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

时间:2019-05-15 03:5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

第一篇: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

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深化、规范边境贸易,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俄东宁――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东宁中俄互市贸易区面对占俄罗斯面积36.4%,人口最密集的俄远东地区及繁华的两大城市――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该互市贸易区以“一区两国、封闭运行、境内关外、自由贸易”为模式。中俄两国在界河两侧各规划出6平方公里土地,由两座中俄跨界大桥相连接。中方一侧的互市贸易区的规划是“前店后仓、后厂”的模式。(前店:国际商贸中心;后仓、后厂:货运仓储、出口加工,休闲娱乐、商服居住、口岸管理等功能区)。

该互市贸易区的最大优势

进入互市贸易区的中俄两国公民免签证、进出口货物减免关税。

公安部已授权地方公安机关办理两国公民进入东宁中俄互市贸易区的免签证手续(不需要办护照)。中俄两国公民均可驾、乘交通工具自由进出,在互市贸易区内自由贸易。

将吉林省蛟河市伟基国贸中心打造成为中俄及东北亚采购交流平合,最终使之成为中俄及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商品交流及采购中心。蛟河市地处长白山经济区域腹地和东北三省中心地带,是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中心城市经济带与绥芬河、东宁、珲春边贸经济带的枢纽。蛟河市政府与俄罗斯雅库特共和国签订了经济合作协议,吉林伟基实业有限公司与俄华商会签约合作投资东北亚国际俱乐部,伟基国贸中心与俄雅库特共和国签订了每年至少2亿元的采购合作协议。

打造对俄合作示范区 “一岛两国”的独特政治地理景观、北方丝绸之路最前沿、毗邻俄远东最大城市,这些都是黑瞎子岛的发展优势,也是最令人瞩目、最具魅力的地方。黑瞎子岛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口的“中心岛”,由银龙岛、黑瞎子岛、明月岛等93个岛屿和沙洲组成。最宽处13公里,最窄处3公里,面积约335平方公里。中俄在岛上国界线走向确定后,两国边界接壤,陆路相连,形成“一岛两国”世所罕见、独特的政治地理景观 黑龙江是我国第三大河流,是北方水上“丝绸之路”。黑瞎子岛则位于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最前沿,是黑龙江省江海联运的最佳起点。

货物经黑瞎子岛江海联运大通道出海至日本,比经大连港至日本,要省三分之一里程。中俄两国共同开发利用黑瞎子岛,可使蒙、中、俄三国共同使用江海联运的水上“丝绸之路”出海至日本、韩国、朝鲜和东南亚各国,形成东北亚经济圈6国经济大循环。哈巴罗夫斯克是中俄边境上俄方最大的城市,把黑瞎子岛建成中俄合作示范区,可使中俄边境两侧的城市群兴贸通边,互补发展。中俄双方互补性很强,辟建中俄合作示范区可解决双方需求互补性。

8月18号,按中国人的数字观来看,这大概是一年中最吉利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为期8天的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将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国的山东半岛及其附近海域举行。中俄两军共有约一万名军人参加。这不但是建国以来中俄之间的首次军事演习,而且规模之大,使其意义远远超出军事领域。两国进行军演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军事演习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维护公共安全。包括美国对俄罗斯的挤压、对中亚的渗透。我们只是在进行防御。

俄罗斯想通过军演展示俄罗斯武器的先进性,向中国出售更多的武器。陈玉荣:俄罗斯经济有两大支柱,一个是能源,另外一个就是军火。而现在军火最大的出口市场应该就是中国和印度。这次俄罗斯能够出动这样先进的武器,确实有很大的经济利益的需求在里面。还有一个背景就是欧盟对中国武器解禁在即,可能俄罗斯担心失去中国这个市场,通过军事演习做进一步的工作。东北亚地区是安全问题最多、矛盾最多的地区,而且也是潜伏危险性最大的地区

这次军演有利于在东北亚地区形成新的战略平衡。东北亚是冷战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军事对抗地区,中俄联合演习向世界显示的威慑力有利于这一地区形成战略平衡。

俄罗斯认为自己是个特殊的国家,但是对于应该向何处去一直不清楚

几百年来俄罗斯都没有明确找到自己的定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俄罗斯对于外交战略不断进行调整,90年代初的时候亲美,碰了钉子,然后开始更多地和欧洲接近。俄奉行的是实用原则,欧美是她的精神追求,而东方是战略伙伴。

俄罗斯目前面临的西方压力很强,包括北约东扩,包括美国民主推进,美国说她不制定小战略,每一个环节都是从大战略部署推进,包括在东亚,包括对俄罗斯、对中国的遏制都是在大的战略体系下面推进。

那么这一次军演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一个新阶段,或者一个新的台阶,我觉得这也是俄罗斯选择未来的方向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他才能真正拥有和美国、欧洲讨价还价的本钱。中俄关系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从低水平到高水平,逐步在适应。未来中俄关系只能一步一步逐渐前进,我们要的是稳固推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把我们的意志强加于俄罗斯,包括有些方面我们也不能接受俄罗斯强加于我们的意志。

作为两个重要的武器合作伙伴,中国通过大量购买俄罗斯武器迅速提升了自己的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苏-

27、S-300等俄制武器在中国耳熟能详。它也给俄罗斯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不仅让曾经因缺乏订单无法开工的俄军火企业起死回生,也让其有条件研制更先进的武器。苏联解体后,中国进口的主要常规武器90%以上来自俄罗斯,中国进口占俄武器出口额的39%。中国订单曾挽救俄军工企业 中国的武器合同曾对挽救俄罗斯的武器工业产生了重要作用。苏联解体后,俄国防部连续数年都无钱采购新飞机和军舰,俄急于用军火贸易平衡财政,于是大量向中国提供先进武器,包括天上的苏-27战斗机、伊尔-76运输机,海里的“现代”级驱逐舰、“基洛”级潜艇,地面上的S-300防空导弹等。这段时间被看做中俄武器合作的蜜月期。上世纪90年代俄军工企业普遍因缺乏订单无法开工的局面下,中国采购了76架苏-27战机,价值25亿美元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和印度始终是俄罗斯武器的最大买家。其中,中国是苏-27和苏-30系列战机的最大买家,除俄先后对华出售178架外,中方还按俄方许可在沈阳组装了105架。《真理报》评论称,15年的大规模军事合作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俄罗斯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虽然中国的购买量下降明显,但俄军工企业仍在对华出口方面抱有期待。俄国防出口公司称,北京仍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伙伴之一。目前,双方正就航空技术和防空设备继续进行积极合作 俄罗斯在民用核技术、飞机制造以及舰艇制造方面有着很强的技术底蕴,仍将是中国有力的武器技术和零部件供应国。

第二篇:发展中俄两国区域合作 巩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发展中俄两国区域合作 巩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区域合作:现状和前景国际研讨

会”综述

高晓慧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国际合作局联合主办的“中俄区域合作: 现状和前景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11月5-6 日在北京召开。开幕式由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主持,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孟庆海和俄罗斯远东大学副校长B.n. 基卡廖夫分别致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副市长金昭做了主旨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 际合作局局长助理王镭到会指导。俄罗斯科学 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所长B.几.拉林和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静杰分别致闭幕辞。来自中俄两国产、学、研各界代表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围绕着中俄区域合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中俄在能源、科技、林业、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合作、中俄区域合作的发展前景等议题展开,中俄两国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一 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理论研究渐趋深入

中俄两国学者首先肯定了中俄两国在区域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一致认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流。中俄作为毗邻的两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其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政治、经济 格局都具有深远影响。近年来,中俄两国关系 稳步发展,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 均保持着良好的接触与合作,特别在经贸合作 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合作方式已从过 去单纯的易货贸易发展到建立加工基地和科 技成果产业化园区。两国在能源和资源开发、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劳务和工程承包、服 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成效也十分显著。12个对 俄陆路口岸开辟了互市贸易区,促进了口岸基 础设施的建设。中俄双边贸易连续8年保持高 速增长。预计2006年两国贸易额将达到350 亿-360亿美元,首次突破300亿美元大关,标 志着中俄贸易跨人了新的历史阶段。2006年3 月在普京总统访华参加“俄罗斯年”开幕式期 间,中俄两国签署了15个合作文件,内容涉及 石油天然气、电力、金融等领域的合作,这意味 着中俄经贸合作即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

中方学者在肯定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取得 成绩的同时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贸易方面,双方规范贸易秩序的工作协调不够。目前,中俄规范贸易秩序小组的工作已经启动,双方签署了相关文件,采取了一些加强监管的措 施。但俄境内“灰色清关”现象仍未得到有效遏 制,双方的磋商机制也不够完善。俄海关部门 通关效率低,货物验放速度慢,这不能不影响 双方进出口业务的正常进行。另外,俄方边境 贸易政策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中俄边境贸易的 发展。在经济合作方面,俄对外国投资开发其 燃料矿物资源施加多种限制且政策多变;俄对中方在俄投资经营的企业税收过高;在俄办理劳务手续程序烦琐,费时多,收费高,等等。

研讨会上,中方学者从理论层面对中俄区 域经济合作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而将有关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讨论引向深入。中方学者认 为,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是中俄两国因地理相邻性、资源共享性、经济互补性而形成的互惠互 利的经贸关系。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 从广义上讲,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中俄两个 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它是以两国的疆域为外延,包括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从狭义上讲,中俄区域经济合作 是指中俄两国毗邻地区的经贸合作,它仅限于中国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等省区与俄罗斯毗邻地区的经贸 关系。研究中俄两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要把广义 和狭义两个层次结合起来。地理的相邻性、资 源的共享性更符合狭义的概念界定,而经济互 补性则适合于广义的概念界定。因为毗邻地区 往往在气候、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同构 性和竞争性,其互补性要放在两个国家的层面 进行权衡。例如,与俄罗斯毗邻的中国省区出 口到俄罗斯的服装、纺织品、轻工产品等多为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生产的产品,而东北地区作 为重化工基地与俄罗斯在产业结构上具有同 构性。另外,中俄石油合作也是从中国总供给 和总需求的角度来衡量的,东北地区石油的供 给相对于其需求而言并不短缺。因此,中俄区 域经济合作要冲破边境省区经贸合作的局限,从国家发展的大格局、大框架统筹中俄区域经 济合作,以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为纽带,从以毗 邻俄罗斯的边境省区为主的格局,过渡到全国 范围的南北兼顾、东西联动、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

二 合作行业优势为先 几大难点尚待突破

(一)能源合作 中方学者提出,中俄能源合作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势头。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俄罗斯通过铁路向中国的供油量迅速增加。普京总统在2004年10月访华期间强调,增加俄罗斯对华的陆路石油出口,使俄罗斯 通过铁路向中国输出石油的总量在2005年达 到1 000万吨,并争取在2006年达到1 500万 吨。后来考虑俄罗斯石油灌装能力,这一预期目 标有所下调。2005年俄罗斯经由铁路实际向中国出口原油达760万吨,比2004年增长 34%。目前,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第五大能 源供应国。

第二,俄罗斯一中国的石油管道即将启动。普京总统多次重申:俄罗斯将“坚定不移 地”加强与中国在油气领域的合作;不管远东 石油管道走向采取何种方案,都将积极考虑将 石油管道通往中国。

第三,修建俄罗斯一中国天然气管道项目 提上日程。普京总统在2006年3月“中俄经济 工商界高峰论坛”上宣布,将从西伯利亚的东 部和西部分别建设两条输气管道向中国出口 天然气。

第四,上游和下游领域的油气合作开始进 行。2005年?月,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 俄罗斯期间,双方签署了纩中石油“与俄罗斯 石油公司关于长期合作的协议》和《”中石化“ 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关于成立合资企业的议定书》。前者的内容涉及两国在石油贸易、石油工 程技术服务、石油勘探开发以及科技信息交流 等领域的合作;后者规定双方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库页岛的油气资源,并优先向中国供 应油气。2006年3月,两国签署《”中石油“与俄 罗斯石油公司关于在中俄成立合资企业深化 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则协议》,就在俄罗斯境内 开展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和在中国境内开 展炼油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合作的原则达成共 识。这一系列进展表明,中国石油企业在屡受 挫折之后终于得以进入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上 游开发领域,两国在下游油气领域的合作也已 启动。

第五,两国的核能与电力合作开始起步。

江苏田湾核电站第一期工程为中俄今后在核 能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电力合作领域,2005年7月中俄两国签署了《中 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 公司关于长期合作的协议》,双方的合作包括 加大向中国的电力供应、共同项目的开发、输 电线路的架设与改造、发电设施的制造、设备供应等。

第六,中俄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能源合作业已启动。2004年9月,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在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总理会 议上倡议,建立组织框架内的能源消费者俱乐 部和能源生产者俱乐部。这一计划得到了中国 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工作组已经组建。

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一是中俄能源 合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俄方学者认为,俄中天然气合作存在的不确定性在于俄方不能确 定中国经济对天然气的长期需求量。也就是 说,俄方希望向中国北部和西北地区提供管道 天然气,但不能确定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缺口 是否全部由俄罗斯来弥补,因为中国在与俄罗 斯商讨天然气供应问题的同时,还与土库曼斯 坦签署了进口天然气协议。二是协议落实难。

中俄能源合作目前面临最棘手的三大难题:中俄双方在油气价格上存在较大分歧;中俄天然 气管道的具体实施问题悬而未决;中俄石油企 业在销售环节的合作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

在天然气合作方面,俄方最为关注的是天然气 价格以及销售后如何结算的问题。三是中俄电 力合作需过”价格关“。俄罗斯加强与中国在石 油和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同时,还将电力领域视 为双方能源合作的另一个优先发展方向。俄方 准备扩大对华电力出口,并希望利用本国设备 参与中国的电站建设,但是价格问题仍然是俄 对华电力出口的主要障碍。

(二)科技合作近年来,中俄区域科技合作虽然取得了可 喜成果,但是,科技合作水平同两国全面加强 区域经济合作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其原因在 于:一是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阶段影响中俄科 技合作规范化。中俄两国目前都处在经济转轨 过程中,双方还尚未形成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 制,合作中双方在观念上、体制上和管理上存 在较大差异。双方经济互信不强,一些合作伙 伴存在浮躁情绪,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视 行为。二是制度层面与市场秩序尚未与国际接 轨。投资保护与争端仲裁机制缺位,银行结算 不畅,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有些 法规不完善,政策随意性强,缺乏透明度,经营 风险高,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三是缺少战略 性合作项目,现有合作项目与两国中长期科技 发展规划结合不够紧密。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 区在航空航天、能源、水资源、新材料、生物技 术等领域科研成果较多,有一些成果达到世界 先进水平,但在上述领域合作潜力尚未挖掘出 来。商签的一些科技合作项目尚未与两国中长 期科技发展规划接轨,因而得不到政府层面政 策上和资金上的有力支持。四是缺乏高科技合 作项目风险投资保障机制,许多具有重要意义 的研发项目因资金短缺而搁置或终止。五是科 技合作队伍中的人才危机。及时培养既懂俄语 或汉语,又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已成当务 之急。

为提升中俄区域科技和经济技术合作水平,与会代表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不断完善双 边合作项目筛选机制。中俄合作目前定位重点 应是高、精、尖技术以及有利于双方实现技术 跨越的共同研发项目。重点领域应是:能源,包 括石油和天然气,电力,可再生能源,动力,矿 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新材料,机械电子,生物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农业科技等。二是 加强东北地区国家重点科研院所与俄科研院 所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合办研发机构和建立联 合实验室,互派科研人员。三是加强东北地区 与俄东部地区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合作。四 是加强中俄合作基地和科技园的对口合作力 度。东北7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对俄开展科技 合作中应发挥主力军作用。五是在”引进来“的 同时加强”走出去“。六是合作方式要多样化,要灵活和务实,追求实效。应采取技经结合,技 贸结合,军民两用技术结合,官、产、研或官、产、学相结合等方式,以期达到优势互补和形 成合力的效果。七是加强中俄科技合作的协调 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八是加强中俄科技和 经济技术合作的中介和咨询机构的建设。九是 设立对俄科技合作风险基金,重点支持俄科技 成果在中国的产业化工作。

(三)林业合作 与会中方代表介绍了中俄林业合作的现 状: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木材主要是原木,由于 经营主体多,经营分散,采伐及起运地大多分 散而偏远,涉及货物收购、存储、通关、运输及 支付等一系列问题。与俄进行合作的主要内容 是森林采伐,俄方希望其木材加工后出口,中 方也一直探索在俄境内设立木材加工厂和家 具厂、在两国市场上销售产品的有效途径。至 于俄制浆造纸乃至森林化工领域,行业内已形 成较高的集中度,且设厂生产投资巨大、周期 长、风险大,要涉及俄产业、投资、劳务及环保 等诸多政策与法律问题,加上缺少政策法律及 管理机制上的保障,近期内双方合资或中方独 资建厂的可能性不大。

俄远东地区的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工业 发展水平很低,人造板和纸张不能满足当地需 要,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过时老化。近丁L年,中国一些企业已陆续到俄投资建立木材加工厂。

目前,中国企业在俄主要从事锯材、板材、集成 材、家具、密度板、刨花板、纤维板等加工产品 的生产。中国企业通常采取独资或合作的形式 进行采伐和加工,对投资参股俄企业及与第三 方合作投资等方式还缺乏实践。由以上分析可见,单纯的木材采伐已经不能适应中俄合作的 发展需要,开展木材深加工合作则能够有效发 挥双方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目前,俄罗斯比较重视东部地区的开发。

俄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迫切希望发展经济,改变落后状况,提高生活水平,因此,对吸纳中方投资建厂、吸引中方技术和管理、发展木材 加工以及扩大出口等项目十分欢迎。对俄方而 言,引进这些项目的好处是:有利于大规模吸 引外资,缓解俄罗斯国内资金紧张状况;增加 国民财富积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税源; 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俄方进出口的规模和水平,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国际支付能力;在俄罗斯的 对外开放中起先导和示范作用。

与会代表提出了推进中俄林业合作的具 体思路:利用中俄两种资源,拓展中俄两个市场,承接国内外木业产业转移,聚集企业优势 资本,打造一个集市场、加工、物流于一体,技 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商务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较大规模的境外木材加工园 区。这一园区的具体功能有:第一,”基地“功 能:建立境外加工基地,开辟资源深度开发的 新途径;搭建中俄双边乃至东北亚多边经济技 术合作的新平台,从而为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 ”走出去“、直接参与俄远东地区的能源和原材 料开发与加工合作,为中国企业开拓俄罗斯市 场、实现跨国发展创造条件。第二,”转化“功 能:促进中俄贸易方式和结构的转化,即由原 始的原材料贸易、易货贸易、现金贸易向国际 化、规范化的长期投资贸易转变,一般的商品 贸易与加工基地型加工贸易和物流集散中心 型物流服务贸易等并举。第三,”延伸“功能:有 利于国内产业链的延伸与扩展,使原判·一生产 加工基地一市场这一经济链条拉得更紧。

(四)人力资源合作 中方学者提出,由于受历史、文化、宗教、民俗、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中俄两国在人口发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 异。最近十多年来,这种差异不断扩大。俄罗斯 人口出现持续下降,适龄劳动力逐年减少,人力资源日见匮乏;而中国人口则在持续增长,适龄劳动力不断增加,人力资源储备极为丰 富。俄罗斯需要劳动力,而中国有富余劳动力,这就为两国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合作提供了现 实可能性。

与中国接壤的俄罗斯东部边境地区的人口形势尤为严峻。这一地区包括五个联邦主 体,自西向东依次是西伯利亚联邦区的阿尔泰 共和国和赤塔州,远东联邦区的阿穆尔州、哈 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根据现有人 口结构判断,俄罗斯老龄化的速度将逐年加 快,人口结构逐渐向”倒金字塔“形状发展,即 少年儿童数量越来越少,相应地带动了适龄劳 动力人口的减少,而老龄人口则越来越多。俄 罗斯专家普遍认为,从2007年开始,每年进入 适龄劳动力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将远远低于退 出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数量,适龄劳动力人口的 规模和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逐年下降,社会赡 养负担也将逐年加大。届时,如果没有外来劳 动力资源的补充,俄罗斯经济、特别是东部地 区经济将难以保持健康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中苏恢复边境贸易以 来,双方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合作也在逐渐恢 复,但直到目前为止,这种合作还是零星的、小 范围的、不成规模的,在中俄经贸合作中所占 比重很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政治互信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中俄人 力资源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俄罗斯国内反 华、排华思潮的影响和制约。根据国际人口组 织和中国人口学家的预测,中国人口增长速度 在未来将不断下降,人口峰值有可能出现在 2030年前后,其后中国人口将停止增长,随之 有可能出现急剧下降的局面。与此同时,社会 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剧,社会赡养负担也将随 之不断加重。届时,中国将逐渐面临劳动力不 足的状况,进而丧失对外提供劳动力的能力。

所以,在中国失去劳动力数量优势之前是中俄 进行人力资源合作的最佳时期,俄罗斯完全可 以利用这个时期充分开展与中国的人力资源合 作,加快自身的经济发展。

三 区域合作前景广阔 各项协议重在落实

中俄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俄区域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面。中俄两国 经贸合作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中俄两国政府建立了定期会晤机制并签订 了一系列双边合作协议,对推动中俄两国区域 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 何落实两国区域经济合作协议是促使合作潜 力转化为现实成果的关键所在。

俄方学者提出,中俄两国应加强人文、教 育、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中俄两国人 民的理解和沟通;两国学者应立项共同课题,对中俄两国特别是毗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市 场供求状况、居民心态等方面进行调研,为政 府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俄方学者 还提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 展的需求,而地方政府的力量有限,这就需要 两国从国家层面加以推动和支持。

中方学者提出,建立一个有效的制度是中 俄区域经济合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仅仅依 靠市场作用的自然演进,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 建立和完善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因 此,中俄两国政府有必要从战略高度对中俄两 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调 控。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的转型国家开展 区域经济合作,更应注重发挥政府在两国区域 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一种”有形之手“ 和”无形之手“共同调控的合作机制。

另外,与会代表还提出,政府应扶持建立 对俄投资中介机构,为中国对俄投资企业提供 咨询、信息服务;在开展对俄经贸活动中除必 须考虑政策环境、安全风险外,还必须正视人 才瓶颈、文化差异、法律障碍、技术和标准壁垒 等问题。今后应大力开展对俄合作各类相关人 才的培训工作。中俄可考虑在政府间签订”人 才合作培训计划",组织对中俄相关人员进行 国情、法律、语言、文化及市场知识的培训。

当前,中俄两国应以能源进出口、油气管线建设、核能及高新技术领域合作为切人点,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形式,积极开展双 向投资合作,发挥投资对贸易的带动作用,改 善双边贸易结构,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区域经济合作。

(责任编辑:高德平)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年第1期

第三篇:中俄经济外交战略与两国经贸关系之比较

中俄经济外交战略与两国经贸关系之比较

冷战结束后,经济外交凭借经济性、和平式和高效率的特点,被许多国家、政府和组织运用到对外政策当中。中俄两国在发展国内经济和摆脱国际经济困境的双重考验下,选择和采用了经济外交,并不断扩展和充实经济外交的目标。经济外交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而中俄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也促进了两国经济外交战略目标的实现。但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看,尽管中俄两国在彼此经济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很重要,且这种重要性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但并不居于首要地位,经济外交仅是两国处理国家关系的一个手段,是总体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一些现实因素也影响着两国运用经济外交发展两国经贸关系。[关键词]中国;俄罗斯;经济外交;经贸关系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替代战争与对抗成为时代主题,一时间,经济主义盛起。尽管“经济外交”一词的诞生和作为一个完整概念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凭借自身的经济性、和平式和高效率的特点,已经被许多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运用到对外政策当中。

一、中俄两国经济外交战略之比较

(一)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都面临着发展国内经济和摆脱国际经济困境的双重考验20世纪90年代,中俄两国都在进行着国内经济改革。当然,两国的经济改革方式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但相同的是伴随着改革,两国的国家生活和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都在发生变化,关于国家发展问题的争论和对国家利益的重新考量,直接影响了两国的对外政策。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对中国而言,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经济合作,而互利的经济合作又促进了国家关系的发展。以中欧关系为例,与从“长期”到“伙伴”,再到“战略伙伴”关系的递进式发展相应,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也十分迅猛。1975年,中欧的贸易额仅为75亿美元,到2012年中欧进出口商品总额达到5042亿美元,从2004年起欧盟一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俄罗斯而言,解体的严峻后果和“一面倒”政策不成功后的残酷现实,使俄罗斯比任何国家都更深刻地意识到,“如果俄罗斯不能克服体制上的危机并恢复自己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实力,那么它就面临沦为国际关系体系的二等参与者的危险。要在国际政治与经济生活中保持应有的地位,俄罗斯就必须走经济发展的道路。”

(二)进入21世纪,国家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促进了中俄两国“经济外交”内涵的不断扩大,两国在谋求国际经济交往中平等经济地位的同时,提出了保护本国公民和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经济外交”一词在中国政府政策领域的公开出现是在2004年8月底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中。胡锦涛在强调国家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时,首次提出中国要加强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推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2005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经济外交”一词第一次被写进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加强外交与经济紧密互动。充分发挥驻外使领馆的一线作用,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2012年10月9日,杨洁篪在外交部国际经济司成立大会上表示,“外交部将经济外交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成立国际经济司的目的,主要是根据新形势下加强经济外交工作、服务国家科学发展的要求,从政治和外交角度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经济治理,落实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和经济安全,同时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特别提到了要“维护我国的海外合法权益”。2000年,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批准了《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指出“在国际经济关系领域,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面是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重新提出了俄罗斯经济和对外政策的相互关系问题,认为面对与全球化有关的新挑战,俄罗斯外交要积极寻找可能,使全球化进程对俄罗斯国家产生的消极后果降到最低,努力创造条件,稳步地发展俄罗斯经济,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2001年6月13日,俄外交部批准了《俄罗斯外交部关于协调俄罗斯联邦主体国际和对外经济交往的工作构想》,将“确定联邦主体在俄罗斯参与其中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等六项内容作为俄罗斯在经济外交领域的工作重点,同时还明确了外交部各司在俄罗斯联邦主体国际和对外经济交往中的具体任务。2007年3月,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出台《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将“经济外交”作为一个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论述。可以说,《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是在大量的经济外交实践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抽象逐步完善的,对当代俄罗斯经济外交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从现代化角度来讲,中俄两国都是在国际环境的影响下,经历了内部的思想转变,进而推动了自身的经济变革,同属后发型的现代化。因此,经济的发展更需要国家的外交策略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样,对中俄两国来讲,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任何战略目标都无法实现。而“经济外交”战略的形成,正是建立在两国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本国经济实力与国家战略目标的正确评价基础之上,并日益强调外交要“为民”服务,要“为国”谋利。

二、中俄经贸关系与两国经济外交战略之关系

(一)中俄经贸关系体现了两国在彼此经济外交战略中的地位1.中俄两国所在的地区均不是两国对外贸易的首要地区,所占比重在最高时也仅为20%左右。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依次为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其中,亚洲所占的比重最大,几乎占据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3,俄罗斯所在的欧洲地区最高时占20%左右。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依次为欧盟、独联体和亚太三个地区。其中,欧盟所占比重最大,最高时约占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约为20%。2.中俄两国在彼此对外贸易中所占地位不对等,中国在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并从2010年起一直占据首位。而俄罗斯在中国对外贸易额中最好的年份也仅名列第6名。据俄国海关委员会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直稳居俄罗斯十大贸易伙伴国行列,并在2010年首次成为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1-2月,俄中贸易额为133.2亿美元,中国稳居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与中国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逐年上升情况相比,1992年至2012年的20余年间,俄罗斯从未进入过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前五名。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虽然也位列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国之列,但位次却一直在下降,甚至在1998年和1999年跌出了十强。2000年至2012年,俄罗斯虽然重回中国十大贸易伙伴国之列,但排名也一直在第8、9名左右徘徊。3.中俄两国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推动了两国双边贸易的不断发展,由此产生的中俄两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两国顺差或逆差的贸易状态。虽然中国是俄罗斯主要的贸易伙伴国,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对俄贸易均呈现贸易逆差,逆差额最高的是2001年,达52.5亿美元,直至2007年首次出现贸易顺差。有分析人士指出,顺差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国内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尤其是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进口成倍增长;受产业结构的限制,俄罗斯出口商品仍以能源产品为主,比较单一。而在2007年,中国加大了对俄机电产品的出口。据中国海关最新的统计数字,2013年上半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总额略大于进口,但顺差额仅为7亿美元。4.中俄两国双边贸易额逐年递增,但所占比重很小。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中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约为881亿美元,仅占中国全年对外进出口总额的2.28%。因此,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来看,尽管中俄两国在对方国的经济外交中的地位很重要,且这种重要性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但并不是首要地位,而经济外交也仅是处理两国关系的一个手段,是总体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仅仅陶醉于两国不断上升的贸易数额。

(二)经济外交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首先,外交思维的转变推动两国更加重视在经济问题上的互利共赢。中俄两国都曾以意识形态判断和处理国家关系,都曾不计“成本”地追求国家的政治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令两国有过亲如兄弟的“蜜月期”和经贸合作的“黄金时代”,也有过鸡犬相闻却互不往来的“交恶期”。在长达30年的中苏关系中,经济利益完全让位于政治需要。冷战结束后,摒弃了意识形态决定一切的思想的中俄两国,不约而同地将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作为外交工作的最高准则。应该说,“经济外交”既是中国和俄罗斯各自国情变化的产物,也是中俄经济关系发展的推手。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一致立场,特别是困扰两国关系的最基本的安全问题的解决,推动了两国经济合作。而中国对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支持和俄罗斯率先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也促成了包括双边贸易在内的两国更大范围的合作。其次,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考量制约着两国经贸关系。从中石油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到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改线”,再到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被查抄,都体现了俄罗斯出于本国经济利益的考虑最终放弃或停止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甚至损害了在俄华商的利益。根据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支部经济研究所统计,200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外贸总额达46.90亿美元,与中国的贸易额达11.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8%,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但这种增长并不是俄注重远东开发的结果,而是因为巴巴罗夫斯库地区对中国军用品的出口出现大幅增长。

三、对策思考我们在关注中俄两国外交政策转型时,既要为两国摒弃冷战思维,转为注重国家利益特别是国家经济利益而喝彩,也要认识到任何外交手段都是要以不损害国家安全利益为前提的。因此,经济外交首先就是要为本国的安全利益服务,要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其次才是为经济利益服务,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把握好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掌握中俄经济外交战略与两国经贸合作的互动关系和发展方向。

(一)从战略目标的角度有目的地加强两国经贸关系在中国的经济外交战略中,俄罗斯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其国际利益主要集中于周边地区,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6%集中于周边地区。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陆地邻国,中俄边境的稳定对中国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影响不言而喻。同时,与中国相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极大地吸引着中国投资者的目光,也关乎中国的能源安全。同样,俄罗斯的经济外交战略也离不开中国。俄罗斯对亚太外交政策的制定,不仅是基于对亚太地区本身战略地位的认知,更是基于对亚太地区在其总体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亚太地区对俄罗斯国内经济改革特别是远东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的认知。普京指出,“俄东部地区发展转为面向亚太国家,不仅为俄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也为俄今后开展积极的外交政策提供基础”。2013年3月22~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标志着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也标志着中俄在两国战略协作及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共同或相似的立场主张。

(二)扩大经贸交往,提高两国的战略依存度中俄两国间经贸数额的逐年递增,无疑为两国政治互信的提高、战略伙伴关系的强化和两国重大关切的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一致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据俄罗斯海关统计,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750.9亿美元,增长3.8%。其中,俄罗斯对中国出口240.5亿美元,下降10.5%;自中国进口510.4亿美元,增长12.3%。中国为俄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两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国内投资情况的改善,既为两国经济合作提供了安全的环境,也为两国经济外交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在中俄经贸合作中,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两国边境贸易突出。据统计,2002年,中俄边境贸易额为31.7亿美元,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20.1%;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俄贸易大幅下滑,随后开始回升;2011年,中俄边境贸易额为93.6亿美元,占当年双边贸易额的11.8%。边境地区相互依存度的提高促进了两国边境地区的安全。经济外交战略在促进两国经济关系的同时,其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两国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俄两国在借用经济外交手段大力发展两国经贸关系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中俄两国人员流动而再次引发了俄罗斯的“中国威胁论”。2004年,为了评估俄罗斯远东地区居民对待中国和中国人的态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和民族研究所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和犹太民族自治专区,采用街头随机抽样问卷的方式对700名俄罗斯人进行了一次社会舆论民意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在“俄罗斯人喜欢的国家”中排在倒数第二位,仅好于朝鲜。在“对俄罗斯利益及其远东领土构成的诸多威胁”中,所谓的“中国的扩张政策”处于第一位。在“中国对俄罗斯的威胁”中,认为对俄罗斯“领土完整”构成威胁的占58%,认为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构成威胁的占32%,54%的人认为“中国在俄罗斯远东进行现代扩张”。中俄两国国民之间在相互认知上不平衡。对此,李随安在《中国的俄罗斯形象》中写到,“中国人心中的俄罗斯形象要比俄罗斯人心中的中国形象美好”,而这种认知上的不平衡在作者看来,相当一部分是缘于中俄两国媒体宣传上的不对等。公众舆论对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国家间关系的走向的影响不可小觑。贸易的目的在于为本国获取经济利益,增进国家间交往。片面地强调和追求对外贸易的绝对数额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没有多大的好处,甚至会招致别国的“防范”和敌视。因此,我们应在对外贸易上抓数量、重质量,在对外宣传上积极引导、树立正面形象,将“和平崛起”贯彻到我国经济外交战略中并落实成具体的经济交往手段。

第四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前景展望

中俄两国关系的十年发展历程是台阶式快速向前的。总结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比较牢固的基础,各方面的合作也不断取得进展。未来的发展趋势,至少短中期走势是令人乐观的。

1.1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稳步发展

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进展,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今,中俄双方经济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中俄两国的互利经济合作有很大的潜力,两国关系的良好基础为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两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合作计划。如合作开发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萨哈油气区,建设油气管线进入中国工程,在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建中俄科技园区,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烟台和无锡等地已经或拟建科技对口孵化区。在核能、电力、电信、信息产业、能源机械制造、和平开发宇宙空间等领域开发合作新项目。经济发展势头蒸蒸日上。

2.2 中俄国力状况处于动态变化中,两国经济关系将在摩擦中逐步前进

在探讨发展前景时我们除了能发现稳步发展之外,还要能从其中看到一些问题。

影响中俄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实力。从理论上说,中俄两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变化有三种可能,即:中俄共同向前发展;中国快速发展,而俄罗斯发展缓慢;俄罗斯重新崛起,而中国发展受阻。第一种情况将使两国力量对比出现基本平衡,两国关系的发展也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但中方更多考虑的是,两国虽共同发展,但发展不是绝对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是否会影响中俄双边关系?第二种情况是俄方更多关注的。俄方担心,俄罗斯经济恢复过程慢,两国差距继续拉大,这会导致双方关系的重新定位。至于第三种情况,双方都认为,俄盛中衰的局面不大可能出现。

根据目前中俄经济改革与发展状况,我们至少可以预测在近十年内,中国的经济状况将大大好于俄罗斯。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俄罗斯的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力量增长必然会转化为“中国威胁”,中俄之间的迎头相撞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中俄一般贸易摩擦和边境贸易摩擦情况比较严重,中俄贸易重一些收益好的项目

[2][3]

[1]由于缺少资金,始终无法进行。同时人民币现钞流通量小,主权货币地位受冲击。而且中俄通过通过第三国转汇的结算容易产生贸易摩擦、汇率争议,周期长、时效低,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企业贸易收益。总之,难以避免的贸易摩擦给加速发展的中俄经贸合作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但同时也带来了扩宽合作领域、加深合作关系的机遇,中俄两国只有充分认识到在分歧中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通过金融服务化解中俄贸易摩擦,带动中俄经贸主体走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最终克服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

2.3 两国将不断加强地区间经济贸易交流

中俄地区间和边境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在中俄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对于发展中俄睦邻友好关系,扩大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中,中国与俄罗斯边境地区的贸易占据很大比重,超过百分之三十以上。这重分证明了地区间经济贸易交流在两国经贸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而最近几年,随着中俄经济贸易的不断加强,中俄地区间贸易交流也在不断加强,这也是两国战略合作大势所趋。,我们相信两国将会不断加强地区间经济贸易交流,这也会使两国间的经贸发展不断踏上新的一步。

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机遇

2.1 高速发展的经济给中俄经济合作带来新机遇

未来,俄罗斯新政府将更重视经济和民生,争取10年~15年内在GDP和人民生活质量指标上进入世界领先国家行列,GDP超英国,上升到世界第六位,2020年将超德国,跻身世界经济五强。同时中国经济也正在飞速发展

高速发展的经济这为中俄发展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两国可以共同探讨经济发展模式,在制订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加强协作。

促进双边贸易结构的升级,扩大科技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在能源问题上相互依存,互利共赢。

加强大项目合作,符拉迪沃斯托克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工程和索契2014年冬奥会工程、俄2030年前5600亿美元的道路发展规划,以及我国的“大飞机”项目等,为双方合作开辟了新天地。

俄已由苏联时期的粮食进口国变成世界第二或第三粮食出口国,可利用中国农业劳动力[3]富余、俄罗斯耕地富余的互补优势,在远东联合种大豆和粮食作物。

俄要使年住房竣工量从现在的人均0.6平方米增加到1平方米,中国强大的建筑施工力量和建材工业可提供帮助。

2.2.俄“入世”将加速中俄经贸合作。

首先,加入WTO之后,俄必须按WTO的要求将平均25%的关税水平降低到5%的标准,这有利于扩大我对俄出口。其次,有利于拓展两国合作领域。第三,俄“入世”,必须按WTO规则从事对外经贸活动,从而使中俄长期存在的不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方式得以解决。俄方加入WTO后,必须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必须从根本上修改完善其法律制度,增加透明度,严格执法,按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组织经贸活动。我们也必须不断完善制度法规,以便双方实现有效对接,在更多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发展双方经贸关系。

参考文献:

[1]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展望,赵鸣文,和平与发展[J],2011.2 [2] 贸易摩擦视角下中俄经贸发展障碍解析,张弛 刘向丽,[J] 2009.4 [3] 不断迈上新台阶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刘古昌,俄罗斯研究,[J]2010.1

第五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发展的新机遇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发展的新机遇——“全球化挑战下的中国和俄罗斯”国际会议

综述

庞大鹏

2009年6月22~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俄社会科学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次论坛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经济分论坛暨第九届中俄经济学家学术研讨会”和“中俄关系分论坛”。主题为“全球化挑战下的中国和俄罗斯”的“中俄关系分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和学者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等机构的知名汉学家及其他专家共3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共分四个研讨单元,议题分别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经贸合作、苏俄历史研究与学者使命以及区域和地区合作。

一 在全球危机和维护国际稳定背景下加强俄中两国合作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认为,如何应对危机,共同寻找适当的对策以及如何面对挑战,努力确保国际经济和政治稳定,成为当前俄中两国的合作议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中两国增强合作可以为双方带来益处,这在困难时期尤其宝贵。对俄罗斯来说,这就是来自中国的投资,不仅有助于发展生产,也对解决就业问题以及俄罗斯反危机纲要中提到的其他问题有积极效应。对中国来说,俄罗斯能协助其实施反危机的措施,其中包括对中国工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能源保障。季塔连科指出,从现实性角度出发,俄中两国应该共同合作,努力消除全球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但这仅仅是俄中战略协作的一个方面。在全球多极化、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俄中两国致力于解决复杂的国际安全问题,建立公正民主的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也同样重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认为,全面推进中俄双方各领域战略协作和务实合作,需要从以下方面改善和 加强:第一,进一步加强双方政治互信,增进相互战略依存度。第二,拓展双方共同利益,关照彼此重大利益。第三,发挥优势互补的特点,实现互利共赢的效果。第四,推动上合组织全面发展,共同打造合作的平台。第五,加强对国际重大新发事件双边磋商,共同应对挑战。第六,增进人文交流与合作,夯实中俄关系的民众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凤林大使总结了中俄关系60年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深刻阐述了中国的发展战略对中俄关系的积极影响以及新世纪中俄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及重要意义。他认为,中俄关系的标志性事件是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2001年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两个条约整体上确立了各个历史时期两国关系的特点。2001年的条约成为中俄新型关系的最终结局和法律保障。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与合作的宽广领域。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特别是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各种发展模式之间竞争的主题已经具有普遍性。新世纪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俄罗斯应该逐步将经贸合作的重点从欧洲转向东方,与中、日、韩、东南亚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以扩大俄罗斯的经济利益范围。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这样做有助于将俄罗斯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当前亚太地区国家经济以高于美国和欧洲各国的速度发展,使俄罗斯感到,与东方发展经贸关系越来越有吸引力。全面实现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是地区和国家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稳步提高经济潜力,巩固俄罗斯世界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必要条件。

二 建立中俄关系长期健康发展的理性框架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静杰学部委员指出:“邻居不能选择”。同邻国的关系对一个国家的安全利益有特别的重要性。中苏对抗的20年是使两国落后于世界的20年。当前,中俄面临相同的历史任务,这就是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两国都集中于国内的改革和发展。中俄是毗邻而居的核大国,双方如果不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外交中心任务。在区域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形势下,中俄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国家安全利益和国家发展利益的内在需求才是中俄两国关系中最稳定的因素,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最重要的基础和发展动力。懂得“邻居不能选择”这一道理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开阔思路,为建立新型的邻里关系而努力。开阔思路首先要从中俄两国的国情和两国关系发展的经验出发,但是借鉴别国的经验也是必需的和重要的。美国与加拿大的关系、美国与墨西哥的关系这两对邻里关系经验就很值得研究和借鉴。在当今世界,美加关系、美墨关系是相邻国家实现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成功范例。中俄建立新型邻里关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现在的首要问题是解放思想,打破思想的坚冰。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波尔佳科夫详细列举了2008年以来俄中关系中的具体事件,充分说明了俄中两国不仅具有进一步完善战略伙伴关系的巨大的后备力量,而且也有不断向前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客观必要 性。一方面要坚决克服历史遗留下来的相互不信任因素,另一方面要及时消除那些由于两国国家利益上以及它们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的立场的客观差别而有可能在双边关系的某个领域定期出现的现实的或潜在的摩擦和紧张状态。

俄罗斯远东研究所的巴赞洛娃对中俄两国的人口问题与移民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分析。她认为,俄罗斯人口形势严峻,在未来可能会失去人口大国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移民的来源国对于俄罗斯而言比较重要。对移民的依赖也是现阶段俄罗斯人口发展当中的重点。吸引外来移民对俄罗斯从经济上来讲是合算的,但目前外来移民的数量并不是很高。俄罗斯报刊上所谓的“中国威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了解情况。根据2002年的人口普查,在俄罗斯境内的中国人只有3.5万人,也就是说中国的移民在俄罗斯还没有超过俄罗斯总人口的0.2%。在俄罗斯的中国移民要比其他国家少得多。对于俄罗斯来讲,解决移民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大力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提升它的经济实力,跟中国开展广泛的经济贸易联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永全研究员指出,中俄经济的互补性是客观存在的,技术、人力、资源的互补性使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具有巨大 的潜力,这种潜力之所以没有发掘出来,没有变为现实,正是因为还存在戒心,还没有达到充分的互信。第一是关于中国人口威胁问题,中国从来没有所谓的向外移民的政策。别有用心地宣传中国移民威胁论,在实践中只会影响两国正常的经济关系。第二是需要根除急功近利、斤斤计较的思维方式。诸如中国和俄罗斯谁更需要对方或者在双边关系中谁获得了更大的利益等一类的问题在处理双边关系中是非常有害的。这种提法忽略了中俄双方最大的战略利益。

三 为中俄关系发展提供镜鉴的苏俄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陈之骅荣誉学部委 员全面总结了1978以来中国的苏联史研究。30年来中国的苏联史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91年,主要是80年代,是奠基和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是1991~2008年,是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在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史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同时重视研究队伍的建设。这一时期苏联史研究者比较普遍关注的课题是:十月革命问题,“战时共产主义”问题,新经济政策问题,20~30年代苏共党内斗争问题,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第二阶段的特点是通过研究苏联的历史进程,揭示苏联演变的原因,总结苏联演变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原始资料不断丰富,特别是历史档案越来越多地为研究工作者掌有,使研究者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在通史(包括断代史)和各种专题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吴恩远研究员认为,俄罗斯对俄罗斯(苏联)历史的认识和评价进入一个新阶段。新阶段的标志是:第一,俄罗斯对于历史问题的认识有新的举措。一是2007年出版的《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年》以及2008年出版的历史教学参考书《俄罗斯历史1900~1945年》。二是2009年5月19日梅德韦杰夫总统签署549号总统令,成立“与篡改历史损害俄 罗斯利益的企图作斗争的总统直属委员会”。第二,这两本书的出版有俄罗斯官方背景、有俄学术界权威机构认可,总统直属委员会的建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对俄罗斯(苏联)的历史评价出现了新观点。第四,俄罗斯历史新教科书是经过国家权威部门认定、俄罗斯高等教育人文科学协会批准出版的,代表了当今俄罗斯社会认识的主流。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的出版和总统直属委员会的建立引起俄罗斯国内外巨大反响。应当看到,世界上多数国家在法律上均不容许肆意颠倒是非,为纳粹法西斯翻案。对于事关诋毁国家声誉的历史,不会无动于衷。当然,俄罗斯政府在历史问题上所采取的种种“补救”措施和行政应对作法是否全部及时有效,值得进一步继续关注。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东欧历史研究室主任黄立茀研究员分析了20世纪中俄民间组织的合作及对中俄关系的影响。中俄民间团体合作都将传播本民族历史、文化作为重要任务,中俄民间组织成为中俄两国了解、沟通、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涌现的诸多民间化的学术性团体,通过与对象国的单边合作模式,一方面推进了中俄两国专业领域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这些组织成员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国家决策层提供咨询服务,从学理层面推动了中俄两国的合作。百年以来中俄民间组织合作作为两国官方关系的重要补充,在两国人民、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上发挥着好帮手的作用,已经成为继续发展这种友好合作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展望可预见的未来,中俄民间组织合作将会在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方面产生出更大、更广泛的影响。

四 丰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介绍了俄罗斯汉学研究的情况。他认为,无论是中国的俄学家还是俄罗斯的汉学家,在促进两国人民友谊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俄罗斯汉学家最近几年在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让俄罗斯各界包括政治高层意识到,两国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同时也说明了两国关系正在深化。由于俄罗斯汉学家的努力,中国从古到今的典籍中有影响的部分都已翻译成了俄语,比如从孔子、孟子、韩非子一直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重要文献。俄罗斯现在已经出版了八卷集的俄中关系史的档案资料。时间从17世纪开始,现在已经出版到了1900年前后。远东研究所还出版了7卷苏共中央的保密材料。近年来,俄罗斯汉学家出版了中国的精神文化大典,现已出版了四卷,计划出版六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树华研究员认为,中俄双方学者有义务有责任继续为开创中俄人文合作新局面努力,继续夯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第一,加强思想交流,相互借鉴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建言献策,资政育人。第二,进一步密切中俄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流,扩大两国关系的思想基础。第三,积极开展思想和政治对话,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第四,中俄两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勇于提出国际政治新思想和国际经济关系新秩序。第五,为中俄人民友好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加深两国的务实合作“鼓与呼”。第六,中俄两国社会科学家应当为丰富文化交流和培养人才共同努力。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栾景河研究员认为,虽然中俄两国已有近400年交往的历史,但客观地看,两国民众绝大多数对彼此的文化、风土人情,两国发展的状况还缺乏必要的了解。双方要继续注重人文领域的合作,扩大两国民众的交往与对话。双方在强调经济技术合作的同时,更应关注彼此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切忌相互埋怨。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欧洲处副主任张和强认为,友城和地方合作是中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需要挖掘友城合作潜力,促进中俄关系发展。

五 密切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磋商与合作

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深入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俄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他认为,中俄应该加强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第一,加强上合组织框架内的贸易自由化,使中俄的双边贸易率先取得突破。第二,鼓励相互投资。第三,加强银行间的合作。第四,建立应急机制,对中亚国家可能出现的动荡作出预判和防范。第五,加强安全领域的信息交流,尝试进行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第六,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协调立场,努力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卢贾宁建议上合组 织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第一,建立一个稳定和透明的相互贸易、投资的条件;第二,发展交通运输,主要是对现有的公路网和铁路网进行现代化改造;第三,扩大农业领域的合作,鼓励各国农业生产和合作;第四,更加积极地利用银行和货币杠杆;第五,为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政治、法律的规章;第六,建立上合组织统一的反危机计划;第七,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发展多边合作,主要是建立合资企业。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俄中关系研究中心乌亚纳耶夫认为,“俄罗斯-印度-中国”模式的发展前景受世界经济的大环境制约,但危机更进一步促进了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合作。尽管直接涉及三方过程的形式变化并没有出现,在俄印中模式内部也没有形成某种协调一致的抵御危机的纲领或者声明,这并不表明没有协调动作。从全球经济下滑开始,三国就开始了在更加广泛的“金砖四国”模式下采取协调行动。中国、印度将会成为首批成功克服经济危机的国家。而俄罗斯面临的任务是,最大限度整合内部资源,更大程度使用国际相互合作所提供的各种机会,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重新回到稳步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的结果都将进一步巩固俄印中发展模式以及“金砖四国”的合作。

六 对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议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李静杰学部委员建议俄罗斯制定一个同中国发展经济区域化合作的国家战略。国家战略的制定首先需要打破思想的禁锢,俄方需要破除犹豫与观望的态度。李静杰学部委员以中国改革开放的经历深刻论证了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他指出,中国和俄罗斯开放经历不同,由此带来国民的开放心态也不同。俄罗斯对全方位的开放战略持有警惕的心态。但是从中国的治国经验来看,开放战略虽然有代价但也使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辩证法启示世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国的发展在立足于自身力量的同时,也需要利用国际的市场和资源;既要立足于本国实际,又应该有世界眼光和世界胸怀,在本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完成强国富民的战略任务。

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邢广程研究员认为:第一,中俄相邻的区域性结构错位,造成了我们两国之间进行合作有一定的难度。中国东北地区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紧邻着的是俄罗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尽管俄罗斯有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战略,但是都停留在纸面上,俄罗斯认为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仓库,不太愿意中国商人把合作项目伸到俄罗斯仓库。这会引起俄罗 斯很大的警惕,这就是我们开展合作的难度。中国在远东开发的热情越高,引起俄罗斯逆反的心理的程度也越高。所以,中国应该在考虑适当地推进边境贸易的同时,改变思路,更多地和俄罗斯的欧洲地区开展合作,这样可以跨越两国邻居结构方面的错位到双方经济都发达的地区进行合作会免除很多的误会和猜疑。第二,俄罗斯科技水平非常高。俄罗斯可以考虑在中国建立一个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把俄罗斯的技术、科技产品、科技思路、科技发明在中国加以展示,使中国企业界、科技界也非常清楚俄罗斯发达的科技潜力,这样就有可能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个具体建议如果可以实施,将来对于推动中俄高科技的合作有很大的好处。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为了促进边贸和区域间贸易,必须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速双方境内道路交通和边境口岸的建设;第二,提高机械制造业产品份额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第三,开展科研合作、发展新型自有技术和产品;第四,鼓励俄国企业参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区改造和西部开发,同时鼓励中国企业参与俄国远东和西伯利亚基础设施、工业企业改造和农业发展;第五,提高哈尔滨和乌鲁木齐商品交易会的规格,扩大其影响,在俄罗斯亚洲部分设立相应的定期商品交易会。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李中海副研究员认为,中俄经济合作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政治关系对经贸合作的助推作用明显。第二,双边贸易结构符合国家贸易的比较优势原则。第三,相互投资规模仍然不大,符合各自国内的资本条件。第四,中俄经贸合作中仍存在的很多制约因素,牵涉到各自国内的经济体制和结构问题,许多问题必须通过各自国内的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他建议双方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理解经贸合作。第二,充分了解并理解各自国内的经济发展战略,从宏观上把握两国经济合作的总体脉络。第三,深入分析两国国内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寻找双方经济合作的契合点。第四,中俄经济合作不应以对抗第三方为目标,两国应在国际经济合作大棋局中找准坐标,挑战或颠覆现有的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制度未必有利于各自国内的经济发展。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认为,中俄关系要实现在新阶段的突破需要在战略思维上进行调整,中俄双方需要建立致力于共同发展的合作战略。

在两天的会议中,双方坦诚地指出了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都认为中俄关系不是普通的双边关系,而是两个相邻的同时又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之间的关系。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也要区分战略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中俄关系既然是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双边关系,那么现有问题就是在中俄双方共同崛起中出现的新情况,因而也就需要中俄双方开拓思路,调整战略思维,依靠中俄共同发展来解决。全球化挑战下的中国和俄罗斯必将继续坚持符合两国利益、顺应时代需要的健康发展道路,中俄关系也将继续向更广泛、更深入和更高的水平发展。

(责任编辑 张昊琦)《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年第4期

下载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五篇范例)

    摘要 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它有利于中俄两国的发展。中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由来已久,两国有4300......

    不断深化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不断深化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姜毅 2007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始进入第二个10年,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年,在俄罗斯"中国年"活动的有力推动下,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

    浅论从战略高度认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浅论从战略高度认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摘要:中俄双方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实现回升。两国将根据各自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完善双边贸易结构,规范和转......

    中俄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范文合集

    中俄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弗·弗·普京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5月8日至10日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下的军技合作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下的军技合作 王伟 【内容提要】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从单纯的武器贸易发展到了两国最高级别的联合军演,它在提升两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关系以及中国......

    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邀请,俄......

    国家身份变迁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8年第 5期 Journal o fUn i v ersity of I nternati o na lRe lations , 2008N o 5 国家身份变迁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高 飞 (外交学院 科研......

    外媒:中俄暂时处于蜜月 但两国战略迟早撞车

    外媒:中俄暂时处于蜜月 但两国战略迟早撞车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日至12日出席在莫斯科进行的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在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