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测试英语运用能力?

时间:2019-05-15 05:1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测试英语运用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测试英语运用能力?》。

第一篇:怎样测试英语运用能力?

怎样测试英语运用能力?

一、英语运用能力是什么

要测试语言运用能力,首先得弄清楚语言运用能力是什么。这问题过去很多人不怎么去追究。有一种观念,以为懂得英语语音语法词汇就能运用英语,因此英语语音语法词汇就是英语运用能力。这种观念很普遍,存在于大家的脑子里有几十年。几十年英语考试也都是根据这个观念设计的。60年代以前这种观念不足为奇,因为那时候大家对语言运用研究还不深,缺乏认识。到了70年代,语言学和相关科学进步了,这样的观念就很有问题了。现在对人类语言和语言运用,当然还远不能说已经认识清楚,但是至少肯定了以下三个基本观点:

1.语言运用能力不等于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前者大于后者。

什么是语言? 每一种语言,首先是一个形式系统,或称语码系统(code system)。这个形式系统包括三个方面:语音、语法、词汇。语音语法词汇是构成语言形式系统的三个次系统。要会运用一种语言,当然必须要具有对这个语言形式系统的知识,也就是关于语音、语法、词汇的语言知识(knowledge)。

有了语言知识,是不是就能运用语言了呢? 从前有人认为这就足够了。四、五十年代以来,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指出,学了语言知识往往不会用语言,必须获得操作语言形式系统的技能(skills)才能用语言。技能按他们的定义是一种习惯性的自动化的条件反应能力。语言的掌握完全可以用训练自动化技能的方法解决。但是有了语言技能,是否就能运用语言呢?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提出的语言技能,事实上不能说明语言的运用能力,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1)把听、说、读、写的技能当作主要是耳、口、眼、手的技能,忽视运用语言认知的一面和创造性的一面。(2)把语言技能看作是一种脱离语言运用的语境和情境的独立的技能,忽视了语言运用依赖于语境情景这一事实。到了7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语言运用除了关于语言形式系统的知识,除了对语言形式系统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有在语境和情景制约下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换言之,原来的知识、技能的概念不能解释语言运用能力,需要提出能力的概念(competence)(注:英语里ability, capacity和competence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汉语三者都只能译作能力。希望大家注意我们把它们用于不同的含义,请注意区分。)。语言运用能力远大于,多于,也复杂于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

2.语言运用能力是多成分多层次的复合体。

70年代以来,很多人研究过语言运用能力(也称为交际能力)的构成,提出了多种不同的交际能力构成模式。这里不必详加介绍,可以总结为两条:

(1)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包含多种成分的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里面既有知识,有技能,也有能力。是包含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和能力(ability & capacity)等多种不同性质的成分的能力(competence)。

知识是存在于人脑中的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and procedural knowledge),也包括明现的和不明现的知识(explicit and implicit knowledge)。结构语言学派之前的英语教学重点放在语法词汇知识的教授上。结构派却认为知识没有用。我们认为,单是语言知识对运用语言是没有用,但是语言运用不能排除知识,语言运用能力里面含有知识的成分。

技能,这里指一种自动化行动的能力,譬如对外界刺激的生理反应、机械反应、自动化反应或者习惯性反应。如骑自行车、打字的技能等。语言运用上的技能,简单的有辨音发音、辨识和书写字母、拼音拼词等; 复杂一点的包括交际中由于纯熟而达到自动化程度的(不用动脑筋的)连串的语言解码和编码,譬如打招呼、道别和一些几乎是公式化的对答等等。一个人学外语,开始时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连最小单元的解码编码都不能自动化,到后来能够自动化的单元越来越多越来越长,也可以说技能越来越纯熟了。低层次的解码编码都成了技能,不用动脑子,脑子便能越来越多地解放出来做高层次的工作。

能力不同于技能,是动脑的能力,包括推理、判断、创造、想象、审美、欣赏、同情或憎恶等等的能力。可以分为认知(思想)和感受(情感)两个范畴,分别称为认知和感受能力(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apacity)。人用语言,必然牵涉到认知和感受。事实上语言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认知和感受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全无认知感受(也就是全无思想感情)的人能够用语言交际。教外语,说我只教语言,不管语言里的思想感情或学生的认知感受能力,是自欺欺人。外语考试,说我只考语言,不牵涉学生的认知感受能力,那也是自欺欺人。除非你考的不是语言运用,而只是语言形式,譬如默写单词、句子主动语态变被动等等。

结论:语言运用能力是多成分构成的,包含知识、技能、能力等多种不同性质的成分。

(2)语言运用能力是在多层次上同时运作的能力。

运用语言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否则无法互相理解和交际。过去很多人以为只要懂得和遵守语言形式系统的规则(即语音语法词汇规则,或可广义地称为语法规则)便可。其实光是靠语言形式系统的规则远远不能顺利交际。因为语言运用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任何一种语言运用起来,都要在多个层次上同时运作,因此必须同时在多个层次上遵守规则。第一层次是语言形式系统层次或广义的语法层次(遵守广义的语法规则)。第二层次是语境层次(遵守上下文或语篇的规则,譬如上下文前后如何呼应如何连贯等等)。第三层次是情景层次(遵守时、地、人及社会文化背景等的交际情景的规则,譬如向老师请假,向朋友道别,向警察报案分别应该说什么话如何说话等等)。真正的语言运用,在语法、语篇和情景这三个层次上同时体现。语言运用能力是在三个层次同时运作的能力。

3.语言运用能力是一个整体,各种成分不是相加,而是互相作用化合而成。

有一句常被引用的话:整体不等于部分的和(The whole does not equal the sum of the parts.)。这很能说明语言运用能力。上面提了那么多的成分和层次,但是语言运用能力却不等于这些成分、这些层次相加起来。语言运用不能一个一个成分、一个一个层次分开去测试。因为这些成分和层次互相作用、互相化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举一个浅显的比喻,语言运用能力不是积木砌的房子,一块一块积木堆起来就可以得到完整的房子。语言运用能力也许更像一种化合的药品或食品。譬如八珍汤,如果有人请你喝八珍汤,不把八样原料加水煮好给你喝,而是一样一样原料分开煮了给你吃,盐和油和味料也都一样一样分开给你尝,另外给你白水喝,即使原料一样不缺,分量也十足,但是味道和八珍汤会一样吗? 更根本的是,你能说你吃的、喝的是八珍汤吗? 应该说根本不是。语言运用能力也是这样一种成分不可分割的结合物。试想真正运用语言可以只用一个成分,只在一个层次上用吗? 不可能。即使最简单的运用,譬如和朋友互相打个招呼,不能说我现在只用语音,不用所以也不管词汇和语法。也不能说我现在只管单词,不管句子或者语篇有些什么规矩,也不管当前这个交际情景有什么制约。这是不可能的。每次运用语言必须同时要管单词,管句子,管上下文,也要管时、地、人包括社会文化等情景;同时要管语音(或书写)、语法和词汇;同时要运用知识,运用技能,也运用能力。所有各种成分、各种层次都同时要用要管。这就是语言运用的实际。

二、语言运用能力如何测试

1.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原则

上面讨论了语言运用能力是什么,现在讨论如何测试这个能力。当然,如何测试某样事物,首先取决于这事物是什么。语言运用能力以下两点基本性质决定了对它的测试的大原则。

(1)语言运用能力(或交际能力)是抽象的内在的能力,不能直接观察。

测试或者测量一样东西,假如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譬如一块木头,那好办。或者一杯液体,是酸性还是碱性,也容易测试。可是一种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脑子里、看不见的抽象东西。怎么测量或者测试呢?

语言运用能力本身固然不可见。但是一个人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做出种种语言运用行为(也可称交际行为)。这些行为就是语言运用能力的表征。语言运用能力虽不可见,它的表征交际行为却是可见的。也只有它表征出来成为交际行为的时候才可见。因此测试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可以也只能通过对语言运用行为(交际行为)的测试来进行。在语言测试科学里这称为直接测试,即直接地测试交际行为。不同于测试交际行为的某个成分或层次(如语法或语音,单词或句子)以代替交际行为的间接测试。

(2)语言运用能力是多成分多层次的不可分割的复合体。

我们已知道语言运用能力包含很多成分(不是单一成分),有很多层次(不是单一层次)。而且我们还知道,这些成分互相作用、互相结合构成语言运用能力整体,不应该一个一个成分分解开来去测试。我们还知道,这些成分又都不能剥离它们的层次。剥离了它们的层次,语言就不再是运用中的语言。那么这种多个成分不能分开,多个层次又不能剥离的语言运用能力,该如何去测试呢? 显然,只能把多个成分多个层次综合起来测试。

譬如测试游泳。如果把游泳分解为一个一个分解性动作,如何划手,如何蹬腿,如何呼吸等等。让受试人站在岸上,一个一个动作去做,一个一个动作给他打分,然后加起总分。这总分能代表受试人游泳的水平吗? 这样的测试,能说是真正测试了游泳吗? 当然不能。测试游泳必须所有动作一起互相配合地做,而且必须在水里做,让受试人真枪实弹地在水里游泳,看他能游多远多快,这才是真正的游泳测试。语言运用也是这么回事。测试游泳必须所有动作综合起来做,测试语言运用也必须所有语言运用能力的成分综合起来测。测试游泳必须在游泳的真实环境中进行,也就是在水里进行。同样地语言运用测试也必须放在它的真实环境中去测,也就是结合语言运用的多个层次去测。

关于层次问题,有一点要特别说明:当你测试语言的时候,如果你只在第一层次去测试,那你就只能测到第一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如果你在第二层次去测试,那你就能测到第二层次的,同时也测到第一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因为受试者在第二层次运作语言的时候,必然同时也在运作第一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而如果你在第三层次去测试,那你在测试第三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也能测到第一、二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举一些具体例子:如果你让学生默写单词或者造句,你只能测试到他拼写单词或者造句这种第一层次的能力。如果你让他写My Family这样一篇短文,你能测到学生连句成篇的能力,也就是语篇层次或称第二层次的能力。同时,你也测试到他拼写单词和造句等第一层次的能力。如果你把你的试题再提高一个层次,让学生给外国友人写道歉信,这时你不但能测试到他适应交际情景用语言这第三层次的能力,同时也测试到他连句成篇的第二层次的能力,也测试到他拼写单词和造句等第一层次的能力。这里有一条规律:测试题目高层次可以包括低层次,低层次却不能包括高层次。这就是为什么语言运用能力测试要在第三层次上设计的道理。

语言运作的三个层次,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语言运作的三个维度。如果只在第一层次设计语言测试试题,譬如孤立的单词默写或者释义,单句默写、填空、改写或者翻译,那是单维的语言操作,是在点和线的层次上进行语言测试。测试的当然不是语言运用能力。如果你在第二层次设计试题,譬如默写或复述成段课文,无情境的作文等。那是双维的语言操作,是在面的层次上测试语言,也还不能算是测试语言运用能力。如果你在第三层次上去设计试题,譬如在外籍教师送别会上致辞,给外商写投诉信等。试题既有语境也有交际情景,那就是三维的语言动作,或立体的语言动作,这才是真正测试了语言运用能力。

结论:基于语言运用能力以上所说的两个主要性质,测试它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真正的办法就是直接测试真实的言语行为(交际行为)。只有通过真实的交际行为才可以观察和测试到不可见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因为真实的交际行为必然是多成分结合的三维度的立体的行为,所以也只有通过真实的交际行为才可以把语言运用能力的多个成分同时在多个层次上综合地测试出来。直接性和综合性,正是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两大原则。

2.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具体条件

语言运用能力测试,如何才能实现直接性和综合性,在三个层次立体地测试语言,也就是真正地测试语言运用能力呢? 具体设计起来,要符合以下6个条件:

(1)以意义(信息)为纲,而非以形式为纲以信息为纲的试题,考听、读的时候要让受试者的确是为信息而听而读。考说、写的时候要让受试者的确是为传达信息而说而写。

这样,听、读的试题用的材料必须有新信息,也就是对受试者来说的未知信息。而问的问题又必须是信息题,(考读者听者是否获得了信息),而不是语法题(考的是语法)、词汇题(考的是词汇)、甚至于抄答题(考的是直接从材料中对答案、抄答案的能力)。后面这三种都是以形式为纲的试题。

考说和写的时候,形式为纲的题目的特点是:先规定要用什么语言形式,受试者要根据形式考虑可以套上什么意义,用意义去迁就形式(例如给单词、时态、句型造句等)。有时甚至根本用不着考虑意义(例如给单数名词变复数,给现在时短文改过去时等)。以信息为中心的题目恰恰相反:题目首要提供的是交际情景和目的,根据情景决定信息和意义,由受试者根据情景和信息去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应该明白,情景决定意义再决定形式符合真实的交际。而先定形式,由形式去决定意义却正好违反了真实的交际。

技术上,以信息为纲的试题的设计往往要制造和利用信息沟。使受试者为获得未知信息而听而读,为传达对方未知的信息而说或写。说或写时,还必须容许受试者有在情景制约下选择语言形式的自由。

以信息为纲的试题,评分也应以信息为纲。评分依据是:该表达(说和写)的信息是否有效地表达,该获得(读和听)的信息是否有效地获得。有效性包括准确性,也包括得体性。准确性加上得体性,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

(2)有语境(context)

语境这个术语一般既指语段本身的环境(上下文),也指语言文字之外的时、地、人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我们这里用语境和情景两个术语把两个层次区分开来。语境在这里仅仅指语段本身的环境,即上下文。

真实生活中语言交际都是有上下文的,有上下文的语言动作牵涉到第二层次语言动作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是无语境的语言测试测试不到的。因此测试语言运用能力的试题都必须有语境。

具体说,就是测试中要求听、读、说、写、译的语言材料,不可以是孤立的单词或者句子。譬如听写或者听解单词单句,读解单词单句,单句语法或者词汇填空,翻译单句或者造句等等试题,都不符合要有语境这个条件。

(3)有真实交际情景(situation)

上面已经提到,情景指文字之外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交际情景,近一点的包括交际的情况、时间、地点、交际人的身份、交际需要和目的等,远一点的包括社会文化背景。测试的试题必须有交际情景,是因为真正的语言运用,都是有交际情景的。没有交际情景的语言动作,是把语言放在真空里运作,那不是语言运用。常见的这种真空试题有短文复述,不交代情景的命题作文等。

交际情景还必须真实,这就是说对受试人是真实生活中会遇到的。譬如命题作文,可以设计为给父母写信报告学校生活。这样虽然也有情景,但是这情景不真实,因为我们的考试对象是中国学生,让中国学生给父母写英文信,是不真实的情景。如果改为给国外笔友或网友写信描写中国学生的生活,那情景就比较真实。

一般说,我们设计试题,明显不符合要有真实交际情景的条件的,多是写或说的试题,因为我国教师多年习惯了随便拿一篇东西就让学生复述,随便出一道题目就让学生写作文,教师自己就没有把学生的写和说放在情景中考虑的习惯。今后如果我们每次出题目时都问自己:让他们说这个写这个,是为了什么交际目的? 是以什么身份说和写,给什么人听和看? 设计试题的时候都这样考虑,设计出来的试题就不会是真空试题了。

读和听的试题,是否缺乏真实的交际情景,一般不那么明显。因为学生总是以听者、读者的身份去听去读外国人说的话或写的文。这也就是一种真实的交际身份和情景了。要注意的是,选用听或读的材料时,应尽量选一些在真实生活里我们的学生(包括他们将来工作以后)有可能并有需要听到读到的材料。其实由于现代生活里超越国界的书报、电视、电影、电脑网络的日益普遍,要选择我们的学生比较容易遇到的听、读英语的真实情景和材料还是不难的。

(4)语言真实

真实的语言,就是对具体的交际情景、具体的交际目的而言是恰当的文体的语言,也就是在真实生活中,在这样的交际情景、这样的交际目的的情景下,会读到、听到的语言。

我们国家里不真实语言用于英语测试还是不鲜见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是在听力测试中用显著是书面语的材料。这是由于很多命题人员以为随便什么课文录上音便可以用于听力测试,脑子里缺乏文体必须适合交际情景的概念,也就是缺乏语言真实性的概念。另外一种常碰到的不真实语言是我们的教师自己写或者改写过的语言。在设计低水平英语测试当中,材料要自己写或改写有时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要特别小心,要保证英语正确、地道和得体。换言之,是在真实生活中这样的交际情景中,英语为本族语者会写和说的英语。避免在英语测试中用过时英语、中国式英语、阉割英语或者课本体英语(注:阉割英语,指把该用的语法现象或生词阉割掉的英语。课本体,指我国中小学英语课本某些课文特有的一种不自然的英语文体,是课本之外现实生活中真实交际里所见不到的。进一步的说明及实例,可看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等不真实的英语去测试学生。

(5)所做的事真实

有了上面说的情景真实、语言真实,还需要所做的事真实。所做的事是测试试题具体要受试者做的事。譬如要他听一段讲话记笔记,这是真实的。可是听讲话要求逐字听写,那就不大真实。真实生活中除非你当速记员,需要逐字听写的机会是很少的。严格说来以下一些常用题型本身都缺乏做事的真实性:听写、默写、填空、改错、改写、朗读、复述、看图说话、是非题、多项选择题等等。但是如果给以这种题型合理的交际角色和需要,也就可以使它们获得一定的真实性。譬如英国一种英语教师资格考试里就有朗读和改错。朗读的情景是: 假设你要在课堂里向学生朗读以下戏剧道白。改错的情景是:以下是真实的学生习作影印件,请以教师的身份划出错误,指出错误性质,并改正。这样设计,所做的事就真实了。看图说话或写作,如果给以情景,也是可以成为有真实性的交际试题的。

最后要为多项选择题型(MC题型)说几句话。这种题型要求做的事本身肯定不真实。但语言测试发展至今,它是几乎唯一可以保证足够题量又可以方便地用机器客观评分的题型。因此为了保证考试的信度,仍不能不在考试里部分地使用MC题。重要的是,在使用MC题型时,必须在试题的选材和命题上狠下功夫,保证选材真实,保证所命的题是信息题,而且努力提高其作为信息题的质量。要知道,高、低质量的MC题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试题。高质量的MC题可以划入测试运用能力的试题的范畴; 而低质量的MC题却完全属于非运用能力的试题的范畴了(注:关于如何命好信息题和MC题,也可看上注提到的书。)。

(6)有互动性(interactive)

交际行为必然是互动性行为。即使在默默地听讲话或者读文章,事实上听者和读者也不是纯粹被动的,他们也要动脑筋。听者和说者,读者和作者在字里行间一直在进行无形的互相交流,或称相互作用(interact)。通过这种相互作用(interaction),听者和读者才有可能一步一步地获得信息。我们命听力和阅读试题的时候,只要注意命的是信息题,迫使受试者动脑筋去获取信息,这种试题也就具有互动性了。

说和写的试题是否具有互动性,就更显而易见,也更需要我们注意。譬如口试题,让受试者一个人独白,显然就不如让他与主考或者与另一受试者交谈更具有互动性。写作试题,很多人忽略了它的互动性问题,以为写就是自己写,给一个题目便成。然而我们在生活中,每写一样东西,写的时候心目中总是有一个意指的(intended)读者对象的。如果是一封信,心里当然知道写给谁。如果是一篇对社会问题的评论,写的时候就想着要向报刊投稿,报刊的读者就是对象。写的时候知道写给谁看或预备发表在哪里很重要,这决定你应该写什么和怎么写。任何写的过程,事实上在心理上是一个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因此,设计写的试题时,我们都应该给一个读者对象,也就是给一个互动性的情景。

语言测试符合以上6个条件,才能真正同时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语言运用能力的多个成分。条件能实现多少,说明直接性和综合性达到什么程度,决定了测试运用能力到底测到了多少。3.语言运用能力测试考虑效度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信度和可行性以上说的都是英语测试如何能真正测试英语运用能力,是解决英语测试的效度问题。但是对任何语言测试(语言运用能力测试不例外),效度固然重要,信度也同样重要,也同样必须考虑。同时还有可行性,也不能不考虑。事实上,语言运用能力测试,比之非运用能力的语言测试,要保证信度和适应可行性,困难要大得多,因此也需要更认真地考虑。

譬如以上提的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6个条件,在学校范围内的评估性测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且我们非常鼓励大家去努力实现。但是超出学校范围的考试,尤其是决定考生毕业或升学的公共考试,在信度和可行性方面受到很多制约,两大原则和6个条件也许就不容易全面地实现,只能尽力而为。也许在一套考试中各部分的实现程度不同。有些大题直接性、综合性程度高一点,有些大题直接性综合性程度低一点。这在语言测试发展的现阶段,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这样说来,我们今天讨论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提出这些原则和条件,是不是有现实意义? 我认为,不但有现实意义,而且有很迫切的现实意义。因为测试语言运用能力,是国际上也是我国语言测试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认识大方向,才能保证在我们的考试工作中不会迷失方向,不会走回头路。认识大方向,才能明确我们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努力也就会成为促进(而不是“促退”)我国乃至世界外语测试(同时也是外语教学)向前发展的努力的一部分。

原文来自 必克英语http://bbs.spiiker.com/topic-2868.html

第二篇:怎样测试英语运用能力

怎样测试英语运用能力

一、英语运用能力是什么

要测试语言运用能力,首先得弄清楚语言运用能力是什么。这问题过去很多人不怎么去追究。有一种观念,以为懂得英语语音语法词汇就能运用英语,因此英语语音语法词汇就是英语运用能力。这种观念很普遍,存在于大家的脑子里有几十年。几十年英语考试也都是根据这个观念设计的。60年代以前这种观念不足为奇,因为那时候大家对语言运用研究还不深,缺乏认识。到了70年代,语言学和相关科学进步了,这样的观念就很有问题了。现在对人类语言和语言运用,当然还远不能说已经认识清楚,但是至少肯定了以下三个基本观点:

1.语言运用能力不等于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前者大于后者。

什么是语言? 每一种语言,首先是一个形式系统,或称语码系统(code system)。这个形式系统包括三个方面:语音、语法、词汇。语音语法词汇是构成语言形式系统的三个次系统。要会运用一种语言,当然必须要具有对这个语言形式系统的知识,也就是关于语音、语法、词汇的语言知识(knowledge)。

有了语言知识,是不是就能运用语言了呢? 从前有人认为这就足够了。四、五十年代以来,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指出,学了语言知识往往不会用语言,必须获得操作语言形式系统的技能(skills)才能用语言。技能按他们的定义是一种习惯性的自动化的条件反应能力。语言的掌握完全可以用训练自动化技能的方法解决。但是有了语言技能,是否就能运用语言呢?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提出的语言技能,事实上不能说明语言的运用能力,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1)把听、说、读、写的技能当作主要是耳、口、眼、手的技能,忽视运用语言认知的一面和创造性的一面。(2)把语言技能看作是一种脱离语言运用的语境和情境的独立的技能,忽视了语言运用依赖于语境情景这一事实。到了7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语言运用除了关于语言形式系统的知识,除了对语言形式系统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有在语境和情景制约下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换言之,原来的知识、技能的概念不能解释语言运用能力,需要提出能力的概念(competence)(注:英语里ability, capacity和competence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汉语三者都只能译作能力。希望大家注意我们把它们用于不同的含义,请注意区分。)。语言运用能力远大于,多于,也复杂于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

2.语言运用能力是多成分多层次的复合体。

70年代以来,很多人研究过语言运用能力(也称为交际能力)的构成,提出了多种不同的交际能力构成模式。这里不必详加介绍,可以总结为两条:

(1)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包含多种成分的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里面既有知识,有技能,也有能力。是包含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和能力(ability & capacity)等多种不同性质的成分的能力(competence)。

知识是存在于人脑中的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and procedural knowledge),也包括明现的和不明现的知识(explicit and implicit knowledge)。结构语言学派之前的英语教学重点放在语法词汇知识的教授上。结构派却认为知识没有用。我们认为,单是语言知识对运用语言是没有用,但是语言运用不能排除知识,语言运用能力里面含有知识的成分。

技能,这里指一种自动化行动的能力,譬如对外界刺激的生理反应、机械反应、自动化反应或者习惯性反应。如骑自行车、打字的技能等。语言运用上的技能,简单的有辨音发音、辨识和书写字母、拼音拼词等; 复杂一点的包括交际中由于纯熟而达到自动化程度的(不用动脑筋的)连串的语言解码和编码,譬如打招呼、道别和一些几乎是公式化的对答等等。一个人学外语,开始时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连最小单元的解码编码都不能自动化,到后来能够自动化的单元越来越多越来越长,也可以说技能越来越纯熟了。低层次的解码编码都成了技能,不用动脑子,脑子便能越来越多地解放出来做高层次的工作。

能力不同于技能,是动脑的能力,包括推理、判断、创造、想象、审美、欣赏、同情或憎恶等等的能力。可以分为认知(思想)和感受(情感)两个范畴,分别称为认知和感受能力(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apacity)。人用语言,必然牵涉到认知和感受。事实上语言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认知和感受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全无认知感受(也就是全无思想感情)的人能够用语言交际。教外语,说我只教语言,不管语言里的思想感情或学生的认知感受能力,是自欺欺人。外语考试,说我只考语言,不牵涉学生的认知感受能力,那也是自欺欺人。除非你考的不是语言运用,而只是语言形式,譬如默写单词、句子主动语态变被动等等。

结论:语言运用能力是多成分构成的,包含知识、技能、能力等多种不同性质的成分。

(2)语言运用能力是在多层次上同时运作的能力。

运用语言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否则无法互相理解和交际。过去很多人以为只要懂得和遵守语言形式系统的规则(即语音语法词汇规则,或可广义地称为语法规则)便可。其实光是靠语言形式系统的规则远远不能顺利交际。因为语言运用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任何一种语言运用起来,都要在多个层次上同时运作,因此必须同时在多个层次上遵守规则。第一层次是语言形式系统层次或广义的语法层次(遵守广义的语法规则)。第二层次是语境层次(遵守上下文或语篇的规则,譬如上下文前后如何呼应如何连贯等等)。第三层次是情景层次(遵守时、地、人及社会文化背景等的交际情景的规则,譬如向老师请假,向朋友道别,向警察报案分别应该说什么话如何说话等等)。真正的语言运用,在语法、语篇和情景这三个层次上同时体现。语言运用能力是在三个层次同时运作的能力。

3.语言运用能力是一个整体,各种成分不是相加,而是互相作用化合而成。

有一句常被引用的话:整体不等于部分的和(The whole does not equal the sum of the parts.)。这很能说明语言运用能力。上面提了那么多的成分和层次,但是语言运用能力却不等于这些成分、这些层次相加起来。语言运用不能一个一个成分、一个一个层次分开去测试。因为这些成分和层次互相作用、互相化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举一个浅显的比喻,语言运用能力不是积木砌的房子,一块一块积木堆起来就可以得到完整的房子。语言运用能力也许更像一种化合的药品或食品。譬如八珍汤,如果有人请你喝八珍汤,不把八样原料加水煮好给你喝,而是一样一样原料分开煮了给你吃,盐和油和味料也都一样一样分开给你尝,另外给你白水喝,即使原料一样不缺,分量也十足,但是味道和八珍汤会一样吗? 更根本的是,你能说你吃的、喝的是八珍汤吗? 应该说根本不是。语言运用能力也是这样一种成分不可分割的结合物。试想真正运用语言可以只用一个成分,只在一个层次上用吗? 不可能。即使最简单的运用,譬如和朋友互相打个招呼,不能说我现在只用语音,不用所以也不管词汇和语法。也不能说我现在只管单词,不管句子或者语篇有些什么规矩,也不管当前这个交际情景有什么制约。这是不可能的。每次运用语言必须同时要管单词,管句子,管上下文,也要管时、地、人包括社会文化等情景;同时要管语音(或书写)、语法和词汇;同时要运用知识,运用技能,也运用能力。所有各种成分、各种层次都同时要用要管。这就是语言运用的实际。

二、语言运用能力如何测试

1.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原则

上面讨论了语言运用能力是什么,现在讨论如何测试这个能力。当然,如何测试某样事物,首先取决于这事物是什么。语言运用能力以下两点基本性质决定了对它的测试的大原则。

(1)语言运用能力(或交际能力)是抽象的内在的能力,不能直接观察。

测试或者测量一样东西,假如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譬如一块木头,那好办。或者一杯液体,是酸性还是碱性,也容易测试。可是一种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脑子里、看不见的抽象东西。怎么测量或者测试呢?

语言运用能力本身固然不可见。但是一个人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做出种种语言运用行为(也可称交际行为)。这些行为就是语言运用能力的表征。语言运用能力虽不可见,它的表征交际行为却是可见的。也只有它表征出来成为交际行为的时候才可见。因此测试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可以也只能通过对语言运用行为(交际行为)的测试来进行。在语言测试科学里这称为直接测试,即直

接地测试交际行为。不同于测试交际行为的某个成分或层次(如语法或语音,单词或句子)以代替交际行为的间接测试。

(2)语言运用能力是多成分多层次的不可分割的复合体。

我们已知道语言运用能力包含很多成分(不是单一成分),有很多层次(不是单一层次)。而且我们还知道,这些成分互相作用、互相结合构成语言运用能力整体,不应该一个一个成分分解开来去测试。我们还知道,这些成分又都不能剥离它们的层次。剥离了它们的层次,语言就不再是运用中的语言。那么这种多个成分不能分开,多个层次又不能剥离的语言运用能力,该如何去测试呢? 显然,只能把多个成分多个层次综合起来测试。

譬如测试游泳。如果把游泳分解为一个一个分解性动作,如何划手,如何蹬腿,如何呼吸等等。让受试人站在岸上,一个一个动作去做,一个一个动作给他打分,然后加起总分。这总分能代表受试人游泳的水平吗? 这样的测试,能说是真正测试了游泳吗? 当然不能。测试游泳必须所有动作一起互相配合地做,而且必须在水里做,让受试人真枪实弹地在水里游泳,看他能游多远多快,这才是真正的游泳测试。语言运用也是这么回事。测试游泳必须所有动作综合起来做,测试语言运用也必须所有语言运用能力的成分综合起来测。测试游泳必须在游泳的真实环境中进行,也就是在水里进行。同样地语言运用测试也必须放在它的真实环境中去测,也就是结合语言运用的多个层次去测。

关于层次问题,有一点要特别说明:当你测试语言的时候,如果你只在第一层次去测试,那你就只能测到第一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如果你在第二层次去测试,那你就能测到第二层次的,同时也测到第一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因为受试者在第二层次运作语言的时候,必然同时也在运作第一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而如果你在第三层次去测试,那你在测试第三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也能测到第一、二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举一些具体例子:如果你让学生默写单词或者造句,你只能测试到他拼写单词或者造句这种第一层次的能力。如果你让他写My Family这样一篇短文,你能测到学生连句成篇的能力,也就是语篇层次或称第二层次的能力。同时,你也测试到他拼写单词和造句等第一层次的能力。如果你把你的试题再提高一个层次,让学生给外国友人写道歉信,这时你不但能测试到他适应交际情景用语言这第三层次的能力,同时也测试到他连句成篇的第二层次的能力,也测试到他拼写单词和造句等第一层次的能力。这里有一条规律:测试题目高层次可以包括低层次,低层次却不能包括高层次。这就是为什么语言运用能力测试要在第三层次上设计的道理。

语言运作的三个层次,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语言运作的三个维度。如果只在第一层次设计语言测试试题,譬如孤立的单词默写或者释义,单句默写、填空、改写或者翻译,那是单维的语言操作,是在点和线的层次上进行语言测试。测试的当然不是语言运用能力。如果你在第二层次设计试题,譬如默写或复述成段课文,无情境的作文等。那是双维的语言操作,是在面的层次上测试语言,也还不能算是测试语言运用能力。如果你在第三层次上去设计试题,譬如在外籍教师送别会上致辞,给外商写投诉信等。试题既有语境也有交际情景,那就是三维的语言动作,或立体的语言动作,这才是真正测试了语言运用能力。

结论:基于语言运用能力以上所说的两个主要性质,测试它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真正的办法就是直接测试真实的言语行为(交际行为)。只有通过真实的交际行为才可以观察和测试到不可见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因为真实的交际行为必然是多成分结合的三维度的立体的行为,所以也只有通过真实的交际行为才可以把语言运用能力的多个成分同时在多个层次上综合地测试出来。直接性和综合性,正是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两大原则。

2.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具体条件

语言运用能力测试,如何才能实现直接性和综合性,在三个层次立体地测试语言,也就是真正地测试语言运用能力呢? 具体设计起来,要符合以下6个条件:

(1)以意义(信息)为纲,而非以形式为纲以信息为纲的试题,考听、读的时候要让受试者的确是为信息而听而读。考说、写的时候要让受试者的确是为传达信息而说而写。

这样,听、读的试题用的材料必须有新信息,也就是对受试者来说的未知信息。而问的问题又必须是信息题,(考读者听者是否获得了信息),而不是语法题(考的是语法)、词汇题(考的是词汇)、甚至于抄答题(考的是直接从材料中对答案、抄答案的能力)。后面这三种都是以形式为纲的试题。

考说和写的时候,形式为纲的题目的特点是:先规定要用什么语言形式,受试者要根据形式考虑可以套上什么意义,用意义去迁就形式(例如给单词、时态、句型造句等)。有时甚至根本用不着考虑意义(例如给单数名词变复数,给现在时短文改过去时等)。以信息为中心的题目恰恰相反:题目首要提供的是交际情景和目的,根据情景决定信息和意义,由受试者根据情景和信息去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应该明白,情景决定意义再决定形式符合真实的交际。而先定形式,由形式去决定意义却正好违反了真实的交际。

技术上,以信息为纲的试题的设计往往要制造和利用信息沟。使受试者为获得未知信息而听而读,为传达对方未知的信息而说或写。说或写时,还必须容许受试者有在情景制约下选择语言形式的自由。

以信息为纲的试题,评分也应以信息为纲。评分依据是:该表达(说和写)的信息是否有效地表达,该获得(读和听)的信息是否有效地获得。有效性包括准确性,也包括得体性。准确性加上得体性,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

(2)有语境(context)

语境这个术语一般既指语段本身的环境(上下文),也指语言文字之外的时、地、人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我们这里用语境和情景两个术语把两个层次区分开来。语境在这里仅仅指语段本身的环境,即上下文。

真实生活中语言交际都是有上下文的,有上下文的语言动作牵涉到第二层次语言动作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是无语境的语言测试测试不到的。因此测试语言运用能力的试题都必须有语境。

具体说,就是测试中要求听、读、说、写、译的语言材料,不可以是孤立的单词或者句子。譬如听写或者听解单词单句,读解单词单句,单句语法或者词汇填空,翻译单句或者造句等等试题,都不符合要有语境这个条件。

(3)有真实交际情景(situation)

上面已经提到,情景指文字之外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交际情景,近一点的包括交际的情况、时间、地点、交际人的身份、交际需要和目的等,远一点的包括社会文化背景。测试的试题必须有交际情景,是因为真正的语言运用,都是有交际情景的。

第三篇:怎样测试英语运用能力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一、英语运用能力是什么

要测试语言运用能力,首先得弄清楚语言运用能力是什么。这问题过去很多人不怎么去追究。有一种观念,以为懂得英语语音语法词汇就能运用英语,因此英语语音语法词汇就是英语运用能力。这种观念很普遍,存在于大家的脑子里有几十年。几十年英语考试也都是根据这个观念设计的。60年代以前这种观念不足为奇,因为那时候大家对语言运用研究还不深,缺乏认识。到了70年代,语言学和相关科学进步了,这样的观念就很有问题了。现在对人类语言和语言运用,当然还远不能说已经认识清楚,但是至少肯定了以下三个基本观点:

1.语言运用能力不等于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前者大于后者。

什么是语言? 每一种语言,首先是一个形式系统,或称语码系统(code system)。这个形式系统包括三个方面:语音、语法、词汇。语音语法词汇是构成语言形式系统的三个次系统。要会运用一种语言,当然必须要具有对这个语言形式系统的知识,也就是关于语音、语法、词汇的语言知识(knowledge)。

有了语言知识,是不是就能运用语言了呢? 从前有人认为这就足够了。四、五十年代以来,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指出,学了语言知识往往不会用语言,必须获得操作语言形式系统的技能(skills)才能用语言。技能按他们的定义是一种习惯性的自动化的条件反应能力。语言的掌握完全可以用训练自动化技能的方法解决。但是有了语言技能,是否就能运用语言呢?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提出的语言技能,事实上不能说明语言的运用能力,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1)把听、说、读、写的技能当作主要是耳、口、眼、手的技能,忽视运用语言认知的一面和创造性的一面。(2)把语言技能看作是一种脱离语言运用的语境和情境的独立的技能,忽视了语言运用依赖于语境情景这一事实。到了7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语言运用除了关于语言形式系统的知识,除了对语言形式系统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有在语境和情景制约下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换言之,原来的知识、技能的概念不能解释语言运用能力,需要提出能力的概念(competence)(注:英语里ability, capacity和competence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汉语三者都只能译作能力。希望大家注意我们把它们用于不同的含义,请注意区分。)。语言运用能力远大于,多于,也复杂于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

2.语言运用能力是多成分多层次的复合体。

洛基国际英语

竭诚为您服务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70年代以来,很多人研究过语言运用能力(也称为交际能力)的构成,提出了多种不同的交际能力构成模式。这里不必详加介绍,可以总结为两条:

(1)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包含多种成分的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里面既有知识,有技能,也有能力。是包含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和能力(ability & capacity)等多种不同性质的成分的能力(competence)。

知识是存在于人脑中的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and procedural knowledge),也包括明现的和不明现的知识(explicit and implicit knowledge)。结构语言学派之前的英语教学重点放在语法词汇知识的教授上。结构派却认为知识没有用。我们认为,单是语言知识对运用语言是没有用,但是语言运用不能排除知识,语言运用能力里面含有知识的成分。

技能,这里指一种自动化行动的能力,譬如对外界刺激的生理反应、机械反应、自动化反应或者习惯性反应。如骑自行车、打字的技能等。语言运用上的技能,简单的有辨音发音、辨识和书写字母、拼音拼词等; 复杂一点的包括交际中由于纯熟而达到自动化程度的(不用动脑筋的)连串的语言解码和编码,譬如打招呼、道别和一些几乎是公式化的对答等等。一个人学外语,开始时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连最小单元的解码编码都不能自动化,到后来能够自动化的单元越来越多越来越长,也可以说技能越来越纯熟了。低层次的解码编码都成了技能,不用动脑子,脑子便能越来越多地解放出来做高层次的工作。

能力不同于技能,是动脑的能力,包括推理、判断、创造、想象、审美、欣赏、同情或憎恶等等的能力。可以分为认知(思想)和感受(情感)两个范畴,分别称为认知和感受能力(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apacity)。人用语言,必然牵涉到认知和感受。事实上语言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认知和感受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全无认知感受(也就是全无思想感情)的人能够用语言交际。教外语,说我只教语言,不管语言里的思想感情或学生的认知感受能力,是自欺欺人。外语考试,说我只考语言,不牵涉学生的认知感受能力,那也是自欺欺人。除非你考的不是语言运用,而只是语言形式,譬如默写单词、句子主动语态变被动等等。

结论:语言运用能力是多成分构成的,包含知识、技能、能力等多种不同性质的成分。

(2)语言运用能力是在多层次上同时运作的能力。

洛基国际英语

竭诚为您服务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运用语言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否则无法互相理解和交际。过去很多人以为只要懂得和遵守语言形式系统的规则(即语音语法词汇规则,或可广义地称为语法规则)便可。其实光是靠语言形式系统的规则远远不能顺利交际。因为语言运用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任何一种语言运用起来,都要在多个层次上同时运作,因此必须同时在多个层次上遵守规则。第一层次是语言形式系统层次或广义的语法层次(遵守广义的语法规则)。第二层次是语境层次(遵守上下文或语篇的规则,譬如上下文前后如何呼应如何连贯等等)。第三层次是情景层次(遵守时、地、人及社会文化背景等的交际情景的规则,譬如向老师请假,向朋友道别,向警察报案分别应该说什么话如何说话等等)。真正的语言运用,在语法、语篇和情景这三个层次上同时体现。语言运用能力是在三个层次同时运作的能力。

3.语言运用能力是一个整体,各种成分不是相加,而是互相作用化合而成。

有一句常被引用的话:整体不等于部分的和(The whole does not equal the sum of the parts.)。这很能说明语言运用能力。上面提了那么多的成分和层次,但是语言运用能力却不等于这些成分、这些层次相加起来。语言运用不能一个一个成分、一个一个层次分开去测试。因为这些成分和层次互相作用、互相化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举一个浅显的比喻,语言运用能力不是积木砌的房子,一块一块积木堆起来就可以得到完整的房子。语言运用能力也许更像一种化合的药品或食品。譬如八珍汤,如果有人请你喝八珍汤,不把八样原料加水煮好给你喝,而是一样一样原料分开煮了给你吃,盐和油和味料也都一样一样分开给你尝,另外给你白水喝,即使原料一样不缺,分量也十足,但是味道和八珍汤会一样吗? 更根本的是,你能说你吃的、喝的是八珍汤吗? 应该说根本不是。语言运用能力也是这样一种成分不可分割的结合物。试想真正运用语言可以只用一个成分,只在一个层次上用吗? 不可能。即使最简单的运用,譬如和朋友互相打个招呼,不能说我现在只用语音,不用所以也不管词汇和语法。也不能说我现在只管单词,不管句子或者语篇有些什么规矩,也不管当前这个交际情景有什么制约。这是不可能的。每次运用语言必须同时要管单词,管句子,管上下文,也要管时、地、人包括社会文化等情景;同时要管语音(或书写)、语法和词汇;同时要运用知识,运用技能,也运用能力。所有各种成分、各种层次都同时要用要管。这就是语言运用的实际。

二、语言运用能力如何测试

1.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原则

上面讨论了语言运用能力是什么,现在讨论如何测试这个能力。当然,如何测试某样事物,首先取决于这事物是什么。语言运用能力以下两点基本性质决定了对它的测试的大原则。

洛基国际英语

竭诚为您服务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1)语言运用能力(或交际能力)是抽象的内在的能力,不能直接观察。

测试或者测量一样东西,假如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譬如一块木头,那好办。或者一杯液体,是酸性还是碱性,也容易测试。可是一种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脑子里、看不见的抽象东西。怎么测量或者测试呢?

语言运用能力本身固然不可见。但是一个人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做出种种语言运用行为(也可称交际行为)。这些行为就是语言运用能力的表征。语言运用能力虽不可见,它的表征交际行为却是可见的。也只有它表征出来成为交际行为的时候才可见。因此测试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可以也只能通过对语言运用行为(交际行为)的测试来进行。在语言测试科学里这称为直接测试,即直接地测试交际行为。不同于测试交际行为的某个成分或层次(如语法或语音,单词或句子)以代替交际行为的间接测试。

(2)语言运用能力是多成分多层次的不可分割的复合体。

我们已知道语言运用能力包含很多成分(不是单一成分),有很多层次(不是单一层次)。而且我们还知道,这些成分互相作用、互相结合构成语言运用能力整体,不应该一个一个成分分解开来去测试。我们还知道,这些成分又都不能剥离它们的层次。剥离了它们的层次,语言就不再是运用中的语言。那么这种多个成分不能分开,多个层次又不能剥离的语言运用能力,该如何去测试呢? 显然,只能把多个成分多个层次综合起来测试。

譬如测试游泳。如果把游泳分解为一个一个分解性动作,如何划手,如何蹬腿,如何呼吸等等。让受试人站在岸上,一个一个动作去做,一个一个动作给他打分,然后加起总分。这总分能代表受试人游泳的水平吗? 这样的测试,能说是真正测试了游泳吗? 当然不能。测试游泳必须所有动作一起互相配合地做,而且必须在水里做,让受试人真枪实弹地在水里游泳,看他能游多远多快,这才是真正的游泳测试。语言运用也是这么回事。测试游泳必须所有动作综合起来做,测试语言运用也必须所有语言运用能力的成分综合起来测。测试游泳必须在游泳的真实环境中进行,也就是在水里进行。同样地语言运用测试也必须放在它的真实环境中去测,也就是结合语言运用的多个层次去测。

关于层次问题,有一点要特别说明:当你测试语言的时候,如果你只在第一层次去测试,那你就只能测到第一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如果你在第二层次去测试,那你就能测到第二层次的,同时也测到第一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因为受试者在第二层次运作语言的时候,必然同时也在运作第一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而如果你在第三层次去测试,那你在测试第三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也能测到第一、二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洛基国际英语

竭诚为您服务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举一些具体例子:如果你让学生默写单词或者造句,你只能测试到他拼写单词或者造句这种第一层次的能力。如果你让他写My Family这样一篇短文,你能测到学生连句成篇的能力,也就是语篇层次或称第二层次的能力。同时,你也测试到他拼写单词和造句等第一层次的能力。如果你把你的试题再提高一个层次,让学生给外国友人写道歉信,这时你不但能测试到他适应交际情景用语言这第三层次的能力,同时也测试到他连句成篇的第二层次的能力,也测试到他拼写单词和造句等第一层次的能力。这里有一条规律:测试题目高层次可以包括低层次,低层次却不能包括高层次。这就是为什么语言运用能力测试要在第三层次上设计的道理。

语言运作的三个层次,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语言运作的三个维度。如果只在第一层次设计语言测试试题,譬如孤立的单词默写或者释义,单句默写、填空、改写或者翻译,那是单维的语言操作,是在点和线的层次上进行语言测试。测试的当然不是语言运用能力。如果你在第二层次设计试题,譬如默写或复述成段课文,无情境的作文等。那是双维的语言操作,是在面的层次上测试语言,也还不能算是测试语言运用能力。如果你在第三层次上去设计试题,譬如在外籍教师送别会上致辞,给外商写投诉信等。试题既有语境也有交际情景,那就是三维的语言动作,或立体的语言动作,这才是真正测试了语言运用能力。

结论:基于语言运用能力以上所说的两个主要性质,测试它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真正的办法就是直接测试真实的言语行为(交际行为)。只有通过真实的交际行为才可以观察和测试到不可见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因为真实的交际行为必然是多成分结合的三维度的立体的行为,所以也只有通过真实的交际行为才可以把语言运用能力的多个成分同时在多个层次上综合地测试出来。直接性和综合性,正是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两大原则。

2.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具体条件

语言运用能力测试,如何才能实现直接性和综合性,在三个层次立体地测试语言,也就是真正地测试语言运用能力呢? 具体设计起来,要符合以下6个条件:

(1)以意义(信息)为纲,而非以形式为纲以信息为纲的试题,考听、读的时候要让受试者的确是为信息而听而读。考说、写的时候要让受试者的确是为传达信息而说而写。

这样,听、读的试题用的材料必须有新信息,也就是对受试者来说的未知信息。而问的问题又必须是信息题,(考读者听者是否获得了信息),而不是语法题(考的是语法)、词汇题(考的是词汇)、甚至于抄答题(考的是直接从材料中对答案、抄答案的能力)。后面这三种都是以形式为纲的试题。

洛基国际英语

竭诚为您服务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考说和写的时候,形式为纲的题目的特点是:先规定要用什么语言形式,受试者要根据形式考虑可以套上什么意义,用意义去迁就形式(例如给单词、时态、句型造句等)。有时甚至根本用不着考虑意义(例如给单数名词变复数,给现在时短文改过去时等)。以信息为中心的题目恰恰相反:题目首要提供的是交际情景和目的,根据情景决定信息和意义,由受试者根据情景和信息去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应该明白,情景决定意义再决定形式符合真实的交际。而先定形式,由形式去决定意义却正好违反了真实的交际。

技术上,以信息为纲的试题的设计往往要制造和利用信息沟。使受试者为获得未知信息而听而读,为传达对方未知的信息而说或写。说或写时,还必须容许受试者有在情景制约下选择语言形式的自由。

以信息为纲的试题,评分也应以信息为纲。评分依据是:该表达(说和写)的信息是否有效地表达,该获得(读和听)的信息是否有效地获得。有效性包括准确性,也包括得体性。准确性加上得体性,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

(2)有语境(context)

语境这个术语一般既指语段本身的环境(上下文),也指语言文字之外的时、地、人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我们这里用语境和情景两个术语把两个层次区分开来。语境在这里仅仅指语段本身的环境,即上下文。

真实生活中语言交际都是有上下文的,有上下文的语言动作牵涉到第二层次语言动作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是无语境的语言测试测试不到的。因此测试语言运用能力的试题都必须有语境。

具体说,就是测试中要求听、读、说、写、译的语言材料,不可以是孤立的单词或者句子。譬如听写或者听解单词单句,读解单词单句,单句语法或者词汇填空,翻译单句或者造句等等试题,都不符合要有语境这个条件。

(3)有真实交际情景(situation)

上面已经提到,情景指文字之外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交际情景,近一点的包括交际的情况、时间、地点、交际人的身份、交际需要和目的等,远一点的包括社会文化背景。测试的试洛基国际英语

竭诚为您服务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题必须有交际情景,是因为真正的语言运用,都是有交际情景的。没有交际情景的语言动作,是把语言放在真空里运作,那不是语言运用。常见的这种真空试题有短文复述,不交代情景的命题作文等。

交际情景还必须真实,这就是说对受试人是真实生活中会遇到的。譬如命题作文,可以设计为给父母写信报告学校生活。这样虽然也有情景,但是这情景不真实,因为我们的考试对象是中国学生,让中国学生给父母写英文信,是不真实的情景。如果改为给国外笔友或网友写信描写中国学生的生活,那情景就比较真实。

一般说,我们设计试题,明显不符合要有真实交际情景的条件的,多是写或说的试题,因为我国教师多年习惯了随便拿一篇东西就让学生复述,随便出一道题目就让学生写作文,教师自己就没有把学生的写和说放在情景中考虑的习惯。今后如果我们每次出题目时都问自己:让他们说这个写这个,是为了什么交际目的? 是以什么身份说和写,给什么人听和看? 设计试题的时候都这样考虑,设计出来的试题就不会是真空试题了。

读和听的试题,是否缺乏真实的交际情景,一般不那么明显。因为学生总是以听者、读者的身份去听去读外国人说的话或写的文。这也就是一种真实的交际身份和情景了。要注意的是,选用听或读的材料时,应尽量选一些在真实生活里我们的学生(包括他们将来工作以后)有可能并有需要听到读到的材料。其实由于现代生活里超越国界的书报、电视、电影、电脑网络的日益普遍,要选择我们的学生比较容易遇到的听、读英语的真实情景和材料还是不难的。

(4)语言真实

真实的语言,就是对具体的交际情景、具体的交际目的而言是恰当的文体的语言,也就是在真实生活中,在这样的交际情景、这样的交际目的的情景下,会读到、听到的语言。

我们国家里不真实语言用于英语测试还是不鲜见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是在听力测试中用显著是书面语的材料。这是由于很多命题人员以为随便什么课文录上音便可以用于听力测试,脑子里缺乏文体必须适合交际情景的概念,也就是缺乏语言真实性的概念。另外一种常碰到的不真实语言是我们的教师自己写或者改写过的语言。在设计低水平英语测试当中,材料要自己写或改写有时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要特别小心,要保证英语正确、地道和得体。换言之,是在真实生活中这样的交际情景中,英语为本族语者会写和说的英语。避免在英语测试中用过时英语、中国式英语、阉割英语或者课本体英语(注:阉割英语,指把该用的语法现象或生词阉割掉的英语。课本体,指我国中小学英语课本某些课文特有的一种不自然的英语文体,是课本之外现实生活中真实交际里所见不到的。进一步的说明及洛基国际英语

竭诚为您服务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实例,可看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等不真实的英语去测试学生。

(5)所做的事真实

有了上面说的情景真实、语言真实,还需要所做的事真实。所做的事是测试试题具体要受试者做的事。譬如要他听一段讲话记笔记,这是真实的。可是听讲话要求逐字听写,那就不大真实。真实生活中除非你当速记员,需要逐字听写的机会是很少的。严格说来以下一些常用题型本身都缺乏做事的真实性:听写、默写、填空、改错、改写、朗读、复述、看图说话、是非题、多项选择题等等。但是如果给以这种题型合理的交际角色和需要,也就可以使它们获得一定的真实性。譬如英国一种英语教师资格考试里就有朗读和改错。朗读的情景是: 假设你要在课堂里向学生朗读以下戏剧道白。改错的情景是:以下是真实的学生习作影印件,请以教师的身份划出错误,指出错误性质,并改正。这样设计,所做的事就真实了。看图说话或写作,如果给以情景,也是可以成为有真实性的交际试题的。

最后要为多项选择题型(MC题型)说几句话。这种题型要求做的事本身肯定不真实。但语言测试发展至今,它是几乎唯一可以保证足够题量又可以方便地用机器客观评分的题型。因此为了保证考试的信度,仍不能不在考试里部分地使用MC题。重要的是,在使用MC题型时,必须在试题的选材和命题上狠下功夫,保证选材真实,保证所命的题是信息题,而且努力提高其作为信息题的质量。要知道,高、低质量的MC题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试题。高质量的MC题可以划入测试运用能力的试题的范畴; 而低质量的MC题却完全属于非运用能力的试题的范畴了(注:关于如何命好信息题和MC题,也可看上注提到的书。)。

(6)有互动性(interactive)

交际行为必然是互动性行为。即使在默默地听讲话或者读文章,事实上听者和读者也不是纯粹被动的,他们也要动脑筋。听者和说者,读者和作者在字里行间一直在进行无形的互相交流,或称相互作用(interact)。通过这种相互作用(interaction),听者和读者才有可能一步一步地获得信息。我们命听力和阅读试题的时候,只要注意命的是信息题,迫使受试者动脑筋去获取信息,这种试题也就具有互动性了。

说和写的试题是否具有互动性,就更显而易见,也更需要我们注意。譬如口试题,让受试者一个人独白,显然就不如让他与主考或者与另一受试者交谈更具有互动性。写作试题,很多人忽略了它的互动性问题,以为写就是自己写,给一个题目便成。然而我们在生活中,每写一样东西,写的时候心目中总是有一个意指的(intended)读者对象的。如果是一封信,心里当然知道写给谁。如果是一篇对社会问题的评论,写的时候就想着要向报刊投稿,报洛基国际英语

竭诚为您服务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刊的读者就是对象。写的时候知道写给谁看或预备发表在哪里很重要,这决定你应该写什么和怎么写。任何写的过程,事实上在心理上是一个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因此,设计写的试题时,我们都应该给一个读者对象,也就是给一个互动性的情景。

语言测试符合以上6个条件,才能真正同时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语言运用能力的多个成分。条件能实现多少,说明直接性和综合性达到什么程度,决定了测试运用能力到底测到了多少。3.语言运用能力测试考虑效度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信度和可行性以上说的都是英语测试如何能真正测试英语运用能力,是解决英语测试的效度问题。但是对任何语言测试(语言运用能力测试不例外),效度固然重要,信度也同样重要,也同样必须考虑。同时还有可行性,也不能不考虑。事实上,语言运用能力测试,比之非运用能力的语言测试,要保证信度和适应可行性,困难要大得多,因此也需要更认真地考虑。

譬如以上提的语言运用能力测试的6个条件,在学校范围内的评估性测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且我们非常鼓励大家去努力实现。但是超出学校范围的考试,尤其是决定考生毕业或升学的公共考试,在信度和可行性方面受到很多制约,两大原则和6个条件也许就不容易全面地实现,只能尽力而为。也许在一套考试中各部分的实现程度不同。有些大题直接性、综合性程度高一点,有些大题直接性综合性程度低一点。这在语言测试发展的现阶段,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这样说来,我们今天讨论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提出这些原则和条件,是不是有现实意义? 我认为,不但有现实意义,而且有很迫切的现实意义。因为测试语言运用能力,是国际上也是我国语言测试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认识大方向,才能保证在我们的考试工作中不会迷失方向,不会走回头路。认识大方向,才能明确我们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努力也就会成为促进(而不是“促退”)我国乃至世界外语测试(同时也是外语教学)向前发展的努力的一部分。

“成千上万人疯狂下载。。。

更多价值连城的绝密英语学习资料,洛基内部秘密英语,技巧,策略

洛基国际英语

竭诚为您服务 每天前20名注册可获免费名师辅导

学英语记词汇练口语

真人一对一教学

抢注网址:

请在 网上 申请报名”

洛基国际英语 http://www.rrting.net

竭诚为您服务

第四篇:GCT-ME样题——英语运用能力测试模拟题部分一

GCT-ME样题——英语运用能力测试模拟题部分一

Part One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Directions: In this part there are 20 incomplete sentences, each with four suggested answers.Choose the one you think is the best answer.Mark your choice on the Answer Sheet by drawing with a pencil a short bar across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in the brackets.1.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prizes went to Jack, Tom, and Harry ______.(A)equally(B)differently(C)similarly(D)respectively 2.He had never given a speech to so many people, so he felt ______.(A)excited(B)stupid(C)disappointed(D)nervous 3.Success in the lab doesn’t always mean immediate success on a large ______.(A)business(B)account(C)way(D)scale 4.Dinner will be ready _____, but we still have time for a drink.(A)presently(B)currently(C)lately(D)finally 5.It is impossible to ______with a person whose methods are completely opposed to your own.(A)cooperate(B)correspond(C)compete(D)compare 6.It was the training that he had as a young man _____ made him such a good engineer.(A)has(B)later(C)which(D)that 7.Other considerations _____ equal, the pressure remains constant.(A)being(B)be(C)will be(D)is 8.The policeman needs to see _____ your ID card or your driver’s license.(A)every(B)each(C)either(D)both 9.“Let’s start our meeting immediately _____ everyone has arrived,” the chairman said.(A)although(B)until(C)after(D)now that 10.I walked eight miles today.I never guessed that I could walk ______far.(A)that(B)this(C)such(D)as Part Two Reading Comprehension Directions: In this part there are 4 passages followed by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each with four suggested answers.Choose the one you think is the best answer.Mark your choice on the Answer Sheet by drawing with a pencil a short bar across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in the brackets.1 Questions 11-1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Until recently the opportunities for criminal activities on the Internet have been low.However, the volume of business done on the Internet is growing rapidly, as people order books and other products and make money transactions.All this is creating temptations for hackers(黑客).Hackers are often young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computers.They use them to move quietly to the Internet, looking for ways to break into computers systems run by banks, telephone companies and even Government departments.They look for examples of credit cards and try to steal the numbers.Hackers rarely admit to a successful break-in.The first indication of a hacking may be when a customer discovers a wrong money transaction on a credit card account.It is harder to check on somebody misusing an online connection unless there is a massive download of information which would call the attention of the consumer.11.The main idea of the first paragraph is that ______.(A)the opportunities for criminal activities on the Internet have been low(B)the opportunities for criminal activities on the Internet are low(C)there ar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criminal activities on the Internet(D)people should not make money transactions on the Internet 12.The word “temptations” in the first paragraph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_.(A)interests(B)attractions(C)benefits(D)profits 13.In the passage, it’s said that hackers may attack the Internet system of all the following institutions except _____.(A)banks(B)telephone companies(C)universities(D)government departments 1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reason for a hacking being found?(A)The customer found something wrong with his account.(B)There was a hu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being downloaded.(C)There was a wrong money transaction.(D)The hacker proudly admitted his successful break-in.15.In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paragraph, “somebody” refers to a______.(A)customer(B)card user(C)hacker(D)bank clerk Questions 16-2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For any Englishman, there can never be any discussion as to who is the world’s greatest writer.Only one name can possibly suggest itself to him: that of William Shakespeare(莎士比亚).Every Englishman has some knowledge of his work.All of us use words and phrases from Shakespeare’s writings that have become a part of the English-speaking people.Shakespeare, more perhaps than any other writer, made full u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ost of us use about five thousand words in our normal employment of English;Shakespeare in his works used about twenty-five thousand!There is probably no better way for a foreigner(or an Englishman!)to appreciate the richness and variet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han by studying the various ways in which Shakespeare uses it.Such a study is well worth the effort(it is not, of course, recommended to beginners), even though some aspects of English usage, and the meaning of many words, have changed since Shakespeare’s day.16.From the first two sentences of the passage we can conclude that ________.(A)it can’t be discussed about who is the world’s greatest poet

(B)it can’t be discussed about who is the world’s greatest dramatist(C)Shakespeare is regarded as a greatest writer(D)Englishmen like to discuss about who is the world’s greatest writer 17.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many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 that we use today are from ______.(A)Englishmen(B)Shakespeare’s works(C)English speaking people(D)ancient people 18.To learn the richnes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people should ______.(A)read Shakespeare’s plays(B)learn from an English man(C)be glad to be a foreigner(D)write and read more 19.The author does not suggest beginners reading Shakespeare’s plays, probably because _____.(A)the works are for native speakers(B)only Englishmen can understand his plays(C)the works are too difficult for a beginner(D)some of English usage and the meaning of many words have changed

20.In this passage the author wants to _______.(A)show the richness of English language(B)tell how great a writer Shakespeare is(C)tell that some English words are out of use now(D)tell that some aspects of English usage have changed since Shakespeare's day Questions 21-2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Oxford and Cambridge differ from the rest of the universities in Great Britain in many important respects, but resemble each other quite closely.Oxford was founded in the 12th century.There are at present 35 colleges: three are for women only and the rest take both men and women.There are at present approximately 9,400 students in residence, of whom over a third are women.The city of Oxford is popular with tourists because of the University's many beautiful medieval buildings.Cambridge was founded in the 13th century.There are at present 28 colleges, of which only one is for men students only and two for women only.The remaining 25 take both men and women.There are at present over 9000 students in residence, of whom a third are women.Cambridge University has made the city of Cambridge an internationally famous tourist centre.21.With the first sentence, the author wants to say that _____.(A)Oxford and Cambridge are different(B)Universities in Britain are different in many aspects(C)Oxford and Cambridge share many similarities(D)Oxford and Cambridge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22.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students in residence at both universities is about _____.(A)1:2(B)1:3(C)3:32(D)3:10 23.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A)Oxford has a longer history than Cambridge.(B)There are 32 colleges in Oxford that only accept men.(C)There is one college at Cambridge that only accepts men(D)There are more male students than female at both universities 24.Tourists go to the city of Oxford to _____.(A)study there(B)see the medieval buildings(C)view the river(D)look at the residents 25.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the _____.(A)history of two famous universities in Britain(B)comparison between Oxford and Cambridge(C)number of students at Oxford and Cambridge(D)introduction of colleges at Oxford and Cambrdge Questions 26-3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The growth of Liu Yongxing’s animal-feed business has made him China’s richest man, according to rankings published recently by Forbes magazine.With an estimated net worth of US$1 billion, the 53-year-old entrepreneur and his Shanghai-based Hope Group are symbols of the new China.But Forbes’ list of the 100 richest individuals in China also illustrates the growing income inequality here that alarms some officials.The Forbes survey found that the 100 richest people in China had a combined net worth of US$18 billion in the year ended September 30.That’s small change by US standards: The most recent Forbes ranking of global billionaires put the net worth of Bill Gates alone at more than US$58 billion.But what’s remarkable about China’s wealth numbers is how fast they’re rising.The wealth of the top 50 on this year’s China list jumped 40 per cent, to US$14 billion, from US$10 billion last year despite a global economic slump.4 26.The richest man in China acquired his wealth _____.(A)in the animal feed business(B)in America(C)from Forbes magazine(D)from his ancestors 27.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A)Forbes magazine listed the 100 richest people in China.(B)Forbes magazine listed the 100 richest people in the US.(C)Bill Gate’s wealth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ombination of all 100 richest people in China(D)Hope Group is the richest company in China 28.Last year the total wealth of the first 50 richest people in China is about _____ US dollars.(A)18 billion(B)14 billion(C)10 billion(D)58 billion

29.The main purpose of the author is to ______.(A)talk about richest people in China(B)praise the richest man in China(C)compare rich men in China and theUS(D)call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grow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30.The word “slump” in the last sentence means ______.(A)depression(B)growth(C)success(D)increase Part Three Cloze Test Directions: For each blank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choices given below.Mark your answer on the Answer Sheet by drawing with a pencil a short bar across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in the brackets.The world has never been more closely and intricately connected.Our behavior __31__ the environment we all share, and we are tied into a global economy and global communication system: __32__ choosing to buy one garment rather than another we help determine whether someon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retains or __33__ their job;we can __34__ with others anywhere via satellites, the Internet and the mobile phone.This interdependency, __35__ “connexity”, is th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world today.__36__, despite connexity, human beings have also never been more separate.Belief in individual rights and freedoms is at the heart of the West’s world view.People nowadays insist their freedom to choose __37__ to live, who to love, what to consume and what to believe.In economics, the power of the consumer and the shareholder is huge.In politics, the power of nations remains a __38__ concern.In his book, Geoff Mulgan argues that our freedom and our connectedness are set on a collision course and argues that the __39__ way out of our current impasse(僵局)is to go beyond our sense of ourselves as __40__ units, and recognize the webs of mutual responsibility in which we live.31.(A)harms(B)influences(C)beautifies(D)dominates 32.(A)At(B)In(C)By(D)Of 33.(A)keeps(B)gets(C)loses(D)gains 34.(A)link(B)connect(C)combine(D)communicate 35.(A)and(B)or(C)else(D)also 36.(A)Thus(B)once(C)But(D)Since 37.(A)when(B)what(C)how(D)while 38.(A)crucial(B)social(C)curious(D)serious 39.(A)just(B)another(C)only(D)one 40.(A)isolated(B)isolation(C)isolating(D)isolate Part Four Dialogue Completion Directions: There are 10 short incomplete dialogues between two speakers, each followed by four choices marked(A),(B),(C)and(D).Choose the answer that appropriately suits the conversational context and best completes the dialogue.Mark your answer on the answer sheet by drawing with a pencil a short bar across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in the brackets.41.Teacher: Where is Mike this morning? Student: He’s got a cold.Teacher: ______(A)Just tell him to take it easy.(B)He is absent.(C)What’s the matter with him?(D)What? Where is he? 42.Connie: It’s late.I had to say goodbye.Mrs.White: ______(A)Why do you want to go now?(B)I’d like to say goodbye, too.(C)That’s all right.(D)Hope you had a good time.See you tomorrow.43.Mike: Can I get you a cup of coffee? Tom: ______(A)I don’t take sugar, thank you.(B)That’s very nice of you.(C)You can, please.(D)Thank you for the coffee.44.Salesman: ______ Customer: Yes.What size is that green T-shirt?(A)Do you want to buy anything?(B)Excuse me, what are you doing?(C)Are you just looking around?(D)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45.Student A: I feel sick.Student B: ______ Student A: I’m not sure, but I have got a bad headache.(A)I’m sorry to hear that.(B)How are you feeling now?(C)Do you have a temperature?(D)How long have you been sick? 46.George: You’ve given us a wonderful Chinese dinner, Mrs.Li.Mrs.Li: ______(A)Oh, I’m afraid I didn’t cook very well.(B)I’m glad you enjoyed it.(C)Come again when you are free.(D)It’s not necessary for you to say so.47.A: Can I do anything for you? B: ______(A)No.You can’t do anything for me.(B)Never mind.(C)It’s my pleasure.(D)No, it’s alright.I can manage myself.48.Louise: Do you mind if I play some music? Gill: ______.I’m writing my assignment.(A)Not at all(B)Of course I would(C)Of course not(D)Certainly 49.Desk Clerk: Good afternoon, Holiday Inn.Customer: Hello, I’d like to book a double room for the nights of 23rd and 24th please.Desk Clerk: ______(A)What’s the matter?(B)What can I do for you?(C)Just a minute, please.(D)Can I help you?

50.A: I’ve just heard that the tickets for Swan Lake have been sold out!B: Oh, no!______(A)It doesn’t matter.(B)It’s not at all interesting.(C)I was looking forward to it.(D)I knew it already.英语运用能力测试模拟题答案 1.(D)2.(D)3.(D)4.(A)5.(A)6.(D)7.(A)8.(C)9.(D)10.(A)11.(C)12.(B)13.(C)14.(D)15.(C)16.(C)17.(B)18.(A)19.(C)20.(B)21.(C)22.(A)23.(B)24.(B)25.(B)26.(A)27.(D)28.(C)29.(D)30.(A)31.(B)32.(C)33.(C)34.(D)35.(B)36.(C)37.(C)38.(A)39.(C)40.(A)41.(A)42.(D)43.(B)44.(D)45.(C)46.(B)47.(D)48.(B)49.(C)50.(C)

第五篇:简历中怎样描述英语能力

简历中怎样描述英语能力

个人简历是个人找工作的必备的,很多时候简历制作的精美合理往往能给求职者一共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而在简历中关于自己的英语能力的描述可能又是重中之重。因为现在很多的用人单位特别看重求职者的英语能力。证书

用事实说话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把自己的四六级英语的成绩单复印到简历里面,这样无疑使最有说服力的,或者是自己的英语有关的比赛中的证书都可以说明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而且这些是最有说服力,最容易取得招聘单位信任的材料。活动资料

自己所参加的一些英语有关的活动的图片也可以说明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努力或者能力,比如参赛了学院组织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诵,活着英文诗歌征文等活动,如果没有获奖证书的话,活动图片也是很好的证明。

兴趣浓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明自己很喜欢学习英语,对英语充满了兴趣和激情,可以把自己平时学习英语的一些心得体会简单的讲一下,把平时所取得的点滴成绩简要的描述一下也是很不错的。

应用能力

学习一门语言最主要的是能运用它,那样这门语言才是活的语言,可以说明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的应用,比如口语可以达到什么水平,能否进行基本的交流,可以看原版的英文文章或者小说等作品,甚至自己会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创作等,相信这些对招聘单位来讲是最有吸引力的。小窍门

简历的制作既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基础,同时要注意技巧,要学会扬长避短,尽量多说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对于自己的缺点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含蓄的说明,这样求职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的,不过,具有实际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下载怎样测试英语运用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测试英语运用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沟通能力测试

    以下这些问题看似小事,却有可能决定别人对你的看法和态度。想测一下你的沟通能力吗?那就开始吧!1.你跟新同学打成一片一般需要多少天?A.一天B.一个星期C.十天甚至更久2.当你发言时......

    沟通能力测试

    协合集团新员工入职能力测试一: 1、在说明自己的重要观点时,别人却不想听你说,你会:() A、马上气愤的走开。B、于是你也就不说完了,但你可能会很生气。 C、等等看还有没有说的机会......

    人际沟通能力测试

    职业生涯规划协会测测你的人际沟通能力 下面是一组沟通能力的小测试,请不假思索的选择适合你的情形。 1.在说明自己的重要观点的时,别人却不想听你说,你会:( ) A.马上气愤的走开 B......

    人际交往能力测试

    说明在企业里,大多数工作都是人与人打交道,交际能力高低,也会影响到工作质量,尤其是公关、营销等岗位,交际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 本测试为判断一个人才的交往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职业能力测试

    职业能力自测(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每一个问题) 第一组 第一个括号填(强)第二个括号填(弱)1.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强) ( )2.阅读速度快,并能抓住中心内容 () ( )3.清楚地向别......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

    2011年度新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 1、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2、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

    领导力能力测试

    领导能力测试 你作为一个领导者,为帮助你明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希望您如实地回答如下问题(在答题纸相应栏目上打勾) 第一部分 1、假定你科里的人告诉你说,你下属的那个主任好像有......

    日语能力测试

    【新しい「日本語能力試験」N1に出るカタカナ語】 【3音のカタカナ語】 1) バック(する/にする)倒车;背景 2) パック(する) 包装;全包旅游 3) ホット/ホット(な)热;热门的 4) ヒ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