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汇分享.第一期(华为)

时间:2019-05-15 05:0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文汇分享.第一期(华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文汇分享.第一期(华为)》。

第一篇:管理文汇分享.第一期(华为)

管理文汇分享

任正非:管理的灰度

我们的各级干部要真正领悟了妥协的艺术,学会了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文/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开放与进取,这条内容在行政管理团队的讨论中,有较长时间的争议。华为是一个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公司,开放难道有这么重要吗?由于成功,我们现在越来越自信、自豪和自满,其实也在越来越自闭。

我们强调开放,更多一些向别人学习,我们才会有更新的目标,才会有真正的自我审视,才会有时代的紧迫感。

清晰的方向来自灰度

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妥协一词似乎人人都懂,用不着深究,其实不然。妥协的内涵和底蕴比它的字面含义丰富得多,而懂得它与实践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华为的干部,大多比较年轻,血气方刚,干劲冲天,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协,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管理文汇分享

我们今天提出了以正现金流、正利润流、正的人力资源效率增长,以及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将权力通过授权、行权、监管的方式,授给直接作战部队,也是一种变革。在这次变革中,也许与二十年来的决策方向是有矛盾的,也将涉及许多人的机会与前途,我想我们相互之间都要有理解与宽容。

宽容是领导者的成功之道

为什么要对各级主管说宽容?这同领导工作的性质有关。任何工作,无非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同物打交道,二是同人打交道。

不宽容,不影响同物打交道。一个科学家,性格怪癖,但他的工作只是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同仪器打交道,那么,不宽容无伤大雅。一个车间里的员工,只是同机器打交道,那么,即使他同所有人都合不来,也不妨碍他施展技艺制造出精美的产品。

但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同人打交道。有人把管理定义为“通过别人做好工作的技能”。一旦同人打交道,宽容的重要性立即就会显示出来。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谓宽容,本质就是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组织目标和愿景的旗帜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宽容。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

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宽容。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宽容是一种美德。

管理文汇分享

只有宽容才会团结大多数人与你一齐认知方向,只有妥协才会使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减少对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你的正确目的。

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

坚持正确的方向,与妥协并不矛盾,相反妥协是对坚定不移方向的坚持。当然,方向是不可以妥协的,原则也是不可妥协的。但是,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一切都可以妥协,只要它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为什么不能妥协一下?当目标方向清楚了,如果此路不通,我们妥协一下,绕个弯,总比原地踏步要好,干嘛要一头撞到南墙上?

“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在解决问题上,它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有不少的好处。

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一味地让步。明智的妥协是一种适当的交换。为了达到主要的目标,可以在次要的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而是以退为进,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确保目标的实现。相反,不明智的妥协,就是缺乏适当的权衡,或是坚持了次要目标而放弃了主要目标,或是妥协的代价过高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明智的妥协是一种让步的艺术,妥协也是一种美德,而掌握这种高超的艺术,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

只有妥协,才能实现“双赢”和“多赢”,否则必然两败俱伤。因为妥协能够消除冲突,拒绝妥协,必然是对抗的前奏;我们的各级干部真正领悟了妥协的艺术,学会了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管理文汇分享

坚决反对完美主义

什么是职业化?就是在同一时间、同样的条件,做同样的事的成本更低,这就是职业化。市场竞争,对手优化了,你不优化,留给你的就是死亡。思科在创新上的能力,爱立信在内部管理上的水平,我们现在还是远远赶不上的。要缩短这些差距,必须持续地改良我们的管理,不缩短差距,客户就会抛离我们。的确,我们要有管理改进的迫切性,但也要沉着冷静,减少盲目性。我们不能因短期救急或短期受益,而做长期后悔的事。不能一边救今天的火,一边埋明天的雷。管理改革要继续坚持从实用的目的出发,达到适用目的的原则。

我们从一个小公司脱胎而来,小公司的习气还残留在我们身上。我们的员工也受二十年来公司早期的习惯势力的影响,自己的思维与操作上还不能完全职业化。这些都是我们管理优化的阻力。由于我们从小公司走来,相比业界的西方公司,我们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运作与交付上的交叉、不衔接、重复低效、全流程不顺畅现象还较为严重。

在管理改进中,要继续坚持遵循“七反对”的原则。坚决反对完美主义,坚决反对繁琐哲学,坚决反对盲目的创新,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坚决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坚决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行实用。

我们不忌讳我们的病灶,要敢于改革一切不适应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实现端到端服务的东西。但更多的是从管理进步中要效益。我们从来就不主张较大幅度的变革,而主张不断的改良,我们现在仍然要耐得住性子,谋定而后动。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西方的职业化,是从一百多年的市场变革中总结出来的,它这样做最有效率。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并非是为了好看。我们学习它,并非是完全僵化地照搬,难道穿上中山装就不行?

管理文汇分享

我们二十年来,有自己成功的东西,我们要善于总结出来,我们为什么成功,以后怎样持续成功,再将这些管理哲学的理念,用西方的方法规范,使之标准化、基线化,有利于广为传播与掌握并善用之,培养各级干部,适应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是一个僵化的西方样板,而是一个有活的灵魂的管理有效的企业。看西方在中国的企业成功的不多,就是照搬了西方的管理,而水土不服。一个企业活的灵魂,就是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这两条要领的表现,就是不断提升效率。

我们从杂乱的行政管制中走过来,依靠功能组织进行管理的方法虽然在弱化,但以流程化管理的内涵,还不够丰富。流程的上、下游还没有有效“拉通”,基于流程化工作对象的管理体系还不很完善。组织行为还不能达到可重复、可预期、可持续化的可值得信赖的程度。人们还习惯在看官大官小的指令,来确定搬道岔。以前还出现过可笑的工号文化。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未来的风险,我们只能用规则的确定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在发展中获得自由。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面,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生命之树。我们要深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

第二篇:华为管理心得体会

华为管理心得体会

华为管理心得体会1

当今,国内的许多大中小企业都相继引入了国外的管理模式,虽然这些模式在国外应用应用的甚好,但是在国内有太多家公司难以运用国外的管理模式,甚至运用它们的模式之后情况更加恶劣,最终丢弃改用原来自己的管理模式。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

原因可能有这几种:

(1)没有完全按照国外的管理模式去执行;

(2)尽管按照外国的管理模式去执行,但是执行的过程中依然掺杂着“给他人留情面”的因素(按照这种做法,任何战略都是执行不彻底的,最终也难以达成目标);

(3)百分之百的按照国外的管理模式去操作,然而对于众多不适合国内文化的管理方法没有进一步改进,最终成为了僵硬的条例,无法适应而被淘汰。

以上分析的'各种原因归根于一点就是没有高效的执行力!以华为公司为例,我们来分析以上原因。

一、华为认为执行重在到位。创业初期,华为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华为就是凭借着执行要到位这种精神,成就了今日的辉煌的华为。华为还有这艰苦奋斗的精神文化:责任、敬业、奉献在我们看来这些文化是多么的平常,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把这些文化落到实处上,而不是空谈。运用这种精神往往他们能变不可能为可能。

将战略目标执行到位的首要条件要具备这几种精神:有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拼搏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工作要敬业、风险之精神,还要拥有成功的荣誉感。

二、华为的高效执行方法:第一,注重细节(细节成就完美);第二,职业化的管理(解决企业内部问题要靠“法治”,而非“人治”);第三,培养优秀的执行者(优秀的执行者要具备积极主动的品质,自觉地从被动执行走向主动执行);第四,注重时间管理(以SMART为导向的华为目标原则: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基于时间的;事情的重要和紧迫性原则:重要且紧迫,重要但不紧迫,不重要但紧迫,不重要且不紧迫,要以重要不紧迫的事情为主,因为长期处于重要且紧迫的状态下,容易使人筋疲力竭;排除不必要的干扰:保持自己的韵律的同时也要与别人的韵律相协调;执着于流程优化的华为精简原则)

华为管理心得体会2

一、自我认知

1、团队存在的价值

华为的理念是:为客户服务时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都是为了客户的需求,而企业中的团队,存在的理由是什么,需要整个团队去思考,去定位,去确定中心点。如果价值都没法确定,那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因为这样的团队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2、个人存在的价值

当个人无力左右团队时,应该思考自己个人存在的价值,是随波逐流,还是默默壮大自身,等待金子发光的那一天,又或者,自己内心里觉得值,或者若干年回想今天的所作所为值,那就是自己的价值。当然,自己都找不到价值所在,那也是随时可能被裁掉的。

二、绩效管理

1、不以苦劳看成败,唯以结果论英雄

不管加多少班,不管干多少活,如果没有拿出绩效,那都是浮云。必须以绩效来衡量、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方能让“雷锋”获得该有的.利益,从而让更多地人来做雷锋,让那些浑水摸鱼的人无所遁形。

2、绩效考评是把双刃剑

绩效评价是一把双刃剑,挥对了,披荆斩棘,战无不胜,挥错了就是自残。考评规则必须要科学、客观、公正。没有员工的满意,就没有顾客的满意,若考评制度若让员工都不满意,就影响了整个团队作用,必定走向一条错误的绩效考评之路。

3、胜者举杯相庆,败者拼死相救

胜者举杯相庆,败者拼死相救,是一个成功团队的表现。绩效考评的作用就是让个人与团队牢牢拴在一起,荣辱与共。

4、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郡

优秀的员工必定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形成竞争的赛马机制,开展必要的技能比武,能让死水盘活,让优秀的员工更加优秀,让竞争成为一种动力。

5、技能等级机制的科学建立

技能等级进行科学建立,就像游戏设定了等级一样,让每一个员工在不同阶段,都有打怪升级的动力和快感,保持一种不断前进的动力。

三、细节决定成败

1、了解员工的需求

俗话说,无欲则刚,换个角度来看,无欲就是什么都无所谓了,这样的人是没有任何动力的。但严格来说,这是违背人性的,任何人都有欲望,有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阶梯需求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任正非以此将员工的需求分为了五种:饥饿感、安全感、成长需求、成就感、使命感。正确识别员工的需求,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方法,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2,正确利用压力管理曲线

美国学者威廉逊的研究表明,压力水平与个体的劳动力或绩效成一个倒U型曲线。也就是压力的持续增加,会对个体形成乏力--舒适--发展--潜能--破坏五个阶段。适当的压力能提高员工的动力,过量的压力就有可能压块员工的信心,导致彻底放弃。

3、必要的检查

赫勒法则是指当人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绩有人检查的时候会加倍努力。必要的有效检查能保持一种监督压力,使得工作开展更为高效。

4、领导的作用

任正非有这么一个比喻:将公司比作轿子,老板就是一个人坐轿子指挥,员工就是抬轿子的,有可能上下级无法建立信赖关系,抬轿子的员工担心老板不满意,老板担心抬轿子的把自己甩下来。任正非觉得,与其让老板和员工彼此都担惊受怕,不如老板就不要坐轿子,与员工一起来抬轿子。

这个比喻与质量管理ISO9000体系的“领导作用”一个道理,领导应深入群众,与大家一起努力,上下齐心,群策群力,荣辱与共,才能实现集体进步。

这本书三百多页,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是与国企截然不同的一种管理理念,或许有些并不适应我们的现状,绝不能生搬硬套,但是一些好的方面是可以去借鉴,去充实自己,学以致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华为管理心得体会3

一、自我认知

1、团队存在的价值

华为的理念是:为客户效劳时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都是为了客户的需求,而企业中的团队,存在的理由是什么,需要整个团队去思索,去定位,去确定中心点。假如价值都没法确定,那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由于这样的团队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2、个人存在的价值

当个人无力左右团队时,应当思索自己个人存在的价值,是随波逐流,还是悄悄壮大自身,等待金子发光的那一天,又或者,自己内心里觉得值,或者若干年回想今日的所作所为值,那就是自己的价值。固然,自己都找不到价值所在,那也是随时可能被裁掉的。

二、绩效治理

1、不以苦劳看成败,唯以结果论英雄

不管加多少班,不管干多少活,假如没有拿出绩效,那都是浮云。必需以绩效来衡量、评价一个人的力量,方能让“雷锋”获得该有的利益,从而让更多地人来做雷锋,让那些浑水摸鱼的人无所遁形。

2、绩效考评是把双刃剑

绩效评价是一把双刃剑,挥对了,披荆斩棘,战无不胜,挥错了就是自残。考评规章必需要科学、客观、公正。没有员工的满足,就没有顾客的满足,若考评制度若让员工都不满足,就影响了整个团队作用,必定走向一条错误的绩效考评之路。

3、胜者举杯相庆,败者拼死相救

胜者举杯相庆,败者拼死相救,是一个胜利团队的表现。绩效考评的作用就是让个人与团队牢牢拴在一起,荣辱与共。

4、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郡

优秀的员工必定是在剧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形成竞争的赛马机制,开展必要的技能比武,能让死水盘活,让优秀的员工更加优秀,让竞争成为一种动力。

5、技能等级机制的科学建立

技能等级进展科学建立,就像嬉戏设定了等级一样,让每一个员工在不同阶段,都有打怪升级的动力和快感,保持一种不断前进的动力。

三、细节打算成败

1、了解员工的需求

俗话说,无欲则刚,换个角度来看,无欲就是什么都无所谓了,这样的人是没有任何动力的'。但严格来说,这是违反人性的,任何人都有欲望,有需求。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阶梯需求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敬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任正非以此将员工的需求分为了五种:饥饿感、安全感、成长需求、成就感、使命感。正确识别员工的需求,针对性地实行治理方法,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2,正确利用压力治理曲线

美国学者威廉逊的讨论说明,压力水平与个体的劳动力或绩效成一个倒U型曲线。也就是压力的持续增加,会对个体形成乏力--舒适--进展--潜能--破坏五个阶段。适当的压力能提高员工的动力,过量的压力就有可能压块员工的信念,导致彻底放弃。

3、必要的检查

赫勒法则是指当人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绩有人检查的时候会加倍努力。必要的有效检查能保持一种监视压力,使得工作开展更为高效。

4、领导的作用

任正非有这么一个比方:将公司比作轿子,老板就是一个人坐轿子指挥,员工就是抬轿子的,有可能上下级无法建立信任关系,抬轿子的员工担忧老板不满足,老板担忧抬轿子的把自己甩下来。任正非觉得,与其让老板和员工彼此都担惊受怕,不如老板就不要坐轿子,与员工一起来抬轿子。

这个比方与质量治理ISO9000体系的“领导作用”一个道理,领导应深入群众,与大家一起努力,上下齐心,群策群力,荣辱与共,才能实现集体进步。

这本书三百多页,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是与国企截然不同的一种治理理念,或许有些并不适应我们的现状,绝不能生搬硬套,但是一些好的方面是可以去借鉴,去充实自己,学以致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华为管理心得体会4

华为从6人的“小作坊”起步,一路跋山涉水,越过层层阻碍,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全球员工达18万人,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使用华为提供的服务。《华为三十年》向我们展示了华为发展简单历程,虽是冰山一角,却也令人震撼。讲述西方公司发展及管理经验的图书层出不穷,基本大同小异。唯独华为,以独特的管理模式令我们向往。

一、人才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说实话,任何企业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训都比较重视,但是又有几个是有始有终的呢?华为公司将人才的管理做到了极致。一是敢为人先,善于储备人才。你看,的万人招聘震撼了全国,大手笔一样的储备人才,在当时就已经遥遥领先很多其他公司。多年来,华为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办法,从开始的院校定向培训到后来的华为大学,已经建立起了具有特色的培训体系。储备人才又不是空话,华为公司还敢于舍得,就是新员工培训期间工资福利也照发不误,这一点也是留的住很多人才的原因。二是培训人才有手段。华为的员工培训时间是5个月,培训分为军事训练、企业文化、车间实习、技术培训、市场演习五个部分。这些培训培养了员工团队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使新员工很容易就融入华为的生活。三是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国家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竟然不是首位,这一点也许就是以退为进,眼光长远。《华为基本法》对利润目标有这样的表述:“我们将按照我们的事业可持续成长的要求,设立每个时期的合理利润率和利润目标,而不是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大眼界,布大局面,这才是大企业的境界。华为一步步用文化推进华为管理的改进和提高,使华为文化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生生不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华为在全球有18万多员工,一再强调要做世界的华为,企业文化淡化民族情结,是多元的、开放的,容纳各种观念。所有的一切只看对企业是否有用,是真正的纯真的商业文化。这样的文化氛围,确保了华为人“狼性”,也是真正不断激励华为向前的巨大动力。

二、激励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华为公司的激励制度一直是众多公司借鉴的榜样。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股权激励。任正非最早使用了奖金酬劳分红制度,据说98。6%的股票都归员工所有,他本人只有1。4%。正是舍得才真正造就了华为式的管理向心力。奖金酬劳分红制度等于是把员工的个人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紧紧绑在了一起,员工以公司为家的意愿就十分强烈,甘于努力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一方式,现在很多公司企业都在使用,我们局也已经采取好多年了。但是,华为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公司效益的提升,老员工收入越来越高,奋进精神也渐渐变弱,新员工与老员工之间差距越拉越大,不利于整个企业的发展。从20xx年开始,华为公司实行饱和配股制,及规定员工的配股上限,每个级别达到上限后,就不再参与新的配股。这一规定对激励新员工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二是奖励机制。华为公司一直把“小改进,大奖励”作为公司一个长远的政策。任正非善于发动群众力量,擅长调动集体智慧。他鼓励大家提建议,哪怕是小小的一条,只要产生效益,就会给予较大奖励。人多力量大,每人一点小小改进,产生的`效果也是非常惊人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许某个员工的提到的小建议就可能避免失去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几亿的损失。

三、灰度管理哲学值得我们学习。

灰度管理是华为公司在遭遇快过文化冲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灰度指的主要是内部管理上的开放、妥协和宽容。华为全球化发展,必须要做到求同存异,灰度管理强调的就死这种兼容并包、和谐协作的宗旨。灰度管理哲学大致有以下几点内容。一是管理员工要尽可能曲线求成。要敢于妥协,这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从林智慧,明智的妥协是一种适当的减缓,只要能保住主要目标,可以以进为退,通过适当的交换做出适当让步,实现“双赢”和“多赢”。二是管理过程中,要坚决反对完美主义。要想人尽其才,首先就是要摒弃完美主义心理,心存包容和宽容,善于引导改造,并及时提供员工个性发挥和施展个人才华的空间。

华为任正非的企业思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段仍会影响着我们,想要借鉴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我个人认为,最最紧要的是应该好好学习关于人才和激励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因为只有不断地、充分地调动起每个员工的工作激情,那么企业才会一直保持活力向前发展。

华为管理心得体会5

一、要管“事”,更要管“人”

在员工的管理方面,我们发现,国内企业往往过于关注对“事”的管理,却忽视对“人”的管理,导致管理失衡,矫枉过正,效果不佳。

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和管理变革,国内的不少企业已经引进了或者正在引进西方较为成熟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手段,例如基于职位评估的薪酬管理,基于关键绩效指标(KPI)的绩效管理以及与之挂钩的激励手段如项目奖、提成奖等,这些管理手段已经被证明在过去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发挥了较大的效用的,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也有其不足,即上述管理手段主要基于职位,或基于事件(如KPI),实际上是偏重对“事”的管理方式,而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人的管理将成为管理的中心(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因此国内企业在进入21世纪以来,普遍遇到了同样的发展瓶颈,即缺乏对“人”的有效管理手段,例如员工职业化程度不高,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对人的评价不到位,没有有效的员工发展通道,激励失衡、好的经验无法传递等等。

比较普遍的表现有以下方面:

1、就事论事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公司的及时交货率越来越成问题,老板心里愤怒不已,把下属叫过来就是一顿大骂,可是骂完之后还是但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老板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了解分析这些具体问题,更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而下面的人在被骂后就开始兜圈子,理由一大堆,不去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做的稍微好点的老板,可能会考虑引进绩效考核来进行管理,例如将及时交货率作为KPI进行管理和考核,这样做或许在短期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却还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员工还是没有办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这种就事论事,头痛医头的简单的管理模式很常见。他们没有考虑到,事是人做出来的,要把事做好,须从人的管理开始,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员工的责任、权利、做事的方式(职业化)的系统问题,骂一通或简单的设置几个指标,只涉及了问题冰山的一角,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

2、短期行为

基于岗位评估来确定岗位价值,通过绩效考核来确定员工的回报,是中国很多企业在管理基础很薄弱的情况下需要跨越的一个阶段,这是一个从没有规范到有规范的过程,但是它并非员工价值衡量和价值分配的理想模式,因为这是一种做的好就奖励,做不好就惩罚的管理思想,依旧是以事为中心,它无法解决员工的长远发展需要和激励问题。这种管理方式要求在评价期内(一般时间较短,例如绩效考核周期一般为3个月)对员工有比较精确、量化的评价,而人恰恰是不能在短期内精确评价的,华为的任正非就指出,管理其实就是一个在混沌中探索的过程,管理的突破就犹如从一个混沌进入另一个混沌;而日本企业则从来不对员工进行考核。因此,对人的管理需要平衡好短期与长期,对人的评价尤其要注意精确与模糊的平衡,否则,在短期内硬是要求做出精确评价,必然是鼓励短期行为。

因此,岗位评价与绩效考核或许有必要,却并非终极目标与手段。很多公司将其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奋斗目标,不惜代价在上面精益求精,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此外,提成等手段被很多企业广泛采用,在企业的特定阶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员工做一天算一天,没有安全感,不可能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有时会急功近利,过多的短期行为则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法提升,不能满足企业基业常青的发展目标。安然就是一例,这家公司由于过于追求业绩,对高业绩的经理人采取重奖,导致经理人共同把公司的短期业绩做到虚高,以从公司的股票中套利,导致公司轰然倒塌。

3、本位主义

有的企业建立了简单的考核指标,推行了绩效考核,但发现考核还不如不考核。主要问题就在于考核指标是基于职位要求设定的,但是在当前市场需求变化非常快的情况下,公司内的责任、任务、活动却是灵活的,事实上,那些对市场反应快的公司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多数员工都在不同的项目里工作,而不是在部门里工作,因此,当前的考核与公司目标往往背道而驰。于是考核指标的设置不幸成为跨部门合作的障碍,导致员工各扫门前雪,以完成个人考核指标为中心而非完成公司的目标为中心,甚至为了考核结果比其他人好,互相拆台。不少人又会想到,设定跨部门考核指标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只要深入做过考核的人都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依旧不是根本解决之道。

以上种种,表明员工没有与公司拧成一股绳。公司只关注“事”,较少关注“人”,公司没有很好的关注员工的想法,没有很好的管理员工的大脑,没能把公司的目标转化为每个员工的使命。我们经常在提“以人为本”,实际上我们对以人为本既了解得不够深,更没有找到好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加以落实。

这实际上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管理命题,即目前的管理手段还具有工业时代的显著特征,强调对“事”的关注,而知识经济下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需要新的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中心,这种管理模式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答案。华为从绩效考核转向任职资格管理,可以说正是这个转变的一个重要探索,应该说,任职资格管理是中国企业在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上的最佳实践之一,它被任正非视为华为过去十年的三大成功变革之一,也备受业界推崇和效仿,已经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这个管理命题上,日本企业也已经跨出了成功的一步。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指出,21世纪最大的管理挑战就在于,传统的以西方为代表管理模式已经在应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上遭遇了瓶颈,过于强调分析、量化、逻辑、系统的管理方式带有较强的物理性和数学性,关注的是“事”,但是这与人的特征,特别是知识工作者的特征是不吻合的,人身上所具有的价值观、使命、人的才能、不同人员的风格等软性因素,恰恰是无法用上述“硬”的方式来衡量的。反之,日本企业为代表的强调终生雇佣制、集体价值观的管理方式,非常注重“人”的因素,有利于组织的稳定性、和谐性、协调性,恰好与解决这些西方企业面临的问题的方向相对应,因此德鲁克预言21世纪的日本企业的管理一旦取得突破(即解决终生雇佣制和人力资源的流动性问题),将是世界学习的榜样。可以说,对人的管理,东方人的思想更具有优势。

下面,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出发,来探讨一下华为的任职资格管理。概括一点说,华为的任职资格管理可以用“管好员工的大脑,看好员工的手脚”两点来形容。

二、管好员工的大脑

很多公司认为公司的目标是高层的事情,员工只需要接受目标分解下来的工作分派即可,结果就是公司目标、政策不稳定,在员工眼中一变再变,员工看不到方向和希望,缺乏对公司的认同和信任感。

这实际上漠视了员工的需求,而事实上,要使员工的工作卓有成效,他们必须首先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要做什么,没有任何员工可以不带着自己的大脑和信念而工作。

德鲁克指出,要发挥员工尤其是知识工作者的创造力,就不能把他们当作“雇员”,而要把他们当作“志愿者”来管理。他们需要知道整个组织的使命,并且深信不疑。郭士纳受命重建IBM的时候,首先是提出了8条管理原则做为IBM的核心文化,在以后的十年间,我们看到了这些原则带来的巨大变化。正是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员工不应该由一些条条框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必须是共同的使命和愿景,以及之下具体的管理原则来作为他们的“基本信仰”,形成工作中的动力杠杆。

因此,管理员工首先要管好员工的大脑,要明确公司的使命、愿景和发展目标,并共同制定实施策略。

以华为为例,通过建立基本法,在一场70%以上的员工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中,共同完成了这个过程。实际上,基本法并不解决任何具体问题,但可以说把华为上万人形形色色的思想整合到一个共同的框架内,在刚刚进入市场经济不久而处在混沌状态的的众多中国企业中,基本法如一道耀眼的强光,划亮了华为上万员工的共同前进方向。

虽然不一定每家公司都有精力和能力做这种大运动,建立基本法也不是唯一的途径,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任何公司必须将公司的目标内化为员工的使命,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以促使员工自我负责、自我发展,这样,公司才可能使员工的努力工作、积极创造成为自发行为,而不必受困于或过度依赖于发奖金、处罚等胡萝卜加大棒之类的外在手段。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进一步把目标的实现与员工的利益联系起来,确保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规则的清晰、稳定。华为的任职资格体系较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有的公司,工程师就是工程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变化,员工越做越没有希望,而在华为,工程师被分为五级,从初级工程师到专家,能覆盖员工整个职业生涯阶段的能力、责任与贡献的特点,同时,除了上述的技术通道外,有管理潜质的技术人员也可以申请往管理方向发展。通过任职资格的认证,处在不同等级的员工获得相应的回报,从初级工程师的一般性薪酬福利到专家所能获得的股权、专业决策权、配备技术助理等政治待遇,这符合公司的业务需求,也涵盖了员工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个人需求。

这样,就形成了公司与员工共命运的管理机制,每个员工都主动想策略、找问题,员工基于使命和责任来工作,才能最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共同成长。

这样也就避免了传统绩效考核中那种上级不断的想提高目标,下级则不断的找借口和理由降低目标的博弈局面。

三、看好员工的手脚

在前面的那个关于公司的交货及时率的.案例中,员工之所以不能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而是找理由兜圈子跟老板周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员工不知道怎么做,以及怎么做才能做的最好,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高层介入对事情的处理,很可能就弄错了方向,越管越乱是理所当然的。多数企业在绩效方面表现不佳的一种问题恰恰就在此,即员工想做好,但是没有办法做好。

反观餐饮业巨头麦当劳,光就如何制作一个汉堡,操作手册就有一本书厚,而正是职业化的操作手册,成就了一个西方快餐巨无霸。

很多公司高层或培训师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在阐述某个问题的时候,到兴致上,需要在白板上比划比划以增强效果,可是拿起白板笔写不上两个字就发现没墨水了。在华为,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在有关的作业指导书上,非常清楚了提示了在会议或培训前,秘书需要检查白板笔有无墨水,在会议或培训前30分钟需要将白板笔倒立竖放,以便墨水倒流到笔尖,书写流畅。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成功做法和最佳实践的作业指导书(这里指

因此,在具体到如何把工作做好的问题上,管理员工还需要管好员工的手脚,即需要把如何做、如何做好整理成规范的操作指导书。华为的一些主要职位族都建立了操作指导书,例如上面提到的秘书操作指导书,就是华为从国内各大知名院校招聘了以硕士学历为主的数百名毕业生,进入秘书工作岗位,在实践中整理出来的;而对于技术类岗位、管理类岗位的作业指导书,则由外部顾问、内部专家、优秀员工代表等共同在最佳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演绎和归纳等方式做出来的。

这样,员工才能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事情做对、做好,最后,通过检查、检查、再检查,公司的管理水平、职业化水平就会节节提高。

四、华为公司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特点

综上所述,华为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主要解决了在中国的职业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工业经济转向知识型经济的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手段不能解决的员工管理问题,即由以事为中心转向更为关注人的管理模式,这是符合知识经济的本质要求的。

概括来说,它主要解答了以下两个重要的问题:

1、将公司的目标使命化

我们知道,只有真正从内在动机方面管理好了员工,外在的管理要素(如奖励、惩罚)才能发挥作用,任职资格所明确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以责任、员工能力、贡献为核心的任职资格标准及相应的评价手段和价值分配机制,正是通过将公司的目标与员工的个人需求和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将公司的目标内化为员工个人的使命和责任。这样,公司无需时刻挥舞大棒或利用胡萝卜,而员工自然会积极努力,无所不能,才能达到公司管理的高等境界——无为而无不为。

2、将工作行为职业化

同样,员工也需要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好,通过对成功经验的总结或学习借鉴,制定规范的作业指导书,可以培养员工的职业化行为。

我们需要了解,职业化的工作水准并非一定要非常优秀的员工才能做到,它也不是聘请一两个培训师来讲几堂课所能解决(外部的经验不一定能在本公司获得成功),只有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适当的进行借鉴,总结出职业化的行为,让员工持续的坚持这些行为,自然会形成习惯,从而形成职业化的素养。通过对作业指导书(亦即做事的方式)的不断优化,公司的职业化水平、工作效率自然会不断提高。

华为管理心得体会6

任正非坦承“在管理上,我不是一个激进主义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主张不断地进步。我们要的是变革而不是革命,我们的变革是退一步进两步。”在“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原则指导下,华为创造出了熔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与西方先进管理模式于一炉的“任氏管理法”。

专注战略廓清前进道路。华为向全世界公开宣告“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开始时,公司内很多人对此大惑不解,因为进入信息服务业对企业有形产品的销售是一个极大的利好。但任正非的解释是,我们把自己的目标只定位为设备供应商,就是要破釜沉舟,把危机和压力意识传递给每一个员工。还有,一旦进入信息服务业,自己运营的网络使用自己的产品,压力从何而来?那样下去华为必死无疑。

不可移易的《华为基本法》。3月,历经三年讨论、修改,十易其稿后,总计六章103条的《华为基本法》出台,《华为基本法》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企业中最完备、最规范的一部“企业基本法”,其内容涵盖企业发展战略、产品与技术政策、组织建立原则、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等。正是通过制定《华为基本法》,任正非完成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系统思考,也使华为从“机会主义”价值认识中走出,建立了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核心能力,对华为十多年的高速成长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让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在华为落地生根。华为率先引进美国HAY公司的薪酬和绩效管理方法,“我们引入美国HAY公司的薪酬和绩效管的目的,就是因为我们看到沿用过去的办法,尽管眼前还活着,但是不能保证我们今后继续活下去。现在我们需要脱下草鞋,换上一双外国的鞋,但穿新鞋走老路照样不行。换鞋以后,我们要走的是世界上领先企业走过的路。这些企业已经活了很长时间,它们走过的路被证明是一条企业生存之路,这就是我们引入HAY系统的'唯一理由。”任正非还说:“当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规范了,公司成熟稳定之后,我们就会打破HAY公司的体系,进行创新,促使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裂变,促进企业的再次增长。”成功引进后,再打破,再创新出自己的体系,这正是任正非让华为换上“美国鞋”的真正目的。

创建属于自己的矩阵式组织结构。电信行业是一个急剧变化的行业,相关企业每3个月就会有一次大的技术创新,建立一种既可保持相对稳定,又可迅速调整的组织结构势在必行。华为初创时期,由于员工数量不多,部门和生产线比较单一,产品的研发种类也比较集中,组织结构采用的是大小事务高度集中的直线式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直线式管理的弊端暴露无遗。为此,华为结合公司实际,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矩阵结构组织管理体系,该体系由按战略性事业划分的事业部和按地区战略划分的地区公司组成,事业部和地区公司承担集团实际盈利的责任。实践中,当该结构网收缩时,各部门就会叠加起来,意味着部门、岗位和人员要精简;当该结构网扩张时,意味着部门、岗位和人员要增加。在这一过程中,流程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大力整合公司产品开发模式、理念与方法即IPD。通过与IBM在IPD整合过程中的合作,华为的研发流程发生很大变化,以前研发项目的负责人全部由技术人员担任,现在则强调产品研发团队负责人一定要有市场经验。新的IPD成功导入后,任正非趁热打铁对ISC流程进行改造,把原来的生产部、计划部、采购部、进口部、认证部、外协合作部、发货部、仓储部等合并为“供应链管理部”,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流程模块间相互分割的局限性,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创建IFS(集成财务转型)管理。新的财务管理流程体系取代原来的横跨各业务部门的一体化销售模式后,为华为的效益最大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xx年8月,在中国电信一期CDMA网络300亿元设备招标中,华为以7亿元超低报价胜出。当时,不少业内人士担心这种低价“圈地”行为不仅无钱可赚,还有可能导致华为的现金流危机。然而,财务决算出来后,20xx年华为的营业利润率比上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增长比成本增长高出3.4个百分点,费用率由上年的28.47%降至26.7%。

坚持“客户比天大”的营销之道。首先是与普遍客户搞好关系。华为规定,在处理客户关系时,必须一视同仁,不能轻视订单量小的普遍客户,不能只重复地接触个别的高层领导。每一个客户经理、产品经理每周必须要与客户保持不少于5次的沟通。其次,营销人员必须要以宗教般的虔诚感动客户。具体要求为四个“基于”,即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组织建设,产品投资决策、产品开发决策,构筑客户关注的质量、成本、可服务性、可用性、可制造性和人力资源及干部管理。

华为管理心得体会7

随着华为在全球地位的与日俱增,市场上研究华为著作、研讨也成倍的增加。不知怎么的总感觉少那么点味道,仿佛有很多东西有待挖掘。基于寻根问底的好奇心及工作需要,决心好好的接触体验下华为的管理体系。

学习的大致思路如下:

1、发挥自己搜索信息的优势。系统的'梳理、归纳现有杂志期刊或研究专家的公开成果并依据自身理解及生命体验整理总结出自己的学习“心得”。

2、依据自身工作性质,将目标1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做好清晰扼要的记录。合适的时候,向身边的华为专家请教。

3、将从学习华为管理的洞察,指导运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

梳理、总结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们研究如下:

1)任正非身上的企业家精神特质:崇尚知识、军人作风、低调行事、自我批判。

2)任正非经营管理思想体系:专业化为核心、活下去为基本、以规范化运作和职业管理为辅助、以成为世界领先企业为愿景。

首先,从任正非企业家精神特质中的崇尚知识论起。文中描述到少年的任正被其父告诫到:“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正是对知识的崇拜与执着改变了任正非的命运,也让他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华为的命运。也是由此才有了后来广为流传的华为斥重金从全球请各个领域最顶尖的专家、顾问完成了各个模块的世界级水平的提升。

会想自己的成长历程,内地农村出生的我。也是从小被父母谆谆教导:“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学到的知识,谁也强不走你的,为你自己学习。“诸如此类的言语,深深的烙在心田。不同的是,年少的自己并未形成强烈的知识崇拜。相反,感觉学习是件苦活。可想后面会发生什么。

也是多年工作历练中,逐渐从内心深处强烈意识到:“用知识武装自己,是决胜职业或者说事业的唯一路径。“也是这一觉醒,现在凡是遇到一个自己搞不清楚的事,总会全力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知识。

其次,军人作风。即钢铁般的毅力与卓越的执行能。凡事不找借口,执着目标。这也是自己需时时警惕的。

第三篇:华为管理

任职资格管理被任正非视为华为过去十年的三大成功变革之一,对华为成功迈入全球市场居功至伟,其两大特点就是“管好大脑,看好手脚”,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高速成长过程中的人才解决方案;这也标志着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从绩效考核过渡到了任职资格管理......

华为公司任职资格管理解密

——管好大脑,看好手脚

德为咨询:豆世红 谢安

本文摘要:

1.知识经济下,对人的管理是21世纪管理的中心

2.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从绩效考核过渡到了任职资格管理

3.德为咨询归纳出任职资格管理的两大使命:管好大脑,看好手脚

4.任职资格管理被任正非视为华为过去十年的三大成功变革之一

一、要管“事”,更要管“人”

在员工的管理方面,我们发现,国内企业往往过于关注对“事”的管理,却忽视对“人”的管理,导致管理失衡,矫枉过正,效果不佳。

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和管理变革,国内的不少企业已经引进了或者正在引进西方较为成熟的一些管 理方法和手段,例如基于职位评估的薪酬管理,基于关键绩效指标(KPI)的绩效管理以及与之挂钩的激励手段如项目奖、提成奖等,这些管理手段已经被证明在 过去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发挥了较大的效用的,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也有其不足,即上述管理手段主要基于职位,或基于事件(如KPI),实际上是偏重 对“事”的管理方式,而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人的管理将成为管理的中心(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因此国内企业在进入21世纪以来,普遍遇到了同样 的发展瓶颈,即缺乏对“人”的有效管理手段,例如员工职业化程度不高,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对人的评价不到位,没有有效的员工 发展通道,激励失衡、好的经验无法传递等等。

比较普遍的表现有以下方面:

1、就事论事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公司的及时交货率越来越成问题,老板心里愤怒不已,把下属叫过来就是一 顿大骂,可是骂完之后还是但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老板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了解分析这些具体问题,更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而下面的人在被骂后就开始兜圈子,理由 一大堆,不去主动分析解决问题。做的稍微好点的老板,可能会考虑引进绩效考核来进行管理,例如将及时交货率作为KPI进行管理和考核,这样做或许在短期可 以取得一定的成效,却还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员工还是没有办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这种就事论事,头痛医头的简单的管理模式很常见。他们没有考虑到,事是人做 出来的,要把事做好,须从人的管理开始,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员工的责任、权利、做事的方式(职业化)的系统问题,骂一通或简单的设置几个指标,只涉及了问题 冰山的一角,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

2、短期行为

基于岗位评估来确定岗位价值,通过绩效考核来确定员工的回报,是中国很多企业在管理基础很薄 弱的情况下需要跨越的一个阶段,这是一个从没有规范到有规范的过程,但是它并非员工价值衡量和价值分配的理想模式,因为这是一种做的好就奖励,做不好就惩 罚的管理思想,依旧是以事为中心,它无法解决员工的长远发展需要和激励问题。这种管理方式要求在评价期内(一般时间较短,例如绩效考核周期一般为3个月)对员工有比较精确、量化的评价,而人恰恰是不能在短期内精确评价的,华为的任正非就指出,管理其实就是一个在混沌中探索的过程,管理的突破就犹如从一个混 沌进入另一个混沌;而日本企业则从来不对员工进行考核。因此,对人的管理需要平衡好短期与长期,对人的评价尤其要注意精确与模糊的平衡,否则,在短期内硬 是要求做出精确评价,必然是鼓励短期行为。

因此,岗位评价与绩效考核或许有必要,却并非终极目标与手段。很多公司将其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奋斗目标,不惜代价在上面精益求精,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此外,提成等手段被很多企业广泛采用,在企业的特定阶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带来了很多问 题。员工做一天算一天,没有安全感,不可能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有时会急功近利,过多的短期行为则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法提升,不能满足企业基业常青 的发展目标。安然就是一例,这家公司由于过于追求业绩,对高业绩的经理人采取重奖,导致经理人共同把公司的短期业绩做到虚高,以从公司的股票中套利,导致 公司轰然倒塌。

3、本位主义

有的企业建立了简单的考核指标,推行了绩效考核,但发现考核还不如不考核。主要问题就在于考 核指标是基于职位要求设定的,但是在当前市场需求变化非常快的情况下,公司内的责任、任务、活动却是灵活的,事实上,那些对市场反应快的公司的一个显著特 点就是,多数员工都在不同的项目里工作,而不是在部门里工作,因此,当前的考核与公司目标往往背道而驰。于是考核指标的设置不幸成为跨部门合作的障碍,导 致员工各扫门前雪,以完成个人考核指标为中心而非完成公司的目标为中心,甚至为了考核结果比其他人好,互相拆台。不少人又会想到,设定跨部门考核指标不就 解决这个问题了吗?只要深入做过考核的人都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依旧不是根本解决之道。

以上种种,表明员工没有与公司拧成一股绳。公司只关注“事”,较少关注“人”,公司没有很好 的关注员工的想法,没有很好的管理员工的大脑,没能把公司的目标转化为每个员工的使命。我们经常在提“以人为本”,实际上我们对以人为本既了解得不够深,更没有找到好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加以落实。

这实际上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管理命题,即目前的管理手段还具有工业时代的显著特征,强调对 “事”的关注,而知识经济下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需要新的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中心,这种管理模式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答案。华为从绩效考核转向任职资格管 理,可以说正是这个转变的一个重要探索,应该说,任职资格管理是中国企业在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上的最佳实践之一,它被任正非视为华为过去十年的三大成功变革 之一,也备受业界推崇和效仿,已经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这个管理命题上,日本企业也已经跨出了成功的一步。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指 出,21世纪最大的管理挑战就在于,传统的以西方为代表管理模式已经在应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上遭遇了瓶颈,过于强调分析、量化、逻辑、系统的管理方式带有 较强的物理性和数学性,关注的是“事”,但是这与人的特征,特别是知识工作者的特征是不吻合的,人身上所具有的价值观、使命、人的才能、不同人员的风格等 软性因素,恰恰是无法用上述“硬”的方式来衡量的。反之,日本企业为代表的强调终生雇佣制、集体价值观的管理方式,非常注重“人”的因素,有利于组织的稳 定性、和谐性、协调性,恰好与解决这些西方企业面临的问题的方向相对应,因此德鲁克预言21世纪的日本企业的管理一旦取得突破(即解决终生雇佣制和人力资 源的流动性问题),将是世界学习的榜样。可以说,对人的管理,东方人的思想更具有优势。

下面,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出发,来探讨一下华为的任职资格管理。概括一点说,华为的任职资格管理可以用“管好员工的大脑,看好员工的手脚”两点来形容。

二、管好员工的大脑

很多公司认为公司的目标是高层的事情,员工只需要接受目标分解下来的工作分派即可,结果就是公司目标、政策不稳定,在员工眼中一变再变,员工看不到方向和希望,缺乏对公司的认同和信任感。

这实际上漠视了员工的需求,而事实上,要使员工的工作卓有成效,他们必须首先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要做什么,没有任何员工可以不带着自己的大脑和信念而工作。

德鲁克指出,要发挥员工尤其是知识工作者的创造力,就不能把他们当作“雇员”,而要把他们当 作“志愿者”来管理。他们需要知道整个组织的使命,并且深信不疑。郭士纳受命重建IBM的时候,首先是提出了8条管理原则做为IBM的核心文化,在以后的 十年间,我们看到了这些原则带来的巨大变化。正是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员工不应该由一些条条框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必须是共同的使命和愿景,以及之下具 体的管理原则来作为他们的“基本信仰”,形成工作中的动力杠杆。

因此,管理员工首先要管好员工的大脑,要明确公司的使命、愿景和发展目标,并共同制定实施策略。

以华为为例,通过建立基本法,在一场70%以上的员工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中,共同完成了这个 过程。实际上,基本法并不解决任何具体问题,但可以说把华为上万人形形色色的思想整合到一个共同的框架内,在刚刚进入市场经济不久而处在混沌状态的的众多 中国企业中,基本法如一道耀眼的强光,划亮了华为上万员工的共同前进方向。

虽然不一定每家公司都有精力和能力做这种大运动,建立基本法也不是唯一的途径,但是,毫无疑 问的是,任何公司必须将公司的目标内化为员工的使命,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以促使员工自我负责、自我发展,这样,公司才可能使员工的努力工作、积极创造成为 自发行为,而不必受困于或过度依赖于发奖金、处罚等胡萝卜加大棒之类的外在手段。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进一步把目标的实现与员工的利益联系起来,确保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 值分配规则的清晰、稳定。华为的任职资格体系较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有的公司,工程师就是工程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变化,员工越做越没有希望,而在华 为,工程师被分为五级,从初级工程师到专家,能覆盖员工整个职业生涯阶段的能力、责任与贡献的特点,同时,除了上述的技术通道外,有管理潜质的技术人员也 可以申请往管理方向发展。通过任职资格的认证,处在不同等级的员工获得相应的回报,从初级工程师的一般性薪酬福利到专家所能获得的股权、专业决策权、配备 技术助理等政治待遇,这符合公司的业务需求,也涵盖了员工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个人需求。

这样,就形成了公司与员工共命运的管理机制,每个员工都主动想策略、找问题,员工基于使命和责任来工作,才能最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共同成长。

这样也就避免了传统绩效考核中那种上级不断的想提高目标,下级则不断的找借口和理由降低目标的博弈局面。

三、看好员工的手脚

在前面的那个关于公司的交货及时率的案例中,员工之所以不能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而是找理由 兜圈子跟老板周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员工不知道怎么做,以及怎么做才能做的最好,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高层介入对事情的处理,很可能就弄错了方向,越管 越乱是理所当然的。多数企业在绩效方面表现不佳的一种问题恰恰就在此,即员工想做好,但是没有办法做好。

反观餐饮业巨头麦当劳,光就如何制作一个汉堡,操作手册就有一本书厚,而正是职业化的操作手册,成就了一个西方快餐巨无霸。

很多公司高层或培训师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在阐述某个问题的时候,到兴致上,需要在白板上比 划比划以增强效果,可是拿起白板笔写不上两个字就发现没墨水了。在华为,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在有关的作业指导书上,非常清楚了提示了在会议或培 训前,秘书需要检查白板笔有无墨水,在会议或培训前30分钟需要将白板笔倒立竖放,以便墨水倒流到笔尖,书写流畅。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成功做法和最佳实践的 作业指导书(这里指

因此,在具体到如何把工作做好的问题上,管理员工还需要管好员工的手脚,即需要把如何做、如何做好整理成规范的操作指导书。华为的一些主要职位族都 建立了操作指导书,例如上面提到的秘书操作指导书,就是华为从国内各大知名院校招聘了以硕士学历为主的数百名毕业生,进入秘书工作岗位,在实践中整理出来 的;而对于技术类岗位、管理类岗位的作业指导书,则由外部顾问、内部专家、优秀员工代表等共同在最佳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演绎和归纳等方式做出来的。

这样,员工才能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事情做对、做好,最后,通过检查、检查、再检查,公司的管理水平、职业化水平就会节节提高。

四、华为公司任职资格管理体系的特点

综上所述,华为任职资格管理体系主要解决了在中国的职业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工业经济转向知识型经济的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手段不能解决的员工管理问题,即由以事为中心转向更为关注人的管理模式,这是符合知识经济的本质要求的。

概括来说,它主要解答了以下两个重要的问题:

1、将公司的目标使命化

我们知道,只有真正从内在动机方面管理好了员工,外在的管理要素(如奖励、惩罚)才能发挥作 用,任职资格所明确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以责任、员工能力、贡献为核心的任职资格标准及相应的评价手段和价值分配机制,正是通过将公司的目标与员工的个人 需求和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将公司的目标内化为员工个人的使命和责任。这样,公司无需时刻挥舞大棒或利用胡萝卜,而员工自然会积极努力,无所不能,才能达 到公司管理的高等境界——无为而无不为。

2、将工作行为职业化

同样,员工也需要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好,通过对成功经验的总结或学习借鉴,制定规范的作业指导 书,可以培养员工的职业化行为。我们需要了解,职业化的工作水准并非一定要非常优秀的员工才能做到,它也不是聘请一两个培训师来讲几堂课所能解决(外部的 经验不一定能在本公司获得成功),只有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适当的进行借鉴,总结出职业化的行为,让员工持续的坚持这些行为,自然会形成习惯,从而形成职 业化的素养。通过对作业指导书(亦即做事的方式)的不断优化,公司的职业化水平、工作效率自然会不断提高。

第四篇:华为管理之道

中西合璧的任氏管理

任正非坦承“在管理上,我不是一个激进主义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主张不断地进步。我们要的是变革而不是革命,我们的变革是退一步进两步。”在“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原则指导下,华为创造出了熔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与西方先进管理模式于一炉的“任氏管理法”。

专注战略廓清前进道路。华为向全世界公开宣告“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开始时,公司内很多人对此大惑不解,因为进入信息服务业对企业有形产品的销售是一个极大的利好。但任正非的解释是,我们把自己的目标只定位为设备供应商,就是要破釜沉舟,把危机和压力意识传递给每一个员工。还有,一旦进入信息服务业,自己运营的网络使用自己的产品,压力从何而来?那样下去华为必死无疑。

不可移易的《华为基本法》。1998年3月,历经三年讨论、修改,十易其稿后,总计六章103条的《华为基本法》出台,《华为基本法》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企业中最完备、最规范的一部“企业基本法”,其内容涵盖企业发展战略、产品与技术政策、组织建立原则、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等。正是通过制定《华为基本法》,任正非完成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系统思考,也使华为从“机会主义”价值认识中走出,建立了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核心能力,对华为十多年的高速成长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让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在华为落地生根。华为率先引进美国HAY公司的薪酬和绩效管理方法,“我们引入美国HAY公司的薪酬和绩效管的目的,就是因为我们看到沿用过去的办法,尽管眼前还活着,但是不能保证我们今后继续活下去。现在我们需要脱下草鞋,换上一双外国的鞋,但穿新鞋走老路照样不行。换鞋以后,我们要走的是世界上领先企业走过的路。这些企业已经活了很长时间,它们走过的路被证明是一条企业生存之路,这就是我们引入HAY系统的唯一理由。”任正非还说:“当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规范了,公司成熟稳定之后,我们就会打破HAY公司的体系,进行创新,促使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裂变,促进企业的再次增长。”成功引进后,再打破,再创新出自己的体系,这正是任正非让华为换上“美国鞋”的真正目的。

创建属于自己的矩阵式组织结构。电信行业是一个急剧变化的行业,相关企业每3个月就会有一次大的技术创新,建立一种既可保持相对稳定,又可迅速调整的组织结构势在必行。华为初创时期,由于员工数量不多,部门和生产线比较单一,产品的研发种类也比较集中,组织结构采用的是大小事务高度集中的直线式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直线式管理的弊端暴露无遗。为此,华为结合公司实际,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矩阵结构组织管理体系,该体系由按战略性事业划分的事业部和按地区战略划分的地区公司组成,事业部和地区公司承担集团实际盈利的责任。实践中,当该结构网收缩时,各部门就会叠加起来,意味着部门、岗位和人员要精简;当该结构网扩张时,意味着部门、岗位和人员要增加。在这一过程中,流程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大力整合公司产品开发模式、理念与方法即IPD。通过与IBM在IPD整合过程中的合作,华为的研发流程发生很大变化,以前研发项目的负责人全部由技术人员担任,现在则强调产品研发团队负责人一定要有市场经验。新的IPD成功导入后,任正非趁热打铁对ISC流程进行改造,把原来的生产部、计划部、采购部、进口部、认证部、外协合作部、发货部、仓储部等合并为“供应链管理部”,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流程模块间相互分割的局限性,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创建IFS(集成财务转型)管理。新的财务管理流程体系取代原来的横跨各业务部门的一体化销售模式后,为华为的效益最大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8年8月,在中国电信一期CDMA网络300亿元设备招标中,华为以7亿元超低报价胜出。当时,不少业内人士担心这种低价“圈地”行为不仅无钱可赚,还有可能导致华为的现金流危机。然而,财务决算出来后,2008年华为的营业利润率比上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增长比成本增长高出3.4个百分点,费用率由上年的28.47%降至26.7%。

坚持“客户比天大”的营销之道。首先是与普遍客户搞好关系。华为规定,在处理客户关系时,必须一视同仁,不能轻视订单量小的普遍客户,不能只重复地接触个别的高层领导。每一个客户经理、产品经理每周必须要与客户保持不少于5次的沟通。其次,营销人员必须要以宗教般的虔诚感动客户。具体要求为四个“基于”,即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组织建设,产品投资决策、产品开发决策,构筑客户关注的质量、成本、可服务性、可用性、可制造性和人力资源及干部管理。

第五篇:赏识教育 文汇

【说明】:

现提供有关《赏识教育》论文一组,希望大家作为理论学习的内容的一部分重点学习,可以不做笔记,但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完成一个小作业,写一个小文章,内容不限,可以是自己的教育案例,也可以是自己的体会或感悟,也可以是对某些问题的分析,或者今后的工作改进等等。篇幅长短不限,能说明问题即可,要求人人准备,可是要抽签的!

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么一种教育境界。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是生命的体验、思想的继承,是心态的回归,心灵的解放、舒展,是观念的更新、语言的突破。自爱是快乐之源!那么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呢?

1.了解学生,善待学生

要想搞好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厌学这一情况。原因是多样的:或感到自己基础差,或感到某学科没意思,或因教师不妥善的批评而赌气放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几乎都是主观原因所致,不愿学、不想学,是他们的普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若想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该怎么办?

让学生“想学”、“乐学”就必须善待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谈得是家庭教育,但对于学生又何尝不是要“奖”呢?因此,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

2.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学生的诉说,教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学生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学生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想接近你的愿望,也可能从此他就会远离你,远离你所教的学科。

3.激励学生——为学生加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教育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而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4.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学生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

5、提醒学生——大胆批评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正所谓“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同样,老师怎样对待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学生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千姿百态,各有所长。他们的身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老师是眼里不容沙子,揪住学生的缺点不放,把他批评得“体无完肤”呢?还是以宽容的心态,尽力找出他的优点,给予正确的引导,让赏识、赞扬、鼓励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他自省、自律、自强呢?明智的老师当然会选择后者。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对800名男性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成就最大者与成就最小者在智力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而他们在自信心、进去心、坚持性、不屈不挠、不自卑等非智力因素上有较大的差异。推而广之,学生成绩不良,并非完全智力上的原因,若只从智力上着眼提高学生成绩是徒劳的,只有从改善非智力因素入手,消除他们在非智力心理因素上的不良品质,才能使他们固有的智力优势得以发展。智力因素相当于种子,非智力因素相当于土壤,只有土壤肥沃,种子才能茁壮成长。而肥沃的土壤的构成成分我认为最基础的就是“赏识”这一元素。赏识是一座桥梁,是师生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只有赏识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他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向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教育与被教育的目的。

学习赏识教育心得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地方。”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对于后进生来说,赞赏和鼓励不亚于雪中送炭,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从他们的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刚开始接触赏识教育,多着急于方法。而实际上,赏识更重要的是态度问题,视线问题。要学会从内心真正赏识,所有的语言和行动都要围着两个字“真”“信”,真心,真诚,真情和信任。把基本的问题解决了,随手拈来都是方法。

赏识教育不是单纯的表扬。在民主气氛下长大的孩子自信心强、性格独立。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主,只有相对的自由。对于孩子身上的缺点,绝对不能姑息迁就。既要赏识也要批评。既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以激发孩子的成长潜能,也要指出和纠正孩子的问题,让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两者结合,孩子才会有真正健康的心理。

赏识教育要和责任教育相结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承担的基本责任是什么。

赏识教育要和挫折教育相结合,要让孩子尝到失败的滋味,培养对抗逆境的勇气。要让孩子知道,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越是容易遇到或感受到挫折,而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

赏识教育要同道德教育相结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尤其要让孩子懂得行为的底线在哪里。

没有赏识的批评叫催残,没有批评的赏识是溺爱。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听完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作为教师的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赏识的内涵。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给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在学校,作为教师应该多加赏识学生,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给他们自信;并且每位教师学会宽容、真诚的善待每一位学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给他们创造成功感。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赏识,在学校快快乐乐地学习,轻轻松松地生活,这样才能赢得社会与家长的信任。

我们好久好久没有用赏识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孩子了——小时候,正是这种目光把孩子包围,使他们心里充满温暖;

我们好久好久没有夸我们孩子聪明,夸我们孩子漂亮了——这正是每个孩子心灵深处强烈的需求。我们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常在干什么呢?

一个男孩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好消息,好消息,老师今天终于表扬我了。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的东西!小男孩的欢乐顿时烟消云散。

一个女孩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告诉爸爸,好消息,我得了一百分。爸爸说,隔壁的明明得了双百,你才一门一百就骄傲成这样。孩子顿时眼泪汪汪。

资料显示,我国有6000万对父母坦言:自己是失败的家长。问题出在哪里?出在父母身上,出在一种陈旧的家教观念上。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一个父亲,一个老三届毕业曾是工厂普通工人的父亲。一个女儿,一个刚生下不久就双耳全聋的女儿。二十年来两个普通的生命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迹:

女儿小学学习跳了两级;八岁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倒背如流;十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并光荣地受到江总书记的接见;十六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 二十岁至今在美国最著名的聋人大学——盖劳德特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人物(排行第六)。

父亲把培养女儿成才的方法进行总结,创立了“赏识教育法”。十几年来,他在全国各地致力于赏识教育的讲学推广和实验,使成千上万的家庭和孩子从此走向和谐、舒展创造这个奇迹的父亲就是周弘,女儿就是周婷婷。

周弘的理想是:竭尽毕生精力,游学神洲大地,让赏识教育走进中国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每一所幼儿园和每一个社区。让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都掌握赏识教育的方法,争做最杰出的父母和老师,培养最优秀的孩子和学生。

周婷婷的理想是:刻苦学习,在美国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为中国的聋人事业做出贡献,做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给教师的建议》的启示

一个农民看到儿子开的那辆轻型卡车突然间翻到了水沟里。他大为惊慌,急忙跑到出事地点。当他看到水沟里有水,儿子被压在车下面,只有头露出水面。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沟,双手伸到车下,把车抬了起来。另一位跑来救助的工人帮他把失去知觉的儿子从下面拽了出来。

当地医生很快赶来了,经检查,发现农民的儿子只划破一点皮,没有其他损伤。此时,这个农民觉得奇怪了。刚才抬车时根本没想自己是否能抬得动,由于好奇,他又去试了一下,这次却根本抬不动那辆车了。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拓。寒假中,我阅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就集中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赏识教育应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

一、师爱——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二、自信——成功教育的秘诀。

成功教育很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甚至有人提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天赋和才能,为他提供发展的条件,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而感到快乐,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对小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者,特别需要的不是失败,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

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赏识教育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喜人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怨这怨那:学生太坏啦.班干不得力啦等等.有的班主任说:“天天讲纪律,讲规范,为什么总不能改变班里的歪风邪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单靠反复强调,天天批评这,批评那,就能建立进来吗?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不要一味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我认为采用赏识教育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具体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采用赏识教育的几点做法.一、采用赏识教育转化差生

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下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在教育无效之际,个别班主任甚至做出体罚学生的不当行为。

转化差生可以采用赏识教育。主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1.赏识差生的开始一一寻找闪光点

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乎,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玻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2.赏识差生的重要手段一一谈心

采用赏识教育与差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曾经教过一个双差生,名叫刘东,长得方头大耳,又胖又黑,目光中有一种小学生不该有的冷漠。他对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不加理会,常有迟到、穿拖桂等违规行为,导致班里“五项评比”的成绩很差夺得学校流动红旗,同学们对他恨之入骨。找刘东谈话时,他一进办公室,就摆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等着挨批,我对他说“刘东,坐下来,老师有话对你说”。他一脸疑惑地坐了下来。“老师新当你们的班主任,对同学们还不了解。你告诉老师你身上有什么优点?”“优点?我哪有优点,我身上全是缺点。”“怎么会呢?我觉得你身上的优点挺多的;值日生英英个子矮,你就帮她擦黑板;大扫除时,你一人提的水比两个同学一起抬的还多……”我把我开学;以来寻找到的闪光点,都一一讲了出来。听着听着,刘东的眼神从疑惑变为感动,竟然哭了起采:“老师,我以为你一定也恨死我了……”原来,刘东因为成绩不好,‘人长得肥胖,有许多同学便给他起绰号,骂他是大笨猪,他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通过违反纪律使班里得不到流动红旗来报复同学。我指出他这种想法、行为的错误,鼓励他别灰心消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用实际行动改变同学们的看法。他连连称是,决心从此改正错误,3.赏识差生的目的一一为差生重塑形象

要让差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刘东的态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刘东的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极少违反纪律,学习也有了进步,当然,学生是善变的,还必须反复找其谈心,开导、鼓励他,使他的转化保持持久性。,二,采用赏识教育激发班干的工作热情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我的具体做法是:

1.民主推选班干——因为优秀才当选

在学生相互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推举方式,让学生提名心目中的带头人。然后让被提名者进行“竞选演说”一一说出自己的优点及准备如何当好班干。最后投票表决,当场宣布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自信心:因为我优秀,同学们才选我为班干部。2.定期召开班干会一一鼓励和指导的良机

新班委产生后,我便定期召开班干会,鼓励他们:你们

是班中最为优秀的同学,所以一定能起好带头作用.对班干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从正面指导其应该怎样做,使班干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热情。3.为班干树立威信一一增进信任和团结

如果班干部工作出现差错,班主任即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将会大大挫伤班干部的自信心,也降低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所以,批评班干应私下。而对于班干的工作成果,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的威信。如获得流动红旗时,我便大力表扬班干对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告诉同学们:夺得红旗,班干们功不可没。当同学们信任班干时,他们便会团结在班干周围,服从班干的管理。

三、采用赏识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有些班主任上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形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却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

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上次的“庆六.一”班际拔河比赛,我在赛前便鼓励学生们,我们相对于其他班级存在着种种优势。使全班对赢得这场比赛充满信心。果然,比赛时,运动员们拉得非常卖力,“啦啦队”更是喊破了喉咙,终于夺得了全级第一名.我为这次获胜特意举行了庆祝活动,评选“最佳运动员”、“最佳拉拉队员”,并颁发奖品,表扬他们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精神.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足交汇的桥梁,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

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

(一)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进步

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看你会不会运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学实践表明,许多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开展活动时都非常投入且充满自信,好胜心特别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各种兴趣班,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普通话比赛、篮球比赛、书法美术比赛、文艺演出、作文比赛等,让后进生也能有展现各种能力的机会与舞台,让他们也能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自身的潜能。在平时,对后进生要注意肯定与鼓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这对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可评论一下他们优美的书法、生动的图画,多对他们说“你能行”,“你可以做到”,“你做得真棒”等鼓励性语言。学生作业中错误较多,也应注意教育方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进步,让学生在正面的肯定与成功的快乐中逐渐进步。

(二)给学生以宽容,尊重学生人格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这无疑是对宽容最为生动的注释。而我要说:教师宽容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优劣,故教育无比崇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的表现,若是优秀生,教师很容易对他宽容、谅解,给他机会,但对待“后进生”,教师未必能做到宽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缺乏宽容的气度,而无法与学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其实,“后进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方面表现比较差,受到的批评自然也比较多。父母的训斥,同学的讥笑,教师的挖苦,这些在他们看来已是家常便饭,教师没有技巧的批评,只会让他们更加逆反,更加封闭自己。相反,如果我们能对他们出现的错误有足够的耐心,能以宽容的态度处理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换取他们的信任,学生自会放下心理包袱,向我们打开心扉。

笔者有过这样一个体验:有一次公开课,教室后面坐满了听课的领导与教师,而这时一位平时上课经常睡觉的学生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他,我看着他,只是平常地说了句:“虽然你迟到了,但看你的样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情赶过来的,快去上课吧。”没想到这节课他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尔后,他经常主动找我谈心,说他的苦恼,谈他的快乐,而在他面前,我常常只是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让他知道老师在乎他说的话,重视他的感受。明显地,他自信多了,也开朗了不少,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错误,是我们成功沟通的金钥匙。

(三)让学生在自信中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

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在竞争社会中,失败是正常的人生经历。“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教育。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我的成绩总是在倒数十名内,座位也总是在角落里,我在教师和同学的眼中是“灰色人物”,是“差生”,其实我觉得自己除了学习成绩差点外,其他方面也挺不错的,性格开朗,球技也蛮高超,歌唱得也很棒,但无奈的成绩总让我抬不起头。显然,这位学生在学习面前畏惧了,教师肯定了他的优点,同时给他讲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教师在手工课上布臵做一个小木凳,爱因斯坦交了一只粗糙简陋的小木凳,其中一条凳脚还做偏了。教师失望地摇头问:“同学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爆发出一阵嘲笑,教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挖苦说:“我想世界上恐怕没有比这更差的凳子了。”爱因斯坦满脸通红地站起来,大声地对教师说:“有,有的,还有比这更差的凳子,因为它是我第三次做的,比前两只还强呢。”说完这个故事后教师问学生:“你说是什么使爱因斯坦成为一代科学巨匠的?”“不怕失败的精神与自信。”教师对这位学生说:“对,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自信,让爱因斯坦成为一代科学巨匠。你有信心赶上前面一名同学吗?”他充满信心,肯定地大声说:“行,我能行。”

其实,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只要他能努力地追赶前面一个人,每次进步一点,学习就会由难变易,就会变成一种快乐的追赶游戏。就如上楼梯一样,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终能上到楼顶。我们不能拿后进生与优秀生比,更不能以他们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这样比掉的很可能是学生的自信,换回的却是学生的自卑。学生的表现不必是最好的,但如果是他的最好,哪怕还是最后一名,这也是一种进步,我们也要表扬他,鼓励他。让学生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自己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的愉悦,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定能重拾丢失的自信,从而走出自卑的阴影,拥有正常健康的心态。

(四)大胆批评,助其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提倡正面肯定,以表扬为主,但对学生的错误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仅要批评,还要大胆地批评,但应该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像“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完蛋了”,“捡垃圾吧你”……这样挖苦、讽刺的批评只会适得其反。批评的原则应该是对事不对人,这是大胆批评的奥秘。我曾教过一位女学生,成绩不错,性格有些内向。有一次,学生向我反映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她在小卖部偷东西被抓到,有很多同学都知道了这件事。当我把她找来,她就哭了,一个劲地求我不要告诉她家人,说知道错了,我说:“你知道这多伤老师的心吗?像你这样的学生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你给老师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其实她每看到想要的东西,心里就特别想得到,但是又没有钱,控制不住自己就会干出这样的事,过后也非常后悔、羞愧,这样的情况也不是第一次了。我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12岁的美国少年,在院子里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玻璃价值12美元。孩子的父亲说,既然是你踢碎的,你就赔,你没有钱,我借你,一年后还。在一年时间里,这个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擦皮鞋、送报纸等,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说:“正是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我对于她的交待给予了肯定,说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进步,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以行动来改正,针对她的情况,建议她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并决定让她当生活委员的助手,班上的收入与开支由他们共同管理。一段时间下来,他们账目清楚,收支分毫不差,她也再次得到了同学的信任,也没再犯类似的错误,她还偷偷地对我说,用自己劳动所得的钱去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快乐的一件事,她也从以前小偷小摸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误,对后进生来说,他们更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而赏识教育的批评要给学生这样的感觉:你犯了错误不要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正,你还是好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有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才能健康成长。

转变后进生是一项棘手的工作,将失败变为成功并非易事,但只要有了爱,有了宽容,有了鼓励与认可,有了持之以恒与无限的耐心,后进生的心扉自会打开,他们的潜力也会发挥。

赏识你的学生,给予他无条件的爱,常常竖起你的大拇指吧,这对学生来说或许是成长道路上的巨大动力。让我们永远记住周弘老师的一句话:“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下载管理文汇分享.第一期(华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文汇分享.第一期(华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汇读书周报

    《文汇读书周报》旧报重读摘记 一千个七天的若干细节——《文汇读书周报》旧报重读摘记 虞星 相伴一千个七天,多少是会生出些感情来的。 《文汇读书周报》千期出版前夕,翻出全......

    华为培训管理规定

    华为公司员工培训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宗旨 为贯彻公司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指导思想,建立持续、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和学习型组织,贯彻公司战略导......

    华为的管理思想

    华为的管理思想 任正非,孤独的行者 任正非分享思想的起源。1.他是长子,不能不与六兄妹分享;2.他的童年与青年是在饥饿和贫穷中度过的;3.他的军旅生涯——军队是个分享组织;4.他出......

    向华为学管理

    向华为学管理 --读《华为三十年》有感 华为从6人的“小作坊”起步,一路跋山涉水,越过层层阻碍,逐步发展壮大。如今全球员工达18万人,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使用华为提供的服......

    华为十大管理思想

    华为管理要点(任正非)一、均衡发展,就是抓短的一块木板 在管理改进中,一定要强调改进我们木板最短的那一块。全公司一定要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统一的考评体系,才能使人员在......

    华为绩效管理分析

    绩效管理作业 李静 1417421057 肖昕宇1417421049 韦春艳 1417421012 刘虹 1417421066 华为公司绩效管理分析 一、公司背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

    华为的管理理念

    华为的管理理念:六条核心价值2009中国人力资源100人春季论坛“走进华为”之: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分享演讲嘉宾:吕克先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人力资源管理部总裁地点:华......

    华为资料管理方案

    华为资料管理方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公司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公司各级部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