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重庆市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5:4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重庆市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重庆市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重庆市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重庆市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北部新区产业促进局: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定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06〕77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通知》(渝办发〔2006〕205号)规定,经请示市政府同意,现将《重庆市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重庆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2.重庆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原办法

3.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4.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审批表

5.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基本养老待遇计算表

重庆市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施意见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定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06〕77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通知》(渝办发〔2006〕205号,以下简称《通知》),现就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适用对象

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及其以后退休的下列人员,适用本实施意见。

(一)各类企业职工。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

(三)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失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等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以下简称个人参保人员)。

(四)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其他人员。

2006年1月1日以前已经退休、退职的人员,不适用本实施意见,仍按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二、改革内容

(一)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

本实施意见第一条 规定的适用对象,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按规定缴纳了基本养老保险费。

2.符合《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办理退休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4〕95号)第五条 规定的退休条件。

3.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条件: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累计满15年及其以上,其中: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及其以上。

(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并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退休的人员,按以下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1.1996年1月1日及其以后参加工作(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及其以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具体计算办法见附件1第一条)。

2.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及其以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调节金(2011年1月1日及其以后退休的人员,不再计发调节金)组成(具体计算办法见附件1第二条)。

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的人员,按本条

(二)项2目规定(以下简称“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与按渝府发〔2000〕48号文件、渝办发〔2002〕31号文件及其相关规定(以下简称“原办法”,具体计算办法见附件2)计算的基本养老金进行比较,按以下办法计算发给:

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低于原办法的,按原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予以补齐。

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高于原办法的,原则上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发给,但2006年退休的最高不超过原办法计算基本养老金的150%,2007年不超过160%,2008年不超过170%,2009年不超过180%,2010年不超过190%。

(三)基本养老金增发

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符合国家和我市政策规定,享受退休时增发退休待遇的人员,退休时以按本条

(二)项规定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为基数,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行政策规定的比例增发基本养老金。

三、其他问题的处理

(一)不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条件的处理

2006年1月1日及其以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不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条件的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局将其个人账户中的全部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按缴费年限每满1年加发2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后,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其中,个人参保人员经本人自愿申请,可延长缴费至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条件之月,按规定程序办理退休并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退休之月(即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条件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一经选择,不再变更。延长缴费期间缴费年限不得间断,延长缴费期间死亡的,按参保缴费人员死亡的有关规定处理。

(二)因病、非因工负伤病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算

未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因病、非因工负伤经市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条件的,应办理病退休,并按本实施意见第二条 规定计发月基本养老金。

(三)异地转入人员缴费指数的计算

职工从本市行政区域或统筹范围外转入时,其转入前的缴费指数按其本人在转出地的月缴费基数除以我市对应上年度的全市职工(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下同)月平均工资确定。当其本人在转出地的月缴费基数超过对应年度我市月缴费基数上限的,超过部分不纳入其月缴费指数的计算;当其本人在转出地的月缴费基数低于对应年度我市月缴费基数下限的,按实际缴费基数计算其缴费指数,差额部分可以不再补缴。

四、《通知》和本实施意见所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是指退休时上年度全市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与平均缴费指数之积(平均缴费指数Q值的计算见附件1)。

五、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职工、农民工暂按本实施意见规定执行,今后,国家和市政府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六、本实施意见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过去规定与本实施意见不一致的,以本实施意见为准。

七、本实施意见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附件1:重庆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一、1996年1月1日及其以后参加工作(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及其以后退休并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计算公式为: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即:

T=(A+A×Q)÷2×M×1%+K÷L

二、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及其以后退休并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调节金(2011年1月1日及其以后退休的人员,不再计发调节金)组成。

计算公式为: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即:

T=(A+A×Q)÷2×M×1%+K÷L+1.4%×(A+A×Q)÷2×M1+70×N

本附件第一、二条计算公式中:

T--月基本养老金。

K--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L--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详见附件3)。退休时的年龄超过上一档不满下一档的按下一档计算。40岁以下的,按40岁对应的计发月数计算;70岁以上的,按70岁对应的计发月数计算。

A--退休时上年度全市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Q--平均缴费指数。计算办法为:

Q=(X1÷A1+X2÷A2+X3÷A3+……+Xn÷An)÷n式中:X1、X2、X3……Xn分别为首次实际缴费当月直至截止缴费当月的月缴费基数(不含未缴费月数);A1、A2、A3……An分别为缴费对应上年度全市(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n为首次实际缴费当月直至截止缴费当月的实际缴费月数(不含未缴费月数)。1993年3月至1997年12月的月缴费指数不能超过2,1998年1月及其以后缴费指数不能超过3。

M1--建立个人账户前的实际缴费年限与实行个人缴费前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之和。

M--M1+建立个人账户之月至达到规定退休年龄当月的实际缴费年限。

M和M1以年为单位,累计满12个月计算为1年。

N--计算比例,自2006年至2010年期间退休的人员,其相应各年度的计算比例依次为:90%、70%、50%、30%、10%。

Q、M和M1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4位,其他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附件2:重庆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原办法

一、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或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并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人员按原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补贴性养老金四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补贴性养老金,即:

T=A×20%+K÷120+1.4%×A×Q×M1+70×(M1÷M)

本附件第一条 所列计算公式中:

T-月基本养老金。

K-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A--退休时上年度全市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Q-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办法为:

Q=(X1÷A1+X2÷A2+X3÷A3+……+Xn÷An)÷n

式中:X1、X2、X3……Xn分别为1993、1994、1995年直到职工退休前1年度的缴费工资(含0元);A1、A2、A3……An分别为1993、1994、1995年直至职工退休前1年度全市(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01年及其以前为当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2002年及其以后为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n为1993年至职工退休前1年的全部应缴费年限。1993年至1997年的缴费指数不能超过2,1998年及其以后缴费指数不能超过3。

M1-建立个人账户前的实际缴费年限和实行个人缴费前视同缴费年限。

M-M1+建立个人账户之月至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当月的全部应缴费年限。

M和M1以年为单位,累计满12个月计算为1年。

Q、M和M1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4位,其他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二、政策性关闭、破产等企业提前退休人员,企业因病或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员,在计算原办法基本养老金时,仍按原规定每提前一年扣减2%的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除外)。具体公式为: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补贴性养老金)×(1-提前退休年限×2%)+个人账户养老金。提前退休年限计算到年,保留到小数点后4位。

三、从2006年1月1日起,原办法不再计算渝办发〔2002〕31号文件规定的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渝府发〔2000〕48号文件附件二所规定的过渡办法。

第二篇:天津市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施意见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津劳局〔2006〕329号

关于印发《天津市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

办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劳动保障局,各局、集团公司、总公司,各有关单位:

现将我局制定的《天津市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天津市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施意见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镇企业职工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以及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国务院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定的实施意见》(津政发〔2006〕64号),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 本实施意见适用于《天津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规定的应当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各类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第三条 1998年1月1日我市实行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按照以下规定的月标准计发: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一)基础养老金以职工退休时本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按缴费年限计算,缴费每满一年发给百分之一。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本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截至退休时本人缴费年限×1%

1、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上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指数

平均工资指数=(a1/A1+a2/A2+„„+an/An)÷n

a

1、a2、„„、an为本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月平均工资(退休前1年至n年的月平均工资,以退休当年至退休前n+1年的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准); A1、A2、„„、An为本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n为企业和职工按规定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2、在计算本人平均工资指数时,每一的工资指数和平均工资指数小数点后均保留两位,第三位四舍五入。

3、截至退休时本人缴费年限以“年”作为计算单位,不满1年的月份除以12,小数点后保留两位,第三位四舍五入。

(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计发月数按照国家规定,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第四条 1997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2006年1月1日以后办理退休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其月标准为:以本人全部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1997年12月31日以前缴费每满一年发给百分之一。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1、过渡性养老金=全部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截至1997年12月31日前本人缴费年限×1%

全部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上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全部平均工资指数

全部平均工资指数=〔(a1/A1+a2/A2+„„+an/An)+b×1.00〕÷N

a

1、a2、„„、an为本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月平均工资(退休前1年至n年的月平均工资,以退休当年至退休前n+1年的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准);

A1、A2、„„、An为本人退休前1年、2年、„„、n年的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b为职工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到年);

N为职工视同和按规定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到年)。

2、在计算全部平均工资指数时,职工历年的月平均缴费工资为本人的实际缴费基数。但对于1997年12月31日前本人实际缴费基数超过缴费基数最高标准的,按照最高标准计算。

3、本市历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按照以下标准计算:1992年260元、1993年334元、1994年447元、1995年542元、1996年637元、1997年690元、1998年829元、1999年921元、2000年1040元、2001年1192元、2002年1355元、2003年1554元、2004年1813元、2005年2106元。

4、截至1997年12月31日前本人缴费年限以“年”作为计算单位,不满1年的月份除以12,小数点后保留两位,第三位四舍五入。第五条 符合第四条 规定,并于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在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之外,再按照职工办理退休手续的,分别发给补贴,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2006年退休的,每月发给补贴104元;2007年退休的,每月发给补贴83元;2008年退休的,每月发给补贴62元;2009年退休的,每月发给补贴41元;2010年退休的,每月发给补贴20元。

第六条 符合第五条 规定的人员,其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与补贴之和,低于原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计算标准的,差额部分予以补齐;高于原办法计算标准的,高出部分根据职工办理退休手续的,分别按照一定比例发给。2006年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10%;2007年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30%;2008年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50%;2009年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70%;2010年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90%。补齐和按比例增加的部分,调整过渡性养老金。

以上所称原办法系指津劳险〔1998〕38号、328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但在计算原办法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时,应当按照2005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即1683元),以及2005年以前(含2005年)本人月平均工资计算。

第七条 2005年12月31日以前已经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仍按照国家和本市原有关规定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第八条 因病或非因工致残人员、国家政策性破产企业职工、国有困难企业军队转业干部办理提前退休时,不再减发基本养老金。

第九条 从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种工作人员退休时,实行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前折算的工龄,不再作为计发基本养老金的依据。

第十条 因各种原因间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人员退休时,以本人退休上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计算基本养老金的基数。

第十一条 2007年1月1日后由外省市调入我市并相应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且于2010年12月31日前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以2005年12月底本市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743元,作为其按原办法计算的养老待遇标准。

第十二条 对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15年的人员,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另外,根据本人1997年12月31日前的缴费年限,再发给一次性养老补偿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一次性养老补偿金的计算公式为:

一次性养老补偿金=1998年1月1日后个人账户储存额÷1998年1月1日后本人实际缴费年限(月)×1997年12月31日前的缴费年限(月)-1997年12月31日前的个人账户储存额

第十三条 本实施意见中规定的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以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为准。

第十四条 本实施意见发布前已于2006年1月1日后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应当按照本实施意见执行。

第三篇: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的实施意见》宣传提纲的通知(闽劳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印发《福建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的实施意见》

宣传提纲的通知

闽劳社文〔2006〕336号

(2006年9月28日)

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福建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2006〕24号)文件精神,省厅继印发《关于印发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若干问题的通知宣传提纲的通知》(闽劳社文〔2006〕1号)以及《福建省劳动保障厅贯彻国发(2005)38号和闽政办(2005)227号文有关问题的宣传提纲》后,又编写了《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实施意见宣传提纲》,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政策的宣传和阐释工作,使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实施意见宣传提纲

一、为什么要对计发办法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我省是于1994年实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的。通过改革,对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缴费意识,完善省级统筹的体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原有的计发办法参保缴费激励和提前退休的约束作用不明显,个人缴费状况与养老保险待遇联系不紧密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确保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务院于2005年12月在总结东北三省先期试点的基础上,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

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原有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只占基本养老金总额的40%左右,过渡性养老金占60%左右,而且计发办法与缴费多少挂钩不紧密,难以发挥激励作用;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标准与退休时间的迟早没有建立联系,参保人员退休时间的迟与早对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标准影响很小。通过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一是缴费年限与待遇水平直接挂钩,将有利于调动职工主动参保的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参保”向“我要参保”的转变。二是将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纳入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通过利益机制的引导作用,促进职工主动多缴费。三是退休早,不仅基础养老金计发年限短,而且个人账户除数大,养老金水平就会相应低,提前退休的现象将会进一步得到遏制。

二、新计发办法在适用范围及标准上有何规定

根据《实施意见》规定,新计发办法仍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按照新的办法计发,其基本养老金只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中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按规定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和调节金。但调节金计发规定执行至2010年底止,从2011年1月1日起不再计发调节金。“老人”仍按照退休时的原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办法。为与我省建立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建立个人账户的时间相衔接考虑,我省“老、中、新”人的划分为:

新人:1996年1月1日后参加工作、2006年1月1日后退休的人员为本次改革的 “新人”;

中人:1995年底前参加工作、2006年1月1日后退休的人员为本次改革的“中人”; 老人:2005年底以前已经退休的人员为本次改革的“老人”。

三、新老计发办法有那些主要差别

㈠新办法基础养老金计算基数与个人的缴费指数建立了联系。缴费指数高,则基数大,否则,就小。而老办法是只要在同一年退休,基数一样,与体现缴费水平的缴费指数无关。

㈡新办法基础养老金计算的比例与本人缴费年限的长短建立了联系。缴费年限在15年以上,每增加一年,计发的比例增加一个百分点。老办法则是不论缴费年限多少,都是本省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

㈢新办法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除数与本人的退休时间有关。越早退休,除数越大,个人账户养老金越小,迟退休的则相反。而老办法与个人的退休时间无关,不论何时退休,除数均为120。

四、什么是缴费指数

缴费指数是指本人缴费工资与缴费当年本省(不含厦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缴费指数的高低,体现职工本人缴费水平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较关系,一般情况下,职工的缴费工资越高,其缴费指数也就越高,反之则相反。

五、指数计算与过去相比有何不同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厅等部门《关于〈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的通知》(闽政办〔1998〕95号)规定,原办法计发缴费性养老金时,其本人缴费年限的平均指数按职工1984年底前缴费年限的指数与1985年1月1日至1995年底前缴费年限的指数加权平均求得。1984年底前缴费年限指数按1计算,1985年1月1日至1995年底前缴费年限指数,是以本人1989年至1995年(至少5年)各缴费工资与相应本省职工平均工资计算求得。按上述办法计算的本人缴费年限平均指数低于0.75的按0.75计算。

新计发办法规定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中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则按分段确认,全程合并计算的办法确定。如果职工1990年底以前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的,1990年底以前指数均按1.0计算,1991年至1995年间的缴费指数按职工本人各年实际缴费计算。在分段确定缴费指数中,对于1995年底个人账户建账前的缴费指数平均后低于0.75的按0.75计算。建立个人账户后至退休当年的缴费指数按本人实际缴费计算,其中在计算退休当年的缴费指数时,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按上年的标准计算。

由上述可见,老办法计算基本养老金时,只是在计算缴费性养老金时需要计算缴费指数,而新办法计算基本养老金时,在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时都要计算缴费指数;老办法计算的缴费指数只计算到1995年底前,而新办法计算缴费指数时,是整个缴费年限的全程都要计算。

六、补缴缴费指数的处理

根据《实施意见》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新参保的单位及其职工,按政策规定补缴1990年底前的年限,缴费指数按照1.0计算;补缴1991年1月1日以后的年限,按办理补缴时的本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缴费指数。经过批准缓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在规定时间内补缴的,按所缓缴时段的本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缴费指数。其他欠费补缴的,均应按办理补缴时的本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缴费指数。

七、什么是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新老办法如何做好衔接工作

为确保新老计发办法能够平稳衔接,《实施意见》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为新老计发办法实行对比的5年衔接过渡期。凡是在这5年内退休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的新老办法都进行计算,如果新办法低于老办法的,则予以适当保低补齐,如果新办法高于老办法的,则予以封顶限高。老办法使用的本省上一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固定以2005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计算。

适当补齐的办法是:在5年内退休的人员,按新计发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按原计发办法的,差额部分予以补齐。

适当限高的办法是:在5年内退休的人员,按新计发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标准高于按原计发办法的,高出部分予以适当限制。高出部分发给比例为:2006年退休的人员 30%、2007年退休的人员50%、2008年退休的人员70%、2009年退休的人员80%、2010年退休的人员90%。

2011年1月1日后退休的人员,不再执行补齐与限高政策,其基本养老金完全按新办法计发。

各年退休的人员按照当年的比例限高后确定的养老金标准,不能在5年内随着各年比例的提高而逐年调整。过渡期结束后,对过渡期后新退休的人员不再实行限高和补齐。

八、为什么要停止执行减发政策

按新办法计算基础养老金的计发百分点和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已体现了“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的约束机制,如果继续对因病或非因工致残提前退休、关闭破产企业职工政策性提前退休,或下岗职工应缴未缴的年限实行每减少一年或提前退休一年减发2%的基本养老金(不含个人账户养老金),将会造成这部分群体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偏低。为保障这部分职工的利益,《实施意见》对经批准办理提前退休的,以及有应缴未缴年限的人员,按新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的,不再执行减发基本养老金的规定。上述人员在5年过渡期内按老办法计算基本养老金时,继续执行有关减发基本养老金的规定。

九、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时怎样处理退休年龄余月

闽政〔2006〕24号文件第五条

(二)规定,“退休年龄应以周岁为标准确定计发月数”。按照法定年龄退休的参保人员,其退休年龄应当都是整数,但有些参保职工在办理提前退休时有可能会出现退休年龄不为整数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将多出的余月予以去除,按整数计算。举例说明,假如有一女职工因病办理提前退休,退休时的年龄为48周岁又10

个月,10个月即为余月,应当去除后按48周岁计算,48周岁对应的计发月数为204。

十、中断缴费的,指数如何计算

根据闽政〔2006〕24号文第三条规定,参保人员在参保缴费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中断缴费的,“在计算缴费指数时,未缴费的年限不参与计算”,也就是在计算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时,对一年中出现中断的月数,予以剔除后按照实际缴费的月数计算,缴费年限统一计算到月。

十一、处理补缴工作应把握的原则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新参保企业及其职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若干问题的补充通知》(闽政办〔2001〕231号)和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地税局《关于新参保企业及其职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闽劳社〔2002〕文252号)及其相关规定:

新参保企业中的职工,参保前有符合国家、省有关规定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年限,应在参保时办理一次性补缴手续,参保后不再办理。

已参保企业中的新参保职工,参保前有符合国家、省有关规定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年限,应在参保时办理一次性补缴手续,参保后不再办理。

首次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前有符合国家、省有关规定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年限,应在参保时一次性办结补缴手续,参保后不再办理。

首次参保的城镇个体工商户主,参保前有领取工商行政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从业时间,参保时可一次性办结补缴手续,参保后不再办理。

已经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含已领取一次性支付待遇的人员),不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按国家、省有关规定不能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年限,一律不能办理补缴手续。补缴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补缴要有政策依据。

二是补缴工作应当一次性完成。补缴工作一般是在员工新参保时,或是经过“两个确认”后认定员工有符合政策规定可以办理补缴的年限时,予以一次性办理。

三是补缴的年限一般是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城镇个体工商户在新参保时可以根据办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执照进行补缴。

四是补缴工作具有不可重复性。凡是已经补缴过的缴费年限一律不允许再次办理补缴。五是补缴基数统一按补缴行为发生时新参保人员的补缴标准作为补缴基数。

十二、特殊工种折增缴费年限问题

按照劳动保障部的要求,在执行新的计发办法时,由于缴费年限与退休时间的迟早等因素已经和基本养老金的计发标准建立联系,按照新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特殊工种就不再折算缴费年限。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在5年过渡期内,在按老办法计算基本养老金时,仍按原有规定增发基础养老金。

十三、超龄退休如何继续执行退休政策问题

凡未按规定的程序经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

时及时办理退休的,继续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厅等部门关于贯彻“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实施细则”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闽政办〔1999〕62号)第六条的规定执行。即:“凡未经批准延期退休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不办理退休手续的,超过的年限不计算缴费年限,也不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超龄期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退还。其基本养老金按《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以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的本省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

十四、对1995年底前的缴费年限指数实行按0.75保底的规定,不适用补缴1991年后的缴费年限以及“两场”人员

闽政〔2006〕24号文件第三条,对1995年底前的缴费年限指数低于0.75的,作了按照0.75计算的规定,这一规定体现了政策上的连续。

第四、九两条规定的对象,即补缴1991年后缴费年限的人员以及两场人员,均为1995年后参保或补缴,对1995年底前的缴费年限不执行按0.75保底的规定。闽政〔2006〕24号文件第三条对1995年底前的缴费年限指数低于0.75按0.75保底的规定,不适用闽政〔2006〕24号文件第四条及第九条规定的对象。即,2006年1月1日以后新参保单位及其职工办理补缴的,其建账前缴费年限的指数低于0.75的,不能按0.75保底;华侨农场和按闽政〔2000〕文193号文参保的农垦农场的职工,建账前缴费年限的指数低于0.75的,也不执行0.75保底的规定。

险局

第四篇:关于2018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8年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有关问题的通知

浙人社发〔2018〕102号字

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局:

为妥善做好2018年新办理企业退休(退职)手续人员(以下简称2018年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工作,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浙政发〔2006〕48号)、《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清理规范企业退休人员待遇项目工作的通知》(浙人社发〔2011〕22号)、《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浙人社发〔2011〕146号)等文件规定,现就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过渡性调节金问题

(一)为合理衔接新老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2018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在按浙政发〔2006〕48号、浙人社发〔2011〕22号等文件规定计发的基础上,继续另加过渡性调节金。

(二)根据浙人社发〔2011〕146号文件规定,过渡性调节金根据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退休人员缴费年限、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等因素确定,用公式表示为:

过渡性调节金=基准调节金+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缴费年限×调节系数。2018年,全省基准调节金确定为480元,调节系数确定为3。

(三)按《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办法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3〕59号)规定,按“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办法参保的退休(退职)人员,其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乘以缴费系数后确定。

二、关于最低基本养老金问题

(一)2018年企业退休人员中,凡符合《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条件的,可发给最低基本养老金。

(二)2018年最低基本养老金计发口径为:按规定计发的基本养老金低于当地2017月平均基本养老金百分之六十的,由待遇领取地社保经办机构按照当地2017月平均基本养老金的百分之六十予以补足。如当地2018年最低基本养老金低于2017年最低基本养老金水平的,按2017年当地最低基本养老金水平予以补足。2017年月平均基本养老金按当地2017基本养老金月平均支出总额(不含社区综合补贴)除以2017年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平均离退休(退职)人数确定。

三、工作要求

各地要严格按照浙政发〔2006〕48号、浙人社发〔2011〕22号、浙人社发〔2011〕146号等文件规定及本通知精神,加强领导,严肃纪律,平稳做好2018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工作,切实维护好企业退休(退职)人员的切身利益。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8年9月14日

第五篇:厦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的若干规定

厦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的若干规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精神,经厦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十次常务委员会议授权,制定本规定。

一、基本养老金的计发

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十五年的,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资格和标准,从次月起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和特区补贴,直至死亡。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一)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全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每缴费满一年发给百分之一。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个人退休时上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缴费年限×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个人退休时上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公式为: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a1/A1+a2/A2+„„+an/An)÷N

公式中,a1、a2„„an为个人退休当月、前1个月、前2个月„„前n个月本人缴费工资额;

A1、A2„„An为个人退休当月、前1个月、前2个月„„前n个月全市执行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N为个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总计月数。1988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自1989年1月1日起计算。

1988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员,其用于计算基础养老金的缴费指数自1989年1月起计算至退休当月。1989年1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员,其用于计算基础养老金的缴费指数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之日起计算至退休当月。

不满1年的缴费时间按实际缴费月数除以12计算,缴费指数均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特区补贴为每人每月30元。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应的计发月数

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为:

退休年龄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计发月数 233 230 226 223 220 216 212 208 204 199

退休年龄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计发月数 195 190 185 180 175 170 164 158 152 145

退休年龄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计发月数 139 132 125 117 109 101 93 84 75 65 56

退休时以周岁为标准确定计发月数。

二、过渡性养老金。1997年6月30日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个人,在按月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按月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退休时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为:2005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社会平均缴费指数加0.25、1988年12月前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的连乘积,与2005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989年1月至1997年6月期间个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加0.25、1989年1月至1997年6月期间实际缴费年限、过渡系数的连乘积之和。过渡系数为1.3%。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2005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社会平均缴费指数+0.25)×1988年12月前视同缴费年限×1.3%]+[2005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989年1月至1997年6月个人平均缴费指数+0.25)×1989年1月至1997年6月期间实际缴费年限×1.3%]社会平均缴费指数为“1”。

2005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881元。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指本人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

本人缴费工资指数是指个人历年每月缴费工资与相应年份全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值。

缴费指数均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三、个人账户规模由本人缴费基数的11%调整为8%,自2006年7月1日起执行。

四、参保个人属原固定工的,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实际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0年的,可以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当年执行的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00%为缴费基数,按照相应的缴费比例一次性补缴满10年。补缴后,其符合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不补缴的,其1988年12月以前的连续工龄不予确认视同缴费年限。

五、特殊工种年限折算缴费年限方法。从事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井下、高温工作和在高原工作的职工,劳动条件及从事特殊工种年限符合国家规定且以特殊工种身份办理退休的,其在1992年6月30 日前从事上述工作的年限,每工作满一年,按一年三个月折算,折算后增加的年限并入1988年12月31日前的视同缴费年限;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职工,劳动条件及从事特殊工种年限符合国家规定且以特殊工种身份办理退休的,其在1992年6月30 日前从事上述工作的年限,每工作满一年,按一年六个月折算,折算后增加的年限并入1988年12月31日前的视同缴费年限。

上述折算后所增加年限总计不得超过二十年,且仅用于计算过渡性养老金。

1992年7月1日后从事上述工作的工作时间,不增加视同缴费年限及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六、经批准办理提前退休、退职的参保人员,按本规定计发养老待遇的,不再减发基本养老金。

七、新老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衔接。本规定中确定的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和《厦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规定的原养老金计发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实行5年过渡衔接,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内退休、退职的人员,按新计发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标准低于或高于按原计发办法的,进行补齐和限高。按原计发办法计算基本养老金时,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以2005的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不再变动。

补齐的办法是: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内退休、退职的人员,按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低于按原计发办法的,差额部分予以足额补齐。

限高的办法是: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退休、退职的人员,按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于按原计发办法的,高出部分予以适当限制。高出部分发给比例为:2007年退休、退职的人员为30%、2008年退休、退职的人员为50%、2009年退休、退职的人员为70%、2010年退休、退职的人员为80%、2011年退休、退职的人员为90%。

2012年1月1日起退休、退职的人员,不再进行补齐与限高,其养老金完全按新办法计发。

八、本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厦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中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下载关于印发重庆市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重庆市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