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在地缘政治寒流中加强协作

时间:2019-05-15 05:2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俄在地缘政治寒流中加强协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俄在地缘政治寒流中加强协作》。

第一篇:中俄在地缘政治寒流中加强协作

中俄在地缘政治寒流中加强协作

中国网5月20日讯 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天抵达中国开始访华,与习近平主席举行今年以来的第七次会晤。这也是习近平全面接掌中国最高权力之后俄国家元首首次访华。因日程紧张,普京的主要国事活动将在上海进行,这丝毫不影响两国元首进行深入交流,丝毫不会压低访问的重要意义和实质内容。

普京此次访华受到国内外极高关注,原因就在于访问的时机极度微妙、敏感。正值俄美因乌克兰问题紧张对立,距离5月25日乌克兰总统大选只有不到一周时间,普京按计划访华,充分说明对华关系在俄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这绝不仅是一次例行性的访问,而是与中方携手推动国际格局加速朝均衡方向转换的扣门之旅。

普京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将发表份量极重的联合声明,阐明对全球重大战略问题的共同看法和主张,宣示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方向和举措。这个声明将是冷战后中俄一系列共同政治文件的新高点,代表着两个紧邻大国在冷战终结后克服猜忌放下犹豫最终重新发现对方、走近对方并确立真正战略协作精神的新尺度。

人们将会被更加明确地告知,中俄两国最根本的共同利益在于各自在崛起和复兴道路上顺利前行,最重要的战略共识在于支持对方维护核心利益的努力。凭借这两点,中俄关系模式将率先开创大国互利共赢的范例并深刻改变世界。

普京访华期间,中俄极可能签署天然气输华大单,也可能就加强军事技术合作达成新的重要共识。有关接触和谈判旷日持久,最终达成协定的希望从未像今天这样大,因为支持双方签订合同的战略和政治需要空前强劲、市场因素空前活跃。

真的伙伴,总是充分理解和尊重对方,通过直率的协调合作求得共同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强人所难或把对方当棋子。这一精神在中俄就乌克兰问题的沟通中得到体现。普京访华,中俄将就乌问题作深入沟通。随着乌总统大选的即将到来,局势正在接近拐点,政治解决当前危机并保持乌作为主权国家的基本完整符合各方长远利益。中俄理当分享足以帮助对方看清大势的信息,相互提出真诚建议并给予必要配合。

普京将是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海峰会的最重量级外国元首。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亚信峰会,在中俄等国的共同倡导和示范之下将实现亚信由虚入实、从小到大的转折,见证亚洲人自主维护地区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不能把亚信解读为“去美国化的平台”,但不是所有地区的安全事务都非要有美国的参与,不是所有的地区安全机制都必须接受美国的领导。

世界对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长期翻云覆雨、为所欲为的耐心正在耗尽,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也已从“拥抱西方”的迷梦中醒来,越来越多国家真心实意“向东看”。貌似“虚弱”的奥巴马政府竭力维护美国的主导地位,把中俄视为最主要的竞争和防范对手,有关战略部署执意损害、挑战两国核心利益,遏制、挤压两国战略空间。过去一个月,美国一面在欧洲与俄罗斯较劲,借乌克兰危机大搞对俄制裁、孤立,推进惩俄、弱俄战略,一面在亚洲高调对华提出战略警告、加强军事遏制,偏袒、纵容盟友在领土海洋争端中同中国对抗。如果中俄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更加相互接近,就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对不起美国的“战略布局”。中俄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性力量,不仅要在地缘政治的寒流中抱团取暖,更要共同担起大国责任,通过不断强化的战略协作维护世界多极化势头,牵制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的明流暗涌。

强大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和专利,一超独大的世界并不安全,更不和谐。不能把中俄相互走近理解为针对美国、挑战一超的结盟,但中俄各自的强国战略相叠加、和平政策相协调,将许以世界更加光明的未来。

随着中国的崛起、俄罗斯的复兴,中俄美三角关系成为国际关系中最主干的战略结构,中国在其中已不是冷战时期那个必须通过在美苏之间选边求得自身战略安全的配角,而是可以采取积极主动外交推动大三角关系实现动态平衡的棋手。这就是博弈,中国应该学会、勇于开展的博弈。(晓岸)

第二篇: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学方面的书 交通管理方面的书

布莱克威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中心和外围分析92 欧洲共同体222 功能主义258 地缘政治学268 国内殖民主义316 “我国的地缘政治及其战略研究”研讨会综述

倪世雄 黄仁伟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赵可金副教授认为,任何政治现象必然存在于特定的空间,地缘政治 是地理空间和政治权力交互运作的产物,地缘政治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治在空间如何展开。关于地缘政治结构的力量:批判与建设 陆权海权空权

国际系统的进程主要指国际制度和国家间力量的组合。哈尔福德麦金德的“陆权说”

中国千年外交与地缘政治(袁南生)

中国式古代东亚文明的中心,近代帝国主义列强角逐的战场,美国在亚洲的驻军,以及和东南亚、东亚一些国家的同盟关系,体现了美国“全球主义”的地缘政治战略,美国极力维持各地区的平衡,从而阻止有可能完全主导某一地区的大国的崛起,防止其挑战美国的单极霸主地位。中国的地缘文化战略(潘忠岐 黄仁伟)

所谓地缘战略就是“利用地缘关系及其作用法则谋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方略”。地缘文化战略,是指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从地缘文化空间的角度,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和资源,应对核心挑战与威胁、维护国家利益的总体构想。冷战结束不仅改变了全球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 格局,而且改变了地缘文化格局。亨廷顿根据历史学家的既有研究,并结合冷战后的最新发展,确认了6种现代文明(印度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日本文明、东正教文明、中华文明和 西方文明)和2种可能的候选文明(非洲文明和拉丁美洲文明)。在

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南太平洋地区和以东正教文化为主的中亚地区,中国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较弱,它们至多构成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次级空间。在周边层次上,“大中华儒家文化圈”是中国地缘文化发展的首要空间。

新地缘政治结构的功能定位:国际主义的跨国性合作(张微微)

一、建构新模式: 结构功能视角的地缘政治学

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是政治分析的一种研究方式,它集中研究政治体系 履行的功能以及实行功能的结构。是20世纪60年代最盛行的政治学理论分析模式之一,这种理论框架提出了政治体系、结构、文化、功能和角色等新的概念术语代替传统理论中的国家、权力等政治学术语。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分析每一特定体系中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并假定,如果一个体系持续存在或得到适当维护的话,那么它就能完成一些必要的功能,在这种意义上,“功能”就能使系统保存或永存下去。“结构”则可能是一些有关角色的组织结构。代表人物阿尔蒙德沿着“政治体系”、“政治结构”、“角色”的顺序对政治系统做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他认为,政治体系由相互作用的政治结构组成,结构是政治体系和功能的载体,没有结构就无所谓功能和体系。

政治结构又由 “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角色组成”,所以,政治角色是政治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政治结构是整个政治体系的载体和内容,而 “政治功能指的是政治体系发挥的基本作用”。也就是说,功能是体系和结构的属性,没有功能的体系和结构都是没有意义的。阿尔蒙德将政治结构的分化视为政治发展的一种表象,在结构功能主义的范畴中,政治结构 分化是政治体系在受到环境变化的挑战和压力时在结构上作出的协调性变化。重建的地缘政治结构应该是以海陆联合的全球结构和合作性区域结构,以及过渡于二者之间的区域间合作结构为主要内容

Geopolitik 《地缘政治学:过去、现在和未来》英国 杰弗里帕克著 刘丛德译 新华出版社 2003年1月第一版

第一章:时代的属于: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在19世纪引起来大的争议,因为主张接入国家政策的现实事务。德国纳粹利宣传领土扩张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把纳粹主义意识形态输入到地缘中,这是地缘政治学被唾弃的直接原因。

20世纪70年代,“新地缘政治学”诞生,基辛格将地缘政治属于引入到外交政策的论述中。地缘政治学:从语义学上将,表达了政治行为和这种行为产生的地球环境间的某种特殊关系的术语。涉及到政治科学与地理学

拿破仑:国家政策取决于其地理。德温特惠特尔西任务地缘政治学的教义旨在“使政治地理学服务于这一或那一特定国家的目的”。

新地缘政治学的主要宗旨是为了增添合法性。地缘政治学的主要分析手段是政治地图,其方法是包含于对其特性的考证之中,借此理解其所揭示的现象和滋生其形态的过程。世界政治舞台的各组成部分被视为空间客体,其相互作用构成空间现象,其相互作用构成空间现象。根本目标是了解整体地缘空间和任何既定时间里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地缘政治学的研究过程包括,首先对基本空间客体自身特征的考察;其次要探视空间客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空间模式,这包括对不同地理空间区域中相互作用模式差异性的观察;最后将地缘政治空间做一个整体的分析,从而确立对全部特征的判断,从实用主义出发的地缘政治学: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和70年代的法国、第二章:地缘政治学的缘起

瑞典政治学家鲁道夫契伦将“地缘政治学”定义为“国家作为空间范围的科学”,即国家作为空间的一个地理有机体或现象的理论。

:国家是领土组织的基本单位,国家是“凌驾于个体之上的人”,正是国家观念构成了全球战争的根源。弗里德里希拉策尔《政治地理学》:国家作为有机现象遵循其领土增长和发展的原则。他考察了国家的特性,认为国家是维持秩序,防止混乱的惟一保障。

政府组织:英国的“全国地形测量局”和法国的“军事地图测绘局”。这样的政府组织的存在证实了官方绘制地图的军事目的。

麦金德19世纪末期英国新地理学的开创者,《世界区域》《历史的地理枢纽》,海权国家处于优势地位的时代行将结束,路权即将回归。达尔文主义者关于竞争生存的观点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第三帝国是要使德国成为欧洲的霸权民族。第三章地缘政治学的衰弱

是“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强化军事同盟,企图保持绝对军事优势,以便实现“单极统治”。在战略通道上,美国谋求控制世界能源的生产和运输通道,1986 年,美国宣称要控制全球 16 个战略要道,冷战结束后,美国更加大了对战略通道的影响和控制力,为此,还专门构筑强大而严密的军事基地体系,形成了足够的威慑力量。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的需要,防范和遏制中国,正忙于经营一条所谓的“太平洋锁链”,企图构筑一条东起阿留申群岛,西至波斯湾的上万公里长的超长防线,为此,还加紧拉拢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印度,企图将它们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亚太通道安全合作、东北亚海事安全合作、亚太军事安全合作、东盟国家海上安全合作、中美海事安全合作、加强合作维护安全等 6 处

第三篇:中俄在国际关系中的战略协作:现状、动因及前景

中俄在国际关系中的战略协作:现状、动因及发展趋势

5090379064 罗英达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

中国和俄罗斯当前友善与协作的关系,是以1992年中俄双方宣布相互视为友好国家为起点的。当时的俄罗斯正处在社会更迭的动荡期,当局跟随中苏在80年代末开始的关系正常化步伐,做出来继续发展中俄关系的决策。到了1994 年,随着关系得到发展,双方又宣布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 年,中俄关系又上了一个台阶——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世纪末期的中俄关系不断升温,双方都渴望长久稳定的双边关系,于是酝酿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把这段时期中俄关系连上几个台阶的原则、方向全部归纳、整理、确定下来。也就 是说,双方都希望签订一个条约。

2001年,两国元首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个条约非常重要,是指导两国关系的纲领性文件,也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自此以后,中俄的睦邻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了法定国家关系,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之上,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往来增加了更多的信任,减少了对两国关系是否能持久的担忧,相互的合作更加放心大胆。因此,两国政府和领导人都对此条约做出过高度评价。在2010年时,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表示,《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两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 与中国的友谊是俄罗斯的战略选择,是多年前用鲜血凝成的选择”,“ 由军事事件所巩固的俄罗斯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牢不可破”。普京则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俄罗斯“ 完全意义上的战略伙伴”。1

在条约签订之后,中俄两国的合作愈发密切。例如,2005年确定互相举办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等各个领域的“国家年”活动,不仅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认知,提升对对方的好感,还为双方各个领域的合作,不管是经贸的,还是人文的、科技的,搭建了一个平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2010年两国在俄罗斯举办了两国建交60 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高度评价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指出要世代友好;同年两国签署《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在国际舞台的协同与配合更加紧密。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状

战略协作是一种松散的战略合作关系。双方达成进行战略合作的政治意向,但没有法律约束力。战略协作往往是有限的战略合作,两国的合作根据具体情况和具体问题而确定,而非是全面和必须一致的3。这段战略协作关系的描述,十分符合当前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 12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展望》,赵鸣文,《和平与发展》,2011年第2 期

《不断迈上新台阶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刘古昌,《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1期 3 《中俄关系:地位、模式、趋势》,赵华胜,《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5期

系的现状。中俄两国在既有的条约和合作机制中继续保持着协作的深化,在各个领域都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并且还在拓展新的合作空间,签订了更多的合作协定。但两国是战略协作而非战略同盟的关系,战略协作的双方是伙伴关系,而非盟友。这使两国关系置于更现实的基础之上,在协作的同时不束缚两国的独立和全方位外交,使两国保留选择的余地。所以中俄并非在所有问题上都须保持一致立场,中俄也有彼此竞争的一面。

当今的中俄战略协作深入到了多个层次多个领域,甚至在许多方面对世界产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中俄战略协作的最重要的方面,即是在国际政治中的相互扶持、相互支援,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制度、发展道路、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等关乎各自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支持俄方为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和促进整个高加索地区乃至独联体的和平与稳定所作的努力;欢迎俄美签订并批准新的《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措施的条约》;支持俄美本着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各国平等安全原则,在反导问题上的坦诚对话,积极评价俄方为应对新安全威胁和挑战、秉承安全平等和不可分割原则、团结各方力量推动制定的《欧洲安全条约》及反对扩张军事联盟的立场;支持俄在国际舞台和亚太地区发挥重要作用;支持俄罗斯参与东盟事务并发挥积极影响。俄罗斯则坚定支持中方在台湾、涉藏、涉疆等所有关乎中国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的严正立场。4而且俄方在上述问题上不仅是原则上支持,而且明确表示支持中国政府采取行动。这在世界上是唯一的国家,毫无保留。在最近爆发的南海争端中,俄罗斯也明确表态“俄罗斯联邦宣布反对任何非当事国干预南海领海争端”以示对于中国的支持。对于涉及对方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俄两国的表态和行动都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坚定地站在战略伙伴一边。

中俄两国在两国在联合国改革、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立场相同或接近,也使两国就这些问题上的相互借重、共同行动保持默契。两国都主张联合国成员应通过最广泛的民主协商取得改革问题上的共识,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致力于建立完善、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都认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基石,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早日生效,反对和防止外空军备竞赛;都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其确立的“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努力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做出应有贡献。两国在伊朗、朝鲜核问题的立场一致或趋同。双方支持安理会对伊朗做出的新制裁决议;不失时机地就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重启等重要议题对外宣示共同立场。两国在G20、“ 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中俄印三方对话和上海世博会重要对外窗口等多边外交舞台密切合作并取得积极成果。

在政治领域之外,中俄之间的合作也非常密切。在经济领域,中俄之间的两国携手应对后金融危机影响,经贸合作重拾升势。双方利用元首和政府首脑访问之机签署总额近200 亿美元,涉及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高速铁路和汽车制造等数十项经济合作协议与合同,一些大型合作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两国贸易额实现大幅度恢复性增长,全年双边贸易额为554.5 亿美元,接近国际金融危机前的568.3 亿美元水平,比2009 年增长43.1%。其中,中国对俄出口296.1 亿美元,同比增长69%。俄对华出口258.4亿美元,同比增长21.7%,中国对俄贸易顺差37.7亿美元。机械和技术产品在俄罗斯对华出口中的比重稳步提升。中俄在科技领域的合作愈发密切,例如两国核工业企业集团成功签署核能领域最大的高科技合作项目——建设中国田湾核电站核反应堆协议。双方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合作进展顺利,并着手联合火星探索研究。中俄之间在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俄罗斯最早派出救援队,之后还邀请1500 名少年儿童去俄罗斯渡假、疗养。4 《不断迈上新台阶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刘古昌,《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1期

不过,尽管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两国也希望继续保持战略协作关系,但基于 彼此国情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存有差异,各自近远期战略目标有时亦不完全吻合,两国在发展全方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互合作的应有潜力。

影响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稳定的最明显因素,是中俄在各领域之间的合作深度不平衡,其中“政热经冷”的现象非常显著。近年来, 中俄两国经贸发展十分迅速。在2000 年至2008 年的八年时间里, 两国贸易额由80 亿美元增至568 亿美元, 年均增幅近30%。但两国的贸易总量依然很低, 不但无法与中美、中日的贸易额相比, 甚至与中韩1 860 多亿美元的贸易额比也相去甚远。2008 年俄罗斯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但是中俄贸易额仅与中马(马来西亚)的贸易额大体相当, 且仅占中国当年外贸总额的2%,这与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经济状况和战略伙伴关系严重不符。而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中俄的贸易总量还有下跌,还需要若干年恢复。没有坚实的经济往来作为基础也使得两国政治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有潜在的风险。5

而中俄之间在军事技术、周边安全、能源项目上的分歧亦十分明显。中国在发展军事技术上的方针一直是坚持有选择地引进及合理吸纳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发展自主创新品牌。而俄罗斯为防备自己的军事技术被中国追赶和超越,坚持不向中国出售代表本国的先进军事技术的产品,包括第五代战机、航天武器等,导致两国军技合作一度在低谷中徘徊。中国参与中亚能源合作项目,在这一俄罗斯长期控制能源体系的地区与俄展开竞争,也导致俄罗斯的不满。此外,中俄在远东农业合作上的问题、在民间交流上的冷淡,也是影响中俄关系稳定的因素之一。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动因

中俄关系之所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前进,达成并巩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与当前的国际环境、国际关系有关,也与中俄各自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核心利益相关。这其中,中俄在当前国际环境中的地位和追求,是中俄结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主因。

当前的国际形势仍在继续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中俄有结为战略协作伙伴的理由和需要。

首先,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在总体稳定的大国关系下,单极与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中俄都有实力作为世界的一极存在,在地区范围内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在冷战后新国际秩序的形成上,中俄都主张建立一种相对平衡的、中国和俄罗斯在其中都有一席之地的国际秩序;在对外关系上,两国都追求全方位的、非对抗性的外交;在安全领域,中国和俄罗斯都力求维持国际战略稳定。两国与美国对后冷战时期国际秩序的看法存在基本矛盾,美国建立单极国际霸权的战略追求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利益相冲突。所以,中俄结为战略协作伙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对抗美国推行的单极国际霸权主义,实现多极国际秩序的一致目标。

其次,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中俄在这些问题上也有趋同的立场。中国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坚决 5 《梅德韦杰夫执政以来的中俄关系》,陈宪良,《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2期 打击民族分裂主义的态度,与俄罗斯相同,双方也因此相互借重,俄罗斯表态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和藏独、疆独问题上的诉求和立场,中国也对俄罗斯在车臣问题上采取的措施表示支持。在维护周边地区安全稳定方面,俄罗斯与中国也有相同的利益。中俄与中亚国家组建上海合作组织,以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利益协调和战略协作,推动合作性区域地缘关系,从而将中俄与中亚整合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地缘政治力量,有效地遏制了美国对中亚的战略攻势;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俄拥有较多的共同利益,即促进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抵制美国的半岛控制战略,从而为国内经济建设培育一个和平、良好的周边环境。俄罗斯力图重返朝鲜半岛,在半岛问题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借重俄罗斯对半岛事务的传统影响,与俄罗斯进行战略协作,以平衡美日势力在此的扩张。

另外,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对于两国的国土安全和经济发展有良好的影响。中俄之间的边界长达4300多公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中俄(苏)矛盾的集中地带,对于两国国土安全是挥之不去的隐患;而在中俄结为战略协作伙伴之后,中俄边界问题进展迅速,在两国领导的推动下,两国交往史上一直困扰双方的边境问题得到最终解决。俄罗斯在远东、中国在北方的安全压力大大减轻,双方可以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自己的战略重心地带,对于中俄来说都是有利无弊的。中俄在经济领域的合作重心在能源合作。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对中国经济具有潜在的重大利益。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扩大能源进口渠道和能源进口多元化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长期目标。俄罗斯是中国实施能源战略的主要对象之一。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趋势

中俄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可见的未来里依然会持续下去,但其主要主要内涵和重点领域可能会发生转变,两国关系中“政热经冷”的现状有望得到改变。中俄在国际政治上的战略合作可能会变得更加松散和现实,而经济上的合作则充满变数。总的来说,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是向上的,中俄的友好关系会持续下去。

中俄关系不是孤立的双边关系,它受到国际关系大势的影响。两国都不希望彼此的合作损害自己在国际政治上的自由和独立,合作的范围也主要在两国的利益共同点。中俄战略协作的主要目的是并非是为了对抗美国而是保全自身利益,两国也都把对美关系当作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俄罗斯在新世纪中表现出对俄美关系升温,达到对中关系和对美关系平衡的状态的期待。相应地,中俄两国在“911”、伊拉克战争等重大国际危机中虽然保持着战略协商与合作,但两国战略合作没有突出表现。6

此外,两国的战略合作中,情感和情绪化因素被逐渐排挤出去,两国关系趋于更加务实化和理性化。当前,双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公开化,两国关系中利益原则越来越鲜明,利益交换原则在中俄关系的实践中越来越普遍。这样的理性虽然不及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俄关系的热情洋溢,但有利于长久保持,也暗示了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可能会向友好国家关系转变,去掉其“特殊国家关系”的外衣。

中俄关系的一大发展空间即为经济合作。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中俄贸易额出现波动,彼此间贸易伙伴地位略有下降,但中俄经贸往来前景可观。作为中俄经济合作的重要成分,中俄能源合作项目的发展是中俄经贸密切程度的风向标。中俄能源合作项目如能实现,将为 6 《中俄关系:地位、模式、趋势》,赵华胜,《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5期 中俄关系增加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并对两国政治氛围产生积极影响,俄在中国外交战略优先次序中的地位将得到提高;如果能源项目落空,则可能对两国深层互信产生消极作用。两国关系有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停滞不前或者下滑。而中国在中亚实施的能源战略成效初现,也使俄罗斯产生了紧迫感:如果继续就原油价格等问题迟迟不能开通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所蒙受的损失不仅仅是账面上的数字,还有中国广阔能源市场里的机遇。而在经济危机的刺激下,中俄加快了能源合作项目,在就原油价格达成一致之后,2011年1月1日起,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行,每年1500万吨、期限20年的中俄原油管道输油合同开始正式履行。这为中俄能源合作的加深开了一个好头,预示着中俄未来经贸合作的良好前景。

结语

经过了20年的发展,中俄之间目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历史上双方关系的最高水平,中俄中国视俄为全方位战略协作伙伴,俄也将中国作为最亲密的伙伴相待。两国睦邻友好、深化各领域合作是双方共同的战略选择,也是两国历届领导人的高度共识,更是两国的民意所在。中俄政治和社会稳定、领导人对双边关系高度重视是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两国相互依存、战略协作、共同发展符合双方人民的利益,也是当今国际形势和时代的要求。不论未来中俄关系走向何方,中俄两国政府和人民对于和平共处、睦邻友好、共同繁荣的良好愿望是不会改变的。

参考文献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展望》,赵鸣文,《和平与发展》,2011年第2 期 《不断迈上新台阶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刘古昌,《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1期 《中俄关系:地位、模式、趋势》,赵华胜,《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5期 《梅德韦杰夫执政以来的中俄关系》,陈宪良,《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2期 《俄中战略伙伴关系是保障国际安全的一种模式》,[俄]МЛ.季塔连科,《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1期

《冷战后中俄战略关系的演进》,李家成,《西伯利亚研》第38卷第2期,2011年4月

第四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前景展望

中俄两国关系的十年发展历程是台阶式快速向前的。总结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比较牢固的基础,各方面的合作也不断取得进展。未来的发展趋势,至少短中期走势是令人乐观的。

1.1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稳步发展

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进展,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今,中俄双方经济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中俄两国的互利经济合作有很大的潜力,两国关系的良好基础为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两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合作计划。如合作开发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萨哈油气区,建设油气管线进入中国工程,在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建中俄科技园区,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烟台和无锡等地已经或拟建科技对口孵化区。在核能、电力、电信、信息产业、能源机械制造、和平开发宇宙空间等领域开发合作新项目。经济发展势头蒸蒸日上。

2.2 中俄国力状况处于动态变化中,两国经济关系将在摩擦中逐步前进

在探讨发展前景时我们除了能发现稳步发展之外,还要能从其中看到一些问题。

影响中俄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实力。从理论上说,中俄两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变化有三种可能,即:中俄共同向前发展;中国快速发展,而俄罗斯发展缓慢;俄罗斯重新崛起,而中国发展受阻。第一种情况将使两国力量对比出现基本平衡,两国关系的发展也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但中方更多考虑的是,两国虽共同发展,但发展不是绝对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是否会影响中俄双边关系?第二种情况是俄方更多关注的。俄方担心,俄罗斯经济恢复过程慢,两国差距继续拉大,这会导致双方关系的重新定位。至于第三种情况,双方都认为,俄盛中衰的局面不大可能出现。

根据目前中俄经济改革与发展状况,我们至少可以预测在近十年内,中国的经济状况将大大好于俄罗斯。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俄罗斯的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力量增长必然会转化为“中国威胁”,中俄之间的迎头相撞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中俄一般贸易摩擦和边境贸易摩擦情况比较严重,中俄贸易重一些收益好的项目

[2][3]

[1]由于缺少资金,始终无法进行。同时人民币现钞流通量小,主权货币地位受冲击。而且中俄通过通过第三国转汇的结算容易产生贸易摩擦、汇率争议,周期长、时效低,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企业贸易收益。总之,难以避免的贸易摩擦给加速发展的中俄经贸合作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但同时也带来了扩宽合作领域、加深合作关系的机遇,中俄两国只有充分认识到在分歧中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通过金融服务化解中俄贸易摩擦,带动中俄经贸主体走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最终克服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

2.3 两国将不断加强地区间经济贸易交流

中俄地区间和边境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在中俄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对于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关系,扩大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中,中国与俄罗斯边境地区的贸易占据很大比重,超过百分之三十以上。这重分证明了地区间经济贸易交流在两国经贸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而最近几年,随着中俄经济贸易的不断加强,中俄地区间贸易交流也在不断加强,这也是两国战略合作大势所趋。,我们相信两国将会不断加强地区间经济贸易交流,这也会使两国间的经贸发展不断踏上新的一步。

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机遇

2.1 高速发展的经济给中俄经济合作带来新机遇

未来,俄罗斯新政府将更重视经济和民生,争取10年~15年内在GDP和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上进入世界领先国家行列,GDP超英国,上升到世界第六位,2020年将超德国,跻身世界经济五强。同时中国经济也正在飞速发展

高速发展的经济这为中俄发展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两国可以共同探讨经济发展模式,在制订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加强协作。

促进双边贸易结构的升级,扩大科技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在能源问题上相互依存,互利共赢。

加强大项目合作,符拉迪沃斯托克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工程和索契2014年冬奥会工程、俄2030年前5600亿美元的道路发展规划,以及我国的“大飞机”项目等,为双方合作开辟了新天地。

俄已由苏联时期的粮食进口国变成世界第二或第三粮食出口国,可利用中国农业劳动力[3]富余、俄罗斯耕地富余的互补优势,在远东联合种大豆和粮食作物。

俄要使年住房竣工量从现在的人均0.6平方米增加到1平方米,中国强大的建筑施工力量和建材工业可提供帮助。

2.2.俄“入世”将加速中俄经贸合作。

首先,加入WTO之后,俄必须按WTO的要求将平均25%的关税水平降低到5%的标准,这有利于扩大我对俄出口。其次,有利于拓展两国合作领域。第三,俄“入世”,必须按WTO规则从事对外经贸活动,从而使中俄长期存在的不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方式得以解决。俄方加入WTO后,必须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必须从根本上修改完善其法律制度,增加透明度,严格执法,按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组织经贸活动。我们也必须不断完善制度法规,以便双方实现有效对接,在更多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发展双方经贸关系。

参考文献:

[1]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展望,赵鸣文,和平与发展[J],2011.2 [2] 贸易摩擦视角下中俄经贸发展障碍解析,张弛 刘向丽,[J] 2009.4 [3] 不断迈上新台阶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刘古昌,俄罗斯研究,[J]2010.1

第五篇:从地缘政治看台湾问题

从地缘政治看台湾问题

台湾在整个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的主权问题,也是中国的海权以及保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台湾还与日本实现政治大国、军事大国和美国控制亚太格局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首先。台湾于中国可谓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台湾是亚洲六大陆的的前卫,西太平洋的桥头堡。而台湾海峡是欧亚航线必经的通道,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之间航空及海运的必经之地。台湾是中国守卫大陆内地的前哨,也是中国面向太平洋的门户,意义可谓生死攸关。

从地图上很容易看出,从日本到东盟,中国基本上处于美国岛链战略包围中,中国的活动区域受到严重的限制。而东南沿海一带是我国经济的黄金地带,最发达的工业基地也基本在此范围内。中国要想突破美国的岛链限制,保护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太平洋地区找到一个安全的入海口,而台湾是中国面向太平洋最便捷的门户,是实现其海权利益的东海前沿基地。“统一台湾,中国北可遏制日本军事对中国东北再次觊觎的可能,南可与海南省一道对中国南沙主权诸岛屿形成巨大的钳型保护,并由此对通过马六甲海峡的中国海运安全产生有效的保障;西可扩展中国东南安全空间,对中国东南沿海黄金经济带形成前锋拱卫。”中国军队就可以东出太平洋扩大海防纵深,从而更好地保护大陆沿海和内地的安全。如果台湾不统一,中国是一个连小国都敢来取一勺饮的受遏制的大国.“台独”一旦得逞,南沙就会不保,中国原本就不太乐观的海权就将受到毁灭性打击.中国通往欧洲的航线将受到阻截,且失去南沙丰富的海洋空间和资源,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处于前沿地带的东南沿海地区,就将失去保护屏障,直接受到日本和美国的威胁.到那时中国就相当于一个内陆国家.中国将丧失大国地位,其安全权和发展权乃至生存权将受到致命性打击.台湾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台湾问题意味着中国对延续百年的海权地缘政治的根本挑战,无论如何中国非得统一台湾,这关乎一个历史大国的信誉、生存以及发展.同样,台湾对于延伸日本的安全空间也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历史,日本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冲破雅尔塔体系的束缚。而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缺乏发展的地缘政治空间。“日本的地缘政治条件四面掣肘,极其脆弱。在北方,俄国人踩着“北方四岛”后尾。南方还有美国在冲绳岛牵着日本的缰绳。中间还有亚洲国家不断的敲打日本右翼们的脊梁骨。”根据马汉的理论,要控制海洋,必须控制海上交通线;而控制海上交通线,就必须控制关键的海上据点。所以日本要发展,必须在海洋空间上大作文章,占领更多的岛屿,从而利用《国际海洋法公约》,以获取岛屿周围半径200海里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

日本有难以割舍的台湾情节,早在甲午战争时就侵占过台湾,而且台海地区是日本能源渠道的咽喉地带,台湾对于延伸日本的安全空间有重要意义。拥有台湾,日本可以控制太平洋到印度洋再到欧洲最便捷的马六甲海峡通道,日本岛屿和台湾岛形成弧形岛链对中国进行遏制,阻挠中国向东、向南发展,而俄罗斯也将被限制在亚洲北部发展,那么日本在亚洲就可以雄霸一方,甚至可以在亚太地区和美国相抗衡,到时日本就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了。

这就是日本为什么一直盯着台湾不放的原因了。而台湾问题上,钓鱼岛就是关键了。拥有钓鱼岛,也就拥有了钓鱼岛周围半径为200海里的庞大海域以及周围海域内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重要资源,及其领海、领空的交通、运输权和未来潜在的资源。那么根据《国际海洋公约》关于“主权国家以200海里内的海域为其经济专属区”的条款,日本就可以利用钓鱼岛来和中国争夺台湾了。

“台独”分子就是明白这些,才想寻求日本的帮助,日本也想通过“台独”分子牵制中国,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旨在建立一个“台日同盟”。

另外,台湾问题的最终结果也将影响到美国利益。

从中美建交前的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到建交后发表《联合公报》,从美国一面承认“一个中国”的事实到一面又对台军售,可以看出对于中国台湾问题,美国既不希望中国统一台湾,又不希望台湾独立。

美国对中国设置的岛链限制,台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台湾不统一,台湾当局继续走“亲美路线”,美国就可以控制中国的制海权,截断中国向南发展的道路,阻止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扩大,防止所谓的“中国威胁”产生。,台海统一是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地缘政治的变化将触及到美国的利益。那么美国是不是愿意台湾独立呢?事实告诉我们不是。美国至少在形式上是承认台湾属于中国的。如果台湾独立,日本和台湾必将走到一起,结成“同盟关系”,中国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前面说过这样最大的受益者是日本,到时美国将难以控制亚太地区的局面。美国不会把台湾给日本,当年正是因为日本在甲午战争后拿走了台湾,才有后来日本法西斯的崛起和珍珠港事件。“如果中国垮下去,亚洲就出现了一个大的政治黑洞,印度、日本就会起来,俄罗斯力量就会南下,美国就无法收拾局面。”且美国如果以武力支持台湾独立,中国将会进行殊死抵抗,中国可不是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将不再是像现在这样陷入战争泥潭不可自拔这么简单。所以美国最希望中国台湾维持现状,这是美国最大的利益选择。现状不变,美国可以依靠台湾牵制中国,同时和台湾进行军事贸易获取巨大的经济利润,遏制住日本通往能源基地航线的咽喉部位,从而控制整个亚太地区。

因此,从全球视野来看,台湾问题是一个地缘政治问题。中国希望和平统一台湾,而且必须统一台湾绝对不能让”台独”发生。日本却要为了限制中国,谋求大国地位,发展地缘空间,与中国争夺台湾。而美国则希望维持现状不变,以台独牵制中国,巩固岛链限制计划,北还可控制日本发展。台湾问题关乎整个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决不仅仅是一个岛屿的归属问题。

下载中俄在地缘政治寒流中加强协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俄在地缘政治寒流中加强协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俄在东北亚地区战略协作方向探析五篇

    中俄在东北亚地区战略协作方向探析 周延丽、王兵银 【内容提要】 中俄均重视东北亚国家外交,今后两国将在四个方向上加强战略协作。它们是:我国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的互动;......

    中亚地区安全与中俄战略协作

    中亚地区安全与中俄战略协作 马风书 【摘要】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为欧亚大陆新的地缘政治中心,各大国和各种国际势力纷纷进入,对该地区事务主导权展开激烈争夺,加上中亚五国内部严......

    中国发展改变石油地缘政治

    美国《纽约时报》3月20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发展改变石油地缘政治 由于全球衰退导致需求锐减,沙特被迫减少1/4的原油产量。“2009年对别人来说是痛苦的一年,对我们也是如此,”沙特......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发展的新机遇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发展的新机遇——“全球化挑战下的中国和俄罗斯”国际会议综述 庞大鹏 2009年6月22~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俄......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五篇范例)

    摘要 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它有利于中俄两国的发展。中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由来已久,两国有4300......

    不断深化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不断深化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姜毅 2007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始进入第二个10年,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年,在俄罗斯"中国年"活动的有力推动下,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

    中国地缘政治现状及地缘战略(5篇范例)

    中国地缘政治现状及地缘战略 从政治地理的视角,可将中国周边地区的地缘环境分为东南西北四段,,中国东线地缘政治,主要邻国有日本、俄罗斯、美国、朝鲜、韩国,问题有东海大陆架问......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及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领土地缘政治及国家安全形势分析 王亚飞 (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关系2012级,江西 南昌 330031 ) 指导老师:雷振文 【摘要】过去的一年里,东亚局势风云变幻,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