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正式启动
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正式启动
9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在贵州省六盘水盘州市举行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启动仪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六盘水市市委书记周荣以及工信部、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扶贫办、贵州省中医药局等部门出席启动仪式。各省中医药局和扶贫办、中药标准化项目单位、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备选项目单位和部分贫困县(市)政府参加会议。
刘永富在讲话中指出,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很好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扶贫攻坚,还要健康中国。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用好中药材我们有产业技术优势,有良好的经验、市场需求和发展思路。在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过程中,要不忘扶贫的初心,既要围绕产业、尊重市场的规律,也要加强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既要发展产业,更要精准扶贫。
王国强在讲话中强调,中医药行业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的信心和决心。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实践,是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夯实中医药产业基础的重要举措。
中医药行业要把握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实施路径,突出技术指导和精准帮扶。一方面要突出规划引领,要尊重自然规律,立足资源禀赋,找准比较优势,指导贫困县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中药材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更要牢记扶贫的初心,让产业发展效益真正落到贫困户身上,让他们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有脱贫致富的发展能力,让贫困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最后,王国强主任、局长宣布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正式启动。(中国政府网)
第二篇:“扶贫牵手行动”正式启航
“扶贫牵手行动”正式启航
2015年10月16日下午,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乡村发展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如期举行。本次论坛由10?17论坛组委会主办,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与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筹)共同承办。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村官代表、贫困村代表、驻村“第一书记”代表和扶贫志愿者代表约60余人参加会议。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出席见证扶贫牵手行动签约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大会发言环节,围绕“扶贫牵手行动”这一主题,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晓毅和部分杰出村官代表、扶贫志愿者共8位代表作了精彩发言和案例分享。
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在发言时表示,“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的帮扶活动,让东部更多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自费指导、帮扶、带动西部贫困村,能有效地加快西部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在实践中,他提出“换脑、育种、造血、夯基”的帮扶思想,主要做4件事:一是帮助村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他们请到蓉中村参观学习,引导村民扔掉“等、靠、要”思想,走“创业兴村”的发展路子。二是采用“1+11”创新培训模式,把外出打工青年分批请到蓉中村免费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创业培训,着力培养能带动村民创业的精英“种子”。三是把单一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结构,把“输血”改为“造血”,着力提高村民的“造血”功能。四是着力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把支部建在产业上,使基层党组织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他对口帮扶的两个贫困村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2300元,2014年达到11000元。
山东日照市莒县陵阳街村经历了从贫穷到富裕的脱贫致富历程。2014年,全村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600元。光伏产业是这个村的强项,现在他们打出“用光伏照亮贫困人群的希望”的旗帜帮扶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马先富发言时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正富;一个村富了也不算富,所有的农村都富了才是真正富。这是我一直的理想,也是我们陵阳街村百姓的共识。因此,我们陵阳街村富裕起来后,每年都坚持帮扶一到两个村,实现共同发展。
在“扶贫牵手行动启动?签约仪式”环节,大会组织安排北京聚茶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莒县陵阳街村等多家优秀企业代表、帮扶村代表现场与贫困地区的县和村签署了12份《结对帮扶协议书》,扶贫牵手行动正式起航。未来几年,预计将有超过2万户贫困家庭因此受益,摆脱贫困。
在签约的帮扶项目中,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河清四村牵头帮扶广西上林县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发展智能养鱼产业。项目建成后,将带动上林县近万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户均年收益2~10万元。
山东莒县陵阳街村牵头帮扶甘肃临洮县三益村发展光伏产业。此项目总投资2.7亿元,将建设25兆瓦的光伏电站一座,5.9兆瓦的分布式电站一座,温室大棚400座。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当地1000户无劳动能力贫困家庭摆脱贫困,解决400户有劳动能力贫困家庭从事种植、养殖等农牧产业,户均年收入6万元。
北京聚茶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网络天下茶园,造福百万茶农”为己任,借助互联网,让茶农、茶厂与消费者三方牵手,减少中间环节,真正通过消费扶贫让一亩茶园的销量切实帮助一户茶农脱贫。目前,聚茶园已建成一期工程3000亩茶园,亩均收益3000~6000元,带动2000多户贫困家庭摆脱贫困。
此外,只有甘肃神农现代科技有限公司帮扶渭源县元古堆村发展养殖羊、鹿和10万只虫草鸡产业;北京金丰餐饮有限公司帮扶河北顺平县西南蒲村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产业;重庆九龙坡区海龙村组织200多家企业以消费扶贫形式帮扶重庆云阳县梨树村发展;山西大同市杨家窑村、湖南麻阳县楠木桥村、新疆艾丁湖乡也木什村三方互签,也是希望通过产业带动,共促汉族、苗族、维吾尔族民族团结。
本次乡村发展论坛让全社会更全面、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乡村的发展实际,是对富裕村、优秀企业与贫困村牵手结对帮扶的一次尝试,也是“东部帮西部,先富帮后富”在现实扶贫工作中的一次有益探索。
第三篇: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为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国家倾斜支持宁夏发展的政策机遇,以及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县委、政府“产业富民强县”、“绿色生态立县”战略,推进中药材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实现中药材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变,特制定2012年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一、201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现状
201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16.5万亩,其中大田种植6万亩,育苗0.5万亩,林药间作10万亩;建设万亩以上种植基地1个,千亩以上种植基地6个,百亩以上种植基地16个,品种主要以黄芪、甘草、水飞薊、菊芋、秦艽、柴胡为主,搭配黄芩、防风、大黄、板蓝根、独活等品种,预计总产值达2.1亿元,纯收益达1.26亿元。
二、2012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
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培育加工企业为关键,以开拓营销市场为动力,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通过招商引资和龙头带动,发展订单种植,推行中药材GAP体系建设,构筑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新格局,推进中药材产业由以种植为主的初级产品输出型向种植、加工、研发、营销为一体的精深开发转变,把中药材产业培育成为富民的主导产业、强县的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
(二)、发展目标
以菊芋为引领,以秦艽、黄芪、甘草、大黄为主栽品种,搭配板蓝根、柴胡、水飞蓟、黄芩等品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提升加工和研发能力,构筑市场营销体系,推进中药材产业实现量的扩张、质的提升。使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7万亩,其中大田规范化基地5万亩(菊芋1.5万亩),林药间作基地12万亩;进一步加强六盘山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完成修复保护面积7万亩;引进中药材大型加工企业2家以上,小型加工企业4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发展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100人以上,规划建立中药材专业市场,不断提升“六盘山”道地中药材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将隆德县打造成为宁夏第一、享誉西北、影响全国的“菊芋之乡”、“秦艽之乡”。
(三)、规划布局及建设重点
1、规划布局
根据气候类型、生态条件,结合生产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沿六盘山外围阴湿区及“两河”流域,采取大田规范化种植、林药间作和补植修复三大种植模式,力争将我县打造宁夏第一、享誉西北、影响全国的“菊芋之乡”,“秦艽之乡”。
一是沿渝河流域的城关、沙塘,甘渭河流域的温堡等乡镇,建立3万亩大田规范化种植基地。
二是以清凉河流域万亩菊芋种植基地为核心,辐射周边阴湿区的好水、奠安等乡建立1.5万亩菊芋种植基地。
三是以康鲜中药材种子种苗良繁中心为基地,依托甘肃农业大学和宁夏大学等科研院所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和利用康鲜中药材组培室功能,重点以六盘山珍稀濒危药材盘贝母组培扩繁为主,加强黄芪、甘草、秦艽等主导品种快繁技术措施,辐射建立500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四是以六盘山药用植物园为核心,沿“312”国道、“隆秦”、“隆张”等公路沿线建立500亩药用花卉示范基地。
五是以六盘山外围阴湿区的山河、观庄乡为重点,建立以秦艽、柴胡为主导品种的林药间作示范基地12万亩。
六是加强六盘山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以六盘山野生资源修复示范区为中心,辐射六盘山脉沿线的天然林区和生态保护区,建立六盘山外围道地中药材野生资源修复保护区7万亩。
2、建设重点(1)基地建设
大田药材基地。建立沙塘镇许川村千亩秦艽、黄芪、柴胡GAP基地,建立沙塘镇张树、董庄、十八里村,城关镇三合、星火村,温堡乡新庄、前刘村,神林乡岳村,联财镇赵楼村,观庄乡林源村千亩以上中药材示范基地10个;全县建立百亩以上种植基地26个。菊芋种植基地。建立清凉河流域万亩菊芋规模化种植基地,山河乡菜川村,奠安乡雷王村,风岭乡**,沙塘**4个千亩基地,全县范围内建立500亩以上种植基地13个。
良种繁育基地。以康鲜中药材良繁基地为核心,辐射建立观庄乡红堡,风岭乡河湾,陈靳乡新兴塬,联财乡赵楼,沙塘镇董庄,城关镇星火6个500亩以上良种繁育基地,全县建立百亩以上良种繁育基地10个。
药用花卉基地。建立引种驯化园药用花卉基地200亩,清凉河流域药用花卉基地200亩,“312”国道沿线及全县旅游景点药用花卉栽培基地100亩。
林药间作基地。建立奠安赵沟,山河大漫坡,观庄林沟3个万亩林药间作示范基地,建立5000亩以上林药间作示范基地4个,全县范围内建立千亩以上林药间作示范基地6个。
野生资源修复与保护基地。以六盘山中药材资源修复保护示范区为中心,采取人工补播、定向抚育、轮播轮采、围栏封育为主要措施,修复保护黄芪、秦艽、柴胡、黄芩、大黄、盘贝母、黄精、贯众、九节菖蒲、地榆等濒危野生中药材资源7万亩。
(2)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按照自治区“5183”农业科技工程的要求,抢抓自治区建设12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机遇,努力把康鲜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宁夏中山甘草种植示范园区和六盘山药用植物园,按照“高起点、现代化、多功能、科技型”的标准,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设施育苗、优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力争把它们列入自治区12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并不断提升六盘山珍稀药用植物园建设水平和规模,将其打造成为“宁夏第一药用植物园”。
(3)研发机构建设
依托神林乡康鲜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六盘山(隆德)道地中药材研究所,建立中药材组培繁育、智能温室、日光温室和大中拱棚等设施,通过技术研发,引进、集成和推广良种良法等,为全县提供优质种子种苗,促进中药材精深加工和深层次开发,延长产业链条;开展与中药材产业相关的技术研究,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成熟配套的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增强中药材产业发展后劲,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4)专业市场建设
依托县内西北药材等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和经销大户等,加强与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甘肃陇西和广西玉林等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交流与合作,设立销售中心,促进地产药材的商贸流通;引进优势企业,在县工业园区选址建设中药材专业市场,配置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信息发布、质量检测、分拣包装等相关附属机构和设施,力争建成便捷、畅通、规范、安全、高效的专业化批发市场,使其成为开拓销路、打造品牌、实现效益的载体。
(5)加工体系建设
继续加强和建设县内西北药材科技公司饮片加工车间建设,督促其早日投产。其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并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开展中药饮片炮制、中药食品加工、中成药制造等;积极研究开发药膳、药浴、药饮和药容等功能型保健产品。到2012年底,力争引进1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和1家中药保健品加工企业,年产中药饮片2000吨,加工中药材5000吨;依托宁夏德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菊芋果糖提取生产线,以菊芋为原料,生产菊粉(低聚果糖)3000吨,加工菊芋8万吨;引进和培育500万元以下中药材小企业4家,开展药膳、药浴、药饮和药容等功能型保健品研发和生产,开发旅游商品、纪念品、保健饮料、药用茶等产品。
(6)服务体系建设
依托中药材产业专家服务基地和中药材科技创新团队,精心编写先进适用、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资料和课件,认真制定和落实培训方案,逐级逐层培训,造就一代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培育中药材合作经济组织10家,培育农民经纪人、种植大户100人以上,培训农民10000人次;积极开展品牌创建,争取将已注册的“六盘明珠”、“塞上六盘”和“隆珍杰”商标打造成全区乃至全国的著名商标,打造六盘山道地中药材品牌,争创全国“菊芋之乡”、“秦艽之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成立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财政、科技、农牧、林业、水利、扶贫、商务、经合、交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局,具体负责全县中药材产业的规划落实、政策制定、奖惩考核、招商引资及协调解决生产中重大疑难问题;所涉乡镇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制定落实相应措施;县级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县上下要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真正把我县建成国家级中药现代化、规范化种植基地和制药企业的药源基地。
(二)、强化措施
1、加大招商引资。在着力扶持县域加工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土地流转、申报项目、金融支持、科技服务等优惠政策,引进外埠投资创建中药材加工企业。对引荐落实外埠投资的机构和个人给予奖励:当年到位资金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新建项目,给予1万元奖励;当年到位资金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新建项目,给予2万元奖励;当年到位资金2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新建项目,给予3万元奖励;当年到位资金3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新建项目,给予5万元奖励;当年到位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新建项目,给予10万元奖励。
2、强化扶持引导。财政部门要安排300万元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在产品滞销时给予补贴,在产品畅销时给予奖励;在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建设市场信息平台,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参加大型会展活动等环节给予补贴。在项目申报、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和科技特派员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对全县范围内建设的集中连片百亩以上种苗移栽或育苗基地、百亩以上种子直播基地、300亩以上菊芋种植基地、千亩以上林药间作基地,分别给予每亩200元、100元、100、100元补贴;创建一个宁夏知名品牌奖励5万元,注册一个著名商标奖励3万元,认证一个地理标志奖励2万元;通过1项技术质量认证奖励5万元。
3、强化科技支撑。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建立研发中心和专家服务团,开展以大田规范化种植、林药间作、良种繁育、资源修复保护及药用花卉栽培技术为重点的科技培训;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制定六盘山道地中药材技术操作规程与质量标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技术研发,推进成果转化,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水平,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加大宣传推介。通过举办专题推介会、参加农产品展销、采风报道、制作宣传折页等形式,加大六盘山道地中药材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在政府网站、广播电视台开设中药材专栏,宣传报道中药材产业开发中的先进典型和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争取项目支持。建立隆德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项目库,加强与自治区发改、财政、农牧、科技、扶贫等部门对接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各类项目资金支持,推动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6、加强资金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财务管理,实行招投标制、法人责任制、工程质量监理制,经济责任合同制,按照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建立专帐专户,确保专款专用,严格执行预决算,加强现金管理、资金审批、财务监督以及审计监督制度,确保项目资金高效合理使用。
(三)、创新机制
1、创新多元投资机制。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农户投资为主体,银行贷款为补充的多元投资机制,探索专项担保模式,开辟与金融机构合作的途径,扩大项目贷款信用额度,解决企业、农民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不断拓展投融资渠道。
2、创新龙头带动机制。坚持抓中间(企业)、带两头(农户、市场)的思路,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司(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推行“订单种植”,与种植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发挥前拓市场、后连基地、创新技术的作用,激发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提高技术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组织化。
3、创新技术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技术培训服务体系,由科技局负责技术骨干和药农的技术培训,使广大药农掌握2—3个药材品种的种植和初加工技术。鼓励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民或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逐级聘任、以岗定责、双向选择、年终考核等制度,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中药材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运用市场机制精心培育一批科技服务企业,探索技术推广多元化、科技支撑社会化的运行机制,开辟技术服务贯穿经营过程的有效途径,构建科技服务长效机制。
(四)、严格考核
在中药材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县组织、人事部门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考核评价乡镇、部门的主要依据,作为干部任用的一个主要指标。将干部职工的工资、职称、待遇与发展中药材产业业绩挂钩。制定《中药材产业计划任务验收与考核奖励办法》,在7月中旬对中药材产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12月份召开总结大会时,对成绩突出的部门、乡镇、企业以及责任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部门、乡镇、企业以及相关责任人要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追究其责任。
第四篇: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康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康乐县中药材种植历史久远,面积大,品质佳,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是世界中药材中的上品,而康乐县的膜侧中药材以其品质优、产量大、品质好,深受更欢迎。2006年该县申请注册了中药材无公害认证。2009年,全县种植中药材3.62万亩;总产量达5453吨,值产达12609万元;3000吨,产值达1.77亿元。“陇宝”牌莲花山中药材醋、“奥妮雅”中药材系列化妆品、中药材酒、中药材鸡、中药材鸡蛋地方优势品牌初步形成,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膜侧中药材”已成为县域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其系列产品已成为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的新亮点。
1、中药材种植发展现状与优势
(1)现状 康乐县中中药材主要分布于在西南部的莲麓、景古、五户、草滩、胭脂、上湾、鸣鹿、八松几个乡(镇),该区平均海拔2000 — 2400 m,水、肥、光、热及土壤条件均属全县最佳,有耕地面积18.61万亩,是该县中药材生产的最佳地带。近年来,康乐县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将“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作为中药材产业作为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富民富县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扩大种植面积,着力建设国家级中药材药源基地,2007年,全县种植中药材3.48万亩;总产量达5453吨,产值达1.77亿元。
(2)优势 康乐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有:资源优势,我县地处中纬度、中海拔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农区向牧区、冷暖向干湿过渡地带,植被良好,生物群落多样,是中药材、党参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境内分布着中药材、党参等300多种野生中药材,年采集量达1000吨;种植中药材具备天时条件;地缘优势,我县在气候、水系、温差等方面优于其他种植区,是公认的“中药材”最佳栽培区之一,所产的莲花山中药材称为岷归精品中的精品;有近20万亩耕地非常适宜中药材种植;种植优势,农民在长期的采药、驯化和人工种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发展中药材产业兼具人和优势;技术优势,栽培经验和技术逐步完善,探索出了良种选育、野生药材驯化、膜侧种植、中药材直播栽培、专用肥料开发等关键技术,为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加工优势。“义顺”获得甘肃著名商标,中药材系列产品生产GMP认证即将通过,1500吨中药材醋生产线引进使中药材就近收购、精深加工成为可能;市场优势,当前,中医药国际化正在加速,世界中草药市场需求的两位数递增和消费者对中药材系列产品的认可和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产业化生产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2、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植规模发展不够,种植分散,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该
脱节,使得加工企业原药材收购困难,购销合同往往不能按约兑现,严重影响了农户、基地、公司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的健康运行。
(4)龙头不强,品牌不响,已经成为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加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县莲花山药业公司已累积资本3000多万元,建成300平方米的中药材提取浓缩、580平方米的中药饮片加工、500平方米的中药材醋、500平方米的中药材酒、380平方米的中药材洗涤化妆品生产和600平方米的药材专用肥、2000平方米的周转库房、110立方米的中药材专用冷藏库,形成年加工中药材醋500吨、中药材1000吨,收购销售中药材10000吨的能力。但由于生产车间狭小,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周边环境欠佳等因素制约,严重影响企业全天候生产。同时,由于品牌培育仅仅停留在地方品牌的水平上,品牌效应较弱,缺乏大市场知名度,市场份额低,造成外地收购商抢断本地原药材,本地企业靠外地市场再供应,原材料进购环节增多,产业效益大打折扣,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
3、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实现规模化生产。统筹整合资金,对良种选育、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等环节进行重点扶持。借鉴该县畜牧产业发展中成功的扶持政策,对集中连片新建基地,按亩补助苗价补贴、化肥补贴,由企业实行交售奖励,通过优惠政策调动企业与农户的积极性,引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扩大基地规模,实现规模生产。
(2)加强技术支撑,提高产业化水平。利用科技特派员体制和党员帮扶机制,对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乡(镇)政府、企业选派20—30名科技特派员,带动建设示范基地,进行技术与信息、生产与市场全程化服务。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GAP规范化种植,特别是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面制定出强制性标准,提高原药材品质。
(3)培育龙头和品牌,促进产业升级。建议下大气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营造“康乐”地理标志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理念,积极引进知名加工企业和营销公司,走开放式发展的路子,扩大生产规模。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协调解决莲花山药业公司1500吨中药材醋生产线建设用地10亩,原药材晾晒场地20亩。依托义顺“名酒联销网”建立中药材增值产品市场营销联合舰队,争取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占领西北市场,抢占国内市场。积极推进中药材、党参原产地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对接,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稳定利益共同体,加粗和延长产业链条,加速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打造“康乐”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生产效益,带动优势转移、产业扩张和效益升级。(4)遵循市场规律,繁荣中药材流通。建议采取社会融资、招商引资,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中药材市场建设,建立中药材交
第五篇:中药材产业分析汇报
二、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
(一)缺乏政策扶持。一是政府鼓励农民发展药材生产出台的有关扶持奖励政策,受财力影响,标准低、要求高、难兑现;二是药材种植技术含量高,投入大,部分农民因种植和加工缺乏资金投入,贷款无路,使企业难以做大;三是保护力度不够。不管是政府也好,还是药农也好,对野生药材的家种、驯养不够重视,部分药农在采集野生药材特别是珍稀濒危药材时,缺乏合理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乱采乱伐,滥猎滥捕,破坏了生态和野生药材资源,政府没有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引导药农合理保护和积极开发。
(二)缺乏科技人才。目前全县16个乡镇农技人员中,懂中药材种植的微乎其微,中药村产业开发归口农业局,医药、卫生等部门懂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研究开发的专业人员也为数不多,由于受经济因素及工作条件制约,知识结构不能及时的更新,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要,真正种植技术人员仅在几家中药材企业中。而中药种类繁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栽培技术也各有特殊性,我县中药材种植分散在千家万户,传统种植生产方式原始,基本处于粗放型种植阶段。种植户管理意识和水平低,种植中药材的观念陈旧,“靠天收”的意识很浓,没有将中药材生产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的思想,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科学管理 在中药材种植上的重要性,粗放的管理造成中药材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低下,市场竞争力弱。许多种植户因不了解或不能全面掌握中药材的生产、采收、加工技术要点,导致中药材产品质量低、产量少、效益差,甚至错过种植时间,造成欠收或绝收。
(三)缺乏龙头组织。目前,嵩县规模性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只有顺势药业有限公司一家,且群体小,对中药材种植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1、由于缺乏龙头组织,协会运作滞后。中药材协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大多数农民对专业协会的作用认识不足,不能积极地联合其他种植户组成联合体(专业协会)共闯市场,减少个人 承担的风险,降低流通成本,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2、由于缺乏龙头组织,信息服务滞后。中药材属特殊商品,其生产、加工、销售取决于市场需求,而中药材市场情况千变万化,价格涨跌频繁,信息真假难辨。市场信息不灵已成为我县发展中药材生产的制约瓶颈。第一,我县丰富的野生中药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第二,广大农民不知如何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适销对路品种,不少种植户因信息不灵或受虚假广告的诱惑而盲目引种种植,有的受伪劣或高价药材种子之害,造成经济损失;第三,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对药材认知不足,致使中药材营销经纪人队伍发展缓慢,人数少且年营销额不大,造成中药材产品销售空间小,药材收购大多靠外地客商,价格低甚至难以销售,种植经济效益不能得到保障。
3、由于缺乏龙头组织,基地规模滞后。中药材品种不成规模,分散为千家万户种植,且品种种植多样,产量不成规模,不利于客商收购,生产方式原始,技术含量低,处于粗放型种植阶段,种植盲目性较大,药农抗御风险能力弱。
(四)缺乏专业市场。我县中药材交易市场尚不健全,专业的药材交易或批发市场并未建立起来,迫使药农千家万户找市场,盲目性大、风险大。由于缺市场,客商引不来、留不住,农民千家万户种药找不到市场,药卖不出去,且上当受骗,压级压价时有发生,严重挫伤药农的生产积极性。
嵩县中药材产业化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要在短期内做大做强还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大政策扶持,积极营造发展环境。目前我县县委县政府已将中药材种植产业化作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战略主攻方向之一。但就目前总的情况来分析,政府仍应在政策方面给予更大优惠,加大推进力度。对我县中药材生产开发的现状,应辨证地分析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变自生自长为积极引导,变盲目生产为对接市场,变零星种植为规模生产,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掌握主动。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针对中药材产业的特殊性,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协调、解决中药材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要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理效率。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出宣传栏、黑板报等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全县上下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新闻媒体、科普宣传部门要为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对产业形象、产业内容的宣传和对农户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全县上下形成合力,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3、优化政策,重点扶持。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扶持龙头企业、种植户上规模、上水平,发挥带动效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中药材科技开发、技术鉴定等。财政、金融部门对企业和农户资金方面的扶持、服务要到位。制定完善中药材项目开发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二)坚持科技领先,强力推进科技兴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领先的科技来武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据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科技领先工作中要抓住五个环节,一是品种要先进,对落后品种要进行淘汰、改良,提纯复壮,以良种良苗保证高产高效。二是进行高效栽培技术的组装配套,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三是立足加工企业的工艺改造延伸产业链条,由目前的出售原料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出售成药、半成药为主,实现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四是实行标准化生产,从栽植过程、生产环境、加工工艺等实行全方位质量跟踪监控,确保中药材产品达到绿色、环保标准。五是加强技术培训,确保中药材优质高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育和引进技术人才。要重在培育,选择一批有文化、有意识、有事业心、懂技术的中青年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培养一批自己的科技种药人才;或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引进一批从事种植、加工、流通等专业技术人才,形成有较强实力的中药材专业科技队伍;组织专业培训和送科技下乡,努力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确保增收增效;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将专业种植或经销大户发展成为种植经销科技户,带动种植技术的推广。
(三)培育龙头组织,精心做大产业规模。中药材种植要发展,必须打破一家一户,各自为政、分散种植的局面,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带动药材事业的发展。而培育龙头组织是壮大产业规模的有效手段。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