?

问题探究:(1)看了上面四张名人的漫画,从辩证法角度,你发现了什么?

(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成语? 〖巩固训练〗

1、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桔子、香蕉,并且喊:“我要吃水果。”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B.忽视了共性和个性的转化

C.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2、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为清洁、方便的能源。这表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C.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能动作用

3、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王安石的错误在于()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4、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

A.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从这句古语里,我们可以体会到()①事物是对立统一的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

④事物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福楼拜说:“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世界上的事物各不相同

B.世界充满了矛盾

C.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

D.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3、唐代诗人顾况曾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

④事物的变化发展杂乱无章,毫无秩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B.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

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D.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凝固不变的

(二)简答题(布置作业)

背景材料:“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味道不上佳肴,一种颜色构不成绚丽,一种事物形不成丰富。

有人认为:万物莫不相异,任何两个事物不可能有共同之处。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导学案答案

讲授新课

1、看课本67页问题探究:老师提示: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的观点,“自然界喜欢矛盾”里的“矛盾”就是哲学上讲的矛盾的含义,不是逻辑矛盾。

2、老师总结: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结论是“不敢剪”。剪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再如:没有作用力就无所谓反作用力,没有化合就无所谓分解,没有遗传就无所谓变异,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进攻就无所谓防守,没有战争就无所谓和平,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穷就无所谓富„„

老师提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参考课本68页的相关连接)

提示:猫和老鼠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共同发展,猫和老鼠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

3、提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4、提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课后拓展案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随堂检测D AAC 课后拓展1--

4、BCBD

(二)简答题

(1)“万物莫不相异”的说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道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事物,背景材料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2)“任何两个事物不可能有共同之处”的说法是错误的,它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3)由此可见,题中观点由一个正确的前提,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

第三篇:高二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案分析

高二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

力》学案分析

【学习目标】

.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难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考点解读和要求,15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____________。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

内涵:是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矛盾双方_________,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______

中。

其二是矛盾双方____________,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

矛盾的斗争性

①内涵:指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属性。

②意义:体现着对立双方____________ 的倾向和趋势。

温馨提示:分析矛盾常见思路:抓住不同的两个方面的对立关系——相反相成,如:利与弊、机遇与挑战、受益与风险、成就与问题、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效率与公平、利用与保护等。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含义:。

方法论要求: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勇于__________,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温馨提示: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都能构成矛盾的双方。

2.矛盾的特殊性

含义: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有其特点。

表现:

①不同________

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上有________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____________、同一矛盾的____________也各有其________。

温馨提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等体现矛盾的特殊性,一般和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同时使用,前者属于辩证法,后者属于唯物论。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二者相互联结: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

温馨提示:“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成功的经验用到哪里哪里行”、“先搞试点、再推广”、“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都可以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在当前来讲,“落实‘十二五’规划,结合地方实际”是这一原理最生动的体现。

【课堂探究案】

【自主探究】(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

.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4.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写出要点;合作讨论,完善要点;点评点拨,总结规律方法)

活动一:一直以来,城管与小贩的关系频频牵动着民众的心。小贩为了谋得生计,奔波于城市街道;而城管则为了城市更加有序、清洁而艰难出击。然而,在民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一味地“堵”已不合时宜。济南市城管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化堵为疏,改进管理的方法,实现了城市与市民和谐共处以及环境的不断好转。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城市管理“要好看”与摊贩“要吃饭”的关系?

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

展的源

学案活动二:材料一 在这个世界上,就连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纬35°到42°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距离加利福尼亚沿海1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第八大陆”,应该叫做“太平洋垃圾涡旋”,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在这个垃圾“联合国”里,有来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加拿大的集装箱外壳……

材料二 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XX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努力。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中的人类活动。

【当堂检测】(相信自己,力争全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限时5分钟完成。)

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

展的源

学案1.如果要给下图漫画加一个哲学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D.部分不能取代整体

2.聪明的人在生活中既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其实放弃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这句话表明

A.放弃和选择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

B.回避矛盾有时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

c.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D.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3.假如会见10名顾客,只在第10名处获得200元的订单,那么如何看待前面9次的被拒绝呢?美国国际投资顾问公司总裁廖荣典有个很有名的百分比定律。他认为,你之所以赚200元,是因为你会见了10名顾客的结果,应看成每个顾客都让你做了200÷10=20元的生意。廖荣典的百分比定律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条件性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失败是成功之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一首名为《存在》的流行歌曲唱到: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对此你的理解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矛盾双方相互融合,趋向一致

D.矛盾具有普遍性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

①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 ③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④是我们解决任何问题的前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知识体系构建】(具体要求:5分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

展的源

学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

【课后拓展案】

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

展的源

1.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A.量体裁衣

学案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

2.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中双方改变处境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有

①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

②只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忽视其前进性

③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

④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中国、印度、日本三国都实施探月工程,但印度的最大特色在于将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日本是探测月球的重力场;中国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这体现了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B.在矛盾特殊性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4.“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表明: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四篇: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课前准备: [学生分析]

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容易将生活中某些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相混淆,因此,教学中应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学生任务]

布置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几个包含矛盾的事例,如名言、成语、寓言或某一事件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习惯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理解矛盾是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原因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杀和否定。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通过分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就不会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教学方法:

1.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框共有两目。

第一目,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矛盾的定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前提——矛盾的特殊性及其三层涵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创设情境

教师:上节课下课的时候布置给大家的作业都准备了吧,下面我要请几位同学来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那些同学来说一下?(学生所讲内容对错与否,教师暂不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

(学生可能回答的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教与学、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自由与纪律„„)

教师:好的,看来大家课后都很认真地预习了新课,并作了思考。大家先记下他们所说的事例,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分析这些例子。现在给大家欣赏一首艾青的诗——光的赞歌,大家可以出声朗读,感悟这首诗的同时找出诗的当中矛盾的词语。

(ppt)光的赞歌(节选)﹨原著:艾 青﹨每个人的一生﹨ 不论聪明还是愚蠢﹨不论幸福还是不幸﹨ 只要他一离开母体﹨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甚至光中也有暗﹨甚至暗中也有光﹨不少丑恶与自私﹨隐藏在光的下面﹨ 学生讨论,老师引导总结如“聪明与愚蠢”“光与暗”等等,引出课题,导入新课。(老师:这些词语都是一一对应的,相互对立,如果少了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了)

二、讲授新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教师: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的举例,试着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注意:这里所说的“对立”与“统一”是指矛盾内部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能把它具体化成就是“对立”和“统一”两个词,大家一定要明了这一点。就像是“物质”这个哲学范畴,不能把它具体成每个事物一样。(教师扣住“对立”、“统一”进行概念分析,并结合前面学生的举例及诗句中的词加以点评。)教师:为了更好地掌握矛盾这个概念,请大家把书翻开到课本67页,阅读课堂探究,并讨论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

问题探究:

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略

老师提示: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的观点,“自然界喜欢矛盾”里的“矛盾”就是哲学上讲的矛盾的含义,不是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

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漫画《自相矛盾》的故事。《韩非子》中有一寓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盾之说也。”

请问:寓言中所说的“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韩非子》寓言中“矛盾之说也”,指的就是逻辑矛盾,是指语言之间相互对立,前后矛盾;但作为兵器的矛和盾,也确实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教师:好了,理解了矛盾概念之后,我们再一起来探究矛盾的两个属性,首先来一起看漫画,并回答两个问题。

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漫画“他敢剪吗?” 请问:

1、他为什么不敢剪?

2、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结论是“不敢剪”。剪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再如:没有作用力就无所谓反作用力,没有化合就无所谓分解,没有遗传就无所谓变异,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进攻就无所谓防守,没有战争就无所谓和平,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穷就无所谓富„„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矛盾的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

运用: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上面的话。

老师提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同学们打开课本到68页,阅读相关链接,进一步理解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同一属性。在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时,要注意:

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 “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依存。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因而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就不能实现转化。

设计情境: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了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请问:(1)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2)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

教师引导:猫和老鼠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共同发展,猫和老鼠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这点来看,矛盾是不是促成了事物的发展呢?很明显,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接下来学习矛盾的另一个属性,那就是矛盾的斗争性。

3、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图片“贫富”、“和平与战争”“胖瘦”

教师:大家看这几组图片,在加上前面让大家所举的认为是矛盾的例子,可以知道这些都是对立的具体表现。设问:那么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否等同于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如果不能,那么这两者是何关系?请同学们再举一些例子

教师引导提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哲学上的“矛盾”和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分析学生所举的事例,引导学生总结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什么关系。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教师: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矛盾斗争性与矛盾同一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了解了两者的关系,大家把课本打开到69页,思考探究:(1)史伯和孔子的话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最关键的是联系自己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者关系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用联系的观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

教师:在刚上课的时候让大家记下的同学们举得例子,现在一起来分析一下,看看都涉及到哪些领域?引导学生总结出: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可以从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同的矛盾来总结)。(如果不够丰富,教师可以再举例引导)从而得出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例如,石头和鸡蛋,只有他们处在一个统一体中,相互有关系,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教师:那么,我们怎样来对待这些矛盾呢?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方法论)

2、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情景导入:运用课本71页探究活动,莱布尼茨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与“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相同的树叶”观点。

教师:看完这个故事,哪位同学愿意分享自己的感悟呢?(引导同学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引导学生从相同中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从不同中把握“矛盾的特殊性”)设计情境:多媒体播放图片:不同的叶子、不同肤色的人、不同的花、一个人的成长照片、西部地区地大物博等图片。

教师:这几组图片反映出了什么哲学道理? 教师导入矛盾特殊性的概念: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特点)(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如图片中的不同的叶子、不同肤色的人、不同的花,农业、商业、工业矛盾不同,班里同学样子,爱好也不同(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如一个人的成长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生活和学习上所需要解决的矛盾也各不相同。教师:了解了矛盾的特殊性,大家现在把课本打开到70页,阅读探究活动,思考第二个问题,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成语?待会请同学来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入乡随俗”、“因材施教”、“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多媒体播放:公孙龙“白马非马”的故事(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

教师:请思考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度看它错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同学回答,“只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没有看到矛盾的普遍性,没有清楚的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漫画“吃水果”。(一个平时认为自己很聪明的人,生病后去看医生。医生要他多吃水果,他便让他的儿子去买。他儿子给他买来了苹果,他摇头不吃;买来了葡萄,他也摇头不吃;买来了香蕉,他还是不吃。买来了绦子、波罗、梨等他仍然不吃,并生气地对他的儿子说:“医生让我吃水果,你怎能给我买这些呢?”他的儿子无奈地说:“市场上就有这些水果,你到底要吃什么?”)

教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病人没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没有清楚的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离不开矛盾的特殊性”。共同探究:阅读课本71页探究,讨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什么范围是普遍性的矛盾,在什么范围是特殊性的矛盾,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归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注意:“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理解的几个误区:

(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no)(2)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no)(3)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no)(4)就具体事物而言,有的具有矛盾的普遍性,有的具有矛盾的特殊性(no)

4、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教师: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如“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方法都是正确

学生运用:请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道理。(学生能够回答到两者的辩证关系即可)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课堂练习1.材料: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 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成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问题一:江总书记讲到的这“两次历史性飞跃”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问题二:“两大理论成果”产生过程的哲学基础或哲学依据是什么? 教师点拨: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因此,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第五篇: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案 课前准备: [学生分析]

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容易将生活中某些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相混淆,因此,教学中应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学生任务]

布置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几个包含矛盾的事例,如名言、成语、寓言或某一事件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习惯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理解矛盾是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原因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杀和否定。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通过分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就不会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教学方法:

1.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框共有两目。

第一目,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矛盾的定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前提——矛盾的特殊性及其三层涵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创设情境

教师:上节课下课的时候布置给大家的作业都准备了吧,下面我要请几位同学来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那些同学来说一下?(学生所讲内容对错与否,教师暂不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学生可能回答的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教与学、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自由与纪律……)

教师:好的,看来大家课后都很认真地预习了新课,并作了思考。大家先记下他们所说的事例,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分析这些例子。现在给大家欣赏一首艾青的诗——光的赞歌,大家可以出声朗读,感悟这首诗的同时找出诗的当中矛盾的词语。

(PPT)光的赞歌(节选)﹨原著:艾 青﹨每个人的一生﹨ 不论聪明还是愚蠢﹨不论幸福还是不幸﹨ 只要他一离开母体﹨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甚至光中也有暗﹨甚至暗中也有光﹨不少丑恶与自私﹨隐藏在光的下面﹨

学生讨论,老师引导总结如“聪明与愚蠢”“光与暗”等等,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老师:这些词语都是一一对应的,相互对立,如果少了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了)

二、讲授新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教师: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的举例,试着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注意:这里所说的“对立”与“统一”是指矛盾内部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能把它具体化成就是“对立”和“统一”两个词,大家一定要明了这一点。就像是“物质”这个哲学范畴,不能把它具体成每个事物一样。(教师扣住“对立”、“统一”进行概念分析,并结合前面学生的举例及诗句中的词加以点评。)

教师:为了更好地掌握矛盾这个概念,请大家把书翻开到课本67页,阅读课堂探究,并讨论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

问题探究:

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略

老师提示: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的观点,“自然界喜欢矛盾”里的“矛盾”就是哲学上讲的矛盾的含义,不是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

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漫画《自相矛盾》的故事。《韩非子》中有一寓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矛盾之说也。”

请问:寓言中所说的“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韩非子》寓言中“矛盾之说也”,指的就是逻辑矛盾,是指语言之间相互对立,前后矛盾;但作为兵器的矛和盾,也确实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下载2013届高考政治基础梳理复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届高考政治基础梳理复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