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澳3家主流媒体奥运报道分析

时间:2019-05-15 05:2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英、澳3家主流媒体奥运报道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英、澳3家主流媒体奥运报道分析》。

第一篇:美、英、澳3家主流媒体奥运报道分析

美、英、澳3家主流媒体奥运报道分析

摘要:关键词: 主流媒体 北京奥运会 报道主题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2008年8月4日-8月13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后10天)的时间段内美国的《纽约时报》、英国的《泰晤士报》以及澳大利亚的《悉尼先驱晨报》网络版的北京奥运会相关报道,考察西方主流媒体对北京奥运

关键词: 主流媒体 北京奥运会 报道主题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2008年8月4日-8月13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后10天)的时间段内美国的《纽约时报》、英国的《泰晤士报》以及澳大利亚的《悉尼先驱晨报》网络版的北京奥运会相关报道,考察西方主流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主题、特色和技巧。

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事,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一方面,中国希望借奥运的平台向世界展示其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另一方面,世界也希望乘奥运的东风进一步走近这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大国,对这一正在日益现代化的东方大国多几分了解。因此,北京奥运会以其特殊的意义吸引了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充分报道。为了了解国际著名媒体眼中的北京奥运会“故事”,并从中借鉴传播技巧,笔者将在本文中探讨分析美、英、澳的3家著名报纸的网络版2008年8月4日-13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后10天)的时间段中的北京奥运会相关报道。选择以这3家报纸(网络版)为考察对象的理由如下:

《泰晤士报》是英国影响最大的报纸,并且闻名于世,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力。《纽约时报》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日报,并且以“档案记录报纸”著称,声名远扬,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力。这两家报纸分别作为欧美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西方世界报刊传媒对现实的呈现、构建。而《悉尼先驱晨报》则是澳大利亚历史最为悠久的报纸,也是该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在西方社会中,澳大利亚这一大洋洲的英语国家从发达程度上来说与美英相比有差距。将之包括进本文的研究实例中有助于提高本文考察对象在地域分布和发达程度分布上在西方的代表性。至于以网络版为考察对象,则是为了方便资料收集。

一、研究时间段中3家美、英、澳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量

通过对研究时间段中被选定的3家美、英、澳主流媒体网络版的内容进行考察,笔者发现它们都发表了大量围绕北京奥运会的文章,显示出其对这一由中国举办的世界体育盛会的高度关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网络版上可以不断增添上最新内容,在操作上笔者只能依据其在上网考察、下载时见到的文章进行讨论。)

《纽约时报》网络版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行了广泛、大量、密集的报道。8月4日,该报出版了长达12页的奥运会专版,刊登了多篇介绍北京奥运会的长文,并配以大量彩色照片。从8月4日到13日,从下载的文章量来看,每天有10来篇,或者超过这一数字。《泰晤士报》网络版上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报道量虽然不及《纽约时报》,但从下载的文章看也有80多篇,与同期其他主题的文章数量相比,也已占据明显优势,凸现出了其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度之高。《悉尼先驱晨报》网络版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尽管从文章篇幅看比不上美、英的两家媒体,但在数量上却远远超出了上述美、英两家媒体:多达200多篇。

这些无不说明西方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这些关注可以说一来缘起于奥运会本身,二来也反映出其对我国作为本届奥运会东道主国家的关注度。众所周知,四年一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上最重大的体育赛事,也是参与国家最多的体育盛会。其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更快、更高、更强的箴言,“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的目标,“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以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1]的精神,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公众,历届现代奥运会因而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而作为2008年奥运会东道国的中国不仅有着古老的文明、悠久的历史,而且更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焕发出新的惊人活力,其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发展和进步令世界刮目。中国,以其和平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形象已经在世界上引起瞩目。尽管伴随着这种瞩目也有一些挑剔的议论,有一些对中国发达后何去何从的疑虑等,但是,外国对中国的关注度近年来大为提高却是客观事实。面对现在这个走近奥林匹克、走近中国的绝好机会,外国媒体当然不会错过。它们纷纷派记者到北京,持续地关注北京奥运会,捕捉各种新闻素材,大力进行传播。

二、这3家媒体北京奥运会报道的主题

对研究时段中这3家媒体网络版内容的梳理发现,奥运会开幕前后的这10天中,从它们围绕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主题、重点上来说,开幕前5天和开幕式举行后的5天之间有所不同:前5天的报道主题相对不是很集中,而且时而老调重弹地涉及有关人权、宗教等西方媒体传统上突出强调的政治议题,多少带有以其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套中国的现实的色彩。而在后5天中,主题转为更加焦点化,奥运开幕式、奥运赛场及赛事、运动员和奥运团队、奥运会的组织工作等,成为集中关注的重点。

在奥运会开幕式举行前(8月4日和8月8日白天)5天中,《纽约时报》网络版的奥运相关报道围绕的主题主要有:奥运期间的安全问题,中方的东道主准备工作(包括中国有关工作人员为反兴奋剂所作的努力),著名运动员和体坛新秀(尤其是关于美国的和中国的运动员),北京的环境问题(空气质量问题),对“鸟巢”和“水立方”建筑的描述,中国在亚洲的外交政策,奥运期间的一些外地来京务工者面临的境况,人权、宗教等美国主流媒体传统上突出关注的政治议题,等。对于那几天中发生的相关事件,也展开了报道。如:新疆喀什市8月4日清晨发生严重暴力袭警事件,致16人死亡16人受伤,该报网络版于8月4日迅速予以报道,并于5日继续进行报道。又如,美国总统布什8月5日抵达韩国,开始其亚洲三国行,而后在结束对韩国和泰国的访问后,赴北京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纽约时报》网络版对之接连进行报道。8月5日,美国前冬季奥运会冠军、“达尔富尔团队”发起人之一乔伊•奇克被中国取消签证一事,该报网络版于8月6日在题为《中国为自己有权对活跃分子拒签进行辩护》一文中进行了报道。[2]自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举行起,开幕式、奥运赛事、运动员和奥运团队成为最主要的话题。其中,8月8日关于奥运会的报道以《北京奥运会以盛大的仪式开幕》为题,其导语写道:“欣喜若狂的中国,一个古老而如此坚定地要努力成为现代强国的国家,周五晚上终于迎来了其奥运时刻。”“世界各国政要在中国国家体育场观看,北京奥运会以直上云霄的焰火、盛大的演出和对于中国文化和国际友好的庆祝开幕。”[3]此外,这一时段《纽约时报》网络版奥运报道涉及的话题还包括:美国游客在北京一座鼓楼遇害(该网站的有关文章标题点明了遇害游客为美国排球主教练亲戚);新疆阿克苏地区发生爆炸事件;美国全国篮球协会进入中国篮球运动市场的发展现状;新疆喀什发生暴力袭警事件;奥运纪念品销售;在北京机场戴面罩的美国自行车运动员再次致歉等。

《泰晤士报》网络版在奥运开幕前5天中的报道主要涉及:运动员的备战情况(主要是英国和中国),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其中包括奥运会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中国为反兴奋剂做出的努力等),北京的环境和空气问题,奥运安保工作,北京奥运会遭遇票务骗局,中国的国球:乒乓球,新疆爆炸案并由此引申到此次奥运会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此外,人权、宗教、“藏独”等问题也是这一时段报道较多的内容,其中多次提到藏独分子对北京奥运会的抗议,并采访了因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馆(鸟巢)门口公然展示藏独旗帜和标语而被捕的苏格兰抗议者家人。[4]而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举行之后,《泰晤士报》报道的重点转移到了奥运会开幕式、奥运会的组织工作、奥运会的赛场赛事、运动员以及观看比赛的中国观众。例如,在该报网络版8月7日的文章中,提到了中国观众和志愿者,指出“当8月6日徐媛为中国女足率先攻入一球时,天津体育场内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整个民族出动了......可以想象,接下来的半个月将充满了嘶哑的呐喊和欢呼”[5]8月10该报网络版的一篇文章描述说,“而在8月9日陈燮霞为中国夺得首金时,大屏幕前聚集着一大群观看她比赛的志愿者。他们伸出双臂,准备热烈鼓掌,但当看到有不少外国朋友在身边时,这些来自东方礼仪之邦的年轻人压抑住了纵情呐喊加油的冲动,转用更为温雅的方式表达民族自豪”。[6]随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众多秘密(如29个“烟花脚印”是如何制作的,点火方式的创意由来,李宁飞天漫步点火如何做到的等),《泰晤士报》也在11、12号的网络版中报道了这些“揭秘”。此外,这一时段的话题还包括:北京市民欢庆奥运,奥运会运动员排队看中医;美国游客北京遇袭;中国进一步加强安全戒备;伦敦奥运会(下一届奥运会)的相关准备工作情况等。

《悉尼先驱晨报》网络版在8月4—8号的报道中主要议题有:运动员备战情况,澳大利亚几个具备夺金实力的项目介绍,奥运会期间的航空,北京的空气污染问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的天气预测,开幕式排演,国际奥委会动态(奥委会主席罗格认为北京奥运会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里程碑),澳大利亚奥委会动态,北京奥运会的票务诈骗事件及其受害者,奥运会安保工作,澳大利亚电视媒体对北京奥运会转播的准备工作,奥运火炬在北京的传递,新疆喀什发生的暴力袭警事件。人权、藏独等西方媒体普遍热衷讨论的问题也在议题之列,例如,其8月8日题为《奥运前日:全球范围的抗议》的报道提到,“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在中国驻巴黎、驻华盛顿、驻渥太华大使馆,以及在印度、尼泊尔、伦敦等地都有抗议人群出现。”[7]8月8日当晚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后,《悉尼先驱晨报》的报道议题较之前也略有不同,关注的重点包括:奥运会开幕式,赛事赛况,奥运明星的幕后故事,前奥运选手现在的生活,澳大利亚的中国“海外乒乓军团”,北京的天气和气候,奥运期间的国际关系,美国游客遇袭,奥运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及天安门藏独抗议分子被捕等。

纵观研究时段中上述3家西方媒体的奥运相关报道,可以看出对有关事件它们总体上进行了较客观的报道,但个别文章显示出对情况不够了解:例如,《纽约时报》网络版有篇文章称中国媒体对一再夺金的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关注不够。而事实上中国的传媒对菲尔普斯再三进行了报道。对于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3家媒体都肯定了中国政府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并称赞了奥运志愿者及相关人员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对于开幕式的报道,多数文章以盛赞为主,但也有文章援引了不同观点,如称之“过于机械化”、“铺张”等。[8]对开幕式表演中《歌唱祖国》的真正演唱者杨沛宜因“换牙”问题而改由形象更好的林妙可替代出场,这3家西方媒体的有关报道,均表现出了疑惑不解。而在一些涉及人权、民族矛盾等与意识形态有关的问题时,它们的报道则显示出与以往多少有些大同小异的论调。

三、报道手法技巧

从新闻业务上来说,美、英、澳的这3家著名媒体在报道中都显示出娴熟的报道技巧。具体而言,在本文研究时段中,它们的奥运相干报道展现了如下特色和技巧:

1.注重援引多元的信息源。强调多元化信息源是国际上的新闻报道惯例。国外公众在接触媒介信息时,也会期待获得来自多种信源的信息。上述3家媒体作为国际著名报纸,显然深谙此道并在此次奥运报道中娴熟地将之应用。如《纽约时报》网络版关于新疆发生暴力袭警事件的报道《正当中国准备召开奥运会之际,发生了新的暴力事件》,援引了新华社、中国官员、人权鼓吹者、恐怖主义问题研究专家、一位中国当代国际关系学院的反恐专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政治暴力和恐怖主义国际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者、华盛顿情报研究和分析中心一位成员等多个信息源,其观点各有不同。与此相似,《泰晤士报》在报道该事件时也引用了目击者、当地维吾尔族人、当地官员、中国官方声明及北京奥组委发言人等多个信息源,引述了其不同言论。

2.善于捕捉亮点、寻求独特的角度,善于以具体生动的事例切入。例如,8月5日《纽约时报》网络版的一篇报道西太平洋的岛国马绍尔群岛派出运动队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文章,强调了这是这一岛国首次参与奥运会,在标题中将之称为马绍尔群岛“在世界舞台上的首次亮相”(“A Debut on a World Stage”)。又如,《泰晤士报》的记者以切身体验将北京奥运会与亚特兰大和雅典奥运会进行了对比,写道,“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我很幸运地只花了4个小时就领取到了资格认定。四年前在雅典,我花了2个小时出机场,从机场巴士下来后又花了半小时找到记者村的住处。而此次我11:20到达北京,10分钟后我就通过了资格/身份认定,5分钟后我拿到了行李,再5分钟后我已经乘上了传媒班车,一个小时不到我就已经在房里俯瞰风景了......期间人们向我报以数千个微笑,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服务人员和志愿者总是知道如何能为我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9]这样的具体描述,生动地说明了北京的东道主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热情。而《纽约时报》网络版8月7日一篇题为《游泳健将激励姐妹为参加北京奥运会而努力》的文章,则讲述了美国游泳名将Torres 2000年在50米游泳Santa Clara国际邀请赛中打破记录获Santa Clara奖牌对一对美国奥运迷姐妹的影响之动人故事,以Torres同当时分别年仅10岁和8岁的Sandra 和Danielle Fong姐妹相遇并把奖牌相赠如何使这两位女孩萌生参加奥运会之梦并为实现这一理想而拼搏的实例,说明了著名体育运动员的深远影响。

3.客观报道中穿插分析性意见。总体说来,这几家外国著名报纸网络版的奥运相关文章对有关事件进行了较客观的报道。但在一些涉及奥运安全、外国政要访华等与政治发生联系的话题的报道中或者在一些报道引申到政治类话题时,则显示出了在其中引述不同意见以及穿插分析性意见的特点。例如,《纽约时报》网络版在报道新疆喀什市8月4日清晨发生的致16人死亡16人受伤暴力袭警事件中,描述了中国的许多奥运安全措施,添上了一些批评者们认为那些为防止恐怖活动而安装的监测器具可以用来对付不同政见者的议论。而该报网络版8月7日一篇报道美国总统布什在泰国发表有关亚洲政策讲话的文章,则强调布什讲话中谈到人权、宗教问题的涉华内容,将之解读为布什讲话中“最为重要的评论”(“the most significant remarks”)。[10]又如,在这一媒体8月7日一篇基调对中国是肯定的文章《中国领导人在变化面前表现出灵活性》中,穿插了关于中国的民族主义的议论,认为“如果西方人经常通过‘文化大革命’和1989年的天安门广场事件的棱镜来看中国,那么中国人则学过关于鸦片战争和日本及西方对中国的殖民主义进入的历史。”[11]再如,《泰晤士报》网络版也以《微妙的中国局势》为题,就新疆暴力袭击事件及其影响发表议论,指出“该事件令中国政府惊出一身冷汗...中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举办北京奥运会,因此不容有失...自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后,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在共产主义国家召开,爱国精神和神经紧张的结合使得此次奥运会高度政治化。”[1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体系、意识形态等方面同中国的巨大差异,这些媒体对事情的解读和分析难免出自于不同的思路框架,难免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4.注重不同意见的平衡。在新闻报道中注重平衡的手法在西方新闻界普遍受到重视。此次上述3家外国著名媒体在奥运报道中对这种手法的运用,还起到了以此作为穿插分析性意见的隐蔽方式之作用。前段时间围绕即将召开的北京奥运会曾发生过诸如拉萨骚乱事件、奥运火炬传递屡受干扰等事件,引起中国和海外华人社区的强烈反响,而西方围绕中国的环境问题、西藏问题、公共安全问题、宗教自由问题、外国媒体在华报道自由问题等,还发生过激烈争议。也许是由于这些都使西方媒体领略到了有关问题的敏感性、复杂性,因而上述3家媒体的奥运相关报道虽然不时穿插一些分析性意见,但基本上比较审慎,尽管西方媒体惯用的“专制的”、“集中制的”之类的标签式语汇依然时有出现,但更多地是采用引述他人意见的方式隐蔽地穿插分析,并且很注意引述不同意见的平衡式写作手法。

5.视角独特,凸显体育竞技背后的人文关怀。在这样一场重大的体育赛事中,竞争和奖牌往往非常引人注目。然而,这3家媒体却分别从不同的视角,挖掘和报道了一些被人们所忽略的细节。例如,《悉尼先驱晨报》采访了3位前奥运选手,他们分别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帆船帆板冠军澳大利亚人Mark Turnbull,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4x100混合泳亚军澳大利亚人Helen Denman,以及曾经参与了1984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罗马尼亚重剑手Nicolae Mihailescu。他们或因退役,或因伤病而无缘2008年北京奥运会。文章谈到了他们如何适应远离媒体关注、淡出观众视线的平静生活。[13]另一篇文章则从获得奖牌的俄罗斯运动员和格鲁吉亚运动员的拥抱、亲吻脸颊为切入点,谈到了近日两国间爆发的冲突,并指出国家间的冲突无碍于运动场上的友谊。[14]此外,《纽约时报》网络版8月7日在一篇文章中也从“草根”的眼光看待许多外地到京打工者因种种原因在这段时间被劝离,谈到了一些外地来京务工者对不能在北京看奥运感到的遗憾。

从报道手法和技巧来看,上述3家西方媒体善于从具体事例或者记者的亲身经历入手,挖掘细节和背后的故事,从而更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注重使用多元化的信息源,从而容易给人以报道言出有据而且根据来自多方的印象;善于平衡、援引不同观点,以便在巧妙地提供议论的同时又有助于给人以报道客观,不偏不倚的印象。这些手法和技巧,固然并非它们所独创,也并非在此次奥运报道中才出现。但是,它们在此次奥运报道中对这些技巧的应用,再次让人们领略到著名国际媒体长期以来实践的、被国际受众所习以为常的新闻表述方式,值得我国传媒在国际传播中借鉴。

结束语

各国媒体竞相报道是历届奥运会的一道风景线。此次北京奥运会当然也不例外,而且由于国际媒体对具有古老文明而又正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多少抱有神秘感,其见证和报道北京奥运会的兴趣更浓。本文的研究发现,美、英、澳3家主流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展开了密集的报道。当然,对于文化传统、价值观系统和社会体制与西方截然不同的中国,西方媒体的认知不仅有限而且是有偏差的。以此次上述3家外国主流媒体的奥运报论而论,奥运会开幕之前,一些奥运相关文章引申到了西方传媒传统上重视的人权、宗教、民族矛盾等议题,其中时而穿插着一些反映西方视角的解读、分析,包括引述的负面评论。然而,由于西方、尤其是欧美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具有突出的强势地位,它们进入国际受众视线的可能性远大于其它媒体。[15]因而这些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构成国际公众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而它们的表述方式,更是通过长期的实践而为国际受众所熟悉、认可。对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应当对国际上著名媒体的涉华报道加以认真研究分析,从中考察这些报道所讲述的中国“故事”描述的中国形象,考察其报道技巧,以便在此基础上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国际传播,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增进国外对我国的认知。有时,即使国际媒体所讲述的中国“故事”捕捉到的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或者奇怪的东西,我们也可从中寻找可供思考的材料。此次北京奥运会,中国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魅力。相信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圆满结束,将会有更多的西方观众重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也将以更加开放、宽容、自信自如的态度,对待国际传媒,为后者通过进一步走近中国增添对中国的了解,提供更多的机会。

第二篇:对主流媒体涉日报道的分析

对主流媒体涉日报道的分析

[摘要]通过对2010―2014年《人民日报》的涉日报道进行统计并定量分析,发现:(1)整体上讲,日本的曝光率低于美国,高于俄、英、法等国家;政治类报道最多,历史类报道次之,文化类报道最少;以负面报道为主,以中性报道为辅;短篇、中篇报道以中性倾向的居多,长篇报道以负面倾向的居多。(2)《人民日报》倾向于选择较为严肃的话题,从政治、历史和中日关系方面来塑造日本国家形象。(3)在日本“购岛”前后,《人民日报》的对日报道正面的数量显著减少,历史问题与长篇报道的数量显著增加,《人民日报》的这种鲜明立场与态度代表了中国主流媒体对此事件的反应。

[关键词]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涉日报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4.015

基于地缘政治学观点,日本因素是我国在处理东亚国际关系和自身核心利益中的最重要一环。然而,围绕钓鱼岛问题,近两三年来,中日关系逐渐陷入僵局,特别是2012年9月11日日本内阁决定“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三个岛屿将其“国有化”一事,几乎将中日关系推向了无法扭转的局面。在日本《读卖新闻》所做的“2012年民众认为最有影响的十大新闻”调查中,“购买钓鱼岛使日中关系恶化”高居第五位(居前四位的分别是诺贝尔医学奖、新东京铁塔、伦敦奥运会、日本大选),是唯一一则涉及国际关系的新闻。从1978年开始,日本内阁每年都会对日本国民进行关于外交的舆论调查,其中之一就是对中国印象的舆论调查。2013年11月25日,日本内阁总理府发布的“2013年外交政策民众舆情调查”显示,日本民众认为日中关系处于良好状态的仅为3.6%,达到历史最低点。[1]中日两国政治上互不退让的立场与态度,使两国民众间的对立情绪愈发升温,在国家利益遭遇空前冲撞之时,主流媒体该如何以专业的见识与能力,以主流舆论引导民众,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呢?这一问题对中日两国媒体与两国国家形象的塑造都很重要。在日本主流舆论与中日关系影响方面,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媒介对国家形象塑造的作用与意义。李双龙等[2]指出,中日双方在相互理解和形象塑造上造成的偏差出自政治、经济、文化及其相互利益等多种因素,媒体也在其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本媒体在新闻报道中通过中国元素持续强化日本国民的危机意识和大和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身份认同,推动全社会高度关注国家发展战略议题,从而确保舆情沿着其预设的轨道深入发展[3],而我国主流媒体的涉日报道研究有待深入。本文拟以2010―2014年《人民日报》的涉日报道为对象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建构敏感国际关系背景下中国主流媒体对日本国家形象塑造的整体框架。

一、研究方法

1.报纸选取

《人民日报》创刊于1948年6月15日,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中央级全国性综合类日报,2013年的日发行量超过300万份。[4]作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人民日报》的特殊地位及其影响力决定了其在呈现日本国家形象及引导受众对日本认知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时间段选取

为了既能够全面呈现近5年来《人民日报》所塑造的日本国家形象,又能够反映日本购岛事件前后中国主流媒体在报道中日关系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本研究的时间段选取为2010年1月1日~2014年10月31日。

3.抽样方法

所采取的抽样方法是:首先从每年12个月(2014年为10个月)中随机抽取3个月,在3个月中抽取1个随机点,从8天中抽取1天,每年形成3个构造周,然后采用人工翻阅的方式进行数据记录与统计,筛掉与日本报道主题相关性低的文章,最后确定以日本为主要报道主题的文章为144篇。

4.类目建构

我们把所抽取到的样本分为三大类目,即报道主题、报道倾向和文章篇幅。

(1)报道主题:鉴于中日之间的特殊关系背景,将《人民日报》中有关日本的新闻报道,根据其主要内容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和军事六个主题。其中,政治类报道包括对有关日本国家领导人的相关活动、日本国家政策、日本对外关系及中日两国的外交活动等方面的报道;经济类报道包括对日本国内经济及其在国际经济发展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呈现的经济状况的报道;文化类报道包括对日本的旅游气象、教育文化、科技医疗、日本或中日间的体育赛事等方面的报道;社会类报道包括对日本社会的自然环境、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及中日之间的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报道;历史类报道包括对有关日本的历史、中日之间在历史问题上的纷争等方面的报道;军事类报道包括对日本国家的军事调动、国防政策及中日间相关军事活动等方面的报道。

(2)报道倾向:根据新闻报道的用词和内容,我们将《人民日报》中有关日本的新闻报道从报道倾向上区分为正面报道、中性报道、负面报道三种。赞扬日本政府有关政策和做法的报道属于正面报道;批评日本政府或有可能对日本形象引起不利联想的报道,归入负面报道的范畴;其他客观且不带任何褒贬色彩的陈述事实类新闻均被列入中性报道。

(3)文章篇幅:将文章篇幅按字数的多少分为短篇、中篇和长篇,其中300字以下的为短篇,300~1000字的为中篇,1000字以上的为长篇。

5.信度测试

从确定的144篇新闻报道中,随机选取40篇,请两名编码员分别进行编码和试分析,编码员之间的信度为0.9。

二、研究结果

通过对人民日报图文版数据库中2010―2014年《人民日报》有关日本报道的统计整理,再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1.《人民日报》对日本报道的分类统计

(1)对日本的报道次数低于美国,高于俄、英、法等国。主流媒体对某个国家相关报道的次数说明了该国因素的重要性。2010―2014年《人民日报》对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和俄国5个国家的报道次数分别为1 415次、5 519次、594次、439次和939次。由此可见,2010―2014年《人民日报》对日本的报道次数明显低于对美国的报道,但明显高于对俄罗斯、英国、法国的报道。美国的综合国力及其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世界各国媒体都会对其保持高度关注,因此美国在中国主流媒体上曝光率高是顺理成章的。而相对于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而言,《人民日报》涉日报道的高频次反映了日本在现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占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2)政治类报道最多,历史类报道次之,文化类报道最少。在所抽取的2010―2014年样本中,《人民日报》的涉日报道主题归类统计见表1。由表1可知,近5年间《人民日报》以日本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文章中,政治类报道最多,占总数的34.7%;其次是历史类报道,占27.1%;而文化类报道最少,仅占4.9%。

(3)以负面报道为主,以中性报道为辅。2010―2014年,《人民日报》对日本的报道以负面报道为主,占44.4%;以中性报道为辅,占368%。相对而言,对日本的正面报道较少,只占到样本总数的18.8%。

(4)短篇、中篇报道以中性倾向的居多,长篇报道以负面倾向的居多。我们将报道篇幅与报道主题、报道倾向进行交互分析,结果显示报道篇幅与报道倾向是有联系的(见表2),这说明不同报道篇幅的文章在报道倾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短篇、中篇报道以中性倾向的居多,长篇报道以负面倾向的居多。

2.《人民日报》呈现日本国家形象的框架分析

从报道主题来看,《人民日报》是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历史六大方面来呈现日本国家形象的。

(1)通过政治类报道呈现日本的政治形象。在所抽取的研究样本中,政治类报道共50篇,其中正面报道7篇,中性报道14篇,负面报道29篇。在正面报道方面,《人民日报》主要报道了中日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会晤,以及双方领导人接见民间友好团体等内容,如《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2010年5月29日)、《李源潮会见日本青年领导访华团》(2011年9月23日)、《习近平会见日本众议院议长》(2012年5月4日)、《唐家璇为日本众议院议长举办欢迎早餐会》(2012年5月4日)等。《人民日报》涉日新闻的负面报道则集中在对日本政府的丑闻、不当言论,以及安倍政府诸多破坏邻国关系的挑衅行为的报道上,如《日本政治右倾化是亚洲的威胁》(2013年11月22日)、《国际社会抨击安倍新年讲话》(2014年1月2日)、“日方必须对严重政治后果承担全部责任》(2013年12月29日)等。中性报道多是消息类的新闻,主要涉及日本与其他国家间的外交活动。

总体而言,2010―2014年《人民日报》关于日本的政治类报道向民众呈现出日本是一个负面的政治形象:对内,领导人更换频繁,民众不满政府的右倾做法;对外,与邻国关系紧张,国际言论多是对日的批评之声。

(2)通过经济类报道反映日本的经济状况。在所抽取的样本中,经济类的报道较少,仅有10篇。报道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希腊债务危机对亚洲及日本的影响、日本外汇储备、日元升值压力、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整体报道倾向为中性偏负面,反映了日本经济不容乐观但又有所复苏的迹象。

(3)通过社会类报道呈现日本的社会状况。在所抽取的样本中,关于日本社会类的报道有26篇,大致涉及中日民间友好往来、日本的自然环境、社会问题三方面。其中,关于中日民间友好往来的报道有7篇,表现了中日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与互相帮助;关于日本自然环境的报道有16篇,主要报道了日本地震、海啸,以及福岛核电站的问题;关于社会问题方面的报道有3篇,分别关注了日本食品藏针事件、企业丑闻和疾病传染的问题。整体来看,《人民日报》报道了日本抗击自然灾害与应对后续问题方面的内容,在报道立场上没有明显的倾向性,较为客观。

(4)通过文化类报道呈现日本的文化状况。在所抽取的样本中,关于日本的文化类报道只有7篇,主要关注了中日间的体育赛事、日本的科技发展等。关于日本科技发展的报道均持客观、坦诚的态度,介绍了日本在航空、新能源及其他高科技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如《日本‘晓’号探测器启程赴金星》(2010年5月2日),呈现出日本科技强国的国家形象。但从整体的报道比例来看,《人民日报》对日本的文化类报道相对于其他议题来说较少。

(5)通过军事类报道呈现日本的军事形象。在所抽取的样本中,军事类报道共12篇,相对于政治类、历史类和社会类报道较少,相对于文化类和经济类报道多些,在6个报道主题中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这类报道内容多关注相对负面的内容,如《日本武器出口三原则》(2010年10月11日)、《日本仍存核余悸》(2011年11月3日)等,呈现出日本在军事上激进、右翼势力抬头的形象。

(6)通过历史类报道反映日本的历史形象。2010―2014年《人民日报》所涉及的有关日本的历史类报道有39篇,共分为四大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23篇),歪曲历史、篡改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问题(10篇),钓鱼岛问题(3篇),慰安妇问题(3篇)。在有关中日历史遗留问题上,《人民日报》对具体事件的呈现和评论体现出一定的深度与力度。比如,《人民日报》对日本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的报道数量最多,达到23篇,称其是“恃强耍横,公然挑衅”[5],并援引中国驻英国大使随笔“如果把军国主义比作日本的伏地魔,靖国神社无疑是藏匿这个国家灵魂最黑暗部分的魂器”[6],痛斥了日本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错误行径。在所抽取的样本中,对于日本篡改教科书、歪曲历史、美化战争言论的相关报道共有10篇,并进行了严厉批驳,如“南京大屠杀和强征慰安妇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犯下的严重反人道罪行,铁证如山”[7]。《人民日报》有关钓鱼岛问题、慰安妇问题的报道共6篇,主要报道钓鱼岛的领土主权问题,批评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的低调态度等。

3.日本“购岛”前后《人民日报》对日报道情况比较

2012年9月11日,日本内阁决定“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3个岛屿,并将其“国有化”,至此中日关系跌入低谷。在所抽取的样本中,在日本决定“购岛”前(2012年9月11日前),《人民日报》以日本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文章为63篇,在日本决定“购岛”后(2012年9月11日后),这类文章为81篇。除了在报道数量上有变化以外,在报道主题、倾向和篇幅方面也都有所变化。

(1)报道主题方面:将日本“购岛”前后《人民日报》关于日本议题的报道主题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人民日报》对日的文化类、军事类报道在日本“购岛”前后无显著性变化,历史类报道在日本“购岛”后呈显著性增加,政治类报道在日本“购岛”后也有所增加;社会类、经济类报道在日本“购岛”后显著性减少。

(2)报道倾向方面:将日本“购岛”前后《人民日报》关于日本议题的报道倾向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在日本“购岛”前后《人民日报》对日本议题的中性报道无显著性变化,正面报道显著减少,负面报道显著增加。

(3)文章篇幅方面:将日本“购岛”前后《人民日报》关于日本议题的报道篇幅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在日本“购岛”前后《人民日报》对日本议题的长篇报道呈显著增加之势,短篇、中篇报道无显著性变化。

三、结论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日本的曝光率低于美国,高于俄、英、法等国家;政治类报道最多,历史类报道次之,文化类报道最少;以负面报道为主,以中性报道为辅;短篇、中篇报道以中性倾向的居多,长篇报道以负面倾向的居多。

二是《人民日报》倾向于选择较为严肃的话题,从政治、历史和中日关系方面来塑造日本国家形象。

三是在日本“购岛”前后,《人民日报》关于日本议题的报道在主题、倾向、文章篇幅三方面均发生了一些变化:正面报道的数量显著减少,历史问题与长篇报道的数量显著增加,《人民日报》的这种鲜明立场与态度代表了中国主流媒体对此事件的反应。

[参考文献]

[1]内阁府大臣官房政府广报室.内阁府舆论调查报告书―外交舆论调查[EB/OL].(2013-10-10)[2014-02-15].http://survey.gov-online.go.jp/h25/h25-gaiko/index.html.[2]李双龙,张国良.传播报道与中日相互形象的形成[J].新闻记者,2002(12):50.[3]林晓光.日本对华战略文化形成的社会舆论机制――“普通国家”的身份建构与媒体的“共识动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2):17.[4]人民网.2013年本报发行量超过300万份[EB/OL].(2013-01-01)[2014-02-1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101/c1026-20068402.html.[5]刘江国.严防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N].人民日报,2013-12-05(04).[6]刘晓明.日本军国主义就是伏地魔[N].人民日报,2014-02-18(10).[7]刘军国.对日本修订教科书审订标准“严重关切”[N].人民日报,2013-12-03(13).

第三篇:2015美、加、英、澳留学签证新政策

http://www.jiemo.net/

2015美、加、英、澳留学签证新政策

随着申请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加,不少国家对国际学生也越来越重视,会根据情况为国际学生制定新政。准备2016年申请留学的同学来看看各国留学新政吧!美国签证更便利

美国大学拥有全球数量最多、教学质量最高的高等教育机构,具有世界公认的高质量学习项目、教师、设施和资源。美国教育系统在院校、学术与社会环境、入学要求、学位项目以及可供学习的专业领域方面,提供无可比拟的选择。留学签证有效期也由目前的1年延长至5年,商务和旅游签证将延长到10年。此外,学生毕业后,可在美申请为期12个月左右的工作机会,对后期申请和获得h1b工作签证大有裨益。

英国取消名校国际学生限额

2015年,英国政府宣布取消对英国高校的招生人数限制。该政策增加了中国学生进入顶尖英国院校的几率。

取消高校招生人数限制,意味着英国顶级院校如牛津、剑桥将更加欢迎国际学生申请。除了医学类等少数专业会有国际学生限额,绝大多数专业都不会对国际学生招收数量设置上限。更加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对广大赴英留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澳洲多种途径实现学业目标

学生在澳完成学业后,可申请短期毕业生签证,在澳洲停留18个月,以便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此外还可申请最多长达4年的毕业后工作(psw)签证。如果学生所学专业和技能属于澳大利亚就业市场紧缺的职业,学生毕业后也可以申请技术移民,长期留在澳洲工作和生活。

澳大利亚院校不仅开设种类齐全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而且提供多种学习方式,澳大利亚教育体系的卓越之处在于其“殊途同归”的学历框架设计,国际学生就读不同的课程路径,均能实现学业目标。

加拿大豁免签证担保金

5月21日,加拿大留学签证申请政策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留学签证中一直困扰广大中国学生和家长的三座大山——签证担保金总额、签证担保金历史和出资人收入证明,都可以豁免了!举例说明,如果申请人之前有加拿大或美国的任何类别的签证记录,包括探亲、旅游、商务、留学,甚至转机签证,或持有有效美国签证,可以完全豁免担保金总额、历史的要求,只需要支付一年的学费;或者提供相当于一年学费的资金证明,就可豁免对出资人的收入证明要求。

欧洲小语种课程

造就语言优势

欧盟多数为高度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完善,教育质量高,学历文凭含金量高,且多数国家的学校除了英语授课的课程之外,均有其他小语种的课程,能使学生拥有除英语之外的语言优势,且欧盟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工作和居留许可证——“欧盟蓝卡”,在签证方面也是有着获签率较高,担保金要求较低的优势。

随着中国今年“一带一路”战略即将全面启动,对目前已有欧洲留学背景的海归以及有意向选择此方向的学生,无疑是一剂“强心针”,预示着将来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第四篇:美英澳加留学费用一览

美英澳加留学费用一览

美国留学费用

高中学费

美国高中分为私立高中和公立高中,一般来讲,中国学生只能就读美国私立高中,学制通常为三年。美国高中的学费一般为$10,000~$40,000/年。

大学本科/硕士学费

本科阶段,美国私立大学每年的学费约为2.5万-3万美元,名牌私立大学甚至超过3万美元。按中等水平2.75万美元推算,约折算成23万元人民币。公立大学学费一般低于私立大学,每年约0.9万-1.4万美元。

在美国读硕士的学费比本科生还要高出一些。美国公立大学硕士一年1.5万-2.8万美元,私立大学硕士一年2.5万-4.5万美元。

一些专业学院,如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学费较为昂贵。

美国生活费

美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生活水准不尽相同,所学生活费也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可以把美国城市按照生活指数(不包括买车、外出旅行、电话和娱乐等额外消费)分为四级:

第1级 美国特大城市

如旧金山、纽约、费城、洛杉矶、波士顿、迈阿密、夏威夷、芝加哥、华盛顿首府等,其生活费为$1000~2000/月(约合人民币6500~13000元/月)

第2级 美国大城市

如匹兹堡、西雅图、拉达斯、亚特兰大、奥斯汀、底特律等,其生活费为$800~1000/月(约合人民币5200~6500元/月)

第3级 美国南部、中西部、东南部一些州

如德州、威斯康星州,依利诺州、密歇根州、犹他州、科罗拉多州、乔治亚州、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等,其生活费为$600~800/月(约合人民币4000~5200元/月)

第4级 其他地区

俄克拉荷马州、密苏里州、路易斯安纳州、南卡罗来纳州等,其生活费为$450~600/月(约合人民币2925~4000元/月)。

英国留学费用

英国中学费用清单

去英国读中学每学年大约需要20,000英镑(含生活费),约合20万人民币/学年。各项费用数额参考如下:

申请费

学校收取50-200英镑不等,为不可退还的费用。

学费

寄宿中学按学期收,每学期5,000至9,000英镑不等,学费包括学费、生活费(住宿、伙食)。一年分为三个学期。学费通常不包括:保险、旅游、额外的运动和课程费用(如马术、另修的音乐课)。

非寄宿类学院:按年收,每年净学费为15,000英镑左右,学费不包括:保险、旅游、额外的运动和课程费用(如马术、另修的音乐课)。学生需住英国家庭或学校公寓。一年的生活费约7,000英镑(包括:住宿、伙食、交通费等,剑桥、伦敦地区费用稍贵)。

监护费

16岁以下学生法定必须有英国公民作为监护人;16-18岁部分学校规定必须有监护人。监护服务的注册费用约为100-200镑(只收一次),押金约500镑(可退还的),每年监护服务费用在1,000-2,000镑之间。此外,学生还需付预付金1,000镑左右,相关金额将在学生的住宿、接送等费用从中扣除。

额外花费

包括英语作为外语(EFL),学习辅导,旅行和出游(看戏,社会活动等),考试费用,保险。书费和课本押金,文具购买,毕业照,和一些如高尔夫球,滑雪等可自由选择参加与否的运动。额外的费用会加到下学期的收费单中。额外收费的费用和学生的年龄和所在年级有关。主要的花费,如滑雪活动或是出国旅游都会事先通知,学生可以决定是否参加。

学费

英国本科的学制一般为3年,每年的学费大致为10万~15万元人民币。硕士学位的学制为1年,其学费达到12万~18万元。

英国每所大学的收费标准都是由学校自己所定的,且按照学校的知名度、所在地区的不同,价格也会有所差异。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内,不同的课程之间,学费也有较大的差距:

文科课程学费每年6750-8200英镑

商科课程学费每年7000英镑

理科课程学费每年6500-9500英镑

医科课程学费每年6200-17000英镑

英国MBA的费用最高,一般都在15000英镑以上,一些着名学校的MBA学费可达到25000英镑,将近30万人民币。

生活费

签证所要求的资金证明中对于生活费的要求是伦敦地区800磅/月,非伦敦地区650磅/月。一般来说,每一位学生应预留5000-7000英镑(看地区而定),像伦敦、曼彻斯特等物价水平较高的地区,可能达到9000英镑,以应付一年的基本生活开支,这包括住宿、电费、膳食、交通及其他必需费用。简单而言,英国留学一年的生活费大约需要7-10万元人民币。

澳大利亚留学费用

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海外留学生的首选地之一,很大原因在于留学澳大利亚的费用比英国和美国低,去澳大利亚留学,一年学费和生活费大约需要3万澳币左右,合人民币16万~25万。

但随着澳元持续走强,澳大利亚留学生市场开始受到严重冲击。5月刚开始,澳元兑美元汇率创下28年来的新高,中国学生留学澳洲一年所需花费要比去年同期贵4.5万元,达20万元人民币,澳大利亚留学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澳大利亚学费

中学:一般公立中学的学费在10,000-16,000澳币/年,私立中学的学费一般在12,000-28,000澳币之间。

职业教育学院:学费一般在8000-15000澳币/年左右。

本科:学费一般在17000-22000澳币/年。着名大学的学费一般都比较高,相对比较偏远地区的大学则便宜很多,从学科来讲,一般医科学费最贵,其次是工程、商科,文科的学费最便宜。

硕士:学费约16000-28000澳币/年。澳大利亚的硕士课程学制较为灵活,分为1年、1.5年和2年。澳大利亚生活费用

澳大利亚使馆提供的官方数字每年生活费是12000澳币,事实上不同的地区平均生活费有很大差异,只能大概做了一个如下的估计:

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12000-15000澳币/年;

昆士兰州/西澳州/首都地区:8000-12000澳币/年;

南澳/塔斯马尼亚/北领地区:6000-10000澳币/年。

悉尼大学

悉尼大学成立于1850年,是澳大利亚第一所大学,以优质的教学水平和雄厚的学术实力在全世界声名显赫。悉尼大学也是澳大利亚主要的研究中心,并拥有南半球最大的图书馆。学校在商科、传媒、工程、建筑、医学、法律等专业上尤有建树。悉尼大学是澳洲民间相对最为公认的澳洲最好的大学,150年以来,悉尼大学为澳洲和世界的人类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悠久的历史和显赫的成就为它赢得了“南半球牛津”(Oxford in South Hemisphere)的美誉。

悉尼大学不同的专业学费有所不同,医学专业35000澳币/年、商科大约32000澳元/年,理工科专业学费大约30000澳元/年,文科专业学费大约25000澳元/年。

墨尔本大学

墨尔本大学成立于1853年,座落于澳大利亚的“文化之都”墨尔本市的市中心。墨尔本大学以“澳大利亚首要的研究中心”自居,因为它拥有最多的研究资金,超过100个的各种研究中心,以及卓越的研究成果。大学吸引着一流的教授和研究人员,也吸引着一流的学生,每年高中毕业的最顶尖的1%的优秀学生中,有75% 申请墨尔本大学。墨尔本大学的毕业生在澳洲的政治,文化和商业领域涌现许多杰出人物,培养了两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三位澳洲总理,一些亚洲的商界和政界人士也毕业于此。

墨尔本大学学费,医学40000澳币/年,商科专业大约30000澳元/年,理工科大约27000澳元到30000澳元/年,文科专业学费25000澳元/年

新南威尔士大学

新南威尔士大学成立于1949年,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兼有文科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大学以其一流的教学和研究水平,被亚洲周刊评为亚太地区前十位的大学,大学除了是澳大利亚Group of Eight(八校联盟)的成员之一外,也是享有国际声望的21所国际大学联盟组织的重要成员。新南威尔士大学现有10个学院,1个大学院,共75个系,大学以在教育和研究中提供高质量的、新颖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思路而着称。

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商科、工科专业学费大约28000澳元/年到32000澳币/年,其他专业学费大约25000澳元/年。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建于1946年,座落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与澳大利亚的许多公共机构相邻,包括国会及许多国家的大使馆和最高委员会,被称为首都堪培拉的灵魂所在。作为澳大利亚国家研究中心,国立大学在学术界一直处于领导地位,曾被《亚洲周刊》列为澳大利亚最顶级大学。在泰晤士世界200强排行榜中雄居澳洲大学榜首,名列全球大学第十五位。雄厚的师资和卓越的研究能力使该大学成为世界顶级大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商科专业学费大约26000澳元/年,理工科专业学费大约24000澳元/年,文科专业学费大约22000澳元/年。

昆士兰大学

昆士兰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它1910年建校,招收海外学生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昆士兰大学是澳大利亚首屈一指的教研类大学,也是昆士兰州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学校不仅是Group of Eight

一名成员。还是国际上最着名的大学组织Universitas 21的成员,这个组织里只有三所澳大利亚大学,昆士兰大学是其中之一。昆士兰大学在澳大利亚优秀大学指南中的综合排名多年来始终保持领先,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研究成果都在澳洲国内外享誉盛名。昆士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远超过全澳平均水平。

昆士兰科技大学商科专业学费大约29000澳元/年,理工科专业学费大约25000澳元/年,文科专业学费大约20000澳元/年。

以上费用仅供参考 更多留学项目:

第五篇:申请美英澳大学必会100个英文单词

申请美英澳大学必会100个英文单词 apply申请 Professor教授 Maps地图 Faculty/Staff教职人员 gallery照片

Prospective Students申请本校学生的入口

Application申请 Graduate研究生

Undergraduate大学本科生 Parents家长入口 accommodation住宿

Dining and Housing饮食和住宿 Admission入学通知 High school高中 submit递交 provost院长 Office办公室 athletics运动

academics学术机构 community社区 statement陈述

website网站 webpage/page网页 homepage/home主页;首页 hot热门 more更多 science科学 search搜索 advanced高级选项 about us/about关于我们/关于 privacy隐私 sponsor发起人 subscribe订阅 Research研究

contact us/contact联系方式 Dean院长 help帮助

RSS Feeds订阅RSS institutes学院 admit允许 Events重要事件 latest最新的 full story全文 topic话题

K-12国际上对基础教育的统称(K-12),K是幼儿园Kindergarten的简称,12代表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中小学教育。facility 科研设备(由于是应用于美国校园,所以无老师将他翻译成仪器设备)

Session学期 categories分类

post日志;文章;帖子 university大学 recent最近的 college学院 Funding资金 response回应 message消息 article文章 security安全

top/back to top顶部/返回顶部 account帐户 password密码

re-type/confirm password再次输入/确认密码

forgot password?忘记密码了? sign in登录 sign out退出 log in登入 log out登出 join加入;注册 register注册

sign up注册(无老师在搜集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网站对于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词汇,所以这里列出了很多)

step步骤(step one:第一步;step two:第二步)

name姓名 first name名 last name姓

username/ID用户名 Administrative管理的/行政的 diversity多样性

check availability检查是否可用

date of birth/birthday生日 sex/gender性别

male男

female女

age年龄

country/location国家/位置 postal code邮编

email电子邮件

executive经理(这个翻译是本着面向初学者设置的,所以有些翻译没有完全按照字面意思来进行翻译,这就是一例)security question安全提问 center中心

agree同意

Postdoctoral博士后的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常见问题

options选项

Calendars日历

preference偏好

remove去掉

select选择

create创建

Departments院系

add添加

video视频

Campus校园

news新闻

Scholarship奖学金

top stories(新闻)头条

special reports特别报道 Library图书馆

Financial Aid奖学金申请 sports体育

finance金融

business商业

technology/tech科技

Tours游览

health健康

travel旅游

下载美、英、澳3家主流媒体奥运报道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英、澳3家主流媒体奥运报道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媒体虚假报道案例分析

    虚假新闻分析 王迎雪(1118007159) 广播电视编导 媒体报道的应该客观事实,这是新闻界的一个共识。不过,随着市场经济和媒介竞争的加剧,虚假新闻开始作为很多媒体卖点之一,典型案例......

    创新重大主题报道 发出主流媒体“好声音”

    创新重大主题报道 发出主流媒体“好声音” ——扬州报业传媒集团申报“特别贡献奖”陈述材料 在市委重大接待活动期间,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烟花三......

    媒体关于弱势群体报道分析思考

    媒体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现状1.关于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社会学认为弱势群体指的是“一般性社会状况下产生的,因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而绝对贫困或物......

    英、美、澳、新留学生利益保障的比较(精选5篇)

    英、美、澳、新留学生利益保障的比较 08教育学张龙伟(100808020)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国家出台法律和政策吸引留学生,全面保障......

    和中移民:出国留学_美英加澳_哪个最适合你

    出国留学,美英加澳 哪个最适合你金秋十月,又到留学申请高峰期。据《国际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留学生数量占到世界留学生总数的14%,排名世界第一。该报告......

    中央、地方等多家主流媒体集中报道第六大队侦破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

    中央、地方等多家主流媒体集中报道 第六大队侦破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 4月22日中央电视台13套《新闻直播间》在黄金时段播报了第六大队侦破“4〃15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情况,4......

    二战期间美英对法的政策分析(精选合集)

    一、英美对法国崩溃后政权政策的演变 二战期间美英对法的政策分析 [摘要]二战中法国败降,组成以贝当为首的维希政府统治着剩存的法国领土。而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则流亡伦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