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6:0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第一篇: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荆州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十二月九日

荆州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的意见》(鄂办发〔2008〕27号)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湖北省农牧渔良种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鄂劳社发〔2008〕60号)精神,有序推进我市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工作,促进我市农牧渔良种场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一政策、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市场取向、分步实施、保持稳定”的总体原则,着眼于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严格做到公开透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自觉接受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坚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进行,实行分级责任制,市政府负责市直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的改革,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的改革。

(三)坚持市场取向的原则。

全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

(四)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统一政策的前提下,根据各场不同情况,在改革方案制定、成本筹措、人员分流安置、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上,各地可实行一场一策。

三、工作目标

(一)剥离社会职能。

1、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所办的教育、卫生、计生、血防、公安(派出所)等行政社会职能全部移交给当地政府。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3、各级政府应将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纳入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和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范畴。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按规定享受各种惠农补贴政策。

(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1、各地要根据鄂劳社发〔2008〕60号文件和《荆州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精神,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2、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职工及户口在农牧渔良种场的农民和居民,要根据其不同的身份,分别纳入当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范围。

(三)落实职工政策。

1、各地要严格按照鄂办发〔2008〕27号和鄂劳社发〔2008〕60号文件精神准确界定农工和非农工的身份,并区别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人员分流安置办法。

2、各级民政部门要将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符合低保、救济、救灾、优抚政策的职工、农民和居民,统一纳入低保、救济、救灾、优抚范围。

(四)理顺管理体制。

1、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要整体转制,改革后不再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原则上要整体转制为企业。不能转制为企业,但符合乡镇建制条件的,可按规定单独设立为乡镇或办事处;不符合乡镇建制条件的,可设立为居民委员会或居民小组。

2、转制后的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要整体移交给当地政府,实行属地管理。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整体转制为企业后,实行属地管理或行业管理。因不够一个社区建制而设立的居民小组,纳入所在地社区统一管理,开展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原由国有农牧渔原种场采取“以场代村”形式管理的农村村组,要本着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原则,建立村(居)民委员会或村(居)民小组,纳入当地乡镇实行属地管理。

3、已经进行企业化改革、股份制改造或其他形式改革的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可维持原有改革现状不变。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11月30日前)。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鄂办发〔2008〕27号和鄂劳社发〔2008〕60号文件精神和省、市关于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的动员会精神,采取张贴、广播、宣讲、座谈等多种形式,将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精神宣传到场、村、组,使广大良种场职工家喻户晓。

(二)制定方案(12月10日前)。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12月10日前制定《荆州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并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备案;市农业局于12月10日前制定《荆州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实施方案》并报市政府批准。

(三)循序渐进、稳步实施。

1、培训人员(12月20日前)。

市政府负责对市直各场及县市区有关部门工作专班人员的培训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各场工作专班人员的培训工作。

2、制定方案(12月25日前)。

全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要根据省委、市委关于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的改革意见,结合本场实际,在改革专班的指导下,按照一场一策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改革实施方案,报请同级政府审定。

3、清理资产(12月25日前)。

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水产局、市综改办要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对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的资产进行清理核定,对其债权、债务进行锁定。

4、界定身份(12月31日前)。

(1)完善档案。全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务必在12月15日前完成档案整理。(2)填写表格。全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务必在12月24日前完成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印制的《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职工身份认定表》。

(3)张榜公示。全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要将职工身份认定情况以组为单位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期为7天(12月31日前完成),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4)身份核定。职工身份认定采取单位初审、工作专班复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定的方式进行。

(5)汇总上报。职工身份核定结果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上报,汇总上报的结果应由分场(或村、组)、工作专班、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分别签章认可。

5、建立保险体系(2009年3月底前)。

(1)测算保费(2009年1月底前)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荆州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以场为单位,测算每个职工应缴保费(包含单位和个人应缴部分)。

(2)缴纳保费(2009年2月底)。建立职工个人养老保险实行自愿参加的原则。凡自愿参加职工个人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缴费部分应于2009年2月前足额一次性缴清;不愿参加职工个人养老保险的职工,应作出书面承诺。

(3)建立帐户(2009年3月底前)。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省、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建立个人帐户。

(四)理顺体制(2009年3月)。

市直各场改革后的体制实行一场一策,由市农业局等部门实施到位。

各县市区要根据各地各场实际,分别制定一场一策,并组织实施到位。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成立荆州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市财政局、市综改办有关人员组成工作专班,负责综合协调、筹措资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市农业局组成专班负责具体指导督促各地的改革工作;其他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明确责任。

鄂办发〔2008〕27号文件规定,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改革成本的筹措等,要做到各级管各级,属于哪一级管理的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由哪一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对于改革力度大、财政特别困难的地方,省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实行分类补助。市级各部门要根据领导小组的分工切实按程序抓好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地推进本次改革,各县市区要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创造性地做好本次改革工作,圆满完成改革工作。

(三)督办落实。

市综改办要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在各个环节对各地改革工作进行检查督办,关键环节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布署。各县市区综改办也要组织专班定期对改革工作进行督办,确保改革工作的有序开展,如期完成。

四)保持稳定。

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地各有关部门、市直各良种场要妥善处理和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改革顺利、社会稳定。

(五)严肃纪律。

对在核实职工身份和人员中冒名顶替,弄虚作假和在测算、收缴、发放保费过程中违反政策、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荆州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黄建宏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

刘曾君副市长

黄谋宏副市长

成员:

冯青松 市政府副秘书长

罗会林 市政府副秘书长

颜家银 市政府副秘书长

罗来英 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窦华富 市农业局局长

谈廷祖 市监察局局长

任万伦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张端方 市财政局局长

李力 市卫生局局长

徐朝平市教育局局长

余红星 市民政局局长

陈爱平市人事局局长

平成斌 市公安局副局长

严昌祥 市财政局副局长、综改办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严昌祥兼办公室主任,龚道群、肖家浩、徐绍金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市综改办。

第二篇: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货币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1货币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 荆政办发[2011]7号

颁布时间:2011-1-21发文单位:湖北省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金融工作任务,努力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结合实际,提出2011年全市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切实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回归,实现平稳适度增长。更加注重调整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改善金融生态,创新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着力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荆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一)全市贷款投放与地方经济发展合理匹配。通过向内挖潜和向上争取,力争全年各项存款增长13%—16%,各项贷款增长17%—20%.(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新突破。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县域信贷服务进一步改善,力争全市全年60%的新增存款用于县域,县域贷款增幅不低于20%.(三)深入推进中小企业牵手培植工程。积极推动荆州金融服务网的建设,全年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各项贷款增幅,中小企业贷款户数达4000家,全年新增培植企业500家。

(四)支持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努力做大一行一策、一县一品,至少推出1—2个新的信贷品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有突破,涉农贷款比例高于各项贷款比例25%以上。

(五)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抓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为重点,探索各类有利于“三农”发展的金融创新活动。全面推行以农村土地、房屋、林地、水域等经营权为抵押物的农村金融信贷产品,满足农村种养殖大户合理的信贷需求。

(六)在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有新的突破。在文化产业、服务外包、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鄂西生态旅游圈项目、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业、容纳农民工就业等方面,争取每一个县市区、每一个行社有一个试点项目。

(七)金融扶弱功能进一步增强。积极承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特别是要拓展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力争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突破4亿元,全力争取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有零的突破,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和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试点。

(八)金融监管与服务日趋完善。积极发放再贷款,全年再贷款不低于10亿元。加强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的管理,完善对金融机构贯彻信贷政策的评估机制,改善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强化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加大对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和打击非法集资方面的指导力度。严格房地产商业信贷管理,支持部门金融机构参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力争突破1000万。

(九)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力争A级信用企业新增100家(工行10家、农行25家、中行4家、建行6家、农发行30家、商业银行15家、农信社10家),信用社区新增50家,60%的县市(乡镇)达到信用县市(乡镇)标准。

(十)积极开展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力争10家企业进入试点名单,全年人民币结算余额突破5000万。

三、具体措施

(一)切实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平稳适度增长。要准确把握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按照“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资金运营与防范风险相结合”的原则,继续落实“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圈一带”的总体战略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目标,加大对县域经济、“三农”、中小企业、创业促就业、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物流、节能环保等产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两个大桥”、“两条铁路”、“两条公路”、“两个电厂”和“四个港区”等重点基础设施和“荆州三国文化园”等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信贷支持的“绿色信贷机制”,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从严控制对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的贷款。同时,要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满足合理的信贷需求,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努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二)加大县域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各地要着力完善县域金融协作机制和金融监管体制,引导大中型金融机构延伸县域服务网络,积极引导城市金融机构到县域设立网点,鼓励到县域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各金融机构要从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下沉工作重心,找准县域经济发展与自身发展的有效结合点,进一步充实县域机构力量,适当扩大县域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限,优化贷款审批流程,为县域机构扩大县域信贷投放提供宽松的环境。要进一步拓展县域信贷资金来源渠道,支持优质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鼓励银行与各类担保公司合作,大力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村小额保险。努力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农户信用评级全覆盖和农户有效贷款需求全覆盖,全面推进金融服务均等化。

(三)创新信贷产品,最大限度地支持“三农”发展。要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开发农村信贷,推进信用共同体建设,支持有一定规模、信誉良好的种养殖大户。要大力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保贷款”,积极推广“行业协会+联保基金+银行”、“龙头企业+种植基地+行社联合+财政贴息”等信贷模式,进一步丰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产品,逐步完善“两社”合作机制。大力支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银行信贷积极介入“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联结方式,开办存货抵押贷款和仓单、应收账款、股权质押贷款品种,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支持重要的农业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探索培植金融支持农家乐、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建材下乡等新兴经济热点,拉动农村消费。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园区的信贷支持力度,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核心,积极发展银团贷款,支持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农发行要以业务领域扩展为契机,加大对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转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消费市场和农业综合开发的支持力度。农行要在推进“三农事业部制”改革的同时,积极做大做强做实县域分支机构,支农贷款不低于当年新增贷款总额50%,保证“三农”业务的稳步增长。农信社和农村合作银行要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在发展小额农贷的同时,积极探索大额农贷,确保新增贷款的70%用于支持农业发展。邮储行要进一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力争在服务农户小额信贷和县域涉农企业上有大的突破,确保每年新增贷款2亿元,争取3亿元。

(四)强化信贷服务创新,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继续做好中小企业客户培植工作。市级金融机构要建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和服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培植工作计划,并结合信贷营销工作机制,建立培植工作档案,认真落实培植工作的各项举措。积极提升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水平。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在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下放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逐年扩大用于支持培植对象的信贷规模,积极开展专题营销活动,满足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积极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开展信贷签约活动,创办金融服务网,节约信贷成本。同时,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进行直接融资。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信息咨询和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法律、审计、资信评估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协作配合,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上市咨询和上市辅导,支持组建产权明晰、运作规范的股份制或民营担保机构。人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要大力支持市创业担保公司发展,并与有关部门配合,组织社会中介信用评级与金融机构合作,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积极协助中小企业与有产、供、销联系的大企业和优势企业建立配套担保关系。

(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创业促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信贷扶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在优惠利率总水平的基础上,继续贯彻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大对公共租赁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要抓住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城市的契机,积极开办或创新针对创业人员的信贷产品,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活动。要切实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信贷扶持,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加大金融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支持力度,采取分类支持、各有侧重的方式,建立信贷对接平台,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潜能,发挥大学生“村官”普及农村金融知识的独特作用,带领农民创业致富。

(六)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切实履行央行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一是管好用活再贷款,为金融机构贯彻货币政策提供强有力后盾。二是强化信贷政策评估。加强对金融机构执行国家信贷政策评估,在省市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评估指标,扩大评估应用范围,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在守法合规经营的同时,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的检查与监督,督促其降低不良贷款,稳步提高资本充足率,使农村信用社成为真正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三是加强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加大对财政性存款的监督检查力度,合理掌握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认真监测金融机构经营情况,做好分析反馈,进一步完善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管理,促进其稳健经营。四是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各金融机构特别是法人金融机构要根据企业特点,充分利用风险溢价机制,按照企业信用等级和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实行差别化的利率政策。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减少上浮幅度或执行基准利率。同时,实行灵活的计结息政策,以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减轻其财务压力。五是继续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风险监测与管理,跟踪关注融资平台项目的变动。

(七)深化金融生态建设,大力改善信用环境。各地要为改善金融服务创造良好条件,尤其要在保护银行债权、防止逃废银行债务、处置抵贷资产、合法有序进行破产清算等方面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推动全市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继续开展信用社区创建活动。依托城镇社区平台,整合社区、社保、工商和金融等部门资源力量,将创建活动与推广小额担保贷款和小额贷款零售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扶持创业和再就业,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和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信用企业培植工作。通过政府主导,整合各部门力量,制定企业信用培植办法,完善企业信用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使企业资信等级的质量与数量有明显提升。继续深化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坚持政府主导、农村信用社具体负责的创建模式,运用评级授信的方法,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组和信用乡镇创建活动,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深化区域信用工程创建。继续争创全省“A级信用市州”和“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全面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进区域综合信用指标的好转和大面积行政区域信用等级的提升。继续改善影响金融生态的相关环境,包括行政环境、司法环境、信用中介服务环境、金融内部环境等。

二O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鄂劳社发〔2008〕60号——湖北省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湖北省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鄂劳社发〔2008〕60号)

各市、州、直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农业局: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的意见》(鄂办发〔2008〕27号)精神,为积极稳妥地开展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职工养老保险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基本原则

按照“整体改制、统一纳入、属地管理、稳步推进”的原则,从2009年1月1日起,将全省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及其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农牧渔良种场内从事非农业生产的职工(以下称非农职工)按照当地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执行;从事农、牧、渔生产的职工(以下称农业职工),实行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参保办法。

二、管理体制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农牧渔良种场整体参加所在市、州、县的基本养老保险。

三、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农牧渔良种场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

1、职工个人缴费。非农业职工以本人上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农业职工以本人上月平均收入为基数,按8%的比例按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

非农职工本人上月平均工资低于所在市、州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其缴费基数按所在市、州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进行确定;高于所在市、州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其缴费基数按所在市、州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进行确定。

农业职工本人上月平均收入低于所在市、州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0%的,其缴费基数按所在市、州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进行确定;高于所在市、州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40%的,据实核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所在市、州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

2、单位缴费。农牧渔良种场以上所有参保职工工资(其中农业职工收入按不低于所在市、州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确定)总额为基数,按20%的比例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上所有参保职工工资总额低于当年所有参保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的,按当年所有参保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确定。

(二)在核定、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时,应将农牧渔良种场作为整体进行核定、征缴。对农业职工,由农牧渔良种场按月、按季或按年统一代收代缴。

农牧渔良种场按政策规定为农业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应与农牧渔良种场租赁、承包等经营土地(水面)面积挂钩。对于土地(水面)被征用的,农牧渔良种场应从征用费中划出一部分专门用于缴纳养老保险费。

四、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补缴

原未参保的农牧渔良种场及其职工按本办法参保时,1996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应按我省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历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补缴;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应按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之和全额补缴。补缴所需费用由农牧渔良种场和职工个人按政策规定共同负担。非农职工的补缴基数按参保时所在市、州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300%范围内选择,农业职工的补缴基数不得低于参保时所在市、州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0%。如不按规定补缴养老保险费,则参保前的连续工龄一律不能视同缴费年限,其缴费年限从参保后实际缴费之日开始计算。

1995年12月31日前已退休的人员不补缴养老保险费;1996年1月1日至本办法实施前退休的人员,按上述规定补缴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当月止。

五、个人账户的建立

农牧渔良种场和职工个人参保时,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位参保职工建立一个个人账户。农牧渔良种场和职工个人按规定补缴后,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按规定为职工补记个人账户,并与参保后正常的个人账户合并计算。其个人账户规模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一致。

六、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

(一)参保前已退休的人员,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退休条件进行审核认定。对符合退休条件的原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已退休人员(以下称非农退休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应按有关政策规定并结合农牧渔良种场实际发放标准和当地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进行核定,同时,适当考虑与参保后新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衔接。对符合退休条件的原从事农业生产的已退休人员(以下称农业退休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可按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上工龄补贴和农垦企业农业退休人员参保后相应的养老金调整水平确定,其中:工龄补贴按1年连续工龄1元的标准发放。参保后,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按核定或确定的养老金标准纳入统筹支付并实行社会化发放。

(二)1995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参保后职工男年满60周岁、女性管理人员年满55周岁、女性生产人员年满50周岁,且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及以上退休时,其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为:

1、非农退休人员:

月基本养老金=月基础养老金+月过渡性养老金+月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

月基础养老金=[退休时所在市、州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退休前历年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月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所在市、州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退休前历年平均缴费指数×1995年底前视同缴费年限×1.2%

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其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按1计算;计发月数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计发月数执行)。

2、农业退休人员:

月基本养老金=月基础养老金+月过渡性养老金+月个人账户养老金+补贴

其中:

月基础养老金=退休时所在市、州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20%

月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所在市、州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1996年至退休前历年平均缴费指数×1995年底前视同缴费年限×1.2%

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20

补贴的计发标准,由各地根据农牧渔良种场参保前后新老退休人员待遇平稳过渡的原则,参照养老保险统筹所在地城镇企业退休人员综合性补贴标准的一定比例进行确定(有农垦企业的地方,应按农垦企业农业退休人员的补贴标准进行确定)。

(三)1996年1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退休时,缴费年限满15年的,其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为:

月基本养老金=月基础养老金+月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非农退休人员和农业退休人员的月基础养老金、月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本条第(二)款的办法计算。

(四)参保后的职工,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或55周岁时,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不能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将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按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个月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后,终止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如果农牧渔良种场和职工个人愿意,上述人员也可延长缴费年限至满15年后(延长的缴费年限最多不超过5年),再办理退休手续,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七、有关待遇规定

农牧渔良种场及其职工参保后,职工在退休前或退休后死亡,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尚未领取或未领完的,其余额中属于个人缴费部分,按照规定发给职工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非农退休人员死亡后,分别按所在市、州上职工月平均工资3个月和10个月的标准一次性发给丧葬补助费和遗属抚恤金;农业退休人员死亡后,分别按所在市、州上职工月平均工资3个月和10个月标准的40%一次性发给丧葬补助费和遗属抚恤金。

八、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农牧渔良种场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要纳入财政专户,与其它养老保险基金统一管理,单独核算。

九、严格界定职工身份

(一)凡经过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办理了招收、录用、登记手续,或按国家政策规定从外单位调入、毕业分配、从部队转业或复员安置到农牧渔良种场工作的,应认定为农牧渔良种场职工。

(二)对户口在农牧渔良种场内的自然增长人员(即农牧渔良种场正式职工的子女或合法婚姻人员),且农牧渔良种场为其分配了土地或与农牧渔良种场所属企业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且本办法实施时仍在岗的,应认定为农牧渔良种场职工。

(三)1995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原农牧渔良种场职工、连续工龄满10年及以上、本文下发时已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未因非组织原因中止在农牧渔良种场生产或工作的人员,应认定为农牧渔良种场退休人员。

上述人员中,除农牧渔良种场行政管理、科研人员及按规定程序办理了手续并从事非农业生产的职工,可认定为非农职工外,其他职工均应认定为农业职工。

十、凡未经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办理过正式招收、录用或登记手续、但经农牧渔良种场办理了自主录用手续并签定了《劳动合同》的临时性用工、以及符合本办法参保条件而在本办法下发后至农牧渔良种场综合改革结束时仍未纳入的职工,参保时应按当地养老保险扩面办法执行。

所有仅签定了《土地承包合同》的承包土地人员、代管的农村生产队及未分配土地或未与农牧渔良种场所属企业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职工家属均不得纳入。

十一、本文下发后,各市、州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后报省劳动保障厅备案。本文下发前已参保的,目前可暂维持原参保办法不变。

十二、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及其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领导,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组织推动,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省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及其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

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 北 省 财 政 厅 湖 北 省 农 业 厅 二○○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发布部门:湖北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27日 实施日期:2008年10月27日(地方法规)

第四篇:2013年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开遴选公务员综合成绩公告

2013年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开遴选公务员综合成绩

公告

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新浪微博:湖北华图网校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面试工作已经结束,现将考生综合成绩公告如下:

根据《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告》,考生综合成绩采用百分制计算,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分别按照50%计算综合成绩(见附件)。面试后的相关工作,请各位考生及时关注荆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欢迎社会各界给予监督。

联系电话:

荆州市政府办公室0716-8278410

荆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0716-8278481

附件: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综合成绩

荆 州 市人民 政府 办 公 室

荆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荆州市公务员局

2013年8月19日

第五篇:(最后)泰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来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泰来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切实解决我县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33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14〕3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政府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关要求,以破除“以药养医、以药补医”机制为重点,统筹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带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水平提高,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二、改革范围

泰来县人民医院、泰来县中医医院(以下所指县级公立医院为泰来县人民医院和泰来县中医医院)。

三、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使县域内患者就诊率2014年达到85%左右,2015年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政局,配合部门:县人社局、卫生局、物价局)

2、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提高诊查费、手术费、护理费、床位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牵头部门:县物价局,配合部门:县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卫生局)

(三)建立药品供应机制。

1、取消药品加成。从11月1日起取消所有药品(除中药饮片外)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自该方案发布之日起,除特殊、必备等药品外,其他常规药品库存原则上不得超过2个月使用量。对11月1日前的药品,按照进价同步实施零差率销售,过渡期到11月31日。从12月1日起,县级公立医院药品一律执行新的药品零差率销售价格。

2、规范药品采购供应。县级公立医院按照规定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品种不低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含省增补)规定品种的80%,基本药物使用总费用比例不低于药品总费用的35%。(牵头部门:县卫生局,配合部门:县人社局)

(四)完善基本医保支付制度。

1、调整基本医保政策。明确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将城镇职工、居民医保药品目录、新农合药品目录整合统一使用。将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按政策规定纳入医保基金保障范围,不增加患者的不合理负担。

2、深化支付方式改革。继续执行住院单病种限价和门诊按

定自主确定岗位,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牵头部门:县编办,配合部门:县人社局、卫生局)

2、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逐步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县级公立医院新进人员应依据空缺岗位实行公开招聘。妥善安置原在编在岗未聘人员。(牵头部门:县人社局,配合部门:县卫生局)

3、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原则,绩效工资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得设定业务创收指标,不得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的药品、检查、治疗等收入挂钩。允许公立医院医生通过多点执业获取合规报酬。(牵头部门:县人社局,配合部门:县卫生局)

(六)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

1、实行院长负责制。建立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制和工作问责制,完善院长激励和约束机制,院长实行年薪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牵头部门:县人社局,配合部门:县卫生局)

2、健全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并实行总会计师制,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监测,严格国有资产管理,对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

3、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涵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与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互联互通,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等。(责任单位:卫生局)

4、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好对中医药投入倾斜政策。开展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建立和完善中医师到西医科室查房制度。加强中医应急工作,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开展中药熏蒸、中药热敷、穴位注射、推拿按摩、真气运行等特色项目。(牵头部门:县卫生局,配合部门:县人社局)

5、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泰来县卫生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办法,积极培养或引进县域学科带头人,在政策、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公立医院长期执业。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医院技术队伍。健全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在职继续教育。落实护士人事代理和同工同酬制度,开展优质护理和“宾馆式”管理、服务和护理。大力培养县级公立医院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每年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选送一定数量的业务骨干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着力加快提高医疗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全面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住院医师每年按上级要求参加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牵头部门:县卫生局,配合部门:县人社局、财政局)

刘树江 县人社局局长 宋永和 县物价局局长 张永忠 县审计局局长

张庆志 县财政局局长

李树军 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李秋平县编委办主任

李晓英 县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主任 周鸣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剑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梁兴旺 县发改局局长 魏玉学 县民政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卫生局局长兼任。具体负责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二)强化财力保障。

县财政局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落实投入和补偿政策,支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将改革所需政府投入纳入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保证县级公立医院正常运转。

(三)强化协调配合。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建立相应考核机制,落实责任,对各责任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要定期考核,对工作效果进行监测评估,适时通报,在改革工作实施过程中,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注意研究试点改

下载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