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婚嫁诗与周代婚嫁习俗(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05:3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诗经》婚嫁诗与周代婚嫁习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诗经》婚嫁诗与周代婚嫁习俗》。

第一篇:论《诗经》婚嫁诗与周代婚嫁习俗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诗经》婚嫁诗与周代婚嫁习俗 姓 名 李 莎 学 号 081060647 学生单位 望江乡中心小学 所在分校 陕西电大汉中分校 指导教师 南生杰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制

论《诗经》婚嫁诗与周代婚嫁习俗

李 莎

陕西电大汉中分校08秋汉语言文学本科 学号:081060647

[内容摘要]本文从周代婚嫁习俗的角度解读《诗经》中与婚嫁有关的诗章,通过分析具体的诗章中有关的婚嫁习俗元素,结合中国古代文献及史书记载中关于婚嫁的相关论述,进一步探讨周代婚嫁习俗所体现的人文内涵:一是对礼的要求,二是强调宗族血缘的传承。

[关键词]婚姻;诗经;婚嫁诗;媵婚;六礼;

就婚嫁而言,《诗经》中就有多篇与之相关。例如:《卫风·氓》、《豳风·伐柯》、《鄘风·蝃蝀》、《召南·野有死麕》、《召南·鹊巢》、《卫风·硕人》、《齐风·著》、《鄘风·君子偕老》、《唐风·绸缪》等。因前述各诗均与婚嫁有关,姑且称之为婚嫁诗。本文从婚嫁习俗的角度来分析婚嫁诗,以期通过疏通文意,澄清诗旨,加深我们对周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嫁原则及“六礼”婚嫁仪式的了解。

一、《诗经》相关章节分析

在分析诗章之前,我们先对“婚嫁”做以解释。在中国的古籍中,关于“婚姻”一词的解释约有三种:一是指夫妻的称谓。《礼记·经解》郑玄注:“婿曰婚,妻曰姻” [1];二是指嫁娶之事。《诗经·郑风》孔颖达疏:“男因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论其男女之事,谓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际,谓之婚姻” [2];三指亲家。《说文解字》解释婚姻二字为:“婚,女家也。姻,婿家也” [3]。

通过以上三点,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出婚姻的基本特点:一,表明婚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婚姻双方结为姻亲关系的标志;二,表明婚姻依

礼而行,其仪节约定俗成,是礼仪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在《礼记经解》、《礼记·昏义》、《礼记·士婚礼》等篇中,都对古代婚姻的相关问题做了详细的说明与解释。因此,在对《诗经》相关篇章解读过程中,本文将以以上三篇文章为依据,对其中涉及到的古代婚嫁制度、婚嫁仪式等方面予以归纳。

1.《诗经》所体现的婚嫁原则

《卫风·氓》是一首以弃妇口吻写的关于婚恋生活的诗。该诗就涉及到了婚嫁方面的内容,诗句摘录如下:“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⑵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⑶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诗意大概是说:⑴男子假借买丝之名,来向女子提亲,未能如愿。原因是男子没有找媒人。⑵经过卜卦问吉凶,卦象上说没有凶象。男子坐车迎娶新娘,并带走了她的嫁妆。⑶新娘乘车去新郎家。在对该诗相关诗句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归纳四条关于婚嫁习俗的信息。首先,婚嫁要有媒人,这说明在周代,媒人对于结婚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其次,占卜吉凶。周人的心理具有很强的神秘主义色彩,历代文献多有记载,婚嫁之事事关重大,占卜吉凶那是自然的事;再次,男子上门迎娶新娘;最后,女子出嫁之时父母会给予陪嫁。

《豳风·伐柯》一诗讲述了媒人的重要性。原诗如下:“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此诗首章以伐柯需用斧头来比喻娶妻需聘媒。二章以伐柯需要有法则,比喻婚姻需备办礼仪。要成就婚事,就要有一定的规矩。这就好比

砍伐斧柄,手中的斧柄就是新斧的样子,要与心中的女孩成亲,就得备办齐礼仪。将盛满佳肴的笾豆等食器陈列整齐,方才合乎礼法。这足以说明在这一时代媒人对于婚姻之事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聘媒人的过程中也是很讲究的,得“笾豆有践”。在《诗经今注》中说此诗:“这是男子请媒人委托他介绍对象的诗。” 《鄘风·蝃蝀》反映的是女子婚姻自主的行为,按照现代的观点看此诗,无疑是值得赞扬的。虽然该诗反映的是现代人所提倡的婚姻自主的思想,可在周代这一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她的行为也必然会受社会舆论的广泛批评,此诗恰好就是批判的女子婚姻自主思想。诗名“蝃蝀”其意就是指彩虹,在当时常用于形容男女婚姻之事。诗文如下:“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行”专指女子出嫁。其中最后一句:“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意思就是说,“像这个人呀,心里只想婚姻,也不知道婚姻大事,应该通过媒人说合,应该尊从父母之命。”从诗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女子因未经父母同意,在没有媒人的说合下自己嫁给喜欢的人,而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是违背礼仪的。婚姻大事只能是父母做主,讲求的是子女听从家长之命。因为该女子是自己嫁给自己喜欢的人,所以,《诗序》和《诗集传》多把此诗斥之为“淫奔”之诗,可见一斑。

经过上述篇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周代,婚姻关系成立的先决条件是:

一、父母之命。男女双方的婚姻大事,必须经过双方家长的首肯才行。

二、媒人的说合。必须请媒人来说合,沟通,以通“两性之言”。

若无前面两条,其婚姻关系会被斥之非法,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卫风·氓》就涉及到了整个婚嫁过程,既有提亲又有迎亲。《豳风·伐柯》更是强调了媒人的重要性。《鄘风·蝃蝀》暗示了我们婚嫁的重要原则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此,我们可以把这三篇归结为:在周代,婚姻关系的成立需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条件下,方能行之。

2.《诗经》中所体现的婚嫁仪式

《召南·鹊巢》这首诗讲述的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嫁娶场面。原诗如下:“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诗以“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比兴女子出嫁时来居男室,诗中出嫁的是一位贵族女子,娶妻的也是一位贵族男子。该诗描写的嫁娶场面宏大,首章说,女子出嫁时,男子有一百辆车子来迎接她。二章说,女子出嫁时,娘家也有一百辆车子送她。三章说,这位女子出嫁时,迎送的车子陪嫁很多,媵妾也多,礼仪非常周到。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嫁娶有一定的仪式:一要男子到女方家去迎娶新娘;二是女方要有陪嫁。这两条在《卫风·氓》中亦有提及。

《召南·野有死麕》此诗可以看作是男方向女方求婚的诗。原诗:“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树,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本诗讲的是一个青年猎人,在山里打到一只獐子,他用白茅草将这猎物包好,送与女子,就此打动了女子的心。不久猎人在山里打到一只鹿,随即就在树林里砍下朴树,用它及白茅把死鹿包裹起来,送给姑娘。男子先后以獐鹿、朴树作为求亲的贽礼。这一细节描写,活脱脱地再现了当时

山野猎户中的婚嫁习俗。然而,经学家们对此却有颇多微词,他们认为:求婚的贽礼应该用雁币皮束帛,用麕鹿,这是非礼。然而,对此观点,本文认为上述两种可能性皆而有之,不管雁币皮束帛,还是用獐鹿白茅朴树,这皆是由家庭的经济承受的能力及各地的风俗习惯所决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见,此诗所讲的婚姻之事与本文所引其余之诗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求亲的过程,还是婚嫁最后的确定,都与史料记载有很大的不同,而这也正是《诗经》在民俗文化和史学上的价值,也就是说,他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保存了当时民间的婚嫁习俗,可以说《诗经》就是一本活的民俗风物志。

《卫风·硕人》这首诗涉及到嫁娶仪式。它是写庄姜出嫁的情景。第三章写到:“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大意是说她的婚嫁车队的盛况。其事也有史可考,《左传·隐公三年》载:“卫庄公娶与东宫得臣之妹,曰美而无子,卫人为所赋也。” [4]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得出:卫侯取妻,所乘之马为四匹,而且都是用红绸缠绕着马嚼“朱幩镳镳”,且饰有彩羽。从这点上与《卫风·氓》中所乘之车有相似之处,说明当时至少在卫国婚嫁以装饰华美的车为主要的婚嫁用具,已经很普遍。或许,只是由于地位、财富等的差别,在婚嫁场面少年宫有高下之悬殊罢了。《齐风·著》这首诗与前几首的区别在于:这首诗写的是贵族男子迎娶新娘,讲述的也是“亲迎”的场面和仪式。原诗如下:“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当时新郎乘车到女方家迎娶新娘,他先到门庭之间等候,这时,主人将

贵宾迎进中庭,然后与主人一起上西阶,再到堂前,等候新娘的出来。新娘伸手给新郎,新郎引新娘下西阶,主人就不再送了。此诗先说:“俟我于著乎而”,再说,“俟我于庭乎而”,后说,“俟我于堂乎而”,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知道男子亲迎的行为和《毛诗正义》相符,该书引;“毛以首章言士之亲迎,二章言卿大夫亲迎,卒章言人君亲迎。俱是受女于堂,出而至庭,至著。” [5]《诗集传》:“东莱吕氏曰:婚礼婿往妇家亲迎,既奠雁御轮而先归,俟于门外,妇至则辑入。” [6]这都说明男方亲迎之礼。同时,此诗和《卫风·硕人》在对男女婚嫁所穿之衣都有详细的描写。《硕人》中庄姜:“衣锦褧衣”,《齐风·著》男子:“尚之以琼华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都说明了男女新婚衣着之讲究,华美。颜色选择上女子多以红为主,男子多以素为主。《齐风·著》是关于婚礼着装问题。《硕人》对此描写的很细致,第一章写诸侯夫人端庄的姿态,二章是写诸侯夫人的容貌与装饰,三章是写她的衣着。关于她的衣着,诗中贵夫人是内外三层华装,外面一层是绛色礼服,色彩鲜艳华美,中间一层是细葛布衣,里面一层是白色的内衣。《齐风·著》中男子是玉石,配饰丰富;那么《硕人》则是妇人衣着之讲究华美。两诗均说明:当时对于男女婚嫁着装上很注重,它已是礼的一部分了,若是衣着不当会被称之不合礼仪。

《唐风·绸缪》这是一首平民闹新房的诗。诗云:“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如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绸缪”就是缠绕的意思。以“绸缪束薪,绸缪束刍,绸缪束楚”来比兴婚事,这与《召南·野有死麕》中猎人用白茅朴树的风俗相似。这两首诗均反映的是当时社会下层人的婚嫁习俗。该诗也交代了婚礼时间;“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户,”这三句点名了婚礼是从黄昏开始。同时,他还涉及到一个在贵族婚礼上看不见的风俗——闹新房。该诗最后两句:“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活脱脱就是以闹新房者的口吻说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新郎啊,新郎,你把这漂亮的新娘怎么办呢?”

以上九首诗,笔者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对于上述诗中出现的婚嫁习俗方面相关的内容加以罗列。以下就婚嫁习俗的具体规则,仪式加以分析总结,并对媵嫁做以简要说明。

二、婚嫁原则及仪式分析

《诗经》主要是周初至春秋中叶这一时段的诗歌,而这一时段,中国社会正处于宗法制度的约束下,社会的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要求符合宗法制度的要求,婚嫁之事在这一背景下,亦复如此。这就决定了婚姻不仅是男女双方的事,更是两性宗族的事。《礼记·昏义》说:“婚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侍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7]孔子曰:“大婚万事之嗣也。” [8]婚姻关乎宗族兴旺,关乎宗族利益,婚姻由父母做主便顺理成章了。

既然,父母之命有其成因,那么,媒妁之言,也应有其原故。

《礼记·曲礼》说:“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命,不受币,不交亲。”[9]就是说男女的婚事需得媒人的说合,没有媒人那是不行的。《豳风·伐柯》说的明确;“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这都是指无媒不婚的原则。为 的是服务宗法制度的,按照宗法来规范婚嫁之事。通过父母,媒人进一步禁绝男女私自婚配的事情的发生,目的还是在维护宗族的利益。

接下来,简要说明“六礼”婚嫁仪式。传统的婚嫁关系,正是在“父母之名,媒妁之言”的前提下成立的;同时,婚嫁双方又得完成“六礼”的仪式,这样婚姻关系才会被社会承认。

所谓的“六礼”,据《仪礼·士昏礼》上面记载,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仪节,泛称为“六礼”。一般认为“六礼”始于周而完善于汉,此后,便成为中国传统婚嫁礼仪的基本模式。

纳采。《仪礼·士昏礼》说;“婚礼下达,纳采用雁。” [10]意思就是说,男方先派媒人去女方家表达求亲之意,女方同意之后,男方送求亲之礼,表示已选择其女为婚配对象。《卫风·氓》一诗中,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见,男女双方从其行为表现上可以知晓,此二人早已熟知或是早已私定终身,但是他们也需要媒人的说合。“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说的就是纳采的意思。

问名。《仪礼·士昏礼》说;“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如初礼”,也就是说男家取得女子的生辰八字,为的是测顶吉凶。

纳吉。《仪礼·士昏礼》说:“纳吉,用雁,如纳采礼”。问名之后,男家把取得的女子的生辰八字归于庙,如获吉兆,要请媒人把合婚佳音通知女家。它是订婚的主要仪节。

关于问名与纳吉,虽然在《诗经》中鲜有反映,但是通过《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这一句诗可以断定,诗中男女双方也是经过请媒人问名之后,占卜获得吉兆后才来迎娶新娘的。

纳征。《仪礼·士昏礼》说:“纳征玄熏,束帛,俪皮。如纳征。”

男方派媒人送聘礼,女家纳聘后,婚礼之事乃成。《召南·野有死麕》中猎人所送之礼——白茅朴树獐鹿等可看作是男家给女家的聘礼。虽与《仪礼·士昏礼》所说有出入,但是亦可看作是纳征之礼。在周代对于难于成婚的人,专门设有“大司徒,媒氏”的官职,以帮嫁娶。足见当时,对于婚姻之事条件差的婚姻当事人聘礼成问题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

请期。《仪礼·士昏礼》说:“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男方卜定吉日,由媒人到女方家询问婚期,一般而言都是由男方确定,但在仪节上仍要先问女方家,以示尊重。

亲迎。娶妻之日。黄昏之处,新郎与宾客前往女家迎娶新娘,将其迎回后,男方设宴共食,夫妻共饮,此称为“同牢”。将瓠瓜分为二瓢做饮器称为“卺”,新婚夫妻各取一卺饮酒称为“合卺”。新郎入室中解下新娘束发的丝绳,称为“结发”。翌日清晨,新妇沐浴梳妆之后拜见公婆并伺候公婆进食表示孝顺,至此婚礼结束。《诗经》关于“亲迎”仪式的场面多有描述,如《齐风·著》《召南·鹊巢》等都做了详细的描述。

关于媵嫁,它是周代社会婚嫁习俗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多见于贵族阶层。关于媵嫁的解说,汉代何休最为详细:“必以侄娣从,欲使一人有子,二人喜也,防嫉妒,重继嗣也。”《诗经》中涉及到这方面的诗有多首,今以其中一首论之。

《召南·鹊巢》中“维鹊有巢,维鸠盈之。”盈,充满。这句就是说女字出嫁时,迎送的车子很多,陪嫁的媵妾也多,礼仪很周到。孔颖达疏引《公羊传》曰:“诸侯一娶九女,二国往媵之。必以侄娣从,往者

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女弟也。”所以,一般而言,陪嫁的媵妾多是自己的直系亲属。

通过上述篇章的分析,我们可对媵嫁制做以下归纳:

一、它多见于贵族阶层。

二、陪嫁的媵妾多是女方的侄娣。

三、在宗法制度的约束下,重继嗣的思想观念影响下的产物。

三、婚嫁习俗的民俗文化内涵

关于婚嫁,在《诗经》具体的诗章中及古史文献中都有一定的记载,今人研究颇多。例如,闻一多,郭沫若、朱自清等人的研究成果至今还影响当今的研究者。闻一多从社会历史知识,如民俗、心理、宗教、思想等意识形态进行研究,从而对诗意作出全新又合理的解释;郭沫若的研究偏重历史方面的考证研究;朱自清《诗言志辨》对汉代诗经学范畴诸种概念进行的考订,在现代诗经学研究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其书所显示出的辨析力及统计方法的运用,都对后人有启发意义。

在对婚嫁诗的分析中发现,它分布在不同的国风中。因而,在《诗经》的婚嫁习俗上,首先,明显表现了地域性。婚嫁在一定的地域上表现仪式具有共同性;其次,婚嫁过程在大的方面具有共同性,小的方面具有差异性。例如:在婚嫁的过程中都遵守婚嫁原则。都经过婚嫁“六礼”的程序。但在个别国风中却没有很好的体现,其中齐国有男不上门迎娶之说,可在《齐风·著》中却分明体现的是男上门迎娶新娘。再次,在婚嫁诗中更多体现的是贵族的婚嫁,更多的是在贵族的主导参与过程中走向规矩化、程式化,以此影响国民;最后,特权婚的出现。例如,媵嫁的出现,它多见于贵族阶层〔诸侯〕的婚嫁中。

《诗经》婚嫁习俗上所体现的人文内涵,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

礼的要求的体现。如在婚嫁具体过程中就详细的规定了男女双方及其所属家庭应有的仪节,同时它在很多情况下强调的是宗族血缘的传承;如媵嫁的出现,它表现了贵族阶层对生殖的强烈愿望和家族对子嗣的关注。

通过对婚嫁诗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传统的婚嫁关系,正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前提下完成的。同时,婚嫁双方又得完成“六礼”的婚嫁仪式,这样的婚姻关系才会被社会承认。现今,在中国人的婚嫁过程中还保留了一些与周代相同或相近的仪式。如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男女双方的婚事还少不了媒人的介绍和说合。再如,新郎的亲迎之礼,至今仍保留着。再比如《唐风·绸缪》中闹新房的习俗在现代婚嫁上还保留着。这都说明民俗的发展和演进与历史的发展相一致,正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下得以继承和发展的。

[注释] ⑴《礼记·经解》郑玄注 ⑵《诗经·郑风》孔颖达疏

⑶《说文解字》解释婚姻二字为:“婚,女家也。姻,婿家也”

⑷《左传·隐公三年》载:“卫庄公娶与东宫得臣之妹,曰美而无子,卫人为所赋也。

⑸《毛诗正义》;“毛以首章言士之亲迎,二章言卿大夫亲迎,卒章言人君亲迎。俱是受女于堂,出而至庭,至著。”

⑹《诗集传》:“东莱吕氏曰:婚礼婿往妇家亲迎,既奠雁御轮而先归,俟于门外,妇至则辑入。”

⑺《礼记·昏义》说:“婚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侍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⑻《礼记·哀公问》 ⑼《礼记·曲礼》

⑽《仪礼·士昏礼》

[参考文献]

[1]余冠英.诗经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杨合鸣.李中华.诗经主题辨析[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 [4]褚斌杰.诗经与楚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康正果.风骚与艳情.[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7尚丽新.诗经媵嫁诗与周代媵嫁文化[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第21卷﹝第一期﹞

第二篇:婚嫁习俗

中国婚礼习俗的演变

前言

婚礼,无论在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但对其的认识则古今大不一样古人认为,家族和血统的延续,是做晚辈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阴阳、产生子嗣的婚姻之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婚礼和婚姻制度有密切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文明教化程度。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祖先和世界各民族一样,在原始时期经历过乱婚、群婚的阶段,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则基本采取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婚礼前

婚前礼是在婚姻筹划、准备阶段所举行的一些仪节。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在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礼的一切仪节,包括从择偶至筹备正式婚礼的一系列环节,几乎都由父母双方的家长包办,真正婚姻的当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

正式婚礼的一系列环节,几乎都由父母双方的家长包办,真正婚姻的当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

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正婚礼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亲迎流传到后世,多以花轿、喜车、彩船等迎娶新娘,新娘的结婚礼服多为绣有龙凤图案和彩饰的凤衣凤冠,垂下丝穗以遮面,也有以红巾一帕、纸扇一把以遮面的。当新郎亲迎来到女家时,新娘往往哭哭啼啼不肯上轿,新娘的亲友则要当众试才——请新郎赋诗,新郎在当场吟诵了“催妆诗”后,新娘方始起身上轿。

拜堂:是新娘过门后拜见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亲戚及夫婿的仪节。酒筵合酒:古往今来,酒筵几乎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流传到今天,“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

合酒”,是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新婚夫妇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调制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由于这一仪式意义深远,所以后来的婚礼中都少不了这一节目,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名称有所不同(“饮交杯酒”)、器皿也有所变化、饮酒的形式也不一样。

闹房: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嬉闹的仪节,民间有“新婚三日无大小”,“闹喜闹喜,越闹越喜”的说法。

在先秦时代,新郎新娘酒筵的结束,标志着婚礼之夜仪式的基本结束,接下来,新郎新娘就安寝了。

大约在汉代时,参加婚礼的宾朋不甘就此罢休,于是就有了“听房”的做法:新婚之夜,爱看热闹的人悄悄来到新房窗外,偷听新郎新娘的言语及举动,以此为笑乐。

传衍至晋代,民间已有戏弄新娘的习俗:于大庭广众之前,以各种怪问题来难新娘,甚至对新娘施以种种恶作剧。

后来流行的“闹房”,可能就是这一习俗的演变。各地的“闹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闹的程度也有文雅和粗俗之分,有时闹过了头,往往给主宾双方带来尴尬和不快,但因为它给婚礼增加了热烈的气氛,所以后来的婚礼中往往少不了这一节目。

古代新娘服装

颜色: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大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其上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表达了民间对权贵的仰慕,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花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讲究的就是个“红”字。

头饰: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

红头盖: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现代婚礼习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审美能力的提高,每个新娘都会穿上属于自己的婚纱,现代婚礼与传统婚礼也有不通的地方。

婚礼前

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然后在接下来得日子里开始筹办婚礼。第一个是挑选黄道吉日,决定结婚的日期,当日期决定,新人将会把婚礼请柬亲自送到亲戚家,邀请他们参加自己的婚礼。然后,拍结婚照,布置新房。

正婚礼

结婚当天,新郎不再是 像以前骑马,而是改为坐婚车,还有接新娘的婚车,可以简单,也可以声势浩大,在婚车前面还有拍摄婚礼过程的摄影师。到新娘家有伴娘团的阻挡,新郎要过六关斩六将迎娶新娘。婚礼进行是不司仪会讲些祝福语,同时也会讲述新人恋爱的过程,接下来就是带上婚戒,倒香槟,敬父母茶。

新娘会换一套服装,和新郎一起感谢宾客,到了晚上,闹洞房,也补像古代那么拘谨,有整蛊新郎,让新人一起游戏,形式多种多样。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礼形式多种多样,不再是单一的形式,婚礼过程也不再那么简单,现代婚礼可以温馨,可以浪漫,也是象征着幸福的开始。

第三篇:婚嫁习俗

婚俗

古时婚姻均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礼节甚繁,有求庚、送定、行聘、送袄、送日、迎亲等礼俗。

求庚

一般指男方向女方求亲,经女方同意后,开具新娘的出生年、月、日、时(俗称“八字”)于男方,三日内男方家中平安,始将男方庚贴送往女家,如无相冲相克,既择日选定。

送定

俗称“过定”,今称“订婚”。由媒人及男方人员在持定的吉日,把“定”送往女家,女家要办酒宴招待。

行聘

由男方备有婚书、金帛牲礼等物,由媒人及男方人员送女家。送袄

俗称“大定”,由男方择定吉日,将衣裙、大饼及议定礼物按数送往女家,女家鸣炮迎接,并款待来人。依俗礼,礼品需退回一部份。有的还送去新郎的衣帽、鞋袜等物。送袄后女家要将大饼、喜糖分送给亲朋和邻居。远道人家因挑运不便,有改用礼款之俗。

送日

男方把择定的迎亲良辰吉日通知女方,并有定迎亲事宜。自送日后,男女方需作充分准备。迎亲前,女家亲友要送衣物、首饰或钞票为出嫁女子“添妆”,男家亲友也要送礼物为男家“添丁”。男女两家要择日裁制白色“上头衫裤”,临近婚期,女方要“挽面”,男家要“安床”。

迎亲

俗称娶新娘,其方式视经济能力而异,古时旧镇多为单顶轿只由媒人引花轿至女家迎娶。迎娶时,需带“炮城”两个,一写“百子千孙”,一写“两姓合婚”,女家只收“合婚”,退回“百子千孙”。来时,男方应该派“客仔”专司拖松竹和扛嫁妆之事,男家送来松,女家须以竹配之。临上轿时,新娘需向神明、祖先及父母行跪拜礼辞行,然后以红帕盖头,此时,女家要把点燃的炮抛上屋顶,并以米筛遮头入轿,新娘在轿内要啼啼哭哭,谓之“哭好命”。起程前,儿童要向男方索取鞭炮。起程时,女家迅速把大门紧闭,谓之免使财气带出,而男方放炮,鼓吹齐鸣,沿途每逢村巷,均要鸣炮过路。娶新队伍中,以扛嫁妆的先行,以拖“竹青”、挑“布袋灯”(内放子孙桶)后行,新娘至,由新郎的小弟或侄辈请新娘出轿,入门跨“烘炉火”,由新郎引新娘上堂,行交拜礼,然后新婚夫妇同携一篮大米进房,新郎揭新娘头盖,晚上设宴请客,母舅坐首席,席散后还有闹新房之俗,隔日鸡鸣新娘应出洞房,自煎四果汤,先拜祖先,然后跪拜公婆、长辈,并与全家大小见面,叫做“拜茶”,公婆要回“红包”。拜茶时所得“红包”尽归新娘私有。第三日新妇归见父母,俗称“做客”,婿或同往,谓之“回礼”,新郎做客时,男方需备烛、炮、客饼、猪脚等带去,岳父母要宴请新婿。宴毕,夫妻偕回,依旧俗,岳母应备糯米甜饭放入茶壶里,上插石榴花枝,并放入莲苕、芋棉等物,茶壶嘴挂有两粒桂圆干,同时,还备两根带叶甘蔗和一对公母鸡,有的地方还有一对猪崽(俗称“带路鸡”和“带路猪”),一起带回。五月节或当年除夕,娘家遣小舅子送花一篮,放于新房床上,俗称“送花”或称“探房”。

旧社会还有童养婚,招赘婚、顺孝婚等不同,都是在特定的制度和环境中产生的。

童养婚是贫寒之家,因无力负担聘金与婚礼费用,预先抱养幼女,待其长大后,与自己儿子结婚,其婚式简单,或由父母选定吉日,或于除夕结婚。

招赘婚主要是女家乏嗣,或父母溺爱女儿,不忍其女嫁出,招男子进赘女家,以便养老送终,传宗接代,一般婚仪亦以简便为主。

顺孝婚是因其直系长辈将近丧亡,为解决已订婚的子女在守孝期间不得结婚的习俗,于长辈丧亡后,不须择日,立即办理嫁娶。所以世俗有“脚尾直,免找日”之俗。

三十年代,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之后,已有少数青年摆脱封建枷锁,自由恋爱,文明结婚。但由于古礼积习甚深,世俗偏见难改,大部份人家还依古礼,只是部份礼节己被简化。至四十年代,多自找对象,其中虽有亲朋好友介绍,但需男女双方见面,有的还需一段时间了解。男女双方同意后,举行简单的订婚仪式,由两人合拍订婚照片,并互送定情物品(有的由家庭代办)。一般还有送庚、行聘之俗。行聘的衣物、聘金各地不同,应经双方商定。当时,知识界结婚时,已将跪拜礼改为鞠躬礼。民间已开始以小汽车代花轿迎娶新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提倡婚事简办。因此,在婚姻仪式上一般不坐轿,不办酒席。不少婚姻领取结婚证书后,开茶话会,吃喜糖就完成婚礼,甚至有些男女只举行集体结婚或旅行结婚而已。基督教会会员举行结婚礼拜。实行简便、节约的婚俗,流行二十多年,深受经济有限家庭的欢迎。

八十年代后至今,不少人家还依旧俗,兴起“排八字”、“择吉日”、“送良辰”等活动。女方立名目,讨彩礼,要高档家具与嫁妆等。在结婚仪式上,男方讲阔气,摆场面,大设宴席,辄动数天。基督教会结婚礼拜是青年男女信徒举行婚礼的一种形式,结婚的地点选择在礼拜堂举行,由牧师主持举行结婚礼拜,只吃糖、饼,不办酒宴。

第四篇:婚嫁习俗

婚嫁习俗之——婚礼礼节

婚礼,古今中外,都被视为人生仪礼中的大礼。古人认为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六礼”程序来完成,这“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采、问名、纳吉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男女婚配前双方不能相见,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现代人的婚姻只保留了纳征、请期、亲迎这三项。婚礼仪式礼节传承到现在,每个人都梦想着拥有一个成功而又难忘的婚礼。在婚礼上,准新人们希望自己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宾客们则想把最好的祝福送给即将踏上幸福列车的新人。虽然有些禁忌礼仪已脱离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但终归这些老礼还在,无论是对新人还是对宾客,都是值得借鉴的。

概略而言,我国传统婚礼大约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阶段。一:婚礼的前期准备(婚前礼)

1.嫁妆、聘礼、婚服的准备(即纳征)。

男方需向女方送聘礼,女方接受聘礼。接着女方便要开始准备嫁妆。最主要的嫁妆为缝被子,必须找儿女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缝制,缝新被子须用红线缝,不能用黑线,更不能用白线。缝制的时间须在农历的9月,不能在10月。忌寡妇或与新娘属相不合的人缝被子,以免给新娘带来厄运。新娘所穿的婚服,都应该是全新的,如果陈旧,新人便有不贞之嫌。此外,婚服忌讳单的,棉的最好。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气。

2.婚房的准备及禁忌。

婚房布置在古代礼节中称为“铺房”,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收拾,并备礼前来暖房。既为洞房,风水非常重要,不懂风水仅凭自己喜欢,容易给以后的婚姻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婚房布置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⑴洞房最好选择在光线明朗,空气流通的地方。⑵洞房颜色不要五花十色,这样做容易发生婚外情。⑶洞房的窗台勿挂风铃,容易使新娘神经衰弱,头晕心烦。⑷洞房不可跨在屋内外之横墙下,夫妻易发生口角。⑸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二:婚礼进行中的仪式礼节(正婚礼)。1.迎亲时的礼节禁忌(即亲迎): 男方按照当初双方商定好的“请期”时间去迎亲。“迎亲”的人数忌双数,女方送嫁的人数要逢双。这样表示男家“单”去“双”回,添丁添口,女方双数表示“双双对对”,寓意着白头偕老。如若在迎亲途中遇到另一迎亲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互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

2.新娘的礼节禁忌:

新娘离家时要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样旺娘家的财运。出嫁当日新娘忌吃夫家的饭,俗云“食郎饭,打郎声”,意喻以后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气吞声,言听计从,为避免,所以当日只须吃菜而不吃饭。另外新娘出大门时忌双脚踏地,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入男家大门时也不能踩踏门槛,触犯了其中任何一条都容易给娘家和夫家带来不好的运气。

3.新郎的礼节禁忌:

准新郎在新婚前夜忌睡空床,可以找未成年的男童来“压床”,这样可以早生贵子;新郎家中迎亲时,需吹吹打打,燃放鞭炮,热热闹闹的让新娘进门,忌冷清,且头挂鞭炮忌“头数”太少,如果新娘还没等进夫家门,鞭炮断了声,造成场面冷清,如同办丧事,意头不好。民间还认为鞭炮是“崩崩邪气”,越是大喜的日子,恶鬼越会来捣乱,必须及时的把它赶跑。

4.其他观礼人的禁忌:

贺婚是人之常情,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凑份子”是理所应当的。主家需准备记账本,记好“份子钱”等到将来人家办喜事的时候也要“凑份子”且数额要多于对方当初送来的礼额。当新娘步入男家时,翁姑二人以及孕妇和守孝之人要做回避,以防相冲。同时孤寡、再婚妇女、穿白衣服者忌进入洞房,属不详之兆。结婚当天,若是碰到闷热天气,所有参加婚礼的人,都不能扇扇子,不然会有拆散的意思。三:完婚后的习俗禁忌(婚后礼)

1.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

“回门”须在当天日落前赶回夫家。若是遇到特殊情况,赶不回来,在女方家留宿,夫妻也要分开睡,以免冲撞了娘家人给女方家带来晦气。

2.新婚四个月内。忌新人在外面过夜。禁止参加任何的婚礼丧事。忌用新娘的镜子照别人,因新娘的喜气比较重,用镜子照別人,会让新娘的福分流失。

古代婚姻讲究的六礼,实际上相当于现代的婚姻法,和现代一样都是出于对婚姻的重视所制定的行为规范。虽然“六礼”大部分深受中国古代的封建迷信思想,但是换个角度,也有它所积极的一面。比如:男女双方在婚配前不能单独相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虽说在现代屡遭非议,但在以前,却避免了男女因婚配年龄较早造成的无知与轻率,有利于婚姻的稳定长久。

婚嫁习俗之——婚礼择吉日

作为终身大事,人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好的婚姻,好的婚姻定当有个好的开始,所以做为“六礼”之一的请期(婚庆日期)也更加为人们所重视!按照传统术数学角度(八字命理学)来选择婚嫁吉日,既是幸福婚姻的开始,也为日后的婚姻生活打下了稳定基础。

一:了解自己的八字命局

通常我们认为属相不合即八字不合,传统中的合八字,属相只是其中的一项,所以属相的不合只代表了其中之一,个人属相对婚姻不起决定性作用。分析了解双方的八字命局,从中看合与不合,从中选择吉日吉时,男女双方用神同旺之吉日结合,会婚姻美满,子孙昌盛。二:以新娘的出生日期为主做选择

俗话说:“子靠出生时,女靠行嫁年”。若是把此原则颠倒或是不顾,将会导致婚后的婚姻出现问题。嫁娶日最好选择女方的结婚大利月。男方最好尽量听取女方的意见,且成婚之日避开女方的经期。但同时,其他人(特别是公、婆、新郎)的意见也是应当重视的,毕竟关系到以后的家庭,幸福,和睦。三:避开特殊月份成婚

避开农历的三、七、九月,因这几个月份分别适逢“清明”、“盂兰”和“重公”,均为传统的“鬼节”,不宜办喜事。因三娘煞喜与跟月老作对,专门破坏新人故也需要避开。三娘煞即每月农历的初

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及廿七。避开双方各自的生日及父母生辰。如果双亲已过世,则要避开生忌、死忌。另外,农历六月也不适宜结婚,因传统思想六月完婚的新娘称“半月妻”即有前无后,相扶不到头。另外,还有一点,虽然民俗传统中有无春年之说,即“寡妇年”,但大可不必为之而忧心。还是需要结合自己的命理选择适合自己的结婚吉日和时辰,并不能一概而论之。四:要考虑双方各自及家庭的情况

最好选在双方身体都健康的状况下举行婚礼,否则不但影响新生活的和谐,还会加重病情。要避开双方各自的学习,工作繁忙时期,提前安排好婚礼及蜜月的行程。商量好婚礼在哪天举办,提前告知双方家长,确保婚礼进行时,家中老人和亲朋好友都能来参加婚礼,共享喜庆和谐的场面。五:最适宜嫁娶的吉日

忌单日,选双日。婚期与节假日统一,是不错之选。这样做的好处是,亲朋好友到时都会有时间参加婚礼,新婚恰逢节假日,气氛热烈;新娘新郎也会在结婚的当天和亲朋好友同享节假日的欢乐,同时还会感染到婚礼的喜庆热闹气氛并为婚礼祝福。但是由于假期结婚的新人居多,还是要注意提前预定婚宴及酒店车队等。

传统习俗认为,真正的婚嫁日还是要以进行迎亲及举办婚宴的日子为准。如果结婚注册与婚礼仪式日期分开的话,最好都要择吉日行事。例如;该年如若遇到家中有直系亲属或是老人去世,那么该年均不适宜办酒席更不能去注册登记,否则犯了“生入死出”的禁忌。

其实择日就是择吉,择吉的要旨就是“趋吉避凶”。尤其是婚姻嫁娶这种喜事更应该重视择日。以上所说为最基本的婚嫁择日知识,像老黄历一样,只能做单方面的参考,并不是很全面,这其中还是需要结合自身的命理条件才能最终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婚嫁吉日。

第五篇:忻州婚嫁习俗

国庆中国民俗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1、熟悉调查的程序及其过程,掌握调查的方法;

2、了解中国民俗的丰富多样性和悠久性,认识理解中国民俗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性。

我们的祖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民俗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反应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等。

中国的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俗(尤其是传统节日、人生礼仪)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通过调查研究,不仅要对家乡的各类民俗有深入细致的了解,更要对我国的传统民俗的内涵与意义有全新的认识,明确中国传统民俗继承的重要性——中国民俗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3、将成果广而告之,强调中国民俗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全民弘扬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

二、调查对象和单位:忻州市忻府区

三、调查项目:婚嫁习俗

四、调查时间:2013-9-30——2013-10-9

五、调查方法:走访、观看、资料信息查询等。

六、调查过程:国庆期间,亲朋好友都扎堆的结婚,我参加了的主要是忻州的,接下来,我就我看到的和打听到的结婚过程与礼俗做一具体介绍。

(一)婚前习俗

主要是婚嫁双方做的结婚准备。

1、男方家准备礼金,女方家准备嫁妆。以前,嫁妆有各种各样的,现在一般为现金。

2、购置礼服、首饰。首先是要购置结婚礼服,以前是租,但现在一般是买的。男方,一般比较随意和普通。女方,一般有三套,结婚典礼服,回门典礼服和敬酒服。忻府区虽是市区,但还是比较传统,礼服一般是红色。如果是白色礼服,头花,袜子或鞋子等,都会多少带一些红色,图个吉利与红火。至于首饰,以前总说“三金”,即“金项链,金耳环和金戒指”。现在,比较随意,买喜欢的就好。

3、照婚纱照。这一方面是为留作纪念,另一方面是为了给亲朋好友欣赏,除此之外,这也是婚礼当天,场地内最重要的装饰。

4、发喜帖。我们这儿,一般在结婚前半个月之内发正式喜帖,不会太早。问过为什么,说是习惯。具体是因为什么,不是太清楚。不过,这不会影响主家对重要亲友出席情况的掌握和了解,因为在发请帖之前,一般会电话通知这些亲友。

5、布置婚房。当代,还是遵照古代的一些习俗,比如,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二)婚礼过程

主要分为订婚和结婚。现在,我们这儿一般习惯在结婚前一天举办订婚仪式。主要是为了图方便,方便主家张罗,也方便亲朋好友抽时间亲临。

1、订婚

订婚仪式很简单,主要是请重要的亲朋好友吃顿饭,双方确认一下聘礼和嫁妆等。以及,让新娘认识一下亲戚。

2、结婚

(1)新郎到女方家接新娘的礼俗

新郎胸前要佩戴一朵儿大红花,寓意“红(鸿)运在胸”。还要准备一床被子,带过娘家去,完了再带回男方家,新郎和新娘一起坐在上面。被子最好弄得厚实一点儿,寓意“以后生活厚实而富裕”。身后必须有吹号,敲锣打鼓的“鼓手”跟着,热闹又喜庆。

(2)新郎到女方家后的礼俗

新郎到女方家后,新娘在屋里不露面。女方亲友会用多种方法刁难新郎,增加他的进门难度,寓意“娶如此贤妻之难,应当珍惜”!方式一般有:给小姨子(小舅子)红包,吃怪味水饺等。

新郎进门后,献花给新娘,并亲自给新娘穿鞋后,新郎新娘相互戴花。

新人拜见岳父母,新人给父母剥糖(寓意,甜甜蜜蜜)、敬茶。岳父母给新郎红包(压腰钱)。

新人与女方家人合影。

(3)新娘出娘家的礼俗

新娘出大门时忌双脚踏地,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入男家大门时也不能踩踏门槛,触犯了其中任何一条都容易给娘家和夫家带来不好的运气。

再者,“迎亲”的人数忌双数,女方送嫁的人数要逢双。这样表示男家“单”去“双”回,添丁添口,女方双数表示“双双对对”,寓意着白头偕老。

(4)新娘到男方家后的礼俗

首先,新郎家中迎亲时,需吹吹打打,燃放鞭炮,热热闹闹的让新娘进门,忌冷清,且头挂鞭炮忌“头数”太少,如果新娘还没等进夫家门,鞭炮断了声,造成场面冷清,如同办丧事,意头不好。现都流行用近代的那种军用的,能放置的金色大炮,一般是三门,声音震耳欲聋。

再者,有“新娘未到礼先到”的说法。这里的“礼”是指陪嫁礼,我们这儿的习惯是把娘家的陪嫁金额制作成一个大牌子,在新娘到前,娘家人会依次将陪嫁礼,蒸的花馒头,置办的一些新房用的东西拿过来,有新郎家的人专门负责接收。

新人进门拜见男方长辈、父母,父母给新娘红包,新人给老人剥糖(祝福新人甜甜蜜蜜)、敬茶。

新人与男方家人合影。

接下来,亲朋好友陆续到来,给礼钱然后就坐。我们这儿,负责收礼钱的管事,主要分两个组,一个是负责接收亲戚的礼钱,一个是负责接收朋友的礼钱。

这时候,结婚典礼正式开始。首先是请新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新人都要喝一杯香槟,寓意“相敬如宾一辈子”,这可能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接下来,要请的就是,男方的父母了。我们这儿不太流行新郎背媳妇,反而一贯是“公公被婆婆”,而且是肩上背的那种,特能带动现场气氛!

结婚典礼结束后,新娘换上敬酒服后,新人和男方父母开始敬酒。

敬酒结束后,新人可以暂时休息一下,新人和男方的家人开始吃饭,接下来就是闹洞房环节了,虽然没有很特别的礼俗,但也有各种方式。比如常见的一种,用一根线将苹果吊起来,让新人咬,一人咬一半,且一起咬住算过关。再者,吹一个大气球,让新人夹住,完成指定的任务后,才能弄破等等。

(三)婚后回门

“回门典礼”同样重要,程序跟结婚大相径庭,但也不乏有一些特别之处。

古代或某些地方,“回门”一般是三天后,又称“三朝回门”。而我们这儿“回门”时间一般是婚后第一天。新郎要事先将礼品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

新人到女方娘家后,女方人挡在门前,为难新人。一般是让新人热吻或新郎抱起新娘的时候,才让进门。

新人进门后,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

“回门”须在当天日落前赶回夫家。若是遇到特殊情况,赶不回来,在女方家留宿,夫妻也要分开睡,以免冲撞了娘家人给女方家带来晦气。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忻州市忻府区的婚嫁礼俗。

七、认识和体会:

通过观察、参与和询问,我第一次对我们这儿的婚嫁过程和礼俗做了比较完整的了解。

首先,我改变了我们这儿结婚没有多少讲究的观念。其实,由于地域的差异和传统的继承,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间礼俗。只是,我们已经被现在枯燥而“速食”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所影响,缺少了耐心,更缺少了发现文化魅力的眼睛。

这次,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我并未对我们这儿的婚嫁礼俗形成一个透彻的了解。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倍加留心民俗文化的点点滴滴。

八、调查人简介(选填):

姓名: 学号: 性别: 性格: 爱好: 居住地:

下载论《诗经》婚嫁诗与周代婚嫁习俗(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诗经》婚嫁诗与周代婚嫁习俗(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菏泽婚嫁习俗

    菏泽婚嫁习俗 菏泽婚嫁习俗 议婚菏泽区内通行男娶女嫁,婚姻关系比较稳固。从前的男女婚媾,自由恋爱者极少,多是家长包办,通媒结亲,即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议婚,就是媒人来往......

    古代婚嫁习俗

    女 方 应 备 办 物 品 1.鸡蛋茶:新娘上轿前,请新郎及接嫁人员食用,只能喝茶(鸡蛋用筷子搅动即可)。 2.猪心:在洞房花烛夜食用,两人吃“猪心”会“同心”。3.铅钱,铅粉,乌糖,鸡......

    盘点婚嫁习俗与禁忌

    盘点婚嫁习俗与禁忌 结婚习俗有哪些?结婚虽是一件喜事,但是有些传统的婚嫁习俗和禁忌还是一定要知道的,wed114为新人们盘点婚嫁习俗与禁忌。 1、新娘入门的时辰也很重要。 有......

    浅谈澄城婚嫁习俗

    浅谈澄城婚嫁习俗权明利(安康学院 中文系陕西安康 725000)摘要:澄城的婚嫁习俗是繁文缛节的,从起媒、合八字、订婚、聘礼、择日、办嫁妆、婚前准备、迎亲、拜堂、婚宴、敬酒、......

    浅谈日本婚嫁习俗

    08思政 马克思主义学院 080110854 黄荭 浅谈日本婚嫁习俗 概要:日本人认为婚姻是人生的一大重大转折,所以对于结婚问题极为慎重其事。在日本婚礼大多是与宗教仪式相结合的,如按......

    朝鲜人的婚嫁习俗

    朝鲜人的婚嫁习俗 专业:应用心理学号:2012225011姓名:于小尛朝鲜人在订婚前要交换双方的生辰八字,这点和古代中国习俗有点相近。然后,家长请来当地的巫师占卜他们是否八字相合,老......

    河南农村婚嫁习俗

    河南农村婚嫁习俗 提到婚嫁-得有媒人,也就是拉红线的人,他(她)先和你们双方说哈~接着就是见面。 小见面--大见面 小见面:就是让你俩独处一室,亲人在外面等着。让你俩谈谈心,感觉一......

    温州婚嫁 婚礼习俗

    温州婚嫁 婚礼习俗 订婚篇: 1.双方父母出席酒宴协商双方订婚事宜,主要是订下黄历和男方的聘礼多少。礼金多少视双方家庭条件为准,如果双方都是普通家庭 (这里的普通家庭指双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