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20:2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赣市府发[2011]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2011年6月28日市政府第六十三次常务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

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意见》(赣府发〔2011〕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意见如下。

一、明确改革思路,把握国有林场改革的目标、要求和对象

(一)总体思路。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创业、平安、生态、幸福赣州”的总体目标,按照“以人为本、转型定位、稳定权属、解决社保、化解债务、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思路,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优化国有林场结构和布局,更好地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切实做到“三增长、两建立、一确保”。即:资源增长、职工增收、林场增效;全面建立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

(三)总体要求。在国有林场改革中,坚持国有林场改革与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相结合;坚持解决国有林场历史遗留问题与创新体制机制相结合;坚持维护生态安全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国有林场相结合;坚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均衡性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相结合;坚持分级负责与部门支持相结合。

(四)改革对象。凡经过批准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林场(包括事业性质和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均为改革对象。国有森林苗圃参照执行。

二、优化国有林场结构,剥离社会管理职能

(五)整合国有林场,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分类经营、分类管理、规模经营的要求,对全市国有林场进行整合重组,分别组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每个县(市、区)将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林场、种质资源基地和生态保护场所整合为1个生态公益型林场,生态公益型林场定为公益型事业单位,并按照管理需要,合理核定编制数,其人员和机构经费纳入县(市、区)财政预算。其它国有林场整合为1—2个商品经营型林场,按照建立现代企业的要求,全面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后的国有林场行政隶属关系保持不变。

(六)剥离社会管理职能,实行属地管理。将原由国有林场所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医疗单位等社会管理职能全部分离,实行属地管理。当地政府要接收到位,整合资源,统筹配置,加强管理。林场代管村组应予以剥离,各地因地制宜自行确定社会职能的管理归属。进一步完善国有林场资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资源、人事档案。因国有林场改革所涉资源、人事档案,要移交的及时办理移交手续;置换身份的干部职工的档案要明确接受部门,确保有组织、有人管。

三、完善保障措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七)合理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妥善安置职工,实行多种方式补偿。职工安置方案要充分体现职工权益,符合各地实际,体现政策的连续性。在方案出台前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酝酿,得到广大职工支持。各地可以因地制宜采取货币、林权承包、股权及股权和货币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给予补偿。对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林业特殊工种职工,按规定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八)依照法定程序,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坚持依法操作、民主操作、阳光操作,切实保障职工在改革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方案应在得到绝大多数职工赞成的情况下,依照法定程序提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报县(市)政府审批后方可实施。

(九)完善社会保障,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坚持以人为本,留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性资金,彻底解决历史问题。对拖欠的养老保险费本金和利息应予以一次性清欠,免收滞纳金,若一次性清欠有困难,在改革期间应一次性补足个人账户,明确统筹账户清欠的责任主体、清欠数额和清偿时间,采取挂账处理;对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国有林场职工,按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参保的按规定应补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本金和利息应在参保时一次性补缴到位;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在改革时一次性留足遗属的补助资金;改制职工所涉档案管理费,列入改制成本,在改革过程中一次性解决。

(十)强化措施,促进再就业。对国有林场的离休干部,全部转由县(市、区)政府统一管理,实行财政供养,保证其按规定享有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对解除了劳动关系的职工,各级政府要按照再就业的政策,强化措施,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妥善解决转制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并积极探索完善国有林场改革后,干部职工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的相关措施。

(十一)加大投入,改善林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各级政府在改革的同时,要切实解决国有林场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职工转型发展。着力改善国有林场困难职工住房条件,将国有林场职工住房纳入当地住房发展规划,落实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政策,着力解决国有林场职工危旧房改造用地需要,加快危旧房改造,积极引导职工入镇进城;与产业结构调整、国有林场布局调整和区域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大公路、供水、供电、供气投入,推进国有林区经济发展。

四、规范处置国有资产,妥善化解债务负担

(十二)积极化解债务,减轻改革负担。国有林场商业性贷款,已成呆账的要按规定和程序争取核销;不能核销的,由当地县级政府牵头统一与金融机构洽谈,按有关规定,本着尊重历史、主动协商、积极化解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解决银行债务问题。

(十三)积极筹资,切实满足改革所需。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整合有关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国有林场改革,并设立国有林场改革资金财政专户;变现不适合林场发展方向的闲置资产筹措改制资金;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林场改革;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国有林场改革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山地、林木资本化,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国有林场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不允许出让国营林场林地使用权筹措职工安置资金,确有困难的,可适当调剂商品林采伐计划。改革资金缺口部分,由县(市、区)政府统筹解决。

(十四)规范资产转让程序,确保国有林场资产安全。对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经营的林场,必须按照《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的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报批。国有林场资产处置必须纳入产权交易所进场交易,实行招标挂牌竞价出售,绝不能搞“零出售”和暗箱操作,资产处置要面向社会接受职工群众监督,绝不能违反法定程序和有关规定卖给原单位经营管理人员,确保国有林场资产不流失,不贬值。

五、创新管理体制,建设现代林业

(十五)转换机制,建立新型劳动关系。改革后的林场全面建立以企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度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为基础的新型劳动(聘用)关系。生态公益型林场实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商品经营型林场实行企业单位劳动合同用工制度。聘录用人员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阳光操作,并依法依规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返聘林场生产管理所需的林业技术人员和骨干,优先录用解除劳动(聘用)关系的职工。(十六)引进投资,做大林业产业。在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引进有实力、能延伸产业链、符合林场经营方向的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林场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和重组力度。(十七)创新管理,建立现代林业企业经营体制。按照有利于生态建设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积极培育拟上市企业,做大做强国有林场。引入市场机制,将国有林场的造林、抚育、采伐以及其他生产性工作,采取承包或向社会招标等形式进行。各地还要科学合理利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积极培育花卉苗木、中药材、珍稀树种等特色产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增强林场发展的活力。

六、紧扣工作环节,积极稳妥实施

(十八)宣传发动,营造改革的浓厚氛围。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改革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改革政策和目标要求,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国有林场改革的浓厚氛围,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打消思想疑虑,增强改革信心。同时,还要善于挖掘和培养改革典型,大力宣传典型,推广改革的成功经验。

(十九)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各地要组织人员,深入国有林场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摸清资源资产、人员结构、社会保障、债权债务等基本情况,广泛听取职工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梳理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全面掌握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真测算改革成本,为全面推开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二十)制定方案,及时上报审批。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隶属关系,科学合理选择改革模式,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由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送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备案,报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二十一)组织实施,有序推进改革。各地要按照批准的改革方案,指导国有林场制订实施方案,认真抓好改革的每一个环节,统筹协调推进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林场改革必须履行必要的审核程序,防止“一卖了之”,引发社会不稳定。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及时帮助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好相关政策的落实,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二十二)评估验收,确保改革成效。加强对改革实施情况的跟踪指导,倾听职工对改革的意见,掌握各单位职工的满意度,对本辖区内的国有林场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后,由国家和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验收。

七、加强组织领导,有力有效推进改革(二十三)明确责任,切实加强领导。国有林场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主要以块为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属林场主管部门是国有林场改革的责任单位。为加强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属林场主管部门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革领导机构,组建精干的工作班子,具体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各级林业部门要集中力量投入改革,落实责任,加强督导,全力以赴推进改革。相关部门要服从改革需要,全力支持,积极配合。

(二十四)强化疏导,切实维护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严格落实维稳责任制。善于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苗头性问题;要妥善调处,及时处理好林改后出现的各种林权纠纷;本着兼顾各方利益,维护国有林场经营的确权山林、国乡(村)联营山林及其它联营(租赁)山林权属的稳定,严禁借改革之机推倒重来;强化教育疏导,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严明纪律,严厉打击借改革之机破坏国有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防止出现乱砍滥伐,维护林区稳定;对借改革之机破坏稳定的人和事要坚决查处。

(二十五)加强督查,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改革。一年时间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是一个艰巨任务,必须加强督导、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信息沟通和报告制度,按照改革时间节点,加强调度,定期或不定期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对已经落实的要查成效、对正在落实的要查进度、对没有落实的要查原因、对影响落实的要查责任。同时,要善于挖掘和培养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有效推进改革。

第二篇: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促进国有林场健康发展,现就深入推进我市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我县现有国有林场3个,职工218人,经营面积438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林木蓄积1400万立方米,林场总产值3.5亿元。多年来,国有林场在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工作中发挥了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培育国家后备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国有林场还存在着经营管理粗放、投入严重不足、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尤其是基础设施薄弱、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拖欠职工工资等情况十分突出。全市国有林场有危房14.1万平方米,6个林场场部不通公路,3个场部不通电,7个场部不通电话,26个场部吃水困难,累计拖欠职工工资5890万元,人均高达1.7万元。国有林场总体上仍未走出困境,与新时期林业和我市生态建设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为此,要充分认识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完善和强化国有林场组织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发展国有林场经济、促进两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生态建设的大好机遇,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全面推动国有林场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以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为核心,遵循“以林为本,生态优先,分类指导,可持续发展”的办场方针,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建立适应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要求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奋斗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全面保护,加快宜林荒山造林绿化的步伐,调整林种结构,强化科学经营措施,全面提升森林质量,推进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把国有林场建设成为坚强的绿色生态屏障和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基地。到2010年,全市国有林场完成封山育林80万亩,其中宜林荒山造林30万亩,灌木林改造50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50万亩,中幼林抚育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林木蓄积达到1600万立方米,林场总产值达到10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4万元。到2020年,国有林场森林资源面积达到并稳定在448万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林木蓄积达到1800万立方米,林场总产值达到20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2.8万元。

二、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

(一)改革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公益林和商品林的要求,将全市国有林场划分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生态公益型林场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按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事业编制,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实行差额预算管理。此类林场按管护面积大小,设3-5个管护站,每个管护站设2-3个护林点,并确定专职护林人员。生态公益型林场机构设置的具体方案,由区县(自治县、市)按机构编制管理程序办理,并报市林业局备案。商品经营型林场的资源、人员要进行整合,打破林场行政区域界线,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采取联合、兼并、入股等形式,组建跨地区的林场和苗圃联合体,实行规模经营。对已经进行资产重组并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国有林场和从事商品林经营的林场,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可改制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有林场的建立、重组、合并、撤销以及其他变更事项,由区县(自治县、市)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意见,经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市林业局批准。国有林场场长实行聘用制与委任制相结合的任用形式。对生态区位特别重要,公益林占50%以上或经营管理森林资源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国有林场场长的任免,必须征求区县(自治县、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国有林场的森林管护人员实行聘用制,其工资及管护费用与管护面积和管护难度挂钩。

(二)加快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流转步伐。各地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国有林场全面进行一次清产核资,在明晰产权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以森林资源为资本控股或参股组建股份制企业;鼓励国有林场和乡村、林农发展联营和股份合作林场;鼓励林场职工承包管护林和开发林地,兴办家庭林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兼并和租赁等多种形式在国有林场搞开发。经济、技术、管理等条件优越的林场,要按照务实高效的原则,以经济效益为纽带,通过收购、联营、承包等方式,科学推进资本扩张,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在尊重林主意愿的基础上,要将国有林场毗邻的集中连片天然林协商划归国有林场管护;国有林场零星分散的山头地块,可采取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进行流转,让其发挥更大效益。以承包、租赁形式取得经营权的国有森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由区县(自治县、市)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审批;以转让、拍卖、入股、联营、划拨等形式进行国有森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由市林业局依法审批或报批。转让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及出售场属企业的收入用于国有林场发展。各地在改革中不得随意改变国有林场的隶属关系,确需调整的,必须报市林业局批准。

(三)鼓励国有林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花卉苗木、森林食品、珍贵药材以及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栽培等新兴产业,大力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有条件的林区,应积极兴建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推进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商品经营型林场要采取集约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速生丰产用材林,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鼓励国有林场根据所经营森林不同的利用方向,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增加珍贵树种营造比例,改造低效林,积极培育大中径级林木。提倡科学经营森林,鼓励国有林场开展幼林抚育,在强化抚育间伐作业设计、方案审批和施工检查验收管理的基础上,对国有林场抚育间伐指标不足的,要积极支持解决。

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国有林场职工在完成森林资源管护任务后,可以承包国有荒山造林、中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生产项目,可以发展用材林、经济林、苗木、花卉、养殖、旅游服务、小型加工等经营项目,取得的收入归职工所有。国有林场现有的不适合统一管理的各种经营性项目,可采取承包、作价出售、拍卖等多种方式转给职工个人或以合伙、股份合作等形式经营。对职工家庭林场经营用材林正常采伐所需的指标,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安排。

(四)合理分流国有林场富余人员。要利用现有经营性项目转制集中分流富余人员,对国有林场兴办实体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收入,按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继续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允许有条件的国有林场在职工自愿的前提下,利用林业经营用地、商品林木及其他资源性资产进行作价,用于职工一次性安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允许职工自谋职业,保留职工身份;通过就地发展种养业和小型加工业等项目自谋职业的职工,林场在经营用地、资金等方面应给予必要的扶持。要组织富余人员从事育苗、造林、工程设计、监理、检查验收或开发性项目,也可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对工龄满30年、并符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1〕92号)规定的职工,不作为富余人员分流,可办理提前退休;对暂时无法安置就业的职工,符合条件的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范围。对分流的富余人员,要纳入当地再就业工程统筹安排,加强生产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为再就业创造条件。培训结束后,要积极推荐就业。培训经费由林场承担,富余职工较多且较困难的国有林场,要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

(五)积极改善国有林场基础条件。按照国有林场的事权划分,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把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加强管理。要将贫困国有林场列入本地区脱贫规划,安排享受贫困地区的有关扶贫优惠政策;农业综合开发、“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科技兴林、生态建设县及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等项目要尽量将辖区内国有林场纳入项目实施区域,统一规划,重点安排;遭受自然灾害的国有林场要与乡村等同享受救灾、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资金和优惠政策。要通过将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市“村村通”工程范围等多种措施,确保林场场部、管护站在2010年前通公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国有林场的危房改造,分期分批解决国有林场工作用房和职工住房,确保2010年前实现国有林场场部无危房、管护站有用房的目标。

三、强化保障,确保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妥善处理各种债务。国有林场贷款造林形成的债务,或因政策调整导致木材加工等多种经营无力偿还贷款形成的债务等,应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明确债权债务,依法处置资产、偿还贷款。对符合贷款核销政策的,银行要在认真核实的基础上,按程序争取核销。

(二)妥善解决在职职工和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在做好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下,要按照有关规定积极稳妥地做好职工医疗、工伤和失业等保险工作。有条件的国有林场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还可建立补充医疗保险;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国有林场,要切实做好职工医疗费用报销工作,对因林场困难未能按规定报销医药费以及在报销后或参保后医药费负担仍很沉重的困难职工,可由社会医疗救助按规定予以解决。在林场改革中要分流安置的职工,应办理各项入保手续后再行分流安置,同时要帮助做好分流安置后续保的衔接工作。

(三)加大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开展以岗位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干部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干部职工队伍。要高度重视林场制度建设和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充分发挥林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林场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促进国有林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加强对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要切实加强对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领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切实做好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加强对国有林场工作的指导,建立对口帮扶林场的联系制度,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确保各项改革和发展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第三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意见(赣府发[2011]8号)

江 西 省 人 民 政 府 文 件

赣府发[2011]8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有林场

改革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及组织申报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从发改办经体[2011]42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赣办字[2010]55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改革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按照“以人为本、转型定位、稳定权属、解决社保、化解债务、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总体思路,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

态建设和后备森林资源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国有林场改革与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等相结合;坚持解决国有林场历史遗留问题与创新体制机制相结合;坚持维护生态安全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国有林场相结合;坚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均衡性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相结合;坚持分级负责与部门支持相结合。

二、改革对象和总体目标

(三)改革的对象:经过批准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林场,包括事业性质和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及其正式职工。国有森林苗圃参照执行。

(四)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切实做到“三增长、两建立、一确保”。即:资源增长、职工增收、林场增效;全面建立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国有林场改革时限在2012年底全面完成。

三、改革主要内容

(五)全面整合重组,实施分类管理。按照分类经营、分类管理、规模经营的要求,对全省国有林场进行整合重组,分别组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每个县林场个数一般控制在1—3个,实现林场数量、事业编制、富余人员减少,发展活力

增强的“三减一增”目标。具体办法是:把每个县(市、区)国有林场的生态公益林,或者原来属于事业性质、以生态公益林保护为主的国有林场,整合为1个生态公益型林场,整合后的生态公益型林场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比重原则上不低于60%。生态公益型林场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并按照管理权限,合理核定编制数,用于聘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其人员和机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其它国有林场整合为1—2个商品经营型林场,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六)明晰森林资源产权书新管理体制。各地要进一步明晰国有林场产权,强化国有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保障国有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要按照有利于生态建设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原则,逐步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后的国有林场行政隶属关系保持不变。开展国有森林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试点,市、县人民政府受省人民政府委托,负责本辖区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经营管理,享有经营者权益。

(七)妥善安置职工,建立新型劳动关系。要把改革国有林场用工制度作为这次改革的重点,全面建立以企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度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为基础的新型劳动(聘用)关系。生态公益型林场实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商品经营型林场实行企业单位劳动合同用工制度。国有林场管理人员和技术骨于要保持稳定。国有林场重组后的人员要采取竞争上岗、离岗退养、内部

转岗等多方式妥善安置。解除劳动(聘用)关系的职工,主要采取货币补偿、林权承包、股权分配等方式给予补偿。改革后的林场需要招用人员时,优先招用解除劳动(聘用)关系的职工,并依法依规签订劳动(聘用)合同。认真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切实帮助职工实现再就业。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委文件的规定,对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林业特殊工种职工可按规定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八)引进战略投资者,转换经营机制。充分运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把国有林场改革与放活国有商品林经营、解决职工就业、增加职工收入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分类指导、因场施策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转换经营机制。要积极稳妥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林场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和重组力度,组建新的股份公司。积极培育拟上市企业,做大做强国有林场。国有林场可以把经济林承包给职工经营,也可以采取“分股不分山”的方式,把股权量化给职工。国有林场的造林、抚育、采伐以及其他生产性活动,要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承包或向社会招标等形式进行。要科学合理利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积极培育花卉苗木、中药材、珍稀树种等特色产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增强林场发展的活力。

(九)完善社会保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林场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对拖欠的养老保险费本金和利息应予以一次性清欠,免收滞纳金。若一次性

清;欠有困难,在改革期间应一次性补足个人账户,统筹账户可在明确清欠的责任主体、清欠数额和清偿时间的基础上采取挂胀处理。对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国有林场和职工,按我省有关文件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参保的林场按规定应补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本金和利息应在参保时一次性补缴到位。国有林场改革后,其人员可以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和不同的安置情况,分别参加相应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级政府要着力改善国有林场困难职工住房条件,将国有林场职工住房纳入当地住房发展规划,把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与产业结构调整、国有林场布局调整和区域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鼓励林场职工进城,改善职工居住条件。

(十)剥离林场办社会职能,实行属地管理。将原由国有林场所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医疗单位等社会管理职能全部分离,实行属地管理。当地政府要接收到位,整合资源、统筹配置,加强管理。林场代管村组是否剥离,由各地自行确定。国有林场的离休于部,全部转由其主管部门管理,实行财政供养,保证其按规定享有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十一)规范处置国有资产,妥善化解债务负担。强化国有林场资源管理,对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经营的林场,必须按照《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的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报批。国有林场资产处置必须纳入产权交易所进场交易,实行招拍挂,竞价出

售,绝不能搞“零出售”和暗箱操作,资产处置要面向社会接受职工群众监督,绝不能违反法定程序和有关规定卖给原单位经营者,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林场办企业产生的一般商业性贷款,由所办企业通过处置资产所得予以偿还,不足部分由各地统一与金融机构洽谈核销。

四、改革步骤

(十二)广泛宣传发动。国有林场改革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延伸和拓展,是我省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是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改善国有林场民生问题,维护生态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对实现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国有林场职工广泛宣传改革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改革政策和目标要求,使广大职工打消思想疑虑,增强改革信心,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参与国有林场改革的浓厚氛围。同时,要善于挖掘和培养改革典型,大力宣传典型,推广改革的成功经验。

(十三)全面调查模底。各地要组织人员,深入每个国有林场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摸清资源资产、人员结构、社会保障、债权债务等基本情况,广泛征求职工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梳理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测算改革成本,为全面推开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科学制定方案。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由各地根据隶属关系,编制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科学选择改革模式,由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十五)精心组织实施。各地要按照批准的改革方案,指导国有林场制订实施方案,认真抓好改革的每一个环节,统筹协调推进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林场改革必须履行必要的审核程序,防止“一卖了之”,引发社会不稳定。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及时帮助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好相关政策的落实,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十六)认真总结验收。加强对改革实施情况的跟踪指导,倾听职工对改革的满意度。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后,国家和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具体评估验收办法另行制定。

五、保障措施

(十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国有林场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为加强国有林场改革领导,省政府成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各市、县(区)要主动承担起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重任,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革领导机构,组建精干的工作班子,具体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当好参谋,落实责任,加强督导,全力以赴操作好改革。

(十八)依法规范操作。要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坚持依法操作、民主操作、阳光操作,切实保障职工在改革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应在得到绝大多数职工赞成的情况下,依法依规提交林场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报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国有林场筹集的改革资金,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政策规定,优先用于解除劳动(聘用)关系职工的经济补偿,偿还拖欠职工应发未发的工资和欠缴的社保费用等。要切实关心和解决贫困国有林场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职工度过难关。

.(十九)积极筹措改革资金。各地要整合有关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国有林场改革,并设立国有林场改革资金专户。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林场改革,大力支持国有林场通过运作现有土地、房产等资产筹措改制资金,土地出让收入优先安排给国有林场用于安置职工。省财政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国有林场改革,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国有林场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改革资金缺口部分,由同级政府统筹解决。

(二十)切实维护改革稳定。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严格落实维稳责任制。改革中既要做到善待职工,又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翻烧饼”。要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已经确权的山林以及国乡(村)联营山林,权属要保持稳定,严禁借改革之机推倒重来。权属有争议的山林,要通过正常途径合理反映,妥善调处。要严厉打击借改革

之机破坏国有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防止出现乱砍滥伐,维护林区稳定。要善于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防止因工作方法简单引发群体性事件。要加强对改革形势的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苗头性问题,确保国有林场改革平稳顺利推进。

江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四月十五日

主题词:林业

改革

意见

抄送:省委,省纪委,省人大,省政协,省军区吗,省委各部门,省法院,省检察院,群众团体,新闻单位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2011年4月18日印发 江西省林业厅翻印

第四篇: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2005年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2005年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

赣市府发[2005]8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赣州市2005年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OO五年九月二日

赣州市2005年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办法

为确保推进城市化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特制定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办法。

一、考核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以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若干意见》(赣市发[2005]22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城市化工作方案》(赣市发[2005]18号,以下简称《方案》)为考核依据,坚持实事求是、分类考核、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开展考评。通过考评,增强各地、各部门推进城市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调动工作积极性,从而加速全市城市化进程。

二、考核的对象范围

(一)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章贡区人民政府;

(三)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列入成员单位考核)。

三、考核的主要内容

以市委、市政府《意见》和《方案》为主要内容,确定具体的考核标准。主要考核内容和细则见附件。

四、考核的方式

1、采取自查与督查考核相结合办法进行。各考核对象在年末时按考核目标和内容对本地、本部门推进城市化工作进行自查;由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单位负责人和专家,采取听汇报、实地考查、暗访抽查等形式,年末进行集中考评。

2、县(市、区)考核采取分类评分制的办法进行。考核分组织领导、工作目标和其他相关配套措施等三大方面进行逐项计分评定,各类增长指标考核以2004年城乡建设统计年报数据为基础数据。

3、县(市、区)考核内容中有创新的经验、做法,并受到国家、省和市级肯定、推广的,分别加6分、4分和2分。各项考核指标超额完成部分,在最终排名时作参考。

4、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年终考评前,各县(市、区)要形成书面自查报告,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写出书面履职报告,于今年12月20日前报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城市规划建设局)。

五、奖惩办法

1、将推进城市化工作纳入县(市、区)和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并纳入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衡量和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2、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考评结果,按考评得分高低次序,评选6个先进县(市、区),评选一批推进城市化工作先进个人;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设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创建园林城市、房地产管理、城市管理、圩镇建设管理等若干单项奖,并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具体的奖励办法另行制订。

3、对未履行好推进城市化工作职责、考评结果较差的县(市、区)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附件: 1、2005年县(市)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细则。2、2005年章贡区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细则。3、2005年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目标任务及责任分解。

附件1:

2005年县(市)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细则

一、组织领导(8分)

1、印发了推进城市化工作的政策文件;成立了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机构,核拨了专项工作经费;建立了推进城市化工作责任制,明确了部门职责分工,制定了督查考核制度;做到了专题研究和经常调度城市化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推进城市化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4分)

2、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范畴,初步形成工业化、城市化相互促进机制。(3分)

3、建立城市化工作的统计报表制度,报表准确、及时。(1分)

二、工作目标(80分)

(一)、城市规模(8分)

1、城市化率提高2.5%以上。(4分)

2、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面积比上年增加10%以上。(4分)

(二)、城乡规划(19分)

1、修编并报批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城区近期建设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达80%以上,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6分)

2、城区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建立规划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城市规划公示制度,设立规划展示馆或展示栏,规划监管有力。(3分)

3、建立乡镇规划编制工作考核机制,督促完成所有乡镇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省重点镇完成近期建设规划续编和镇区重要地段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4分)

4、建立健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在乡(镇)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2-4人),为县(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落实到位。(3分)

5、出台地方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和城市规划区内土地收储管理办法。(3分)

(三)、城乡建设(36分)

1、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13分)

(1)各县(市)完成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赣县6400万元,南康市8800万元,信丰12000万元,大余县7200万元,崇义县2400万元,上犹县4800万元,安远县5600万元,龙南县6400万元,定南县2400万元,全南县4000万元,宁都县8000万元,于都县7200万元,兴国县8000万元、瑞金市12800万元,会昌县5600万元,寻乌县4000万元,石城县3200万元。(4分)(2)城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7平方米以上,城区新增人均道路面积0.7平方米以上。(2分)

(3)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平方米以上,新增人均公共绿地面积0.5平方米以上。(2分)

(4)抓好城区垃圾、污水处理、管道燃气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工程建设列入建设规划;对医疗垃圾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各县(市)分别新增水冲式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各1座以上。(4分)

(5)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未开通城市公交营运的县(市)年内开通。(1分)

2、房地产开发(9分)

(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0%以上。(2分)

(2)住宅竣工面积比上年增长10%以上(新增住房总量中普通商品房占30%以上),其中大、中、小县(市)连片开发面积分别达到3、2、1万平方米以上,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占商品房开发量的10%以上;全面启动廉租房建设。<注:大、中、小县(市)以县(市)域总人口50万以上、30-50万、30万以下区分。>(4分)

(3)激活住房二级市场,存量房交易量比上年增加10%以上,占商品房交易比例达40%以上。(1分)

(4)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75%以上,其中当年新建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100%。(2分)

3、教育基础设施建设(6分)

(1)合理规划建设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学校布局符合国家部颁标准。(2分)

(2)根据城镇人口结构状况,幼儿园、中小学校数量和班级数分别达到国家有关规定标准。(2分)(3)多渠道筹资、多形式办学有具体措施;在解决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入托方面有具体实施办法。(2分)

4、圩镇建设(4分)

(1)圩镇主要街道硬化、亮化、绿化,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有水冲式公厕、垃圾箱等环卫设施。(2分)

(2)开展圩容镇貌整治活动,垃圾日产日清,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乱排乱倒现象,圩镇内残垣断壁已拆除,破旧房屋已整饰或拆除。(2分)

5、建设市场(4分)

(1)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以上。(2分)

(2)创三项市级以上优良工程(其中有一项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工程),文明工地不少于1个。(2分)

(四)、城市管理(17分)

1、创建省级园林城市(7分)

(1)开展创建活动,组织机构健全,措施有力,成效明显。(2分)(2)已正式申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活动。(1分)(3)创建成功(含已是省级园林城市)。(4分)

2、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推行城管工作责任制,实施市容环境长效管理工程,市容市貌整洁美观,无脏乱差现象。(3分)

3、城市园林、环卫、道路设施完好率达90%以上;城市主次干道、小街小巷路灯亮灯率达95%以上;街巷生活垃圾及时清运率达100%。(3分)

4、建筑工地按要求围挡作业,无占道经营及占道市场。(2分)。

5、居民随机测评满意率达90%以上。(2分)

三、其他相关配套措施(12分)

1、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赣市发〔2005〕27号),城区内已无耕地的村民成建制转为城镇户口;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城镇人口统计和流动人口管理;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上有实质性举措与成效。(3分)

2、文化基础设施健全,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布局合理;体育基础设施健全,体育活动场所布局合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按规划要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级以下医疗机构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3分)

3、建立健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落实“农民知识化工程”有具体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果明显;解决城镇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有具体措施。(3分)

4、加强社区管理,有社区建设规划,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络,社区组织体系健全。(3分)

附件2:

2005年章贡区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细则

一、组织领导(6分)

1、印发了推进城市化工作的政策文件;成立了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机构,核拨了专项工作经费;建立了推进城市化工作责任制,明确了部门职责分工,制定了督查考核制度;做到了专题研究和经常调度城市化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推进城市化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4分)

2、建立了城市化工作的统计报表制度,报表准确、及时。(2分)

二、工作目标(81分)

(一)、城乡规划(16分)

1、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及时申请办理建设项目规划报建手续,无乱搭乱建现象。(6分)

2、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区以外严格管理区以内各乡镇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应报经市城市规划建设局审核确定后,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按城市规划要求高标准规划。(6分)

3、中心城区严格管理区以外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村庄规划编制率达100%。(4分)

(二)、城乡建设(29分)

1、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0分)

(1)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布局合理,符合国家部颁标准。(3分)(2)根据城区人口结构状况,幼儿园、中小学校数量和班级数分别达到国家有关规定标准。(4分)

(3)多渠道筹资、多形式办学有具体措施;在解决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入托方面有具体实施办法。(3分)

2、圩镇主要街道硬化、亮化、绿化,有水冲式公厕、垃圾箱等环卫设施。(4分)

3、所辖镇区环卫设施普及率达90%以上,主次干道路灯装灯率在95%以上;小街小巷硬化率达60%以上;新增镇区水冲式公厕1座以上;各镇区建设一条样板路,道路绿化效果好,设施完善。(6分)

4、加强所辖镇区给排水设施建设,所辖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4分)

5、编制圩镇市场建设规划,建有一个配套齐全的市场或商贸区,内设有水冲式公厕、垃圾箱等环卫设施。(5分)

(三)、工业园区建设(20分)

1、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新建工业项目进入工业园区达90%以上;引导工业集聚的政策措施明确,效果明显。(2分)

2、严格按规划实施园区建设,落实国家土地使用政策,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在聚集产业上有新举措,并取得明显成效。(6分)

3、园区道路、水电、通讯、路灯、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配套,实现园区绿化、亮化、美化。(6分)

4、开展园区内脏、乱、差整治活动,无占道经营及占道市场;建筑工地按要求围挡作业,园区容貌整洁卫生。(6分)

(四)、城镇管理(16分)

1、抓好区属单位参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4分)

2、市区定点泊位停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合法规范。(4分)

3、所辖镇区配备城镇管理机构,按规模配备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维护人员。(1分)

4、镇区园林、环卫、道路设施完好率达90%以上;镇区主次干道亮灯率达90%以上。(3分)

5、开展圩容镇貌整治活动,垃圾日产日清,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乱排乱倒现象,圩镇内残垣断壁已拆除,破旧房屋已整饰或拆除,解决马路市场问题。(4分)

三、其他相关配套措施(13分)

1、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赣市发〔2005〕27号),城区内已无耕地的村民成建制转为城镇户口;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城镇人口统计和流动人口管理;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上有实质性举措与成效。(3分)

2、文化基础设施健全,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布局合理;体育基础设施健全,体育活动场所布局合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按规划要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级以下医疗机构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3分)

3、建立健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落实“农民知识化工程”有具体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果明显;解决城镇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有具体措施。(3分)

4、加强社区管理,有社区建设规划,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络,社区组织体系健全;理顺社区与政府部门、物业管理和驻区单位的关系;创建小区物业管理新模式,推进物业管理社会化,建立良好的小区管理运行机制。(4分)附件3:

2005年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目标任务及责任分解

共性目标任务:

1、成立本单位本系统推进城市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对照赣市发[2005]18号文件精神,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班子其他成员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2、围绕拓展中心城区,发展二、三产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城市资产经营水平,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做强科教文卫体公共事业,做美城市环境,壮大人口规模等方面,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按时完成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3、认真做好基础工作,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基础设施建设各类政策资金的更多投入。

4、在推进城市化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好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在本系统、本行业工作中取得实质性成效。部门目标任务:

一、市城市规划建设局

(一)城乡规划

1、抓好中心城区七项规划任务:(1)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完成外环快速干道和城市主干道等道路专项规划;(3)完成近期建设地段内城乡结合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4)完成近期建设规划;(5)抓好水西、湖边、水东、沙河、沙石等区域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6)着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7)完成总体规划模型制作。

2、加强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管理,建立健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3、加强区域规划协调机制,建立派驻规划督察员制度。

4、组织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二)城乡建设

1、积极指导县(市)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配合抓好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

2、提出中心城区本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牵头着手编制完成《“十一五”赣州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计划》。

3、抓好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一是组织完成新城区瑞金路延伸、益光中路及益光南路、玉岩东路、兴国中路等四条市政道路的施工图设计工作;二是适时组织完成老城区杉木树下路、黄屋坪—营角上路两条市政道路的建设前期工作;三是组织完成章江大桥、飞龙岛大桥两座桥梁及引道接线工程的方案招标及设计;四是组织完成红旗大道城市设计内容中建筑改造方案及建筑整治方案;五是组织完成水南新城区四个农民返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和红旗大道西延至滨江大道项目评估测算工作;六是组织完成一○五国道(黄金大桥至高速公路入口段)改造项目施工图设计和青年路西延至滨江大道道路工程、西河大桥至水西河排上段滨江路工程、府北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七是拟定2006年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

4、指导抓好全国重点镇、省级重点镇建设。

(三)城镇管理

1、积极指导建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法人制度,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大力推进城市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

2、指导县(市)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推行城管工作责任制,实施市容环境长效管理工程。

3、积极开展“三下乡、五服务”活动,加强对村镇规划建设的政策指导和技术扶持。

(四)其它工作

1、牵头负责拟定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

2、拟定赣州市违法建设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3、认真做好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市财政局

1、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多元化筹措城镇建设资金渠道,创新城镇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努力扩大社会有效投资。

2、优化财政投资结构,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社会公用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与城镇建设相关的各项规费要划出相应比例专项用于城镇建设。

3、建立与完善资金监管机制,及时拨付财政投资市政建设项目资金。

三、市发改委

1、组织编制完成以赣州中心城区为中心的一小时都市经济圈规划。

2、指导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和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做好有关国债和上级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争取工作。

四、市城管局

1、牵头组织中心城区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拟定并实施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督查考核办法。

2、如期完成中心城区财政拨款计划内老城区道路改造及园林、环卫、亮化工程项目。

3、强化中心城区城市管理工作,市容市貌整洁美观,无脏乱差现象,推进中心城区市政、环卫、园林作业市场化。

4、组织抓好红旗大道建筑立面整治与建筑改造工作。

5、提出并实施中心城区户外广告经营管理办法。

五、市国土资源局

1、按照中心城区计划内新建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工程进度要求及时完成征地拆迁工作。

2、负责提出并实施中心城区农民拆迁安置办法、清理中心城区逾期不建土地处置办法、清理中心城区在集体土地上违规建私房的处置办法和违法占用土地的清理工作意见。

3、深化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拟定并实施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政策和鼓励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措施。

4、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完善土地收储和地价信息发布制度。

5、严格农村“一户一宅”管理制度,鼓励进城农民实行宅基地置换。

6、编制征地拆迁、土地收储、土地出让工作计划。

7、拟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计划。

六、市公安局

1、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放宽城镇准入条件,适度扩张城镇人口,细化出台各项户籍管理实施细则。

2、加强户籍管理,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城镇人口统计和流动人口管理。

七、市民政局

1、研究提出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行政区划调整措施,提出中心城区村改社区的实施意见。

2、提出城镇失地农民、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的社会保障办法。

八、市委农工部

牵头研究提出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考核评价体系,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协调督促各职能部门抓好工作落实。

九、市房产局

1、提出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有效供应,控制高档商品房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全面推进廉租住房建设及相关配套制度建设。

2、提出并实施激活住房二、三级市场的政策措施。

3、做大做强房地产业,提高房地产企业资质进入门槛,鼓励连片小区开发建设。

4、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促进物业管理健康有序发展。

5、提出并实施中心城区违法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查处办法,加快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廉租住房建设步伐。

十、市环保局

1、加强各类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重点抓好城镇水污染、工业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2、监督执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十一、市交通局

1、抓好市域内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做好赣江大桥项目建设工作。

2、强化公交营运车辆和出租汽车营运秩序管理,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数按国家园林城市创建要求予以落实。

十二、市人口计生委

研究实施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措施。

十三、市教育局

1、完善“以县(市)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

2、依据城市化发展需求合理布局中小学网点,建立健全贫困生教育扶助制度,指导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入托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4、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资办学格局。

十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健全劳务市场,加强劳务市场管理,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加速公民职业化进程,加强农村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率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为农村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2、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和转移。

3、提出并实施有利于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措施。

十五、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协助抓好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规划编制工作,并严格按规划高品位实施建设。

2、多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

3、按国家土地使用政策,规范审批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4、开展所辖城镇范围内脏、乱、差整治活动,美化、亮化、净化工作有新举措。

5、加强配套服务业建设,繁荣第三产业。

6、就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在就业服务、子女入学入托、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新举措。

7、抓好所辖单位参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

8、出台推进城市化工作的政策文件,制定有利于推进城市化的产业政策;责任分工明确,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制度;经常研究、调度城市化工作;建立健全城市化工作的统计报表制度。

第五篇:江西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蓉江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切实推进我市装配式建筑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推进重点

城市规划区内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的政府投资或主导的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扩)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益性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保障性住房、棚改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商品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项目,30米以上大跨度建筑和60米以上大跨度钢结构标准工业厂房等项目应当优先实施装配式建筑。

二、推进措施

(一)强化规划设计引领。制定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装配式建筑相关要求。在合理规划布局基础上,支持县(市、区)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及时发布装配式建筑工程部品部件标准化目录。

(二)建立装配式建筑推进制度。对要求实施装配式建筑、以划拨方式供地的政府投资项目,在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明确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对应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地块,规划、国土部门应将装配式建筑相关要求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和土地出让公告或土地划拨决定书,明确约定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有关条件和奖励内容。装配式建筑由项目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认,经认定符合装配式建筑标准的可享受装配式建筑优惠政策。

(三)推广适宜装配式建筑技术。一般居住建筑和商业建筑优先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优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具备条件的特色项目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钢木混合结构建筑。鼓励使用预制内外墙板、楼梯、叠合楼板、阳台板、空调板、梁和集成化橱柜、浴室等构配件、部品部件,大力推广外遮阳,墙体保温、厨卫、可再生能源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推动一体化装修模式,促进传统装修向装配化转型发展,大力提倡住宅全装修;推进整体厨卫、集成化设备管线、预制装配式轻质隔墙等应用。

(四)积极培育装配式建筑实施主体。积极引进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合理、创新能力强、自动化水平高的部品生产企业。鼓励本地的水泥、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墙材、钢材及传统钢结构等企业向建筑构配件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延伸或转型。鼓励开发、设计、生产、施工、物流和科研单位组成联合体、企业集团或产业联盟。

(五)创新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对采用装配式施工项目,应选择具备装配式建筑建造能力的企业施工。装配式建筑项目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装配式建筑项目可按照技术复杂工程招投标;对采用专利或成套建筑技术建造的装配式建筑,可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不招标。装配式建筑可以适当提高设计收费,但不得超过国家设计收费标准上限。工程总承包单位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总责,鼓励设计、生产、施工企业组成联合体进行工程总承包。

(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挥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培育章贡区、于都县等3-4个装配式建筑重点示范县(市、区)。选择建筑面积不少于3万平方米的10个项目作为市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强化智能化施工、智能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七)完善装配式建筑监管制度。由市质监、工信等部门研究制定生产质量监督办法,规范部品部件生产管理,建设部门适时延伸监管。严格执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加强部品部件现场监造和施工现场质量抽查和检测,落实各方主体质量终身责任,保障工程质量安全。装配式房建工程竣工验收时,项目业主委托专业机构(专家)验收评估,并出具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等认定文件。

三、扶持政策

(一)加强土地保障。国土、规划等部门要优先保障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装配式建筑工程部品部件生产项目用地,享受工业用地政策,优先安排建设用地,项目用地可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应土地。对采用招拍挂出让的土地价款可约定分期缴纳(首次缴纳比例不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缴纳期限不超过1个月,其余部分在6个月内全面缴清)。

(二)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将装配式建筑龙头骨干企业列入市招商引资重点企业,享受市、县各项招商引资政策优惠。相关县(市、区)政府应将装配式建筑产业纳入招商引资重点行业,并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

(三)实行容积率差别核算。实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经规划验收合格的,其外墙预制部分或叠合外墙预制部分建筑面积(不超过规划总建筑面积的3%)可不计入成交地块的容积率核算,土地出让金不作调整。

(四)加大财政支持。对国家级、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项目,由受益财政一次性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的资金补贴。对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达15%及以上的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由受益财政按50元/每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资金补贴,单个项目不超过200万元,用于补贴深化设计、生产、运输、吊装等环节产生的增量成本。对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二星、三星运行标识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按照《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规定给予奖励。本地建材企业转型生产部品部件和配套产品的,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0万元以上,且在两年内竣工投产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购买先进生产、检测设备单台(套)金额(不含税)在50万元以上的,由受益财政按照设备购买金额的3%给予一次性补助(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100万元);对引进国外高端设备和先进技术的,由市财政在国家、省贴息补助的基础上按《赣州市进口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赣市财建字〔2014〕68号)给予配套补助。符合市工业产业引导资金规定的建筑部品(件)生产企业、建筑产业化装备制造企业,可申请市工业产业引导资金。对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的政府投资类项目,其产生的增量成本计入项目建设成本。

(五)落实税费优惠。符合条件的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可参照重点技改工程项目,享受税费优惠政策。销售装配式建筑配件适用17%的增值税率,提供建筑安装服务适用11%的增值税率,对同一项目的部品部件在生产、运输和施工环节不重复征税。符合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其成本的150%摊销。对节能环保材料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和钢筋加工配送等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仓储、加工、配送一体化服务企业,符合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依法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装配式建筑项目计算报建费时预制外墙板部分不计入建筑面积。

(六)加强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装配式建筑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拓宽抵质押物的种类和范围。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通过发行各类债券融资,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对采用装配式施工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及购买装配式住宅的购房者,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给予优惠,采用住房公积金购买装配式建筑的,贷款额度可提高20%。

(七)加大行业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予以减免。对于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企业缴纳的质量保证金以合同总价扣除预制构件总价后作为交纳基数减半计取收缴,建设单位缴纳的住宅物业保修金以物业建筑安装总造价扣除预制构件总价后作为缴纳基数减半计取收缴。符合条件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可以申请认定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将绿色装配式构配件评价标识信息纳入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授信等环节的采信系统。对采用装配式建筑要求并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领取土地使用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商品房项目,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含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的,在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允许将装配式预制构件投资计入工程建设总投资额,纳入进度衡量,可适当降低预售形象进度要求,其项目预售资金监管比例减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对装配式建筑业绩突出的建筑企业,在资质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政策倾斜。获得鲁班奖、杜鹃花奖的装配式建筑,由企业注册所在地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10万元。

(八)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积极引进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人才,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符合规定的高层次人才范围享受高层次人才优惠待遇。积极开展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培训,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交流培训,积极培养具备专业技术和生产操作经验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工人,大力引导农民工转型为建筑产业工人。将装配式建筑专业工种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符合条件的给予培训补助。装配式建筑骨干企业可以面向全市培训行业技术人才。加大对装配式建筑业绩突出的建筑企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倾斜力度。

(九)加强技术指导和科技创新扶持。成立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家组成的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委员会,负责我市装配式建筑项目评审、技术论证、性能认定等方面的技术把关和服务指导。将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相关研究纳入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BIM 技术咨询服务和软件服务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现代服务业相关扶持政策。支持企业研发生产具有环保节能等性能的装配式建筑部品材料和新型结构墙体材料,经评审立项以后补助方式给予扶持。

(十)保障运输通畅。实施部品部件运输的车辆涉及超限的,应当向县(市、区)以上公安、交通部门申请超限运输许可;机动车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部品部件,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明显标志。对运输预制混凝土及钢构件等超大、超宽部品部件的运输车辆,公安、交通部门在物流运输、交通通畅方面予以支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建设、发改、工信、财政、规划、国土、房管、科技、人社、交通、商务、质监、金融、税务等部门为成员的装配式建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乡建设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推进装配式建筑统筹协调和领导。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二)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是推进装配式建筑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制订本区域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结合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编制装配式建筑计划。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编制全市装配式建筑计划和考核目标,经市政府同意后下达各地。

(三)宣传引导,形成氛围。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宣传和科普力度,通过示范项目现场会、会议会展、专题报道等形式,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四)监督检查,强化考核。各地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定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具体政策和实施办法,加强监管和服务。市城乡建设局要会同市直相关部门,加强对各地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服务,定期组织督查考核,将装配式建筑任务落实纳入县(市、区)政府(管委会)科学发展观考核范围,确保装配式建筑顺利推进。

本实施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下载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