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之光”重点科学技术成果推广活动

时间:2019-05-15 05:4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纺织之光”重点科学技术成果推广活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纺织之光”重点科学技术成果推广活动》。

第一篇:“纺织之光”重点科学技术成果推广活动

“纺织之光”重点科学技术成果推广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纺织行业关于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重点任务,加快粘胶纤维行业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并搭建科技创新成果交流、宣传、推广的平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联合组织,于1月27 ― 28日在天津市举办了一场“粘胶纤维行业节能减排技术”重点成果推广活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陈树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天津工业大学副校长肖长发、程博闻,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向东,纺织之光科教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等领导,以及国内外粘胶纤维生产企业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推广活动。本次推广活动以会议交流互动、现场实地参观的形式,向与会人员展示了粘胶纤维行业原料制备、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创新科技成果。

陈树津在致辞中指出,化纤行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行业,在历年行业科技奖项中获奖比例很高,推广这些成果非常重要。他希望企业在自主创新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采用新技术,让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会上,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杜俊琪介绍了“绿色制浆工程化技术”。该成果解决了制浆连续生产过程中的浸渍、解聚脱色、连续蒸煮等设备工程化的关键技术,实现了高浓、低温、连续的生产过程。可使生产能耗减少50%,用水减少50%,COD排放减少50%,色度下降75% ~ 80%,经过处理的废水90%以上可循环使用,实现了制浆过程的清洁生产。

大连南北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达人讲解了“闪蒸结晶制取元明粉工艺和装置技术”。该工艺在粘胶纤维生产中实现闪蒸结晶制取元明粉的产率比老工艺增加15% ~ 20%;与年产3.2 ~ 4 万t元明粉的芒硝结晶焙烧老工艺相比,全年节约蒸汽4.35 ~ 10.55万t;除节能外,该技术还具有所产元明粉质量好、设备占地小、设备无磨损、操作维修人员少等优点。

湖北天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道喜向代表们做了“新型纤维素纤维生产技术”的报告。据介绍,该新型纤维素纤维产品原料主要有浆粕、尿素、烧碱等,生产过程无有毒有害物质排放,产品为纯纤维素纤维,可降解,具有环保优势;且生产流程短,与粘胶纤维生产流程相比,减少了老成、脱硫、漂白、尾气处理等工艺和环节,初步计算,成本比粘胶纤维要降低10%以上。

必德普(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涛在介绍“BDP(生物倍增)工艺”技术时表示,这项“全程低溶氧、同步硝化反硝化”高效好氧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微生物技术,在低溶氧、高污泥浓度条件下,使生物处理池中所驯化培养的优势菌群数量成倍增长,从而显著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高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使得污水处理效率大幅提升,降低了能耗,且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省投资。通过实地参观天津市静海县华静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后,与会代表对BDP(生物倍增)工艺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另外,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尹翠玉介绍了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的最新研究进展。该技术通过尿素高温下分解成中间体异氰酸,异氰酸与纤维素反应生成纤维素氨基甲酸酯,以此代替传统粘胶生产工艺中的纤维素黄酸酯来生产再生纤维素纤维。该工艺生产成本低,设备改造投入少,无有毒气体排放,后处理过程简单,有利于粘胶纤维工业的升级。

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在听取了成果单位的介绍后,不少企业代表纷纷提出问题,专家们则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第二篇: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

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管理办法(试行)

大中小 【颁布日期】910923

【颁布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日期】910923【内容分类】中医药类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的管理,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应用和推广,依据国家科委有关科学技术成果管理文件精神,制定 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登记范围

1.阐明中医药理、法、方、药及其内在联系的,在学术上有新见解,并对中医药学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基础研究成果及应用研究成果。

2.解决中医实践、中药生产、中医药器械等科学技术问题而取得的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价值的应用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新品种。

3.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对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4.中医药古籍研究,中医药的标准、计量、科技情报、科技档案等的科学化、标准化研究所取得的科技成果。

5.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设备、技术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6.推广应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过程中取得的科技成果。

第三条 登记材料 凡申请科技成果登记的项目,须上报如下材料:

1.《科学技术成果报告表》二份(附件一)

2.《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二份(附件二)

3.有关的系统技术资料(其中不能对外公开的材料须注明)一套

第四条 登记程序 科技成果按项目完成单位的隶属关系逐级上报。

本局直属单位完成的科技成果经本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审查签署意见后,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司。

地方所属单位完成的科技成果按其隶属关系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医药管理局(总公司)审查签署意见后,上报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科学技术司。

第五条 发布成果公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司负责对收到的科技成果及时审查,对符合登记条件的项目进行统一登记、编号,定期发布《中医药科技成果公报》,成果公报公布的科技成果是本系统首创查新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六条 成果争议处理

凡正式公布的科技成果,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在公布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异议。如经调查核实,确属剽窃或弄虚作假者,应在原公布的范围内宣布撤销并通报批评。

第七条 中医药科技成果经鉴定后,应及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司进行登记,此为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必备条件之一。

第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第三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感受科学的价值和魅力; 3.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热爱科学。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内容】

单元文化

本单元选读两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这两部著作,都产生于明代末年的17世纪,一个堪称技术百科全书,一个堪称地学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是曾经闪耀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历史上的“科技之光”。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古老的封建坚冰开始松动、融化。虽然作为封建王朝统治工具的程朱理学仍在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但逞日趋没落之势。一些开明知识分子,一些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有感于社会的**,吏治的黑暗,开始意识到寻章摘句、死背经书、空谈性命的虚无。他们经过艰难的抉择,把注意力转向对当时生产技术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上,于是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技著作。如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作《农政全书》(徐光启),科学与艺术融会贯通的《乐律全书》(朱载堉)等,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明代科学家的科学活动虽然不一定与西方科学有联系,但其学术水平足以与之匹敌。

1.《天工开物》记载和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全书共十八卷,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工、纺织和染色、制盐、制糖、陶瓷制造、金属冶炼和加工、采矿、榨油、造纸、酿造、颜料、车船、兵器和珠玉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该书详细记述了领先行于当时世界的各种工农业生产措施和科学创见。首先,在农业生产方面,记载了培育优良稻种和杂交蚕蛾等许多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其次,在纺织方面,作者详细记述了明代提花机的构造,并能够用和现代“轴测投影”类似的方法清楚地表达出花机的结构、机件和形状大小、相互关系;并对缫丝、整经、卷纬、机织、提花、精练、染色等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是研究我国古代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的重要资料;再次,在冶炼方面,记载了用锤锻方法制造铁器与铜器的工艺过程,其中不少技术至今仍在应用。《天工开物》不仅全面反映了明末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发展水平,而且也体现了作者的农本思想。全书自始至终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活动。

2.《天工开物》中所反映的科学思想。《天工开物》一书涉及的农业、工业生产技术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近三十种,本课选取的两则,一农一工,颇具有典型意义。虽然篇幅有限,但仍可以一窥其中的科学思想。首先,宋应星置《乃粒》于卷首,开宗明义,表现了他的重农思想,这与那些视务农为可耻的传统读书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次,从《稻》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应星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农学中的“三才”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的农学,历来强调天、地、人三种因素的协调。《稻》中对天时、地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更强调人的作用:通过科学育种、合理分秧、培育新品种,就可以达到丰收的目的。另外,这两篇文字,尤其是《治铁》一文,也突出地反映了宋应星的技术思想,即“法”“巧”“器”三者的完美结合。法,就是操作方法;巧,就是人的技能和智慧;器,就是工具和设备。而在这三者之中,宋应星一贯认为人的巧智是最重要的,是主宰“法”和“器”的灵魂,在其他篇章中他对此多有论及。而融会所有这些思想的,是作者一以贯之的追求实学、期于实用的科学精神。

3.百科全书式的叙述风格。《天工开物》传到欧洲后,被称做“技术百科全书”,李约瑟称宋应星是“中国的狄德罗”,这并非溢美之辞。欧洲近代意义上的第一部百科全书,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1713—1784)和物理学家达兰贝尔(1717—1783)在18世纪中期合作编写的,比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晚一百多年。两者的相同之处是都把工业技术知识列入书中,不同的是,《天工开物》的记述多来自作者自身的社会调查,而非案头资料,因而更真切可感。即以语言而论,《天工开物》的叙述风格也是“百科全书”式的。每章文字,先概括说明主要议题,提出一般原理,作诠释或下定义性质的描述;然后再就具体事例,或按操作次序,或按工艺流程展开叙述,逐次延伸,并对重点内容详加剖析,语言简明,表述清晰。如果联系到作者尚有很多其他不同风格的著作,如纵横骋辞的政论《野议》,情韵幽深的诗集《思怜诗》等,则他能坚持用纯净得近乎枯燥的实用语体写科技著作,是和他毅然放弃科举转向实学一样令人感动的事。

4.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孔子周游列国,悟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道理。司马迁、郦道元都游历过很多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都是山水游记的经典之作。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经典原文】 《天工开物》两则

[宋应星]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感受科学的价值和魅力; 3.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热爱科学。【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

(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2.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生时明万历十五年(1587)。万历四十三年他和他的哥哥床应升同时考中举人,以后屡试不第。崇祯七年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由于对经义八股文不感兴趣,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调查研究在当时被称为实学的科技知识上,并着手撰写《天工开物》一书,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到崇祯十年(1637)终于完成了这部伟大的科技史名作。

二、精读赏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稻》

《稻》选自《天工开物》的第一篇《乃粒》。“乃粒”一词出自《尚书·益稷》:“烝民乃粒,万邦作乂(yì)”,意思是百姓有粮食吃,天下才能安定。作者在这里用“乃粒”一词,统指谷物。稻并不在传统的五谷之列。汉代的郑玄注《周礼·天官·疾医》,以麻、菽(豆)、麦、稷(小米)、黍(黄粘米)为五谷。对此,宋应星在本卷的开头作了解释:这是因为古代圣贤都出自不种稻的西北地区,所以他们的著作中没有涉及稻。但是,作者为什么又把稻列在“乃粒”之首,放在小麦、大麦、黍、稷、麻、豆前面来论述呢?这是因为在当时全国民用的口粮中,稻米占了十分之七,其他粮食只占十分之三,而麻、豆多已作菜蔬、糕点、油脂之用。

【原文1】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jīng],米曰粳[jīng]。粘者,禾曰稌[tú],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形状,外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圆面不一[不同],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译文】水稻的品种最多。不粘的稻叫秔(粳稻),米叫粳米。粘的稻叫稌稻,米叫糯米(南方没有粘黄米,酒都是用糯米造的。)质地本来属于粳稻但晚熟而带粘性的米俗名为“婺源光”一类的,不能用来造酒,而只可以煮粥,又是一种稻的品性。大凡稻谷外形来看,有长芒、短芒(江南将长芒稻称为“浏阳早”,短芒的叫“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粒的不同。其中稻米的颜色有雪白、牙黄、大红、半紫和杂黑不同。

【解读】先从稻的种类谈起,以“凡稻种最多”一句总括其事。接着,分别从粘性、功用、稻谷的形状、稻米的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作者在分类说明时,非常注意细致的区分。经过这样的介绍,让读者对稻的种类、形态、功用在总体上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

【原文2】湿种[浸湿稻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命名]为社种[社日浸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稻秆、麦秸]包[覆盖]浸[浸泡]数日,俟[等待]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左右],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就]拔起分栽。若田亩逢旱干、水溢[积水过多],不可插秧。秧过期老[变老]而长节[拔节],即[即使]栽于亩[田地]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译文】浸湿稻种的日期,最早的在春分以前,称为社日浸种(遇到天寒,有冻死不生的),最晚是在清明以后。大凡播种,先用稻秆、麦秸覆盖浸泡几天,待到稻种发芽,撒播在田里,长到一寸左右,它的名字叫做秧。稻秧长到三十天,就拔起来分栽。如果稻田遇到干旱或积水过多,不能插秧。稻秧超过期限变老而拔节,即使栽到田地里,(只能)长几粒稻谷,结出果实而已。大凡一亩秧田育出的秧苗,可供移栽二十五稻亩。

【解读】第二段谈水稻的育种分秧。“湿种”是第一步;“播种”是第二步;第三步是“分栽”。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记述的一些水稻栽培技术,如水稻育秧后30天拔起分栽,《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以及一亩秧田可移栽25亩,即秧田与本田之比为1∶25,是来自生产实践的科学数据,几个世纪以来对水稻种植具有指导作用。

【原文3】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就]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就是]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凡稻旬日[十天]失水,即愁旱干。夏种冬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催苗速长]也。湖滨之田,待夏潦[lǎo,雨水大]已过,六月方[才]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地势高的土地]之上,以待时。

【译文】大凡稻秧分栽后,早熟的七十天就收获(粳稻有“救公饥”“喉下急”,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方言名称很多,不可全部记述),最晚熟的要经历整夏直到冬天共二百多天才收获。那冬季播种、仲夏就收获的,就是广东的稻,是此地没有霜雪的缘故。大凡稻田十天缺水,就担心干旱。夏种冬收的稻,必须要山间水源不断的田里,这种稻生长期长,地温又低,不能催苗速长。湖边的水田,要等待夏天雨水过后,六月才能插秧。育秧在立夏时播种,撒播在地势高的土里,以待农时。

【解读】第三段谈水稻的收获及成熟期。收获和成熟,都因南北气候及稻种的特性而有所不同,也与水源丰枯、地势高低有关系。可见,农业是一门最为务实的科学,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可一概而论。

【原文4】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第二次]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月刈[割]初禾[原来的稻子],耕治老稿田[尚留有稻茬的田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已偕[和]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因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培育]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滋养,营养]全无,不足尚[崇尚,重视]也。

【译文】南方的平原,稻田大多一年两栽两收。期中第二次插的秧,俗名叫晚糯稻,不是粳类稻。六月割掉原来的稻子,翻耕留有稻茬的田地,插上再生稻秧。那再生秧在清明时和早稻秧同时播种。早稻秧一天无水就死,这再生秧经历四、五两个月,任从烈日暴晒也无忧,这是它一个奇特之处。大凡再植稻,遇到秋季多是晴天,那么汲水灌田就与稻谷的生长相始终了。农家人多勤苦,是因为(用稻米造)春酒的需要啊。大凡这种稻谷十天缺水就死期到了,培育出一种旱稻,是粳稻但不带粘性的,即使在高山地区也可插种,这又是一个奇特之处。有一种香稻,取其香,以供贵人,(但)收获得稻子很少,滋养全无,不值得重视。

【解读】第四段谈南方两季稻的栽种,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作者在对比中说明晚稻比早稻具有抗旱的优势,还特意介绍了一种“高山可插”的旱稻,称为奇迹。最后介绍“香稻”,因其有香气,专供贵人享用,但产量既低,营养又少,故为作者所不取。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崇尚实用,贬抑奢华的可贵精神。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关于水稻种植,在课文没有节选的内容中,作者还谈到了稻田的土壤改良、田间管理,以及灾害预防、水利灌溉等,涉及到更为具体的操作技术。

《治铁》

《治铁》选自《天工开物》中卷第十篇《锤锻》,是宋应星论述冶金工艺的重要篇章,从中可以见出他对传统锻造业的重视。这一章其余内容,分述刀、斧、锄、锉、锯、凿等生产生活工具的制作,其描述对象,大到船锚,小到衣针,可谓细大不捐,应有尽有。

【原文1】凡治铁成器,取己炒熟铁为之。先铸铁成砧,以为[把……作为]受锤之地。谚云;“万器以钳为祖。”非无稽[根据]之说也。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若已成废器未锈烂者,名曰劳铁,改造他器与本器,再经锤煅,十止[只]耗去其一也。

【译文】大凡锻造铁器,是用炒过的熟铁做的。先用生铁做成铁砧,把它作为承受锤打的底座。谚语说,“万器以钳为祖”,不是没有根据的说法。刚出炉的熟铁,叫毛铁,锻打时损耗其十分之三,变成铁花、铁滓。如果是废旧还未锈烂的铁器,叫劳铁,改制成别的器物或原来的器物,锻造时只损失其十分之一。

【解读】 总说锻造铁器的方法,即以熟铁为原料锤锻而成。熟铁有两种,一为刚出炉的“毛铁”,加工时要耗去十分之三的杂质;一为没有生锈的废旧铁器,加工时只损耗十分之一的杂质。两相比较,其成本自然不言自明。

【原文2】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占]十七[十分之七],木炭居十三。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木炭](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炎更烈[炽烈]于[比]煤。即用煤炭,也别有铁炭一种。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者,与炊炭同形而分类[种类不同]也。

【译文】大凡炉中炼铁用炭,煤炭占十分之七,木炭占十分之三。大凡山林无煤的地方,锻工先选择坚硬木条,烧成木炭(俗名叫火矢,燃烧时不会变为碎末堵塞通风口),它的火焰比煤更炽烈。即便用煤炭,也另有一种铁炭,取其(燃烧时)火势向内、火焰不虚散的,与烧饭用的煤炭形状相同而种类不同。

【解读】 谈炼铁用炭。炼铁所用的炭,以煤炭居多,为十分之七;以木炭较少,为十分之三。因为用煤炭比较方便,只有“山林无煤之处”,才用木炭,但是木炭比煤炭的火还要炽烈。即使用煤炭,也专有一种“铁炭”,火焰内聚而不“虚腾”,和做饭用的煤炭看似相似,实则不同。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原文3】凡铁性逐[遇到]节粘合,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泥滓成枵[xiāo,空虚]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接合的媒介]。胶结[只]之后,非[除非]灼红、斧[用斧头]斩,永不可断也。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水火未济[调和],其质[质地]未坚。乘其出火之时,入清水淬[淬火]之,名曰健钢、健铁。言乎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还]存也。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有奇药。中华小焊用白铜末[粉末],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历岁之久,终不可坚。故大炮西番[西方、西洋]有锻成者,中国则惟[只]事[依靠]冶铸也。【译文】大凡铁的性质是遇节就粘合,在接口处涂上黄泥,放在火中(烧红后)捶打,泥滓就会飞得一干二净,(只是)取用它的神气作为接合的媒介。(铁器)锤合之后,除非烧红、用斧砍,永远不会断开。大凡熟铁、钢铁已经烧红、锻打,水火作用尚未调合,其质地不坚。乘着它们出炉火时,放入清水中淬火,名为健钢、健铁。这是说未“健”之前,作为钢和铁软弱的性质还存在。大凡焊接铁的方法,西洋各国另有奇药。中国小焊用白铜粉(作焊药),大大型焊接就竭力挥锤而强行接合。经历时间久了,最终会不坚固。因此大炮在西洋有用锤等方法锻做成的,而中国还只依靠冶炼铸造。

【解读】第三段论述锻铁工艺。首先指出铁性“逐节粘合”的特点,只有不断锤打,才能合为一体。而淬火又是其中关键的一步,铁器的坚韧与否,全在这一环节上。最后对比中西的焊接技术,指出中国与西方在铁器的接合上存在“铸成”与“锻成”的区别,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冶金方面西学知识的熟悉,具有开阔的视野。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徐霞客] 【教学目标】

1.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2.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孔子周游列国,悟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道理。司马迁、郦道元都游历过很多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

徐霞客,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本文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是崇祯十年(1637)徐霞客游麻叶洞的实录。麻叶洞在明代湖广省长沙府的茶陵州(今湖南茶陵)西面的麻叶湾,因湖广明代简称楚,这篇游记便归入《楚游日记》中。

二、精读赏析

【原文1】(十七日)去[离开]上清三里,得麻叶洞。洞在麻叶湾,西为大岭,南为洪碧,东为云阳、枣核之支[支脉],北则枣核西垂[西端,西麓]。大岭东转,束涧[夹涧]下流,夹峙如门,而当[面对着]门一峰,耸石屼突[wù,山顶光秃秃的,突出耸立],为将军岭;涧捣[冲击]其西,而枣核之支,西至此尽。涧西有石崖南向,环如展翅,东瞰涧中,而大领之支,亦东至此尽。回崖[环转的山崖]之下,亦开一隙,浅不能入。崖前有小溪,自西而东,经崖前入于大涧。循[沿着]小溪至崖之西胁[西部]乱石间,水穷[尽]于下,窍启[开]于上,即麻叶洞也。洞口南向,大仅如斗,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

【译文】(崇祯十年正月十七日)离开上清洞三里,得到麻叶洞。洞在麻叶湾,西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面是大岭,南面是洪碧山,东面是云阳山和枣核岭的支脉,北面则是枣核岭的西麓。大岭向东延伸,两面高山夹着涧水流下,(高山)对峙像门一样,而对着门有一座山峰,高耸的大石头突兀出来,是将军岭;涧水从它的西部奔腾而过,而枣核岭的支脉,西端也到这里为尽头了。涧的西面有石崖向南,环转像鸟展开的翅膀,向东俯看涧中,而大岭的支脉,东面到这里也是尽头了。环转的山崖下面,也开了一个缝隙,太浅而不能进入。山崖前面有一条小溪,从西向东,经过崖前流入大涧中。沿着小溪到山崖的西部乱石间,在下面水流尽了,在上面开了一个窟窿,是麻叶洞啊。洞口朝南,只有斗大,在石缝中折转几个台阶下去。

【解读】这一天(正月十七日)上午,徐霞客在游麻叶洞之前已先游了上清洞,因为该洞大半浸在水中,空间狭窄,举火都很困难,所以他入洞不久就不得不放弃探险。麻叶洞离上清洞三里,因干燥无水,以遂畅游。作者言“得麻叶洞”,着一“得”字,不难看出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可谓“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徐霞客语,见于《徐霞客游记》第一篇《游天台山日记》)。课文第一段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水流方向等,就像现代卫星定位系统一样,在群山之中,标志出洞之所在。依照作者的叙述,完全可以勾勒出一幅简明的地形图。作者用朴实的文字,不假雕饰,准确地传达出亦真亦奇的山川风貌。其中也不乏生动之笔,如“涧捣其西”,“环如展翅”等,既富动感,又颇形象。

【原文2】初觅炬倩[请]导,亦倶以炬应,而无敢导[做向导]者。曰:“此中有神龙。”或曰:“此中有精怪[妖精鬼怪]。非有法术者,不能摄服。”最后以重资觅一人,将脱衣入,问余乃儒者,非羽士,复惊而出曰:“予以为大师,故欲随入,若读书人,余岂能以身殉耶?”余乃过前村,寄行李于其家,与顾仆各持束炬入。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樵者腰[腰别]镰,耕者荷锄,妇之炊者停爨[cuàn,烧火做饭],织者投杼,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这两句是定语后置],接踵而至,皆莫能从。

【译文】 开始寻找火炬请向导,也都答应提供火炬,而没有敢做向导的。说:“这里面有神龙。”有的说:“这里面有妖精鬼怪。若不是有法术的人,不能震住(它们)。”最后用重金找到一个人,将要脱衣服进去,问我(知道我)是个读书人,不是道士,又惊恐而出来说:“我以为(你是)大法师,所以想跟着(你)进去,若是读书人,我怎么能以身陪葬呢?”我就去前面的村庄,把行李存放在他家,与家仆各拿一个火把进洞。当时村民跟着到洞口的有几十个人,砍柴的腰别镰刀,耕地的扛着锄头,妇女做饭的停止烧火做饭,织布的扔下织梭,放牧的儿童,背着担着(东西)的路人,接踵而至,都没人敢跟随(我们进洞)。

【解读】 由写景转为叙事,谈到了一件极为有趣的事:找火炬容易,找向导难。究其根本,是因为当地土人认为洞中有神龙,进去会丧命的,除非有能降龙伏妖的道士。当一个已然答应带路的向导确认了作者的身份不是“大法师”而是“读书人”之后,便畏惧不前了。好不容易花重金找到的向导,又临阵脱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迷信思想在当地的根深蒂固,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还保有万物有灵的“泛灵”痕迹,神秘事物对他们仍具有极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大的威慑力,甚至“重资”都不能打动他们。这样,作者寻求不到当地人的支持,只好和家仆结伴下洞,去会见莫须有的“神龙”或“精怪”。作者是信仰科学的无神论者,根本不相信有什么神怪,所以他能冷眼旁观整个事件,注意到洞口来看热闹的村民有几十个之多了,他们之中,有樵者、耕者、炊者、织者、牧者、行者,这些各色人等都仿佛被什么巨大的魔力吸引过来,放下了他们的本职工作,来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作者的叙述语言舒缓有致,引述语言原汁原味,加之故事有起有伏,及今读之,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样引人入胜。

【原文3】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历[踏着]级转窦[洞],递炬而下,数转至洞底。洞稍宽,可以侧身矫首[抬头],乃始以炬前向。其东西裂隙,倶无入处,直[正]北有穴,低仅一尺,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乃度此内洞之一关。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贯通],然亦无入处。又度第二关,其隘与低与前一辙[一样],进法亦如之。既入,内层亦横裂,其西南裂者不甚深,其东北裂者上一石坳[凹陷的石洞],忽又纵裂而起,上穹[高广]下狭,高不见顶。至此石幻异形,肤理[纹理,花纹]顿换,片窍倶灵。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内夹一缝,不能容炬。转从东南之峡,仍下一坳,其底沙石平铺,如涧底洁溜[光滑],第[但,只是]干燥无水,不特[只是]免[避免]揭厉[揭qì,揭厉:涉水过河],且免沾污也。峡之东南尽处,乱石轰驾[高叠;驾同“架”,层叠],若楼台层叠,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其上石窦一缕,直透洞顶,光由隙中下射,若明星钩月,可望而不可摘也。层石之下,涧底南通,覆石低压。高仅尺许;此必前通洞外,涧所从入者,第不知昔何以涌流,今何以枯洞也,不可解矣。

【译文】我们两个人就把脚先探进去,踏着一级一级的石阶进入洞中,传递着火炬下去,转了很多个弯儿到洞底。洞稍微宽敞了,可以侧身抬头,才开始拿着火把前进。那洞东面西面的裂缝,都没有进口,只北面有个洞孔,低得只有一尺高,宽也是这样,然而它的下面很干燥而且平坦。就先把火把放进去,然后像蛇一样匍匐前进,背部擦着洞壁,腰部贴着地面,身体向后翘起(用力),才度过这个里洞的第一关。它那里面的裂缝已高了,东西也贯通了,然而也没有进去的地方。又过了第二关,它的狭窄与低矮和前一关一样,进入的办法也同前。进去之后,(洞壁的)里层也有横向裂缝,那西南裂的地方不很深,那东北裂的地方上面有一个凹陷的石洞,猛地又纵向裂开,上高下窄,高不见顶。到这里石头幻化出怪形,纹理(也)顿时改变,(仿佛)每一小块儿、每一小孔都具有灵性。那西北的裂谷,渐入渐窄,里面夹着一条石缝,不能容纳火炬。(就)转而去东南的裂谷,仍然下了一个石洞,它的地面平铺着沙石,像涧底一样洁净光滑,只是干燥没水,不只是避免涉水而过,而且避免了弄脏。裂谷东南的尽头,乱石高累,像楼台一样重叠,从它的缝隙都可以攀登而上。那上面有石孔一线,一直透到洞顶,光线从缝隙中往下照射,像明星弯月,可以远望而不可以摘取啊。层叠的头石下面,涧底通向南面,覆盖的石头压得很低,仅仅一尺来高;这以前一定通到洞外,是涧水流入的地方,只是不知从前为什么涌流,《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现在为什么干涸了,不可思议啊。

【解读】 作者按照行程依次记述游洞经过,描述所见所感所思。“大仅如斗”的洞口,无疑是增加该洞神秘感的重要原因。待转至洞底,就可以矫首遐观了。虽然洞内仍曲折回环,低矮难行,但却“甚燥而平”。伏地蛇行以通过那些洞内管道,是徐霞客娴熟的钻洞技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为了科学探险坚忍不拔的毅力,也可以分享他涉险过关的乐趣。到了洞的内层,真是豁然开朗了。“既入,内层亦横裂”以下,进入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部分。只见裂隙纵横,远近高低,宽窄不一;西南东北,西北东南,走向复杂。更为奇特的是,裂隙中又别有洞天,层现叠出,石形怪异,石理精美,令人称奇。有的夹缝处不能容火炬,有的一线天可以漏星月,真是人间幻境了。作者在陶醉之余,还保持着冷静的科学头脑,注意到“涧底南通”的走向,对涧水昔日“涌流”、今日枯竭表示叹惋。

【原文4】由层石[重重叠叠的石阶]下,北循涧底入,其隘甚低,与外二关相似。稍[慢慢]从其西攀上一石隙,北转而东,若度鞍历[跨过]峤[qiáo山尖而高]。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舞。东下一级,复值[是]涧底,已转入隘关之内矣。于是辟成一衖[xiàng,同“巷”],阔有二丈,高有丈五,覆石平如布幄,涧底坦若周行[大道,大路。háng]。北驰半里,下有一石,庋[guǐ架置,置放]出[突出]如榻,楞边匀整。其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盖,四周垂幔,大与榻并[大小像床一样];中圆透[浑圆通透]盘空[凌空直上],上穹[隆起]为顶,其后西壁,玉柱圆竖,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莹白,纹皆刻镂,此衖中第一奇也。又直[正]北半里,洞分上下两层,涧底由东北去,上洞由西北登。时余所赍[[jī,持,拿着]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辩识],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

【译文】从重重叠叠的石阶下来,向北沿着涧底进入,那窄的地方非常低,和外面的两道关相似。慢慢从它西面攀登上一个石窟,向北转再向东,就像度过马鞍形状的山石,又像越过尖峭的山峰。两边洞壁上的石头质地色泽,光鲜欲滴,垂下的石乳,倒挂的石莲,纹理就像雕刻出来的一样,形状就像要飞舞起来的样子。往东下一个台阶,又是涧底,已转入关隘的里面了。在这里开辟出一个巷道,宽有两丈,高有一丈五,覆盖的石头平整得就像布幔,涧底平坦得就像大路。向北走半里,下面有一块石头,架置突出像一张床,边棱整齐。它上面则石莲下垂,连接在一起就像帏幔,结合成一个“宝盖”,四面垂下石幔,大小像床一样;中间浑圆通透,凌空直上,上面隆起为顶,它后面的西壁,洁白的圆柱竖立着,或大或小,形状不一,而色泽都很晶莹,纹理都像雕刻的,这是巷中第一奇景啊。又向正北半里,洞分为上下两层,涧底向东北而去,上面的洞可以从西北攀登。这时我所持的火炬已经烧完十分之七,恐怕回去的路上(没有火炬)辩识不清(路径),就从来时的道路转几个弯儿,穿过那两个关隘,到达透光的地方,火炬恰好烧完了。穿过洞口出来,仿佛脱胎转世。

【解读】 继续写行程,而比前一段更偏于对洞内景物的描摹。经过了“北循”“西攀”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北转而东”“度鞍历峤”,展现出一个神奇的世界。作者用简洁的语言,简短的句式,把洞石的光华色泽、形状纹理形象地刻画出来,而且有动有静,动静相间,读之如在目前。溶洞之内,可谓移步换景。再往下走,愈来愈奇,幻出一条石巷,“覆石平如布幄”,“涧底坦若周行”。更有一石榻,石莲下垂,连成帷幔,结成宝盖,更有如雕似绘的圆柱,晶莹洁白,立于后壁。这是巷中第一奇景,让熟识溶洞的作者也不得不为之赞叹,为之流连。这难道就是土人所说的龙宫或怪府吗?可惜只见卧具,不见主人了。火炬将尽,作者一行二人,不得不原路返回。出洞之外,恍若隔世,大有脱胎换骨再生一世的感觉。

在这两段中,作者虽然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的溶洞美景所震憾,但始终没有放弃他理性的观察。特别是他用准确的数字,不厌其烦地记录了溶洞内部的结构面貌,表现出一个自然探索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责任心,为后人的继续探索奠定了认识基础,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原文5】 洞外守视者,又增数十人,见余辈皆顶额[把手放在额头上]称异,以为大法术人,且云:“前久候以为必堕异吻[怪物之口],故余辈欲入不敢,欲去不能。兹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震住它们],安能得此!”余各谢之,曰:“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烦诸君久伫,何以[用什么]致之[表达谢意]!”然其洞但[只是]入处多隘,其中洁净干燥,余所见洞,倶莫能及,不知土人何以畏入乃尔[竟然这样]!

【译文】 在洞外面守候观看的人,又增加了几十个,看见我等(二人)都把手放在额头上(表示庆幸)称奇,把我们当成了具有大法术的人,并说:“刚才久等以为(你们)一定落入怪物之口,所以我等想进不敢进,想离离不开。现在安然无恙,若不是神灵震住它们,怎么能这样!”我分别答谢他们,说:“我坚守我的信念,我探我的胜境罢了,烦劳各位(在这里)久立,用什么方式才能表达我的歉意呢!”然而那洞只是入口的地方多狭隘,那里面洁净干燥,我所见过的洞,都赶不上(它),不知当地人为什么害怕进洞竟然这样!

【解读】写出洞的所见所感。洞外看热闹的人,又多了几十个,见作者出来,都额手称幸,目之为“大法术人”。这里,作者照录土人的话──他们的担心忧虑,他们的心理活动,以及信仰神灵毫不动摇的执著,更多地表现了当地民风的朴厚诚实。作者并没有以法师自居,反而诚恳地向围观的人致歉。因为他知道,虽然在他看来他做的是常事,但在土人看来却是非常之举,会给他们带来心灵的不安和精神的困惑。同时,作者也在对土人“何以畏入乃尔”的困惑中结束了对事件的记述。

三、课堂总结

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说,徐霞客到边地的探险活动,也给尚未开化地区与文明社会的交流创造了契机。他以实际行动现身说法,作了一次破除迷信的演示。也许那些土人一时还不能理解他的作为,但终究有一天会理解的。社会进步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总需要有先知先觉者的启迪才行。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

第四篇: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推广策划案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红帮文化,织锦绣校园”校园文化推广策划案

“纺红帮文化、织锦绣校园”

策 划 书 主办、承办: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 1

词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红帮文化,织锦绣校园”校园文化推广策划案目录

文关化....................................................................................................3 关键词二:宁波建设中国服装之都............................................................................4 关键词三: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4 “纺红帮长卷,织锦绣校园”活动启动仪式............................................................6 活动一:“红帮帮............9 10 群星

闪名活

动活

三动耀

时人:四

梦:”主

题大回青

红春

服服演

比讲时博赛..............................................................8 活动

二、红堂.......................................................................................代.......................................................................................会..................................................................................................11 活动五:“论在职场中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那个更重要”主题辩论赛................12 活动六:“纺红帮长卷、织锦绣校园”活动闭幕式................................................13 2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红帮文化,织锦绣校园”校园文化推广策划案关键词一:红帮文化 红帮文化介绍: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一批宁波裁缝率先掌握了做西服的技术,给当时来中国的红头发外国人做西服,这批工匠被称为“红帮裁缝”。“红帮”在百年传承中,扮演着中国近现代服装业开拓进取的重要角色,积淀了“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思想底蕴,已经成为“新红帮人”乃至整个中国服装业的文化灵魂。红帮裁缝的起源:红帮裁缝源自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服饰文化。清末民初,帝国列强大举入侵,在沿海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里洋人簇拥、洋行林立,一时间,西装在洋行职员乃至富家子弟之间猛然兴起,成了身份和财富的眩目标记。于是,一部分迫于生计的本帮裁缝(中式裁缝)不得不放弃长袍、马褂、对襟衣,改做西服。当时,国人称外国人为“红毛人”,为外国人服务的行业都要加上“红帮”两字。“红帮裁缝”的称谓由此而起。红帮裁缝已成为宁波创建中国服装之都的历史底蕴,正有力地推动着欣欣向荣的当代服装业。1997年8月,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命名奉化为“中国服装之乡”;2005年“红帮裁缝”成功申报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红帮的历史贡献:

(一)发起了中国服装史上最富有革命意义的一次改革;洋为中用,古为今中,推陈出新,成为红帮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手段;

(三)红帮裁缝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地将一些独特的文化内涵注入到服装中去; :红帮文化在今天的发展红帮裁缝这一群体拥有比较优良的传统,如精于设计、善于学习、讲求诚信、敢于创新等。“红帮裁缝”让人称道的是精湛的技艺、上乘的质量、敬业的精神、良好的声誉,这些为今日宁波服装产业飞速发展打下扎实的历史根基。红帮文化已成为中国民间服装艺术的一种象征,它是“真正的东方艺术”,它又在不断的升华。:总结宁波处于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邓小平说过:“宁波的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宁波港,一个是宁波帮。”作为红帮文化的起源地,深厚的红帮文化底蕴为宁波现代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了充分地资源。3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红帮文化,织锦绣校园”校园文化推广策划案关键词二:宁波建设中国服装之都

(一)、宁波发展服装业的主要优势:

1、地理优势(位于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带来交通物流、对外交流等多方面的便利);

2、政策优势:服装业作为宁波支柱产业之一,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发展;

3、文化优势:宁波是红帮文化的起源地,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服装制作业发达;

4、产业优势;服装业作为宁波的支柱产业之一,并不是唯一的经济支柱,它的 发展可以得到其他产业的支持,发展自由空间大;

5、经济优势;沿海发达城市,时尚之都,这些都有益于宁波服装业的发展;

(二)、宁波服装发展的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红帮”的故乡,勃发了服装工业的青春。凭着历史的渊源和奉化裁缝的技术优势,奉化市相继办起了西装、时装、羊毛衫、针织、衬衫、羊绒服装、裘皮服装等诸多颇具规模企业,至今全市有服装企业200多家,从事服装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口的四分之一,服装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 如今,宁波服装产业结合“红帮裁缝”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走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与世界服装名城巴黎、米兰等进行对话,越来越多的国际名品服装贴上“宁波制造”的商标。宁波于2005年首次提出了打造“中国服装之都”的口号。宁波是中国“海上丝绸路”的起点之一,是中国著名“红帮裁缝”故乡。自1997年以来,宁波依托特有的服装文化渊源和良好的产业优势,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几届国际服装节,服装节已成为宁波市最重要的地方节日和大型文化经贸活动。

如今,服装产业已成为宁波支柱产业之一,宁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和重点服装出口基地,并正在努力打造“中国服装之都”。关键词三: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

1、学校教学目标: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遵循“立足行业,服务浙江省,校企联动,特色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利用和依托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优势,构建以纺织、服装、艺术为主体,机电信息、经贸管理为两翼,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专业设置基 4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红帮文化,织锦绣校园”校园文化推广策划案

本涵盖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需求。学院以弘扬“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精于技术、人尽其艺;勤奋敬业、诚信重诺”的红帮精神为己任,为浙江纺织服装行业培养职业道德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学校人才培养重点:其他服装设计学院的区别在于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重点是纺织、家纺、染整行业的高素质人才。5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红帮文化,织锦绣校园”校园文化推广策划案“纺红帮长卷,织锦绣校园”活动启动仪式

一、活动背景 扬红帮文化,兴纺织风尚。宁波是著名的红帮文化的起源地,历史底蕴深厚;又处于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是中国服装制造大省;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是浙江省第一所为顺应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和行业发展需求重组的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政策扶持及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学校的办学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二、活动目的 “纺红帮长卷,织锦绣文化”系列主题文化推广活动由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主办,活动面向全校师生,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并结合2012年第16届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举办的契机,向社会展示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修德、长技、求真、尚美”的学风,彰显新时代纺院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从业精神和专业技术。此次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秉承红帮文化、发扬良好学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将纺院这一作为浙江省服装技术人才培训高等院推向社会,向社会打开一个认识新时代纺院精神的窗口。

三、活动流程

1、主持人介绍现场来宾、领导

2、向来宾们播放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校校史短片

3、请学院优秀毕业生发表讲话

4、邀请第五代红帮传人、现任罗蒙集团总裁罗静生董事长为本次活动剪彩并发表讲话

5、校长致辞,宣布本次活动正式开始

6、开幕式结束

四、活动对象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全体师生

五、活动时间 2012九月中旬 6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红帮文化,织锦绣校园”校园文化推广策划案

六、活动地点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体育馆

七、宣传形式

1、前期配合在校内张贴海报、喷绘等进行宣传

2、开幕式会请宁波电视台、宁波日报来现场采访

八、活动预算 舞台布置、喷绘:700 前期宣传:200 会场布置:500 活动纪念品:500 校史短片拍摄:5000 7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红帮文化,织锦绣校园”校园文化推广策划案活动一:“红帮群星闪耀时”主题演讲比赛

一、活动背景:第一、二代“红帮裁缝”以一把剪刀,剪出了奉化人缤纷多彩的人生世界,开创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先河,他们是中国服装界的骄傲。在新时代的今天,这些昔日的伟人却逐渐淡化出人们的记忆。

二、活动目的:通过系列介绍第一、二代“红帮裁缝”的主题演讲比赛,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到红帮裁缝对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贡献。在时尚潮流不断向前的服装界,在发扬民族服饰文化,结合时代潮流的过程中,走的更远、更好。

三、活动流程:各学院报名参赛 学校组织演讲比赛 评委评分 颁奖仪式

四、评分标准:

1、内容切题,充实,立意新颖、表现积极向上的精神20%

2、演讲言语连贯、流畅、声情并茂、表述清楚(要求脱稿)30%

3、发音清晰、准确、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流利10%

4、声音大小、快慢适中10%

5、表情自然、举止大方10%

6、时间控制得当10%

7、服装整洁,仪表端正 10%

五、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名

六、活动对象: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校全体学生

七、活动时间:2012、09、20

八、活动地点: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小礼堂

九、宣传形式:校内海报、喷绘张贴

十、活动预算:海报、喷绘200 会场布置300 获奖证书及奖品300 共计800 8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红帮文化,织锦绣校园”校园文化推广策划案

活动

二、红帮名人大讲堂

一、活动背景:老红帮一把剪刀闯天下,新生代的红帮传人不仅仅守成,而且大胆创新,把红帮的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交融,使“红帮”的故乡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活动目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直是发扬传统文化、树立时代榜样的文化继承方式,从而成为后人收益无穷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了解了红帮先人们创业的事迹之后,回到现在,当代红帮传人们的淳淳教导,同样使我们收益无穷。

三、活动流程:邀请宁波知名企业罗蒙集团董事长盛静生、奉化爱伊美服饰有限 公司傅志存来校参观 请两位当代红帮传人对同学们发表讲话

四、活动对象: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全体学生、外校学生可以领票进入会场

五、活动时间:2012、09、25

六、活动地点: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小礼堂

七、宣传方式:前期校内海报、喷绘张贴 活动期间邀请宁波日报前来采访

八、活动预算:海报喷绘制作费300 来宾接待200 会场布置300 共计800 9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红帮文化,织锦绣校园”校园文化推广策划案活动三:梦回红服时代

一、活动目的:借穿越这个新、奇、异的活动特点,发扬纺院学子的创新精神,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个新奇的平台进一步了解纺院,了解红帮文化。

二、活动地点: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校内

三、活动对象:宁波市内所以纺织技术院校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2012九月中旬,时间和开幕式同一天

五、宣传方式:向宁波市内各个防治技术院校发邀请函、校内海报喷绘宣传、活动时讯及时上传各大相关网站

六、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名

七、活动流程:

1、红帮裁缝技艺重现(红帮裁缝依赖自身的手艺,借鉴西方的工艺,在量、算、缝、试中运用刀功、手功、车功、烫功和“推、归、拔”原理,久而久之

总结了西服工艺的九个势(胁势、胖势、窝势、凹势、翘势、剩势、圆势、弯势、戤势。如袖笼山头必须做到圆顺,袖子要做成有弯势,后背要有戤

势使两手伸缩方便,子口要有窝势,不向外翘,前胸要有胖势,肩头要有 剩势)、十六个字的规格标准(平、服、顺、直、圆、登、挺、满、薄、松、匀、软、活、轻、窝、戤),成为中国裁缝的经典理论。)请专业西服制 作大师现场演示制作西服的这些流程

2、穿越1912学生服装秀(这个环节有奖项设置)

八、活动预算:舞台布置1000、会场布置200、前期宣传经费200,总计1400 10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红帮文化,织锦绣校园”校园文化推广策划案活动四:青春服博会

一、活动背景 迎合2012年十月份举办的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由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举办这个旨在纺织技术学校内推广的学生服博会,为学生在更高更大的舞台上展示专业技术、设计风采。也是微型服装博览会,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自主设计并T台走秀。

二、活动目的: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专业技 能交流,在比赛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

三、活动流程:

1、报名参赛,以团队形式参加比赛,根据参赛团队数量,确定

展馆数量

2、提前一天进行舞台布置,展览场地布置,参加比赛的每个参 赛团队前有一个展览窗口,前设置投票区,非参赛同学每人 有一个票,投给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3、开场文艺表演——《Hello,cloth》

4、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活动时间为9:30am~15:00pm,剩余时 间统计选票,颁奖典礼在闭幕式上进行

四、活动地点:在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内举办

五、活动时间:2012年9、25

六、活动对象: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所以学生

七、宣传方式:在相关网站上发布比赛信息并及时更新、赛前在校内举办动员大会、张贴相应的喷绘、招贴。

八、奖项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若干名,最佳创意奖、金剪子奖各一名 11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红帮文化,织锦绣校园”校园文化推广策划案活动五:“论在职场中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那个更重要”主题辩论赛

一、活动背景:红帮裁缝在创业过程中,以精美绝伦的制作技艺,信誉第一

的职业道德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业和创新精神,已成为宁波创建中国

服装之都的历史底蕴,正有力地推动着欣欣向荣的当代服装业。服装人的 职业技能在现代服装业在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职业道德这个因素是 否就该忽视了呢?

二、活动目的:本次辩论赛就是要通过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口才和临时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对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这两个在职业生涯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三、活动流程: 先由各个学院确定辩论题目,要求与主题一致 先由各个学院进行预赛,在进行学校的决赛 主持人宣布简要说明本次辩论赛的主题,宣布比赛开始 正反双方开始辩论

由观众投票决定胜负 主持人宣布本次辩论赛胜者一方 颁奖仪式

四、活动地点:预赛地点由个学院自定,决赛地点在学校礼堂

五、活动时间:预赛开始于2012、9月中旬、决赛在10月中旬

六、活动对象: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全体学生

七、奖项设置:最终获胜团队金奖 最佳辩手一名

八、宣传方式:校园海报、喷绘张贴,校内BBS和学校网站及时更新动态信息 12

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纺红帮文化,织锦绣校园”校园文化推广策划案

活动六:“纺红帮长卷、织锦绣校园”活动闭幕式

一、活动流程:主持人宣布“青春服博会"获奖团队及作品,颁奖 “青春服博会”获奖作品T台走秀 校长对这次活动的总结并致辞

二、活动经费:会场布置1000

三、活动时间:2012、12、1

四、活动地点: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校内

五、宣传方式:校内海报、喷绘招贴,校内BBS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13

第五篇:和谐之光活动程序

“和谐之光”爱心助学基地挂牌暨捐赠仪式程序

时间:2011年1月7日早8点

一、寒坡岭村小校点采访受助学生家庭

二、“和谐之光”爱心助学基地挂牌暨捐赠仪式程序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来宾、领导、采访媒体)

1、集体诵读《弟子规》

2、少先队向来宾献红领巾

3、宁波百川爱心志愿团义工代表赵慧玲女士讲话,介绍宁波百

川爱心志愿团公益团队;

4、资助单位四川迅达机电总经理李晓东先生讲话;

5、陈远武校长作主题发言并宣读全部资助人名单、单位名单、受助学生名单;

6、资助人代表四川讯达机电总经理李晓东先生向学校捐赠,学

校校长和受助代表接受捐赠;

7、宁波百川爱心志愿团赵慧玲女士向学校授“和谐之光爱心基

地”牌;

8、受助学生代表发言;

9、乡党委政府领导讲话;

10、县教育局领导发言,向宁波百川爱心志愿团、四川讯达机电

颁发锦旗;

11、手语舞《感恩的心》;

12、来宾、领导、受助学生合影留念。

下载“纺织之光”重点科学技术成果推广活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纺织之光”重点科学技术成果推广活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工作管理规则

    安监总科技〔2007〕221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工作管理规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

    科学考试重点

    1.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1.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2.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基本的科学问题3.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4.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5.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

    第一单元“科学之光”教学设计(二)

    比较·探究 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教学目标】 1.应了解克隆技术中的伦理道德。 2.应理解本课的论证方法,提高自身的议论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层层深入的严密......

    武汉纺织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重点

    问答题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请从运行费用、运行管理、处理水质、适用场合等方面比较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与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工 4.说明什么是活性污泥,其组成......

    农行杯济宁市市中区小学生科普之光重点

    “农行”杯济宁市市中区小学生科普之光 电视大赛竞赛试题 答案1、科学技术 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3、钱学森、钱三强......

    武汉纺织大学市场营销考试重点(共5篇)

    简答题 1、企业如何实现顾客忠诚? 答:1.坚持顾客导向的营销观念2.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的互信关系3.科学把握顾客价值构成及其变化趋势,通过高顾客价值实现顾客忠诚4.推行全面质......

    钢结构保障房成推广重点

    钢结构保障房成推广重点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钢结构住房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今天我们武汉兴海防火涂料厂从各方渠道搜集有关钢结构保障住房的一个走向,在此和大家讨论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复习卷(范文)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高中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试卷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