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工会工作,为富民强市,
做好工会工作,为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六安再做新贡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谨代表市总工会党组和全体机关干部对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领导来我会视察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并致以崇高敬意。市总工会在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和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和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利益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积极努力,现将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和今后的工作思想汇报如下。
一、2003年以来工作情况回顾
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工会法》,推动工会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1.学习宣传《工会法》、《安徽省实施〈工会法〉办法》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氛围。新《工会法》和《安徽省实施〈工会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后,市总工会立即要求各级工会组织抓住机遇,大力搞好《工会法》、《办法》的学习宣传。市、县区两级工会普遍成立了学习宣传领导小组,并将《工会法》、《办法》的学习宣传纳入工会系统“四五”普法规化,通过举办工会领导干部学习班和骨干培训班,开展宣传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工会法》、《办法》的热潮。一些县区党委专门召开加强工会工作会议,制定政策、下发文件,提出了加强工会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措施。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提高了全社会对工会重要社会地位的认识程度,强化了工会干部忠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的使命感,增强了职工对工会的认知度和信任感,激发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的主人翁精神,为《工会法》的贯彻实施营造了比较好的社会氛围。
2.工会组建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近来市总工会按照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采取了各项有效措施加大了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力度,截止2003年,全市工会基层组织为3556个,工会会员为24.1万人。今年又新建工会组织112家,发展会员17719人。工会组织建设不断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不断向乡镇、街道、社区延深,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为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3.工会维权机制初步形成并逐步完善。市总工会与市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拓宽了工会源头参与的渠道,今年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六安市人民政府与六安市总工会联系会议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联系会议工作机制。各县区政府也与同级地方工会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工会的维权渠道进一步畅通。市及各县区劳动保障、经贸委、工会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有效发挥了工会组织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劳动法律监督和法律援助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坚持以职代会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工作,认真贯彻《集体合同规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有450家企业与职工签订了集体合同,积极探讨民营和私营企业工会工作方法,开展双爱双 评活动,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和企业的发展。
4.工会依法收缴经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在市政府和市、县地税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本级和金寨、舒城、寿县、金安区、开发区实现了工会经费由税务代收,市本级和大部分县区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由财政统一划拨,为工会依法收缴经费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为市、县两级工会正常开展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是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全面建设小康六安主力军作用
1.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创争”活动,六部委下发文件提高职工素质,市总工会荣获全国创争活动知识竞赛组织奖。以“十五”发展创新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和“创新能手”和“创新示范岗”活动,举办了一系列焊工、驾驶员技能竞赛,在全市营造了争做知识型职工、技能型职工的良好氛围;各级工会组织着眼加强基层政治文明建设,坚持 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全市1167家企事业单位实行了厂务公开制度,895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厂(事)务公开工作在提高水平和扩大覆盖面两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结合深化和完善“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创建工作,开展了创建诚信行业、诚信企业和“万人评行风”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水平,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全市共有46个单位和36名个人分别受到了全总、省总的表彰,其中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一个、“五一”劳动奖章2个,省先进集体7个,省“五一”劳动奖章7个。涌现出市供电公司、华源制药、邮政局、地税局等一大批文明行业创建先进单位和个人。
在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中,为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和有关部门配合大力开展了劳动模范的宣传和表彰和管理工作,着力营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浓厚氛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03年承办了市首届劳动模范评选工作,共评选出市首届劳动模范104名,“抗非”、“抗洪”先进集体、先进个人200个,成功召开了首届劳模暨“抗非”、“抗洪”先进代表表彰会。今年4至5月份,市总工会集中开展了劳模先进事迹系列宣传报道活动,4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庆“五一”先进模范代表座谈会,叶文成市长亲自主持会议,座谈会上全市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代表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发科发表了重要讲话。通过学习劳模、宣传劳模、表彰劳模,关怀劳模,“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新风尚日渐形成。
三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完成市委、市政府所确定的重点工作
1.积极参加抗击非典和抗洪救灾工作。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特大洪灾,各级工会组织在市委和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万众一心抗非抗洪,迎难而上促发展。在抗非抗洪期间,市总工会启动了突发事件预警网络,坚持24小时值班,积极向省总反映情况,我市灾期引起了省总领导的高度重视,短短一个 月内省总三位主席来我市了解灾情,在省总支持下共筹集近20多万元款物,慰问、救助受灾职工,帮助受灾企业恢复生产。
2.坚持全过程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市、县两级工会坚持“双维”方针,坚持做到积极参与、全面参与、全过程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工作。市总工会参与了市政府《关于国有工商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制定,从维护职工整体利益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并被市政府所采纳。组织召开了县区工会主席、市直改制企业工会主席座谈会,开展了改制企业工会工作调研,举办了培训班,编制了有关政策解答,为规范改制重组工作程序和发挥职代会民主监督作用做出了大量工作。全市各级工会组织选派了40多名工会干部参加了87家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广大工会干部在企业改制中,注重引导职工群众顾全大局,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坚持做到企业改制、破产重组方案和职工安臵方案等重大决策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市总机关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困难,抽调人员主动与市 经贸委、劳动保障局、商贸协会、机电化工协会、轻工协会等部门配合,深入改制企业,全过程参与了市直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参与了舒城、手拖、纺织职工上访事件的稳定工作。
3.认真做好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作为市安委会主要成员单位,积极动员广大职工参加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深入县区、企业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和参与事故处理。通过组织广大职工参加全省“安康杯”安全生产竞赛、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文艺汇演等活动,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和安全知识的普及。如今年安全生产月期间,市总工会、市经贸委在滨河公园组织开展了职工安全生产漫画展,60多幅作品大多来自一线职工之手,反映了职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强烈愿望,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收到了良好效果。
4.超额完成了2003年及2004年招商引资任务。对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市总工会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先后派员赴淮南、蚌埠等地招商引资,参 加了原六安造纸厂、淠河化肥厂、六安化肥厂和华源纺织等企业招商引资洽谈工作。经过努力,市总工会两年共吸引外地资金830万元,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180万元招商引资任务。
四是继续精心组织好“两节”送温暖活动,初步形成了困难职工长效帮扶机制
“两节”期间,全市工会组织带着感情,认真组织实施送温暖工程。通过调查摸底,对全市4万多名特困职工建立了动态管理档案,两年来各级工会多渠道筹集送温暖资金1109.9万元,走访慰问救助特困职工42018人,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困难职工270户,与劳动部门配合落实公益性岗位272个。市、县区两级工会还开展了劳模基本生活状况调查,积极向上争取。两年来,为我市建国以来全国、省部级劳模困难救助37万元和100 名劳模进行体检,组织50名劳模去疗养,同时积极向市政府反映,各级政府支持、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困难劳模定期补助制度,目前已有113名特困劳模享受了定期救助。连续七年开展了“关怀育才行动”,2003年及2004年市总直接救助98 名特困大学生学费、生活费14.8万元。
为形成困难职工长效帮扶机制,切实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市总工会的积极倡议下,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今年8月26日挂牌运行。市帮扶中心设立了就业扶持,法律咨询、特困救助、信访接待四个窗口,为广大职工提供了快速、便捷和直接的服务。同时,按照全国总工会的要求,在“151”热线的基础上,近期又开通了“12351”全国工会职工维权热线电话。为保证维权热线电话发挥应有的作用,市总工会制定了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实行了市总领导代班、部门负责人轮流值班制度,切实保证困难职工投诉,救助信息渠道的畅通。2个月来,已接待了百余名职工的投诉法律政策和咨询,为20名特困职工提供了物质救助。
五是认真开展“三个5000”、“六个一批”活动,重点帮扶困难职工实现再就业
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认真贯彻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全市工会组织“三个5000”、“六个一批”推动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三年目标。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开展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活动,大力加强工会再就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一加一”再就业典型,协助政府推荐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公益性岗位。市总工会编写了宣传材料向广大职工宣传党和政府再就业优惠政策,并配合市政府有关部门调查了解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推动了各项政策的落实。两年以来,全市工会系统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000多人,创办职业介绍机构8个,免费中介下岗失业人员2000余人,创建再就业示范基地23个,选树再就业带头人70名,帮助30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特别是23个再就业示范基地安排了下岗失业人员2656人,其中“4050”人员为401人,充分发挥了吸纳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的示范作用。积极推荐和选树再就业先进单位和个人,其中已有6个再就业基地获全总、省总表彰。
六是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工会的自身建设,工会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作为加强工会干部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学习,增强了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工会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总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工会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工会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发展,工会领导班子建设得到了新加强,特别是工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工会大楼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工会的大力支持和市直近20个部门、企业热情相助,历时13个月胜利竣工,填补全省17地级市唯一无独立工会办公场地的空白,树立了六安形象。机关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全市发展工业学霍山、市直机关文明创建活动中,市总机关被评为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市直第二届文明单位,唐锦同志荣获全国优秀工会干部和全市工业改革发展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在全省工会目标管理工作中市总工会荣获一等奖,寿县、舒城县分别被评为“全省十佳县工会”和“全省先进县工会”。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市总工会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行基本职责,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引导广大职工为全面建设小康六安建功立业,全面提高职工素质、促进再就业,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等方面做了应做的工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与职工群众的企盼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如部分地区和单位对贯彻实施《工会法》认识不到位,把工会当作可有可无的组织,或当作党委和行政的一个职能部门;有些部门对《工会法》的执法主体认识不足,认为贯彻实施《工会法》仅是工会的事,从而导致工作错位;工会组建工作还有很大困难和阻力,极少数地方把组建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对立起来;进城务工人员入会问题进展不大,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工会组织和工作机构被削弱、被撤并现象比较突出,工会全员流失严重;推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阻力还相当大,职工民主管理工作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需要,职工合法权益受 侵害现象屡屡不断,工会履行职责的手段和办法难以有效行驶等。同时我们也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够、工作手段落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自身建设问题。
当前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正确处理好工会与党的关系,筑牢工会的政治基础;正确处理好工会与人大、政协的关系,夯实依法治会的法律基础;正确处理好工会与政府的关系,创造工会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正确处理好工会与职工群众的关系,巩固工会的群众基础;正确处理好工会工作虚与实的关系,营造工会求真务实的工作环境;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打造工会工作的新格局。
一、建立健全与企业多元所有制相适应的工会组织体系。为适应多元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努力创新工会组织体制,既要大力发展新会员,又要防止会员的流失;既要扩大组织网络的覆盖面,不断向基层延伸,又要避免已有的组织体制出现 断层现象;既要重视抓好工会组建工作,又要重视发挥已建工会的作用,做到边组建、边巩固、边提高、边发挥作用。
二、建立健全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为主体的劳动关系协调体系。以推动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为核心,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法律监督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劳动关系协调体系,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和协调发展。
三、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职工民主管理体系。从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出发,探索和推进不同类型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在公有制企业要不断发展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多种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在非公有制经济单位要积极探索包括职代会在内的各种与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相适应的民主管理制度,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要突出强调职工群众的民主参与 权,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
四、建立健全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为载体的职工建功立业激励体系。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通过各种有特色的活动,引导激励广大职工在全面建设小康六安建功立业。要大力宣传许振超、李斌等新时期劳模的先进事迹,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不断提高广大职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本领。
五、建立工会物质保障体系。进一步创新工会经费收缴举措,加强工会资产管理,加强工会经费审查审计工作,依法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
六、建立健全以送温暖工程为主要形式的困难职工帮扶体系。要以送温暖工程为基本载体,按照促进就业再就业、推动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形式和方法。当前,要着力抓好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把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 重要载体和窗口,进一步完善帮扶的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国家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大力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积极协助政府做好职工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工作,把帮扶困难职工的工作不断做实做好。
《工会法》的贯彻实施,工会工作的全面开展都离不开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和支持,我们恳切要求你们要一如既往的支持市总工会的工作,加大对《工会法》执法检查力度,督促政府和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解决好《工会法》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进工会组织建设,维护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维护职工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对贯彻实施《工会法》重要性的认识,更好地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富民强市心得
我对开展“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的一点心得
近期,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机开展“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确立了“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的战略目标,泰山景区党工委围绕活动及时做了部署。中心积极响应活动号召,迅速召开动员大会,制定科学可行的活动方案,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围绕中心工作重点,在中心机关及各索道站掀起践行“富民强市作表率”的热潮。作为中心办公室普通一员,我深切感受到了活动开展以来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从每个人的行动到精神面貌,处处呈现振奋激昂、创先争优的新形象。
一、践行“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是解决工作作风“慵、懒、散”问题的有效方法。长期以来,我们在舒适的办公环境下工作,每天的工作几乎是程式化的,似乎不必费太多的心思。久而久之,会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慵、懒、散”的问题。有些工作可以等会再做,不急的事情可以拖一拖,工作没有了主动性积极性。其实小对个人、大对部门甚至对单位,这种思想危害是极大的。试想,有这种思想问题的人多了,这样办事的人多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必然会降低,长此以往,会直接导致中心整体的工作水平的降低,影响中心工作的发展大局。所以,开展“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对于整顿工作作风,提起工作干劲,始终保持积极向的工作状态是及时的、必要的,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中心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践行“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就要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泰山索道是我市旅游行业的排头兵,是泰安面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窗口。这面窗口靓不靓,美不美,很大一部分责任就在每位职工,我们如果做得好,就是为展示泰安美好形象的做出了贡献。我们的工作很普通,售票、检票、站台服务等等,但是普通的工作如果用心去做就会变得不普通。用微笑的脸庞、周到体贴的行动、优美文明的语言去做,会使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备感舒心,在游览泰山胜景的同时,泰山索道也成了他们心中的一道风景。优质服务不难,难的是始终如一;提高工作质量不难,贵在持之以恒。外事无小事,我相信:泰山索道人美了,泰山也会更美!
三、践行“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要求我们继续巩固业务水平,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作为机关工作人员,虽然每天面对的工作都是熟悉的,工作态度也是认真踏实的,但是很多时候,面对一些突发问题,一些新情况,还是不能很好把握处理。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多元化信息不断变幻的时代,如果不能常学常新,就不能常做常新。老经验老做法已经跟不上现在的发展步伐。时代是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中心各项工作也步入一个新台阶。我迫切感到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开拓知识面,吸收学习新知识是多么的必要。只有个人工作能力提高了,素质提升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只有提高服务质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心的发展尽上一份力量。
四、践行“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要改变思想观念,自我严格要求,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开展“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需要我们用实际的行动去践行。中心实行周六周日下基层制度,就是对“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践行的体现。机关人员到索道站劳动,既是体验一线职工的辛苦,增加与一线职工的感情,同时也能与游客近距离接触,感受一线的工作氛围。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有利于更加认真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他们没有把清扫卫生看作小事,大家的脸虽然晒黑了,但是却毫无怨言;大家虽然感到了累,但是心里获得的却是满足。作为办公室一员,我们的工作琐碎、繁杂、千头万绪,有些看似事小影响却未必不重大。所以更要不断增强压力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努力工作,用心的做事,发挥好作用,尽应尽的职责,以认真踏实崭新的工作姿态,确保在这次“富民强市作表率”活动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三篇:富民强市做表率
“富民强市做表率”活动心得体会
富民强市踏征程,群雁高飞头雁领。市委提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奋斗目标,催人奋进,给全市机关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全市各级机关赋予了重大历史使命。开展“富民强市作表率”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全市各级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动员令,是加快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进程的重大举措。全市各级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扎实地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带头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加快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进程中走前头作表率。
富民强市作表率,是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所决定的,是机关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全市各级机关处于承接上下、贯通左右的枢纽位置,承担着组织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重大责任。机关的作风直接影响富民强市发展大局,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执政效果。在全市机关开展“富民强市作表率”教育实践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思想认识的需要,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需要,是重点解决机关不同程度存在的庸懒散等作风懈怠问题的需要,是增强机关服务意识、提高机关服务能力、提升机关服务水平的需要,是带动激励机关工作人员推进发展服务群众的需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提高对“富民强市作表率”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好地担负起引领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的重任。
富民强市作表率,既是教育活动,更是实践活动。各级机关要加强学习,认清形势,自我加压,争创一流,进一步转变作风,全力谋求发展新跨越。要重在落实,进一步提升执行力,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欲望和干事创业的激情,积极投身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的实践。要凡事想在先、干在前,以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的实绩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来检验素质和能力。要注重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解决好思想境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思想解放,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解决好工作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破除“中梗阻”、“中折扣”现象,提高机关执行力、规范行政行为、积极营造诚信投资环境,确保在保障中心任务上有更大突破;解决好工作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抓紧完善、尽快推行实施服务标准化建设,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打造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全面提升机关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解决好素质本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高服务大局能力、高效执行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和创先争优能力。富民强市作表率,要构建机制,加强领导,确保实效。要以“治庸提升能力、治懒提升效率、治散提升正气”“三治三提升”活动为载体,构建责任追究机制;以“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为载体,构建富民惠民机制;以“提升党员干部素质”为载体,构建教育培训机制;以“创新考核评价体系”为载体,构建绩效运用机制。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搞好结合,重点突破,确保活动焕发出新动力、取得新成果。
富民强市作表率,跨越发展担重任。让我们扎实开展好“富民强市作表率”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把机关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奋力实现富民强市新目标
奋力实现富民强市新目标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武威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武威统筹城乡、赶超跨越、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及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确定推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三大战略”,这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决策,具有创新性、前瞻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是指导全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大会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特别是去今两年取得的新成就,客观、准确地总结了武威五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彰显出了新一届市委有信心、有决心,更有能力,以更快的速度、更有力的举措、最佳的路径,建设一个富民强市的新武威。
贯彻落实好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去今两年,武威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当前,全市已经进入了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发展力度加大、经济实力增长加快、发展成效日益显现的新阶段。在第三次党代会上,市委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结合武威实际,把“城乡融合”理念上升为“三大战略”的首要发展战略,这是在深化市情认识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武威同步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开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竭力实施城乡融合战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是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非均衡发展和增长极理论作为支撑,是实现武威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为实施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是武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所在,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障民生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城乡融合和生态立市战略的可靠保证。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是实现武威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增强武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长期的战略目标,是推进城乡融合和工业强市战略的有力支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奋力开创武威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良好、群众生活富裕的新局面,实现富民强市新目标。
贯彻落实好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就要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创新的精神抓落实。今后五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把美好发展蓝图变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现实,关键要靠干。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共产党员、干部群众要把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实施“三大战略”、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拼搏意识,紧紧围绕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十个工作重点,创新思路抓落实、创新举措抓落实、靠前指挥抓落实、解决突出问题抓落实、真抓实干抓落实,全力完成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创造性地把党代会精神落实到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全力推动武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市委确定的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把武威建设成为生态武威、富强武威、和谐武威,实现富民强市的新目标,让全市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活得更有尊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都要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践行党的宗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敢于率先、攻坚破难的勇气,争创一流、创造卓越的追求,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顽强拼搏,扎实苦干,不断增强武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富民强市的新武威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市
科学发展 全面转型 富民强市
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郭启俊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包头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市”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继续保持地区经济强劲发展态势,协调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完成“十二五”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进一步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按照“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富民强市”战略要求,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在优化结构、节能减排、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前提下,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力争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左右,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的位次继续较快前移。二是提升城市品位和素质。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整体形象明显改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综合承载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三是提升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 系,着力解决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巩固和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新的提高;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比较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程度进一步提高。
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紧密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全面转型。要坚持把全面转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重点推进“五个转变”:即,产业定位由老工业基地向现代产业基地转变,城市功能由相对单一的工业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转变,动力机制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拉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发展取向由更多地追求经济增长向更加关注和改善民生转变,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推动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带动全局,全面实施好“六项工程”。
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工程
按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推动中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转变。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产业发展路径;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加大投资和消费力度。
实施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工程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努力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完善城市规划设计;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城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
实施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工程
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重点突破、梯度推进的要求,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城乡新格局。完善规划和政策体系;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加强村庄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工程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技保障和智力支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工程
坚持绿色发展,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实施“蓝天、绿水、青山、大草原”计划,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蓝天计划”,加大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力度;实施“绿水计划”,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实施“青山计划”,强化大青山区域生态保护;实施“大草原计划”,巩固北部草原生态恢复成果。
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改善公共服务体系和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为重点,切实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面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切实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统筹推进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提高 3 依法治市水平。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巩固和增进社会各方面的大团结。
深入推进文化大市建设
巩固扩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丰富文明城市创建内涵,完善长效机制,提升整体建设水平,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分布实施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以各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坚持公益性、便利性、均等性原则,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相结合,尤其要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以维护当前社会稳定为着力点,切实抓好社会矛盾调处化解。进一步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以夯实基层基础为着力点,切实加强组织和工作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解决新形势下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切实推进社会管理重点领域创新。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要求,加强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帮助外来从业人员妥善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以建立健全制度为着力点,切实构建社会管理和创新的长效机制。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
进一步深化改革
和扩大开放
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破解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深入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深入推进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牧区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落实财政金融改革政策。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市场容量、基础建设、产业配套等综合优势,抓住国内外新一轮产业调整和生产要素重组的机遇,主动承接国外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设先进生产力转移承接先导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开拓欧美、日韩、东盟等国际市场,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增加资源性产品和高端技术进口,扩大进出口规模。深化区域合作。发挥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主动参与中西部分工协作,积极对接京津冀、环渤海,探索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共同培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动融入呼包鄂榆经济区和呼包银经济带,携手打造自治区沿黄沿线产业带和城市群,大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努力营造宜商宜业环境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为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健全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
全面提升党的建设
科学化水平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转型的自觉性。
以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做到理论上不断有新提高,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坚持靠科学机制选人用人,建设善谋发展、勇于实践的干部队伍。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健全科学用人机制,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模范贯彻民主集中制、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集体。
坚持以创先争优夯实组织基础,打造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全面加强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坚持用过硬的措施整顿作风,营造联系群众、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认真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牢记宗旨观念,强化公仆意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凝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坚持将正风肃纪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始终,筑牢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反腐防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201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