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婚嫁文化1
论婚嫁文化
2010级文化事业管理一班
学生:马金凤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引言.......................................1 本地基本概况...............................2 论述婚嫁文化...............................3 个人论点总结...............................4 2
第一章 引言
民俗学是把民俗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人文社会学科。了解民俗学的基础知识,运用科学的民俗学理论分析中国歌民族纷繁复杂的民俗事象,这对于理解我们民族的民俗文化,认识民俗事象的文化价值,更好地保护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了这个高深的民俗知识,从民俗与民俗学、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方法、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组织民俗、经济生产与消费民俗、民间信仰与禁忌、游艺经济民俗、中国民俗的调查与研究等十部分的汲取,从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了解到中国的民俗文化。
在我国,民俗自古以来即是以干预社会而著称的。中国民俗学在近代产生之后,民俗学者更是将这种传统作为旗帜高高举起,从而使民俗学成为一种经世致用的显学来进行研究。在中国民俗学的艰难跋涉之路上,民俗学之所以能够在其学科体系还没有得到构筑完备、其理论体系还表现得较为肤浅的情况下,历尽艰辛而不断繁荣,一个根本原因即在于这门科学仍然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所迫切需要。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沸腾社会生活提出了越来越多的不同需求和课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迫切需要民俗学参与并为之做出切实可行的回答: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应用民俗学;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应用民俗学;社会管理者需要应用民俗学;即使个人的生来病死、婚丧嫁娶。同样需要应用民俗学。民俗学能够“为人们解剖社会现象,能说明一些社会风气的本质,能为人们理解某种社会现象而提供实际答案。”这就是说,民俗学研究有利于促进人们更准确地认识社会和民俗,能够更自觉地革除和摒弃民俗中的糟粕,去发扬和广大民俗自身包含的健康成分,移风易俗,把我们的社会建设得更加文明,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繁荣,这将是民俗学义不容辞的神圣历史使命。
至此,我们应该对民俗学的概念予以界定:
所谓民俗学,就是研究民众所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本质、特点、作用及其生产、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学问,是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
民俗学是人文科学系列中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但同时它又是一门边缘性科学。由于民俗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人文科学领域的时间较晚,当这门学科问世之际,其他人文学科不仅已经诞生,而且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从而将民俗学所研究的民俗——这种特殊的对象依据各自的需要而予以占有。如婚俗、信仰习俗、人生礼仪习俗、葬俗等不仅被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所重视。除此之外,民间文学早已成为文学的研究对象,并取得了极为重要的成就。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科虽然早已将民俗这种极为特殊的社会文化事象纳入了自己的学科视野中,但是,这些学科仅仅是以自己的理论进行研究的,至于与自己无关紧要的地方,或轻描淡写,或根本不予理睬,尤其对于民俗事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的独特运动规律,几乎根本没有涉及到。这样,在表面上看来,民俗这种社会生活文化事象虽然已经成为各门人文学科都想占有的一种重要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始终也没有把民俗作为本自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这表明民俗研究
不仅不被重视,而且把民俗进行了肢解。因此,民俗学的诞生,不仅对民俗这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文化事象作为自己的唯一研究对象,而且将民俗自身的独特的运动规律作为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从而标志着这些已经被肢解了的民间传承文化的研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章 本地基本概况
地处秦巴山脉南麓的广元市,是一块古老的土地,百姓勤劳,民风淳朴。旧时民间婚嫁礼仪谨遵“六礼”古制,其主要程序如下: 纳采(即送礼求婚)男女两家,在议婚前相互了解,确认对方家庭清白,身体健康,品貌端庄,家教良好,门当户对时,由男家备酒、肉、面,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方家收下礼品,就算是允诺议婚,双方就可以进一步接触了。问名(即询问女方姓名和出生日期)通过“纳采”女方允诺议婚后,男方家主动将写有男子姓名、出生年月日时的《庚书》,请媒人送往女家,并询问女子姓名和出生日期。双方庚书互换后,男方请算命先生推算男女“八字”是否相合,合则开亲,不合则作罢。纳吉(即送礼订婚)。男女二人“八字”相合,男家就正式备礼请媒人持《聘书》登门求婚。女方若接聘书并收下礼品,就算是允婚。当回复《允书》,以为凭证。应征(即送聘礼正式订婚)男家收到女家允书后,择吉日携礼物由媒人陪同男家父子到女家拜认亲家正式订婚。女方则回敬未来的女婿双数的礼钱,女子通过媒人回赠男人以自己亲手缝做的鞋子或绣帕等为订亲信物。此时,订婚的男子、女子是不允许公开会面的。知亲友订婚成功,并宴请亲朋好友。男女双方正式订婚后,家境宽裕的人户,男方还要备办酒席,以《团书》告 请期(即议订婚期)结婚日期由男家请人择订,婚期择定之后,由男方以父母的名义书写《请书》派媒人专程送达女方。女家得到请书,若对婚期无异议,双方便商议男家应过彩礼若干及娶亲有关事项。广元民间婚嫁彩礼一般在迎新前送到女家,当然也有个别在迎亲时一并送去。男方送彩礼时,以男方父母名义书写《礼书》随彩礼送去。女方父母在接到男家《请书》后,应以《期书》回复男方,告知嫁妆备办及有关事宜。亲迎(即由新郎亲自迎娶新娘)亲迎是“六礼”中最后一礼,所以又称“完婚”。届时,男女双方家均要贴对联,张灯结彩,宴请宾客。结婚的当天,男家由押礼先生、娶亲娘子、唢呐班、彩礼运送人员组成迎亲队伍,前往女家迎亲。当然,路程较远的人家迎亲队伍也可头一天出发前往女家。迎亲队伍到达女家后,出嫁姑娘告别亲友,以红绫盖头覆面,上轿前往男家。迎亲花轿回至男方门前,新郎在众亲友陪同下,亲自迎新人下轿并进入堂屋,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然后送入洞房。至此,“六礼”完成,男女双方才正式结为夫妻。第三章 论述婚嫁文化
婚姻是男女爱情的结果,是双方感情成熟的标志。每个地方因为地域或者风俗的迥异产生了很大的异性,我们广元市是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的故乡,延承古时婚嫁习俗的一部分,发展了丰富多样的地方风情的婚嫁文化。现代婚嫁,新旧参半,然而复古之风渐盛。议婚、订婚的礼仪略简,迎娶、、送礼的规模排场,增添了新的内容,与过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的习俗主要是说媒、定亲、换贴、送彩礼、请期、过嫁妆、拜堂、闹房、回门等礼仪和程序组成,其他民族的婚俗与此或大同小异,或更加简单清新,或更加具有浓郁的地方与民族特色,从而形成的婚嫁格局是五彩缤纷的。
民俗文化是国家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基石、中国民俗事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着我们民族数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趋同化大潮的冲击下,如何保护我们的民俗文化,如何使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新形势下得以延续和健康发展,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在这一代人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所幸的是,从国际到国内的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负责公布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力的保护举措。我们国家也颁布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条例,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成为当前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
各样的民俗文化是人类生活发展的文化产物,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民俗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这种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文化主要是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体系。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文化,在众多民俗事象中也时时处处打上了农耕文明的烙印,这种特点既体现在诸多民俗事象的具体仪式中,也深深地浸透于指导中国民众生活生产的民俗观念里。
其次,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中,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所经历的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平衡,以及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等等,形成了中国民俗多民族、多自然生态、多文化形态的民族民俗特点。
再次,在长达两三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意识的文化形态,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仅对历代统治者和上层主流文化发挥着主导作用,而且也直接渗透打广大民众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下层民间文化的主导思想。这个特点使中国民俗具有了浓重的儒
家文化的色彩,也使儒家文化成为沟通中国上下层文化的重要桥梁。
第四章 个人理想展望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什么上层文化、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底层文化、底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笑、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醇厚、历史悠远的民族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现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醇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加深刻的眷念、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我们这一代的共同努力之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艳丽,为我们可爱的祖国、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主题词:民俗、婚嫁文化、社会演变、社会责任
第二篇:地方文化:酒俗漫话·婚嫁酒
生养嫁娶都是人生大事、喜事,当然要以酒助兴,表情达意,于是民间便生出许多土色土香的酒俗来。眼下人们越来越讲老礼,讲传统,这酒俗,又慢慢有了恢复。
一、女儿酒
女儿酒也叫“女酒”,是流传于浙江绍兴一代的特有酒俗,并且逐步形成一种流传至今的传统名酒。女儿酒俗,历史悠久,最早载于晋永兴元年(304年)稽含《南方草木状·草曲》:“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既漉,候冬陂池水竭时,置酒罂中,密固土。瘗于陂中,至春涨水满亦不复发矣。女将嫁,乃发陂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其味绝美。”古时浙江绍兴一代,每逢生儿育女,家家户户都要选精白糯米,优良麦曲和得天独厚的鉴湖水,酿酒数坛,埋土收藏,待嫁女时款待亲友。女儿酒后来又叫“花雕酒”。清代梁章矩的《浪迹续谈》记载:绍兴酒“最佳者名女儿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即开酿数坛,直到此女出门,即以此酒陪嫁,则至近亦十许年,其坛率以彩缋,名曰花雕”,所以,绍兴一带的习俗常用“恭喜花雕进门”,戏称他人生了女儿。这也是绍兴花雕酒的由来。富裕人家酿酒较多,除嫁女时宴请外,余下的作为彩礼,送到男家。如果再保存下去,待男家小姑出嫁,这酒称为“大花雕”。再等到自己女儿出嫁,这酒就叫“太雕”。现在,各家各户自酿“女儿酒”的传统习俗已很少见了,但花雕酒仍然大量生产,畅销海内外。
二、“酒坛子”
江汉一带旧时习俗,谁家生了女儿,邻里街坊祝贺时都会说:“恭喜你家添了个‘酒坛子’。”为什么把生了女孩称为添了个“酒坛子”呢?原来,在旧时生了女孩,就意味着女孩的父亲以后有喝不完的酒了。当女儿长大成人,出嫁前后,提亲说媒之时,在收到的居多礼物之中,酒是最常见最多的一种。
三、迎亲酒、别亲酒和交杯酒
俗称“吃喜酒”。在迎亲大喜之日,男方家里要张灯结彩,大宴宾客,谓之“迎亲酒”。女方父母在女儿出嫁前一天,要为嫁女备酒席。届时,红椅披垫,花烛齐燃,请嫁女首坐,平辈或幼辈之子女陪宴,称为“别亲酒”,“辞家宴”。在席上,新娘之母要为之斟酒,并说一些告诫的话。别亲酒的习俗多流行于江浙江一带。
洞房之中,还有喝交杯酒的习俗,古时叫做“合卺”。卺,是将一个瓠瓜分成两半瓢,是古代婚礼时用的酒器。合卺的习俗始于周代,合卺的原意是用一瓠瓜分成的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执一个,喝酒漱口。可见,最初的交杯酒是不用喝下去的。到后来,交杯酒的习俗逐步演变。据宋代王德臣《麈史·风俗》记载:“古者婚礼合卺,今也以双杯彩丝连足,夫妇传饮,谓之交杯。”就是把两个有足的酒杯,用彩丝线连结起来,新郎新娘互相交换饮一杯。后世把男女成婚称为“合卺”,其来由就是如此。
婚礼三天后,女方也要设宴待客,称为“回门酒”。婚嫁的酒喝到这会就算是尾声了。
第三篇:文化助力经济 经济给力文化婚嫁习俗
婚嫁习俗春分时节,走访再次喜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的浦北。这个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的山区县,连年保持“文化先进”,动力从何而来?
“同步发展”,是记者在这片客家文化浓郁的古越州大地采访时反复听到的一个词汇——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优化经济结构与壮大文化产业同步实施……
文化助力经济 经济给力文化婚嫁习俗,特色经济与文化结缘
驱车奔驰在有“中国香蕉之乡”美誉的浦北大地上,从六万大山到南流江畔,从越州天湖到五皇山脚……村前屋后,田垌之间,满目都是香蕉、香蕉。
3月,并不是香蕉成熟的季节。记者却“闻”到了浓浓的“蕉香”——不是在农家的香蕉地里,而是在浦北县文化馆的展示厅。
刚荣获“国家一级馆”称号的浦北县文化馆,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因积极推行“文化与经济结合”模式得到文化部肯定,在全国推广其先进经验。这个不甘为“小文联”、乐于搞“大文化”的县级文化馆,如今“经济味”更浓。诱人的“蕉香”,便是从馆里“香蕉节文化成就”摄影、美术、书法展厅里传出来的——
浦北“蕉王”,立在自己种出的一弓重达69.55公斤的香蕉旁,骄傲地微笑着;
争夺“香蕉小姐”桂冠的一群浦北姑娘,正以充满美感的才艺表演,尽情展示家乡香蕉文化的魅力;
以大型油画《三姐戏秀才》在法国卢浮宫画展中获银奖的油画家黎均桓,带领馆里美术培训班学员深入蕉林,绘出一幅幅油画、国画、水彩画、素描作品……
浦北香蕉节,不请演艺明星。香蕉,便是最耀眼的明星——评选“蕉王”,竞选“香蕉小姐”,推介优质品种,展示最佳包装,征集诗歌、散文,举办美术、摄影大赛……一项项活动,把每个浦北人的才艺,每个浦北人关注的目光,都引向香蕉。
饱含文化味的香蕉节庆活动,引得各地客户、广告商、投资者接踵而至。有17年购销经验的大成镇老牌香蕉经纪人朱鸿辉感慨道:过去,推销香蕉靠的是经纪人的人际关系;如今,香蕉节成了最大的购销平台。
据统计,浦北每年平均有30多万吨香蕉销往区内外市场。而去年单在香蕉节上签署的购销量,便达18.5万吨。
从六万大山腹地跃向市场的“官垌鱼”,同样吸收了文化的力量。
深藏于六万大山中的官垌镇,是个植被丰茂、山涧溪流终年不断的山区小镇。早在清代,当地农民就有引山泉水筑窝养鱼的习惯。由于水质好,草料丰富,水窝里养出的鱼肉质鲜美,两三年就能长到10多公斤。然而,由于信息闭塞,商品意识不强,“官垌鱼”曾长年窝在山中,默默无闻。
记者一行来到官垌镇时,正碰上镇水产畜牧兽医站负责人李贤明领着人在一个水泥垒筑的大水窝里拉网捕鱼。
李贤明对记者说,从2004年镇里成立“官垌鱼协会”至今,如何打响“官垌鱼”品牌,便成了山区群众和县里科技、文化工作者热议的话题。为提升鱼的产量和品质,官垌人对古老的养鱼方式进行了革新,改小窝为大窝,变浅水为深水,换小鱼种为大鱼种。县里宣传文化口的“秀才”们,一次次进山挖掘“官垌鱼”的古老传说,采写“小窝养大鱼”的趣闻轶事,引得一拨拨媒体记者进山探秘。中央电视台专程前来拍摄“官垌鱼”专题片。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财政厅也分别从科技带头人、农业综合开发角度,拍摄了有关“官垌鱼”养殖的电视教育片。“官垌鱼”,终于名声在外。
如今,“官垌鱼”已成为钦州市首个获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县“官垌鱼”养殖户达1.78万多户,开辟大小鱼窝4001亩,年产量9500吨,产值1.7亿元,约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40%。
李贤明感慨:“过去我们官垌人只知道埋头掏窝养鱼,如今有了商品意识,懂得品牌效应的重要性,大家正在从赏鱼、玩鱼、吃鱼几方面动脑筋,增添„官垌鱼‟的文化魅力!”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非遗传承与企业携手
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是浦北文化的精髓。如何保护独具特色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浦北人走的是一条企业参与传承的新路子。
在浦北客家文化村生活用品展区里,一顶顶竹笠、一只只竹篮,默默述说着浦北“龙门编织”曾经的辉煌——
早在明朝,心灵手巧的浦北客家人便利用得天独厚的竹、芒、藤、木、草等山岭自然资源,编织斗笠、竹篮等生活用品。“龙门编织”在浦北及合浦、北海乃至广东、福建一带颇有名气。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龙门编织”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现代商品意识激发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编织品经销商陆续来到龙门办厂。他们看中的,是龙门人的那双巧手。数万名分散在各村屯的农家妇女,在县妇联和科技部门“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口号感召下,分期分批进入县里编织工艺培训班,重拾早已生疏的手艺。
如今的龙门镇,一家家编织厂比肩而立。记者走进海龙编织工艺厂生产车间,只见一片片光洁的竹片、木片、藤条在巧妇们手中飞舞。样品展示厅里,数百种集实用性、艺术性、收藏性于一体的竹篮、木筐、竹扇、竹帘、竹盆、花架、书箱、藤椅样品,琳琅满目,式样新奇。连堆满田间地头的香蕉叶鞘也变废为宝,被用来编织坐凳、箱筐等,既美观又实用。
以龙门为中心,浦北的编织企业如今已达22家。富于现代美感的编织品,成为日、韩、欧美等地市场的“明星”。2011年,全县工艺编织品出口总额达1378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35.69%。
在浦北县文化馆“非遗”传承人名册里,“龙门编织传承人”只登记有一个名字。然而,在浦北全县,如今却有近10万“巧妇”,正在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着自己美丽的人生。她们,都是“龙门编织”的传承人!
与“龙门编织”同时兴起于明代的浦北“小江瓷”,也走过了一条“兴盛-衰落-振兴”的传承之路。
明崇祯年间诞生于浦北马路坡一带的“小江瓷”,因以小江等地瓷土为原料而得名。据当地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小江瓷”开始崛起。从这里产出的滑肚碗、金边碗、婚嫁瓶、赏瓶畅销大江南北。“北有景德瓷,南有小江碗”,曾经是浦北人的自豪。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小江瓷器厂陷入困境。“小江瓷”消失了,人们只能从钦州市“非遗”名录里看到它的光彩。
2006年9月,一条“百年品牌小江瓷重燃光彩”的消息,让浦北人精神为之一振——被列为钦州市百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一瓷业公司,引进全套先进设备,在浦北重新点火烧瓷。古老的青花、粉彩、五彩、釉里红工艺,与现代化技术手段融合。传统的制瓷工艺,和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接轨。2011年,在企业传承中获得新生的“小江瓷”,产值4000多万元。90%的小江日用瓷器,远销欧洲、东南亚。
美如凤凰的“小江瓷”,在现代化企业传承的“烈火”中涅槃!
客家文化与旅游联姻
古书院、客家民居,当这些蕴含着丰富文化信息的古建筑正在我们视线中逐渐消失时,在浦北县小江镇平马村,已经有110多年历史的大朗书院、客家公祠,却较为完好地被保护下来,成为具有博物馆性质的“客家文化村”。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大朗书院,以其高大气派的讲堂,富于文采的门、廊对联,形象地反映了近代先贤启蒙民众、修身立德的文化教育思想。与大朗书院并列而立的客家“伯玉公祠”,屋檐、屏风雕龙画凤,厅堂、回廊古朴典雅,堪称客家民居典范。
富于想象力的浦北人,利用大朗书院、客家公祠的建筑格局,进行客家民俗文化展示。穿行于古朴雅致的厅堂之间,客家书院文化、迁移历史、民风习俗……一一在眼前呈现。据介绍,浦北县正规划投巨资进一步修复大朗书院、客家文化村,浓缩展示国内有名的书院景观,打造以“书院文化”为亮点的浦北旅游热点。
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济,就是这样水乳交融,互为动力!
婚嫁习俗春分时节,走访再次喜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的浦北。这个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的山区县,连年保持“文化先进”,动力从何而来?
“同步发展”,是记者在这片客家文化浓郁的古越州大地采访时反复听到的一个词汇——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优化经济结构与壮大文化产业同步实施……
文化助力经济 经济给力文化婚嫁习俗,特色经济与文化结缘
驱车奔驰在有“中国香蕉之乡”美誉的浦北大地上,从六万大山到南流江畔,从越州天湖到五皇山脚……村前屋后,田垌之间,满目都是香蕉、香蕉。
3月,并不是香蕉成熟的季节。记者却“闻”到了浓浓的“蕉香”——不是在农家的香蕉地里,而是在浦北县文化馆的展示厅。
刚荣获“国家一级馆”称号的浦北县文化馆,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因积极推行“文化与经济结合”模式得到文化部肯定,在全国推广其先进经验。这个不甘为“小文联”、乐于搞“大文化”的县级文化馆,如今“经济味”更浓。诱人的“蕉香”,便是从馆里“香蕉节文化成就”摄影、美术、书法展厅里传出来的——
浦北“蕉王”,立在自己种出的一弓重达69.55公斤的香蕉旁,骄傲地微笑着;
争夺“香蕉小姐”桂冠的一群浦北姑娘,正以充满美感的才艺表演,尽情展示家乡香蕉文化的魅力;
以大型油画《三姐戏秀才》在法国卢浮宫画展中获银奖的油画家黎均桓,带领馆里美术培训班学员深入蕉林,绘出一幅幅油画、国画、水彩画、素描作品……
浦北香蕉节,不请演艺明星。香蕉,便是最耀眼的明星——评选“蕉王”,竞选“香蕉小姐”,推介优质品种,展示最佳包装,征集诗歌、散文,举办美术、摄影大赛……一项项活动,把每个浦北人的才艺,每个浦北人关注的目光,都引向香蕉。
饱含文化味的香蕉节庆活动,引得各地客户、广告商、投资者接踵而至。有17年购销经验的大成镇老牌香蕉经纪人朱鸿辉感慨道:过去,推销香蕉靠的是经纪人的人际关系;如今,香蕉节成了最大的购销平台。
据统计,浦北每年平均有30多万吨香蕉销往区内外市场。而去年单在香蕉节上签署的购销量,便达18.5万吨。
从六万大山腹地跃向市场的“官垌鱼”,同样吸收了文化的力量。
深藏于六万大山中的官垌镇,是个植被丰茂、山涧溪流终年不断的山区小镇。早在清代,当地农民就有引山泉水筑窝养鱼的习惯。由于水质好,草料丰富,水窝里养出的鱼肉质鲜美,两三年就能长到10多公斤。然而,由于信息闭塞,商品意识不强,“官垌鱼”曾长年窝在山中,默默无闻。
记者一行来到官垌镇时,正碰上镇水产畜牧兽医站负责人李贤明领着人在一个水泥垒筑的大水窝里拉网捕鱼。
李贤明对记者说,从2004年镇里成立“官垌鱼协会”至今,如何打响“官垌鱼”品牌,便成了山区群众和县里科技、文化工作者热议的话题。为提升鱼的产量和品质,官垌人对古老的养鱼方式进行了革新,改小窝为大窝,变浅水为深水,换小鱼种为大鱼种。县里宣传文化口的“秀才”们,一次次进山挖掘“官垌鱼”的古老传说,采写“小窝养大鱼”的趣闻轶事,引得一拨拨媒体记者进山探秘。中央电视台专程前来拍摄“官垌鱼”专题片。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财政厅也分别从科技带头人、农业综合开发角度,拍摄了有关“官垌鱼”养殖的电视教育片。“官垌鱼”,终于名声在外。
如今,“官垌鱼”已成为钦州市首个获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县“官垌鱼”养殖户达1.78万多户,开辟大小鱼窝4001亩,年产量9500吨,产值1.7亿元,约占全县渔业总产值的40%。
李贤明感慨:“过去我们官垌人只知道埋头掏窝养鱼,如今有了商品意识,懂得品牌效应的重要性,大家正在从赏鱼、玩鱼、吃鱼几方面动脑筋,增添„官垌鱼‟的文化魅力!”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非遗传承与企业携手
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是浦北文化的精髓。如何保护独具特色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浦北人走的是一条企业参与传承的新路子。
在浦北客家文化村生活用品展区里,一顶顶竹笠、一只只竹篮,默默述说着浦北“龙门编织”曾经的辉煌——
早在明朝,心灵手巧的浦北客家人便利用得天独厚的竹、芒、藤、木、草等山岭自然资源,编织斗笠、竹篮等生活用品。“龙门编织”在浦北及合浦、北海乃至广东、福建一带颇有名气。
文章来源:好婚礼婚庆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龙门编织”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现代商品意识激发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编织品经销商陆续来到龙门办厂。他们看中的,是龙门人的那双巧手。数万名分散在各村屯的农家妇女,在县妇联和科技部门“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口号感召下,分期分批进入县里编织工艺培训班,重拾早已生疏的手艺。
如今的龙门镇,一家家编织厂比肩而立。记者走进海龙编织工艺厂生产车间,只见一片片光洁的竹片、木片、藤条在巧妇们手中飞舞。样品展示厅里,数百种集实用性、艺术性、收藏性于一体的竹篮、木筐、竹扇、竹帘、竹盆、花架、书箱、藤椅样品,琳琅满目,式样新奇。连堆满田间地头的香蕉叶鞘也变废为宝,被用来编织坐凳、箱筐等,既美观又实用。
以龙门为中心,浦北的编织企业如今已达22家。富于现代美感的编织品,成为日、韩、欧美等地市场的“明星”。2011年,全县工艺编织品出口总额达1378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35.69%。
在浦北县文化馆“非遗”传承人名册里,“龙门编织传承人”只登记有一个名字。然而,在浦北全县,如今却有近10万“巧妇”,正在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着自己美丽的人生。她们,都是“龙门编织”的传承人!
与“龙门编织”同时兴起于明代的浦北“小江瓷”,也走过了一条“兴盛-衰落-振兴”的传承之路。
明崇祯年间诞生于浦北马路坡一带的“小江瓷”,因以小江等地瓷土为原料而得名。据当地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小江瓷”开始崛起。从这里产出的滑肚碗、金边碗、婚嫁瓶、赏瓶畅销大江南北。“北有景德瓷,南有小江碗”,曾经是浦北人的自豪。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小江瓷器厂陷入困境。“小江瓷”消失了,人们只能从钦州市“非遗”名录里看到它的光彩。
2006年9月,一条“百年品牌小江瓷重燃光彩”的消息,让浦北人精神为之一振——被列为钦州市百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一瓷业公司,引进全套先进设备,在浦北重新点火烧瓷。古老的青花、粉彩、五彩、釉里红工艺,与现代化技术手段融合。传统的制瓷工艺,和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接轨。2011年,在企业传承中获得新生的“小江瓷”,产值4000多万元。90%的小江日用瓷器,远销欧洲、东南亚。
美如凤凰的“小江瓷”,在现代化企业传承的“烈火”中涅槃!
客家文化与旅游联姻
古书院、客家民居,当这些蕴含着丰富文化信息的古建筑正在我们视线中逐渐消失时,在浦北县小江镇平马村,已经有110多年历史的大朗书院、客家公祠,却较为完好地被保护下来,成为具有博物馆性质的“客家文化村”。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大朗书院,以其高大气派的讲堂,富于文采的门、廊对联,形象地反映了近代先贤启蒙民众、修身立德的文化教育思想。与大朗书院并列而立的客家“伯玉公祠”,屋檐、屏风雕龙画凤,厅堂、回廊古朴典雅,堪称客家民居典范。
富于想象力的浦北人,利用大朗书院、客家公祠的建筑格局,进行客家民俗文化展示。穿行于古朴雅致的厅堂之间,客家书院文化、迁移历史、民风习俗……一一在眼前呈现。据介绍,浦北县正规划投巨资进一步修复大朗书院、客家文化村,浓缩展示国内有名的书院景观,打造以“书院文化”为亮点的浦北旅游热点。
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济,就是这样水乳交融,互为动力!
第四篇:婚嫁请假条
婚嫁请假条
婚嫁请假条1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______定于______年__月__日结婚,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享受____天婚,现申请于________年__月__日至________年__月__日休婚假,特此申请,请予批准!
申请人:______
______年10月8日
婚嫁请假条2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于XXXX年X月X日登记结婚,并属于晚婚。根据国家有关婚假规定,本人可享受15天婚假。现特向领导请求休婚假,自X月X日到X月X日共计15天。请予以审批。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X
2xxx年10月8日
婚嫁请假条3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于xxx年xxx月xxx日登记结婚?并属于晚婚。根据国家有关婚假规定?本人可享受15天婚假。现特向领导请求休婚假,自xxx月xxx日到xxx月xxx日共计15天,请予以审批。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婚嫁请假条4
尊敬的领导:
由于婚期已近,我和未婚妻的结婚吉日择于20xx年X月X日(农历X月),现特向领导请假,自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期间需准备结婚事宜,望领导予以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婚嫁请假条5
尊敬的领导:
本人定于xxx年xxx月xxx日举行婚礼(本人今年xx岁属于晚婚),特向单位申请
xx天假期(xxx年xxx月xxx日至xxx年xxx月xxx日),望批准!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婚嫁请假条6
尊敬的领导:
本人定于xxx年xxx月xxx日举行婚礼(本人今年xx岁属于晚婚),特向单位申请
xx天假期(xxx年xxx月xxx日至xxx年xxx月xxx日),望批准!
xxx
xx年xx月xx日
婚嫁请假条7
尊敬的领导:
本人定于20xx年xxx月xxx日举行婚礼(本人今年xx岁属于晚婚),特向单位申请xx天假期(20xx年xxx月xxx日至20xx年xxx月xxx日),望批准!
申请人:xxx
20xx年xxx月xxx日
婚嫁请假条8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于xxxx年xx月xx日登记结婚,并属于晚婚。根据国家有关婚假规定,本人可享受15天婚假。现特向领导请求休婚假,自xx月xx日到xx月xx日共计15天。请予以审批。
特此申请!
请假人:xxx
xx年xx月xx日
婚嫁请假条9
尊敬的领导:
由于婚期已近,我和未婚妻的结婚吉日择于20xx年xx月xx日(农历正月初六),现特向领导请假,自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期间需准备结婚事宜,望领导予以批准。
此致敬礼!
申请人:xx
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
婚嫁请假条10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于x年8月8日登记结婚,并属于晚婚。根据国家有关婚假规定,本人可享受15天婚假。现特向领导请求休婚假,自7月8日到8月10日共计15天,请予以审批。
特此申请!
请假人:
时间:x年xx月xx日
婚嫁请假条11
尊敬的局领导:
本人于20xx年X月X日结婚,根据国家有关婚假规定,可享受3天婚假。另外,由于我目前已27岁,属晚婚,可额外享受20天晚婚假。现申请于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注:共23天)休婚假,特此申请,请予以批准!
请假人:________
____年__月__日
婚嫁请假条12
尊敬的经理:
我和女友XX商定于X月X日举办婚礼,需要从X月X日起请假X天,于X月X日正常恢复上班。目前手头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毕,其他工作已经交付完毕。请予批准。
祝安好!
请假人:________
____年__月__日
第五篇:婚嫁请假条
婚嫁请假条11篇
婚嫁请假条1
尊敬的领导:
本人定于20xx年xx月xx日举行婚礼(本人今年xx岁属于晚婚),特向单位申请xx天假期(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望批准!
申请人:xx
20xx年xx月xx日
婚嫁请假条2
尊敬的领导:
本人定于xxx年xxx月xxx日举行婚礼(本人今年xx岁属于晚婚),特向单位申请
xx天假期(xxx年xxx月xxx日至xxx年xxx月xxx日),望批准!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婚嫁请假条3
尊敬的领导:
由于婚期已近,我和未婚妻的结婚吉日择于20xx年x月x日(农历正月初六),现特向领导请假,自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期间需准备结婚事宜,望领导予以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20xx年xx月xx日
婚嫁请假条4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于XXXX年X月X日登记结婚,并属于晚婚。根据国家有关婚假规定,本人可享受15天婚假。现特向领导请求休婚假,自X月X日到X月X日共计15天。请予以审批。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X
2xxx年10月8日
婚嫁请假条5
尊敬的.领导:
由于婚期已近,我和未婚妻的结婚吉日择于20xx年x月x日(农历正月初六),现特向领导请假,自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期间需准备结婚事宜,望领导予以批准。
此致敬礼!
申请人:xx
时间:xx年xx月xx日
婚嫁请假条6
尊敬的领导:
由于婚期已近,我和未婚妻的结婚吉日择于20xx年x月x日(农历正月初六),现特向领导请假,自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期间需准备结婚事宜,望领导予以批准。
此致敬礼!
申请人:xx
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
婚嫁请假条7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于xx年xx月xx日登记结婚?并属于晚婚。根据国家有关婚假规定?本人可享受15天婚假。现特向领导请求休婚假,自xx月xx日到xx月xx日共计15天,请予以审批。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
20xx年xx月xx日
婚嫁请假条8
尊敬的领导:
本人定于20xx年xxx月xxx日举行婚礼(本人今年xx岁属于晚婚),特向单位申请xx天假期(20xx年xxx月xxx日至20xx年xxx月xxx日),望批准!
申请人:xxx
20xx年xxx月xxx日
婚嫁请假条9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于x年8月8日登记结婚,并属于晚婚。根据国家有关婚假规定,本人可享受15天婚假。现特向领导请求休婚假,自7月8日到8月10日共计15天,请予以审批。
特此申请!
请假人:
时间:x年xx月xx日
婚嫁请假条10
尊敬的领导:
本人定于xxx年xxx月xxx日举行婚礼(本人今年xx岁属于晚婚),特向单位申请
xx天假期(xxx年xxx月xxx日至xxx年xxx月xxx日),望批准!
xxx
xx年xx月xx日
婚嫁请假条11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于xxx年xxx月xxx日登记结婚?并属于晚婚。根据国家有关婚假规定?本人可享受15天婚假。现特向领导请求休婚假,自xxx月xxx日到xxx月xxx日共计15天,请予以审批。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