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平时作业3(含答案)
班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
学号
行政管理专业
姓名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平时作业3
得分
第5—6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C)A.叶利钦 B.普京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
2、中苏宣布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实现关系正常化是在(B A.斯大林时期 B.戈尔巴乔夫时期 C.赫鲁晓夫时期 D.普京时期
3、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开始探索自己社会主义道路的是(B A.中国 B.南斯拉夫 C.捷克斯洛伐克 D.匈牙利
4、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D)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B.B.20世纪60年代 C.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 D.20世纪30年代
5、独立国家联合体是(C)A.国家的一种形式))
B.B.超国家的政治经济实体 C.非常松散的国家之间的联合形式 D.设立权力有限的中央政权机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休克疗法:休克疗法本来是医学术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被用来称谓一整套激进的反经济危机措施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是东欧中亚最主要、最普遍的经济转型方式。苏东剧变后,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这种激进方式。其基本内容包括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私有化和自由化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稳定化是必要条件。“休克疗法”十分迅速而彻底地摧毁了原有的社会注意经济制度,但作为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途径来说,却是不足取的。
2、俄罗斯私有化:俄罗斯的私有化可以氛围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证券私有化阶段,从1992年1月至1994年6月30日,以无偿私有化为主。第二阶段是现金私有化阶段,从1994年7月1日开始,私有化从无偿转让为主变为按一定价格出售。私有化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成效,却普遍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3、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俄罗斯、东欧地区的社会政治思潮。它以西方社会党的纲领为蓝本,在接受意识形态多元化、多党制、和混合所有制的市场经济的同时,主张保持某些社会注意的价值观,走“第三条道路”。
4、勃列日涅夫主义:指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签署国所采用的一种有限主权论。这是苏联1968年8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后,西方制造的一个名词,认为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是这一思想的代表因而得名。“后来人们把“有限主权论”、“社会主义大家庭论”、“国际专政论”和“社会注意思想的代表”,因而的名。后来人们把“有限主权论”、“社会主义大家庭论”、“国际专政论”和“社会主义建设共同规律论”等理论,统称为“勃列日涅夫主义”,作为对苏联贴着“社会主义”、“国际主义”标签的霸权主义理论的一种概括。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20世纪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是什么?
一是开创新的时代。二是解放社会生产力。三是创立新的社会制度。四是对世界政治的重要影响。五是社会主义是制度战争、维护和平的伟大力量。
2、简述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三次改革浪潮。第一次浪潮的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和肃反扩大化错误,同时他也对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局部性的改革。政治上的改革包括健全法制,整顿国家安全机构,实行干部更新制度;经济上的改革包括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如精简中央机构,改组计划体制,减少中央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地方和企业在计划、财务和物资分配方面的权限,减少国家对农民的干预和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等。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各国也先后开始进行调整与改革。但是总的来说,这一期改革成效不大,对苏联传统制弊病的症结抓得不准,改革措施不力。
第二次浪潮的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中期。从6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的势头开始明显减弱,经济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这就推动苏联东欧国家提出改革传统体制的问题。匈牙利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后,开始悄悄地探索建立一种把中央计划控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新经济体制。经过若干年的调整和局部改革,到70年代中期,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主义模式---“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是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因苏联
率领华约五国入侵,中途夭折。苏联在60年代中期全面推行了新经济体制,但到1975年就中止了。
第三次改革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中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往,它把社会主义改革推向了高潮。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改革观,产生了不同的结局。
3、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完全排斥其他非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或混合型所有制形式。
(2)在国民经济管理方面,按集中计划原则管理经济,从根本上排斥市场经济,整个国民经济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挥安排,忽视价值规律,企业缺乏自主权,一切由国家统一分配、调拨和安排;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忽视经济杠杆的作用。
(3)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苏联的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
(1)党对国家实行统一领导,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政企不分,以政代企的现象十分严重;
(2)权力过分集中于上级机关和少数人手里,形成个人专断独裁;
(3)干部管理系统虽然很严密,但普遍实行任命制和领导职务终身制,选举制度流于形式;(4)建立了必要的监督制度,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程序,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屡禁不止;(5)建立了必要的民主法律制度,但过分强调专政和国家的镇压职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长期不健全,以人治代替法治的情况比比皆是;
(6)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出对思想文化的严格控制和严重的个人崇拜。在学术、理论方面缺少正常的探讨和争鸣,通常以政治批判的方式处理思想观点的分歧和学术争论。
4、简述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出现不少问题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剧变的原因有:(1)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解体内在的直接原因或者导火索。在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思维的指导下,苏联的改革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终于导致苏联的演变和合解体。(2)历史问题是苏联解体内在的根本原因:其一,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得苏联的经济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和要求;其二,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耗尽了国力,破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声誉;其三,错误的民族政策和大俄罗斯主义行为,埋下了民族分裂的祸根,在戈尔巴乔夫的公开化、民主化的鼓动下,引起了极端民族主义的迅速泛滥;其四,苏共日益严重地脱离群众,变成一个官僚阶级的政党,引起
人民的不满。苏联的演变和解体是苏共早已变质的必然结果,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加速了这一进程。(3)苏联解体有外因作用,即西方长期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的影响。
东欧剧变原因有内在原因:(1)东欧国家经济建设没有搞好,影响了人心的向背,这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东欧旧有的经济体制所提供的发展余地逐渐耗尽,各国经济明显陷于停滞和危机。(2)东欧各国政治上长期没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又盲目照搬西方的议会制、多党制,结果反对党利用共产党长期“左”的错误,通过竞选把共产党赶下台。(3)东欧各国执政党的建设没有搞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各国共产党与社会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行合并,以后曾长期受到苏联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又受到西方思潮的严重冲击,丧失了执政地位。(4)在思想文化领域,东欧各国长期受“左”的教条主义危害,使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严重脱离实际,逐渐丧失在国内的主导地位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终至抛弃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旗帜,来助于社会民主党人的民主社会主义,滑向全面西化的道路。
外在原因:(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欧强大的“和平演变”攻势。东欧国家一直是西方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重点,西方国家采取多种手段对东欧发动意识形态进攻,并利用有利时机直接插手东欧国家的内政外交,诱压兼施,极力促变。(2)苏联内外政策的转变既为东欧剧变提供了外部条件,又对其演变产生了导向和催化作用。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苏联一方面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对西方在东欧推行“和平演变”采取超然态度;另一方面又多方鼓励东欧向苏联的“新思维”方向演化。东欧各国的右派势力因而得到迅速发展,同西方外部势力想呼应,促使东欧剧变的发生。
教训:第一,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适合落后国家国情的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第三,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四,发扬民主,加强法制,搞好执政党自身的建设。第五,必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答:
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首先,20世纪走向社会主义的国家绝大多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它们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由于市场经济与资产阶级民主在这些国家发育的先天不足,使得它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基础差,起点低,同时还不时受到诸如个人崇拜、集权主义等封建主义传统的影响。这就使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障碍重重。
其次,从国际上看,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定要同它的对立物和替代物资本主义长期共存,而资本主义在战后经历了新科技革命和实行政策调整后,还具有相当的生命力,处于强势地位,这使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与竞争中面临强大的压力。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发展后才能取代资本主义。
再次,社会主义道路究竟怎么走,并没有现成答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是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不断实践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教条主义和背离马克思主义,都会导致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创。
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20世纪末期世界社会主义遭受到重大挫折并不能否定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辉煌成就;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也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它只是证明了跟不上时代发展、固守僵化模式、不大力推进生产力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苏联模式 的失败,说明苏联推行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外交政策的失败。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还在向前发展。
2.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超越和替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必然地造成财富的两极分化,造成人与人之间经济上、政治上和社会上的普遍不平等。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就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广大人民达到共同富裕;其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更和谐的生产关系和更完备的民主。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当代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并没有消失,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变化。全球范围内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这一切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将长期共存。社会主义不能简单抛弃资本主义。应当善于吸取当代资本主义的各种现代文明成果,同时坚决抵制其糟粕,防止其和平演变图谋。社会主义要在与资本主义的长期的和平共处与斗争、相互协作与竞争中发展壮大。
第二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库第三章题库 含答案
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是()A.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维护联合国的中心地位 C.建立国际新秩序 D.和平与发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主要发生在()A.欧洲
B.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D.亚非拉地区
3.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其核心是 A. 西方国家的发展 B.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 东方国家的发展 D. 发达国家的发展
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前提是()A.各国平等裁军
B.不干涉内政
C.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D.保持强大的国防实力
5.提出以美、欧、日三极主导建立“新秩序”的是()
A.田中角荣 B.中曾根 C.桥本龙太郎 D.海部俊树
6.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献之一(A.《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 B.《世界第三理论》绿皮书 C.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D.不结盟理论
7.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A.和平问题
B.发展问题 C.安全问题
D.裁军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时代主题提出的科学依据是()A.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B.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C.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还不敢打世界大战 D.新科技革命的发展造成各国相互依赖不断加深 E.西方国家主要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2.以下选项中关于和平与发展相互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B.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C.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
D.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3.国际经济旧秩序主要体现在()
A.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 B.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
C.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协调机制 E.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限制石油产量而导致石油价格上升 4.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应当强调()A.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
B.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权威 D.树立新安全观
E.改革现有的国际经济体制 F.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5.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因为()A.它是一个既简明又比较完整的体系,有很强的科学性
B.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以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为基础
C.多极化的趋势和多样化的世界决定了国际新秩序只能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D.它已经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可
E.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 6.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途径有 A.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运动,维护世界和平C.对战争发动者进行国际审判
D.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化干戈为玉帛 7.当前战争隐患依然存在的表现有 A. 冷战思想依然作怪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根源 C. 国际经济旧秩序存在
D. 民族、宗教、领土争端迭起
E. 军备竞赛和先进武器扩散呈增长趋势
三、辨析题
1.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2.美国和欧洲、日本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本质上是一个调子。
四、材料题
1.材料1
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先是在“更不答话”中对伊拉克一通狂轰滥炸,尔后是大幅提升军费开支,重拾“实力主义”的大棒,紧接着拒不签署《京都议定书》,并无视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推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将军备竞赛的硝烟燃至外层空间。最近,又迫不及待地改弦更张国家军事战略。从目前美国政府放出的风声中窥其端倪,其军事战略调整步幅之大、涉及领域之广、进攻性与冒险性之强可谓是冷战结束以来之最高。
——摘自《解放军报》2001年5月30日
材料2
2002年9月20日,布什公布了他的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的核心是把“先发制人”确定为21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这也被看作是“布什主义”初步定型的标志。它的出台基本拉开了美国主导世界秩序的前奏,树立美国在全球的绝对领导地位。
——《国际金融报》(2003年02月20日第四版)
材料3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我们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趋利避害,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摘自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7日
材料4
伊拉克战争爆发次日,美国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理查德·珀尔即撰文欢呼:“谢天谢地,联合国死了。”他转而补充说,当然,这不是指整个联合国,它的“慈善事业”和“几乎没有风险的维和”还会继续下去,死去的是“联合国作为国际新秩序基础的幻想”。更有报道说,美国可能会组建“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的新国际机制”,即一个新的联合国。
——摘自环球时报2003年6月30日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1、2分析美国军事安全战略调整的实质。
(2)结合材料3分析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及与美国的分歧。
(3)结合材料1、2、4分析美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2.以下是有关NMD的材料。材料1 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由于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而越发紧张。这个克林顿政府正在建造的、将花费600亿美元的系统将于2005年完成,届时美国的阿拉斯加将部署100枚拦截导弹用于击落来自于包括朝鲜和伊拉克在内的所谓的“有关国家”的有限核打击。但是各种试验结果和科学分析都认为这个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同时,俄罗斯也拒绝对禁止这一行动的反导条约进行修改以使美国可以合法地发展这一系统。克林顿将于今年秋天最后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导弹和雷达系统的建设。这件事也成为2000年美国大选竞争中的主要话题之一,德克萨斯州州长布什坚持修建一个包括陆上、海上和太空在内的防御系统,和里根执政时推行的“星球大战” 计划相似。
摘自新浪网“国际评论” 2000年7月21日
材料2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近日称,对于美国提出的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议欧洲各国应该给予支持,和美国共同出资建立一个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在谈到俄罗斯时,她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俄罗斯越来越像以前的苏联了,它的外交政策仍然是以苏联时期为基础的,对西方国家持有很深的敌意,想要把欧洲和美国分离开来,对俄罗斯其他民族残酷漠视(像车臣民众一样)。”关于“红色国家”,她说:“我知道根据有关文件,我们已不能再讲‘红色国家’一词了,但我想我们还对朝鲜、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国。C有余悸,这些国家都有着暴力的倾向,大规模杀伤武器在这些国家的扩散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威胁。还有中国,它们过去和现在的意识形态表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们对西方世界还将存在敌意。那种经济进步会自动改变这一意识的观点是错误的。虽然中国生活水平会进一步提高,但中国的统治者,共产主义的信奉者是不会很快而又安静地退出舞台的。”
摘自 新浪网2000年7月21日“国际评论”
材料3 对当前国际现实的分析表明,以某些国家的所谓导弹威胁作为要求修改《反导条约》的借口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修改《反导条约》的建议,旨在掩饰有关国家的违反该条约行事的企图。„„破坏这一条约,必将引发一系列消极后果。在当前战略形势下,维护《反导条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2000年7月19 日《人民日报》
材料4 当今世界需要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安全观,探索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新途径。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安全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是维护国际安全的经济保障,平等对话、充分协商是维护国际安全的正确途径。
摘自唐家璇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1999年9月 24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3,说明为什么以某些国家的所谓导弹威胁作为要求修改《反导条约》的借口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指出在建立NMD计划背后的战略意图。
(2)结合材料3和材料4,分析为什么建立NMD会引发一系列消极后果。
(3)结合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说明应对国际安全领域的新挑战的正确途径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C 5.D 6.A 7.A
二、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2.A C 3.A B C D 4.A B C D E F 5.A B C D E 6.ABCD 7.ABCDE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深化,都离不开南北问题的缓解与解决。(2)南北问题本质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落后,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根源,直接威胁着世界和平。当今世界局部战争、部族冲突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落后,不仅使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停滞不前,而且也直接妨碍了世界上其它国家乃至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就不能实现世界的真正和平;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没有世界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南北问题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2.【答案要点】
(1)国际新秩序与国际旧秩序是完全对立的,其实质是各国的平等,其基本目标是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和繁荣。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广泛的内容,其架构和面貌需要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创造。
(2)美国主张的“世界新秩序”的主要内容。①在全世界实现“和平的安全、自由和法治”的目标,确定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实质是实现美国在全世界的独霸地位;②强调美国同盟国建立伙伴关系,“以公平地分担责任和义务”。也应同其他国际力量相配合,同时注重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力量为美国服务;③以美国价值观和理想为基础,并使其“在全世界盛行”,“开花结果”,以最终建立一个“完整而自由的世界”,实质是推进全球资本主义化;④建立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结构。
日本、西欧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①建立基于西方价值观念以及民主、人权和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同美国是一致的,目的是要建立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②反对美国独霸的一极天下,要求在国际新秩序中分享领导权。
(3)从美、日、欧的观点来看,其本质是一致的,也就是要建立一个以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利益为基础的,由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为领导的,以西方的社会制度、政治和经济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目标的新秩序,实质是国际旧秩序的一种“翻版”。它们之间的分歧主要是在争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导权方面,即未来的国际新秩序是美国独家主宰还是西方“共管”。
四、材料题
1.【答案要点】
(1)布什上台以来,为寻求美国的绝对安全,推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搞大棒政策、单边主义,其实质是要建立美国单极霸权的世界军事战略体系,充当世界的领导者。
(2)中国主张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体现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相处、共同协商解决国际事务的新秩序。同美国的主要分歧在于: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一个真正的、根本不同于旧秩序的国际新秩序;美国是打着“新”秩序的旗号恢复、延长旧秩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为美国世界“新”秩序的核心。中国主张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各国有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发展道路的权利,美国企图剥夺世界人民的这一权利,让全世界都采纳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模式,接收美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建立美国或西方资本主义建立的一统天下。
(3)美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新秩序主要内容是:在全世界实现“和平的安全,自由的法治”的目标,确定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实质是实现美国在全世界的独霸地位,强调美国同盟国建立伙伴关系,“以公平地分担责任和义务”。也应同其他国际力量相配合,同时注重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美国服务;以美国价值观和理想为基础,并使其“在全世界盛行”,以最终建立一个“完整而自由的世界”,实质是推进全球资本主义化,建立以美国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结构。
2.【答案要点】
(1)美国在军事、科技上都处于超强地位,而且在全球重要战略地区都部署了军事设施,冷战后,多次对外进行武装干涉和武力威胁。因此,以某些国家发展导弹技术为理由而建立NMD,是站不住脚的。美国的真实意图是谋求单方面的军事和安全优势,确保自己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尤其是要在战略上防范中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崛起。
(2)冷战后,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得到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承认和赞同,裁军和削减军备成为潮流,在地区范围内,以平等、互信为基础的安全合作得到发展。而美国建立NMD,势必会引发新一轮扩军备战,使冷战后世界政治中出现的积极趋势发生逆转,这不仅对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对美国自身的安全以及全球战略稳定造成最严重的消极后果,因此,必须坚决反对。
(3)应对国际安全领域的新挑战,维护和平,保障安全的正确途径应当是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在国际事务中摈弃强权政治和滥用武力的做法,进一步加强地区和国际安全。同时,俄、美加强对话,继续和深化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进程,并在适当时候吸收其他核国家参加。通过政治、外交和法律的手段,防止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建立全球性的监控体系。
第三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
通过本
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全球性经济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解决全球性经济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分歧:(1)发达国家片面强调环境保护优先。发达国家出于经济上的利己考虑,不愿承担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不愿在资金、技术上支持发展中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反而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2)发展中国家坚决捍卫自己的发展权。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发展,目前这些国家还没有找到一个既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能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
全球性经济问题不是仅仅靠某些国家、地区的努力就可以解决,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对全球环境恶化研究
全球性经济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口剧增、粮食匮乏、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生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所谓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是世界经济的恢复阶段,也是即将到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准备阶段。战后虽然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美苏争霸使核战争的阴影笼罩人类,但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并没有产生全面的军事对抗,国际局势总体是趋于和平,这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
(张术环 等主编2005)
第五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四、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把市场经济确定为改革目标,一
场大规模的市场化浪潮席卷全球。
2、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使当今国际社会获得了一种通行的规则和语言,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沟通,必将影响21世纪世界经济的面貌。
五、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全球性经济问题[热点]
1、全球性经济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口剧增、粮食匮乏、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生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2、在解决全球性经济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分歧:(1)发达国家片面强调环境保护优先。发达国家出于经济上的利己考虑,不愿承担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不愿在资金、技术上支持发展中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反而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2)发展中国家坚决捍卫自己的发展权。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发展,目前这些国家还没有找到一个既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能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
3、全球性经济问题不是仅仅靠某些国家、地区的努力就可以解决,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
力才能解决。
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化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以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新道路。
六、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重点]
1、不平衡的主要表现:(1)发达国家间的不平衡。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减弱,欧洲、日本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进入9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又转而加强。(2)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平衡。亚洲特别是东亚经济增长较快,非洲则发展缓慢。(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平衡。
这首先反映在南北差距的日益扩大上。
2、不平衡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源于国际经济旧秩序,后果是激化了各国间的矛盾,使全球范围贫富差距加剧,并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①实施普遍的最惠国待遇;②削减乃至取消关税和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③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广泛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3)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①最惠国待遇原则;②无歧视待遇原则;③关税减让原则;④取消数量
限制原则;⑤透明度原则;⑥对等原则。
(4)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①制定多边贸易规则并为各缔约方普遍接受;②主持多边贸易谈判,使各国关税大幅下降;③为各国在经贸方面提供谈判和合作场所;④为调解各国的贸易纠纷发挥关键性作用。⑤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竞争规则、加快贸易自由化和推动世界贸易的增长方面起了显著作用。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与作用。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情况:它是协调国际间货币政策、加强货币合作而建立的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它于1945年12月成立,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是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该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198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①促进国际货币的磋商与合作;②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③促进各国汇率的稳定;④为经常性交易建立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⑤为会员国融通资金提供便利;⑥争取减
少各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①加强国际货币合作,建立多边支付体系;②稳定国际汇率,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③随着国际金融**的不时出现,该组织的作用日益突出。
3、世界银行的宗旨与作用。
(1)世界银行的基本情况:它又叫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1945年12月成立,1946年起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该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1980年世界银行恢复中国的代表权。
(2)世界银行的宗旨:①对生产性投资提供便利,协助会员国开发;②通过保证或参与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③鼓励开发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发展;④与其他国际贷款机构相配合,提供贷款
保证。
(3)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互补充,前者侧重于支持会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开发;
后者侧重于保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4、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除全球性经济组织之外,还有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它们在世界的某一地区发挥着较大影响,比较重要的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性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这些组织在运作中较多地向发达国家的利益倾斜,有时甚至被少数国家用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
链接与点拨
(1)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主体是企业、跨国公司、国家、区域经济组织和世界经济组织。其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只能是国家,而不是超国家的区域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组织。
(2)涉及贸易战、贸易保护主义及其新发展之类的问题时,很有可能考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内容。出题时,可把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原则和作用,我国入贸以来的贸易争端(如与欧美的纺织品贸易纠纷及其解决),以及“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第二篇§7.2)等联系起来考
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张术环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8-1
第四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By丘钟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开放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特制订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二)、教学目的
通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学习,达到认识和把握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发展基本趋势和特点的目的,学会分析国际问题的科学方法。二.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主要内容本书
从世界总体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演变的进程,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从世界主要力量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以及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是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相互依赖关系加深,一国国内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同世界问题相联系,本书适应这一需要,为读者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十个章节。前三章对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和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进行了宏观的概括和综合的分析。后面七章从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和国际组织的视角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进行研究。(二)各章节教学要求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
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话趋势的并行发展 掌握“新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 明确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了解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建立及其演变阶段 理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掌握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明确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原因和表现 第三章 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了解时代主题的转变以及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
理解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以及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相互关系
掌握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其实质
明确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第四章 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新变化和新特点 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实质以及美国政治的新变化 掌握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发展和演变 明确小布什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外政策 第五章 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 了解西欧一体化的背景与原因 理解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意义
掌握冷战后欧洲政治经济格局重组的内容 明确西欧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 第六章 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了解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动荡与右倾化趋势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创造的经济奇迹及日本经济的转折 掌握冷战时期日本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演变 明确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
第七章 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苏联模式的弊端 理解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教训 掌握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发展
明确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 第八章 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
了解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以及第三世界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理解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
掌握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所进行的改革 明确冷战后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当前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第九章 中国对外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 理解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掌握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明确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十章 当代世界中的国际组织 了解国际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历史
理解有关联合过改革的分歧,联合国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掌握对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作用和地位的评价 明确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概况 三.媒体资源介绍
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媒体,采用文字教材、音像资源、网络资源多种形式。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主编李淑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本教材包含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按照学科体系编写,科学严谨、实用性强、循序渐进、通俗易懂、适于自学、体现远距离教育的特点。这门课现实性、综合性、政策性、理论性都很强,在学习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紧扣国际关系的最新变化,分析有关各方的对外政策,努力做出科学的回答,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音像资源
是对文字教材内容的进一步阐释和必要补充,主要用于解决学生自学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归纳、概括、提示或解释的问题,一般采取重点讲授或重点辅导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四.课程教学平台介绍
教学平台是指教学活动得以在上展开的虚拟的或实体的教学环境。本课程的教学平台有三类: 1.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辅导、网上作业、网上测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它能为学生提供教学辅导服务。
2.音像制品教学平台。3.面授辅导平台。五.课程教学模式
1.设计原则: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需要,充分发挥各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实现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2.模式构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包括VCD)等教学媒体和学习资源,开展个体化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辅导、网络教学、网上讨论板、电子信箱(E一MAIL)、电话和双向视频系统等教学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预定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性实施方案。
1.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本课程操作性极强的特点,各分校在实施教学时,应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相应地采用以下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化自主学习;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及选课要求。每个学生在入学后,必须在教师指 导下根据要求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计划中写明学习的主要方式和过程。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主要是通过对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利用来实现的,为保证开放教育试点的正常进行,省电大和市电大为每一门课程都配备了至少两种以上的教学媒体,并通过这两种以上的教学媒体提供学习资源。因此,参加开放教育试点专业学习的学生必须通过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学习,即除了阅读文字教材外,还应通过收听(看)音像教材(包括课件和直播课堂)、上网学习(包括收看IP课)、参加网上讨论、利用电话或电子信箱与辅导教师进行学习等。学生是否综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自学要纳入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
(2)小组学习、协作学习;小组学习是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一种有利形式,学生应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协作式学习。学生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情况纳入形成性考核内容。
(3)集中学习;除自主学习多种媒体教材外,学生必须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辅导,通过辅导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是否参加辅导情况要纳入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2.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本课程可采用的教学手段有两类:(1)传统手段;
(2)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3.教学方式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可采用讲练式,模拟式,角色扮演等方式。4.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学生自学、重点讲解、课堂讨论等。六.课程教、学、考一体化设计(一)教与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在理论教学之外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各项基本技能。一般情况下,安排总学时的25%左右为自学时间、技能操作训练时间,总学时的50%左右为教学辅导时间;总学时的25%左右时间用于形成性考核作业、自测、复习等环节。
(二)教与学方式建议与要求
1.个别化学习。个别化学习是指学生在具备网络环境的基础上自己确定学习方式、自己管理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对个别化自主学习者,各分校应要求:(1)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2)从个人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地点;
(3)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进行自学,并参与集中辅导,有安排有计划地参与实习考察;
(4)积极参加网上答疑等交互式教学活动;
(5)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形成性考核;(6)填好个人学习日志,及时进行学习小结。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通过交互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本课程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完全自学很难达到预定教学目的,协作学习是比较适合学习者选择的方式。各分校应要求通过协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做到:(1)组建学习小组,确定活动方式,制定小组学习计划;
(2)按计划采取在线或非在线方式,实时或非实时地开展小组学习活动;(3)按时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4)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3.集中学习。集中学习主要解决带共同性的学习问题,方式有面授辅导、集中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学习指南:由安徽电大开展网上教学,地方电大面授辅导,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媒体手段的使用;
2、面授辅导:由地方电大组织,对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辅导与答疑;
3、函授辅导:安徽电大本课程的辅导文章
4、平时作业:4-----5次
5、网上教学: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学习重点、教学辅导、平时作业、直播课堂、参考资料等;
6、考核:本课程期末考核为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以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为依据。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有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形式,获得学分的合格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
1、形成性考核。
下发的“形成性考核册”,由辅导教师批改。教师必须做到全批全改。学生必须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不完成形考作业或形考作业不及格的,不能参加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
2、终结性考核
考试卷面成绩按滿分折合为70分计入总成绩。
七、《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活动安排表(2007、10-2008、1)周次
导学内容、方式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建议
备注
第三周
(10月6日)
导学课:调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重点介绍课程资源、课程知识结构、课程学习方法、网上学习资源的查询和使用等。重点演示如何登录中央电大、省电大网站查询学习资源和参加网上讨论以及如何参加网上形考改革试点工作。并串讲第一章绪论内容
1、根据教师讲解和演示进行实际的网上操作,尽快掌握网上学习技能。
2、自学教材绪论,并就绪论相关问题进行串讲。
3、了解第一次作业要求,并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五周(10月14日)
第二章内容串讲课: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1、复习当堂课内容;
2、查看第二章课件
3、预习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和第二章的内容结合起来预习,布置第一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10月21日)
网上答疑(19:00-21:00)
就当前世界经济的变化及其趋势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形式全部参加
第七周
(11月4日)
第第三章内容串课: 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复习当堂课内容
2、完成第一次作业;布置第二次作业
3、预习第四章内容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八周(11月11日)
网上答疑(晚7:00---9: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九周(11月18日)
串讲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1、预习教材第五章内容;
2、复习当堂课内容,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完成第二次作业;布置第三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12月2日)
网上期中测试
第12周(12月9日)
课程网上讨论答疑(晚7:00---9: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13周(12月16日)
1、串讲教材第五章重难点内容,第五章 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
2、串讲教材第六章内容: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1、复习当堂课内容。
2、阅读有关日本的资料
3、完成第三次作业;布置第四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14周(12月23日)
网上答疑(19:00---21: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15周(12月29日)
串讲教材第七章内容第七章 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
1、复习当堂课内容。预习教材第八章内容。
3、完成第四次作业
4、布置第五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16周(2008年1月5日)
课程网上讨论答疑(19:00---21: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十七周(1月13日)
1、串讲教材第八周、第九章十章内容; 总复习:
2、对全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准备迎考
1、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
2、预习教材第九章内容。
3、完成第五次作业。
学生以小组形式全部参加。
第十八周(1月20日)
网上答疑(6月26号晚7:00-9:00)
针对本门课程全部内容进行网上答疑。并就课程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进行回答
学生全部参加
第五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强
莉
说到经济与政治,脑中闪现的就是柴米油盐和村委会选举,如果再加上定语“世界”二字,我也只能徒叹奈何!起初,我感性的认为这门课就是对高中政治的扩充和详细化,上了几节课之后才发现,原来情况并非如此。这门课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认清世界政治动向,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上课时,老师能够旁征博引,讲得深入浅出,其中穿插许多时事和经典案例,再结合理论进行分析,每节课都让我豁然开朗、收获颇丰。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以前看问题比较片面,不懂联系起来看,现在通过上这门课,打破了这种区隔化,与以往相比我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
我个人认为,要想学好这门课,首先要有一种探求的精神,能积极发掘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透过海量时政之中的博弈较量和利益冲突,寻求其推动力及根源。例如,虽然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极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但欧盟和美国却常以各种理由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或对中国商品征收反倾销关税。我们难免要问,难道中国不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难道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称号是徒有虚名吗?究其根源,经济全球化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但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同时存在。作为本地区经济集团的代表,无疑欧盟、美国(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他们制裁和反倾销的理由大多是站不住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本国或本地区企业,实行的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利益,而且极大地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而最近出现的歧视案例的主角——鼎鼎大名的苹果跨国公司,它竟对中、外消费者实行差别化对待,无视中国消费者的尊严及权益,既有损自身形象,又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再如,由于中国居民对食用植物油的巨大需求,国际黄豆价格一直居于不合理高位!因为中国冶钢厂的好胃口,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可以让铁矿石价格一夜之间连翻几番!而作为全球第一稀土大国,中国不仅没有定价权,连卖与不卖都要受制于人„„如果在以前,我肯定认为这是市场规律使然,但上了这门课后才知道,其根源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和绝对优势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等少数大国一手操纵世界经济事务,使平等互利原则和国际间的合作屡遭破坏,增加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对此,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如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谋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管职位,积极投身国际经济事务,不断增强自身的话语权。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努力提高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中国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想要学好这门课,平时多看报纸、新闻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储备了丰富的信息,才能在探求、论证的同时举一反三,从而发现类似事件的区别和不同事件的关联。总而言之,我的体会就是: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总结,要理论联系实际、辩证的去学习,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来观察世界,学习和掌握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认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及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正确理解、掌握和拥护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进步繁荣而奋斗的信念。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悟和不成熟的看法,有不足之处,请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