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同的主题婚纱照 诠释同一样的浪漫爱情
不同的主题婚纱照 诠释同一样的浪漫爱情
现在有主题音乐馆,主题餐厅.....等等,各种各样的主题满足了年轻人对创新和追求与众不同的需求。当然婚纱照也不列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主题婚纱照也渐渐被新人们所喜爱。今天成都罗曼婚纱摄影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主题婚纱照都有哪些吧!
1、海景婚纱照
海边本来就是一个浪漫的地方,是很多年轻人都向往的地方,新人希望蓝天和大海一起见证专属于你们的爱情。海边婚纱照注重的是背景与礼服的搭配,通过丰富的海景赋予婚纱照浪漫唯美的场景,为新人留下不一样的海边美好记忆。
2、生活婚纱照
这类婚纱照之所以能够成为主题,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就是因为它更加贴近生活,能让人看到爱人之间的真情流露,而且动作简单不做作。拍摄生活婚纱照可以不穿着正式的婚纱礼服,仅仅是一款舒适的休闲装,或者是浪漫可爱的情侣衫,配上新人自然的表情和动作,就能够展现出不一样的韵味。
3、涂鸦主题婚纱照
涂鸦婚纱照是非常有创意的一种,这种类型的婚纱照仅仅用一些简单那的线条和两人的配合,就能够勾勒出一幅幅简单单但很温馨快乐的画面。涂鸦主题婚纱照展现在的不仅仅是两个人,更多的是融入了一些简单的小故事。涂鸦婚纱照更加突出故事性,因此这类婚纱也是非常特别的,具有纪念意义。
4、故事
类似于片子特写镜头的主题。有很强的纪念意义,有故事叛变。婚纱照片连贯起来,讲出一段秀丽的故事。一个有故事情节的婚纱照,这即是 80 后的现在准新娘所需要的婚纱照。一个故事,一张张赋性婚纱照,浮现出新人恋爱的故事,有苦有甜。
5、街旁主题婚纱照
街旁主题婚纱照是韵味和质感的结合,表现出的古典和换就的感觉,让婚纱照有一电影般的感觉,就仿佛摇身一变已经成为琼瑶剧中的主人公,演绎浪漫爱情故事。香颂薇拉复古街旁系列,在老街拍出属于两个人的一段记忆,复古风它是一段历史,也是一首诗,需要品味,也需要慢慢回味。
6、韩式主题婚纱照
韩式婚纱照凸显出新娘的甜美和温顺,色彩缤纷的颜色,让婚纱照显得无比的浪漫,所以近些年来 受到了很多新人的追捧,婚纱照中的新娘唯美优雅,秀丽的韩式传统服装、年夜雅的韩式布景计划、怪异的韩式化装主题 …带有浓密韩国主题的韩式婚纱照,都是韩式婚纱照非常不错的主题,并且能够充分表现出新人的个性哦!
第二篇: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感受
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感受
——细读《凡卡》给我的思考
步入教坛十年来,我先后三次执教了《凡卡》这篇课文。每一次执教,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
第一次执教《凡卡》是在七年前,学校教研组组织的听评课活动,我选了《凡卡》这一课,本来是三课时的内容,为了体现教学的完整性,我让学生做了充足的预习后糅合为一课时完成教学。结果可想而知,一节课我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脸茫然,教学环节走马灯式地进行完了,可学生却收效甚微。
去年,我第二次执教《凡卡》。在教学设计中,我把让学生多次以不同方式读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做为教学重点,通过读信解决我预设的问题:凡卡为什么要给爷爷写信?信里主要写了什么?凡卡为什么要乞求爷爷带他离开莫斯科,回到村子里去?进而感悟凡卡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对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地批判。教学结束后,学生似对文本理解仍然停留在表层。我细细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觉得我是在“请君入瓮”,事先用一系列问题设好了“陷阱”,让学生往进跳,这不是真正的品读感悟。
今年,我再度执教《凡卡》。课前我多次通读文本,当我读到凡卡写给爷爷的信“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去,我就要死了!”,再联系上文写凡卡挨打挨骂、吃不好睡不好的内容时,我的眼睛突然有些酸涩,眼眶有些湿润了。一个九
岁的孩子,他怎么能受得了这种折磨?我想,何不让我的学生把自己和凡卡作比较?于是我设计了在学生读完了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后,我抛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读了凡卡的信后,你觉得哪部分最能拨动你的心弦,使你的心情不能平静?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反复读凡卡写给爷爷的信,想象凡卡受折磨的情景,再将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与之相比,体会凡卡的悲惨命运,进而有感情地读出凡卡对爷爷的乞求。
找到文章的眼睛,使读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共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同一篇课文,我教出了不同的味道,也有着不一样的感受。细读文本,每一次历练都会有进步。在文本细读的漫漫征途中,我努力着并期待自己能走得更远。
第三篇:不同的地貌,展现不同美丽的天津婚纱照
不同的地貌,展现不同美丽的天津婚纱照
我国的地貌特征鲜明,特殊的地理地貌形成了,山川、河流、丘陵、高山湖泊、奇花异草等自然景观。不同的地貌,拥有各自独特的特点,独特的美丽。选择拍婚纱照的地点不同,展现的美丽也不尽相同,那么再拍天津婚纱照时,都有哪些不同的地貌呢?哪些地方那能够将婚纱照衬托的更具特色呢?
1一棵树的诗意
蓝天白云草地再加上一棵孤独的树,别有一番风味。孤树是构图的趣味点。在树下两个人拍摄婚纱照,那么大树就是新人爱情的见证者,要拍出特色,就要赋予这棵树灵魂与生命。摄影师要根据自身的理解,掌握拍摄最好的世纪进行拍摄,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公路上美丽风景
在公路上拍摄婚纱照更别有一番风味,不过在拍摄时要注意来往的车辆,尽量选择比较偏僻人烟稀少的宽阔马路。采用高机位来表现广阔感,采用中长焦来对新人的面部表情进行特写。要考虑公路的走向及一个合适的消失点,使画面更有意境、富有美感。
3烂漫花海
大片大片的花海,一个美丽的地貌,在大片的花海中拍摄人像,选择带有坡度的花地无疑是明智的,可以让平面化的场景变得立体,并且随着景深的变化,画面更加有层次感。
4草原人像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人物的拍摄重点是表现出清新感,草原景色的核心是线条和色彩。可以采用经典的三分法构图,画面更加稳定,水平线构图增强画面的延伸感。
第四篇:《浪漫爱情》主题婚礼策划方案
5月10日上午11时50分,典礼开始。
主持人开场,宣布婚礼典礼开始。与此同时,大厅灯光熄灭(此时所有灯光全部熄灭,包括许愿树和星光大道),并由灯光师向全场撒下蓝光,追光灯扫射全场。
两个小天使手捧烛杯,由舞台两侧,缓慢向舞台中心走来,当基本到达舞台中央时,天使停步,转身向着观众。同时,主持人伴随音乐旁白,天使站定,从舞台中后方走来爱神,他手持神弓,矫健的走到两位天使中间(注意:追光一直跟着爱神,从上台到站定)。爱神站定,选定了向红毯方向的上空射箭,他慢慢单腿跪地(右腿跪),很用力的拉开弓弦,随着一声清脆的声音,爱神之箭发出。从爱神出现到爱神站定,主持人旁白:爱神之箭,系我爱恋,就让丘比特用这神奇的爱情之箭,将新郎对新娘的爱恋再说一遍。当爱神向右左引弓时,主持人旁白:新娘,可爱的新娘在哪里? 当爱神引弓射向红毯中上方时,主持人旁白:看,她出现了,她出现在那远远的天边。
新娘出现
当爱神将箭射出时,配合射箭的音效,同时,追光灯由爱神的神弓开始划出完美的抛物线,匀速划过上空,落在远处红毯那端的新娘身上。主持人旁白:新娘啊,你看这玉树琼花为你绽放(此时两排的许愿树迅速被点亮),你看这火树荧花为你点亮(此时两边出现十个手持冷焰,立于许愿树旁),请你快些在父亲的陪伴下,走上这浪漫的红毯,开始这幸福的旅程。主持人旁白之后,新娘手挽父亲,准备走上红毯。
新娘、新郎入场
父女站定,音乐起。父女慢步走上红毯,经过花门(此时两边放高压纸花),行至花门与花帐之中点处,驻足(此时歌声渐无)(期间主持人适当安排旁白,由主持人准备;全过程中,追光一直打在父女身上)。当新娘站定后,追光分一支给台上,此时主持人旁白(此时歌曲的过门响起):新娘在等待,等待着她白马王子的到来,等待着她幸福时刻的到来;看,我们的新郎已经翩翩而来。
主持人旁白完毕后,新郎在背景音乐声中手持玫瑰花簇从舞台上缓缓走向新娘。当新郎行至新娘面前站定后,新娘父亲将新娘的手交至新郎手中,并对新郎嘱咐:请你在以后的道路上,紧紧握住她的手,尤其是她可能摔倒的时候,因为这时她更需要你的支持和陪伴。新郎:您放心,我会紧紧的握着她的手,在未来的路上支持和陪伴她。
话毕,新郎深情的闭上双眼,深深的亲吻新娘的手背,起身,新郎深情的牵着新娘的手走进爱的伊甸园(花帐)。与此同时,天使走向新郎新娘,并将红线递至新郎和新娘手中(主持人此时旁白:千里有缘一线牵,爱之红线,恋人手间),新郎向后优雅的退步,至红线基本拉直为准。伴郎伴娘分别将婚戒递与新郎新娘,此后,主持人问:婚戒,代表了有情人一生的承诺,请新郎将这情定一生的信物,带于新娘左手无名指上。新娘如法炮制,给新郎亦带上戒指(此时旁白:新娘,也请你将婚戒带于新郎左手无名指上)。新郎新娘伴随着优美动人的背景音乐,新郎深情的对新娘表白,并将双手放至诺言水晶(许愿星座)上面;此后新娘也对新郎许下庄严的诺言,并将双手放至诺言水晶上面。在水晶中奇幻的闪电的映衬下,新人深情相拥,相吻,使全场气氛达到第一个高点。
当婚礼进行曲响起,新郎、新娘缓步走上星光大道,并走向舞台。此过程中,在指定位置会有纸花从空中飘泻,并且有亲朋好友在台下鼓掌祝贺,最终,新人行进至舞台中央。
蓝光撒在舞台上,干冰机造出的烟雾为舞台增加了几丝神秘,而泡泡机生成的泡泡,更是在光线下,五彩斑斓,上下翻飞。这时主持人出场,并做简短的开场白,此后经过简要介绍一对新人的爱情经历,引出下面“爱的记忆”的环节。在“爱的记忆”环节中,新郎、新娘会各自拿出一件在爱的里程中深具纪念意义的物品,并简单讲述这件物品的来历,言语间,爱的甜蜜芳香四溢。
甜美的爱情,更需见证。此后请出证婚嘉宾。证婚嘉宾证婚,并简短祝福,伴随着主持人的旁白,新人来到香槟酒塔,倒酒(旁白、背景音乐、烟雾、泡泡机)。此后,新人举起之前准备好的酒杯喝下交杯酒(电子冷烟火燃放)。主持人旁白,请新人点亮同心烛台!当旁白结束后,新人点亮烛台。
第二篇:温馨祝福篇
欢迎婚礼贵宾的旁白主持人准备。当婚礼贵宾讲话完毕,酒店赠送礼品后,新人向所有来宾鞠躬致谢。
第三篇:深情感恩篇
双方家长上台,工作人员准备坐椅。
在主持人的组织下,新人改口—>家长给红包—>新人向家长鞠躬—>新人向家长敬茶(敬茶时主持人现场演唱歌曲《母亲》,把亲情的一面展现给来宾),新人向家长赠送礼物(新人简短讲话,讲话新人自己准备)—>双方家长讲话。
此后,两家六口人,手拉着手,来到舞台中央,一字排开。主持人旁白:紧握的双手,象征着两家人的融合,让我们共同举杯,祝福这幸福的大家庭,祝福这对新人,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安康顺意!主持人话语间,六口人向来宾鞠躬,此后端起工作人员盘中的红酒,信步走上星光大道,与来宾举杯相庆,喜宴开始。
后 续
感谢到场的单位和领导。
主持人倾情演唱,专业歌手精彩献唱。
新人更衣后向父母、家人、来宾敬酒。
第五篇: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郑异凡
[内容提要] 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实质和内容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说法。俄共一些领导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抓住列宁的某一说法,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辩护。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并不新,只是1918年春政策的继续;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布哈林则认为新经济政策中的决定因素是运用市场机制。这些不同诠释直接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命运,但都可以在列宁的言论中找到依据。有些解释属断章取义,无视列宁思想的变化和发展。科学的研究需要对列宁的不同说法联系具体的时间环境进行分析,找到本质的东西。
[关键词] 新经济政策;诠释;命运
[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505(2005)06-0135-05
[作者简介] 郑异凡,中央编译局世界所研究员。
20世纪20年代是新经济政策的年代,或者按照列宁的说法,是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在此期间,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层围绕新经济政策展开激烈的争论。大体上存在两派:以季诺维也夫和斯大林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念念不忘限制直至取消新经济政策。另一派以布哈林等人为代表,主张利用市场机制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当然还有一些动摇于两者之间的派别。这些 派别的政策主张都不是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各有所本,都能够从列宁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言论中找到根据。
一、新经济政策在1918年春已经存在
一种诠释是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对军事共产主义而言,是一种新的政策,实际上是回归1918年春天的政策。列宁曾持此观点,他的举证是,早在1918年春天,他已经指出当时的俄国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宗法式的自然经济的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这里,主要的斗争是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反对小资产阶级和 私人资本主义的斗争。在1921年初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候,列宁重申了这一观点,主张社会主义同国家资本主义联手反对其余的经济成分。1921年4月的《论粮食税》表达的就是这种观点。
这一说法被斯大林紧紧抓住。在新经济政策的初期,斯大林没有发表过涉及新经济政策的报告和文章,直到1921年12月18日的《前途》一文才首次粗粗谈及新经济政策。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他在谈到新经济政策的时候都在前面加上“所谓”两字——“所谓新经济政策”,强调新经济政策并非新政策,只是1918年春政策的重复和继续。1928年7月5日,斯大林在《论共产国际纲领》中说:“如果以为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工作是从军事共产主义开始的,那就不对了。„„恰恰相反,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建设工作不是从军事共产主义开始的,而是从宣布所谓新经济政策的原则开始的。大家知道1918年初出版的列宁的《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书,列宁在这本书中第一次论证了新经济政策的原则。”[1]
这种说法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创新。虽然列宁在实行粮食税政策的初期曾经表示过类似的看法,但是在承认了商品买卖之后,曾明确说明1918年春的政策同新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原则区别,他说:“当时根本没有提出我们的经济同市场、同商业的关系问题。„„提出国家资本主义问题时,并没有说我们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而是说我们俄国如果有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那我们的处境就会好一些。”[2]正是市场机制的提出和运用,使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理论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使新经济政策成为名副其实的新的经济政策。所以,布哈林把新经济政策诞生的日期定在实行商品货币和市场机制之时,而不是实施粮食税的时候。
二、“退却”和“进攻”
1921年春迅速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各地农民对军事共产主义,特别是它的余粮收集制严重不满,甚至举行暴动,进行武装反抗。喀琅施塔得的暴动只是对苏维埃政权的最后通牒。关于农民起义的因素,列宁在论述新经济政策的起因时很少谈及,通常只提喀琅施塔得暴动,这可能是因为农民暴动在当时是不言而喻的事实。
不过斯大林的著作中却多次提及。例如,1925年1月26日斯大林在《关于“得莫夫卡事件”》一文中写道:“„„或者是农民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起来以致发生暴动。请你们注意,在新的条件下,在新经济政策下,新的坦波夫暴动或新的喀琅施塔得叛乱决不是没有困难的。南高加索的 格鲁吉亚暴动提出了一个严重警告。如果我们不学会割开我们的脓疮并且把它们医好,如果我们还要在表面上装得太平无事,那么这样的暴动将来还是可能发生的。”[3]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是对农民的让步,以拯救苏维埃政权。
这也是实施粮食税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就同农民的关系而言,也确实是一种让步、妥协。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有退却,就有进攻。因此,新经济政策实行不久,特别是农民造反的威胁略为减轻之后,停止退却、举行进攻的呼声就不断高涨,逼得列宁一年之后,不得不在党的十一大上宣布停止退却,开始进攻。就列宁而言,提出“进攻”可能出于两种考虑:第一,迫于反对新经济政策的压力,提出进攻的口号以安抚党内的激进派、“左派”。第二,当时已经退到国家资本主义、自由贸易,从传统的观念看来,已经退无可退了。不过,这个时候宣布进攻是大可质疑的。因为实行粮食税仅仅一年,而承认市场机制(即真正意义上的新经济政策)才半年,作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具体化,有待进一步完善。诸如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小生产者的积极性,发挥私人资本的作用,发挥私商的作用等等问题都有待解决,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必然摧毁尚在形成中的新经济政策体系,达不到新经济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斯大林论述列宁主义的著作是不提新经济政策的。他的《论列宁主义基础》和《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这两本专著都闭口不谈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特别是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看来,新经济政策只不过是一个与中农问题并列的“具体问题”。1926年1月他在《列宁主义问题》文集初版序言中为自己辩解说:“同样很明显,我们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新经济政策、国家资本主义、中农问题等)也不是这本‘扼要叙述列宁主义基础’的小册子所能完全阐明的。”[4]
在这一点上,季诺维也夫要胜过斯大林,他在《列宁主义》一书中用了两章的篇幅来谈新经济政策,其标题分别为:第11章“列宁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和国家资本主义”;第12章“列宁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这两章都有副标题,从中可以看出季诺维也夫关注的重点。
季诺维也夫的论点始终围绕阶级斗争、退却和进攻、国家资本主义展开。他写道,新经济政策,“这是列宁主义经过最广泛的深思远虑的退却运动。”“这是其历史意义迄今尚非所有人都清楚的退却。”“我们现在应当清楚明确地跟着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个退却。”[5]退到哪儿去呢?退到国家资本主义。因此新经济政策等于国家资本主义。季诺维也夫写道,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不是简单地消除“军事共产主义的极端性,不,我们做的不是这件事——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经济政策。我们根本不是从军事共产主义退向社会主义,而是退向无产阶级国家中的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这是无产阶级国家里的国家资本主义。”他还问道,“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在哪一点上比“无产阶级国家中的国家资本主义”好听一些呢?[6]
季诺维也夫的这种说法,把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全排除出新经济政策之外了。列宁确实曾经寄希望于国家资本主义,但在实践上国家资本主义并没有得到发展,列宁生前已经看到并多次指出过。在季诺维也夫书写《列宁主义》一书的时候(1924年)这一事实已经非常清楚了。其次,列宁说的退却是退向国家资本主义,退向自由贸易做买卖,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而后者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季诺维也夫只讲国家资本主义,这就完全忽略了市场经济这一面,大大缩小了新经济政策的范围,也大大贬低了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既然强调的是退却,而且是在农民造反逼迫下的退却,那么一旦造反的威胁消失,就会要求转入进攻。斯大林在后期论述新经济政策时就不断强调进攻。
1924年12月在俄共十四大上斯大林首次给新经济政策下了一个定义:“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在经济命脉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条件下容许资本主义存在,预计到资本主义成分同社会主义成分的斗争,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增长而资本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削弱,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7]斯大林这个定义的重点是同资本主义成分作斗争。
1926年11—12月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全会上,斯大林声称,要“堵死和消灭阶级首先是资本借以产生的一切孔道,最后造成直接消灭阶级的生产条件和分配条件”[8]。一年后斯大林已经宣布:资本家正被排挤出商品流转的范围,工业正和农民经济直接结合起来,投机的中介人再不能从工业和农业中攫取利润。苏联已经没有交易所、营业所、价格操纵情形等等。在这方面,所有这些资本主义经济的工具在我国都不存在了。[9]稍后,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宣布,党的任务是 “采取消灭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成分的方针”[10]。要挖掉资本主义的根子,这根子就“藏在商品生产里,藏在城市小生产特别是农村小生产里”。[11]结论很清楚,要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就必须消灭农民这个小生产者。
季诺维也夫的《列宁主义》在论述新经济政策时用一章的篇幅谈阶级斗争。他强调,在新经济政策时期阶级斗争仍在继续。以季诺维也夫为首的“新反对派”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农村存在严重的富农危险,必须把打击的火力对准城乡的资本主义成分。他说,城乡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增长,“谁要是说我们已经没有资本主义,或者几 乎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富农,我们的政策对富农和对贫农都同样有利——他就是有意无意地修正列宁主义。”“对我们来说,农村的富农——真正的富农——要比城市的耐普曼危险得多,因为我们在农村的阵地是薄弱的,而富农成为农村舆论领导者的可能性却要大一些。„„农村百分之二、三的‘富农’,总是巨大的力量。”[12]
过渡时期存在阶级斗争,这是当时的共识,并不奇怪。但是就发展经济和抓阶级斗争这两方面的任务相比较而言,对当时的苏联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发展生产力,为落后的俄国 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深层次原因,正是俄国落后,不具备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需要运用市场来改变资源配置的方法,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而害怕资本主义,害怕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发展资本主义,想借助于阶级斗争的方法,靠专政的力量来消灭资本主义成分,消灭小生产,只会给国民经济带来破坏性的后果。这是苏联的历史所证实了的。
长期以来,列宁对小生产是不放心的,把小生产看作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和源头。1921年3月列宁在一次报告中说:“我们今天是同谁进行最后的斗争中的一次斗争,惟一正确的回答就是:同我们自己家里的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进行斗争。”[13]
实行新经济政策一年以后,列宁重申:“我们确实是在进行‘最后的斗争’,不是同国际资本主义(同它还要进行多次‘最后的斗争’),而是同从小农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得到小农经济支持的俄国资本主义进行这种斗争。”[14]
列宁放弃了“最后的斗争”的提法没有呢?没有看到正式说法。不过我们在《论合作社》中看到,列宁把合作社看作是使农民感到简便易行和容易接受的过渡到新制度的机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合作社吸引农民走向社会主义,而不再是 同农民进行“最后的斗争”了。
有两个人的回忆涉及列宁对农民问题的最后看法。
1922年列宁对时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的弗拉基米罗夫说过,我们现在有两个最重要的领域。第一个是商业,这就是学会经商,为的是首先同农村,同农民结合。不这样做,有一天农民会让我们去见鬼的。老实讲,农民并不理会谁,什么样的领导坐在城里,谁在克里姆林宫统治。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从城市得到什么,克里姆林宫给他什么。他会使用这样的试金石:同沙皇时期相比,他生活得好一些,还是变坏了。如果看到用自己的产品换来比过去多的印花布、砂糖、鞋子、器皿、农具,如果还看到赋税减少了,在农村再也看不到他们痛恨的警察和警察局长,庄稼汉对新制度就会感到完全满意。而如果不满意,对付数以百万计的农民是困难的,不可能的。喀琅施塔得起义、安东诺夫运动、坦波夫以及其他省份的叛乱,都是对我们的严重警告。应当采取一切措施,以便长期生活在和平之中,同中农友好相处。[15]列宁去世前在同布哈林的谈话中总结出的一个经验教训就是可以不再对农民使用暴力而达到社会主义。[16]
布哈林记住了这一点。在1928年7月全会上,布哈林在谈到非常措施引发的各地农民风潮 时提出警告说: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却要用暴力把庄稼汉赶进公社。这样你们就会遇到庄稼汉的起义,富农组织他们,领导他们。结果是一场残酷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消失。你们从这里得到的是什么呢?[17]
三、运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
在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初,列宁只想通过实行粮食税对农民作出让步,以拯救苏维埃政权。但任何政策都不是孤立的,这种退却必然引发连锁反应。实行粮食税,农民手头就会有余粮,纳税后剩下的粮食怎么办?列宁的最初设想是允许农民在地方范围内交换。但是,限制在地方范围的实物交换(当时也叫“商品交换”)恰如“蜉蝣”(布哈林语),没有能够维持多久,广大的农民以自己的实践冲破了人为的樊篱,“产品交换”变成了“商品买卖”。这就把市场机制引进了苏维埃经济,进入了真正的新经济政策的时期。列宁发现了这一点,把这时候的新经济政策同1918年春的政策区别开来,指出区别就在于现时的经济已经建立了同市场、同商业的关系。这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布哈林把新经济政策出现的时间向后推迟了半年左右。他写道:“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发展中的经济不可抗拒地要求扩大经济流转的范围,于 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我们这样做了,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18]在布哈林看来,新经济政策不是始自实施粮食税,而是始自承认和运用市场关系。为打通堵塞的渠道,1925年初布哈林写文章作报告,呼吁把新经济政策推广到农村去。
正是在运用市场机制这个意义上,列宁在最后时日赋予合作社以巨大的意义。列宁对合作社的看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军事共产主义时期,列宁把合作社看作是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温床。在新经济政策初期,把合作社看作国家资本主义,打算以国家资本主义去对付分散的无法控 制的小生产。直到在新经济政策中引入市场商品经济成分之后,列宁才彻底改变了对合作社的看法,认为这是可以使农民的私人利益同公共利益结合起来的机构,是可以通过农民对利益的关注而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的机构。列宁强调,正是由于有了新经济政策,才使合作社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在新经济政策中,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正是从这一点(这与人们所想像的恰恰相反)产生了合作社的巨大意义”[19]。在《论合作社》中,列宁把合作社直接等同于社会主义,说“文明的合 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20]。“在我国条件下合作社往往是同社会主义完全一致的。”[21]
列宁的说法没有为当时的多数领导人所理解。托洛茨基看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同意运用市场机制,但无可奈何地称市场为“魔鬼”。斯大林不承认新经济政策是一项崭新的经济体制,而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具体政策”。季诺维也夫不承认列宁的《论合作社》一文对合作社的看法有一个飞跃,认为同1921年关于合作社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论述是一回事,到1923年初,合作社仍然是国家资本主义。
布哈林敏锐地看到列宁思想的发展变化,指 出在合作社问题上列宁有两个不同的战略计划。在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初,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主张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加上大资本,组成经济联盟,对付分散的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在这里,合作社是“国家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的环节”。而在1923年1月写《论合作社》的时候,列宁的提法变了。合作社已经不再被看作是国家资本主义,而是直接等同于社会主义了。这里的战略计划是“和组成合作社的农民结成联盟,反对大资本和一般私人资本的残余”[22]
后来布哈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时强调的正是这一点。他说:“据我看来,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存在市场关系——在这种那种程度上。这是最重要的标准,它规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23]没有商品的商品生产和没有市场的商品生产都是不可想像的。“如果我们搞商品生产,那么完全可以理解,最重要的就是市场关系。”[24]“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25]
斯大林所下的新经济政策的定义中基本上不提市场和商品经济。本文所引他在俄共十四大上对新经济政策所下的定义就是如此。
直到1928年七月全会《论共产国际纲领》的报告中,斯大林才承认要利用市场,说“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策,其目的在于利用市场,通过市场,而不是以直接的产品交换,不要市场,在市场以外来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26]。但是这时候实施他采取的非常措施已经半年多,正在逐步消灭市场,离废止新经济政策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了。斯大林发表这一谈话,目的不是要利用市场,而是企图规避取消新经济政策的指责。
1929年底,斯大林终于抛出了新经济政策的“新提法”。他在《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中宣布:“现在,新经济政策问题,阶级问题,建设速度问题,结合问题,党的政策问题,都应该有新的提法。”[27]这新提法是什么呢?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让它见鬼去。列宁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认真而长期的。但他从来没有说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永久的。”[28]几个月之后,斯大林对“见鬼去”作出了明确的解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 去’。”[29]
这时候斯大林已经不再需要通过市场调节来建立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了。他认为苏维埃政权可以通过行政命令措施、国家计划来维持这种联系,实际上又回到通过计划调拨进行实物交换的军事共产主义时代。
从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不同理解以及所导致的后果,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任何一种政策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需要在执行中根据具体情况、群众的反馈,不断完善和修正。列宁当年就是遵循这一原则办事的。在列宁的领导下,新经济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逐渐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
列宁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况,对新经济政 策有不同的解释、有不同的侧重面,同时由于列宁领导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总共不到两年,不可能提供解决经济政策问题的所有答案,这就给各种不同的理解提供了所需要的根据。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列宁的言论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解释。退却和进攻的说法、国家资本主义的说法、市场机制的说法,统统可以在列宁的言论中找到根据,得到支持。这就需要对列宁的各种不同的说法联系具体的时间、地点进行分析,找到本质的东西,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
新经济政策夭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的问题之一是领导层对这一政策没有取得共识,各 人有各人的理解,谁执掌最高权力,就按照谁的主张办。更重要的是,政治体制的改革不同步,经济体制得不到政治体制的保障。在政治上高度集权的状态下,斯大林一旦大权在握,就在他信誓旦旦要坚持新经济政策,把取消新经济政策斥为“反革命谣言”后不久,就凭他个人一句话,轻轻松松地送新经济政策“见鬼去了”!
注释:
[1][11][26]《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129页,第195—196页,第128页。
[2]《列宁全集》第2版第42卷第221页。
[3][7]《斯大林全集》第7卷第23页,第302—303页。
[4]《斯大林全集》第8卷第11页。
[5][6][12]季诺维也夫《列宁主义》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第180、184页,第183、189、205页,第220—221页。
[8]《斯大林全集》第9卷第22页。
[9][10]《斯大林全集》第10卷第192页,第256页。
[13]《列宁全集》第2版第41卷第130页。
[14][19][20][21]《列宁全集》第2版第43卷第82页,第362页,第365页,第366页。
[15]瓦连廷诺夫《新经济政策和列宁逝世后的党内危机》斯坦福1971年俄文版第186页。
[16]《国际共运史研究(布哈林专辑)》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68页。
[17]《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8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95页。
[18][22][25]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主编《布哈林文选》(上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6页,第361—363页,第441页。
[23][24]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主编《布哈林文选》(下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92页,第392页。
[27][28][29]《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127页,第150—151页,第163页。
[责任编辑:文义]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6期