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春第三次作业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春第三次作业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98年4月2日,朱辖基总理与欧盟领导人在伦敦举行了中国一欧盟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是欧盟在第二届亚欧首脑会议召开前夕专门同中国进行的一次重要会晤,足以显示出中国在欧盟各成员国心中的分量。
材料2
五年来,在国际风云变幻中,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材料3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为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各种“战略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国际新闻中最时髦的字眼。
1994年9月,中俄宣布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6年4月,中俄双方关系升格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7年5月,中法宣布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1997年10月,中美宣布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国家表示确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1997年底,中国分别与加拿大、墨西哥决定建立“跨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1998年3月,欧盟通过对华政策文件《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结合以上材料请回答:
(1)从材料
2、材料3分析伙伴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
1、材料
2、材料3说明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大国之间的这种伙伴关系有何意义?
答题要点:
答:(1)国际伙伴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吸取了冷战时期的教训,逐渐变对抗为对话,参与世界资源和市场的新竞争。2)大国间经济关系加深。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大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3)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借重的趋势加强。4)国际上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如局部战争、环境恶化、气候变坏、恐怖活动、吸毒贩毒、黑道暴力等,需要各大国及有关国家平等协商、共同解决。
(2)与冷战时期大国之间的结盟或敌对关系相比,这种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国家关系和安全观念的进步。它有助于大国之间缓和矛盾、避免对抗、发展合作。由于大国之间的关系左右着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的形势和基本结构,因此,大国间的伙伴关系不仅对大固有利,而且有利于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发展。
第二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单选(20):第一、二、三章
(第二章重点看全球化问题、第三章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发展演变)名词解释(5)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2、简答(4)/论述(2)
1、世界两极格局特点
材料(2):第一、二章
1、通读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几个阶段,重第二三四阶段)P12、通读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P13
第三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资料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要点
1.世界经济是指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国家集体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
2.世界经济格局指的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范围的若干主要经济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
3.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方案》,于1947年6月5日由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主要内容为:美国为战后西欧的复兴提供看看援助,但受援国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撤除关税壁垒,放松外汇管制,接受美国对“援助”使用情况的监督,实施美国所要求的财政政策等。1948年至1952年,美国以赠款和贷款的方式共向欧洲17国提供了150亿美元的援助。这一计划的实施有助于西欧渡过难关,恢复经济,对欧洲联合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强化了美国对西欧的政治和经济控制。
4.冷战时期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
① 世界政治行为体日益增多
② 欧洲丧失传统的世界政治中心地位,美苏关系主导世界政治的走向
③ 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在世界政治中占据突出地位
④ 冷战长期存在,核军备竞赛激烈
5.世界政治的发展经历了四次变革:
① 欧洲30年战争后的韦斯特法利亚格局时期
② 拿破仑战后的维也纳格局时期
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格局
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极格局时期
6.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正式破裂,冷战全面展开。
7.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4月4日,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军事联盟条约—《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一条约建立的军事联盟组织被称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抗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军事组织。冷战后北约经济扩大,1999年有19个成员国,2004年北约成员国已增至26个。
8.不结盟运动是由许多刚刚获得解放和独立的中小国家参加的国际性政治运动,反映了这些国家在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环境中,求生存、求和平、求发展的共同愿望。
9.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迅猛发展的原因:
① 全球性的多边合作机制无法满足所有国家开放经济和发展贸易的需求。
② 加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已经成为部分国家经济开放的标志和对外施加压力的手段。③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本国和本地区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④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可以在国际经济规则的运行中更有效地维护成员国的利益。
10.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1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首次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为APEC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形成了高官会议——部长级会议——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三个层次的决策机制。
12.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① 对传统国家主权概念的冲击
②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的深刻调整
1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
① 经济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
② 世界经济政治化,世界政治经济化。
③ 国内政治国际化,国际政治国内化。
④ 安全问题日益多样化。
14.当前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对比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态势
15.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① 单极与多极的较量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②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
③ 国际旧秩序是阻碍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因素。
16.美国新经济的特点:
① 其经济扩张周期之长,创造了美国经济史上的最新纪录。
② 经济呈现“二高”(高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与“二低”(睇通货膨胀率、低失业
率)和财政赤字减少并存的局面,出现了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新特征。
③ 美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企业结构、资本所有权结构等都出现
新变化。
17.美国对外战略的基本内容:
①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实力地位相对衰落的产物,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发生重大转折,其实质在于通过海外战略收缩继续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
② 老布什总统提出了美国的“世界新秩序”的战略构想。
③ 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其外交的调整集中体现为“参与和扩展”战略的提出。
18.冷战后影响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因素(从国际因素看)
① 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崩溃对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 “9·11”事件是继苏东剧变以来影响世界最深刻的事件。
19.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特征:
① 追求美国霸权和强权的狂热性。
② 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③ 具有强烈的扩张性、进攻性。
④ 单边主要色彩突出。
⑤ 在关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人道主义灾难”、反对恐怖主义的旗号下,推进
具有欺骗性的外交政策。
20.2002年9月,小布什总统在其国家安全战略中首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
21.欧洲联盟的建立:欧洲联盟的前身是欧共体,欧共体的建立始于1950年的舒曼计划。
1965年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
22.欧元问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 1990年7月至1993年11月,从“德洛尔报告”到“马约”生效为准备酝酿阶段 ② 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是采取重要实质性行动的阶段。
③ 1999年1月至2002年3月,是欧元正式启动,进入各国流通领域的阶段。(注:欧
元作为欧元区内的唯一法定货币,并非欧盟所有国家吧欧元作为单一货币。)
23.欧盟的主要组织机构及其地位:
① 欧洲理事会,即欧盟首脑会议,由欧盟成员国国家或政府首脑及欧盟委员会主席组
成,每半年举行一次例会,负责制定欧洲以图画的总体指导原则,是欧盟的最高决策机构。
② 部长理事会,是仅次于欧洲理事会的决策机构,享有绝大部分立法权,实行主席国
轮值制,任期半年。
③ 欧盟委员会,是欧盟的常设执行机构,负责实施《欧洲联盟条约》和理事会作出的决定,向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提出报告和立法动议,处理欧盟日常事务,代表欧盟对外联系及负责经贸方面的谈判。
④ 欧洲议会,是欧盟拥有部分立法权和监督、咨询权的机构,可以2/3多数对欧盟委
员会进行弹劾。
⑤ 欧洲法院,负责审理和裁决在执行《欧洲联盟条约》和有关规定中发生的各种争执。
在经济一体化范围内,欧洲法院的裁决具有不可逆转性。
24.试析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影响。P127思考题
25.日本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主要原因:
① 得益于战后初期广泛实行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民主改革。
② 得益于美国的支持和保护。
③ 得益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推行。
④ 得益于企业科学管理与富有日本民族特点的经营方式。
26.日本:1955年自由党和民主党的合并即自由民主党(自民党)的成立使众议院选举体制
发生了变化。作为国会的稳定多数,合并后的自民党在后来的38年中一直稳居第一大党的主导位置,形成了自民党一党长期稳定执政的政党体制,这就是所谓的“五五体制”。
27.2003年6月6日,日本国会通过了“有事三法案”。
28.最先明确提出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的是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
29.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外交战略的主要内容:
① 立足亚太地区,首先争取成为左右亚太局势的地区的大国
② 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积极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③ 不断调整军事战略,力求成为军事大国,以此作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
30.独联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国家元首理事会,由各国国家元首组成。独联体没有中央政权
机构,只有协调机制,其有关决定对成员国没有约束力。
31.俄罗斯的政权体制: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总统制。总统拥有凌驾于议会、政府、法院之
上的重要权力。因此,俄罗斯的政权体制被认为是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总统集权制”。
32.俄罗斯的政党体制:多党制
33.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构建及调整:
第一阶段,“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及其修正。
1997年12月,俄总统正式批准《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标志俄全方位外交政
策的形成。
第二阶段,实施“多极化外交”政策。
首先,以发展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为战略重点。
其次,与西方既合作又抗争,谋求建立平等关系。
再次,积极加强与亚太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34.南南合作打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
第二阶段,扩大影响阶段(20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向区域一体化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
35.南南合作的表现:
①新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出现,原有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开展新的合作。②南南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广阔。
③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重新趋于活跃。
36.冷战后,南北关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
①发达国家将“人权”问题的矛头转向发展中国家。
②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安全和军控的重点。
③南北关系矛盾更加尖锐,南北差距继续扩大。
④ 出现了区域南北合作新形势
37.南北关系呈现相对缓和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
①南北相互依存的加深制约了南北矛盾的发展。
②南北贫富悬殊问题已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
③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改善南北关系的纽带。
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出现了政治上由“主从关系”向“伙伴关系”过渡,经济上由不平等往来转向对等合作的迹象。
38.试分析发展中大国崛起的国际影响。(答案在P203、204)
39.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外交战略及其调整
第一阶段:50年代,“一边倒”与抗衡美国的“遏制”
第二阶段:60年代,坚持自主,“反帝、反修”
第三阶段:70年代,“一条线”战略
40.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
41.中美关系的基本特点:
①处于非敌非友的不确定关系
②双方政治经济关系发展不平衡
③双方关系越来越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
④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
42.国际组织的概念
广义:凡是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者政府、政党、民间团体以及基于特定的非赢利性目的和任务,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而建立的各种常设机构。
狭义:指政府间国际组织,它是由两个以上的国家组成的一种国家联盟或者国家联合体,是其成员国政府,为谋求符合共同利益的特定目标,通过符合国际法的协议而创立的一种常设体系或机构。
43.国际组织的分类:
①按照基本性质和职能来划分,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②按照地域的特点来划分,分为世界性国际组织与区域性国际组织
③按照成员的法律地位来划分,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
44.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作用:
①充当多边外交场所和国际论坛,为其成员进行国际交往提供活动空间。
②进行世界范围的信息收集和交流活动,并协调各成员国的行动。
③在一定程度上充当国际社会管理者的角色。
④发挥着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护者的作用。
45.联合国建立的三个阶段:
①酝酿阶段(太平洋战争爆发——1944年8月)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1943年10月—《莫斯科宣言》
②准备和规划阶段(1944年8月——1945年6月)
1944年8月—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塔尔塔会议
1945年旧金山会议
③联合国的正式建立(1945年6月——10月)
1945年6月26日,各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1945年10月24日,宪章得到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过半数国家批准,正式生效,联合国宣告成立。
46.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大会、安理会、经社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47.联合国的作用:
①推进世界范围的非殖民化运动,结束种族隔离制度。
②编纂和完善国际法及各类国际行为规范。
③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④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改善人类所处的环境。
48.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
①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贫富分化的加剧是国际恐怖主义赖以滋生的经济根源。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史国际恐怖主义蔓延的政治诱因。
③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是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重要根源。
49.反恐与反霸的关系问题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不等于反对哪一个国家,要把反对霸权主义行为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大国发展正常双边外交关系区分开来,从而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和立场。
第二,践踏他国主权的霸权主义行为的增多与国际恐怖活动的日益频繁时有相关性的,从某种角度讲,正是由于美国的单边主义强硬行为及其战争政策,才招致了一些地区反美情绪的高涨和恐怖性报复行动的不断增加,因此反对霸权主义也有利于更有效地达到遏制恐怖主义的目的。
第三,不能因为反对霸权主义而缩减反恐力度,反对恐怖主义是各国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反恐与反霸二者并不矛盾,讲国际反恐斗争引向以联合国为主导的正常轨道,也将是对大国霸权主义的一种制约。
第四,国际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性质和表现不用,因而打击恐怖主义和反对霸权主义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50.中国的新安全观对构建和谐世界的影响。P277-282
5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
①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注重解决南北问题。
②致力于建立一个多极世界。
③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和谐世界。
④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倡导发展模式多样化。
⑤树立以追求共同安全为目标的新安全观。
第四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
通过本
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全球性经济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解决全球性经济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分歧:(1)发达国家片面强调环境保护优先。发达国家出于经济上的利己考虑,不愿承担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不愿在资金、技术上支持发展中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反而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2)发展中国家坚决捍卫自己的发展权。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发展,目前这些国家还没有找到一个既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能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
全球性经济问题不是仅仅靠某些国家、地区的努力就可以解决,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对全球环境恶化研究
全球性经济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口剧增、粮食匮乏、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生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所谓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是世界经济的恢复阶段,也是即将到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准备阶段。战后虽然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美苏争霸使核战争的阴影笼罩人类,但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并没有产生全面的军事对抗,国际局势总体是趋于和平,这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
(张术环 等主编2005)
第五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四、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把市场经济确定为改革目标,一
场大规模的市场化浪潮席卷全球。
2、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使当今国际社会获得了一种通行的规则和语言,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沟通,必将影响21世纪世界经济的面貌。
五、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全球性经济问题[热点]
1、全球性经济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口剧增、粮食匮乏、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生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2、在解决全球性经济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分歧:(1)发达国家片面强调环境保护优先。发达国家出于经济上的利己考虑,不愿承担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不愿在资金、技术上支持发展中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反而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2)发展中国家坚决捍卫自己的发展权。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发展,目前这些国家还没有找到一个既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能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
3、全球性经济问题不是仅仅靠某些国家、地区的努力就可以解决,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
力才能解决。
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化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以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新道路。
六、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重点]
1、不平衡的主要表现:(1)发达国家间的不平衡。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减弱,欧洲、日本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进入9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又转而加强。(2)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平衡。亚洲特别是东亚经济增长较快,非洲则发展缓慢。(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平衡。
这首先反映在南北差距的日益扩大上。
2、不平衡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源于国际经济旧秩序,后果是激化了各国间的矛盾,使全球范围贫富差距加剧,并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①实施普遍的最惠国待遇;②削减乃至取消关税和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③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广泛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3)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①最惠国待遇原则;②无歧视待遇原则;③关税减让原则;④取消数量
限制原则;⑤透明度原则;⑥对等原则。
(4)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①制定多边贸易规则并为各缔约方普遍接受;②主持多边贸易谈判,使各国关税大幅下降;③为各国在经贸方面提供谈判和合作场所;④为调解各国的贸易纠纷发挥关键性作用。⑤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竞争规则、加快贸易自由化和推动世界贸易的增长方面起了显著作用。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与作用。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情况:它是协调国际间货币政策、加强货币合作而建立的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它于1945年12月成立,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是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该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198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①促进国际货币的磋商与合作;②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③促进各国汇率的稳定;④为经常性交易建立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⑤为会员国融通资金提供便利;⑥争取减
少各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①加强国际货币合作,建立多边支付体系;②稳定国际汇率,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③随着国际金融**的不时出现,该组织的作用日益突出。
3、世界银行的宗旨与作用。
(1)世界银行的基本情况:它又叫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1945年12月成立,1946年起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该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1980年世界银行恢复中国的代表权。
(2)世界银行的宗旨:①对生产性投资提供便利,协助会员国开发;②通过保证或参与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③鼓励开发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发展;④与其他国际贷款机构相配合,提供贷款
保证。
(3)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互补充,前者侧重于支持会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开发;
后者侧重于保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4、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除全球性经济组织之外,还有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它们在世界的某一地区发挥着较大影响,比较重要的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性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这些组织在运作中较多地向发达国家的利益倾斜,有时甚至被少数国家用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
链接与点拨
(1)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主体是企业、跨国公司、国家、区域经济组织和世界经济组织。其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只能是国家,而不是超国家的区域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组织。
(2)涉及贸易战、贸易保护主义及其新发展之类的问题时,很有可能考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内容。出题时,可把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原则和作用,我国入贸以来的贸易争端(如与欧美的纺织品贸易纠纷及其解决),以及“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第二篇§7.2)等联系起来考
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张术环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8-1
第五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By丘钟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开放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特制订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二)、教学目的
通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学习,达到认识和把握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发展基本趋势和特点的目的,学会分析国际问题的科学方法。二.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主要内容本书
从世界总体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演变的进程,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从世界主要力量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以及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是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相互依赖关系加深,一国国内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同世界问题相联系,本书适应这一需要,为读者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十个章节。前三章对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和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进行了宏观的概括和综合的分析。后面七章从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和国际组织的视角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进行研究。(二)各章节教学要求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
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话趋势的并行发展 掌握“新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 明确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了解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建立及其演变阶段 理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掌握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明确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原因和表现 第三章 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了解时代主题的转变以及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
理解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以及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相互关系
掌握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其实质
明确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第四章 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新变化和新特点 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实质以及美国政治的新变化 掌握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发展和演变 明确小布什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外政策 第五章 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 了解西欧一体化的背景与原因 理解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意义
掌握冷战后欧洲政治经济格局重组的内容 明确西欧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 第六章 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了解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动荡与右倾化趋势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创造的经济奇迹及日本经济的转折 掌握冷战时期日本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演变 明确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
第七章 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苏联模式的弊端 理解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教训 掌握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发展
明确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 第八章 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
了解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以及第三世界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理解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
掌握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所进行的改革 明确冷战后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当前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第九章 中国对外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 理解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掌握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明确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十章 当代世界中的国际组织 了解国际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历史
理解有关联合过改革的分歧,联合国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掌握对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作用和地位的评价 明确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概况 三.媒体资源介绍
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媒体,采用文字教材、音像资源、网络资源多种形式。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主编李淑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本教材包含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按照学科体系编写,科学严谨、实用性强、循序渐进、通俗易懂、适于自学、体现远距离教育的特点。这门课现实性、综合性、政策性、理论性都很强,在学习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紧扣国际关系的最新变化,分析有关各方的对外政策,努力做出科学的回答,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音像资源
是对文字教材内容的进一步阐释和必要补充,主要用于解决学生自学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归纳、概括、提示或解释的问题,一般采取重点讲授或重点辅导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四.课程教学平台介绍
教学平台是指教学活动得以在上展开的虚拟的或实体的教学环境。本课程的教学平台有三类: 1.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辅导、网上作业、网上测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它能为学生提供教学辅导服务。
2.音像制品教学平台。3.面授辅导平台。五.课程教学模式
1.设计原则: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需要,充分发挥各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实现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2.模式构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包括VCD)等教学媒体和学习资源,开展个体化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辅导、网络教学、网上讨论板、电子信箱(E一MAIL)、电话和双向视频系统等教学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预定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性实施方案。
1.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本课程操作性极强的特点,各分校在实施教学时,应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相应地采用以下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化自主学习;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及选课要求。每个学生在入学后,必须在教师指 导下根据要求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计划中写明学习的主要方式和过程。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主要是通过对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利用来实现的,为保证开放教育试点的正常进行,省电大和市电大为每一门课程都配备了至少两种以上的教学媒体,并通过这两种以上的教学媒体提供学习资源。因此,参加开放教育试点专业学习的学生必须通过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学习,即除了阅读文字教材外,还应通过收听(看)音像教材(包括课件和直播课堂)、上网学习(包括收看IP课)、参加网上讨论、利用电话或电子信箱与辅导教师进行学习等。学生是否综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自学要纳入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
(2)小组学习、协作学习;小组学习是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一种有利形式,学生应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协作式学习。学生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情况纳入形成性考核内容。
(3)集中学习;除自主学习多种媒体教材外,学生必须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辅导,通过辅导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是否参加辅导情况要纳入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2.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本课程可采用的教学手段有两类:(1)传统手段;
(2)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3.教学方式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可采用讲练式,模拟式,角色扮演等方式。4.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学生自学、重点讲解、课堂讨论等。六.课程教、学、考一体化设计(一)教与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在理论教学之外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各项基本技能。一般情况下,安排总学时的25%左右为自学时间、技能操作训练时间,总学时的50%左右为教学辅导时间;总学时的25%左右时间用于形成性考核作业、自测、复习等环节。
(二)教与学方式建议与要求
1.个别化学习。个别化学习是指学生在具备网络环境的基础上自己确定学习方式、自己管理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对个别化自主学习者,各分校应要求:(1)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2)从个人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地点;
(3)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进行自学,并参与集中辅导,有安排有计划地参与实习考察;
(4)积极参加网上答疑等交互式教学活动;
(5)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形成性考核;(6)填好个人学习日志,及时进行学习小结。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通过交互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本课程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完全自学很难达到预定教学目的,协作学习是比较适合学习者选择的方式。各分校应要求通过协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做到:(1)组建学习小组,确定活动方式,制定小组学习计划;
(2)按计划采取在线或非在线方式,实时或非实时地开展小组学习活动;(3)按时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4)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3.集中学习。集中学习主要解决带共同性的学习问题,方式有面授辅导、集中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学习指南:由安徽电大开展网上教学,地方电大面授辅导,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媒体手段的使用;
2、面授辅导:由地方电大组织,对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辅导与答疑;
3、函授辅导:安徽电大本课程的辅导文章
4、平时作业:4-----5次
5、网上教学: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学习重点、教学辅导、平时作业、直播课堂、参考资料等;
6、考核:本课程期末考核为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以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为依据。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有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形式,获得学分的合格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
1、形成性考核。
下发的“形成性考核册”,由辅导教师批改。教师必须做到全批全改。学生必须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不完成形考作业或形考作业不及格的,不能参加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
2、终结性考核
考试卷面成绩按滿分折合为70分计入总成绩。
七、《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活动安排表(2007、10-2008、1)周次
导学内容、方式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建议
备注
第三周
(10月6日)
导学课:调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重点介绍课程资源、课程知识结构、课程学习方法、网上学习资源的查询和使用等。重点演示如何登录中央电大、省电大网站查询学习资源和参加网上讨论以及如何参加网上形考改革试点工作。并串讲第一章绪论内容
1、根据教师讲解和演示进行实际的网上操作,尽快掌握网上学习技能。
2、自学教材绪论,并就绪论相关问题进行串讲。
3、了解第一次作业要求,并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五周(10月14日)
第二章内容串讲课: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1、复习当堂课内容;
2、查看第二章课件
3、预习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和第二章的内容结合起来预习,布置第一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10月21日)
网上答疑(19:00-21:00)
就当前世界经济的变化及其趋势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形式全部参加
第七周
(11月4日)
第第三章内容串课: 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复习当堂课内容
2、完成第一次作业;布置第二次作业
3、预习第四章内容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八周(11月11日)
网上答疑(晚7:00---9: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九周(11月18日)
串讲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1、预习教材第五章内容;
2、复习当堂课内容,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完成第二次作业;布置第三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12月2日)
网上期中测试
第12周(12月9日)
课程网上讨论答疑(晚7:00---9: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13周(12月16日)
1、串讲教材第五章重难点内容,第五章 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
2、串讲教材第六章内容: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1、复习当堂课内容。
2、阅读有关日本的资料
3、完成第三次作业;布置第四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14周(12月23日)
网上答疑(19:00---21: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15周(12月29日)
串讲教材第七章内容第七章 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
1、复习当堂课内容。预习教材第八章内容。
3、完成第四次作业
4、布置第五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16周(2008年1月5日)
课程网上讨论答疑(19:00---21: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十七周(1月13日)
1、串讲教材第八周、第九章十章内容; 总复习:
2、对全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准备迎考
1、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
2、预习教材第九章内容。
3、完成第五次作业。
学生以小组形式全部参加。
第十八周(1月20日)
网上答疑(6月26号晚7:00-9:00)
针对本门课程全部内容进行网上答疑。并就课程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进行回答
学生全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