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6:5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第一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摘要

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它有利于中俄两国的发展。中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由来已久,两国有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相连接,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着良好的基础。在未来的一些年内着这种关系会的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事物的发展存在着矛盾,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可能存在利益不同的地方甚至因此会产生摩擦,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双方国家可以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增强互信,扩大合作的领域。这样能够使中俄的关系稳定得向前发展,达到互利双赢,今后双方的合作会迈上一个新的高峰。

关键词: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新型关系 互信 合作 高峰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渊源及其内容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渊源

中俄之间的关系是中苏关系的继续和发展,目前国际上中苏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俄两国有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相连接,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大责任。中俄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对亚洲及世界和平与发展将产生重要和深远影响。

(一)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及其表现

1、建国初期中苏关系

新中国建立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被划分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东西方国家处于冷战时期。这一时期中苏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结盟、对立、关系正常化。

2、中苏关系表现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结盟。

这一时期的新中国刚刚建立,百业待举,百废待兴。正在此时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封锁,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我国采取了求助于苏联这个意识形态相同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是因为这样,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双方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且两国于1950年2月,签署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其中规定缔约国顾及彼此安全及经济发展之利益,同意在和平在建以后,依照彼此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与不干涉内政之原则下,共同密切友好合作。这样一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帮助了这个新生政权,国际上对维护远东及世界和平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这一时期,中苏关系全面发展,两国在政治和经济上互帮互助。苏联在经济上给予了我国很大的帮助。但是到50年代后期中苏之间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促使两国的关系出现了变化。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立。苏共二十大之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社会主义国家间,引起了极大的震荡,帝国主义势力推波助澜,掀起一股反共潮流。这时中苏之间由于两党意识形态的分歧和两党的严重对立,最终导致两国关系破裂。1959年6月,为了取悦于美国,苏联政府片面撕毁了中苏双方在1957年签订的有关国防技术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苏联撤走了当时在中国进行技术援助的专家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苏方不惜耗费巨资用以对付中国,中国也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抵御苏联的进攻。两国的关系逐渐恶化,完全走上了对立。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到1991年——关系正常化。

这一时期,国际局势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并且中苏的国内形势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迅速的进行,在外交上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虽然中国经济上还是很落后,但是已经在国际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正是这一时期,中国逐渐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1978年,中日建交,签订了中日友好条约。1978年美国尼克松秘密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在这种国际大形势下,苏联与西方国家矛盾冲突加剧,也就使苏联转过头来与中国家交好。

(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

1、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1)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

1991年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确保俄罗斯不再走社会主义道路向俄罗斯提出了巨大的“经济援助”的承诺。此时的俄罗斯奉行的是唯西方马首是瞻,中俄的关系在此时发展缓慢。但是后来,西方国家并没有对陷入经济困境的俄罗斯履行当时的诺言。这样就促使俄罗斯改变了当时的外交策略,中苏关系得以缓和,稳步向前发展。

1992 年12 月17~19 日,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北京。这是中俄两国第一次最高级正式会晤。中俄双方发表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明确规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俄互视为友好国家,决心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不参加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 不同第三方联合损害另一方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利益;俄罗斯保证不同台湾发展官方关系。这项《联合声明》类似一个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在这次访问期间, 双方还签署了在有关领域进行合作的24个文件, 从而为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和法律基础。

1995 年5 月9 日, 江泽民主席应邀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 周年庆典, 并再次会晤叶利钦总统, 叶利钦强调, 俄罗斯希望与中国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 进一提高两国关系的水平。1996 年4 月24~26 日, 俄总统叶利钦第二次访华, 中俄举行第三次首脑正式会晤。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重大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并达成许多共识。双方发表了第三个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将两国关系又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即平等信任的、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决定在北京和莫斯科建立中俄政府间热线电话联系和各个级别、各个渠道的经常对话机制, 成立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之后, 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关于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这个有重要现实和历史意义的政治军事文件的签署, 标志着摒弃冷战思维的上海五国元首会晤机制的建立。1996 年, 中俄两国关系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1997 年4 月22~26 日, 江泽民主席再次访俄, 与俄总统叶利钦会晤, 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与前三个声明不同的是, 这次中俄联合声明从双边范畴转向界, 主要阐述两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 以及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一致主张。表明中俄将加强国际领域的合作。同时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也正式建立。这次访问, 中俄两国已成功地实现了邓小平在八十年代末提出的结束过去, 开辟未来的历史使命。中俄关系摆脱了历史的风风雨雨, 踏上了一条面向21世纪的全面发展的广阔道路。

(2)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1996年到1999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处于形成时期。此时双边合作是双方国

家战略协作的最主要的内容。战略协作伙伴处于探索时期,此时的在边界问题上上方方的合作也成了双方国家最重要的合作关系。

1999年到2001年中战略协作伙伴进一步稳定发展的阶段。此时的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中俄之间的共同利益也日益增多,走向联合,共同抵御外来的压力。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转折点。面临恶劣的国际环境促使中俄两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伙伴关系。表现在突出的就是中俄两国联合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顾俄罗斯的反对发动了科索沃战争,直接损害了俄罗斯本国的利益,那么此时的中国和俄罗斯都面临一个国土分裂的问题,即:俄罗斯的车臣,中国的台湾问题。如果用武力来维护国家的统一,中俄担心会给美国制造借口,使他们进行政治干预,因此中俄两国在反对外部势力插手中国台湾与俄罗斯车臣的问题上结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那么这也就直接促使中俄两国联合起来抵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的的单边主义。1998年,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做出承诺,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不接受“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立场;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只能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不向台湾出售武器。与此同时,中国也支持俄罗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车臣问题应该是俄罗斯的内政问题,其他的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进行干预。

2001年到2004年中俄关系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的时期。由于国际化境的复杂,中俄两国之间也逐渐出现摩擦和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俄罗斯对美的战略妥协,以此来缓和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科索沃战争之后,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已经僵化,中俄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来抵御美国的单边霸权政策,但是由于美国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大国,俄美之间的差距较大,所以俄罗斯一直寻找机会来缓和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也正是在此时,美国发生了让世界在震惊的“九一一事件”,为俄罗斯缓和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契机。但是中俄两国联合抵制美国的意愿有所减弱,促使中俄两国的关系淡化。尽管俄美关系改善,但是中俄在军事技术合作上,并没有收到威胁,双方军事技术上的合作仍然在进行着。2003年底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进行交流,双方一致认为两国在军事技术上的合作仍然是两国战略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这一时期中俄之间的关系是在曲折中发展的时期。

2004年至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式进入平稳发展的时期。从2004年底开始,由于被国际联合反恐所一度替代的美国对俄战略挤压政策已经逐渐显现,这样就促使俄罗斯不得不放弃通过“九一一事件”试图与美国积极合作而换来的美俄关系的幻想。因此俄罗斯转过头来又想进一步改善对中国的态度,改善与中国的关系。2005年6月,中俄两国互换了《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标志两国彻底解决了所有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7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两国元首共同确定,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和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全面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2006年,胡锦涛和普京四次会晤,两国议长、总理也分别举行了会晤。两国领导人面对面地坦诚交流,使双方政治互信提高到新的水平。

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的健康发展,推动了双方在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近年来,双方在能源资源开发、航空航天、核能、机械制造、高技术产业等优势行业领域合作良好。中俄贸易连续8年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达到334亿美元。两国领导人确定的双边贸易额到2010年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2011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发表了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联合声明。双方决定,将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前提升至1000亿美元,在2020年前提升至2000亿美元。2012年中俄两国都举行了领导人的换届选举这一年中俄协作伙伴关系继续稳定的发展,李克强总理于4月份访俄,普京总统于6月份访华,温家宝总理也于12月份访俄并出席了两国总理第十七次定期会晤,这些高层会晤大大深化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对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及重大国际上协调立场达成共识。这一年两国的能源合作也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其中中俄原油运输管道竣工运营,天然气、核能、煤炭、电力等合作势头迅猛。也是在这一年中俄开始互办旅游年,进一步增强两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解,为中俄的友好合作奠定了社会基础。中俄友好合作今后将进一步深化发展,不断迈上新的高峰。

2、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点

冷战结束以后, 大国关系呈现重新调整、分化组合的新态势, 世界主要大国纷纷调整各 自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目标, 在当前国际关系中出现了建立大国伙伴关系的新趋势其中, 中国和俄罗斯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堪称当前新型国家间关系的典范。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在深刻总结过去中苏关系的历史教训基础上, 积极适应冷战结束后的新的国际现实的结果。它是双方着眼于21世纪长期战略选择,典型的体现了大国关系向机制化,相对稳定的方向发展的特点和新型国家关系的基本特征。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这种关系能够促进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进而促进上方的友好发展。中俄之间是一种睦邻友好的关系,而不是一种结盟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能够更好地促进两国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富强,同时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明智之举。相信通过双边的努力能够促进国际局势的缓和与稳定,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俄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两国人民都希望通过双方的精诚合作,互通有无,进而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新时期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双方既重视政治利益,又不忽视经济利益;双方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基础上,也要适当的考虑达到双方国家的利益;中俄之间既是一种合作的关系,与此同时双方在某些领域同样也存在着竞争。因此这一时期中俄之间的关系是最为稳定的时期。

总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一种真正摒弃冷战思维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国家关系,是一种真正超越意识形态差异障碍的双边关系。

二、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解决措施

(一)中俄关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俄关系十分密切,但不能够否认,两国关系中也存在一些消极的限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是两极世界解体、向国际关系向多极化演变这一历史过程合乎逻辑的产物,因此,这一新型国家关系就一定会带有时代的特征, 同时也会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就当前形势看, 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会影响到这种新型国家关系的发展。

1、来自俄罗斯方面的因素:两国之间存在着芥蒂,特别是俄罗斯国内的一种中国“威胁论”思想。“中国威胁论”是在冷战结束后中国日益强大的背景下,西方政界、学术界及舆论界的某些人用早已摒弃的冷战思维而出的目的在于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企图孤立和遏制中国发展的缪论。目前,“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仍占有一定的市场,在西方一些心怀叵测的政客的挑拨和煽动下,俄罗斯的一部分人对中国仍持有怀疑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俄关系的发展。他们认为中国的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领土主权和经济的独立构成了威胁。之所以会存在这种威胁,是近几年中国的迅猛发展,经济的腾飞,给俄罗斯人造成一种威胁的心理,使他们感到焦虑不安。并且我国面临着一个这样的国情,虽然我国土面积较大,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少,而俄罗斯地广人稀,与我国有4300公里的领土相连接,特别是在远东地区,近几年去远东地区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因此他们担心中国人口的的大量涌入,会威胁他们的领土安全。也就是这种中国“威胁论”的思想成为了中俄之间不能够完全的信任对方,不能真正成为“兄弟”的一种不利因素。

2、来自中国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共同的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也不例外。如果其他国家做出有损中国利益的事情,中国也不会退让。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逐渐淡化。影响了中俄之间在某些领域的合作,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摩擦。

另一方面,俄罗斯毕竟是资本主义国家,不管是在历史文化传承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和中国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决定双方在合作领域上具有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

3、来自国际方面的因素:科索沃战争的爆发迫使俄罗斯确立了抵制美国单极霸权的政策, 但是由于俄美两国在综合国力上的巨大差距以及普京政府将优先发展本国经济确定为俄罗斯的基本国策, 因此俄罗斯一直在寻找打破俄美关系全面停顿状态的最佳时机。2001 年“九一一”事件的发生使俄罗斯对美政策缓和,进入以战略妥协换取俄美关系全面稳定的时期。具体表现为: 俄罗斯允许美军进驻中亚地区;建立与北约的“20 国”机制; 以温和态度对待北约第二轮东扩;在裁军领域作出重大让步, 与美国缔结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莫斯科条约》;参加了其一度给予猛烈抨击的美国于2003 年5 月抛出的“防扩散安全倡议”等等。普京 2001 年11 月22 日表示, 俄罗斯与美过的互谅和相互信任水平在提高, 这并不是因九一一事件引起的战术性考虑, 而是长期的伙伴关系。普京认为, 这会为发展俄罗斯的生产力和繁荣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这是必然要采取的措施。这些也是导致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做伙伴一度淡化的原因。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这一新型国家关系是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变的产物, 自然也就受到这一历史过程的制约, 因此, 它具有不结盟, 不针对第三国, 也不妨碍两国与第三关系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这种战略协伙伴关系与同盟关系相比较缺少约束力, 而具有很大的伸缩性。中俄在《联合声明》中提出: “双方同意, 在立场相近或一致的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在立场不同方面寻找相互谅解的途径”。这就表明了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合作的密切程度, 并非完全是由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本身规定的, 而是主要取决于双方在该问题上立场的相近程度, 换言之,就是双方共同利益的大小。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 在国际关系中, 没有永远的朋友, 只有永远的利益。他的话至少有一点是正确的, 那就是在国际关系中利益是友谊的基础, 离开了利益就无所谓友谊。也就是说共同的利益是国与国之间外交的基础。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根本上讲是出自于维护各自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需要, 正是这些利益的共同方面, 构成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然而,中俄作为两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 除了共同利益之外, 毕竟还有各自的对方所没有的特殊利益。这决定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其他国际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受到美国的干扰。一直以来,美国都对中俄两国实行分化、西化的政策一直都没有改变过。这样就促使中俄两国必须合作来共同应对美国的分化。

(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1、加强中俄之间的信任,扩大合作领域是发展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重中之重。要始终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基础上来加强两国的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那个世纪以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已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同时,加强中俄之间的合作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同时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最几年中俄之间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活动日益增多。领导人之间的互访以及在部分高校也举行大学生之间的联谊活动,相信这样会为今后的中俄关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双方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也应照顾对方国家的利益。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的大背景下,双方应认识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应该是建立在两国共同的国家利益之上的,双方国家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合作一定会存在利益相同或者是利益相违背,具有某些局限性的时候,不可能永远没有摩擦。一旦产生以上这些问题的的时候,就需要双方国家站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上,来开展中俄战略协作。在考虑本国利益的同时也应适当照顾对方国家的利益,以此促进双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确保两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3、中国应大力发展本国的经济,进而提高综合国力。中国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人均占有量非常少,应坚持科教兴国的思想,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富强、强大才能够更好地展开外交的工作,才能更有利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中俄关系发展前景展望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发展过程中有机遇有挑战,双方在处理和发展这一关系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成为两国关系发展之路上的宝贵财富,是引导我们开启智慧之门的引路标。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会长期存在,并将稳步向前发展

中俄之间不管是在地缘上还是在政治经济领域中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存在发展的基础。

首先,中俄的地理位置关系。中俄具有4300公里的边境相连,两国关系密切,这些直接导致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具有很多共同的利益。正是这些共同的利益,为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其次,中俄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中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在苏联解体以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两者曾经有共同之处,并且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也曾经向苏联学习,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得到过苏联的援助。时至今日,西方国家仍然担心曾经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东山再起,恢复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对现在的俄罗斯仍然心存防备,这样使得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会迚一步发展的一个因素。

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推动。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一种“中国威胁论”西方政界、学术界及舆论界的某些人用早已摒弃的冷战思维炮制出的目的在于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妄图孤立和遏制中国发展的缪论。但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规范下,最终持怀疑态度的俄罗斯人会明白,中俄只有彼此信任,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才能够更好地发展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只有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合作才能够抵御西方国家的舆论等的影响。

(二)中俄在过去不会结盟在未来也不会发展成为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相对抗的政治联盟。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不同于历史上的中苏同盟也不同于某些大国针对第三国的军事集团结盟的做法。它是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前提下, 本着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的愿望建立的。从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的角度看, 它的确立与发展, 有助于推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良性互动, 有助于促进亚太地区安全机制的形成。

(三)中俄将会加强各个领域的通力合作

中俄之间在贸易、创新领域合作、税务、银行、计量和产品质量、设备制造方面签订了一系列的协议、协定为中俄之间的伙伴关系提供了基础。

中俄双方都强调愿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则的基础上,在贸易和投资、科技、能源、动力和通用机器制造业、宇航、民航制造业、交通和军技合作等各具体领域开展积极懂得全面合作,充分发掘双方经济潜力,促进两国经济技术合作总体水平。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已经涉及到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国际事务等诸多领域。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合作的领域会进一步扩大,会真正的发展成为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这么多年以来,中俄之间经历了科索沃战争、“911事件”等重大国际事件的考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确立到在曲折中发展到稳定的伙伴关系,双方之间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真正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且双方也愿意在发展双方关系的同时也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就是与美国的关系。中俄在实现本国家利益的过程中,如果利益不同导致摩擦时,双方国家在考虑本国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对方的利益。也就是说双方国家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才能够真正达到互利双赢的真正目的。

结语

第二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前景展望

中俄两国关系的十年发展历程是台阶式快速向前的。总结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比较牢固的基础,各方面的合作也不断取得进展。未来的发展趋势,至少短中期走势是令人乐观的。

1.1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稳步发展

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进展,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今,中俄双方经济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中俄两国的互利经济合作有很大的潜力,两国关系的良好基础为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两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合作计划。如合作开发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萨哈油气区,建设油气管线进入中国工程,在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建中俄科技园区,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烟台和无锡等地已经或拟建科技对口孵化区。在核能、电力、电信、信息产业、能源机械制造、和平开发宇宙空间等领域开发合作新项目。经济发展势头蒸蒸日上。

2.2 中俄国力状况处于动态变化中,两国经济关系将在摩擦中逐步前进

在探讨发展前景时我们除了能发现稳步发展之外,还要能从其中看到一些问题。

影响中俄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实力。从理论上说,中俄两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变化有三种可能,即:中俄共同向前发展;中国快速发展,而俄罗斯发展缓慢;俄罗斯重新崛起,而中国发展受阻。第一种情况将使两国力量对比出现基本平衡,两国关系的发展也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但中方更多考虑的是,两国虽共同发展,但发展不是绝对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是否会影响中俄双边关系?第二种情况是俄方更多关注的。俄方担心,俄罗斯经济恢复过程慢,两国差距继续拉大,这会导致双方关系的重新定位。至于第三种情况,双方都认为,俄盛中衰的局面不大可能出现。

根据目前中俄经济改革与发展状况,我们至少可以预测在近十年内,中国的经济状况将大大好于俄罗斯。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俄罗斯的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力量增长必然会转化为“中国威胁”,中俄之间的迎头相撞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中俄一般贸易摩擦和边境贸易摩擦情况比较严重,中俄贸易重一些收益好的项目

[2][3]

[1]由于缺少资金,始终无法进行。同时人民币现钞流通量小,主权货币地位受冲击。而且中俄通过通过第三国转汇的结算容易产生贸易摩擦、汇率争议,周期长、时效低,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企业贸易收益。总之,难以避免的贸易摩擦给加速发展的中俄经贸合作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但同时也带来了扩宽合作领域、加深合作关系的机遇,中俄两国只有充分认识到在分歧中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通过金融服务化解中俄贸易摩擦,带动中俄经贸主体走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最终克服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

2.3 两国将不断加强地区间经济贸易交流

中俄地区间和边境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在中俄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对于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关系,扩大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中,中国与俄罗斯边境地区的贸易占据很大比重,超过百分之三十以上。这重分证明了地区间经济贸易交流在两国经贸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而最近几年,随着中俄经济贸易的不断加强,中俄地区间贸易交流也在不断加强,这也是两国战略合作大势所趋。,我们相信两国将会不断加强地区间经济贸易交流,这也会使两国间的经贸发展不断踏上新的一步。

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机遇

2.1 高速发展的经济给中俄经济合作带来新机遇

未来,俄罗斯新政府将更重视经济和民生,争取10年~15年内在GDP和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上进入世界领先国家行列,GDP超英国,上升到世界第六位,2020年将超德国,跻身世界经济五强。同时中国经济也正在飞速发展

高速发展的经济这为中俄发展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两国可以共同探讨经济发展模式,在制订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加强协作。

促进双边贸易结构的升级,扩大科技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在能源问题上相互依存,互利共赢。

加强大项目合作,符拉迪沃斯托克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工程和索契2014年冬奥会工程、俄2030年前5600亿美元的道路发展规划,以及我国的“大飞机”项目等,为双方合作开辟了新天地。

俄已由苏联时期的粮食进口国变成世界第二或第三粮食出口国,可利用中国农业劳动力[3]富余、俄罗斯耕地富余的互补优势,在远东联合种大豆和粮食作物。

俄要使年住房竣工量从现在的人均0.6平方米增加到1平方米,中国强大的建筑施工力量和建材工业可提供帮助。

2.2.俄“入世”将加速中俄经贸合作。

首先,加入WTO之后,俄必须按WTO的要求将平均25%的关税水平降低到5%的标准,这有利于扩大我对俄出口。其次,有利于拓展两国合作领域。第三,俄“入世”,必须按WTO规则从事对外经贸活动,从而使中俄长期存在的不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方式得以解决。俄方加入WTO后,必须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必须从根本上修改完善其法律制度,增加透明度,严格执法,按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组织经贸活动。我们也必须不断完善制度法规,以便双方实现有效对接,在更多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发展双方经贸关系。

参考文献:

[1]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展望,赵鸣文,和平与发展[J],2011.2 [2] 贸易摩擦视角下中俄经贸发展障碍解析,张弛 刘向丽,[J] 2009.4 [3] 不断迈上新台阶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刘古昌,俄罗斯研究,[J]2010.1

第三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发展的新机遇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发展的新机遇——“全球化挑战下的中国和俄罗斯”国际会议

综述

庞大鹏

2009年6月22~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俄社会科学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次论坛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经济分论坛暨第九届中俄经济学家学术研讨会”和“中俄关系分论坛”。主题为“全球化挑战下的中国和俄罗斯”的“中俄关系分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和学者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等机构的知名汉学家及其他专家共3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共分四个研讨单元,议题分别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经贸合作、苏俄历史研究与学者使命以及区域和地区合作。

一 在全球危机和维护国际稳定背景下加强俄中两国合作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认为,如何应对危机,共同寻找适当的对策以及如何面对挑战,努力确保国际经济和政治稳定,成为当前俄中两国的合作议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中两国增强合作可以为双方带来益处,这在困难时期尤其宝贵。对俄罗斯来说,这就是来自中国的投资,不仅有助于发展生产,也对解决就业问题以及俄罗斯反危机纲要中提到的其他问题有积极效应。对中国来说,俄罗斯能协助其实施反危机的措施,其中包括对中国工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能源保障。季塔连科指出,从现实性角度出发,俄中两国应该共同合作,努力消除全球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但这仅仅是俄中战略协作的一个方面。在全球多极化、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俄中两国致力于解决复杂的国际安全问题,建立公正民主的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也同样重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认为,全面推进中俄双方各领域战略协作和务实合作,需要从以下方面改善和 加强:第一,进一步加强双方政治互信,增进相互战略依存度。第二,拓展双方共同利益,关照彼此重大利益。第三,发挥优势互补的特点,实现互利共赢的效果。第四,推动上合组织全面发展,共同打造合作的平台。第五,加强对国际重大新发事件双边磋商,共同应对挑战。第六,增进人文交流与合作,夯实中俄关系的民众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凤林大使总结了中俄关系60年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深刻阐述了中国的发展战略对中俄关系的积极影响以及新世纪中俄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及重要意义。他认为,中俄关系的标志性事件是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2001年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两个条约整体上确立了各个历史时期两国关系的特点。2001年的条约成为中俄新型关系的最终结局和法律保障。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与合作的宽广领域。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特别是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各种发展模式之间竞争的主题已经具有普遍性。新世纪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俄罗斯应该逐步将经贸合作的重点从欧洲转向东方,与中、日、韩、东南亚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以扩大俄罗斯的经济利益范围。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这样做有助于将俄罗斯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当前亚太地区国家经济以高于美国和欧洲各国的速度发展,使俄罗斯感到,与东方发展经贸关系越来越有吸引力。全面实现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是地区和国家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稳步提高经济潜力,巩固俄罗斯世界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必要条件。

二 建立中俄关系长期健康发展的理性框架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静杰学部委员指出:“邻居不能选择”。同邻国的关系对一个国家的安全利益有特别的重要性。中苏对抗的20年是使两国落后于世界的20年。当前,中俄面临相同的历史任务,这就是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两国都集中于国内的改革和发展。中俄是毗邻而居的核大国,双方如果不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外交中心任务。在区域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形势下,中俄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国家安全利益和国家发展利益的内在需求才是中俄两国关系中最稳定的因素,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最重要的基础和发展动力。懂得“邻居不能选择”这一道理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开阔思路,为建立新型的邻里关系而努力。开阔思路首先要从中俄两国的国情和两国关系发展的经验出发,但是借鉴别国的经验也是必需的和重要的。美国与加拿大的关系、美国与墨西哥的关系这两对邻里关系经验就很值得研究和借鉴。在当今世界,美加关系、美墨关系是相邻国家实现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成功范例。中俄建立新型邻里关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现在的首要问题是解放思想,打破思想的坚冰。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波尔佳科夫详细列举了2008年以来俄中关系中的具体事件,充分说明了俄中两国不仅具有进一步完善战略伙伴关系的巨大的后备力量,而且也有不断向前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客观必要 性。一方面要坚决克服历史遗留下来的相互不信任因素,另一方面要及时消除那些由于两国国家利益上以及它们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的立场的客观差别而有可能在双边关系的某个领域定期出现的现实的或潜在的摩擦和紧张状态。

俄罗斯远东研究所的巴赞洛娃对中俄两国的人口问题与移民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分析。她认为,俄罗斯人口形势严峻,在未来可能会失去人口大国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移民的来源国对于俄罗斯而言比较重要。对移民的依赖也是现阶段俄罗斯人口发展当中的重点。吸引外来移民对俄罗斯从经济上来讲是合算的,但目前外来移民的数量并不是很高。俄罗斯报刊上所谓的“中国威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了解情况。根据2002年的人口普查,在俄罗斯境内的中国人只有3.5万人,也就是说中国的移民在俄罗斯还没有超过俄罗斯总人口的0.2%。在俄罗斯的中国移民要比其他国家少得多。对于俄罗斯来讲,解决移民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大力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提升它的经济实力,跟中国开展广泛的经济贸易联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永全研究员指出,中俄经济的互补性是客观存在的,技术、人力、资源的互补性使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具有巨大 的潜力,这种潜力之所以没有发掘出来,没有变为现实,正是因为还存在戒心,还没有达到充分的互信。第一是关于中国人口威胁问题,中国从来没有所谓的向外移民的政策。别有用心地宣传中国移民威胁论,在实践中只会影响两国正常的经济关系。第二是需要根除急功近利、斤斤计较的思维方式。诸如中国和俄罗斯谁更需要对方或者在双边关系中谁获得了更大的利益等一类的问题在处理双边关系中是非常有害的。这种提法忽略了中俄双方最大的战略利益。

三 为中俄关系发展提供镜鉴的苏俄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陈之骅荣誉学部委 员全面总结了1978以来中国的苏联史研究。30年来中国的苏联史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91年,主要是80年代,是奠基和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是1991~2008年,是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在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史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同时重视研究队伍的建设。这一时期苏联史研究者比较普遍关注的课题是:十月革命问题,“战时共产主义”问题,新经济政策问题,20~30年代苏共党内斗争问题,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第二阶段的特点是通过研究苏联的历史进程,揭示苏联演变的原因,总结苏联演变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原始资料不断丰富,特别是历史档案越来越多地为研究工作者掌有,使研究者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在通史(包括断代史)和各种专题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吴恩远研究员认为,俄罗斯对俄罗斯(苏联)历史的认识和评价进入一个新阶段。新阶段的标志是:第一,俄罗斯对于历史问题的认识有新的举措。一是2007年出版的《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年》以及2008年出版的历史教学参考书《俄罗斯历史1900~1945年》。二是2009年5月19日梅德韦杰夫总统签署549号总统令,成立“与篡改历史损害俄 罗斯利益的企图作斗争的总统直属委员会”。第二,这两本书的出版有俄罗斯官方背景、有俄学术界权威机构认可,总统直属委员会的建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对俄罗斯(苏联)的历史评价出现了新观点。第四,俄罗斯历史新教科书是经过国家权威部门认定、俄罗斯高等教育人文科学协会批准出版的,代表了当今俄罗斯社会认识的主流。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的出版和总统直属委员会的建立引起俄罗斯国内外巨大反响。应当看到,世界上多数国家在法律上均不容许肆意颠倒是非,为纳粹法西斯翻案。对于事关诋毁国家声誉的历史,不会无动于衷。当然,俄罗斯政府在历史问题上所采取的种种“补救”措施和行政应对作法是否全部及时有效,值得进一步继续关注。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东欧历史研究室主任黄立茀研究员分析了20世纪中俄民间组织的合作及对中俄关系的影响。中俄民间团体合作都将传播本民族历史、文化作为重要任务,中俄民间组织成为中俄两国了解、沟通、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涌现的诸多民间化的学术性团体,通过与对象国的单边合作模式,一方面推进了中俄两国专业领域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这些组织成员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国家决策层提供咨询服务,从学理层面推动了中俄两国的合作。百年以来中俄民间组织合作作为两国官方关系的重要补充,在两国人民、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上发挥着好帮手的作用,已经成为继续发展这种友好合作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展望可预见的未来,中俄民间组织合作将会在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方面产生出更大、更广泛的影响。

四 丰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介绍了俄罗斯汉学研究的情况。他认为,无论是中国的俄学家还是俄罗斯的汉学家,在促进两国人民友谊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俄罗斯汉学家最近几年在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让俄罗斯各界包括政治高层意识到,两国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同时也说明了两国关系正在深化。由于俄罗斯汉学家的努力,中国从古到今的典籍中有影响的部分都已翻译成了俄语,比如从孔子、孟子、韩非子一直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重要文献。俄罗斯现在已经出版了八卷集的俄中关系史的档案资料。时间从17世纪开始,现在已经出版到了1900年前后。远东研究所还出版了7卷苏共中央的保密材料。近年来,俄罗斯汉学家出版了中国的精神文化大典,现已出版了四卷,计划出版六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树华研究员认为,中俄双方学者有义务有责任继续为开创中俄人文合作新局面努力,继续夯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第一,加强思想交流,相互借鉴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建言献策,资政育人。第二,进一步密切中俄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流,扩大两国关系的思想基础。第三,积极开展思想和政治对话,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第四,中俄两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勇于提出国际政治新思想和国际经济关系新秩序。第五,为中俄人民友好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加深两国的务实合作“鼓与呼”。第六,中俄两国社会科学家应当为丰富文化交流和培养人才共同努力。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栾景河研究员认为,虽然中俄两国已有近400年交往的历史,但客观地看,两国民众绝大多数对彼此的文化、风土人情,两国发展的状况还缺乏必要的了解。双方要继续注重人文领域的合作,扩大两国民众的交往与对话。双方在强调经济技术合作的同时,更应关注彼此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切忌相互埋怨。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欧洲处副主任张和强认为,友城和地方合作是中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需要挖掘友城合作潜力,促进中俄关系发展。

五 密切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磋商与合作

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深入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俄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他认为,中俄应该加强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第一,加强上合组织框架内的贸易自由化,使中俄的双边贸易率先取得突破。第二,鼓励相互投资。第三,加强银行间的合作。第四,建立应急机制,对中亚国家可能出现的动荡作出预判和防范。第五,加强安全领域的信息交流,尝试进行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第六,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协调立场,努力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卢贾宁建议上合组 织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第一,建立一个稳定和透明的相互贸易、投资的条件;第二,发展交通运输,主要是对现有的公路网和铁路网进行现代化改造;第三,扩大农业领域的合作,鼓励各国农业生产和合作;第四,更加积极地利用银行和货币杠杆;第五,为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政治、法律的规章;第六,建立上合组织统一的反危机计划;第七,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发展多边合作,主要是建立合资企业。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中关系研究中心乌亚纳耶夫认为,“俄罗斯-印度-中国”模式的发展前景受世界经济的大环境制约,但危机更进一步促进了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合作。尽管直接涉及三方过程的形式变化并没有出现,在俄印中模式内部也没有形成某种协调一致的抵御危机的纲领或者声明,这并不表明没有协调动作。从全球经济下滑开始,三国就开始了在更加广泛的“金砖四国”模式下采取协调行动。中国、印度将会成为首批成功克服经济危机的国家。而俄罗斯面临的任务是,最大限度整合内部资源,更大程度使用国际相互合作所提供的各种机会,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重新回到稳步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的结果都将进一步巩固俄印中发展模式以及“金砖四国”的合作。

六 对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议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静杰学部委员建议俄罗斯制定一个同中国发展经济区域化合作的国家战略。国家战略的制定首先需要打破思想的禁锢,俄方需要破除犹豫与观望的态度。李静杰学部委员以中国改革开放的经历深刻论证了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他指出,中国和俄罗斯开放经历不同,由此带来国民的开放心态也不同。俄罗斯对全方位的开放战略持有警惕的心态。但是从中国的治国经验来看,开放战略虽然有代价但也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辩证法启示世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国的发展在立足于自身力量的同时,也需要利用国际的市场和资源;既要立足于本国实际,又应该有世界眼光和世界胸怀,在本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完成强国富民的战略任务。

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邢广程研究员认为:第一,中俄相邻的区域性结构错位,造成了我们两国之间进行合作有一定的难度。中国东北地区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紧邻着的是俄罗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尽管俄罗斯有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战略,但是都停留在纸面上,俄罗斯认为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仓库,不太愿意中国商人把合作项目伸到俄罗斯仓库。这会引起俄罗 斯很大的警惕,这就是我们开展合作的难度。中国在远东开发的热情越高,引起俄罗斯逆反的心理的程度也越高。所以,中国应该在考虑适当地推进边境贸易的同时,改变思路,更多地和俄罗斯的欧洲地区开展合作,这样可以跨越两国邻居结构方面的错位到双方经济都发达的地区进行合作会免除很多的误会和猜疑。第二,俄罗斯科技水平非常高。俄罗斯可以考虑在中国建立一个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把俄罗斯的技术、科技产品、科技思路、科技发明在中国加以展示,使中国企业界、科技界也非常清楚俄罗斯发达的科技潜力,这样就有可能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个具体建议如果可以实施,将来对于推动中俄高科技的合作有很大的好处。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为了促进边贸和区域间贸易,必须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速双方境内道路交通和边境口岸的建设;第二,提高机械制造业产品份额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第三,开展科研合作、发展新型自有技术和产品;第四,鼓励俄国企业参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区改造和西部开发,同时鼓励中国企业参与俄国远东和西伯利亚基础设施、工业企业改造和农业发展;第五,提高哈尔滨和乌鲁木齐商品交易会的规格,扩大其影响,在俄罗斯亚洲部分设立相应的定期商品交易会。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李中海副研究员认为,中俄经济合作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政治关系对经贸合作的助推作用明显。第二,双边贸易结构符合国家贸易的比较优势原则。第三,相互投资规模仍然不大,符合各自国内的资本条件。第四,中俄经贸合作中仍存在的很多制约因素,牵涉到各自国内的经济体制和结构问题,许多问题必须通过各自国内的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他建议双方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理解经贸合作。第二,充分了解并理解各自国内的经济发展战略,从宏观上把握两国经济合作的总体脉络。第三,深入分析两国国内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寻找双方经济合作的契合点。第四,中俄经济合作不应以对抗第三方为目标,两国应在国际经济合作大棋局中找准坐标,挑战或颠覆现有的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制度未必有利于各自国内的经济发展。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认为,中俄关系要实现在新阶段的突破需要在战略思维上进行调整,中俄双方需要建立致力于共同发展的合作战略。

在两天的会议中,双方坦诚地指出了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都认为中俄关系不是普通的双边关系,而是两个相邻的同时又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之间的关系。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也要区分战略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中俄关系既然是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双边关系,那么现有问题就是在中俄双方共同崛起中出现的新情况,因而也就需要中俄双方开拓思路,调整战略思维,依靠中俄共同发展来解决。全球化挑战下的中国和俄罗斯必将继续坚持符合两国利益、顺应时代需要的健康发展道路,中俄关系也将继续向更广泛、更深入和更高的水平发展。

(责任编辑 张昊琦)《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年第4期

第四篇:不断深化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不断深化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姜毅

2007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始进入第二个10年,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年,在俄罗斯“中国年”活动的有力推动下,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展开了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全面交流,使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一、两国关系的新亮点

近年来,中俄关系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无论从政治互信、务实合作,还是从战略协作、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两国关系保持十多年持续发展的良好气氛下,2007年中俄全面合作呈现出了新的亮点,这突出表现在互办“国家年”活动和军事安全合作更加深化。

1.2007年的“中国年”

从2006年开始的两国相互举办“国家年”活动,是双方为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促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互办“国家年”的目标和宗旨就是通过这个活动增进两国的政治互信,巩固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强化各个层面合作的进程,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

继中国的“俄罗斯年”后,2007年在俄罗斯举行的“中国年”一样红火、热闹。200项形式多样的活动,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各领域。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让俄罗斯人更好地了解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也为两国企业搭建了合作的平台。

在众多活动中,人文交流无疑是一个新的亮点,也是两国合作新的重点方向。总结过去10年中俄关系发展就可以看出,在两国高层交往日益密切、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的同时,民间交往略显不足,“上热下冷”的状况比较明显,上下互动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脱节。这里的关键就是两国民众相互了解跟不上两国总体关系发展的步伐,对对方国家民众的形象存在着理解的误区和空白点。为此,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10年之际,中俄两国把扩大认知、加强了解、深化民间基础作为推动全面合作重要的发力点。

从连续两年的“国家年”活动情况看,文化交流、青年交流、教育交流、妇女交流、媒体交流、旅游交流等占 据了活动的一多半内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同的民调结果显示,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对对方国家的好感有所增强。正因为人文合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中俄双方在进一步完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化建设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划,这包括从2008年起,在两国举办俄罗斯文化日和中国文化日、教育合作周、青年交流周、大学生艺术节、电影周,2009年和2010年还将分别在中国和俄罗斯举办俄语年和汉语年等。

2.联合反恐演习

“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演习是2007年中俄关系、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一件大事。

近年来,随着政治关系的发展,中俄军事互信不断加深,双边军事交流日趋频繁,军事合作逐步推开并不断上升到新的台阶,呈现出包括军事政治、军事技术和军事行动在内的“三合一”的军事合作模式。2007年的联合军事演习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大规模的军事协调行动扩大到上海合作组织所有成员。虽然2002年后,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军演也有过数次,但规模都较小。此次联合所有成员同场演练,展示了上合组织在防务安全领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表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防务安全合作在不断增强。

第二,六国元首亲自观摩。按照以往惯例,观摩军演的最高级别是国防部长,而这次提升到了国家元首的最高级别,在独联体体系内也十分罕见。这体现了成员国对军演的高度重视,展示了成员国加强合作的决心。

第三,中国军队首次大规模进入俄罗斯。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和北约也进行过联合演习,但大国军队的大量作战兵力、兵器成建制地进入俄罗斯境内腹地,还是首次。没有良好的互信程度和双边关系一定的发展高度,要实现这点并不容易。

第四,联合军演可能成为中俄军事合作的新领域。

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形成了以军事政治互信为基础、以军事技术合作为核心的军事战略协作关系。从2005年的军演开始,两国在军事协同行动方面迈开了步伐。

2007年的军演在相当程度上预示着,不同规模、级别和内容的联合军演可能作为两军合作的一个常设项目持续下去,并走向机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成绩与问题并存的经贸合作

经贸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稳步推进以及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双边经贸合作快速稳定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能源、科技、通信、金融、交通等各领域合作全面、深入地展开。进入新千年以来,中俄双边贸易摆脱了20世纪90年代的低迷状态,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2000-2005年平均增长幅度达到了31.5%。

2007年中俄贸易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第一,双边贸易高速增长,出现了中俄贸易史上少有的高增幅。据中国海关初步统计,2007年1-9月,中俄贸易总额达到349.2亿美元,同比增长41.8%,比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长幅度高出18.3个百分点。这样高的增长幅度在两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不仅如此,中俄贸易的增长幅度在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二,这种状况也是极为罕见的。这使人们对实现两国政府确定的到2010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600亿-800亿美元的目标增强了信心。

第二,中国对俄出口增长强劲,形成中国对俄出口增长幅度远远大于俄罗斯对华出口增长幅度的局面。

1-9月,中国对俄出口204.5亿美元,同比增长84.5%,增长幅度空前,高于中国对外出口的平均增幅(27.1%);俄罗斯对华出口144.8亿美元,同比增长6.8%,低于中国对外进口的平均增幅(19.1%)。对俄出口与对俄进口的增长幅度明显不成比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俄罗斯国内需求旺盛,进口激增;二是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出现下降,而石油是俄罗斯对华出口的最大宗产品。

第三,在中俄贸易史上中方首次实现顺差。从1992年到2006年的15年间,在中俄贸易中顺差一直在俄罗斯方面,中方始终处于逆差状态,累计逆差已达420.17亿美元。但是2007年中方第一次获得了贸易顺差,并且顺差数额在迅速扩大。1-9月,中国对俄罗斯实现顺差59.7亿美元,截至10月底,已经达到75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总额的3.5%。

第四,中俄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同比明显回升。长期以来,中俄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一直不高,并且很不稳定。随着2007年中俄贸易的快速增长,中俄双边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头9个月达到了2.2%。

就总体而言,2007年中俄贸易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是突出的。但是,一些老问题和新隐患也需要引起注意。这主要表现在:第一,贸易结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对俄出口以纺织和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俄对华出口则以资源原材料产品为主。在贸易规模扩大的情况下,这种传统的贸易结构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中俄贸易中的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这一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观,势必直接影响到双边贸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双边经贸合作长期稳定发展。

第二,投资规模不大。中俄经贸合作以货物贸易为主,中俄相互投资无论与两国的贸易额相比,还是在两国各自对外投资总额与相互投资在对方吸引外资总量中的比重,均处于绝对低的水平。

第三,能源合作问题。随着能源价格上涨和安全因素考虑,中国对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越来越重视,而俄罗斯则从调整经济结构、能源安全等方面考虑,在开发其资源性产品方面一直有所保留。加上两国有关业务实体在价格问题上磨合时间拖延和舆论关注度高,能源合作不仅成了经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成了相互信任的政治问题。

第四,贸易平衡问题。这是今年才出现的新焦点。

如上所述,2007年在中俄贸易中中方第一次实现顺差,尽管顺差绝对值并不大,特别是还远未弥补十多年来中方累计的巨大逆差,但是这种状况已经让一部分俄罗斯人感到不安,将这一变化视为一个“可怕的开端”。

其实,2007年的这个新问题完全是一些偶然因素所致,并非中国方面刻意追求的结果。俄罗斯一些人显然对此反应过度。

第五,贸易摩擦隐患问题。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也必将不断增多,这是符合国际贸易的一般规律的。及时发现并努力克服有可能引发贸易摩擦的各种因素和隐患,是维护中俄双边贸易正常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着眼于未来的中俄全面合作

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在适应新形势、满足两国外交战略需求、重视双方利益关系方面,走在了大国关系调整的前面。两国关系始终沿着上升的曲线向前发展,战略协作关系不断得到充实,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

正如两国领导人所指出的,两国关系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并成为构建21世纪国家间关系的榜样。

总结过去可以发现,中俄关系自身发展的逻辑和变化的国际局势构成了推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两个动力。这也使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具备坚实的法律基础;②两国有着高度的政治互信;③双方均把推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作为两国政府长期不变的方针和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④双方在涉及各自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等重大问题上相互予以坚定支持;⑤两国务实合作成果显著;⑥社会交往日益扩大,地方合作蓬勃发展,双方人员往来更加密切,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日益加深,传统友谊更加巩固;⑦国际合作日益紧密。

2007年中俄关系的实践表明,两国合作的重点更加务实、互利和有前瞻性。特别是两国把发展合作的重点投向了进一步夯实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经济合作)与人文基础(相互充分了解与信任)。这也完全符合两国关系当前发展阶段的特点,即把落实两国政府业已达成的协议和声明、充分挖掘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巨大潜力、深化各个领域务实合作的愿望转变为现实行动,作为发展两国关系的基本任务;同时,又依据两国务实互利合作的不断深入和取得实质性绩效,把两国战略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2008年,俄罗斯政权将进行更迭,但两国却没有对未来中俄关系走向出现担忧和不确定预期。这里的关键就是,两国全面合作的制度框架日臻完善、深入合作的气氛逐步浓厚、两国战略利益多项交叉的程度不断提高。所有这些共同成为把两国关系的列车稳定在既定轨道上并推动其前行的重要因素。这也意味着,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个两国长期的重点工程不会有任何原则性的变化。

当然,也不能把两国关系描绘成百分之百?quot;晴空万里“。事实上,在两国新型关系的庞大”建筑“内的许多具体部分,包括其运作机制,都还需要一个在未来的合作实践中逐步细化的过程。而且,两国合作越深入、交往越频繁,在”装修“两国关系大厦的进程中,双方在具体问题上的利益差异和观念分歧必然会经常地表露出来。对于两国合作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双方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对合作中具体问题的分歧、矛盾无需过分紧张、过度渲染,这在两个大国之间当属”平常“之事。关键在于,两国能否秉承求同存异的态度,进一步推动合作,采取更加积极务实的措施去化解分歧。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重视已有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正确处理各种分歧,防止战略协作和全方位合作停留在官方声明中。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和两国人民,也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俄关系”好上加好",应是双方长期不懈的共同奋斗目标。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责任编辑李红)《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2期

第五篇:浅论从战略高度认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浅论从战略高度认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摘要:中俄双方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实现回升。两国将根据各自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完善双边贸易结构,规范和转变双边贸易增长方式,扩大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贸易,建设现代化物流和贸易平台,加强在建立经济特区、保护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实施双边大型合作项目,为中俄经贸合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关键词: 中俄战略 协作伙伴 完善 持续发展 贡献。

回顾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状况,近年来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的重大进展。近年来中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务实合作稳步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不断巩固。中俄关系具有战略性和长期性,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稳定因素。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有利于:

(一)中俄双方将继续保持密切的高层及其他各级别的交往,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不断增进中俄战略互信。

(二)在涉及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等两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是中俄战略协作的重要内容。俄方重申坚定支持中方在台湾、涉藏、涉疆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支持中方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中方重申支持俄方为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和促进整个高加索地区乃至独联体的和平稳定所作的努力。中俄双方重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论不容改变,反对篡改二战历史、美化纳粹和军国主义分子及其帮凶、抹黑解放者的图谋。

(三)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合作协定,为中俄合作应对这些威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有效履行该协定并完善两国在应对其他现实威胁与挑战方面的合作,双方应加强中俄反恐工作组活动,将其职能扩展至应对所有新威胁和新挑战,并定期召开工作组会议。

(四)中俄双方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实现回升。两国将根据各自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完善双边贸易结构,规范和转变双边贸易增长方式,扩大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贸易,建设现代化物流和贸易平台,加强在建立经济特区、保护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实施双边大型合作项目,为中俄经贸合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五)肯定了09年6月两国元首批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后双方企业在机械制造、通信技术、电信、银行、保险、创新与应用科学开发、化工、林业、采矿、地方合作等领域开展的合作,希望进一步发挥中俄投资促进会议机制的作用,改善投资环境,采取更加务实、灵活的方式推动重大投资合作项目,不断提高中俄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六)肯定中俄能源谈判机制的重要作用和效率,高度评价两国在能源领域签署的各项合作协议落实情况。双方指出,中俄原油管道竣工是两国能源合作的重大成果,有利于促进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双方决定继续积极开展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能效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尽快就开工修建中俄天然气管道达成一致,促进煤矿综合开发,包括铁路、港口建设,进一步开展在电力贸易及电网改造等领域的合作。

(七)中俄双方将继续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地区合作大项目,全面支持利用双方确定的合作机制开展两国地方合作。

(八)中俄双方对两国科技和创新领域合作持续发展表示满意,认为应进一步开展基础性和高科技关键领域及前沿技术的联合研究,积极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双方认为有必要利用专项贷款支持科学研究和高技术研发领域的合作项目,共同实施大型科技创新项目。

(九)中俄双方表示将积极推动扩大双边金融合作,进一步发展本国金融市场,优化投资环境。双方支持人民币和卢布在双方银行间外汇市场挂牌交易,为开展双边本币结算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增长。

(十)中俄双方认为,两国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环保分委会框架内开展的环保合作为中俄合作树立了典范。双方在污染防治和环境灾害应急联络、跨界水体水质监测与保护、跨界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取得积极成果。双方联合监测表明,中俄跨界水体水质明显改善。联合监测已成为双方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跨界水领域开展双边合作的牢固基础。两国中央和地方全面协作、上下联动,形成了卓有成效的中俄环保合作模式。

(十一)双方高度评价中俄互办“语言年”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信任和友谊、巩固中俄关系社会基础发挥的重要作用。双方决定进一步加强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媒体、电影、档案等领域的合作,尤其是搞好俄罗斯“汉语年”各项活动,办好中俄“国家年”人文领域的机制化项目等。双方指出,2010年暑期首批500名俄罗斯中小学生赴华夏令营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将精心组织好2011年第二批俄罗斯中小学生赴华夏令营活动。

(十二)双方表示愿继续通过互办文化节等方式扩大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双方认为,中俄互设文化中心对加强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两国政府将对文化中心的运作予以支持。

(十三)双方商定互办旅游年,责成两国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活动清单并确定举办日期。

(十四)双方商定推动扩大组织电视频道在对方落地方面的合作。

(十五)中俄双方,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维护国际法准则,积极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民主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为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十六)当前世界经济出现整体复苏势头,但主要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复苏基础仍不牢固。

中俄双方主张各国应推行协调、连续和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确保本国金融体系稳定的同时根据各国国情继续坚持刺激经济的举措,进一步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建立完善、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

(十七)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和地区问题此起彼伏。传统安全问题有新发展,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两者相互交织,给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严峻挑战。双方倡导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国际争端。

维护欧洲—大西洋地区和欧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不仅对地区国家,而且对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中方积极评价俄方为应对新安全威胁和挑战,秉承安全平等和不可分割的原则,团结各方力量推动制定《欧洲安全条约》,反对扩张军事联盟。

(十八)中俄双方指出,联合国具有普遍性特点,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核心协调作用。双方支持对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改革,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效率,使其更具代表性。双方主张联合国会员国应通过最广泛的民主协商,争取就改革问题达成一致。

(十九)中俄双方积极评价G20在应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支持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继续关注世界经济、金融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双方认为G20机制应体现代表性、平等性和实效性,应进一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促进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G20应确保在首尔峰会前完成匹兹堡峰会确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目标,保证如期实现财政稳定,推进金融监管改革,反对各种形式保护主义,加大对发展问题的关注。双方将在G20框架内就经济可持续增长框架、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等主要金融经济问题加强沟通和协调。

(二十)中俄双方表示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其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双方愿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成果基础上,与各方一道努力推进国际谈判进程,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作出积极贡献。

(二十一)中俄双方决心加强在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扩散方面的合作。

双方重申支持建立无核武器世界的目标。为实现这一长远目标,各国应携手努力,维护全球稳定、国际和地区和平,在恪守各国安全平等和不可分原则的前提下,推动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

中俄双方强调,防止核武器扩散对维护国际与地区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

中俄双方认为,加强核安全对促进核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防范核恐怖主义,巩固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双方支持国际社会在这方面加强合作。

中俄双方高度重视中俄就反导问题开展坦诚对话,强调应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各国平等安全。双方重申将积极致力于在日内瓦裁谈会推动防止外空军备竞赛的国际努力。双方将在反导和外空问题上继续加强沟通与合作。

(二十二)亚太地区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需要地区各国在维护本地区安全稳定方面作出进一步努力。双方决定共同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主张根据国际法和不结盟原则,照顾各方合法利益,致力于在亚太地区建立开放、透明和平等的安全与合作格局。强调地区各国摒弃对抗、相互合作不针对第三方的重要性。

中俄双方呼吁亚太地区所有国家在发展双、多边安全合作时,遵循以下国际公认的基本原则: 尊重彼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 重申坚持平等和不可分割的安全原则; 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 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不采取、不支持任何旨在颠覆别国政府或破坏别国稳定的行动;

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妥协的原则,通过政治外交手段以和平方式解决彼此分歧;

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加强合作; 开展不针对第三国的双边和多边军事合作; 发展边境地区合作,加强人员交往。

结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之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和发展的潮流更加强劲,国与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深入人心,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原则成为国际社会多数成员共识。中俄双方愿继续加强各领域合作,在选择各自发展道路和维护彼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民主的国际秩序等方面加强相互支持。在亚太地区多边组织间建立伙伴联系,有助于推动落实上述保障安全的原则和措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交流、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参考文献:

1《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0年第11期 作者:永庆 2《国际经济评论》1996年第23期 作者:郑羽 3《求是学刊》1998年第01期 作者:秦相源,张颖

下载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中俄两国区域合作 巩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发展中俄两国区域合作 巩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区域合作:现状和前景国际研讨会"综述 高晓慧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国际合作局联合主办的“中俄区......

    中俄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范文合集

    中俄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弗·弗·普京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5月8日至10日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下的军技合作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下的军技合作 王伟 【内容提要】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从单纯的武器贸易发展到了两国最高级别的联合军演,它在提升两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关系以及中国......

    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邀请,俄......

    国家身份变迁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8年第 5期 Journal o fUn i v ersity of I nternati o na lRe lations , 2008N o 5 国家身份变迁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高 飞 (外交学院 科研......

    中亚地区安全与中俄战略协作

    中亚地区安全与中俄战略协作 马风书 【摘要】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为欧亚大陆新的地缘政治中心,各大国和各种国际势力纷纷进入,对该地区事务主导权展开激烈争夺,加上中亚五国内部严......

    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

    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深化、规范边境贸易,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俄东宁――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东宁中俄互市贸易区面对占俄罗斯面......

    战略协作

    邯郸县政府与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协作协议 2011年1月12日-15日,县委书记贾宝仓、县长梁振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保江、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王平、副县长桑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