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酒文化是一部飘散着酒香的历史
中国酒文化是一部飘散着酒香的历史
大家都应该知道,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约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到了宋代,白酒逐渐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文化悠远而辉煌,中国的酒文化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的酒文化却从不曾枯竭过。
四大名酒分别为: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陕西西凤酒。
泸州老窖
泸州老窖以特曲为代表产于四川泸州,泸州老窖的风格和采用“陈年老窖”发酵有着莫大的联系,泸州老窖以大曲酒为原料,采用独特的酿酒工艺,万年樔、低温发酵、回酒发酵,具有四大特色:“浓香”、“味甜”、“醇和”、“回味长”。
贵州茅台
国酒茅台的地位当之无愧,也是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和白兰地和威士忌齐名,茅台酒价格昂贵,算是我国白酒中的高富帅。酱香型茅台酒具有三大特色,简单来说就是“酱香”“窖底厚”、“醇甜”,三大特色完美的融为一体。
山西汾酒
汾酒源于山西杏花村,唐代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文明千年至今,山西清酒在唐朝时期便已经流传江南一带,汾酒酒体清亮、入喉醇厚、酒体绵延、甘冽,余味爽净,回香悠长。
陕西西凤酒
陕西西凤酒又叫做“秦酒”,历史最为悠久,商朝时期便有了陕西凤翔一代便有了白酒的诞生,在唐朝时期更是兴盛,苏轼等诗人都赞誉过,西凤酒醇厚丰满、净爽绵甜、尾净悠长,是凤香型白酒。
马奶酒
马奶酒是草原人最喜爱的饮品,始于秦汉,被誉为“蒙古八珍”之一,相传忽必烈曾以金碗盛马奶酒来犒劳将士们。马奶酒使用鲜马奶酿制而成,酒精含量极低,味美、香甜。草原鲜奶杂质少,故而马奶酒饮后不上头,不伤内脏,可谓“豪饮不伤身”。
桑椹酒 桑椹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作为桑椹的附属品桑叶早被人们用来养蚕,并成就了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而用桑椹酿造的紫酒才刚刚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利用现代酿酒技术酿制的桑椹酒,其营养价值远远高于葡萄果酒。对于人类心脏及免疫系统的治疗及保护有10大作用的微量元素硒含量高于葡萄酒的12.41倍,蛋白质为葡萄酒的8.44倍,赖氨酸是葡萄酒的9.23倍,抗氧化物质等也远远高于葡萄酒。
绍兴花雕
花雕酒融合上好糯米、优质麦曲和清澈的江南水,依古法酿制,以陈为贵,酒性柔和,色泽清亮,馥郁芬芳。古时富人会在女儿生辰之时酿制上好的黄酒,放入精心雕刻的坛中陈年,待女儿出嫁之时作为陪嫁,陈酿时间可达15年以上,花雕也因此被称为“女儿红”。
五粮液
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以“包包曲”为动力,经陈年老窖发酵,长年陈酿,精心勾兑而成。她以“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酒味全面”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以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600多年明代古窖、五种粮食配方、古传秘方工艺、和谐品质、“十里酒城”宏大规模等六大优势,成为当今酒类产品中出类拔萃的珍品。
青稞酒
青稞酒,藏语叫做“羌”,用青藏高原最特色的粮食——青稞酿制而成,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原地区偏低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加上雪山圣水的滋润,使得青稞酒清香醇厚、绵甜爽劲,更值得一提的是,青稞酒不上头,喝完不头痛也不口干,男女皆宜。
从最早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前——史前时代,原始部落的人们采集的野果在经过长期的储存后发霉,然后形成酒的气味。经过最初的品尝后,他们认为,发霉后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于是,就开始了酿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上面所介绍的也不过是酒文化中的一部分而已,但足以可见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就是一部飘散着酒香的历史。
第二篇:积淀着厚重历史韵味的焦作酒文化
积淀着厚重历史韵味的焦作酒文化
酒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富有文化的饮料,酒作为一种饮食文化,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酒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早已汇入社会生活的血液中。
焦作酿酒业源远流长,酒文化博大精深。黄帝时,焦作一带为“宁”的封地,因此也被称为“宁邑”。这里多翠竹、陶土、灵泉,黄帝陶正宁封子居地,蹈火制成酿酒神器——覃,故焦作又称覃怀。由于先天的地域和气候特征,这里制陶成风,出现了许多作坊,如焦家作坊、马家作坊、白家作坊等等。有人曾云:山阳(焦作)酒器,不让汝瓷之贵、定瓷之细,当阳古窑盛名不虚也。灵泉遍地和制陶业的发达带动了酿酒业的兴起,他们取上等好粮作料、用天然山泉之水,酿制成玉露琼浆,然后装入陶器中,放至地下封藏。近年来,有的专家发现,在甲骨文中“覃”字的形状极像一个上圆下尖的酿酒器具。著名考古学家罗振玉认为:“覃像酒樽”。郭沫若先生认为:“覃”字就是一个口小肚子大的酒坛子,上面“西”字是酒壶的盖,中间的“日”字是酒壶的大肚子,“十”字为底部的尖状,插入地中便于存放。这些研究表明,覃怀之地,就是中华远古的酿酒之地。从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物推测,焦作酿酒历史最迟应该在商周时期。1975年发现的府城商周遗址、1976年发现的战国遗址和1984年发现的商代早期遗址,均有相当数量的铜爵、铜卣、铜釜出土,1984年发掘的北朱村3、4、6、8、9、11号汉墓均有相当数量的酒杯出土,这些文物的出土,均为焦作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相传,武王兴师伐纣,于盟津会师渡河后,曾在焦作地区屯兵,民皆箪食壶浆以迎之,捧太行山清泉精酿之酒以献之,至今焦作城乡尚有许多地名和这段历史相关,如待王、冯营、朱营、小营、演马、亮马、秦屯、酒奉等,据传,博爱的酒奉村就是当年酿酒的作坊之一。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朝后,念及这里百姓的恩德,还钦封在这里酿制的酒为“御酒”。所以焦作酿酒的历史至少已有3000多年了。
焦作北依太行山,南靠黄河,是黄河、沁河、丹河冲积而成的,土壤中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盛产四大怀药,很久以来就是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尤其是焦作人民“种地如绣花”的优良传统,更是造就了焦作小麦的优良品质。焦作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为农业的丰收提供了必要的气候条件。焦作地处太行山脚下,丰富的水资源让这片土地泉水遍布,云台山的王烈泉、灵泉陂的灵泉、青天河的三姑泉、赵堡镇的“肥水”井等泉水滋润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优质的泉水、发达的农业、独特的气候条件为焦作酿酒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上焦作地区酿酒作坊甚多,以某某作命名的村庄也特别多,连不少家庭业精于酿酒技术。民间传说,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好酒贪杯,其妻、妹以大缸酿酒,在酒初熟未醅之时,刘伶便迫不及待地跳入酒缸痛饮。
魏晋时期,焦作市是京畿之地,文化中心。竹林七贤也因覃怀之地的竹林和酒成全了他们在中国文坛史上的独特地位,山阳酒名尽得魏晋之风、竹林之韵。竹林七贤的酒文化更是整个焦作人文历史上独具风采的一页。
魏晋时,天下多故,名士常借酒避世,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等七人,崇老庄,轻礼法,避尘俗,志趣相近,互相友善,常聚集于焦作的竹林之下,肆意酣饮畅谈,借酒来表示自己的洁身自好、不入浊流的清高,故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焦作名酒“三家村”、“女儿红”等酒名,均来自于竹林七贤。竹林七贤隐居焦作云台山百家岩,终日以三家村之美酒为伴,纵情山水,成就了一段竹林七贤纵酒放歌、名扬天下的佳话。竹林七贤以及王维、李白、韩愈、等文人墨客在山阳(今焦作)畅饮美酒纵览胜景后,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共同造就了山阳灿烂的诗酒文化和山水园林文化。如南朝宋颜之的诗:“刘伶善闭关,怀情灭闻见。鼓钟不足欢,荣色岂能眩。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金元好问的诗:“石坛高树映春藤,闲有沙鸥静有僧。总爱此间竹林好,七贤来了更谁曾。”
北宋时期,焦作地区已发展成为商业发达市井,繁荣的中原重镇,酿酒业也达到了鼎盛时期,据资料记载,仅木栾店就有酒坊十余家,这里每年上缴的酒税竟达“四万一千二百四十三贯”。宋人张能臣编著的《酒名记》中有“怀州宜城又香桂”之句,可见焦作地区产的“香桂”、“宜城”两种酒是当时全国响当当的名牌。金、元时期,朝廷都在怀州(今焦作)设立“商酒都监”。常年客居孟州的元代史学家郝经曾自豪的挥毫赋诗道:“昔曾拔剑倚太行,种花洒酒家河阳。”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的政策使得焦作地区大大小小的县办、乡办、村办酒厂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焦作地区农业经济改革发展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真可谓“酒香十里,酒厂百家”。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到就是年代初期这段时间,焦作酒业生产达到了鼎盛时期,据统计,大大小小酒厂达到140多家,品种达400多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家村酒”、“凤波酒”、“古温酒”、“沁河液酒”、“古寺酒”、“怀康酒”、“女儿红酒”、“怀山药肽酒”等。
【三家村酒】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生活在焦作地区,嵇康、刘伶、向秀雅居百家岩,以三家村酒为伴,饮酒作诗,纵情山水。
史志记载这里自古就是翠竹满川、灵泉遍地,故山阳酒名,尽得魏晋之风、竹林之韵。竹林七贤时的酒文化更是整个焦作人文历史上独具风采的一页。魏晋时期,焦作是京畿腹地,文化中心,三家村酒恰恰与同一时期的“竹林七贤”文化密不可分。经考证,山涛(武陟县人)是“竹林七贤”的发起人,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军人物。嵇康曾在山阳城(今墙南村)居住20年,攻读老庄著作,寻仙访道,饮酒作诗。后向秀(武陟县人)、刘伶也经常过来谈玄说虚,喝酒聊天,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时间长了,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三家村,到了“竹林七贤”的后期,三家村已成为闻名遐迩的著名村落。在这个村子里,有一家乡间酒店,店主人黄公酿造的黄垆酒甘美醇和,回味悠长,嵇康等三人每天都要畅饮,就这样,他们就成了黄垆酒的代言人。久而久之,人们干脆就把黄垆酒称为三家村酒。
三国后期的魏晋交替之际,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等竹林七贤,长期在焦作活动,寄情山水,酣饮高歌,纵论天下,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也为焦作酒文化增添了动人的篇章。其中,嵇康、向秀、吕安三人长期居住在山阳城西郊,就是如今的墙南村附近居住,留下了“三家村里住三贤”的佳话。这段佳话,就是焦作三家村酿酒有限公司命名的历史根据。
焦作三家村酿酒有限公司,是在原焦作市酒厂的基础上,于2000年8月6日组建的股份制企业。
原焦作市酒厂始建于1958年。此后,在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全厂干部、职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使焦作市酒厂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了一条机械化生产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产品曾经远销中原各省市,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同时,在全国历届白酒评比中屡获殊荣„„
1979年,“焦作特曲”被省工业厅命名为优质产品;1984年,“焦作特曲”和“醉园春”获河南省产品质量奖;1986年,获河南省优质产品“金龙杯”奖、河南省食品协会“黄河杯”银质奖、上海“熊猫杯”全国营养食品研评会银奖;1988年,39度“醉园春”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名、优、特、新产品铜奖、“焦作”牌“屠苏”酒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名、优、特、新产品铜奖;1990年,“焦作”牌“醉园春”、“屠苏”酒获中国春夏市场最受欢迎“金奔马”奖;1993年,“三家村”酒获布鲁塞乐国际金奖;1994年,“三家村”酒获河南省十大畅销名牌称号、在焦作市举行的白酒万人评大会上获“消费者最喜爱的白酒”称号;1996年,“三家村”酒被选为人民大会堂指定产品„„
优秀的产品质量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普遍赞扬,一些知名人士品尝之余,纷纷赋诗题词:中国白酒协会会长苗志岚题词:“名篇地重山阳城,美酒无香醉园春”。国家著名酿酒专家秦含章题词:“今日品尝滋味好,明年又添一浓香”。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题词:“水自灵泉出,酿成醉园春。禹锡《山阳赋》,留名千古闻。今用优选法,更上一层楼。全省评比后,荣获第一名”著名作家廖沫沙为焦作市三家村酒厂题词:“琼浆玉液醉园春”。著名相声大师候宝林题词:“刘伶卧竹林,闲醪空自醉。若饮仕君酒,心旷且神飞”。原国家商业部副部长张易之题词:“一滴三家村,香彻九州云”。日本株式会社八仙阁社长郭光甲题词:“未至弱冠离国门,已故花甲返故里,捧饮山阳一樽酒,思报慈母三春晖”。
忆往昔峥嵘岁月,酿造醉园春,望未来“三家村”酒香飘四海。随着焦作旅游的发展,云台山的知名度远播海外,到焦作探访“竹林七贤”足迹的游客愈来愈多,曾经被嵇康等人青睐的三家村酒也开始被人们推崇,其酿酒工艺被现代人挖掘、整理,新的三家村酒已经开始供应市场。
【凤波酒】由武陟县酒厂制造。因酒厂建造在武陟县城东南角的凤凰拍波之处,所以,该厂造的酒取名为凤波酒。凤波酒远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用户好评。凤波酒之所以好,有人说它是用凤凰的唾液做的,又有人说它是用凤凰拍起的波浪做的。其实就是酿酒所用的水好。
传说,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灭了温国、滑国之后,得了场大病,整天烦躁不安,不能入眠,胸腹胀满,水米不进,少气无力,日渐憔悴。诸医束手无策,请神医扁鹊诊治,也不见效果。一天晚上,黄帝突然出现在晋文公面前说:“要想治好你的病,除非饮服凤波水。”他正要继续询问,皇帝已无影无踪了,醒来方知是梦。天亮之后,晋文公询问臣僚,有一大臣说:“据臣所知,凤波应在穆陵关(今武陟木栾店)东南冷庄(今武陟马曲村)之西。据传,大禹治理黄、沁二河时,沿堤视察,见到一群凤凰在堤外的水塘翩翩起舞,对大禹表示祝贺和欢迎。”晋文公即刻派人到水塘取凤波水,取回后,一饮而尽,不久百病全消,精神比以前还好。为了不忘救命之水,晋文公亲临实地视察,并提笔御书“凤波”二字。
【古温酒】古温牌古温酒是由中国太极拳之乡、四大怀药之乡的温县,采用独家配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取山水园林城焦作山水之灵气,融五千年古温文化之韵味,采国药之宝—四大怀药中怀山药之王铁棍山药及怀菊花之王珍珠菊之精华,将铁棍山药及珍珠菊分别用目前最先进的植物活性提取技术,在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和分子结构的状态下提取原汁,融入陈年原酒,再佐以上等的桂圆肉、黑芝麻、黑木耳等十几种名贵食品,精心泡制,长期贮藏,彻底融合后,再经过纳米超细过滤提纯、电脑光谱化学配制、加香降度等二十一道工序精制而成。其成品清澈透明、芳香纯正,入口绵甜,醇香柔和,回味悠长,营养滋补效果好,是新型的营养滋补白酒,现已开发生产出铁棍原浆古温液、珍珠神酿液、司马贡酒、高度古温液、古温大曲等品种,其中古温牌铁棍原浆古温液色如淡色琥珀,味道醇厚绵柔,回味悠长,口感独特,营养滋补效果明显,堪称白酒中的滋补酒;古温牌珍珠神酿古温液,入口清冽,爽口宜人,开创了清凉型白酒的先河。
酒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怀药古温酒是白酒中的滋补酒,成功人士的专用接待酒,有“全国农垦白酒第一品牌”、“拳乡迎宾第一酒”之誉。令太极人引以为豪的古温酒,曾连续二十余年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对外形象的唯一典型代表,驰誉中原大地,名播九州四海。二十多年来曾荣获省优、部优和国家级的金银奖20多次,如古温液1981年获全国农垦产品交流会优质酒第一名,1982、1987、1988年河南优质产品,1984年被评为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1988年获得农业部名酒称号,1991年被评为农业部优质产品,1992年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古温大曲1984年被评为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1986年获农牧系统千里马奖,1988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司马贡酒1992年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铁棍山药原浆古温酒获焦作市2007“两赛一节”指定用酒,2009年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外宾接待专用酒。
温县是夏代时的温国、商代的帝都、晋代的帝王之乡、太极拳的发源地、四大怀药的药源地,已有五千余年的文明史,饮古温酒,叙拳乡情,不仅能养生健体,活跃气氛,振奋精神,激发人的灵感,而且还可品味太极文化、怀药文化、酒文化、养生文化及五千年古温文化,是一种境界颇高的享受,会令你陶醉。【沁河液酒】沁河液酒产于焦作市武陟县沁河液酒厂,因该酒是利用环城而流的沁河地下水源酿制的,故名沁河液。沁河液属浓香型白酒,清澈晶莹,入口柔绵,清冽甘爽,醇香浓郁,回味悠长。曾多次荣获河南省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获商业部金爵奖,曾连续两届被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与四川五粮液、泸州特曲、剑南春等名酒并列座次,成为中国名白酒中的后起之秀。
沁河液酒是历史名酒,相传,是由魏国的田文酿制而成的。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分裂为三国,魏国的国君叫魏斯,他想得到周威烈王姬午的承认,决定酿美酒贡献,便派他的心腹大臣田文去酿造。田文在魏国先后选了五个地方用了一年时间都没酿造出一坛好酒,于是带一口宝剑来见魏斯说:“我没造出酒来,实在是无能为力了,请你把我杀了吧。”魏斯见田文风尘仆仆,面容憔悴,虽然没造出好酒来,觉得他着实出力了。于是对他说:“你先回去休息,让我想想再说。”晚上,魏斯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在耳边告诉他:“怀邑(今武陟县)穆陵关(今木栾店即木城镇)有个醽醁池,醽醁水可以酿出好酒。”他想,先父和韩康子、赵襄子把晋国分了,没等正式做诸侯就薨了,这是先父不甘心,显灵托梦于己。于是把田文招来,令他速去怀邑穆陵关用醽醁池水造酒。田文日夜兼程,来到穆陵关醽醁池,用醽醁池水造出来的酒,无色、透明、清冽、甘甜、香味醇和。他送去一坛请魏斯品尝,魏斯品尝后连赞数声:“好酒!好酒!”随即命名为“醽醁酒”,并派田文带十坛美酒送往洛邑(今洛阳市),朝觐周威烈王,乞其册封。周威烈王饮了醽醁酒后大喜,随赐魏斯为文侯。从此醽醁酒便代代传袭下来,至宋代,木栾店被誉为“酒乡”,有酒作坊10余家。宋太祖赵匡胤还没有做皇帝时,因事路过此地,饮醽醁酒后醉倒在城北的一个村庄,长睡不醒。他称帝后,即把醉倒睡觉的地方封为“龙睡村”。醽醁酒亦称醁醽酒,《抱朴子﹒知止》中有“密宴续集,醽醁不撤”。李贺的《云弟》诗中有“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等记载。元末,朱元璋与元军作战于武陟,武陟百姓遭遇兵火涂炭,醽醁酒遂绝。
新中国成立后,武陟县政府在田文当年酿酒的地方建立了沁河液酒厂,组织人员发掘醽醁酒酿造技术,在继承醽醁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以革新的精神,利用得天独厚的沁河泉水(醽醁池虽然变成了平地,但沁河泉水仍然是醽醁池水的水性),精选优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5种粮食作原料,以高、中温曲作糖化发酵剂,采用人工培养老窖、低温入池、长期发酵、小甑蒸馏等新工艺酿造出了沁河液酒,使醽醁酒这一历史名酒得到了重生。
【古寺酒】古寺酒厂建造在武陟县陶村的护国寺里,故取名古寺酒厂,生产的酒叫做古寺酒、古寺特曲,连年获农牧渔业部金质奖。古寺酒好喝,是因为用了清冽甘美的古寺泉水酿制而成的。传说,古寺泉水是土地爷因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封赏,高兴得流下了眼泪,日久天长,眼泪聚成了清冽甘美的泉水。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改称新朝,汉室后裔刘秀举兵讨伐王莽,初期因寡不敌众,兵败,被王莽追得到处奔逃。这天刘秀被王莽追赶至沁河南岸的陶村,被滔滔的沁河水挡住了去路,正在危难之时,忽听从一个小小土地庙里传来声音:“刘秀,不必惊慌,请赶快进我寒舍,我保你无恙!”刘秀进得庙来,见并无一人,心想定是土地爷显灵了。这时王莽的追兵已赶到,刘秀再也不容多想,急忙躲到了土地爷像的背后。王莽追到土地庙前,不见了刘秀,指着庙门说:“莫非藏在了庙里?快进去搜一搜!”大臣走到庙门前扫了庙门一眼说:“大王请看,庙门口蛛网密布,刘秀若藏在里面,蛛网岂能完好无损。以臣之见,刘秀肯定没在庙里。”王莽一看,果然蛛网密布庙门口,觉得大臣说得有理,看来刘秀准是渡河北去了,于是下令找船渡河去追。王莽的人马过河之后,刘秀从土地爷像背后慢慢走出来,朝土地爷像磕了三个头,并许愿说:“刘秀有朝一日灭了王莽,光复了汉室,一定要为你重整庙宇,再塑金身,以报救命之恩。”后来刘秀大功告成,他不负前言,钦命重臣去陶村修建土地庙,竣工后,刘秀御驾亲临视察,并御笔亲题“护国寺”。土地爷受到封赏,高兴得流下了眼泪,日久天长,眼泪汇聚成泉水。
【怀康酒】怀康酒由武陟县怀康酒厂生产,怀康酒厂坐落在妙乐塔下的韩原村。怀康酒1986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198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南名酒。怀康酒是汉光武帝刘秀御封的酒,东汉时专供宫廷御用,到西晋时,尤为竹林七贤所称颂,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武陟县挖掘、恢复生产了这一历史名酒。
传说,王莽追赶刘秀到武陟陶村,刘秀得土地爷的救护躲过了王莽的追杀,从土地庙出来一直往东逃去,一是惊吓,二是劳累和饥饿,当他跑到怀城西关口古大妈家门口时,便扑通一声栽倒在地,不省人事了。古大妈看见后,急忙叫儿子把他背进家,用自己做的酒喂他喝,过了不一会他就醒了过来,百病全消,精神倍增。刘秀觉得惊奇,问古大妈让他吃了啥灵丹妙药,古大妈将酒坛抱过来说“就是这酒”。刘秀激动地将酒坛紧紧的搂在怀里问:“这是什么酒?这么神奇!”古大妈说:“祖上传下的,没有名字。你给它起个名字吧!”刘秀想了想说:“叫他怀康酒吧!”古大妈一想,他是来怀城喝我酿的酒康复的,怀康酒,多有意思的名字!想到这,便点头说:“这个名字起得好,就叫它怀康酒吧!”
刘秀当了皇帝后,不忘怀城父老乡亲对他的救命之恩,就在怀城设立了行宫,常来怀城。同时还派大将寇恂在怀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酿酒作坊,请古大妈传授酿酒技术,酿出的酒习用怀康酒名,专供宫廷御用。
【女儿红酒】历史名酒女儿红由武陟西华封怀川酒厂生产,曾受到了港台和东南亚客商的欢迎。女儿红是西晋时的竹林七贤起名的酒,北宋时,是宋江梁山兄弟们专用酒。
相传,西晋时西华封有个员外名叫赵丰,他结婚十余年膝下无子,为此整天闷闷不乐。一天他去奶奶庙烧香求子归来,妻子怀孕。他到卦摊上卜了一卦,卜卦先生断定是男孩。他认为后继有人了,不由大喜,专程请来穆棱关酿酒大师木栾女酿酒,准备给出生的儿子办“九”。
木栾女格外用心地酿造了十坛酒,用蜡密封后埋入地下,嘱咐到办“九”那天才可取出饮用。谁知妻子十月临盆生下的却是个女婴,这使赵丰很是扫兴,他决定不办“九”了,埋在地下的十坛酒也再不提了。
女儿长到十八岁时,人才出众,好似天上的仙女般水灵、俊秀。怀川的州官见了,专门派人送聘礼与儿子求亲,赵丰虽广交文人墨客,却从不愿与官宦打交道,所以他不接聘礼,予以谢绝。州官知道赵丰与竹林七贤交往甚密,便派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前去做媒,并许该儿入赘。赵丰与山涛交情深厚,不好意思推脱,只好答应了这门亲事。
女儿成亲那天,赵丰大摆筵席,请竹林七贤及其他社会名流赴宴,起出了十八年前木栾女酿造的十坛酒。宴席上,打开酒坛,香气扑人,刘伶闻香,抱起酒坛就喝,连声说“好酒,好酒!”怀州州官说:“亲家,如此好酒,必与这里的水有关,你可在这里开个酒坊,定能赚到大钱。”众人都说:“好主意。”赵丰沉思片刻说:“既然诸位都说好,那我就干吧!不过我得请诸位给这酒起个好名字。”向秀说:“我看就叫女儿红好,第一,是木栾女酿造的,当时她还没出嫁,是个女儿身;第二,表面上是为男孩酿造的,骨子里是为女儿酿造的;第三,埋了18年,女儿出嫁才起封,出嫁是红喜;第四,女儿起名为红,所以应称女儿红。”大家都说:“这个名字起得好,应该叫女儿红。”嵇康当即手书了“女儿红”三个字,让赵丰印在酒坛上。从此,赵丰在西华封办起了酒坊,酒名取“女儿红”。到北宋时期,孙二娘在庵头镇开了72家客店,用的酒都是女儿红。宋江上梁山聚义,专门派王贵购女儿红供梁山兄弟们饮用。
【怀山药肽酒】怀山药肽酒是焦作易生元保健食品公司遵循怀山药古酒经典配方以怀山药为主料,精选糯米、枸杞子、蜂蜜、大枣、活性肽,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利用先进的分子肽提取工艺酿造的更利于人体吸收的养生保健酒。怀山药肽酒酒度适中,酒体浑厚,色泽金黄透亮,口感圆润,细腻绵长,余味无穷。
易生元公司将积淀了数千年的怀山药养生文化与现代食品科学、先进工艺相结合,根据怀山药男人食用补肾、女人食用滋阴的药理特性,酿造出了怀山药男人肽酒和怀山药女人肽酒,既传承了厚重的怀山药传统养生文化,又创造了男女两情相悦、白领阶层休闲养生的新理念,是当今一款时尚的酒品。
第三篇: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
摘要:酒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社会生活中都起重要作用,酒不仅可以让人们陶冶情操,得到味觉上的享受,而且代表的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使人们互相沟通了解。例如葡萄酒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继英语之后的第二种社交语言,了解葡萄酒文化、礼仪和品酒常识不仅能表现自身的社会地位,还有助于与客户和外国友人沟通交往。【1】
关键词:酒的起源 酒文化 酒俗
一 酒的起源
谁也没见到酒最初是如何诞生的。古埃及有酒神奥西里斯,古希腊有酒神狄奥尼索斯,古罗马有酒神巴克斯,我国有黄帝、仪狄、杜康,都被认为是酒的发明者【2】。有“猿猴造酒”的说法,古籍《紫桃轩又缀》中说:“黄山多猿猴,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当然这是指自然发酵而成的酒,因为果皮上就附有天然酵母,果皮破裂后,酵母与果皮或果汁中的糖接触,发酵成酒。也许猿猴在捡到自然发酵的野果后,偶尔下意识地尝了一下,感到别有风味,于是捡果入洼供自享用,这是完全可能的事。
葡萄酒是世界上最早的饮料酒之一。犹太人,埃及人和希腊人都认为它是酒神恩赐予人类的。在《圣经》中,多处提到了有关葡萄酒的故事,这说明在人类有史以来,人们就发现了自然发酵而成的葡萄酒,尝后感到味道可人。并认为其是神力所致,将其作为祀神祭品。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难以定论。有人认为,葡萄酒起源6000-7000年前的小亚西亚等地区。但多数的学者则认为葡萄酒的发源地是波斯(今伊朗)或埃及。从埃及金字塔的壁画中,可看到有描绘采摘葡萄及酿制葡萄的图案;在埃及4000年前的一个名叫“麦”的王子的坟墓中,也有一幅壁画,其描绘挤取葡萄汁的方法。
据考证我国在汉代(公元前206年)以前就已种开始植葡萄并有葡萄酒的生产了。司马迁著名的《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二 唐诗中的酒文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国古代谈及葡萄酒的诗,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王翰这首《凉州词》了,盛在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更衬出“醉卧沙场”、征人不归的悲壮。唐代丰富的葡萄文化,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中,也体现在诗歌所反映的葡萄、葡萄酒与唐代社会、文化中。唐诗不仅揭示出唐代葡萄、葡萄酒产地、葡萄文化传播地及唐代葡萄种植和酿造技术,也揭示出唐代丰富的葡萄文化内容。如葡萄称谓的写法,葡萄地名、人名的使用,丝织品葡萄纹图案,诗人拟景状物的素材,时人的葡萄、葡萄酒观念,拓边及边塞生活中的葡萄、葡萄酒特色,葡萄、葡萄酒中的风花雪月、胡风,葡萄酒酒具等。【3】
那么,诗里所说的“葡萄美酒”究竟是种什么样的酒,跟现代的葡萄酒是否一样呢?一般诗词选本注释这首诗,只笼统说“葡萄美酒”产自西域。由《凉州词》这个题目,以及“琵琶马上催”、“沙场”、“征战”等语,可知这种美酒确实应该与西域有关。而一般工具书解释古代的“葡萄酒”时,也比较笼统,比如《辞源》说是“用葡萄酿制的酒”,“汉时来自西域,唐时已能自酿”,《汉语大词典》解说稍详,云“用新鲜葡萄或葡萄干经过发酵而制成的酒”,并引《史记·大宛列传》、晋张华《博物志》等为例。殊不知,古代的葡萄酒并非只有一种,而来自西域的葡萄酒制法与中原地区旧有的葡萄酒制法尤其不一样。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明确记载“葡萄酒有两样”,一种是简单地酿制而成的,“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法,无汗用干葡萄末亦可”,这也就是中原地区旧有的方法,据传汉代或三国时期就已开始制造,“魏文帝所谓葡萄酿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者也”。宋人朱翼中所著《北山酒经》也记载了酿制葡萄酒之法,比《本草纲目》所说要详细,说明了原料的份量、比例及具体制作工艺等,但可以肯定的是,用这样的方法酿成的“葡萄酒”并非现代意义的葡萄酒。
另一种葡萄酒的制法则类似烧酒,“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据李时珍说,这种制法“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高昌始得其法”。《太平御览》卷九七二引《唐书》:“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世或有贡献,人皆不识。及破髙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醐。既颁赐群臣,京中始识其味。”《唐会要》、《册府元龟》等也引述了这段记载,文字略异。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告诉我们:葡萄只有被破碎,使果汁与果皮上的酵母接触后,才能发酵,除了自然酵母,还可以在葡萄浆汁里加入酒母。《本草纲目》所称的“大曲”,应该就是酵母或酒母。王翰诗中产于西域的这种美酒,其制法与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颇为相似,据周桓刚《白酒工艺学》、李约瑟《中国古代金丹术的医药化学特征及其方术的西传》等著述说,它就像是古代的白兰地或葡萄烧。也有专家认为,《唐会要》等书中描绘的那种西域葡萄酒,更像是现代葡萄酒中的桃红葡萄酒,其颜色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
三 酒的分类
某种酒究竟应归为哪一类?可谓众说纷纭。例如,“味美思”酒,就有三说,有人将其列为葡萄酒类,(加香葡萄酒),有人把它列为“露酒”类,因为它的确是以葡萄酒为酒基添加药材浸泡而成的;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补酒,甚至是一种药酒,这也不无道理。
以酒的生产方法和功用来分,一般可将酒分为饮料酒,补酒,药酒三种。补酒和药酒应列为非饮料酒,也可以说补酒是介于一般饮料酒和药酒之间的一类酒;依酒精含量来分,可以分为低度酒、中度酒、高度酒;以含糖量来分,可以分为甜型酒、半甜型酒、半干型酒、干型酒。
中国白酒按香型来分,可以分为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浓香型白酒(亦称泸香型)、清香型白酒(亦称汾香型)、米香型白酒、凤香型白酒。按用曲来分,可以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混曲酒。
葡萄酒按酒的颜色分,可以分为白葡萄酒、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又名玫瑰红葡萄酒)、粉红葡萄酒、新红葡萄酒。按酒的含糖量来分,可以分为干、半干、半甜和甜葡萄酒。按酿制方法来分,可以分为天然葡萄酒、加强葡萄酒、加香葡萄酒。按用途及品质分,可以分为餐前葡萄酒(如干型白葡萄酒)、佐餐葡萄酒(一般葡萄酿制,吃饭饮用)、餐后葡萄酒(与点心一块饮用,酒度和糖度均较高,以提神醒脑。如红甜葡萄酒,白兰地等)、调和葡萄酒(用于勾兑和调配)、高级葡萄酒(风格典雅,质量高)。
四 中国的饮酒文化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分布各地的众多民族,酝酿了丰富多姿的民间酒俗。有的酒俗留传至今。而“酒徒”称谓可能最初出现于战国阶段,而秦汉时期以“酒徒”自称者曾经有突出的历史表现。如《史记》卷九七《郦生陆贾列传》记述“高阳酒徒”郦食其故事最为著名。《汉书》记述郦食其自称“狂生”。所谓“狂生”,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作《史记》“酒徒”的一种解说。司马迁笔下记录的酒宴场面,可见反映“酒徒”生活的具体情状。【4】
(1)传统的饮酒文化根基——酒德和酒礼
中国酒礼酒俗文化风情在中国古人中流传着一句俗话,叫做:“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敬,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由此可见酒礼、酒俗在中国人民中的影响是何等之大。【5】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
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
(2)原始宗教、祭祀、丧葬与酒
从远古以来,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在中国古代,巫师利用所谓的“超自然力量”,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酒。在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出发之前,更要用酒来激励斗志。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举行家宴时,都要为死去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象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衰思和敬意。(3)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过年,也叫除夕,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穷,平时不怎么喝酒,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
(4)婚姻饮酒习俗
南方的“女儿酒”,最早记载为晋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南方人生下女儿才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饮用。这种酒在绍兴得到继承,发展成为著名的“花雕酒”,其酒质与一般的绍兴酒并无显著差别,主要是装酒的坛子独特,这种酒坛还在土坏时,就雕上各种花卉图案,人物鸟兽,山水亭榭,等到女儿出嫁时,取出酒坛,请画匠用油彩画出“百戏”,如“八仙过海”,“龙凤呈祥”,“嫦娥奔月”等,并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的“彩头” “喜酒”,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参加婚礼。(5)其它饮酒习俗
“满月酒”或“百日酒”,中华各民族普遍的风俗之一,生了孩子,满月时,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有礼物,也有的送上红包。“寿酒”: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在50、60、70岁等生日,称为大寿,一般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上梁酒”和“进屋酒”:在中国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盖房过程中,上梁又是最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梁的习俗。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志乔迁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开业酒”和“分红酒”:这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店铺开张,作坊开工之时,老板要置办酒席,以志喜庆贺;店铺或作坊年终按股份分配红利时,要办 “分红酒”。“壮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之情。(6)独特的饮酒方式 饮咂酒: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独特的饮酒方式,在西南,西北许多地方流传,在喜庆日子或招待宾客时,抬出一酒坛,人们围坐在酒坛周围,每人手握一根竹管或芦管,斜插入酒坛,从其中吸吮酒汁,人数可达五、六人甚至七八个人。饮酒时的气氛热烈。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7)劝酒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和有失面子。有人总结到,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酒。“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8)酒令(觞令)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象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就活跃起来。尽管酒令是依附在酒文化之中的产物,但它亦可被看做是一个单独的文化体系,是文化入酒的最好诠释。说起酒令,像“两只小蜜蜂„„”之类,现在恐怕连三岁的孩子张嘴都能说上几个,只是他们或许不知说的为何物罢了。但这丝毫不影响酒令的“推广”,即便是不善饮酒之人,有些喊起酒令来,比“三碗不过冈”之人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更胜一筹。因此可以说,尽管酒令是依附在酒文化之中的产物,但它亦可被看做是一个单独的文化体系,是文化入酒的最好诠释。【6】
五 酒之最
人类最先学会酿造的酒:果酒和乳酒。我国最早的麦芽酿成的酒精饮料:醴。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黄酒和白酒。我国最早的机械化葡萄酒厂: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我国最早的啤酒厂建于1900年,哈尔滨。我国最早的酒精厂建于1900年,哈尔滨。我国第一个全机械化黄酒厂:无锡黄酒厂 记载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最早的药酒生产工艺记载: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葡萄酒的最早记载: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
现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后期(距今约三千年)古墓出土的酒,现存故宫博物院。
目前产量最大的饮料酒:啤酒。目前国产价格最贵的酒:茅台酒。传说中的酿酒鼻祖:杜康、仪狄。
现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酿酒器具: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最早的禁酒令:周代的《酒诰》。
参考文献:
【1】初铭宇 今日科苑, Modern Science,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21期 【2】 晓娟.酒的起源与杏花村遗址[J].科学之友(上旬), 2011,(01)【3】陈习刚.唐诗与葡萄、葡萄酒[J].唐都学刊 , 2008,(05)【4】王子今.秦汉“酒徒”散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06期
【5】黎莹.举世无双的中国酒文化(四)[J].食品与健康 , 2004,(03).【6】胡元骏.酒令 古今文化皆入酒[J].东方养生, 编辑部邮箱 2010年 12期
第四篇:中国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
中心词:“酒文化”“上天造酒说” “猿猴造酒说” “仪狄造酒说” “杜康造酒说”“酒礼酒德”“酒与诗歌”“禁酒令”。
内容提要: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关于酒的各种现象的浅淡分析,对中国酒文化作了初步探讨和解读,使得中国酒文化得以有了点点展现。
正文: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放诞不羁,口吐真言。
然而,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精神的象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酒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敌或友,或损或益,从泪没有离开人类半步。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下面就简单的论述一下酒与中国人的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关系。
一关于酒产生的传说
(一):“上天造酒说”
我们的祖先认为酒是“酒星”发明的,关于“酒星”的记载最早见于《周易》中,“酒星”又称“酒星旗”,《晋书》也有关于“酒星旗”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这种传说来自于我们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展现了酒在先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猿猴造酒说”
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有许多关于“猿猴造酒说”的记载。唐人李肇所著国史补中记载猿猴机敏过人,常攀援于山石高崖之间,人们难以捕捉,经过细心的观察发现猿猴嗜酒,因此人们常采用酒引的办法来把猿猴灌醉,施以抓捕。清人李调元记载:“常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清代另一种随笔小说中记载:“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记载,虽难以考证其真假,但至少说明,在猿猴经常居住出入的地方多类似酒的东西出现。
(三):“仪狄造酒说”
相传禹夏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酒,《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所辑《战国策》则直接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还有一种说法是:“酒之所兴,始于上皇,成于仪狄”意思是说在三皇五帝的时代就开始酿酒,只不过是仪狄将各种酿酒方法加以总结,使酿酒技术发扬过大。
(四):“杜康造酒说”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宋人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说:“中古之时,未知曲蘖,杜康肇造,爰作酒醴,可为酒后,秫酒名也。”晋人江统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仪狄,大禹时代人;杜康,据说就是夏代国王少康。而杜康之名又盛于仪狄,故仪狄之名则彰而不显。杜康,作为中国的酒祖,历代受人敬仰。根据记载,有一次,杜康把剩饭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饭自然发酵,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味,并流出一种液体,杜康取而饮之,感觉其味甘美。杜康受此启发,发明了酒。
二:酒与民俗
(一):“酒与婚丧习俗”
我国各族人民在婚丧嫁娶时都有用酒的习惯。
人死后,亲戚朋友都要来吊唁,汉族人习惯称为“吃斋饭”,即在丧葬期间举办的酒席,在酒席之间,酒是肯定少不了的东西。死者入葬后,必须要在墓室内或墓室外放些许酒,清明,年关等重要节日也要在死去的长辈坟墓上酹上几种酒以示敬意。举行家宴,亲人团聚,合家共聚时,用餐时必须要为死去的长者留出上位,并在上位敬上几杯酒以示怀念。
结婚嫁娶的喜宴酒就更是必不可少。婚礼的代名词就是喜酒,在结婚安排的整个漫长过程中,酒始终贯穿其中。
“会亲酒”,订婚时要摆的酒席,喝了“会亲酒”就表示男女双方的婚事已定,此后男女双方不得赖婚,悔婚。
“回门酒”,结婚后的第二天,新婚的夫妇要回到女方的娘家去探望,女方家要摆酒席以示欢迎,俗称“回门酒”,酒后就可以夫妻双双把家还了。
“交杯酒”,即在新婚的夜晚,新婚双方在正是洞房前所喝的酒,喝此酒时,夫妻双方举盏交互,头、杯、口相接。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意。新郎新娘喝完此酒后要恩恩爱爱,相敬如宾。
(二):“酒德与酒礼”
饮酒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饮酒习惯和礼仪。有些礼仪讲究是非常繁琐的,而这些礼仪又是必须要遵守的。在古代,我国形成了十分丰富的饮酒礼仪:
晚辈和长辈一起饮酒前,晚辈要行跪拜礼,然后依次入定后,长辈举杯后,晚辈才能随之举杯。长辈未饮尽,晚辈亦不能饮尽。
主人在和客人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主人敬酒叫做酬,宾客回敬叫做酢,酬酢时相互之间要说上几句客气话,敬酒词等。有时还要依次敬酒,依次敬酒时,敬酒人和被敬酒人都要“避席”,起立,一般敬酒三杯为度。
三:“酒与诗歌”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和诗歌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了浓浓酒香。“清酒既载,驿牳既备,一飨一祀,以介景福”——《大雅·早麓》,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用酒祭祀上天,以祈求风调雨顺,稼穑丰收。“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皇太一》从屈原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对酒也是情有独钟。
到了汉末,天下**,连年争战,“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们的生命,朝不保夕,故感慨良多。把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孟德,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希望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河山,使天下出现大治,就可无忧无虑痛饮两杯。“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对酒》)人们讲究文明,讲究礼节。互敬互让,尊老爱幼,路不拾遗,无所争讼。国家的法度,公正无私,判刑合理,官吏爱民如子。老天爷体察善良的百姓,风调雨顺。他一边饮酒一边驰骋想像,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人间乐园,可说是开了“桃花源”理想世界的先河。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醉意过后,回眸人间,一片混乱。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遥遥无期的目标,其难无异登天。
竹林七贤生于魏晋之际,政局不稳,文士动辄得咎。为逃避祸患,他们沉湎曲蘖。如果说饮酒是乐事,那么他们这一杯酒则是饮得很痛苦的。当时文人“结社集会”,少谈政治,而是以酒解愁。魏末“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三国志》。他们一个个都是大酒徒,蔑视礼法,放浪形骸。嵇康是个憎恨虚伪,反对俗礼,不满黑暗统治的名士。他颇知言论不慎会招灾惹祸,但生性耿直,而酒后尤甚,故不免遇害。他的诗作虽然不多,但我们都看到他饮酒时欢乐的赞颂。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史中有一个人永远难以绕过,在中国的酒文化中也永远有一个人难以绕过,他就是李白。李白不仅是“诗仙”,而且是“酒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的一生是属于酒的一生,醉酒后的李白原形毕露,放荡不羁,敢不应皇帝的召唤,酒和李白是融为一体的,没有酒就没有李白的真实,正是酒的麻醉作用,使得李白可以绽放他内心的真,可以抒放自己的豪情,表现他对现世的不满和藐视。在“一杯复一杯”之中,在半醉半醒之间,李白笑傲地度过了他的一生。
四:“禁酒令”
与中国人极度喜爱酒截然相反的却是中国人一直都致力于禁酒,这也是非常独特的一种现象,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
禁酒,即由政府下令禁止酒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禁酒的目的主要是:减少粮食的消耗,备战备荒。这是历代历朝禁酒的主要目的。防止沈湎于酒,伤德败性,引来杀身之祸,禁止百官酒后狂言,议论朝政。
在中国历史上,夏禹可能是最早提出禁酒的帝王。相传“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战国策·魏策二》实证明夏禹的预见是正确的。夏商的两代末君都是因为酒而引来杀身之祸而导至亡国的。
西周统治者在推翻商代的统治之后,发布了我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其中说道,不要经常饮酒,只有祭祀时,才能饮酒。对于那些聚众饮酒的人,抓起来杀掉。在这种情况下,西周初中期,酗酒的风气有所敛。
西汉前期实行“禁群饮”的制度,相国萧何制定的律令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史记·文帝本纪》文颖注)。这大概是西汉初,新王朝刚刚建立,统治者为杜绝反对势力聚众闹事,故有此规定。
目前,由于一再攀升的酒价和醉酒驾驶所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社会上关于禁酒的呼声甚嚣尘上。中国社会到底会不会禁酒,能不能禁酒成功,禁酒之后的中国人会怎么样,没有了酒的中国社会会是什么一番“景致”,我们不得而知。
第五篇: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在中国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酒往往是和政治,和诗人联系在一起的。它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无论从历史渊源、古代政治、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等各方面在中国人们的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也正是酒的不断发展才使得中国的历史文化从此变得色彩斑斓,在世界上独秀一枝。
一、酒文化的历史渊源
酒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距离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早时期的中国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酒大多数都是以粮食做酿造材料的,所以酒和农业就开始形成了密切的关系,那时候的诸侯国都开始把酒作为粮食丰收的晴雨表。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直接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而言,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即使是当今社会仍旧如此。酒税收入关系着国家的强盛,它直接与军费、战争有关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酒的厚利往往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替变换,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酒政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以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而变化。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丰富了人民的饮食、文化、生活等多方面。酒便渐渐的融入到了政治中去,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改变。但是,凡事都是相对的:酒具有两面性,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的同时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酒的地位日渐普遍,诸侯国权贵的生活开始变得糜烂,歌舞升平,于是有了后来的夏商的灭亡,这就表明了酒在一定方面间接造成了国家的衰亡。但更值得肯定的是酒的好处。历史上的后周大将赵匡胤大家都耳熟能详,自然也知道他当上国君后集中手中权利的典故。坐上皇位的他并没有感到安心,联想到自己夺权的过程他始终寝食难安,于是他通过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等掌握兵权的重要将领,酒酣饭饱之时,赵匡胤向他们述说了自己内心的忧虑,石守信、高怀德等大将便在第二天称病先后离职了,放弃了自己手中的军权,君臣之间终于不再互不猜疑,上下相安了。一件非常棘手的权力之争的忧患就在一场酒宴中以温和的方式解决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借用酒宴巧妙的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此可谓是明智之举,值得人们为之称赞。可见酒在政治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更是国军大将运权的重要手段。
二、酒在古代社会的政治意义
在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古代社会,受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或影响,人们酿酒、饮酒的物质饮食行为往往脱离饮食活动本身的物质享受意义而向其他非饮食的政治伦理意义转化。这主要表现在:从“饮酒亡国”论或“酒祸”论等政治观念出发,把饮酒行为与国家治乱或官场政治现象相联系;通过禁酒禁饮对社会酒事行为严加控制或通过驰禁踢饮施惠示恩笼络民心,形成专制王朝或张或驰的酒政管理措施;用“礼”的政治原则框架社会饮酒行为,形成“以酒成礼”即借助饮酒活动强化社会苹卑贵贱、等级有序的“礼治”政治秋序等等。由于酿酒、饮酒作为一种社会物质文化行为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专制政治的干预或改造,从而使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化特征。在中国古代酒文化发展史上,社会政治因素对酒事活动、洒事行为的作用或影响,最为常见的,是人们用政治形态观念去审视酒事活动,把饮酒行为与国家治乱现象相联系,并由此形成国家政治生活中“饮酒亡国”论或“酒祸”论的基本认识观念。君主沉腼于酒,国有亡国之虞,臣下酗酒纵饮,则有废职亡身之忧。古代官场,因酒引起的政治祸患,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官者殆于政也,在下者慢于令也”。而殆政慢令,必然与官员的仕宦前途乃至身家性命直接相关。途、官场政治命运毁于自身嗜酒贪饮的事例也非常普遍。如王源中攫翰林学士,“嗜酒。帝召之,醉不能见„„他日,又如之,遂失帝意王著有俊才,“世宗以幕府旧僚,眷待优厚,屡欲相之,以其噜酒,故迟留久之”。客观而论,古人把政治社会的种种失误归咎于酒的认识显然失之偏颇。人事社会的成败得失,尤其是一个政权的瓦解,一个王朝的灭亡,往往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统治集团自身腐败等诸多因素,统治君主嗜酒贪饮,不过是其腐败堕落的一个侧面因索而已。
三、酒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酒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古代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都和喝酒密切相关,例如李白号称“诗仙”和酒是分不开的,许多至今还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借酒挥写出来的。李白的“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杜甫曾有首诗是这样写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还有如其他的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也是和酒分不开的。像白居易的“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等。这些美妙的诗句都用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使他们在精神上找到了另一种寄托,这也就使得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诗词曲达到空前绝后地位。在绘画和书法中,酒更是体现了它惊人的魅力。“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因此,酒既可以是诗人、艺术者借以抒情的方式,同时也让那些时期的文学艺术到达了顶峰。我们不得不承认,酒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四、由酒衍生的娱乐文化
因酒而形成的酒文化连带形成一系列的娱乐活动。比方说,酒令、划拳等。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生活,以及一些行为准则。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民间特有文化。《红楼梦》第四十回中鸳鸯吃了一杯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总的说来,酒令是用来罚酒。但实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跃饮酒时的气氛。何况酒席上有时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认识是很常见的,行令就像催化剂,顿使酒席上的气氛活跃起来。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射礼,为宴饮面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古人还有一种被称为投壶的饮酒习俗,源于西周时期的射礼。酒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将箭向壶内投去,以投入壶内多者为胜,负者受罚饮酒。
春秋战国时代的饮酒风俗和酒礼有所谓“当筵歌诗”、“即席作歌”。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是一种酒令。秦汉之间,承前代遣风,人们在席间联句,名曰“即席唱和”。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用之日久,酒令便逐渐丰富,作为饮酒秩序与理念的一种民间游戏也就产生流行了。唐宋时代是我国游戏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酒令也相应的得以长足发展。酒令到明清时代则进入另一个高峰期;其品种更加丰富,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举凡世间事物、人物。花木、虫禽,曲牌;词牌、诗文、戏剧、小说、中药、月令、八卦、骨牌,以及种种风俗、节令、无不入令。清人俞敦培的《酒令丛钞》把酒令分为古今、雅令、通令、筹令四类,当代人何权衡等编著的《古今酒令大观》把酒令分为字词令、诗语令、花鸟鱼虫令、骰令、拳令、通令、筹令七类。今人麻国钧、麻淑云编《中国酒令大观》将令分为射覆猜拳、口头文字,骰子、牌、簿子、杂六类。按其流行范围分,酒令中较为复杂、书卷气重的大多在书本知识较丰富的人士之间流行,称为雅令;而在广大民众之间则流行比较简单的酒令,称为俗令。当然,这种区分并不是绝对的。酒令的形式千变万化,可以即兴创造和自由选择。
酒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影响日趋见长,都说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酒文化也不例外。酒虽好,但也和凡事一样有一个度,过了度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所以饮酒误事误国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但在我看来,酒的作用还是利大于弊吧。毕竟酒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的可是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酒的存在,我不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会是另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当代中国的酒业发展迅速,当我们在不断地改造酒的同时我也希望他们不要忘记了祖先留下的那些关于酒的文化和作用,让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喝起酒的时候都能够想起酒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①中国酒文化网 ②中国历史文化网 ③百度百科、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