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院举办第四十期政法论坛
法学院举办第四十期“政法论坛”暨第二期“博士大讲堂”
10月22日下午,法学院在模拟法庭3121教室举办第四十期“政法论坛”暨第二期“博士大讲堂”。本次讲座以“法治视野下的央地关系新动向”为主题,主讲嘉宾为法学院副院长谭波。法学院2011级学生参加讲座。
首先,谭波从社会上对“现行法定节假日安排是否满意”这个问题所做的调查、广东省和海南省对节假日的安排等案例引出了本次论坛的主题——法治视野下的央地关系。
接着,谭波提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这个观点,并从财权新争和事权之争这两大方面具体阐述了中央和地方争议的表现。谭波先从“中央与地方的物权之争”、“发债权之争”、“新税之争”和“财政转移支付之争”这四个方面,并结合环渤海地区围海造陆、南水北调工程、江苏省部分城市投债情况等案例生动形象的讲述了“财权新争”这一方面。紧接着,他又从广东省代表建议珠三角组合成四市、10年来行政审批项目权力变动、2013年1—5月中国铁路投资增减状况等示例阐述了“事权之争”这一方面。让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情况对央地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之后,谭波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或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发表自己见解,谭波认真耐心的回答并交流了自己的观点。
最后,谭波阐述了自己对央地关系的看法,希望在地方和中央的博弈下促进法治社会的发展,在矛盾中寻找规律;希望我国在单一制的组织体系下应该加强地方自治,保护地方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篇:法学院道德讲堂暨“政法论坛”第三十二期讲座成功举办
法学院道德讲堂暨“政法论坛”第三十二期讲座成功举办
6月21日下午,法学院在莲花街校区4222报告厅成功举办道德讲堂暨第三十二期“政法论坛”。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刘英旭副检察长作为特邀嘉宾为我校师生作以“法与情的交融与碰撞——谈先进法理念的适用”为主题的专业教育。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宋芙晖、学工办主任兼团委书记赵静、学生辅导员刘飞翔、教师代表鄢焱及法学院全体同学参与了此次讲堂。
此次道德讲堂围绕唱歌曲、颂经典、看短片、讲故事、观众互动、写心得6个环节展开。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奏响,全体师生起立,齐声合唱《一生何求》,道德讲堂在这富有感染力的合唱中拉开帷幕。
随后,现场观众跟随多媒体学习了一些关于法律的法谚法语,“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正因为法律对每一个人都无情,这才是最有情的表现。并播放了李俊华、王凤鸣、周福涛三个优秀检察官的视频,从他们对法律工作的兢兢业业,使同学们对法律这个行业产生了更崇高的敬意,学到了他们身上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入了本次讲堂的高潮。刘英旭副检察长从“天理、国法、人情”这六个大字引出了本次讲堂的主题“法与情的交融与碰撞”。他先给同学们阐述了法、理、情的含义,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关系。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法与情的交流与碰撞”的深刻意义,他引用辛普森案、药家鑫案等典型案例,从“刑罚的谦抑性与传统报应性的碰撞”、“疑罪从无与社会公众的接受程度”、“恢复性司法理念与群众对拿钱赎刑的不满”、“司法官独立行使职权与社会现状的矛盾”四个方面作了介绍,他用典型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法,让同学们对抽象的法律概念有了更加准确的理解。刘英旭副检察长给在座师生带来了一场道德和法律上的讲堂盛宴,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之后,同学们也积极踊跃发言,或畅谈自己对法与情的理解,或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在道德心得簿上写下留言。
最后,由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宋芙晖对本次讲座作了简单的总结,并将刘英旭检察官提到的台湾司法院首席大法官翁岳生的一句话“法律人的尊荣,在于法律人的寂寞”送给了同学们。至此法学院道德讲堂暨第三十二期政法论坛圆满结束。
通过这次道德讲堂,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将道德和法律实践结合起来。让我们做一个道德的传播者,弘扬道德,践行道德!
(法学院 赵静 周星星)
主讲人简介:
刘英旭,现任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郑州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在读期间被评为“郑州大学十大学生标兵”。从事检察工作10余年,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02年通过首届国家司法考试,2012年被评为全省检察业务专家。撰写的《刑罚的哲学意义新解》、《关于间接正犯的几个问题》、《附条件不起诉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等10余篇论文在《河南社会科学》、《检察日报》等报刊发表,参与编写《新刑法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检察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探析》等4部专业书籍。
第三篇:人大法学院举办第三届“国际法科学生论坛”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人大法学院举办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举办了三届活动,共有四十多位中外法科学生使用英文同台讲演。中外法科学生互相切磋,在学术观点的碰撞中锻炼了能力、锤炼了思想、建立了友谊。三届论坛有五十余位中外教授和国际律师,他们使用英文对参加发言的法科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点评,为学生的职业准备提供了十分中肯的意见,法律职业家与法科学子的对话,架构了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桥梁。在三届论坛的举办过程中,先后有新华社、中国日报、检察日报、北京日报等新闻媒体给与报道,“国际法科学生论坛”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品牌。
页 共 2 页
第四篇:法学院举办首场
法学院举办首场“法律故事汇”
“12月5日晚,河南洛宁邮政局长酒驾公车,造成四男一女五少年死亡的悲剧。据了解„„”12月12日上午,“新闻广播员”响亮的声音在11#C607教室响起,而台上的“小演员们”通过话剧表演进行了案情再现,演员把现场观众带回案件发生的时刻,引起了在座同学深深的思考。至此,首场“法律故事汇”正式走进法学院。
“法律故事汇”活动,由法学院2010级学生自编自演,并运用讲故事、说相声、演小品、排话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向同学们讲述司法案例,传播法律知识,努力树立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法律故事汇”每周从全国司法案例中选取1—2个经典案例,通过法学院学生的表演向同学讲述案例缘由,还原真实案例。
首场“法律故事汇”于一周前开始准备,经过探讨,结合热点,最终“河南局长撞人事件”入选,在排练过程中,同学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们认为,作为一名法学院学生,有责任和义务把这项工作做好,排练与表演的过程,同时也是关注社会法治热点与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
“法律故事汇”开辟了法学院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新途径,对提高法学院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分团委老师刘洁表示,近年来,法学院借助多种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法律,学习法律,尤其是通过模拟法庭这一实战基地。“法律故事汇”活动就是要通过讲故事、演小品这种喜闻乐见而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法律的熏陶,提升法制观念。
第五篇:法学院举办第二届
法学院举办第二届“明法杯”模拟法庭大赛
作者:王义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71 更新时间:2009-4-20 法学院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已拉开序幕,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推出了“明法杯”法学院第二届模拟法庭大赛活动。模拟法庭大赛将于4月20日至5月4日分阶段在法学院模拟法庭举行,将举行四场比赛,此次模拟法庭大赛活动全面拉开了法学院“法律文化节”的序幕。比赛过程中,学生演员要现场模拟表演案情,然后参赛选手要展开激烈的模拟法庭审判。由学生扮演的公诉人、辩护人分别对被告和相关证人进行法庭调查质证,公诉人、辩护人双方要表达清晰,巧妙设问。法庭辩论环节,公诉人、辩护人双方就案件争议事实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由学生扮演的辩护人需要紧紧抓住辩护要点,有条不紊、灵活地运用法律知识据理力争,为当事人进行辩论。法学院拥有律师资格的老师对各个参赛的模拟表演进行点评,并对优秀的模拟法庭表演团队颁奖。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传利说:“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模拟法庭正是顺应法律职业化这一趋势促使法学专业学生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务达到和谐统一的绝佳途径。模拟法庭能使学生成为庭审上的主体,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据悉,法学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法律援助中心在赛前便为此次活动作了悉心准备,对参赛选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聘请了多位有实践经验的律师、教授对他们进行耐心详细的指点,在讯问的技巧、证据的利用方法、辩诉的学问、细节的处理等方面做出了有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